📖 ZKIZ Archives


愛在瀏覽面書瘟疫蔓延時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7.html
曾有一名反共義士如此跟筆者說:「活在共匪統治下的人民非常悲慘,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上面書!」筆者對於這句評語委實難以評論,但肯定在上班時被發現上面書或在面書洩露了一些唔出得街資料,其後果肯定會更為悲慘!
根據Facebook (FB:US)所披露自2007年至2012年營運數據所示,基本上以廣告為主收入由美金1.53億元上升至美金50.80億元,複合増長101.48%。每股盈利由虧損0.16美元上升至2011年高峯0.52美元後,由於研發開支在2012年急升260.57%至美金13.99億元,令每股盈利急跌至0.02美元。這亦是Facebook (FB:US)股價由首天上市收市價的38.23美元跌至2012年9月4日的低位17.72美元的原因。
Monthly Active Users (MAUs)是Facebook (FB:US)最主要營運指標,自2007年至2012年MAU由0.58億人上升至10.60億人,複合増長79.47%。此外Daily Active Users (DAUs)則是量度MAU中活躍用戶的比率,自2010年的3.27億人上升至2012年的6.18億人,同期DAU/MAU比率53.78%由上升至58.30%。值得留意的是2012年使用移動裝置(如手機或iPad)瀏覽的Mobile MAU人數6.80億人,佔整體MAU的62.96%,是推動MAU或DAU的動力(因為方便一眾上班族在返工時上面書)。量度廣告效益的指標是人均APRU,2012年底整體APRU為1.54美元,按年上升22.22%;其中北美APRU為4.08美元,按年上升47.29%;歐洲APRU為1.71美元,按年上升36.80%;亞洲區APRU為0.69美元,按年上升50%;其他地區APRU為0.56美元,按年上升69.70%。
根據Facebook (FB:US)2012年首9個月數據,收入美金52.86億元,同比上升50.87%。淨收入美金9.77億元,每股盈利反彈至0.39美元。期內MAU為11.90億人,同比上升18.00%;DAU為7.28億人,同比上升25.00%;Mobile MAU為8.74億人,同比上升45.00%;DAU/MAU比率上升至61.76%。
展望未來,MAU高增長時代已過,Facebook (FB:US)神話能否延續視乎能否因愈來愈多人用移動裝置(如手機或iPad)瀏覽推高Mobile MAU和DAU,令APRU能夠上升。值得留意是美國以外APRU仍大幅低水,倘若未來美國境外MAU、DAU或ARPU能保持高增長,則Facebook (FB:US)再創新高的神話也許能延續一段日子。
據說五枝火柴家族能夠叱咤風雲於十九世紀的歐洲政商界別是因為他們擁有當年歐洲最發達的私人郵遞網絡和若干關鍵的航道運輸事業,因此他們每每能快人一步在金融市場奪得先機。同樣是以猶太人Mark Elliot Zuckerberg為首所創建的Facebook (FB:US)亦有傳言是米帝和猶太人想控制世界的陰謀。對於這些傳聞筆者不能求證,但全世執法機關在互聯網絡搜證和網絡巡邏(Cyber Patrol)已非新聞。但筆者相信Facebook (FB:US)最大的賣點是擁有全世界以十億人次計的背景和活動現況,是一個潛力無限以開拓針對性推廣的商業平台。因此除了投資於Facebook (FB:US)股票上,研究如何在面書上開拓商機亦非常值得認真研究的。

I have positions in Facebook (FB: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022

世說新經:面書也爭產 2011年06月25日

1 : GS(14)@2011-06-25 12:14: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5&sec_id=15307&art_id=153737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17

世說新經:白色的面書

1 : GS(14)@2011-07-02 11:29: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945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94

胡孟青:面書樣衰累街坊

1 : GS(14)@2012-07-20 12:23:58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719/113397
5月底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的facebook(fb),招股時堪稱盛況空前,掛牌後燦爛歸於平淡,只怪投資者對其已見頂之盈利前景看得太美,說到底,保薦人造勢之功不可沒,惜高管臨陣仍決定加推股份,就對股價產生極大衝擊。另問上fb睇廣告還是在YouTube畫面上看廣告,哪個時間長?
面書上市後表現不濟,美國馬里蘭州有一名投資者Phillip Goldberg向曼哈頓聯邦法院遞交的訴狀,要控告納斯達克OMX(Nasdaq OMX Group),聲稱該交易所於面書首日掛牌當天「糟糕的錯誤操作」,導致其交易延誤且並未能及時處理其取消交易指令,導致資金損失。雖納斯達克把錯誤歸咎於進行IPO交易的軟件設計不當,但仍成為美國SEC調查對象,且要準備賠償。
不知是否隨時要賠錢,先行全方位籌旗,導致黑氣蔓延至香港。留意一下大婆台及個別電台,美股開市時段只報杜指及標普500而不報納指,原來負責提供指數的路透社,要求媒體自行與納交所商討才報道實時指數資訊,原來納交所一向有向媒體收取每年500美元的授權費,不知是否官司纏身,突加價至每月500美元,個別媒體一來不甘被撳,二來有專人監察電台有否違規偷雞報指數,故選擇不報實時納指,連收市後的非實時時段,也費事再Cover。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55

【科技籽】屋邨仔尋找球場的故事 呃like街場=昔日面書

1 : GS(14)@2017-01-19 08:09:04

(左起)Christopher(陳業盛)、Jason(葉嘉華)、Panni Mak(麥良斌)、Chris(徐壽懿),四人同樣愛籃球,同樣出身屋邨,成立SLAB介紹特色籃球場,還介紹相關歷史文化。



【科技籽:玩物達人】「初初見條友好寸,射波懶準咁!」「你嗰陣邊夠我打?」「着條NBA褲幾招搖呀佢!」「唔夠我打咪同我一隊囉!」四個大男孩講籃球講往事,情景就如你和我。但當不少年過三十的籃球友淡出球場時,他們卻依舊熱血,還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香港特色街場,不少還很「隱世」。



訪問當天,四位大男孩相約記者到馬鞍山耀安邨的籃球場等,再出發到港九新界各隱世特色籃球場。滿以為耀安邨球場打響頭炮,定必充滿特色,但到場後卻不甚了了。細問下才知道原來這裏正是他們四個的「主場」:「我們都是在附近長大的,當年馬鞍山區籃球場不多,比較有實力的都會來這裏打。」四個人開始眉飛色舞地介紹:「這個場特別的地方是分了上下兩個場,當年這裏有個潛規則,就是只有勁人才會打『上場』,球技一般的只會留在『下場』。而當年更只會是『上場』有籃網,就如給高手的特權。」或者街場有趣之處,就是每個場都有它獨有的規矩、文化,甚至傳說。因為愛籃球,因為愛自己的主場,於是忽發奇想,希望給香港人介紹特色籃球場,網站及facebook專頁「SLAB」便由此建立:「或者未必好多人知道『SLAB』是甚麼,其實它正是香港第一代公共屋邨建築模型的名稱,我們身處的耀安邨,以至最早期的彩虹邨都是以『SLAB』作為設計原型。」專頁雖未至於街知巷聞,卻也成為不少籃球愛好者的「清泉」。


從球場到社區 追尋小店回憶

籃球場固然是「主菜」,但社區文化也是他們關心的重點:「一來我們四個都是屋邨出身,二來其實不少球場都位處屋邨之內,我們希望介紹籃球場之餘,可帶出它們與社區之間的聯繫。」對不少波友來說,打波當然重要,但開波前後去士多飲嘢,去茶餐廳作賽後檢討,同樣不可或缺。他們說:「其實領匯(現領展)出現後,不少屋邨小店已越來越少,但它們卻是波友和街坊們的重要回憶。」



四子說網上很多人講波鞋波衫,大多都是商業掛帥,少有真正講香港籃球文化,所以便成立了「SLAB」。

SLAB四子希望用相和文字帶大家重回街場,也希望大家不忘支持屋邨小店。

耀安邨籃球場分了上下兩個場,球技一般的只能在「下場」打波。


球場被多棟公屋包圍,像一個巨大觀眾席。

SLAB四子不遺餘力,記錄香港各大小特色街場。


特色籃球街場逐個捉

「SLAB」成立了一年多,介紹過的本地籃球場可不少,也到過不少隱世籃球場:「我們都是在公餘和假期時,幾個大男人就港九新界離島四圍走,幸好現時科技先進,我們很多時都是先在Google Map找,再親身到場影相。」好像訪問當天,記者便跟他們一起「探險」,走訪各大特色街場。


堅尼地城配水庫遊樂場

堅尼地城配水庫遊樂場位於摩星嶺道的一條分岔路末端半山之上,Google Map上連路名也沒有,入去時必經昭遠墳場,令神秘感倍增,絕對是香港最隱世球場之一。雖然日間去也覺有點陰森,但到達後,環境絕對能令你有「嘩」一聲的感覺,三面環山,場地空曠,綠草如茵,遠望觀龍樓,清幽宜人,即使不是來打波,上來野餐談天也是絕佳的好地方。

香港不少配水庫上都設有遊樂場或球場。

球場雖然神秘,但環境清幽,令人心曠神怡。


啟業運動場

啟業運動場位於啟業邨街市和停車場最上層的「室內」球場,有蓋設計令它成為不怕風雨和烈日的好球場。「不少七八十年代的屋邨商場都把頂層設計成遊樂場,但不是個個有頂。」這個不怕風雨的球場,卻不多人認識,可能因為其身處5樓之上,亦可能因為領展之前把籃球場的開放時間定為朝九晚六,即使後來改為朝九晚九,仍沒有太多捧場客。

身處5樓之上,每次去廁所買嘢飲都要走上走落。


上水大頭嶺遊樂場

上水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偏遠地區,而大頭嶺遊樂場更遠離火車站,入口在一條少人路經的地下隧道之間。雖然入口有點隱秘,但進入後沿半圓樓梯拾級而上,球場卻是豁然開朗,四個籃球場,八個籃球架,之後還有不少空間,令這個高速公路橋下的球場,比不少開揚的公園球場還要寬敞。「電影《殺破狼》其中一個場景就是這裏。很想知道這個橋底球場到底在哪裏,於是搜尋相關書籍,把它找出來。」他們說。

雖設於橋底,但中間中空,光線能從中滲入,當然雨天時也會有雨點滴下。

大頭嶺遊樂場遠離火車站,入口在一條少人路經的地下隧道之間,頗有神秘感。



銅鑼灣村籃球場


銅鑼灣村籃球場不是在銅鑼灣,而是在大圍,位於往城門隧道的行車天橋底,跟大頭嶺遊樂場一樣,身處其中如在鐵籠中打波,最大特色是只有半個場,更有街頭鬥牛味道。(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這個球場最特別的地方是它位處海邊,坐擁180度海景,球場的另一端更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維多利亞城界碑。



長洲東堤路花地瑪聖母堂旁球場

數到海邊的球場,還有在東堤路花地瑪聖母堂旁的球場,藍色地面與海水成了絕配。(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外遊不忘走訪街場

除了在香港發掘有趣的籃球場外,四人到外地也不忘籃球,同樣到處走到處拍,一張張漂亮相片,介紹了不同地方的另類景點。



在長野縣的上田城跡公園籃球場,更有櫻花相伴,好想即時去打場波。(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橋底球場在外地同樣常見,正如這個新橫濱公園球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四子希望更多人能找回自己的主場,感受街場獨有魅力。

阿媽搵仔 女生偷望

「其實以前電話和電腦沒現在般發達,街場就好像我們當時的facebook一樣,明明唔識,打打吓波就做咗朋友甚至兄弟。」其實何止識朋友,球場上一樣可以如現在般呃like,不過所用的是球技,而非相片。「好像耀安邨球場,四面都被公屋圍住,感覺就像一個很大的看台。波友會睇吓有冇人打緊波,阿媽搵仔,還有女生偷望男生打波的英姿!」四人笑說。「現在有不少私人聯賽,好多人都會打室內場,但在這些比賽你不會見到『天勾阿伯』,不會遇上『踢拖』高手,也難有不打不相識的情懷。」整天的訪問中,四人帶我走訪港九新界,沒有呻攰之餘,更是每到一個球場都會打波,攝影師在拍攝時,把握時間來個2on2,玩得不亦樂乎。說到底,他們只希望更多人重新愛上街場和社區,重返自己的主場。要知道在如今發展大於一切,又漠視民意的香港,身邊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的街場,隨時突然消失,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



記者:韓繼聰攝影:鄧鴻欣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伍德良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9/199009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