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地震一週年:修復被震斷的產業鏈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9/2MNDE3XzQwODE2MQ.html

一場地處東北、遠離日本經濟中心的地震,幾乎讓日本所有產業都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還重創了全球產業鏈。

僅這一點,就能看到雖然歷經長期低迷,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仍然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同時也顯現出今日經濟全球化程度發展已如此之深,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直接波及全球產業鏈。

許多專家由此指出,震後日本製造業企業的轉移、替代等現象,或會導致全球產業鏈條的變動。日本製造的災後重建,很大可能將是世界範圍內的產業重建。

同時,此次大地震所暴露的供應鏈中斷、能源短缺、原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均是日本製造業在震前就已經存在的結構性困擾,震後復興絕非「療傷」那麼簡單。

地震將是日本製造業再度崛起的一個契機,還是將之推向一蹶不振的境地?目前還前路難測。

震斷的產業鏈

從宮城到岩手,一路聚集著眾多半導體以及關聯企業,這裡是日本半導體產業集聚地。因此,日本製造業受損最嚴重的首先就是半導體產業。

記者抵達的許多地方,廠房仍處於廢棄狀態。由於政府當前的首要精力都花在安置災民和基礎設施恢復之上,工業復興進展相對緩慢。據當地官員介紹,許多地方的企業復工率尚未及半,失業問題嚴重。

雖然也有許多企業已經逐步恢復生產,但電能不足、核洩漏危機以及災區大環境等困擾仍然存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恢復。

被震斷的除了肉眼可見的屋瓦椽簷外,還有一條無形的牽涉極廣的產業鏈。東北三縣地震後,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總體產量立降10%,許多海外企業連帶陷入供應鏈不穩定的困境。

重災區半導體電子零部件產能的下降,很快還波及汽車生產企業,日本八大汽車廠商一度相繼宣佈停產。據日本自動車工業會數據,大地震至少造成整車生產商超過1萬億日元的損失。

一場災害用無以辯駁的姿態昭示:已經根植日本製造業多年的產業鏈模式,高效、精煉之餘,也非常脆弱。

第二輪海外轉移浪潮?

這些問題,身在其中的日本企業看得很清楚。不同企業開始尋找各自對應之策,有一些持開放而激進之態,震後決然走向海外轉移產能之路;也有一些仍然謹遵傳統,固守本土,並不打算因地震而大起變革。

日本先進材料株式會社社長中村繁夫就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地震之後,電能供應受到很大影響,這是對企業生產造成的最大問題。許多企業也在這個因素驅使下開始加快外遷的步伐。

「比如全球知名的光學玻璃製造公司HOYA,去年地震後就在中國山東建立工廠,將一部分產能搬過去了,還有OHARA也將旗下的工廠遷到中國。這些公司都是在地震之後將產能向海外轉移。」中村繁夫說。

外遷的理由除了地震災害和電能短缺的關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原材料的進口也越來越困難。比如說宮城縣以前是工廠集中的地區,但海嘯破壞了港口設施,海運不便造成當地原材料短缺,許多製造工廠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不得不外遷。

「日本產業界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技術研發很多繼續留在本土,生產則遷往海外。實際上這個趨勢以前就有,只不過地震之後開始加速。」地震後,中村繁夫將部分公司遷移到了新加坡,還在北京新成立了公司,將許多員工送到了海外。

更有一些汽車零部件廠商受災害震動,徹底調整供應鏈體系,尤其是通過建立零部件材料和規格的通用化,來構建全球分散化採購體系。

無論是增加庫存、轉移產能還是分散投資,地震已經刺激許多日本企業開始在全球範圍內重塑產業鏈以抵禦風險。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元快速升值以及拓展市場等原因,激勵許多日本企業走向海外,形成了第一波日本企業全球化浪潮。後來的90年代到本世紀初,日企更多注重本土發展。地震或許會掀起日本企業的第二輪全球化浪潮。」中村繁夫說。

重塑能源戰略

比海嘯影響更深遠的或許是另一場「核海嘯」,日本甚至全球的能源戰略都因此出現調整。

福 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發生後,日本人對核電的恐慌心理迅速上升,全國54座原子爐中,目前只有2座還在運轉發電,而這2座也將在4月下旬停運。鑑於核 電佔日本總發電量的30%,核電站的關閉,不僅給復甦中的製造業企業帶來當頭一棒,而且也使日本人在接下來的夏天裡面臨無處避暑的難題。

本次採訪中,建設「全民節電」社會、拓展可再生能源使用,成為無論官員還是企業都掛在嘴邊的詞。

北 海道更是以此作為經濟提振的戰略之一。「以大地震為契機,特別是核能危機之後,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太陽能、風力發電比例開始擴大以供應能源。那麼,自然災 害風險低,並且可再生資源方面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北海道受到關注。我們正在密切關注能源供給這方面。」北海道知事高橋春美就告訴本報記者。

但採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震後面臨能源、材料進一步短缺的日本,依靠技術創新解決問題的意志和傳統仍然堅定。比如,由於稀土資源依賴進口,為了擺脫受進口國政策限制,日本堅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對稀土的替代。

「東北的振興應該依靠高科技來實現」,已經成為復興的共識。

「如果復興只是把原來的工廠和設備重新恢復,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們復興就是要引入新的技術和工藝來實現跨越。」岩手縣知事達增拓也告訴本報記者。

全球經濟產業鏈的相互依存或許會傳遞和放大地震的影響;受資源稟賦限制,能源短缺也是日本的先天性困擾,解決之道反而是更深層的全球化和技術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