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直投弊病難除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68_all.html

記者 鄭斐

  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11月22日對券商直投業務發佈文件,對直投業務明確提出加長鎖定期、增加信息披露等嚴格要求。從表面上看,這似 乎是對券商直投界傳達「監管趨嚴」的政策信號,但這條政策的出台,卻彷彿給了券商直投界吃了一顆「定心丸」。

 

  「至少券商繼續從事直投業務不會有問題了,此前關於取消券商直投業務的傳聞不攻自破。」某券商直投部門高管表示,「而且規定得越細,執行起來越 容易。」

  「這個文件沒什麼實質影響。」不止一位券商直投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表示。

  中證協發佈的《關於落實<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有關要求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要求證券公司及其直投子公司嚴 格執行業務隔離要求、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加強信息披露、接受社會監督等多項自律要求。

  此前的2011年7月8日,證監會曾頒佈《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下稱《指引》),將設立直投基金、保薦加直投等券商直投業務由試點 納入常規監管。

  《指引》在明確券商保薦相關業務與直投業務的分離要求之外,允許證券公司的直投子公司設立直投基金,籌集並管理客戶資金進行股權投資,即券商 PE基金業務。

  為何中證協文件對券商直投業務影響有限?券商直投業務的監管究竟存在怎樣的證券監管制度障礙?

波瀾不驚

  「這其實是一個姿態。」一位券商直投人士這樣評價中證協新近發佈的《通知》。

  根據《通知》,中證協除了重申直投與保薦、財務顧問相關業務的隔離要求,還提出承諾主動延長股份鎖定期和增加信息披露內容兩項重點自律要求。

  在鎖定期要求方面,證券公司直投子公司以自有資金或持有權益比例超過30%的直投基金、產業基金投資擬上市公司後,如證券公司再擔任該企業保薦 機構,要求直投子公司在現有股份鎖定期要求基礎上,承諾主動再延長股份鎖定期不少於六個月。

  「增加半年鎖定期能有什麼影響?」另一位大型券商直投部門人士這樣反問財新《新世紀》記者。他認為,這其實是明確了鎖定期方面的要求,反而更加 有利於券商直投部門根據要求開展工作。

  對於增加信息披露的要求,《通知》規定,在發行保薦工作報告中增加披露直投子公司獨立決策情況、投資資金來源、投資價格、股份鎖定期承諾以及防 範利益衝突情況。

  上述大型券商直投部門人士則表示:「A股上市本身披露要求就很高,這條要求的影響不大。」按照A股IPO的信息披露要求,所有發行人股東都需要 披露詳細的股東情況、歷史沿革、入股價格等。

  某券商人士則明確表示:「這個文件是把明顯不合理的、有漏洞的事情從法規上給完善了,監管層對於券商直投業務的支持態度沒有轉變。」

  早在2009年4月,證監會機構部即發佈《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試點指引》(下稱《試點指引》),要求證券公司設立從事直投業務的子公司,以試 點方式推進券商直投業務逐步展開。

  據清科統計,截至2011年9月,依據《試點指引》設立全資直投子公司的券商有六家,包括中信金石、海通開元、東方證券資本投資、國元股權投 資、中金佳成和招商資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以直接參股及控股股權投資機構的方式開展直接投資。

  2011年7月證監會頒佈的《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監管指引》提出,允許證券公司的直投子公司設立直投基金,開展券商PE業務。截至11月,中 金佳成是惟一一家獲批券商PE牌照的券商直投公司。

  接近幾家大型券商的知情人士則透露,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也在申請券商PE資格當中。

利益鏈條

  券商直接投資近年來十分火爆,退出情況也十分引人矚目。根據清科的統計,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34家證券公司直投機構共計實現IPO退出 41筆。其中,40筆在A股市場退出;創業板的表現則最為突出,以24筆退出居於境內三大證券交易市場首位。券商直投投資回報水平方面,創業板、中小板和 上交所主板的平均賬面回報則達到5.27倍、4.51倍和2.89倍。

  同時,券商直投入股到企業上市的時間也很短,清科統計的41起退出案例中,時間不足18個月的案例有35起。而從2010年至今券商直投公司上 會被否的案例僅9起,被否公司中直投入資到報會最長不過15個月。

  「券商直投對被投資公司主要的吸引是上市通道。」一位PE界資深人士對此直言不諱。

  他認為,PE界對券商直投享有的這種「特權」很無奈,「券商直投興起之後,業界的反應很強烈,對監管部門也提出了這方面的意見」。

  2011年證監會發佈的《指引》規定,要防範直投基金與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管理機構、證券公司之間的利益衝突及利益輸送,實現人員、機構、財 務、經營管理、業務運作、投資決策等方面相互獨立。

  證監會並要求,證券公司自擔任擬上市企業的輔導機構、財務顧問、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或者實質開展相關業務之日起,直投子公司及其下屬機構不得再 對該企業進行投資。

  《指引》的這一「隔離」規定,可以說是對PE界質疑聲浪的一次監管回應。

  與此同時,2009年6月起施行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亦規定,保薦機構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重要關聯方持有發行人的股份合 計超過7%,或者發行人持有、控制保薦機構的股份超過7%的,保薦機構在推薦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時,只能聯合無關聯保薦機構進行保薦。

  「這些規定其實並沒有平息PE界對券商直投特權的異議。」上述PE界資深人士指出。

  他認為,在國內目前的形勢下,券商直投業務如果持續開展,保薦加直投的利益鏈條就不會被打破,「大家其實是希望這個情況被徹底扭轉」。

券商特權

  「我們其實是很期待協會的這個文,這樣方便我們遵照要求開展業務。」某大型券商直投部門人士對中證協《通知》的頗不尋常,「中國的券商直投問題 很特殊。」

  一個加強監管的文件,竟引來被監管對象的期待,這種現象略顯諷刺,其實折射出對券商直投的監管不易。

  「券商直投和保薦業務捆綁造成的問題,不可能僅僅通過加強券商直投業務監管措施解決。」某PE投資界研究人士表示。

  這位人士認為,中國券商直投的一個核心優勢是券商擁有對上市通道的控制,而上市通道控制的背後是A股市場的發行審批制。僅僅通過加強對直投業務 的監管,而發行審批制依然不變的話,這個核心優勢很難破除。

  按照當前中國A股市場以及PE市場的常見操作模式,券商直投主要是做Pre-IPO投資(公司臨近上市前投資),而背靠券商又擁有對上市通道的 絕對控制權,投資風險大為降低,這一優勢是其他PE機構無法比擬的。

  而在國外,券商直投業務所投資的主要是成長階段的公司和一些併購機會,業務非常多元化,加之沒有IPO時的嚴格審批,境外投資銀行的直投部門與 其他市場投資機構一樣,承擔風險與收益。

  「如果說為了擔心內幕交易、PE腐敗,就生硬地不允許券商從事直投業務,也是不太現實的,因為這畢竟是券商應該有的一塊業務,在成熟市場中也很 盛行,比如高盛的投資,都是投行部門和直投部門一起完成。」這位人士說。

  高盛(NYE:GS)三季報顯示,高盛直接投資和借貸(investing & lending)業務三季度收入為12.7億美元,同期投行業務收入(investment banking)為34.98億美元。而在2010年前三季度,高盛直接投資和接待業務的收入高達55.53億美元,同期投行業務收入為33.03億美 元,投資業務與投行業務平均來看,可以說平起平坐。

  而國內最大券商中信證券(600030.SH)2010年年報顯示,2010年中信證券旗下直接投資公司金石投資全年收入5.8億元,淨利潤 4.1億元。中信證券參股的中信產業投資基金,2010年營業收入2.3億元,淨利潤4452萬元。同期,中信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則明顯超出直投業務收入級 別,主承銷收入合計28.4億元,副主承銷及分銷收入合計30.4億元。

  如何解決直投與保薦業務的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問題,目前國內監管的辦法與國際相仿,均是對投資一家擬上市企業達到一定比例的券商,要求在相關項 目上增加一名聯席保薦人,以此規避風險。

  「監管方法和國外類似,但弊端仍然存在,歸根結底的問題還是A股嚴格的發審制度,以及由此產生的通道特權。」上述券商界資深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0

醫院藥癮難除

醫藥分離何時能夠實現?

“中國的藥品銷售要完成八二格局(醫院銷售占80%,藥店銷售占20%)到二八格局(醫院銷售占20%,藥店銷售占80%)的完全轉變目前看來很難,但是在趨勢上,將醫院售藥市場改變到50%或許是一個可以達到的臨界點,經過兩輪招標周期以及商業保險的持續發展,這一目標存在實現的可能。”在22日舉行的2016西普會上,複星醫藥(600196.SH)執行董事兼董事長陳啟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中康資訊CMH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藥品市場(不含零售藥材)總規模達13775億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7.6%,預計2016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14774億人民幣,基本維持2015年的市場水平。在這萬億市場中,城市等級醫院(地級以上城市的二、三級醫院)市場用藥規模達到7515億元,超過藥品市場總規模的一半,不過同比僅增長5.8%,在醫藥分離政策的持續推進下,增速明顯下滑。

藥品零差率

“以前,醫生在藥品銷售中的位置至關重要,患者用藥完全依賴醫生,但是現在消費者也在通過其他渠道來了解藥品,這一格局未來會發生改變。”陳啟宇表示,在他看來,未來以腫瘤藥為代表的高價值藥物主要市場仍將在醫院,但是慢病藥物、otc類健康藥物主導權將逐漸回歸消費者,而以保險公司為代表的藥品支付方將在仿制藥市場上占據更多的話語權。

實際上,自2009年新醫改政策推出以來,公立醫院改革、藥價改革、分級診療、醫藥分離改革就一直成為焦點。在這輪新醫改中,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醫院補償由過去的三個渠道改為兩個渠道被寫在了改革路徑中。

今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到2017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同時將采取多種形式推進醫藥分開,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患者可自助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

“在政策層面,近兩年比較大的動作就是推進藥品在醫院的零差率銷售,目前全國有超過一半的公立醫院已經達到了這一目標,在未來一兩年,零差率在全國所有的公立醫院應該可以全覆蓋。”國務院醫改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房誌武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他認為,醫藥分離政策的推進將使得藥品銷售在醫院的地位由利潤中心轉變為成本中心。

根據公開資料,在該政策的推行下,近幾年公立醫院的藥占比已經從2010年的47.5%下降至42.4%,呈每年緩慢下降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發改委發布的《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工作部分分工方案》中,重點也是鼓勵醫療機構處方外流,並要求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並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保障患者的購藥選擇權。根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截至目前,上海、柳州等地已經開始處方外流的試點,政府正在嘗試打通等級醫院、社區醫院、社會藥店、醫保支付等資源。

誰受益?

處方外流試點、醫藥分離也給醫藥產業帶來了改變:零售藥店以及網上藥店將會因此獲益。根據中康資訊CMH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總規模達3093億元,較2014年增長9.8%,其中藥品類(不含藥材類)銷售達2260億元,同比增長11.6%。網上藥店的增長更是驚人:2015年,中國網上藥店總體規模達110億元,較2014年增長52.8%,均遠高於全國市場的平均水平。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6月底,註冊網上藥店數量已達456家。泌尿補腎類、皮膚病藥物和補益養生類是網上藥店銷售貢獻的前三大類別。

“在過去,醫療市場是醫生決策市場,得醫生者得天下,但是現在正逐漸轉變為患者決策市場,尤其是慢病藥物、健康藥物,患者會提出自己的購買訴求。”房誌武說,在此情況下,更多的購買渠道就從醫院轉向了外部渠道,也正因此,包括賽諾菲、阿斯利康在內的企業從兩年前開始將移動醫療以及基層市場列為了與傳統醫院同樣重要的主要渠道,從而獲取更多慢病資源。

盡管得益於醫藥分離,但目前網上藥店的最大期待“網售處方藥”等政策卻遲遲不能出臺,而另一邊,目前中國連鎖藥店的集中度水平仍然比較低,與國際連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根據國家衛計委數據統計中心的數據,目前我國的藥店總數達到448057家,較2014年增長3%,增速放緩。

“未來零售藥店還是會繼續跑馬圈地,行業的整合速度仍將進一步提高。”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603883.SH)董事長謝子龍對此表示。

“醫藥分離是牽涉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以及承載的問題。”陳啟宇說,“在未來,高價值的腫瘤藥、必需藥物的比例在醫院會快速提升,而慢病藥物會向醫院外遷移。”他認為,要達到格局轉變並不容易,將50%的藥物銷售留在醫院將成為近期醫藥分離改革的臨界點,而距離這一臨界點大約還需要兩輪招標周期的等待。

而高價值腫瘤藥物在醫院銷售的提升與腫瘤藥物市場在中國近幾年依舊保持的高速增長的狀態息息相關。

以癌癥治療領域新銳藥物品種-單克隆抗體藥物為例,1999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市場銷售額僅有12億美元,而到了2002年,單克隆抗體的全球銷售額已達40億美元。隨著已上市品種的銷售額不斷增長以及新適應證的批準和新品種的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容量迅速攀升:在2015年,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已達到980億美元左右。但根據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數據,在這其中中國的單抗藥物市場在去年僅達到了72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將會達到200億人民幣。

“我們可以看到,單抗類藥物的新產品正變得越來越多,當然這一藥物也是非常昂貴的,比傳統的小分子靶向藥要貴五倍以上,當然業內現在正在嘗試通過一次性使用生物反應器等系統來提高生產的效能,那麽未來單抗藥品的價格就有下降的空間。”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根據上海市醫藥行業協會透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國內將會有4~6款單抗藥相繼問世。預計到2020年,將會有6~10款單抗藥上市,其中不乏自主研發的藥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83

官義岱 給力 拆拿 老人政治難除

1 : GS(14)@2013-01-30 22:19:13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03970&search=1
尋日講開江澤民排名,今日仲有下文。官方新華社報導,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共十八大之後去信中央,要求今後在領導人的禮賓排名中,與其他退休元老的名字放在一起。內地學者指,希望這樣做是老人政治退出政治舞台的開始。之但係官義岱覺得唔係咯。其實,江澤民係一定要將排名退後啦,因為胡錦濤話明要「全退裸退」,到今年3月胡錦濤辭埋國家主席一職後,無官一身輕嘅胡錦濤嘅排名將喺常委後面,唔通你江澤民無端端排喺最前面咩?講真嗰句,排名之嘛,同老人政治是否存在無必然關係。你有心嘅話,仍然完全可以喺後台搞小動作,老人政治將用更隱蔽形式繼續進行。
官義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