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印刷難賺 秋雨打算賺土地開發財

2010-7-26 TCM





台灣營業規模前三大印刷廠秋雨印刷,自四年前爆發財務風波後,股價始終在五元上下載浮載沉,營收也不見起色;但今年六月下旬起,一度站上五‧五元,並爆出單日近三千張交易大量,市場盛傳該公司將轉型做土地開發,吸引法人與散戶加碼。

負債五億元 精湛建設總座伸援手

此消息很快獲得證實。六月十五日,該公司股東會決議更名為秋雨創新,營業項目新增特定專業區開發業、投資興建公共建設業、新市鎮、新社區開發業、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代辦業與都市更新重建業等七項與房地產相關業務。

秋 雨自二○○六年開始爆發一連串負面新聞,先是公司不當貸放資金,替董事長林秋雨之子、時任總經理的林耕然償還五千六百萬元私人借款,違反證券交易法,被打 入全額交割股;接著,檢調又發現林耕然曾向中華商銀貸款,被要求購買力霸公司債,但卻違法轉讓,林耕然違反證券交易法被起訴,秋雨的企業形象跌落谷底,直 到林耕然主動請辭下台,才平息風波。

二○○六年開始,秋雨將《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代理權及台北市近八百坪辦公室,以近三億元賣給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的哥哥潘思源,但負債仍高達五億元,此時,長年熟識林秋雨家族的台中精湛建設總經理陳志聲伸出援手,秋雨印刷股權結構開始產生變化。

陳志聲原本只有兩百張秋雨股票,二○○八年改選時成為秋雨董事,後來持續提高持股,目前其個人與旗下精湛投資,合計擁有約一萬張秋雨,持股近一成,是秋雨大股東。

陳志聲是誰?今年四十七歲的他,十四年前,由科技業轉跑道至房地產業,最早與精銳建設相互投資,當外界都不看好台中市七期重劃區時,就敢在七期重劃區推總價近兩千萬元的別墅。

三、四年前,他與精銳建設拆夥後,又整合前中央貿開董事長丁善理家族在大度山的土地,推出每戶一億元透天別墅;之後與鞋業大廠寶成集團結合,開發台中市「單元一」土地。

雖然,他在營建業資歷不深,卻屢屢有驚人之舉。「為了一圓成為上市公司老闆的夢想,陳志聲入主秋雨的事,已在台中建商圈傳半年了,大家都不驚訝。」一位台中建商如此表示。

印刷量萎縮 為開源做不動產開發

針對投資秋雨,陳志聲表示,與林董認識十五年,擔任秋雨股東兩年多,身為董事會成員,「如果我使得上力,更不能作壁上觀,但未來秋雨不是轉型為建設公司,而是增加土地開發業務,以與我經營的精湛建設有所區隔。」

目前秋雨在台灣有一百多位員工,最大客戶是《壹週刊》、南一書局教科書,陳志聲認為,未來印刷仍是秋雨創新的核心業務,但台灣雜誌業受限市場規模小,印量逐漸萎縮是事實,印刷產業要再像二、三十年前那般大幅成長不容易,未來要開源,朝不動產開發是一條可行之路。

土地資產豐 林口廠市值四億多元

陳志聲表示,二○○七年他與寶成集團共同成立寶慶開發,他擔任董事與總經理,合作開發土地;林秋雨也希望循此模式,找他來整合土地。

「外面說我借秋雨的殼上市,九五%說的都是錯的!」陳志聲強調,他與秋雨的關係是策略聯盟,目前他已經幫秋雨整合北部、中部幾塊土地,做為未來營收來源。

「蓋房子、賣房子的事情保留在精湛就好,秋雨只單純做土地開發買賣比較單純。」他分析,秋雨的土地資產相當多,林口廠三千七百坪、台南廠一千七百坪、上海廠一萬二千坪,這些土地取得時間早,土地成本低,他將規畫讓這些資產價值極大化。

例如,秋雨林口廠位於文化一路,正前方就是機場捷運線,雖然是工業區土地,但他認為,若該土地能發揮更大開發價值,秋雨不排除遷廠至地價較低的區域。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長楊長達說,目前林口工業區土地每坪約十一至十三萬元,秋雨林口廠臨大馬路邊,市值應有四億多元。

至於位於安平工業區的秋雨台南廠,目前區域行情每坪約四至五萬元,不算特別高。

陳志聲說,兩岸簽訂ECFA後,會有台商產業回流,對工業區土地的需求大增,過去五、六年,他的重心放在工業區與住宅區土地,他也正協助秋雨開發類似土地,收購零散土地整合為大面積基地,再釋出給台商,賺土地開發財。

秋雨印刷總經理特助蔡鴻榮證實,公司相當信任陳志聲進行土地開發業務,為符合法令規定,才會在今年股東會通過更名為秋雨創新。

蔡鴻榮透露,目前林耕然在公司掛名特別顧問,創辦人兼董事長林秋雨雖然年屆九十,但身體相當硬朗,每日照常去台南工廠上班。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六月秋雨董事會即將改選,陳志聲不否認有意取得經營權,加上今年股東會也通過要辦理私募,並限期一年內辦理,陳志聲未來勢必會有大動作,隨著股權結構消長,林秋雨家族能否持續掌權?很快就會有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8

山寨機醞釀復活 聯發科這回難賺

2012-06-11 TCW




六月一日,廣東省深圳市,囊括全球手機晶片四五%市場的通訊霸主高通(Qualcomm),舉辦第二屆中國合作夥伴峰會,四百多家手機業者齊聚一堂。中國聯通、聯想、龍旗與眾多中國白牌手機業者到齊,聲勢之大,似乎有意給一星期後,將舉行客戶大會的聯發科下馬威。

有趣的是,中國最大網路搜尋引擎百度,赫然在其中。

「手機強迫症」上身臉書挖角蘋果,加入戰局

原來,五月中,百度宣布委由長虹開發硬體、富士康代工,正式從軟體跨硬體,加入「千元智能機」(售價人民幣一千元的智慧型手機,低於新台幣五千元)的激烈 戰局。而在高通大會的三天前,也傳出全球社交網站霸主臉書(Facebook)挖角蘋果(Apple)工程師,計畫明年推出自有智慧型手機。

百度與臉書並非特例。四月,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盛傳將推出自有品牌手機;高通大會期間,中國入口網站網易也暗示將跨足手機。去年以來,中國網 路公司更是一窩蜂搶進手機市場,阿里巴巴、奇虎三六○、盛大、騰訊等;就連去年底在中國引發搶購的「小米機」,主導者小米科技執行長雷軍,也是金山軟件董 事長;頓時網路公司猶如「手機強迫症」上身,誰都不願缺席。

然而,今年智慧型手機快速跌價,去年底發表的千元智能機,現在就打了七折,怎麼看都不是穩賺生意,網路公司卻爭相搶進,原來,他們要的是「發言權」。

「這(手機)是現在最火拚的地方啦!現在大家訪問網站,不是用PC(個人電腦),而是用手機,你同意吧?」聯發科前財務長、現任小米科技財務長喻銘鐸解 釋,「那這就有差別啦!假設有一款熱銷手機,它(先)內建誰的網站,是不是對那個網站有很大的影響?就好像以前做功能機的時候,大家都跑來求MTK(聯發 科)啊!說你的量這麼大,可不可以幫我預載啊?你賣五億支,幫我預載、就五億個客戶了。」

各家爭搶發言權內建自家網站,緊抓用戶

「大家要搶的,是手機裡面的發言權,」喻銘鐸認為。這也是全球趨勢,所以這就是為什麼Google賠錢也要做Android平台。

這是商機,全球已有近十億人口透過手機上網,而中國,又是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市場。

「他們(網路公司)希望你離開家裡、辦公室的電腦後,還能繼續用他們的網站,」高通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王翔說,「阿里巴巴買下天宇(中國手機大廠),是想用這個平台,嘗試把它的服務像是淘寶網加在上面,不一定是想賣硬件(手機)。」

這也是不得不為的競爭。人們正處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的建立過程,若手機先內建同質性的網站如購物、入口等,消費者很可能就直接用手機內建的,而拋棄在PC時代的喜好網站,這都是網路業者必須提防的威脅。

外在環境的成熟,也鼓勵了這些網站廠商。

例如去年底熱賣的小米機,直接是透過網路銷售,省下通路成本,這正是網路公司擅長的領域。

高通更是助長了這一波風潮,去年底推出高通參考設計(QRD),幫客戶完成了大部分的手機設計開發與測試,讓硬體門外漢的網路公司,也能夠進軍手機領域。 王翔說,近半年裡,已經有十七家QRD客戶發表了二十八款新手機,今年還將有超過一百款新品上市。高通在這個新部門的人員編制,短短六個月內也增加了一 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網路公司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售價都低於人民幣一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元)。這「肯定會造成競爭更激烈、售價更低,好處就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從2G轉到3G,」王翔認為。

白牌手機戰再起聯發科轉向,恐難搶商機

深圳大型白牌手機廠輝燁董事長翁偉民則預估,年底該公司智慧型手機將跌破人民幣四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元),但隨之而來的龐大市場需求,將讓沉寂已久 的白牌手機業者再起。目前,高通顯然比聯發科吃到更多商機,因為聯發科今年把資源都放到占市場八成的運營商與大品牌廠,反而忽略占全球市場兩成的白牌手機 市場,而讓高通在此搶得先機。

至於業界如何看待這群「手機新兵」?創新工廠執行長李開復在網上評論,網路公司與手機的企業基因不同,絕大多數網路品牌做手機,「不但不能加分,還要扣分,」因為手機是不賺錢、又得花大錢的投資。

但網站公司也有話要說,百度移動雲事業部系統研發副總監惠天舒說,「低價不等於低(品)質。」而且,軟體業最後是要靠服務賺錢,重點並不在硬體。然而,一 位手機業者的評論頗中肯,「大家不會因為你是百度,就去買你的手機,最後還是要看品質。」網路公司忙著把自己的服務內建到手機之前,還是須先審視產品是不 是真的夠好用、夠便宜,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7

精英錢難賺?別找藉口了,創業者還是學學美食中國吧!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586.html

前景提要: 國內互聯網這幾年形成了一種共識:做精英只能賺吆喝,做草根才能賺大錢。雖然有這樣的「定理」,依然止不住有人頂風「作案」。

一提到點評類產品,讀者肯定就想到了大眾點評,或者是飯本,百度身邊,以及最近突然搖起免費大旗的地圖周邊推薦們。

其中屬大眾點評活得滋潤,究其盈利模式無非:

1 定向投放的廣告;2 線下服務 ,例如整理用戶點評成集,賣時尚吃貨雜誌; 3無線增值服務,例如用戶發短信獲取商家優惠信息;4 佣金,餐飲積分卡業務。通過自身渠道優勢,向餐館收取佣金;5 電子商務,例如團購。

大眾通過自身的用戶評論積累,各個區域細分的領域沉澱,通過長尾效應帶來了巨大流量。但不難發現,對優惠信息,積分,會員,價格敏感的用戶顯然還是草根,難道人們所謂的精英都不食人間煙火,或者吃遍天下,不需要此類信息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點評類產品不管採用何種手段運營,能否留住用戶的根本還是取決於產品是否有公信力,點評是否足夠客觀。在用戶心目中有了公信力才能吸引用戶使用,用戶口碑「自然」傳播。而此類產品的盈利模式又似乎制約著產品的客觀公平性,他們既要維護和大客戶之間的利益,又要聽取用戶的評論意見(這是產品的價值)。

滿足商家的品牌建設,用戶的評論意見就受氣;

滿足用戶的客觀言論,商家還給你投廣告合作嘛?此中貓膩不可細表(防止被人肉)。

難道客觀和商業真的就無解嗎?

美食中國,作為一家有5年歷史的產品,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我們答案。

所謂一切商業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那就乾脆利用的徹底一點。

用一句話說,美食中國,就是,帶外國人體驗中國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帶中國人體驗國外好玩的,好吃的,好住的。

從免費開始,初期通過線下俱樂部,招募在中國的老外。從幾百塊開始銷售,有的時候福利,準確說是盈利,就是能組團免費吃大餐。外國友人來美食中國可以免費吃到好吃的,住很特色的酒店,而他們的產品,博客用外文展現(做得有點類似外文領域裡的《舌尖上的中國》),降低了溝通成本。大廚帶你吃中國菜,是他們非常特色的線下運營項目。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居住上海的外國友人的青睞,甚至有很多外國友人義務幫他們推廣,運作。

而內容的來源,是來自時尚美食雜誌的專業編輯,記者,不像米其林完全是實名採訪。專業的內容,忠實的用戶,實打實地地面運作讓美食中國一路走得很穩。

不過,地接,偏重的運作模式也讓產品發展緩慢,運作5年,地基還集中在北京,上海,相關,巴黎,倫敦,墨西哥有所涉獵。

創始人潘新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創業以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需要我們,吃貨需要我們,美食家需要我們,餐飲娛樂時尚媒體也需要我們的優質內容,一個有大量人需要的地方,一定是有市場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們在跑一場馬拉松而已,現在還在熱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74

股票玩gap down 莊家也難賺 周顯

1 : GS(14)@2014-04-10 09:53: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昨天說過,一隻急跌了八至九成的股票,必然是莊家也要蝕本地「斬倉」,而不會是莊家贏大錢、散戶輸大錢的「殺倉」,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第一,單日或幾日之內大跌八至九成,證監必定會開「快勞」去查,沒有莊家會這麼蠢﹕搵錢,唔使咁博呀嘛?寧願賺少,好過被證監查,因為一旦被查,以後要做都難好多。

第二,要賺散戶的錢,如果一浸一浸殺落去,會殺多好多錢返來。如果玩gap down,中間完全空白,沒有散戶接貨,豈非沽少了好多股票?

市極差 才玩危險動作

然而,這種情,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發生。例如說,大約是在2004年,泛海系的其中一隻股票,便乾升了十倍,然後一日gap down幾成,以此來吸引大量散戶入市,了一浸。

但是,當年那一次的客觀形勢,與今天不同。

一來因為當年的市極差,主板殼價都不用1億元,所以一定要玩這些危險動作,才能沽出股票。但在今日要散貨,易如反掌啦,使乜咁辛苦呀?

二來當日的那隻股票,是以極少的成交,夾硬齋mark上去,中間根本「無客入場」,所以必須玩一次性的大割價,才能夠吸引到散戶入場。但如果一隻股票從低位打上去,浸浸有客,當它向下跌時,也會浸浸有人支持,就不用玩這一招了。

話說我在寫作時,往往犯了一些低級錯誤,因而被讀者指摘或取笑,對於這種事,有時看完我都覺得啼笑皆非,皆因本人生性粗疏,錯誤周時會有,大家之所以罕有看到,只因為編輯把關之功,幾乎每條資料都再做一次fact finding,改正了本人的大部分錯處,只偶爾游出一條兩條的漏網之魚。這其中編輯得最為嚴謹的,就是《明報》,所以在此公開致謝。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