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吳光正買飛甩雞毛打造No.1名牌王國 李華華

2011-3-3  AD




 

如果問邊個係香港「名牌」嘅代表,大家會毫不猶豫話係潘迪生同Joyce Ma馬郭志清。不過,呢個答案應該係10年前嘅事,今時今日,華華話係吳光正。

意 大利時尚精品集團「飛甩雞毛」Ferragamo噚日發聲明,話佢哋已經將旗下奢華成衣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 8%股權,賣畀香港嘅吳光正家族,聲明無講用咗幾銀。除咗賣少少畀吳光正,總部喺佛羅倫斯嘅「飛甩雞毛」仲話,會增加喺大中華區分銷公司嘅股權,由50% 升到75%。

名牌潘Joyce Ma頓失色

「飛甩雞毛」掌門人Ferruccio Ferragamo話,佢希望咁樣做可以鞏固集團喺第三個千禧年奢華產業關鍵區域嘅地位。

查實吳光正幾年前已經同「飛甩雞毛」搭上,佢家族幾年前已經透過3間公司,經營連卡佛、Joyce(647)同埋俊思集團,而俊思就正正係「飛甩雞毛」同Guess等名牌喺香港嘅內地代理。

反觀「名牌潘」嘅名牌王國就開始失色,先失Polo Ralph Lauren,再失Tommy Hilfiger,真係賣少見少。至於Joyce Ma更加唔使講,成間Joyce幾年前都已經過戶畀吳生。

收 集咁多名牌,相信唔單止係個人喜好,仲記得,吳光正趁低將連卡佛收歸私人所有,其後買埋Joyce,早前更加想將佢私有化,但唔成功,不過無阻吳生繼續密 密「買」名牌,心水清嘅都會諗,他朝名牌滿袋,打包上市,仲唔係No.1名牌股。家陣最多銀両買名牌嘅係中國同胞,吳生喺內地各大城市都有大商場,仲唔相 輔相成。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2

湘鄂情轉型“一地雞毛”:從“第一股”到“殼公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8/148628.html

i黑馬:自從中科雲網宣布甩賣”湘鄂情“後不斷遭遇種種負面消息,然而其股票卻在12月24日意外漲停,似乎透露出這家“瀕危”的企業或仍有一絲生還的機會,昔日的湘鄂情究竟為何陷入轉型困局?而明天的中科雲網又將以何種面目續寫資本市場的故事?
 
\就在中科雲網發布公告稱甩賣原來的金字招牌“湘鄂情”不久,即遭遇了監管機構“點名”。12月19日,證監會通報了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等在內的18只個股,涉嫌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工作情況,並稱目前已對涉嫌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經過多次失敗的轉型試探,中科雲網終於下決心退出老本行,將旗下“湘鄂情”的有關商標以及相關餐飲企業一一售出。中科雲網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的戰略轉型方向已經明確,除將網絡新媒體和大數據定為基本轉型方向外,另外一點就是退出餐飲行業。
  
不過告別過去並非就意味著能夠走進未來,自從2013年5月發布公告意向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來,湘鄂情開始了多次轉型,包括收購合肥天焱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收購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不過,這些轉型皆因終止收購而宣告失敗——舊去新不來的中科雲網似乎正如外界質疑的那樣,“資產已被賣空,而徒留空殼”。
  
不過,遭遇種種負面消息“圍堵”的中科雲網卻在12月24日意外漲停,似乎透露出這家“瀕危”的企業或仍有一絲生還的機會,昔日的湘鄂情究竟為何陷入轉型困局?而明天的中科雲網又將以何種面目續寫資本市場的故事?

 
股價波動異常涉嫌操縱市場
  
“我們也不知道證監會所說的涉嫌操縱市場的違法違規具體指的是哪些行為,猜測也許和上次證監會所發《調查通知書》所指的情況一致。”中科雲網證券事務部門一位人士解釋。
  
2014年10月14日,中科雲網發布了兩個公告,其中之一稱10月12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內容顯示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已決定對中科雲網立案調查;另一個則是公示中國證監會北京證監局《關於對中科雲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責令公開說明措施的決定》,主要是北京證監局指責中科雲網將列入增信資產池中估值2.2億元的陜西房產抵押給了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抵押金額1.3億元。
  
“兩個公告所說的違規違法行為不是一回事,此次證監會所提到的立案調查,應該指的是前者。”上述人士回應指出。
  
自更名“中科雲網”以來,“湘鄂情”的股票從8月初的不足7元一路上漲到10月9日最高點12.45元,不過,其8月30日公布的半年報成績單則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851萬元。
  
除股價大幅波動外,該公司高管的頻繁更替也同樣引人註目。在此前回複深交所問詢函時,中科雲網披露自上市以來公司歷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有42位,其中29位已離職、13位在任,而2014年1月20日因換屆選舉,有5名董事、2名監事、2名高管不再繼續任職。同時,根據中科雲網12月17日的公告,董事會秘書再次換人,由公司副總裁王冠英接替上任董秘。

“餐飲第一股”將徹底退出餐飲業?
  
處於監管層調查陰霾之下的中科雲網,還同時經歷著另外一番考驗,而其與老本行也終於到了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刻。
  
根據中科雲網12月16日的公告,該公司已經與深圳市家家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向後者出售“湘鄂情”系列註冊商標,同時將3家相關餐飲企業轉讓給後者,總體轉讓價格3億元。
  
中科雲網此次轉讓的資產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湘鄂情”系列商標,包括“湘鄂情”“湘鄂緣”“荷舍”“晶宴”等共164項,轉讓價格2.3億元;另一部分是其旗下三家公司100%的股權,分別是北京湘鄂情速食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湘鄂情快餐連鎖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楚星湘鄂情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轉讓價格分別為2200萬元、300萬元和4500萬元。
 
根據中科雲網對深交所問詢的回複函,截至2014年12月3日,中科雲網還運營著8家“湘鄂情”門店,其中北京和湖北各3家,上海和澳大利亞各一家。2014年1月到9月,8家門店中只有一家實現了一萬多元的微弱盈利。
  
既然餐飲已經成為一個沈重的包袱,中科雲網此番剝離看來也是破釜沈舟。據《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獲知,此次出售餐飲類資產還只是一個開端。
  
在2012年到2013年整整兩年的轉型中,湘鄂情為了在餐飲行業尋找新的生存空間,曾花費重金收購了不少團餐和快餐企業。
  
2012年7月,湘鄂情收購了北京龍德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此進入團餐業務。資料顯示,至2012年底,北京龍德華公司為湘鄂情實現營業收入6000萬元,凈利潤700萬元。2012年8月,湘鄂情收購了味之都餐飲發展有限公司,由此進入快餐行業。從2012年8月到2012年底,味之都實現營業收入5500萬元,凈利潤460萬元。
  
在剝離湘鄂情餐飲品牌和業務的同時,這些當初曾耗資不菲收購的團餐、快餐業務又該如何處理?對此,中科雲網一位管理人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業務未來也要退出。“將全面退出餐飲行業,但是退出需要一個過程,未來跨度可能會很長。”
  
截至2014年12月9日,中科雲網出售湘鄂情商標和3家餐飲公司的第一批回款6093萬元已經到賬,占總售價的20.31%。
  
“為了保障餐廳的運營,購買方允許我們及其他第三方在不更改商標用途和使用範圍的前提下免費使用6個月。”中科雲網新任董秘王冠英表示,但是對於中科雲網全面退出餐飲業的問題,他並未明確表態,只是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而對於湘鄂情來說,換了東家也並非意味著改變命運。
  
公告顯示,湘鄂情商標和相關餐飲公司的接手方深圳市家家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系外商獨資企業,註冊資金5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為餐飲管理咨詢。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認為,作為湘鄂情商標的接手者,利好的一方面是湘鄂情所擁有的商標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較強,消費基礎較好,但是弊端或許也正在於此,消費者對湘鄂情高端餐飲形象的認知較為根深蒂固,接手者如何改造湘鄂情現有品牌使其大眾化,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
  
知名餐飲行業戰略管理專家洪生認為,從公布的購買內容來看,3億元中有2.3億元被用來收購湘鄂情商標等無形資產,這個價格仍然顯得有些貴。
  
“一個高端品牌,已經被證明市場很難做,用超過一億元來收購未免顯得有些不值。”洪生表示,未來要想讓湘鄂情品牌再次發光,不見得非要走大眾化,關鍵要選擇適當降低品牌檔次,選擇一個合理的價位。”
  
轉型受挫或受制於資金和談判力
  
湘鄂情如今的“悲劇”實際上早有伏筆,在主業高端餐飲遭遇政策阻力之後,湘鄂情從2013年5月就開始尋找行業外的其他機會,開始了其“謎一般的轉型”。
  
2013年5月,湘鄂情宣布支付5000萬元意向定金以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12月,湘鄂情又宣布與合肥天焱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設立合資公司,欲收購對方51%股權;此外,湘鄂情還公告將意向收購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公司(下稱“北京中視”) 51%股權。
  
“湘鄂情作為上市公司,尤其是餐飲行業第一股,看得出它相當珍惜在資本市場的資格。湘鄂情在高端餐飲受到沖擊之後,也有投資團餐、快餐等轉型方向,由於後者競爭激烈、利潤水平偏低等,短時間內或不能滿足湘鄂情業績需要,因此湘鄂情投向了政策密集、資本比較熱衷的環保、綠色能源和影視等方向。”蕭宇嘉認為湘鄂情過於匆忙地宣布多次轉型,是為了因避免業績下滑遭到退市的無奈之舉。
 
不過倉促之下的權宜之計反而讓湘鄂情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挫折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的襲來,2014年5月,中科雲網公告終止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權;10月23日,終止收購合肥天焱生物質能科技有限公司49%的股權;11月28日的公告顯示北京中視的收購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環保、綠色能源及影視領域都已經有了一定發展時間,業內不少企業已經形成了競爭力,湘鄂情作為因主業下滑而轉型的企業,資金和談判能力並不強,很難借此實現成功轉型。”蕭宇嘉指出。
  因此,湘鄂情的多次轉型計劃更像是為了給資本市場註入的“興奮劑”,正如一位投資人士所說的,因為國內資本市場中企業相關投資行為都會引發股價上漲,所以湘鄂情多次公告轉型也是為了盡可能拉動自身股價上漲,避免股價過低。“不過這些上漲都是不可持續的。”
 
大數據是“救命稻草”?
  
告別主業之後,中科雲網何去何從成為外界關註的焦點。上述中科雲網管理人士表示,出售商標和餐飲公司之後,公司將脫胎換骨,成為一家以網絡新媒體和大數據為主業的新公司。
  
在多次收購計劃失敗之後,目前中科雲網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網絡數據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下稱“計算所”)進行合作開發,不過目前對於產品描述則語焉不詳。
  
計算所一位專家表示,該實驗室建立已經有15年,專攻大數據處理和搜索,主要面向企業客戶,對後者所掌握的數據進行搜索挖掘以創造商業價值。
  
據了解,中科雲網已經入股計算所旗下的中科天璣科技有限公司,後者專門負責計算所的市場推廣,其產品已經被淘寶、中國移動、華為以及百度等大公司所采用。中科雲網為此在三年間已經投入過億元,如今似乎也成為其業務轉型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業內專家對中科雲網的此番轉型也持懷疑態度。原搜狗和360市場總監、雄心資本王冠雄表示,現在所說的大數據時代還處於市場培育期,即便這一行業中知名些的公司也都是靠其傳統業務盈利來培養大數據業務。
  
“大數據技術含量非常高,從數據占有、挖掘、清洗、重構到輸出都很難,”王冠雄說,“更何況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技術和產品很少由學院派主導,因為互聯網是以應用為主導的市場,總是快速叠代,學院派很難做好。”
  
如此看來,被中科雲網視為“脫胎換骨”的轉型之舉依舊面臨太多的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36

有股價無業績 涉礦企業“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258.html

有股價無業績 涉礦企業“一地雞毛”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06-18 22:39:00

2010年下半年以來,牛股不斷從涉礦題材中湧出,高燒退後不少上市公司選擇撤離,至如今還存的部分涉礦上市公司仍存有股價沒業績的悲哀。

“涉礦”概念一度為A股的金手指。2010年下半年以來,牛股不斷從涉礦題材中湧出,高燒退後不少上市公司選擇撤離,至如今還存的部分涉礦上市公司仍存有股價沒業績的悲哀。

涉礦4年多仍扭虧乏力的中潤資源(000506.SZ),近期宣布擬募資百億元收購3家海外礦企。該公司自6月3日複牌後股價連拉9個漲停板,這與2010年底剛涉礦時股價大漲有所相似。與股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涉礦給該公司帶來的業績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而在A股市場上,這樣的案例普遍存在。

中潤資源涉礦四年顆粒無收

從2010年底開始涉礦,到之後的兩年左右時間積極布局礦業領域,再到2014年的“棄礦”之舉,又到如今巨資加碼礦業,中潤資源的涉礦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只是礦產方面的業績何時加大貢獻成為關註點。

今年6月初,中潤資源一紙定增公告稱,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83.68億元,用於全資收購3家鐵礦企業、償還標的公司貸款、擴建采選礦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中潤資源所要收購的礦產企業分別為鐵礦國際(蒙古)有限公司、明生有限公司和蒙古新拉勒高特鐵礦有限公司。實際上這3家企業的合作事宜在今年5月份便有意向,此次定增無疑解決了資金短缺這一“攔路虎”問題。

中潤資源2015年一季度顯示,該公司貨幣資金僅4655.97萬元,流動負債高達16.18億元。該公司今年一季度虧損1087.54萬元,去年全年虧損2.17億元。

其實,囊中羞澀的中潤資源曾於2014年9月份,有意要剝離礦業回歸老本行房地產業務。該公司公告稱,計劃將所持有中潤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進行轉讓,轉讓後,該公司不再持有礦業項目,只持有山東中潤集團淄博置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中潤資源於2010年底開始謀求向礦業資源投資公司轉型,並於當年年底設立了中潤國際、中潤礦業兩家投資公司,前者主要進行海外礦業投資,後者主要負責國內礦業投資。2011年開始,中潤資源逐步向礦業轉型,收購了一系列礦業項目。

但由於這些礦業項目都處於勘察和基建狀態,2011年至2013年,中潤資源的礦業收入分別為2296萬元、873萬元、0元,而同期的房地產營業收入分別為13億、10.6億和8.9億元,對應當年的凈利潤為2.23億、3.18億和1.9億元,其業績幾乎都靠房地產業務貢獻。

而相較於礦業業績貢獻方面的不堪,股價方面確實為中潤資源增彩不少。從2010年11月份中潤資源前身中潤投資宣布涉礦,到出現歷史新高的2011年4月19日,該公司股價漲155.28%。近期加碼礦業的定增預案一經公布,該公司自6月3日複牌後股價連拉9個漲停板。

涉礦股頻現有股價無業績

有股價無業績,這對於涉礦企業來說最尋常不過。

A股市場涉礦股曾經可謂遍地開花。西藏發展(000752.SZ)曾宣布涉足稀土業,由此點燃西藏發展的“稀土熱”,其股價兩月之內漲逾200%;盛屯礦業(600711.SH)宣布定增融資15億元收購鉛鋅礦後,其股價連續漲停;多倫股份(600696.SH)曾因被傳涉足價值高達4000億元的稀土資源,股價翻倍。

除“沾礦則漲”這一不可言傳的動機外,有些上市公司涉礦實為扭轉業績滯漲或者虧損的現狀,但往往大多數不盡人意。*ST京藍(000711.SZ)就是一個例子,為改善業績,公司從2007年開始試圖向礦業轉型,並在後續幾年通過收購、參股礦業公司展開一系列動作。然而“涉礦”並未能改善公司業績。*ST京藍2013年至2014年煤炭業務營業收入僅607.22萬元和838.03萬元,主要礦業子公司凈利潤合計虧損卻達1287.73萬元和2212.54萬元。

對於多數上市公司跨界涉礦,有業內觀點認為,多數涉礦公司此前並無經營礦業的實際經驗,而礦業方面的管理需要專業化,礦業投資周期長,需要大量資金,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

實際上,從購礦到經營,涉及到勘探、評估、采購、環評等眾多流程,需獲得探礦權、采礦權等眾多許可證,往往歷時數年之久,耗費大量資金與人力。此外,國內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較為分散,且多數礦產屬貧礦,開采成本極高,資金實力不達標的企業根本難以成功采礦。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03

紀委書記舉報董事長長虹:豪賭之後,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942

2005年12月27日,香港長江學院首席教授郎鹹平在成都演講,長虹CEO趙勇買了3880元的票後坐在第一排聽演講。趙勇對郎鹹平在一段時間以來頻頻指責長虹,誹謗他個人的言行進行舉證質問。 (CFP/圖)

作為曾經的彩電大王,長虹在屢次豪賭損失慘重之後,一方面要突圍自救,另一方面還要改革以擺脫國企的桎梏。在這起舉報事件背後,隱藏著的是這家彩電巨頭的內憂外患。

兩個月多前的2015年7月8日,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長虹集團)發出公告,面向海內外市場化招聘公司總經理。這被視為長虹集團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

然而就在當月底,長虹集團總經理、紀委書記楊學軍就在凱迪社區公開指控說,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

一位長虹集團集團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網絡公開報案之後,楊學軍和趙勇仍都在正常履職,作為長虹集團的三號、一號人物,甚至還坐在一起開過會,坐在他們中間的是長虹集團二號人物、副董事長劉體斌。

其實楊學軍的舉報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在舉報事件背後,長虹這家昔日的“中國彩電大王”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麽故事?

預期中的“宮鬥劇”並沒有再繼續。除了四川長虹(600839.SH)的兩封公告,和楊學軍針對公告的文字聲明,兩人都沒有再對外多說什麽。

無論是主管長虹集團人事、資產的綿陽市委組織部、綿陽市國資委,還是長虹集團內部,都沒有人公開提及此事,打起了“肚皮官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豪賭等離子

四川長虹的財報顯示,2011-2014年間,虹歐公司虧損超過20億元。

“啊,長虹還在做彩電?”2015年年中,周蜀向朋友推薦長虹內購會的彩電時,沒想到遭遇了這樣的尷尬。這讓在長虹工作多年的周蜀很無語。

長虹集團的前身,是一家生產軍用雷達、代號為”780“的軍工企業,1974年抓住“軍轉民”的機遇,啟動中國彩電業第一條生產線。在靈魂人物倪潤峰主導下,長虹分別在1989年、1996年通過主動降價,迎擊“洋品牌”,贏得市場占有率,1997年其市場份額最高去到35%,即中國市場上每銷售三臺彩電,就有一臺是長虹。

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的數據顯示,2009年長虹彩電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16.89%,這是它自1990年以來,連續20年保持國內銷量第一。自那以後,長虹彩電的排名到了前三、接著是前五,而今已經跌落第二陣營。

今天看來,長虹彩電由盛而衰,與其押寶等離子(PDP)有著直接關聯。而在楊學軍對趙勇的舉報信中,長虹在合肥的等離子項目占據了很大篇幅。

2002年年底,四川長虹首席技術官、執行副總裁鄭光清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稱,“隨著視屏顯示技術的發展,產品更輕、更薄,畫質更清晰,功耗更低的液晶電視將會蓋過等離子彩電而成為未來彩電的發展主流。”

此後多數家電企業在平板電視時代到來時,做好了液晶、等離子兩條技術線路的兩手準備。長虹在2007年6月出資9750萬元參股彩虹集團的玻璃基板項目,聯合建設國內第一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2009年還與臺灣友達光電共同出資1億元,在綿陽組建合資公司生產液晶電視模組。但與其在等離子上的巨資押寶相比,液晶的布局只是小把戲。

2007年4月下旬,一封署名為“四川長虹電器公司多媒體公司設計所十二個設計師”的信,送到了當時四川省省委書記的案頭,這封信從全球顯示器件發展趨勢、等離子與液晶屏幕技術比較、合作方歐麗安公司實力、長虹自身實力四個方面,闡述長虹投資60億進入PDP(等離子)屏的項目,將是一項對長虹和四川產生重大影響的錯誤決策。

這封信並沒有阻止虹歐公司等離子項目啟動。2007年6月12日,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歐)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為3.5048億美元。

虹歐公司如願建成了中國本土第一條等離子屏幕生產線。2009年6月,四川長虹和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管委會簽署了《H3項目戰略協作備忘錄》,雙方計劃在合肥新站投建等離子屏生產線,先由合肥方面投資,四川長虹提供技術支持,並約定在適當時機通過市場方式整合該項目。

H3項目,也就是後來楊學軍舉報中提到的鑫昊項目,參照了合肥市與京東方合作模式,即:先由地方政府代建,再由合作公司融資收購股權的方式進行。

前述長虹集團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H3的名稱意指長虹在合肥的第三個項目。此前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四川長虹通過資本運作控股合肥美菱,以及2007年成立、從事平板電視整機制造的長虹實業有限公司。

2009年7月,四川長虹發行30億可轉換債券獲證監會批準,這一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稱,四川虹歐已於2008年7月底進行試生產,2009年3月剛剛進入量產的爬坡期。

隨後四川長虹2009年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132.77億元,凈利潤僅0.30億元,同比下滑22.56%。這募集來的30億資金,可以說是四川長虹的“救命錢”,其中10億元用來增資虹歐等離子項目,5億元投資數字電視項目,10億元用來償還銀行貸,5億元用來補充流動資金。

2012年9月,隨著鑫昊項目啟動,合肥方面開始催促四川長虹履行整合承諾,100%收購鑫昊。趙勇前往合肥,代表長虹集團簽署了四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補充協議,主要內容是長虹集團以評估價格受讓鑫昊項目,合肥方面以約定的價格掛牌出讓土地給鑫昊。生產線建成後,並未真正生產過等離子屏幕的項目,只能稱得上地產項目。

2013年開始,松下、三星、LG等家電巨頭先後宣布退出等離子領域,長虹也難以為繼。2014年11月,四川長虹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綿陽達坤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綿陽達坤)轉讓持有的虹歐公司61.48%股權,交易價格為6420萬元。

綿陽達坤,是綿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下屬的獨資公司。四川長虹2015年半年報稱,2014年底前達坤公司支付了股權轉讓全款,並向虹歐公司委派了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截至目前,虹歐公司61.48%股權轉讓涉及工商變更登記的手續正在辦理中。

四川長虹的財報顯示,2011-2014年間,虹歐公司虧損超過20億元。四川長虹和等離子說了再見,長虹集團卻無法擺脫這個燙手山芋。工商資料顯示,H3項目,也就是楊學軍在公開報案書里提到的合肥鑫昊等離子項目,此刻長虹集團仍持有其68.75%的股權。

2007年4月28日,中國第一條等離子屏生產線虹歐PDP項目在四川綿陽正式啟動建設。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率領長虹經營團隊宣誓建好PDP項目。CFP (長虹/圖)

紀委書記為何舉報董事長

楊學軍寫了一封《致公司幹部的公開信》,抄送參會者中的一百多人,解釋自己為什麽要向上級黨委致信反映安徽鑫昊問題。

楊學軍對趙勇、合肥鑫昊的舉報,始於2012年9月。舉報信先是通過EMS寄給了四川省委,隨後又被轉到了綿陽市,因為當時長虹集團的人事屬於四川省委組織部、資產則劃歸綿陽市。

公開資料顯示,和長虹前掌舵人倪潤峰一樣,楊學軍也是山東人,今年56歲。1980年大學畢業後,楊學軍先是在當時的長虹機器廠子弟學校教了5年書,隨後任長虹機器廠團委副書記,2000年開始任長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一直從事政工工作,自2005年9月起至今任長虹集團董事總經理。

周蜀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楊學軍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抓黨建。因為集團主要業務在子公司,集團就沒什麽具體事務。等到新總經理全球選聘出來,楊書記的職位就讓出來了。”

倪潤峰是帶領長虹走向彩電業巔峰的風雲人物,在前述長虹集團人士看來,倪潤峰帶領長虹和松下、東芝等外資品牌抗衡,很了不起,但他是個窮慣了的人,即使富了也要過窮日子,在他執掌長虹期間,盡管企業營收從三千萬做到了一百多個億,但對職工卻很摳。

倪潤峰待趙勇不薄。趙勇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是倪潤峰請來的技術人才,1995年,在長虹工作才兩年的趙勇,分到了一套180多平方米的躍層式專家房,當時這是綿陽最好的房子。

2000年5月,倪潤峰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線,時任長虹總工程師的趙勇被委任為四川長虹總經理、長虹集團董事長。8個月後,倪潤峰複出,趙勇轉任主管信息工作的副總,隨後出走長虹,任綿陽市副市長。

2004年7月,正在北京出差的倪潤峰被免職,趙勇再次回歸長虹。這次回歸後,趙勇就一直住在長虹酒店的豪華套房。這一問題在後來針對合肥鑫昊舉報的調查中被提出來,但趙給出的理由是這一次長虹沒有分給他房子。

政工和技術工作交集並不太多,楊學軍和趙勇之間的交道,從趙勇二次回歸後才多了起來。

2013年春節過後,長虹集團照例在正式上班前一天召開主要幹部的“收心會”,一共有三百多人參加。一位參會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那次大會上,趙勇暗示自己已知曉舉報信的事,稱“謠言四起、舉報信滿天飛”。

這次會議,讓合肥鑫昊問題在長虹內部傳開。一周後,楊學軍寫了一封《致公司幹部的公開信》,抄送參會者中的一百多人,解釋自己為什麽要向上級黨委致信反映安徽鑫昊問題。

和後來的公開報案書一樣,他認為,安徽鑫昊項目前期決策,繞開了董事會,沒有報經證券監管機構審核,更沒有履行法定的信息公開披露程序,僅由個別當事人決定,是典型的獨斷專行、濫用職權行為,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趙勇也向綿陽市委匯報了此事,這一事件沒有再向外擴散。

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楊學軍繼續通過網絡、EMS郵寄材料向向中紀委實名舉報。2015年7月27日在網絡發布公開報案書之前,楊學軍甚至還曾經向公安部、四川省經偵局報案,向證監會報案,不過都沒有結果。

當年8月,中央巡視組到四川時,楊學軍前去面談了一次。這才有了2014年10月-2015年4月,綿陽市委、市政府牽頭,十多個相關單位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就鑫昊問題展開了三次調查。

2015年4月29日,在綿陽市委五樓會議室,舉行了有關合肥鑫昊問題調查結果通報會,參會者有長虹集團主要高管、總部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主要子公司負責人約120人,綿陽市聯合調查組、相關領導約20人。一位參會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進門前被告知,不允許攜帶手機,不允許錄音、拍照。

四川長虹在公告中提及了這次調查結論,即H3項目建設運營階段、整合收購階段,有董事會議審議,屬於集體決策,合肥鑫昊項目進行了戰略調整及產業轉型,經濟效益須待實施結束後方可進行最終評估。

一位參會者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通報會上的結論還包括:長虹集團投資整合鑫昊公司事項未獲得綿陽市政府批準,違反了綿陽市國有企業投資管理的有關規定。

2015年8月8日下午15點,楊學軍在四川長虹的公告出來之後,繼續在凱迪社區發表聲明,稱公告答非所問,並繼續質疑。

這次的隔空喊話,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在論壇里也應者寥寥,有人罵他“利用特定的時間讓股民損失慘重,你是個小人”,也有人跟帖質疑他在長虹轉型的關鍵時刻,出來阻擋改革。

長虹集團企劃部部長兼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公開報案書一事,四川長虹已經有過公告,綿陽市政府也已經有了明確結論,大家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

“何時能改到董事長才是真正的改革”

倪潤峰曾經兩次試圖推動長虹的產權改革,均告失敗。

2014年6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全面深化省屬企業內部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專項方案》,長虹集團是四川省確定的首批國企改革試點企業。

在這份方案發布之前,趙勇在2014年5月28日舉行的四川長虹股東大會上宣布,長虹將加快推進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重點是“理順三個關系”,即長虹與政府的關系、董事會與經營層的關系、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

兩個月後,四川長虹發布公告,首度披露長虹集團擬定的國企改革方案,涉及改組為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制定中長期激勵管理辦法、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六大主要內容。

2015年6月4日,四川長虹披露,長虹集團的公司名稱變更為“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9億元提升至30億元。改組後的長虹控股公司董事會目前由8名董事組成,其中包括5名外部董事和3名內部董事(含1名職工董事)。其中,趙勇為長虹控股公司董事長。

改組董事會,是迄今為止長虹改革中動作最大的一個。不過,在前述長虹集團人士看來,這依然流於形式,不涉及產權的話,外部董事就相當於上市公司聘請的獨立董事,形同擺設,難以避免引發爭議的鑫昊事件中的決策程序問題。

倪潤峰也曾經兩次試圖推動長虹的產權改革。第一次是在1999年,試圖通過管理層收購(MBO)等方式,逐步使長虹旗下的上市公司成為國有股所占比例不超過20%的股權多元化的公眾公司,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國有股減持叫停,此計劃落空。2002年,他再次提出產權改革,未能取得官方支持。

關於長虹的國企改革,長虹集團內部論壇有人拋出一句,“何時能改到董事長才是真正的改革”。

2015年7月8日,長虹集團宣布即日起向全球公開選聘總經理,這在四川省國企中尚屬首次。到目前為止,國企主要高管的任免,由其主管單位的黨委決定。長虹集團高管人事權,在2015年8月剛剛從四川省委下放到綿陽市委。

合肥鑫昊事件,讓很多人都聯想到長虹Apex事件。2001年11月,倪潤峰主導長虹與美國公司Apex簽下合作協議,以貼牌生產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2004年3月,四川省審計委在例行審計中發現,長虹的產品出去了,相應貨款卻沒有回來。在這一年長虹的年報中,凈利潤為-36.8億元,主要是Apex拖欠的貨款。

長虹和Apex之間的貨款糾紛,至今沒有一個確切說法。在外部解讀中,這一事件是促成倪潤峰“因年齡問題”第二次離開長虹的原因。但真相究竟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2015年8月3日,在楊學軍公開報案書發布一周後,綿陽市委書記前往長虹控股公司調研,長虹集團官網發布了這一新聞並配上趙勇陪同調研的照片。

長虹艱難轉型

四川長虹2014年度最賺錢的業務是房地產。

前述長虹集團內部人士認為,過去倪潤峰是“強人風格”,主要靠嚴格的獎懲制度來調動人的積極性,而趙勇是靠利益分配、價值導向,確實推動了長虹的技術發展。

2004年趙勇回歸兩個月後,在長虹內部發起經營機制改革,向各業務公司放權、放責、放利,請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對長虹的二級經理進行培訓。成立國虹通訊、信息技術公司等子公司時,還給骨幹員工預留了股權激勵空間。

2005年上半年,經濟學家郎鹹平曾炮轟長虹MBO之事,同時批評趙勇和朝華科技的關聯。當年年底,在郎鹹平的一次成都演講活動中,趙勇在觀眾提問環節里對話郎鹹平,試圖為自己澄清,表明沒有MBO的企圖,郎鹹平乘機質疑趙勇購買不良公司業務,追問他掌管長虹期間,為何長虹股價從六十多元跌到幾元。

十年過去,趙勇確實沒有MBO的舉動,但長虹在家電業中的地位不複從前。

2011年,長虹集團展開內部討論,提出要從裝配型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從純制造業向以制造業為基礎的服務業轉型、從本土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

最後,長虹選擇了一個更輕巧的切入口——智能化。兩年後,長虹在綿陽舉行“讓想象發生”主題發布會,長虹推出一個實現互聯、互通、互控的家庭互聯網產品形態。

自稱連外出旅遊都西裝革履的趙勇,以牛仔褲、短袖T恤衫登臺演講,試圖傳達出長虹擁抱互聯網、向智能化轉型的決心。

2014年,長虹啟動了智能戰略,先是發布了中國首款三網融合智能電視CHiQ電視;接著發布搭載雲圖像識別技術的CHiQ冰箱。

這一年,長虹成立了創投基金,辦了孵化器,設立電商公司不僅賣家電還賣電池、保健品、酒水飲料、農副產品、農機具,甚至還與天津力神簽署共同投資建設動力電池的協議。

2004年11月12日,趙勇在長虹2004年度技術創新大會在本次技術創新大會上表示,作為傳統家電整機企業的長虹,可以向關鍵部件和軟件服務領域、信息家電和IT領域、系統技術三個方向發展。這些年長虹集團的子公司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長虹集團最主要的資產是四家上市公司:四川長虹(600839),美菱電器(000521)、華意壓縮(000404)和長虹佳華(08016)。2005年,四川長虹以1.4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美菱電器20.03%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07年,四川長虹通過公開競價,購得華意壓縮(29.92%)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的長虹佳華,實際控制人為四川長虹,主要從事IT解決方案、產品分銷、位置服務、數據中心等IT綜合服務。

長虹集團的多元化投資,涉足範圍包括黑電、白電、手機、機頂盒、影音、小家電、房地產、廚衛、電源、動力電池等等。盤子越做越大,但每一個業務板塊都不是很出彩。用周蜀的話說,“體積大了,體能卻沒有提高”。華意壓縮2013年制冷壓縮機產銷3400萬臺,成為全球第一大家用壓縮機企業,這是其中最漂亮的成績單。

綿陽市政府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長虹集團以803.12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2014四川企業100強”名單第二位,這一年,長虹集團對外公布,2013年要實現營收1000億元。不過,這一目標至今仍未實現。2014年長虹集團躍居榜首,總產值為875.1億元。

營收高了,盈利水平卻沒有提高。財報顯示,四川長虹2014年度最賺錢的業務是房地產,利潤總額近5億元,彩電業務虧損1.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0.59億元。在甩掉了虹歐等離子這個包袱之後,201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9億元。“作為支柱的四川長虹業績尚且如此,集團的財務狀況更糟糕。”前述人士表述。

對於長虹正在推進中的國企改革,前述內部人士認為,要引入社會資本很難,因為長虹集團的財務數據“拿不出手”——這也是近年來長虹集團涉及公眾公司的投資並購項目都是由四川長虹出面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這次舉報事件過後,“客觀地說,以後長虹不管是誰來當董事長,都很艱難,不是一般的艱難”。

(應被訪者要求,周蜀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78

民間融資負面樣本:廣州最大紙貿老板跑路後“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09.html

2014年8月15日,廣州市金山聯紙業有限公司(下稱“金山聯”)實際控制人郝藝遠失聯,此後,行業里的人就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有人說,他在躲避銀行的催債,“銀行有什麽好躲的,大不了破產清算,他躲的是民間借貸。”一位紙張行業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包括金山聯紙業在內,同期出事的四家紙貿企業(還包括廣州翠月紙業、廣州琳烽信紙業、廣州鳴瑞貿易)全部卷入了民間借貸。

金山聯可以說是廣州紙貿行業里最大的公司,經營數十載,郝藝遠曾一手創辦廣東漿紙交易所,當年,其跑路消息傳出後,債權人紛紛到其紙品存放倉庫搶貨,由於上述四家及其他多家紙貿公司的貨物委托存放在第三方倉庫,各家抵押給銀行、抵押給各類民間債務人或是出售給下遊公司的貨物也是存放在一起,導致最終債務人搶出來的貨物都不知道究竟是誰的,現場一片混亂。

混亂的後果一直持續到現在,由於各路債權人的報警,倉庫現場隨即被封存,“僅是銀行的封條就有4、5個。”一位後來再次去到現場的人說。

而更麻煩的依舊是民間借貸,最終演變成為一場場羅生門式的官司。

詐騙與否

回溯到2014年8月,金山聯法定代表人郝愛美,金山聯、廣東漿紙交易所及廣東金信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信通”)實際控制人郝藝遠,廣州翠月紙業(下稱“翠月紙業”)老板劉東幾乎同一時間失聯。

失聯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債權人的耳朵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多方采訪發現,涉及的債權人大致分為四類:銀行、民間借貸、上下遊企業、P2P等融資平臺,其中,深圳最大的P2P平臺紅嶺創投也深陷其中。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一篇載於紅嶺社區的《利空來了,慢慢消化吧》的文章,率先披露了四家紙貿公司的借款情況,總金額涉及1億元。

而除了紅嶺創投的主動披露外,其他債權人均選擇沈默,而後,隨著圍繞該案件的訴訟主體的增多,債權人才一個個浮出水面。

今年5月末,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被告人孫曉平合同詐騙一案再次開庭審理,孫曉平是廣州鳴瑞貿易的老板,也是四家紙貿公司中唯一沒有跑路且已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

該案涉及的報案人是惠州市金廣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廣源”),而孫曉平被公安機關提起訴訟的理由是合同詐騙。

根據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2014年2月,郝藝遠經人介紹認識了金廣源員工黃興健,雙方簽訂了一份奇怪的貨物《銷售合同》,其奇怪之處在於,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貨物買賣關系,同時還附有回購協議。

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的材料顯示,黃興健於2014年2月~3月間,分批購買了金山聯、廣州鳴瑞貿易、翠月紙業名下價值共計6000萬元的紙品,同時,由金信通做為擔保,承諾上述三間公司在3個月到期後以總價共計6255萬元回購上述紙品,並由金信通與黃興健簽訂會回購紙張的《銷售合同》,合同所涉及的紙品全部放在雙方指定的監管倉庫廣州市德輝物流有限公司(下稱“德輝倉”),這批紙品的相關貨權也轉移到黃興健的名下。

而之所以涉嫌合同詐騙是因為,金廣源認為,三家公司的紙品貨值不足6000萬元,“倉庫方面和這三家公司明知道其存放的紙品已經多次質押抵押給相關銀行債權人,明知道倉庫貨物不足以交付給我們,依舊相互勾結,以虛假的入庫單交付給我們,而且,在我們清點貨物的過程中,指使倉庫保管人員撕掉銀行質押抵押標簽,營造貨物足值的假象。”黃興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然,這些僅是一方的說法,孫曉平方面對此並不認同,在5月末的開庭審理過程中,孫曉平的代理律師提交了十余組材料,以證明貨物足值。

孫曉平在庭審時解釋稱,6000萬元貨物中涉及自己那一部分的2000萬元貨物,是從某銀行手中拍賣的不良資產,由於該批貨物的原所有人已經破產,導致這批不良資產的貨權沒有及時轉移,所以,在倉庫出庫入庫系統中沒有顯示,但貨物是存在的,不存在不足值的問題。

貨押之痛

究竟貨物足值與否,尚待法律機關裁斷,除此以外,另一個需求裁定的是,三家公司和黃興健之間簽訂的合同究竟是何性質。

孫曉平的妹妹孫小姐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初,雙方在簽訂《銷售合同》時也簽訂了《借款合同》,並約定借款的利息為,3個月之內為4分利(月利率為4%),3個月之後為4.5分利(月利率為4.5%),雙方的性質屬於民間借貸中的質押融資。

但孫小姐同時表示,這兩份合同都是一式一份的,簽訂後由黃興健保管,手中沒有複印件,所以無法證明《借款合同》的存在。

而黃興健則對本報記者表示,雙方僅僅簽訂了《銷售合同》,雙方是買賣關系,不是借貸關系。

那麽,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銷售關系?

一位民間借貸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行業里面這叫“貨押”,在貿易領域經常發生,“貨押”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真實貨物的質押,一種是貨物的倉單質押。

“也就是說,出質人沒錢還,那麽質權人就會處置這批貨物,出質人有錢,就會贖回這批貨物,中間的差價就算利息,如果貨物的價格在上行周期,出質人90%的情況下會回購這批貨物,如果在下行周期的話,基本不再回購。”該民間借貸人士說。

“貨押只會出現在特定的領域,而且專業性很高,比如,在鋼貿領域,一定是質權人直接或間接從事鋼貿,或者能夠聯系鋼貿的買主,才會做貨押的生意。”他說。

廣東南方金融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徐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民間融資領域,這種貨押融資的方式已經存在相當長時間,這種融資模式對於質權人是一種強有力的保障,如果出質人能及時還款,質權人可以獲得利息,如果出質人無力還款,質權人可以直接處置手中的物權。

“但對於出質人來說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對於一些非固定資產物權的抵質押,特別在二手車的融資市場上,很容易引起糾紛,而且一些不良的質權人有意違約,以占有物權為目的,在二手車市場經常有這種案例發生。”徐北對本報記者說。

黃興健則對本報記者說:“無論如何,這三家公司都是合同詐騙,因為他們提供的是虛假的倉單。”2014年8月,他得知郝藝遠失聯的消息,才匆忙去倉庫提貨,而到倉庫提了1000多噸價值400多萬元的貨物以後就再也提不出來,因為自己的貨不見了,所以才選擇報警。

與此同時,紅嶺創投也選擇報警,而直到兩年後的今天,該事件依舊沒有平息,“我們的資產保全部門還在跟進處理,”紅嶺創投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另外,同樣被波及到的小牛資本表示,不方便回應此事。

孫小姐對本報記者表示,事實上,這也是孫曉平首次在民間融資,而在早前,紙貿行業主要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那麽,為何四家紙貿公司從銀行轉向民間融資呢?

孫小姐說,2014年,銀行的銀根緊縮,孫曉平原本在某銀行有一筆借款即將到期要歸還,而與此同時,其他銀行的貸款也面臨抽貸的情況,導致公司資金鏈非常緊張,後來,經一位中間人介紹,才開始關註民間融資,“現在想起來,有點病急亂投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42

二手車電商:一地雞毛後,誰能借到洪荒之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1/158088.shtml

二手車電商:一地雞毛後,誰能借到洪荒之力?
李心毅 李心毅

二手車電商:一地雞毛後,誰能借到洪荒之力?

那麽,怎樣的模式適合二手車電商?瓜子、人人的未來會怎樣?熊貓資本在文中給出了大膽的預測。

堪稱大片的二手車資本歷史

汽車,作為消費者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支出,在21世紀開始後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2000年後,國內的新車銷量一路高歌猛進,終於在2009年突破每年1000萬銷售,並繼續在短短的4年間後,於2013年再度突破2000萬臺。

640-1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根據一些基本的假設和不完全的數據,消費者大約在購買新車後的5-6年之間就會出售車輛。由此推斷,二手車將會在2016-2017年左右進入每年千萬級的交易量,並在2020年前後達到2000萬輛的交易量。

640-2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驚人的交易量將從傭金、金融、保險、售後服務等方面帶來的巨大商業機會不言而喻,由此,也吸引了大批VC資金參與“二手車戰場”。

我們簡略梳理資本市場對二手車領域的投資歷史可以發現,劇情的精彩程度堪比好萊塢大片。

最早的二手車投資可追溯到成立於2003年的273二手車交易網,並成功獲得了業界翹楚晨興資本的投資。

此後,51汽車、安美途等創業公司先後獲得眾多資本的註資參與市場。而真正把二手車競爭帶入白熱化的是始於2014年“二拍”大戰(車易拍VS優信拍)。2014年,“二拍”(車易拍、優信拍)分別完成大額融資,隨後開始的鋪天蓋地的PR和補貼等行動拉開了二手車電商競爭大戰。

2014年10月,優信拍公布自己獲得2014年1-8月車易拍交易數據,直指車易拍數據造假,並在公告後第二天就宣布獲得知名PE零投的2.6億美元融資。隨後,優信拍通過在中國好聲音的決賽上狂砸3000萬的廣告將這一輪二手車電商競爭帶入了高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隨著對“二拍”B2B模式的質疑,C2C模式的“人人車”和由原趕集二手車搖身一變的“瓜子二手車”橫空殺入市場。以“沒有中間商的賺差價”的口號和黃渤的代言魅力(筆者也是迷弟之一)成功獲得資本青睞,占領了各大寫字樓電梯入口的屏幕,力壓”二拍“成為主流。

一時間,仿佛人人瓜子之後,再無二手車商。

廣告、補貼無以為繼,喧鬧之後盡是狼藉

2015年的風光霽月是二手車電商短暫的甜蜜時光。二手車電商們大規模融資,繼而紛紛砸錢到交易補貼、廣告及市場推廣中。

簡單地梳理一番:

優信二手車C輪融資獲得1.7億美金後斥資三千萬人民幣投放《中國好聲音》的60秒廣告,投資1.8億人民幣壟斷《奔跑吧!兄弟!》網絡冠名權,聘請多位大牌明星加油助威;

人人車8月融資8500萬美金,聘請黃渤作為品牌代言人,拉開了2015年二手車電商廣告大戰序幕;

瓜子二手車超過2億元的投放創下行業新記錄,上線僅十天就獲得日均UV超過100萬。

其他融資燒錢的還有:車易拍(全年融資共2.1億美金),車王超市(1億美元D輪),51汽車(3000萬美元)……

然而,就好像所有的O2O一樣,二手車電商的盛景之下,卻是暗流湧動,並在今年暴露出地表。

2016年年初,瓜子、人人均被質疑數據造假,前者被懷疑車源數量造假,後者的實際成交量則被懷疑不到宣傳數量的一半。這些電商平臺也像O2O一樣大面積出現刷單,據媒體報道,目前真正通過二手車平臺交易的個人並不多,平臺的交易量大多來自黃牛手上現成買來的交易。而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也爆出:車易拍被曝利用買家、賣家兩套入口顯示不同價格賺取差價。

一出出的負面消息中,2016年的二手車電商從喧囂跌入冰點,大有“雕敝”之勢。

宏觀上,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477.4萬量,同比增長3.6%,低於新車市場銷量的增速,而此前行業預測的2016年二手車市場爆發窗口似乎也沒有如期到來。微觀上,上個月車易拍總部裁員30%,直接放棄了C端業務;同一時期,優信拍則也有消息表示公司將裁員30%。

融資方面更是不容樂觀。有報道稱2015年C2C模式的二手車電商獲得了超過3億美元的投資,而進入2016年,至今只有瓜子二手車一家被證實完成了融資,人人車遲遲未公布D輪融資消息,其他的二手車電商暫無消息。這一點上看,恐怕資本市場對於這些燒錢平臺也快要失去耐心。

未來C2B風景獨好

從2015年至今,二手車電商們的表現證明C2C模式的不靠譜。看似電商平臺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使得交易變得更為扁平直接,但實際上它們的交易效率沒有提高,所謂的C2C中仍有大量的B參與其中,如何能真正像口號里喊得那樣“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對於失去資本市場信心的砸廣告燒錢平臺們來說,不如直接向“分眾”融資,以股權換廣告來得實在劃算。

經過“坑了投資商,肥了分眾”的C2C平臺一頓亂戰,二手車電商終將走向何方?我們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平臺+黃牛”才會一統江湖,C2B模式風景將獨好。其主要原因就在於,C2C模式下,擁有車源的C和想買車的C不僅獲取成本高昂,並且兩端的C都不專業,撮合成本是重擔中的重擔。而C2B模式不同,C2B是為用戶提供一個競價賣車的平臺,滿足消費者賣出高價的需求。讓賣車車主通過線上平臺預約線下檢測,由平臺出具檢測報告後,終端車商通過平臺出價競拍,價高者得,平臺在整個交易過程既不是買方,也不是賣方。在有效的平臺規則下,專業的B端能夠很好地提高撮合效率。

目前在這條路上前進的開新、車置寶、車易拍(轉型後)、天天拍……誰能獨領風騷?這點尚且無法預言,不過我們熊貓來說個無責任的斷言:瓜子二手車也會向C2B轉型。

你是信呢?信呢?還是信呢?

二手車 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48

把滴滴關進籠子之後 依然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103/159599.shtml

把滴滴關進籠子之後 依然一地雞毛
爾東 爾東

把滴滴關進籠子之後 依然一地雞毛

對於有的人來說卻也是悲傷的開始,這大概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吧...

本文系“創業公司報道”對i黑馬投稿。

 11月1日,交通部此前頒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網約車新政》)正式開始實施,《網約車新政》落地施行意味著:

“網約車正式有了合法地位,真正上位了。”

顯然,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然不都是好的……因為對於有的人來說是幸福的起點,而對於有的人來說卻也是悲傷的開始,這大概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吧。

對於出租車司機,是好事。

昨日,現代金報記者和一名從業7年多的出租車司機郭師傅聊起最近的生意,他表示“寒冬就快過去了,出租車司機的春天要來了。”

郭師傅說,2015年是網約車瘋狂補貼的時候,“路邊打車的人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機,都在叫網約車,價格低得嚇人,出租車每天只能空跑。”現在,生意已經明顯好轉,特別是晚上及高峰時段,因為網約車價格高,選擇打的的開始增多,在路邊揚招的人多了。

他認為,網約車新政出臺以後,從事網約車的司機會大幅減少。“要有保險,而且要轉營運車輛,車價要在12萬元以上,這些都是硬條件。”郭師傅說,一輛15萬元的私家車開了兩年,二手可能還能賣個10萬,但一旦變成營運車輛,開個兩三年以後如果再變回非營運的話,可能只能賣個3萬~4萬元,“光這些門檻,很多網約車司機就要打退堂鼓,出租車司機的日子就會好過起來。”——可以想象當時郭師傅說這番話的表情一定是樂呵呵的。

是的,對於專車司機,也許不太好。

雖然網約車合法了,但由於《網約車新政》規定,各省市可以“因城施政”,因此在上述全國《網約車新政》的要求基礎上,各省市目前制訂的規則不一。

截止發稿時已經公布《網約車新政》細則的城市有 58 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杭州、南京、合肥、成都等地。從對車輛的要求看,58 個已經公布細則的地區中,有 45 個規定網約車需具備本地號牌,主要集中在交通管控較為嚴格、需要限制外地車輛數量的省會城市。從對駕駛員的要求看,大多數的已公布細則的地區對網約車駕駛員戶籍都有限制,北京、上海、天津都要求駕駛員持有本地戶口,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部地區要求駕駛員有本地居住證。以北京為例,新政要求“京人京牌”。按照新規定,符合要求的網約車車輛只有少數中高級的B級車。地方新政的出臺讓剛獲得新生的網約車平臺從高處跌落到谷底,運營模式受到釜底抽薪的打擊。

部分地區的細則中也包括了對網約車價格的要求,杭州、長沙、呼和浩特等地以設定價格下限的形式落實要求,要求價格下限在 12 萬到 15 萬不等;廈門、青島、石家莊、合肥等地則以出租車價格為標準,要求網約車價格需要高於出租車價格;洛陽、平頂山、焦作三地甚至明確要求,網約車價格需為出租車價格的 1.2~1.5 倍以上;對網約車排量有要求的城市有 21 個,排量要求從 1.6 L 到 2.0 L 不等。同時,有些地方還要求網約車車齡在兩年內。

無論是對車輛排量、價格的“硬件”要求,還是對車牌、司機戶籍的“軟件”要求,這些對專車車主來說顯然都“不太好”。——當然,這可以理解為此舉是為了提高網約車行業競爭差異化以及緩解城市交通問題。

同時,隨著各地方網約車新政的一同落地,部分專車平臺的苦日子或許也將開始。

滴滴優步、神州租車、易到用車有影響?

對於《網約車新政》的下達,北京某優步司機表示,他自己並不是北京戶口,車輛也是掛的外地牌照,但他並不是專職做優步司機,只是在空閑時才拉業務,對於新政也早有耳聞,滴滴和優步平臺沒有下發通知,他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像往常一樣拉業務,他表示再等段時間看滴滴和優步怎麽處理再決定。

在新政執行的首日,滴滴未做出任何反應。小創在向滴滴平臺司機了解中得知,在網約車新政出臺到正式執行期間,滴滴依然繼續招募新司機,且招募條件仍與往常一樣,並未按照新政要求執行,也未因新政一事向平臺上的司機做出任何說明,一如既往的進行著。

據了解,在滴滴收購優步後,因平臺的補貼明顯減少,許多司機收入大不如前。部分司機也因收入低已經退出,也有部分司機只是在空閑時間將跑滴滴作為兼職。如果真的執行網約車新政,滴滴將會流失一大批司機,而滴滴快車也將受到不小影響。

易到用車方面表示:網約車新政給予了行業合法身份地位,也對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到始終積極倡導依法合規經營,易到正按照新政的要求積極開展資質申請,並對現有業務進行科學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優質的出行服務。——說白了就是現在資質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神州專車的車輛均是本地牌照、B級以上的車輛,大部分都是新車,基本符合各地網約車對車輛的要求。——從這一點來看,神州專車占了上風,但這股風能吹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對於用戶來說“不劃算”了?

他們都在懷念滴滴與優步對幹的日子,那會有補貼的網絡約車才叫一個“劃算”。

然而,現在網約車平臺的快車補貼沒了,多家網約車平臺近幾個月來都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與出租車相比價格優勢已經逐漸縮小,在高峰時段還會出現網約車打車費用大幅超過出租車的情況。

顯然,從目前各網約車平臺對新政的執行情況來看,盡管網約車正式合法,但其嚴苛的條件將絕大多數運營人員及車輛排除在外,而符合要求的車輛很難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如果《網約車新政》全面執行的話,對用戶來說應該不是一件好事。

至此,網約車新政讓專車平臺上位合法化,卻又與“全民創業”政策的背道而馳,更與用戶利益相沖突,不得不說網約車新政的出臺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將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

滴滴 網約車 一地雞毛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16

【財技】那場轟動一時的匹凸匹更名事件,最終帶給市場的卻是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9523&summary=

【財技】那場轟動一時的匹凸匹更名事件,最終帶給市場的卻是一地雞毛

家上市公司一個月內收到4份監管函,相當於每周一份,這是什麽感受?這個問題可以去問一下慧球科技(600556),或者遠一點,問一問匹凸匹(600696)。而能將這兩家毫無關聯公司聯系在一起的,無疑就是現在資本市場的焦點人物鮮言了。


鮮言,1975年出生,做過律師,幹過投資,當過董事長,目前是證券事務代表。其被資本市場所熟識,應當是先以董事長身份運作匹凸匹,後又轉投慧球科技出任證代。


這種在外人看來不合常規的職業發展路徑,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呢?


匹凸匹兩度易主


因為一年前的“更名事件”,匹凸匹一躍成為市場上的知名企業——2015年7月,上市公司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諧音“P2P”),深度契合當時的互聯網金融熱點,引起眾多市場人士的熱議。其實,更讓人驚訝的是,在更名之前的半年時間內,該公司就兩度更換實際控制人,這樣的速度在A股恐怕也為數不多。


多倫股份第一次“易主”發生在2011年12月。當時,其原實際控制人陳隆基以轉讓多倫投資(香港)公司(以下簡稱“多倫投資”)的方式,將其間接持有的多倫股份11.74%股權轉讓給了李勇鴻(圖1)。



從這次實際控制人變化的過程來看,陳、李二人的股權交易估計費了一番周折,最主要的體現就是陳隆基在二級市場上的大舉減持。


陳隆基原來持有多倫股份1.24億股,約占總股本的36.5%。在2011年的4、5、9、11月,陳隆基進行了大規模的減持,總計減持了8431萬股,套現8.18億元左右,平均減持價格約為9.7元/股(表1)。



在陳隆基完成最後一筆減持不久,2011年12月1日,陳隆基與李勇鴻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陳隆基將其所控制的多倫投資100%股權以3.6億元價格轉讓給李勇鴻。此時多倫投資持有多倫股份約4000萬股。這就意味著,李勇鴻耗資3.6億元收購了多倫股份4000萬股,每股價格為9元。


這一轉讓價格與陳隆基的減持均價相比,還是有一定的折扣。通過此次收購,李勇鴻也一舉成為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持股11.74%。而陳隆基得以總計至少套現11億元並徹底退出多倫股份。


李勇鴻在成為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後,作了兩項承諾:一是承諾對多倫股份進行重組,置入煤化工產業項目,置出多倫股份現有的資產及債務;二是承諾12個月內不轉讓已擁有的上市公司權益。


然而,2012年7月,也就是在李勇鴻成為實際控制人剛剛半年之後,多倫股份又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在2個月前(也就是2012年5月)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了變化,由李勇鴻變成了鮮言。事隔2個月才發布實際控制人變更的公告,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這次的變更同樣是在多倫投資層面進行的,李勇鴻將多倫投資51%及49%的股權,分別轉讓給了鮮言控制的兩家香港公司HILLTOP GLOBAL(中文名為“鴻豐環球”)及ON EVER(圖2)。



這次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變更過程中,有幾個蹊蹺之處。


一是轉讓價格。李勇鴻將多倫投資100%股權轉讓給鮮言時,兩次轉讓價格分別是2億元和1.4億元,合計3.4億元,而其獲得該筆股權付出的是3.6億元,換句話說,他“虧損”了2000萬元。這與通常的A股殼公司轉讓情形大相徑庭,李勇鴻不僅沒有博得轉讓收益,反而還在賠本做買賣。


二是公告時間。上市公司時隔兩個月才“知曉”其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並且在收到多倫投資告知其控股股東變更的函件後,多倫股份一直未能與李勇鴻取得聯系,李勇鴻也未能按規定履行相應的披露義務,仿佛一夜之間從世界上消失。


三是承諾打水漂。李勇鴻成為多倫股份實際控制人不到半年,就通過轉讓多倫投資的股權間接實現退出,與其承諾的12個月內不轉讓上市公司權益不符。


多倫股份第二次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除了信息披露不及時、原實際控制人“失蹤”以及挑戰監管底線之外,另一個重要疑問是,為什麽李勇鴻要這麽快、不惜代價從多倫股份中退出?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李勇鴻所作出的向多倫股份註入煤化工項目的承諾未能如期實現。


在獲得實際控制權後,李勇鴻立即主導多倫股份以8000萬元代價,收購新疆東恒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恒投資”)持有的新疆東平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平焦化”)26.67%股權,並向東平焦化現金增資1億元,將持股比例提高至45%成為第一大股東。這個議案在獲得多倫股份董事會通過後,卻在2011年底的股東大會上以90%的高票率被否決。


收購案被否決的主要原因還是東平焦化的業績問題。根據審計報告專項說明,東平焦化2010年1-6月營業收入為5237.8萬元,營業利潤-723.6萬元,凈利潤-722.1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77.8萬元。特別是,東平焦化2011年6月及以前的會計原始憑證資料因被盜丟失,造成審計機構無法對此前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實施有效的審計。


然而,即便收購案失敗,似乎也不至於讓李勇鴻以這麽快的速度,賠本把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權拱手讓與他人。為探尋答案,我們需要再深入分析鮮言在入主多倫股份之後的舉動。


鮮言運作多倫股份三部曲


鮮言從2012年以低成本方式獲得多倫股份控制權,到2016年初退出時,將近4年的時間主要做了3件事。


一是成立公司,更名匹凸匹,“轉型”互聯網金融。


2014年11月,多倫股份出資1.15億元設立了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基金”),並推出配資服務的網絡平臺“KCV•紅馬甲”。但這家公司認繳的註冊資本高達10億元引起了交易所的關註,並對其業務合法性提出質疑,於是多倫股份在2015年4月將該公司以1.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鮮言。


在交易完成之後,多倫股份發布了鮮言的一項聲明,表示為使柯塞威基金的業務能有更好的發展,鮮言決定將1.15億元以保證金的形式投入到與四川蓉記鴻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蓉記鴻豐”)的合作業務中。同時,鮮言承諾“對上述合作資金投入所導致的結果負責”。


分析蓉記鴻豐與柯塞威基金的合作協議,其本質應是一份配資業務協議,由柯塞威基金提供客戶資源,蓉記鴻豐提供資金支持。前述鮮言發出的聲明,並未明確指出該1.15億元具體系何者投入。是由鮮言個人投入呢,還是鮮言以董事長身份指令上市公司投入呢?假如是鮮言個人投入,則其在聲明中似無必要承諾“對上述合作資金投入所導致的結果負責”,因而,更像是鮮言讓多倫股份拿出了1.15億元幫助其發展業務。


但是多倫股份在轉讓柯塞威基金全部股權的同時,又設立了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金服”),註冊資本1億元。該公司也旋即被轉讓給了鮮言和北京柯塞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資管”)。


在完成上述子公司的設立與轉讓之後,2015年7月,多倫股份宣布正式向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領域轉型,並更名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並再出資1億元設立子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深圳金服”)。這次更名在市場上引發廣泛關註。但此時的匹凸匹,一無正式業務、二無人員配備、三無可行性論證。其更名事宜立即受到了上交所的關註,交易所兩次發出問詢函,並要求公司停牌自查。盡管如此,多倫股份還是執意更名為匹凸匹。


在轉型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設想之下,匹凸匹又在2015年10月相繼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兩家子公司:匹凸匹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超市”)和匹凸匹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網絡科技”)。不過2個月之後,匹凸匹又將上述2家公司股權轉讓給了柯塞威資管。而前述的匹凸匹深圳金服,也在2016年8月以1億元價格,被轉讓給了已由柯塞威資管控制的匹凸匹網絡科技。


經過這一番挪騰,多倫股份設立的眾多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被全部轉出。從接手方來看,主要是鮮言及其控制的深圳柯塞威基金,而另一個接手方柯塞威資管也與鮮言存在緊密關系(圖3)。



柯塞威資管由鮮勇、鮮栗兩名股東持有。根據有關報道,此兩名股東與鮮言是兄弟關系。值得玩味的還有,柯塞威資管的曾用名是鴻豐萬泰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曾用名中的“鴻豐”二字,不僅體現在蓉記鴻豐的字號中,而且也體現在鮮言收購多倫股份時設立的鴻豐環球集團公司的字號中。


二是通過關聯公司控制匹凸匹的核心資產。


截至2015年底,匹凸匹實現營業收入2105萬元,利潤-1.68億元。其收入全部來自房地產業務,並且全部是由其持股42%的荊門漢通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通置業”)貢獻。其高調拓展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對公司營收毫無貢獻。顯然,漢通置業是匹凸匹手中僅剩的有價值的資產。對於這塊資產,鮮言通過兩步轉移控制權。


其一,對漢通置業進行增資擴股。由鮮言控制的柯塞威金服出資1億元,獲得漢通置業40%的股權。這起增資的時點是在2015年末,也就是鮮言即將失去匹凸匹實際控制人身份之時。在增資的同時,柯塞威金服承諾將新獲得40%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匹凸匹。


其二,對荊門漢通置業進行資產重組。漢通置業名下持有位於荊門市的兩塊土地1號地和2號地,地價成本分別為1.84億元、0.69億元,但均面臨因開發延期而被政府收回的風險。為了“盤活”土地,漢通置業分別以1號地、2號地出資設立了荊門漢達實業、湖北漢佳置業。接著在2016年6月,柯塞威金服的子公司深圳柯賽威大數據向荊門漢達實業增資6000萬元,取得其75%的股權;柯塞威金服的另一家子公司深圳柯塞威網絡科技向湖北漢佳置業增資3000萬元,取得其75%的股權。


也就是說,鮮言在失去匹凸匹實際控制人地位後,總計用1.9億元就取得了匹凸匹最核心、唯一收入來源資產的75%股權,僅相當於土地成本價。因此,盡管在漢通置業層面,鮮言非常慷慨地委托了表決權,但實際上此舉已經把漢通置業架空了,所謂的表決權一文不值。


鮮言此舉或許惹惱了匹凸匹新晉的控制人,匹凸匹以增資有違程序和董事、高管未盡勤勉責任為由,向法院提起要求撤銷交易的訴訟。不過,從既成事實及有關判決規則來看,法院撤銷的可能性比較小。


三是減持股份與關聯交易。


在利用多倫股份這個平臺為自己謀利的同時,從2014年4月開始,鮮言就開始不斷減持多倫股份(表2)。減持的理由是為了減少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以便多倫股份由中外合資企業轉成內資公司開展金融業務。



從鮮言的減持數據來看,每股6-7元的減持價格低於其入股時每股8.5元的水平,鮮言減持2000萬股預計獲得1.2億元的收入,較其1.7億元的成本虧損約5000萬元。


鮮言虧本甩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12月,鮮言將其持有的HILLTOP GLOBAL的51%股權和ON EVER的49%股權轉讓給了殷群,從而間接轉讓了剩余2000萬股多倫股份,轉讓價格高達4億元。不過,因為殷群未能按照約定支付股權轉讓款,股權轉讓協議自動解除。


鮮言轉讓股權的“大計”不僅沒有實現,反而接下來受股市劇烈波動的影響,還通過設立2個資管計劃,合計增持約1000萬股。2個資管計劃總規模是7.8億元,按1:2的結構設計,鮮言及其一致行動人作為劣後受益人出資2.6億元(增持1000萬股,鮮言作為劣後部分的實際支出約為4500萬元)。此時,鮮言持有的匹凸匹的股票數又增加到3000萬股。


這3000萬股在2015年12月底再次被鮮言以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五牛基金,每股價格約27元。但由於這次交易,交易所對多倫投資(後更名為匹凸匹中國)轉讓的其中2000萬股是否符合減持規定提出質疑,鮮言和五牛基金推遲了交易時間,並變更了交易方式。


對於匹凸匹中國持有的2000萬股,采取了五牛基金在香港對ON EVER單方增持99%股權的方式獲得該部分股權(圖4);對資管計劃持股部分,采取了直接受讓方式,五牛基金按每股14.44元價格耗資1.46億元收購了約1000萬股。



按照這種模式,似乎鮮言只收到了1000萬股的1.46億元現金對價,而輕易讓渡了另外2000萬股的價值。但是,顯而易見的是,五牛基金對匹凸匹中國增資只是為了規避轉讓的限制從而獲得控制權,對於後續鮮言在ON EVER所持1%的股權,雙方應有其他利益安排。


不過,如果按照資管計劃持股的轉讓價格計算,匹凸匹中國所持2000萬股價值大約為2.92億元。這就意味著鮮言所持3000萬股的轉讓對價只有4.48億元,遠低於雙方之前約定的8億元轉讓價格。這背後又可能有什麽不為外人所知的安排呢?


鮮言除了通過上述手段對匹凸匹進行運作之外,也利用一些常見的關聯交易進行套利。漢通置業曾在2012年與荊門市精九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九貿易”)簽署了鋼材購銷合同,漢通置業向精九貿易購買價值3000萬元的鋼材,精九貿易當時是由鮮言間接持股90%。對於這起關聯交易,多倫股份並未及時披露。在這筆交易之外,多倫股份還為精九貿易法人代表方紅星的5500萬個人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甚至早前從多倫股份快進快出的李勇鴻,與鮮言也不無關聯。在鮮言執掌多倫股份期間的2013年7月,鮮言曾將原本質押給渤海國際信托的4000萬股多倫股份股票,全部轉質押給李勇鴻。這筆交易或許意味著,鮮言和李勇鴻並不只是簡單的交易關系,也許有一只“隱藏的手”在推動這個事件的發展。


影子推手


這只隱藏在幕後的推手,其實已有些許行蹤“暴露”了出來。


在李勇鴻主導多倫股份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的2012年4月,東平焦化的控股股東發生了變化。重慶愛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愛普”)耗資2.1億元,從東平焦化原大股東東恒投資及另一家股東手中共計受讓其70%股權,東恒投資持有剩余的30%。而李勇鴻在1997-2005年期間,出任重慶愛普的董事兼總經理。


重慶愛普成立於2000年,這家公司股權架構略顯複雜,特別是其中夾雜了交叉持股的情況,這使其實際控制人是誰不易分辨(圖5)。



但是持有重慶愛普98%的重慶光遠投資所發生的一次股東變更,揭示了重慶愛普的實際控制人詳情。


2016年7月4日,重慶光遠投資的原控股股東高曉東,將其所持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了重慶新聯物業(其控股股東為香港福佳),從而徹底退出。雖然如此,但高曉東還是擔任了重慶愛普下屬的重慶新城開發建設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等職務。因此,有可能是高曉東通過香港福佳控制了重慶光遠投資,是實際控制人。此外,從重慶愛普的股權架構來看,間接持股的馮多倫也是重要角色之一。


高曉東、馮多倫與李勇鴻之間存在合作的另一個體現是,在李勇鴻獲得多倫股份控制權後,多倫股份新增了廖克難、蔣躍中、張明3名高管,分別擔任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秘。根據履歷,這3人均曾在重慶光遠投資或其關聯公司任職。


基於上述事實,一個可能的邏輯是,或許是在高曉東的幕後推動下,李勇鴻得以入主多倫股份,並主持收購東平焦化。在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不得已由高控制的重慶愛普接手完成收購,而李勇鴻則退出這場遊戲,結束其前臺操盤手的角色。


考慮到高曉東曾經在2015年意圖借助渝開發(000514)將自己所掌控的房地產資產證券化,多倫股份又是一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李勇鴻入主多倫股份的意圖,或許並不只是收購東平焦化這麽簡單了。不過由於收購東平焦化失利,使得整個計劃功虧一簣。


那麽,鮮言又是如何加入到這場資本局的呢?答案或許還是與重慶這家公司有關。


前文曾經提到,在鮮言入主之後,多倫股份子公司漢通置業與精九貿易有一筆3000萬元的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鮮言通過精九投資持有精九貿易全部股權。精九投資這家公司於2009年7月在湖北荊門成立,註冊資本為1億元。根據多倫股份披露的信息,鮮言曾是湖北精九投資的股東之一,持有其90%的股權。


相關工商信息顯示,湖北精九投資當前的股東為:鮮言的兄弟鮮栗持有40%股權,馮多倫和另一名自然人冷虹各持有30%,鮮言已不在股東之列。


既然鮮言和馮多倫存在這層關系,那麽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在李勇鴻主導多倫股份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在馮多倫及高曉東的協調下,讓鮮言走向臺前,接手李勇鴻繼續推進多倫股份的“轉型”?或許這也可以解釋何以李勇鴻要以虧本價甩賣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權。


登臺慧球科技


在從匹凸匹“功成身退”後不久,鮮言並未沈默太長時間,這次他施展身手的舞臺是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慧球科技,鮮言應聘成為慧球科技證券事務代表。此時的慧球科技,正在陷入一場控制權紛爭。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斐訊”)控制人顧國平,曾在2014年7月高調入主慧球科技。其先後籌劃的非公開發行、重大資產重組等諸多計劃失敗後,不得已利用杠桿資金,通過一系列資管計劃增持慧球科技股份,持股比例一度達到8.79%(圖6)。但由於資管計劃爆倉、上海斐訊股權被凍結等原因,顧國平的持股比例下降到1.8%,不得不在2016年7月辭去慧球科技董事長職務,上海斐訊進駐慧球科技董事會的高管也相繼離職。



在顧國平離職後不久的2016年8月,鮮言出任慧球科技的證券事務代表,當時就有傳言稱其要謀求控制慧球科技。而在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缺位的情況下,張琲控制的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以下簡稱“瑞萊嘉譽”)也加入了控制權的爭奪。截至目前,瑞萊嘉譽已持有慧球科技7.5%股權,位列第一大股東。


慧球科技這場控制權之爭究竟何時會水落石出,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鮮言加盟之後的慧球科技,對瑞萊嘉譽采取了“拒、拉、設”三招。


一是拒,拒瑞萊嘉譽。具體方式是對瑞萊嘉譽的持股采取“無視”態度。瑞萊嘉譽在持股比例達到4.999978%的時候,曾經發函給慧球科技,要求其發布持股達5%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但慧球科技一直未予以配合披露,並且召開董事會否決了披露瑞萊嘉譽增持股份的權益變動報告議案。


對此,上交所向慧球科技發出詢問函。按照慧球科技的回複說法,之所以采取上述舉動,主要是因為瑞萊嘉譽的持股比例未達到5%。雖然上交所在《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明確,5%在實踐中的取值範圍為達到該持股比例的股票數的前後1手(1手等於100股),但該指引主要適用於“一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者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30%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的行為”,而瑞萊嘉譽在購買慧球科技4.999978%股份之前並未持有慧球科技股份,不屬於《指引》的適用範圍。因此,慧球科技可以不予披露。


二是拉,拉顧國平做“擋箭牌”。顧國平持股比例僅有1.8%,其在2016年7月就辭去了在慧球科技的所有職務,而且提名的高管都從董事會中退出,顯然已經不是慧球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了,其本人也多次公開做了如此表態。但慧球科技堅稱顧國平仍是實際控制人,理由是慧球科技新的董事是在顧國平控制時期聘任的,因此,顧國平仍可以對公司決策形成實質性控制。


三是設,設立系列子公司。慧球科技設立子公司的手法,與鮮言在匹凸匹時如出一轍。2016年7月29日,慧球科技宣布投資1億元成立5家公司,只不過匹凸匹時設立的子公司帶有“柯塞威”字樣,在此時變成了帶有“科賽威”字樣(表3)。



有匹凸匹前車之鑒,慧球科技設立的這幾家公司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會不會在進行處理後,慧球科技會以類似匹凸匹的模式給予鮮言支持呢?


慧球科技的應對舉措,尤其是拒絕披露瑞萊嘉譽的權益報告,引起了資本市場和監管部門對瑞萊嘉譽的關註。交易所也發函詢問瑞萊嘉譽,督促其披露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如此一來,二級市場的遊資聞風而動,拉高了慧球科技的股價,增加潛在收購方的收購成本,幹擾其收購行為。


瑞萊嘉譽可能確實感到有苦難言,慧球科技為達目的完全不顧監管規則肆意為之。瑞萊嘉譽的難堪,可以從其推遲回複交易所的問詢函得到某些側面印證。不過,從瑞萊嘉譽最終回複的情況來看,其可能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


瑞萊嘉譽背後的魅影


瑞萊嘉譽增持慧球科技7.5%股權,總計耗資4.68億元。對這筆資金的來源,瑞萊嘉譽在回答交易所的問詢函時也直言不諱是“借的”。瑞萊嘉譽從北京州際田野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州際田野”)、朱斌、北京禾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禾佑物業”)、北京天元創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天元創展”)4個債權人借款6億元,期限5年,利率均為6%,這其中北京州際田野提供了5.5億元。


進一步分析這4位債權人的關系,瑞萊嘉譽實際上是從兩家借的購股資金——北京州際田野和朱斌,其余2家債權人是朱斌的關聯企業(圖7)。



在這些債權人中,北京州際田野的身份最引人關註。北京州際田野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50萬元。以這樣的註冊資本規模借給瑞萊嘉譽5.5億元資金,其背後似乎有不容小覷的力量。


另外兩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其一,瑞萊嘉譽開始啟動對慧球科技的股權收購時,所獲得的1900萬股(接近5%)來自於北京州際田野,雙方通過大宗交易完成易手;其二,2016年8月,瑞萊嘉譽的唯一有限合夥人張琲將其所持90.9%的份額轉讓給了北京州際田野,後者又將其在瑞萊嘉譽的認繳出資額提高到6.005億元,並將其對瑞萊嘉譽的5.5億元債權轉為了LP份額。如此一來,北京州際田野在瑞萊嘉譽的出資份額提高到了99.9833%(圖8)。



由此看,瑞萊嘉譽可能不過是北京州際田野用於收購慧球科技的工具而已。那麽,北京州際田野及其自然人股東田野、顏婉琳又是什麽背景呢?(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75

前任掌門人鋃鐺入獄 北大荒沖世界五百強留下一地雞毛

12月19日,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原副主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原黨委書記隋鳳富受賄案,對被告人隋鳳富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一百萬元;對隋鳳富受賄犯罪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2003年至2014年,隋鳳富利用其擔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分局局長、農墾總局副局長、局長、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職務便利,為他人在承攬工程、產品推廣、職務晉升、工作調動等方面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044.4702萬元。

2015年,隋鳳富落馬的時候,曾被稱為“黑龍江首虎”,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的傳聞,很被熱議過一陣,但是隋鳳富身上更吸引人眼球、千金難買的故事,卻在聚光燈之外,少為人知。

隋鳳富是官員,還是企業家,曾經有望成為中國農業標桿式的人物,可惜心比天高,眼高手低,最後一敗塗地。

“能人”隋鳳富

隋鳳富是能人,能人都有野心,隋鳳富也不例外。

很長一段時間里,隋鳳富既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的一把手,也是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的董事長、法人。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這麽多年過去了,小學語文課本里的這句話,筆者仍然清晰記得,這說的就是北大荒,詩情畫意,一派田園風光。

北大荒集團擁有中國最肥沃的土地,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這四個最加在一起,除非發生特大天災,擁有5.5萬平方公里的北大荒集團。

農業是北大荒的基礎,北大荒的糧食產能,讓全國1億人吃一年,一點問題沒有。

多打點糧食,隋鳳富誌不在此,他要的是大搞工業,有一段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擴大)會議報告的文字可以作證:鄧小平同誌曾提出“農業最終是要工業化的”。墾區要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大農業,必須通過工業化快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物質財富充分湧流的生動局面;必須通過工業化加快產業結構戰略升級,創造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聯動局面;必須通過工業化提升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產業鏈條完整、龍頭企業協同、北大荒集團整體參與國際競爭的互動局面。

打的糧食再多,不過是個地主,撐死是中國最大的地主;如果把工業、第三產業做起來,把北大荒從一家農墾單位變成農工商綜合體,不再是土里刨食,那是一份了不得的政績。

在隋鳳富任上,北大荒喊出了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目標。

建國初期,解放軍名將王震牽頭開發北大荒,投入數以萬計的軍人,將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在隋鳳富手上,北大荒能進入世界五百強,隋鳳富未嘗不可以成為彪炳史冊的人物。

隋鳳富掌舵的北大荒給自己定了一個大目標:把北大荒集團打造成國際化超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北大荒集團要進入世界五百強且位次逐年提高,使北大荒品牌初步享有世界聲譽。到2014年,墾區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8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

筆者從未見過隋鳳富,梳理媒體對隋鳳富的報道,自我標榜、自我吹噓的文章不少,但是隋鳳富掌舵的北大荒能提出做強工業和服務業,要進入世界五百強,這份見識和思路,隋鳳富的“能人”名號並不是浪得虛名。

隋鳳富1977年參加工作,一直在黑龍江省農墾系統工作,從普通職工起步,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村星火計劃帶頭人、全國新長征突擊手、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中國當代傑出企業家等等。

今天,盡管隋鳳富已經鋃鐺入獄,我們回過頭來看北大荒做強工業、進入世界五百強的思路和目標,並沒有什麽錯,甚至很有前瞻性,世界五百強的涉農企業,基本上都是這條路,上遊的農業種植和養殖,只能是輔助;只有工業和第三產業撐得起世界五百強的架子。

隋鳳富的糊糊事

對於北大荒來說,隋鳳富已經是過去式,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繼任者,想讓北大荒做強做大,還得抓工業和第三產業,但是隋鳳富落實目標的手段實在夠糟糕。

為了成為世界五百強,隋鳳富選了幾條路,最後讓北大荒大敗而歸。

隋鳳富掌舵北大荒的那些年,中國房地產的行情一波高過一波,隋鳳富要想盡快成為世界五百強的老板,房地產看上去是個好選擇。

搞房地產在北大荒被當成一項重點工作,隋鳳富表示:積極發展房地產開發業。各分局、農場要認清當前城鎮化進程加快、房地產業回報率高的有利形勢,積極培育和發展房地產開發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國家產業調控政策,堅持市場化導向和有效需求取向,因地制宜,嚴格管理,狠抓質量,多創精品,促進房地產開發業持續健康發展。哈爾濱分局要發揮地緣優勢,充分利用土地置換政策,搞好城郊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努力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建工集團要發揮墾區建築行業的龍頭作用,努力拓展房地產開發業務,在鞏固省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擅長種地的北大荒跨界搞房地產,多元化擴張的結果是出了一系列的糊糊事,肉沒吃著,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2008年,上市公司北大荒(600598.SH)進軍房地產業務,然而違規拆借資金,最終造成了巨大的財務漏洞,部分拆借資金難以收回。

從2011年8月3日至2012年1月12日,北大荒累計向公司以外的5家房地產公司拆借資金9.76億元,占公司2010年審計凈資產的17.31%,其中,拆借給哈爾濱喬仕房地產公司5.839億元。由於違規向房地產業務拆借資金,北大荒應收房地產開發公司借款高達69375萬元。

作為北大荒做強工業的幾大主力支點:北大荒米業公司、北大荒龍墾麥芽公司、北大荒紙業公司、北大荒希傑公司、北大荒鑫亞經貿公司、北大荒投資擔保公司等,都出現了大額虧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米業公司則是連年虧損,慘不忍睹。

隋鳳富掌舵北大荒時,曾經規劃過北大荒米業要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目標。如果說北大荒涉足房地產業屬於頭腦發熱,搞大米加工是產業鏈的自然延伸,要做好是有一定條件的,而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北大荒集團2013年的財報顯示,北大荒米業集團當年的期末存貨中有近3.7億元未見實物,如果換成大米,意味著有數萬噸的糧食不翼而飛。

為了實現世界五百強的目標,北大荒一味做大,大量鋪攤子,沖規模,最後漏洞百出,唯一的上市平臺北大荒股份被監管部門呵斥、處罰,不得不發出退市風險警告。

在隋鳳富掌舵的北大荒啟動工業化“大躍進”之前,北大荒2008年的營業收入只有約320億元,但是凈利潤有近1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72%。

到了2013年,隋鳳富出事的前一年,北大荒集團營業總收入飆升到1300億元,是5年前的4倍;凈利潤只有近4億元,資產負債率卻飆升至85%。

隋鳳富的接任者終止了大幹快上的冒進,但是前面鋪的攤子太大,四處補窟窿,截止2016年9月底,北大荒資產負債率仍然達到83%左右。

隋鳳富出事後,黑龍江農墾總局反思稱:圍繞墾區優勢辦企業,突出主業,防止“四面出擊”。對沒優勢沒條件的企業,通過出售、重組、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堅決退出來。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各集團公司要強化自我約束,精幹主體,防止盲目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68

MWC 2017:繁華過後,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01/161588.shtml

MWC 2017:繁華過後,一地雞毛
Aming Aming

MWC 2017:繁華過後,一地雞毛

新品不新,黑科技不黑,情懷被玩壞,5G還在路上。

這兩天我在朋友圈里將巴塞羅那玩了個遍,大西洋東岸明媚的陽光仿佛也透過手機屏幕照耀著我。沒錯,MWC 2017開幕在即,朋友圈里的許多朋友都在曬展會現場和巴塞羅那美景了。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費電子展會之一,MWC(Mobile World Congress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吸引了全球大量的手機廠商品牌參與。比如,去年的MWC 2016,共有來自7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余家知名企業參展,超過10萬的參展觀眾,展覽面積達98,000多平米,來自80多個國家的4,000余名記者前往報道。

不過,看完這兩天MWC 2017的各大廠商的手機新品發布,筆者難免有些小失望。總結下來就是:新品不新,黑科技不黑,被玩壞的情懷,5G還在路上。

一、新品不新: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處理器的缺席,是這次展會的最大尷尬

據說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處理器將由三星S8首發,而S8要在3月29日才正式發布。因此,所有的廠商的新品中,驍龍835新品都缺席,新品不新是這次展會的最大尷尬。

比如,LG發布新旗艦G6,只能搭載驍龍821處理器。盡管G6擁有5.7英寸2K屏,超過80%的超高屏占比。不再是谷歌的“親兒子”之後,LG市場份額是日益下滑。G6究竟能否為LG挽回頹勢?筆者也持謹慎態度。

三星的新品發布會,除了發布了Tab S3和Book兩款平板電腦,還發了一段手機新品視頻,預告S8的發布時間。這種用新品發布會來預告新品發布時間的玩法,三星“城會玩”......

事實上,硬件配置、系統、ID設計,這些產品因素的局限性,導致了手機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新品不新,這種現狀可能還會在手機行業持續。

二、黑科技不黑:除了拍照、快充、音質,這些各大廠商都爭奪的“制高點”,需要更多的黑科技

華為發布了中規中矩的P10/P10 Plus,萊卡拍照仍舊是主要賣點。不過,相比之下,筆者認為P10的8個可選顏色倒是不錯的賣點,更多顏色的選擇也能滿足挑剔的女性消費者需求。

首次參加MWC的魅族,發布了mCharge 4.0充電技術,采用 11V=5A 全新高壓直沖方案,最高功率可達 55W,充滿一部手機只需要20分鐘。這速度不僅遠超了魅族的上一代快充技術 mCharge ,也遠超目前適配最廣泛的高通 QC 3.0 快充技術。對於魅族來說,這的確是技術上超越競爭對手的一次努力。

過去一年里,拍照、快充、音質,這些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是各大廠商爭奪的營銷“制高點”。而未來,各大廠商還需要不斷將新技術融入新品中,比如藍牙5.0、無線充電等。

三、被玩壞的情懷:Nokia和黑莓的新款,除了情懷,還有什麽?

由諾基亞過去的員工創建的新企業HMD,獲得了Nokia的授權,在這次展會上推出了Nokia 3,Nokia 5,Nokia 3310三款手機新品。這幾款新品配置不高,價格低廉,完全沒有什麽新意。

當用Nokia的人都漸漸不再年輕,所以這次Nokia發布的新品,是要當做老人機嗎?

同樣借屍還魂的還有黑莓(BlackBerry),TCL在獲得BlackBerry授權之後,推出了KEYone。這款采用驍龍625處理器的黑莓KEYone當然還是采用BlackBerry全鍵盤,其它配置也沒什麽亮點。據說這是黑莓最後的作品,或許不少有“黑莓情結”的消費者會買回去做紀念品吧。


四、5G有多遠?:關於5G,我們恐怕還得多等兩年

在MWC 2017的第一天,大約二十多家公司表示,作為全球下一代無線網絡標準,將在2019年部署5G新無線電技術(5G NR)。

目前,宣布達到5G標準的公司包括無線網絡運營商,芯片供應商和手機制造商(如高通,英特爾,AT&T,Sprint和T-Mobile母公司Deutsche Telekom)。

產品方面,中興推出了一款千兆手機(Gigabit Phone)。這款手機搭載集成了驍龍X16 LTE調制解調器的Qualcomm驍龍835移動平臺,通過將載波聚合技術、4 x 4 MIMO天線技術以及256-QAM高階調制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接近千兆的下載速度。

五、來個彩蛋:華為,其實也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

在MWC 2017的前兩天,2月25日,筆者看到華為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布了《任正非在消費者BG年度大會上的講話》。許多媒體更多的關註文章中任正非不許下屬再說“滅了三星,滅了蘋果”的話語。事實上,過去一年里有些媒體“毫無節制”地吹捧華為,這不僅讓消費者反感,也開始讓華為開始警惕了。

筆者認為,此文見證了任正非對手機行業現狀的了解非常透徹。同時華為也坦誠存在的問題:庫存,利潤。

數據顯示,華為在全球五大廠商中,單部手機的利潤僅為99元,排名最低。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手機行業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雙重革命之下,不少手機品牌走入產品零利潤的惡性循環。這種極端模式絞殺了手機廠商的產品品質保障和創新空間。

而這兩年,當零利潤產品的“野蠻人”逐漸消失,OPPO和vivo模式的成功,手機行業放佛又回到了註重品牌和渠道的正軌之下。

但筆者認為手機廠商也應該警惕“渠道為王”的副作用。渠道應該“點到而止”,過多渠道的重複鋪設,可能會出現庫存和利潤的雙重壓力,讓手機廠商走到另一個極端。

警惕自身不足,學習競爭對手的優勢,不盲從,不自大,這樣的華為才能不會隨波逐流。正如任正非給華為終端制定的小目標:三年內,服務水平趕上蘋果,利潤率趕上OPPO/VIVO。

結束語:2017是手機行業過渡的一年

MWC 2017更像是一個各大手機廠商展示實力的展臺,其作用類似每年1月初美國的CES展。兩者時間相隔太近,因此這次展會,我們沒能看到三星、蘋果的手機新品,也沒有微軟的Surface手機,谷歌的Pixel手機。

展會尚未結束,許多媒體開始迫不及待地描繪MWC 2017如何繁華,新品將引領潮流。只可惜,在筆者看來,這次展會中出現的創新技術和產品亮點乏善可陳。

今年是手機行業過渡的一年,隨著未來5G開始普及,將開啟視頻通訊時代,形成新趨勢,屆時廠商將迎來更大的機遇,更多新品會隨之湧現。

超聲波主編:Aming
“發光的,一個就夠了”
超聲波是一家TMT領域的幹貨媒體,只做最真實的TMT趨勢報告。讀者覆蓋:VC、公司創始人、大公司高管

MWC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