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倫雙雄-HSBC + Liverpool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1416


記得有個故事,華爾街有個人(忘記了是誰)一聽到街邊擦鞋童和的士司機在推介股票,他馬上感到驚慌而拋售手上所有持股,避過了一場股災。

而 Peter Lynch 在 1990 年那時,他聽到的士司機在推薦債券,理髮師告訴他正在買 "Put"(Peter Lynch 認為理髮師應該是一群不應該聽過 put option 這個名詞的人),而報章上充斥著一大堆嚇人的利空新聞頭條。他馬上去趕緊加大自己股票的倉位,結果股市升到阿媽都唔認得。

現在的情況是怎樣呢?報紙標題是什麼唔多講,一大堆人在推銷買黃金(大量廣告充斥),電視訪問留連在證券行的老散都是看淡,反彈小許就要減持,齊齊玩熊證等等。

金融海嘯還有第二波,十分之可怕。基本上有些人認為它和 1929 大蕭條差不多可怕,甚至更可怕,差在未打仗或者世界大戰罷了。而市場似乎亦已對這些「可怕事情」做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我這個不相信今次比1929大蕭條差的人,只好不斷增加自己股票的持股量吧。或許今次和以前的相比有一些特別,但我都是不相信「今次和以前唔同」。

--------

-持有滙控者不需要驚慌,不要被嚇破膽子(The sky is falling??),現在腦子不要想買 put 或者沽空等等(因為似乎最驚嚇的時刻已暫時過去)。

-英磅或許已是離底不太遠,我正考慮吸納一些留待日後讀書進修之用(對滙控也似乎是利好)。

-當大家都對利物浦失望時,我卻要買(支持)利物浦得到英超聯賽最後冠軍(現在好像是一賠五)。

-(英倫雙雄:HSBC + Liverpool ??)

--------

Stock Portfolio:

Manulife (0945)                  24.5%

China Life (2628)                15.5%

Li & Fung (0494)                15.5%

Tracker Fund (2800)          13.0%

Kunming Machine (0300)  10.5%

Vitasoy Int'l. (0345)             8.0%

SOHO China (0410)            6.0%

Dongfang Electric (1072)    4.5%

Ping An Insurance (2318)    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

液晶面板业战局反转 韩国双雄借3D超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7/yOMDAwMDIxMTEyOQ.html

全球液晶面板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扭转。

12月15日,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厂商LGD将创维、TCL、海信等中国6大平板 电视厂商,以及东芝、LG电子等国外平板彩电厂商的老总召集到北京饭店,目的就是推广其刚刚研发成功的“不闪3D硬屏”。其实12月初,LGD已经与广州 LGD8.5代线的合作伙伴创维率先发布了使用新3D面板的3D电视新品。

在将目光瞄准3D这一下一代技术的同时,LGD和三星电子在LED背光液晶面板的出货量已经将中国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甩到了后面,这也让韩国液晶面板的整体出货量占比在2010年第三季度提升到52%,而台湾的面板厂商则下降到37%。

从CCFL背光液晶到LED背光液晶,从2D到3D,面板业的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被三星和LGD视为一次机会,而台湾面板厂商在这次升级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错失LED机会

奇美、友达等台湾面板厂商,一直是大陆彩电业的最大供应商。

根据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报告,2009年中国大陆6大彩电厂商采购的面板中有33.1%来自奇美,三星电子为21.6%,而友达和LGD分列三四位,占有率为18%和16%。

然而这一情况在2010年出现了反转。

根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大陆彩电业最大的面板出货商变成为LGD,为27%;其次为三星,24%。在与长虹、TCL、海尔等建立 液晶模组的合资公司后,友达占有率上升为21%;而最早在南海建设液晶模组工厂的奇美,出货占比则大幅下降到19.9%。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表示,“虽然大陆厂商今年也集体赴台采购面板,而且采购金额比2009年还有上升,但是韩国面板厂商的增长速度更快,因为其在LED液晶面板领域的优势则更为明显。”

2009年10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开始快速从CCFL液晶电视向LED液晶电视升级,内地彩电厂商采购的LED背光面板90%均来自三星和LGD。

虽然奇美和友达后来也跟着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友达还与TCL在惠州成立了双王光电合资生产LED液晶模组,但仍不敌三星、LGD。2010年前三季度,大陆彩电厂商采购的LED面板中,LGD占35%,三星占31%,友达只有17%,奇美则只有9%。

“在从CCFL背光向LED背光的升级中,台湾面板巨头的确落后了,特别是在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领域。”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告诉记者,目前台湾的友达、奇美、翰宇彩晶等LED面板依然主要集中在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领域。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在LED液晶面板的这场升级战中,目前韩国的两大巨头也占据了上风。2010年第三季度,LGD和三星出货额的占有率分别达到25.9%和26%,而奇美和友达分别只有14%和16.1%。

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LED面板的渗透率已经提升到了44%,中国大陆的LED面板渗透率为23%。业内人士认为,台湾面板巨头还有机会,但是转型速度需加快。

3D面板之战

在LED上已经获利的韩国面板厂商,目前开始在3D液晶面板领域布局,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LGD。

12 月15日,LGD全球CEO权映寿、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新任总经理杨斌、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康佳多媒体营销总裁穆钢等人 共同发布了新一代3D液晶面板。据介绍,使用这一面板将可以用更轻便的偏光式眼镜来取代价格昂贵、而且存在画面闪烁问题的SG主动快门式3D眼镜。

杨东文表示,虽然使用SG眼镜的3D电视清晰度更高,但是从使用角度来看画面不闪烁则更为重要,所以国内彩电厂商都将在2011年的3D电视中主推偏光式3D电视。

目前中国3D电视的市场渗透率只有1.5%,按照有关机构的预测,2011年3D电视在价格大幅下降后将重演今年LED背光液晶电视的走势,其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万台,而这背后LGD更低成本的3D液晶面板将起到关键作用。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使用LGD推出的新一代3D液晶面板,其成本比原来的3D面板要低15%-20%,而配套的偏光式3D眼镜的价格则更是只有SG眼镜的1/10。

三星电子也在研发自己的新一代3D液晶面板,而台湾的面板巨头还刚刚起步。

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韩国和台湾面板厂商的竞争格局,对新进入的中国面板厂商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华星光电、京东方的8.5代线必须从一开始就使用最新的LED背光、不闪3D等技术。

台湾面板厂商目前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LED面板价格一年内下降了44%,导致三星电子的液晶面板业务和LGD第三季度的利润也同比大幅下降,但同期友达利润下降幅度高达97%,而华映等面板厂商则开始出现亏损。

此 外,三星在苏州的7.5代线、LGD在广州的8.5代线最快2011年初将开始动工,2012年底实现量产。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依然没有完全放行高世代线登 陆,导致友达在昆山的龙飞光电停工,而富士康在成都的8.5代线没能获批,这让韩国面板巨头在大陆面板市场的争夺中从被动转为主动,显然台湾企业面临的局 面更为严峻。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三星电子出面做污点证人,欧盟12月9日对奇美、LGD、友达、华映等5大面板巨头开出了6.5亿欧元的罚单,其中奇美被罚3亿欧元,虽然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到处投诉但难以改变被罚的命运。

在面板的江湖中,台湾面板商的局面日益被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9

TCL、三星結盟故事 韓國面板雙雄中國開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5/4MMDAwMDIzNDQ4Mw.html

一方是積極在中國尋找戰略合作夥伴的全球液晶面板巨頭,一方則是國內最大的彩電企業,在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不明的這個時刻,雙方選擇走到了一起。

4 月21日下午,三星電子LCD事業部在北京主辦的「FHD全高清3D合作夥伴論壇」現場,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向本報記者和盤托出 了TCL集團(000100.SZ)當天緊急停牌的背後原因,那就是TCL與三星當天簽署了一系列關於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戰略合作協議。

這是一份雙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領域交叉持股的協議,TCL成為了即將獲得商務部正式批文的蘇州三星7.5代線的小股東,而三星電子也從深超科技手中拿到了深圳華星光電15%的股權。

這是繼創維數碼參股廣州LGD8.5代線的協議簽署後,國內彩電企業與韓國面板巨頭的又一合作。

TCL、三星合作前後

在 三星與TCL戰略合作的消息公佈前,由於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增速放緩,外界對於包括三星蘇州7.5代線、廣州LGD8.5代線和崑山龍飛光 電7.5代線的建設前景日趨看淡。LGD宣佈推遲廣州8.5代線的開工時間,更是從側面證實了液晶面板潛在的產能過剩的風險。

「三星電子是 獲得批文的外資面板企業中對在中國投資最積極的,TCL這次與三星電子的合作其實去年就達成了意向。」TCL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告訴記者,由於發改 委和商務部的批文還沒拿到,所以才推遲到現在簽署正式協議。他表示,協議簽署後只要商務部批文順利拿到,蘇州三星7.5代的開工將肯定很快。

這是一個多層面的一攬子協議。4月21日,TCL集團發佈的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的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深超科技擬將其持有的華星光電15%股權轉讓給三星電子,股權轉讓完成後,TCL集團、深超科技與三星電子則分別持有華星光電55%、30%、15%的股權。

與此同時,TCL與三星電子、蘇州工業園區等三方簽署合同,共同成立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從事7.5代線TFT-LCD面板的生產與銷售。TCL出資1億美元持股10%,三星電子和三星中國則佔50%股份,蘇州開發區佔30%。

此外,華星光電將根據三星電子的需要,為其提供液晶顯示屏產品的ODM服務,合作期限為五年,供貨量最高可佔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15%的產能,約210萬-255萬塊液晶電視模組。

「這預示著我們與三星的戰略合作再進一步。」李東生告訴本報記者,「在我們看來,股權合作是彩電廠商與面板廠商最穩定的合作關係。」

雙方合作淵源已久。至2010年,三星已成為TCL液晶面板的最大供應商,而TCL也是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客戶。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TCL採購了47億元的三星液晶面板,佔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出貨量的一半以上。

對於TCL集團來說,2008年4月其投資11億元在惠州建設液晶模組工廠,其技術和面板合作對象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而2010年5月,三星電子大中華區原總裁朴根熙在與深圳市領導溝通時也表示了投資華星光電8.5代線的意向。

據瞭解,此次合作的談判並非一帆風順。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由於2009年TCL向友達也採購了不少面板,三星電子與TCL的合作曾經遇到波折,甚至一度有消息稱三星計劃在華南自建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

在 李東生與三星電子總部和中國公司的高管溝通後,雙方合作得以繼續。但李東生也意識到,簡單的採購協議無法完全綁定三星電子。在2009年11月與深超科技 合資建立華星光電後,TCL就曾經希望三星電子來入股。雖然三星電子也希望在佔國內平板電視出貨50%以上的華南地區有所布局,但當時已經與中國國家發改 委談妥了在蘇州投資的7.5代線,因此未做出投資華星光電的決定。

2010年,發改委對各地政府上報的5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進行遴選,三星電子方面認為很快就能落定,

不料這場遴選持續了近一年時間。在等待的過程中,三星電子開始準備第二套方案,其實就是參股華星光電,三星電子同時也希望TCL能夠參股蘇州三星的7.5代線。

「去年10月,我們雙方已經達成了初步協議。」TCL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參考了LGD與創維合作的模式,這是低成本的一種戰略合作模式。

2010年3月,創維數碼與LGD、廣州開發區簽署了合資協議,其中LGD在廣州8.5線控股70%,而創維和開發區佔股比例分別為10%和20%。

最終,TCL與三星完成了兩條高世代線的交叉持股。之所以由深超科技向三星出讓15%股權,是為了保證TCL在華星光電的絕對控股地位,這是TCL談判的底線,而在蘇州三星7.5代線最終獲批後,三星電子無意控股華星光電,也接受了這一條件。

TCL面板的合縱術

TCL與三星在兩條面板線上的交叉持股僅僅是個開始,在一連串的合作協議背後,雙方在醞釀更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技術方面。

TCL已經通過A股定向增發和申請銀團貸款,解決了華星光電8.5代線的資金難題。今年3月主體廠房已經竣工,隨著大型設備的搬入和安裝結束,華星光電今年8月有望開始試生產。

業 界一直擔心,從無高世代液晶面板運作經驗的TCL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雖然TCL用股權加高薪從奇美、友達、LGD等面板巨頭挖來近百名核心技術人員, 並組建了研發的「多國聯軍」,但一家台灣面板廠商的人士還是堅持認為:「高世代液晶面板與5代線不同,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短期內是難以解決核心技術問 題。」

雖然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成明多次表示「有能力自主完成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投產」,但對於TCL集團來說,其招聘的技術人士很少有參 與8.5代線建設的經驗,今年8月開始的爬坡期的確是對其重大考驗。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液晶面板廠商也根據技術升級進行相應的技術升級,比如LED背光技 術的結合,與3D顯示技術的結合,這些對於華星光電來說則更為艱難。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高 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只是個開始,面板廠商的競爭力往往體現在後續技術研發的突破上,比如在240HZ、480HZ面板、全高清液晶面板及3D液晶面板 的技術專利上,沒有任何技術積累的國內面板商相對落後,而選擇與韓國或台灣面板商合作則是捷徑。

其實在去年與三星電子的談判中,李東生就提出希望三星電子能以技術入股的方式來參與華星光電的建設。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這次三星電子入股華星光電除了投入資金外,還有技術合作的方式,這將幫助華星8.5代線跟上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面板技術的升級。

此外,賀成明也曾經表示,單獨一條8.5代線是無法與三星、LGD等面板巨頭競爭的,接下來TCL還將投資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如此才能形成產能集聚的成本優勢。

「其實華星光電還計劃2012年開始進行新的8.5代線或10代線的立項,三星也有望投資其中。」TCL有關人士透露,同時,對於三星電子接下來在中國進行的面板投資,TCL也會積極參與。

業內人士則分析,這個協議對TCL是利好,一是TCL投資蘇州三星7.5代線可以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二是三星參股華星光電不僅可以解決公司資金的缺口,而且保證了15%的面板定單。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出席雙方合作簽約儀式時指出,TCL與三星兩家在高世代線液晶面板項目的合作,將有效帶動液晶面板產業鏈上下游關聯行業的加速集聚。

TCL、三星結盟故事 韓國面板雙雄中國開戰

韓系巨頭的3D攻防戰

「這是一場面板巨頭之間爭奪戰略合作夥伴的戰爭,如今已經形成了三星-TCL聯盟與LGD-創維聯盟對抗的格局。」帕勒諮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

對於三星面板來說,抓住TCL僅僅是其控制中國面板市場的第一步,其更大的野心在於通過液晶電視從2D向3D的技術升級,成為中國電視面板最大的供應商。而LGD想法同出一轍,其爭取中國廠商的法寶則是成本更低的不閃式3D液晶面板。

去年12月16日,LGD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了「開啟不傷眼的3D新視紀」為主題的盛大發佈會,當時創維、TCL等在內的國內彩電企業高管都參與了這次會議,隨後創維對「不閃3D」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推廣。

按照LGD的說法,三星等推廣的主動快門式(SG)3D技術是落後的技術,有畫面閃爍、SG眼鏡笨重、價格昂貴等諸多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

但事實是,除了創維、LG電子兩大電視巨頭將3D電視的重點推廣技術放在了不閃式3D技術上外,三星、索尼、海信、TCL、長虹、松下等眾多中外電視巨頭均更傾向於主動快門式3D顯示技術,很多品牌雖然也有推出不閃式3D電視,但更多侷限在低端產品。

面對LGD、LG電子和創維的持續攻擊,三星電子為首的主動快門式3D技術陣營4月21日進行了一次反擊,這次他們打出了全高清的牌,並且將此前價格高達千元的SG眼鏡價格降至最低9.98美元。

三星電子LCD事業部常務朴辰赫告訴本報記者,LGD主推的偏振光式3D技術由於採取將整幅畫面一分為二的技術,其顯示的畫面分辨率最高只能達到1920×540P,而主動快門式機會則可以達到全高清的1920×1080P。

接 下來三星電子還將推出480Hz的全高清3D面板,甚至是4K×2K的高分辨率3D面板。此外,松下也牽頭組織了SG 3D眼鏡聯盟,希望通過主要彩電巨頭的合作來大幅降低3D眼鏡的成本,同時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來讓各品牌的3D眼鏡可以兼容,顯然這都是對LGD挑戰的回 擊。

其實對於三星電子來說,其在液晶面板領域連續八年的領先優勢正遭遇LGD越來越大的挑戰,今年1月LGD與已經中斷六年的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供貨商索尼重啟合作。

據Displaysearch估計,今年LGD有望以5500萬塊的出貨量在全球電視用液晶面板市場拔得頭籌。三星電子2011年電視用液晶面板出貨量大約為5000萬塊,略輸一籌。

與此同時,在大陸電視用液晶面板市場,奇美電子、友達光電兩家台灣地區面板企業2011年仍將保持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而LGD通過偏光式3D技術廣泛結盟彩電整機企業,市場佔有率有可能超過25%,三星電子市場佔有率僅為16%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6

復甦比預期慢 晶圓雙雄全倒

2011-8-15  TCW




歐債、美債一連串的危機和紛擾,使得一向以歐美市場為出口重心的電子股成為殺盤重心,友達、奇美電、宏?硉市?標股股價都已跌破二○○八年金融海嘯時的低點,這意味著電子業將成為這波景氣衰退風暴裡最悽慘的「受災戶」。

崩盤重災戶……電子指標股跌破金融海嘯低點

這一切,要從晶圓雙雄在預估今年第三季前景時,竟然出現近十五年來,首次雙雙衰退的局面說起,也為電子業前景投下變數。

八月三日,聯電法說會。台上的執行長孫世偉宣布,第三季營收將比第二季衰退一成,身旁的財務長劉啟東補了一句話:「這是十年來首例!」再對照七月底台積電的預估:第三季營收比第二季衰退五%至八%,頹勢就此確立。

回顧過去六年,晶圓雙雄第三季營收平均都較第二季增加一○%至一五%。如果只看獨霸全球五成晶圓代工市場、接單涵蓋3C應用的台積電,從它一九九四年掛牌 上市以來,第三季出現季衰退的紀錄,今年是史上第四次;先前三次的成因,分別是亞洲金融風暴與網路泡沫化這類全球重大經濟事件。

場景轉到六月上旬,台積電股東會後。董事長張忠謀被問及今年的目標時,自信微笑的說:「今年營收成長兩成的內部目標,沒有改變!」他的自信,來自於當時台 積電業務單位對第三季的內部目標,是比第二季大增一五%。但短短兩個月後,這個數字急速下修,差距多達二十個百分點。七月底,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證 實,今年的內部目標,不會達成。

到底是什麼,竟然讓晶圓教父張忠謀的期待落了空?又是什麼樣的景氣冬天,會讓台灣電子業自二○○○年網路泡沫化以來,出現最冷的第三季?

需求本就疲軟……電子業第三季反常寒過頭

張忠謀認為,是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的供應鏈缺貨疑慮,引發下游提前下單,才使得客戶現在的庫存,比往年同期增加而減少下單;所以他樂觀預估,九月之後,庫 存消化得差不多了,訂單將陸續回籠。然而,孫世偉一方面證實客戶庫存比往年增加一成,一方面卻又拋出另一個震撼彈:「如果只是『庫存』疑慮,的確三個月就 可以解決;但整體經濟是最大的隱憂,目前需求整個疲軟。」

幾個數據值得留意,自二○○○年網路泡沫化後,晶圓雙雄第二季多有一五%的季增率,但今年台積電只成長六.五%、聯電持平,暗示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導致通 路庫存升高的事實,已存在一陣子了。再以台積電接單、到系統廠推出成品至少需時兩個月,且聯電第三季營收將「逐月下降」來推算,顯然系統廠對年底耶誕節旺 季並無高度期望。

這也顯示出,在美債、歐債背後,接著而來要面對的,可能是各國縮減預算、減少赤字,直接衝擊到政府支出和民間消費。

所以,大和證券亞洲區高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需求疲軟」恐怕是台灣電子業真正要憂心的。以當前經濟情勢來看,台積電第四季訂單回籠的預期,「大概 只有三至四成的機率會實現。」他與野村證券研究部副總裁廖光河一樣,對台積電、聯電第四季的季增率,保守預估成長在五%以內。而八月初的全球股災,勢必會 延緩歐美需求的復甦,狀況可能比晶圓雙雄法說會時,更嚴重了。

壞消息不只如此。七月底英特爾(Intel)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基於小筆電大衰,把今年電腦出貨成長率從一○%至一三%,下修為八%至一○%,呼應五月全球最大電腦品牌惠普(HP)執行長李.艾科 (Leo Apotheker)兩度下修今年營收的噩耗。巴克萊證券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也預估,台灣包括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一線筆電ODM(委託 設計製造)廠第三季的出貨量,只會比第二季略增一成,遠低於往年二五%的季增率。

如果把電腦的衰退歸咎於平板電腦的興起,那先前好消息頻傳的智慧型手機呢?由於諾基亞(Nokia)與黑莓機RIM的銷售表現讓市場失望,里昂證券不久前 也把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從四億七千一百萬支降為四億三千九百萬支,約減少六.八%。積極推出新產品搏翻身的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對第 三季的季增率也只預估五%至一○%,低於外資圈原本一五%的預期,除權後貼權至今,尚未翻身。

但聯發科還是同業中相對好的。面板相關的聯詠、網路的瑞昱、消費性電子的新唐全都對第三季保守看待,聯詠、瑞昱更預估將比第二季衰退。一家比一家更悲觀的數字,讓野村證券研究部副總裁鄭明宗把台灣IC設計的本益比,從今年的十二倍下調到明年的十倍。

訂單全面減少……耶誕旺季蘋果可能一枝獨秀

以晶圓廠接單到製成最下游成品約需兩個月的時程推算,台灣電子業不僅對九月的返校旺季難以期待,耶誕節旺季能有多旺,也頗令人擔憂。「歐美人還是會採買耶 誕節禮品,但預算可能最後多落入蘋果等少數業者手裡,因為他們最新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正上市在即。」鄭明宗表示。

至此,全球電子業只剩蘋果一枝獨秀、股價還能續創新高,本益比從年初的十二倍一路拉到近期的十五倍。台股中,沾上蘋果光的可成、鴻準等也成了近期資金追逐的標的,但整個台灣電子股的本益比不斷被各類傳產追上,沒有高成長帶來的長線多頭走勢,只有短線的跌深反彈可期。

被「需求疲軟」拖累的,還有液晶電視。研調機構DisplaySearch才剛把今年全球出貨成長率,從年初的一三%降到九%,禍首直指美國、西歐、日 本。三大市場中,只有美國小幅成長二%,歐洲衰退一.五%,日本更因政府補助結束,恐怕出現高達四成的年衰退率。即使中國今年首度超越美、歐,成為平面電 視最大單一市場,需求量高達四千六百萬台,也難以挽回歐美日同步衰退的頹勢。就連全球面板龍頭三星(Samsung)第二季也因面板部門虧損嚴重,獲利大 幅衰退二六%,正式加入LG Display、奇美電、友達的虧損行列,而且慘況可能一路延續到明年上半。

撐盤指標失守……少了電子股的台股,怎麼玩?

在上下游電子股業績紛紛失守的情況下,未來台股將陷入缺乏明星產業撐盤的局面。除此之外,技術面也嚴重遭到破壞。這一波股災中,台股接連跌破年線、兩年線 等支撐,不論本土或外資都認為,以過去經驗來看,短線要整理數週甚至三個月,其間的操作心態應調整為「保守中搶反彈」的短線心理。由於這次的股災源自於全 球恐慌賣壓,技術指標意義不大,反倒要觀察日成交量指標,如果量縮至八百億元以下,跌勢收斂為盤整築底時再行介入,風險較小。

電子股的操作難度增加,部分傳產本益比又高得嚇人(觀光、百貨都高達二十五倍),該如何操作呢?其中,高殖利率股,以及八月五日台股重挫四百六十點時,最後仍收紅或僅僅小跌的強勢股,是後續可以追蹤的標的。

再綜合近期投顧對年底選舉行情推測,兩岸內需通路、與藍營友好的集團股、政府經常護盤的權值股,以及少部分下半年仍成長可期的電子股,將是期待選舉行情的投資人,在年底前可留心的方向。

【延伸閱讀】景氣回溫不足,電子股熄火!

指標企業下修景氣預估

指標企業:英特爾執行長 歐德寧 景氣預估說法:全球電腦今年出貨成長率由10%~13%,下修為8%~10%

指標企業: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景氣預估說法:1.全球半導體(不含記憶體)年增率由7%減為4%2.全球晶圓代工成長率由15%下修為7%

指標企業:惠普執行長 李.艾科 景氣預估說法:個人電腦銷售低迷,兩度下修財測,營收最大差異達1,300億元,減少3.37%

指標企業:聯發科總經理 謝清江 景氣預估說法:第三季營收季增率5%~10%,低於外資原本預期的15%

資料來源:各公司

【延伸閱讀】6大題材股,股災後可追蹤

族群:高殖利率股 個股:中華電信、全國、第一保 理由:防禦型股票

族群:權值股 個股:台積電、廣達、台塑、中鋼、台化、台玻、台灣50 理由:政策護盤主要標的

族群:金融股 個股:合庫、富邦金、第一金、兆豐金、新光金 理由:容易因政策拉抬有所表現

族群:集團股 個股:裕隆、東元、潤泰集團、長榮集團、中信集團 理由:與藍營友好,選前多以股價表態

族群:成長股 個股:可成(蘋果概念)、元太、正崴、宏達電 理由:下半年業績仍有高成長題材

族群:兩岸通路股 個股:統一超、全家、三商行、寶島科、大榮 理由:通路為王時代,市場認同度高

資料來源:各券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39

聯發科不下單 逼晶圓雙雄降價

2011-9-26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可真是忙得緊,一邊要為了新台幣匯率,暗指央行總裁彭淮南不如韓國政府會替企業打算,雙方唇槍舌劍;一邊又要以八十歲高齡親自拜訪客戶,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高通(Qualcomm)等客戶高層催單。他在上次法說會開出的支票:「第四季訂單回流。」能否順利兌現,已經成為市場觀察景氣的指標之一,也是考驗張忠謀對訂單的掌握度。

張大帥出馬,果然也就立馬收效。據悉,高通、聯發科、博通(Broadcom)等手機通訊相關的晶片公司,訂單率先 自八月底回溫,台積電甚至發表聲明,表示第三季營收將優於原本預估的較第二季衰退五.九%至七.七%;但並 未公布最新預估。

然而,台積電沒說的不只是第三季的新目標,還有在訂單回流的背後,是晶圓代工價格兩年多來,在例行性降價之 外,第一次的鬆動。而這次的鬆動,其下游客戶聯發科扮演了關鍵角色。
訂單少量多筆聯發科謀求折價成功 時間推回到八月上旬。眼看著再一個多月,就是第四季的開始,但占聯電營收比重約一成、影響台積電營收約二%至三%的聯發科,在這兩家晶圓代工大廠的第四季預估下單量,卻都少得可憐,甚至有消息指出,是「趨近於零」的超低水準。

以一般晶圓代工下單至少六週的前置期推算,聯發科這樣的反常行為,不禁令台積電與聯電的業務人員神經緊繃
,趕緊追問,是不是第四季景氣真的這麼差?

根據大和證券估算,目前半導體整體庫存天數比歷史平均高出了五%至六%,估計這一波庫存調整將延續到年底。 然而,景氣再差,聯發科的下單量也不可能趨近於零,尤其聯發科第二季底的庫存天數為七十五至八十天,屬於健 康水位,並沒有庫存過多的問題。

關鍵點來了。 據了解,八月底、九月初的時候,聯發科預定十月出貨的訂單,終於湧入台積電與聯電;不僅如此,第四季的預估下單量,也回到每季十萬至十五萬片的正常水準。而在這之前空白的幾個星期裡,聯發科與晶圓雙雄較勁,希望兩家公司能在晶圓代工價格方面讓步。

聯發科把下單量切成五萬片、三萬片等數量不等的幾筆訂單,一筆一筆與代工廠談,每談一次,就多爭取一些降價 空間。

產能利用率較低的聯電較早動搖,據悉某些訂單最後談成高達一成的價格折讓;而台積電的態度較為強硬,但對數 量較大、需求先進製程的訂單,也做了微幅(個位數百分比)的退讓。

而且不只是聯發科,多家台灣中大型的晶片設計公司,原本的第四季預估下單量都遠低於往年水準。近日總體經濟 利空暫停,少部分公司也把第三季的營收預估往上調了五%至一○%的,並陸續取得條件不等的優惠。
同業砍價搶單晶圓雙雄擅講價老神在在 晶圓雙雄價格同時對大客戶鬆動,距離上一次的○九年上半年、金融海嘯過後,間隔已長達兩年。而早在台積電、聯電九月祭出降價的撒手之前,全球晶圓(Global Foundries)與中芯國際兩家晶圓代工廠,早自七月就主動對大客戶調降十二吋廠製程的代工價格,而且幅度據說高達一五%至二○%,擺明了就是要搶單。

不過,可不是每一個客戶都能享受到台積電與聯電的降價好處。因為這一波降價,檯面上的「牌價」完全沒有更動,而「講價」唯一的衡量條件就是:請問你要下多少訂單?完全是以量制價的遊戲規則,訂單量小的公司,自然在議價空間上就比較難占上風。

針對上述的消息,台積電與聯發科都表示,下單量與價格均為商業行為,不願評論。 客戶對第四季的下單量回到正常水準,預期也將讓台積電與聯電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持平或微幅成長。原本對下半
年接單相當悲觀的聯電執行長孫世偉,也一改先前每天早、晚兩次「追」訂單的緊迫盯人態度,他最近心情看來好多了,還被內部員工形容「走路都有風了」。

明年供過於求產能利用率下滑趨勢可見 不過情勢並非好得沒有一片烏雲,畢竟第四季只是「回到正常水位」而已,不足以支撐「景氣大回春」的假設。加上今年半導體資本支出以四百一十一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比去年大增二三%,供給面源源不絕湧出;需求面雖有 希臘債務危機暫時解除。不過歐美甚至中國明年的經濟成長都有疑慮,加上客戶端庫存仍高於平均,不虞匱乏,意 味著明年晶圓雙雄的產能利用率,持續往下走的機率要比往上爬的機率高出太多。

也因此,暌違兩年,今年第三季又重新啟動的晶圓代工降價風,看來不會單純是偶發事件。台積電與聯發科各自要 守住四四%與四二%的毛利率底線,將使得未來代工廠與客戶之間的價格角力賽,只會越演越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6

蔡鎮宇、林敏雄「和平分手」 雙雄拆夥 連手購地戲碼不再

2011-10-17  TWM




蔡鎮宇和林敏雄曾於二○○八年連手以創紀錄的高價標得信義聯勤土地,轟動市場;但,一○年年底的「以地易地」分手協議,已確定了雙雄合謀獵地的精采戲碼將 成為過去式。

撰文.梁任瑋

九月二十三日,台北市新光敦南大樓不動產資產信託(REAT)標售,新壽、國壽、富邦人壽、頂新集團全員到齊,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鎮宇主導的寶豐隆地產 也悄悄出現在投標之列。

雖然最後是由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領軍的國泰人壽以九十六億元得標,但身為﹁個體戶﹂的蔡鎮宇,手握近七百億元的購地實力,一出手絕對不容小覷。

二○○八年,蔡鎮宇與好哥兒們元利機構董事長林敏雄連手買下「信義聯勤」土地,曾創台灣房地產史上單筆土地銷售最高總價紀錄。沒想到,兩年過去,林蔡的連 手戛然而止,雙方在一○年底就定下﹁分手協議﹂,如今,蔡鎮宇的獵地大計,重回單打局面。

兩人分手協議的重點在於「以地易地」:由林敏雄吃下屬於蔡鎮宇名下的信義聯勤土地持分,而林敏雄在○九年向國泰人壽購買的一一七八坪信義計畫區D5土地, 則在今年五月賣給蔡鎮宇的寶豐隆地產。

對此,元利建設董事長蔡建生低調證實,今年七月,雙方已經完成「以地易地」的過戶,元利建設取得信義聯勤的完全主導地位。

想法各異 但分手只是暫時?

蔡鎮宇與林敏雄兩人分道揚鑣的原因,據了解,是雙方在建築理念的歧異,蔡鎮宇對於豪宅規畫有許多細膩的想法,而林敏雄則務實穩健,以追求獲利為第一目標。 為了讓事情「單純化」,兩人決定各做各的,去年底決定﹁分手﹂。

由於信義聯勤當初就由林敏雄的元利建設著手規畫,林敏雄不希望前功盡棄,於是協議把原本就是由蔡鎮宇以及家族共同持有部分的信義計畫區D5土地換給蔡鎮 宇。

據說,易地過程中兩人對於土地價值的認定與交易細節,認知難免不同,至於兩人未來互動,相關人士透露,林敏雄向來與人為善,從來不會把話說死,就是要替雙 方預留合作空間。

只是,信義聯勤的基地面積較D5土地大上許多,總共二四九○坪的信義聯勤買價總計一○一.四億元,林蔡兩人各出資五○.七億元,至於D5土地當初買價約二 十五億元左右,雙方交換時換算了兩塊土地近年增值幅度,結果,林敏雄還得支付不小的差額給蔡鎮宇。

一樁哥兒們連手的美事雖然結束,無論是否另有內情,但兩人都能保持風度低調對外,既無礙於蔡鎮宇以個體戶之姿繼續獵地的氣勢,也無損林敏雄繼續作「世界最 高級豪宅」的推案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7

Facebook締造另一個谷歌 科技界雙雄競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zMNDE1XzM5ODQzMA.html

21世紀網訊 北京時間2月2日早間消息,全球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正式向美國SEC提交上市申請,按照剛剛公佈的招股文件,Facebook將融資50億美元,股票代碼FB。

市場原先預計該公司的融資規模為100億美元。根據湯森路透數據,這一規模位列美國IPO歷史上第四高,名列Visa、通用汽車和AT&T Wireless之後。

去 年Facebook淨利達到10億美元,市場推算Facebook將以每股38-40$價格發行,持股28.4%的CEO扎克伯格將滿載而歸,股票價值 250億美元以上。包括李嘉誠在內的股份所有人都將賺得盆盈缽滿。業內評論,「保守估計將會有超過1000人在Facebook上市後成為百萬富翁。」

儘 管大洋彼岸Facebook已經正式敲響上市的鐘聲,但投資者仍緊繃著神經。魚躍龍門,這意味著Facebook有望搖身成為估值與麥當勞相當、比波音公 司還要牛兩倍的「社交巨無霸」。目前,Facebook在全球擁有8.45億月活躍用戶,其精準的廣告營銷和用戶投放商業模式讓寶潔在內的企業主倍加青睞 這個社交媒體新貴。

「社交巨無霸」Facebook正式登陸納市

據剛剛公開的招股說明書,Facebook將融資50億美元,該公司的市值估計約在75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受此消息利好,中國的社交媒體公司股價大幅上漲。新浪股價週三收盤大漲5.15%,收報於73.89美元。

S-1文件顯示,2011財年,Facebook營收達37.1億美元,淨利潤達10億美元。扎克伯格2011年收入150萬美元。

Facebook上市承銷商包括摩根史丹利、JP摩根、高盛、美銀美林、巴克萊資本和Allen & Company,股票交易代碼為「FB」。

據 電子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測算,2011年Facebook的營收達到38億美元,運營利潤為15億美元。美國紐約追蹤非上市公司的研究機構 PrivCo預計,Facebook合理估值應該在900億-950億美元,其完全攤薄後股票約為23.5億股,以此推算,Facebook最初定價應在 每股38-40美元。

 

\

Facebook股權結構

從去年5月份傳出上市消息以來,華爾街的投行與風投們早已摩拳擦掌。即使承銷佣金率僅為1%,這單豐厚的大生意讓風投家拼得頭破血流。他們攥緊的拳頭和焦灼的眼神,無不彰顯著對這場上市首秀的重視和激動。

這也難怪,在歐盟召開最新一場峰會之際,一家年僅8歲的社交網絡新貴能成功搶佔各大頭條新聞版面,不僅創下了矽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還成功佔領世界IPO史上第四大席位。

路 透財經《SAFT專欄》對此評論道,「這是弔詭至極的巧合」。不管Facebook是今日科技類公司的明星,還是明日的「超級搖錢樹」,一跨進了華爾街交 易所的大門,就意味著它即將要經歷一場疾風驟雨般的經市場檢驗。對於社交媒體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的持續性,投資者正在焦慮地等待著答案。

千億美元最具泡沫相?

按50億美元的融資額推算,該公司的市銷率(市值與營收的比例,與市盈率同為體現估值的指標)可能達到了26倍。

在1980年以來的全球十大IPO案例中,Facebook以千億美元估值,甚至超越了中國農業銀行220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220億美元的估值。但該估值是情理之中,還是「最具泡沫真相」?

 

\

1980年以來的全球十大IPO一覽 數據來源:湯森路透

 

事實證明,2011年底,以團購網站Groupon、社交遊戲公司Zynga在首次公開招股時的糟糕表現為教材,投資人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Facebook的價值。

如 若比肩2004年谷歌那場IPO,此次Facebook的融資估值有望達到谷歌當年融資額的五倍。其時谷歌市銷率僅為8.7倍,按出售價值19億美元的股 票,估值為230億美元。然而,谷歌股價一路沒讓投資者失望,從84美元增長至580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0%。

當下對Facebook大唱頌歌的仍大有人在,有行業觀察家認為,Facebook的表現有可能不遑多讓,締造「另一個谷歌」,成為美國科技界的「雙雄」。

美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專欄作家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週三撰文卻透露著憂思,「在首次公開招股中,Facebook的定價可能過高。」擔憂情緒,Facebook的股價可能在IPO首日過後,無法維持每股38-40美元的高價。

福 布斯雜誌也撰文《Facebook IPO被炒作的4個理由》,提出對Facebook被過高估值的擔憂。 「1000億的資本估值水平與麥當勞的市值相仿,但麥當勞的產品至少還能拿來填飽肚子;這個估值是波音公司市值的兩倍,可波音公司的產品至少能飛起來;至 於Facebook網站,你只能把你的大頭照貼在上面。」

去年底,科技股接連登陸資本市場,但日子並非一帆風順。Groupon和Zynga上市以來,股價增速趨緩。反之,首家公開上市的社交網絡公司Linkedin股價從發行價45美元躍升至76美元左右,分析認為,「社交網站較高的用戶質量是個中最大的亮點」。

SNS鼻祖 或成超級「搖錢樹」

2004 年,20歲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還在哈弗大學修讀計算機系。而Facebook的誕生,則源於扎克伯格與舍友的一次閒聊,他們計劃打造一個反映真實生活的社交網絡,如 今,Facebook已從從學生社交網站發展成為全球社交網站的鼻祖。

社交網站總是起起落落。不到十年,Twitter、 Instagram、Facebook、Flickr、Google Plus等社區中都佔據各自的「一畝三分地」,進行著差異化競爭。Facebook從平民的出身到擊敗曾經的王者Myspace,甚至比肩谷歌。除了美國 矽谷為創業家的各種奇思妙想的提供了大環境和鮮活的事件土壤,也許更為重要的還要數該商業模式本身。

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認為,「Facebook是一項安全的長期投資標的,優秀的人才、精準廣告技術以及卓越的遊戲平台等五大因素共同推高了其估值。」

無獨有偶。全球日用消費品巨頭寶潔宣佈裁員並削減傳統媒體的市場投放計劃,也正是看中了新媒體的低投放成本。「過去寶潔的廣告費大多用在了傳統媒體,事實證明Facebook和谷歌的廣告效果要比傳統媒體更有效。」

市 場調研機構eMarketer做過預測,如果把Facebook看做一個國家的話,那麼擁有7億5千萬活躍用戶的Facebook可以一躍成為繼中國和印 度之後的人口第三大國。也許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較之國內新浪微博、開心網、人人網等SNS網站來說,Facebook龐大的用戶量足以讓其望其頸項。

而用戶量則為提高廣告投放的轉化率奠定了基石。事實上,和Google通過搜索植入廣告模式相比,Facebook通過人際粘合發佈精準廣告和向開發者收取分成創收顯得更為有效。

 

\

Facebook「社交廣告」額進賬逐年攀升,2011年達40億美元

 

市場監測數據顯示,Google的轉化率一般是千分之七,Facebook可以將轉化率提高至千分之九,甚至千分之十一。Facebook這一盈利模式在去年為其營收預計進賬達到30億美元至60億美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爾街對Facebook IPO炒作成分居多,但分析師建議對該公司及其股票高估值激動之餘更需謹慎冷靜。投資者需要對其財務業績、戰略規劃、廣告創收、人才培養、風險監控五大指標進行細緻分析。

儘管如此,Facebook的上市生意仍然讓很多人看到了發財的希望。由於Facebook在過去幾年中大量使用基於股票的薪酬,保守估計將會有超過1000人在Facebook上市後成為百萬富翁。

這也難怪,投行為贏得其承銷資格而願意「折腰」,早在2008 年,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就以個人名義購買了1.2 億美元的Facebook 股份。而聯想前董事長柳傳志也於去年帶隊內地企業家,奔赴Facebook 總部考察。

2012年,關於「中國富人爭當Facebook股東」的消息開始漸漸在坊間流傳。據說一份中國平安信託的「QDII 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 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 募集資料在中國富人之間流傳。

毫無疑問,「蝴蝶效應」已經波及到大洋彼岸,中國社交網絡在利好消息下股價猛漲。資本市場漣漪陣陣,Facebook儼然成為投資者眼中的「超級搖錢樹」。個人投資者也將獲利, Facebook一名前招聘師表示「將會出現數千名百萬富翁。」

PWC:2012年是科技股元年?

普華永道近期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可能會是科技類IPO的一個大年。

在未來的多年時間裡,Facebook的首次公開招股可 能會逐漸上升為科技產業十年一遇的大事件。如果說,1980年蘋果IPO開創了PC紀元,1995年網景(Netscape)1995年IPO開啟互聯網 紀元,蘋果2007年發佈iPhone手機開啟移動紀元,那麼此番Facebook的首次公開招股,則將會開啟社交紀元。

2011年末,眾多科技公司列隊等待上市。雖然2011年有幾個重大的科技類IPO,比如像是LinkedIn和Groupon,但上市之後的日子可不都是一帆風順。而拉手網、窩窩團等B2C團購類科技公司失敗而歸,闖關納斯達克的時間窗口仍是未知之數。

 

                                                                                         \

2012年會否成為科技公司的上市元年?Panmure Gordon科技行業分析員認為,2012年會有一批渴望上市的小公司,還有類似Facebook一樣的公司,不過更重要的是,市場將會更寬泛地觀察科技公司給資本市場帶來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9

尹衍樑讓潤泰雙雄股價翻倍絕學

2013-01-21  TCW
 
 

 

二○一二年台股有一對兄弟檔潤泰全、潤泰新,年漲幅分別高達四五%和八五%,在集團股中表現名列前茅。特別的是,潤泰雙雄的獲利有八成來自業外,且都來自集團企業中國大潤發和南山人壽。

買不到兒子,只好買媽媽

仔細分析這兩波股價上漲的共同軌跡,都是「打造龍頭企業,然後掛牌上市,為母公司股價添柴火。」

首先,打造產業龍頭,創造現金流。潤泰集團旗下中國大潤發,是中國最大量販賣場龍頭,而南山人壽也力拚台灣壽險業第一名,對母公司的獲利、股價產生槓桿倍數的利多效果。

接著,籌備掛牌上市,拉抬「母以子貴」的身價。在高鑫(中國大潤發)赴港上市前,投資人因為「買不到兒子,只好買媽媽」,先壓寶潤泰全和潤泰新。潤泰全股價從二○○九年初的十九.一元漲到破百元,短短一年半漲了四.六倍;潤泰新同期也大漲二.二倍。

而南山人壽計畫二○一四年上市,為符合規定,南山人壽勢必要連續三年交出亮眼的獲利,也讓持有南山人壽的潤泰雙雄股價充滿想像空間。

不過,雖然二○一二年南山人壽賺逾九十三億元,但對潤泰雙雄只是財報上認列的數字,仍無法獲得盈餘分配,因為當初潤成(潤泰雙雄與寶成等合資)接手時,南山人壽累計虧損逾兩百億元。南山人壽財務長許妙靜表示,到二○一二年年底,賺到的錢仍未能填平過去虧損。

精明交易,南山股價已翻倍

凱基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曾繁仁表示,南山人壽掛牌上市,不見得能複製大潤發行情,因為保費收進來就是負債,有別於大潤發每天有現金入袋。不過,當初潤泰新、潤泰全以每股十元參與潤成增資,目前南山人壽未上市股價約二十三元,已經翻倍。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事業版圖橫跨通路、營建、水泥、壽險、生技等,旗下潤泰新、潤泰全「左擁中國大潤發,右抱南山人壽」,這種母雞、小雞互惠的股價鍍金術,堪稱股市一絕。

【延伸閱讀】2隻金雞,拉抬母雞潤泰全

高鑫在港2011年7月掛牌上市的前一年,已帶動潤泰全股價破百元南山人壽帳面獲利與上市題材,讓潤泰全股價2012年爬高

註:高鑫即中國大潤發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3

紡織雙雄 3招跟IBM、高盛搶人

2013-08-05  TCW
 
 

 

當紡織股股價、每股稅後盈餘超越宏達電、台積電,他們接著喊出要讓想進IBM、高盛、Google的台灣年輕人才進成衣公司,給出第二年薪水破百萬元、還有員工持股獎勵的制度,甚至希望每個優秀人才一路待到退休能有億元身價。

祭出全員持股!補貼買公司股票、一年獎金13個月

紡織業待遇超乎你想像,第一是,他們也有員工持股獎勵,但跟過去電子業拿該分配給股東的利益分紅配股給員工不同,聚陽避免損及股東權益,將獎勵制度費用化,採取員工持股信託方式,編列預算補貼員工買公司股票,一樣享受企業高成長後果實,「以前是我們是千萬富翁,現在都講億萬富翁了,」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說。

過去十年來,聚陽全體員工每半年可以領一次獎金,一年平均下來有十三個月獎金。而且當金融海嘯後電子業爭相推出無薪假,二○○九年他們反而推出員工持股信託制度(詳見小辭典),只要過三個月試用期,就有資格加入。

目前全公司九九.二%員工成了聚陽股東。從二○○九年十月正式實施員工持股信託開始,結算到今年七月二十六日止、每股一百五十八.五元計算,帳上已經賺一九八%,報酬率是定存的一百倍以上!

以聚陽資深經理級主管為例,四年來共投入約百萬元在持股信託帳戶,帳上至今已累積三百萬元,等於賺了兩百萬,加總每半年可以領一次的獎金,固定薪水其實只占在聚陽工作所得的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是獎金與持股報酬。

等於將員工未來與企業成長緊緊綁在一起,所得與財富反映在公司的獲利表現。

第二年年薪百萬!標準化培訓,挑戰全台薪酬前一○%

第二是,他們大膽用年輕人,生產管理部門最新應聘的儲備廠長,不僅沒有二十二K待遇,透過標準培訓流程,第二年年薪可破百萬元(詳見左頁附表)。不過還是要提醒年輕人,在聚陽成為廠長級主管,工作地點可能是越南、柬埔寨或印尼,須具有到異鄉工作、全球移動的能力。

周理平的野心很大,他不只要挑戰全台前一○%的薪酬,還要吸引台大、成大管理科系社會新鮮人棄電子業選傳產。

用Google模式育才!愛用菜鳥、怪咖,還送60萬旅費獎勵

第三,他們用Google、臉書方式培養具有設計創意的新人,大膽培養他們,可以一年花新台幣六十萬到國外找靈感或花錢買樣品,擔任設計師滿五年後也有百萬年薪。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說,他光人才就布局了十年以上,他喜歡白紙一般、可塑性高的新鮮人,所以他從不挖角,都自己從頭培養起,十年來,不管公司缺不缺人,他每年都至少應徵十個年輕人。

「新人進來前兩年很難熬,要先滿足最基本生活條件,」儘管洪鎮海對大學畢業生只開出二萬八起薪,他卻提供中南部員工免費宿舍,且滿三個月、一年、兩年都會固定調薪,起步雖慢但成長穩定,因此每年人員流動率不超過三%。

不過,台灣紡織產業以代工為主,因此員工都得禁得起在工廠受訓四十五天,從業務助理開始歷練,累積一定技術能耐與市場敏感度,才能有機會進階到研發部門。

一旦能夠躋身服裝設計師,這些傳產企業採自由放任。洪鎮海說,他喜歡用「怪人」,還比照Google管理方式,給設計團隊成員空間發揮創意。只要有好的表現,他會給對方空間,每季新品中,七成貼近市場需求、三成可以按自己創意設計,以此激發創新,他期望「客戶要的前瞻商品,往往就是那三成的成果。」

接著,只要設計師每季有超過六成款式被客戶選購,會再加碼鼓勵創新,每年可以自己主動提案到海外旅行,由公司埋單讓你找靈感,激發出最大的潛力與創意。

目前,儒鴻已有七位服飾設計師享受過這樣待遇。不過,對於在第一線參與研發的團隊,特別是研發Lululemon的團隊,洪鎮海採取嚴格保密制度,禁止任何拍攝與採訪紀錄,堅持不讓研發與設計人才曝光。

台灣紡織股王、股后在創造高獲利、高股價傳奇後,也正面臨一場人才爭奪戰,更捨得給好的待遇與成長空間,爭取人才加入傳統紡織業。對台灣年輕人來說,當電子高成長不再,有紡織業接替展露光芒是良性且正面的事。

【延伸閱讀】最快2年,菜鳥晉級百萬年薪!

設計師1-4年:設計助理、設計師,年薪約60-80萬元在台灣學基本打版、蒐集流行資訊、研究客戶品牌、有機會參與和客戶協同開發專案,從畫設計圖開始,從無到有生產出服飾成品第5年:績效好可升資深設計師,年薪約120萬第6年後:可以選擇當資深設計師或帶人,後者可一路升為副理、經理、資深經理、設計總監等

儲備幹部第1年:儲備廠長,年薪80萬前45天:台北訓練,掌握基礎知識、建立人脈之後3個月:赴海外工廠見習見習以後:輪調現場裁片、車縫、整燙、包裝等不同部門歷練1年第2年:廠長助理,年薪100萬繼續在生產部門歷練,表現佳者升任廠長助理,跟著廠長學管理第3年:表現佳者升任副廠長,年薪120萬第4年:表現佳者升任廠長,年薪約150萬 歷練10年後:有機會升任管理一國所有工廠的總廠長

註1:上表儲備廠長養成為聚陽的制度註2:設計師的養成綜合整理自聚陽、儒鴻,非單指一間公司,待遇為業界參考值資料來源:聚陽、儒鴻 整理: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55

創始人應是「雙雄會」或「三劍客」 老周開講

http://xueqiu.com/9548774576/24790018
很多人問我,創業初始團隊裡有幾個創始人合適?我創業過幾次,也投資過很多創業公司,我建議兩到三人是最好的組合。

     美國的大片裡的超人、蜘蛛俠都是孤膽英雄,而中國的故事裡有「七俠五義」,有「桃園三結義」,甚至有「梁山一百單八將」,講的都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幫人,合作辦成一件大事。那麼,是一個非常牛的人帶領強大的團隊,像「秦掃六合」一樣,完成一個開創性的成功?還是讓4、5個或者更多的人組成一個「史上最牛團隊」來打天下?在我看來,第一種難度不小,因為世界上這種英雄難見其蹤。第二種往往人多嘴雜,很難形成合力。因此,應該在中間找一個平衡。

     首先,一個孤膽英雄,一個人獨攬大局,就他算再強,但總是「一言堂」,一個人的決策難免有失偏頗,這種團隊也很難成功。就像一部電影,其他人都是跑龍套的,也沒有好的導演編劇來配合,就一個明星,那麼他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子,肯定拍不出好電影。

    其次,是不是人越多就越好呢?有七八個聯合創始人。這就會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因為這種團隊往往會面臨兩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

     第一,一加一並不大於二。

    這種團隊,往往是把很強的人綁在一起。敢於去創業的人,一般胃口都比較大,比較自我,不能形成合力。但是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全都是大牌球星,但互相之間誰也不服氣,唯一的結果就是輸球。

     第二,意見難以統一。

    情侶之間、夫妻之間,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柔情蜜意,但是這個蜜月期一過,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出現了。創業也是這樣,鬥志昂揚的初創期之後,公司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是要張三的投資,還是要李四的融資;產品應該是這麼做,還是那麼做;這是每個企業必經的成人禮。就算大家在為了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但是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上,大家的利益點,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這時候如果創始人太多,溝通成本就會太高。意見過於不一致,缺乏一個主心骨,衝突就會越來越多。最後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每個人都去做一個自己的公司。就像一部老電影《大浪滔沙》裡講的,六個好兄弟一起投身革命,但最後只有幾個人堅持了理想,有人當了逃兵,有人叛變了。

    所以我覺得好的創始團隊,應該有兩個人,最多不能超過三個。兩三個人之後再有一個很強大的工作團隊來支撐。硅谷的很多企業都是這麼做的,雅虎的創始人是楊致遠和大衛費羅,谷歌、微軟、蘋果的創始人也都是兩個。兩三個人的溝通成本比較低,既避免了一個人的獨斷專行,也更容易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

    這兩到三位創始人,最好在性格上和為人處事的方式上能形成一個互補。有人強勢一點,有人溫柔一點;有人張揚一點,有人內斂一點。如同他們能有相似的價值觀就更好了。這就是所謂的「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是火爆脾氣,就跟兩夫妻似的,每天「針尖對麥芒」,肯定也會打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