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武林門碼頭雕塑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568.html

    428日中午,我徒步尋找“司徒雷登故居”,路過杭州武林門碼頭,不經意間擡頭瞥見一座大型船錨雕塑,於是乎,站立片刻,細看細想。

    武林門碼頭建於1978年,雖然簡陋,然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最繁忙的要塞。上世紀末,我去蘇州、無錫出差,曾經坐船上下這碼頭好幾次。後來,遠途客運漸漸蕭條;如今,短線客運及觀光旅遊悄然興起。

    為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彰顯南宋京杭大運河文化景象,這次武林門碼頭進行了全面改造升級,其中最具匠心之作就是這座標誌性大型船錨雕塑:

武林門碼頭雕塑

    雕塑高8米,采用銅材,形狀為南宋大船木錨,上面木質紋路清晰,仿真仿古,古樸淳厚。船錨上飄著一條絲綢帶,帶子形狀與大運河杭州段相一致。杭州是南宋“絲綢之府”,京杭大運河則是水上“絲綢之路”,船錨與綢帶巧妙融合,寓意深長,耐人尋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06

深交所到底有多“壕”:大樓造價或達數十億 室外雕塑價值9000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15/1005062.html

“深交所落實中央巡視組整改”成為財經熱點,對於深交所運營中心涉嫌違規、如何整改;價值9000萬元的雕塑如何處置、違規機構如何清算等問題,引起了公眾的關註。對滬深兩大交易所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的不滿也由此再度達到高潮。相關人士表示,交易所積累的巨額財富應向公眾有所交待。

___.thumb_head

 

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中心是一幢48層的深圳新地標,其造價據估計近50億元

本周“深交所落實中央巡視組整改”成為財經熱點,對於深交所運營中心涉嫌違規、如何整改的問題,引起了公眾的關註。對滬深兩大交易所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的不滿也由此再度達到高潮。經歷20余年發展,滬深兩大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已近百億。相關人士表示,交易所積累的巨額財富應向公眾有所交待。

價值9000萬元的雕塑如何處置、違規機構如何清算。北京青年報記者圍繞相關話題進行調查,最為明確的消息是,目前深交所旗下的違規機構——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的相關活動已暫停。

起因 深緣典藏中心涉嫌違規

4月28日,深交所在官網披露了中央第七巡視組對其巡視後的整改情況匯報。2015年11月1日至12月25日中央第七巡視組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巡視,2016年2月2日,中央巡視組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反饋了巡視意見。巡視組發現了包括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前期建設和後期運營投入較大,與主營業務無關,涉嫌違規等八大具體問題。深交所表示,將切實落到實處進行整改。

在深交所官網的架構圖中,並沒有“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這個單位。典藏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8日,坐落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場8樓,典藏中心展館分為南北兩個展廳,南廳為書畫藝術品展區,北廳為多功能綜合展區。展廳面積共2400平方米,每個展廳面積均為1200平方米。

深交所的下屬行政服務公司與“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曾經形成托管關系,因此,“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得以進駐深交所廣場,造成了深交所內有美術館、博物館的現象。

據了解,在已經落實的整改措施中,深交所下屬行政服務公司已完成深圳市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有限公司註銷公告程序,進入清算階段,並解除了全部托管協議,按照方案安排托管藏品清退工作,並已啟動設施設備拍賣。深交所表示,時任行政服務公司負責人負有重要責任,與涉及的其他問題合並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免去其現任職務、行政降低崗位等級處分。

【調查】

公眾開放日活動年初就停了

北青報記者註意到,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官網一直處於維護中,已經無法打開。其公眾微信號的內容最後更新時間為今年1月4日,發送詢問信息,同樣無人回複。記者了解到,該中心的公眾開放日直到2015年12月還在進行。但根據公開信息推算,該中心的公眾開放日很可能今年伊始就不再對公眾開放。

北青報記者昨天以參觀者身份致電其客服中心,稱7月份想帶小孩前去參觀,想咨詢現在預約能否成功。工作人員吞吞吐吐地表示,目前展覽區正在撤展,具體原因她不清楚。她負責公眾開放日這一塊,在春節之後就沒有對外開放了。

相關宣傳文字介紹,深緣文獻藝術典藏中心承載著建設深交所公益文化平臺的功能,從2014年8月起,成功舉辦了8個主題展覽。中心的展區包括:博覽中心、上市儀式大廳,以及互動體驗中心等。

【追訪】

深交所大樓又是“央視大樓”設計師設計

深交所還表示,針對深交所運營中心項目建設招標投標不規範,在招標過程中有領導幹部插手幹預等問題,將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核查。同時該項目存在“建設追求高檔奢華,大量材料采用國外進口,項目建設期間以考察、監造等名義組織出國(境)問題”。

深交所新大樓,即官方所稱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中心,位於福田中心區,是一幢48層的深圳新地標,也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新大樓高246米,2014年起開始運營。這幢樓為國內罕見的巨型懸挑超高層建築。外觀為立柱形,大廈底座被擡升至30多米形成一個巨大的“漂浮平臺”,平臺的“腰部”由一條鮮亮的紅色光帶“纏繞”,整體造型猶如“迷你裙”。“漂浮平臺”設計方案由央視新大樓設計者、建築設計大師雷姆·庫哈斯擔任首席設計師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

被市場所詬病的是,深交所新大樓最終預算多少,始終不為外界所知。傳聞稱,建設總投資從最初的25億元幾經調整,最終上報證監會的預算是30多億,但最終建成需要花費更多。多位相關人士估計近50億,但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在建的上交所大樓更“土豪”

其實,除了備受市場質疑的深交所新大樓,上交所新大樓如果加上地價的預算更為驚人,大約在55億元左右。非營利性質的交易所能夠利用自籌資金去構建豪華的大樓,市場對此也非議不斷。

正在建設中的上交所新大樓,在氣勢上當然不會輸於深交所新大樓。新大樓上海金融交易廣場位於浦東新區楊高南路378號,該項目地面以上為三幢獨立的超高層建築及附屬構築物,上交所塔樓32層,中金所塔樓30層,中結算塔樓22層;有趣的是三棟大樓之間設置了通道,在第七層和第八層處設置了連廊,三棟樓之間可以互相來往。

交易所盈利用於造樓可保值增值?

如果加上地價,上海金融交易廣場的整體投資則將在55億元左右。2008年2月,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證登分別以10.935億元、8.8億元和4.41億元的價格拿下上述地塊。“即使其中有部分是通過貸款,但自有資金的規模也是相當可觀的。”在上海某大型券商高管看來,歷經中國證券市場20年風雨,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必須要找到承載方式,而造樓則可能是最好的途徑。接近上交所的人士稱,“造樓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能夠保值也可以名正言順。”

分析 各大交易所利潤情況少對外披露

經歷20余年發展,滬深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已近百億。那麽滬深交易所的收入都有哪些呢?

綜合多方信息,交易所的收入主要在於交易經手費、上市公司繳納費用和交易席位費。根據交易所公開的數據,在2015年牛市前,滬深交易年平均交易金額都超越十萬億元規模,僅交易經手費一項,滬深交易所每年收進數十億元利潤,這是其收入的最大頭。但各大交易所每年的利潤情況,對外界而言,一直是一個謎。

據了解,即使僅計算三大交易所眾多收費目錄中的交易經手費一項,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三大交易所,2010年的手續費收入已經超過178億元。

據媒體測算,2010年,深交所和上交所的A股成交金額分別為24.02萬億元和730.32萬億元。兩家交易所僅此一項收取的經手費就分別高達70.86億元和66.7億元,兩者合計達到137.56億元。除A股外,包括B股、基金、權證以及國債等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種,成交時都需要繳納經手費。因此,除A股交易這一最大的收入外,B股、基金和權證的經手費收入是相對較大的。就深市而言,2010年這一部分業務收入為7792萬元;而滬市這三項經手費收入更多達22951萬元。

滬深交易所席位費年收益驚人

交易所還有兩塊主要收入來源,其一是跟上市公司相關的上市初費和上市月費;其二是跟會員相關的費用。如上交所A股上市初費為總股本的0.03%,最多不超過3萬元,上市後按年收費,年費則為上市總面額的0.012%,不超過6000元。深交所的A股上市初費直接定為3萬元,而上市後按月收月費,“5000萬股本以下的500元,每增加1000萬元股本增收100元,最高限額2500元”。

按照滬深交易所規定,跟會員相關的費用包括席位費和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單元使用費、流速費和流量費。滬深交易所規定的席位費均為每個60萬元,上交所並未公開席位數,從深交所的數據看,截至2011年1月末,深交所會員數為113家,席位數為4689個。假設兩家交易所席位相當,則其所累積收取的席位費合計達到驚人的56億元,這還不包括交易單元使用費、流速費和流量費需要繳納。

中金所、上交所去年稅就交了88億

交易所盈利有多少,也可以從其上繳的稅收中進行推算。北青報記者統計2013年至2015年上海工業和第三產業納稅百強後發現,連續三年中金所稅收都高居上交所之上,借助牛市行情,2015年兩大交易所稅收達到峰值的88億,分別為41.26億和37.28億,名列納稅百強的第五和第六,2013年、2014年,中金所和上交所納稅分別為11.45億和9.88億、13.24億和8.68億。

【存疑】

證券交易所巨額收益該如何處置?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一直以來對積累下來的財富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置方式,也沒有對會員單位進行返還。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比如說歐美市場,交易所都是公司制,明確以營利為目的。很多交易所都選擇了直接上市,讓股民去分享其所帶來的利潤,比如說香港證券交易所就在香港上市,這樣其收入可以向股東分紅,同時其募集的資金也可以去進行正規的、有市場和投資者監督、管理的投資,哪怕是去興建豪華的大樓,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兩大交易所計劃投入近百億建造新大樓時,各種不滿的聲音達到高潮。在投資者沒有更多分享到資本成長收益甚至是虧損累累的同時,證券市場規模卻在以超常規的速度擴張,同時比市場規模擴張速度更超常規的,恐怕就要數交易所的利潤積累了。反對的聲音稱,與其花費數十億元在一棟利用價值並不大的地標式建築上面,倒不如把留存收益以恰當的方式返還給市場,比如,討論過若幹年但苦於沒有資金來源的“投資者利益保障基金”就是個不錯的“池子”,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真正體現交易所“非營利性機構”的本質特征。

【關註】

9000萬雕塑群是搬是撤?

2015年7月9日,由著名藝術家、清華大學教授韓美林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作雕塑的《龍盈乾坤》,以及三頭勁牛青銅副雕塑在深交所廣場竣工落成並通過驗收。據稱這組雕塑造價9000萬,高48米的巨型白銅雕塑《龍盈乾坤》是目前全球最高的白銅雕塑。

針對深交所營運中心“室外廣場大型藝術雕塑”的問題,深交所在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中表示,深刻總結教訓,強化和發揮深交所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加強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對違規決策和決策失誤,嚴肅追責,堅決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已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協商,正在研究妥善解決方案。

《龍盈乾坤》和勁牛雕塑是搬是撤,考驗各方的智慧。今年2月27日晚,位於長安街南側國開行門前的牌樓一夜之間“消失”,當時曾引起不少人關註,誰拆的?為什麽拆?兩個多月後的4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在巡視整改報告中披露了這座標誌性牌樓一夜之間消失的原因:系執行中央巡視組的要求,連夜拆除。

  • 北京青年報
  • 陶玥陽
  • 劉慎良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68

50年前被棄 混血雕塑家越洋尋母

1 : GS(14)@2014-09-09 10:55:54

■Tim(左圖)沒有母親照片,惟有靠自己兒時黑白照(右圖)尋母。



【記者洪藹婷、馮國良、梁瑞帆報道】「我從來沒有因你拋棄我而憤怒……」混血兒英國雕塑家Tim Adams,50年前中秋節前夕在港出生時有個中文名叫彭子超,母親彭啟純是信基督教的香港少女,卻愛上外籍老師未婚生子,為社會不容,兩人無法結合。Adams遂變孤兒再流落英國定居,一直獨身。50年後,這位早已原諒生母的孤兒,拿着僅有的兩張兒時黑白照片尋根,趁中秋佳節望港人可助他尋回生母,「不用再帶着問號過人生」。


母與洋教師未婚生子


故事回到1964年9月19日中秋節前夕,Tim在佐敦道14號的接生所出生,媽媽彭啟純當時才22歲,出生於小康之家及信基督教的她,是愛看小說、愛聽音樂及操流利英語的活潑少女,愛上個來自歐洲的不知名老師,珠胎暗結誕下子超(Tim)。但據社署文件,當時社會不容許二人結婚,媽媽最終放棄Tim撫養權。
Tim被送到粉嶺孤兒院,1967年即3歲被英國夫婦收養往英國,但卻曾在該家庭被親友侵犯,故15歲便離家獨自生活,如今是英國一雕塑家。50歲的Tim手上只有兩幀孩童時的黑白照片,其一背面寫有他的名字「彭子超」,估計是媽媽筆迹。他對未見過母親一面始終不能釋懷:「帶着問號過人生從來不易……我試過在外國登尋人啟事,六年前也曾返港九天到社署找文件。」但孤兒院早已拆掉,佐敦道14號也早變商舖,尋根線索都斷了,只知彭母若仍健在今年大約72歲。
Tim好友陳小姐同情其遭遇,為Tim拍片放上facebook尋母,陳女稱Tim雖長居英國,但始終覺得香港才是他的家。Tim在自拍短片中眼泛淚光自白:「我從來沒有因你拋棄我而憤怒,我尊重你當時的決定,你一定是因為受壓才如此做。」但他活到50歲,依然不知道媽媽是否仍在生,樣子美不美,甚至沒打過一聲招呼,他說若現時不想盡辦法找媽媽,將來恐怕永遠沒機會再做了。



■Tim的雕塑作品流露強烈孤獨感。受訪者提供圖片

怕再被拋棄一直獨身


這個中秋,Tim希望港人能告知他生母啟純的下落,他坦言一直獨身亦與孤兒身份有關,因他仍害怕被拋棄及怯於承擔感情關係。他希望若成功尋母可助他驅除心魔,若真的找到媽媽,他願意放下英國的一切,返港與生母共同生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09/18860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44

【寵物籽】超迷你動物雕塑 齋睇都開心

1 : GS(14)@2016-05-08 02:01:47

太得意了吧!說的是由美國藝術家Kerri Pajutee製作的微型動物雕塑,自15歲起就迷上黏土手作工藝的她,近年沉迷先以黏土塑出動物的形狀,再添色和黏上毛髮,這些小動物由樣貌以至動作也相當精緻,栩栩如生。她在個人網站解釋為何愛上製作迷你模型,是因為細小的東西總讓人想起洋娃娃屋中的擺設,盼能勾起大家童年時快樂的回憶。愛手作或動物的人,不妨一訪她的個人網站,齋睇都開心。記者:許政
Kerri Pajutee的個人網站:http://bit.ly/1VPFDnA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05/195980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01

【奇聞】古希臘雕塑男 冇巨根有得解?

1 : GS(14)@2016-05-21 13:15:03

男人最忌子孫根微軟,視粗硬為雄糾糾象徵。可是大家有否發現到藝術館看古希臘雕塑,那些美男子有胸肌有人魚線,偏偏只得短小陽具?藝術史學家Ellen Oredsson早前指出昔日男人值得被欣賞的地方不是龐然大根,而是智慧與邏輯,反而巨根會被視作是愚蠢、色慾及醜陋的象徵,所以有勃起巨根的古希臘雕塑都是代表淫邪放蕩、歡愉,或與生殖有關。反之小陽具被視為理性、聰慧,短小陽具也無阻他們的性行為頻率。由於古希臘雕塑深遠影響歐洲藝術風格,所以迷你根就成為了雕塑的主流。記者:葉青霞資料來源:How to talk about art history



希臘神話中的satyr有巨根,皆因他是森林之神,性嗜嬉戲,而且好色。

米高安哲奴的經典大衛像也一樣只有迷你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18/19616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99

滬雕塑抄足英地標 原作者震驚斥無恥

1 : GS(14)@2016-11-29 07:55:15

■上海山寨藝術品(上圖)被發現與倫敦著名雕塑「Timepiece」(下圖)極為相似。



山寨大國被斥無恥。上海近日被揭黃浦江邊公然放置一座「山寨」日晷雕塑,可謂接近百分百複製座落倫敦的一座地標性雕塑,作品的英國原作者獲悉此事後,驚呼「厚顏無恥」,她曾向中國駐倫敦的文化單位投訴,惟不獲回應。《蘋果》記者更發現,瑞典地標也遭山寨。英國《獨立報》報道,被山寨的雕塑名為「Timepiece」,座落倫敦塔橋(Tower Bridge)附近。雕塑原作者、英國藝術家溫迪泰勒(Wendy Taylor)近日收到電郵,內附一名藝術迷在上海旅遊時所拍下黃浦江邊Timepiece相片,問她是否其作品。「我以為有人用Photoshop(改圖軟件)把照片背景改了;但仔細再看,我的天!這完全是複製品!」泰勒指兩作品唯一差異只有仰角稍微不同。



山寨貨包括瑞典名作品

泰勒稱,自己過往也曾有作品遭山寨,但對方總說是巧合;然而Timepiece創作細節中蘊含倫敦歷史環境脈絡,「我很震驚,太厚顏無恥了」。泰勒指中國法律跟歐洲不同,告上法庭將面臨財政難題,「這令我沮喪和不安」。她曾向中國駐倫敦的文化單位投訴,惟不獲回應;她又向英國當局尋求協助,獲回覆指她可與英國駐京使館相關人員聯絡,「我只希望能找出元凶是誰,至少要其承認那是山寨品」。資料顯示,山寨雕塑座落陸家嘴黃浦江邊、屬市政設施的「東昌濱江綠地」,綠地於2006年底開放;而雕塑放置在綠地已至少5年。該公園置有其他雕塑,當中也有山寨品,包括已故瑞典雕塑家韋利·戈登(Willy Gordon)的作品,該雕像以備受瑞典人景仰的吟遊詩人埃弗特塔貝(Evert Taube)作藍本(見表),現成為斯德哥爾摩的地標之一。中國山寨雕塑被外國藝術家公開怒斥剽竊已非首次,其中新疆克拉瑪依的大型不鏽鋼雕塑裝置「大油泡」,用以紀念當地成功開鑿第一口油井,去年8月被印度裔英國藝術家卡普爾(Anish Kapoor)聲討,指「大油泡」抄襲自己於美國芝加哥的著名作品「雲門」(Cloud Gate),「中國看似允許剽竊他人創意」,他要採法律行動;惟克市旅遊局長辯稱或為巧合,「卡普爾作品反照天空,克市作品則映照大地」。《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9/198488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75

【馮仁昭四圍超】祖兒嘲雕塑似文物

1 : GS(14)@2017-05-18 01:11:03

噚日網上流傳容祖兒肖像雕塑發售,限量推出500個,每個索價680元,惟製作粗劣,祖兒貼相自嘲:「周口店驚人發現煮鵝猿人時代頭蓋骨,現正考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加對翼仲可以變成名貴房標誌。」



容祖兒

英皇營運總裁霍汶希表示,多年前公司授權畀製造商推出:「自己冇審批過,造得好渣又唔似,頭先睇到我以為係惡搞,真係想暈。」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7/200233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79

【專題籽】6萬罐頭砌巨型雕塑 再贈惜食堂 八旬婆婆:周末靠佢開飯喇!

1 : GS(14)@2017-10-29 23:59:09

在銅鑼灣兩個商場大堂展出了五個巨型罐頭雕塑,是「Canstruction全『誠』罐膳心2017」的參賽作品,這些罐頭在展出過後便會送贈「惜食堂」。



【專題籽:港情講趣】上周六在銅鑼灣兩個商場大堂,突然多了五個用罐頭砌成的雕塑,是一年一度的「Canstruction全『誠』罐膳心2017」的展品。這並不是畀你出街打卡得個樣,而是為「惜食堂」籌得的62,000多個罐頭,作為飯餐及食物銀行食物包的儲備。



「惜食堂」的數據雖已經聽過好多次,但每次看到還是會被嚇一嚇:香港每日有3,300噸食物被棄置,除開等同230架雙層巴士,是每日啊!這種嘥法,要填平整個維港有幾難?而根據2015年的統計,現時香港仍有97萬港人活在貧窮線以下,即全港近七分一人口。至今,惜食堂每日約派8,000個飯餐及1,000個食物包。



阮麗卿婆婆的右手無力,舉起都痛,老伴也聞不得廚房油煙味,煮一餐餸身水身汗,開罐頭就方便多了。

「惜食堂」每日由幾組不同的義工,處理、分配食物。

為了令作品有立體感,參加者設計了好多不同結構,如用支架、木板等將罐頭叠起。


一整碗的魚蛋,是用魯肉、豆豉鯪魚及粟米罐頭砌成。


罐頭作配菜 防腐劑鹽份不多

84歲的阮麗卿婆婆日日跟老公到「惜食堂」食飯,當星期六、日「惜食堂」休息時,她就帶一、兩個免費罐頭回家。婆婆話自己乜都食,「方便吖嘛!一開一蒸就食得了!我見過日本仔打到嚟㗎!嗰陣邊度有罐頭食呀!」問到點解唔買新鮮餸煮飯,罐頭都唔平喎?除了省錢更因無力。婆婆右手患肩周炎,舉起都痛,伯伯氣管不好,聞不得油煙,故平時最多蒸餸烚肉。廚房爐上的生鐵鑊好乾淨,「隻鑊就咁擺喺度,唔拎起㗎啦!平時倒啲水落去淥菜囉!隻手拿鑊鏟、洗鑊都痛,但痛都要做,沒辦法啊。」他們喜歡吃魚,罐頭魚的魚肉與骨較軟腍易咬,偶爾開罐豆豉鯪魚炒苦瓜,不過會唔會好鹹呀?「鹹我就分兩餐囉!好耐先食一次。」雖然心裏有個底,但當「惜食堂」的主廚楊國雄每日打開從各區街市、酒樓運來的食物車,就着各款食物與食材的狀況、數量與食用限期,腦裏就要立刻高速排列食用次序與菜單。試過有大集團一口氣送來十噸冰鮮雞,「惜食堂」的策略及發展總監李凌君說:「那批雞賣相不好,賣給客人怕被投訴影響聲譽,所以索性送出。」有雞食當然好,但總不能日日都冬菇蒸雞,這時儲備的各種粟米、榨菜、忌廉湯等罐頭存貨,成為配搭菜式的最強後盾。老人家鍾意食粟米,淡淡的甜,撈飯已經好好味。主廚楊國雄今日收到大量肉絲,決定煮榨菜雲耳蒸肉絲,「大家都想吃不同款式的菜。這些快過期的罐頭用來做配料,能帶起肉的鮮味,故一道菜中只有大概三分一或少過三分一是罐頭食物。」好多人誤解罐頭有好多防腐劑,烹調過程中又會流失好多營養,總之一句講晒,冇益!但義務營養師黃佩儀說罐頭製作過程會把食材煮熟,然後入罐抽真空再消毒,所以需用的防腐劑含量也不高。「重要的是罐頭的鹹度,鹽份(Sodium)不能多於一日吸收量(2200mg)的五分一,即440mg,已經好健康了。」原來只要識揀,罐頭都不是如此十惡不赦。



廚房存大量蔬菜、配料類的罐頭,楊師傅日日睇餸煮飯作不同配搭。

阮婆婆每日都到「惜食堂」吃午餐及晚餐,每枱有不同的餸菜可以選擇。

楊師傅今天收到雲耳與肉絲。


楊師傅把今天收到的雲耳與肉絲,加點榨菜蒸肉絲提味。

【番茄】我們在街市看到的番茄,一般未熟透已被採摘下來,運到街市去,免得運輸途中就熟透腐壞了;罐頭番茄則會選用熟透的番茄,即摘即作真空入罐處理,所以茄紅素倒比街市買到的「新鮮」番茄豐富。

【沙甸魚】通常製造罐頭時都用較小條的沙甸魚,就算吃到骨也不會察覺,含豐富鈣質,對骨骼及牙齒健康都很有幫助。


【吞拿魚】它本身含豐富Omega-3,在煮製過程中其蛋白質及Omega-3含量其實都沒被損害。老人家食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減低膽固醇及血脂,可預防老人癡呆。

義務營養師黃佩儀指,蔬果在採摘到運輸及煮食時會流失大量營養,營養未必比罐頭蔬菜好。

Canstruction全「誠」罐膳心2017展覽日期:即日至10月30日地點:銅鑼灣希慎廣場及利舞臺



facebook:惜食堂 Food Angel



記者:陳慧敏攝影:周芝瑩、伍慶泉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5/20193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93

【邊睇邊食】羅馬百年studio變飯堂 500雕塑陪你開餐

1 : GS(14)@2018-02-05 00:02:07

四面八方都被雕塑包圍,這裏像博物館多於餐廳。


距羅馬景點西班牙廣場僅五分鐘路程,有一間受歡迎的雕塑餐廳Museo Canova Tadolini。餐廳前身是一間兩層高的雕塑工作室,共500座雕塑散佈在幾個展廳,客人可以隨意選喜歡的場景用餐。這裏感覺更像博物館,環視四面都被雕塑包圍,展品皆附有編號。老闆娘Francesca Lattanzi Benucci解釋,餐廳的名字由兩個姓氏組成,他們是工房的前主人。「Antonio Canova是19世紀著名的雕刻家和畫家,他在1818年將工作室傳給最重視的學生Adamo Tadolini。後來再傳了四代,都是優秀的雕刻家。」Francesca的家族在1996年買入這幢物業,當時因為凋零了一段時間,工作室亂得像被遺棄一樣。「我們希望令這地方回復生命力,如果只修復成博物館不太吸引,就改建成現在的雕塑餐廳。從前藝術家的工作室與家二合為一,現在我們用餐的地方,其實就是他們的房間。」昔日的雕塑一件也沒有搬走,保留了舊日Via del Babuino街道濃厚的文藝氣息。


雕塑分佈在幾個展廳,設計典雅堂皇,保留19世紀懷舊感。

餐廳距離西班牙廣場僅五分鐘路程,非常方便。

餐廳採用100%意大利食材,較特別的菜式有舌齒鱸刺身($155)。



餐廳採用100%意大利食材,菜式選擇頗多,例如南瓜燴飯($145)、舌齒鱸刺身($155)、烤羊扒($194)。二人份量埋單約每人$250,在這個優雅環境下用餐價錢不算太貴。如果不想食正餐,樓下亦設有飲品吧,可以來這裏嘆杯咖啡($38),過一個悠閒下午。
Museo Canova Tadolini地址:Via del Babuino150/A,Rome, Italy
Travel Memo機票:乘國泰航空往羅馬,來回機票連稅約4,780港元簽證:持特區護照及BNO可免簽證逗留90日㗝率:1歐元約兌9.7港元鳴謝:Central Group記者:洪慧冰攝影:王國輝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4/202945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74

【詠物誌】會生長和呼吸的雕塑

1 : GS(14)@2018-03-06 03:51:27

最近在巴黎重看露天裝置「奴隸生活的地方」,隨着時間流動,發覺它跟三年前(右圖)有所不同,像一座「活體雕塑」。

【文化籽:詠物誌】我常覺得,藝術品有超越性,好的作品有股強大的力量,像植物一樣在觀賞者心中生長開花。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去各地美術館,我不時會重複去看一張畫、一件作品,就像定期探朋友,靜心發現它在不同階段給我不同的感受和啟發。但如果一件作品本身會生長呢?它每段時間甚至每天形態都不同,那種意念就如呼吸般更organic了。


讓我頗震撼的是最近重返巴黎的「LV Foundation」藝術博物館,解構主義建築大師Frank Gehry猶如「冰山」的地標固然流連忘返,但看到Adrián Villar Rojas於2014年創作的露天裝置「Where the Slaves Live」(奴隸生活的地方)更有種久別重逢的驚艷。

活的藝術品

我很記得,這作品在開館時已存在,是一個放滿從世界各地搜集得來小物件的大水管或蓄水池裝置,上面種滿植物。隨着時間流轉,物件與植物在生態系統中交融與互動,產生變化。而兩年後當我重返這裏看到這雕塑,就感受到它與初遇時長相有所不同,和人類每天一呼一吸會長肉會蒼老循環,有種超時空的感覺。這件雕塑作品的題目「奴隸生活的地方」,源自vernaculaire(鄉土)的拉丁語詞verna(意為奴隸),我不知藝術家所指的奴隸是萬物還是甚麼。作品外形頗為神秘,似大水管又似蓄水池,是Adrián Villar Rojas慣用的物料和題材。裝置有若干層,每層放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有機和無機材料,包括泥土、植物、蔬菜、石頭、炭渣、水泥、青草、化石、珊瑚、麵包、水果、衣物甚至動物死屍和鞋履等等,像一個小小的垃圾星球。隨着時間的流轉,有機與無機物不斷互滲變化。兩年下來,蕉皮不見了、植物從破爛的波鞋底夾縫中成長、薯仔變成小樹、雀鳥的羽毛脫了色。而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藝術家在雕塑中嵌入了個人痕迹,聯想到人類的存在。人類成為大自然及其演化中不可分割的部份,猶如《涅槃經》所言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人類和大自然一道經歷着從未停止過的嬗變與互相影響。這件雕塑把考古學與科幻合為一體,帶着一種超越時間的色彩不斷生長,像玻璃球裏的小小星球,着痕又不着痕迹地衍生和消滅,生生不息。這作品讓我想起香港藝術家鄭哈雷於2016年的Art Basel也創作過一件作品叫《嚥人島》。畫布背後是水耕循環系統,一個永恒的封閉迴路,沒有天災的「糧食生產」過程。沙律菜在深灰色畫布上長出來,靈感源於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以及種植越趨人工化對藝術家帶來的衝擊,探討輪迴、供求、等價交換、糧食危機等社會議題。當時哈雷對我說,沙律菜要被吃掉,整件藝術才算完整。這些「活體雕塑」,迴響自然與歷史之間的對話。


撰文:鄭天儀攝影:鄧鴻欣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3/203204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