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脆弱的低估值防線》——這是神馬邏輯?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1ax2.html

收到週刊,觀摩了交銀楊女士及其團隊的大作《脆弱的低估值防線》,看完真是驚詫莫名,這是神馬邏輯呢?

楊女士也算是對銀行行業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記憶中曾多次在媒體上稱:銀行股的歷史底部已經出現(2010年4月30日《中證報》等)。因此,作者觀點的轉變令人關注,但更需要關注的是觀點轉變的邏輯。

楊女士的結論是:「經濟下行的系統性風險之下,低估值不是銀行股的最後防線,但統一的理性預期或會確認當前估值底部。」很拗口,直白說就是:如果人們一致認可目前的低估值(投資價值),那麼低估值就是底線。乍一聽,的確有道理,再想想,似乎什麼也沒說。

什麼是統一的、理性的、預期?如果說楊女士將這個作為「確認當前估值底部」的前提條件,那麼這個前提條件顯然是不存在的。投資從來都存在分歧,並不存在什麼「統一的認識」。其次,市場並不是絕對理性的,充分信息披露和絕對理性的市場只存在於理想之中。拿這個並不存在的前提條件來推導結論,本身就意味著結論也是無效的。

 

楊女士在文章中寫了很多富國銀行的故事、德國「理性發展模式」等等,都是浮云,這段話,才是核心:「也可以說投資者的情緒,或理性的樂觀預期是銀行股底部的最後防線。但短期內影響預期並形成理性預期,並不是一個手無寸金的弱勢分析師說了算的。(俺說了不算啊?關鍵是機構要認可)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與廣大主流客戶的充分互動,需要多種力量的配合宣傳,既要取得主力機構的認可,又要令廣大中小投資者信服並跟從。」(優秀的賣方研究員,就是編好故事,調動好各路資金,配合好上市公司和機構,吸引廣大股民入場。)

楊女士這幾年推薦銀行股投資機會,強調估值底部,但股價卻毫無反應,於是楊女士也糊塗了:究竟是我錯了?還是市場錯了?經過慘痛的教訓後,楊女士終於醒悟 了:原來不能和市場先生作對啊!市場先生現在心情顯然不佳,歐債危機、中國房地產泡沫和經濟下行,哪樣不令投資者覺得世界末日就在2012年?

即便如此,楊女士仍然表示:「衷心希望即使在2012年經濟下行,銀行依然會有穩定業績增長的前提下,由於理性預期的美好力量,銀行估值不再下降,希望現在就是銀行股底部。就目前的形勢看,這很難實現。

最後還以這樣的美好遠景作為結尾:「在這樣的前景之下,股市也會擺脫劇烈波動的困擾,有更多理性和共識,也許資本市場會不需要太多的從業人員。因為理性勝利之後,大量披著理性外衣的非理性投機行為將無處可逃,自我消滅。

更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楊女士用富國銀行來闡述她的觀點。她說:「富國銀行1990年、1982年的低估值與業績穩定增長,說明系統性風險的威力巨大,即使個別股票或個別行業基本面不錯,但在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投資者也不會對其有樂觀預期。好時雞犬升天,壞時泥沙俱下,隨大流是多少年來人類喜歡並習慣的行為方式。」

回頭來看富國銀行的歷史發展和市值變動,作者也承認:「因此,經濟再差,在銀行股業績穩定的前提下,理性預期發揮作用的話,估值就會成為最後防線。」

我們對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的例子很熟悉,我們有必要看看股神當時在1989年第一次購入、1990年大筆買入富國銀行時是如何思考的呢?他在年報中說:「我們是在 1990 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 Wells Fargo 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佈,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 2.9 億美元, 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 Wells Fargo 10%的股份。......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併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係,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儘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 Wells Fargo 在 1990 年幾個月間大跌 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

 

在楊女士感嘆1990年富國銀行估值達到極低水平,盈利卻很穩定(實際上市場先生並不是完全是笨蛋,1992年富國銀行相比1990年盈利下滑了71%),市場如此不理性時。股神卻不吭一聲的在買入。這也許就是:分析師和投資家的最大區別。前者是說服別人,而後者是說服自己。

 

另外,本文並非針對銀行股是否已經達到底部(這個問題僅針對個人有效,底部在哪裡?也許在每個人的心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78

一款酸菜麵 讓統一突破康師傅防線

2012-05-28 TCW




什麼場合,能讓長久以來局勢對立的競爭對手,台灣食品業兩大龍頭,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和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共聚一堂,甚至還留下微笑握手的合照?答案是世界方便麵大會(World Instant Noodles Association)。

五月十九日,第八屆世界方便麵大會在中國天津舉行,來自全世界十六個國家,八十九家企業參與,是歷屆最多人參與的一次。羅智先這一次不僅親自參加,而且看 起來心情特別好,背後原因應該無他,正是統一在中國的方便麵事業蒸蒸日上,而這一切全都是來自於一款「老壇酸菜麵」!

過去十幾年來,康師傅一直是中國方便麵市場龍頭,後來市占率甚至開始過半,把統一拋在腦後。○八年統一逐漸扳回頹勢,關鍵就是老壇酸菜麵。

過去,統一的方便麵單品中,年營收最高約人民幣一億多元,但是這款老壇酸菜麵在二○○九年崛起時就賣到年營收人民幣五億元,去年營收超過人民幣三十億元,紅遍全中國,帶動統一方便麵事業去年營收成長六七%。

這股酸菜麵風潮還引起康師傅、今麥郎、白象等中國市占前幾名的廠商,也仿效推出類似口味。酸菜口味一瞬間超越了香辣、湯骨、海鮮等口味,成為僅次於紅燒的第二大方便麵口味。

光是去年,中國所有酸菜口味方便麵就創下超過了人民幣五十億元的業績,在人民幣五百五十七億元的整體市場中,已占一定分量,雖仍無法撼動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霸主地位,統一靠酸菜麵的突破,卻讓外界看到中國發展成熟的方便麵市場,本質正在轉變。

不光想吃飽!要吃巧,產品得轉攻高價

「過去兩、三年,中國方便麵市場成長放緩,原因很多,沒有新鮮感是其中之一。」大潤發中國區雜貨商品部總經理徐宜生點出酸菜麵暴紅熱賣的因素。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也指出,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目前國內方便麵業者須改進的問題。

創新多元口味是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方式,問題核心,就是方便麵不再是「填飽肚子」的食物而已。魏應州認為,現在是中國市場面臨調結構的時機,消費者對於飲食的需求從過去的吃飽,轉變成吃好和吃巧,「是質與量並進發展的階段。」

因此,走向高價市場變業內共識。康師傅今年正式結束旗下低價麵品牌福滿多,統一也明訂以中高價麵為戰略市場。

不只貪方便!得健康,食品須兼顧營養

「中國方便麵定價太低端了,這來自於廠家自身局限,沒有跟上消費升級速度,」就連過去較多發展低價麵產品、在中國方便麵市占率第四名的白象食品集團執行總裁楊冬云都說,要開始發展高價麵,逐漸放棄低價市場。

酸菜麵顯現創新的重要,但這場市場轉變中,更重要的是中國消費者意識抬頭,開始注重健康與安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方便麵在中國已被「妖魔化」,被指控為油炸品、高鹽分、沒營養的「垃圾食品」。

在中國有八百多家零售通路的北京物美商業集團副總裁許少川表示,過去消費者購買方便麵求的只是方便,但現在也開始重視營養價值。而有不少人對於方便麵的認知與觀感是轉向負面的。

方便麵的起源國日本,其國內市場第一的日清食品董事長安藤宏基說,方便麵在日本發展五十多年,也發生過同樣問題。也就是說,這是方便麵發展的「必經之路」。

方便麵成長趨緩另一個原因,則是食品市場競爭對手變多了。今麥郎總經理侯興福分析,過去方便麵占整個方便食品大宗,而如今消費者選擇變多了,如休閒食品、烘焙食品等,尤其冷凍食品,是近年來快速成長的品類,或多或少分食掉方便麵的市場大餅。

不再看賣方!重買方,銷售得跟需求跑

康師傅華北西北地區董事長張百清說,過去方便麵是賣方市場,現在銷售端則變得更重要,廠商要懂得去抓住消費者需求。康師傅開始更重視終端市場的需求狀況, 與幾家國際或大型的連鎖零售商合作,零售商不再只是給訂單、出貨單,還要提供銷售狀況(過去一般為買斷,供應商不知實際銷售狀況),等於是要掌握第一手消 費者訊息。

中國中產階級崛起,即使掌控中國方便麵半壁江山的康師傅也面臨轉型壓力,康師傅成立「方便麵印象館」,加強品牌推廣,試圖提升一碗平均人民幣三塊錢的方便麵附加價值。

中國市場方便麵已由價格和分量競爭,提升到品質與價值的競爭,新一輪的品牌戰,正要開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2

小蝦米對手 挑戰沃爾瑪低價防線

2013-09-02  TCW
 
 

 

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最大的夢魘可能不是網路,產業專家警告,規模相差九十倍的連鎖超市共贏食品(WinCo Foods)將是它的頭號對手。

共贏食品超市 重視員工勝過沃爾瑪

七月底,《時代》(Time)雜誌分析,拚低價,共贏砍得比沃爾瑪還低;拚服務,貨品上架速度慢、結帳效率差與不回覆意見等問題,幾乎成為沃爾瑪的標籤,因為它已連續多年被評比機構美國消費者滿意度指標(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評比為「服務最差零售商店」。

零售業專家佛利金(Burt Flickinger III)認為,共贏足備挑戰沃爾瑪的競爭力,全源於員工持股政策,每年都把獲利回饋員工,特別是退休金的提撥額度高達年薪二○%,換算下來,全體近一萬五千名員工中,逾四百名坐擁超過一百萬美元的退休金。這讓老員工們把經營公司當成治理家業,改進成本結構、服務流程,正中消費者的脾胃。

恰恰相反的是,沃爾瑪則是想盡辦法削減健保費用、退休金等人事支出,近年來持續減聘現場員工,改以臨時工取代永久雇用,導致流動率過高,招致《時代》惡評為「消費者還願意容忍上門,唯一理由只是低價。」

不過,沃爾瑪甚至連低價優勢都保不住了。佛利金指出,兩者的差距在於採購政策。若說沃爾瑪的貨架上,單一產品可見四十種品牌,共贏大都不到十種;而且共贏採行「跳過中間商,直接赴農場、工廠搬貨到門市」的直購做法。

佛利金分析,大量直購的好處是一來可享最高五成折扣,二來,省下運輸及裝卸費用的供應商還主動回饋運輸補貼,每趟最高二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元),最後,共贏在七州百餘間門市僅共用四個倉儲中心,盤點與照管成本很低。

共贏將省下來的成本反映在價格上,不僅美國人日常消費的牛肉、雞蛋、麵包、水果等單價都比沃爾瑪略低,更有消費者自行比較四十種香料價格,結果平均價格更比沃爾瑪便宜高達五六%。

另一位零售顧問郝普曼(Jon Hauptman)評論,共贏的成本管理、定價策略真正體現所謂的「有感低價」,亦即消費者佔得便宜的好處,卻不用像次等公民一樣受氣,照樣能享受充裕貨源、快速結帳、有問必答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2

帝寶暗地破彭淮南「三百萬防線」?

2014-01-06  TCW
 
 

 

帝寶奪回台灣豪宅單價王寶座!根據內政部最新揭露的實價資訊,二○一三年七到八月間,宏盛帝寶的四筆交易中,出現一坪達二百九十八.二萬元的紀錄,讓帝寶再成焦點,也讓每坪二百七十六萬元的皇翔御琚退居榜眼。

這四筆交易中,有三筆由丹尼斯集團創辦人王任生家族,向宏盛建設購入建商保留戶。由於交易前曾傳出宏盛內部「非三百萬不賣」的價格底線,但最後登錄價格卻出現每坪二百九十八‧二萬元,距離「三字頭」僅一步之遙。不過,知情人士透露,某筆實際成交價已站上三字頭,但為避免觸及央行總裁彭淮南心中的「三百萬防線」,所以帳面上仍維持二字頭,刻意壓低。

帝寶站上三字頭,據聞宏盛「大老闆非常滿意」,顯示已達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心中門檻,台灣豪宅進入單價三百萬元的戰國時代。不過,宏盛建設發言人李宗平對此否認,表示三百萬說法僅為市場傳聞。

九年前,帝寶預售牌價剛破百萬元,就被市場嫌「無此行情」,更傳出每坪僅六十五萬元的「親友價」。但現在,卻能率先挑戰每坪三百萬元的價格,翻漲三.六倍,讓初期買家如名媛何麗玲、頂新魏家等,如今每坪就現賺約兩百萬元。

帝寶的「驚奇漲價史」,不只反映台灣富豪預算無上限,也透露國內豪宅銷售模式。

獲利大補丸淨利率七成,助宏盛虧轉盈

二○一二年十月首波實價揭露以來,直至二○一三年三月,才出現第一個有數字背書、每坪超過兩百萬元的豪宅仁愛一品。緊接數月,皇翔御琚的三戶一舉突破每坪二百六十萬元大關。元大栢悅、松濤苑、信義帝寶也陸續加入兩百萬俱樂部後,不到一年,帝寶又將行情推向三字頭戰場。

豪宅行情的飆升速度,除了讓本已非富即貴的住戶資產迅速增值外,也讓建商嘗到甜頭。法人分析,以皇翔御琚為例,因淨利率達六成,光賣一戶總價八億二千萬元的豪宅,便挹注皇翔每股盈餘(EPS)一.三元,約等同該公司在桃園八德推出的「皇翔百老匯」三棟建物中,賣出一整棟的貢獻度。

而對二○一三年進入入帳空窗期、前三季EPS為負一.○一元的宏盛來說,單靠淨利率近七成的兩戶帝寶入帳(另一戶因出租資產銷售,故列為業外收入),全年便可望轉虧為盈。「賣一戶抵一棟」、「多賣一戶EPS就多一元」,豪宅已成為建商調節獲利的財務工具。

九年前,帝寶銷售率僅破五成,九年後,豪宅屢創天價,國內建商究竟如何將豪宅市場逆轉為賣方市場?

惜售等價漲慢慢賣,一戶賣比一戶貴

「反正(豪宅)賣一戶少一戶,慢慢賣,不急!」永慶房屋首席房產顧問葉國華觀察,在一般住宅市場裡,建商多是生產、製造思維:推出產品,快速完銷回收資金,再投入土地買賣,力求財務上的快速週轉。但是,因台北市市中心土地日漸稀少、新一代豪宅戶數規畫又只有三、四十戶,供給面奇貨可居,銷售因而走向姜太公釣魚的「惜售」模式。

葉國華分析,由於此波房市多頭長達十年,建商手頭寬裕,低利率又拉低融資成本,導致豪宅建案成本即使不能立即回收,也不會在財務上帶來太多影響。因此,近年建商在豪宅開價態度上日趨強硬,若不能一戶賣得比一戶貴,寧可不賣。也讓建商十年來除了養地,還多了「養豪宅」的新趨勢。

以帝寶為例,雖邊蓋邊售期間遇上政黨輪替、SARS等,但因林堉璘當時看好未來景氣,留下超過二十戶保留戶,慢慢釋出,因此成為近年帝寶行情不墜、屢創新高的撒手鐧。

宏盛內部也透露,大老闆每次釋出保留戶,開價都以「比當時的市場最高價再高一點」為基準,談不攏寧可再等。

炒話題抬價尹衍樑出手,拱出總價王

此外,實價登錄的出現,也攪動豪宅行情,讓價格一躍成為話題炒作管道:「當然每次揭露都要一鳴驚人啊!有話題下一戶才能(開價)開得更高!」業界人士透露。

以二○一三年在實價登錄初登場,便登上當時豪宅王的皇翔御琚為例,完工三年,四十八戶目前僅賣出三分之一,且多為中低樓層,便可看出其背後「好酒沉甕底」的銷售邏輯。

此外,二○一三年十一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公告以總價八億七千五百萬元購入自家豪宅松濤苑頂樓,讓松濤苑站上國內豪宅總價王,也印證豪宅市場中,除了比品牌號召力、比耐心,還要比話題製造力。

雖近來因食安、政治議題,導致帝寶住戶成眾矢之的,但即使有少數人避之唯恐不及,仍有許多「等待名單」上的買主,為打進帝寶社交圈,積極詢問目前僅存的二十六樓兩戶建商保留戶。

豪宅市場不只與經濟發展、國民所得脫鉤,就連有錢人的買房目的,都超乎市井小民的想像。也難怪建商敢老神在在「養房」,因為豪宅的世界,永遠不缺買家。

【延伸閱讀】帝寶每坪298.2萬,居豪宅單價王——帝寶每坪價格變化(單位:元╱坪)

2005年:市場反應不佳,傳林堉璘推出親友價拉抬買氣2006年:魏應州公開透露以友情價為兒子購置新房2008年:台股衝上9,300點,市場傳出每坪130萬2010年3月:市場傳出的連戰購入成交價2010年11月:投資客「劉媽媽」以破200萬行情標下法拍屋後棄標2013年12月:實價登錄後首次揭露,為目前豪宅單價王

註:2000至2005年帝寶預售牌價約每坪百萬元,但平均成交行情在65至78萬元間。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40

罰不了大統 台灣食安防線大潰堤

2014-07-21  TCW
 
 

 

衛福部以「一事不二罰」為由,撤銷大統十八億五千萬元罰鍰,一位官員私下透露,若大統的案例確定,接下來富味鄉四億六千萬元的不當利得,可能無法追討。衛福部寶劍一出鞘就斷了,不只威信盡失,對基層稽查員士氣打擊,以及對民眾的食安保障都傷很大。

「我去剪頭髮的時候,理髮師傅還一直問我怎麼會這樣?業者是不是就不會被罰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無奈說:「民眾根本搞不懂什麼一事不二罰。」

立委田秋堇表示,衛福部在司法宣判未確定前,就宣佈撤銷罰鍰,感覺就像是急著幫業者解套。這種「做了就一定會被民眾罵死」的事情,衛福部為什麼還要急著做?

事實上,大統假油案走了九個月,目前看來確實出現一些弔詭的地方。檢方起訴大統案時,建議法官從重量刑,並不包括罰金。去年十二月法院一審出爐,判決大統負責人高振利有期徒刑十六年、大統罰金五千萬元,一審判決出來後,當時大統就以「一事不二罰」、「不法所得計算有誤」,向衛福部訴願委員會提起訴願。

再來,「一事不二罰」並不是今天才有,衛福部訴願委員會最後決定以此理由撤銷大統罰鍰,那去年十月,衛福部專家會議決定開罰大統鉅額罰鍰時,與會的法務部、財政部、法學人士等專家學者怎不先在會中提出「一事不二罰」疑慮?

另外,現在高振利雖遭到一審重判,但台灣司法案件一審重判、二審翻轉的判例所在多有。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認為,如果二審高振利跟大統遭法院輕判,「只要高振利遭到判刑,不管是十六年也好、兩年也罷,罰金五千萬元也好、幾十萬元也罷,基於『一事不二罰』,衛福部都沒辦法再追討『不法所得』,這樣的結果會讓黑心業者更加有恃無恐。」

消費者求償可能也不樂觀

至於消費者集體求償部分,以塑化劑的案例來看,「明顯違法的添加物,加在食物中,法官都可以認為此對身體無害,業者不須對消費者賠償,那大統混油,要如何向法官說明或舉證『混油』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對於大統案的「團體求償」能有多大效果,感到不樂觀。

相較於日本、美國等重視消費者權益的國家,每每祭出重罰遏阻問題食品及業者;在台灣,無良廠商最後幾乎都沒事。這次大統假油事件,只是再次印證,主管機關果然對黑心業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16

中國污水防線,哪裡最脆弱? 污水處理廠:水務巨頭成超標專業戶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978

目前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而根據IPE統計,6年間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型水務企業並不能獨善其身,不少已成為違規專業戶,嚴重程度不遜於其他普通污水處理廠。

環保部最近準備對污水處理廠動刀。據媒體報導稱,環保部派出20個調研小組,正在對全國污水處理廠的污染問題進行摸底調研,不久將會有結果面世。

這已是一場遲到的全國性調研。污水處理廠成為「過水廠」、「曬太陽」工程早非新聞,從環保部到各地的日常監測來看,原本應為污水最後一道防線的污水處理廠,結果反成污染大戶。

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在其編制的中國水污染地圖數據庫中,整理了從2008年到2013年間各地污水處理廠的違規監管記錄。目前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而根據IPE統計,6年間的違規監管記錄達到了驚人的4961條,平均每座污水處理廠就約有1.4條。

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在國內外上市的大型水務企業並不能獨善其身,不少已成為違規「專業戶」,嚴重程度不遜於其他普通污水處理廠。

污水處理廠:超標最多的污染源

2008年至2013年,正是國家兩個五年規劃期間,大量上馬污水處理廠的黃金時期。在「十一五」末年,即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是「十五」末的3倍。

在這令人矚目的數據背後,另一組數據則令人難堪。

——從這6年共4961條記錄的時間趨勢上看,隨著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增多,違規記錄在逐年增加。2011年為陡增的一年,達到1163條,較2010年大幅上升160%。

陡增的原因,與政府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密切關聯。2011年起,各省陸續開始每季度公佈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監管記錄,而污水處理廠是重要一項。其中,因出水水質超標而被披露的污水處理廠記錄佔IPE數據庫記錄總數的三至四成,成為最主要的違規原因。其他常見的還包括: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在線監控運行不正常、建設項目未完成環保驗收等。

——數據表明,污水處理廠超標情況甚至比其他污染源更嚴重。IPE對江蘇、山東、河北等14個有代表性省份2014年一季度監督性監測結果進行分析,污水處理廠的平均超標比例達17.7%,顯著高於國控廢水重點污染源9.5%的平均超標比例。

——從地域分佈來看,江蘇、浙江和山東是監管記錄最多的前三名,包攬了監管記錄總數的超四成。這三省的共同特點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污水處理廠數量眾多,同時污染源信息公開也處在全國前列。比如,江蘇和浙江兩省自2008年起每年對污水處理廠環境運行狀況展開信用評級,公示記錄中顯示「有問題」的污水處理廠佔到該省記錄總數的兩到三成。

——從超標因子數量上看,上述抽樣中,超標最多的因子依次是糞大腸菌群、總磷、總氮、懸浮物、氨氮。

其中,一批污水處理廠對「十一五」減排最重要指標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依然未能有效控制。這個問題在江蘇、河北和新疆等省份更加突出。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中強調,「有專家測算,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總量必須削減30%-50%,我們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改變。」而今斥巨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卻不能有效削減污染物總量,將嚴重影響水污染治理規劃的實施效果。

總磷、總氮、氨氮三項超標次數達263次,佔總超標比例的43.5%。這一結果顯示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中,脫氮除磷的效率及工藝穩定性存在不小問題。考慮到監測時間是在第一季度,冬季偏低的水溫也可能影響脫氮的效果。

中國許多湖泊、河流受到富營養化的困擾,包括太湖、巢湖和滇池在內的重要水域多次暴發藍藻,近海亦常受到赤潮等影響。氮、磷等營養物質過量排入正是導致富營養化的最重要因素。

超標次數比較少的因子是有毒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鎳、鉻、汞、砷等,以及氰化物、苯胺類等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主要是由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放造成。儘管次數少,但危害極大,很容易造成水污染突發事件。

例如,在2014年第一季度,多家污水處理廠被發現重金屬超標。其中專門為無錫一家工業園區處理電鍍廢水的江蘇金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被發現總鎳最大超標15倍;河北的元氏縣槐陽污水處理廠六價鉻最大超標6倍,總鉻最大超標2.6倍;而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則被發現總汞最大超標2.5倍。

污水防線,哪裡最脆弱? (何籽/圖)

污水處理廠全國違規記錄數量的歷年變化,2011 年突增160%。 (何籽/圖)

水務上市公司:超標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污水處理廠頻頻上黑名單的背後,也存在著多家知名水務上市公司的身影。

IPE污染地圖的「綠色證券」數據庫顯示,大型的水務上市公司有著多條超標違規的監管記錄,其中不乏知名的外資水務巨頭如凱發集團、威立雅,在香港上市的光大國際、上海實業等。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至2014年間,9家大型水務上市公司共有違規監管記錄198條,最多的是光大國際,達到41條。這9家上市公司的污水處理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因反覆違規而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容小覷。

以新加坡上市公司凱發集團為例,「綠色證券」數據庫顯示,這家被譽為亞洲一流的水處理企業,其下屬關聯方竟存在多達33條的環境違規記錄。

這家企業在長三角運營多座污水處理廠,其中位於無錫、常州、泰州的污水處理廠已是多次出現超標,而位於揚州、南通的亦有不良環境記錄。

更令人驚訝的是其在江西景德鎮樂平工業園區的表現。據《法制日報》等媒體報導,樂平工業園區集中多家高污染的化工和醫藥企業,而凱發集團於2007年建成的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直至兩年後仍不能正常運轉。當時,媒體等調查人員在現場提出查看出水記錄時,發現企業工作人員竟然「正對著一張出水記錄單,商量著如何填寫出水數據」。

在污染地圖數據庫裡,上述園區污水處理廠2013年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方面存在突出問題」被環保部掛牌督辦,2014年又因「總排口總磷超標排放」被責令限期整改。

位於河北廊坊的凱發新泉水務有限公司的排放數據同樣令人疑惑。環保部門公佈的2014年第二季度污水處理廠監管記錄顯示,4月28日這家污水處理廠的氨氮取樣檢測達到出水標準。然而在環保監督性執法僅僅過去3天,5月1日開始,該廠出水中的氨氮濃度直線飆升,超標近4倍。這樣的超標排放在5、6、7三個月內又頻繁出現。

同樣是國際知名水務集團,威立雅在華運營的多家污水處理廠也存在19條環境監管記錄。而威立雅在海口、烏魯木齊、深圳、邯鄲等地的部分污水處理廠還在執行二級排放標準,與同區域內其他污水處理廠相比,甚至更為寬鬆。

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即使按其最高水準的「一級A」排放標準,如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也僅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V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為最低級別,劣V類污染程度更差,屬於不可直接利用甚至接觸的污水)。而「二級標準」則差距更大,大約相當於V類水的2.5至12.5倍(分別按COD、氨氮標準限值比較)。

即使在這樣寬鬆的標準下,威立雅執行二級排放標準的烏魯木齊河東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南山污水處理廠等廠依然在2012、2013年出現超標記錄。

全面透明,釐清責任

按照趨勢,2014年全國污水處理廠的違規記錄依然會再攀高峰。目前,政府及業界不乏各種解決方案的研討。但核心問題,依然是污水處理企業缺乏「改善」的動力。這既因為普遍性執法不嚴,違法成本低,也因為污水處理產業的一定的天然壟斷性。實現污水處理廠信息全面公開,讓污水處理置於陽光下運行,就特別重要。

目前,全國大部分環保重點城市的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季報已實現常態化公開,而2014年正式開啟的在線監測數據實時公開也是重要突破。下一步,應借助這一信息公開的基礎,建設水污染地圖App等移動端應用程序,讓公眾充分知情和參與監督。

在公開透明之外,釐清責任也很重要,特別是接納工業廢水的污水處理廠。上文提到的凱發集團在樂平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其廠長在媒體上就辯稱,園區內排污企業應對污水預處理,但絕大多數企業並沒有按協議執行,導致進水對污水處理廠設備以及管網造成腐蝕,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陷於癱瘓。

大量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也帶來了污泥量的激增。目前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記錄,大多集中在「出水水質」方面,對污泥轉運處置情況並沒有系統性的統計。事實上,媒體曾多次曝光「未經過無害化的污泥隨意堆放、偷排」等現象。污泥處理原本就是難題,而今由於大批工業企業廢水納管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造成大量污泥因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成為危險廢物,處理難度進一步增加。長期來看,需要建立有毒有害物質登記及轉移公開制度,對污泥的產生、轉運及處置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公開,才有可能防止嚴重二次污染。

(數據分析及撰稿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提供,果葉、袁言、張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62

橡膠多頭防線全面潰敗 價格大跌至五年低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15

kaucuk_agaci

橡膠期貨大幅下跌,至五年多最低水平。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庫存不斷增長、世界最大出口國泰國供應過剩憂慮加大均令價格承壓。

周二,滬膠1501主力合約盤中重挫5%,創下2009年3月以來最低13475元/噸,收盤報每噸13530元,全天跌幅達4.62%。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橡膠期貨主力合約收報190.8日元/千克,跌幅達2.9%,為2009年7月以來最低。

Geojit Comtrade Ltd.分析師Anu Pai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全球市場供應過剩,需求增速未能企及供應增長。上周的中國倉儲數據顯示該國庫存仍在增加。對中國需求的憂慮難消。而泰國拋售國儲膠增加了供應過剩的擔憂。

近期,泰國軍政府拋售10萬噸橡膠,且將在9月底前再出售10多萬噸,引發本就過剩的供應再度加劇憂慮。泰國橡膠重植援助基金會(Office of the Rubber Replanting Aid Fund)代理主任Prasit Meadsen曾在9月4日提及,泰國計劃在第四季度加大砍伐33%的老樹,以此減少6.4萬公頃的種植面積。這項工程為期七年,預計將每年削減供應2.7萬噸。

近年來,天然橡膠市場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狀態。截止9月4日,上期所橡膠庫存攀升1.6%至166328噸,為四個月最高水平。國際橡膠研究集團(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上個月曾預測,全球產量今年將超過需求371000噸。此前,國際橡膠協會認為,2014年供大於求約30萬噸左右。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近期不斷走低,已跌破100美元重要心理關口。昨日布倫特原油期價收盤報每桶99.16美元,創17個月新低。但美元表現強勢,昨日觸及14個月高位,打壓以美元計價的橡膠主產國泰國橡膠價格不斷下跌。

昨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時承認,中國進口近幾個月負增長意味著出口將來也會受影響。用電量、貨運量、貸款供應量出現一些波動,“但依然在合理區間。”他還提前透露,8月末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而去年全年增速為13.6%。

年初至今,滬膠價格累計下挫25%,東京橡膠跌幅更是高達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32

人民幣護盤防線策略,央行您準備好了沒?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9 12:18 編輯

人民幣護盤防線策略,央行您準備好了沒?
作者:歐陽曉紅 吳海珊 張斌



全球匯率戰火烽起,或已“燒”至中國,觸動中國央行。

不像別國央行的降息策略,此時點的中國邏輯似乎更適合於“降準”。2014年11月的那次降息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收效不大。

2月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讓市場驚呼“中國遭遇199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規模資本外流”,莫非流動性出現了較大的缺口?

翌日,中國央行給出答案:自2月5日起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

一個是成本寬松,一個是數量寬松。兩次寬松貨幣政策都超出預期。或許,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超出預期?

央行國際司原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執行董事張之驤告訴經濟觀察報,某些方面的市場氣氛目前是有些緊張,但一切都有序可控。央行此次分層次的降準或是應對“匯率戰”的對策之一。“至少可以緩解資本流出,管理當局更願意看到人民幣匯率走雙行道,而非單向升值。”

一位接近中國決策層人士透露,央行可以容忍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在3%左右。如此,人民幣匯率年內底線將在6.4,上限不超過6.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約在6.1~6.4的區間波動幾成市場共識。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對經濟觀察報坦言,人民幣對美元或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但中國參與競爭性貨幣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沒有人知道被稱為“央媽”的中國央行為保衛這一區間的匯率要付出多少貨幣籌碼。至少這波人民幣匯率的走貶已攪動市場,裸露的中國流動性缺口愈發顯性了。

中國央行也終於加入了全球多家央行的寬松貨幣隊列。盡管在降準公告中,央行稱仍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但市場還是嗅出趨向寬松的信號。

2月5日當地時間,丹麥央行再次降息,這是該央行自1月19日以來第四次降息至-0.75%。

人民幣何時再度降息也許並不遠。反正,央行不再糾結於“改革和宏觀政策調整”的關系,面臨通縮風險的經濟可能“憋不住”了。

日本瑞穗銀行分析師稱,中國經濟面臨歐洲需求乏力和通脹降低的逆風,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正在加大,如註入流動性、降息或降準。此前準確預測降準的花旗,預計中國2月會降息25個基點。

“貨幣寬松政策客觀上會使人民幣匯率承受更多貶值壓力。”陳世淵說。

接下來的問號可能是:央行可有一套人民幣護盤的防線策略?

裸露的流動性缺口

都等不及慣常的周五宣布,央行2月4日(上周三)18點20分左右就發出降準“口令”,形勢似乎有些緊迫。

這天剛好是中國農歷的立春日。立春降準,蘊意轉折。央行此次降準或昭示2015年一季度經濟開局情況不佳。“從目前EPFR(新興市場基金研究)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的資本流動仍然是美、歐發達市場相對強勁,新興市場在1月末剛剛結束凈流出,流入還很微弱。”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經濟觀察報說。

“適度寬松可能是不得已的選擇。目前國內一些地方金融形勢不容樂觀。”2月4日下午,一位央行地方分行人士說,“加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面臨通縮風險,資本流出,不排除采取降準措施。”

話音剛落,預期之中,但意料之外的降準靴子落地。幾天前澄清再次降息傳言的央行還是在幾天之後降準了。

而此時此刻的中國——經濟風險苗頭若隱若現。“匯率貶值+資本流出”是當下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其肇因內外皆有;二者疊加的顯性結果恐怕是流動性缺口的加速裸露。

不妨先算一筆賬,看看中國的流動性。

110萬億一般性存款,按照一年10%增速算,按20%的存款準備金率計繳,形成銀行間2.2萬億存款缺口。

根據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的算法,去年外匯占款補充不到8000億,特別是去年四季度外匯占款不增反減少了500億。存款凈缺口高達1.4萬億。以最近匯率狀態看,今年一季度可能不理想,按照2013-2014規律一季度形成的外匯占款約占全年的60%,照此推算,全年外匯占款堪憂,今年銀行間存款缺口壓力較大,降準150個基點,差不多能抹平缺口。

此次降準50個基點,約釋放6000-9000億的流動性。謝亞軒預計2015年外匯占款新增規模僅為0至5000億元,全年基礎貨幣缺口約在2萬億左右,對應著未來還存在二至三次的降準可能性。

而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幹預,美元升值,人民幣走貶,資本流出,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已不是外匯占款。2014年四季度至今外匯占款低增甚至負增長。需要有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降準。這也是回歸原點,當初調高存準的直接原因便是對沖人民幣單向升值背景下的外匯占款之飆升,從而鎖定流動性。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目前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在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降準首要目標是在跨境資本外流加劇的背景下穩定流動性,防止基礎貨幣大幅收縮。她估算去年四季度FDI以外的資本流出約1600億美元,為全年流出規模的一半。

顯然,“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和降準是因與果的關系,前兩者是外匯占款下降、流動性收縮的因,降準則是果,釋放流動性。

但不知實體經濟能否因此受惠。一位資深香港外匯投資機構負責人擔心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未必能流入實體,可能最終還是會以某種方式流入趨利的資本市場。

那人民幣貶值至少能讓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獲益吧。現在的邏輯似乎也不那麽簡單了。

潘先生是江蘇省某外貿公司負責人。他的“有單不接”邏輯有些奇怪: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外貿出口訂單的價格不大可能下降,尤其對於傳統行業而言。

原來,目前國內人工成本提升後,傳統外貿企業的利潤點很低,4-5個百分點,一旦不能提高出口產品的售價,企業沒有利潤,就有可能出現有單不接的現象。即使人民幣貶值一兩個點,對傳統行業影響有限。

像潘先生那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還不少。但他們相信中國政府和央行會出臺應對措施,不會讓人民幣貶值太快。可從匯率變動的角度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出口是利好。大家預期今年人民幣不會升值,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今年外貿生意會好過去年。

回到宏觀層面,中國經濟到底怎麽了?“降準凸顯了防風險的貨幣政策目標。從高頻工業品價格數據以及1月中采PMI一年來首度跌破臨界值,反映國內制造業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新訂單下降,而產成品庫存回升,就業指數也跌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顯著下滑,經濟存在較大下行壓力。”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說。

華泰宏觀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甚至認為,春節的錯位使得通縮壓力加劇,1月份CPI可能低於1%,經濟中似乎很難找到好看的指標。

這只是國內因素,國際方面的幹擾因素同樣讓央行鬧心。

據俞平康觀察,從去年11月開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有10多個國家的央行加入到貨幣寬松政策的隊伍中來。匯率層面的博弈加劇了,無論是歐元、美元、日元,還是人民幣,都在匯率層面有更多的壓力和爭端。

美元獨樹一幟的“匯率戰”就這樣不由分說地來了。

匯率戰幽靈

無論你怎樣想,強勢美元恰是全球匯率戰上空的那個幽靈。

幾個月之間,市場習慣了十幾年的全球貨幣格局驟然生變。美元趨強,包括歐元在內的非美貨幣趨弱。美元指數上漲16%至94左右;但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超過一半。

陳世淵不認為全球已經出現明顯的匯率戰。原因有二:世界最大的三個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洲,其政府並不存在使本國貨幣大幅度貶值的主觀意圖;另外,很多國家貨幣貶值是因為美國經濟走強和美聯儲加息預期而導致的資本流出。比如中國。除去被動貶值因素,真正主動貨幣貶值的國家就剩下為數不多的外貿依存度高的中小國家了。

“如果一定要用匯率戰來表述的話,本次匯率戰最大的特點是美元的強勢。”屈宏斌對經濟觀察報說。在他看來,匯率戰的表述並不準確。因為各國央行的政策制定更多是根據本國的經濟基本面狀況來確定的。但這也客觀上表明全球經濟處於低增長低通脹環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各國的貨幣政策首先是對國內經濟負責,主要從國內經濟的角度推進政策;”謝亞軒說,“但客觀上,貨幣政策的調整會帶來部分外溢作用,波及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日這些大國的匯率政策。”

現實很無奈。另類匯率戰已經打響。

2月5日當地時間,丹麥央行再次降息,這是該央行自1月19日以來第四次降息至-0.75%。

同一天,烏克蘭央行放開匯率管制,允許其自由浮動,烏克蘭格里夫納兌美元暴跌48%。

至此,不到一個月,諸如埃及、秘魯、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全球央行紛紛布陣,助燃匯率戰火。

在1月15日這一天,四個國家的央行同時宣布降息。像埃及央行宣布意外降息50個基點,基準利率降至8.75%;瑞士央行取消歐元/瑞郎下限1.2,並降息至-0.75%當天瑞郎/歐元上漲接近28%等。

匯率保衛戰已使瑞士央行不堪重負,目前瑞士外匯儲備占GDP比重已經從2011年的30%左右一躍升至如今的70%以上。

但如果央行要護盤人民幣的話,則是拋美元,與瑞士央行反向。

一位香港資深外匯操盤手說,中國還是要衡量好手中的外儲籌碼。他認為真正做空人民幣的並非國際對沖基金,可能是看空中國經濟的國內資本。據其估算,目前海外人民幣存量約1.5萬億,香港有9萬億。做空者即便是放大交易杠桿20倍,資金規模達到十幾萬億,仍不足以與央行抗衡。但仍要小心外匯市場的黑天鵝現象。

“最為關鍵的是,要有一套短、中、長期的匯率防線策略,不能把‘寶’都押在3.84萬億美元的外儲上。畢竟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經濟動能,實體經濟很疲軟——這最令人擔憂。”上述操盤手說。

2015年的外匯市場註定不平凡。中國可以怎樣應對這場另類匯率戰?市場猜測央行的想法是“試探性貶值,加大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幅度”等。

屈宏斌說,從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既定政策導向的角度來看,大幅貶值不在考慮之列。小幅貶值有助於部分緩解出口部門的壓力。從進一步推進改革的角度來看,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加大有助於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有別於去年2-4月的那一輪貶值——是央行主導的為打擊匯率套利盤的一波行情。而本輪人民幣貶值更多反映的是企業及居民部門外幣資產配置需求上升的供求面影響。

“從全球範圍來看,央行貨幣政策的分化與經濟基本走勢的分化是緊密相連的。”屈宏斌稱,經濟增長與就業的複蘇決定了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很強,吸引資金回流美國,支持強勢美元持續。匯豐預計美聯儲在低通脹和增長複蘇之間的權衡會比較困難,可能要到9月才會開始加息。

Easy-forex(易信)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告訴經濟觀察報,美國貨幣政策會議顯示2015年中會有一個加息的動作,同時美國的複蘇,包括失業率、房地產,都是有良好的上升,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資金肯定會流入美國市場,對美元需求更加偏大,美元在未來的1~2年還是會一直往上漲。

為此,朱文灝建議客戶未來1~2年,持有美元,售出歐元。

高盛報告稱,美元上漲遠未結束,美元匯率已告別小幅波動階段,正從低位持續回升,進入大反彈階段,未來三年,美元會累計上漲約20%。而歐元將超出市場預期加速貶值,三年後1歐元只能兌換到0.9美元。

“加拿大央行還可能降息,加元將繼續走低;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近期會繼續下跌,長期將回升到公允價值水平。”高盛預計。

“未來中國貨幣政策仍有空間。年內可能降息一次;在貨幣政策新常態下,央行也會更偏好使用結構性調控政策,定向降準的概率更高;”謝亞軒預計,“2月5日的降準僅僅是一個開始。”

周小川的話外音

不過,經濟形勢波詭雲譎之時,預測未來可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還有一群像潘先生那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堅信中國政府和央行會出臺應對措施,不會讓人民幣貶值太快。

是這樣嗎?如果“細揣”人民幣先生——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言論,也許可以聽出話外音,比如“中國金融市場日益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中國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定”。

這話是人民幣先生在2015年1月21日說的。其時,匯率戰陰霾漸起。其淡定來自人民幣匯率有3.84萬億美元的中國外儲做後盾。

另外,對中國而言,還有一個人民幣國際化的夢:“若無重大不利事件發生,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可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貨幣。”學者稱。上上周,國際貨幣清算系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宣布,人民幣已躋身全球五大支付貨幣之一。

這個國際化的夢不允許人民幣大幅貶值被做空,就連一般的外貿企業也能猜出人民幣先生的心思。

“如果國際收支出現大的盈余或赤字,就會對中央銀行強調的低通脹目標產生很大的關聯。”2011年7月8日,周小川曾在國際經濟學第16屆金球大會上說。

周小川還說過,某些特定條件下,我們認為,數量型工具的效果與價格型工具近乎等價,如果數量上收緊,必然導致資金價格的利率上長口;反之亦然。但在實際操作中,常遇到這樣的困擾:在試圖使用政策利率引導貨幣擴張時,其效果可能與預先所設想的有所不同。

事實上,“中國經濟仍處於過渡階段,我們不知道這輛車是否會出現問題,因此需要準備一個很大的工具箱,一旦出現問題就能拿出可用的工具進行修理。”周小川說。

現在,央行的工具箱里真有不少“東東”。2月4日下午,央行表示,去年11至12月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向大型商業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累計投放基礎貨幣3750億元人民幣。此外還有PSL(抵押補充貸款)、SLF(常設借貸便利)等。

但這些工具顯然不足以彌補越來越大的流動性缺口,或者說,央行想通了,不再糾結,否則不會有2月5日的降準。此前的顧慮是,現有體制下大量軟約束的市場主體可能“綁架”貨幣政策——令央行頻頻使用資產端的動作,即再貸款、SLF和PSL等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負債端調控諸如“降準降息”等則被“雪藏”。

其實,不像別國央行只實行單一目標,中國央行有著諸如:低通脹、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標。小川個人認為,主要側重三個目標:低通脹、經濟與金融穩定、國際收支平衡。

由此不難看出,現實情況下,“經濟與金融穩定”已成為當下人民幣先生的頭號目標。這是周小川的邏輯,可能也是中國邏輯。

“對於今年具體的人民幣匯率政策,當前環境創造了一個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最佳時機。現在內外因素恰好導致人民幣匯率具備較高的波動性和彈性。”陳世淵說。他建議央行順勢而為,進一步減少對匯率的常態幹預: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幅度可以在上半年擇機擴大;同時改革中間價形成機制,使得其更加市場化,更具波動性。

“人民幣的匯率目標不應該被設定為對某種貨幣要達到多少,而應該以市場化程度的提升為首要考量。”陳世淵說。

據一位接近決策層人士透露,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波動幅度設定在3%左右。這可能也是對中國“穩定”貨幣政策取向的另類註解。

汪濤說,不能過於強調人民幣國際化目標而放任人民幣實際匯率不斷升值,還是要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現實,否則本末倒置了。人民幣匯率沒有被低估,中國有匯率貶值保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又出現了外匯流出對匯率造成貶值壓力,不妨讓人民幣有序貶值,可以考慮加大貶值幅度,比如5%,甚至更大。也應該讓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有所增加。



來源:《經濟觀察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45

第一道汙染防線上的“空手道”環評資質倒賣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21

環評行業的“資質掛靠”就如同皮影戲。表面上是環評機構完成了建設項目的環評工作,但背後實際上是有一雙手在操控。 (CFP/圖)

寧夏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盜用3家環評機構資質,完成了至少23個環評項目。有項目被打回重做,有項目被列入環保部重點黑名單。

舉報者認為實是環評機構的違規“出借”資質。“擁有資質的機構以‘管理費’的名義收取30%到50%的分成;還有的則是‘零售’,每蓋一個公章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一個惡性循環就此形成,環評項目多被壓低價格的無資質公司搶去,逼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只能出借資質。“如果不掛靠,養活自己都難。”

東窗事發無人答疑

一連5天,劉宏偉的兩個手機號碼始終處於關機狀態或為空號,他以前的員工也無法聯絡上他。

2015年3月23日,當南方周末記者去到他的公司寧夏瑞博環保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瑞博)的辦公室時,這里早已於一個月前被轉租給了一家教育機構。

劉宏偉,根據公開資料,這個被描述為3家甲級資質環評機構的寧夏代理人,至少是23個環評項目聯絡人的公司老總,似乎憑空消失了。

環評(即環境影響評價),被稱為規劃及建設項目的第一道汙染防線,是對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並提出對策。按規定,從事環評的機構必須擁有資質證書。

這可能肇始於一起一年多前的舉報。2013年7月,民間環保NGO重慶兩江誌願服務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重慶兩江)投書至環保部,認為寧夏瑞博盜用3家環評機構的甲級資質開展業務。

最新的消息是,環保部核實,寧夏瑞博確存在盜用行為,責成寧夏環保廳處理。

但再無下文。3月24日,南方周末記者去到寧夏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並未就此受訪。而吊詭的是,原本應為“受害者”的3家環評機構,幾乎都三緘其口。

據多名環評師透露,業內存在“資質掛靠”的沈屙,即無環評資質的企業借用資質在當地接單,有資質的環評機構負責蓋章,兩者利益均沾。不過,環保部的答複並未指出寧夏瑞博一案有此問題。

寧夏瑞博如此暗度陳倉,後遺癥已然顯現。

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固紫、苝系列顏料等化工產品生產項目,位於寧夏賀蘭縣暖泉工業開發園區,便是由寧夏瑞博完成的環評。

2014年12月,這一企業被列入環保部的重點環境案件。經調查,企業存在汙水處理站壓濾機露天擺放且沒有使用痕跡;鍋爐煙囪排放黑煙、煤和爐渣存放無“三防”措施;危險廢物管理不規範等5方面問題。

“正是由於寧夏瑞博這類公司的存在,一些本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汙染項目開工建設了,環評這道保險墻形同虛設。”一名現居深圳的環評師彭曉鐘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在一家環評機構工作了近10年。

據重慶兩江的調查及多位環評業內人士的反映,這種“資質掛靠”已成為行業毒瘤。像寧夏瑞博“盜用”資質案件,在全國並非個案。

名為“盜用”實為“掛靠”?

2014年9月,在重慶兩江舉報寧夏瑞博的一個星期之後,這家NGO的負責人向春還見到了劉宏偉。向春一直詢問劉與3家環評機構的“合作”關系,但劉出言謹慎。在一個多小時的談話中,劉的這句話讓向春印象深刻:“既然出事了,反正我扛了,我不會出賣朋友的。”

盡管在舉報信中用了“盜用”一詞,但向春一直質疑是“資質掛靠”關系。

“根據我們的調查,所謂盜用,實質上是借用。即寧夏瑞博與3家單位實際上是私下的合作關系。”向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時用了“盜用”,是沒有確切的證據。

這種“借用”,即為資質掛靠。由像寧夏瑞博這樣沒有環評資質的公司具體承接和操作環評項目,再蓋上有環評資質機構的公章。

寧夏盛世榮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世榮華)建設的寧夏石嘴山國際建材城項目同樣也是由寧夏瑞博完成環評。

在其環評的公眾參與公告中,環評機構為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而環評機構地址則是寧夏瑞博的辦公地點,聯系人是劉宏偉。

除了上述環境科學研究中心,被認定盜用資質的另兩家環評機構為河北冀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冀都)、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盛世榮華一位王姓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整個環評中,他一直是和寧夏瑞博進行聯系,從來沒有同上述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有過接觸。“劉宏偉告訴我們,他們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是合作關系。”

像這樣的環評報告還有很多。有的報告中,寧夏瑞博的辦公地點被描述為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駐寧辦事處。而有的報告中,河北冀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的環評聯系人同樣為劉宏偉,聯系電話也是同一個號碼。

向春的質疑得到了一名曾在寧夏瑞博工作過的員工的佐證。“直到我2012年離開瑞博前,瑞博與另幾家有資質的單位還是合作關系。”這名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對此,南方周末記者致電河北冀都。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讓對方停止使用河北冀都的名義。“你別問我,問寧夏環保廳去。我們也是受害方。”這名工作人員突然掛斷電話,且無法再次接通。

如果確為盜用,對方並不知情,則寧夏瑞博有私刻公章之嫌,嚴重違法;如果雙方是合作,由於國家頒發的資質是不能私自交換和買賣的,這樣的合作本身就不合法,雙方都要承擔責任。擁有資質的一方還會面臨被吊銷資質的處罰。

寧夏瑞博環保咨詢有限公司已人去樓空,只剩下牌示還未改。 (南方周末記者 嶽家琛/圖)

灰色利益鏈

那麽,有環評資質和無環評資質的兩方為何能走到一起?

答案是利益。

“兩家合作,無資質的一方可以獲得資質,承接環境影響評價項目,賺取項目建設公司的環評費用。而有資質的一方則可坐收漁翁之利,從掛靠單位中獲取分成。雙方各取所需。”彭曉鐘說。

而環評資質的稀缺性更是增加了其含金量。

“國家對於申請環評資質有著嚴格的要求,且進行總量控制。像寧夏瑞博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達到申請要求的。”上述前員工說。

根據環評公眾參與網的數據顯示,寧夏僅有9家機構擁有環評資質,其中擁有甲級資質的機構更是僅有1家。而大量的建設項目都要環評。市場的需求吸引著那些沒有環評資質的公司,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上述前員工也曾建議劉宏偉申請環評資質,而不是非法使用其他單位的資質承接項目。但是這一提議被劉宏偉否決掉了。

“實際上,如果按照規定來做,雇用有執業許可證的職工,申請正規的環評資質,這樣花費的成本要比掛靠幾家有資質的單位,給他們分成多得多。”這名員工表示。

關於分成,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單位,則有著不同的辦法。

“有的是按年簽訂合作協議,擁有資質的機構以‘管理費’的名義收取30%到50%的分成;還有的則是‘零售’,每蓋一個公章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彭曉鐘說。

“像寧夏瑞博這類沒有資質的公司,成本費用除了要向有資質的機構分成以外,還要經常打點評估單位的專家以及相關審批部門的人。”彭說。因而,他們也是利益鏈條的一部分。以上幾方共同分掉了被環評的項目建設公司所交的環評費用。

建設項目的公司看似成了這一灰色利益鏈的最終受害者,但在寧夏石油化工環境科學研究院環評師撒世軍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建設公司也是利益鏈條的一部分。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人員、設備、現場監測等都需要成本。而瑞博省去了這一切環節,成本低了,向建設單位收取的環評費用就低了,同時,一些原本不應該開工建設的項目也順利通過了環評這一關。”撒世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除非,寧夏瑞博的環評報告編得質量實在太差,以至於不得不被要求重新評價。

寧夏瑞博承接的寧夏博永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碳四幹氣綜合回收利用項目”的環評上報至寧夏環保廳後,就由於質量太差被退回,後由寧夏石油化工環境科學研究院承接完成了環評報告。撒世軍便是這個報告的負責人。

而寧夏瑞博大量的環評報告依然通過了審批。在一些環評從業人士看來,這涉及環評審批的弊病。“環評報告能不能通過,不是看技術,而是看送審機構與審批部門的關系,要麽有後臺,要麽花錢搞定。”彭曉鐘表示。

而最近環保部亦在重拳整頓環評亂象,清除“紅頂中介”,並出臺建設項目環評的相關政策文件。此外,環保部會不定期發布日常通報,處理違規單位和個人。

惡性競爭、惡性循環

這並非個案。除了寧夏瑞博,2012-2013年間,重慶兩江還舉報過3家公司,均為“資質掛靠”問題,目前均已得到反饋和處理。

這均是重慶兩江通過網絡檢索,發現了環評文件的異常情況。例如,在網絡中搜索有資質的甲公司某一環評項目的負責人張三,而張三同時又是一家無資質公司的老總,張三以及這家無資質公司的聯系方式、聯系地址還出現在乙公司某一環評項目上,則可以懷疑這兩家機構存在掛靠關系,從而再做進一步調查。

其中,重慶永博環境汙染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就自稱與重慶市多家環評機構有合作關系,擅自在其公司網頁經營範圍中增加“環境影響評價”,違規開展環評工作。

據彭曉鐘觀察,“資質掛靠”一般發生在小項目上,且集中在外地環評機構承接本地項目上。

“而監管力度不夠,為環評機構資質提供了生長的土壤。”彭曉鐘說。

“環評市場是非常開放的,要求不得有任何人指定必須委托誰做環評。全國範圍內所有擁有資質的機構,只要符合評價範圍,都可以委托他們來做環評。這對於環保部門來說也確實很難監管。”撒世軍這樣認為。

而目前,資質掛靠則使得沒有資質的環評公司過分壓低了市場價格,攪亂了環評市場,形成惡性競爭。

“像寧夏瑞博這類的公司,他們不需要有資質的人員、不需要專業設備、不需要前往現場,於是成本便可以被極度壓縮。他們報給項目建設公司的價錢,甚至比我們的成本都要低。”撒世軍表示,“而建設公司考慮到成本,只要花最少的錢完成前期審批手續就可以了。所以不了解也並不關心環評資質問題。”

這樣的惡性競爭形成後,環評項目多被壓低價格的無資質公司搶去,真正有資質的環評單位便很難保證收益了。

於是,這樣的行業環境反過來逼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出借自己的資質,與沒有資質的公司進行掛靠,通過收取掛靠費來增加收入。“這些有資質的機構,如果不掛靠,養活自己都難。”彭曉鐘說。

一個惡性的循環由此產生。

如果說惡性競爭影響的是環評行業的健康發展,那麽環評質量則關系到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利益。當前,全國的環評行業亟須環保主管部門的重視和大力度監管。

而在銀川,據寧夏業內人士的不確切消息,凡是寧夏瑞博曾經做的環評項目,現在全部撤銷,重做環評。南方周末記者聯系寧夏環保廳求證此事,並未得到答複。

而向春對此向寧夏環保廳申請信息公開,目前也仍在等待答複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06

中國經濟將崩潰?最後防線在銀行 習近平與金融禿鷹的世紀對決

2016-02-08  TCW

「中國崩潰論」從沒少過,但這一回,唱衰中國的理由不是政治路線引發反動,金融大鱷索羅斯與他的空頭戰友們,搬出具體的股、房、經濟泡沫數據強力開火,而中國的最後防線,則在銀行。

「中國崩潰論」不是新鮮事,早在二○○一年,學經歷顯赫的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章家敦,就出版了《中國即將崩潰》,預言中共經濟與政權將在五年之內倒台;○八年金融海嘯後,書店關於中國崩潰的書,幾乎可以自成專區。

早年的預言,當然都失敗了,但是,認定中國將要崩潰的唱衰者也沒有退卻,最新加入的,就是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他在元月舉行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鐵口直斷:「中國經濟硬著陸,已經不可避免。」這一次的「中國崩潰論」浪潮來勢洶洶,而且空頭部隊成員大不相同。早年大多是反對共產黨集權統治的政治異議分子,最新這一波的空頭部隊,則擠滿了對沖基金經理人與總體經濟分析師,而且除了金髮碧眼的洋人,還不乏中國自己養成的海歸派。

講得最悲觀的,就是著名的對沖基金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查諾斯因為及早預言了恩隆詐欺案(編按:全球著名的美國能源類公司,後因被揭露財務造假申請破產)而名利雙收;過去兩年,他公開在所有場合看空中國經濟、看空中國與美國上市的大型中國股票,他說:「中國正勢不可當地走向雪崩」,「中國的狀況比你想的糟,不論你覺得多壞,實際狀況比你想的更糟!」

對沖基金大師預警

中國經濟股市 正走向雪崩查諾斯對中國經濟的質疑,從○九年夏天他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研究開始。當時,中國批准以及待批准的在建房地產,總面積達到五十六億平方公尺(約十七億坪),其中一半是公寓,另一半是混合商業大樓。

查諾斯質疑研究員:「等一下,你是把小數點弄錯了吧?」這個數字,等於「所有中國人民,從剛出生的嬰兒到行將就木的老人,大家都可以分到一間豪華的辦公室!」而六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再倍增突破一百億平方公尺了。

查諾斯認為,這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超越「美國八○年代的商業地產泡沫、以及二○○○年住宅泡沫的總和」。「你可以製造出經濟成長率,但是,必然會以大量呆帳的銀行體系告終。」他說。

查諾斯不會說普通話,在海外大放厥詞也就算了,但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HSBC Business School)的副教授博丁(Christopher Balding)身在京畿,卻依然在國際媒體大膽放言,就令人感到難以置信了。

博丁在一月底接受彭博電視的訪問時說,中國重型產業有五成的產能閒置、民間消費多年持平,銀行體系放款增長率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兩倍,真實壞帳率推估是官方數據的五倍。

他估計,中國必須仰賴資本管制才能避免金融崩潰,「一六年有七○%的機率,將會採取強硬的資本管制」。

當地學者加入唱衰

房市、中小股 形成大泡沫更妙的是,還有許多土生土長的中國經濟學家、股市分析師加入了崩潰論的行列,他們雖然用相對隱晦的字詞,本質卻是不斷討論中國經濟的威脅。例如過去多次準確預測中國股市高點的交銀國際(香港)首席分析師洪灝,在去年十月底就發出警訊,他說,去年九月之後的多頭,「就是一個拉高出貨的行情」,因此提出警告:「十一月是最後的高點,趕緊逃!」洪灝代表了北京對金融圈內控制力逐漸減弱的事實,他曾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和執行董事(北京),也在紐約的花旗集團、雪梨的摩根士丹利等跨國大銀行做過分析師,是精通內外的金融專家,他早在一四年就直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去年再度戳破A股泡沫。

洪灝認為,當下中國的市場裡存在著兩個顯著的泡沫,一個是樓市,另一個是中小型股,這兩個泡沫的價格上漲,都遠遠地脫離了基本面。其中,中小型股的泡沫就算破滅,淘汰弱者之後也會催生出嶄新的產業。但是房地產泡沫,他拿十九世紀的「沙丁魚罐頭泡沫」做比喻,被炒高的沙丁魚罐頭,就算根本已經腐爛敗壞,也照樣被高價轉手,直到崩盤。這種泡沫,最終將完全沒有經濟價值。

還有,越來越多的焦點放在股市的泡沫上,美林證券最近發出的報告,就指向股票質押泡沫,去年底中國上市公司持股超過五%的主要股東,股票質押金額已經突破人民幣三兆元。

美林統計,大股東進行股票質押的一四一一家上市公司中,有高達八二%、總數一一五八家,都是本益比超過五十倍的泡沫公司,質押金額達到人民幣二兆八千多億元,占質押金額的九○%。

換言之,有九成的股票質押貸款資金,擔保品是本益比高達五十倍的泡沫公司股票,即使質押成數只有一半,也存在著巨大的倒債風險,成為證券、銀行業難以想像的地雷。這些在泡沫時期拉高槓桿的股票質押,一旦遇到股市下跌,垮的不只是上市公司,更會把證券、銀行一起拉下地獄。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唱衰部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他的幹部們也立即快速迎戰。匯率部分,元月初,人民銀行對德意志、渣打與星展銀行處以「禁止部分外匯交易」的懲處,澆熄了人民幣外匯交易套利熱潮;同時人民銀行也在香港離岸、以及中國在岸兩個外匯市場同步干預,估計耗費數百億美元,硬是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壓回到六.六元以內。

銀行、證券潛在地雷

九成質押擔保 是泡沫公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在元月二十八日親自打電話,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嘉德取暖。拉嘉德曾經建議,中國應該做好溝通,避免因為政策不透明而引發貶值投機心理。李克強因此向拉嘉德強調,中國政府無意透過貨幣貶值推動出口,更不會打貿易戰,「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將加強市場溝通。

為了干預人民幣外匯,人民銀行幾乎堵住了所有可能遭到放空的漏洞,連去年十一月為了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承諾推動人民銀行與華爾街主要銀行進行「人民幣在美國的交易結算」談判,也突然被北京喊停;顯然人民銀行為了控管龐大的資金外逃壓力,已經防堵到滴水不漏的地步了。

股市部分,中國證監會針對股票質押高風險的說法,也在元月底召開記者會澄清。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說,融資融券餘額九一四九億元人民幣,各項風險控制指標處於安全狀況;此外,證券公司開展的場內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融資餘額為七千餘億元,整體平均履約保障比率約二四九%,低於平倉線的融資餘額為二百餘億元。

張曉軍的記者會顯然是針對美林證券的報告而來的,還特別強調:「客戶融資餘額主要分布在本益比相對較低的標的股票」,按動態本益率(編按:尚未真正實現的下一年度的預測利潤的本益比)計算,本益在五十倍以下的股票融資餘額占標的股票融資餘額的六二.七%,較去年底上升了十二個百分點,穩健性有所增強。

張曉軍提出的數據是融資餘額,與美林證券所提的證券質押有重疊、也有差異,看空者仍然看空,證監會則擺明了只能作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多空雙方的戰火繼續升溫中。

當然,對於索羅斯公開唱衰的言論,北京政府也毫不遲疑地立刻反擊,《人民日報》海外版以頭版位置刊登署名文章,點名批評索羅斯;新華社更是連續發表英文評論抨擊,說「魯莽投機與惡意作空人民幣,將承受昂貴的成本,甚至嚴重的法律後果」。新華社另一篇文章〈述評:置身作空喧囂,中國緣何淡定〉,直斥「索羅斯的所謂『觀察得出的結論』很能代表一部分作空者的論調,只可惜這種觀察顯然屬於『選擇性失明』。」與過去的「中國崩潰論」明顯不同的是,一六年的新論戰,焦點在金融面。查諾斯在○九年「發現」中國在建房屋面積高達十七億坪,六年後中國的房地產完工面積又翻了一倍,龐大的空屋,都仰賴銀行貸款與各種令人眼花撩亂的新興借貸產品支撐。

從○九年至今,中國的銀行貸款餘額幾乎翻了一倍,政府與民間債務餘額相較於GDP的比率,也增加超過六成,再加上股市融資從零暴增到三兆多元人民幣等發展,中國,已經是高槓桿國家了。

中國負債增加的趨勢有多快速,從去年《財政部月報》的一份統計可以看到具有代表性的數字。財政部統計中國國有企業的債務總額,在去年第三季底達到人民幣七十七.七兆元,是中國GDP經濟總量的一二○%。

解讀中國官方數據

消化地方債務 國企收爛攤更驚人的是,單季的增加幅度高達六兆元人民幣,顯然為了處理地方政府債務破產危機,將大量的政府債務在去年第三季丟給了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與商業銀行,成了地方政府債務的「垃圾回收桶」。

最後的防線則在銀行,中國的銀行過去享受高毛利,放款能力不斷增強,獲利跟著倍增;但一四年開始,壞帳逐漸升高,利率自由化的政策更使得銀行的存放利差迅速縮減,種種不利的趨勢,使得銀行股股價重挫,香港上市的工商銀行股價從去年中的每股港幣七元高點,一口氣大跌四成,如今剩下四元。

當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快速縮減,又遇到所有企業都亟需融資度過寒冬,背負龐大負債的中國經濟,如果能夠在充足的流動性下,逐漸降低負債,那麼中國崩潰論就將再度落空;反之,如果資金外逃的壓力不斷升高,銀行體系被迫緊縮,進一步壓迫高負債的企業,那麼,我們將會看到因為信用緊縮而引爆具有中國特色的崩潰。

其實,索羅斯、查諾斯這些空頭對沖基金就算凶猛,沒有放空的工具,對習近平也是莫可奈何。中國真正的敵人在內部、在那些元月上旬先把股票賣到熔斷的共產黨大股東。一六年中國到底會不會崩盤,真正的答案,還得問問那些共產黨內、習近平的敵人們。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圖說:擔心股市泡沫的不只散戶,許多高本益比公司大股東去年下半年起大量質押,讓銀行也憂心忡忡。

股市泡沫,成為中國經濟崩潰論新焦點股票質押,多來自本益比50倍的泡沫股質押上市股票的本益比 質押股票家數 質押股票家數百分比 質押時的

總市值 百分比

小於10倍 1 0% 20億元 0%11-20倍 10 1% 420億元 0%21-30倍 31 2% 288億元 1%31-50倍 148 10% 1806億元 6%大於50倍 1158 82% 2兆8458億元 90%其他 63 5% 928億元 3%總共 1411 100% 3兆1920億元 100%

單位:人民幣

資料來源:BofA美林證券中國的狀況比你想的糟,不論你覺得多壞,實際狀況比你想的更糟!

∼中國經濟悲觀派 對沖基金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7年前,中國所有建案的總面積,可讓每位中國人分到一間豪華辦公室;今天,總面積竟又翻了1倍。

特別提款權

特別提款權為IMF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的貸款,亦稱「紙黃金」。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