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關註Jackson Hole會議?因為涉及關乎幾代人幸福的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28

Jackson Hole, 英國央行, 歐洲央行, 美聯儲, 日本央行

當地時間本月21-23日,美國堪薩斯城聯儲舉辦的經濟論壇將在懷俄明州Jackson Hole舉行,這是全球央行行長、財長及金融界人士一年一度的盛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的前任CEO、現任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認為,在挑起歐美經濟複蘇的大部分重擔時,央行行長也成為支持全球金融市場的中堅,所以有必要關註他們在Jackson Hole研討會上的言論。

El-Erian總結了央行行長至少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認為相關解決方法對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幸福安康至為重要。華爾街見聞摘錄如下,讓我們看一看Jackson Hole會議將涉及哪些關乎幾代人幸福的重大問題:

1、怎麽做才能讓更多失業者找到工作?

長期失業率和年輕人失業率仍是整個發達世界的大問題。它會產生擴大貧富差距的威脅,長期傷害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此前有人質疑,在不觸發通脹高企、不破壞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美聯儲是否能堅持降低失業水平。這將是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此次Jackson Hole會議期間的講話主題。

美聯儲未來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本周末耶倫的講話會透露相關信息。

2、央行到底有多大能力?

事實上,央行行動的結果屢屢不及預期。但大多數人相信,央行能讓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推動過渡到真正自行發展。

也有一種越來越有影響的看法認為,在不引發金融危機的前提下,央行可能無法讓經濟達到期望的增長速度。

考慮到政策失靈已經全面影響政策的效力,這也許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經濟政策問題。

3、央行政策對全球產生什麽影響?

全球主要央行長期朝一個方向行動,現在他們到了各奔東西的三岔路口。

英國和美國的央行都在進入給貨幣刺激踩剎車的階段。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截然相反,將大力寬松。

政策差異越來越大,市場也會很受影響,而且影響範圍不僅限於美國、歐洲和日本。

Jackson Hole會議為央行行長提供了一個少有的機會,讓他們能以直接坦率的方式考慮貨幣政策給全球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0

【2015年新年獻詞】你對美好的向往關乎國家的方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748

(新華社/圖)

光陰之箭已經穿越年輪,抵達2015。

在這個南方溫暖的新年元旦里,我們凝望著波瀾壯闊的中國,仍然能聽到,那些向往美好的心聲有如橫掃九州的滾滾春潮。

面對新年,人們常認為從此可以放下過去,同時無限暢想未來。然而,過去一直是未來的因果線索,歷史也從未真正受到任何人工時間刻度的束縛,它一直自有邏輯。

2014年發生的許多事,可以在2013年里找到緣由伏筆。我們也相信,在2015年,同樣還會感受到來自2014年的雷霆萬鈞。

是的,我們剛剛度過了雷霆萬鈞的一年。在這一年, 四十多只大老虎被打落在地,他們中包括四名副國級及以上官員。盡管這場被稱為“輸不起”的反腐鬥爭早在一年前已顯露端倪,但它對國家和民族的深遠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

人們往往期盼自己能躬逢一個大時代,但真當身處其中時,又是否有能力完整了解時代的面目與意義?

當然,這並不妨礙我們要努力在當下綻放真實的自己,就像每一個被歷史銘記的大時代,都曾留下過獨一無二的生動印記。

剛剛過去的2014,當然還不僅僅只有打虎拍蠅。它確立了“憲法日”,對依法治國、憲法權威表達了信仰與敬畏;它加大了簡政放權,鼓勵全民創業;它是宣示“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一年,它也是一些人在“單獨二孩”與生活現實間糾結的一年;它期待新型大國關系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它見證美國、香港證交所里中國面孔創造IPO紀錄的狂歡;它聽著馬航乘客的家屬悲傷哭泣,它看著昆明火車站的保安持棍救人……它是過去,它也是現在;它是歷史,它也是未來。

在這個南方溫暖的新年元旦里,我們撫今追昔,因為我們知道,歷史一直自有邏輯。

其實歸根結底,歷史的最大邏輯就是人的邏輯,推動歷史前行的最大力量就是符合人民利益。正如2012年執政黨做出的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人民就是全體的我們,你就是人民之一,你對美好的向往關乎國家的方向。

你要敢於向往,敢於生活,敢於爭取,敢於改變!

你也要有條件向往,有條件勞動,有條件進步,有條件幸福!

你還要堅持向往,堅持自我,堅持真理,堅持善良!

是的,相信吧,世界本應如此。一切的一切,都應從你出發,又歸於你。歸於你的生活,歸於你的生命,歸於你的歷史,歸於你的意義。

在這個南方溫暖的新年元旦里,讓我們一起來凝望這波瀾壯闊的中國。我們要真誠地祝福你新年快樂,祝福你向往美好,祝福你夢想成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60

彼得•林奇退休前最後一次演講:關乎股市賺錢的幾個要點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75

彼得•林奇退休前最後一次演講:關乎股市賺錢的幾個要點
作者:投資是一種生活


最近,我比較系統地重溫了美國著名的投資通訊《傑出投資者文摘》中大師的文章,看到大名鼎鼎的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1990年5月31日退休前的一篇演講。它似乎從未被譯成中文,由於這一年半來市場左右折騰,現在看看人家20年前的提醒,還是有用的。

林奇的演講題目是《關乎股市賺錢的幾個要點》,其中一些早已人所共知的言談,我就不再強調。

規則一:了解你持有的股票。

規則二:做經濟預測徒勞無益。

2007年10月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幾乎讓投資人都成了宏觀經濟學家。我自己似乎也難免,天天被各種經濟數據與投資市場之間的關系蒙得暈頭轉向,我受的教育比得上看20本金融教科書。不幸的是,我很懷疑自己真正學到了什麽有用的學問。

彼得·林奇的疑問是:“我很希望能夠知曉這些信息。對我來說,當衰退將要發生的時候獲悉這種信息是很有幫助的。這會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1980年-1982年的衰退,這是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當時我們的失業率達到15%,通貨膨脹率達到14%,基準利率高達20%。你們有誰接到電話,告訴你們會發生衰退嗎?你是否記得,在你經常閱讀的那些雜誌上,有哪一本雜誌曾經成功地預見到了這種情況?沒有人告訴我將出現這麽悲慘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們在預測一年之後將發生的事情上面浪費了多少時間。能提前知道一年後的事情當然很棒。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費心機了。這沒有任何好處。”

規則三:不要擔心股市,也就是集中於個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其實這是規則二的類推,你沒法預測宏觀市場,那只能乖乖地研究個股吧。一場金融大危機,讓人們覺得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但確實有個別公司經得起折騰,這也是事實。

規則四: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

這對今天的我們很重要,即便我們真的已處於大牛市中,也不必急於追漲,有的是機會。林奇的原話是:“給我帶來豐厚回報的股票都是我在關註他們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年、第五年才買入的。”

林奇舉的例子是沃爾瑪。沃爾瑪於1970年上市,有38家店,售價8美分/股。五年後,沃爾瑪有125家店,利潤增長了7倍,股價漲了5倍,41美分/股。1980年,沃爾瑪有275家店,利潤又比五年前上升了5倍,股價也漲了5倍,為1.89美元/股。1985年,它有859家店,又比五年前上漲了6倍,股價是15.94美元/股。1990年林奇演講的時候,沃爾瑪的股價是50美元/股。

林奇說道,在1980年買沃爾瑪,已比上市時晚了十年,但持有它仍能賺25倍,回報率可以把麥哲倫基金打得落花流水。不過,林奇也坦承,他在此期間並沒有持有沃爾瑪,當時他覺得它的股價過高。

又20年過去了,這次金融危機,沃爾瑪仍是表現出色,我沒有細算這20年來沃爾瑪又翻了多少倍,但一定是驚人的。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在林奇發出感嘆的十多年後,才追買沃爾瑪。想到這里,大家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了。

林奇提到了一些有關股市投資危險的說法。

危險說法1: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麽多了,股價還能跌多少呢?

這個教訓大家剛領會,不必談了。

危險說法2:股價還能上漲多少?記住上面沃爾瑪的例子。

危險說法3: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這與危險說法1區別不大,再次提醒你跌幅仍會巨大。

危險說法4:最終,跌去的全都將反彈回來。這次流動性大泛濫,讓許多中小盤股或三四線股又創了新高,人們不再相信這個危險的說法了。但,走著瞧,林奇是對的。

危險說法5: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我應該買入。它類似於危險說法1和3。

危險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它類似危險說法4,不少人不以為然,他們總會明白的。

危險說法7:保守型股票的波動不大,這也在2008年的市場中領教了。

危險說法8:因為沒有買入而賠了錢。

這就是所謂的踏空。這次股市大反彈,許多人因此而十分煩躁,他們也許沒有買,有的買了又拋了,有的投機不成還虧了錢。他們見周圍的人聲稱賺了錢,幾乎失去了投資的自信。關於這點,說來話長。大致來說,看看自己的賬戶吧,踏空不像套牢,你沒有虧什麽錢。記住林奇的警句:“你錯過了成百上千的股票,不過,你只需要幾只股票便可發財。”

危險說法9:這是下一個偉大的公司。

由於沃爾瑪等個別偉大股票的存在,讓人情不自禁,但“下一個偉大的公司永遠都沒有成功過。下一個玩具反鬥城沒有成功,下一個家德寶沒有成功,下一個施樂沒有成功——施樂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好。下一個麥當勞等等都失敗了”。

(來源:新浪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50

中核集團牽手中船工業:這事不僅關乎南海,還牽動北極

當一家核能巨頭和一家船舶巨頭進行聯手時,它們會做些什麽?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其中一個選項應該少不了核動力船舶。種種跡象表明,這樣的項目正在提速。

中核集團官網最新公布一則的《中核集團與中船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消息稱,7月22日,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與中船工業集團董事長董強共同見證下,兩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將在更高的起點上深化未來合作。

孫勤稱,中核集團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船工業集團是國家船舶工業的脊梁,雙方合作前景廣闊。希望雙方以協議的簽署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為推進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董強則稱,中船工業與中核集團的合作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合作空間巨大,希望雙方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在此之前, 7月14日,中核集團官方微信摘登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海洋)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上述協議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對外公布,雙方簽署的還只是合作框架協議,最後能否達成商業合同依舊存在變數。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兩年前,2014年3月14日,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曾在上海出席破冰船研發戰略研討會,聯合各方加快推進中國極地開發破冰船項目。

出席該研討會的有國防科工局核應急安全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船級社、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11研究所等單位。

錢智民當時說,研發破冰船有利於提升極地考察能力,有利提升核行業水平,有利於提高造船工業水平,有利於加強軍民結合,是實現海洋強國夢的重要舉措。中核集團將全力以赴推動破冰船研發項目。

在研討會上,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院長羅琦重點介紹了破冰船具有的動力、機動性、後勤補給、空間布置及環保等優勢,並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初步技術方案。

事實是,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極地考察工作越來越重要,而破冰船作為極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發展。目前,中國只有一艘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有限,科考能力有限,研發破冰能力強、科考綜合性能優良的破冰科考船非常迫切。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帶上10千克核燃料,就相當於帶上25000噸標準煤。

俄羅斯擁有多艘核動力破冰船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已經在今年6月份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計劃於2018年開始服役。

央視此前報道,按照設計,無論是北冰洋的淺水區還是深水區,“北極”號將都能暢通無阻,能延長俄羅斯“北方航道”的運輸期限,甚至實現全年通航的目標。

顯然,與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核動力船舶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長遠來看,核動力可能是極地科考船的一個選擇。”中船工業集團官網顯示,《中國船舶報》在2014年引述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的話說,2014年年初“借西風”成功突圍南極浮冰區海域的“雪龍”號,在贊譽聲中也說明了常規動力科考船在極地高寒地區的局限性。

但胡可一同時表示,發展核動力是一個矛盾。雖然核動力極地科考船的破冰能力、支持力是其他動力型船舶無法比擬的,且就環保性而言,核動力船舶可以實現零汙染。但考慮到政治、社會、環境、核燃料生產後處理不完整等因素,中國要設計、建造第一艘核動力極地科考船仍有很多制約因素。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和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極地考察船。 “雪龍”號被困事件發生後,關於提升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的呼聲不絕於耳。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中船重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忠不久前向媒體表示,僅就海上石油鉆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來市場規模就超過1000億元。根據測算,渤海灣每年將形成500億元的核動力裝備制造產值,而南海的規模則會更多。

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當時還“請中船重工集團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動力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工業化水平和民用核電技術要求……盡早實現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突破”。

目前,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就海洋核動力平臺與國內核企進行了合作。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旗下七一九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兩種技術方案。一種為浮動式核電站,即將核電站布置於浮動式平臺上;另一種為可潛式核電站,除滿足浮動式核電站性能要求外,還可滿足在惡劣海況下,平臺下潛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09

小吏關乎天下興亡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084

明末名臣祁彪佳有《陳民間十四大苦疏》,說到對百姓的各種盤剝壓榨,其中多半是基層社會潰敗崩潰、各級小吏恣意妄為的情況。(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讀《明史》,有兩件事頗可註意。李自成年幼牧羊,後來“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很無賴,數犯法。知縣晏子賓捕之,將置死地,脫去為屠”。張獻忠是軍人,因為犯法當處死,但是“主將陳洪範奇其相貌,為請於總兵官王威,乃逃去”。這兩人的逃逸都是因為基層官員處置不當。分析明朝敗亡的文字太多了,孟森先生簡要寫過“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認為“至崇禎朝遂以亡明,蓋由外困於建州,內民生日蹙故耳”。他也談到明代軍事制度的失敗導致國家無力應對內亂外患。不過一些日本和歐美學者還註意到明代特有的“廣泛的社會不安與混亂”:因為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遷,各階層的身份認同遭到破壞,“反叛精神在社會中的那種喧囂和彌漫”成為晚明特異的現象。或者我們可以說,社會比較快速向前進步發展帶來的激蕩和錯位,處理不好也是不安定因素。為什麽一個古代帝國在這樣的歷史關頭,往往應對失當,往往把國家和社會帶入危機?

由秦漢到明清,帝國權力和社會控制被刻意地被設計為由上到下的縱向結構,帝王一直在刻意地弱化地方和基層社會的橫向結構,以致村莊、鄉鎮和州縣的自助和自保能力疲軟無力。一旦盜賊興起內部,外敵蜂擁而至,基層社會只能潰散解體,頓成一盤散沙。由於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傳統的影響,這種帝國縱向的權威結構在中世紀歐洲也是法學家和神學家認同的模式,因此他們中間許多人傾向於把安定秩序與王權的成長聯系在一起,提出延續至今的中世紀歐洲政治史的基本敘述範式。但是正如馬克斯·韋伯等人後來強調的,中世紀的行會、市民和城市所建立的地方社團在認可甚至大力支持王權的同時,又通過團體成員之間橫向的契約關系,形成了自己堅固的自助和自保能力,最終鞏固了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凝聚力。其實恩格斯早在1884年就已經註意到,即便是中世紀歐洲的農民也借助古老的公社傳統,擁有“地方性的團結和抵抗的手段”。

過度倚重由上到下的縱向權力配置和弱化地方社會結構,導致古代國家統治疲軟,抵禦外敵乏力。其中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在權力結構的末梢,對大量底層官吏很難實施有效的監督。他們待遇偏低,才華有限,往往有不得重用的酸楚感,卻掌握著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權力,時常不作為,或者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小吏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故事遍布二十四史,《新唐書》中有這樣的故事:主管選官的李至遠討厭手下小吏接受賄賂和做小動作,對他們嚴加管束,但是仍然有小吏把落選的王忠改名“士忠”寫進獲選名單,以便之後再添加一筆,改回原名。幸虧李至遠記性好,知道參加選調的三萬官員里沒有姓士的。小吏的狡黠、無底線和作惡能量由此可見一斑。

王競前幾年導演了影片《大明劫》,寫明朝大將孫傳庭與李自成作戰失敗的事。《明史》記載說,孫沒有得到地方士紳和百姓主動和有力的配合。電影里有一個情節:孫因為作戰緊急,親自調查當地倉庫里的糧食。倉官把泥土當作谷物填入口袋冒充,虛報說糧食儲備充足,被孫發現後處死。正史的記載偏重帝王將相,忽略對底層官吏情況的描寫。不過我們還是能由很多官員列傳里看出一些情況。明末名臣祁彪佳有《陳民間十四大苦疏》,說到對百姓的各種盤剝壓榨,其中多半是基層社會潰敗崩潰、各級小吏恣意妄為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大明劫》里面管理糧倉的這位小官,他在國難當頭時的麻木和大膽,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03

王貽興 劉翁 創路走多遠?關乎道義和良心 2017-02-24

1 : GS(14)@2017-02-26 19:50:04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9%af%e5%bf%83-67148

王貽興早在23歲已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他在臉書自我介紹「由始而終,都是作家。」然而,在香港要單靠寫字維生,殊不容易,往往要身兼多職幫補收入,王貽興也不例外,曾經主持多個電視節目,最近他與主攻影像創作的劉翁,首次合作主持清談節目《晚吹—書到用時》,兩人自喻是與香港最風光歲月擦身而過的一代,「見前輩好景,到自己出來工作時,想做的每件事,都變了夕陽工業。」王貽興不無感慨,生不逢時,惟有自求生存空間,跨媒體工作,是大勢所趨;從打工一族到自由工作者,談到生存之道,劉翁寄語:「最重要不是技術,是道義和良心。」

文:許惠敏
圖:林俊源、莊振邦
服裝:RMC(劉翁)
場地:SP Flower& Tea Room



相逢恨晚
文藝書生,是王貽興予人的印象,一切從10年前簽約無綫開始,他語帶無奈地說:「人有很多面,年輕時主持較文化的節目,這一面只佔人生的10%至20%,不過當這面被放大,人人便覺得是九成的你。」定型,變相是規限發展,自去年約滿毅然跳出電視圈,自言是無聊宅男的他,透過網絡視頻呈現跳脫的一面。本月初起,王貽興與劉翁齊齊主持ViuTV《晚吹》全新系列的talk show節目《書到用時》,每集透過示範應用,介紹一本工具書的內容,漫談相關的生活體驗和有趣見聞,作家遇上攝影師,王貽興形容是相逢恨晚,難得新拍檔對他毫無包袱,他便豁出去,盡情展現癲狂抵死的一面。首集大玩紋身後,兩個大男人獻出螢幕初吻,甚具話題性,本周三播出的一集,兩人繼續挑戰高難度動作,親身測試特工的逃生伎倆,不吊威吔,僅捆綁床單作保護,從3樓跳下,絕對瞓身搏命。王貽興自言最愛看綜藝節目,「說實話,香港有幾多人喜歡看書?任你講到天花龍鳳,無人有興趣聽。」他認為要觀眾看得過癮,主持人必須要很認真地做無聊事,他以跳社交舞的一集為例,「我跟劉翁穿上禮服,猜『包、剪、揼』輸了要除鞋,一跳便踩腳,還有『石春』、針和汽球等。」目的為展現蝦碌失敗的例子,繼而從跳舞談到中年危機,劉翁補充說:「引申出來的小故事才是重點!」



自由身 要有危機感
王貽興與劉翁,在電台、電視做主持,先後從幕後走到台前,王貽興承認,能夠在文字以外有所發揮,是他所願,不過,也要為自由身作好心理準備,「要好天斬埋落雨柴,即使今年好彩,一年後怎辦?要為將來想走的方向,訓練自己和鋪路。」劉翁則說:「要有較重的危機感,願意求變,不斷學習和尋找工作機會。」王貽興點頭道:「我們從來沒試過幸運地順風而走,反而要很小心不被風吹走之餘,還要找出路,最近劉翁多了做幕前,我也學做KOL(關鍵意見領袖),但可做多久?接著又如何?」王貽興自畢業以來,一直在不同報章雜誌寫副刊寫專欄文章,今年初,其中一個連載十多年的報章專欄,正式被結束,他直言衝擊頗大,「八十年代魚翅撈飯,我倆未出身,見前輩好好景,到自己出來工作,市道差,想做的每件事,都變了夕陽工業。」他說的不只是紙媒式微,還有一台獨大的電視行業,「既得利益的老屁股,指責90後不成氣候,我這一代夾在中間,不算是一無所有可以豁出去,這身份最尷尬!」



再做主持
求無憾
去年,王貽興離開無綫時,曾揚言會暫別幕前演出,如今再做電視節目主持,何以唔嫁又嫁?他坦言離開是不想再被定型,2007年主持大台節目《謎》,劣評如潮,無法洗底,「當時,我覺得自己年輕又無say,別人給我工作,即使心裡講粗口,覺得無稽弱智都要做,那些誤解是人工包的。」自知人微言輕,惟有累積經驗,卻是愈做愈心淡,往往只淪為「快靚正」的背稿員,「這行既有hea做,也有讀稿機器,即使台前幕後都有心,上層有太多掣肘,總之做個罐頭節目便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失望,源於兒時太喜歡看綜藝節目,在電視全盛時期,看過最精彩、有創意和無規範的節目,「加入電視台後,卻發現一切都工廠化、行政主導,是budget有限或無心無膽?大家心照!」難得今次遇上有心又沒有包袱的製作團隊,便要把握機會,不顧形象盡毀,全情投入,讓自己享受過程,「若別人問我有否做過自己喜歡的節目,難道我答《謎》?至少我可答《書到用時》,臨老入棺材都叫一世無憾!」縱然,無法完全控制觀眾的反應或收視,總算對自己有個交代。至於老本行,王貽興仍相信,「每個年代都有對文字的表達或渴求,對新一代來說,對閱讀的渴求可以在網上、手機或其他,最緊要keep住團火,才想辦法薪火相傳。」



求變 別故步自封
劉翁在1999年學攝影,畢業卻遇上科網股泡沫爆破,「香港所謂最風光的年代,我完全感受不到,慶幸當年仍能靠雜誌養活自己。」劉翁回想,幾乎每隔一兩年便要面對倒閉潮的情況,行業轉型,攝影數碼化,令攝影師的主導權面臨大挑戰,「以前是攝影師為顧客挑選相片,現在則要跟客人坐在電腦屏幕前一齊選,很多攝影師捱不過這關口。」網絡年代,相片一經上載,攝影師的名字隨著不斷轉載而消失,攝影行業步入黑暗期,「以前為雜誌拍藝人照片,別人看credits認識攝影師,現在卻連雜誌都不多了。」劉翁表示,由擔任攝影師開始,便要包辦美術、化妝和服飾等,拍攝唱片封套,要兼顧選紙印刷,「10年前,首次拍唱片封套,是陳奕迅的CD,在葛民輝的公司做小職員時,一個月做10張唱片,現在還有多少歌手出唱片?主要是出EP或單曲吧!」話說回來,有危也有機,攝影器材簡化了,也造就拍攝廣告的工作機會,「點解我會拍廣告?我曾經接一份拍照的工作,作品竟變成定格動畫,突然對我有很大啟發:原來硬照也可移動。我是否要多學一點?」他認為,當已經專心做好一件事,便可做第二件事,與時並進,毋須為自己設限,「若你能跟隨洪流一齊走,便能踏著浪向前。」年紀漸長,他才領會活到老、學到老的真義。



談道義 講良心
從事創作行業多年,兩位前輩對有志於投身創意工業的年輕一代,有何建議?「其實,應該是他們教導我們,因為我們有太多包袱和成見,他們甚麼也肯嘗試,即使有時會甩漏粗疏,卻是我從來未見過的。」王貽興率先答道,劉翁接著說:「創意不只是一招兩招的功夫,更要學懂如何支持自己的創意,例如做商業設計,先要學甚麼叫市場?目標顧客是誰?不純是天馬行空,而是有路可循。」他認為時下年輕人,有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例如專責打機,月入達五萬,故此,關鍵不在技術傳授,「道義和良心,才決定你可以走多遠。」他語重心長地表示:「我以前很壞,甚至試過坐監,學壞的日子,讓我看清楚甚麼是壞,這行有很多老千,若你有這種壞的基因,我便不會跟你浪費時間,幸運地,行內的好友如彭浩翔、森美和葛民輝等,都是有道義和有良心的人。」雖然,活在一個缺乏信任的世代,但他不忘叮囑,「坦白講,在社會工作,識人好過識字,不要太計較或害怕被出賣,這些都是人生給你學習的彩蛋,不敢試的事,更要勇敢去面對,因為失敗是人生最成功的東西。」
在網絡世界,選擇太多,壓價、走數的情況,時有聽聞,王貽興語帶感慨,「每一代都有枯枝,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別將爛攤子交給下一代。」做好自己,是改變的首要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69

研重開公民廣場「關乎行政機關尊嚴」

1 : GS(14)@2017-07-05 03:34:28

■公民廣場遭封鎖近3年,林鄭昨表明會研究重開。陳善南攝



【本報訊】強調施政新風格的林鄭月娥一上任,分別向立法會、傳媒大吹和風,說非常願意日後可以多到立法會講解政策,回應議員質詢透露會將施政報告公佈日期回復至10月,並明言會積極檢視重開公民廣場,指有關問題「關乎行政機關Dignity(尊嚴)」。林鄭昨稱安排明日到立法會出席特問大會,是展示改善行政及立法關係的誠意,若立法會日後讓她多到立法會講解政府政策,回應議員質詢,「我係非常之願意,但都要同立法會主席繼續磋商」。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指林鄭昨電郵他,重申重視行政立法關係,他認為林鄭可仿效英國議會做法,每周到立法會接受短問短答形式質詢。


羅冠聰:社會撕裂仍在


2014年佔中爆發時一直關閉至今的公民廣場,即政府總部外東翼用地,林鄭昨與傳媒高層茶敍時明言,若答問大會被問及有關問題,將表明會積極檢視重開廣場的可能性。她強調此問題除涉及保安,更關乎「行政機關Dignity(尊嚴)」,指政府官員應可堂堂正正在立法會與政府總部之間穿梭,舉例如終審法院外亦容許自由出入。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對林鄭重開公民廣場表示歡迎,但認為這與修補社會撕裂,仍有很大距離,例如政府入稟取消議員資格、示威者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時遭警方、黑社會夾擊,這些均令撕裂猶在。社區組織協會約40名代表趁林鄭首個上班日到特首辦外請願,手持橫額及標語,促設全民退保及改善貧富懸殊問題,但特首辦未有派人接信,請願人士其後將信件拋入特首辦範圍內,逗留約20分鐘後散去。■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18

238城爭奪亞馬遜新總部落戶 紐約市長﹕關乎5萬新職位

1 : GS(14)@2017-10-29 22:51:17

【明報專訊】電商巨擘亞馬遜計劃在未來20年投資50億美元興建的第二總部,選址競爭激烈。亞馬遜公布,美加、墨西哥合共238個城市及地區已參與競標,爭取新總部落戶。亞馬遜暫未公布競標名單。不過紐約、波士頓、亞特蘭大等大城市透露,已提案競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月受颶風吹襲的波多黎各也有份提案。全美只有7個州沒有參與競逐。

總部位於西雅圖的亞馬遜在上周截標,預料明年將敲定新總部的選址。亞馬遜表示,將考慮各城市及地區能否提供技術人才及軟件開發商、交通配套、及娛樂休閒設施等,且最早能在2019年讓亞馬遜展開首期工程。亞馬遜其他條件還包括:人口逾100萬大都會、稅務及貸款優惠等。

人口需逾100萬 有稅務貸款優惠

Boyd Co. Inc.的選址專家John Boyd稱,很少公司有這種吸引力,能發起如此高調的總部選址活動,這顯然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上次吸引如此多地方政府參與的企業選址活動,已是1980年代後期通用汽車(GM)為工廠選址,當時多個州長在電視賣廣告,宣傳自己州份的優點。

首都華盛頓建議了4個選址,該市宣傳的賣點包括獲美食雜誌《Bon Appetit》去年選為年度第一的「餐廳之城」,並在2014年獲《福布斯》選為「最酷城市」。擁有《華盛頓郵報》的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去年亦於當地置業。紐約市政府亦向亞馬遜建議4個選址,包括中城西區、長島、布魯克林和曼哈頓下城區。

喬治亞州全新都市命名「亞馬遜」

市長Bill de Blasio上周稱,這是一場爭奪5萬新職位的競爭,紐約憑藉人才和多樣化產業應可取得勝利。為吸引亞馬遜注意,該市多幢標誌建築物點起「亞馬遜橙」的燈飾。

喬治亞州一座城市則承諾打造一個全新都市,命名為「亞馬遜」,並由貝索斯擔任永遠市長。亞利桑那州的商業組織就嘗試送一盆21英呎高的巨型仙人掌給貝索斯,但亞馬遜婉拒禮物,安排把其捐出。新澤西州紐瓦克表示,將在10年內提供70億美元的優惠計劃。馬薩諸塞州的提案內容,以強大的高等教育網絡作賣點,指當地有125所大學及大專,且亞馬遜在當地有很多業務,包括倉庫、機器人研究項目等,符合當選條件。

連不符合亞馬遜條件的印第安納州Gary市,也在《紐約時報》賣廣告爭取貝索斯注意,但市場人士認為若把廣告賣在《華郵》應該更有效(《華郵》大股東正是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不過亞馬遜最大的競爭對手沃爾瑪總部所在的阿肯色州,並沒有任何城市參與競逐。市場分析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符合一切條件,亞馬遜要從中取捨。亞馬遜在過去10年,員工人數由幾千人增至4萬多人,且計劃在未來12個月於西雅圖增聘6000人。

若要僱用更大量的軟件開發人員,在其他城市肯定會較繼續單在西雅圖招募更便宜。亞馬遜表示,其團隊領袖可選擇留在西雅圖,搬遷或在兩個總部發展。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60&issue=20171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