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錢花在讓自己更快樂的地方,就不覺得苦

2012-12-31  TCW
 
 

 

「為什麼一定要吃三寶飯?也可以吃阿舍乾麵啊!」針對日前因一名年輕上班族吃不起三寶飯而引起討論的新聞事件,人氣部落客「宅女小紅」有不同的想法。她自己也是從兩萬元薪水的工作做起,而過去曾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每天中午自己帶便當,吃的是燕麥片配豆芽菜。

她踏出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從很輕易讓自己滿足,降低欲望做起,如此一來,很容易就找到快樂的理由。

「因為豆芽菜是最便宜的青菜,煮燕麥最省瓦斯,」小紅得意的說著。她靠著節省,幾年下來,每月三萬五千元的死薪水,存下了七、八十萬元,用這筆存款做為頭期款,三十歲時就在台北買下四百萬元小套房。三百五十萬元的貸款金額,五年來已經還掉一半。

即使現已成為知名作家,四年出了三本書,加上手上共有七個專欄及一個廣告代言,年收入超過百萬元,還是一樣節省,「只要想到能省錢,我就很開心。」

看在朋友眼裡,會覺得省吃儉用的小紅過著不可思議的「苦日子」。例如出門時,除了冰箱,她會把所有電源都關掉,原本家裡使用的熱水瓶,也被她換成保溫瓶,「因為二十四小時耗電實在很浪費。」

保養品只有乳液,還統計用量

又如,她會用除濕機的水去澆花,平常一個人在家就不開冷氣。另外,她也不愛逛街買衣服,剛出書時,上節目或出席活動都穿同一件,還被虧是「打書服」,其實是因為衣服就只有那幾件。

不愛買化妝品、保養品,唯一的保養品是一罐乳液,她認為用這一罐就夠了,不用化妝水、精華液等,幾年來用的都同一罐,還要統計每罐的使用期間,「如果用比較快,表示某期間用量變大,就要進行檢討,」她認真的說。而且,很多作家喜歡在咖啡館寫作,小紅卻總是窩在家裡寫作,因為她覺得只要一出門,就會花到錢,她幾乎封鎖了所有會讓錢流出去的管道。

她所建立的價值觀:「把錢花在讓自己更快樂的地方,就不覺得苦。」

從小就過著租屋生活的她,一直希望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她認為擁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而這帶給她的滿足,大過一切。對她來說,這比拿名牌包或穿漂亮衣服、鞋子來得重要且快樂許多,她認為花費順序應該依照物品在自己心中價值排行,既然認定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那為此節省生活中的小事,怎麼會苦?

月薪三萬五,甘願兩萬繳房貸

所以,當她只有三萬五千元的月薪時,每月卻拿出兩萬元繳房貸,在理財專家眼中,或許會覺得這樣做太吃緊或風險太高,但小紅卻有信心自己可以過更「縮衣節食」的日子,甚至限制自己每天只能花一百元。關鍵就在於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

如今,小紅仍維持著上班族生活,即使「業外收入」已經超過她的固定薪水,但只花值得花的錢這種習慣依舊沒變,「這種事情只要養成習慣就會改不掉,」甚至,有多餘的錢也會存下來拿去還房貸。「今天做的一切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她如此激勵自己,只要看著存款數字增加,負債(貸款)數字減少,她就能獲得強大的成就感,此時在她心中,少買一件衣服或少吃一頓大餐根本不算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0

《政策檢討》與其花大錢放煙火 不如把錢花在刀口上 預算少、人力吃緊 食安把關 一人服務四萬民眾

2013-10-28  TWM  
 

 

自從塑化劑事件以來,台灣黑心食品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今,連經過認證的知名大廠都淪陷,商品琳琅滿目,消費者卻是防不勝防。

台灣的食安管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杜絕黑心氾濫?

王媽媽正在為家裡存放的數十瓶「台糖葡萄籽油」懊惱,這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統長基」為台糖所代工的產品。王媽媽的兩個孩子容易過敏,因為愛孩子的心,她總是挑選最健康的食品照顧孩子的身體,所以她以為「掛上台糖」就等於掛上了保證。因為熱心、善良,所以她更買了很多這款葡萄籽油分送親朋好友;現在,她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公信力全失 國家認證無法品質保證消費者對台糖這樣有品牌的公司信賴,以為掛上它的標誌,產品就能安心食用;然而,台糖這次無法盡到有效控管代工廠商的義務,簡直傷透了消費者的心。從桂冠委託禹昌案(食品工廠桂冠委託禹昌代工粽子,竟被查出有過期粽混雜在內)到台糖委託大統長基案,讓消費者開始思考:「若大品牌都無法拍胸脯保證,我們應該怎麼選擇?」通常委託代工公司(如台糖)在簽約前,會參與代工廠商(如大統長基)第一批貨生產過程,予以稽核,以確保代工廠商產品符合合約;有的可能還會採取定期檢驗,有的則不會,更有甚者連第一批的稽核都沒有參與,直接就與出價最低的廠商簽約。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許輔認為:「一家好的品牌公司,為了避免代工廠商生產出違反契約內容的產品影響聲譽,應該要採取不定期的突襲查訪,才能讓代工廠商時時警惕。」台糖商品行銷事業部執行長陳啟祥告訴《今周刊》,台糖有定期與不定期的到市場上抽查,並送SGS檢驗,但無法驗出其中問題。台糖把責任撇得一乾二淨,但畢竟消費者是相信它的品牌才購買,難道公司不應盡到全面為消費者把關的義務嗎?尤其台糖委託大統長基代工的葡萄籽油,都沒有標示是由大統長基代工,似有欺瞞消費者之嫌。

台糖表示,過去法令並沒有規定須標示代工廠商的資料,但是今年六月修法之後,規定必須標示清楚,不過有一年的緩衝期。據本刊了解,坊間有不少食品委由其他廠商代工,仍明確標出代工廠商名稱,以示負責,台糖的說法,無法令人信服。

大統長基是有得到食品GMP認證的廠商,但是這次事件,也讓GMP制度破功!GMP是由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認證,對工廠的作業流程、環境衛生、產品品質做現場查驗,通過檢驗才能給予認證,事後每三至四個月定期抽驗調查。但是擁有GMP標誌的大統長基,卻調配出標示不實的葵花油矇騙驗證機關,通過查驗。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食品法規真正規範的項目,根本太少。」換言之,即使得到GMP認證,也不代表產品一定沒問題。

檢驗徒具虛文 合格不代表沒問題許輔也提到,無論是GMP或CAS(台灣優良農產品)認證之後的定期追蹤,稽核員所稽核的項目,僅對書面所明列事項作審查,但是業者的很多小把戲,需要熟悉業界生態的人員才會注意到。因此,許輔認為驗證單位有責任加強稽核員的訓練,聘請曾經在業界待過,了解產業生態的人員,提升稽查員對問題廠商的敏感度。

不僅於此,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丘志威更對其他多項認證有所質疑,認為規範太過鬆散,例如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ISO系列(國際標準化組織)這兩項認證,大統長基都有得到。

負責ISO授證的經濟部標準局指出,大統長基通過的ISO 九○○一僅針對工廠的制度流程做檢驗,卻不針對食品配方做驗證;因此,民眾即使看到產品標有ISO 九○○一認證,卻不代表它食品就很安全。

江守山也說:「ISO系列僅對廠商的作業流程做檢核及赴廠查勘,卻沒有對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做檢核。」此外,ISO驗證雖然每年會定期追蹤,但是驗證單位卻會事前與廠商確認訪查時間,再前往稽核,讓不肖廠商有準備的時間,根本失去意義。

至於HACCP主要是確保食品生產流程安全。在台灣,除水產品、肉、餐盒與乳品加工業四個產業強制要求通過HACCP,由各縣市衛生局驗證外,其他產業則由業者直接找國外HACCP協會在台灣的代理商做檢驗。中華HACCP協會副祕書長張文彬說:「國內沒有統一單位去做驗證,這是HACCP認證一大問題。」也就是說,即使通過HACCP認證,也不代表國家掛保證。

GMP、ISO都不能掛保證,那麼SGS檢驗呢?

最近,很多店面都可以看到貼有SGS檢驗合格的檢驗單,但是很多民眾不知道,SGS僅針對每一次送驗的「單品」進行驗證,並非得到SGS的認可就代表全部的商品都獲得品質保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作了一個妙喻解開了消費者的誤解:「許多小吃攤前掛著SGS檢驗合格書,試問牛肉合格了,麵、湯也統統合格了嗎?而這次進的貨合格了,下次呢?」「所以消費者千萬別傻傻地被業者拿一次性的檢驗當『免死金牌』瞞騙了。」國家屢屢縱容 相關罰則太輕二○一一年的塑化劑事件,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黑心食品事件,同時也是第一起消費者針對販賣、製造黑心食品廠商提起集體訴訟的案件。但是判決結果卻跌破眾人眼鏡,消基會求償二十四億元,但法官僅判賠一二○萬元,這中間懸殊的差距何來?這一切肇因於法官與消基會對塑化劑的毒害認知不同。

雖然醫界、學界同意塑化劑對人體有害,但難以舉證傷害程度;另一方面,國民健康署︽塑化劑衛教手冊︾載明「塑化劑可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代謝排出。」違法業者竟挾官方權威,成為法官判案根據。

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對此表示無奈,「在法庭攻防上,手冊內容屢屢被辯方引為證據。」如果塑化劑能被人體代謝,那麼當初政府何必急驚風將所有塑化劑商品全面下架、回收;反過來說,如果無害,那麼因而受害的廠商是否可申請國賠呢?其實行政院消保處也協助這場官司,但同樣隸屬行政院轄下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卻反倒扯後腿,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

身兼消基會法律委員會委員的玄奘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汝吟直言,政府對消費者的保護明顯不足,「歐美國家包括日本,都提升消費者保護機關到中央政府的層級;只有台灣反其道而行,在一二年元月,將消費者保護機關由獨立委員會變成附屬行政院之下。」除了組織降級,長期以來黑心廠商橫行,根本原因是罰則太輕,比起廠商動輒上億元的不法利得,行政裁罰對於廠商根本不痛不癢。以胖達人為例,同樣廣告不實,台灣頂多罰二十萬元,在香港最重可罰一九三萬元,甚至五年刑期。

今年六月,︽食品衛生管理法︾通過修法後,雖然提高罰鍰金額,但追討廠商不法所得,卻需要先經過官方認定「情節重大」,但怎樣才是「情節重大」卻沒有提出解釋。也就是說,一旦主管機關怠於執法,或不認定「情節重大」,廠商還是可逍遙法外。徐則鈺認為,「廠商最害怕的還是刑事責任。」最終除行政單位須「硬起來」,司法單位也須「動起來」;只有行政司法互相配合,對違法廠商祭重典,才能殺雞儆猴。

隱憂早已浮現 人力、預算嚴重不足除政府須嚴格執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期以來資源、人力不足,也是隱憂之一。根據本刊調查,台灣每人平均分配到的食安預算,只有加拿大的一五%,美國的二三%;而每位食管人員服務的民眾數,幾乎是加拿大的九倍,美國的兩倍。諷刺的是,政府建國百年花在國慶、跨年等活動經費高達一億八千萬元,卻不出錢做食品安全查驗,讓民眾一再受到黑心食品危害。

許輔強調,政府應該將經費花在刀口上,增加食品安全的稽核與輔導人員,提升國內食品安全,讓民眾吃得安心。

︽今周刊︾一直以來始終關注台灣的食品安全議題,陸續踢爆包括假蜂蜜、毒醬油、毒澱粉等黑心商品,如果連沒有法定權力的我們都能查到,試問:手握國家機器大權的政府為何做不到?政府應該主動出擊,列出每年檢驗抽查的項目,而不應看媒體或消費者爆什麼料就查什麼!

假油會是最後一個黑心食品事件嗎?如果衛生人力與預算不增加、執法不嚴、處罰太輕、認證問題不解決,台灣民眾恐怕永遠都得在恐懼中生活……。

一紙認證 真的有效嗎?──各種認證標準程序及學者疑慮

CAS優良食品

針對單一產品

認證過程:

初審→工廠輔導、確認→現場抽驗→授證追蹤方式: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抽驗,採不通知查訪學者疑慮:稽核員的專業程度是否能確切找出問題?

食品GMP

針對生產線作業

認證過程:

文件審查→現場評鑑→授證

追蹤方式:

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抽驗,採不通知查訪學者疑慮:稽核員的專業程度是否能確切找出問題?

HACCP

針對食品生產作業

認證過程:

文件審核→現場審核→授證

追蹤方式:

至少一年一次抽驗

學者疑慮:認證單位不統一,嚴謹度不一致。

ISO 9001、ISO 22000

前者針對管理層面、

後者針對食品及管理層面控管

認證過程:

文件審查→現場評鑑→授證

追蹤方式:

每年一次,會做事前通知學者疑慮:只對文件所註流程做審查,而非對產品結果做審查;預先通知審查時間失去抽驗意義。

「食」在不安心!── 近3年黑心食品大事紀事件 時間 事件介紹 發現者 後續發展起雲劑非法添加塑化劑 2011/5衛生署食藥局官員原本檢驗某食品是否摻有安非他命或減肥西藥,意外查獲起雲劑中含有廉價的塑化劑,風暴擴大,全台許多飲料與相關產品淪陷。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 加強起雲劑的管控,未來使用起雲劑須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禁止販售。

假米粉 2013/1 多家品牌米粉被踢爆,米粉中不含米,其中包含新竹農會。 媒體踢爆 5月衛生署遭監察院糾正,承諾將米粉標準列入衛生法規稽查。

毒布丁 2013/5 台南市立光農工將工業級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摻入食品原物料複方中,再提供給統一、依蕾特布丁等下游廠商。 台南地檢署 相關商品全面下架。

毒澱粉 2013/5 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的工業用順丁烯二酸製造澱粉,毒澱粉流竄全台。《今周刊》檢驗發現毒澱粉,食品藥物管理局2月接獲線報,卻遲至《今周刊》即將召開記者會前夕才公布。 衛生署對全台澱粉廠及經銷商進行查緝,並宣布商家須在醒目處張貼安全具結證明。

毒醬油 2013/5 毒醬油含有超量的有毒物質單氯丙二醇,銷往各大夜市、餐廳,使用者眾。 《今周刊》踢爆 衛生署加強管制焦糖色素的純度及使用範圍,並訂定各類食品的焦糖色素使用限量。

義美泡芙

原料過期 2013/5 使用逾期「大豆分離蛋白」製作泡芙,36萬箱泡芙已被消費者吃下肚。 義美員工爆料 衛生署呼籲業者應加強自主管理。

毒餐盒 2013/8 台中皇冠特殊印刷公司使用有害人體的甲苯擦拭紙容器。 媒體踢爆 衛生局開罰,並銷毀1000多萬個紙餐盒。

假蜂蜜 2013/9 市售蜂蜜檢驗發現一滴蜜都沒有。 《今周刊》踢爆政府相關部門(農委會、經濟部及衛生署) 明確規範合成蜜標示與販售,加強不實標示或假蜜之查緝。

山水米 2013/8 市占率第三大的山水米涉嫌以劣質進口米冒充台灣米搶市。 媒體踢爆 農糧署擬修《糧食管理法》,將罰鍰由20萬元提高為300萬元。

大統油品

9成造假 2013/10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生產的油品逾9成是黑心油,除產品標示不實,並違法添加銅葉綠素及假冒油品。 彰化地檢署 彰化縣衛生局勒令該公司停工,並重罰2860萬元,創下國內單一食品廠遭罰最高金額。

整理:黃家慧、蔡曜蓮

台灣食品安全把關堪慮!──安全預算與食管局人員服務民眾數

國名 平均每人分配到的

食品安全預算

(新台幣元)* 每一位食管局人員服務多少民眾(人)

台灣

(TFDA) 94 42751

美國

(FDA) 403 21246

加拿大

(CFIA) 592 4784 資料來源:各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以2012年該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支出/總人口數

撰文‧黃家慧、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1

“新消費時代”來臨,你的錢花到哪去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061

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戰場。快遞作為網購的重要環節,業務量也出現了迅猛增長。 (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圖)

12月23日,據新華網消息,“6·18”“雙11”“雙12”“黑色星期五”……購物節越來越多,“掃一掃”、農村淘寶、全球購……在動動拇指就能購物的“新消費時代”,你的錢都花到哪去了?未來還能怎樣“任性”買?讓我們來算算這筆消費賬。

移動端:成消費主戰場

“沒想到,連路邊的修鞋攤和雜貨鋪都能用‘掃一掃’支付了。”最近的購物經歷讓北京的王女士感慨消費方式的變化。

如今,移動端已成為消費的重要方式。以今年“雙11”為例,阿里巴巴數據顯示,移動端交易貢獻占比達到68%,遠高於去年的45%。蘇寧移動端銷售同比增長也近七成。

工信部直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顧問11月發布預測稱,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突破8.75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信息消費已成為創新最活躍的領域。

【未來】目前,網絡提速降費正在推進,三大電信運營商基本完成固定寬帶資費下調。隨著4G的普及,未來,移動互聯網將進一步開掘消費的藍海。

海淘:購物“觸角”伸向全球

從過去一小部分人選擇代購,到現在全民“海淘熱”,跨境電商的發展讓國人的購物“觸角”越伸越長。

今年的“雙11”成為引爆全年“海淘”的關鍵點。阿里巴巴數據顯示,超過3000萬的消費者購買了國際品牌的商品,10個海外商家和品牌預售額破千萬。進口母嬰用品、進口牛奶、進口美妝整體創下成交新紀錄。

這股消費沖擊波甚至震撼了國外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將“黑色星期五”的時間由過去的2天延長到18天,易貝也積極加入“雙11”的促銷之中。

今年以來,關於促進跨境電商的政策“紅包”不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

【未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一帶一路”戰略也在穩步推進,加上多部委聯合推出促跨境電商發展的新舉措,相信未來“海淘”的範圍會更大,海外購也會更加方便快捷。

服務消費:拉動消費升級主力

出門用打車軟件、吃飯用“餓了嗎”APP訂餐、網上團購電影票、手機預約健身和教育培訓課程……“新消費時代”來臨,服務消費迅猛崛起。

這也成為今年“雙11”購物的一大特征。在天貓,5000份寶馬4S保養套餐不到2分鐘被搶購一空;在蘇寧,理財產品15分鐘銷售破億元,蘇寧影視眾籌籌集資金達6835萬元。

今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發展居民和家庭、健康、養老、旅遊、體育、文化、法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10個領域的發展。

服務業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隨著可支配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消費者用於健身、興趣培養、境外遊、家政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增多。

【未來】“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以及互聯網與消費的深度融合,未來服務消費的種類將更加豐富,體驗將更加優化。

智能綠色消費:刮起高品質消費風

2015年,智能、綠色消費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關鍵詞。

在不少大型超市,用手機對準蔬菜或肉類價簽上的二維碼掃一掃,便會顯示商品的追溯碼、來源地、品牌、零售環節等一系列信息,實現商品全產業鏈的追溯和查證。

“雙11”開始後僅6分28秒,魅族天貓旗艦店銷售額就宣布突破1億元。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根據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明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可能超過4.5億部。

IDC的報告顯示,智能手表將會推動全球可穿戴設備發貨量的增長。到2019年,可穿戴設備發貨量將達到2.146億件,以後還會有更多新的可穿戴設備種類。

新能源汽車也銷量大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整體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5%,達到1927.8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

【未來】“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朝著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隨著消費者對消費品質的追求提升,可以預見,未來信息類產品、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繼續攀升,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帶動相關產品銷量大漲。

農村電商:開拓消費“新藍海”

今年雙11期間,浙江省平陽縣中鎮村的村民通過網購,買了一臺價值50多萬元的保時捷車,成為“雙11”“村淘”最大一單。

農村市場,正成為挖掘中國消費潛力的“新藍海”。阿里、京東、蘇寧等國內電商巨頭開始加速向農村擴張。其中,阿里於2014年底推出“千縣萬村”計劃,計劃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深挖農村消費市場。

農村消費市場的拓展與農民增收密不可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名義增速比城鎮高出1.1個百分點。

【未來】隨著各項促農村消費政策的落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流通網絡將進一步健全,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將有所改善,未來農民將享受網購的更多紅利,並將有更多特色產品銷往外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80

中國的中產都把錢花哪兒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176.html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獲得更多財富,不少中產面臨的投資選擇越來越多。不過,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很多中產持有的資產還是現金及房產,缺乏相應的投資渠道,而不少中產人士認為,持有現金最穩妥,但實際上,在專業理財顧問的眼里,持有大量現金並不安全,有時候不賺錢就是在虧錢。

中產的錢都花在哪兒?

根據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和嘉信理財公司聯合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在訪問了450名年均可支配收入在12.5萬至100萬元人民幣的中產人士後,發現98%的受訪者擁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79%擁有股票,只有69%的受訪者擁有固定收益產品。而在過去的一份調查中顯示,中國投資者所持有的房地產資產是流動可投資資產的兩倍。

調查發現,大部分中國投資者認為,與現金、房地產相比,股票、債券、衍生品等產品不夠穩定,但嘉信理財公司國際服務及特殊業務拓展部執行副總裁麗薩·亨特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如果單一持有現金或房產短期收益確實不錯,但長期卻難以抵抗通脹,而其他金融產品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通脹。

盡管目前中產通過金融投資增長財富以實現長期財富穩定等目標,但他們並不清楚各種投資回報率和相關的風險。不過,越來越多的中產人士對投資目標已經開始有所調整,他們對投資目標已經開始偏向長線,以支持他們的生活理想,而亨特認為,這對於中國的金融行業發展是一個機會。

在過去,大部分的投資者都偏向於投資短線,但已經有54%的投資者稱,他們願意投資那些回報率偏低但是保本的資產。高金副院長朱寧教授稱,絕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具備風險規避意識,但很多時候公眾環境營造了一層“剛性”氛圍,導致很多投資者相信那些高風險的產品其實是“安全”的。

白皮書還有一項發現,就是大部分中國的中產對投資理財還停留在靠親戚朋友推薦的階段,有64%的投資者僅僅通過朋友及家人、同事的推薦來做理財規劃,而只有1%的投資者會從獨立理財顧問那里獲得理財資訊,而只有15%的投資者會從專業金融機構那里了解投資建議。

亨特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種情況在美國特別少見,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會從專業理財顧問那里獲取投資意見,不少金融機構會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迎合客戶的需要。

不過,調查發現,中國的金融服務機構在專業服務方面也相對落後於國際上的同行,在已經擁有理財顧問的中國投資者中,只有23%的人認為理財顧問真正“關心”自己的財務未來和投資目標。

亨特稱,目前美國市場已經有成熟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機制,隨著中國中產人數不斷上升和中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未來中國在金融服務方面也會朝這個方向努力。

海外投資仍是少數

白皮書發現,只有8%的受訪者擁有海外資產,76%的投資者表示對海外市場不理解,而44%的投資者不知道如何獲取投資海外的機會的信息。即便是沒有海外資產的92%投資者中,只有35%對海外投資有興趣。

不過,越來越多的中產也意識到,他們正在承受著市場的系統性風險,有73%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投資的最大擔憂是市場的波動性。如果把部分資產轉移至海外原本是抑制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是中國的中產仍然很難進入海外市場,因為大多數投資者普遍認為海外市場令人困惑、充滿風險,他們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獨自進行海外投資。

亨特稱,投資者如果要規避風險,除了投資不同的資產以外,在地理上也應該分散投資,比如中國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部分海外資產。她舉例稱,在海外資產中,6%的年回報率對於美國市場來說已經是非常高的回報率,但是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6%卻是一個非常低的回報率。目前很多海外投資機構都會設立很多投資者工作坊,在吸引客戶的同時也會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4

母嬰童市場規模將在五年內翻倍 媽媽們都把錢花哪了

2016年7月21日,羅蘭貝格發布《中國母嬰童市場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估算未來五年的中國母嬰童市場(包括孕婦產品、嬰童產品、孕婦服務和嬰童服務)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8萬億元發展至2020年的近3.6萬億元。報告還指出,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產品與服務融合、線下與線上融合成為母嬰童零售渠道的發展趨勢。事實上,隨著中國孕嬰童市場持續快速發展,同時消費者需求與理念加速升級,更青睞差異化和高品質產品。

羅蘭貝格的調研結果顯示,受中國全面“二孩”政策和新時代父母消費升級的推動,未來五年,中國母嬰童市場需求將持續呈上升態勢。其中,嬰童(-1~14歲)產品及嬰童服務將保持主導地位,預計2020年的市場容量將分別約達1.7萬億元和1.74萬億元,市場增速將分別約達12%和17%。食品和服裝在嬰童產品市場中占比較高,預計2020年將共占其67%的份額;教育在嬰童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到2020年約占其35%份額。

在消費水平方面,嬰童年齡、家庭收入以及市場層級均會導致消費差異。當前,全國母嬰童市場年人均消費約為7748元,其中母嬰童產品年人均花費約為4299元,服務的年人均花費約為3449元。2015年,每個城鎮嬰童的消費達11197元,其中約39%為服務類消費。嬰童年齡越大、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市場層級越高,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就會越大。

在銷售渠道方面,母嬰童市場線上渠道的占比預計將由2015年的32%增至2020年的40%,雖然增長迅速,但線下渠道仍是主流,並會隨著中國購物中心的擴張而進一步發展。在線下渠道的各種業態中,母嬰專賣店有望於2020年躍升為第一渠道,占40%的線下市場份額。而在線上方面,渠道呈現模式多樣化趨勢,綜合性網購平臺以40.5%的份額占據相對優勢,移動端預計將約占2020年網購市場的一半份額。

報告還指出,在母嬰童行業,產品與服務融合。出於母嬰童消費習慣,無論是在產品與產品之間,還是產品與服務之間,都存在著大量的連帶售場景。因此,一站式購買與體驗式消費成為母嬰童消費群體日益重要的渠道選擇影響因素,並且有助於控制消費者時間成本,以及提高渠道信任度和客戶粘性。調研結果表明,80%的消費者表示,在接受母嬰童服務時可能購買其他母嬰童類產品,或在購買產品時可能消費服務。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渠道商正在不斷向著提供全品類產品及服務的方向邁進。

母嬰童公司廣生行COO向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與服務並重是未來母嬰童行業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廣生行也於近日宣布開始發力母嬰服務領域,計劃在未來3~5年內在全國一線城市開設孕產嬰護理生活館,可以將廣生行的產品與服務能夠結合起來。

此外,隨著消費者購買渠道日趨多元化,中國孕嬰童市場已進入全渠道競爭。報告指出,母嬰童市場消費者日益會根據不同產品/服務品類來選擇不同的消費渠道,而非僅依賴於單一渠道。同時,考慮到母嬰童的產品/服務類別以及消費渠道會隨著嬰童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因此為覆蓋消費者的全部周期,品牌商和零售商需要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向全渠道方向拓展。向超也表示,在互聯網營銷領域,廣生行正在與互聯網人才和團隊合作,將官方網站、手機App、O2O渠道、官方微信等外部渠道建立完備並逐步完善,通過統一的社會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統一的服務。

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消費者在購買母嬰童產品時會同時考慮線上和線下渠道;目前1/3的消費者使用過線下零售商開發的App,這說明渠道商的全渠道拓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消費升級趨勢在母嬰童行業非常明顯。以嬰幼兒奶粉為例,在第16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眾多嬰幼兒奶粉廠家開始發力超高端奶粉甚至有機奶粉,惠氏也憑借在高端奶粉的啟賦迅速占領中國市場,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奶粉品牌。展會上,澳洲最大有機奶粉企業貝拉米中國區市場銷售總監洪炯歐向記者表示,目前,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本土消費者對有機奶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很多國內外企業加入到有機奶粉競爭中來,但行業存在一定的魚龍混雜,有機認證尤為重要。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有機奶粉在中國屬於高端產品,如果在原產地國家有銷售歷史或者全球同步上市,再加上過硬的資質,該類產品根本不愁賣,通過配方註冊後,市場前景會更好。而從渠道上來看,由於定位高端,終端零售價格不會很低,加上嬰童店渠道對高毛利的需求,會受到一些渠道的歡迎。但由於全球供應、生產量應該比較少,貨源供應空易出現斷貨,整體增長速度不會太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54

全球研發前1000強企業都把錢花哪兒了

把研發的錢花在哪兒才算是花在刀刃上?

在近日,普華永道旗下管理咨詢機構思略特(Strategy&)公布了2016年全球創新1000強的研究結果,這份曾被《經濟學人》譽為“對研發支出與企業業績之間關系最全面的評估”羅列出了在全球的上市公司中研發支出排名前1000名的企業,並對這些企業所屬的行業、收入情況以及研發支配做了對比和歸納。

研究報告發現,今年的研究結果得出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結論:比如到2018年,醫療將超過計算機與電子品成為全球範圍內研發支出最多的行業;到2020年,企業將把絕大多數的研發支出從實體產品轉移到軟件和服務上。

哪些行業研發投入最高?

和過去11年的全球創新1000強研究一樣,今年思略特的研究對象包括2016財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球研發支出最多的1000家上市公司。根據包括企業和政府方面在內的各類數據來源,這1000家企業的研發支出總額占到全球研發支出的40%。

“不過要強調的是,因為華為公司還未上市所以並不在這次我們的分析樣本之內,但根據華為公司年報,其2015年研發支出為596億元人民幣,如果進入計調範圍將名列中國企業研發投入榜首,居全球榜單第9位。”普華永道中國產品創新主管合夥人蕭安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華為之外,這份榜單中共有130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創新1000強的名單,總研發支出達到468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18.6%。

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和中興通訊首次超越中石油位列榜單前兩位,其余在榜單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包括中石油、中鐵、百度、中車、聯想、騰訊、中鐵建、上汽。

“在全球榜單中,研發投入較多的企業以醫療、電子品為主,但中國有些不一樣,雖然今年有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這樣一些互聯網公司上榜,但總體看來,還是工業品的研發支出最多,而醫療企業僅有2%。”蕭安卓表示。

根據這份榜單,在2016年,計算機產品與電子品、醫療、汽車三大行業的研發支出占據了全球所有行業研發支出的62%,其中計算機與電子產品排名第一,占比24%。在中國,位列前三大研發支出的行業分別為工業品、汽車、軟件與互聯網。

而中國仍然是全球研發支出增速最快的國家,並且目前僅有美國、歐洲的研究投入體量可以與之相比。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的一年內,中國的研發支出增長了19%,北美地區增長了8%,是全球研發增速最快的兩個地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和日本企業的研發支出分別下降了9%和8%。

“其實研發投入的多少與銷售支出並沒有直接的關系,並不是銷售越高的企業研發投入就越高。”蕭安卓說,“但是研發投入與你所處的行業相關,比如醫藥行業,需要有顯著的研發成果,你就必須有大量投入。”

可以看到的是,在過去一年,全球軟件與互聯網行業的研發投入增長了15.4%,位列第一,醫療行業增速3.6%名列第二,消費品行業增速為0.7%排名第三,其余包括計算機與電子品、工業品、國防與航空、汽車等行業的增速均為負數。

收入增速高的企業把錢都花在哪了?

在五年前,50%的企業會把一半以上的研發支出投入到產品領域,但這份研究卻預計,五年後,企業的研發支出將主要集中在軟件和服務領域。

一些數據支持了這樣的結論。在今年的調研結果中,收入增速高於主要競爭對手的企業,其在軟件領域內的研發預算投入比收入增速較低的企業高出了25%。

思略特的統計顯示,在2010到2015年間,在軟件和服務領域內的平均研發支出占比從54%上升到了59%,並且到2020年有望增加至63%,總支出從860億美元增長到1420億美元,增幅高達6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五年時間里,用於產品研發的支出卻從46%下滑至了41%,並且預計在2020年時跌至37%。

從實體產品投入到向軟件和服務投入,這一轉型的背後,是不斷變化並且日益苛刻的消費者期望。

“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內置軟件和傳感器,希望通過物聯網以可靠並且經濟的方式實現產品、用戶和廠家之間的互聯,以及雲端數據儲存的普及。”思略特美國合夥人兼創新及研發專家巴里.雅日澤爾斯基對此表示。

而在中國,這樣的轉變會更加明顯。“很多行業都在探索金融化、互聯網化。比如中國排名前20位的商業地產都在做互聯網+方面的探索,它們嘗試打造一體化的金融平臺、供應鏈、O2O平臺,盡管這些平臺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蕭安卓說,“所有的企業看到別人在做了,就覺得我們也得做,但怎麽變現都還沒有想清楚。”

他們認為這一轉變也必然會帶來人才投入的流動:到2020年,將電氣工程作為人才招聘時首選工程專業方向的企業數量將下降35%,而數據工程人員將成為最主流的受聘人才,偏向招聘數據工程人員的企業比例將從8%增加到16%。

“關鍵的人才會讓這些企業的創新力遠高於平庸的公司。”蕭安卓說,“比如早年前微軟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以及75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其實都在購買人才。”

不過,這些專家還特別表示,研發投入大並不代表企業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創新能力與研發支出也並不成正比,市場洞察力依舊是企業制勝的最重要法寶。

“如果一個好的軟件工程師,但他卻不了解消費者需求,還是無法將產品大量銷售出去。”蕭安卓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79

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威威食雞 周顯

1 : GS(14)@2017-02-11 12:52:4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3367

有兩派的意見:

一派說,只有自己有錢咪得囉,別人知不知你有錢,又有甚麼相干呢?因此,炫富根本沒有必要。

另一派則說,只要人人都以為你有錢,你已經是一個真的富豪了。你自己的口袋究竟是否真的有錢,根本沒有相干。這好比女人的美麗,自己照鏡子美不美沒相干,最重要是別人看你美不美。

一位學生問我,究竟以上兩種說法,會認同哪一種?

我笑笑說﹕「如果我沒錢,當然要死充,但如果我是真正的富豪,就愈低調愈好。如果是無人不識的超級富豪,更加要謙虛到不能再謙虛,像李嘉誠要戴電子表,朱克伯格開本田Jazz,馬雲說賺幾萬元一個月才最快樂,大家講如何搞慈善,不講做生意,才是超級富豪的所為。」

然而再低調的富豪,也有高調的地方。通常,無論富豪表面上如何低調,其實也只是對公眾低調,實則上所有的富豪都非常要威,大部分的支出都是花在炫富……

學生聽了這說法,馬上問我:「咦,你常常如此高調,炫耀自己甚麼都用最好,莫非你也是那種裝闊的窮人?」
一位好友傾盡現金買了一間紅山半島別墅,完全不做室內裝修,他的名句是:「室大何須雅!」

我遭問得啞口無言,惟有不理所問,自顧說下去:

富豪們炫富的對象,並非公眾,而是其朋友。飛機遊艇等等,都不是用來自用,而是用來招呼朋友;明星女朋友也不是自己的所愛,只是告訴別人,自己曾經「買過」這位美女明星,如此而已。

另一方面,關係網絡也是炫耀的方法。很多時,如果一班富豪吃飯,其中有人、或身邊的友人美女有難題,例如買不到票子、訂不到位子、找不到好的醫生、入不到名校、又或者認識不了某位政要,諸如此類,大家便會齊出辦法,誰能解決問題者,誰便威威。

富豪固然要威威食雞,窮人也有充闊炫富的必要。

學生問到我,最有效的炫富方法是甚麼。我回答說,要把錢花在刀口上,集中於一點,作為攻堅。

假設說,如果又揸靚車,又着靚衫,又食好西,戰線過長,破產都唔掂。因此,很多人獨沽一味,男人住公屋揸「波子」,女人食飯盒用「靴物屎」,也不失為有效一招。如果男人的目的是去蘭桂坊,則最好戴一隻名錶,千萬別要把錢花在開香檳,因為名表可以天天戴,但香檳喝了便沒。

反過來說,如果要戳破充撐的場面,《沉默的羔羊》中的那位食人醫生Hannibal一語中的:「你用名牌手袋而穿廉價鞋子,顯示出你很想向上爬但出身低賤……」

而我則會看對方穿不穿名牌衣服,尤其是低調的名牌,如Loro Piana,因為男人的購物次序是先手表,再是車子,名牌衣服排至很後的優序;女人則是手袋先行,鞋子次之,名牌衣服排在四五位之間,所以穿名牌衣服,最少代表了一定水平。

但我見過最懂得攻堅的,是一位好朋友,很多年前,傾盡現金買了一間紅山半島別墅,完全不做室內裝修,擺設全是宜家傢俬,平時也省吃儉用,他的名句是﹕「室大何須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