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醫養結合”應對老齡化 如何吸引資本進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789.html

“醫養結合”應對老齡化 如何吸引資本進入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11-12 14:33:00

65歲以上老人2014年底超過總人口的10%,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養老問題面臨嚴峻挑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65歲以上老人2014年底超過總人口的10%,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養老問題面臨嚴峻挑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三大瓶頸制約養老產業

解 決當前的養老問題,單純靠政府的基本醫療,似乎難以滿足。“現在全國有4萬家養老機構,民營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48%。這就是當前中國養老機構的現狀。” 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在梧州召開的“國際健康養生產業資源合作與投資促進”大會(下稱“健康大會”)上表示。

烏丹星說,中國 養老產業存在三大瓶頸。首先是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觀望,如果金融市場不開放,資本是不願意進入的。其次是模式問題,做養老健康的企 業多在虧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資金受到政策和機制的制約,同時要對接很多的部門。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問題,從事養老健康產業者一定 是專業人士,如果沒有職業通道和規劃,他們的未來是什麽?人力資源將影響這個產業的發展。只有解決好這三個問題,中國才有大健康。

在烏丹星看來,大健康產業鏈的核心仍然是醫療,前端是健康管理,中間是醫療,後端是康複。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稱,促進醫養融合對接。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可作為醫院康複護理場所。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老年病、康複、中醫醫院和臨終關懷機構等。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

雖 然健康產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這個產業的發展已經在路上。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營銷與戰略教研室主任侯勝田在健康大會上表示,這個產業是否已經啟 動,要看資本是否進入。據他了解,當前已有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商進入了健康領域,多數保險公司有了健康醫療保險,以及一些銀行投資了醫療產業園。

侯勝田稱,未來的大健康產業中,無論是養生還是養老,中醫藥將承擔著更重要的責任。

地方投資養老養生產業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表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複、老年護理等機構。

基 於自然環境和本土資源的優勢,有地方已經準備在健康養生、醫療養老方面大展身手,比如梧州市。梧州市政府黨組成員、粵桂合作特別實驗區管委會主任徐文偉表 示,梧州市已經編制了《梧州市生態養生養老服務業發展戰略規劃》,謀劃了一批“十三五”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建立起全市“雲家庭居家養老服務”,通過網格 化、精細化管理,大力破除社區養老難問題。

梧州市發改委主任陳紹霖稱,“十三五”將加強養老護理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爭取到2020年80%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得到專業培訓。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04

【掘金兩會】李克強力推醫養結合 老有所依不是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874.html

【掘金兩會】李克強力推醫養結合 老有所依不是夢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3-05 21:34:00

李克強大大在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支持發展養老、健康、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過年回家,有一件特別震撼小編的事。和爸爸一起去看望爺爺,年逾九旬的爺爺坐在輪椅上,穿著一身中山裝沐浴在陽光里。他已經認不出我了,我也沒聽到他再開口說過話。爸爸給他餵食時卻發現他嘴里堆積了食物,沒能咽下去。看著爸爸一點一點地把爺爺嘴里的東西摳出來,再餵水餵食,我就走開了。因為眼淚快下來了,我怕顯得矯情。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一懼。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同時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越長大越認清,這種分離避無可避。就像有人說的,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別離,是為了讓你離開他時,依然可以好好生活。

李克強:推進醫養結合

小編沒有跑題,今天還是掘金兩會,只是當李克強大大提到健康養老,小編就成了一枚憂傷girl。現今老齡化加速,牽絆著每一個在外闖蕩的人,同時也凸顯養老產業地位,目前我國養老產業正面對“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挑戰。

每年兩會期間,民生類主題都受到格外關註,而健康養老則關乎百姓切身利益,這和“高高在上”的如供給側改革、“走出去”等戰略不同,誰家沒有老人,誰不會變老,只有健康才能坐享天倫之樂。健康養老隨著人口結構變遷、消費升級等變化,其影響力顯而易見。

李克強大大在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指出,健康是幸福之基,支持發展養老、健康、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隨著1979 年出臺的獨生子女政策,從 80 年代初開始,我國老年人口占比持續增長。從上圖可以看出,1982 年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僅為 8%,到 2014 年該數據已經增至 13.7%。根據全國老齡辦預測,我國老齡化進程將持續到 2050 年,屆時撫養比將達到 27.9%

醫養結合投資機會

有問題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雖然小編並不喜歡用“市場”這詞),解決當前的養老問題,單純靠基本醫療似乎難以滿足。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表示,現在全國有4萬家養老機構,民營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48%,這就是當前中國養老機構的現狀。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稱,促進醫養融合對接。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可作為醫院康複護理場所。李克強在兩會上也表示,將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

此前9部位對醫養結合提出具體要求,醫養結合的方式為1、醫療結構為養老機構開設綠色就診通道;2、養老機構內部可以設立醫療機構;3、推動公立醫院轉型康複;4、上門醫療服務可納入醫保報銷。而醫養結合的資金來源為財政資金、民營資金、彩票資金、保險資金、醫保資金。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提出“醫養結合”概念,為整個養老產業鏈帶來重大利好,潛在盈利機會主要集中於養老地產、養老醫療、保險板塊。對於養老地產,整合醫療資源+進入醫療服務市場的盈利模式已逐漸明確,看好有前瞻性養老布局、具有醫療資源整合能力的標的;養老醫藥產業已進入高速成長期,預計市場規模5年內翻倍,與養老相關醫藥標的向上空間較大;保險行業的業務貫穿整個養老產業鏈,可分享整個養老產業的政策紅利,三支柱失衡、養老金缺失、政策逐步兌現將帶來確定性較強的長期上升空間。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十三五”期間養老產業將爆發,核心原因在於“富人變老”——人數最多且同時享受改革開放、房地產黃金十年兩輪財富紅利的“嬰兒潮”高凈值人群一代的老去,與當前老年人財富及消費偏低的現狀形成明顯“預期差”,帶來的巨大增量蛋糕。從政策催化看,“十三五”規劃、明年年中的“十三五”養老產業頂層設計以及未來1-2年風投等產業資本的加速運作將帶來養老產業持續、確定性的“風口”。

在投資布局方面,中投證券認為,國內養老產業的盈利模式正處於摸索階段,看好已布局養老的行業先行者,首先是,涉足養老核心產業康複醫療,並已具備可行性和連鎖化潛力發展模式的企業,推薦湖南發展、和佳股份;其次是,積極探索創新養老模式的企業,推薦澳洋科技、桂林三金。

小編也認為,推進醫養結合已經刻不容緩了,別說老年人了,現在的年輕人基本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就像小編,年紀輕輕就已經患了頸椎病,飽受折磨,醫生說記得工作多偷懶啊,檢查之後小編45度角仰望天空淚流滿面,年輕時用命換錢,還未老就要拿錢換命。可小編仍要堅定地為小夥伴們掘金兩會,偶爾休息下做做頸保健操,快給小編點贊。

居家養老是當前最好的養老模式

居家養老無需設立專門的養老場所,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運營中心租金,運營模式較輕。我國目前養老格局為90%老人為居家養老,7%老人為社區養老,3%老人為機構養老,因此居家養老的需求及潛在市場較大。居家養老的可複制性極強,由於是輕資產模式,擴張過程中只需招聘運營中心的維護人員、醫務人員及家政服務人員。

以南京新百的Natali為例,Natali是以色列領先的居家養老服務公司,旗下的高端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則通過監控設備對老人居家活動進行24小時監測,一旦老人出現一場活動,比如上廁所時間超過正常值,運營中心人員會打電話詢問老人情況,並提供電話救助、現場救助、上門送餐、叫車、緊急救助、遠程醫療等服務。

高端養老的總投資較大,盈利能力有待考證。以泰康之家定位於高端養老社區為例,室內裝修精美,集住宿、康複、會所、保健、電影院為一體,為老年人提供身心雙重享受。費用方面,根據戶型和自理能力的不同入住需要繳納20-245萬元不等的押金,單日月費從5000-25000元/月不等。海通證券在使用過多假設後,計算人力成本、總投資、設備裝修折舊、房屋土地折舊與攤銷費用、夥食費用的成本,指出真實運營過程中的盈利能力有待考證。

而中低端的養老機構收費較低難以實現盈利,以公立養老院為主,公立養老院的住院條件基本為無精神病、無傳染病、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但由於房屋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較高,收費較低的養老院難以實現盈利,將以政府補貼的公立養老院為主。

現在還出現日間托老的服務中心,但是,目前我國的群眾對此接受度還不高,許多擁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更願意居家養老,而不能自理的老人更願意雇傭護工在家養老或去養老院長住(像小編爺爺就是雇傭護工,但是雇傭護工也存在問題,比如小編之前提到的,不給小編爺爺好好餵食,堆積滿嘴食物要不是老爸看到了,真心覺得爺爺很委屈)。

海通證券指出,在對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的盈利能力進行估算,居家養老的凈利率為15%,高端機構養老凈利率為1%,中低端機構養老凈利率為-47%,日間托老凈利率為-99%,從盈利能力、可複制性、市場空間等方面來看,居家養老均優於結構養老和社區養老,因此,居家養老的模式最好。

相關概念股

澳洋科技:

集團醫藥資產註入、定增持續加碼醫療服務。健康養老、資產註入+澳洋億元+定增+醫藥互聯網物流。

南京新百:

全球最大臍帶血公司,並投資設立Natali(中國),進軍養老服務產業,Natali總部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是以色列領先的提供遠程醫療、緊急救助及社區健康服務的服務商。過去三年該公司平均凈利潤達1000萬美元。

雙箭股份:

布局養老產業多年,2012年底參股設立桐鄉和頤養院有限公司,先後兩次增資。該院規劃床位500張,定位中高端,並與上海紅日養老投資管理集團合作,引入國內最成熟的養老服務管理模式。

新華錦:

2010年公司註資5000萬成立養老產業投資主體——青島新世紀愛晚投資有限公司,養老產業被該集團定位繼貿易物流、房地產、金融投資後的第四大產業,主要在營項目是2012年開業的新華錦長樂國際頤養中心。

東軟集團:

公司設計養老方面的相關業務較為完整,從養老產業整個鏈條的多個環節提供服務及產品,包括養老社區相關平臺建設,逐步推進的健康雲業務及醫療信息化產品,公司推出的智能腕表有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相關功能設計。

關於壹資本(cbnyiziben)

壹資本(cbnyiziben)

《第一財經日報》資本部,新鮮、重磅、原創稿件,有新聞線索、意見反饋、互動交流等,歡迎關註微信號。

編輯:彭潔雲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92

上海首家保險系養老社區正式投入運營 主打“醫養結合”

在人口結構失衡、社會老齡化問題加劇的背景下,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受到挑戰;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增加又使得照顧和護理的問題日益凸顯。對於養老產業的巨大需求,資本已經嗅到了掘金機會,包括地產商、保險企業、大型國企乃至外資企業都紛紛湧入,加碼布局,呈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態勢。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各類養老機構4萬余家。但由於養老產業社會影響面廣、專業性強,其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例如,目前失能老人的數量已達4023萬,而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養老機構占比不到1/4;諸多養老社區處於入不敷出狀態;不少養老機構存在質量把關不嚴、違規操作等行為;“以房養老”等模式依然備受爭議,等等。

上海作為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截止2015年底,在上海籍人口中,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了436萬,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30.2%。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認為:“從老年人的需求來看,養老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單靠同一種養老服務形態難以適應居家、社區、機構服務的融合發展。而從服務的供給來看,單靠政府的資源、家庭的力量是難以持續的,需要進一步把社會和市場的資源整合進來。”

泰康人壽是較早投資養老產業的險企。7月18日,泰康人壽斥資43億興建的大型綜合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申園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運營,成為上海市首家保險系養老社區。

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認為,醫療與養老的融合是資源整合的過程,重資產投入會帶來規模影響力,泰康作為險企投資醫養產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擁有長期的資金優勢;二是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三是業務模式能夠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泰康申園首期開放的獨立生活區共280戶,開業首月即將有超100戶居民搬家入住。對首批入住申園的居民調查評估顯示,其中65%擁有大學(含大專)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其中有不少子女在海外,也有定居海外的老人回滬。

這些老人最為關註的是醫療配套、文化娛樂、生活環境等方面是否完善。泰康人壽副總裁兼泰康之家CEO劉挺軍表示:“松江區周邊獨居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情況很普遍,家庭對半護理、全護理需求旺盛。這些需求促使我們將嘗試把泰康專業護理團隊、優質醫療資源釋放到周邊。以後我們還考慮把這些老人請來參加老年活動,一站式解決護理、醫療、還有社交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41

高知老人青睞醫養結合 險資加快布局高端養老社區

等待四個多月之後,黃本新拿到了泰康之家申園的鑰匙。此前,黃本新在一家外資的養老機構生活,今年3月合同到期之後她沒有續約而是選擇申園作為今後養老之處。

2016年7月18日,泰康人壽斥資43億興建的國際標準大型綜合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申園在上海松江正式投入運營。黃本新和其他100多位老人們一起,成為申園首月入住的居民。

作為高端養老社區,泰康之家面向的是“三高”老人:高級知識分子、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以及高幹人群。當機構養老成為這一代中國老人養老的重要選項之時,像黃本新這樣的高凈值人群對養老機構有哪些期待,養老機構又該如何滿足這些需求?

高知人群偏愛醫養社區

相比於傳統觀念依賴的“養兒防老”,選擇高端養老社區的居民,更尊重子女的獨立生活性,偏向自理養老。記者實地調查時發現,這些老人經濟實力比較強,對養老護理、專業性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且非常看重養老社區醫療服務的水平和便利性。

泰康是保險行業首個投資養老實體的企業,泰康之家•申園是其在長三角區域布局的首家旗艦醫養社區,全部建成後可提供2200戶養老單元,容納約3000位居民入住。

隨著申園開業,泰康養老社區將在運營管理、服務流程、醫療配套、建築規範、人員培訓等方面形成統一標準的服務運營模式,逐步完成在全國八大城市的規模化、連鎖化運營。

85歲的同濟大學教授王素琴和老伴也是申園第一批居民,她選擇申園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看重申園配套建設的康複醫院。像其他大齡老人一樣,看病成為他們居家養老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由於醫生不能上門就診,通常老人們小病在社區醫院就近治療,大病則要到三甲醫院排隊等號,耗時較長,拖累、捆綁家人或保姆。

“以前我們生病住院滿兩個星期,醫院就要求必須出院,我們就只好重新找醫院,找醫生看病和換醫院對我們來說非常艱難的事情”,王素琴說,現在申園里就配套一家醫院,將來可以用醫保卡老年卡,還有三甲醫院的綠色通道,這些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對於高齡老人來說,醫療護理是和吃飯一樣重要的事情,但現實中醫療供給卻是養老產業中的一大痛點。近年來,養老機構總床位缺口逐漸收窄,但結構性短缺沒有緩解。我國各類養老機構達4萬多家,但真正具備醫療服務能力的只有20%左右,可滿足老年人醫療護理及文娛需求的中高端養老機構床位供給嚴重不足。

泰康人壽副總裁兼泰康之家CEO劉挺軍介紹:“養老體系真正的成功是做好醫療服務的定位,改變傳統醫療人才的思維定式,泰康養老社區就是要將傳統的以疾病治療為核心轉變為以預防康複為核心,將醫療和養老有機結合起來。”

像北京的“燕園”一樣,申園將泰康養老社區創新的“醫養融合”、“文化養老”、“一家社區+一家醫院”等特色服務逐一在上海落地,並以美國CCRC持續照護體系為藍本,為入住的老年居民提供安全、健康、尊嚴的退休生活。申園養老社區規劃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障礙四個基本業態,在此基礎上,配建具備二級資質的老年康複醫院,並計劃在2016年底運營。

康複醫院以康複醫學和老年醫學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全科診所24小時響應,方便居民就近看醫。圍繞高齡長者的健康需求,由醫生、護理師、康複師、營養師等人組成“醫養融合工作小組”,提供從“預防—治療—康複—長期護理”閉環整合型醫養服務。

從“燕園”“申園”的客戶群來看,泰康所推出的這種“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在高知人群接受程度非常高。

在運營一年的泰康燕園養老社區,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中央電視臺前副臺長陳漢元先生等社會知名人士先後入住,引發社會廣泛關註。根據對泰康燕園社區的居民調研,其中院士、高知等人群、企業高管等人群占75%,高知高管人群占到社區居民的七成多。

對泰康申園養老社區簽約客戶的統計顯示,客群依然呈現為高知、高管人群占主流的特征,其中不乏有高級知識分子、外交大使、國家公務員、企業高管等,擁有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的居民比例高達66.2%。

記者在申園開業現場與這些老人交流時發現,當錢不再是規劃養老生活的最大的制約因素時,他們願意在更年輕時進入設施完備的高檔養老社區生活。

還不到七十歲的王阿姨已經決定和老伴7月末就搬到申園來住,雖然申園的費用比其他養老社區要貴,但考察一圈之後,王阿姨還是選擇了申園。她對記者表示最看重兩點,一是有配套的醫院,二是居民的知識層次比較高,大家在一起生活會有共同語言,不會孤獨。

“我們遲早都是要進養老院的,早來還可以趁著身體好的時候多享受這里的生活,否則等生活不能自理了,再好的設施對我們也沒什麽用了”,王阿姨說。

王阿姨夫婦選的是申園社區一間60平米左右的房間,兩個人每個月的花費1.3萬左右,王阿姨的老伴說,“這就等於把我們兩個的退休金交給泰康來做養老費,還是可以承受的”。

機構養老提供的養老服務也獲得入住居民的認可。入住泰康燕園養老社區的居民、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曾公開表示:“我將書房搬到養老社區,要在這里安心寫作。”錢教授入住燕園不到一年時間便又出版了新書《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談心》。

險資布局高端養老社區

截至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22億,預計到2020年,該數字將達到2.48億,占總人口17.2%。同時,失能老人數量持續增加,目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總數已達4023萬。

龐大的老年群體一方面對中國社會提出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也孕育了新的商機。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在7月18日的申園開園儀式上表示,養老產業是今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醫療、養老、健康、文化已經被國家發改委列入2025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重點行業。

保險資金與養老產業具有天然的相關性,最近幾年隨著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保險資金也加快了布局養老產業的步伐。泰康人壽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認為,險企投資醫養產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擁有長期的資金優勢;二是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三是業務模式能夠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醫療與養老的融合是資源整合的過程,重資產投入會帶來規模影響力。目前,泰康在全國醫養實體總投資已達203億元、占保險業總投資1/3,歷時9年,先後完成了北京、上海、廣州、三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八城養老社區布局,地上總建築面積逾128萬平米,全部建成後可提供1.3萬個養老單元。

養老產業與醫療健康行業密不可分,在全國布局養老產業的同時,泰康近年來著力投資醫療產業,形成了“保險+醫養”新型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除了北京燕園、上海申園配套的康複醫院之外,泰康還控股南京市仙林鼓樓醫院,攜手南京大學、鼓樓醫院建設醫、教、研一體化醫學中心;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國際醫院;在北京小湯山打造集“創新研發、臨床應用、高端診療”為一體的生命健康城。

陳東升說,泰康的戰略是以大健康為核心,圍繞保險、資管和醫養三大核心業務推進,其中戰略協同的核心是醫養。在醫養領域,泰康做的是商業不動產的投資,不再僅僅是提供虛擬的與生老病死相關的金融方案,而是提供可以落地的一流醫養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51

險資提速布局醫養產業 老年康複醫院成投資入口

作為這個時代“有錢人”代表的保險公司不僅僅是監管部門眼中的”舉牌專業戶”,它們也在尋求與保險資金的長期性相配匹的投資品類,養老和醫療已經成為險資布局的重點領域。

北京燕園康複醫院開業一年之後,12月6日上海申園康複醫院正式投入運營,泰康保險集團醫養板塊的投資又向前邁進一步。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泰康先後完成戰略投資南京仙林鼓樓醫院;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投資逾10億入股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上市醫療集團IHH旗下專註中國業務的百匯中國;投資逾11億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和美醫療股份,國內規模最大的連鎖婦產醫院集團,持股比例達到26.44%。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在上周末公開表示,龐大中產階級的形成發展壯大和中國的未富先老是經濟社會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兩個本質點。老百姓為養老儲蓄的退休金、保險金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資金。

陳東升說,巨大的財富一定要找最好的標的,所以舉牌會成為一個常識,這是一個深刻的經濟規律使然,並非偶然的“野蠻人”的現象。

老人最盼醫養結合

12月6日,泰康保險集團在長三角地區投資建設的首個二級專科醫院——上海申園康複醫院正式投入運營,並掛牌成為泰康保險定點醫院,開創了保險直付新模式。這是繼2015年開業的北京燕園康複醫院後,泰康投入運營的第二家以老年醫學和康複醫學為特色的醫養結合專科醫院。

今年7月首批入駐泰康申園養老社區的居民、82歲的王老先生對記者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和老伴在買菜做飯洗碗等日常家務上越來越力不從心,從五六年前開始就在尋找養老機構,今年申園一開業他們就搬了進來。

王老先生選中申園除了條件好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在社區內配套的康複醫院。“人老了最怕生病,子女不在身邊,一旦生病去醫院掛號看病都是我們的一大負擔”,王老先生說。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表示,泰康做養老社區投資的前期調研時發現,醫療保障排在老年人所有養老需求的第一位。針對這些需求,“一個社區,一家醫院”被定為建設泰康養老社區的理念。

目前,在泰康已經布局的八地養老社區內均配套建設一家二級康複醫院,實現真正的醫養結合。

燕園康複醫院副院長王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社區內的老年人對慢病診療、急救保障、健康管理的需求十分突出。目前醫院第一期開放的100張病床已經住滿。今年4月到10月期間,燕園康複醫院為燕園社區居民提供了緊急醫療救助64例,其中成功搶救47例,綠通轉診17例,被老人和家屬譽為“生命健康保護傘”。

私立康複醫院面臨支付瓶頸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保持快速增長,據預測,2020年需要康複治療的老年人將愈5000萬,至2030年康複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1038億元,而於此相對應的是當前康複醫療仍處在初級階段,不論是康複床位數還是康複醫師數量,都存在嚴重供給不足。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需加強康複、老年病、長期護理及慢性病管理等醫療機構建設。

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醫療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朱正宏介紹,康複是泰康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康將在其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重點城市發展康複連鎖,布局10家左右康複機構及社區康複診所,構建區域康複醫療網絡,打造醫療中心、康複醫院、康複連鎖聯動的康複醫療體系,形成從重癥診療到急癥期、亞急性期、恢複期的治療閉環。

社區居民王老先生現在最盼望的是申園康複醫院能夠盡快獲得醫保定點資格,這樣,老人們看病就可以使用醫保卡,減少醫療費用。

泰康旗下的康複醫院無論是軟件和硬件都是國內一流的,康複醫療體系對標國際,在業務上也是與國內頂尖的三甲醫院老年科聯手。定價低廉和覆蓋項目比較少的醫保,顯然無法補償這樣高標準的醫療成本。

在6日下午舉行的2016泰康康複醫學及老年醫學高峰論壇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複醫學科主任王茂斌表示,大型綜合醫院內設的康複科是非常賺錢的,但如果單獨做康複醫院就會面臨很大風險,康複醫院是不能指望醫保來支付康複費用的,必須把醫養結合起來才有盈利的可能。

朱正宏對記者表示,如何破解私立康複醫院的支付瓶頸是泰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目前確定的思路是,不管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首先都是治病救人的場所,對周邊居民康複醫院會提供一定的基礎醫療服務,但醫院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高端人群。

“目前泰康旗下的醫療機構都在積極和政府溝通申請醫保定點資格,但醫保將只作為對社區老人的福利,我們的定位很清晰,主要是針對中產階級和中高端自費及商業健康險的客戶。這樣避免了和政府的公立醫療機構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我們也會為社區居民爭取基本醫療保險服務”,朱正宏說。

“醫險結合”降低醫療支出

王晶表示,燕園康複醫院未來是要“三條腿”走路:第一類是醫保病人,燕園康複醫院正在努力申請醫保定點單位;第二類是自主定價的項目,服務於自費的中高端市場人群;第三類是高端商業保險客戶,既服務於泰康保險客戶,也會和其他高端商業保險簽約。

泰康申園康複醫院投入運營後即掛牌成為泰康保險定點醫院,泰康“保險+醫療”閉環商業模式探索更進一步。在自建自營的康複醫院中,泰康客戶不但可以得到體檢、診療、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務,部分項目可獲得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或簡化理賠流程,極大程度提升客戶就醫及保險服務體驗。此外,申園康複醫院還將對接國際醫療保險。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要求,鼓勵企業、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並提出了對商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顯著提高的具體目標。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長王海濤認為,在中高端醫療服務領域,商業健康險將充分發揮補充功能,滿足國民的醫療保障和服務需求,分攤國民對於醫療的需求。但是,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一直受制於高賠付率,其原因在於缺乏有效的醫療風險控制機制。

劉挺軍表示,泰康的醫險結合戰略,核心在於健康和控費。泰康要將支付方和服務方的利益進行整合,借助商業保險、技術推廣、激勵機制等三大要素,對醫療成本進行有效控制。

“保險+醫療”模式的優勢在於實現健康提升和控制醫療支出。傳統醫院只為病人提供診療服務,通過保險業務可將服務延伸至人群健康管理,而客戶健康程度的提升及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則又可以減少過度和重複醫療,從而降低總體醫療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48

複星郭廣昌: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機構 發展長期護理險和責任保險

全國政協委員、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全國兩會期間遞交的多份提案,聚焦養老和保險方面,包括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高起點高標準開展長期護理險試點,以及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分擔社會法治成本。

郭廣昌指出,當前,由於醫養結合機構和床位設置的不足,導致大量病患老人占有醫院床位,但由於支付政策的限制而頻繁辦理進出醫院手續;更有大量迫切需要醫療護理的老人無法獲得應有的照護。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醫養結合”功能的醫療機構包括護理院(站)、康複醫院、療養院、以及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等。但在鼓勵這些機構的設置、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業發展的當下,依然還存在不少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首先,這些機構的設置都必須納入政府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醫療機構及床位配置計劃,政府制定規劃和計劃有一定周期,但跟不上社會對醫養結合服務需求的增長,也無法滿足社會舉辦相關機構的迫切願望;

其次,當前醫療機構的設置流程複雜、審批環節多,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養結合機構和床位缺口巨大的窘迫現狀。同時,針對當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由於相關標準都必須按照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實施,通常先前設置的養老機構一般都難以通過內設診所的審批;

另外,政府也鼓勵養老機構就近和周邊醫療機構對接,實現醫養結合或納入醫聯體合作機制,但由於缺乏具體政策措施,存在較大實施難度;

綜上情況,郭廣昌建議對這些具有養老功能的機構應區別其他醫療機構實施管理,包括機構設置、審批條件、服務等,建議建立較為寬松的醫療機構床位規劃,鼓勵社會舉辦養老性質醫療機構;其具體建議如下:

1、鑒於目前醫養需求迫切的前提下,放開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醫療機構的規劃管理和床位管理,只要根據設置標準審批的一律準予建設。或者對該類具有養老功能的醫療機構單獨制定“管理辦法”,制定有針對性的設置標準和服務標準;

2、簡化上述醫療機構設置程序,建議將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程序和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兩程序合並,社會資本在設置“醫養結合”醫療機構時,預先備案相關申請材料後即可實施建設,建設後一次性由主管部門審查並核發“執業許可證”;

3、鼓勵社會力量建設的醫養機構就近和城市大醫院建立協作關系,允許實現醫療服務項目的聯動及合作,並建立合理的結算機制,合理補償;城市大醫院針對合作的醫養或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在上述協作的基礎上,建議給予社會力量辦的醫養機構可以優化或減少相關科室的設置,包括“安寧療護”等科室,以緩解和避免“鄰避效應”,加快城市社區內嵌式醫養機構的建設和發展。針對有協作的養老機構內設護理站等醫療機構時,也能與獨立設置醫療機構以區別對待,適當放寬面積、以及除基本設備以外等其他設備配置的要求。

在養老方面,郭廣昌的另一份提案還涉及高起點高標準開展長期護理險試點,建議長期護理險試點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機構定點標準,並參照相關地區試點引入商業保險機構經辦,鼓勵設置商業性的長期照護險給予補充。具體如下:

(一)建議加速完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的統一照護需求評估標準和評估流程,達到評估標準統一。通過老人需求評估標準統一,長期護理險結算標準統一,為跨區域的長期護理險支付創造條件。

(二)進一步修正完善政府運營補貼設置問題,建議打破各區域政府補貼給機構,各區域補貼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建議逐步考慮改變補貼給機構的方式為補貼給老人,通過由老人自主選擇,為跨區域的長期護理險支付創造條件。

(三)跨區域長期護理險結算,還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資源整合,尤其在當前,城區養老照護機構相對缺失,周邊區域相對空間較大的情況下,跨區域結算有望打通區域結算壁壘,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保障服務落實。

(四)針對能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的養老機構,尤其是民辦養老機構予以重點關註,這類機構目前是未來承擔機構照護的主體,建議明確針對這類機構制定相關的長期護理險定點政策,以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

(五)針對居家護理需求,建議出臺政策鼓勵區別於當前大量家政服務公司的、獨立高端的、能提供照護服務人力資源的第三方機構的設置和發展,這類機構自身不需提供照護場地,但通常具有培訓和管理照護服務人力的資質和職能,一方面能為長期護理險的支付提供結算主體和責任主體,同時也能大量滿足居家照護的需要;

(六)建議可探索將長期護理險委托商業健康險公司經營,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商業公司實施支付,同時鼓勵保險公司推出商業的長期護理險種,作為政府主導的長期護理險存在的部分缺口進行補償。

(七)建議在長期護理險試點,照護人才專業性和社會價值不斷提升的同時,鼓勵各類培訓機構加大和規範養老護理及其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保險是複星集團關註和重點投資的領域之一,此次郭廣昌的提案還包括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分擔社會法治成本。

郭廣昌認為,目前我國責任保險的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整體規模仍較小,覆蓋面和滲透度仍較低,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當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和風險因素錯綜複雜的環境下,建議我國加強社會法制環境建設,並有效利用責任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通過大力發展責任保險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減輕政府社會管理壓力、分擔社會法治成本並創新國家社會治理機制。

(一)優化政策環境,推動立法體系完善,探索開展強制責任保險。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經驗,在涉及國計民生、涉及矛盾較為突出的領域,加強法治環境建設;並依托逐漸完善的立法體系逐步推行強制責任保險。如在食品安全、環境汙染、安全生產、社區生活等關系到社會公眾的重點領域探索實施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在試點經驗成熟的基礎上,通過立法保障,建立相關領域的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二)建立更為健全的民事侵權責任立法體系,提升責任保險風險意識。民事侵權責任的健全有利於社會及居民法治意識的整體提升,解決社會矛盾糾紛並進一步減輕政府社會管理壓力。基於健全的民事侵權責任體系,責任保險其對保險人利益保障的特點可分擔居民觸犯法律的法治成本。但在目前的的民事侵權體系下不同地區對於類似案件責任判定還存在不一致;而責任保險目前尚未形成行業間統一的責任判定機構和標準,尚需在責任認定和損害賠償標準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此外。建議國家重點關註相關部委與各地政府的協調配合,健全、完善更為健全的民事侵權責任立法體系,進而形成責任保險各項配套制度。

(三)提升保險機構責任險經營水平,增強責任保險發展動力。積極引導保險公司加大對責任保險業務的投入力度,保險機構可利用保險風險管理優勢,參與到責任事故的前、中、後期全流程。如承保時,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進行專業化的防災防損技術指導,預防事故發生,發揮保險事前風險預防的作用;事故發生後,利用專業優勢,做到及時止損,對風險有效控制。同時建議保險機構關註新技術應用,借助新渠道,深挖責任險客戶新資源,如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創新型責任保險等。

(四)在責任保險的經營探索上,建立政府引導、商業機構管理、多層次繳費的共同運營體系。對於普惠型民生險種,建議初期可由政府引導、保險行業組織主導,撰寫行業統頒條款並厘定費率作為框架參考,商業保險機構據此豐富和完善。保費由相關企事業單位、團體或個人,共同繳納和分層賠付,各級政府在惠及國計民生的保障範圍內進行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如公共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城鎮居民住房綜合保險等,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五)政府提供大力支持,降低保險機構業務開拓成本。相關政府可組織本地的保險公司進行統保或共保,以確保投保人的廣泛參與。政府還可利用公開招標方式,選定參與的保險公司,保證它們獲得一定數額的保費收入,鼓勵保險公司承保責任保險積極性。政府推動力度越大,責任保險業務的發展便越好。在目前情況下,這也是實現發展責任保險業務成本效益最佳的有效途徑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20

醫養結合樣本調查:泰康之家北上廣養老社區已運營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我國面臨的養老壓力已經逐步顯現。《“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用於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支出將持續增長;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

業內人士表示,醫養融合的養老社區的發展,是通過調整醫療保健機構內部結構的分工,實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隨著醫養結合的逐步發展,打破原來單純依靠政府的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與商業保險形成有效對接,逐漸形成多層次的差異化服務。

醫養結合:供給側改革樣本

如何養老是擺在國家面臨的社會問題,也是關乎每個人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倡導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的同時,《規劃》還指出,推進醫養結合,完善醫養結合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醫養結合”正是泰康養老社區的特色之一。作為國內探索醫養結合模式的先行者,泰康之家今年已經走過了九個年頭。目前泰康之家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杭州、蘇州等多個城市涉足布局養老產業,其中北上廣三城市的養老社區已經正式運營。

“養老社區未來會成為比居家養老更加人性化、更有效的一種養老的社會方式。”泰康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CEO劉挺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南開大學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醫養結合尚處於發展的初期,深度的醫養結合比較缺乏,更多是養老體系的搭建,通過建立高檔社區和養老院,將相關的醫療配套納入養老服務體系。

“醫養社區的結合發展,它一定是真真切切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超級樣本,同時也是醫改的重要的方向。”劉挺軍表示,醫養融合的養老社區的發展,是通過調整醫療保健機構內部結構的分工,來實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以英國住院改革舉例稱,英國鼓勵發展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和醫院合作,把慢病和護理轉移到養老護理機構來,通過這一重大結構性調整,讓綜合性的醫院的床位周轉率大幅提高。

“醫養融合的養老社區,給養老機構給醫保不是一個增量,而是存量的調整。站在醫保的角度上,它是進行了重新的分工,只是存量的結構性的調整。”劉挺軍說。

朱銘來也表示,醫養結合理念更多涉及到醫療護理、老年人關愛照顧,需要將醫療項目逐漸與養老護理融合。

保險深耕醫養結合

對於國家倡導的“醫養結合”主要模式,劉挺軍告訴記者,一種是醫聯體模式,養老社區自己不建醫院,跟其他的公立醫療機構做合作的模式。第二種是養老機構里放一個醫務室,提供基礎的服務。第三種泰康的模式,是養老社區配建一個以康複老年病為特色的綜合醫院。

“我們是大專科小綜合的綜合醫院,特色是三大學科:一是老年康複,二是老年的全科慢病、日常病的健康管理和日常家庭保健,三是老年的急救。這三大系統其實對於養老社區是很關鍵的。”劉挺軍說。

朱銘來強調,客戶不僅需要的是補充醫療保險和護理保險獲取連本帶息的回報,更需要的醫療健康和養老服務。保險要逐漸與打通產業上下遊形成產業鏈,通過商業保險將醫療與養老結合起來,目前保險已開始往這方向走。

“國家公共醫保只能是解決最基本的醫療的需求,不可能滿足更高的需求。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需求就是娛樂、教育、醫療、養老,所以我認為中高端的市場有巨大的空間。”劉挺軍說。

事實上,養老需求已經作為拉動消費的重要支點。在加快發展服務消費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等新興消費。這將“醫養結合”作為新興模式納入到拉動消費的戰略層面。

朱銘來表示,未來隨著醫養結合的逐步發展,將有望成為基本醫療保險的擴充版。但是運用財政和社保資金將老年人的養老護理成本承擔下來,勢必對醫保和社保帶來影響。“中高端客戶可以通過商業保險享受養老護理 未來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中低人群老年的未來成本要加大,誰來買單。”

對此,他給出的建議是,可在先行在經濟發達地區開展醫養結合的試點,對社保基金進一步擴寬社會保障水平,同時,打破原來單純依靠政府的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與商業保險形成有效對接,逐漸形成多層次的差異化的服務。

目前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泰康等大型險企已經進軍養老社區產業。由於養老產業是重資產,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投資周期長,盈利相對較慢,中小險企鮮有涉足。

對此,朱銘來表示,大型險企可以全國各地置地發展養老社區硬件設施,中小公司可把握當地特色優勢,不一定要全國遍地開花,培養醫養專業服務人才隊伍,通過戰略合作方式向養老市場輸送專業人才與服務。

養老產業適合險資

在劉挺軍看來,保險資金其實非常適合投資養老產業。相較於其他保險公司海外投資不動產,泰康形成的投資模式是:把所有的投不動產的錢全部集中起來,專註投資醫院和養老社區。

在資金性質上,保險業投資醫療、養老,符合保險資金性質,長期資金可以去承受醫院和養老社區周期長的投資,養老社區一旦發展成熟,常年穩定的回報不受經濟周期的波動影響,這與保險資金追求穩定收益相匹配。據透露,泰康也在探索專門投入於醫養產業的長期基金。

“這些產業最適合保險公司做。”劉挺軍表示,因為保險投資養老社區具有很強的產業協同效應,把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醫養結合起來。泰康的“四位一體”商業模式,即“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深耕人壽保險產業鏈,自然向下做垂直產業鏈的整合,真正是做相關產業的縱向市場。

基於上述邏輯,劉挺軍告訴記者,泰康一定會堅定地去推進醫養融合的全國化進程,一定要在每個省會城市去打造一個醫院、一個大型養老社區,作為骨幹和旗艦店,然後再往下延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