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漁會都想加入 全台最賺錢的農會 年營業額逾兩億元的板農超市傳奇

2010-12-27  TCM




被農會養大的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從根本出發,一掃過去農會老舊觀感,將現代超市重新應用在農會購物中心,成功推廣各地精緻農產品,更讓板農成為全台最賺錢農會。

撰文.黃筱雯

走 出板橋府中捷運站,右轉進入隔壁大樓的地下室,那裡是一個五十坪大的明亮超市,裝潢整潔,四周有條不紊地擺滿眾多商品。一旁還有花蓮壽豐鄉產地直送的有機 蔬菜、飛牛牧場限量鮮乳、產量稀少的走地雞蛋;左手邊排放了來自台灣各地的米,每年舉辦的全台十大經典好米,獲獎品種都在此限量銷售。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獨家銷售的台灣優質農產品,這裡是由板橋農會所經營、全台最賺錢的農會超市!

每年在全台農漁會年度總評鑑中,板橋農會已連續十四年,不論在存放款、淨值、總資產及盈餘上,都是全台第一,金融成績傲人。其實,板農還有另一個第一。

打破一般農會附設超市給人老舊的印象,二○○八年才成立的「板農活力超市」,成立僅兩年,卻創造了超過兩億元的年營業額,獲利達一千九百萬元;而○六年,板農還曾推出年貨宅配,短短一個月創下四千萬元的營業額,今年更可望再創佳績。

有趣的是,板農並沒有任何一塊田地。

○二年的金融改革,當時政府決定逾放比過高的農會必須結束營業,而板農因為信用部營運良好,連續十四年都蟬聯全台農會評鑑第一,因此財政部一直想說服板農改制為銀行。

抓 住根本 尋找特有商品「財政部說,我們沒有土地也沒什麼農民,跟農會也沒什麼關係,不如就改成銀行吧。」現任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回憶說,「可是如果收掉轉作銀行,不 就代表認同農會沒有存在的需要嗎?」家中務農,從小對農會就有深刻感情的王雪慧沒有辦法放棄,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為農會帶來全新氣息?

王 雪慧解釋,過去農會的功能是輔導農業技術與資金借貸,農會服務的對象就是農民,現在像板農這類的都市農會,主要為金融服務,對象也多為工商業人士,雖然沒 有農地,也鮮少有農民會員,「但我們的根本就是農民,我們所做的一切應該以農民為出發點考量。」於是○一年,王雪慧走馬上任總幹事後,選擇推廣米作為主力 商品。

「過去板橋這一帶全是稻田,所以板農對稻米了解相當深,甚至以前還把辦公室借給稻農當倉庫用。」因此,王雪慧四處尋找台灣特有米,並與農民合作,請他們幫忙栽種現在板農的「明星」||高於糙米營養價值與擁有Q軟口感的「發芽米」。

產 品有了,下一步就是要打出口碑。台灣米種類繁多,人們也有自己偏愛的品種,為了將「發芽米」打進市場,王雪慧每周都舉辦展售會,親自上陣推廣發芽米。另 外,也藉由舉辦社區活動,無償提供烹飪班「發芽米」做料理,並集結創意食譜,作為宣傳品。王雪慧也將一包包「發芽米」,擺放在農會的辦事窗口,讓每位到農 會的民眾都可以看到,增加曝光度。在強力推廣,以及養生風氣日盛下,○三年「發芽米」推出後即廣受歡迎,達到九百多萬元的銷售額,她再接再厲,蒐集全台優 質米種,設立「米的旗艦館」。

清楚定位 提供銷售平台「其實每個農會都有一個小小的購物中心,可是過去沒有經營概念,內部空間擺設凌亂,認為只要東西好,外觀不重要,可是這樣給人的第一觀感就不好。」王雪慧因此決心從頭打造購物中心。

由於板農的信用部成績穩定,王雪慧得以砸下八千萬元,將原本的檔案存放室改頭換面,變身五十坪大的現代超市。既然稱作超市,裡面就不能只有賣米,板農於是組成五人小組,上山下海,全台跑透透,只為尋找符合他們心中的優質農產品。

「既 然我們的超市定位是有機養生路線,我們就應該為消費者嚴格把關品質。」一項商品要進入板農活力超市可不是簡單的事,首先必須先提出產品檢驗報告以及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合格報告,最後板農還會隨機抽檢樣品,三關全過才可以上架。為此板農還特地開闢檢驗室,增設基本檢驗器材,為的就是將品質保 證做到滴水不漏。

「其實板農提供全台農產品一個銷售平台,希望可以藉此帶動他地農業生命。」與板農合作已久的花蓮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 示,過去她為推廣花蓮有機蔬菜四處碰壁,後來在王雪慧建議下,將產品擺放至板農活力超市銷售,瞬間知名度大開,原本僅二十幾萬元的年營業額,現在暴增至三 千萬元。

「板農提供的是最高檔的銷售平台。」曾淑懿說。壽豐農會的成果令其他農會也慕名而來,甚至連漁會也想加入活力超市的銷售行列,現在想要在板農活力超市上架,還得排隊等候空位。

民眾對板農活力超市的好印象,也反應在信用部上,信用部主任邱性利說,因為對超市信任,民眾也對信用部更為支持,存款人數更為提升。板農活力超市的標誌,是以愛心為花,魚與葉片成為枝幹,「這代表漁會與農會的整合。﹂王雪慧說。

板農的下一步是要加強與漁會的合作,真正做到農漁整合,讓更多人了解台灣農漁產品的好,「這是我們應做的事。」王雪慧堅定地說。

板橋農會

板農活力超市

成立時間:2008年

負責人:王雪慧

營業額:2008年 1億9千萬元2009年 2億348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4

為何人人都想當基金經理?因為31歲就能年薪過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5413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擠破頭都想進華爾街?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是名副其實的造富工廠。

或許你對上週公佈的華爾街投行大佬們的工資單感到震驚,去年美國六大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和富國銀行)的CEO們一共賺了9610萬美元,超過2012年的8630萬美元,這也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是這六大CEO的薪酬統統加起來,也比不上一位31歲的對沖基金交易員——James Levin。

他是沖基金公司Och-Ziff Capital的全球信用負責人以及執行董事總經理(Executive Managing Director)。去年他的薪酬達到了驚人的1.19億美元。

根據SEC的文件,Levin去年的薪酬幾乎全部來自股票獎勵。以往對沖基金中薪酬最高的都是基金的創始人,但隨著人才爭奪戰的升級,對沖基金公司必須增加籌碼才能吸引最頂級的交易員。

Levin因2012年一筆明星交易一鳴驚人。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

2012年,Levin以75億美元押注結構性信用債工具。僅此一項投資,如果不計基金收費,他領導的14人全球信用團隊就為公司獲利20億美元,全公司上下468名員工加起來整年交易收入也不過34億美元。

據此計算,Levin去年投資這類信用產品約有27%的盈利。

結構性信用產品包括各種證券,擁有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購車還貸、企業貸款等現金流的各類債權,分為MBS等不同的證券,風險和相應的收益率也各不相同。

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投資者開始青睞這些高收益的債權,這些產品的價格在最近兩年大幅上漲。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Levin的投資策略相較於競爭對手風險更高,因為他很少做對沖。有知情人士稱,Levin的團隊是住房與商業MBS相關投資產品的超級大買家。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Levin在哈佛大學拿的是計算機學位,但在沒拿到學士學位的時候,他多年以前就認識了自己現在的老闆——Och-Ziff的一位創始人Daniel Och。因為Levin曾經在夏令營裡教Och的兒子學滑水。

在2006年正式加入Och-Ziff Capital前,他在沖基金公司Sagamore Hill Capital和Dune Capital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13

Google、鴻海都想插旗的新事業科技大未來 機器人全面入侵


2014-04-14  TWM   
  

 

機器人動畫電影《瓦力》裡,有一句台詞是這麼說的:「我不要只是生存,而要活得有意義。」這就是多數機器人公司的開發初衷,機器人已不是一個新的議題,卻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們不只是要做很酷的東西、不只要能賺錢,還要能改變世界!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政諭有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打造電影《星際大戰》裡頭的機器人,而他們正一步步地實現夢想,他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型機器人公司—iRobot。

iRobot位於美國波士頓西北方二十五公里的貝德福德小鎮裡,公司外觀稱不上富麗堂皇,只有建築物外頭大大的招牌寫著「iRobot」。過去這二十年來,他們從營收不到一百萬美元的公司,到如今已是一年營收逼近五百萬美元的機器人大廠,還被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為全球最有創意的機器人公司。

場景轉換到德國北部,三月初春的氣息瀰漫在漢諾威電子展之中,偌大的展館裡,正展出最新研發的機器人,展場中所有鎂光燈都停在這一幕,那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 Merkel)與機器人握著手。

機器人,並不是一個新的科技,人們對於機器人的想像,從一九七七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開始就沒有停過。然而,隨著科技的演進,機器人進入人類生活似乎也不那麼遙不可及。

「先丟掉你對機器人的想像吧!」說話的是iRobot創辦人兼執行長的科林.安格(Colin Angle)。

二十三年前,他與iRobot董事長海倫.格萊納(Helen Greiner)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那時格萊納不過才二十二歲,而讓她決定與安格一起創業的理由也很奇妙,「我十一歲看了《星際大戰》後,就對裡頭的R2-D2機器人情有獨鍾,甚至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機器人。」天真如格萊納,她甚至不知道一個機器人裡頭充斥著多麼複雜的科技。

讓生活更美好

你做不到的事,它都能幫你完成一九九一年,iRobot甫創立,「我們想做一個機器人,得替它裝上無線電,還要有聲控系統、要有觸控功能,而不是只有電池與馬達這麼簡單。」安格說,可是現在不一樣了,iPhone裡頭就內建了語音系統Siri,觸控面板更已經是所有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基本配備,更別說是上網功能了。

「Siri、還有Xbox內建的體感功能,這些技術都已經存在,而我現在只需要專心開發機器人。」安格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當機器人的開發難度降低,外界對機器人的想像也越來越廣。

就拿iRobot熱賣的掃地機器人來說好了,在全球吸塵器市場裡,已有一五.四%的市佔率為掃地機器人所有,讓iRobot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在全球熱賣超過一千萬台,而這個數字還在快速成長中,光看iRobot掃地機器人的年複合成長率達二九.一%,反映出消費者對家用機器人的需求。

然而,iRobot創業之初,最想做的並不是家用機器人,而是像《星際大戰》裡頭,具有性別、情感的機器人,只是技術開發上的困難,並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但這並無礙於安格追求夢想,他們換了個念頭,機器人的存在是要讓人類生活更好,「我們得先去想,到底日常最讓我們感到困擾的問題是什麼?」安格又問,「如果人們不想自己吸地板、也沒時間吸地板,我們該怎麼辦?」這就是為什麼iRobot會開發掃地機器人。

你可能會說,掃地機器人與我們想像中的機器人並不一樣。「掃地機器人剛打入台灣市場時,很多消費者都有這個疑問。」iRobot台灣獨家代理商來思比科技董事長蕭瑞洋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教育消費者,它所達到的目的,和科學家創造機器人的初衷相同,就是要讓生活更美好。

下個市場:醫療照護

美國開發案不斷,日本市場將達四千億掃地機器人在台灣相當熱銷,「我們的銷售成績在百貨公司家電類,幾乎可以排到前三名。」這樣的成果,讓蕭瑞洋很驕傲,因為跟他們齊名熱賣的產品不外乎是飛利浦刮鬍刀、與象印電子爐這類傳統的家電,Roomba掃地機器人卻是很具未來感的產品。

這些年,消費者對於家事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高,從雨水溝清掃機器人、游泳池清掃機器人、除草機器人等,一個又一個的機器人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它們有的幫助我們打掃家裡,有的讓工廠的生產效率更快,也能夠代替醫生到偏鄉醫院,它們被《經濟學人》稱為「未來的移民」,因為這些機器人,正在一步步地深入我們的生活。

「我們認為機器人要幫人類做的是:當我們無法親自到現場,機器人可以代替我們去。」安格說,iRobot開發的掃地雷、除炸彈機器人,就是希望能夠代替人類去危險的地區。但除此之外,醫生沒辦法親自到很多偏鄉去,可是機器人卻可以代替他們在偏鄉醫院,蒐集資料後再由醫生下醫囑即可。

為了讓更多醫療照護機器人派上用場,美國、墨西哥的地區小醫院都開始採用iRobot推出的醫療機器人,他們讓醫療機器人具有辨識每個房間的能力,這個技術,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已具備,哪些房間可以進去、哪些不行,都可以透過技術辦到。

再來,他們在機器人身上加裝了視訊功能,即使醫生不用親自到場,也能透過機器人訪查每位病人,就像醫生親臨現場一樣。「今天,機器人產業在改變,機器人產業也在改變其他的產業。」安格說。

這點,我們已經在日本看到全面性的推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助研究員魏聰哲就出具報告,醫療照護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從二○一五年的一六七億日圓,到二○三五年達四千億日圓。像是東京大學就在開發醫療照護機器人適用的材料,希望透過醫療機器人搬動病人,以及代替看護。iRobot開發醫療照護機器人多年,蕭瑞洋透露,許多醫院和保全公司都找上門,讓醫療照護機器人結合家庭監控,一起來搶這塊大餅。

高齡化的福音

照護臥床病患,舒緩長照人力甚至,過去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病人,都有機會透過機器手臂、機器裝備等行動,這一個又一個的開發案,早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實驗室展開。

如果,機器人可以照護老年人與行動不便的病人,對於高齡化的國家來說,長期照護的人力吃緊問題就有可能舒緩,這也是為什麼安格會認為下一個被機器人改變的市場就在醫療照護。

當人類對於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高,機器人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像十年前,我們也不曾想過,一個小小、圓圓的鐵盒,如今能成為家家戶戶都在使用的掃地機器人。

儘管對照十年前,已有長足的進步,但還不夠,誠如安格去年來台演講的結語,他這麼說著:「我們甚至才剛要開始呢!」機器人時代來臨!

走出軍事用途,隨著自動化需求,不僅工業用機器人需求增加,家事機器人、醫療照護機器人,就連無人飛機都全面走入人類生活。

工業用機器人

KR 1000 TITAN 開發單位:德國 KUKA 市場上最強大的六軸機器人。可負荷1000公斤的重物,主要應用於玻璃工業、鑄造工業、建築材料工業及汽車工業。

無人飛行載具

Phantom 四軸航拍飛行器開發單位:中國 大疆DJI 機身小、易攜帶的消費型空拍飛行器,可將GoPro(全方位運動攝影機)或其他微型相機安裝在飛行器上,遠端遙控錄製空中航拍影像。

醫療用機器人

機械小海豹 PARO

開發單位:日本 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全身上下超過100個感應器,對視覺、聽覺、觸覺等都能起反應,用來預防老人痴呆症的機器人治療,能有效減輕壓力和改善憂鬱,日本311震災時就被廣泛運用。

家用機器人

Roomba 780

開發單位:美國 iRobot 全美最暢銷機種機器人吸塵器, 一週可設定7次行程,搭配燈塔虛擬牆可自由限制清掃區塊和依序清掃,並能即時判斷地板狀況,以多樣的計算路徑,做最佳的清掃方式。

整理:楊政諭

富士山腳下的發那科公司!連郭董都去取經除了iRobot被視為機器人產業的關鍵指標外,位於富士山腳下的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所開發的工業用機器人也同樣受到注目,市佔率更擠進前三名。去年,發那科的營收4984億日圓,獲利約為1204億日圓,自有資本比率達9成,零負債,向來是財務模範生。

許多日廠為求降低成本、紛紛前往中國設廠,發那科卻大相逕庭,致力於生產工程自動化,堅持要在日本生產工業用機器人,避免技術外流的同時,還能保有競爭力。

發那科在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投入,也受到鴻海的重視,就連iPhone智慧型手機金屬外殼加工機台,都是向發那科採購。近年拜日本國內景氣轉好之賜,工具機需求增加,加上汽車業景氣回春,讓發那科加大投資機器人部門,榮景可期。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7

機器人搖籃》三年技轉166件 行動輔具一戰成名工研院打造「鋼鐵人」 連日廠都想投資

2014-04-14  TWM
 

從工業用的機械手臂,到自己開發掃地機器人,還讓日廠找上門來談合作,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機器人開發基地,台灣知名的自動化大廠盟立、鴻海旗下的賜福科技,都是從這裡技轉出去,他們是工研院的機械所。

撰文‧何佩珊

「旋轉、夾起、插入,生產線上,數百支機器手臂整齊劃一地重複著相同動作,同時自動載物車載著產品和原料從這頭送到那頭」;另一個鏡頭,「掃地機器人四處巡邏,正在清除客廳的髒汙」;再將畫面轉到醫院,「一名脊髓受傷,下半身癱瘓的病人藉由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簡稱行動輔具機器人)的幫助,正跨出他傷後的第一步。」三個不同場景,但相同的是,這些機器人都來自工研院,也是台灣最大的機器人研發團隊。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一九八三年啟動第一波機器人開發計畫,目前負責機器人開發的,主要有智慧機器人技術組與智慧系統技術組兩大團隊,總計約有一百四十人。

若沒說,外界可能不知道,目前台灣知名的自動化廠商盟立、鴻海集團旗下的賜福科技,就連已經被研華購併的控制器廠商寶元,創始團隊成員主要都來自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團隊。

更別說是那些工廠內的自動化產品、設備或產線,很多成果也是工研院與廣運、台達電等大廠的合作結晶,光是近三年工研院自動化相關技轉案例即多達一百六十六件,技轉金就達二.二五億元。

其實,機器人不是個新話題,只是早期因應台灣工業化發展需求,工研院資源都投注在產業型機器人,但四年前工研院副院長吳東權提出慈悲科技的理念,促使他們將過去多年來累積的研發能量,轉移到弱勢族群相關應用,無心插柳,短短一年半就開發出行動輔具機器人,並在國際上一戰成名,未來全球逾七百萬名傷友都有機會受惠。

你能想像一個全身癱瘓的病人如何重新站起來嗎?靠的就是行動輔具機器人。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副所長蔡禎輝形容,「這就像人在電梯裡面沒有任何感覺,實際上卻可以移動一樣,這套機器人就是癱瘓者的電梯。」目前工研院除了已經有掃地機器人突破日本市場,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經理巫震華說:「我們的行動輔具機器人也是少數能打進日本市場的產品。」就在三月底,日本服務機器人大廠天目時科(tmsuk)已經與工研院簽下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展開行動輔具機器人的臨床研究。

機械手「有感覺」

加裝感應器,能感受溫度、壓力巫震華說,天目時科對行動輔具這類服務型機器人有很大的企圖心,甚至還計畫要在台灣建立機器人製造基地,打造服務型機器人供應鏈,就連未來的客戶和合作醫院,天目時科也都已經找好了。

「它(指天目時科)找我們,主要是看我們的技術滿完整的。」蔡禎輝說,從關鍵零組件到機械系統,再到系統應用,只要透過工研院這一個團隊就可以把產品整合出來,相比之下,「這如果在日本開發絕不只現在這樣的經費,而且對民間公司來說,要整合出這樣的產品也不容易。」更有趣的是,工研院受歡迎的程度連AIST(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都吃味。蔡禎輝透露,AIST內部人員就曾經問過日本廠商:「為什麼要跑到台灣跟工研院合作,不與我們合作?」能夠得到日廠賞識,對台灣機器人發展絕對是很大的肯定,畢竟在機器人領域裡,台灣的整體能量還是沒有日本這麼強與成熟,但蔡禎輝也不妄自菲薄,「台灣能做的,絕對有我們的獨特點。」舉例來說,工研院現在能把冷冰冰的機械手,做到「有感覺」。從外觀看起來,只是一支機械手臂,然而,工研院在機械手內部加上一層與紙一樣薄的感應器後,機械手開始感覺到溫度、壓力等,再與視覺功能搭配整合,就可以做出挑揀等更細膩的動作。

這個感應器,就是機械所和量測中心、電光所等工研院好幾個單位一起開發出來的成果,同時也凸顯未來機器人的競爭核心價值不是硬體,而是在軟體。

不過,他們也沒有因此而滿足,還在研究如何讓行動輔具機器人更輕量化,或是讓清潔機器人不再只是「家用」產品,機器人的想像已經越來越廣大,「以後可以爬到牆壁上、玻璃上也說不定。」蔡禎輝笑說。

儘管短期內工研院多數的資源還是會投注在與台灣產業變化需求相對應的產業型機器人之中,但蔡禎輝很有信心,以長遠來看,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將相對具有爆發力,誰說台灣只會做工業用的機器人?一條能夠為消費者服務的機器人產業鏈,正在台灣成型。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

成立時間:1969年

負責人:張所鋐

主要業務:智慧自動化、智慧電動車、綠色製造等研發成績:近三年自動化相關技轉數量166件,技轉金額2.2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8

小米投資人:雷軍的“七字訣”,很多創業者都想錯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791.html

i黑馬:“專註口碑極致快”小米的七字訣早已傳遍江湖,然而很少有人能夠正確解讀這其中的含義,雷軍說的“極致快”是什麽,創業者說的“極致快”又是什麽。2015年1月7日,湛廬文化與浙江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管理與互聯網思維大博弈——暨《柳問》新書發布會”上,投資過小米的IDG(中國)常務副總裁黃翔指出,小米七字箴言,雷軍的真正意思是:快速創建一個公司,做到平衡的極致。
 

\以下是黃翔的發言:
 

年輕創業者的短板在於管理

IDG的一個業務,就是幫助創業者。我們在接觸很多創業者,尤其是互聯網創業者,80後、90後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可以說樣樣都好,萬事俱備,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短板,他們自己都承認,這就是管理的問題。

我們IDG在創業投資領域里面做了這麽長時間以來,如果說有什麽經驗?確實發現了大部分創業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三要素:建班子、帶隊伍、有戰略。最重要的就是建班子跟帶隊伍,戰略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面沒有這麽突出,前面兩點是至關重要的。大家知道做投資,看項目,很多程度是看人,這個人就是一個團隊。
 

60後和90後之間的管理有代溝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講,不管是年輕的創業者,還是已經成功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很多公司出了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方面出了問題。很多公司面臨的這些困惑,比如說我們投了大概有20家左右的90後,但實際上是85後跟90後的公司。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60後可能不會理解90後。但是90後在創業中不可能只跟90後、80後打交道,他們要懂得怎麽跟比他們更年長的人打交道,包括自己的團隊,包括自己的員工,包括自己的合作夥伴,這是他們非常大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管理問題。當然,60後說看不懂90後,所以也會有這個問題 。
 

小米的“快”不是快速叠代

我最近就碰到一個創業者,是做油畫的,他說他能背雷軍的七字絕,最後一個字是“快”。他問我畫油畫怎麽能做到快速叠代呢?我說你做油畫,為什麽要快速叠代呢?他說因為是雷總說的“快”,我說雷軍說的那個“快”,不是快速叠代。我聽過雷總的報告,因為我們投資了小米,請雷軍給我們做過詳細的講解,怎麽樣做一個互聯網產品公司,尤其是怎麽樣做互聯網產品的硬件。其中雷軍就講他的“快”,雷軍說自己過去不擅長管理,在金山管理很痛苦,所以當他出來創業的時候,就想避免企業在發展中的一些矛盾。企業一慢,各種各樣矛盾就來了,雷軍說他自己不擅長管理,所以他要出來做一個公司一定是要做一個“快”公司,等公司長到一定規模的時候,讓他騰出時間來管理,這就是雷軍說的“快”。雷軍說的“快”,跟創業者說的“快”完全不相幹,但是創業者在網上看見了大量的人這樣解讀雷軍管理思想的“快”字。
 

雷軍的“極致”——平衡or 百分百

再比如說雷軍講的“極致”,網上什麽樣的解讀都有,雷軍自己是怎麽解釋的?極致是一個特別複雜的事,他說我們是做小米的,不是做蘋果的,我這個團隊當中有搞技術的,搞技術的人就喜歡極致。極致極致,就把小米做成了蘋果,但蘋果不是我的市場,我要做的是小米,所以我告訴他們不能太極致。

雷軍說“極致”是個平衡的概念,因為總是追求極致,就總出不了產品,雷軍就著急,所以告訴技術人員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極致。但是,對小米的服務來講,服務是用心做的,就是一個真心百分之百要把它做到極致的。雷軍用“極致”兩個字來概括,這里面有很豐富的含義。

假如說沒有人仔細去看,又沒有人很好地去解讀,大家就會有很多的問題。一個“極致”,你做產品該怎麽理解,做服務又該怎麽樣理解。我的意思就是說,一個很偉大的管理思想,雷軍是很成功的企業家,即使他講的這些,也是需要有合適的人,做很合適的解讀。

即使雷軍這樣的成功,這麽快速增長的一個互聯網企業,他也認識到他自己管理的這些短板,他也認為企業發展到他現在這樣一個規模,是需要重新回到一個管理的時代,所以不管是從創業者,還是像雷軍這樣成功的企業家,他們都已經認識到管理的價值,尤其在現在複雜多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當中,管理的價值比以往更加重要。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68

葛如鈞、iCook創業名人都想偷學 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大公開 創業、投資一把罩的祕密

2015-03-02  TWM
 
 

 

一個念哲學出身的史丹佛法學博士,為什麼會創辦PayPal成為矽谷傳奇創業家?

並成功投資臉書等多家市值千億元的明星企業?

他是彼得提爾,一個創業、創投圈都該認識的人。

撰文‧何佩珊

二○一五年最重要的趨勢是什麼?你以為答案大概離不開雲端、大數據和物聯網……,但有個人卻對此提出警告:「當你聽到這些流行語(buzzwords),最好逃得遠遠的。」說這句話的人是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他也是矽谷科技創業圈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說到PayPal創辦人,在台灣可能有更多人想到的是現任電動車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同於渾身充滿著明星特質的馬斯克,眼前的彼得提爾理著一頭俐落短髮,搭配合身西裝,言談不帶一點誇張肢體動作,最多只是偏著頭思考,好像每字每句都要先在腦中經過一番激辯才能出口,像是一位帶著哲學家氣息的大學教授。

他是PayPal幫靈魂人物在網路泡沫中倖存,從此聲名大噪而他,才是影響矽谷過去十多年來新創科技發展的「PayPal幫」(PayPal Mafia)裡,最主要的靈魂人物。

隨著被譽為「史丹佛改變未來的一堂課」的《從○到一》出版,作者彼得提爾的影響力也跟著從西方蔓延至亞洲,即便是相當成功的亞洲知名創業家,如獵豹執行長傅盛等人也瘋讀這本著作。二月十六日,在彼得提爾亞洲行首站的台北場演說,一樣吸引了包括之初創投林之晨、愛料理(iCook)創辦人蕭上農、台灣首位入選奇點大學的葛如鈞等台灣上百位創業圈名人前來朝聖。

一九六七年出生的彼得提爾,很小就顯現出他的聰明才智,六歲開始學習西洋棋的他,十二歲已是全美十三歲以下等級排名第七的高手,而大學也順利進入美國知名的常春藤名校史丹佛,先是取得哲學學位,後又進入史丹佛法學院成為法學博士。

就像他多數的同學一樣,畢業後他成為紐約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談起這段過往,他忍不住自嘲:「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卻想出來。」這看似順遂的發展,其實是他人生最不快樂的日子。他說,「大家從小就被教育要競爭,從競爭來取得身分認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也是親身經歷後才知道,原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僅僅待了七個多月就離開。

一九九八年,乘著矽谷網路淘金熱的狂潮,他抱著要用數位貨幣取代美元的夢,與幾位好友共同創辦了PayPal,兩年後,網路泡沫破滅,但他們不僅在這波網路大泡沫中成為少數倖存者,還在二○○二年將PayPal以十五億美元賣給了拍賣網站eBay,從此聲名大噪,成為名副其實的矽谷科技金童。

但真正精采的故事才剛要開始。

在網路泡沫之後,矽谷一時對科技創新好像失去了希望,大量資金開始轉往房地產,但這時的彼得提爾卻是這麼想的:「如果別人都走了,只有你在那裡,那一定是個好地方。」在資本市場普遍對新科技發展失去信心時,只有彼得提爾和其他幾個剛從eBay手上拿到大筆鈔票的PayPal前團隊成員,仍願意投身於新創科技。

他是矽谷傳奇人物

首位臉書外部投資人,投報率達八百倍接下來的幾年,這群有錢又勇於創新的「PayPal幫」,陸續打造出幾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包括知名影音串流平台YouTube、評論網站Yelp、商用社交網路平台LinkedIn、太空船公司SpaceX、企業社群網站Yammer、電動車公司特斯拉;至於彼得提爾自己也創辦了數據分析平台Palantir,目前估值高達一五○億美元。

不僅如此,彼得提爾在成功創業家的身分之外,還有個成功創投的頭銜,在他眾多投資案中,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屬○四年以首位外部投資人身分投資臉書(facebook)五十萬美元,取得一○.二%股份。這筆投資在臉書於一二年上市時,為他帶進約四億美元收入,投報率高達八百倍,讓外界見識他獨到眼光。

一個攻讀哲學、法律的人,竟是在科技和創投領域發光發熱,更影響了近十年來的科技創業發展,如此傳奇色彩,讓人不禁好奇他的成功之道。而一二年彼得提爾在史丹佛開設了一堂代號為CS183的創業課程,則是給了大家一窺他成功奧祕的機會。

這堂原本只有史丹佛學生可以選讀的課程,因為一位名為布萊克馬斯特(Blake Masters)的學生將筆記放上網,因而吸引全球超過五十萬人瀏覽、超過二四○萬次點閱,後來也才有了《從○到一》的誕生。

「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下一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開發作業系統,下一個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不會推出搜尋引擎,下一個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也不可能再創社群網站。」彼得提爾在書中自序如此提及,而此行來台他也一再說到:「創業原本就沒有成功方程式。」他說:成功無法複製!

價值來自於從無到有的創新,而非模仿在他看來,真正的價值是從○到一,也就是從無到有的垂直創新,而不是模仿而來、平行式地從一到N。其中的差別猶如你看到一台打字機,然後做出一百台打字機;和你看到一台打字機,但從中發展出文書處理機,兩者為世界帶來的價值明顯不同。

然而,成功雖無法複製,卻有共通點。這次來台受訪,他也分享過去自己創辦,以及參與成功新創公司的經驗。如創辦PayPal時,他學到的教訓是,「大家常認為一家公司只要做ABCDE就會成功,但這代表的其實是你沒思考清楚,沒有很強的信念。」他說,「如果做了A,再去做BCD,最後往往會發現是在浪費時間。」包括臉書在他看來也有相同問題,「如果他們一開始就專注在廣告,現在也許會成長得更快。」他說:企業應追求獨占市場!

別跟著一窩蜂競爭,逆向思考才對此外,他也提到,「企業應該避開競爭,追求獨占市場」、「從服務一小群人的小生意開始」、「找到對的合夥人」等思考方向。而總結來說,「逆向思考」可以說是彼得提爾成功的核心。

這也是為何當被問及對趨勢的看法時,他反而要提出警告,「你應該對趨勢抱持懷疑的態度。」他形容,創業家使用雲端、大數據這類趨勢流行語,就像是玩撲克牌遊戲必須要唬人一樣。他更打趣地說:「如果你聽到大數據和雲端運算這類流行詞,要盡快跑開,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為了騙錢。」從實際投資布局上,更明顯可以看出他特立獨行的思考。舉例來說,相對於人人爭相投資,估值已經高達四二○億美元的Uber,彼得提爾卻反而更看好目前估值只有Uber三分之一的Airbnb。

「投資人經常喜歡投資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像很多投資人喜歡坐黑頭車,但不喜歡當沙發客,所以Uber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但他指出,在舊金山有五百間可出租房間加入Airbnb,代表的就是五百個獨特的資產,這些獨特性會明顯勝過只有五十個房間可出租的公司。相對來說,一家有五百輛車的公司對上一家只有五十輛車的公司,乘客要的只是能夠快速到達,差異化就不那麼顯著。所以他相信Airbnb最終將會是比Uber更有價值的公司。

又或者○八年他和馬斯克談到,上一次美國有新形態汽車公司創立,已是一九四一年的吉普車時;不同於多數人認為,如果一個領域已經六十七年沒人成功,一定不是好主意,他和馬斯克反而覺得興奮,因為這麼久沒人創新的領域,就是最好的機會。

不過彼得提爾強調,逆向思考不代表總是要和大眾唱反調。他說,「多數時候多數人的想法是正確的,就像是沒有人會不同意一加一等於二。」因此對他而言,逆向思考的重點應該是「獨立思考」。「如果聽到有人很認真相信某件事情,或是他的信念很堅持,我就會思考,真的是這樣嗎?」這就是他經常問自己的問題。

「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但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這就是彼得提爾要告訴你的成功祕密。

彼得提爾(Peter Thiel)

出生:1967年

現職:Palantir創辦人暨董事長、Founders Fund合夥人、Clarium Capital執行長、facebook董事經歷:PayPal創辦人暨執行長學歷:史丹佛大學哲學學士、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這些明星企業,

都是他的投資版圖

特斯拉 全球最受矚目電動車公司,目前市值272.5億美元。

LinkedIn 全球最大專業人士社交網站,目前市值334.9億美元。

臉書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目前市值高達2236億美元。

Spotify 全球最大串流音樂平台,目前估值約60億美元。

Yelp 美國最大線上評論網站,目前市值34.7億美元。

Airbnb 全球最大線上短期租房平台,目前估值約130億美元。

SpaceX 第一家發射火箭的民營太空公司,目前估值約100億美元。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39

中概股遇冷急謀退路,李彥宏都想“回家”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16

中概股遇冷急謀退路,李彥宏都想“回家”了?
作者:杜海

摘要雖然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一片紅火,但剛剛過去的2015年前兩個月,中企赴美上市數量為零。與此同時,即便是披露的2014年財報分外亮麗,但不少中概股股價依然難擋下跌走勢。

中概股遇冷急謀退路 赴美IPO陷冰點:前2個月數量為零 李彥宏想“回家”

對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眼下已經到了思考退路的時候了。

雖然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一片紅火,但剛剛過去的2015年前兩個月,中企赴美上市數量為零。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註意到,即便是披露的2014年財報分外亮麗,但不少中概股股價依然難擋下跌走勢。

“百度非常希望能在A股上市,因為百度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客戶和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中國。如果能夠回來,對於國內資本市場也是好事。”日前,在美上市的百度公司的董事長李彥宏表達了“回家”的願望。事實上,在中概股整體遭遇“寒冬”之際,不少公司像百度一樣,也已萌生了退意。

“價值被低估,遭海外做空機構唱空,以及上市後維護費用高昂等,使得一些中概股選擇私有化退市或正在醞釀私有化。”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壽先對導報記者分析,相比之下,當前A股市場火爆,回歸國內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熱到冷

2015年開年至今,中企赴美上市陷入“冰點”。1月份赴美上市數量為零,2月只有窩窩團一家有望掛牌,但最終未果。據悉,窩窩團已被限定必須在3月31日前完成上市發行。

可資對比的是,去年中國企業重現抱團赴美上市熱潮,全年有15家之多。其中,互聯網企業依然是主力,尤以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最受業界矚目。而進入2015年之後,中企赴美上市一直未有“斬獲”。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價表現低迷,加之海外做空勢力卷土重來,使得不少企業對赴美上市望而生畏。”劉壽先分析道。

在美股市場,常以分析師的預測作為評判個股的基準。每當上市公司實際業績好於分析師預測值時,總能獲得投資者青睞,股價甚至常發生一飛沖天的奇跡。然而,如今這一“慣例”用在中概股身上並不奏效。

本月9日,中概股奇虎360及易車網公布其201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從數據來看,兩家公司的業績飄紅,多項指標也遠超分析師預期。比如,2014年奇虎360營收達13.9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107.2%;凈利潤為2.23億美元,同比增長123.5%。

然而,即便如此,當日開盤奇虎360股價卻一路走低,最終下跌1.88%,報收於47.62美元。易車網則暴跌17.37%,報收於55.36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的研報稱,2010年中概股集體遭遇信任危機前,中概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的走勢高度相關,相關系數大於75%。但隨後爆發的中概股信任危機,使得二者之間的相關性陡然下降,相關系數在2013年初一度跌至60%的水平。

不過,隨著2013年以來中概股市場逐步恢複元氣,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有所回升,但中概指數走勢仍然弱於納斯達克指數。

導報記者查詢獲悉,2014年11月至今,反映中概股走勢的霍特中概股指數跌幅已達9.58%,而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3.48%,納斯達克指數上漲6.73%,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04%。

另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里,股價出現腰斬的中概股企業超過10家。其中,網秦下跌近80%,久邦數碼下跌近75%。與上市後的最高股價相比,迅雷下跌超過56%,聚美優品下跌近67%。2014年集中爆發的空方機構做空中概股,更讓多只熱門中概股短期內市值大幅蒸發。

目光轉向國內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A股市場的火爆將曾經活躍在中概股中的投資者再度拉回A股,加之中概股財務問題的雙重壓力,中概股受冷落已是必然。

“中概股往往存在與美國投資者溝通不暢、財務報告不夠規範透明等問題,較易成為一些機構做空的對象,甚至會因此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和投資者起訴。”北京一位證券維權律師對導報記者坦言。

種種利空因素下,中概股整體估值普遍偏低。雖然一些優質明星股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都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但由於其他大部分小型中概股較為沈寂,投資者願意給出的估值也相應較低。因此,中概股作為一個整體,其估值的歷史平均水平仍低於納斯達克指數。

被低估也讓許多中概股最終選擇了私有化退市,這在網遊行業中概股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如巨人網絡、盛大遊戲。繼這些“前輩”之後,完美世界也在今年1月宣布收到董事長的私有化提議。

除了完美世界,目前在美國上市的網遊中概股只剩下第九城市、暢遊和樂逗遊戲,這3家公司的估值也相當低,其中第九城市的市值僅為3842.9萬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做空往往伴隨著集體訴訟,這使得中概股公司在想方設法反駁做空報告的同時,還必須“雙線作戰”,應對訴訟以及可能支付的罰款。

不完全統計顯示,2014年中概股公司新增訴訟案件12例,其中5家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和解或賠償的案件一共15例,包括新東方、分眾傳媒、蘭亭集勢等公司。

今年1月28日,中概股阿里巴巴被工商總局指責後也引發了集體訴訟,其股價的跌勢進一步擴大。

由於A股逐步邁向註冊制,對前期虧損但潛力巨大的科技公司的上市限制可能逐步松綁,許多中概股表示有重回國內上市的打算,一些計劃IPO的公司也將擬上市地從美國移回了國內。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83

郭台銘、林百里、童子賢都想參一咖 三星、賓士、特斯拉……全部剉咧等 蘋果顛覆世界的 100兆計畫

2015-03-16  TWM
 
 

 

他不懂設計,沒有個人魅力,賈伯斯擅長的,他都不會。

上台的時候,員工看衰他,對手要打垮他,身邊的大將醞釀出走,甚至打算讓他背黑鍋。

三年半,他不但活了下來,還讓蘋果市值比賈伯斯時代高出一倍;對手三星被他打垮,內部山頭被他收伏,他一步步證明,自己才是蘋果唯一的王;去年更公開出櫃,大方做自己。

現在,他推出進攻百兆市場的創新藍圖,走出賈伯斯影子,他要全面入侵你的生活,讓蘋果每分每秒都與你在一起。

製作人‧林宏達 撰文‧林宏達、何佩珊研究員.張佳婷 攝影.吳東岳

「蘋果還能創新嗎?」

這個問題,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被問了三年半,三月九日,他終於出手,這一天,蘋果正式宣布,推出賈伯斯過世後,第一個全新的硬體產品:Apple Watch。

發表會前一天,美國舊金山市中心的芳草地會議中心,正面打上巨大的白色蘋果標誌,像一個裝著蘋果創新祕密的巨大包裝盒,從下午開始,美國CNN、CNBC等全國性頻道陸續進駐芳草地會議中心,即時報導蘋果的最新消息。而活動還沒正式開始,蘋果已經派出上百位保全與工作人員,嚴格把守會議中心,宛如大敵當前。

三月九日早上十點,數百位來自全球的媒體、貴賓,像Beats耳機創辦人艾歐文(Jimmy Iovine)、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走進會議中心,看看賈伯斯過世後,蘋果究竟能做出什麼樣的創新?

這些人都是受到庫克邀約,見證蘋果從賈伯斯時代,正式進入庫克時代。這一天開始,庫克準備三年半,比賈伯斯時代規模更大、更有野心的新計畫,將逐步推出。庫克要證明,沒有賈伯斯的蘋果,一樣有能力改變遊戲規則。

他,終結賈伯斯時代新產品不再以i命名 市值創下空前高峰專門報導科技新聞的CNET網路新聞在〈Tim Cook時代不再有i〉(There's no 'i' in Apple's Team Cook)一文中分析,從一九九八年以來,蘋果最重要的產品,都以i開頭命名,iPhone、iPad、iMac、iTunes都是如此;但從去年開始,蘋果產品不再出現i這個字母,新的支付系統叫Apple Pay、新的穿戴式裝置叫Apple Watch。因為i代表賈伯斯,Apple卻代表整個蘋果公司,蘋果手機拿掉了i,代表蘋果正式走出賈伯斯時代。

庫克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時證實,「Apple Watch是賈伯斯逝世後才研發的。」他說,「賈伯斯從未看過這款產品,」他低調表示,「賈伯斯的品味、想法,還留在蘋果。」暗示未來的產品創新,不再是賈伯斯的遺產。

從獲利成績看,庫克早已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王者,他的一個決定,就能改變全世界科技業的版圖;但是,他高度注重隱私,不像賈伯斯積極經營個人形象,就連科技業的高階主管,都直言不了解他;與賈伯斯的巨人形象相比,庫克更像是個模糊的影子。

但他的成績,令人難以忽視。他接手蘋果之後,蘋果每季獲利屢創新高,去年第四季,蘋果三個月內就賺進淨利一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六六一億元),營收和獲利都刷新庫克上任以來的紀錄。

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蘋果市值達到六五二○億美元,不但能買下俄羅斯股市所有公司,多出來的錢還能給俄羅斯每個人買一台iPhone 6 Plus;今年二月十日,蘋果股價一二二.○二美元,市值更進一步突破七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二兆元)。過去美國市值最高的龍頭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市值只有三千五百多億美元,僅蘋果的一半。

庫克接掌蘋果之後不一樣了,如果你在庫克接任當天,投資蘋果股票,到現在股價已上漲超過一倍,這是賈伯斯時代未曾有過的高峰。根據Strategy Analytics調查,去年第四季,全球手機產業,每賺十元,就有八.八元進了蘋果口袋,剩下的一.二元,才輪到三星、小米等其他對手爭搶。

「蘋果很厲害,三星的市占率被小米嚴重侵蝕,蘋果卻幾乎未受影響。」Bloomberg彭博主持人在節目中評論。去年iPhone 6發表,在中國的銷售量大增七成,過去iPhone被視為高階手機,出貨量都遠少於平均單價較低的三星、小米,但去年第四季開始,按手機銷售數量計算,iPhone的市占率首次在中國、美國都站上第一。此時的蘋果,有如一頭雄獅,其他競爭者,只能從獅子吃剩的肉屑找利潤。

他,不靠「老本」過活推出全新產品 打入電動車、物聯網、健康市場現在,庫克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最大的障礙,卻是他的前老闆賈伯斯。他接任以來,無論蘋果再怎麼賺錢,批評者總會說,庫克是靠著賈伯斯留下的「老本」才有今天,認為庫克既沒有賈伯斯的領導魅力,也沒有賈伯斯的設計天分,無法領導蘋果創新;庫克很會經營,卻不擅長創新,只能靠賈伯斯留下的iPhone、iPad賺錢。

有分析師認為,蘋果去年的財報顯示,蘋果七成營收來自iPhone,如果找不到新的成長動能,蘋果也可能像兩年前的三星,因為高階手機市占率下降,股價大跌。

面對外界批評,庫克準備了三年半,今年開始,庫克創造未來營收動能的創新藍圖,已經逐步浮現。去年九月,他接受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查理羅斯採訪時說,「我們現在很多研發中的產品,外界無人知道。」庫克十分得意,「連網路謠言都還沒有」,Apple Watch,就是出自其中的一個神祕實驗室。

庫克的野心,是要超越賈伯斯,透過服務,創造更大的影響力,他曾在接受CBS專訪時表示,蘋果正在研發iTV,「我看電視的時候,覺得自己用的是二、三十年前的科技。」他拿卡通《The Jetson》(傑森一家)的內容說,蘋果一旦發表新的電視平台,會讓你覺得像進入太空時代那樣令人驚豔。分析師休伯蒂(Katy Huberty)分析,一旦推出,電視將帶進八千億美元的產值;除此之外,電動車、物聯網、遠距健康服務,一個又一個的大計畫,正在蘋果內部祕密進行。

這次發表會,一開場,庫克展示許多賈伯斯也沒看過的蘋果產品,像可以幫助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手機服務、能協助醫療研究的iPhone App,還有庫克最在意的新服務,如Apple Pay,他高調地說,「Apple Pay將永遠改變我們付款的方式,」他宣布,目前Apple Pay已和二千五百家銀行合作,還有七十萬個銷售點、四萬台自動販賣機可使用Apple Pay,以及改變使用者控制電器方式的Homekit,在車上提供服務的CarPlay,都是賈伯斯過世後研發的新服務。

他,擺平內憂外患沒個人魅力卻搞定難搞團隊 把對手三星打趴在地庫克和賈伯斯很多地方完全相反,賈伯斯靠經營個人魅力,驅動團隊為他工作,讓粉絲為他瘋狂;庫克卻極為低調,連多年同事都不清楚他的生活。

工作上,賈伯斯是夢想家,能把別人認為瘋狂的點子,變成革命性的產品;庫克則是經營供應鏈管理出身,是事事看數字決策的實用主義者。連生活細節都看得出個性差別,賈伯斯以挑剔出名,他住在當地知名的歷史建築裡,為了裝修房子的細節,與加州政府打了好幾年的官司,開的是賓士雙座跑車;庫克則是住在離賈伯斯家不遠、一棟不起眼的房子裡,雖然早就是億萬富豪,他的第一輛跑車,還是一輛二手的保時捷Cayenne。

《Tim Cook》一書分析,庫克接班,困難重重,剛接任時,內部員工擔心,「蘋果內部,沒有幾個人怕庫克」。過去賈伯斯靠個人魅力領導蘋果,換了庫克上台,蘋果會不會從此分崩離析?

蘋果內部的高階主管,對庫克也持觀望態度,賈伯斯生前,經常讓高階主管捉對廝殺,設計主管伊夫(Jonathan Ive)和程式部門主管福斯托(Scott Forstall),誰也不服誰,覬覦對方的地盤,取代賈伯斯領導這群天才,難上加難。

蘋果還有外患,賈伯斯過世後,三星推出外形和功能極類似iPhone的Galaxy手機,逼蘋果和三星進行全球專利戰爭;iPhone 5推出時,蘋果經營一度陷入低潮,團隊失誤使蘋果地圖出現嚴重問題,以致庫克必須出面道歉,市占率下滑,三星卻快速成長。iPhone 6推出時,庫克以其人之道,反制三星,推出與三星一樣走大尺寸手機路線的iPhone 6,三星面對蘋果和低價手機夾擊,銷量大幅下滑。

他,收人心穩地位把鎂光燈讓給團隊 旗下天才甘心為他賣命站上執行長大位之後,庫克的個人風格開始變得更加明顯,他不再總是西裝筆挺,甚至會偶爾不修邊幅,露出在健身房鍛鍊的肌肉;去年,他更主動揭露自己的同志身分。他發出的一個個訊號顯示,庫克要開始走向台前,他不再安於當賈伯斯的影子。

這次發表會的結尾,庫克不像賈伯斯一樣,總是在發表會最後說:「One more thing……」(還有一件事),然後再端出讓粉絲瘋狂的產品,讓鏡頭聚焦在自己身上。庫克請台下所有蘋果團隊起立,鏡頭特寫台下的蘋果員工,庫克自己則轉身走向幕後;Apple Watch的介紹影片,旁白是設計總監伊夫的聲音,這一刻,庫克把鎂光燈讓給了伊夫。讓出舞台,正是他能收攏人心,坐穩大位的關鍵。有了天才團隊力挺,現在開始,庫克主導研發的產品會愈來愈多。

發表會後,庫克開心和粉絲合照,也對《今周刊》採訪團隊微笑揮手,神色相當輕鬆。

這次發表會,是蘋果進入庫克時代的重要轉折點,他同樣有改變一切的野心,無論他能否成功,他的想法,都將撼動全球高科技產業的走向。

庫克PROFILE

出生:1960年

現職:蘋果執行長

經歷:1982 進入IBM 個人電腦部門1994 任Intelligent Electronics電腦銷售營運長1997 任Compaq副總裁1998 任蘋果資深副總裁

2011 任蘋果執行長

學歷:杜克大學MBA、奧本大學工業工程學士身價:4億美元(約新台幣125億元)婚姻狀態:2014年公布自己的同志身分地位排名:2014年《富比世》全球最有權力排行榜第25名庫克接手4年,蘋果市值翻1倍!

2008/04/11 蘋果市值1293億2009/01/14 庫克第二次代理執行長半年2011/01/17庫克第三次代理執行長2011/06/06 賈伯斯最後一次發表新產品2011/08/24 庫克接任執行長市值3487億2012/09/13發表iPhone 5 市值6549億2013/04/22 蘋果地圖出問題 市值掉至3742億2014/09/09 發表iPhone 6 & Apple Pay 2015年03/10 蘋果市值7373億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蘋果財報、Y chart iPhone賺走手機市場9成獲利——2014年第四季手機系統獲利比重Android 11.3%

ISO 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23

新三板難題:誰都想賺了就跑,這遊戲還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51

 

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 (CFP/圖)

三個月內,新三板指數慘遭腰斬,火熱的市場急劇降溫;那些一心賺快錢的機構、公司,正手握賬面浮盈,苦苦等待套現機會。爆炒一輪後,新三板的短期風口已經結束?

從2015年6月29日開始,僅僅一周,新三板掛牌公司艾錄股份(830970)的股價就跌去近五成,從最高28塊跌到了15塊,市值縮水了9億元。

“公司一切正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安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顯然,他對這場沒來由的暴跌也毫無頭緒。

股災颶風席卷的不僅是艾錄股份,與三個月前相比,新三板指數已經慘遭腰斬——從4月7日的歷史高點2673點、2134點(做市指數和成指)跌到7月8日的1220點、1280點。單日成交金額也相應從52億元跌至3.5億元。

2015年7月1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達到2732家,正在向3000家邁進,新三板指數行情則繼續掙紮著從V底爬升。

“韭菜”沒得割了

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才發現,自己投進去之後,退不出來。

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把新三板這一輪低潮歸咎於預期的政策紅利沒有兌現,轉板、分層、做市商擴容、公募基金入市等等,都沒有落地。

2014年年底、2015年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股轉公司)多名高管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態,新三板競價交易方式有望推出,不過推出的時間節點一再變化,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內。

“昨天說的、今天說的、和前天說的不一樣,不嚴肅。”陳安康對此很著急,但又無可奈何。

新三板最開始引入的是協議交易,即由買賣雙方共同商定價格成交;2014年8月推出了做市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價格,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交易,一舉激活了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競價交易類似A股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公開報價方式確定證券價格並成交。

2015年4月29日,股轉公司總經理謝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新三板市場不具備競價交易的要求,會依市場條件的成熟情況研判推出時機。

競價交易無疑能夠為新三板註入更多流動性。這一政策預期擱淺,無異於給新三板潑了一瓢冷水。

新三板的投資熱情已經冷卻,聯訊證券投資顧問周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短期內風口已經過去了。”2015年年初,其公司客戶在新三板風口上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新三板流動性不夠,他們看到一些表面利潤,但是拋不掉。

大部分投資人參與新三板,主要是為了參與企業定增,幾乎沒有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周琦有一個客戶,幾千萬投資新三板定增,只有10萬塊在二級市場,還虧了50%,“你說這叫投嗎?這叫試試水,玩玩”。而今,不僅二級市場鮮少人試水,定增也沒人玩了,因為賺不到錢。

2015年4月初,聯訊證券和天星資本聯合發起了一只新三板投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2億元規模的產品只用了18秒認購完成,還超募2000萬元,在A股股災之前,和A股權益類基金相比,這只產品的表現並不太好,凈值基本沒動,一塊零幾厘。

如果說個人投資者的選擇是觀望,機構投資者則是慌了。

競價交易不推出、投資者門檻不降低,兩個政策泡沫破滅了。某私募基金合夥人、剛剛從證券公司辭職的新三板業務高管周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本來機構投資者都等著個人投資門檻降低去割“韭菜”,結果“韭菜”沒得割了。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才發現,自己投進去之後,退不出來。

在周山看來,新三板有一些好的交易制度,比如沒有漲跌幅限制,機構是很容易把價格拉高出貨、由散戶接盤,“它發現遊戲玩不下去,這個市場自然會蕭條”。

很多新三板基金產品設計的期限是18個月,機構投資者出現恐慌情緒,原本是短線心理,發現退出通道不明朗,只好把價格降低一點,慢慢退出。這是新三板這一輪由盛而衰的最根本的原因。再加上此前A股市場火爆,對新三板市場形成一個蹺蹺板效應,很多資金分流出去了。

市場錯配

誰都不知道市場能紅火多久,大多數人抱著先撈一把就走的心理。

2015年6月中旬以後,A股遭遇前所未有的暴跌,新三板也跟著下墜。在太平洋證券副總裁、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看來,新三板還是受到了主板的影響。

A股市場釋放出各種政策利好“救市”的時候,新三板也上演了一輪“自救”,主角是各掛牌企業,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高管暫不減持。

當然,還有一些機構乘機瘋狂了一把。天星資本在6月22-26日這一周投資了33家企業,6月29日-7月3日這一周投資了55家企業,7月8日,又宣布籌備專項資金用於新三板二級市場增持優質企業股票。這家激進的新三板投資機構,投資的新三板公司數量正逼近400家。

在和天星資本打過交道的周山看來,天星資本這種豪賭式的投法,是在賭新三板的命運,如果將來新三板真的成為納斯達克,天星將持有300多家上市公司,這是什麽概念?它會成為中國第一投資機構。

但像天星資本這樣的機構,畢竟是少數。

新三板機構投資者現在分成三種:傳統風投企業、陽光私募系、投行、券商系。周山覺得,雖然這三撥人不一樣,但是有共同特點——短視。他們抱著借政策紅利炒一下就走的心態,而不是長期投資者。

對於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這部分投資者其實不太合適。這是一個錯配的問題,投資者結構和掛牌公司之間,並不匹配。理想的新三板投資者應該是一批結合一級、二級市場投資特點的新銳投資者,不會一天到晚想著快速兌現。

這一點,陳安康深有感觸。2014年11月,艾錄股份交易方式從協議交易轉為做市交易,做市商讓他頗為失望。陳安康原本對做市商的理解是,做市商對股票估值,適當的時候穩定股價,價格高的時候拋一點,便宜的時候買回來,可以做差價,活躍市場。

現實中恰恰相反,做市商拿了最低價格,然後在市場價格高的時候拼命減倉,在價格低的時候也不會加倉。艾錄股份的第一家做市商,以4塊多的成本拿了180萬股,天天在減持。高價拋出之後,這個錢就再也不進去了。

人家開玩笑說,“拿了低價股不做市、耍流氓”。陳安康對此很認同,公司憑什麽給你200萬股,讓你賺2000萬?是讓你幫忙做市的,讓你給新三板做貢獻的。你只賣出不買進、低進高拋,誰不會?做市商制度有問題,對做市商沒有制約。

截至目前,中國115家證券公司中,約有79家新三板做市商。雖然去年6月份正式發布實施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已明確提出,做市主體是證券公司和其他機構,目前只有券商能夠做市。

券商本來應該扮演一個流動性供給者的角色,但很多做市交易的人員,原來是做二級市場出身,很多券商的做市部門的人員是掛在自營部門的下面。新三板做市商的人員配置、風控特點,新三板做市方式,都非常接近二級市場。

周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券商出身的做市商,習慣了短期化操作思路,和關聯公司相互配合,對倒一下,把價格操作很高,券商以很低價格拿到的貨,在高位出,價格落下去的時候、低位補回來就是,做市商對企業一點支持都沒有。

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很短期化。比如A股詢價的方式,機構面對新三板一開始其實也是缺乏經驗,都是蜂擁而上,而非理性思考。一些做市或者轉板概念企業,定增定價都非常高,很多都沒有做盡職調查。就周山所知,機構就是問一下價格、看一下估值,就投了,對企業簡單的了解都沒有。過於草率的投資流程,導致當時一些投資出現判斷失誤。

某些券商則為了自己利益,把一些做市企業估值做得很高,使自己能夠獲得比較高的行銷費用,企業估值嚴重偏離了實際價值。誰都不知道市場能紅火多久,先撈一把就走。

在這一輪下跌中,不少企業老板們行為短期化,這也是受到A股的影響,只想在市場火爆的時候瘋狂圈錢。很多掛牌企業,短時間內多次定增,有些業績根本不足以支撐其估值的企業,定增金額很高,一下子把市場的現金流吸納過去,而未來發展不足以支撐其估值。

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各個周期,市場參與主體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這可以理解。市場理性只是相對的,企業估值長期處於波動狀態,市場亢奮了,大家都預期過高。

2015年初,各路資本懷著很高的政策預期進入、直接激活了新三板市場。資本的逐利性,在各個市場都是一樣的,對政策預期比較高,助長了部分短期行為,加上新三板本身容量比較小,供求關系不平衡,快漲快跌表現更為明顯。各新興市場都經歷過上漲、估值確認過程,新三板也不例外。

2015年4-5月間,新三板平均60-70倍的發行市盈率,讓周山很吃驚的是,三板交易市盈率和發行市盈率出現背離的情況,有些掛牌企業的發行市盈率比交易市盈率更高,這不正常。一個個企業的估值動輒80-90倍,就像“神創板”一樣,當時周山就跟同事講,不要高興得太早,到時候有得苦頭吃。

爭奪企業資源

只要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就解決了企業融資問題。

面對新三板的大跌,程曉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當務之急是迅速擴容,每年上3000家企業、早日達到1萬家以上,其次是加大企業退市力度,每年退市率達到5%以上。等掛牌數量達到1萬家以後,再提高交易活躍度,加大活躍度的重要措施就是降低個人門檻。

盡管新三板一直強調自己與主板的區別,但它和上交所、深交所爭奪上市企業資源只是遲早的問題。

這次A股暴跌,監管層暫緩IPO,不少人覺得這對新三板是一大利好。在上一輪IPO暫停時,一些企業等不起,轉投新三板,給新三板帶來一批相對優質的企業資源。

周山認為,A股和三板之間肯定會有很多博弈,因為A股代表的是中國過去三十年發展模式,是傳統產業和傳統資產的聚集地,而三板代表的是一股草根力量、科技類企業改變自己命運的力量,提供中國社會階層一個流動的渠道。

在他看來,之前大公司去上海,中小公司去深圳,現在冒出一個新三板,各種政策紅利,無漲跌幅限制,競價交易又分層,註冊制、掛牌沒有財務門檻,上交所、深交所都希望優秀中小企業為自己所有,希望新三板作為預備板、跳板,你先幫我選好、規範好,可是股轉公司真的願意嗎?

2015年7月2日,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在北京舉行的新三板與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透露,今年年底將試點允許新三板掛牌企業轉到創業板。掛牌企業如果在新三板孵化成長,達到了成熟企業要求更多的流動性,可以轉到創業板,轉到上交所戰略新興板。

2015年6月底,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金興明在“陸家嘴論壇”上透露,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已獲國務院同意,最快2016年4月推出,定位於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與主板、創業板形成銜接,同時也有適度交叉。

在一些機構和行業人士口中,股轉中心被稱為“北交所”,與上交所、深交所並列,被稱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但納斯達克並非紐交所的補充,而是有著大名鼎鼎的微軟、英特爾、蘋果等公司。

袁季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論是交易所還是股轉中心,為企業服務是其共同方向,不論是上哪個板或是轉板,最終都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選擇。即使市場低迷,融資越來越困難,新三板確實為那些原本很難進入資本市場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在註冊制出來之前,新三板的入口更寬,會帶來大量掛牌企業,同時其結構性特征會越來越突出,即整體受到資本追捧很難,只有優秀企業會獲得市場的認同。

周山也認為,新三板給了中小企業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只要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就解決了企業融資問題。隨著接下來天涯、天星資本、矽谷天堂、錘子科技、百合網等知名企業掛牌之後,對人心是個提振,新三板或許可以快速走出來。

註:出於當事人請求,周山是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2

早餐市場3000億 金龍魚、億滋都想“占個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016.html

早餐市場3000億 金龍魚、億滋都想“占個座”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9-17 08:06:00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沒有強勢的早餐品牌,市場極度分散。肯德基、星巴克這些西式餐飲品牌已經進入這個市場,而各種連鎖中式包子鋪、面包店也迅速湧出,早餐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改造。

周強是益海嘉里電商渠道的負責人,大部分時間在匆匆趕路,為了介紹金龍魚的早餐策略,他花了15分鐘找到一臺狀態最好的投影儀。周強說:“金龍魚希望來一場早餐革命,這事得用PPT來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包子、饅頭、油條、豆漿在很長時間里一統天下,沒有強勢的早餐品牌,市場極度分散。肯德基、星巴克這些西式餐飲品牌已經進入這個市場,而各種連鎖中式包子鋪、面包店也迅速湧出,早餐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改造。

金龍魚是最新進入的一家。近日,金龍魚聯手O2O平臺閃電購在上海推出Morning Cup早餐產品,以“杯子蛋糕+豆奶粉”的組合抓住年輕白領。

早餐“藍海”

金龍魚沖進早餐市場,有多重動因。

油、面、米是金龍魚的主力產品,國內這些產品的生產廠家眾多,加工工藝和技術設備大同小異,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已經逐漸凸顯,價格戰不時上演,利潤微薄。2015年上半年,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業務收入31.8億美元,實現稅前利潤1.16億美元,稅前利潤率僅為3.6%。

豐益國際向肯德基等餐飲連鎖企業提供食用油、面粉,這些是初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部的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杯子蛋糕這樣的深加工產品利潤率要遠高於初加工的面粉、食用油。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昕認為:“金龍魚此番推出的蛋糕與豆乳產品,不僅豐富了其食品、飲料的產品線,同時也能夠與其原本的糧油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在金龍魚的產品系列中,金龍魚澳大利亞麥芯粉和一級黃大豆兩大原有產品所屬的面粉和雜糧的產品線能夠很好地為蛋糕與豆乳產品的生產提供原料供應。同時,蛋糕粉中的植物油等各種食用油均為金龍魚公司的主營產品。可以說,金龍魚在早餐食品領域的發展是其產業鏈垂直整合的一大突破,並能夠幫助協調各產品間的產能,同時也是充分利用自身產品供應鏈優勢的體現。因此,此次新品的推出從戰略布局來講,金龍魚充分利用了其原有業務的優勢,產生了協同效應。”

金龍魚以食用油著稱於國內市場,而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食用油消費有見頂飽和的態勢,早餐市場的發展空間要大得多。

中國的早餐市場有多大?各方觀點不一。跨國食品巨頭億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億滋內部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到2017年,中國早餐市場每年的規模將達到1595億多元人民幣(約250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場之一。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部介紹,2011年國內早餐食品市場容量是2000多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估算,2015年全國早餐市場的量級已經超過3000億, 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

各顯神通分羹

如何在早餐市場分到一杯羹,各方各顯神通。

麥當勞、肯德基的早餐早已成為中國市民早餐菜單上的常客。6元起步的價格囊括主食和飲料,蔬菜、面點、肉類混合,營養搭配全面。一些常見快餐連鎖品牌如必勝客、星巴克最近也進入了中國早餐市場,並提供了各種品類的早餐可供選擇。

金龍魚的杯子蛋糕是與韓國希傑公司合作的產品,準確名稱是“Morning Cup原味預拌蛋糕粉”,蛋糕所需的絕大多數配料都已經預調好裝入紙杯中,只要再打入一個雞蛋拌勻,放進微波爐中烘烤幾分鐘,就成為新鮮出爐的蛋糕。

杯子蛋糕這種產品,達利園、康師傅也有,是工廠統一生產後配送到零售終端,與現做的金龍魚杯子蛋糕相比,新鮮與美味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金龍魚推出的豆奶粉也頗有淵源。2008年底,益海嘉里收購了在東北地區名氣很大但已停產的晨星島豆奶業務,接手後,要突破維維豆奶形成的先發優勢難度不小。而維維豆奶這些年雖然占據市場優勢,豆奶業務也無法擺脫增長乏力的狀況。

在摸索多年後,金龍魚的豆奶粉以“1+7”的形式出現,“1”是豆奶粉,“7”則是分開包裝的7種輔料,有抹茶、芝士、巧克力等多種口味,可以自由搭配。

周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可換口味的豆奶粉和杯子蛋糕受到了不少年輕女性的青睞,雖然只是在電商渠道出貨,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各賣出20萬份左右。

挖掘早餐市場,億滋也想了新招。億滋近期將首次在中國市場發布“belVita焙朗早餐餅”。“belVita焙朗早餐餅”專為早餐設計,億滋方面稱研發人員花了15年研發這種產品,該公司稱有營養、美味和便捷三大特點,原材料是多種谷物,含有堅果和水果顆粒,經過特殊的慢火烘焙技術,含有膳食纖維,保留了豐富營養。

王昕稱,國內食用早餐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的早餐食物單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身體健康的需要。目前,市場上可選擇的方便早餐食物很多,但都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是不能提供人體早餐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但是隨著各大食品品牌布局高端早餐市場,各類高端方便的早點已經逐漸占據市場份額,從西式的高級全麥面包,到中式的無添加、無油炸面點,國內早餐品類已經逐漸向便捷、營養、高端的方向轉型。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