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達爾天然氣洩漏 北海溢油痼疾難改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819

BP墨西哥灣溢油、康菲渤海溢油尚未終局,壞消息又來了。

2012年3月25日下午,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的一處鑽井平台發生天然氣洩漏事故。

事故平台位於距蘇格蘭城市阿伯丁以東240公里的英國北海海域,在高壓高溫的埃爾金-富蘭克林凝析氣田區,2001年投產。

道達爾勘探與生產英國有限公司(TOTAL E&P UK Limited)是北海最大的油氣作業者之一,也是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最大的勘探開發子公司之一。

事發後,238名工作人員緊急撤離,平台停產,其周邊六七公里範圍被設為禁航、禁飛區。鄰近的兩處殼牌石油所屬鑽井平台上的人員,也被殃及疏散。

火焰正在衰弱,洩漏源自未開採儲氣層

3月29日,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污染專家馬丁·普雷斯頓(Martin Preston)曾搭乘事故調查方的勘察飛機飛過事故平台上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平台周邊數公里是隔離區,再加上低云籠罩,「很難準確預計事故點正在發生什麼」。

道達爾的公告表示,天然氣洩漏仍在持續,確切原因尚在調查中,目前階段通過歷史數據和儲氣層模擬,初步預計天然氣洩漏量約20萬立方米每天。

事故原因不明之下,3月27日晚間英國電視四台報導,平台上還有「火焰在燃燒」。這意味著,一旦風向改變,高濃度天然氣被吹向燃燒的火焰,很可能引發爆炸。

不過,3月29日道達爾通過公告解釋說,點火燃燒正是鑽井平台安全系統的一部分。

「在緊急狀況下,點火是為了消耗掉平台上溢出的所有氣體,保證人員安全撤離。而兩天後還在燃燒,是因為在緊急關閉平台時,氣體沒能被全部燃燒完。」公告中描述道。

來自溢油響應組織(OSRL)的監測報告顯示,平台上空的氣體云狀況穩定,在反向風的作用下,正被逐漸吹離平台。截至記者發稿前,來自道達爾的確切消息是火焰正逐漸衰弱。

目前,道達爾及其約請的全球井控專家已經可以確信,目前洩漏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海平面以上25米處的平台甲板高度。這意味著位於平台以上百米的火焰,其遭遇可燃氣體的概率下降。

普雷斯頓教授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特別指出,洩漏的氣體是天然氣,而不是此前媒體報導的有毒的硫化氫,「現在看起來,洩漏氣體來自附近一個未開採的儲層,這個儲層不知怎麼連通了一口被道達爾以為已經封存的生產井。」

「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知道了洩漏的來源,我們知道問題在哪兒了。」道達爾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現在最關注的是盡快解決它。」

高壓引發洩漏,封堵陷入兩難

英國鐵路海運運輸工會地區組織者傑克·莫利(Jake Molloy)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洩漏發生之前,G4油氣井的外部套管已經持續高壓,道達爾為此曾封堵了該油井,但套管內的壓力仍在升高。

「為瞭解決問題,道達爾決定採用『滅井法』(kill the well),但在操作過程中遭遇了外洩氣體的壓力峰值,天然氣反而從井口溢出。」傑克·莫利說。

目前可知,平台中溢出的主要是甲烷和低分子量的「冷凝物」。「冷凝物」是指具有相對揮發性的有機化工液體,遇冷時為液體,遇熱則變成氣體。

溢出物在寒冷的北海海面形成了一層油膜,普雷斯頓教授表示,由於溢出物的數量比2010年墨西哥灣事故少得多,「所以海鳥和海洋動植物受到顯著影響的危險較低」。

即便如此,道達爾急需阻止仍在持續的洩漏。此前,擺在道達爾面前的曾有兩條路,要麼花六個月時間打出一口洩壓井,要麼立即派工程師登陸平台切斷洩漏點。

不過,前往平台徹底切斷洩漏氣體被一致認為是個「危險的步驟」。

「溢出的廢氣仍在燃燒,即便火焰熄滅,前往平台作業的人員也會暴露在一個有潛在爆炸氣體的環境中,而這個環境的爆炸幾乎一觸即發,」普雷斯頓說,「爆炸和火災很可能會毀掉鑽井平台,增加海洋污染的威脅。」

「更安全的選擇當然是洩壓井,但會耗時數月、花費巨資,」普雷斯頓說,「要麼高風險、快速處置,要麼安全但漫長,沒有別的選擇。」

截至南方週末記者發稿時,道達爾表示正在考慮或用重泥直接封堵氣井,或在旁邊打減壓井。好消息是,道達爾表示,他們在這一區域有兩台現成的鑽探設備,可以隨時啟用打減壓井。

北海油氣開採:每週一起事故

早在埃爾金鑽井平台天然氣洩漏事故發生前,北海油氣開採者就被證實早已劣跡斑斑。

2011年7月5日,英國《衛報》公開了一批不為人知的石油巨頭溢油檔案。檔案顯示,2009年至2010年期間,北海海域共發生油氣洩漏一百多 次,平均每週一起事故。其中,殼牌和道達爾「榮登」最頻繁溢油企業榜首,而丹麥馬士基(Maersk)、加拿大公司塔裡斯曼(Talisman)以及BP 旗下的Mungo Etap亦榜上有名。

秘密檔案曝光後,一些人開始擔心,上世紀七十年代北海剛發現石油時建的那些老鑽井平台,往往對安全最漠視也因此最危險。

普雷斯頓教授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北海油氣田已經被開採數十年,在本次洩漏事故發生前,已有不少油氣田因多年開採、儲藏減少而經歷儲層下沉。

「下沉的儲層可能增加岩層的壓力,有導致岩層斷裂的可能性,」馬丁·普雷斯頓表示,「埃爾金平台的事故有可能也在此列。」他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推測,沒有科學證據。

2011年10月,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一項法案草案,旨在改變「歐洲國家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的可能性仍過高」的狀況,希望統一管理各國的海上健康、安全 和環境保護事務,提高海上油氣開採安全標準。不過,此舉遭到了以英國為代表的北海國家的反對。北海國家包括英國、丹麥、荷蘭和挪威,它們生產了全歐洲 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

本次天然氣洩漏事故中,英國主管石油開採的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及其他相關部門,已在事發後積極介入。3月30日,英國能源大臣查爾斯·亨得利(Charles Hendry)會見道達爾負責人,詢問事故處置進展和下一步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6

演說1306B達爾文密碼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29/%E6%BC%94%E8%AA%AA1306b%E9%81%94%E7%88%BE%E6%96%87%E5%AF%86%E7%A2%BC/

演說1306B達爾文密碼

Der Darwin-Code (2010)

Thomas Junker

 

這是一本「演化人類學」普及書,書種較為罕見。

“演化人類學”顧名思義, 即是以“演化論”解釋“人類學現象”。

(甲)框架

1這學門的哲學前設,認為人類行為受到三個層面重疊的因素群***所制約:

A生物驅力因素,由基因DNA設定和傳遞;*** 如繁殖、覓食、避險和攻擊。

B生態環境因素,由自然或上帝所設定;如水源和食物資源。和

C社會文化因素,由族群設定,習俗傳承。如生產分工、家庭制度和戰爭習俗。

這三塊面一層疊著一層,生物性因素居底,文化因素在上。

 

Th. 可這三種因素卻對個體施加不一致的要求。****

舉例:性驅力鼓動濫交,宗教要求貞潔,信徒……只好學懂彈性處理。

想個人以區區“血肉之身”,苟延性命於 “大自然”(包含H7N9)與 “全球化社會”(時而體現為金融風暴) 之亂世,當然瞻前失後,非常困窘。

究其因由,DNA受“天擇之刀”雕刻,改動極其緩慢,萬年有如一瞬; 然而社會文化卻可以急劇變化,百年間面目全非。 以頑固守舊的基因,面臨愈變愈急的社會,無從適應,自不待言。***

 

(乙)演化之路

2人類在演化道路上面行走,也曾經歷幾許波折與危機。

其中有四波變化最為巨大,影響最為深遠:

A.  距今6至7百萬年前,地殼變動,東非森林大幅萎縮,成為乾草原。 猿類頓失依憑,生計艱難,部分弱勢社群被逐出森林,顛沛流離於乾草原之上。

牠們發展出直立行走的適應方式,倖存下來,演化成古人猿。

B.  2百萬年前出現真正的人類「直立人Homo Erectus」。 他們初出非洲,踏遍天下。

直立人身體骨骼已經重新裝組,能夠直身站立,持久奔跑。 更重要的是腦容量大幅增加,*** 名副其實是個“聰明人”。

C.  20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起於草莽,10萬年前再出非洲,取代直立人而有天下。 現代人便是智人種。

相比直立人,智人腦容量沒有增加,體魄沒有強化。他的利害之處是“社會性”,**** 有文化內涵,懂藝術創作,征服天下靠的是分工合作。

D.  1萬年前“仙女木冰期”結束,生態大變,人類被迫放棄實踐了二百萬年的“採摘–狩獵”生活方式,展開“農業–畜牧”革命。*****

定居農牧之後人口急劇增加,聚落擴張而成酋邦國家,最後出現城市和軍團。是為「文明」。***

這四波轉折,一浪比一浪澎湃,一步比一步敏捷。最近2百餘年 “工業革命” 作為第四波的子浪興起,人類透過操作機器群獲得控制環境的巨大能力。*** 這能力以前只在上帝手上,對於如何運用,人類缺乏經驗。

 

(丙) 體質失調的演化論解釋

3大自然譜寫萬物的“基因圖”。 在那漫長二百萬年間,“適者生存”,不適者死,人類的基因和身體徵狀飽受“天擇之刀”無情地修訂。**** 何者謂之“合適”?由那時期的生存環境來界定。

「本性」可以定義為基因設定的具適應性的行為模式。***** 可基因適應的卻是採獵的“黃金歲月”。

人類一進入農牧年代,立時便「適應困難」!

最明顯的是營養不良,*** 這點很違反直覺,卻是不爭的事實。 由墓葬得知,人類體型縮小,病變大增。農牧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養活大額人口,但是聚居地卻沒法提供足夠的其他營養素,如對人體極其重要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體縮病增反映兩者之短缺。

 

問題再變為:DNA和人體何以不重新適應農牧革命之後的生活環境?

答案有二:首先,相對200萬而言“ 1萬年不太久”,天擇之刀未夠時間工作。

更重要的是,人類社會保護網堅韌有彈力,遮蔽了弱勢個體,*** 免於成為刀下之鬼。“不適者亦生存”,這才是體質不再“進化”的主因。

人體頑固地奉行“保守主義”,但生活方式卻背離採獵愈來愈遠,於是長期失調,從未回復到“黃金歲月”的健康水平。

 

4進入工業革命,生活變化更為劇烈,情況更為糟糕!

針對“糖”的處理,DNA制式的要害有二:A嗜甜;B胰島素抗阻。

機制A糖為熱能之來源,活動所必需(尤其腦部活動耗能甚多)。嗜甜意在盡最可能貯藏燃料,*** 以備中期取用。

B胰島素抗阻機制保持血液中“血糖偏高”,以濟短期應急所需。***

採獵環境的“匱乏和危險”使兩者具有高度“適應性”,因而深深刻劃在基因圖譜上面。

另一方面,現代環境已變得非常“富裕和安全”,反而使人類完全無法適應!**** 機制A導致身體肥胖,B導致“糖尿病”大盛。

現代食品工業提供超額糖份(蔗糖和白麵粉);“速食文化”則由「大美國」向全球幅射。生產商利用基因的強勁驅動力和人性的薄弱意志力,銷售高糖食物和飲食文化以圖利。他們大為成功,代價是人們身體吃苦。

 

(丙)藝術與宗教的演化價值

5  Th.以色列演化生物學家 扎哈維Zahavi 提出「不利條件原理」*****,用來解釋「性選擇」演化中,不利存活的 “誇耀性徵狀” 為何形成。

千古一例:雄孔雀華麗修長的尾羽有礙存活,卻能增加繁殖機會。

它傳遞的訊息只有一條:資源?“我浪費得起”!

Th人類高度社會化之後,「不利條件原理」的運作溢出原初“性與繁殖”的範圍,擴展到其他追求合作機會的場合。*****

舉例1: 中世紀歐洲行封建主義,世家大族喜歡舉辦盛宴。 除了遠近薄有名聲的人都一概請來,或者許其不請自來之外,女主人要準備吃不光的食物,將廚餘分給家僕和領地內的窮人。

舉例2:漢唐遊俠,歐陸騎士,現代賽車手、狙擊手….. 以身犯險,膽氣過人,其行逕對常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這樣子玩命還沒死掉,他們是不是十足利害?

為何如此做作? 皆因 “封建主義”和“江湖主義” 傳統上帶有軍事性格,其核心制度是「人身依附」。*****  “領導人” 仗義輕財,視死如歸,意在誇耀風格和實力,吸引合作者和依附者。

從延伸的“演化論”角度來看,這種 “鋪張浪費”和“英雄氣慨” 雖然有損財富與健康,對人身直接構成不利,但在 “文化選擇” 的壓力下,卻大有可能獲得社會性的支持,因而是一種適應性行為。***

 

6對社會性動物來說,為了應付不同群體(無論是相同物種或不同物種)之間的生存競爭,群體內部緊密合作是成敗存亡的關鍵要素。**** 軍隊球隊如此,蟻群國家如此,它們必須強調「團隊精神」。

問題變為怎樣才能培養「群體精神」?

自古以來,國家社會不斷透過意識形態作業,灌輸價值觀念,*** 如 “忠君愛國” 、 “克己復禮”….. 以教育成員緊密合作。其中有兩種主流手段,表面看不清與此有關,那便是藝術和宗教了。

從人類學的角度考察,藝術和宗教兩者都具有高度的社會性質,*** 兩者都溝通和粘合人群,使群體瀰漫著共同文化氛圍和歸屬感。

統治者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有 “政教合一” “國教會” “先王以神道設教”…將宗教收編為統治的工具。*** 宗教家也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自古以來廟宇、儀式、服飾均極盡奢華之能事,有時甚至達到 “不恤民命” 的地步(如金字塔),將藝術收編為宣教的工具。*** 藝術家不知有否充份意識到這點,所以… 經常淪為統治和宗教的附庸。***

 

7「藝術」具有以下四種特質:

a美感的表達形式;合乎潛意識對環境安全、性與生殖力…的嚮往。

b非實用性功能;奢華無聊,暗示富饒、閒暇…

c象徵主義文化意涵;感性與生活目標…

和d幻想元素。超凡脫俗,驚世絕倫。

凡此種種,皆非直接的、個人的現世利益,但對整個社群而言,卻能提供潛意識的溝通渠道和語言,**** 所謂「潛移默化」,日子有功,養成 “共同體” 的感覺。

舉例: “國旗國歌” 是藝術涉足世俗領域的露骨典範; 殿堂尖碑,雕像地標…… 皆是顯例。還有 “國樂” “國畫” “國術”……藝術何以有國界?反証 “想象中的共同體” 是何等的有力。

這裡要注意的是,藝術家當初為何從事創作是無關宏旨的,演化只按績效結果挑選適者,而毫不理會其出發動機。***

 

8宗教的聚合力度又遠高於藝術!

人生短促而苦難,對永生與天國的承諾,在 “精神和心理層面” 上可以作出補償和平衡。 菁英階層利用普羅階層的心理訴求施行統治,從而達到經濟上盤剝的目的。***

 

演化生物學家 道金斯Dawkins提出 “寄生蟲理論” 解釋宗教現象的演化價值。****

寄生蟲潛身宿主體內,操作宿主的身體機能,使其出現某些性狀,稱為寄生蟲的 “DNA延展表現型” 。***

舉例:a蝸牛感染寄生蟲觸角漲大,顏色艷麗,遠處看來像條小蟲。

b潛居河底的蝦子感染寄生蟲會狂性大發,躍身河面弄潮逐浪。

艷麗的蝸牛和發狂的蝦子於是成為鳥類的口食,寄生蟲得以進入下一輪宿主(ie鳥類)的體內。

宿主的這些性狀(註:行為模式也是一種廣義的 “性狀”。)對自身有百害而無一利,其適應性不在宿主而在寄生蟲!**** 天擇挑選的是寄生蟲而非宿主的DNA。只要兩者的利益達到某個平衡點,例如蝸牛和蝦子不要數量减滅至不利寄生蟲存續的地步,系統便可以長期維持下去。

道金斯認為宿主和寄生蟲的這種共生關係,正如 社會與宗教界 和信徒的關係一般無二。 “信教現象” 不需要對信徒有切身利益,只要對社會和宗教界有利,增強其內部凝聚力,便具有了適應性。***

 

9至於藝術和宗教何者是更為合適的手段以達致整合社會的效用,則要視乎社群的規模大小而定。***

Junker認為採獵社群人口太少,至多不過數十人,根本供養不起菁英和祭司階層, “兼職的” 巫師運用洞穴壁畫藝術手段,足可達成政治上的目的。

進入定居農牧,社群人口暴增,此法不再生效,取而代之的是 “狹義的”宗教。祭司階層出現,成為最早的統治菁英和經濟上的 “寄生者” ,向普羅階層提供 “心靈服務” ,“憐眾生之疾苦” “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

洞穴壁畫煙消雲散,逝去隨風,其理在此。 藝術成為宗教的婢僕,如是者,數千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51

道達爾總裁馬哲睿墜機身亡 生前支持對俄能源合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59

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CEO馬哲睿(Christophe de Margerie )於周二早晨在莫斯科墜機身亡。

伏努科沃機場發言人指出,失事原因是飛機在跑道上撞上了一臺除雪車,而馬哲睿此行正是要返回法國巴黎。

機場方面稱,這家輕型飛機起飛時,起落架撞到了除雪機。由於部件受損,飛行員稱決定返航降落。還在空中時,飛機就發出了求救信號,報告發動機著火和機身受損,旋即墜毀在跑道上,飛機瞬間被火焰吞沒,機上無人生還。

俄新社報道,與馬哲睿飛機相撞的除雪機的司機當時可能是“酒駕”。但司機的律師反駁稱自己的客戶當時非常“清醒”,人們“不應該把責任歸咎到一個普通人身上”。

調查人員稱,糟糕的天氣情況和飛行員可能的操作失誤也是應該被考慮的因素。

馬哲睿現年63歲,1974年從巴黎高等商業學校畢業即加入道達爾集團,2007年升任總經理,2010年出任集團總裁,其能力得到業界的廣泛承認,被譽為“戰略家”。

俄塔社報道稱,飛機上僅有一名註冊乘客,即法國籍公民馬哲睿,而另外3名機組人員也均為法國人。俄羅斯警方證實了機上人員中包括馬睿哲。

對於這一悲劇,普京也向法國總統奧朗德送去了哀悼,他表示自己非常震驚。據俄塔社報道,“普京很早就與馬哲睿熟識,兩人保持著緊密的工作關系。”

道達爾是法國最大工業集團(總部設在巴黎),是全球第四大石油與天然氣公司。業務範圍覆蓋整個石油行業:原油和天然氣的勘探與生產,下遊天然氣,石油產品的運輸、煉制與銷售,以及相關產品的國際貿易。

在俄烏發生沖突之後,馬哲睿依然強調歐盟必須維持與俄羅斯的能源紐帶。馬哲睿還積極推動道達爾與中國的合作,升任集團總裁後多次到訪中國。

盡管俄羅斯正經受西方制裁,道達爾仍堅持推進在俄羅斯亞馬爾(Yamal)的天然氣項目。這一項目由道達爾聯手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同開發。

道達爾公司在聲明表示,該公司所有管理層和雇員都向馬哲睿的家人表示慰問,並將祝福送給總裁的妻子和孩子們,以及另外3位一同遇難的機組人員家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44

道達爾CEO之死:俄羅斯失去最重要的石油盟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40

20141022mazherui

道達爾CEO馬哲睿的意外離世,讓俄羅斯失去了一個寶貴的盟友。

據彭博通訊社,就在他墜機前幾個小時,馬哲睿在莫斯科發表公開講話稱,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是“不公平和無效的”,他反對將俄羅斯“與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隔絕起來”。

而如今,馬哲睿之死讓俄羅斯失去了一個很好的經濟盟友。作為一個商人,他從不回避地緣政治爭議,敢於說出心中所想,是俄羅斯最“仗義”的好盟友。

雖然德國的西門子等公司與俄羅斯的關系同樣很密切,但這些企業的領導人卻更傾向於在私下里遊說,以免與政府制裁普京的政策公開沖突。

前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美國區總裁John Hofmeister評價稱:“克里斯多夫個性非凡,他和俄羅斯和國際上的許多業內人士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他在這方面極具個性。”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道達爾與俄羅斯的緊密聯系,你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麽馬哲睿會如此反對歐美的制裁措施。

在馬哲睿的領導下,道達爾在俄羅斯押下重註,與該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OAO Novatek合夥,共同開發北極和西伯利亞的天然氣。

子2007年就任CEO以來,馬哲睿反複地在各種場合強調,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巨大油氣儲備,全球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

在入股Novatek之後,俄羅斯於2013年成為道達爾的第四大油氣供應地,占到其日均石油產量的9%。

今年年初美國對俄制裁之後,馬哲睿表露出了明顯的不滿態度。就在美國凍結Novatek第二大股東Timchenko資產之後的短短幾周里,道達爾增持了Novatek的股票。

今年五月,馬哲睿應普京要求,赴俄參加了聖彼得堡年度經濟論壇。在美國政府的禁令下,美國CEO們普遍抵制了此次論壇。

雖然西方其他幾家能源公司都和俄羅斯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沒有哪家公司敢像道達爾那樣旗幟鮮明的反對制裁。

法國企業家協會前主席Laurence Parisot表示,馬哲睿“敢言他人之不敢言”。他從不懼怕批評任何人,“他最獨特的個性之一,就是他在所有場合下都直接、清楚和坦誠。”

為了從俄羅斯獲得更多的油氣,馬哲睿最近幾周曾表示將“竭盡一切努力”確保投資270億美元的亞馬爾(Yamal)項目順利開發。由於美國制裁下,該項目無法獲得美元貸款,馬哲睿稱正在和合夥人考慮從中國銀行業貸款。

今年5月,馬哲睿曾表示,經濟制裁對於解決兩國沖突是無效的,而企業才是解決政治爭端的中介機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32

91歲投資大師的人生智慧:《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1

91歲投資大師的人生智慧:《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作者:五花王


互聯網思維被批評的一個理由就是“人不可能靠思維獲勝”,實際上真正導致差別的很可能是思維。地球太危險世界太複雜,所以長期的進化使得人們把自己的思維和處事的方法不斷地模式化,如果你能夠見多識廣(獲得高級模式)、不斷“叠代”(進化模式)、遵循理性(基於邏輯使模式可靠),事實上是能夠大概率上勝出的。

這也正是芒格思想的一個核心,芒格建議:

首先,熱愛自己的事業和珍視自己的信用;其次,善於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再次是遇到重大挫折能夠重新振作,此外要學會逆向思考,保持“好奇、專註、持之以恒和自我批評”,最後才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法。

說到枕上,我床頭放著的《Seeking Wisdom:From Darwin to Munger》(《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

實際上,此書可以說是芒格老先生廣為流傳的兩篇文章《人類誤判心理學》和《查理·芒格的問題清單》的拓展版和正式出處。本書的前三部分,其基本主題便是人類誤判心理學;而第四部分則是改善思維模式的工具,以及著名的芒格清單。

什麽因素影響我們的思維?

芒格並不否認達爾文對其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很多次公開推薦《自私的基因》,便是一個例證。相信諸多讀者都有體會,所有的事業都殊途同歸,最終決定成敗的正是你的思維高度和思維模式。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人的思維進步要受到自身生理解剖結構的限制。《探尋智慧》的作者皮特·貝弗林認為,人類的神經連接結構限制了人類思維的延展性。作為長期進化的結果,人類的大腦並不是像計算機程序那樣按照嚴密性和邏輯性來運作的,而是一個按照各種模型來進行選擇的體系。

為什麽各種“二代”在社會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除卻有形的“遺產”,哈耶克所謂的“默會知識”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首要的:因為他們從小就從成長環境中習得了如何處理金錢、權力和知識的行為模式(一種被驗證為更優的模式),這是出身窮苦的同齡人所無法企及的。

為什麽我們總會做傻事?

貝弗林把人類產生誤判的原因分成了三個領域:誤判心理學、誤判物理學和誤判數學。這些因素在脫離實際情境,放在紙面上來看時,有些顯得非常荒謬,但在投資實踐中,卻是我們常常難以避免,甚至發生之後還不自知的。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盡管本文的作者和讀者很多都受過高等教育,但我們的數學能力並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麽好。或者換句話說,數學考試可以考高分,和你的數學能力是兩碼事。

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大多數人對超乎日常經驗和知識的大數字是沒有正確概念的。2007年的一篇新聞有以下描述:“‘就這種紀念金磚,拿100塊’,一位上北京購物的煤老板徑直對黃金店里的服務員說,服務生起初以為這位其貌不揚的客人在開玩笑,直到這位煤老板把包里的現金拿出來,店主才慌忙調貨,滿足了煤老板的心願。”這篇新聞的毛病在哪?就算是50克一塊的金磚,以當年200元的金價,也要10000元一塊,而100萬元的現金重約11公斤,可以塞滿一個拉桿箱。如果是500克的金磚,那就更不得了了。

另一個我們非常缺乏模型經驗的領域是概率和統計學,特別是關於投資收益的數學期望和平均值的假象。關於投資收益的數學期望,撒普在《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有詳盡的剖析。簡而言之,我們經常高估那些小概率但回報高的賭註的勝率。在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對大量充滿不確定性的決定和選擇,這些都算是一次性的,無法重複地賭博。人的生活,可以說就是一系列賭博的連續集合,我們必須建立起期望價值的概念,這樣才能避免把每一次選擇都變成俄羅斯輪盤賭:用生命為賭註去博一點點收益。

即使概率有利,我們也不應當承擔無法承受的風險:無數“黑天鵝”事件已經告訴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當損失發生之後怎麽辦?指責和抱怨恐怕是最壞的選擇。亨利·福特有雲:“不要埋怨,而要彌補。”當你犯錯,重要的是在系統里添加可以預防你再次犯錯的因素,懲罰於事無補。

此外,投資者最重要的是理解複利、指數增長和金錢的時間價值,這樣你才不會幻想每個月都翻番,也不會相信在GDP增長7%的時候,還有制造業企業的ROE能維持每年51%的水平。股神遍地之後,對應的九成九是一地雞毛,這就是均值回歸。而在正確理解了複利之後,你會對固定收益市場和資金成本有全新的認識——不過假如大家都能認識到這點,想必奢侈品這個行業也就不再存在了。

我們怎樣才能減少誤判?

查理·芒格建議,當面對一件困難的事時,先小試牛刀,如果難度很大就選擇放棄。要想安穩而又幸福富足地生活,你需要明智的判斷,秩序感和對自我行為的嚴格約束。

芒格給出了幾點建議,雖然未免有些“雞湯”嫌疑,但卻平實,且常常被人忽視。首先,熱愛自己的事業和珍視自己的信用;其次,善於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再次是遇到重大挫折能夠重新振作,此外要學會逆向思考,保持“好奇、專註、持之以恒和自我批評”,最後才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實際上,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的缺陷糾纏不清,以至於自己的優勢項目被完全抵消。在這一點上,芒格和巴菲特的建議都是: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的邊緣在哪里,哪些是你自己能夠理解的,哪些是你不能理解的,然後堅持在這個範圍內活動,發揮你自己的特長,避免涉足自己的局限,成功總是優勢帶來的。

不做傻事的所有前提,歸結到底就是認識你自己。




來源:美股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