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科院回應魏景亮舉報:農業部調查組20日將進駐核查

9月19日,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再起波瀾,一封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博士發出的舉報信打破了正在處於改革中的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尤其是還涉及到一個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

“其實我的初心是為了舉報檢驗測試中心數據的造假,但是設備以及實驗手段都不存在問題。”現在已經退學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博士生魏景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魏景亮的舉報

魏景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遺傳育種專業2012級的碩士研究生,2014年轉為碩博連讀,專業方向是動物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其導師是李奎教授。其所在的實驗室“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還有一個頭銜,就是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

在魏景亮的描述中,造假的開始是源於今年7月份要進行的三年一度的轉基因檢測中心的檔案檢查。他的導師在未經他本人同意的情況下讓他擔任轉基因檢測中心的“檔案員”一職,負責所有檔案的制作和管理。

“但是因為平時實驗室有日常的科研任務,所以關於轉基因檢測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過程性檔案都沒有記錄,包括所有質量控制需要的,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魏景亮表示。

面對空白,對魏景亮來說確實為難。但是他卻又聽說之前的一次三年一度的檢查也是這麽造假過來。於是他開始了反抗,不願意再擔當這個“檔案員”,但是他的導師並沒有允許。

“從上次檢查的2011年底後的檔案,都將在之後的一個多月里補齊。這樣制作虛假檔案應付檢查的行為已經進行了不止一次,在三年前的檢查中也是如此。這樣赤裸裸的造假行為,在場的將近三十人,包括本實驗室與相關實驗室的諸多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生,沒有一個提出問題,只有個別老師以工作忙為理由在會上推脫監督員之類的職責。”魏景亮表示。

而在之後的近兩個月里,魏景亮開始補這三年來缺失的檔案,也相當於全部的人員,質量控制,技術和儀器檔案。

“所有應該對檢測活動的質量控制負責的過程性記錄,都被突擊式的在短短的時間里創造出來。其中,本應該定期進行的儀器維護與校準,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標準物質領用,檢測試劑領用等記錄都根據需要憑空填寫。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寫,修訂,學習全部都憑空杜撰。人員的上崗考試試卷都統一抄寫並自己批改。就連本應該是監督這些行為的監督意見,監督會議記錄,也由檔案員直接編寫。”魏景亮稱。

他的舉報信中還提到檢測中心對外推脫檢測委托。

在魏景亮的舉報信中,充滿了擔憂,這對他一個做科研的人來講,造假實屬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他的舉報信有些地方還沒有擴大,特別是數據整理這塊,在評估時需要資料,平時整理不全,屬於集中整理,原則是對於實驗每天都要記下來。因為我們這個實驗室屬於國家戰略儲備實驗室,是一個超前戰略部署的平臺。目前還沒有轉基因動物市場化,一項這樣的業務都沒有開展。而為了讓這個實驗室繼續生存,都是我們老師去“化緣”一些項目。因為我們是屬於事業單位,所以不能接受外面的委托進行檢驗檢測。”該中心一位副主任對本報記者表示。

該副主任表示但是對於這樣的一個戰略儲備平臺,國家只給了一個名字,沒有給編制、沒有人員、沒有運轉經費,但是事業單位不能從事經營性的業務,只能需要教授的化緣去養。

9月19日晚,中國農業科學院也發出了自己的聲明:近日,我院肄業博士研究生魏景亮在網絡上發表“爆料: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反映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有關問題,我院高度重視,立即著手了解有關情況。農業部聯合調查組將於明日進駐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開展核查工作,我院將積極配合,若反映的情況屬實,我們將嚴肅處理。

檢驗檢測認證的改革

魏景亮的舉報是否屬實,仍需要相關部門的專業調查結果才能最終尋到答案。但是在他舉報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存在的問題:束縛。

“中國很多的檢驗檢測認證沒有放開,還是內部劃定機構,這樣讓第三方根本沒有機會進入,但是對於內定的這些檢驗檢測結構,因為是事業單位,還不能自己單獨承接委托,非常尷尬。”一位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專家表示。

而轉基因檢驗檢測認證實驗室也沒有逃脫這個遊戲規則。從目前已知的12家也全在中國的農業院校,如:農業部轉基因生物使用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依托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轉基因獸用微生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依托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等。

“我們屬於事業單位,所以不能對外進行經營性活動。雖然國家有政策,鼓勵大型檢測設備可以共享,但是事實上,我們單位的一個開放設備使用時,收取了服務費,就被查了,而且還要罰款。國家很多政策都還在空轉。”上述副主任表示。

檢驗檢測認證的改革春風其實已經刮了很久。

2015年3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為了改變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存在著功能定位不清、行政依賴較多、資源效率不高、綜合能力不強、服務品牌匱乏、國際化發展滯後等問題,啟動了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促進我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做強做大。重點任務便是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明確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功能定位,推進部門或行業內部整合;二是推進具備條件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行政部門脫鉤、轉企改制;三是推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支持、鼓勵並購重組,做強做大。

“目前這樣的改革還處於停頓狀態。”一位質檢體系檢驗檢測認證的人士表示,而事實上,他在方案一出來就準備了改革方案,可是一年後他仍然原地等待中。

“反正是事業單位,大家都沒有積極性,有活就幹,沒活就不幹。”。上述質檢體系檢驗檢測認證的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15

“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農科院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801

2005年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就曾生產出能產人奶的轉基因老鼠。但在中國,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緩慢,相關檢測中心也處於空轉。(視覺中國/圖)

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一家農業部下屬的轉基因檢測中心被舉報了,舉報者是中心的博士肄業生。

2016年9月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下稱“農科院畜牧所”)肄業的魏景亮在網上實名舉報,稱為了“應付”2015年國家檢查,農科院畜牧所里的轉基因檢測中心大量造假。

“轉基因”“造假”“國家檢測中心”……文章一發布,立刻引發輿論潮水般關註。9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聲明稱,農業部聯合調查組將進駐農科院畜牧所開展核查。

接近調查組的專家林智透露,農業部對該事件極為重視,由負責監管轉基因安全的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官員帶隊,加上之前的評審專家和技術專家全程調查。

農業部調查組已經進駐。9月20日早上9時,行政樓二樓最里面的會議室,大門緊閉,首輪調查座談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近三點。出入會議室的人員神色焦慮。中心的一位女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已進入緊急預案狀態。這幾天,媒體一直不停地給他們打電話。

“調查組已經來了,相應的程序都在進行。”該單位一位副所長說,“我們和農業部的專家目前都不接受采訪。”

林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天會後初步結論是,“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截稿前,最新的獨家消息是,農業部已經決定,接下來將會讓全國42家中心都進行自查,並合並一些檢測中心。如果之後巡查再出現問題,就撤銷中心資質。

舉報

舉報人魏景亮,本是農科院畜牧所動物遺傳育種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2014年轉為碩博連讀,博士方向是動物基因工程,導師為李奎教授。

而李奎所在的實驗室同時為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下稱“檢測中心”),該中心掛靠農科院畜牧所,李奎為中心常務副主任。2016年6月李奎當選為國家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

魏景亮的舉報始於5月17日。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口頭舉報該事後,相關領導對舉報所涉及問題,態度反複。

兩個月後,有媒體記者幫他反饋到農業部,農業部回答已經上報領導。因為遲遲未等到處理結果,他決定公開舉報。

現在看來,退學是魏景亮與李奎師生關系的轉折。

由於從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長時間不在學校,曠課太多,2016年3月份魏景亮被勒令退學。在舉報信中,魏表示,“正值我心情低落,在外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與家人意見矛盾的時候,這樣的消息令我非常詫異。”

但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是主動退學的,第一封退學申請將自己寫得極為“卑微”,導師李奎還幫他修改,為了留在檔案里“不那麽難看”。

魏承認是主動退學,但認為,“造假事件是我對學術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

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景亮並非在外做誌願者,而是自己成立了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魏和其他兩人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的出資額為32萬。而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正是“人體冷凍誌願者活動”。

但魏景亮對此的回應是,“公司是我們做人體冷凍的誌願者一起註冊的,沒有實際運行過也沒有出過錢。註冊資金是認繳,不是實繳。”

2016年9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臺分局公告,132家涉嫌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企業)登記,且於2016年6月20日被立案調查的企業,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內。

“現在他(魏)已是瘋狂狀態。”對於魏的舉報,農科院畜牧所顯然沒料到會造成這麽大的影響。一位所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半年所里一直在調查處理此事。

但沒人願談論細節。這位員工表示,農科院畜牧所已經準備了詳細的過程說明材料,等調查組結果出來後會第一時間對外公布。該員工強調,這事關單位的“臉面”和“榮譽”,他們比任何人都著急。

魏景亮對檢測中心造假情況最重要的指控有四點:“大規模的‘趕作業’式的檔案造假”“人員的冒名頂替和制作虛假勞動合同”“任用實驗技能不熟練的碩士研究生進行檢測”“對外推脫檢測委托,同時有可能私下開出虛假報告”。

他還用表格列出了37個各項虛假檢測——這些實驗記錄是巡查組評估資質的重要因素,“那些實驗實際都是沒有發生過,但是為了應付國家檢查,就假裝它發生了”。但他也說,這些實驗都只是對內的,包括新人員培訓、新舊技術對比等。

在舉報材料中,魏景亮稱“偽造”發生於2015年6月。由於三年一度的中心檔案檢查將在7月進行,李奎動員大家在一個月內“趕工”補齊所有檔案,需要補齊的檔案包括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而此前的5月,魏景亮已被導師安排為中心的“檔案員”一職,負責所有檔案的制作和管理。

“導師李奎在未經我同意的情況下便與其他幾個老師開會決定由我擔任轉基因檢測中心的檔案員一職。”魏景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會後,他私下向導師指出該行為不妥,不願繼續擔任這樣的工作。但導師以“國家戰略需要我們這樣的空殼轉基因檢測中心作為技術儲備”“不能臨時更換工作人員”為由沒有接受。

此後近兩個月內,魏景亮與所里老師配合,補齊了從2012年到2015年三年來缺失的全部檔案。

2015年7月20至22日,檢測中心順利通過國家“2+1”現場複評審。

“不運作”的檢測中心

因為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但他表示,“我不希望輿論把這件事和轉基因技術放在一起炒作,這件事也和目前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無關。”

在魏景亮提交舉報材料後,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已介入調查,農科院畜牧所領導也多次找魏景亮談話,但兩方在對中心編造檔案一事的性質認定上存在分歧。

魏景亮認為屬於“大規模造假”,而所里領導則強調“這和數據造假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該做的工作都做了,只不過沒有專門的工作場所(檢測工作),所以後來集中補了記錄”。

業內人士解釋,這或與中心想維持資質有關。

掛靠農科院畜牧所的檢測中心,主要開展轉基因動物和飼料的成分檢測、轉基因飼料的飼用安全評價及轉基因動物環境安全評價工作。知情人士透露,檢測中心實際上一直沒有對外,等於空轉。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除了農業部的委托,該中心一直沒接過外面的業務,因此“造的材料不是委托檢測項目,而是內部檢測練兵”。

在魏景亮提供的與實驗室質量負責人崔文濤對話的錄音中,崔對此的解釋是,實驗室的條件有限、人員有限。外面不是沒有(活),但他們不敢、不想接外面的活。因為一來項目,就得把實驗室一封(做不了其他科研),劃不來。其次,萬一有交叉感染,怎麽辦?

但對此,魏景亮有自己的質疑,“檢測中心至今沒出過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報告,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一開始買儀器買設備,做三年一次的這種檢查,每年的能力驗證,整個花費也不少,但為什麽從來不用?自己知道水平不行,為了防止出錯,檢測中心基本上避免接活,其實檢測能力值得懷疑。”

對此,轉基因安全資深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機構測試清單有42家機構,由於目前中國還沒有任何轉基因動物產品獲批,也沒有產業化。雖然美國2015年底批準了轉基因鮭魚上市,但並未出口到中國。因此,包括農科院畜牧所在內的轉基因動物檢測中心並沒有真正運作起來,長期不運作,也就可能出現不管理的現象。

“這兩年農業部並沒有審批新的轉基因作物的生產、上市,故意去做這個假,有必要嗎?說白了就是管理不規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陳曉亞說。

不運行並不能躲掉上級部門的監管。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生產的單位,應當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每兩到三年會對這類機構進行評審,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機構審查認可和實驗室資質認定。如果巡查合格,才會給該機構頒發檢測能力認證證書。

而巡查內容,就包含轉基因檢測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過程性檔案,包括所有質量控制需要的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魏景亮指控,42家有資質的轉基因檢測中心中,大多數都是有科研任務的平時要用的實驗室,這樣實驗室平時要做日常的科研,轉基因檢測要用到的這些儀器實際上也都是日常科研必備的儀器。所以在沒有活的時候,這些實驗室都是做其它科研。只有在國家下了任務時它才變成一個檢測中心,並不是全職在做轉基因檢測。

但羅雲波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在他所在的中國農業大學,檢測中心和常規實驗室都有兩套設備人員,並有相當嚴格的管理規程。“這類檢測中心本身是不能做科研的,因為設備都是劑量認證校準過的,出具的數據是有法律意義的,不做檢測不能使用。”

“如果把這些檢測機構獨立出去就沒有問題了,但是買儀器、配工作人員需要一大筆經費,所以它本質上涉及國家科研投入、科研體制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評論。

多少實驗室還在空轉?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這42家機構中,大部分都為轉基因環境安全和產品成分檢測,只有兩家屬於轉基因食用安全檢測。具體到對象上,涉及轉基因動物的只有兩三家。

這和轉基因動物研究及產業化緩慢有關。2000年時申請的這批實驗室,農業部和專家組並未料到轉基因動物發展如此緩慢。所以,在出現符合條件的申請單位時,大多審核通過、批準成立。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這些“空殼”機構不接業務有一定普遍性,但不接業務也沒有質量控制的文件就會對考核有影響。所以,“沒任務”的檢測中心為了保住現有資質,必須證明有能力承擔檢測且實驗室規範,而具體方法就是“編造檔案”。

魏景亮發現,在人員檔案中,有一些早已離開實驗室的博士後、博士,依然承擔著“檢測員”的身份。於是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實際實驗操作時,實驗室便找幾名碩士生,冒名這些人的身份進行實驗操作。

以上種種問題,魏景亮推測,巡查專家應該是看出了問題,因為他們也提出過具體的整改意見,比如記錄不完全等問題。但最終還是頒發了資質認定證書。

在9月20日農業部調查組會議上,一位曾參與巡查的專家側面證實了這一點。他回憶,當時確實看出問題了,但沒有想到這麽嚴重,現在感覺是“被騙過去了”。

“只要稍微認真一些就能檢查出來,很多東西都是雷同的。但很多專家都對這樣的檔案記錄問題不以為然,一般只是整改、扣分,但不會摘牌。”一位曾是轉基因項目巡查組成員的專家說。

這和整個行業對檢測中心管理的態度有關:大家都看中“盲樣檢測”結果,而忽視實驗室操作規範,以為只要是不影響檢測結果和質量的因素,都無傷大雅。而調查組專家也證明,檢測中心在現場能力測驗中過關,技術沒有問題。

“為什麽李奎有底氣?因為他們檢測手段和水平沒有問題。”林智說。

不過,魏景亮稱,檢測中心所存在的造假,本身沒有直接的現實後果。

“主要是對實驗室資質的弄虛作假,這些報告不會流通到市場上來,也不涉及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但他擔心的是,檢測中心不做,其他實驗室會做,會流入市場,如果這個虛假報告是普遍現象也很危險。

“如果檢測機構進入到正常運轉,是不可能通過趕制檔案來應付檢查的。”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常務副主任王強認為,趕作業式的情況會有,有些機構在剛開始時,沒有記錄習慣,平時再有一些疏忽,到了快檢查時,只能補充趕制,但這種情況決不允許。

他解釋,檔案記錄跟每個人都有關系,只要這個樣品正式進入了檢測體系,那麽從開始接收樣品到最後報告出來所有的工作都要記下來,什麽時候做就要什麽時候記錄,正規機構都會另設一個專門的檔案員來管理檔案。

但也有人表示,要完整執行整個實驗室體系,非常消耗人力物力,很多細節並無必要記錄。

譬如,一次性試劑都是即用即配即丟,但要求是要記錄各種試劑配了什麽、配了多少,試劑瓶上還要標註好什麽時間配置,什麽時間過期。配個試劑可能只要十秒鐘,用一下五秒鐘,但記錄要寫三分鐘。

“實驗室體系實際上是被濫用了,而濫用的結果就是審核不嚴,造假成風,各個實驗室都這麽幹,審核組的人也知道大家都這麽幹,所以一般來說重點抓的都是體系中的關鍵點,至於很多不痛不癢的記錄根本沒人去關註。”一位知情者評論說。

“這件事給各類檢測機構都上了一課,平時不能疏於管理,更不能憑空捏造,特別是一些小中心,要引以為戒。”羅雲波說,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目的是控制實驗室質量,犯了錯能有據可查。從客觀上看,魏景亮的舉報對整個行業都是一種拷問:有多少中心在空轉?又有多少沒有保存下來的必要?

“請找我們領導,我沒有什麽要說的話,謝謝。”魏景亮的導師、中國農科院教授李奎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稱。

而南方周末記者與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聯系,其副所長、轉基因檢測中心主任文傑在聽到陳述之後便掛了電話,此後再未接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智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