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的找不到路了嗎?


2015-08-24  TCW

最近參加外貿協會在緬甸的一個展覽,這是我第一次到緬甸,每一眼都是新鮮。

第一個新 鮮,當地人都穿夾腳拖,包括貿協展覽開幕的歡迎晚宴上,主桌上的商界領袖,腳上都是一雙拖鞋,這種穿著在正式晚宴中出現,顯示是他們的國民穿著。去的時候 剛好碰到雨季,當地台商說,緬甸街頭一下雨,二十分鐘的路程,就會變成一個鐘頭,在仰光塞車的路上,看著街景,一個個穿著夾腳拖的人魚貫而行。

我當下心裡納悶,運動鞋大廠到了緬甸豈不是沒轍?結果在賣場上找到答案。一家台灣品牌的運動鞋廠,在台灣賣球鞋,到了緬甸搖身一變賣起設計新潮、亮麗的夾腳拖,就被放在賣場第一排的顯眼位置,大大的「Taiwan」打在看板上,搖身一變已是當地名牌。

在展覽攤位上,有一家賣的是手搖發電機,老闆站在攤位上示範,宣稱就像剉冰式的搖桿,輕鬆搖十分鐘可以供家庭用電四個鐘頭。緬甸的缺電一直有待改善,台商說,每個月電廠會結算上個月停電次數,六月,報表上寫著停電二十二次,聽說這已經有很大的進步。

賣發電機的台商說,很多緬甸人開始重視小孩教育,而偏遠地區供電不穩定,這種手搖式的發電機剛好可以滿足父母的心理,「搖」一些電出來,讓小孩有燈光可以看書,父母也可以看個電視,幫手機充個電,這是一個現成的商機。

一 些逐漸撤出中國的台商,他們看緬甸的機會好壞參半,保守的認為不確定因素太高,得準備三倍以上的創業資金來應付變局;樂觀的是看到緬甸條件不好,卻有很多 像春筍冒出來的特有商機。有一家國內輪胎大廠去緬甸設點,問他們如何評估,台商說緬甸的路況這麼差,二手車進口數量卻是三年成長一倍,很看好輪胎在路上耗 損的速度,所產生的汰換商機。

近幾個月來,台灣幾乎聽不到好消息,出口不好、訂單能見度不高,科技大廠開始裁員,真的找不到路了嗎?從台商躍躍欲試的神情上,似乎透露著,在他們的字典裡,從沒有路到盡頭的字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33

大讀世界 習近平治殭屍企業 走錯路了

2016-03-21  TCW

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至25年來新低,處理笨重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中國高層矢言改革國企,包括出售股權和領導階層「去政治化」,但最積極推動的是大型國企合併。

西方經濟學家則認為,解方就是企業藉私有化提升效率,但中國政府顯然不願那麼做。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這裡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廠之一。儘管運費崩跌重創航運業,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的船廠不缺生意。未完工的船身緊密相連,工人可以在船身下方,騎腳踏車穿越一.一公里長的工廠。

補貼優惠多

產能過剩,竟還下大單訂船這家船廠和其他國有船廠忙個不停,是拜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所賜。中遠集團是中國運量最大的航運公司,去年訂購了十一艘大型貨櫃船。據財經雜誌《財新》報導,當中向外高橋造船公司訂購的三艘船,可載兩萬個二十呎長的貨櫃,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船。

中遠集團的大股東是中國政府,其非政府股東可能會覺得奇怪:公司為什麼需要十一艘新船?因為中遠董事會在公司半年報中承認,二0一五年「航運市場需求總體疲軟,運力過剩局面延續」。

此外,這些貨櫃船約定二0一八年交付,在全球貿易萎縮情況下,訂單的時機更加出入意表。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貿易額下跌一二%,多數預測認為情況短期內不大可能好轉。

不過對中遠來說,好消息是:它不需要花很多自己的錢,就能支付十五億美元的造船成本。中國財政部根據二0一三年的一項規定,為報廢舊船、向外高橋這種國有船廠訂購新船的航運業者提供補貼。

中國效率不彰、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面臨重重問題,中遠是個生動的例子。

剔除非經常損益,中遠二0一五年前九個月虧損人民幣三十八億元。中國財經資料庫Wind資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九月底,中遠的

淨負債權益比高達二0

六%,是上海上市公司平均值六六%的三倍以上。

在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降

至二十五年低點的情況

下,許多經濟分析師表示,處理笨重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結構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國企改革、債務、產

能過剩和「彊屍企業」

(指無望恢復生氣,但

由於獲得放貸者或政府

支持而免於倒閉的負債

企業)全都是緊密相連的

問題,」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遠得到的補貼,只是國企得到眾多好處的一個例子。

wind資訊整理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二0一四年共獲得人民幣三百億元補貼,實際數字甚至更高。

很多補貼流向非上市企業,而國企也享有多種非現金補貼,例如低利率銀行貸款,以及土地、水費、電費方面的優惠。

中國領導高層已矢言改革國有企業。總理李克強去年十二月在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表示,「要下大決心,下一步將對「彊屍企業」、產能絕對過剩的企業狠下刀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則表示,為處理產能過剩的問題,估計將有一百三十萬名煤礦工人和五十萬名鋼鐵業工人失業,但他未表明何時將「狠下刀子」。

調整方式走偏

合併而非私有化,加劇老問題去年九月,中國共產黨核准了國企改革藍圖,祭出一些措施,希望能借助市場紀律約束國有企業。措施包括出售股權和國企高層任命「去政治化」(目前國企高層由中共組織部任命,而非由一般股東選出) 。

但是,當局最積極推動的措施是合併,也就是由政府安排大型國企合併。

中共領導層認為規模較大的國企可以享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他們長期以來認定規模經濟對栽培國家頂尖企業王關緊要。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衝擊鋼鐵、煤礦、基本金屬和重型機械業者利潤率的情況下,他們如今認為規模更加重要。

「習近平很可能認為國企部門規模龐大是好事,」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前局長、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黃育川稱。

「他放眼西方,看到主要企業規模龐大,而且越來越大。中國領導層看海外的所謂市場經濟時,不覺得大公司和大合併是壞事。」中國決策當局已經把二0一六年經濟政策主題確定為「供給側改革」,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把大公司合併為更大的企業,可能解決不了產能過剩、營利能力薄弱的問題。

相關企業早晚必須吞下關廠和裁員的苦果。

「創造更大規模的國企,很可能將加重它們本已可怕的財務和組織問題,」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訪問研究員WendyLeutert寫道。「合併中央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和錯失提升效率的機會。」在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看來,解決方式顯而易見,那便是藉由私有化提升效率,但很顯然的,中國最高領導層不願這麼做。

合併國有企業將提升它們的市占率,但代價可能是犧牲長期競爭力,以及錯失提升效率機會。

撰文者威爾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