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趙越勝︰隱者不孤

1 : GS(14)@2012-11-18 13:51: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1118/18070124
探究人的精神生活,至少有兩條路:哲學和宗教。前者為智性之路,後者為信仰之路。在蘇格拉底看來,富有不像物,可以收藏在屋子裡,它是心靈的一種狀態,它因追索善好和真理而富有。這種追索完全訴諸自己的理性,它是在街市上,在與人的交談中,獲取這種富有並廣施眾人。如果把「隱」看作棄絕塵世利慾而追求人之為人的精神生活,那麼這是真正的「大隱於市」。可惜,古代世界的衰敗,掩蓋了蘇格拉底這種正大的教誨,犬儒與斯多葛派的哲學家已為基督教的苦修主義提供了思想資源。沙漠教父以為,只有摒棄一切物質享受,在隔絕與孤獨中,才能窺見上帝的完美。聖安東尼懼怕與世人交往,他說「魚在地上常呆必死,人與世人久處必愚」。因而他要借助荒漠、岩洞來支持他的信念,實際上他怕的不是世人,而是自身的軟弱,因為這軟弱,他把自己的理性交給了神。這種外在的絕然孤獨,內在地分享神性,在神的慈恩與庇護下,沒有孤獨的靈魂。有趣的是,五歲就進了卡西諾修道院的托馬斯.阿奎那,在離開那裡之後,成為中世紀罕見的睿智者,在信仰的濃霧中為哲學騰挪出一片天地。
世上從來都有貪婪、奢華、權勢、肉慾,也從來都有清純、素樸、隱忍、恬淡。蘇格拉底教人走的路,是啟發理性,辨識何為善、為真、為富、為美,而隱修士們卻相信惟有絕嗜欲、遠世人、奉神意,才能在孤獨中與神性相連而分得神性的豐富。但同在向神的路上,我們不也能見到聖特蕾莎嬤嬤嗎?她何曾棄絕世人?她不正是在骯髒、病痛、貧賤的人群中散佈神恩嗎?其實所謂「隱」,不過是在紛紜塵世中保持透徹的思考和「知我無知」的謙卑。在這一點上,隱修士們心心唸唸的「知的謙卑」同哲人的信條殊途同歸了。
老者獨自遠去,穩健的步履顯示出內心的篤靜。本篤派的隱修士相信,只能在孤獨中體會神性的圓滿,但這種與世隔絕並非與神隔絕,僻壤中的隱修院是眾愛歡欣的殿堂。阿奎那不是這樣說過嗎,「美,純粹本質上的美,寓於沉思的生活」。怕打攪了老者的清修,我們駐足,目送他隱入寂靜的深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