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即將吞入深鐵500億貨值 註資,還是合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37.html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2016031221513144bd0_550.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白亞靜

資本大戲“萬寶之爭”即將迎來終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312日,萬科管理層與深圳地鐵集團舉行戰略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

有媒體稱關鍵信息是,深圳地鐵集團擬向萬科註入多宗優質地塊,總估值接近500億元。

若視作註資,則僅比寶能持有萬科股份的賬面市值低23%。目前,寶能系持有萬科24.26%的股份,以萬科停牌價24.43元/股計,賬目市值為655億元。

聯系到近日華潤董事長傅育寧罕見公開支持萬科(華潤持有萬科15.29%的股份),“萬寶之爭”的結局似已呼之欲出。

一旦成行,一石三鳥。不僅落實王石對萬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設計,還將吸納深圳地鐵集團大量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土地。更為重要的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層面的支持份額大舉反超寶能系持股量。

據悉,上述註資方案已獲深圳市國資委批複。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還需提交萬科股東會通過。另外,萬科作為上市公司,停牌籌劃重組期間,和誰、怎樣做、籌劃什麽方案,都需保密。事實上,萬科董秘譚華傑也對相關傳聞不予回應。

熟悉深圳市場人士均知,深圳地鐵集團對標的是港鐵“地鐵+物業”的發展模式。隨著深圳軌道交通快速延伸,深圳地鐵集團也手握大量地鐵上蓋優質地塊。近年,它在地產開發板塊快速發展,被深圳業內視作最大“地主”之一。

在此背景下,萬科與深圳地鐵集團早有合作。2014年底,深圳萬科一反常態,離開郊區,進入深圳中心地塊,合作標的即“深圳地鐵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合作方深圳地鐵集團權益占比51%,萬科占比49%

究竟是土地合作開發,還是股權註資,目前萬科還未公開表態。不過隨著312日萬科年報會、317日今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一切答案都將浮出水面。

  • 每經網
  • 隋丕寧
  • 白亞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94

中國奧園2018年銷售目標鎖定730億 55%貨值布局一二線城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6/1199785.html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17家房企進軍千億陣營。隨著房地產行業規模集中度加速提升,2018年和2019年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千億規模已經成為房企行業地位的象征。

在3月15日於香港舉辦的業績發布會上,作為粵派房企的“後起之秀”,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883.HK,以下簡稱奧園)宣布2018年銷售目標為73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0%;未來三年將保持不低於40%的複合增長率,2019年銷售金額將不低於1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奧園近幾年加速擴張,2017年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55.9億元,同比增長78.1%,一舉超越了時代地產、越秀地產、保利置業等多家粵派房企,在克而瑞銷售排行榜上從2016年的65名躍居第40名。

規模增長提速 2019年沖千億目標

據奧園發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奧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455.9億元,同比增長78.1%,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137%。實現營業額191.15億元,同比增長61.6%;實現毛利潤約為51.11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同比增長94%,達到19.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奧園近6年數據發現,2017年為奧園業績最好的一年。2012年至2016年,奧園合約銷售金額分別為52.51億元、100.38億元、122.23億元、151.71億元、256.0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91%、22%、24%、69%。2012年到2017年,奧園複合增長率達到54%。

按照奧園的發展規劃,2018年奧園銷售目標為730億元,同比增長60%。據奧園營運總裁馬軍透露,未來奧園的複合增長率將不低於40%,2019年銷售金額將不低於1000億元。

押註一二線城市 今年將推50個項目

在規模競賽中,各大房企均將“千億”設定為短期內目標。最終能否實現,除了具備充足的貨值,同時在政策調控下踏準行情亦尤為重要。

政策調控下,去年三四線市場大熱成就了部分房企的優秀業績。有觀點認為,一二線城市在調控下銷售將持續收緊,2018年的機會還是在三四線城市。

對此,馬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不同觀點,他預計2018年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面積會有小幅微漲,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壓力會比較大。

馬軍指出,受政策調控影響,一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溢出效應依然會繼續,成交量會進一步放大,價格會進一步上升,但漲幅是有限的。據此,奧園2018年貨值將有55%左右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貨值比例大概為40%~45%。

2018年前兩個月,奧園銷售金額大漲113%,實現合約銷售金額81.06億元。對此馬軍解釋稱,月份的銷售金額和房企本身的推貨有關,奧園很多貨量是在2017年12月集中推出,所以去年12月銷售金額增幅較大,2018年前兩個月業績增幅較大是延續了去年12月的態勢。

從推貨分布來看,奧園將大部分貨量集中在上半年推出。馬軍指出,2018年上半年奧園將有33個新項目推出,下半年大約有17個新項目上市。

借道收並購  提高資金周轉率

駛入增長快車道後,奧園加大拿地力度。數據顯示,2017年奧園斥資240億元獲取新增項目58個,新增可供開發的建築面積約為1286萬平方米,新增貨值約1669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奧園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為2487萬平方米,總貨值約為2823億元。

2018年,奧園預計將拿出銷售金額的50%用於土地拓展,預計拿地資金約為350億~360億元。

上市以來,奧園格外看重通過收並購獲取項目。據了解,在2017年新增的58個項目中,約81%是通過並購、合作等方式獲取。收並購的項目能夠快速開發、實現快速回款,縮短現金流回正周期。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為奧園布局的重心。數據顯示,2017年奧園在大灣區合同銷售為243億元,占合同銷售總額的53%。截至2017年底,奧園已在大灣區布局項目50個,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753萬平方米,占總土地儲備的30%,預計2018年可售貨值約418億元。

馬軍表示,發展大灣區已提升為國家戰略,預計有關規劃細節將於今年內公布,該地區的總投資將會提升。奧園將繼續加強投資力度,把握機會,在合理價格下通過收購合作、介入舊改、招拍掛等手段,長短線結合的策略確保在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奧園在大灣區及其他地區有16個處於不同階段的城市更新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053萬平方米。奧園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郭梓寧指出,為了縮短城市更新項目的開發周期,實現高周轉,奧園選擇的城市更新項目都是之前有合作夥伴跟蹤幾年的,再去並購與合作以降低城市更新項目的入市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66

深圳最大舊改項目身高差:白石洲貨值2200億,綠景規模不足50億

白石洲舊改規劃(草案)正式公示的半年後,深交所和港交所聯合組織“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活動,其中一站是綠景中國地產(00095.HK,下稱“綠景中國”),一家以舊改見長的地產公司。

綠景中國年輕的董事會主席黃敬舒帶領著行政總裁唐壽春、執行董事鄧承英等管理層出席。在此前後,唐壽春等人的身影也閃現在其他大大小小的路演中。借殼上市三年,仍不被廣泛的投資者所了解、公司的市值和股價得不到提振,是綠景中國管理層焦慮的所在。

會上,投資者反複追問關於白石洲舊改的問題。綠景中國管理層在回答中用“巨無霸項目”來代替之。

心照不宣,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白石洲項目之於綠景像一只將落未落的靴子。在未與原村民/業主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取得確認實施主體資格之前,來自項目內外的風仍可能改變靴子的方向。

機構已迫不及待地用NAV對之估值,白石洲項目的貨值約2200億元,如果綠景中國母公司綠景集團能吃下,再將其註入到綠景中國,無論是土儲水平、盈利水平還是股價都能得到提升。

關鍵是綠景集團在資金、開發、操盤能力方面能否順利拿下這個更新建面達348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項目。目前,綠景中國的總土地儲備也僅為400萬平方米左右。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欲說還休白石洲

深圳白石洲片區北區,主幹道沙河大街人來人往,一座嶄新的建築物坐落街道一旁,潔白的墻體、綠色的裝飾方塊,與旁邊的老舊建築物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相比綠景中國管理層的欲說還休,鑲嵌在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上的“綠景”LOGO顯然更幹脆。

事實上,綠景集團的官方網站上,早就有意無意地披露,2013年白石洲更新辦公室的城市更新計劃通過了南山區政府審批並上報深圳市國土資源委員會審核。

而至今,官方層面上,仍無文件證明白石洲舊改已屬於綠景集團。

深圳舊改流程複雜,僅是前期的立項流程就分為數個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制訂計劃申報、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審批、更新實施主體確認、實施計劃申報等多個節點。

2005年,深圳市政府確定沙河五村推倒重建。直到2017年6月,沙河街道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才正式公示。沙河五村即白石洲項目,更新單元用地面積48萬平方米,拆除用地面積46萬平方米,計容積率建築面積達348萬平方米。

而從規劃草案公示,到實施主體確認之間,還隔著確權、賠償談判、簽約等前期工作。

第一財經在2017年12月“走進港股通公司”的會議後采訪唐壽春,他表示:“白石洲項目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重點難點都解決了,節奏比想象中好,但是註入時間不便透露。”

白石洲城市更新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表示:“2016年時項目已經測繪了,最近啟動確權工作,什麽時候才能拆沒有時間表,但今年肯定拆不動。”

一名接近白石洲舊改項目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今年6月上旬,白石洲舊改已經通過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建築與環境藝術委員會(下稱“建環委”)的專項會。“通過建環委,意味著舊改項目各項指標的落地,包括其中住宅、商業以及各種配套設施的建面。順序是,2017年6月,規劃(草案)公示。近日才通過建環委的專項會,接著是正式規劃的發布,然後開發商再拿著指標去做拆賠談判。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證明白石洲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

深圳一家同樣做舊改的房企報建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如果拆賠方案、簽約合同等資料齊全,一個月左右就能拿到實施主體資格。”但釘子戶一詞的存在,充分說明談判簽約工作之難。

白石洲一瞥 攝影/胡可

項目註入工作啟動在即

綠景中國與母公司綠景集團形成了一種聯動開發的關系。

簡言之,綠景集團負責舊改項目的前期開發工作,直至項目的不確定性消除、項目成熟後才會註入上市公司體系中。

母公司把項目孵化成熟、瑣碎的前期工作已完成,上市公司拿到手的便是一個漂亮的舊改項目,可當作招拍掛得到的地塊一樣開發,且在期末能得到漂亮的報表。

多家從事舊改業務的房企均采用這種方法,如華潤置地(01109.HK)與其母公司華潤集團。

據了解,綠景主要以遞延支付的方式來支付交易對價。母公司把項目註入上市公司後,上市公司可以應付賬款先掛賬,等項目開發、有現金流入後才逐步向母公司支付,大大減輕資金壓力。

今年3月,綠景中國的年報發布會上,唐壽春多次提醒投資者,“要註意公司2017年年報的表述,與以往有所不同。”

綠景2017年年報指出:“2018年,集團將推動與控股股東在土地資源方面的實質性聯動,對首批成熟的舊改項目計劃在適當時候正式啟動註資工作。”

不過第一財經翻閱綠景中國過往年報,2016年報中也出現相近的表述——“集團母公司的各個舊改項目按照規劃進程,預計於本年將有突破性的進展,本集團將與母公司有更緊密的聯動,以落實母公司各個舊改項目逐步註入。”

安信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對白石洲舊改的貨值預估為2200億元。

那麽資產註入將對應怎樣的價格?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告訴第一財經,“關鍵是看這塊資產如何註入綠景中國。價格屆時將由市場決定,上市公司有可能用現金、發行股票或其他方式支付資產代價。”

2015年6月,綠景中國收購大股東黃康境(黃敬舒之父)控制的綠景控股,代價為137.85億港元,便是通過發行新股+現金進行支付,作為綠景中國的主要股東之一,萬科便是在此時被引入。綠景控股是綠景經營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主要經營實體,主要在深圳、珠三角其他城市從事物業開發工作。

綠景銷售規模不足50億

綠景中國是土生土長的深圳房企,開發過綠景香頌、綠景虹灣等數個知名項目,從事舊改,有外來資本大鱷無法企及的優勢。這種優勢也體現在佳兆業(01638.HK)等房企身上。

但同為在深圳做舊改起家的房企,綠景中國與佳兆業的成長路徑又殊為不同。綠景中國是一家與單個項目利潤、毛利率死磕到底的房企,這也導致公司的周轉率低、規模增長緩慢。

綠景中國在深圳福田的舊改項目紅樹灣壹號原定在2017年入市,但由於受到限價影響,這個項目遲遲未能面市,直接導致2017年綠景年收入、毛利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公司也無法完成45億的年銷售目標。

執行董事葉興安解釋,“紅樹灣壹號這種優質物業留待合適時候入市。雖然收入下降了,但是毛利率很漂亮,體現了公司的策略——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是規模最大化。”

2017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驚人,高達65.3%。過往年份中,2015年、2016年,綠景中國的毛利率分別是52.5%、50%。但行業中,能保住30%的毛利率已算出色。

那如何顧及周轉?唐壽春回答,“我們的項目很多,一旦有大的項目進去,馬上把地塊分拆成很多小地塊來開發,一樣是高周轉。”

但事實上綠景每年開發的項目較少,甚至單個項目入市遇阻或順利便能決定整個公司年度營運數據的去向。因此綠景中國每年的銷售金額和收入等經營數據起伏較大。

來自綠景中國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綠景中國的年銷售金額分別是:31.46億元、8.268億元和36.2億元。同期,公司年收入分別是12.1億元、45.9億元和29.68億元。

目前,綠景中國並沒有走向全國,僅在深圳、香港、珠海等少數幾個城市開發項目。第一財經追問,按照綠景的節奏,平均每年能拿幾個項目?

鄧承英表示:“沒有強行規定每年必須拿幾個舊改的,我們大股東(綠景集團)有很多資源是還沒有確定的。現在能公告出來的都是成熟的。上市以來,集團平均每年能獲取兩個舊改項目。”

目前,綠景中國土地儲備大約有400萬平方米,而綠景集團的土地儲備約有1200萬平方米。

鄧承英透露,“集團在東莞的土地儲備是最高的,有近500萬平方米,綠景集團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之一。目前深圳已很少新增土地供應,隨著城市圈的發展,東莞的土地資源價值還將增加。”

NAV或能得到提升

不久前,唐壽春在一場路演活動上表示,公司面臨最大的困惑是上市不久,被人們不了解、不知道。

這種不被了解的困惑除了受上市時間影響外,應當也受公司開展的業務範圍、規模體量所影響。如今,白石洲項目或是打破投資者認知僵局之門。

安信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基於綠景中國目前400萬平方米的土儲,估算公司NAV 每股3.47 港元。考慮到白石洲項目和珠海東橋項目(110億元貨值)或可於1~2 年內註入,提升公司NAV 每股至9.39 港元,攤薄後再折讓,目標價能達3.4港元。

劉斐凡認為NAV的估值合理。“NAV本身就是對未來項目的判斷,如果資產註入上市公司便宜,公司的EPS(每股盈余)和Book Value(賬面價值)都會改變,股價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事實上,經過今年一季度的一輪上漲,6月8日,綠景中國報收3.05港元,已接近安信國際給出的目標價。

今年初,綠景中國啟動公司融資。2月7日,綠景中國分別向兩名投資者配售約1.33億股可換股優先股及1.33億股新股,集資約7.79億港元;2月8日,綠景中國再宣布,對外配股8000萬股,所得款凈額約為2.33億港元。5月10日,公司又宣布建議發行1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年利率為4%,於2023年到期,發行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凈額約為0.98億美元

據綠景中國公告,以上三筆融資基本用作一般企業用途及集團新物業項目撥資。鑒於白石洲舊改前期工作是綠景集團在主導,這兩筆融資大概率用於發展其他項目。結合綠景中國2017年年報,目前公司正在發展綠景美景、綠景黎光、香港流浮山等項目。

唐壽春此前表示,舊改前期大概需要3年。

距白石洲舊改開拆之日尚遠,居住其中者的生活並未因此發生明顯改變。日升月落,主導拆遷者應能更敏銳地感知變化。白石洲舊改對城市發展、城市功能的升級換代帶來的意義將超越單個公司發展和由此帶來的經濟價值,但這恰恰是市場本身關註白石洲舊改和綠景之因。

至於那被一條深南大道隔開的白石洲舊改項目南區,已經屬於另一家房企和另一個故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00

阿里谷B2B 補貼出口商 每百萬美元貨值 最多津助3萬

1 : GS(14)@2014-05-14 10:13: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4/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雲,常將「讓天下沒難做的生意」掛在口邊,今次更貼錢給內地出口商。阿里昨日公布,出口商透過其旗下B2B平台「一達通」,每出口100萬美元貨品,最多獲補貼3萬元人民幣,恍如政府般推微刺激方案,用補貼鼓勵出口。根據一達通的生意額,阿里每月或須補貼近2000萬元人民幣,不過阿里赴美上市在即,隨時集資逾千億元,財雄勢大,將有大量彈藥「燒錢」。




阿里:計劃佔一達通近半利潤

阿里巴巴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強昨日表示,小企業通過「一達通」做通關、退稅等工作,可以節省出口成本。他又稱,今次的補貼計劃,約佔「一達通」近半利潤,而日後更有機會提高補貼額。

阿里的「救市」計劃,讓任何內地的出口商,只要使用「一達通」的服務,就可以獲得補貼。「一達通」2001年於深圳成立,專為中小型出口商,提供通關、物流、退稅及外匯結算等服務,2010年時被阿里巴巴收購。若用戶在網上自助形式,使用其服務可獲得3%補貼,透過「一達通」員工落單則補貼2%。

每個月料貼錢1800萬人幣

換言之,若出口額為100萬美元,出口商可獲2萬至3萬元人民幣補貼費用。內地《證券日報》引述一達通副總經理肖峰指出,目前公司每日處理600至700宗出口交易,交易額有2000多萬美元。按此推算,阿里每日要補貼60萬元人民幣,即1個月要貼錢1800萬元人民幣。

有外資行分析員認為,阿里的B2B業務,過去依賴會員費為收入。「當客戶在其B2B平台上,做了數年生意後,自然有渠道及買家,不用再經阿里巴巴找生意。」他表示,今次透過補貼吸引出口商使用其服務,有利吸收更多客戶,同時增強其B2B的增值服務,令收入來源更多。

分析員:利吸客回流 拓收入

上述補貼計劃,其實早於3月下旬時已公布,並在4月正式生效,但之前只是低調處理。內地出口貿易近期有所轉好,但仍處於艱難時期,阿里今次以「救世主」身分,打救內地出口業,阿里暫時未為計劃設時限及補貼上限,通關、退稅及結算等基本服務則免費。據阿里的數據顯示,這類出口的流通環節,佔中小型出口商的成本逾30%,今次補貼對象只限內地出口商,香港及台灣不在補貼之列。

早前阿里已為了搶生意而大灑金錢,最近期與騰訊(0700)在「打的App」上燒錢。阿里有份持股的「快的打車」,早於去年12月開始補貼乘客及司機。其後,騰訊的「嘀嘀打車」亦加入戰團,齊齊燒錢力谷「打的App」,而阿里亦將橈錢行動升級,在B2B業務大上亦不惜代價。

明報記者 岑豪
2 : GS(14)@2014-05-14 10:13: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4/news/ea_eaa2.htm



燒錢活化B2B平台 蒐「大數據」


2014年5月14日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靠B2B起家及來港上市,但近年該業務光芒被集團其他業務如「淘寶」、「天貓」及「餘額寶」等完全蓋過,是次阿里用補貼催谷旗下「一達通」生意,是一改以往只提供平台供人交易,變成涉足買賣的環節,一達通提供一站式服務,更可同時大量蒐集報關及物流等數據,迎合「大數據」時代。


B2B即是讓企業在平台上互相配對找生意,阿里則靠收會員及增值服務費。不過近年該業務發展不及其他平台迅速,因會員容易流失,一些數據搜尋等增值服務,亦未必能留會員。





阿里是次決定補貼出口商催谷旗下「一達通」生意,實際上是由以往只提供平台供人交易,變成涉足買賣的環節,出口貿易的大數據更是集團瞄準的地方。集團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強稱,「一達通」集合數家間出口公司的訂單,對銀行、物流及海關等,是一個很大的虛擬客戶,有助更快速完成出口的手續。

助建出口商信用體系 方便配對

同時,這批客戶的報關及物流等出口貿易的大數據,可成為出口商的信用保證。集團國際交易市場負責人吳敏芝指出,從簽合同到報關等程序,可以產生大量數據。阿里從中掌握這批數據後,可以建立出口商的信用體系,日後有助買賣雙方,更快找到適當的生意對象之餘,亦有利信用良好的出口商做生意。事實上,掌握大數據已是科網界大趨勢,阿里可將大數據變成手上有價值的戰略資源,方便日後推出更多不同類型的服務。

明報記者
3 : GS(14)@2014-05-14 10:14: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4/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用補貼催谷出口貿易及旗下「一達通」平台生意,有用戶表示實際幫助不大,但在市不景氣下,「有一筆收入總好過沒有。」亦有在內地從事貿易的商人指出,過去不曾使用一達通,但會因為補貼一試。

深圳傳訊達電子股東王波,在2006年開始使用阿里B2B平台,他對阿里願補貼出口商大感意外。「4月份開始收到6萬塊錢的補貼費,雖然金額不是很大,但目前經濟不景氣,有一筆收入總好過沒有。」

他坦言,公司現在每月出口額有200萬美元,對生意的實際幫助不算很大,但同時指出「一達通」的服務費,較市場上其他同類服務商便宜10%,算是相當實惠。此外,其服務可助公司解決通關、退稅等繁複手續的工作,節省人手成本,覺得服務很「到位」。

廣州商人﹕最重要是服務

廣州飛揚環球貿易負責人林子灝則表示,公司沒用「一達通」的服務,只找同類的服務公司負責,每次約需數百元人民幣。「聽到阿里有補貼後,會有興趣使用一達通,但最重要是服務要好。」林又稱,公司已使用阿里B2B平台約7年,亦有用搜索關鍵詞的增值服務,但其他則沒用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43

iPhone 6效應 9月零售貨值升4.8%

1 : GS(14)@2014-11-04 15:28:1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4/news/ec_gga1.htm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9月份零售數據,零售銷售錄得376億元,按年升4.8%,是自今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見圖),當中關鍵是9月正值新iPhone登場,令相關的雜項耐用消費品銷售額急升逾70%,較去年同期增逾9億元。不過業界估計,iPhone 6熱潮來得快也退得快,加上9月底開始的佔中行動,對零售業的影響會在10月浮現,故認為10月零售銷售很大可能倒退。


政府公布的數字顯示,9月份雜項耐用消費品按年上升70.3%,大幅高於8月的1.8%增幅,金額更較8月份大增逾9億元,按月升近八成。而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則上升2.7%,因搶金潮在去年同期已經減退,低基數效應下而出現溫和反彈。另一方面,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類的消費按年倒退近兩成;煙酒消費亦由8月的13.4%增幅收窄至4.3%。

政府發言人稱,雖然零售業銷售最近有所改善,但零售數據尚未反映佔中行動對本地消費市道所造成的影響。而累計首3季,本港零售貨值按年倒退0.4%。

首3季跌0.4%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指出,9月零售數據比其預期好,iPhone 6於9月開售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而去年及今年的中秋節時間不同,則令煙酒及糕餅銷售放緩。而雖然iPhone 6有一段時間熱賣,但隨內地及其他更多地方有售,本地銷情冷卻,相信對10月或其後的零售數據貢獻將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對於意大利商會會長表示,佔中開始後意大利品牌在港生意銷售大減,不少會員紛紛放緩擴張計劃,更警告若佔中持續,可能會令部分品牌關閉分店、裁員甚至撤資,麥瑞認為暫時難料外資公司撤資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有部分品牌縮減分店規模,也確實可能會令部分銷售員需要覓新工作,但名店銷情今年以來其實一直下滑,而考慮到租約期及裝修成本,一些今年才開張的分店很難說關便關,但先削人手成本則或難免。

麥瑞恐全年負增長

至於本港全年零售表現,麥瑞感嘆今年以來她已多次下調增長預測,由年初估計9%至11%,降至8月時評估的3%,而從首3季仍下跌0.4%及目前情勢去看,全年恐怕會有負增長,能夠持平已萬幸。
2 : GS(14)@2014-11-04 15:28: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104/news/ec_gga2.htm



佔區市淡商務客減 業界恐10月負增長


2014年11月4日





【明報專訊】雖然9月份零售業表現理想,惟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表示,佔中所帶來的漣漪效應目前未能量化,例如來港商務客可能逐步減少,要到10月份的數據公布才可反映出影響。


非佔區銷售仍好

麥瑞指出,她個人了解,雖然一些連鎖店的佔中地區分店生意受影響,但非佔中地區分店的銷情仍較好。

然而,部分中小型商戶只有一兩間門市,又開設於佔中區域,影響則較為嚴重。此外多個國家維持對香港的旅遊提醒,麥瑞憂慮會進一步打擊零售及餐飲業。

稱有商店要求員工放假

麥瑞表示︰「10月2日我去銅鑼灣一間樓上日本餐廳吃晚飯,這間餐廳一向很旺,但當日上到去,只有兩客。」她又稱,已經有些店舖向員工提出在這段時間放假,而部分商業會議也因佔中延期,意味商務旅客也會逐步減少,影響本港消費表現。

她指出,去年10月份本港零售銷售增長為6.3%,因此今年10月份的表現較大可能會是負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21

港去年零售貨值跌3.7% 慘過SARS

1 : GS(14)@2016-02-03 13:29:04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2015年12月及全年零售業銷貨額統計數字,12月零售業銷貨價值連跌10個月,跌幅擴大至8.5%,全年跌3.7%,比2003年「SARS」的2.3%跌幅更慘重,全年總銷貨數量亦跌0.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12月理應是零售業界傳統旺季,惟統計數字反映節日已無助帶動業界銷情,估計農曆新年月份的銷貨額仍錄得最多雙位數字跌幅。



12月傳統旺季 跌幅反擴至8.5%

據報告顯示,12月零售業銷貨價值連跌10個月至437億元,跌幅亦較11月擴大至8.5%,1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亦按年跌6.1%。綜觀全年,零售業總銷貨額價值按年跌3.7%至4752億元,總銷貨數量則跌0.3%。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統計,12月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繼續錄得最大跌幅,12月下跌17%,全年跌逾15%;受12月天氣異常和暖影響,服裝銷貨價值跌逾12%,百貨公司亦受拖累,其銷貨價值跌幅較11月擴大逾7個百分點至12.3%。

全年計,只有超級市場、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及耐用消費品類別錄得正增長,當中,魚類及肉類食品按年升7.4%,超級市場按年則升1.3%。

「3歐美客 先頂到1內地客」

鄭偉雄表示,去年全年總銷貨額價值跌3.7%,跌幅比2003年「SARS」的2.3%更慘重,情?令人擔憂。12月理應是零售業界傳統旺季,惟統計數字反映市道未見起色,故對農曆新年市道感悲觀。鄭偉雄稱,訪港旅客數目持續減少,且預料外遊人數上升,業界普遍看淡農曆新年期間銷情,估計未來2個月至3個月銷貨額將錄得高單位數,甚至雙位數字跌幅。

他預計2016年本港零售市道將持續疲弱,預料全年總銷貨額價值跌幅與2015年相若,但就認為,業界一直存在人手不足問題,故招聘步伐會放緩,惟不見得會出現裁員潮。至於政府早前曾表示,非內地訪港旅客數目有回升趨勢,旅遊及零售業界或未如外界想像般惡劣。惟鄭偉雄認為,即使非內地旅客數目回穩,本港零售業亦幾乎無所得益,直言「3名歐美客先頂到一名內地客」的消費力,反映非內地旅客增加只是「旺丁不旺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3/news/ea_eab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96

春節無助2月零售 料跌逾一成 1月銷售貨值跌6.5% 零售商採「自然流失」

1 : GS(14)@2016-03-04 23:27:58

【明報專訊】本港1月份零售數字按年下跌6.5%,惟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會長鄭偉雄表示,2月份情?更不樂觀,即使在春節效應下,仍料有雙位數跌幅,尤其依賴旅客的行業,如珠寶鐘表、化妝品等,跌幅或高達兩至三成,故不排除個別零售商或出現凍薪及裁員情?。有珠寶商承認,2月份生意額下跌兩成多,惟不會裁員,而是讓員工「自然流失」。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1月份的零售數字,期內銷售貨值按年下跌6.5%至435.67億元,按年表現仍未扭轉跌勢,當中跌幅最高為雜項耐用消費品,達29.29%,電器及攝影器材,與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則緊隨其後,分別下跌19.71%及16.26%(見表)。

依賴旅客消費行業成重災區

鄭偉雄預期,零售市道2月比1月更為嚴峻。他透露,進行會員調查後,大部分零售商於2月的銷售數字,均錄得雙位數字下跌,當中主要依賴旅客消費的行業更成重災區,如化妝品跌兩成、珠寶鐘表行業銷售額更按年跌三成。他續指,去年底會員普遍表示今年會加薪3%至5%,惟經過上月後,部分會員表示會重新考慮,有個別零售商稱會凍薪。

鄭偉雄估計,部分零售商會在人手方面進行調整,如減少兼職人手;同時料個別會關閉部份店舖,或由街舖搬入商場,但大規模的倒閉潮,則須視乎今年首季整體銷情。

周生生(0116)大中華營運總經理劉克斌透露,2月份生意額按年下跌兩成多,較預期差,主要由於旅客數量及股市大幅波動影響購物意欲所致;集團亦已於去年第2季開始部署減少店舖數目,人手亦隨之減少,但就不會裁員,而採取「自然流失」策略,人工方面亦已於今年1月上調,幅度與市場水平相若。

周生生:生意遜預期 擬削舖

九龍錶行董事總經理黃錦成也表示,2月份生意額按年下跌一成,旅客減少之餘,買的都是日用品;惟現時沒有裁員打算,店舖方面亦不會有太大變動,新入職員工更獲2至3%的加薪。至於CEC國際(0759)主席林偉駿則表示,他早預料到今年2月的銷情不會太理想,故去年10月開始部署減少入貨,惟2月的生意額仍跌15%,較預期中的5至10%差;但不會裁員,不過同時亦不加薪。

明報記者 徐寶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4/news/eb_eb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49

8月零售貨值意外大跌一成 業界:明年初恐有裁員潮

1 : GS(14)@2016-10-01 12:50:13

【明報專訊】本港零售銷貨價值「跌足一年半」,8月雖正值暑假旺季,惟零售銷貨值意外跌逾一成,非生活必需品的零售類別幾乎全軍覆沒(見表)。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若稍後踏入傳統零售旺季,零售商生意仍未有起色,恐明年初或出現倒閉潮。

明報記者 邱曉欣、陳子凌

鄭偉雄表示,在內地旅客持續減少及本土消費漸趨審慎情况下,個別公司已出現裁員情况,不過現階段情况未算嚴重,主要由於零售商希望堅持至傳統零售旺季,望稍後聖誕節及農曆新年可帶動銷售,惟若屆時生意仍未有起色,恐怕明年2月至3月「好大件事」,或會出現倒閉潮。

化妝品協會﹕逾半人員憂個人前景

香港化妝品同業協會理事長何紹忠亦認同表示,受內地旅客數目減少,化妝品批發公司生意一落千丈,加上行業前景黯淡,年輕一輩抗拒入行,故有老牌批發商索性提早結業。據該協會早前向業界員工收取的意見調查顯示,逾半表示相當擔心個人的就業前景。現時業界已開始向後勤員工如運輸工人「開刀」,估計年底節日過後,裁減人手將蔓延至前線銷售人員。

「十一」黃金周一連十天長假期今日開始,惟鄭偉雄表示,據了解,內地旅行團較去年同期下跌兩成,消費力較高的自由行紛紛轉戰歐美及東南亞國家旅遊,對本港零售刺激作用有限。

本港零售商現時長期減價,縱使效用不大亦要繼續減,因「唔做(減價)仲大鑊」,惟他認為在經營成本未有顯著回落下,零售商難再加大減價力度。

7月旅客回升 僅曇花一現

本港8月零售銷貨價值按年跌幅再度擴大,臨時估計按年跌10.5%至339億元,零售貨量則下跌12.7%;首8個月合計,總銷貨價值及數量均下跌10.2%。

鄭偉雄表示,8月訪港旅客人次一般比7月高,惟未知是否受天氣不穩及颱風影響,今年8月訪港旅客數目與7月相若,令零售業雪上加霜。

據旅發局最新數據,7月訪港旅客數目止跌回升只是曇花一現,8月旋即「打回原形」,整體訪港旅客人次按月僅微升0.74%,按年則跌近一成,錄508.6萬人次。

非生活必需品幾全軍覆沒

按零售類別劃分,非生活必需品的零售類別幾乎全軍覆沒,包括手機的雜項耐用消費品領跌,其銷貨值按年下跌37.8%;民生消費表現平穩,其中,受節慶食品月餅銷售帶動,麵包、糕餅、糖果及餅乾類別升幅最大。鄭偉雄預期,受新iphone銷售支撐,9月零售貨值跌幅或會收窄至6%至7%,預期全年港零售銷貨值跌7%至8%,「至少要跌多一年先會見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58&issue=20161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76

港上月出口貨值增8%

1 : GS(14)@2016-12-30 08:12:24

【本報訊】年尾屬零售旺季,零售及出口數據向好。本港上月出口回升,整體出口貨值3,409億元,按年增8.1%。同時在剛過去的聖誕,全球銷售以美國最為強勁,按年升4%。貿發局預料,全球經濟回穩,明年出口貨值將較年初預測跌2%略為改善,但續為「零增長」。本港出口反彈,10月下滑後,11月出口顯著提升8.1%,進口貨值亦升7.6%至3,750億元。政府發言人表示,主要是由於區內貿易往來繼續改善,輸往內地及多個亞洲市場的出口表現轉強。期內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41億元。然而,累計首11個月整體出口貨值仍錄得跌幅1.5%。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首席經濟師潘永才預計,明年本港出口貨值與今年持平,較年初預測跌2%略為改善,主要因特朗普上場、歐洲國家處低息環境等帶動全球經濟。另一方面,聖誕零售市場轉旺。貿發局全球年底銷售報告指,美國聖誕銷情增長4%,表現最好,日本卻「零增長」。潘永才解釋,今年內地經濟放緩、人民幣持續貶值,內地訪日旅客有所下滑,令日本聖誕銷情一般。不過,內地人越來越着重聖誕節,又有「雙11」,內地「跑出」成為年尾增長引擎,為零售總額帶來10.8%的升幅。潘永才指,今年聖誕全球銷情不錯,明年經濟有望改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0/19881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09

港上月出口貨值升一成

1 : GS(14)@2017-01-27 07:40:09

【本報訊】政府統計處昨公佈,去年12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分別升10.1%及升8.7%,而12月份轉口與港產品出口合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403億元,較2015年同月上升10.1%。當中,轉口貨值為3,367億元,上升10.2%,港產品出口貨值則跌2.9%至36億元;商品進口貨值則按年升8.7%至3,858億元。去年12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55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1.8%。政府發言人表示,商品出口貨值繼11月後再進一步錄得增長,輸往內地及其他亞洲主要市場的出口表現維持強韌,為商品出口提供主要的增長動力。展望未來,發言人指環球經濟環境最近稍為改善,如持續的話,或可望為亞洲區內貿易及香港出口帶來支持。不過,由於外圍環境仍存在不明朗因素,如未來美國貿易政策的方向、美國利率正常化、部份主要先進經濟體基本面脆弱、英國脫歐仍在發展中,以及不少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政府將密切留意有關情況。2016年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下跌0.5%。其中轉口貨值下跌0.4%,而港產品出口貨值則下跌8.5%。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0.9%。去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201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7/19910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