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基金經理人「認養」 上櫃脫手賺暴利

2011-10-17  TCW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 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

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撰文‧劉俞青

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 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 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 股,就是「盈正豫順」。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 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 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 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 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 的展望。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 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 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 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 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 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 刑。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 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 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 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 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 揚。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 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 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 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 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 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 懲行動。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在近期的全球股災中,投資人除了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還要承受經理人的道德風險,真叫人情何以堪!

盈正(3628)

成立:1998年

主要業務:不斷電系統設備

股本:4.5億元

董事長:許文(掛牌時為陳友安)

總經理:許文

股價:67.5元(10/7)2011年2Q 營收、獲利、EPS:13.21億元、1.48億元、3.31元2010年營收、獲利、EPS:37.55億元、6.36億元、15.13元投信基金經理 人大買大賣,

股價暴起暴跌

──盈正去年9~10月投信持股張數與股價9/9 盈正上櫃前,不開法人說明會,也不開記者會,平添神祕色彩9/9 轉上櫃第一天,掛牌價185元,開盤股價衝上505元高價;當天投信持有1300張,已超過此次承銷新股共3733張的1/3 9/15 股價創下562元天價,從此一路往下;總經理許文當時還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下半年會是上半年五倍10/4 9月營收比8月大減15%,股價只剩332.5元10/20 掛牌月餘,股價只剩278.5元,距高點腰斬,金管會約談基金經理人調查有無炒作11/17 櫃買中心重罰承銷商富邦證券,記點五點,是近年來懲罰次重投信持股高個股容易被操控,恐成下一個盈正股票代號 股票名稱 2011/10/07投信持股(張) 2011/10/07 投信持股比率(%) 2011/10/07投信持股市值(億元) 股本

(億元)

6269 台 郡 53450 30.91 36.881 17.11 6153 嘉聯益 69839 21.52 29.542 32.45 3211 順達科 24866 19.13 25.985 12.99 2601 益 航 49830 17.78 20.630 28.01 5388 中 磊 31068 17.03 8.963 18.24 6176 瑞 儀 68326 15.57 59.444 43.86 6271 同欣電 23326 14.42 17.168 16.18 6285 啟碁科技 40785 14.26 30.711 28.60 3189 景 碩 57877 12.98 54.115 44.60 9151 旺 旺 4416 12.62 1.144 84.95 3042 晶 技 36934 12.22 13.222 30.22 1476 儒 鴻 25139 11.90 9.754 21.12 3311 閎 暉 21366 11.68 16.131 18.29 1762 中化生 9045 11.66 5.119 7.75 6278 台表科 27411 11.41 17.296 24.02 8044 網 家 7865 11.40 15.219 6.89 3508 位 速 10518 11.33 9.256 9.28 910322 康師傅 19371 11.13 7.739 9.16 3008 大立光 14231 10.61 84.532 13.41 8021 尖 點 16159 10.59 3.426 15.25 1521 大 億 7887 10.35 4.401 7.62 4126 太 醫 6036 10.06 5.843 6.00

資料來源:CMoney

2010年9月底持有盈正的基金投信 基金 占該基金比重(%) 基金經理人凱基投信 凱基台灣電利 8.08 彭國星凱基開創 2.28 李梅蓮德盛安聯投信 德盛台灣大壩 2.52 鍾兆陽德盛科技大壩 3.25 陸宗賢德盛台灣智慧趨勢 3.56 鍾兆陽保誠投信 保誠中小型 2.32 魏永祥保誠掌櫃 2.30 魏永祥保誠高科技 1.26 莊弘旻日盛投信 日盛精選五虎 4.83 林界政安泰ING投信 安泰INGe科技 1.06 王培臻安泰ING高科技 1.04 王培臻安泰ING中小 0.58 蔡純芬保德信投信 保德信店頭 1.61 賴正鴻保德信台商全方位 1.57 譚志忠保德信第一 1.49 譚志忠華頓投信 華頓典範科技 1.00 張巧瑩富邦投信 富邦長紅 0.72 林意萍富邦價值 0.70 林意萍第一金投信 第一金店頭市場 0.69 鄭國華德信投信 德信大發 0.72 李文桐統一投信 統一全天候 0.08 朱文燕資料來源:CMoney、FundDJ

監控周轉率、淨值、持股

防基金經理人動歪腦筋

台灣投信業自第一家國際投信成立至今,已有將近30年歷史。但自有投信以來,類似這次盈正的「認養風」,就一直繪聲繪影地存在,到了2002年後,當時的 證期會確實曾經雷厲風行地辦過幾件大案,也讓幾名基金經理人因此下台,才使這股歪風平息好一陣子。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要如何確保經理人沒有打基金的歪主意?有幾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第一是基金周轉率有無過高?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如果有「認養」某檔 股票,就會快速進出。以這次盈正為例,由於投信法人在去年9月快速進出,從持股攀上2000多張高峰,再迅速滑落到僅剩500多張,因此當月多檔持有盈正 的基金,持股配置可能都趨於積極,因此周轉率都超過50%,投資人如果留意自己手上基金,其實很容易發現異樣。

其次是投資人應該關注基金淨值的漲跌,如果遇到基金淨值突然大幅超過大盤的跌幅,都應該即刻去電基金公司要求解釋。基金如果持有暴起暴跌的個股,勢必反映 在淨值上。

最後則是每個月初定期登入「投信投顧公會」的官方網站,檢視上個月底的基金持股明細,儘管精明的經理人有可能會在月底前出清可疑持股,等到下個月初再行買 回,以規避外界檢視,但不啻為長期監視經理人的方法之一。

如果投資人嚴守以上三項原則,隨時監管手上基金,盈正事件就可以及早嗅出端倪,做出贖回或提出警示因應,以確保自己的投資權益。

盈正公司說法

盈正發言人林志峰經理表示,去年9月轉上櫃時,盈正一切依據上櫃公司作業及承銷商的指示處理。公司沒有舉辦上櫃前法人說明會,因此確實與法人有幾次面對面 溝通,其中有一對一、也有一對多的溝通,但溝通內容都以公開說明書上的資訊為主,一切依法行事。

而前董事長陳友安的辭職,是公司的世代交替安排,與此事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3

【茶】定一純茶自述:用認養模式,打造3億元估值的茶產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8

本文作者:苑晶 (神奇的兔子)
      本文來源:i黑馬

不管經濟形勢多麼惡劣,有些企業就是不曾在世界500強公司名錄裡消失過。


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等,這些企業憑藉其標準化流程和快速擴張模式在這個時代屹立不倒。


      中國7萬家茶業企業,卻沒有一家上市公司。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是值得中國茶企深思的。


      從2000年開始,茶葉行業保持每年25%的增長率,這個數字超過了GDP的三倍,新的商業巨頭是否會從這個行業誕生值得期待。


      定一純茶是一家茶葉生產、銷售企業,董事長陳力陽曆經茶葉電商的洗禮、線下實體店的考驗,只做到這還是遠遠不夠的。他的茶園認養模式或許能在千篇一律的茶葉營銷模式中突出重圍取得優勢。



  以下是定一純茶創始人陳力陽的口述:
  
  我在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到了日本留學,在京都大學主修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又留在京大做了幾年研究,前後一共在京大呆了11年。後來我去了日本的一家投資諮詢公司,工作了3年。
  
  08年我回國,在國內一家集團公司工作,做總經理。
  
  總經理一般都對某一個行業有著深刻的認識,而我沒有。我服務的這個公司其業務涉及範圍甚廣,每個行業我都要照顧到,這使得我沒法深入瞭解某一個行業。2012年初剛好有個機會,我在集團公司的協助下重組了一家茶企,成立了福建亞通綠園茶業有限公司。我也辭去集團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專注於茶行業。


  試水過電商,但發展並不順利
  
  茶葉電商很早之前就有了,但電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有效。
  
  我們在天貓開了旗艦店、在一些小的商城嘗試過電商服務,但效果都不理想。從去年開店到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怪圈:我們做活動,銷售就好一點;一旦沒有做活動,銷售就停滯。長久以來一直沒有看到能在電商方面有大作為的希望。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深入思考過,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入駐第三方平台(如淘寶天貓、京東等)成本越來越大,茶類營銷手段類似,沒有差異化,品牌認知程度低。
  
  2.自建電商商城成本高、風險大、用戶不精準。以買買茶為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盈利過。如今許多農產品電商都曇花一現。
  
  3.茶單品價格雖高,但消費頻次不高。酒類產品和茶的客單價差不多,但是酒一兩次就喝完了,而茶要喝好長的時間。
  
  現在茶行業整體來講比較混亂,茶企業普遍出牌沒有章法。生態農業項目、加盟店、自建B2C平台、第三方銷售平台等等都想去沾點邊,結果下來,非但沒有提高業績,反而一個跟頭栽倒裡面去了。
  
  跟隨別人只會把企業搞得更混亂,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行業,很難依靠單純的複製來建立競爭壁壘。思來想去,我們結合自身有機茶園的優勢,走第三條路——茶園認養模式,這也是我們的Opportunity
 

  茶園認養的經紀人模式
  
  定一純茶有3座加工廠、有6800畝有機茶園基地,每畝認養5萬元。可以產紅茶、綠茶、武夷岩茶、黃茶及白茶等,年產規模800噸。
  
  茶園認養的核心是經紀人模式,我們通過招收經紀人來實現茶園和企業的對接。企業用戶可以認養我們的茶園,我們定期會提供產品,同時為客戶做好包裝,打上他們的logo,還會定期組織認養企業到武夷山旅遊觀光,體驗採茶制茶。茶園做到24小時實時監控,產品流程可追溯。
  

  認養實際上改變了我們的經營模式。
  
  1.從品類到品牌:以前我們主要是做代工,如果立頓這種企業需要加工料,我們就發貨。但在國際上這種產品是原料茶,是一種很低端的產品,價格也波動不定。而現在我們做品牌,我們生產的是定一純茶。
  
  2.從大批量標準化到私人定製:我們會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單獨做設計,提供用戶需要的茶品。從某個角度講,我們是在生產禮品。(在中國,茶行業有2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整個禮品(不光茶品)行業卻有萬億元市)這個市場潛力巨大,我覺得未來80%的茶私人定製市場會來自於禮品的市場,而幾乎所有的茶禮都可以採用私人定製的方式。
  
  3.經紀人、茶園良性循環:經紀人是茶園認養的「中介」,他對接的企業用戶我們都會給經紀人收益。這種「一攬子計劃」我們並不吃虧,因為我們省了推廣、渠道環節、和其他的中間費用。而我們的賬款又是預付的,現金流也比以前健康。
  
  福建茶業的優勢明顯: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生態條件優越、基礎較好、生產成本低、競爭力較強。


  和大學合作(Strengths):
  
  我們有科研基地,這個基地是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建科研院所專家領銜的,有20多個研發人員。在我看來,和大學合作有以下好處:
  
  1.得到學術支持:我們聘請了農林大學的專家做顧問,如果有項目可以一起來做。比如我們的花香紅茶這款產品,就是農林大學所申請的國家的專利。
  
  2.擴展人脈:通過學校裡的專家,我們能知曉一些業內信息,而且我們之間可以合作交換人脈資源。
  
  3.輸入農業人才:和農林的合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入。縱觀國內大的農業企業,其領導大都是農大出身,他們有著過硬的知識背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了好的人才我們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