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匹克今起招股 许景南家族身家或超45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6/20090916030719421.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体育运动专业装备制造商匹克(01968,HK)今天起公开招股。该公司此次将发售4.1958亿股 份,其中10%为公开发售,90%为国际配售,另有15%超额配售权。定价区间为3.55~4.55港元,每手1000股,集资规模为14.895 亿~19.09亿港元,以每股中间价4.05港元计算,集资净额可达15.61亿港元。该股将在21日结束招股,22日定价,29日挂牌。据消息人士透 露,国际配售部分已获足额认购。

        根据该公司在记者会上发放的招股文件显示,若匹克未使用超额配股权,其IPO后的已发行股本总数将达20.98亿股,其中主席许景南与妻子吴提高将持股35.0666%,两位公子许志达与许志华将各持股12.9158%,家族持股量共为60.8982%。

        按最低发行价3.55港元来计算,许氏家族的身家可能将超过45亿港元。而此前361度(01361,HK)的丁氏家族在IPO后的身家为40亿港元,利郎(01234,HK)的王氏三兄弟据市场预测身家将达30亿港元。

        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匹克是一个被风投“喂大”的公司。作为第一个财务投资者的昊嘉,2007年以0.1809港元购入匹克股份,IPO后  (未 行使超额配股权)将占1.3178%股权,获利19倍,帐面上将赚9300万港元以上。而红杉资本、建银国际、联想将在其IPO后持股9.03%、 3.28%和4.13%,获利在一倍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0

許景南:超越李寧 挑戰耐克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cw.html

許景南:超越李寧 挑戰耐克

 

如何規避李寧式錯誤?如何在國際市場與耐克等國際品牌短兵相接?

當安踏憑藉2011年上半年44.5億元營收超越李寧後,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陷入了深思。

許景南一度認為,李寧不僅是阻擊耐克、阿迪達斯的本土領導型企業,而且還是自己最值得研究的競爭對手。但現在看來,國內行業領導者易位是個常態。匹克會是新領導者安踏的競爭者嗎?

今年上半年,匹克的營業額和利潤分別同比上升了24.7%和32%,門店數淨增395間,達到7619間的規模。這家過去一直以籃球為立身之本的體育用品公司,正在向對手亮出自己行業細分者的「肌肉」。

比安踏更晚登陸資本市場的匹克,要挑戰前者剛剛拿到的市場地位,需要有更深遠的商略。然而,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體育品牌的競爭,已到短兵對接時期,任何一招不慎,都可能招致敗局。

許景南如何避免李寧式的錯誤?如何繼續堅守專業戰略?如何尋求未來對李寧、安踏的反超,甚至與耐克、阿迪達斯正面過招?

勞動力優勢只剩5年

 

《經理人》:包括體育用品行業在內的「中國製造」,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高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匹克為什麼今年非但不控制規模,反而投資10億在山東菏澤興建第四個產業基地?

許景南:首先,投資山東菏澤是匹克在2009年香港上市前的既定計劃。其次,我們北上投資也是出於成本戰略考慮。為什麼?我們和其他沿海製造企業一樣,都 遇到高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這種壓力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勞動力兩大成本上。當務之急是需要解決勞動力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力從哪裡來?二是勞動力 價格如何維系?

目前,沿海企業勞動力流轉頻繁和價格偏高,對於大部分轉型期的企業來說,要過這一關很難。怎麼辦?搬廠。搬到哪裡?一條路是北上,一條路是西部。最後我們選擇了山東菏澤。因為相比西部的勞動力急劇外流,山東菏澤不僅是人口大市,而且勞動力外流較少,更重要的是,當地的勞動力價格比廣東、福建要低500~1000元/月。

但北上山東菏澤只是匹克的權宜之計。這是匹克搭上的最後一班廉價勞動力班車。這趟班車的維繫時間也就在5年之內。之後,勞動力成本問題會再次擺在我們面前。到時,我們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將訂單外流到印尼、老撾這些東盟國家。

安踏替代李寧,或者誰再替代安踏,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看我們這些本土體育用品企業產業模式是怎麼樣的?如果我們還是依靠自己投資、自己製造產品,永遠居 於產業鏈的最底層。我們現在的業績,主要是靠人口紅利,不是品牌價值來成就的。我們的產業模式應該是耐克和阿迪達斯的模式,就是告別製造,轉到品牌授權、 設計與服務等更高的產業鏈上,才能從本質上規避勞動力成本問題。

《經理人》:為什麼在這輪通脹中,不論是耐克、阿迪達斯,還是本土體育運動品牌,不僅沒有集體漲價,反而加大打折力度?是產能過剩,還是迫於市場競爭的選擇?

許景南:誰願意把自己辛苦生產出來的產品拿到市場上去打折?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困惑。不僅是現在,過去也存在,只是今年更甚。原因是什麼?一是政策環境變化,二是中外體育運動品牌的產業模式所致。

宏觀調控壓縮流動性後,消費者信心就會降低,他們會和廠家博弈,等商品跌價。廠家方面,始於2010年底的消費需求增加後,大多數廠家都在產能上進行擴充,導致在今年面臨去庫存化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降價。

在中國不設製造工廠的耐克、阿迪達斯為什麼也會加入打折行列?這是因為它們一方面需要繼續在不同消費層面上加大市場佔份額,另一方面它們有能力打價格戰, 因為擁有訂單權,它們不會顧及製造商的成本,這家不做就換另一家。這種持續的打折戰後,最受傷的一定是本土品牌。事實是,李寧、安踏、特步都出現了訂單放 緩。

匹克怎麼辦?我們的策略是「先增後緩」,將明年第二季度的訂單,由前一季度的增長20.2%降至增長9.5%。一方面是給經銷商減負,另一方面控制運營風險,由高速增長轉變成穩健增長,根據明年實際情況再定奪。

反向國際化

 


 

《經理人》:匹克上半年以22.6億元在籃球裝備細分市場上佔據第一,雖然業績排名上力壓中國動向,卻仍居安踏、李寧、361度、特步之後。這些前後夾攻者都屬於全體育用品品牌,匹克是否因此會改變行業細分者的品牌定位?

許景南:企業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李寧創業的時候目標很明確,就是做體操相關的產品,現在企業大了以後,覆蓋到幾乎全體育產品線上。問題是,每個項目的資源都有充分準備和實力嗎?

我們希望提到匹克就等同於籃球,提到籃球就想到匹克。實踐證明我們做到了。我們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對生產、技術、營銷、品牌、國際化等等進行積累。我們的 成果是,不僅成為FIBA全球戰略合作夥伴,而且擁有15個NBA巨星代言人。但是我認為還不夠,因為有競爭者,這是我們繼續要把籃球概念發展下去的企業 動力。

另外,我們在國際化路線上打的就是籃球牌。如果我們放棄專業細分的定位,轉而成為全體育產品的製造,雖然可以加快速度,搶安踏、李寧的份額,但匹克也就放棄了前20年的家底,成為一個概念模糊的品牌。如果說排名,我在乎的是籃球裝備上的排名,我們的佔有率第一,達17%。

《經理人》:匹克的籃球化品牌發展,實施的是一種反向國際化戰略,就是先在美國投入營銷資源,而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進行行銷。現在看,這種全球化戰略有什麼得失?

許景南:先說「得」。匹克的國際化戰略是20年前就已定下來的,在這20年裡,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品牌名稱由「豐登牌」改成「匹克」,構建國際化的管理體系。

2011年上半年,匹克的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20.2%,佔到匹克總銷售收入的10.3%,這個成績與國內同行相比,是處於絕對優勢的。

再說「失」,由於匹克此前的精力主要在籃球,而全球籃球中心是在美國,因此我們把注意力用在NBA上,延緩了國內的品牌發展速度。但這種所謂的「失」反過 來又是一種「得」。正是我們在美國就「匹克」品牌的註冊,通過上訴、被駁回、再上訴等不懈努力,匹克才進入了NBA殿堂,並成為全球籃球裝備的核心品牌之 一。

回頭看一下本土體育品牌,雖然牆內香,卻牆外不香。李寧換標為什麼?就是為了在美國註冊後進行國際化,但反而在國內前途未卜。相比之下,我們第一步是做到牆外香,和本土品牌形成錯位的戰略。現在看來,我們裹挾NBA元素進取美國以外的市場,反而體現出一種戰略價值。

匹克未來到底能在美國市場上賺到多少錢,這不重要。因為匹克的目標是通過美國市場帶動全球,效益不是在美國市場能有多少回報,而是要產生輻射效應。換句話 說,如果沒有在美國市場的投資,中國市場每年的增長和盈利也許就難以保證;而如果沒有在NBA的品牌佈局,匹克的高端、專業的品牌形象也不會如此打入人 心。

謀求資本市場態度

《經理人》:匹克不僅品牌國際化,而且要資本國際化,因此匹克最終將上市放在香港,但2009年上市當日即跌破發行價。另外,今年中期財 報顯示,營業額和毛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但此後匹克股價還是持續下跌,市值蒸發逾23億港元。為什麼匹克不受香港資本市場熱捧?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許景南:我們的確可以選擇在本土上市,可能我們的股票會比香港表現更好,但是我們的戰略是品牌國際化,因此資本國際化就一定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我們遇到最大問題就是,籃球在香港不是群眾性項目,投資者對籃球缺乏瞭解,因此他們對於匹克的專業籃球戰略還有待認知。資本市場的冷遇與我們的業績正好相 反。我們的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毛利達到9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2.0%,而且上半年還有1.3億元的現金進賬,目前匹克手裡的現金達到26 億元。我們的發展是良性的。

投資我們的紅杉資本、聯想投資、建銀國際三家PE,目前沒有計劃退出,仍然看好我們的成長性。因此,我們仍然期待資本市場的態度轉變。

今年我們給市場的利好消息是,要建立多個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包括北京2000萬元的研發基地,將按計劃投資約人民幣8000萬元的福建和江西的兩個生產 基地,以及山東菏澤生產基地的10億元建設規劃。我相信,隨著這些工廠的建成投產,將提升我們在細分市場的實力,投資市場將開始關注匹克的作為。

《經理人》:匹克上市後,首先是將1308.5萬股股票授予400多名員工,這種把員工變成股東的方式,一改匹克的家族企業形象。那麼匹克內部如何處理家族企業與現代化企業管理之間的矛盾?

許景南:首先,目前的股權激勵只涉及到基層主管以上,不可能全員推動,公司希望激勵這些骨幹能更好地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

上市後,我們的管理定位是「資本家族化、管理市場化」。除家族成員持有股權外,在管理上放開。我現在正在思考的問題是,企業的管理目標、企業規模與每個發展階段如何匹配、企業的績效體系怎麼與組織結構與企業發展相匹配?也就是說,什麼樣的團隊結構才算最適合企業的結構?

過去匹克的內部模式是山頭式的,A部門的員工到B部門辦事情,得先找到B的主管,溝通成本太高。現在我們正在倡導建立一些項目小組,這些小組能夠使得「各自為政」、「相互割裂」的部門直接聯繫起來。

文 / 沈偉民

來源:《經理人》雜誌 2011-12-29 http://www.sino-manager.com/tab_15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9

[貼圖]許景南

1 : GS(14)@2011-03-16 21:20:16


匹克主席許景南表示,現時內地工資上升,對公司是利多於弊,因為客戶有更強的消費力
2 : GS(14)@2011-03-16 21:21:16

2010-10-30 iM
內地創富神話 匹克許景南 赤腳農民變波鞋大王 揭自創品牌心法

中國繼2008年北京奧運後,下個月廣州又舉辦亞運會,運動盛事一場接一場,推動運動品銷情更火上加油。

中國運動品市場競爭激烈,外國品牌Nike(耐克)、adidas (阿迪達斯)、Puma等紛紛急攻神州,國產品牌如李寧(02331)、安踏(02020)、特步(01368)等亦日漸抬頭建立聲勢。

在芸芸國產運動品牌中,股價一直平穩不揚的匹克(01968)近月一度爆升逾兩成,事緣高盛在一眾運動股中有如發現被禾桿蓋着的珍珠,點名盛讚匹克前景。

匹克是中國最大的籃球鞋企業,素在籃球鞋市場稱霸的Nike,若在中國定價的球鞋賣1,000元;本來為Nike代工、後來自立門戶創品牌的匹克,定價賣700元,匹克售價雖比Nike便宜,但銷量卻勝過Nike。被視為黑馬的匹克,正一步步趕上。

製作這些球鞋的匹克創辦人兼董事長許景南,二十多年前由零開始建立這個球鞋王國,但在王國建成前,他是一個連鞋也沒得穿、飯也吃不飽的赤腳農民。

記者面前的許景南,穿着樸素的西裝皮鞋,衣襟上總不忘扣上「匹克」襟針。他的普通話帶着頗重的福建口音,臉上時刻掛着燦爛笑容,每當回答問題前,都是以哈哈哈的笑聲開始,表現出一種董事長罕見的豁達。

作為上市公司董事長、身家逾60億元(人民幣,下同),據聞許景南一直都是和員工在食堂吃「大鑊飯」,出差坐飛機也只坐經濟艙,不愛打高球、沒有遊艇,問他最愛的消遣,他又哈哈笑道︰「留在家裏打麻將!」

這次他來香港出差,亦沒有住進豪華酒店,而是下榻北角舊區一家二綫酒店,並跟其他工作人員一樣住普通房。這位農民出身的內地富豪,難得仍保存了發達前的儉樸踏實,我們在這裏開始的訪問,亦由他艱苦的創業故事說起。

農村出身 拉板車起家

母親是農民,父親是工人,他在農村出身,種水稻,但那時代田地屬於「人民公社」,沒有自己的農地,農民工作一天,10小時工資大約5毛錢,但人多農地少,落田也要排隊,沒有足夠勞動機會。六十年代中國的大饑荒,許景南經歷過,「當時國家最窮,窮得都沒飯吃,窮得難以描寫。」他們一家七口,住在一個只有 400平方呎的地方,一個人一年能買一套衣服已很好,「春節買,穿到年底,下一年春節再買。」

許景南有讀書識字的機會,且讀到高中,1974年畢業,當時城市戶口的畢業生要上山下鄉,之後或可再讀大學,但他是農村戶口,沒有「下鄉」資格,只有「回鄉」一途。「回鄉沒工作,只有想法子賺錢,開始有念頭做個體經濟,走資本主義,風險很大。」

許景南向生產隊交錢,一個月交4塊錢,免了在生產單位勞動,自己就跑到碼頭附近拉板車運貨。

「我們家靠近碼頭,常見貨物進出,所以知道有機會,替人拉板車。」一窮二白,板車是一家人又夾錢又借錢才能買的。他當時拉一趟板車,從北門到南門可以賺2 元,比在生產隊打工一天5毛的工錢,收入已經好3倍了;每天拉10個小時,最重試過拉一噸貨物,後來由一架板車增至4部,妻子、弟弟都拉來幫手,還有能力請僱工,逐漸有了自己的車隊,如是者由1974年拉到1984年,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1984年改革開放更深入,我便買了一部拖拉機,可以代替4部板車,後來又買汽車跑長途。」改革開放令中國經濟起飛,他的生意也踏上高速發展之路,先後開設包裝廠、木箱廠、製磚廠等10多個工廠,把賺錢的雪球愈滾愈大。

Nike撤資 決自創品牌

八十年代初福建泉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批製造服裝、鞋帽的小型加工廠,甚至Nike當時在泉州也投資了鞋廠。許景南希望為Nike配套加工,建了一個新工廠,但是始料不及,1988年工廠建成後,1989年Nike卻從泉州撤走。

簇新的廠房沒有定單,大受打擊的許景南在谷底下定決心,不靠別人的品牌供應,一於自己成立球鞋品牌,並將Nike留下的大部分技術和管理人員,全都請到自己的新工廠裏,開始了自創運動品牌之路。

八十年代內地企業絕大多數做代工生產,許景南要自己做品牌,過程艱難。「當時做運動鞋,一個孔、一條綫都是進口的,並要從香港進口拉力高的綫和打孔的針。」客戶對國產品牌不熟悉也沒信心,曾有台灣客戶答應落定單,卻反要許景南交下保證金,「那次的刺激比較大,更決心以開創品牌為長期工作。」他把包裝廠、製磚廠等都交給他人管理,自己一心一意做運動鞋生意。

「我們為Nike做定單很便宜,只有7美元,但Nike一對鞋賣50美元至70美元,利潤很高。我在想,沒品牌的話只得賣7元,有品牌就可賣70元,這就是附加價值。」這位高中畢業的企業家,做生意已不止為解決生活問題,更會想到做大做好,且有不少新諗頭。

運動鞋當時在中國市場是一片空白,人們都是穿皮鞋或步鞋,「當時最厲害的品牌是雙星和回力。」原本是為Nike加工而設的匹克,對於籃球鞋的製作技術已有一定基礎,所以發展這業務,許景南更是放眼將來,決定要做國際化品牌,第一步就是要把企業改名。

名聲大振 保兩倍增長

一開始企業原本叫「豐登」,「創立國際品牌要市場,叫『豐登』怎能做國際品牌?於是便改名,最後選了匹克。」匹克的英文名是PEAK,意味着高峰、頂尖。英文是Peak,中文是匹克,「要連在一起,可以聯想才好。」

名字改了後,知名度也要提高。九十年代以前,中國籃球隊運動員穿的都是膠底布鞋,沒有真正的籃球鞋。於是1991年許景南破天荒贊助「八一籃球隊」,結果「八一隊」連續4年得到籃球賽冠軍,匹克也名聲大振,成為國產著名運動鞋牌子。

許景南回憶,匹克的業績在1991年至1994年如火箭般升,因為基數很低,幾乎每年是百分之二百地增長,為了進一步推廣,匹克再一次充當先鋒,它是第一家到中央電視台賣廣告的運動企業。「當時知道做品牌一定要做宣傳,而中央台很便宜,1993年至1994年,落一次廣告只是7,000元,當然現在不同了,要70萬元吧。」許景南說,那次在中央台賣廣告的效果很好,然而當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銷售渠道欠佳。

「當時主要靠百貨公司的系統,這些百貨公司沒法配合我們的品牌,只有我們配合他們的銷售。我們很被動,品牌沒有得到好好的展示。」1996年開始,匹克又規劃經營專賣店,主要在二、三綫城市發展。

衝出國際 贊助NBA球星

現在匹克最貴的籃球鞋,已賣到680元一對,並以包含三級防震技術為賣點,許景南說,以銷售數量計,匹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比Nike差,只是價錢較對方低,大約是七折,但這個差距將逐漸減少,「以前他賣800元,我們才是200元,現在他賣1,000元,我們就700元,相差的只是附加價值。」

許景南信心十足說,以製鞋技術和物料計,國產的匹克不會比Nike遜色,所以近年又加大力度宣傳,贊助美國NBA賽事。

主要產品是籃球鞋的匹克,已經成為贊助NBA球員最多的一家中國運動公司。匹克現時贊助了NBA火箭隊,還有球員胡查錫(Sasha Vujacic)、蘭特利(Carl Landry)、巴迪亞(Shane Battier)、傑特(Jason Kidd)、莫湯保(Dikembe Mutombo,已退役)等超過10位NBA球星代言人。通過NBA,許景南期望把產品知名度升級,他自豪地說,阿堤斯(Ron Artest)都是匹克的贊助球員,而且為胡查錫製作了一雙58號的球鞋,「他的鞋很大很重,因此對鞋要求很高,但我們都幫他做到。」

除了NBA,澳洲、新西蘭的國家籃球隊都由匹克贊助,一步步走向國際化,近年在中東和東南亞市場成績特別好。「好像菲律賓人愛好籃球,但買不起Nike,中國產品價錢比較適中;中東我們亦有百多家店代理,因為中東本身沒甚麼品牌,對中國品牌又很有信心。」所以就算運動成績一般的隊伍,例如伊拉克、黎巴嫩等國家隊等,因市場潛力巨大而吸引匹克贊助。

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去年來港上市,匹克沒有前往溢價可能更高的上海和深圳上市,就是看中香港資金較國際化,希望引入更多新思維和管理概念到匹克。

然而,2009年9月29日匹克上市當天,就跌破招股價一成七至3.4元,在此之前已有4家重量級運動品牌︰李寧(02331)、安踏(02020)、中國動向(03818)、特步(01368)等上市,中國運動市場雖然龐大,但競爭也不小。

匹克後勁凌厲,今月初,高盛發表報告,將其加入「確信買入」名單,目標價為每股7.8港元。報告指出匹克2011年第一季訂單按年增長25%,為業內的成績最好的公司,估值吸引,甚至建議沽安踏、買匹克,令匹克股價在短短一個月內一度增長了逾兩成,起自己企業的股價,一直表現很踏實又謙厚的許景南,也不禁誇口道︰「公司價值肯定不止6元,應該超過10元。」

父子兵努力 登胡潤富豪榜

許景南於去年登上胡潤服裝富豪榜,排行第9位,身家超過45億元(人民幣,下同),但上市後一年之間身家暴漲至68億元,同時於2010年胡潤慈善榜亦榜上有名,捐款8,750萬元,排行44位,至於匹克本身也躋身50大民營品牌,許景南中國大商家形象更深入民心。

匹克於去年9月29日正式於港交所上市,能從民營企業走上國際路途,背後是「父子兵」的努力。

10年前,匹克面對極大的人才流失,為保不失,許景南將兩位上大學的兒子許志華、許志達帶到公司,二人今天皆是公司的執行董事。將生意資本家族化,這個概念是許景南率先在泉州的企業中提出的。

全球最大體育用品製造國

從前內地的運動用品市場幾乎被Nike及adidas壟斷,但踏入2000年,內地品牌如李寧、安踏、匹克等相繼冒起。根據 Frost&Sullivan調查公司2008年的報告,Nike和adidas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18.8%和14.9%,而李寧牌則是11.1%,足見中國品牌已緊追國外名牌,據悉,李寧牌已於去年超越adidas,成為第二大銷量運動品牌。

截至2008年,中國約有400萬家體育用品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製造國,政府更定出最具規模的2.5萬個企業,單是這一部分的企業,於2009年的總營業額已達650億元(人民幣,下同)。

當中福建更成為有名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據悉單是泉州市出產的鞋數量,已佔全國總量的一成二。

泉州成重鎮 大原因

中國改革開放後,泉州於八十年代開始湧現民營企業,當地傳媒形容泉州人經歷了從仿牌、貼牌、創牌,到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進程,現時單是泉州灣一帶,已有53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泉州企業品牌能邁向國際化,當中有數個原因,第一是品質的要求,最初泉州企業以仿製外國進口產品為主,希望不讓進口貨壟斷市場,及後政府嚴打「翻版貨」及引入ISO品質標準,讓產品質量逐步貼近國外的大品牌。有了品質以後,企業便由接定單,改為創造自家品牌。

其次是政府的推動,現時泉州的民營企業佔整體企業數量超過九成,總數超過5萬家,政府與他們合作,定期舉辦全國性及國際性的博覽會,拓寬企業的知名度及市場佔有率,如晉江市的鞋博會及石獅市的海博會,便是泉州的鞋業及服裝業走出中國的一塊踏腳石。

然後便是廣告,於1999年出售運動服的安踏集團當先鋒,找來國家運動員擔任品牌代言人,2000年銷量隨即上升35%,其他企業便爭相仿效,借助電視廣告,增加產品銷售量,讓泉州成為內地重點品牌市場。

﹏﹏﹏﹏﹏﹏﹏﹏﹏﹏﹏﹏﹏﹏﹏﹏﹏﹏

許景南 Profile

˙匹克董事長兼創辦人

˙福建泉州市工商聯合總會副會長

˙泉州鞋業商會副會長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福建農村出生及成長,生活艱苦

˙1974年高中畢業後回鄉創業,由拉板車起家至建立車隊,賺了第一桶金

˙1984年陸續開辦其他生意,如包裝廠、製磗廠、木箱廠等

˙1989年為Nike代工而建設運動鞋製造廠,但翌年Nike撤走後,便決定自創品牌「匹克」

˙1990年創先河贊助中國籃球隊「八一」隊,因其取得全國冠軍而令匹克聲名大噪

˙2005年開始贊助NBA球員

˙2009年匹克到香港上市,是中國最大的籃球鞋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4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