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蝕底?-華瀚生物製藥(587)


剛剛接到會計仔兄的問題,詢問為何這家公司「賤賣」美即產品業務。

在 今年11月中,以西京、信達為首的三家海外公司,注資6,240萬及6,770.4萬現金,換取美即16.68%股權,即估值為7.8億港元,以去年美即 盈利6,623萬計,市盈率約11.78倍,看來估值很高,但以其去年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仍能增長94.29%,PEG僅0.12,這個估值可能有點偏低。

(1)

中國全通都有幾個人投資,但是股東都好像沒太多錢,才引入西京等基金,但是這個case真的有點離奇。

以入股的估值買下管理層的一半都是3.939億,只是華瀚公司2年多的盈利,加上據2009年6月業績公告顯示,其有4億現金,應有足夠能力,加上他有美麗的財務報表,借一筆錢買美即,然後注資不難,回報甚至更多,所以我也不明白為何要引入基金,甚至要減持股權。

我相信,這是美即管理層想保留控制權,但沒有錢,卻又不想受上市公司控制,加上引入新股東可以令他們上市,才會這樣吧。

但是以上市公司財務角度來說,應是上市公司注資,然後雙方其後以較高價減持予基金,上市公司減持股權多於管理層,這樣也可達成目的。

但是這個建議會使管理層持股量少於上市公司,這會使管理層權力減少呢,為了避免這個局面,所以就使用這套方案。

不過,如果不想這樣的話,也可以由基金注資,兩位股東不注資,這樣一來上市公司股數不會減少,二來又可引入資金,三來管理層仍保控制權。但是為何不用這套方法?


(2)

剛剛我發覺
大股東是中國人,但之前的銀團貸款,卻以新加坡銀行牽頭,這代表了甚麼?


銀團貸款:

http://www.huahanbp.com.hk/attachment/LTN20060703019_C.pdf


牽頭銀行:
http://www.ocbc.com.cn/html_chinese/download/OCBC_Fact%20Sheet_Traditional%20Chinese.pdf?bcid=M1_C5_S2

如果是好的公司,中國銀行不吝於借貸,但利息可能高,不過可以由香港的中資銀行組銀團借外幣,這樣利息就低,但他們也沒這樣做,由此我就覺得非常奇怪。

我估計,公司的現金或有機會是虛數,上次
供股只還了公司的借款,沒了現金,當然就要套現。這就是他為了套現要做的工作,不是自願的。


在上半年結期前六日,財務總監辭任,可能和這件事有關?

(3)

引入投資者方面,其中兩個來頭不少,一個是西京,一個是信達,他們中資背景雄厚,前者持有華瀚約10%股權(近來有增有減,但總體上在供股後是增持的),所以引入他們,首選應該是中國的深圳創業板。

如在深圳創業板估值上市,因增長強勁,估值也可能非常高,只是它佔那部分可能估到40倍P/E,並未計上市後的大升,那時就值60倍P/E,就可能值10-15億。

如以值10億以上,如不引入這兩位股東,在香港上市,估值可能只有25-30倍P/E,手上持有49%股權,以去年盈利計,即值8-10億多。如在新加坡上市,估值更低。

不過在認購入身份來說,有一個神祕公司Good Record,公告著墨不多,只稱其屬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一家有限公司,而其主要業務是投資控股。

雖然他稱是獨立第三者,但我相信這批人應和大股東或是其他打通關節的人物有或多或少的關係,這些人借這機會賺一把錢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09

林奮強「復出」談東北 盼村民做善事「蝕底些」

1 : GS(14)@2013-07-17 22:43: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717/news/ec_gcb1.htm




【明報專訊】仍在休假的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昨日「復出」,在一個研討會上與「梁粉」兼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討論本港發展的困難。林表示,本港並非欠缺發展機會,而是心理問題需要解決,港人要重拾同舟共濟之心,如新界東北發展,收地建樓非為了一小撮人,希望政府補償和減低受影響者損失時,村民可以諒解,願意「蝕底一些」。至於他何時「復工」,他說不希望給予任何程序壓力,現時會一直熱心服務社會。

批財爺守財 陳啟宗:大罪人

林奮強與陳啟宗均認為,特首梁振英相當努力,但現時遇到很多阻力。陳啟宗更說,香港現時有一些人只為選票做事,做法「短視」、「不看長遠」,「不鬧你就沒了存在價值」;他稱鬧人容易,但要有建設性的提議卻很難。他又不忌諱地點名批評財政司長曾俊華,批評他不想花錢發展,歷史會證明他是香港的一個「大罪人」,「有錢不用,不應使則使」,最終可能會令香港失去競爭力。

零售靠內地客 陳:不應咬餵你的手

林奮強昨日在研討會上,羅列一系列數據,解釋本港即使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穩下仍能「獨善其身」、做到「全民受惠」,如就業率在高基數下,過去兩年每月仍上升0.2%;家庭入息中位數於過去3年上升25%;零售額由2010年至今增加63%等。他與陳啟宗均認同,香港的增長大程度是因為內地遊客來港消費,陳說香港人不應該「咬那隻餵你的手」。

林說,政府過去5年盈餘達3500億元,足以興建50間瑪麗醫院或50間科技大學,但政府卻未有「投資未來」,解決酒店及零售商業空間不足等「硬件」問題,估計由於政黨的壓力,令政府未必有大作為。

林:社會存矮化醜化內向化問題

他總結現在社會有「3化」,包括「矮化、醜化、內向化」問題,如安達臣道石礦場可大增地積比,卻只敢輕微調節;做事只對人不對事,將政府班子「醜化」成動物園等。林期望港人同舟共濟,像新界東北議題上,可以「看遠少少」,「他們(村民)是做了一些善事幫到很多人」,至於政府應否同樣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地皮,他表示對此方面未有特別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44

放下蝕底心魔 止蝕可重新買回 黃國英

1 : GS(14)@2014-12-10 17:33:32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8757
交易時嚴守止蝕,確實是一個好習慣。不過很多時候,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反而只是開始。因為對於止蝕,其實有兩種看法。一種交易員純粹根據價格的走向,判斷一單交易是否正確,所以止蝕就是認錯,兩者並不矛盾。但另一種交易員,他們的分析方法,不論是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與價格短期走勢沒有必然關連,他們之所以止蝕,只不過是作為風險管理的一部分,以免損失比預期中多,卻不代表止蝕就意味他們的分析錯誤,純粹是暫避其鋒而已。所以當他們離場後,假設依舊相信原本的分析,便要面下一個問題:何時重新進場?

一個慣常的做法,是稍等一會便立即重新進場。之所以如此心急,是因為很多交易員都有過不好的經驗,在止蝕後一不留神,價格便重拾原有趨勢,不下定決心追回,很快便絕塵而去,明明分析全中,卻還得蒙受一筆損失,心理上自然極不好受,以後便條件反射式盡快再度建倉。重建倉位後可以解除被市場賣甩的焦慮,不過通常要市場解除一己的心理需求,都是要「付費」的。試想原本要止蝕,就算不是轉勢,起碼已是動力減弱,進入整固,貿然在止蝕位附近入市,不就和沒止蝕一樣?再次在途中反覆止蝕的機會很大。



止蝕後如果怕「唔抵」,未肯再買回,隨時錯過騰訊等大升股。

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先任由走勢發展一段時間,再作定奪。如果不在原止蝕位附近買入,只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向早前的不利方向繼續發展,一是重返有利走勢。若是前者,再入市的心理包袱較少,因為再入市價比止蝕價低,自會覺得着數。可以自訂支持位,又或是由低位反彈多少便再入市。只要屆時重新設定止蝕位,便不妨再博一次。

心理上較難過的情況,是上一次止蝕斬了低位,價格很快便回復向好。如果在此一水平入市,很容易出現「唔抵」的感覺,傾向再等下一次回調,比較接近甚至低於上次的止蝕位才買回。往往就是這種心態,令交易員貽誤戰機,太遲出手,放走趨勢。

想要再降低心理負擔,更進一步的方法是分注行事。在支持位撈底沒關係,先買一半,待低位反彈某一幅度,再買餘下一半。如果買入首注便直插,也好輸少一點。同理,向上突破時即追一半,如果有調整就買其餘一半,滿足着數的心理之餘,也不致在升勢再度出現時,一直空手在旁着急。道理不難明白,可是很少人肯這樣做,因為分注而行的優缺點是一體兩面,雖然保證不會犯下大錯,例如不會在出現大趨勢時空手;但是同時也保證「部分犯錯」:假如在先追一半後下跌,通常會立即忘記有貨底在手的好處,只會不停後悔、怨恨為甚麼不全部等到現在才買。如果想不通,永遠all-or-nothing,很難以手法改善表現。想得通,所謂蝕底,實可當成長遠有着數的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32

盧艷萍:大病來時沒保障 才最蝕底

1 : GS(14)@2016-01-22 17:02: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筆者有一位40歲的朋友Andy,他從事會計工作,月入10萬元左右。因為他是家庭支柱,筆者一直都有勸他要購買保險,但他卻對此很有保留。可是他近來突然因為看到身邊有不少人因患病而要負擔龐大的醫療開支,令經濟生活相當吃力,因而考慮購買醫療住院保險以保障自己。在我們傾談的過程中,筆者了解到他一直不買保險背後的原因,希望藉此專欄跟大家分享,解釋一些大眾對保險的誤會和疑惑。

醫保實報實銷 沒有儲蓄

Andy的第一個問題是,醫療住院保險抵不抵買?

首先,醫療住院保險的性質是實報實銷的,一般沒有儲蓄成分,所以當受保人在受保年間有保障範圍內的開支時,才有機會向保險公司索償。換句話說,如果受保人根本沒有相關的醫療開支,他所繳付的保費是不能取回的。Andy所謂的「抵」,應該是指用最少的保費取得最大的索償,因此如果他買了保險後一直沒有機會申請索償,豈不是連保費也蝕了?可是,我們會為了「抵」而希望自己生病嗎?這是個相當矛盾的問題。

不過,退一步想,疾病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需要購買保險來保障自己。解答Andy的問題,最物有所值的保險大概是在你病倒時已經買了的保險;相反,最不划算的並不是沒有索償的保險,而是你沒買保險,卻患了大病,因為這些才是使你花掉最多錢的。

以Andy的年齡為例,假如他購買市面上某個每年索償限額1000萬元的亞洲醫療保險,年度保費是13,680元;如果他也願意接受25,000元的年度墊底費的話,保費就會減少至5,600元。如果沒有患病,可以省下的5,600元可能會讓人覺得抵,但一旦有大病而要入住私家醫院的話,所費一定不菲。因此,為了省下5,600元而失去1,000萬元的醫療保障,又可能會得不償失,筆者覺得「好唔抵」。

大部分醫療保險為終生續保,從統計數字來看,人年紀愈大,患病機會也愈高,需住院日數也愈長。不過保險公司只會接受較健康的人士投保,若果年輕及健康時不買,將來保險公司可能不再受保,到時所有健康風險只有由自己承擔;若不幸患上大病,更有機會一鋪清袋,耗盡所有積蓄。

留意保險公司不保事項

Andy繼而表示,他聽過一些索償不果的個案,如此就等於保費繳付了,但醫療開支也要自己承擔,「最唔抵」。但我們要明白,保險公司為什麼拒絕賠償呢?以下筆者列出了幾個可能性:

一、醫療保險一般有一些不保項目,保險公司有權拒絕為不保項目作出賠償。而大部分醫療保險中的「不保項目」都包括於保單生效前的已存在的病患、先天性病患、等候期內不受保的項目等;

二、一般規定,受保人需於出院後的指定時間內(約30天至90天)向保險公司提出索償,除非有特殊理由,或保險公司已認可有關索償,否則保險公司有權不受理過期的索償;

三、醫療保險索償一般需要提供由主診醫生填寫及簽署的索償申請表,醫院的帳單及收據等;有時保險公司也會要求受保人另外提供詳細的醫療報告。假若受保人不能交出所需文件而沒有合理解釋,保險公司也可能拒絕賠償。

不滿賠償可上訴 須要了解合約細節

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保護受保人的機制,若果受保人對保險賠償結果不滿,他們可以循4個上訴機制投訴:

一、再次向相關的保險公司上訴,要求重新審理賠償決定;

二、向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但該局只會處理香港居民的個人保單索償,而總索償金額少於80萬元,並需於收到賠償結果後6個月內提出投訴;

三、經小額錢債審裁處上訴,該處主要處理消費者提出5萬港元以下的申索;

四、其他法律途徑如自行聘用律師處理或訴諸於法庭。

其實購買醫療保險是想為自己或摯愛提供保障,所以筆者提醒大家購買保險前必須了解清楚保單條款和其他索償細節。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

[盧艷萍 理財信箱]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 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20

德留學生:脫歐蝕底是英國

1 : GS(14)@2016-06-21 07:38:49

每年有超過43萬留學生在英國就讀不同程度課程,歐盟學生繳付的學費,跟英國本土學生相同,大約是國際學生的三分一。有歐洲留學生認為,英國一旦脫歐,會減低他們到英國升學意欲,但損失的不會是歐洲,反是英國自己。
Alexander(左圖)是瑞士出生的德國人,於布里斯托大學修讀公共政策碩士。他認為英國脫歐對他們最大的影響,並不在增加學費,而在於教學質素。「我來英國讀書本身是希望接觸不同地方的人,脫歐將導致歐洲學生和教師減少,師生來源不再多元化、教學水平下降、文化交流減少,我們還有甚麼理由非選英國大學不可?」他坦言,如果不在英國升學,歐洲不乏高水平大學,他們有很多選擇,損失只有英國本身。對於脫歐支持者指東歐人搶走他們的工作,Alexander不敢苟同:「如果有些人,他們的語文能力比我差,但是反而搶走我的工作,我會問自己做錯了甚麼事?」他認為英國的就業錯配,恰恰應該是透過外來人口解決,而非限制他們。談及脫歐支持者常指英國可成為另一個瑞士,即使沒加入歐盟,仍享有極佳經濟成果。Alexander斬釘截鐵指,英國沒可能仿效瑞士,兩國歷史因素完全不同。「瑞士700年來都把中立作為國家的最高價值,瑞士大部份人不認同結盟,但英國沒這樣的共識。」他續稱,歐盟委員會已表明,英國脫歐後與歐盟的談判,一定不會讓英國予取予攜。



教育研究水平料下降

已在英國留學四年的香港人Anthony(右圖)就指,目前英國很多大學課程和研究項目,都靠歐盟資助,而非英國政府,除非脫歐後英國政府大舉投資教育,否則會令研究水平下降。攻讀計量經濟學的Anthony稱在全球化的環境裏,英國不可能開倒車。他認為英國脫歐將給予世界一個訊息:英國不歡迎外來人,那將帶來極負面的影響。■記者林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621/19662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42

蕭正楠嘆強姦戲男蝕底

1 : GS(14)@2016-10-16 08:20:03

蕭正楠昨日凌晨一面鬍鬚造型開工,提到他擔正的《巨輪II》中,吳岱融兩度企圖強姦繼女陳凱琳成焦點,他大讚對方出色:「始終喺劇中係繼父、養女嘅關係,所以唔可以太過份,點到即止,每次拍強姦戲,男係慘過女,男又怕摸到人,覺得佢博懵,拍強姦戲男仔係蝕底啲。有場佢望住個女,去攬個女時,個心態係有獸性喺裏面,呢個係非常之出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6/198020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63

怨左報少報道 葉劉:好蝕底

1 : GS(14)@2017-01-18 07:57:17

■葉劉日前拜訪鍾逸傑爵士,請教特首選舉事宜。葉劉fb圖片



【本報訊】選情雖然被看淡,但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依舊戰意高昂,連日除了落區爭民意,亦約見選委爭票,昨日則在facebook上載圖片,發帖指前日司機放假,她乘搭港鐵東涌綫前往拜訪特別顧問鍾逸傑爵士,請教特首選舉事宜,獲益良多,更指有不少乘客及市民對她支持及鼓勵。葉劉昨接受民主黨劉慧卿的網台節目訪問,在回應民望低時解釋,自己是最弱勢的候選人,指對手好強勢、是兩位高官,本身光環大,又指宣佈參選後傳媒對其報道篇幅不多,左派報章如《文匯報》、《大公報》及《商報》等均沒有派人採訪昨日的訪問,更細數之前她出席的活動均只有個別左報採訪,認為建制派會視之為沒有官方支持,令她「好蝕底」。


稱林鄭參選致失選委票


被問到一旦當選會否是「689第二版」?她強調:「我一定唔係689身邊嘅人。」劉慧卿問她,若中央以人大常委或其他高位藉此勸退,會否答應?葉劉說做人要光明磊落,她不會做政治交易,「輸咪輸,我唔會俾人收賣」,強調政治人物要有決心及願意冒風險。劉慧卿亦問她信不信上帝?葉劉說:「我唔想擺上帝上枱。」葉劉又稱,之前表示支持她的選委,確因林鄭參選而流失,「聽到林太出嚟就轉軚」,指有些選委以至整個界別都稱不會提名任何人、怕得罪人,對此感到可惜。■記者許偉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7/198996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