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身分曖昧不明、軟硬體處於史前時代

2010-11-15 TWM




台灣最大BBS站PTT,可說全球網路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在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之際,笑傲撥接時代的BBS站台都已陸續淘汰,但PTT卻可坐擁一百五十萬名使用者,每日發表超過四萬篇文章,討論議題還經常會引起爭議。

撰文.黃智銘

五都選舉將近,全台灣最大的社群網站||PTT(批踢踢)近來也被掃到,教育部日前特別發文給台大,因言論內容太過政治性,要求檢討並管理PTT八卦版,一時之間引起PTT用戶的不滿,更引發網路界的軒然大波。

初創功能與概念遠勝臉書

其實教育部這次發文找錯對象了,PTT雖然掛在台大內部教育網路上,但台大對PTT並無管轄權!一紙公文不僅引起網友撻伐,更掀起PTT長久懸而未決的所有權矛盾,這個全台最大的本土社群網站的所有人到底是誰?PTT有可能走出校園成為台灣的臉書(facebook)嗎?

從法律上來看,PTT的所有權屬於創辦人台大資工系校友杜奕瑾。「台大和PTT是父子關係,但沒有從屬關係,現在的狀況是兒子想搬出去,但父親卻希望兒子留下來。」創辦人杜奕瑾無奈的說,PTT想獨立,台大卻加以「道德勸阻」,形成這個本土社群網站的尷尬現狀。

時 間回到一九九五年,網路風潮正在興起,當時就讀台大資工系二年級的杜奕瑾,在男八宿舍架設了PTT這個BBS站(電子布告欄)。與臉書一樣,PTT最早也 是讓學生交換校園情報的一個站台,但現在卻成為台灣最大的網路討論空間,也因為「出生地」在台大,所以才會被誤會PTT是台大的網站。

為了推動PTT獨立,杜奕瑾及當時的PTT新聞部長高嘉瑜,甚至設立「PTT協會」,希望推動PTT走出校園獨立,讓PTT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胎死腹中。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同樣也出身自校園的交大團隊,將無名小站以七億元賣給了雅虎奇摩,交大只拿到六千萬元的回饋金,讓無名團隊與交大都被外界嚴厲批評。為了怕招非議,台大校方要求PTT留在校園,形成所有權屬於杜奕瑾,管理權卻在台大社團手中的奇特現象。

其 次,台灣的網路創業精神並不如美國旺盛,其實如果拿臉書來跟PTT比較,很多功能與概念,甚至PTT走得比臉書更早更快,但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影響 力有限。高嘉瑜也坦承,因為站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也沒有積極去推動協會運作。杜奕瑾也說,PTT一直堅持「非商業化」,雖一直都有創投來接觸, 但都拒絕了。

雖然許多業界人士認為,PTT商業價值不低於無名小站,但網路創投業者appWorks的合夥人林之晨卻有另外的看法,林之晨也是屬於六年級中後段台大畢業的「PTT世代」一員,他認為PTT因為有介面、管理等兩大限制,所以外界對PTT的評價其實有高估之嫌。

因純文字介面限制發展

林 之晨表示,PTT至今仍是純文字介面,可說是網路界的「活化石」,和臉書的Web(網站)介面相比,BBS不能從事更多複雜的應用,所以先天上要跟其他對 手競爭就相當不利。另外,現在PTT只能進行社團式管理,學生都是幾年就畢業了,沒有一名真正的CEO經營PTT,很難替PTT做好一個永續運作的規畫, 所以現在從商業價值來看,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無法獨立運作,造成PTT長期以來不商、不公的奇特現象。若以國際上對這類會員網站估價方式計 算,假設PTT註冊的一五○萬名會員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活躍,以每名活躍會員一年約產生一.二美元的價值來計算,收益約六十萬美元,淨利約三十萬美元,若 給予二十倍本益比來計算,在創投眼中,PTT的價值可達新台幣二億元左右。

相對於從美國哈佛校園出發的社群網站臉書席捲全球,創辦人馬克朱 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累積了六十九億美元身價,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十五富豪。台灣本土最大的校園社群網站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仍在原地踏步,不僅身分處於曖 昧不明的狀態中,硬體、軟體都還處於「史前時代」,一個充滿潛力的網站錯過最好發展的黃金時刻,實在可惜!

批踢踢實業坊

成立時間:1995年9月

創辦人:杜奕瑾

註冊人數:150萬人

最大容納同時上線人數:15萬人每日平均發表文章:4萬篇

商業價值預估: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

業務勢頭和行業地位--觀察處於行業低谷期企業的重要窗口 醫藥商業

http://xueqiu.com/2164748441/24008316
週期性行業和非週期性行業都存在行業性的波動,當然非週期性行業的波動可能小很多。

邏輯上說在行業週期的底部投資企業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但問題是當行業處於週期底部時,往往難以按照通常的估值方法來推算公司未來的現金流。比如去年的風電和太陽能,全行業虧損;比如現在的醫藥批發行業,整個行業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形成中。對這類處於低潮的行業,投資者往往很難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估值,但是直接Pass掉所有處於低谷的行業可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思路,因為邏輯上說這可能正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佳時機(當然,反過來說,對於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處於峰值的行業就應該高度警惕)

對研究處於行業低谷期的企業而言,這種時候除了看研究財務數據本身之外,我覺得有另外兩個好的觀察窗口是:觀察公司的業務勢頭變化趨勢和行業地位的變化趨勢。

一、業務勢頭

說業務勢頭重要的原因是,有許多重要的業務信號往往先於會計利潤髮生變化,比如
1)公司的訂單常常先於會計利潤的變化
2)公司銷售收入的變化也經常先於會計利潤的變化
3)公司開工率的提高也往往先於利潤的上升
4)當然公司新項目的變化情況更是遠遠早於利潤的變化
5)公司招聘往往先於利潤的上升,甚至公司員工整體精神面貌的上升也都先於利潤......
.......
由於每個行業的有各自的特殊性,每個行業也有自己獨特體現期業務勢頭的關鍵指標,就不展開討論了。這裡想提示的是,會計利潤經常是最後發生變化的一個指標,但如果投資者睜大眼睛的話,有許多反映業務勢頭復甦的指標可以觀察到,這些業務復甦信號出現後,會計利潤不一定馬上就出現拐點了,但是如果投資人能夠判定這種業務復甦是大型的、轉折性的,往往後面的利潤拐點就是必然的了

這裡面特別需要投資人注意的是往往公司在業務低谷期的壞賬計提是不充分的,如果管理層決定在業務復甦初期就丟掉這些包袱,往往會出現業務復甦期的報表比業務低谷時還要難看的情況,但這往往就是絕好的機會[笑]

二、行業地位

行業地位值得高度關注的原因是這是一個與競爭對手比較的相對指標,每個企業都是生態鏈上的一環,企業活在一個又對手、上游、下游和政策構成的活生生的變化環境之中

單獨地看,比如說行業低谷時全行業的毛利都下降了2%,假設你關注的公司毛利率僅僅下降了0.5%,同時市場佔有率提高了5%,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甚至可以說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從行業低谷中直接受益了。

如何衡量公司的行業地位的變化呢?也許可以從下面三個窗口來觀察:
1)公司相對與對手的地位變化,比如市場佔有率的變化、經營效率的變化等等
2)客戶對公司競爭地位的變化的看法
3)供應商對公司競爭地位的變化的看法

我的體會是也許可以把上市公司行業地位與總市值是否匹配簡化為兩個假象的問題:

1)公司的同業對手是否願意按照現在的市值收購公司?
比如華銳風電是否高估,問問它同業的對手是否願意出224億買它就行了;再比如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12年銷售高度862億,總市值才240億,是不是太便宜了,這個問題應該問問寶鋼和武鋼,武鋼可能說,呸!我整體上市了也才268億呢[大笑]合肥百貨是否低谷也許可以問問友誼股份、廣州友誼或者鄂武商

2)公司上下游的成功者是否願意現價收購公司
每個公司都在產業鏈上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一個公司價格真正低到的離譜,往往他們的供應商或者客戶會比市場上的價格觀察者們更先發現機會。這裡面特別重要的是公司客戶的觀點,因為收購中非常容易成功的一種是收購自己的上游企業

當然這裡談到的通過業務勢頭和行業地位來研究處於行業低谷的公司是有一個前提的,就是投資人需要投資判定行業正在走出大的轉折,而不是面臨滅頂之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3

普通散戶在股市這場博弈中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Winston_文正

http://xueqiu.com/8148511645/25626292
轉發自知乎

Chevovish
很好的問題。回答之前首先要明確投資的結果都是很隨機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strategy即使是最優的,但是收益的結果也不能保證每次都是好的。看到有些答案中所提到的個例,只能說明一種可能性,但是絕對無法說明散戶所處的地位如何。所以下都是從散戶作為一個群體來講的。

我首先可以說,從學術界的研究來說,美國的散戶在投資交易市場處於極為不利的位置。這些證據能不能用來說明中國散戶的狀況,還有待討論。但是很多散戶所具有的性質都是通用的。一下我現列舉數據上的證據,然後在從純邏輯的角度來解釋。具體來說:

1. 散戶無法控制心理情感給交易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學裡說rational(理性),那麼首先散戶作為一個整體(on average)沒辦法做到rational。與專業投資者或者是投資機構相比,散戶在behaviroal 方面就會吃很多虧。以下是一些實際數據分析的結果。

a. 散戶會在股票漲價後立馬拋售,源於人們對利潤的迫切渴望。而在股票貶值是卻不肯拋售,源於對損失的恐懼以及幻想價格終究會漲回來。
"Are Investors Reluctant to Realize Their Losses?",Journal of Finance, Vol. LIII, No. 5, October 1998, 1775-1798, Odean, Terrence.
Odean在上世紀90年代獲取了幾家brokerage firm下散戶交易的數據,然後那這些數據來做了很多研究。其中最出名就屬上面這篇。這篇得出的就是散戶會有 「desposition effect」,具體就是,散戶會在股票漲價後很快就會賣掉,而在股票價格降低時確不及時出手(數據結果參考table 1)。這樣的行為背後有很強的行為心理因素(具體可參考Tversky 和Kahneman),是每個人在沒有強大的專業訓練之前無法避免的行為。給定美國股市而這樣的行為直接到了交易損失。

b. 散戶會有overconfidence(過度自信)從而可能會導致過度交易。
"Do Investors Trade Too Mu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9, December 1999, 1279-1298, Odean, Terrence.
這篇的結論是:散戶(on average) 交易越多,輸得越多。

c. 散戶中男性比女性交易更多,並且損失也越大。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ebruary 2001, Vol. 116, No. 1, 261-292.Brad Barber and Odean, Terrence.

.... (還有很多behaviroal的缺陷不再一一列舉)

2. 散戶缺乏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

a. Intraday trading裡幾乎沒有散戶的身影。在這塊領域,幾乎都是機構投資者的天下。一般都會有大型的交易系統來檢測任何交易的機會。交易通常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執行的。(前段時間美國白宮的tweet被盜,然後黑客發了條白宮發生爆炸奧巴馬手上的狀態,然後各大投資機構的計算機交易系統立馬檢測到這條狀態,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美國的大盤狂跌。具體請看 http://www.nytimes.com/2013/04/29/business/media/social-medias-effects-on-markets-concern-regulators.html?pagewanted=all 

b. 很多散戶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不回親自投資而回會投資到mutual fund (共同基金)。但是mutual fund 的平均收益基本等同於投資與大盤股票,但是投資者要付出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費用給mutualfund。 這方面的學術paper太多了,只列幾篇經典之作:
Jensen, Michael, 1968,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 in the Period 1945–1964, Journal of Finance 23, 389–416.
Carhart, Mark, 1997, On persistence i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2, 57-82.
Fama, Eugene, and Kenneth French, 2010, Luck versus skill in the cross section of mutual fund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65, 1915-1947.
Jiang, Hao, Verbeek Marno, and Yu Wang, 2011, Information content when mutual funds deviate from benchmarks, working paper.

3. 散戶作為一個群體,無法coordinate。他們在交易市場裡如一盤散沙,在很多時候會被機構投資者利用。2000年左右美國的internet bubble裡面,hedge funds (對沖基金)和mutual funds (共同基金) 都知道股票被高估了,因為大眾投資者那時對網絡公司的股票非常狂熱,一直在買進並且推到了股票價格。機構投資者此時沒有選擇賣空,反而也是買進。然後在03年股票價格達到最高時,機構投資者一起開始甩賣買股票,散戶全被被套住了。可笑的是,在股票價格急劇下降的時候,散戶仍然熱情不減的購入。想看數據的圖標請參考:「Who Drove and Burst the Tech Bubble?」 John Griffin, Jeffrey Harris, Tao Shu, and Selim Topaloglu, August 2011,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6(4), 1251-1290.

4. 散戶獲得信息的渠道少並且成本很高。機構投資者首先獲取信息的成本低(他們本來就是做這個的),並且渠道也多。

上述多提到的除了第一點是可以通過自身的訓練加以避免的,剩下的幾點都是作為散戶不可避免的缺陷。其實還可以從博弈論純理論的角度來說為什麼散戶不佔優。

首先, 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對稱,對應以上第4點)就從博弈論的構架中決定了散戶無法佔優。這個是基本的game theory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的結論。

其次, 就像博弈論裡的nash equlibrium的成立取決於參與者能夠high order knowledge/belief (就是我知道你知道什麼,然後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麼,。。。。一直到無窮大的order)。這樣純推理的過程中散戶肯定是不佔優勢的,很有可能的情況是機構投資者知道散戶在幹什麼,但是散戶不知道機構投資者要幹什麼 (first order), 或者是機構投資者有k-order belief,但是散戶去只能夠推理到 (k-1)-order的belief。 這樣博弈論純邏輯學的角度來說,散戶無法佔優。(對應以上第2點)

最後,game with coordinations (存在協同作用的博弈)裡如果有一類參與者可以協同而另一類無法協同,那麼結果就是無法協同的那一類會被利用。這個還可以考慮成repeated game下的long-lived agents 和 short lived agents 的區別。具體可參考
Repeated Games and Reputations: Long-Run Relationships, by George J. Mailath and Larry Samuel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6.(對應以上第3點)

最最後,如果一個參與者都不能控制心裡的情緒,那麼當散戶在和一群rational的機構投資者博弈是就會處於劣勢。可參考:A Cognitive Hierarchy Model of Thinking in Games, with CF Camerer and TH Ho,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9, no. 3, pp. 861-898, 2004。(對應以上第1點)

結語:
1.以上所有的論述都是把散戶看做一個群裡而論的。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不乏存在很傳奇的散戶(就像從來就不缺少很垃圾的機構投資者一樣),然而這些例子不能用來說明散戶作為一個群體的地位。可以把這些個例看做outlier,或者完全是因為運氣(就像翻硬幣,無論正面的概率多低,只要參與者人數足夠多,就會有人連著十次都反倒正面)。

2. 以上所以證據都取自美國,能不能用到中國散戶身上請自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01

巴菲特:股市處於合理區間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275

近日美股屢創新高,「股神」沃倫巴菲特稱,「股市正處於合理區間。」

週一美國投資大亨伊坎(Carl Icahn)稱,自己對股市「非常警惕」,市場「可能輕易出現大跌」。隨後美股應聲下滑。19日,巴菲特在接受CBS採訪時回應伊坎的評論:

我認為當前的股價處於合理的範圍。5年前,我就在《紐約時報》上寫文章提到當時的股票非常便宜。時不時你會看到股市定價過高或者過低,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可能稍微有點高或者稍微有點低,沒人能準確地做出判斷。現在而言,股票價格既算不上過高,也算不上過低。

如果你活的夠久,你會看到股價達到更高的水平。

巴菲特說,不知道下周、下個月或明年的股市將會如何,但未來5到10年,股市有可能會更高。

此外,空頭大師查諾斯Jim Chanos昨日提到,他的基金Kynikos Associates正大舉做空煤炭,稱其強烈看空所有高槓桿美國煤炭公司。

查諾斯還稱,他看空國有石油公司及綜合性石油巨頭,例如埃克森美孚,他指出這些公司的資本回報率正普遍下降,埃克森美孚及其他石油公司正日益變成「價值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73

世界最古老的銀行處於崩潰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43

當今世界最古老的銀行——意大利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的一項重要籌資遭到延遲,使其面臨國有化風險。意大利政府希望避免這樣的局面發生。 今年1月,在大股東的帶領下,西雅那銀行的股東拒絕了總額達30億歐元的籌資計劃,將籌資事宜推遲到5月12號。西雅那銀行的大股東是一家慈善性銀行基金,與當地政府有著緊密聯系。西雅那銀行主席Alessandro Profumo和首席執行官Fabrizio Viola可能因為與大股東發生前所未有的沖突而選擇辭職。前幾日Profumo表示,他與Viola將於下月決定是否辭職。西雅那銀行預計將於2014年1月中旬召開董事會會議。 當前人們關註的焦點轉向了意大利經濟部和意大利央行。意大利經濟部負責監管銀行基金會,意大利央行也在密切關註西雅那銀行籌資的進展情況。 西雅那銀行需要籌資來償還今年初意大利政府提供的41億歐元援助,以避免國有化發生。歐元區債務危機和衍生品交易給西雅那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本次籌資也是西雅那銀行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重組計劃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同意,目的是讓銀行徹底償還政府援助資金。 當地時間周日晚,ANSA新聞通訊社報道,意大利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將援助資金退還給納稅人,意大利政府沒有興趣將西雅那銀行國有化。有消息稱,意大利財政部將繼續鼓勵各方參與進來,找到解決方案。 Profumo和Viola已經確定數家銀行為西雅那銀行提供資金,但前提是要在1月底前啟動籌資。他們稱,籌資延遲令籌資更為艱難,因為意大利和歐洲其它銀行也在尋求新的資金,以應對嚴格的檢查,這會觸發西雅那銀行國有化。 目前,西雅那銀行大股東Monte dei Paschi基金會持有足夠多的股權來否決任何決定。基金會希望通過延遲籌資來為自己贏得更多時間。基金會希望減持33.5%的股份,用以償還債務。基金會負責人Antonella Mansi表示,1月份增資將極大地稀釋基金會持有的股份,導致基金會無法通過出售股份來償還3.4億歐元債務。 意大利西雅那銀行成立於1472年,總部設在意大利中部中世紀的古城西雅那城市。西雅那銀行總資產約1300億歐元,目前共有工作人員約12000人,在意大利本土設有1900多家分支機構,在紐約、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馬德里、香港等地設有分行,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代表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2

中國經濟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30123054

日本和台灣地區GDP增速都經歷過3個平台,中國大陸是否會同樣走勢?中國大陸目前在第幾個台階?美國GDP增速為什麼200餘年保持穩定?值得思考。

日本和台灣地區的GDP增速呈現非常類似的形態,從1950年代至今都經歷過三個平台階段。

日本:

第一個平台: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經濟重建,在1945-1970年的約25年間,GDP增速平均約為10%,人均GDP從1950年的131美元,增長至1970年1964美元。1973年,日本的鋼鐵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1.36億噸,隨後開始停止增長,甚至小幅下降,預示著工業化的第一個階段完成,經濟開始轉型,GDP增速也同步下降,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第二個平台:1970-1990年的20年間,日本GDP增速處於5%的中速區間。期間,日本的利率總體處於下降趨勢,利率從1975年附近的8%下降至1990年附近的4%。由於利率下降,日本股市經歷了令人驚嘆的上升幅度,日經指數從1975年初3777點上升到1989年最高的38957點,上漲了約10倍。1989年,日本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值上升至歷史最高位,達到145%。

第三個平台:1990年以後,日本GDP增速快速下滑,進入第三個平台,GDP平均增速只有0.8%,貸款利率下降到約0.5%,日本股市在1990年開始泡沫破裂,隨後陷入漫長的熊市中。

台灣地區:

第一個平台:1952-1981年,約30年,處於工業化第一階段,GDP高速增長,名義GDP增速平均達到15%,人均GDP從1952年的197美元增長至1981年的2728美元。期間,由於經濟增速快,貸款供不應求,貸款利率處於高位,股市缺乏吸引力,台灣股指上升幅度不大,到1981年,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還不足600點。

第二個平台:1982-1997年,約15年,處於經濟轉型期,GDP中速增長,名義GDP增速平均增速約為10%。期間,由於GDP處於略微下降的走勢,貸款利率和利差總體也在下降,貸款利率從1982年的12.3%下降至1988年的6.4%,從而催生了一個類似日本股市的大牛市。台灣證券交易所指數從1981年的不足600點,一路上漲到1990年的最高點12680點,隨後股指大幅下跌,至今仍然不到最高點的一半。不同於日本,雖然1990年以後,台灣股市劇烈下跌,但台灣GDP增速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速,直到1997年,GDP增速仍然高達8.38%。

第三個平台:1998-至今,GDP處於低速增長階段,名義GDP增速平均增速約為3%,個別年份負增長。期間,隨著GDP增速下降,貸款利率和利差也快速下跌,貸款利率從約8%下降至約3%,利差從約3%下降至約1.5%。

中國大陸: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的GDP增速的比較穩定,平均約為10%,雖然未來的路具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但經濟發展都是日積月累,在路徑上有相似性,如果類比日本和台灣地區,中國現在正處於第一個平台末尾的可能性最大。

屬於第一個平台末期的邏輯:

(1)時間上,從改革開放1978年至今已經36年,和日台的前30年接近。

(2)工業化第一階段也基本完成,重工業的代表鋼鐵的產量屢創新高,產能過剩嚴重,增速放緩甚至停止增長,類似於1973年的日本。

(3)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水平,和日本、台灣地區轉型時的人均水平接近。

(4)製造業產能過剩,GDP開始走弱,迫切需要產業升級和轉型,和70、80年代的日本和台灣類似。

如果中國大陸處在第一平台的末期,那麼可以做一些推理:

(1)未來10年GDP增速大概率會下降到中速水平,平均值可能在5-7%左右。

(2)隨著GDP增速下降,貸款利率和銀行利差也會隨之下降,銀行不良率有限增加,屬於良性水平。

(3)隨著貸款利率下降,可能會吸引資金進入債權和股權市場,容易形成牛市,但須警惕利率下降過快形成大泡沫。

(4)依照日本和台灣地區的經驗,消化過剩產能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經濟危機發生的概率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18

即將會面普京,芬蘭總統認為世界處於冷戰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76

為緩解緊張局勢,芬蘭總統Sauli Niinistoe將於今天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他表示,目前的緊張局勢很可能把世界拖入一個新冷戰。

雙方將在俄羅斯南部城市索契見面。一年前,普京向Niinistoe發出邀請。此次會面是繼普京與默克爾在巴西世界杯會面後,普京第一次與歐洲領導人進行雙邊會談。Niinistoe說,

我有一種感覺。我們處在冷戰的邊緣。

他計劃利用此次會面,找到一種讓雙方互信的方法。與波羅的海的鄰國不同,芬蘭從未加入北約。而芬蘭與俄羅斯的邊境線超過了其他27個歐盟成員國的總和。芬蘭的經濟經濟更容易受到俄羅斯緊張局勢的影響。芬蘭總理Alexander Stubb暗示,如果芬蘭經濟遭到不成比例的重創,歐盟需對芬蘭做出經濟補償。

Niinistoe表示,芬蘭有動力促進安全與穩定。

自3月俄羅斯吞並了克里米亞後,俄羅斯與歐洲和美國的關系不斷惡化。烏克蘭正與國內親俄反對派進行對抗。據聯合國數據,死亡人數在過去兩周增加到超過2000人。

北約秘書長Rasmussen周三說,他擔心普京的野心不止烏克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94

歷史一再重演:比特幣處於泡沫破裂的“恐慌”階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77

在阿里巴巴上市大漲之際,比特幣也與貴金屬,以及中概股等一樣遭受打擊。.

我們先看看比特幣走勢小周期:

3

再看看比特幣大的走勢周期,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圖形很有意思:

1

是不是覺得這張圖有點眼熟?

那麽,我們再看看 Jean-Paul Rodrigue的泡沫發展階段經典圖形:

2

對比兩張圖,你會發現,比特幣價格現在可能處於“恐慌”階段了。

《金融時報》的Izabella Kaminska稱,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預計比特幣末日將臨。那些將比特幣價格推升至1124.76美元高點的因素,也會同樣將比特幣價格推向價格底部。

這些影響比特幣價格走勢的力量包括:當比特幣價格上漲的時候,比特幣不會被過度產出;同樣的,當比特幣價格或需求崩潰的時候,比特幣的產出也不會收縮。

那麽,投資者是怎樣著迷這種妄想的喜悅的呢?當然,這是老生常談的故事,關乎輕浮、非理性繁榮、異想天開,以及相信免費的午餐是真實存在的(如相信蘇格蘭獨立後會采用比特幣作為貨幣)。

在目前美聯儲收緊政策言論之際,購買比特幣也是不理性的,是一種糟糕的資產配置選擇。

當然,一些資金充裕的VC和比特幣“信徒”仍然會投入更多的錢來捍衛比特幣之夢。但是,比特幣現在處於指數式暴跌的邊緣。還是把資金和時間留給比特幣“夢二”開始的時候比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5

流動性收緊!全球投資者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86

20141003squeezed liquidity

由於擔憂QE結束後廉價貨幣消失引發四季度金融市場動蕩,全球投資者開始從股市中撤資。

隨著三季度的謝幕,市場突然轉向。9月底10月初,全球主要股市都開始明顯下跌,無論是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是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無不如此(當然,中國A股除外)。

就在兩周前,標普500指數突破2000點大關,創下歷史新高。當時就有投資者擔心,從各種衡量指標上來看,美股都有點太貴了。果然,自9月19日的峰值之後,標普已經累計下跌了近4%。

路透援引歐洲最大的獨立投資公司Schroders的基金經理Remi Ajewole的評論稱:“過去三年里炒股實在太容易了,但如今卻變得越來越難。很不幸,你現在投資的時候不得不系好安全帶……你必須接受更大的波動性,我們預計未來六個月將會是個很大的挑戰。”

素有恐慌指數支撐的VIX指數也回到了17的水平,較今年的低點反彈了近100%。

市場已經開始對美聯儲退出長達5年的寬松政策做準備。為金融系統註入大量流動性的QE將在今年10月正式結束,保持了多年的超低利率也將在1年內結束。

近幾周,對於美元流動性相對稀缺的預期不斷推升美元,美元對歐元、日元、英鎊不斷創下新高。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國際購買力提升,但對於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來說,這卻是一場災難。

在新一輪的美元牛市中,由於擔心海外資產貶值,投資者會將大量的資金撤回美國。而對於美國公司來說,他們的以美元計價的海外利潤將會減少,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也將受到打擊。

匯豐全球資產管理絕對收益部門主管Charles Morris表示:“幾乎所有的非美貨幣都在下滑,只有美元向火箭一樣躥升。”

Morris稱,自己從上個季度開始為此做準備,他縮減了股市和高收益的企業債持倉,拋售新興市場債券,大量增持美元資產。他覺得這是“你最先要做的事情”。

路透9月30日公布的一個全球投資經理調查顯示,投資者們從今年3月開始就押註債市,以抵禦市場的波動。

不過,另外一些投資者認為整體經濟前景依然看好,聯儲加息正是經濟增長強勁的體現。而且歐洲央行也將推出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對全球的流動性也是很大的推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5

超過40%的科技企業認為矽谷處於泡沫之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4

The Atlantic雜誌近期發起了一個“矽谷內部人士調查”,選取50名科技業知名的CEO、創新家和思想家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許多人都認為科技業存在巨大的泡沫。

調查顯示,有42%的受訪者認為矽谷目前存在泡沫。Twitter和Uber是公認的最被高估的企業。風投公司Illuminate Ventures創始人 Cindy Padnos評論說:“Twitter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目前其營收僅為數億美元,市值卻高達400億美元,無論用什麽指標來看,估值都遠 高於正常的行業水平。”

Spredfast總裁兼CEO Rod Favaron表示:“Uber市值170億美元,比整個行業加起來都值錢,這太荒謬了。”

此前,已經有多位大佬矽谷資深人士表達了對泡沫的憂慮。

網景公司(Netscape)創始人、矽谷知名風投大佬Marc Andreessen警告稱,許多矽谷公司燒錢太多,風險極高。“當市場轉向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到底誰在裸泳。市場一定會轉折,‘燒錢率’高的公司將被打回原形並淘汰出局。

另一位知名風投大佬Gurley告訴《華爾街日報》,當前的矽谷讓他想起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前夕,大批新興公司大肆燒著投資人的錢,“燒錢率”很高,整個行業都有極高的風險。

此次調查中,一些受訪者也提到了為什麽新興公司這麽會“燒錢”:為了讓自己的裝備趕上潮流,要花很多錢。當被問到如今矽谷最酷的身份象征是什麽時,12%的人表示是擁有一輛特斯拉汽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