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蓋茨色誘股神學電腦 李華華

2008-09-29  AppleDaily

股 神畢菲特親自授權出嘅自傳,今日香港會同美國同步推出,但本書部份內容就喺英國《金融時報》偷步登咗少少,上周末佢哋就出咗段股神同蓋茨初遇時嘅趣事。話 說喺91年7月某個星期五,畢菲特一早跟隨朋友去蓋茨屋企做探訪,初時兩位富豪對呢次見面都冇乜興趣,蓋茨甚至同佢阿媽講,「我唔識啲只係識投資同買股票 嘅人」。不過蓋茨媽堅持,阿仔先至現身。兩個猛人一見面,講嘅唔係天氣呢啲客套說話,而係即刻入正題,股神問蓋茨:「IBM將會越做越好,會唔會成為微軟 嘅競爭對手?」蓋茨嘅回應都好直接,叫股神買兩隻股票,一隻英特爾,一隻就係微軟。兩人就係咁開始話題,仲傾到雞啄唔斷o忝。最後蓋茨游說股神買電腦,股 神就話個腦轉一轉,就計到自己要交幾多稅,使乜用電腦。蓋茨於是用到色誘一招,話搵個最靚女嘅員工,上門教股神用電腦,總之過程唔痛苦兼好愉快,之不過股 神竟然唔受,照樣拒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5

中環在線:蓋茨鍾情大陸音響股 李華華


2008-12-15  AppleDaily


 

股 神畢菲特9月底斥資18億銀,入股比亞廸(1211)一成,消息傳出當日,比亞廸股價一度急升近一倍。原來畢菲特老友、微軟前主席蓋茨亦喺今年第三季,靜 靜雞增持內地音響股廣州國光。根據公司第三季報告,蓋茨旗下基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成為國光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83.8萬股,排名十大尾席。

國光曾升45%

呢間廣州國光,專做音響零件同揚聲器, 公司有五十幾年歷史。據《華夏時報》報道,蓋茨基金會計劃投資約1億美金喺內地A股,聽講佢專吼經營傳統行業嘅股票,所以入股呢隻老字號。得到蓋茨垂青, 廣州國光雖然冇「升價十倍」,但股價由10月低位,都曾經一度急彈四成五,無懼金融海嘯,成為跌市奇葩,蓋茨魅力唔講得小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13

盖茨基金去年大幅增仓A股:逆市入10股(附股)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zldx/20090317/13355987038.shtml


  2004年9月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以下简称盖茨基金)登陆A股市场,由于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光环”的笼罩,发行规模1亿美元的盖茨基金顿 时成为市场重要的“风向标”,中小投资者对其顶礼膜拜。去年A股经历过55周罕见的大熊市,为数不少的QFII在破3500点关口之后纷纷抄底,结果是近 300亿元的QFII资金折戟沉沙。至今随着08年年报披露,QFII熊途拼搏的冰山一角浮出水面,尤其是极具代表的盖茨基金熊途之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逆市连开新仓

  2008年第一季度中,盖茨基金陆续建仓华天酒店(10.28,0.10,0.98%)160.26万股,约投入资金2989万元;龙溪股份(6.49,0.21,3.34%)52.65万股,约投入资金1094万元;美的电器(10.19,0.59,6.15%)1530万股,约投入5.87亿元,共计约投入6.278亿元。到第二季度中,当时市场依然熊气弥漫,但盖茨基金依然逆市而动,分别开出新仓买入钱江水利(7.59,0.36,4.98%)805万股,约投入7945.4万元;山东药玻(10.46,0.26,2.55%)251.78万股,约投入2362万元;ST盐湖(24.43,0.22,0.91%)138.33万股,约投入4619万元;同期清仓了07年买入的中国玻纤(15.90,0.84,5.58%)鄂尔多斯(10.27,0.46,4.69%)。 盖茨基金最重仓的美的电器在此期间因除权10送5股,所持股数增至2295万股,以第二季度的均价计算,其所持有美的电器的市值由5.87亿元缩水至 3.34亿元,账面浮亏幅度达到43.1%。华天酒店盖茨基金逢低补仓148.2万股,摊薄了不少成本。龙溪股份因除权10送10股,并略有补仓,当期股 数增至156.8万股,较初期投入资金略赚了197万元,成为当期盖茨基金持有股票中账面唯一飘红的。

  金融风暴中扩大战线

  去年9月份以后,金融风暴袭击下A股产生一轮暴跌,市场出现惨烈的多杀多现象。盖茨基金却反而再次新开仓,买入建投能源(6.17,0.27,4.58%)279.97万股,约投入资金1441.85万元;广州控股(5.79,0.17,3.02%)269.11万股,约投入资金1440万元;山东黄金(67.55,0.93,1.40%)200万股,约投入资金8490万元;广州国光(7.89,0.23,3.00%)83.75 万股,约投入资金510万元。重仓股美的电器继续增仓50万股,但美的电器股价继续滑落,其持有该股的市值缩水至2.48亿元,账面浮亏幅度达到 57.8%。钱江水利、华天酒店、山东药玻、ST盐湖这四只股票的仓位没有变化。这一季度中之前飘红的龙溪股份也产生账面浮亏约514万元。盖茨基金节节 败退,账面浮亏严重的情况下,其反而越战越勇并扩大了战线,表明其对A股信心一直没有动摇。

  痛失山东黄金翻倍机会

  迄今,盖茨基金持有的10只股票中,只有建投能源、美的电器、山东黄金公布了08年报。根据年报数据显示,盖茨基金清仓了山东黄金,产生账面实 际亏损约506万元。如果坚持至今年2月下旬,山东黄金曾达到80元高位,其当初的投入资金8490万元将获得近一倍的收益,盖茨基金在此股票的操作出现 严重错误,痛失了好局。建投能源继续增仓28万股,其账面亏损进一步缩小。重仓股美的电器仓位没有变化,账面亏损进一步恶化,但盖茨基金丝毫没有松动筹码 的迹象,摆出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安信证券的分析邓雨春认为:盖茨基金熊市逆市而动的确遭遇了罕见打击,甚至犯一些操作错误,但其选股眼光与思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仍值得市场借 鉴。目前其持有股票的年报没有出完,但可以相信盖茨基金在上述剩余股票的仓位变动不会太大,甚至不排除继续增仓的可能性。记者 胡希

  ○资料链接

  盖茨基金 全球最大慈善基金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资助的,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为基地,于2000 年1月通过盖茨学习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的合并而创立。威廉·盖茨(盖茨的父亲)和Patty Stonesifer为基金会会长。该基金会有资金约 270亿美元,而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也就是多于10亿美元。该基金会2004年7月获得QFII资格,规模1亿美元。

  梅琳达盖茨基金持股情况

  股名        持股          投入资金         增减       备注

  华天酒店    160.26万股    约2989万元                      

  龙溪股份    52.65万股     约1094万元                  -514万元

  美的电器    2295股        约6.278亿元      +50万股    浮亏57.8%

  钱江水利    805万股       约7945.4万元                    

  山东药玻    251.78万股    约2362万元                      

  ST盐湖      138.33万股    约4619万元                      

  建投能源    279.97万股    约1441.85万元    +28万股    亏损缩小

  广州控股    269.11万股    约1440万元                      

  山东黄金    200万股       约8490万元       清仓       -506万元

  广州国光    83.75万股     约510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71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33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马李灵珊 2010-08-21 14:26:0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过去的传奇,未曾想到,他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NetJets航空公司展示的盖茨与巴菲特在私人飞机上的海报

2009年5月5日下午3点,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内迎来了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 人。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奥普拉·温弗利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 悉数出席。谁将这些人齐聚于此,开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论坛”?

是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两个人,他们出面发起并组织了这次聚会。而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这次聚会的主办方。

也许是全世界最值钱的这一份请柬底部,3个人的签名赫然在目,从左至右,洛克菲勒、盖茨、巴菲特。请柬里写明,为了世界经济与慈善的未来,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这些在商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交流。

有人将这场聚会透露给了美国一家网站。这些身家加起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人在密 谋什么?一时间,全美所有人都开始猜测,各种流言蜚语令人应接不暇。包括“ABC新闻”在内的各家媒体形容这场宴会为“秘密”、“阴谋”,声称每位名人都 有15分钟的演讲时间,有一家广播电台甚至公然宣称,“这些富人在搞些不对劲儿的恶作剧,而这对我们明显是有害的。”

面对压力,前盖茨夫妇基金会CEO佩蒂·斯通尼斯菲出面澄清,但言辞却十分模糊, “这些老朋友、老同事们只是在一起商讨关于慈善的一些主意。”除了承认这次聚会的确为盖茨与巴菲特所发起,以及富人们“分享了他们的激情并且互相学习,没 怎么讨论经济”以外,讨论内容是什么,佩蒂只字未提。

自始至终,盖茨本人选择了沉默。

2010年6月,人们终于知道了那晚富人们的密谋主题。

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选择在《财富》杂志上,通过他们的朋友,也是《财 富》杂志的高级编辑卡罗尔·卢米斯公布了一年前聚会的真相——“令人注目地转变美国人慈善行为模式,引导他们捐出更多的财富。”也知道了在那次公之于众的 聚会之后,这些在当下举足轻重的富人继续小规模私下相聚了两次,3次聚会同样都为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所举办。

在这些聚会上,盖茨、巴菲特与富人们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

在与妻子和巴菲特多次商议后,盖茨明白了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汇聚人类历史上数额最为庞大的一笔慈善资金。尽管他自己拥有约550亿美元的财富,但要达到他所希望的慈善成果,他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所有人的捐助固然重要,但更直接也更有效的,还是那些富可敌国的人所能给出的承 诺。在3次聚会结束后,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达成了一项共同目标 ——他们将号召《福布斯》“全美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共同宣誓,在其有生之年或临死之际,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这项目标被命名为 “作出承诺”。

即便这“只是道义上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盖茨与巴菲特的影响力也一样无远 弗届。计划公布之前,4位美国顶级富豪,房地产巨子埃里·布洛德、风投资本家约翰·杜尔、媒体大亨格里·伦菲斯和前思科董事长约翰·莫格里奇即通过盖茨基 金会,宣布将加入计划,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用于慈善。

数周后,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拥有135亿美元财富的保罗·艾伦也宣布加入“作出承诺”盟约。8月4日,40名顶级富豪联合发布声明,表示“美国40位富有的个人或家族许诺,将其大部分财富捐给慈善事业”。

而根据《福布斯》杂志的估算,如果这个数字继续扩大,最终成功动员前400位富豪都投身于此项誓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能够募集到的金额将会超过6000亿美元。

这是一笔足以铭记在史册的巨额财富,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或政权,将会被分散使用在遍及医疗、教育、卫生、科技等多个方面,以改善全人类的福利状况。

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比尔·盖茨,这个被认为在当今世界与美国总统拥有相同甚至更大影响力的男人。

在过去30年里,他先是征服了新兴的IT产业,全世界数十亿人都于 “Windows”操作系统中获益,成为当之无愧的软件行业霸主,雄踞《福布斯》全球首富的位置多年;接下来,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 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属于过去的传奇,镌刻软件业辉煌的30年。未曾想到的是,盖茨却再一次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这个永远穿衬衫牛仔裤,头发乱蓬蓬,还戴着硕大的啤酒瓶眼镜的“理科宅男”总是能成为王者。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他的成功,只想知道,他能前进到什么地步。

 

没有微软的未来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两年前,2008年6月27日,那一年,比尔·盖茨53岁,创立微软33年。那一天,是比尔·盖茨最后一天担任他一手创办的微软公司全职雇员职务。

自6月28日起,比尔·盖茨的身份就从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变为了名誉董事长。卸下微软事务的同时,盖茨也微笑着收起了自己的高尔夫球棍,原因和退休一样——“这会占用我太多时间”。

是盖茨老了,甚至没有时间去练习高尔夫球了么?显然不。比尔·盖茨的精力过人在业 界广为人知,《IT没有明天》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评价盖茨,“年轻的时候,他有着患强迫症的软件程序员一样的偏执和匈奴大帝阿提拉一般的竞争力。”盖茨 可以为了不浪费一分钟时间而在桌子下入睡,所以,这个被形容为“没有菲利·普卡恩(可拍照手机发明人)的热情,没有乔布斯的高雅,更没有拉里·埃里森(甲 骨文CEO)的风采”的哈佛大学退学生,才能够带来计算机工业的革命,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

选择退休的他,拥有的时间成倍膨胀。盖茨的下一个征服目标是什么,成了所有人都在 探讨的问题。但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在电视上羞涩微笑着,除了每周为微软工作一天以外,其余80%的时间,他都会“贡献给慈善事业”。在此前一周,接受BBC 节目《Newsnight》访问时,他微笑着表示自己将把名下的 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不为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

这还是那个被《连线》评价为“集心狠手辣的竞争者、寡廉鲜耻的抄袭者和永不道歉的 垄断者于一身”的比尔·盖茨么?为了达到目的,他曾经不择手段。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他也曾扼杀了创新,与开放平台公然为敌。他咄咄逼人的商业风格,在过 去的很多年,都给硅谷和美国及欧盟的政府部门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歇过为慈善事业而奔走——早在1994年,他就以父亲威 廉·盖茨的名义创立了基金会,1997年又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 2001年,他将这两个基金会合并,与妻子共同创办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基金组织。2005年,50岁生日当天,盖茨许 诺将捐出个人财产的98%给该基金会。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各种捐助活动,数额动辄以亿或十亿计。

而且,他一直都是布什取消联邦遗产税法案的坚定反对者,他的父亲曾和索罗斯、巴菲特一起,在《纽约时报》上登载广告,公开表示无论是否留下巨额遗产,都希望富人能够纳更多的税。

但,这毕竟都只是捐出财富,而非捐出时间与精力,将慈善当成另一项事业。

在素有慈善传统、捐助早已是公民习惯、被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钢铁大王卡内基语)、又有着良好保障与监督体制的美国,热心于慈善事业,是既能满足避税、又能提升公众形象,同时还能满足宗教需求的最好选择。

可是,在退休后选择将慈善作为生活重心,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并致力于将慈善事业水平大幅度提升,比尔·盖茨的行为已经不能用“善良”或者“大方”来解读。他俨然已将这当成了第二次创业。

也许,对于这个占据了世界首富宝座15年的科技巨子来说,仅仅是创造财富,已经不能再激起他的征服欲,满足他的成就感。钱的积累和花费,对于比尔·盖茨,许多时候只是数字的变化,如何更好、更有效并更有意义地利用,才能让这颗全世界最贵的大脑神经中枢再次兴奋起来。

仅仅用热衷慈善来定义盖茨,已然不够。他的野心,是让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平等, 证明他的财富、他的才华和他的影响力,都是那么的无与伦比。比尔· 盖茨,几乎从来没有输过。即使在许多领域——例如最早的浏览器领域,他会间歇性地输给网景公司,但只要他反应过来,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都会立刻奋起直追, 直到最终称霸市场,令竞争对手完全破产。这几乎是一个已经将胜利和成功当作平常的男人。

许多人并不相信盖茨能彻底放手,完全将重心转移到慈善上。他退休的2008年,正 是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的时刻。微软,这个软件行业的霸主,虽然依靠其多年打下的根基,每周仍然能赚超过1亿美金,但刚刚发布的 Vista操作系统骂声一片,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架构于网络之上的 Google,则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尾,隐隐有了超越微软的趋势。而多年的老对手苹果公司,也依靠iPhone和iPod的成功,重新与微软在硬 件终端和软件操作系统市场上分庭抗礼。

分析家们预言,1到5年之内,比尔·盖茨必将重掌微软大权。他不会忍心看到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帝国被人遗忘或是分崩离析。

盖茨没有辩解,也没有许诺,他只是说,“所有企业最终都会被取代”,他能够正视一个“没有微软的未来”。

有人认为,这是盖茨认为自己终将投降的标志。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或许是盖茨已然找到了另一个征服目标。当胜利已然变得索然无味时,他需要开辟的是另一块战场。30年前,他曾经希望能够改变全世界人操作电脑的方式,他做到了。30年后,他的目标变成了令世界美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另一座高峰,甚至比前一座更为艰险崎岖。但对于一个企业家、一个程序员和一个已经在世俗“成功”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呢?

 

慈善“理想国”里的王

离开微软的两年里,盖茨没有食言。每周,他为微软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里,他奔波于世界各地。

在尼日利亚的索托科和印度的莫拉达巴德,他帮助当地人民对抗脊髓灰质炎,免费为他们提供疫苗和发病后的治疗;

在菲律宾,他资助研发高光合效率、抗洪涝和耐寒的新品种水稻,这让许多人免于饿死的命运;

在博茨瓦纳,他为艾滋病患者们提供医疗帮助,并且一直在不懈地资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在莫桑比克,他捐赠了16亿美元用于防治疟疾,从蚊帐、药物、杀虫剂到疫苗,每一方面都得到了他的关心;

在美国田纳西州,他用20多亿美元改革当地教育体系,帮助建立起更有效的教师测评系统,并资助少数族裔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在中国,他帮助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并亲自探访和看望中国的艾滋病患者,还和他们一起看了《断背山》;

在哥伦比亚,在尼泊尔,在新德里,在马里兰州;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比尔·盖茨的身影和他的金钱一样,无所不在。他的钱所触及的每一个角落,也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除了大方捐赠金钱,他还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渠道尝试以全新的方式来影响这个世界。他开通了个人网站thegatesnotes.com,在网站上列出活动行程和他最近关注的事情,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还注册了一个Twitter,和世界各国网友密切交流。

每隔几周,盖茨都会出席在美国知识风险公司实验室举办的“发明会议”,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心智。他比以前更爱读书,“每周平均读5本书”。而且,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他一定可以读得更多”。

他已经习惯了从微软退休后的新生活,在白宫频繁发表演讲,以最成功的商人和最慷慨 的慈善家双重身份,以新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IT界和商界,但也明显地增多了与美国各州的议员见面的次数。他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政 府,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援助。除此以外,他也去拜访那些最富有的企业家,鼓励他们更多为消费者思考。

“因为比尔与商界、IT界和慈善界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他的天赋,他能够带给世界一 个更高瞻远瞩的视角。”前微软的商业部总裁杰夫如是说,“今天比尔·盖茨可能会见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寻求来自国外的援助;明天可能就会见西雅图生物研 究院的科学家,讨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第三天他会和美国教育部秘书见面,商讨如何激励优秀教师。”

但在所有这一切之外,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仍然是他最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与工具。

2009年1月26日,在启程前往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去几内亚推动小 儿麻痹症防御工作之前,比尔·盖茨代表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了基金会历史上的第一份年度进展报告。这份报告是巴菲特劝说他撰写的,为了更好地阐 明他的目的,盖茨必须充分调动起除了钱以外的其他资源,他的社会影响力和他的聪明才智。

和他在微软时的工作风格一样,盖茨喜欢用数字说话,他展示了基金会在各个领域的详细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用详尽的数据和分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慈善事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他对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结构作了透彻的分析,时值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欧 盟都正陷于经济低谷,盖茨警告所有人,尤其是富人,他们必须继续慷慨解囊,“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不平等,健康和教育的分配不均,人们改善生活的机会 也将变得越来越少。”《大西洋》月刊忍不住称颂盖茨,“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需要哲人来统治一样,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像盖茨一样的主宰者——同时他也十 分积极接受这份使命的话,他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时,盖茨夫妇基金会不仅已拥有比尔·盖茨个人的350亿美金捐款,还有巴菲特捐赠的300亿美元,虽然是分期注入,但总额也已超过50亿美元。还有其他小规模的资金捐款在不断注入,这已是全世界最为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会。

但在盖茨和巴菲特看来,这仍然不够,从年度报告里可以看出,他们将一半捐款用于疾病控制,其余大多数则用于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水平和美国教育。在多个项目中投资,却并非每个项目都能获得及时而有效的进展。

在2009年的年度报告中,艾滋病疫苗项目的研发就十分缓慢,而教育方面的投资则 对学生们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成效,教育本身就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还有人指责盖茨基金会,过多注重于疫苗开发等目前看来还需要漫长时日的防治手段,而非蚊 帐、药物等触手可及的基本物品。虽然盖茨对此加以辩解,但他自己也不得不表示,“慈善和经商不同。即便出了错,也没有顾客出来抗议,更没有股价涨跌,来及 时反映你的业绩。”

想要在慈善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或是从更深的层次获得他一贯拥有的影响力,盖茨必然面对的瓶颈在于,如何调动起更多的人,以便得到更多的钱。

 

3次聚会

和以往每一次遇到困难时一样,比尔·盖茨都会去找自己最好的朋友、偶像、人生导师,另一名曾经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听听他的意见。

2009年3月初,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在奥马哈城为《财富》杂志拍摄照片,拍摄间隙,巴菲特请盖茨去他最喜欢的“好莱坞餐厅”吃饭。两位首富的菜单十分简朴,巴菲特点了烤鸡三明治,盖茨的午餐则是一份芝士汉堡。但他们的言谈,却涉及到了亿万美元的流向。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巴菲特都一直在为比尔·盖茨出谋划策。巴菲特独特的经营哲学和对经济走势的看法,对比尔·盖茨影响深远。而盖茨旺盛的精力与卓绝的行动力,则保证他与巴菲特制定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

正是在那顿简单的午餐中,巴菲特向盖茨提出了发动更多富豪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的主意。盖茨为这个主意而兴奋不已,不过,他有一个附加的要求——这件事儿交给他和梅琳达来操办,因为“如果是巴菲特来主办,那这件事就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了”。

像刚刚开始在车库创业时一样兴奋,3月4日,盖茨和巴菲特联名给美国最有名望的古 老家族洛克菲勒写了封信,希望由他们出面相邀富豪共襄盛举。家族 95岁的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欣然应允,他觉得这个点子“是个惊喜”,他答应做主办方,并借出古老而高贵的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作为秘密聚会的地点,还带 上了自己68岁的儿子小大卫一起筹备。

接下来,就是挑选首批将被邀请的富豪名单。人不能太多,但必须在此前就对慈善事业做出过贡献,并且拥有巨额财富。盖茨主导了整个聚会的邀请和筹备过程。

由于聚会在纽约举行,本地富豪成了优先选择,3人联名邀请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3名华尔街大鳄——彼得·皮特森,朱利安·罗宾逊和索罗斯,还有查尔斯·查菲尼,他已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捐出了超过50亿美元的财富。

外地的嘉宾则包括奥普拉·温弗利和泰德·特纳,还有两对加州的夫妇:洛杉矶慈善家 布罗德夫妇和前思科总裁莫格里奇夫妇。让所有这些人舟车劳顿,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齐聚一堂,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洛克菲勒、巴菲特和盖茨的联合邀 请,却让这件事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布罗德说,“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于是,2009年5月5日,14位慷慨的富人坐在了一张长长的圆桌旁,除了盖茨和巴菲特,他们都很好奇,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们究竟需要讨论些什么。在这次聚会前,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负责活跃气氛的人是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说,“他是个搞笑的角色。”巴菲特抛出了球,要求在座的富豪们聊一聊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看法和感悟。“随便聊聊,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慈善,”巴菲特说。

富人们轮番讲了12个关于他们自己做慈善的故事,小大卫·洛克菲勒的故事是他如何 从父亲和曾祖父处学到慈善的妙处,泰德·特纳则描述了他是如何突然决定捐献给联合国基金会10亿美元,并克服重重困难得以成功的。并不是所有故事都如此美 妙,有些人表示担心过多的慈善会阻碍他们和自己孩子的关系。巴菲特事后回忆道,“我像个心理学家一样,一直在解决富人们的种种问题。”

比尔·盖茨则从中发现,每个人关于慈善事业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所讨论的范围涉及教育、文化、环境、卫生和公共政策,每个人都在激动地表示,希望给出更多。这让他激动万分。他如此评价那一场聚会,“美国人民乐善好施的多样性,是令美国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随后进行的晚宴上,大家的话题变得更加漫无边际,主题由自身的捐赠变为了如何鼓 励更多人付出。从总统授予奖章、拍摄电影、慈善指南到各种研讨会,没人给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也没人提到要真的捐献一半财富,但是,大家都在积极贡献着各种 主意。那天晚上,当两位洛克菲勒离席时,他们内心笃定,“在座的许多人都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为慈善事业付出更多。”

这本应是一次完美的聚会。但事与愿违,还是有人向外界透露了这次完全私密的聚会。有人怀疑是查尔斯·查菲尼,但没有证据。两个星期后,一家名为IrishCentral.com的网站泄漏了关于这次聚会的一些信息,猜测与争议声四起。

比尔·盖茨和他的基金会陷入了被动,因为直至当时,他们都还只在头脑中拥有一个模糊的雏形,整个捐赠计划,包括说服谁、如何说服、计划的具体形式是什么,他们自己都并不清楚。

举行更多的富人聚会,并保持绝对私密,成了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的共同选择。梅琳达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还漂浮着的承诺是否能最终飞翔起来。”

然后,就是第二次与第三次聚会。这一次,梅琳达坚决要求,让所有富人的太太一并参与聚会,因为“钱虽然是富人们赚的,但看管的人却是他们的太太”。

2009年11月,盖茨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了第二次聚会。果不其然,这一次,太 太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纽约投资银行家朗格尼参加了那次聚会,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费城的富人伦费斯特的妻子玛格丽特提出了当晚最好的主意,“每个 富人都应该坐下来看看,到底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生活需要花费多少钱,然后看看其他所有的财富还能够发挥什么更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当步出公共图书馆时,富豪们都和第一次聚会时一样,暗暗下了要捐献更多的决心。

第三次晚餐走出了纽约,在加州的紫檀木沙山酒店举行,全美国各地的富豪蜂拥于此。 但这一次聚会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梅琳达说,“很多富豪都只是刚刚拥有大批财富,对于为何要捐赠出去自己的金钱,他们还在慢慢树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念。”所 以,晚餐的时间被拉得很长,人们的讨论漫无边际,谁也不知道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到最后,为晚餐精心准备的牛肉都因为变冷而寡然无味了。

3次聚会之后,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发现,虽然富豪们的确都有心为慈善贡献出一份 力量,但是围绕着慈善,也的确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富人们忧心,如果捐献出大笔财产,社会舆论会对他们本来平静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各种慈善团体会不会无 休止地提出索求;在国外的慈善事业如何才能够确保有效进行,而不是像把钱扔进无底洞。

比尔·盖茨说,“每个人都希望确保自己在给钱时像挣钱时一样的明智。”但是,即使有这么多问题,“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说,我们给出去的比应该给出的多”。

3次晚宴结束了,仍然没有任何具体想法或承诺成型。但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意识到,富豪们都已在潜意识里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动他们,将这一想法真正落实。

 

“作出承诺”的成型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3人的脑海中酝酿——为什么不劝说那些全美国最富有的人,捐出他们的大部分财产呢?

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却有着极高的执行度。这些人的身份公开,财产透明,而其财富之巨,已然到了金钱在他们眼里只是数字增减的地步。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的增加并不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但财富更好地被使用,却能让他们满足。

盖茨、梅琳达和巴菲特3人开始了漫长的劝说过程。他们轮番给福布斯全美前400名 富豪打电话或去信,想尽方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加入“作出承诺”这一盟约。并且,为了免除这些富豪的后顾之忧,他们并不要求富豪们将钱注入盖茨基金 会,只要求他们承诺,将一半以上的财产用于慈善,便等于加入盟约。而且,他们还特别注明,这项盟约只是口头誓言,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2010年整个上半年,盖茨都在为了这件事而四处奔走。他和巴菲特一起,共找到了 七八十位个人财富排名全美前四百的企业家,分头给他们“一一打了电话”。而梅琳达则负责建立起了一个“作出承诺”的网站,在网站上,所有同意加入盟约的企 业家都会发表一封公开信,阐述自己加入的理由。

眼下,已经有40名富豪发表声明,与盖茨三人组一起,承诺将把自己的财富投入公益。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甲骨文CEO埃里森(他捐出了自己95%的财产)、酒店业巨头希尔顿、传媒大亨泰德·特纳和石油大亨皮肯斯。正如巴菲特所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头”。

所有这些慷慨的富豪,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他们有些属于声名显赫的家族,祖辈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有些则白手起家,在席卷上世纪最后30年的技术革命里,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却都和盖茨与巴菲特一样,选择了对财富的放手。

有些人出于宗教的信仰,达美乐批萨创始人莫纳汉出于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而捐献财产,他的捐赠书上如是写道,“我出生时一贫如洗,因此我坚信离开时也什么都不能带走。我愿用天主赐给我的财富来帮助别人。”

有些人为了教育下一代,布隆伯格表示,捐钱“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一直觉得,子女们在慈善中的收益会比你希望的更多。留一个美好的世界要比留钱给他们更强。”

而对冲基金创始人斯蒂尔则说,他决定加入盟约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告诉孩子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为重要。

还有些人对财富的观念相对淡泊,对于他们来说,留够钱以维持生活就已足够,剩余的 财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解读为托管者,而非拥有者。回报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义务。花旗集团前高管斯坦福·韦尔说:“我们坚信,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凯雷 集团的创始人戴维·鲁本斯坦则说:“慈善事业等于偿还欠国家的债,国家对我和我的家族是那么的慷慨。”

接下来,盖茨和巴菲特还有一长串美国国内的电话没来得及打。而他们已然准备将触角伸向国外,例如拥有古老财富的英国,或是新兴富豪扎堆的中国和印度。

他们深知,这些地方或是受制于传统观念,或是为不健全的法制所桎梏,想要推行他们的慈善理念,困难重重。

也有富豪表示对这一计划不感兴趣。素有慷慨之名的索罗斯就未加入这一计划。但盖茨认为,这些人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全盘考虑。事实上,在他看来,加入这一盟约只会让富人们生活得更有价值。“作出承诺的核心在于,让富人更好地利用财富。”

 

创造性资本主义

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举行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最低谷,金融危机在暗中涌动。作为“精英中的精英”,比尔·盖茨拥有比其他所有人都长一倍的时间,半个小时,发表了一篇题为“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见解”的演讲。

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总是有效的情况下,人们再次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资本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盖茨有他的看法。正是在这次论坛上,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创造性资本主义”。

用盖茨自己的话来说明“创造性资本主义”,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富有潜力的全新市场,尤其是从已存在的相关市场中加以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将合作,以市场的力量为主导,令更多的人在努力减轻世界不平等状况的工作中获得利润或得到赞赏。”

他希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以市场激励因素推动为穷人做更多贡献的体系”,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与老式的资本主义定义,已然背道而驰。

毫无疑问,“作出承诺”的实行,正是“创造性资本主义”的一次实践。在我们已经习惯“为富不仁”的仇富话语体系下,比尔·盖茨和他所提倡的“创造性资本主义”,也许给了我们权贵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富豪们当头一记棒喝。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它的人民为世界在慈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贡献了总GDP的2%用于慈善。但就如社会分析家们所指出的,人们还是习惯于捐赠给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大学和文化界总能得到远多于他们所需要的金钱。

超级富豪们这一次的慷慨捐赠,并不仅仅是数额扩大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比尔盖茨 所领导的“作出承诺”盟约,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写美国人的财富观与捐赠观。50%属于超级富豪们的钱财,最多只能带来6000亿美元。但他们所起到的带头作 用,在遍地都是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的美国,却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上万亿美元的捐赠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完全颠覆。

而这,也有可能意味着是比尔·盖茨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开始。在许多人还沉浸于他过去33年软件IT业霸主辉煌生涯之时,他却已然转投向了新的战场,并在此摧城拔寨,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不懈、创新与无可替代。

在他退休前,风投商人米歇尔·科兹曼就曾经如是预言,“在遥远的未来,那时或许已经没人记得微软和微软的比尔·盖茨,但是所有人都会记得盖茨的基金以及他对世界所做的贡献。”

 

(本文部分材料参考自《Fortune》,实习生王文雨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9

芮成钢:再访巴菲特与盖茨(1)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83

芮成钢:再访巴菲特与盖茨(1)

9月30日上午8:00   专访巴菲特与盖茨   地点:国贸三期三楼群贤厅

慈善始于家庭


芮成钢:首先,美国有一古老谚语:慈善始于家庭。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家庭的责任也是一种慈善活动?


盖茨: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它也意味着,你要观察四周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他们帮助。大多数人都是身边学会第一次施与。随着他们施舍经历的增多,他们可能会开始放眼整个国家、甚至世界。你亲眼所见后,就会发现最好的方法。


巴菲特:在美国,大多数的捐款都是流向教堂。理论上,教堂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很普遍的捐赠渠道。他们也会捐赠给当地的学校、本地慈善组织等等,这些都是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是很好的慈善途径。


芮成钢:您年轻的时候,比较吝于花钱。您现在对金钱的态度改变了很多,是什么改变了您的态度?您现在如此慷慨。


盖茨:刚开始的时候,我很穷。而到了35岁 的时候,我所拥有的金钱已远远超出我们家人所需要的数目。我发现我的财富能以超常的速度增长,因此晚些年后我对拥有多少金钱已经比较超然。与其在六十岁的 时候捐赠几百万美元,也许我到七十岁的时候捐赠几十亿,对社会来说更有利。我一直都有一定数额的捐款,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五年前。


芮成钢:那您是一直都如此慷慨地做善事的吗?


盖茨:做慈善时,我们很少谈及孩子。给孩子们的金钱数目,可能会有损于他们的自我 发展动力、人们看到他们的方式、他们的职业发展、以及他们走出社会寻找自我道路的方式。我在教育上、生活上尽力给了我的孩子们所需的一切,但他们必须靠自 己的努力去赚钱。给孩子们留下几十亿的遗产,对他们自身及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


慈善是全社会的事


芮成钢:在我看来,您呼吁美国富人将财富捐赠出来,是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比如说,在美国人们需要缴纳15-20%的税。但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准则,说富人应该将百分之多少的财富捐赠给社会。那么继您之后的捐赠者,是否知道他们该怎么做?


盖茨:有两个目标,一是人们需要明智地捐赠, 通过善举互相学习,我们也鼓励人们在更年轻的时候投入这一事业,即使是同等数量的捐款,你在年轻时会更有活力,更清楚世界上正发生什么事,这会有助于你的 成功。捐赠得越早,影响会越大。富人们不需要一个准则,来要求他们捐款,即使他们不想捐赠,也是个人选择。但有先例的话,人们可以相互模仿,他们会更享受 善举,也会带来更大影响。


 

巴菲特:我成长在一个几乎没有人会 捐款的时代。我们现在的行为当然不一样了,他人的行动会影响你,你所尊敬的人对你的影响尤其大。如果我们成长过程中,看到人们都会慷慨捐款,这会影响到我 们。另外,一旦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很少有人会逆水行舟越捐越少。可能每次捐同样的数目,但不会越捐越少,大多数时候,捐赠得数额都会越来 越多。


巴菲特:他们看到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很少看到有半途而废的人,至少在过去六个月中,我们看到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慷慨。当你开始进行慈善后,你的捐赠会升级。


盖茨:一开始你会觉得可怕,因为你取得成就后,你积累了几十年的知识,有一个清晰 的道德观,知道周遭发生什么事。而在慈善事业中,价值观也许截然相反,奖学金对孩子们会有什么帮助,科研基金如何改变社会,环保投入是否会有成果。较早时 你会犯一些错,所以你会希望有人与你分享经验,或并肩作战。但当你亲眼见到你所资助的孩子时,你会更有动力将慈善进行下去。通常人们都会越来越投入。有一 个很好的例子,你怎样教人们成为更好的老师,并让他们享受这个职业。其实政府并不想改变现状,但是如果我们投入一些资金,让老师们尝试一些新事物,他们就 会受到鼓舞,这样这笔钱就花得很值。美国政府每年花费600亿美元在儿童的基础教育上,这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但是政府不能独自做出那么多创新。



信贷似火


芮成钢:我们现在把话题转到昨天慈善晚宴的商业问题上,在中国现在有个说法,说资金在中国真的不算什么,因为世界有很多的资金涌入中国,突然之间整个世界的资金都来到中国,很多人都是某个基金的总裁,那么这么多的资金在中国会不会带来收益的减少,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盖茨:资金的运转取决于某个地方的利率,只要时机合适,收益不是问题。可以在科技中投资,产生长期的影响,提升教育体系质量。中国在基础设施、火车、道路等投资很多,他们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很多的资金都被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


巴菲特:资金在运转,机会也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在支付我工钱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总的来说,资金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信心。但是如果人们期待过高,就会出现问题。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吧,引入资金总是比输出资金好。


芮成钢:另一个只要问题是关于信贷这一基本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的金融危机是由原因的,很多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大量发行货币,或者增大信贷量,这给银行、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平衡。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信贷问题,是否应该避免这个,我们今天是否可以透支明天的钱?


盖茨:信贷很重要,但我们应该明智地使用它,因为它可能会很危险,不管是在个人层 面还是在公司和国家的层面。比如年轻人的健康保险,他们没有足够的储蓄来完成这件事,他们必须借贷,这就给房市也带来了危机。因为每个家庭都需要住房,这 样房价就不断上涨。可以肯定的是,过度地使用信贷是美国金融危机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他们做得过头了。可笑的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每个人又都变得很保 守,他们想要更多的储蓄,政府也很欢迎人们储蓄,希望能够达到平衡。


巴菲特:信贷就像火一样,它很有用。但是有些人有些国家不能很好地处理信贷问题。您也看到了美国经济需要杠杆作用。在2008年信贷危机之前,美国公众都想降低信贷。信贷危机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自我调节的机制,用更多的资金来解决信贷问题变得越来越诱人,这就说信贷的危险所在,并且会在全球传播。政府会用他们的权利给货币施压,来解决信贷问题。


芮成钢:有人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比如说巴菲特可以坐拥大笔金钱,静观其变,一旦危机发生,就出手,获得巨额利润。但是还是有人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你需要在市场上平均地投资。对你们来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


盖茨:虽然你不能预测市场,但是时间一长,一家公司的价值就能显现。而巴菲特能累积上亿的资产,都是因为他能在一定范围内感知信息流,但是我对市场了解比较少,不过我还是清楚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明智地做生意,而非只关注市场。


巴菲特:我可能会在适当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我们都想要大量生意机会,但也需要良好的时机。我们不用担心机遇问题,关键是市场价格问题,因为有时候你的机遇很多,而有时少。即使是2008年秋天,很多人都说我下周或者下个月就会退出市场,但是我却赚的很多。



 

 

   9月29日晚上8:30 专访比尔盖茨   地点:拉菲特酒庄

 

 

不管来自什么阶层,你都应该做出贡献


芮成钢:中国媒体对此次慈善盛会,进行了隆重的解读,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他们都说您和巴菲特先生在劝中国的富人捐款。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盖茨:这是个很重大的话题。不管你是出于什么样的阶层,你都应该做出贡献。中国确 实是一个成功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很大的收入差距或者贫富差距,政府在这方面需要起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慈善事业也要起重要的作用,这真是一个很复杂 的问题,我很高兴媒体能关注这样的事情。这次的晚宴就是讨论这样的问题,人们可以提问,也可以问我们的相关经历,其实我们不知道中国的慈善事业是怎样进行 的,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慈善事业模式,我们也见证了这个。很明显,也需要不断学习,因为在过去30年财富是不断发展的,还有很多需要做。


芮成钢:你和巴菲特都呼吁世界上的富人捐出他们大部分的财富,有人说我们不需要这么高调,欧洲人说我们只要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就行了,而不是让大街小巷的人都知道。


盖茨:在美国,我们都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学习,学习怎样与家人和同事相处,学习怎样 在年轻的时候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向有才能的人做出决定,我们认为开放性和对话是很好的,那些自愿捐出他们财富的人都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 处理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之间有某种共同性的话,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


 

芮成钢:您的基金会对中国贡献很大,现在你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盖茨:当然,我们关注那些最贫穷的人,但我们也得关注其他的人,比如我们过去对乙 肝携带者提供了基金援助,以及一些与肝炎、艾滋病等有关的疾病,这些都是传染性的疾病,在社会上具有广泛性。建立一个让这些人变得健康的体系是很容易的, 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愿意提供资助的人,实际上我们是很成功的。我们同时也在寻求与中国合作,去援助其他国家。这样的话,中国的农业模式、疫苗等可以在这些国 应用,中国还可以用贷款帮助这些国家,改善他们的形势和人们的生活。



我只是一个家庭男人


芮成钢:你曾说,哈佛教会你所有的事情,除了给予和回报。当您还在组建微软的时候,有很多人谈论的是你的反垄断问题。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把您与慈善联系起来,好像您现在完全从商业转向慈善,您是一直这么热衷于慈善吗?


盖茨:我特别热衷于微软的工作,我特别喜欢这种全身心的工作。直到10年前,我捐出了200亿美元,但是慈善事业在2年前才成为我关注的事业,现在我有2份工作了,这真的很精彩!人们可能对此有争议,但是你可以看看,很多人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


 

芮成钢:您所做的事情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别人。我所见的比尔·盖茨和30年前很不一样,您和梅琳达一起为慈善事业做贡献。


盖茨:我自己看到孩子们用上电脑也很满足。看到他们学习、交流,利用创新生产新的 疫苗,给农民培育新型的种子,它们都来源于个人电脑变革,这些都让我非常满足。我特别注重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穷人的困境,知道了什么是疟疾, 知道了我们可以消除天花,这些实际上都是我现在所关注的。通过去这些国家,见这些人,我真的很感动,这也让我能够重新为这些事做出自己的贡献。你知道的, 我也不是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人,我很勤奋,我喜欢领导人们做这些重要的事情,这些其实与在微软工作的技巧是一样的。我现在变老了,我有孩子,我理解母亲的 痛苦,当时死亡的孩子比现在多。是的,我只是一个家庭男人,我的基本价值观是在我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他们都有慈善之心。



芮成钢:当您与中国的一些商人和富人见面、就餐的时候,你会知道他们也是白手起家。30年前,他们都是穷人,甚至20年前也是这样。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戏剧性的变化。30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现在大家都想补偿。


盖茨:实际上,这群人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我不会冒昧的让他们去做什么,他们其实 也创建的公司,带来就业机会,这真的非比寻常,他们有机会来改善中国社会,以及整个世界。这不仅可以通过他们创造财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回馈社会来达成。 每个成功的人都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限度的,他们自己也能看到这样的限度。但是在谈到把自己的大部分采访给社会的时候,你同时也 可以养活你的家庭,满足你的需求,甚至获得一些乐趣。但是如果你很明智的话,你会用这笔财富去赢得巨大影响,你有很多选择,但是你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


 

芮成钢:什么能够带来满足?


盖茨: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我有孩子,这让我很快乐。但我遇到一个 问题的时候,如果我能出力解决它,我会觉得非常好。我非常幸运拥有眼前:我有像巴菲特一样的朋友,我们能够互相学习,开玩笑。当我来到中国,看到这么巨大 的发展,我对这里的进步感觉非常棒!这里又很多的创新。与200年前相比,世界进步多了。我对自己的出身、教育合年代感到很幸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7

芮成钢:再访巴菲特与盖茨(2)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82

拥有多少钱并不会改变我的生活


芮成钢:沃伦先生,很荣幸今天能够请到你来参加我们的节目。查理芒格今天告诉我,他并不是很赞成你和盖茨这样的非常高调的慈善活动,他说他会直接把钱捐给需要的人,并不会组织一个像这样的活动或者晚会,你对你的老朋友有什么想说的吗?

 

巴菲特:我会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法。我们做的只是为感兴趣的人们进行解释,在美国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在美国的时候,我们可能联系了80个人,其中只有40个人对此感兴趣。我们很高兴有40人对此感兴趣,我们也不会因为其他不感兴趣的40人而生气。


芮成钢:你赚了很多的钱,现在你又把这些钱还给社会,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努力赚钱呢?

 

巴菲特:我很享受我所从事的工作,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我想要赚钱,那是因为这是我为成千的投资者所做的工作,我希望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有一个很优秀的记录。我为我今天从事的工作感到高兴,我在25岁的时候会为此感到高兴,现在我依然为此感到高兴。如果我现在回到25或者30岁,我当然会更加高兴,但是我现在已经感到很高兴了。我到底拥有多少钱并不会改变我的生活,所以我认为,现在应该是捐赠一些东西的时候了。并不是要捐赠我现在必需的财产,而是捐赠出那些我现在并不需要的财产。我四年以前就做出了这个决定,决定了我如何捐赠这些财产。


 

芮成钢:有不少你接触的中国人,他们在20年前刚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的艰苦,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甚至是10年之前,有些人认为现在出现了一个过度补偿的效应,他们想要享受美好的生活.

 

巴菲特:我完全支持


芮成钢:有的时候,他们确实相信,财富金钱等于快乐。

 

 

巴菲特:不。不。不。爱等于快乐。如果有许多的人爱你,那么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健康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那只是运气,我在健康方面只是运气很好。如果你让我在200亿美元与爱我的20个人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我会选择爱我的那20个人。



绝不会减持BYD


芮成钢:你很少在美国之外进行投资,但是这次你却在美国之外进行了投资,你在他的公司见到了什么?

 

巴菲特:我看到了一家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一流的公司,如果你看一下他们从1995年的记录,从30万美元开始,或者是短短的七年之前,公司开始进入汽车市场,这家公司都取得了历史上没有人取得过的成绩,他完成的事情我从来没有见过,无论是在汽车行业,还是从我一生的经历来说,他是一个很神奇的人。我一直没有发现这家公司,我希望我可以早一些看到这家公司。


芮成钢:你是乘坐比亚迪的车出现的,查理芒格甚至戴了一条比亚迪的领带,你们对于你们投资的公司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支持显得非常的开放。

 

巴菲特:我认为这是一家非常棒的公司,非常棒。我认为这家公司在未来应该做的最重 要的事情,当然没有人能确保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在非常严肃的从事着一件对这个星球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谈到电力汽车,太阳能等等,这样的话题会影响成 千上万的人们,也许会上亿。这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


 

芮成钢:我了解了,你目前还没有要卖掉你持有的部分比亚迪股票?


巴菲特:不会,不会,这个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不会。我不敢保证我不会买进,但是我可以保证我不会卖掉这些股票,我会一直持有这些股票很多年,也许会一直持有它们到我离开人世。



我希望伯克希尔公司成为一个教学项目



芮成钢:你对你自己的孩子们说过什么?你给他们留了足够的钱,保证他们有个美好的生活吗?

 

 

巴菲特:当然。他们有足够的钱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我在他们之间平分我的财产,那将是很夸张的。我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过得很好,他们非常的感激,他们知道他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非常的幸运,他们在教育和健康需求方面等等都被照顾的很好,但是他们并不会只是因为是我的孩子就变得异常的富有。



芮成钢:你已经80岁了,你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谁会成为你的继承者?

 

巴菲特:你所说的继承者就算是选出来了,也许也会因为一件事情而发生改变。当我和 我的董事见面的时候,这是我们会议的一个主要的议题。现在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内至少有三名候选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执行总裁,他们也 都有着我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果我今晚不幸离开人世,第二天早晨,董事会知道要选择谁来接任。如果我在五年以后离开人世,也许这个选择会发生一些改变。 在公司管理层,我们至少有三名,其实还有更多,比较活跃的人。这三人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董事会的欢迎,来接替我的职务。



芮成钢:谈到你的遗产,无论是给你的孩子们,或者是你孩子的孩子们,你认为留给他们最大的遗产是什么?

 

巴菲特:我喜欢成为一个老师。在下一个学年,在奥马哈有48所学校,包括大学、学院等等希望我可以去。我喜欢教学,我把整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看做一个教学机构,我和我的伙伴查理芒格对应该怎样进行生意运作等等有着自己一定的理念,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就是一个展示项目,我们希望它会成为一个教学项目。


我并不追求完美,我还会继续犯错


芮成钢:在中国,有许多的人为了与你共进午餐,愿意出几百万美金,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与你共进午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赚钱的秘籍,是这样吗?

 

巴菲特:很有意思,这样的午餐已经开始有大概10年 了,人们来的时候也经常会带上他们的家人,我们一般会在一起聊天大约三个半小时,其实他们想聊多长时间都可以。有一些谈话是与投资有关的,但是也有许多的 谈话时关于生活,家庭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他们想聊什么都可以。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午餐之后都感到很满意。晚餐谈话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怎样进行股票投 资或者一些相关的事情上。与我共度午餐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已经是成功人士了,否则他们也不可能负担得起这次晚餐。



芮成钢:在投资上,你只有一条建议,那就是长期投资,要放长线,钓大鱼,具体怎么做?

 

巴菲特:寻找一个有着诚信合理管理的优秀企业,寻找一个你了解的,并且确信在今后的5年,10年,20年 都会有良好表现的企业,然后,并不要太在意股票市场,在合理的价格买进他的股票,你并不希望去买一个过分受欢迎,大家都在争抢的股票,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 进,然后就不要关心价格了,就像买进一个农场,你买进农场是因为农场会生产东西,你并不会每天或者每周都去关心农场的进展,你在农场的生产基础上,做出一 个合理的判断,来发现农场的产出,比如庄稼。这就是我对待生意的方法,股票只是缩小的生意。



芮成钢:在每一个投资者的历史上,都有着起起伏伏,你认为现在是你投资事业的低谷吗?回顾过去的十年,你是否有现在会做不同处理的事情?

 

 

巴菲特:我犯过各种错误,我还会继续的犯错误,这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的。如果你每天、每周都会进行决策,你肯定会犯错误,你不能让这些错误去伤害你的财政状况,不能冒这个风险。这并不会让我为难,我并不追求完美,我会犯错误,没有人是完美的。我认为,明天总会是最美好的。


9月29日下午3:30专访查理芒格   地点:中国大饭店


 

我不会让比亚迪的股票受到任何影响


芮成钢:比亚迪最初吸引你的是什么?现在中国都在谈论新能源,比如电动汽车。但是在中国,我们也担心在新能源出现泡沫。


芒格:当然,我们当然担心存在泡沫。中国人民历史上就很好冒险。所以中国政府要一 直理智和富于决断力。我认为,泡沫对中国绝不是好事。我认为,产生泡沫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的股市存在猛涨猛跌的情况,当然,每个国家的股市都是这样。但是 我不会根据猛涨猛跌的行市决定是否投资,我一直跟踪的是长期表现。在比亚迪的投资上就是如此。

 

芮成钢:在投资比亚迪的事情上,巴菲特先生和你是否很容易就达成共识了?
芒格:对我来说,这不难。我一般做决定时不会犹犹豫豫,在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有我们这样不同寻常的人物,我们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我一般不会跟着涨涨跌跌的形式走,我会根据审计的记录做决定。


 

芮成钢:那么,现在是否是时候出售部分比亚迪股票呢?

芒格: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是芒格家族的一员,我不会让比亚迪的股票受到任何影响。


芮成钢: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对比亚迪着魔?王传福自己没有发行股票,他自己就是股东,这有点儒家的味道。

芒格:他没有公开募股,而是把股票分给自己的员工,这是儒家的文化。亚洲国家的公 司内部有裙带关系,但是比亚迪公司就没有王传福的裙带关系。他工作起来真的很努力,他希望员工通过技能和奉献得到提升。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体系更好,公 司的管理也比家族企业的管理更好,它们(译者注:比亚迪与家族企业)有巨大的差异。

 


我希望自己不被人所知


芮成钢:你和巴菲特先生已经是近半个世纪的搭档了,但是巴菲特先生总是占据头版头条,而你永远都是幕后英雄。这是你们合作的一种策略,还是你的个人性格使然?

芒格:事情就是这样,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我并不像比现在更有名。我希望自己不被人所知。



芮成钢:有人说,在您与巴菲特的合作中,您才是真正的驱动器。

芒格:我不这么认为,巴菲特才是驱动器。我只是第二号人物。他比我重要的多。我觉得这样挺舒服的。



芮成钢:在过去几年中,您在公司里的角色是什么?

芒格:我一直在起很关键的作用,即使最伟大的人物也需要副手,我一直都很重要。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其实我没有那么知名,也没什么好遗憾的,我更愿意自己低调一点。


 

芮成钢:是什么让您选择巴菲特为合伙人?您看着他的什么品质?

芒格:能力和忠诚,二者的良好结合,而且他本人也很有趣。


 


富有的生活就是良好的家庭生活


芮成钢:在慈善事业上,世界存在不同的风格。有欧洲风格,也有美国风格。欧洲风格是,越低调越好。

芒格:欧洲的风格是,越低调越好。但是欧洲慈善并不完美。意大利模式、法国模式、甚至是德国模式都没有那么好。荷兰的慈善模式稍微好一些,这跟历史有关。欧洲整体的慈善事业规模不大,甚至在英国也是如此。美国的慈善事业规模较大,荷兰也是。亚洲也不行,他们正在学习。



芮成钢:你已经来中国一段时间了,你对中国富人的大概印象是怎么样的?他们跟其他国家的富豪有什么不同?


芒格:我确实遇到一些的富人,而且为数不少。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富豪都会犯错误, 我想任何国家的富豪都会出现欺诈行为,他们的竞争力是被利益驱使的,野心勃勃的,好冒险,好赌博,纯粹就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我并不是因为他们富有才钦佩他 们。在过去几天,我也见到其他的中国富人,他们也是很好的人,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芮成钢 :在您眼里,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富有的生活?

芒格:富有的生活就是良好的家庭生活,这也是儒家的理想境界。活到老,学到老,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不仅有智慧,还要用你的智慧使世界、家庭、朋友变的更好这其实是很简单的原则。我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有这样的原则的,但是在美国和中国都有这样的趋势:有些人对冒险过于沉迷,甚至有的还是明知故犯。


芮成钢: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让你羡慕的生活?

芒格:是一些很有魅力的人——能够与很多人融洽工作。关于每天不断地学习和尝试,就像托马斯·爱 迪生那样,不断尝试,不断检测,不断把有效的东西融入社会,测试、测试、测试。这种生活非比寻常,很让人羡慕。这就说我理想中的让人羡慕的生活。而我极端 反对沉迷于通过赌博获利,这样的现象在美国和中国都很多,政府应该制止这样的行为。中国政府会制定一些法规制止这些行为,但是美国对比比较放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8

中環在線:老虎羅伯遜估fb朱仔成蓋茨第二 李華華

2010-11-09  AD




 

「地上最強」係咪至巴閉?未必,因為未拍得住「世紀至勁」、「環球最強」咁o架勢!咁邊位有咁大個頭戴得起咁大頂帽?就係「面書」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傳 奇基金經理、老虎基金創辦人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近排接受傳媒訪問嗰陣話,推舉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為美國本世紀最偉大嘅美國人;同時,佢認為「朱仔」後生可畏,睇好佢可以成為第二個阿Bill,順手頂埋佢個美國「世紀至勁」嘅稱號o忝!

講完人,羅伯遜仲順手金榜題名講埋啲企業,佢認為稱得上「環球最強」嘅,係賣iPad、iPhone4賺到笑嘅蘋果公司(Apple),因為蘋果定位好,而以一間「環球最強」嘅企業嚟講,20倍左右嘅市盈率唔係貴……即係畀埋貼士叫大家快啲入番幾個蘋果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7

蓋茨曾是乘人之危的小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32511.html

羅·艾倫(Paul Allen),微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坐擁130億美元,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人生軌跡,將呈現在本月下旬出版的自傳《謀士》(Idea Man)中,或許這也將是解讀其靈魂最直接的窗口。不過,這本書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他與曾經的夥伴比爾·蓋茨之間的恩怨糾葛。在艾倫筆下,現在的大慈善家 早年卻是個乘人之危、盤算著竊取朋友勞動果實和財富的陰險小人。

「當時,我衝進房間向他們咆哮,這簡直難以置信!」他在書中這樣寫道,「我曾經為公司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那時我仍然是管理層中非常活躍的成員。就 因為我的病痛使我降低了效率,夥伴和同事竟在背後商量著損害我的利益。他們是愚蠢的機會主義者,赤裸裸的唯利是圖。」蓋茨不斷施壓,艾倫最終決定離開微 軟。之後,蓋茨又在向艾倫收購股權時,虛開低價,艾倫只得選擇繼續持有微軟的股份。也正是這個決定,讓他之後成為億萬富翁。離開微軟之後,當時已年近花甲 的艾倫成為科技領域狂飆突進的投資者,他的資本遍及各種產業。

艾倫對蓋茨的指控在微軟的元老級人物中掀起軒然大波。《華爾街日報》對此書作了長篇介紹,並針對現在公佈的內容採訪了微軟的工作人員。1978年到 1981年供職於微軟公司的韋恩·拉本(Vern Raburn)與兩位創始人都是朋友,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在艾倫最終獲得巨額財富的情況下,當時蓋茨等人對他的欺瞞和剝削很難成立。蓋茨 和艾倫自高中便已熟識,在此之前,一直以好友的面目出現在公眾面前。更為關鍵的是,1983年離開微軟時,艾倫帶走了巨額股份。之後,因為公司的巨大成 功,他的財富才有了超快速的增長。」

另外,拉本還指出:艾倫的確在公司創立之時立下汗馬功勞,但蓋茨也沒有試圖弱化他的作用,而是在各種場合宣示並表示感謝。熟悉艾倫和蓋茨的人都認 為,兩位創始人的友誼一直維持至今。兩年前,艾倫從淋巴癌中康復的時候,蓋茨是探望最勤的朋友之一。《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在微軟工作20多年的卡爾·斯 托克(Carl Stork)這樣說:「艾倫是一個充滿創造力、魅力十足而可愛的人。我也不知道他為何在遲暮之年做出傷害與比爾友誼的事。對此,我感到驚訝和失望。」

對於艾倫的指控,蓋茨表示:「雖然我對那些往事的記憶與艾倫不一致,我仍十分珍視我們的友誼。並且,我尤為敬重他為微軟、為美國科技界做出的傑出貢 獻。」針對蓋茨的這番表白,艾倫通過新聞發言人聲明:「在自傳中加入這些內容,目的並不是為了傷害蓋茨,而是希望這本書能夠還歷史以原貌。現在公佈的一些 章節也是為了吸引讀者花時間閱讀這本書。」

看得出,艾倫在書中想要竭力為自己重新塑造名聲。他將自己刻畫成一個睿智而執著的行者、一個圖書館館長的孫子,這使得他比一個律師的兒子(指比爾·蓋茨)更加單純和天真。

企業創始人之間的恩怨糾葛屢見不鮮。艾倫在自傳中描繪的情節也發生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與創業夥伴、大學室友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之間。前者被指為掠奪朋友的智慧果實,矮化他的成就,並且消減了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

但是現在,公眾更關心的似乎不是當初的是是非非,而是他們功成名就之後的所作所為——這一點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億萬富豪俱樂部的新規則。蓋茨在成為世界首富之後,宣佈全部捐獻自己的財產。相形之下,艾倫似乎在製造「紀念碑」緬懷自己以往的功績。

其實,無論艾倫還是蓋茨,揭露或粉飾以前的發家史對於社會來說意義都已不大。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話在這兩位富豪面前顯得尤為有力:「帶著巨額財富走向死亡是一種罪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8

比爾·蓋茨:Skype,移動互聯時代的新戰略期權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6/0OMDAwMDIzODM0OA.html

現在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更多的身份是一名慈善家,而不是企業家。

早在2008年6月,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正式卸下微軟董事長的職務,退出微軟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轉任微軟非執行董事長。

不難理解,當微軟宣佈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的時候,一直在前台為交易做解釋的是CEO史蒂夫·鮑爾默,蓋茨選擇沉默。然而,這筆交易既然受到董事會批准,沒有微軟最大個人股東蓋茨的支持是難以想像的。

事實上,有分析指出,鮑爾默之所以能夠抵制資本市場的一片噓聲,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夥伴蓋茨的支持,因為他們兩人共同持有的股權超過10%,像微軟這種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有這個比例說話就很見份量。

直到現在,儘管外界無從知曉蓋茨對於這宗併購究竟持有何種想法,回顧蓋茨過往的策略應對,以及其對於未來技術的前瞻性考慮,或許有助於窺探這位微軟創始人對於此宗收購的設想:這也許是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注的最新戰略期權。

而過往30年微軟與蓋茨的成功歷程表明,只要戰略指向明晰、執行有力,何時行權、行權收益幾何只是細節,其更可能給公司乃至整個互聯網界帶來顛覆性的進化與變革。

用戰略期權管理不確定未來

比爾·蓋茨從不貿然做出承諾,而非常善於創造類似實物期權的戰略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對多個操作系統同時下注便是典型案例

無疑,蓋茨絕對是技術天才,而且具有充分的技術前瞻性,在技術更新迅速、充滿不確定性的IT行業,微軟在其主持的30餘年中,持續取得了成功。

不過,根據管理學者邁克爾·雷納(Michael Raynor)的研究,蓋茨戰略制定的一個聰明之處在於,他並不貿然做出承諾,「一條道走到黑」,而非常善於創造類似實物期權的戰略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時刻能為取得成功做好準備。

微軟如今能主宰計算機個人操作系統領域,源於視窗操作系統的崛起,然而,現在人們容易忽略,蓋茨曾對多個操作系統同時下注。其中,一個突出的例子,是1988年微軟參加Comdex(計算機行業最大的年度銷售展覽之一)時期的情景。

當 時,蘋果展示了自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系統,太陽、施樂以及AT&T則設計了一種Unix圖形版本,而微軟在1980年代長期合作夥伴 IBM公司則將客戶軟件的很多內容都放在了OS/2中,這是IBM自行設計的一個圖形用戶界面的操作系統,這都為微軟在IBM個人電腦中DOS系統的主導 地位構成了挑戰。

那麼,蓋茨應對策略是什麼呢?微軟的展台就像「雜貨舖」,展示了採用圖形用戶界面的視窗2.0(Windows 2.0),要知道,當時Window1.0差不多已經被淘汰出局了,但是蓋茨認為遭遇一次失敗就放棄的做法不夠成熟;同時,微軟在老的DOS平台上推出了 DOS4.0,提供了新的功能和性能,又和IBM共同開發了OS/2,甚至還專門開發了SCO Unix操作系統。換言之,在操作系統之爭未見分曉的情況下,蓋茨構建了一個戰略組合,包括當前業務(DOS)、該業務的下一代產品(Windows)以 及其他試圖對付這兩種業務的公司所從事的業務。

用微軟高管埃裡克·貝哈克(Eric Beinhocker)的說法,那個時代,微軟競逐個人操作系統市場,不應該問「微軟採用哪個戰略」,正確的問題是,「微軟採用了哪些戰略」。

1990年代中期,當微軟在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接連獲取勝利的時候,互聯網興起,同時計算機技術、傳媒與電信出現融合,數字電視和移動電話成為增長新領地,這些變化都可能侵蝕微軟佔優勢地位的個人計算機領地。

而蓋茨的應對策略是,除了採用強硬對抗性手段外(比如將操作系統與IE瀏覽器捆綁,直接回擊網景),下注在線、移動、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多個細分領域。

邁 克爾·雷納特別指出,比爾·蓋茨承認未來形勢具有不確定性,習慣通過投資佈局提前購買「保險」。同時,微軟之所以有能力那麼做,首先擁有龐大的資本儲備, 而Windows、Office這類核心產品還在源源不斷創造現金;其次,許多投資項目依然是盈利的,儘管掙錢未必像Windows這麼有錢。

由 此,在當下外界紛紛質疑微軟對Skype報價過高的時候,不妨反過來這樣想:第一,微軟足夠有錢,目前現金、現金等價物加上短期有價證券500億美元,且 收購Skype的資金來自海外,這筆錢無需在美國上稅;第二,儘管Skype當前盈利能力有限,但史蒂夫·鮑爾默已經計劃將Skype與微軟的Xbox Live和Xbox Kinect動作控制器等產品進行整合,此外微軟還可能把Skype與Outlook和Hotmail的郵件體驗進行整合,將帶來協同性收益。更何 況,Skype本身在全球擁有約6.6億名用戶,每月活躍用戶人數達1.7億。

史蒂夫·鮑爾默直言不諱地表示,Skype所處位置非常特殊,剛好是社交網絡、移動和視頻三大發展趨勢的連接點,對於微軟具有戰略性意義。

當然,對於比爾·蓋茨或者微軟而言,需要回答一個基本問題,所謂建立「戰略期權」,一連串眼花繚亂的「百花錯拳」之後,究竟有沒有明確的戰略指向?

明晰戰略指向打造「平台」

構建「云計算平台」的願景是清晰的,這就是比爾·蓋茨的戰略指向;不確定性在於,究竟是採用何種設備,通過何種接入方式,試錯性併購也許根源於此

在比爾·蓋茨主政的年代,構建「平台」的願景始終是清晰的,這就是他的戰略指向。

不確定性在於,究竟是採用何種設備,通過何種接入方式?由此,微軟在電信、傳媒和技術領域的投資有時並非連貫一致,缺少相應的協同效應。

未 來究竟會怎樣?蓋茨習慣以經營者的思維多方下注,可是技術派出身的他,又很喜歡做出前瞻性的預言,比如他在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中,有些描述就頗 有前瞻性,他曾說:「你會自己做出觀察並選擇,而不是等待廣播員告訴你。你會隨心所欲地去購物、預訂食物、聯繫朋友、發佈信息。」當然,也有一些不是那麼 靠譜,比如,他曾預測2007年前垃圾郵件問題可以得到徹底結局,而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現自己收到的垃圾郵件只在上升。

在這位工程師的憧憬 中,其中就有關於Skype所涉及的通訊服務領域。2008年8月他在香港的一次演講中談到,「電腦跟電話之間的邊界在未來已經不是絕對對立的……手機開 始的時候不是一個用軟件推動的東西,是用通話去推動的,但慢慢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平台,是由軟件去主導推動的……很多的工具都將會由軟件來推動。」

此外,比爾·蓋茨還談到,不同的屏幕將會實現融合,「在任何地方,任何平面都可以成為一個屏幕」;互聯網也將能夠實現語音識別等等,今後人們使用電腦時將不再是通過鍵盤輸入文字,而是用語音來輸入文字等等。

現實正應證比爾·蓋茨的暢想,產業內各玩家都在拚命實現PC、手機、電視等各種終端間的互聯互通,微軟、Google這些IT巨頭,紛紛跨出傳統PC領域,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更何況像智能手機這樣的市場,有機會帶來可觀的增長。

不過,PC之外,微軟的表現難如人意。儘管作出了各種努力,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的表現依舊低迷。當然,微軟與諾基亞之間的合作無疑會帶來幫助,期待弱弱聯合的驚豔表現至少還要等上數年。

不 難想像,如果微軟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這類手持終端敗下陣來,無論比爾·蓋茨的暢想,還是現任CEO史蒂夫·鮑爾默力推的公司「云計算」轉型都會大打折 扣。在微軟2010財年年報中,鮑爾默將云計算定義為「下一波轉型與變革的偉大浪潮」(the next great wave of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並誓言微軟將致力於將連接各種手持終端,「將計算從一項受約束的資源轉化為一個近乎無限的平台」(transforming computing from a constrained resource into a nearly limitless platform )。

因此,美國IT網站ComputerWorld所列舉的「微軟不得不收購Skype的五大理由」中特別強調,「Skype可以幫助微軟 推動Windows Phone 7(微軟最新一代手機操作系統),將Skype進一步整合進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統之中,而不是像Skype在Android和iOS平台僅僅作為客戶端來使用。」反之「如果Google將Skype與Android平台進行 深度整合,對微軟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或許,Skype的報價確實貴了點,然而,IT界有時候本來就沒有斤斤計較的空間,相比較金錢, 這個行業有時候更貴的是時間。「與許多技術更持久穩定、主要通過品牌化來相互區分的其他行業公司不同,我們IT企業要麼改變,要麼死亡。」保羅·歐德寧 說,這一條準則,對於比爾·蓋茨或者史蒂夫·鮑爾默同樣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2

蓋茨布道平板電腦:喬布斯iPad樂享其成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159027741/

「iPad 很漂亮,但是前景並不清晰。喬布斯很擅長設計,iPad是一個絕好的例子。」2010年4月的一天,比爾·蓋茨對喬布斯的iPad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不 是蓋茨第一次對iPad置喙,此前的2月份,蓋茨就稱iPad平板電腦只是一款「漂亮的閱讀器」,它並非革命性的產品。蓋茨認為,iPad應該向 Tablet PC(蓋茨推動的一種平板電腦)方向發展,融入觸控筆和鍵盤。


有人分析說,蓋茨是帶著一種五味雜陳的感受評價喬布斯的iPad,而這一切的源頭要從10年前的Tablet PC說起。

盖茨布道平板电脑:乔布斯iPad乐享其成 - slamnow - 潜水员文摘
盖茨布道平板电脑:乔布斯iPad乐享其成 - slamnow - 潜水员文摘


蓋茨的平板電腦夢想

時任微軟副總裁、負責Tablet PC業務的Alexandra Loeb曾回憶,1999年,蓋茨就表示:「(Tablet PC上市的)時機已經來臨。」

蓋茨親自過問該項目,與主要的技術專家進行討論,聘請應用領域的工程師,反覆做了用戶試驗,然後根據試驗所顯示的結果,多次確認「時機是否真的已經來臨」。

2000年11月,蓋茨在Comdex上講話,大力倡導平板電腦,這被業界視為平板電腦浮現江湖的重要標誌。

過了一年,蓋茨在2001年11月11日表示:「PC使得電腦從企業進入到千家萬戶。平板電腦則採用了尖端PC技術,可出現在用戶想要其出現的 任何地方。正因如此,我已經將平板電腦作為日常電腦來使用。這幾乎是一款沒有任何缺陷的PC,我預計,平板電腦五年內將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PC產品。」

2002年5月,蓋茨帶著150台平板電腦參加微軟年度CEO峰會;8月,微軟宣佈,平板電腦軟件向PC OEM製造商開放;11月,蓋茨充滿信心地向外界表示:「我們會長期跟進和推動這個產品。微軟已經花了4億美元投資於這項技術的研發,並打算再投資700 萬美元進行市場推廣。」蓋茨估計第一年至少會賣出50萬台平板電腦。

當蓋茨像傳道士一樣推動平板電腦時,有人對他潑冷水,其中兩位IT行業的巨頭Dell和IBM反應冷淡。Dell的CEO邁克爾·戴爾說過,在 切入這個領域之前,他們要冷靜觀察市場是否真有大量需求。IBM則更不看好,IBM的PC事業部老總Fran說:「我們覺得在這一塊不會有很大的市場機 遇。」

蓋茨反唇相譏,他認為這兩位大佬一旦看到市場啟動,就會馬上跳進來的。由於Tablet PC寄託著蓋茨很早就有的一個夢想,如果不成功,會對他的個人聲譽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微軟Tablet PC開發小組備感壓力。Tablet PC開發組長,同時也是微軟的副總裁Alex說:「我經常晚上睡不著覺,半夜起來考慮這個項目。」

蓋茨的平板電腦理念攪動了當時的市場,在2003年《華爾街日報》舉辦的All Things Digital大會上,記者Walt Mossberg曾問蘋果公司CEO喬布斯是否會參與平板電腦的研發,喬布斯矢口否認蘋果會研發平板電腦,因為他認為虛擬鍵盤產品不會取得成功,喬布斯當 時說:「我們沒有生產平板電腦的計劃。消費者喜歡實體鍵盤,我們認為平板電腦不會取得成功。」

2005年,Tablet PC的市場推廣沒有達到蓋茨的預期,但蓋茨堅信平板電腦將主導未來:「我們需要加大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投入,這樣才能使平板電腦成為主流。儘管目前平板電腦還沒有成為主流,但我相信它的未來。」

進入2006年,Tablet PC仍然沒有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這還沒有讓蓋茨沮喪。當年4月蓋茨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字墨水輸入和語音輸入的重要性將可以與鍵盤媲 美,儘管不可能取代鍵盤,它們將同等重要。隨後兩年,微軟和硬件廠商使Tablet PC成為主流產品的設想繼續空轉。2008年6月27日,蓋茨從微軟退休,他在微軟最後10年裡極力推動的Tablet PC似乎也暫時告一段落。

「蘋果面前永遠站著一個具有超人力量的惡巫。」《福布斯》雜誌2010年1月27日曾這樣說,蘋果面前的「惡巫」一開始是IBM,然後是微軟, 後來又變成英特爾,現在則又是微軟。不過蓋茨在平板電腦領域的努力,顯然不是「惡巫」的角色,而是一個探路者的角色,他為喬布斯的iPad平板電腦披荊斬 棘。

2010年1月,蘋果發佈iPad,在發佈會上,喬布斯信心滿滿:「我覺得我們做出了更好的產品。iPad既要優於筆記本電腦,也要好過智能手 機。」喬布斯在開場白就明確將iPad定義為移動終端設備,是用於填補iPhone和Macbook筆記本電腦之間空白的細分市場。

未來之路的炫酷工具

「iPad不只是一款獲取媒體內容的炫酷工具,同時它也在探索一條計算領域的未來之路。」iPad的設計師喬納森·伊夫這樣表示。

《財富》雜誌曾把喬納森評選為世界上最聰慧的設計師,喬納森是喬布斯推出iPad的幕後功臣。喬納森曾說:「蘋果的很多產品,都是我們的設計團隊待在工作室狹小的廚房裡,吃比薩時構想出來的。」這與蘋果的車庫精神一脈相承。

《時代》雜誌記者斯蒂芬曾去蘋果總部試用iPad,他起初對這款產品有成見,「看起來,它不過是個大號的iPhone而已」。因為有人認為iPad功能太弱,過於藝術化,所以他見到喬納森,開門見山地問:「iPad在功能上有不足之處嗎?」

喬納森稱:「許多時候,我們正因為那些不存在的東西而自豪。對於我們來說,重點就是不斷完善,直到用戶同他們互動的內容之間沒有障礙為止。」

喬納森的回答有些王顧左右而言他,他曾對外界高調表示:「蘋果設計的東西,主張證明一種存在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這一點可能讓斯蒂芬不以為然,
他在蘋果總部轉悠時遇到了喬布斯,他也問了喬布斯同樣的問題,只是比較委婉:「我所見到的蘋果,總是站在兩塊路牌前,一塊上面寫著『藝術』,另一塊則是『技術』。那麼在這個路口上,是不是還有一條名為『商業』的道路?

斯蒂芬提這個問題,
可能還因為喬布斯曾說過:「蘋果能創造出iPad這樣的產品,就是因為我們一直試圖站在人文藝術和科學技術的交匯處,博采眾長。

  喬布斯承認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包含了商業的功利性,「但它從來都不是公司的宗旨。我們的宗旨在於產品以及用戶體驗」。

  「蘋果的產品在設計之初就一心想著銷售問題。」科技分析公司Enderle Group總裁安德魯曾分析,「結果就是,他們總能夠讓消費者排起長長的隊伍,這一點其他人根本做不到。」

  「蘋果善於在其他IT產品的墓地裡嬉戲。」《新聞週刊》曾這樣評論說。而蓋茨的平板電腦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幻滅了的夢想,回過頭來看,為什麼蓋茨的平板電腦最後功虧一簣呢?

  前微軟副總裁迪克·布拉斯說:「微軟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真正鼓勵創新的機制。」他在蘋果iPad成功推出後,在《紐約時報》上表示:「儘管微軟有全世界最大的實驗室,儘管我們有三名而不是一名首席技術官,但是微軟的公司文化讓那些有遠見的思想家的努力一次次化為泡影。」

  微軟的業務則是各自為政,有一部分本身就是利潤中心,這就產生了以鄰為壑的局面:微軟面向移動領域的不同分支,譬如Zune、Windows Mobile、平板電腦,無法整合起來。

  但在蘋果公司,喬布斯親自指導一切,每個項目團隊的成員與喬布斯的理念保持一致。英國《每日郵報》稱:「喬布斯就是蘋果。他掌控一切——產品原型、研發、外包裝甚至包括聘請蘋果總部食堂的廚子。」

  在質疑聲中前行

   iPad發佈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直接批評iPad「了無新意」,美國IT雜誌《連線》的產品分析師查理·瑞爾列出了iPad的十大缺陷,包 括不支持Flash、無USB接口、無GPS功能、不支持多任務功能、無攝像頭、無高清多媒體接口等等。美國一家網站上還出現了一個「惡搞」圖片:喬布斯 在發佈會上手拿的iPad變成了四個用膠帶粘在一起的iPhone。

  Gartner分析師肯·杜蘭尼表示,消費者並不認可攜帶手機、筆記本電腦之外第三種設備的想法,「用戶要麼購買配置顯示屏較大的筆記本電腦,要麼購買顯示屏較小的手機,介於兩者之間的產品依然不受青睞」。

  也許是受眾多媒體的負面評價影響,iPad發佈後,蘋果公司股價一度下挫。不過,來自用戶的反應則恰恰相反,他們為了獲得iPad不惜徹夜排隊。

   4月3日上午9時,離iPad正式銷售還有數小時,蘋果公司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零售旗艦店外排隊等候的消費者人滿為患。來自德國的裡查德·古德 伊爾為了能夠購買iPad,花50美元購買了一個摺疊椅,於頭一天中午就加入到該商店門前的隊伍中。排在第10位的27歲青年迪恩·瓦薩羅說:「我是個蘋 果迷,以前我也做過同樣的事,蘋果正式銷售第一代iPhone手機時我就是一早過來排隊的。」他還稱,雖然自己已在網絡上預訂了iPad,但還是來排隊體 驗這個過程。

  這不是少數粉絲的狂熱行為,而是群體行為,iPad熱潮迅速蔓延開來。《華爾街日報》預言:「正如iPhone一樣,iPad也將徹底改變IT業界。」

  一家媒體的評論員Raphael有些無可奈何地說:「蘋果粉絲們似乎有逆來順受的大肚胸懷,他們可以接受不支持多任務及Flash的手機,他們不在乎機子只能安裝蘋果認可的程序,無法更換電池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那好,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美國《新聞週刊》的評論褒中帶貶:「喬布斯有一種非凡的能力,他總能炮製出讓我們離不開的東西,但在這種東西出現之前,我們卻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種需求。」

  iPad推出後不久,許多電腦廠商基於微軟平板電腦不成功的回憶,對此採取觀望或者不屑一顧的態度,時任聯想全球高級產品營銷經理的麥克·馬哈普羅稱,由於用戶反饋不佳,聯想將不會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仍然堅持對智能本領域的拓展,因為「用戶需要物理鍵盤」。

  可是,喬布斯的iPad節奏徹底打亂這些廠商的時間表。

  眾多對手一團混戰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們將站在他們的肩膀上走得更遠。出版商其實對亞馬遜並不滿意。」喬布斯的iPad推出初期,幾無敵手,但沒有敵人的戰場不符合喬布斯的口味,他把炮口對準了當時市場上反響尚可的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

   市場研究公司Altimeter Group分析師邁克爾·加滕伯格說,微軟當時的操作系統和英特爾面向平板電腦的處理器,無法幫助微軟和英特爾像當年主導PC市場那樣主導平板電腦市場, 它們都不是專門針對平板電腦設計的,「微軟過於依賴Windows,會錯過一些機遇;英特爾過於專注於PC和類PC產品」。不過,英特爾產品經理馬修·帕 克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非常看好平板電腦市場,這是英特爾擴大業務的一個良機。」

  喬布斯的iPad撬動了2010年的IT世界,原來電腦和手機兩個涇渭分明的領域開始膠著在一起,以提供黑莓手機為主業的RIM 於9月宣佈要推出PlayBook平板電腦,三星也參與進來。

  喬布斯對這些原手機廠商的舉動進行了評價,他認為RIM、三星電子等推出的平板電腦最終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因為它們屏幕太小,難以和iPad競爭」。

   10月,惠普推 出了Slate 500平板電腦,業內人士就紛紛將其與蘋果iPad進行全面對比。一家IT網站分析人士稱:「如果把Slate比作一輛摩托車,那麼iPad就是一輛自行 車。摩托車動力強勁,但並不意味著就比自行車好。全球摩托車的保有量約2億輛,而自行車的保有量卻高達14億。」

   11月,優派在美國市場正式推出ViewPad系列平板電腦,針對喬布斯說過7英吋平板不會有市場的說法,優派的市場副總裁Adam Hanin認為,這是因為喬布斯害怕了。「喬布斯從來不會說沒有深思熟慮過的話,但我認為喬布斯可能是有一點擔心,因為他明白7英吋平板將會是iPad的 有力挑戰者。」當時,喬布斯評價搭載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和7英吋顯示屏的平板電腦「毫無用處,除非附送砂紙,好讓用戶磨細手指」。

   喬布斯的iPad顯然也給聯想帶去了壓力,柳傳志在201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時表示,蘋果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將PC界帶到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拐 點上,而聯想確實需要盡全力取長補短,用上世紀90年代打贏戴爾的精神打贏這一仗,「這個時候廠家能不能跟得上確實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2011年1月,聯想發佈了樂Pad,樂Pad個頭比iPad大,屏幕超過10英吋,搭載著谷歌操作系統。此前楊元慶曾表態:「就今天世界範圍內來說,我們只有一個瞄準的對象(蘋果),至於其他對手,說實在的,聯想都看不上眼。」

  追趕喬布斯iPad的聯想,是否知道喬布斯最愛引用的韋恩·格雷茨基的一句話:「要趕在冰球之前,而不是追著冰球跑。」

  iPad展開「血腥收割」

  2011年5月,美國資產管理公司Nuveen Asset Management高級研究員簡·斯諾瑞克在談到iPad時說:「它正在展開『血腥收割』。平板電腦至少會取代家用電腦。」

  5月20日傳來消息,微軟曾經研發平板電腦的Pioneer Studios部門被解散,該部門位於西雅圖的辦公室關閉。

  在此前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在參加一次採訪節目,當主持人提到,我們正處於後PC時代,當今最有創意的產品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蓋茨回應道:「PC就是平板電腦……你看到設備時會說『那是PC嗎?那是手機嗎?』這種說法很快就會改變,因為創新發生得太快了。」

  當主持人提到蘋果的股價令微軟「相形見絀」時,蓋茨再一次駁斥:「我不會用『相形見絀』這個詞。股價恐怕並非衡量公司成功與否的最好標準。」(本文摘自《喬布斯和他的對手們》一書,科學出版社出版,作者為姜洪軍)

  《i殤·外企志》記者手記

  體驗經濟中的情感販賣

  「工作是劇場,生意是舞台」。

  這是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所著的《體驗經濟》中提出的觀點。作者在書中還提出了「轉化」的概念,即對體驗的回憶可以讓體驗者超越體驗本身。所以在體驗經濟下,提供體驗舞台的企業,必須努力使體驗超越其本身,該書作者稱之為「inspiration」(靈感)。

  在退休前的近10年時間裡,蓋茨孜孜不倦地推動平板電腦的普及,Tablet PC曾在北美的醫療系統中有一些市場。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的主持人也曾通過觸控筆墨跡批註功能,在平板電腦上直接勾畫《紐約時報》、《時代週刊》等媒體的內容。

  可是這些局部的亮點,並不足以照亮Tablet PC黯淡的天空。一家提供筆輸入產品的公司老總傑瑞曾稱:「只見蓋茨津津樂道,卻不見明顯的市場需求。這只是技術的推力在發揮作用,市場拉力並不看好。」

  蓋茨是「有心栽花花不開」,但喬布斯並不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兩人都努力推動平板電腦,但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蓋茨更多的是從技術角度考慮時 機是否成熟,即使到了2010年4月,蓋茨仍然說:「我是觸控和數字閱讀技術的信徒,但我仍然認為,將聲音、觸控筆和物理鍵盤組合在一起的設備——也就是 上網本——將成為主流。」蓋茨的視角還是技術。

  而喬布斯則堅信「對iPad的使用體驗將深刻影響每個人。」 「蘋果認為,只靠技術遠遠不夠。後PC設備尤其需要把技術與藝術和人文結合起來。平 板電腦是後PC時代的設備,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賴用戶的直覺。與PC相比,平板電腦更要求軟硬件的結合。」喬布斯還不忘教育對手,「很多人正在湧進 平板電腦市場,把它當作下一個PC,他們的軟件和硬件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像PC時代那樣強調速度。我身體裡的每一根骨頭都在說這條路是錯的。」

  著名工業設計師阿米特認為喬布斯重新解構了平板電腦,並主導了這個市場。他還說:「蘋果的重要貢獻,在於它證明你可以通過販賣情感而成為億萬富翁,證明設計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