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工智能還會賣菜,零售界的Uber如何顛覆你的菜籃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89.shtml

人工智能還會賣菜,零售界的Uber如何顛覆你的菜籃子
鄭倫 鄭倫

人工智能還會賣菜,零售界的Uber如何顛覆你的菜籃子

從簡單的搬運工變得更高效,Instacart或許可以為國內的同行們提供一些參考。

美國零售電商Instacart創辦於2012年,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做到估值20億美元,如今,Instacart的創始團隊又借助數據科學( Data Science)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幫助企業優化運營,實現正現金流並逐步走向盈利。

從簡單的搬運工變得更高效,Instacart或許可以為國內的同行們提供一些參考。

模式:不僅僅是零售商的搬運工

Instacart是自身不做采購倉儲的在線零售商,Instacart與美國著名的零售商合作,把這些零售商的商品搬到線上銷售,其中包括Whole Foods、Costco、Marsh等知名連鎖零售商。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App下單, 然後由Instacart簽約的代購者(Shopper)去指定的商店采購,在1小時內配送到消費者家中。

下圖是消費者用手機App購物的流程:

Instacart的代購者(Shopper)很像Uber的司機,他們可以是全職也可以利用閑散時間兼職。下圖是一個代購者 用App接單並完成訂單的流程:

02-shopperuf

單元經濟盈利:打破燒錢魔咒

對於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能否盈利是最根本的問題。而早在2016年,Instacart就已經實現單元經濟效益(Unit Economics)盈利。

所謂單元經濟效益(UnitEconomics),是指在商業模型中, 能夠體現收入與成本關系的某個最小運作單元。在Instacart,這就是來自客戶的每一筆訂單,如下圖所示,在這每一筆訂單中,能夠帶來的收益有四類:送貨費、小費、產品合作方、零售合作方,而每一筆的成本來自:交易費(信用卡和保險)、購物時間和送貨時間。如果能壓縮購物時間和送貨時間,那麽,Instacart就能在單元經濟效益上盈利。

03-profit

在 Instacart的單元經濟效益模型中,只要平均完成訂單時間在最大時間的70%就可以盈利,如今他們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Instacart在2016年中實現了正現金流,並預計2017年會實現財務盈利。

精準預測的重要性

要實現盈利以及企業的良好運營,精準地預測客戶需求,並且滿足客戶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Instacart每天要應對來自消費者數以萬計的訂單,這些訂單都需要在客戶指定的時間完成配送,如何把這些訂單分配給同樣數以千計的代購者,每個代購者接哪些訂單,走什麽線路去指定的零售店,在每個零售店又如何快速尋找到指定的產品,采購完後,走什麽線路去配送給每個消費者……這些都需要精準的預測和規劃。

04-aisle mapping

(圖示:Instacart為代購者優化後的超市采購線路圖)

Instacart必須要為自己的預測準確率負責,如果預測準確率低,那麽結果就是客戶的訂單延誤,這不僅僅會造成履單成本的提高,也會讓客戶不滿意並造成客戶流失。

機器學習幫助提升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Instacart選擇了利用數據科學(Data Science)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第一步,是建立大數據平臺。在Instacart,每天要處理和應對的是來自多方面的海量數據,比如,僅僅代購者每天的GPS定位信息就有1GB左右。Instacart要把這些數據分類部署,然後用RabbitMQ來處理各個數據庫之間的通訊,用PostgreSQL做生產數據庫,用Amazon Redshift做離線數據分析。

Instacart會建立多種預測模型來對客戶需求、超市購物時間、配送時間等進行預測。每個模型都會用歷史大數據進行回顧測試,去不斷的優化算法。模型每天做重複的訓練來提高預測的準確率。

當遇到惡劣天氣或突發事件時,會有偏離模型的警告,Instacart有一個監測市場變化的團隊,他們會在這個時候用自己的接口對預測進行調整。Instacart的數據科學團隊正在努力實現調整部分工作的自動化。

梯度推進模型優化配送預測時間

梯度推進模型GBM(Gradient boosting)是一種機器學習的技術,該技術可以提高現有預測模型的準確率。

比如, 在舊金山地區的Instacart辦公室,要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數千個客戶訂單,那麽,如何給出一個最優化的方案,用最少的人力和時間去完成這些訂單呢?顯然需要更精確地去預測每個代購者每條可能路線的時間。此時,GBM模型就非常有用。更精準的預測可以讓系統用優化算法得出最優的完成訂單方案,這個方案可以比以往更快地完成客戶的訂單。

自然語言處理(NLP)提升用戶體驗

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方法。在這里的用處就是分析用戶以往的采購行為,然後給用戶推薦可信的熱賣單品。

Instacart與全美數百家零售商合作,商品匯總起來,數量竟有數百萬之巨。這些產品的訂單頻次分布是長尾分布,那麽如何能夠給用戶推薦那些他們真正需要而不僅僅是熱賣的單品呢?Instacart 用NLP技術去歸納總結,然後推薦那些即使不常被購買但是對客戶有用的商品。比如某個用戶經常購買啤酒、奶粉、尿布和遊戲產品,那麽系統或許會推薦一本《一個奶爸的自我修養》給他。

也玩深度學習

Instacart也用到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比如產品目錄團隊使用深度學習來進行圖片處理,以及代購者在商場某處,重新安排代購清單和線路。深度學習技術解決了以往機器學習中的很多棘手的問題,這為提升服務帶來了新的機遇。

最後,我們來看美國著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對Instacart的采訪視頻,看看他們每天是如何快速處理和完成來自客戶數以萬計的訂單:

https://v.qq.com/x/page/j0377e9vska.html

Instacart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30

做冬季的菜籃子果盤子,海南要打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張牌

從建省前80%的糧食、畜禽需島外供應,到如今在冬季有力的保障和豐富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這是海南農業在30年發展歷程中所經歷的滄桑巨變。

4月13日,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五年前,習近平視察海南時指出: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占全國熱帶土地面積42.5%。憑借在氣候上的優勢,海南具備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極好條件。冬季瓜果菜和熱帶水果,就是海南農業最具特色的兩大品牌。目前,海南已經形成“五基地一區”(國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天然橡膠基地、海洋漁業基地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主導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系。

在整個國家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手握熱帶特色農業這張“王牌”的海南,致力於增加優質高效綠色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無疑將迎來巨大機遇。據統計,2017年海南省農業增加值達到1012.46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比超過75%。

2017-2018年海南(國際)瓜果菜新品種及配套農機資材展示會上,展出的品種僅西瓜、甜瓜品種就有173個。

海南熱帶特色農業的機遇

光熱資源是地處熱帶的海南所獨具的資源稟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天然橡膠不能進口。而天然橡膠屬於熱帶特產,於是,海南島就承擔起了種植橡膠樹,生產重要戰略物資橡膠,發展橡膠生產基地的重任。

1951年,中國政府對華南種植橡膠做出了部署,通過了《關於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海南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從535萬畝擴大至813萬畝。這為保障國家橡膠資源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天然橡膠被列為國家重要農產品並劃定保護區,明確海南將建設84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

目前,全球天然橡膠市場持續低迷,導致海南不少膠農棄割、棄管,制約了天然橡膠產業的發展。據新華社報道,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中國天然橡膠生產龍頭企業,集團“內穩外拓”,鞏固天然橡膠基地、加快“走出去”,破解困局。該集團在打造200萬畝核心膠園同時,通過海外並購,全球天然橡膠資源控制能力、市場話語權迅速增強。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市場消費實力大增,海南開始著力發展冬季瓜菜、熱帶水果和熱帶作物生產。當前,冬季瓜菜已成為海南農業支柱性產業,種植面積從1990年的108萬畝增加至2016年冬至2017年春的291萬畝,產量也從80萬噸提升至475萬噸,產值達159.6億元。

同時,以調整結構、標準化改造、產業融合為重點,海南熱帶水果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在做精做優芒果、荔枝、菠蘿、香蕉等大宗水果的同時,還大力發展蓮霧、火龍果、龍眼、木瓜等特色水果。2017年,全省熱帶水果種植面積達245萬畝,產量291萬噸,產值128億元。檳榔、胡椒等熱帶作物產業同樣發展迅速,產量均占全國的95%以上。

隨著近年來的消費升級,綠色安全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共識,這推動著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走綠色高效的發展路線。近年來,海南還著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守住農業發展的“生命線”。據前述新華社報道,海南省農業部門總農藝師黃正恩介紹,2017年,海南共檢測農產品樣品197.36萬個,合格率達99.54%。

在畜牧業上,2009年,海南成為全國首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得益於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產品質量安全持續穩定。據了解,重大動物疫情連續18年零發生,“無疫區”金字招牌推動海南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生豬從調進到調出,其他畜禽也基本實現自給並向島外大量銷售。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海南農業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4.9%,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0.7%,排名全國首位。2016年,海南省十二個重點產業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總產值1043.59億元,總量排名第1位,對十二個重點產業的增長貢獻率達10.4%,排名第5位。

隨著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有力保障和豐富了全國人民的冬季“菜籃子”和熱帶“果盤子”,也帶動海南農民的“錢袋子”更快地鼓起來。2012年,海南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7408元,到2017年,已增長至12902元,並且,各市縣農民人均收入首次全部超過萬元大關。

優化升級特色農業產業結構

2017年7月,海南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實施意見》。文件提出,海南省將重點建設好“五基地一區”,增加優質高效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

2015年,海南省下發《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要求“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

具體來說,對甘蔗等低效產業,要大力調減,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調減任務;對高端水稻品種,要推廣30萬畝以上,在西北地區發展晚稻制種業,提升綜合效益;對於天然橡膠產業,要優化布局、穩定產能、提高單產,推動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創建200萬畝核心膠園,實現橡膠單產提升10%以上,年產量穩定在40萬噸左右。

對於冬季瓜菜產業,要穩面積、調品種、提單產、增效益,做精做優這一產業,實施標準化菜田改造計劃,健全集約化育苗和綜合服務體系;對於特色高效熱帶作物和水果,要因地制宜發展,形成標準化和適度規模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同時,還要積極推動咖啡、腰果特色產業種植資源保護和恢複性發展。

正是由於淘汰低效農業產業和品種,“騰籠換鳥”使得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熱帶水果和花卉基地得以呈現。比如,累計調減甘蔗等低效經濟作物51.3萬畝,冬季瓜菜生產規模從建省之初的108萬畝擴大至300萬畝;打造樂東蜜瓜、陵水聖女果等高效益水果品牌,初步建成有全國影響力的熱帶菊花和鮮切葉生產基地……2017年,海南農業增加值1012.46億元,其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比達75%。

需要註意的是,盡管海南農產品已形成果蔬、水產、畜禽等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業格局,但由於加工品種單一,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缺乏精深加工產品、二次增值產品等。

比如,海南胡椒產量占全國的97.7%,但多以提供顆粒為主,深加工滯後。作為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海南生產優質的椰子、橡膠等熱帶農業經濟作物,但相對應的農產品加工業卻一直發展較為緩慢。數據顯示,從種植與加工對比來看,海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僅為0.36:1,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1。

在漁業方面,目前,海南水產品加工企業有218家,但是加工產品品種單一、雷同性多,僅有羅非魚、金槍魚、蝦等少數幾種。據了解,目前海南水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47%,發達地區為70%,差距很大,特別是海南捕撈的海鮮產品,基本上沒有加工。

再比如檳榔產業,目前,中國檳榔產業總產值約500億元,湖南占300多億元,海南占100多億元,但是湖南檳榔產業發展的原料全部源自海南。業內稱,海南在原料上有極大優勢,但深加工環節才是擴大市場的關鍵。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李積華稱,2015年,海南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海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經營性收入總額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三;海南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他提到,依托資源優勢,雖然海南省熱帶農產品加工業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育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本土化加工企業,但整體來看,大多企業規模偏小,加工品種單一,依然停留在粗加工層面。而且海南農產品加工準入門檻較低,同質化競爭嚴重,也缺乏核心品牌概念。受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沖擊,在熱帶水果、橡膠等產品的加工上,海南的農田規模少,人工成本高,如果不走精深加工,想要分市場一杯羹多少會有些吃力,精深加工對種植規模和質量、加工技術和工藝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此,李積華建議,要改善目前熱帶農產品加工小而散的局面,政府在“三產”上要有清晰的規劃,確定打造最有海南特色、最適合加工的幾大農產品,重點扶持,率先打出效應。為了拓寬銷路,扶持企業發展,政府也可以為待售的熱帶農產品建立綠色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56

菜篮子里的CPI

1 : GS(14)@2010-08-08 12:19:17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85968.html

一本面皮微皱、纸头发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两年来每天买菜的明细账目。在饱含生活气息的字里行间,透露的是老百姓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

记账人叫何阿姨,来自四川,3年前为照顾生小孩的女儿来到上海生活。之所以记账,何阿姨说:“刚来的时候,女婿每月给我3000元生活费,我觉得挺多的,就用这个本记下来。”

“好歹也给女婿有个说法吧。”何阿姨指着那本已经发旧的账本,一项一项指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还挺清楚的。你看,那个时候,肉是多少钱,菜多少钱。”

记者翻看账本发现,有些家常菜,特别是蔬菜,跟去年相比价格涨了接近一倍。这也导致何阿姨一家花在“菜篮子”上的开支增加不少。

“以前上街50块能买好些东西,今年上街100块不在意就花了,自己也不知道花哪儿了。” 何阿姨说道。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食品类占据较大权重,食品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CPI的走高。昨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数据显示,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3.2%,食品类价格则飙涨7%。但这一涨幅,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仍有一定距离。

蔬菜价格涨近一倍

“我来这快3年了,基本上买菜都到这里。”上海万航渡路靠长宁支路的路边菜场上,何阿姨熟悉地和一些菜贩子打着招呼。

“买菜地点没变,吃饭的人没变,但今年菜钱却真多花了不少。”何阿姨说。翻开何阿姨的账本,一笔一笔的账目也证实了她的说法。账本记录:去年这个时候,每天买菜50元左右基本就够了,而现在平均每天都在70元左右。如果按月均消费计算,花在蔬菜、肉食等食品上的钱从去年的2000元已提高到了 2400 元,增长幅度达到了20%。

走到西红柿摊前:“西红柿多少钱一斤?”何阿姨问道,菜贩回答:“两块八。”“便宜点,两块五,我来两个。”菜贩也开始吐苦水:“现在这进价就贵,我也没办法,你再砍,我就没得赚了。”就这样你来我往,最后以每斤2.6元成交。

“今年菜真贵,”何阿姨说,“猪肉、鸡肉什么的涨得不算多,还比较稳定,但是这蔬菜还真贵。”

她举了一些菜为例:茄子去年是1.5~2元/斤,现在是3~4元/斤;藕去年是2.5元/斤,现在是4~5元/斤;丝瓜去年是1.5~2元/斤,现在是 3~4元/斤。“特别是绿叶菜,像上海人爱吃的鸡毛菜,去年最低的时候几毛钱一斤也能买到,现在简直是天价,要5块一斤。”

走着走着,何阿姨的菜篮子已经装了不少菜。“你看我今天骨头买了11块,菜买了33块,你说以后是多吃肉,还是多吃菜?”

买完菜的间隙,何阿姨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今天的支出:骨头11元,菜33元,水果17元,老嫩姜12元,合计73元。何阿姨抖抖钱包,里面出门时的100元只剩27元了,又从自己的“金库”里取出50元。“明天买完菜可能就一分不剩了。”

天灾还是流动性过剩

今年以来,农产品及菜价上涨的大戏已多次上演。当媒体把焦点集中在“蒜你狠”和“豆你玩”的涨价旋风中时,菜价的涨幅反倒被淹没在老百姓的切身体会之中。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CPI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6%,在CPI计算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上涨了5.5%,成为最高的增长幅度的类别。

国家发改委8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下旬以来,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多雨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出现普遍回升,尤其叶类蔬菜价格上涨更为明显。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数据也显示,蔬菜价格连续上涨了四周,21种监测蔬菜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1.9%,其中葱、姜、蒜和叶类菜上涨明显。

有机构预测,7月份受部分农产品近期价格上涨影响,CPI同比增长将突破3%,较6月有所反弹。

“冲”在市场第一线的何阿姨说她搞不清楚CPI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记者告诉她上半年CPI上涨了2.6%,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体比以前贵了2.6%。何阿姨连连摇头,“不准、不准,茄子从1~2块一斤涨到了三四元一斤,不是翻了一倍吗?”

CPI数据如何能更真实地反映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上涨,这一直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菜价疯涨?目前流行着多种说法,一种是“南方天气说”。去冬今春以来,我国气候反常,南方持久干旱,接着又是大面积洪灾。北方先是经历冰冻、雨雪天气,如今又是松花江流域大水,造成这些地区蔬菜产量下降。

万航渡路靠长宁支路路边菜场的菜贩说:“我们现在拿菜价比以前高了好多,蔬菜本身就是一种季节性,没有雨水蔬菜长不出来,产量就少了,过了那个季节,人工消耗的就会多,价格上涨也就会多,最近气温这么高,蔬菜容易烂,更不容易保存了。”

另一种是“成本需求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在一次访谈中就表示:“过去蔬菜属于副食品,现在很多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已经把主食变成蔬菜了,所以需求量增加了,供需矛盾增加也是推动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还有一种是“游资炒菜说”。在股市、楼市低迷后,游资转而进入农产品领域,炒高了农产品价格。

餐饮业受成本所累

在今年下半年调结构、保增长、抑通胀三大政策目标中,通胀水平事实上是决定政策天平朝哪一端倾斜的重要指标。

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给CPI造成的巨大压力,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多个农产品市场调控新政,四处扑火。

仅7月28日一天,发改委就联合多个部委一次性发布了三个政府文件,都与农产品相关,分别涉及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文件都与农产品的价格调控相关,凸显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诸多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下半年的市场检测。

物价上涨的真正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受菜价的影响,上半年餐饮业的盈利能力已不容乐观。

上海昌化路一家快餐店的负责人莫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2009年11月份开了这家店,现在工人工资涨了,菜价贵了,煤气等等都在涨,餐厅的成本已大幅度提高。

“我们隔壁那家餐馆,8个月的时间已经换了4个老板,”莫女士说,“他们就是没有预料到成本会这么高。”尽管莫女士餐厅墙上的价目表已经换上了新的价格,但客人并不“买账”。“现在中午吃套餐的人多了,点菜的人少了,所以收入总体来说还是少了。”

中国烹饪协会今年6月下旬发布了《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也显示餐饮业进入了微利时代,而本轮菜价上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 tcw1984(3057)@2010-08-08 13:16:12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3 : GS(14)@2010-08-08 13:30:47

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4 : tcw1984(3057)@2010-08-08 14:22:48

3樓提及
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呵呵,唔知了,都係聽番黎ja!
5 : GS(14)@2010-08-08 14:25:28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聽講內地好多有錢佬跟本唔信人民幣的value,佢地寧願將d cash轉做實物,最簡單就係樓


他們買的物業也是一種定期的租用權..是否實物也真難定奪...


呵呵,唔知了,都係聽番黎ja!


同香港買樓差唔多,你買樓只是買了一個幾十年的租用權吧,特區政府是業主,發展商是包租公,你就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