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最怕被說是敗家子

2011-4-18  TCM




四月九日,元大金控購併寶來證券戲碼塵埃落定,白文正時代的寶來正式走入歷史。

雙方董事會決議以近四百九十億元、近一‧七二倍的股價淨值比通過合併案,也寫下國內證券史上最高合併金額紀錄。

「我最怕的就是人家說,你看Jack(白介宇英文名)就是敗家子啦!」一手賣掉父親所創辦事業的白文正長子、寶來執行董事白介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二十二‧九元(編按:現金十二‧二元加○‧五股元大金股票估算)這種價格,絕對不叫賤賣寶來,對不對?」

就在元大金併寶來證記者會後兩天,白介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以下為他參與購併過程的第一手告白: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這幾天大家講「元寶配」,聽說這次有三家出價,開發金還是第三名?

白介宇答(以下簡稱答):沒有呀,聽誰說的?實際出價的只有兩家(元大金、開發金)。我想今天元大出的條件,我相信開發也出得起,這部分大家也不要去猜,說什麼開發不願意加錢,其實這真的都不是重點。我們聘請的財顧(摩根士丹利)評估,元大合併案成功機率比較高。

問:開發金不是出不起高價,那它為什麼沒有出?

答:因為第一次他們出完價,元大也出了一個價,我們那時候董事會已經先給元大一個獨家優先議約權,算是一個保密協議。就是開發遞公開信隔一天(三月二十九日)……,我們有請人去跟開發溝通,讓我們在這段期間專心跟元大談,元大談不成,再找你們。

問:事實上,價格就是元大出線原因?

答:因為元大後出價,一定會出稍微高一點,但是也沒有高多少(笑)。後來定那麼高,那是因為後來再去跟他們negotiate(談判)。

其實我覺得,我個人覺得啦,有競爭,就會有好的條件。如果在完全沒有壓力的情況之下,我相信今天寶來的條件(不會那麼好)……。

我講實在,我很感謝開發金,還有所有對寶來有興趣的這些大老闆,因為他們真的讓市場了解到寶來的價值。

談元大出線,開發金落敗…… 價格不是關鍵,換股難度才是問題

問:為什麼?這好像跟我們認知不太符合,辜老闆作風一向是會用價格去搶的。

答:對,但是我就說嘛,最後決定的不是條件跟價格,而是最後我們得要讓這個合併案順利進行。但是這個案子要順利進行,就是要我說的,要股東同意。那你要了解,我們有換股,那要原始股東答應換股,難度比起來誰高誰低非常清楚,就是這樣。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數字,外資的研究分析師,有寫元大報告的有幾家?(編按:十五家)有寫開發報告的有幾家?(編按:不到五家)你們自己去看就知道。所以,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你要重新educate(說明)寶來加元大好,跟寶來加開發好,哪一個容易?

問:元大最後勝出的關鍵在哪裡?

答:最後決定的不是條件跟價格,而是最後我們得讓合併案順利進行……,寶來、元大股東結構超過四○%是外資,那雙方有很多外資股東重疊,其實說服他們就不用花很多時間。

為什麼外資這麼重要,因為(股東常會)重大決議案要三分之二(股東)通過,外資通常都棄權,要說服他們投贊成票,其實要花不少時間。這也是當初董監事優先選擇跟元大深入談判的主因,恐怕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問:所以考量換股問題,這代表最後是「經營績效」決定要嫁給誰?

答:經營績效嗎?我倒不覺得。因為我講實在的,我們都有做過分析,如果說開發金今天要來併寶來,其實它本身來講,當然我沒有要為它發言,我個人覺得,它現在有很多現金,如果說它有善用這些現金去買寶來,其實我倒覺得它(開發金)的股價表現(上漲空間)會不錯。

畢竟它現在trade(交易價格)在○‧九到一倍的PB(股價淨值比),它算是一個有非常,我不能說undervalue(低估),畢竟它現在是有三百億空在那邊沒有用,它現在是trade在一個沒有完全利用它的資源情況下的一家公司。

那寶來跟元大併,當然相對什麼都變成市場market share(市占)都是第一名,所以我倒覺得兩家公司都很好。

但是,情況就是看之後,元大整合的功力吧。因為畢竟我們兩家的文化,當然,我們也有做很多溝通,這也是未來我也希望可以多跟他們多互動,怎麼安排讓員工有好的舞台,怎麼來讓這些人在這個舞台繼續發展。

談父親生前期待…… 把父親的榮譽輕輕放下,不是砸爛

問:決定出售寶來,父親生前有沒有特別說過這樣的想法?

答:他沒有講什麼,但當我父親過世後,有一家(指永豐金證)有來跟我們談過,說我父親有跟他們大概進行到一半,是不是繼續。我那時候當然說不可能,我父親剛離開,對不對,如果要我做這個事情,那社會觀感相對……。

我父親從沒有跟我提過這個事情……,他心理面prefer(偏好)誰,說真的,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如果他選擇跟永豐,有可能是在那個環境之下,永豐是有機會的,但已經過三年了,市場也變了,金融海嘯都發生過了,對不對。

我要照顧的,除了股東,還有員工。還有我要怎麼樣把我父親的榮譽,給輕輕的放下,而不是把它給砸爛。

談合併後角色…… 會是元大股東,但涉入應不深

講實在,我前幾天跟董事會開最後的會前會……,那天我們談完價格,然後那個財顧跟董監事講到價格,我也就講了一句話;我說,各位董監事,二十二‧七或二十二‧九元,看你怎麼算,二十二‧九元這種價格,絕對不叫賤賣寶來,對不對。

我 最怕的就是人家說,你看,Jack就是敗家子,因為這對我來講很不公平啊,是不是。因為說真的,我二十八歲,要扛這樣一個責任在肩上,過三年,如果我可以 用這麼漂亮的一個退場的機制,來把我家這個做一個比較好的退出的話,所有股東也都賺到很多錢,或說讓員工也有一個保障,其實我真的不覺得我這個動作叫作賤 賣寶來,或者說賤賣我父親過去的努力,多出來的premium(溢價),是大家對寶來的肯定。

問:未來元大寶來證券,白家的角色?

答:我想就不會這麼重,那麼重的機會也不高,畢竟已經合併給人家……,合併換股後,我還會是元大股東,但到底involve(涉入)多深,這部分就是到時候再談。

【延伸閱讀】擊敗眾家對手 元大金娶寶來證─寶來證出售大事紀

2010 年6~7月:寶來證股票出現不尋常的交易量大增12/28:傳元大、凱基、群益、富邦與永豐等券商表態爭取購併寶來證2011年1月:寶來證董事長林孝達 對外洽談購併事宜1/22:金管會強調,若金控要購併寶來證須經金管會核准1/24:傳中信金加入購併戰局 3/28:開發金率先送出「公開求婚信」,董事會以大華證向寶來遞交購併意願徵詢函3/29:寶來證給元大獨家優先議約權3/30:元大金正式「提親」, 董事長顏慶章向寶來證洽談購併事宜4/8:元大金正式出具具法律效益的文件與合併價4/9:元大金決議以現金12.2元加0.5股換一股寶來證方式,約 489億元、1.7倍的股價淨值比購併寶來證6/28:預計元大、寶來雙方股東常會通過購併案11月:預計完成實質合併

資料來源:各媒體、寶來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1

從“敗家子”到身家600億,“旺旺之父”蔡衍明如何超越郭臺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2/158687.shtml

從“敗家子”到身家600億,“旺旺之父”蔡衍明如何超越郭臺銘
嚴睿 嚴睿

從“敗家子”到身家600億,“旺旺之父”蔡衍明如何超越郭臺銘

從浪蕩青年、敗家子到如今的臺灣首富,蔡衍明的創業生涯並不平坦,但最終他用事實證明,自己不會輸。

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蟬聯臺灣首富,而大名鼎鼎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再度位居其後。

靠賣米果這樣的零食,蔡衍明實現了百億夢想。從浪蕩青年、敗家子到如今的臺灣首富,蔡衍明的創業生涯並不平坦,但最終他用事實證明,自己不會輸。

文 | 嚴睿

“我祖父很有錢,我爸爸也很有錢,我也有一些錢。”蔡衍明說。

只是,蔡衍明遠比他的祖父、父親有錢。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蟬聯臺灣首富,而大名鼎鼎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再度位居其後。

和許多出生貧寒、在飽受人生苦楚後奮發圖強的富豪們迥然不同,從小不愛讀書,浪蕩於花花世界的蔡衍明,只因自尊心受挫,怕看到別人瞧不起自己的眼神,因而“性情大變”,一夜之間開悟又開掛,自此開始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先來說說蔡衍明起家的故事。蔡父蔡阿仕本是臺北富甲一方的大商人,1976年時接手了友人經營食品代工與外銷的宜蘭食品廠。或許是看到自己的老幺整天無所事事,想調調其脾性,蔡父便將食品廠甩手塞給了蔡衍明。

時年19歲的蔡衍明,當慣了公子哥自然是心高氣傲,雖然沒有任何商業和管理的經驗,也根本看不懂財務報表,但蔡衍明卻做出了一個頗為大膽的決定——不再做代工外銷,要做自己的品牌產品。

“代工要看別人的臉色,要被壓價,甚至隨時都可能踢你出局。”蔡衍明決定做自己品牌的邏輯就是這麽簡單,後來紅遍天下的“旺仔”形象正是在那個時候設計出來的。不過,照葫蘆畫瓢學別人打品牌、做內銷,蔡衍明沒有迎來預料中的成功,相反還賠光了宜蘭食品廠的全部家底。

人生中的初嘗失敗讓蔡衍明情緒極度低落,很長一段時間,他甚至都不敢與周圍、家族的人對視,他怕看到在他們眼中那個被看扁了的自己。“敗家子”這個標簽在蔡衍明心中已無異於插在死囚腦後的草標。

115762292

某夜,深睡中的蔡衍明夢見有狗沖自己汪汪叫,冥冥中像是在召喚自己。天尚未亮,蔡衍明便一骨碌爬起來,跑去當地供奉靈犬的八王公廟祭拜。自此以後,曾經招搖過市的蔡衍明收斂心性,像變了一個人。

一直想向世人證明自己不是敗家子的蔡衍明,在米果生意上發現了機會。足足花了兩年多時間軟磨硬泡,年輕的蔡衍明終於從屢次給他吃閉門羹的日本“米果之父”楨計作手中,獲得了米果制造技術。

就這樣,宜蘭食品廠變作了“旺旺”食品廠,蔡衍明的米果生意發達之後,去那家八王公廟祭拜的香客便絡繹不絕了起來。

1948901583

兇猛的“旺仔”

幼年時,蔡衍明就說過“在街頭看一年,勝過讀三年書”。

或許正是因為從小就喜歡站在街上,站在人流中觀察世界,沒有多少定式思維的約束,才讓蔡衍明在商業領域一出場就敢打出不同的牌,又能在敗績中一念覺悟。

其實,無論米果起家的故事怎麽傳奇,以及“旺旺”在征服臺灣市場和後來席卷大陸市場的過程中的順遂,從根本上都源於蔡衍明在機會洞察力上的天賦異稟。

1980年代是臺灣經濟快速發展繁榮的一個階段,也因此休閑食品在這個年代背景下就如同今天大街小巷的咖啡館一般,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蔡衍明在觀察到米果進口生意好賺,同時臺灣又有良好的原材料——稻米資源的時候,立刻決定從上遊制造端入手,而不是先賺快錢做大米果的進口貿易。雖然,在米果制造技術和旺旺這個自創品牌上頗費周折,但卻很好的捕捉到了市場機會,更是為日後的價格競爭鋪墊了基礎。

1983年開始,憑借師承米果之父的技術優勢,大手筆的營銷投入,快速的渠道入侵,印著“旺仔”標誌的米果熱賣全臺灣,而蔡衍明更是利用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主動發起價格戰,甚至將可口、義美等競爭對手擠壓出市場,而旺旺則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1103810334

一番鯨吞蠶食之後,蔡衍明的目光投向了數倍量級的大陸市場。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不斷強調大陸市場要進一步開放,這讓蔡衍明嗅到了其中機會,立刻決定投入“更刺激”的市場。

投資大陸市場,蔡衍明盡顯商人的精明,先是落子更多優惠政策的內陸省份——湖南,成為其第一家臺商企業,投產之後又將產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校,給學生試吃,大受歡迎。緊接著,蔡衍明便發起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伴隨著“你旺我旺大家旺”廣告詞的家喻戶曉,旺旺在投產當年就創收2.5億元人民幣。

此時,米果這種類型的休閑食品在大陸幾乎就是待開發的藍海市場,眼見旺旺米果大賺特賺,康師傅等臺企以及上百家大陸企業,紛紛開廠,1994年時竟有200多家廠商加入“米果大戰”,也使得米果價格開始下跌。

眼見競爭者的一擁而入,蔡衍明一邊再度祭出價格屠刀,推出四個副品牌迅速砸低米果的市場價格,使米果從最初的一公斤50元,驟降到1公斤5元錢。這種慘烈如“割喉”式價格戰非常奏效,對手來的快,腳跟未穩就被旺旺“斬草”出局。

另一邊,為了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旺旺必須擴大在大陸生產基地的布局,蔡衍明利用彼時各個地方政府高漲的招商引資熱情,低成本的完成了制造端的快速擴張。更是大大增強了旺旺的市場控制力。很快米果價格又基本恢複到了剛開始的水平,旺旺的市場地位從此再也無人能撼動。

2007年,中國旺旺營收突破了百億元人民幣。彼時,我在中國旺旺上海總部拜訪蔡衍明,蔡算過這樣一筆賬:隨便挑一個美國的米果品牌,在美國市場就能做到差不多80億美元。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人的胃不比美國人的小吧?未來中國的米果市場就可能是世界第一大。所以,對於旺旺來說,百億不是起點,千億不是終點。

2015年,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的資料顯示,旺旺集團蔡衍明坐擁610億元人民幣的總資產。靠賣米果這樣的零食,蔡衍明許下的“千億”夢想,並非不可能兌現。

2118806315

“荒腔走板”的跨界 

2008年,對於旺旺來說,更像是一個發展方向上的分水嶺。

此前,蔡衍明一直專註於休閑食品行業,雖然旺旺集團也投資了醫院、酒店、物流等產業,但食品主業的強勢印記從未在旺仔形象中褪色過。

直到2008年11月,米果大王蔡衍明畫風突轉——以個人名義出資收購了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臺、中國電視公司,成為媒體大亨。

在食品行業闖蕩30年,功成名就的蔡衍明跨界投資傳媒產業,立刻引來無數的解讀,有人評論這是蔡老板荒腔走板的一次跨界玩票,做得了好廚子,但能做得了文人,賣得了字嗎?

更何況,中時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且不論行業的敏感性,單就這筆生意來說,彼時已經搖搖欲墜的中時集團恐怕就是行業內的頂級高手也難回天,蔡衍明自己也說這筆投資肯定是虧錢,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份公益事業。

不過,生意還是生意。面對在前東家受傷連續巨虧的中時集團,商人蔡衍明先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內部整合,打通了原本各自為政的旗下媒體,極大調動起了旗下媒體的聯合作戰能力,一改此前的“自由之風氣”。

雖然並沒有在專業上有多少幹預和改變,但蔡衍明在經營管理上大大加強了管控,一切以財務優先,並要求采編部門重視盈利。通過業務部門與編輯系統的整合,采編部門主管可以身兼運營部門總經理職務。通過如此這般的舉措,蔡衍明一再沖擊中時人過去的思維模式。

很快,這家擁有報紙、雜誌、電視、網絡媒體等多業態的老牌傳媒集團,在名稱前面加上了“旺旺”二字之後,終於擺脫了連年的巨額虧損。蔡衍明跨界傳媒不但沒有如外界評論的荒腔走板,反而越做越有感覺,連續並購傳媒資產且處處緊跟行業的風向變化。

“過去,傳統媒體掌握著十足的話語權,如今因為互聯網的發達和社群媒體的興起,讓話語權有機會下放給一般百姓,有時一篇有影響力的網絡文章,就有可能等同於一篇紐約時報專欄的份量;一則有爭議的微信或微博的內容,也常會引發社會的熱烈討論。”

在去年烏鎮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蔡衍明在“兩岸四地互聯網發展分論壇”上的演講,對於“小蝦也可以鬥大鯨魚”的互聯網時代的描述,不難聽出,傳媒大亨蔡老板仍在借勢新興領域和中國大市場,期望尋找更多的機會。

不論未來旺旺能否在食品和傳媒雙主業的驅動之下,攀上“不是終點”的千億規模,至少對於年近六旬的蔡衍明來說,他早已證明自己決非浪蕩敗家子,富可過三代。

蔡衍明 旺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