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階突破》洪漢青五十歲跨界再戰 品牌悍將轉進通路挑戰職涯大舞台

2011-3-28  TWM




去年離開明基電通的業務悍將洪漢 青,今年悄悄轉進燦坤擔任營運總經理,明年就要進入五十歲關卡,他為何選在此時跨業轉職?以「敢衝」聞名的他,又將怎麼幫燦坤攻城掠地?

撰 文‧林讓均

在明基電通任職六年、擔任過台灣區與中國區業務總經理的「Hank洪」洪漢青,去年下半年辭職,一直到今年元月初燦坤宣布洪漢青 擔任營運總經理,許多人這才知道這位出身自科技品牌的業務大將,已經一腳跨進3C通路。

總是戴著粗框眼鏡、踩著New Balance球鞋的洪漢青,明年就要五十歲,原本在中國市場征戰多年的他,已經打算回到高雄西子灣的老家,過起山海環抱的優閒退休生活,但來自燦坤創辦 人吳燦坤的一通電話,反而使他轉向更大的職場舞台。

這次轉職,是洪漢青長達二十三年職場生涯中的第二次,風景卻很不一樣。原本在IBM服務 長達十五年的他,一直到六年前轉任明基電通,都是為單一品牌而努力,擁有豐富的品牌行銷與兩岸市場經驗;但在屆臨五十歲的當口,洪漢青卻決定轉戰相對陌生 的3C通路業,這位媒體口中的「業務悍將」,究竟在追尋什麼?

敢創新!

首賣3C福袋,帶動業績與士氣「薪水根本不在我考量之 內,我是想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跨領域挑戰『通路』這個大舞台,也算是(為職涯)做個了斷啦!」笑稱自己「已經不是為單一品牌而活」的洪漢青,不改一貫爽 朗。

早在洪漢青還在IBM任職的時候,吳燦坤就想延攬他到燦坤,這次洪漢青之所以有勇氣在五十歲的當口跨這一大步,除了機緣,還頗有職涯上 「最後一搏」的決心。

「有時候到賣場,會覺得自己像皇帝!因為放眼望去,好像有後宮三千佳麗,什麼品牌都是我的品牌,責任更大了!」洪漢青 說。

二○○二年賣起IBM個人電腦之後,就常與賣場打交道,算得上「半賣場人」,因此他盤點職場經驗,認為自己擁有品牌行銷與兩岸通路等相 關經驗,這些都是支撐他「跨業」的資產。

但為了觀察情勢,洪漢青特地在到任前,先在當時的總經理、現已升任董事長的閻俊傑身邊當了兩個月的 「總經理特助」,而觀察重點之一,就是「人」。「每到一個新戰場,你總是要先觀察人,才知道怎麼調兵遣將,人才永遠是成敗的根本!」洪漢青說,燦坤有三三 七家店,他到燦坤至今約四個月已經巡完三分之一,業務往來頻繁的同仁都叫得出名字。

急性子的洪漢青,要求自己在第一時間上手,也要部屬在最 短時間內熟悉他的節奏。今年農曆春節,他正式就任總經理才一個月,就發動了一次大規模「軍演」。

原來,洪漢青看到百貨公司賣「福袋」,因 此,要燦坤打破業界的慣例,第一個賣3C福袋。春節期間統計下來,一個一一八八元的福袋,居然也賣出了一萬兩千個,業績固然超乎預期,「但更重要的是,所 有的人都動起來了!」敢衝鋒!

親上前線銷售,字典裡沒有「守成」「Hank很衝、很凶,但很聰明,長於帶兵打仗!」在IBM時期曾與洪漢青 共事的聯想台灣區總經理梁百峰說,洪漢青是典型的「change maker」(變革帶動者),經常顛覆規則、積極求變,而且都是親自站上第一線衝鋒陷陣。

他曾經在資訊展中親自開嗓叫賣,創下IBM電腦一 周賣出八千多台的紀錄;到明基後,他也曾登上中國第一大電視購物品牌、有兩億收視人口的湖南衛視「快樂購」,成為第一位上電視推銷產品的品牌總經理,當晚 刷新該台開賣3C產品的單位產值。

的確,洪漢青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守成」兩個字。「沒有什麼叫『守成』,只有好與不好,不好的要趕快去掉, 好的就要發揚光大啊!所以,怎麼『守成』呢?」洪漢青說,在轉戰任何一個戰場前,他都會先找自家品牌的定位以及自己的角色,而這就是他可以很快大刀闊斧進 行改革的關鍵。

這次到燦坤,他想要的變革也已箭在弦上。洪漢青發現,儘管燦坤目前仍是3C通路市場上的龍頭,且去年營收超過二七八億元、每 股稅前盈利高達八.○一元;但整體的3C零售業者都面臨一個新的敵人,那就是崛起中的網購通路。

「連我老婆都在上網血拼,你就知道網購非同 小可!」於是,今年洪漢青開始玩臉書(facebook),而且從二月起全面恢復去年中喊卡的「燦坤網路商城」。此外,把今年定位為「國際年」的燦坤,也 將有大幅度的店數、店質調整,例如將往印尼、中國拓展二、三十家店;而在台灣,洪漢青希望讓燦坤成為滿足顧客體驗的聚客型賣場,因此除了淨增加二十家店, 也要改裝出十家五百坪以上的大型店。

今年景氣上揚,企業主普遍想擴大營運、往各種市場開疆拓土,像洪漢青這種有業務、品牌經驗,而且又敢衝 的高階將才,無疑是企業主最急於延攬的職場「即戰力」!

洪漢青

出生:1962年

現 職:燦坤營運總經理

經歷:明基中國區業務總經理

明基台灣區總經理

IBM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

學 歷:成大機械研究所

職場心法:

1.上任後,先觀察人,以便知人善任。

2.顛覆規則,積極求變。

3. 站上第一線帶兵打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1

太子奶重整平均清償率9.57% 高科退出歷史舞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4MMDcyXzM2MjA4M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2

[轉載]王石:人生舞台的終點是隱退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013d.html

 

【註:讀懂一個企業最好的方法,是讀懂領軍人物的靈魂。】

 

  上午8:40-11:00,哈佛聽主課;下午1:00-2:30,英語選修課;2:45-6:00英語語法課。每週兩次晚7:30-9:00口語課;每晚看資料做筆記至凌晨1點。

  這是王石在哈佛的日程表。

  王石在哈佛近一年的遊學生活,並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樣輕鬆隨意,而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每天清晨,他花2.5分鐘的時間用微波爐熱一杯牛奶,烤一塊面包,切半個西柚,花3分鐘時間吃早餐,然後步行去上哈佛上課。王石租住的公寓位於劍橋鎮 的花園街上,到哈佛主校區最遠的教學樓或者圖書館只需步行15分鐘。王石在哈佛讀書期間拒絕了公司配車,出行主要靠步行和地鐵。

 

  哈佛「現代修道院」

 

  2011年2月,王石在哈佛的第一學期。他每天上午去英語學校補習英語,下午去哈佛聽各類講座;到了9月的第二學期,他選了三門大課:分別是前哈佛大 學經濟學院院長本傑明-弗裡德曼的「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資本主義思想史」,以及「城市規劃」。因為大課的時間是上午,所以王石將英語學校的課 程改為下午。

  在哈佛上課,如同「趕集」。王石每天從8:40開始在哈佛設計學校聽「城市規劃」,臨到結束前幾分鐘,必須不動聲色地把書包理好,一結束就蹭蹭蹭往經 濟系跑,跑8分鐘,再一路爬上三樓,放慢腳步,輕輕推開門,坐進去,前哈佛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本傑明-弗裡德曼的宗教課已經開始。

  中午,穿過哈佛廣場,步行去對面的英語學校。如今,王石已在學習Advance級課程,這是該校的最高級課程。廣場裡有幾棵大樹和大片的草地,王石偶 爾會找一間咖啡屋坐下來,吃個三明治,更多時候則是邊走邊吃。「我想休息一下的機會非常非常少。在哈佛,很清閒的就是遊客,學生要匆忙得多。」王石說,他 唯一會停下來的原因是發現了賞心悅目的落葉,或者在雪地裡覓食的灰松鼠,這時他總會「忍不住停下來拍兩張照,傳到微博上。」

  英語學校放學後,他就在哈佛廣場的速食店花幾美元買一個雞肉捲回家,吃一半,另一半放在冰箱當第二天的晚飯。在美國的日子裡王石很少應酬,他的夜生活幾乎都是在公寓裡溫書。「因為你只要晚上安排應酬,你的學習就得熬到三四點,要不第二天的課就壞事兒,完全跟不上。」

  在哈佛大學的11個月裡,他感覺身處在一個「現代修道院」。「我住的地方很簡單,旁邊是一棟教堂式的建築,頂尖是十字架,中世紀風格,就像一個修道 院。不管在學校,還是在附近的星巴克,裡面的學生都是一邊吃一邊看作業。這就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地方。」王石對《外灘畫報》說。

  2011年夏季「艾琳」颶風來襲,王石發了這樣一條微博:收到言及颶風如何厲害的短訊,知趣取消約會。返劍橋公寓已晚。翻書不覺到凌晨。好像有特殊的磁場,祛除浮躁,心靜讀書。

  到英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60歲的王石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他的周圍,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開學自我介紹後,發現最大的也才25歲。

  為了克服「啞巴英語」,王石強迫自己每天跟這群比自己女兒還要小的孩子混在一起。美國課堂強調遊戲互動,由一個學生來比劃單詞,王石來猜。「往往一個 單詞掛在嘴上,卻怎麼也說不上來」。最有壓力的要數每週一次的考試,每次60分鐘,周圍的同學答題30分鐘後陸續交卷,60分鐘後,整個教室變得空蕩蕩, 只剩下握著筆的王石,和一位等待收考卷的老師。

  「我也經歷過小學、中學、工農兵大學,雖然不是最優秀的,成績也是中等偏上。這次算是體會到什麼叫後進生。」王石說,他生平第一次感覺腦袋累,是腦殼 裡那種累,半夜兩三點很疲勞,但睡不著。「有點像某種病態,一度擔心別哈佛沒學到東西,變神經了,想放棄。但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又背著書包去上學。」

  在哈佛的前三個月,他幾乎聽不懂主講人在說什麼,於是花錢請了一位翻譯幫忙做筆記,「自己裝模作樣地聽,聽懂一個單詞,想一想,接下去,又聽不懂 了」。三個月後,他開始自己做筆記,讓翻譯糾正,四個月後,他已經能聽懂六七成,便毅然擺脫了翻譯這根無形的「枴杖」。如今,王石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語發微 博,「氣候組織」創始人吳昌華欣喜地在微博上回覆他:以後出國不用給王總做翻譯了。

 

  房地產開發商眼中的美國

 

  在哈佛,王石的研究方向是「企業倫理和城市群落研究」。他選擇了兩門跟宗教有關的課:「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史」。

  「我們現在是西學中用。我們學習西方的東西,更多是技術層面,如何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理解、去瞭解、去吸收。到最後一定是宗教信仰。」王石這樣解釋自己選擇與宗教有關課程的原因

  在哈佛期間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一名哈佛教授講述二戰後美國信教人口變化。在課堂上,他瞭解到二戰後美國71%的人信仰基督教,80年代初驟降 到39%,90年代初又有所回升。他還瞭解到,二戰後出生的美國人有兩個宗教,一個是出生時家庭給的,第二個是20歲後獨立選擇的。上完那門課,王石形容 自己「豁然開朗」。

  「談到西方文明,就無法迴避基督教。以前我總是困惑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現在我發現,這不是要點,要點是宗教背後的文化訴求。」王石說,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源跟基督教密不可分,包括現代企業管理提到的「契約精神」,可以在《聖經》的舊約中找到最早的故事。

  在哈佛遊學的日子裡,王石無時無刻不在用房地產開發商視角觀察哈佛,觀察波士頓,觀察美國。

  在設計學院的「城市規劃課」上,王石不忘觀察身處的這棟建築: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盒」,冬暖夏涼,可容納400人。獨具匠心的是,這個學校的教室與教 室間沒有視覺上的阻礙,「梯田」狀從一樓一直到達五樓,五樓高高挑空,將空間串聯成一體,更像開放式的三角形階梯圖書館。低年級學生在頂層,便於觀摩下層 學長的設計活動,學生們隨著年級上升,教室逐年下移至畢業。

  在設計學院,王石瞭解到美國人數百年的城市規劃史。他拿波士頓舉例,波士頓在城市化進程中,也曾大肆建造高速公路。沒想到,交通是順暢了,卻一下子把 城市一分為二,造成了城市割裂。後來美國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財力,把波士頓重新規劃。「如何在城市發展規劃中避免高速、地鐵的劣勢?紐約和芝加哥是怎麼過來 的,遇到哪些情況,如何處理,這是可以借鑑的。」

  在哈佛學習期間,王石也多次走出波士頓,從其他城市獲取靈感。2011年3月,王石受邀赴華盛頓拜訪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部。該環保組織總部的屋頂綠 化引入蜜蜂的設計,讓他印象深刻。他當即他電話萬科的同事,要求在深圳大梅沙總部的綠化中引進蜜蜂。4個月後,萬科總部引進的兩箱中華蜜蜂開始產蜜,每次 可割蜜15斤。萬科的員工對自己的辦公室屋頂能產蜜感到非常自豪。一位員工告訴《外灘畫報》:「雖然蜂蜜的產量不高,每人只分得一小勺,但真的比新西蘭蜂 蜜還要好吃,蘊含一股自然的醇香。」

 

  「意識到差距,所以來學習」

 

  2011年2月23日,王石到哈佛剛剛1個月,便接受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邀請,在哈佛做了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他指的「三座山峰」,第一座峰指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峰,第三座指目前在哈佛的遊學。

  他對比了「登山」和「遊學」的差別。「你問我那個難?登珠峰當然難,但沒有我想像的難。哈佛遊學也難,比我想像的還要難。」王石說,但是最難的,是管理企業。畢竟,登上珠峰他只用了五年,而創辦和管理萬科,從1983年至今已近30年

  在萬科深圳總部的王石辦公室裡,王石的辦公椅背後有一輛精緻的奔馳模型車。王石說,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由萬科一家玩具廠生產的,汽車上印有日本皇室 的圖案,車門可以打開。「它不是玩具,而是工藝品。它代表著萬科的一段歷史。」王石把玩著模型車好一陣,久久不願放下。上世紀90年代,王石的公司業務涉 及玩具、服裝、飲料、印刷、K金鏈等十多個行業,1993年,他決心將公司從多元化向專業化轉型,原本計劃五年完成,後來足足花費十一年。但這場轉型無疑 是成功的。2007年,萬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住宅開發商。

  「其實去美國遊學,一是自我修為,二是為了想清楚,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王石說。

  雖然身在美國,跟中國有13小時的時差,但王石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跟萬科總部開視頻會議。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內部溝通會上,他從美國發回視頻。視頻是在哈佛大學JFK政府學院外的草坪拍攝的,王石的背後,是一群悠閒的大雁。

  在哈佛的演講中,王石透露了些許對公司「下一步」的想法。

  「在中國,民營企業生存不難,但相對粗放。」王石說,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全美前三大房地產公司年銷售量相加還沒有萬科大。但是從市場規模看,美國第一大房地產公司的銷售量佔美國總量的6%,但是萬科在2010年的銷售量為1千億,只佔到中國的2%。「要沉住氣,不能急於求成。意識到差距,所以來學習。」

  王石作為萬科最核心的人物赴美讀書,接班人話題自然也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王石用了一個比喻:「我對萬科有感情,但它是我的一個作品,而不是我的兒 子。」王石解釋,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件作品的製作者之一,作品的將來如何發展,如何才能更加「好看」,需要一個團隊一波一波去打造,而不是僅憑一個人的力 量,或者一個接班人。「1999年和2000年,我和柳傳志分別辭職,由郁亮和楊元慶接任。三年前,柳傳志重新出山,力挽狂瀾,效果不錯,如果你問我萬科 遇到類似情況,我會不會出山。我很肯定地回答:不會。」

  王石告訴《外灘畫報》,在哈佛他希望學習更多西方的管理思維。「1983年,我到深圳創業,看的第一本書是湯因比的《歷史學研究》。2011年,我在哈佛圖書館看兩本書:曼德維爾的《蜜蜂的語言》和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管理》,都是英文版,受益匪淺。」

 

  60歲的新生

 

  在美國,王石每天會抽出至少40分鐘發微博,他說,一來是方便與國內聯繫交流,二是訓練文字簡潔表達,三是接受各方批評與譴責。

  他的微博跟國內其他幾位房地產大亨相比,顯得十分「另類」,既沒有任志強那樣的「火爆」脾氣,也沒有潘石屹那樣愛湊熱鬧。他發的最多的照片,是關於他家裡的兩隻貓,1條狗和1頭小香豬。

  在微博上,他兩次提出「人生拋物線」理論。他說,人生就像一顆從槍膛裡飛出的子彈,我的最高點已經過去了,現在處在下滑處,應該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了

  他的微博頭像是一張坐在電腦前面的照片,帶著眼鏡,嘴角微微下垂,臉龐清瘦,法令紋很深。一位網友指出,這張照片「顯老」,建議他換一張。他回覆說:變老是規律,下次換頭像會顯得更老才對。

  「60歲是上老年大學的年紀,卻跟16歲的人一塊兒混,這是另一種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一種更不動聲色的咄咄逼人的表達。」王石說,「哈佛的這一年,我感覺獲得了新生。」

  他調侃自己,剛到哈佛時,「我已經是半殘廢了」。他指的是創辦萬科後,有司機、有秘書,到哪裡都有人接送,自己在不知不覺退化成「城市廢人」。

  而在哈佛,王石伴隨著各種笑話開始了他的「新生」。

  去銀行辦信用卡,因為在國內沒有辦卡的經驗,足足跑了五次銀行,花了一個月,才辦成;

  去超市買東西,搭地鐵,乘公交,經常搭錯車,搭錯方向;

  每天晚上一邊溫習功課一邊燒水泡咖啡,結果那隻燒水壺被燒紅了三次,塑料壺蓋都燒化了……

  王石告訴記者,他的「三年遊學」計劃可能會延長,哈佛大學的一年延長到兩年,接著去歐洲繼續遊學三年。未來10年,他的身影也會更多出現在國內外高 校。去哈佛之前,他已經接受香港科技大學的邀請,出任客座教授。此次回國,他已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基本談妥,今年秋季就開始在光華管理學院上課。

  一位曾在萬科工作多年的員工評價說,王石讓她聯想到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拚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王石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引著他永遠向前。」

  B=《外灘畫報》

  W=王石

  「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B:你去哈佛讀書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選「企業倫理」作為研究方向?

  W: 那是2010年初,哈佛的一個中國基金會在北京辦一個答謝會,當時執行主任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哈佛遊學,半年、一年、三年都可以。我當時就回答「有興趣,一 年」。到了2010年秋天開會了,我卻猶豫了,當時就害怕語言不行,過了國慶,沒去,過了聖誕,還沒去。人家來催,我聽了話中有話:我們這兒可是哈佛啊。 一咬牙,我就去了。

  你要說衝著什麼,當然是圓留學夢。當年改革開放的時候,我接近30,想出去的想法強烈。1983年,32歲,我在深圳創業,想著過渡兩年就出去。當初想去伯克利,覺得它是很活躍的學校,沒想過學什麼專業,只是想去瞭解西方文化。留學的想法,到50歲才打消。

  這次去哈佛想學什麼?不是很明確,但有一點很明確,我不會學工商管理。1983年到深圳,我既搞經營,又搞管理,自學能力相當強。我花了3個月讀了經 濟學原理、宏觀和微觀經濟學、工商管理。每次到香港,我都是買書,買台灣的繁體版。比如說會計學、記賬方法,我都是自學的。

  B:為什麼選擇哈佛?

  W:正好因為哈佛發邀請。只要是名校,伯克利,麻省理工,台北大學……我都會去。

  B:哈佛的學習氛圍究竟有多濃?

  W:哈佛是研究型的學校,講座交流特別多,各個系、各個學院都有。比如說,我在亞洲中心,牽涉到亞洲專題。日本海嘯發生,一個月之後,日本中央銀行來 了一個副行長,講海嘯之後日本金融政策;比如一個有關2012年台灣大選的講座,一看主講人:蔡英文。再比如說BP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事故調查總檢查人、 麻省理工的教授的一個講座。再比如說,我上一門課叫做「資本主義思想史」,上課的老師就是《貨幣戰爭》裡提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斯查爾德的後裔。你會發 現,哈佛的講座,牽扯到整個世界熱點事件主要的當事人、事後主要的負責人、核心人物。每個禮拜,我都覺得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B:聽說你在國外只吃西餐。為什麼?

  W:就吃飯來講,出國吃西餐,不是說這次去哈佛,20多年都這樣。改革開發80年代,我跟大家一樣,一定要吃中餐。但很快,我就決定,只要出國,不吃中餐。飲食文化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人思想接受西方西方,飲食卻不接受。中國人最頑固的,不是頭腦,是胃。

  我們萬科流傳著一個笑話:想懲罰誰,就讓他出國跟著董事長。咱中國人三天不吃中餐,難受死了。

  B:在美國遊學一年,覺得自己有什麼改變?

  W:昨晚我還跟一些企業家朋友吃飯,他們說感覺王石變得更隨和,更包容,僅此而已。

  B:你曾經說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宗教,你會選基督教。這跟你這學期學習的課程有關嗎?

  W:這句話直接拿過來講,肯定引起誤會。對於宗教,我的態度是你可以不信,但你要尊重那些信的人,接受一神論背後的價值框架、價值體系,它到底對這個社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如果你要說必須從眾神當中選擇一個信仰,我選擇「基督教」,更多是從文化、音樂、藝術上的考慮。我喜歡基督教堂的建築形式,哥特式,陽光從玻璃窗照進來,給人積極、溫暖、向上的感覺。還有基督教的音樂,繪畫,我都非常喜歡。

  B:你在哈佛這一年,是瘦了還是胖了?

  W:我的身體變化,在過去兩年。2010年第二次登珠峰,瘦了15公斤,下來的時候是57公斤。2011年初到美國,差不多恢復到70公斤。在哈佛頭 兩個月,又掉到67公斤,這個體重,比我1983年剛到深圳創業時,還瘦4斤。很有趣的是,一回到城市裡(回到中國),體重很快就漲了,我現在是73公 斤。

  

  「我無意當意見領袖」

 

  B:你在微博上說你佩服意見領袖,任志強,茅於軾,趙曉,韓寒,「在各自領域有獨到見解,敢於發出不同聲音。」你覺得自己是意見領袖嗎?他們需要怎樣的智慧?

  W:我當然不是意見領袖。首先,意見領袖應該是公共知識分子,比較獨立,二是以公共利益著眼未來,第三是有獨到的見解和影響力,在學術上有一定修為。

  我是企業家,本身就有利益衝突。你知道任志強的公司叫什麼名字嗎?很簡單,即便很關心這行的記者也很少能說上來,這說明他更多影響力來自個人,他的言 論不會對他的公司有什麼影響。對我來說,任何時候大家提到王石,就會聯想到萬科。意見領袖顯然不適合我,我也無意成為意見領袖。但我是上市公司的公眾人 物,更重要的是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

  B:你曾在微博上寫道:人們很介意自己的歸宿,但其實從宇宙看,每個人只是一顆粒子,在哪裡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去了美國之後,你開始更多以宇宙的眼光看待世界了麼?

  W:哈哈,我沒有這麼大的視角。我去美國有兩點感覺。第一,每個人的主流看法: 美國標準即世界標準。去美國之前,我還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美國建築標準有LEED,英國的標準比LEED更嚴。但美國人覺得,LEED就是最好的。到了 美國,我反而不認可這個了。第二,在美國的環境下你會用另外一個角度,更客觀地看待中國房地產市場。比如說,從全球眼光看,中國發展非常快,中國改革開放 需要經濟增長來支撐。就像騎自行車,你速度慢了,就倒了。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西方經濟蕭條,如果中國把速度降下來,全球都成問題

  B:萬科有建立「兒童醫院」的計劃。你在美國也考察過好多家兒童醫院。有何借鑑?

  W:美國的兒童醫院當然先進。但我覺得發展中國家的例子,更有借鑑意義。比如說曼谷,當地的醫療制度值得借鑑,只要是貧窮的孩子,都可以去看病。第 二,醫院的公益性做的非常好,很多孩子從外地到曼谷看病,父母是陪著來的,但沒有地方住,醫院還想出辦法很好地安置病患父母。

  再拿美國舉例,美國兒童醫院醫療設備都是以兒童為標尺的,比如說核磁共振,就是迷你版,醫生的座位很低,不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另外,醫療技術的先進性就更不用說了。

  萬科做兒童醫院可能走三種路線,一是給窮人看病,二是給富人看病,但看病賺來的錢支持窮人看病。三是不確定給誰看病,但只採用高尖端技術,治疑難雜症。富人付錢看病,我們為窮人設立一個基金,看不起病的人可以申請這個基金。

 

  「人生舞台的終點是隱退」

 

  B:你相信2012年世界末日嗎?如果離開末日還有三天,你會做什麼?

  W:那是無稽之談。西方宗教本身就有「末日說」,以前有,今後還會有。地球有誕生就有結束,但那個末日是無限的,對我們來說,可望不可及。但你的末日是什麼?你的末日,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可能就是明天,最多再有30年,肯定會到來。

  你說離末日還有三天最想做什麼?很簡單,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有什麼重大變化。因為這是你的末日,不是世界末日,別人仍在正常的生活。我想最好的結束方式,就是不要對世界造成影響。

  B: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W:作為一個人生舞台,年紀大了,就要隱退。在哈佛的經歷,我要是願意到處公開去講道,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像郎咸平一樣跟電視台簽約,我相信我還是有這個影響力,電視台會感興趣的。但是我選擇更多的方式去學校,跟學生交流,而不是做一個公眾人物。

  B:我看到你轉了一條微博,說的是喬布斯晚年住在一個中產階級街區,行人從他家走過還能看到他在燈下工作。你的晚年生活,願意過有好鄰居的中產階級生活,還是住深宅大院,與世隔絕的生活?

  W:我想是後者吧。這跟個人習慣有關。我本身不大善於交際,也不喜歡熱鬧的交際場所。所以我登山,和大自然打交道。現在不登山了,我更喜歡和植物、動物打交道。

  B:你有沒有想過像喬布斯一樣,把傳奇的人生經歷,寫一本自傳?

  W:我怎麼能和他比呢?我覺得喬布斯是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級人物。他屬於英年早逝,留下那麼多財富,讓別人懷念他。而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享受生活,沒 有必要到最後寫這樣的東西。你是要給別人看呢,還是要總結自己?我覺得喬布斯更多是要讓別人看,他本人非常低調,做到現在,真正出名就是這五年時間,在他 生命的末期,他找人寫自傳,更多的是做為一種財富,讓別人瞭解他,而不是產品本身。

  B:這是四個蘋果的世界。第一個誘惑了夏娃,第二個砸醒牛頓,第三個握在喬布斯手裡。第四個在哪裡?

  W:不知道啊,一定會有第四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7

雷軍的宿命:從萬籟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囂

http://news.imeigu.com/a/1328852940172.html

雷軍

中國互聯網業的「活化石」雷軍說自己曾經是「不怕苦,不怕累,人定勝天」,但現在他決心要換一種活法,「我們找對了一個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有這麼多人知道,就是形勢比人強」

本刊記者 薛芳 發自北京

再出發

2007年12月的一個深夜,北航北門的柏彥大廈。金山軟件的CEO雷軍需要做一次告別,他也許想過,這是最後一次待在金山的辦公室了。有人記錄了當時情形,「掐滅手中的煙頭,雷軍從辦公室的沙發上站了起來,拎起雙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時沉,他的動作比平時有些遲緩。」

那時候的雷軍,已成名多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業的「活化石。」

2011年歲末,在卷石天地大廈12層的辦公室內,他似漫不經心地說:「我是1992年1月4號加入,2007年12月24號辭職,總共差了十來天,正好整16年。」

2011年7月7日,金山軟件宣佈雷軍接替求伯君擔任董事長,求伯君「因為健康原因」將於半年後退休。2007年12月,剛剛上市兩個月的金山發佈聲明,雷軍「因為健康原因」辭去公司總裁兼CEO。

重回金山後不到一週,雷軍作為創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開了面紗。如何分配精力,雷軍說:「實在沒有辦法拒絕張老闆和求老闆20年來的情誼。對於金山,只有義不容辭。」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時空變化後的權力更迭,而關乎人心的,寥寥數語,被一帶而過。

試想,一個勞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過16個小時,這種工作習慣堅持了十多年,忽然他離開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幹部,離開了原來的舞台,生活變得萬籟俱寂。

「那半年,沒有一家媒體想要採訪我;沒有一個行業會議邀請我參加。我有的是時間,沒人記得我。我似乎被整個世界遺忘了,冷酷而現實。人情冷暖忽然間也明澈如鏡。那個階段,我變得一無所有,除了錢。」雷軍說。

重回董事長,對2011年的雷軍來說,似乎只是一個預熱。一個多月後,雷軍歸來,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 年8月16日,798藝術中心北京會所的舞台中央,雷軍身著黑色T恤和深藍色牛仔褲,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帶著「一款頂級智能手機」,對台下八百多名 聽眾講述誕生歷史。場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現場頗為引人注目的場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機」的預售隊伍,排了一百多米。

這場新聞發佈會,頗像雷軍和小米手機的一場脫口秀,有人覺得這和喬布斯在莫斯康尼會議中心的表演有相當神似的地方,現場有人忍不住喊了起來「雷布斯」。

當天現場播出了一個短片,一幫中國互聯網的風雲人物齊聚一堂。樂淘網CEO畢勝、多玩網總裁李學凌、金山網絡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裡的蘋果手機,高呼:「我們要小米!」

這是他們給雷軍和小米的禮物。他們都曾接受雷軍的投資,是老友,亦是曾經或者未來的合作夥伴,雷軍更願意稱他們為「兄弟」。

發佈會結束不久,雷軍公開談到了他對喬布斯的看法:「他的問題我都想明白了,就算見到了,也沒什麼可問的。」

有媒體如此評論喬布斯對中國科技和互聯網行業的影響:對大多數企業家來說,喬布斯是一尊隨時可以被拿來附身的神,他們都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喬布斯,但當其他同行試圖扮演或解釋喬布斯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放過任何奚落和吐口水的機會。「雷布斯」的稱呼讓雷軍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事件也讓雷軍看到了他和喬布斯的差距:「喬布斯是個內心很強大的人,他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他,這點上我和喬布斯相差很遠,雖然我也是個內心強大的人。」

從萬籟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囂,質疑也罷,詰問也好,對雷軍來說,媒體的連篇累牘只說明了一個信息:我回來了。

好學生的懷疑

「我 從小就是好孩子、好學生,根紅苗正,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我如此篤信並踐行著所接受的東西。你想想,一個想法單純、積極向上、非常熱情的青年人,他的 信仰一點一點被現實無情擊碎。他在社會上打拚了一二十年以後,遍體鱗傷,為什麼?他發現他所接受的那套教育是行不通的,你知道這多可怕嗎?多可悲嗎?」

1969年,雷軍出生在湖北仙桃一個教師家庭。他的中學時代,學習的氛圍頗為濃厚,「我們仙桃中學也還挺厲害的。6個班考了了17個清華、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華。」一直處於前幾名的雷軍,拿著上清華北大的成績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18歲的雷軍進入武漢大學,為了不落後於人,他戒掉了午睡的習慣,把時間分割成以半小時為單位,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時的學習計劃。

在武大還發生了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對雷軍來說,他在大學的圖書館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書,一本講述喬布斯等人在硅谷發起技術革命的書。至今,提到這本書,雷軍似乎依然熱血沸騰,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驚人的書放在記者面前。

20 歲,他用兩年讀完別人4年才能讀完的課程,并包攬學校幾乎所有的獎學金。22歲,與人合著《深入DOS編程》、《深入Windows編程》,成為程序員爭 相閱讀的紅寶書,可謂少年成名。雷軍記得很清楚,大學班上百十來號人,他入學的成績是第24名,畢業的時候是第6名。

雷軍1992年進入金山公司,6年後出任首席執行官。他延續了大學時的勤奮。原金山高級副總裁王峰迴憶,當年雷軍每每在下班之後約他在辦公室談工作,一談就到半夜。16年來,對於雷軍來講,這種勞模式的生活實在是太正常不過。

在軟件業,金山被稱為執行作戰能力和行政組織能力都非常強的一家公司,但這說明不了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金山陷入「前有微軟,後有盜版」的窠臼裡。以金山為代表的中國軟件公司死扛民族軟件旗幟,雷軍接受的教育讓他篤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勝天。

雷 軍一直活在他這一代人的宿命裡,他一直接受這樣一套規範:從好學生到好員工,從好員工到好領導。他從未對這套規劃和體系產生過任何懷疑。在他的帶領下,金 山軟件、金山遊戲、金山的電子商務,都做到細分領域前幾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連IPO都要苦戰若干年。

懷疑開始在心裡生了根,先是對他早年所接受的教育。雷軍第一次去香港,發現凌晨3點街頭很安全,並非傳說中的黑道橫行,他第一次崩潰。

此後,他去美國待了幾個月,發現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圓」,他又崩潰了。「你叫我說什麼好呢?我們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這種懷疑到後來,就衍變成了對金山的商業道路和價值體系的質疑。「其實在金山後期我就覺得不對了,當你堅信自己很強大的時候,像坦克車一樣,逢山開路,過河架橋,披荊斬棘。但是當你殺下來以後,遍體鱗傷,累得要死,你在想,別人成功咋就那麼容易?」雷軍在反思。

雷是一個重義氣的人。儘管沒能成為傳奇,金山還是上了市,雖然市值是國內某些互聯網大公司的零頭。

比雷軍大5歲的張朝陽,清華畢業後去了麻省理工學院。在異國文化的氛圍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轉變,而不用遍體鱗傷。

張朝陽在接受柴靜採訪時說:「到美國之後,我變得非常反叛。我在銀行裡從沒有存款。買車一定是敞篷車,開車路過商店時要來個急停調頭,進去買一副墨鏡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梳過Ponytail(馬尾)。那時我希望過Cool的生活。」

在決定經商之前,張朝陽早已放棄了諾貝爾物理學家的夢想。他認為諾獎得主並不是那麼受人注目,可能看100萬次電視才會出現一次楊振寧的面孔。

1996年,張朝陽聽到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竟然沒有一絲震動。在他看來,那個社會的傳奇是另外一些人。

張朝陽和雷軍心目中的英雄是同一類人。所不同的是,沒有包袱的張朝陽抓住了互聯網浪潮裡的一朵浪花,而雷軍則帶著少年的不服輸,在16年的時間裡,以為以己之力,能改變一個產業的宿命。結果什麼也沒有改變,他心生去意。

2007年12月,在記者見面會上,雷軍用深深的一鞠躬紀念自己任職的最後一天。在中層溝通會上,他連續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復員工複雜而激動的情緒。雷軍說:「我終於把債還完。」

他離開了,思考了大半年,對媒體屢次提到「五點反思」:人欲即天理、順勢而為、廣結善緣、少即是多和顛覆創新。他對自己說,「金山就像是在鹽鹼地裡種草。為什麼不在颱風口放風箏呢?站在颱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然而碎了的信仰,如何重構?僅僅找到風口?

幕後4年

「離 開金山對我是一次重創,心理上的創傷超過了大家的想像。我這個人很努力,很勤奮,帶著一幫和我一樣的人,打了這麼多年江山,整成這個樣子,我肯定不服氣。 要是我沒努力也認了,但是我非常努力。二十多年,這麼多的機會,一個都沒撈著,我問自己為什麼,問題肯定出在我身上了,那我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不服 輸。」雷軍說。

有人點評雷軍:很執著,但一直沒站在風口上。別人做互聯網的時候,他繼續做軟件,最後軟件業整體不行了。在他一邊做軟件一邊做互聯網的時候,又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間,最後還被軟件公司給絆住了。

雷軍是湖北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在湖北本土人看來,湖北人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不服周」,一般兩個人打架的時候,把對手按在地上的人會問「服不服」,另一個人會說「不服周」,這是湖北人性格中倔強不易服輸的特點,也是雷軍性格的另一面。

這樣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為何如此寂靜,好像忘記了曾經有自己的存在。雷軍顯然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4年後,圈內人和圈外人似乎都恍然大悟:「雷軍原來這麼牛啊!」剔除中間的羨慕,另外一層則是世俗的成敗論英雄。

對於雷軍,他需要擺脫過往。離開金山前不到一個月,雷軍以CEO的身份錄製了一期《波士堂》。在節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對人生事業的看法。談及未來,雷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等你們《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闆,而是直接叫我雷軍的時候,我再來告訴你們。」

做事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錢。雷軍在金山階段,財務就實現了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聯想共同投資的卓越網以7500萬美元出售給亞馬遜,外界估計,雷軍個人獲利上億元人民幣。有熟識的同事認為,卓越套現之後,雷軍就比較淡定了。

他 投的第一個項目是孫陶然的拉卡拉。孫陶然和雷軍相識是在1996年中關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二人一見如故。2004年,孫陶然創業,聯想投資找到雷軍做盡 職調查,雷軍不但對孫稱讚不絕,還立馬給他打電話。雷軍對孫的判斷是:他做什麼都能做成,緊跟的一句是,「無論他做什麼我都投。」

這話,2004年他對孫陶然說過,2005年對陳年說過,2006年對俞永福說過。雷軍對認準了的人一貫如此。

陳 年與雷軍1998年就認識,後來共同創立卓越網。2005年陳年開始做我有網,雷軍投資。後因對行業環境判斷失誤,我有網陷入困境,陳年放縱自己,乾脆先 去寫了本小說《歸去來》。2007年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認為PPG模式適合再創業,雷軍覺得陳年一定會再成功,於是投錢給他。

2006年,聯想投資否決了當時的副總裁俞永福投資優視科技(UCweb)的提議,俞非常沮喪。那時候,雷軍與俞永福相識一年多。雷告訴俞:「如果你從聯想辭職來做UCweb,我就投。」

作為天使投資,雷軍有自己的立場。他對業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來找我看項目,我不會投的。

在 這個過程中,雷軍還是有自己的深刻感受的退休老幹部做點事情,是很難引起多大關注的。他忽然間把很多東西都想通了,心態也調整好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其實沒什麼,人家原來是看著金山,不是看著你雷軍。沒關係,我會捲土重來的,等我把天使投資做起來以後,我發現大家看我的眼光變了,因為在另外一個領域 裡,我可以做得更好。」

做天使的雷軍,成績斐然,凡客誠品現在的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元,UCweb與多玩網差不多2-3億美元,其他投資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過了1億美元。如果雷軍在這些公司平均佔股10%-30%,如果再加上雷軍在金山的股份,他賬面資產早已達到2-3億美元。

雷軍投資的17家公司長勢喜人。對於向來喜歡論資排輩的中國互聯網,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硅谷之火》重燃的時機似乎已經到來。

中國互聯網界流傳一個說法:第一陣營是一張桌子TABLE,其中T是騰訊,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軍系,E是周鴻禕系。馬化騰、馬云、李彥宏、周鴻禕分別憑藉即時通訊、電子商務、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贏家通吃的帝國藩界。

雷軍雖然成功投資多個移動互聯網的單點企業,卻一直缺乏一個平台型旗艦移動互聯領域成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創業路上

「我 原來不成功,今天也不成功,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沒達到。在我看來,我是失敗的,很多人都說我是成功者,但我感受不到。我是一個成就驅動型的人,這樣的 人,他能夠忍受各種痛苦,然後前行。前天有人採訪我說,是不是因為你沒有幹成一個像馬化騰那樣的公司,你憋屈。我當時說是,但後來想了一下,其實不是,我 就是想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享受驕傲自豪的感覺。」雷軍說。

小米手機順勢而生,他打破了以往的藩籬,不再「防火、防賊、防記者」。去年7月份的某一週,他先後參加金山與小米科技兩場媒體見面會,8月更是不遺餘力推薦自己的小米科技,瞬間,他成為中國互聯網界曝光率極高的人物。

坐在記者對面的雷軍是個極為周全的人,採訪剛開始,他側坐著,為了攝影師拍照方便。

他有自己強大的邏輯體系,當他發現某些問題在他的邏輯體系之外,他會讓採訪重回他的邏輯。

媒體和熟人眼中的雷軍有些不同。媒體眼中的雷軍,這麼多年,表情如一:勞模,缺乏一個成功的機會,所以再次創業成為必然。熟人眼中的雷軍是一個非常義氣之人,講究輩份、長幼有序、為人著想,表現謙虛,溫良恭儉讓。

在叢林法則和江湖門第風氣極盛的中國互聯網界,雷軍的這種性情和作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氣場。有這麼一個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軍從金山帶來的鐵桿下屬在幫忙搬家時,書架上書的擺放次序,與搬家前絲毫不差。

不過,雷軍和魅族創始人黃章之間的恩怨,把他拖進是非漩渦中。小米創辦之前,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讚美魅族,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家互聯網手機公司:一是蘋果,一是魅族。雷軍曾找過黃章,彼此很合得來。

小 米科技創立後,黃章卻在魅族論壇上稱:雷軍打著天使投資人的旗號,獲取了諸多魅族的商業秘密從生產研發、銷售模式甚至於公司的財務報表。此外,黃章認為 MIUI系統盜用了魅族系統的部分精華,二人從此交惡。黃章和雷軍,魅族和小米似乎恩怨還未了結。2009年,黃章也曾在魅族論壇稱iPhone抄襲魅 族。

雷軍的說法是:「你做一件事情肯定要瞭解同行做到什麼程度了,要做充分的市場調查。我也拜訪了很多家……我也有過其他的思路,但最終決 定自己做。做頂配手機,有實力的不見得願意跟你合作,沒實力做出中等水平又不是我要的,只能自己做。」業界的說法是,魅族和黃章打開了雷軍做手機的潘多拉 盒子,並且很可能最終促使雷軍下定決心,自己創業做手機。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曾如此形容小米進入市場的格局:這是一場三國殺。一個是蘋果,一 騎絕塵。一個是Andriod繫手機,包括摩托羅拉、三星和HTC。還有一個是諾基亞和微軟的結盟。這場戰爭因為蘋果的專利權官司和谷歌對摩托的收購,已 經白熱化了。5年前,諾基亞一統天下的時候,雷軍肯定不敢進來。現在,雷軍被形容為東漢末年的劉備,很有機會。

於是,小米應運而生。

2009年10月,雷軍向一直保持密切聯繫的林斌發出合夥創業的邀請。林斌,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長、工程總監、Google全球技術總監,曾全權負責谷歌在中國的移動搜索與服務的團隊組建與工程研發工作。

雷軍與其相識於一次Google和UCweb之間的合作。出於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同樣的熱愛和痴迷,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當林斌打算創業時,雷軍拋出了一個大計劃,為什麼不做一件更激動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發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機。

黃江吉,30歲就成為微軟工程院的工程總監。兩人熟識源於對Kindle的痴迷,第一次見面就聊了4個半小時,分別的時候,黃告訴雷,如果要做手機,算他一份……

人慢慢聚攏起來。小米的創始團隊成員,還包括早期金山的設計總監,後來負責過金山在線、金山詞霸的黎萬強;曾參與過谷歌3D街景的高級產品經理洪鋒;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還有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軍自己的話說,製造手機的經歷8天8夜也說不完。

小米手機誕生後迅速成為話題,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這一切,在雷軍看來都順理成章。

「從創業講,第一步應該已經成功了,很核心的原因就是我們運氣好,而不是我們有多大本事。在對的時候,幹了對的事情。毫無疑問,我們找對了一個風口,連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有這麼多人知道,就是形勢比人強。」雷軍如此解讀。

小米如何賺錢?他的回答四兩撥千斤。「10年前百度怎麼賺錢?10年前的騰訊怎麼賺錢?我們以後就怎麼賺錢。」

雷軍保持了早年的風格,幾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雷軍在外面演講回到辦公室,還沒吃飯,桌上有一份米飯和一碗粥,他舉起碗,差不多一秒鐘就把粥喝了下去。

他不止一次說,「我掙錢的慾望沒有把一個東西做成功的慾望高,要不然我不會寫了16年的代碼。我四十多歲了,該有的也都有了。」

對雷軍來說,小米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非常重要,「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件事情,幹完拉倒!」

(責任編輯:姜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5

《圓夢團隊出列》精準掌握需求 10萬元就能創業 正宗台灣之光創意夠嗆 躋身世界舞台

2013-04-15  TWM 
 

 

自從蘋果一手帶起App產業鏈之後,創業門檻甚低的App,旋即成為許多人一圓夢想的最佳起點;在台灣,也存在許多不為人知、卻晉身國際級舞台的開發商,他們透過創意及敏銳的市場觸角,把App應用玩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撰文‧顏雅娟

Sonocaddie 2 Golf GPS

《南北星》

高爾夫球場的導盲犬 讓你先馳得點一個轉身,利用球桿擊球力道以及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小白球以拋物線完美飛出,這是高爾夫最漂亮的一記擊球。

在台灣,或許很多人都習慣下場打球時,有個桿弟隨侍在側拿球桿、找球、看碼數。然而,經驗不足的桿弟,很多時候反成了球場上的麻煩製造者。

二○○四年,剛接觸高爾夫運動的劉俊山、沈兆昌,為了準確掌握每個障礙物及目標的距離,兩人聯手成立南北星公司,率先投入高爾夫球場導航設備「電子桿弟」生產,讓打高爾夫再也不用碰運氣!

時任南北星董事長的劉俊山指出,不同於台灣、中國打球都配有桿弟,人力昂貴的歐美、日本地區,成了南北星電子桿弟最主要的輸出國,並連續在○九、一一年拿下台灣精品獎,成了道地的台灣之光,也寫下南北星在高爾夫導航設備最輝煌的一頁。

但在光彩亮麗的背後,南北星開始感到一絲隱憂。「那時產品幾乎已經做到這行的最頂級規格,不僅內建彩色球道圖,更做到動態飛行模擬等功能。接下來,公司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朝多元化發展。」劉俊山指出。

高爾夫球場導航App〈Sonocaddie Golf GPS〉,成了南北星向外踏出的第一步。劉俊山點出,打高爾夫的族群其實很固定,九成都是男性、年紀多在四十五歲以上,為了向外引進年輕使用族群,南北星在一○年推出價格門檻較低的App,且在即將更新的版本中,加入社群分享功能,讓偶爾打球的輕度球友也能納入南北星的客戶群中。

「為了抓住使用者的心,南北星產品的每個設計環節都緊扣使用者行為。」劉俊山指出。舉例來說,一般男性在打高爾夫時,為了防止磨傷,左手會戴著手套,因此在設計使用介面時,會盡量避免由右至左的操作手勢;且使用情境都在戶外豔陽天,App圖資呈現必須明亮、高彩度。曾有球友形容,電子桿弟就像打球時的導盲犬一樣。

從硬體穩健跨足App市場之後,下一步,南北星打算用高爾夫球場圖資優勢,殺進穿戴式電子裝置市場,預計在今年中推出主打高爾夫導航功能的智慧手錶,與蘋果、三星電子同場較勁!

南北星

負責人:劉俊山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設計、

高爾夫球場圖資庫建立及

App應用

PK Wine

九一資訊》

少年酒國英雄 串起愛酒社群你知道台灣人有多愛喝酒嗎?在這個拚酒文化盛行的小島,不僅締造每年高達兩千四百萬瓶葡萄酒的進口商機,更創下全球前三大威士忌消費國的驚人紀錄。瞄準這廣大的品酒社群商機,一群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透過App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

「我想做的從來就不是App,這是我打開這(愛酒)社群的敲門磚。」一手推動〈PK Wine〉誕生的九一資訊負責人曾偉倫說。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曾偉倫,大學時期在台北的酒吧打工,讓他從此一頭栽進品酒的世界。他表示,雖然台灣擁有龐大烈酒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真正抓住背後龐大的品酒社群,如果可以把這群人集結起來,後續可以挖掘的機會是很多很多的。

但要從數以萬計的App勝出談何容易?業務出身的曾偉倫,以他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指出,App要能活下來,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獨特性,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

「像我逛大賣場的時候常看到,有消費者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酒瓶上的酒商、名稱,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就是機會了!」曾偉倫說。

因此,在推出以筆記功能為主的〈PK Wine〉一版後,近期九一資訊開始積極與酒商洽談,在即將推出的二版新增酒商資料庫,讓使用者用手機掃描酒瓶上的條碼,便能秀出這支酒的年分、產地、進口商等資訊。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執行力,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每個人就是一直去試!」快速修正、找出最新的市場需求,無疑是九一資訊的最佳利器。

九一資訊

負責人:曾偉倫

資本額:10萬元

主要業務:品酒App開發

Cytus

雷亞遊戲》

顛覆想像 從音樂App紅到開演唱會二○一二年八月,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正舉辦現場演唱會,曲風從爵士、動感,到充滿嘉年華感的俏皮舞曲,搭配舞台華麗的聲光效果,台下觀眾乘著夏夜晚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這不是哪個超級巨星現身台灣,而是台灣第一次由App遊戲開發商所舉辦的演唱會。

曾在iOS遊戲下載排行拿下十二國第一名,至今累計下載量超過數百萬次的音樂性App遊戲〈Cytus〉,很多人不知道,背後推手正是成軍不到兩年的新兵雷亞遊戲。

雷亞遊戲有五名合夥人,都是從小玩遊戲長大的六、七年級生,成立公司後,利用過去自身豐富的遊戲製作經驗,快速在一二年初推出首款作品〈Cytus〉,旋即在全球獲得玩家廣大回響。

「我們都是玩遊戲長大的,遊戲要成功,一定要先說服自己,」雷亞資深設計師陳佩琪指出。對於獨立遊戲開發商來說,要從高度競爭的App市場中被看見,做好遊戲可能是唯一的生路。

分析〈Cytus〉能殺出血路的原因,創辦人之一的游名揚認為,從跳舞機、吉他英雄、太鼓達人開始,節奏音樂遊戲只要符合遊戲音樂好聽、操作節奏流暢等基本要素,大致就能擄獲一定的支持群眾。

但雷亞的野心更大,為了有效擴大使用族群,〈Cytus〉以一.九九美元、內含四十首曲目的低價親民策略打出知名度,並推出「百萬計畫2.0」活動,只要下載次數每超過百萬次,遊戲製作團隊就會免費新增十首曲目。

「其實我們製作遊戲,目的不只是為了營利,有時候只是純粹好玩!」當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讓同一群人花更多錢,雷亞卻反向而行,希望用低門檻策略吸引更多使用族群。

充滿創意的行銷策略還不止如此,舉辦演唱會更是把〈Cytus〉知名度推向高峰的經典之舉;此外,雷亞在去年授權遊戲劇情、曲目給韓國劇團,今年三月才剛在韓國結束Cytus音樂劇的巡迴演出。

游名揚指出:「我們希望把公司或遊戲本身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不同於其他遊戲業者,雷亞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說故事,希望給遊戲產業帶來一絲活水。

雷亞遊戲

負責人:鐘志遠

資本額:3200萬元

主要業務:遊戲開發

閱讀空氣

《曜碩科技》

白目散去

你今天讀空氣了嗎?

在日文裡,以「空??(直譯:不會讀空氣)」來形容一個人白目,不懂得因應情況變通。抓準現代人努力尋找社會潛規則的特點,以奇怪幽默感為主打的App遊戲〈閱讀空氣〉,順勢崛起。

除了在日本創下累計下載量突破二四○萬人次紀錄;去年八月,台灣軟體廠商曜碩科技正式將〈閱讀空氣〉轉化為台灣適用的繁體中文版本,旋即大舉攻占台灣上班族、通勤族的手機頁面。

雖然這款App原作來自於曜碩科技所隸屬的Aplix日本遊戲集團,但在曜碩眼裡,〈閱讀空氣〉不只是個單純的遊戲App,更是經營品牌與社群的重要灘頭堡。

今年三月釋出〈閱讀空氣〉二版的同時,曜碩首次嘗試與出版社合作推出非戰略本的娛樂書。回憶當初向日本團隊提案時,曜碩研究開發部協理俞文華笑說,日本團隊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也可以出書?」無視於日本團隊的質疑態度,曜碩大膽跨出App遊戲之外,出版專書只是走向實體的第一步,接下來,曜碩計畫發行一系列的周邊商品,並以授權圖像增加獲利來源,甚至朝經營YouTube個人內容頻道方向前進。

俞文華大膽預言,未來App遊戲將逐步演化至玩家主動參與趨勢,〈閱讀空氣〉可望延伸成為一個社交平台,玩家可以把自己的趣事、生活情境都放上去,讓使用者透過自製遊戲關卡來展現自我。

「不同於一般打小鳥、水果、殭屍的App遊戲,〈閱讀空氣〉訴求的是使用者的情緒面。」曜碩科技執行長房達章指出。由於各種功能性App都已飽和,所有開發商開始朝往滿足右腦的感性需求,或許這也是這款App能風靡亞洲的關鍵因素。

曜碩科技

負責人:吳廣義

資本額:1.95億元

主要業務:無線通訊軟體、

無線服務應用平台、

物聯網及雲端運算

電影櫃

《博思科技》

寫日記落伍了!用電影記錄生活才酷台灣首支兼具打卡分享、電影評論、收藏使用看片記錄的本土App〈電影櫃〉,自去年九月上架以來,登上Google Play娛樂類下載排行第四、累計下載量超過十萬多次的傲人紀錄。

背後推手潘鎮帆、熊世豪,兩人曾是台灣大廠宏達電的軟體工程師,擁有令人稱羨的分紅與高薪。但為了讓愛電影的興趣與軟體專業結合,去年六月,他們選擇閃退,投入App創業行列,推出〈電影櫃〉。

除此之外,他們還陸續推出〈電影時刻表〉、〈電視連續劇〉以及〈電視綜藝〉等影視相關App,累計用戶群已超過百萬人次,並在今年二月正式成立博思科技。

談起創業處女作〈電影櫃〉,潘鎮帆驕傲地指出,除了可查詢電影時刻表及簡單的評分功能外,最大賣點在於納入可記錄自己觀看電影軌跡的功能,使用者在一踏出劇院、內心最洶湧澎湃的時候,就可以立即打開手機記錄心情與對電影的感想,長時間累積下來,就像用電影寫日記一樣。

儘管這款App的發想並非創舉,坊間早就存在許多影評大型網站,但潘鎮帆點出:「電影評價不用多,熟悉自己看片品味的十個朋友來推薦就足夠了!」面對近兩年App市場邁入高度白熱化的競爭,潘鎮帆有感而發,他說:「其實,我們團隊做一支App,平均只要兩周的時間,但現在每天上架的App成千上萬,如何在這一大片汪洋中拿到下載量,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儘管目前收入仍有限,潘鎮帆對自己追夢的選擇從不後悔。

博思科技

成立時間:2013年2月

負責人:潘鎮帆

資本額:50萬元

主要業務:影視App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8

中信總部喊賣250億 新舞台將吹熄燈號


2013-04-25  TNM  
 

 

中信金今年底要搬家,新總部大樓在台北市南港,而位在信義計畫區的舊總部大樓要賣,喊價二百五十億元,連帶地大樓後棟的「新舞台」恐吹熄燈號。本刊調查,中信銀已發文要求收回新舞台建物。

新舞台由辜振甫及辜濂松叔姪成立,辜振甫女兒辜懷群掌舵,迄今十六年。辜濂松去年底過世後,新舞台即收到逐客令,令人感慨。新舞台是存是廢,「辜家人本週將碰面討論。」知情人士說。

辜懷群小檔案

◎年齡:六十三歲

◎家世:為和信集團創辦人、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歿)的長女,夫胡其龍。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文學博士

◎經歷:曾任台大外文系教授,現任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舞台館長。

新舞台小檔案

◎開 幕:1997年4月

◎發起人:和信集團創辦人辜振甫、中信金前董事長辜濂松叔姪2人

◎贊助者:中信銀文教基金會贊助營運經費

◎館 長:辜懷群(辜振甫長女)

◎館 址:北市信義區松壽路3號

◎造 價:占地550坪,造價近12億元

◎定 位:可容納935席觀眾,為台北第1座民營的中型多功能表演廳。

◎節 目:音樂、舞蹈、戲劇、傳統戲曲4類。戲曲節目由京劇名角李寶春掌舵,另找來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推「新舞風」系列節目。

◎營 運:每年推出超過200場表演節目、觀眾人次逾10萬人,累計至今已推出超過3,000場表演,吸引超過200萬名觀眾。

中信金要搬新家的消息,四月傳遍業界,中信金打算今年底陸續搬入台北市南港經貿園區的新企業總部大樓,位在信義計畫區的舊總部大樓則已喊賣,喊價上看二百五十億元,預估中信金有百億元獲利可落袋。

逐客令 收回新舞台

此事,激勵中信金股價,卻讓台北文化圈人士很憂慮,「新舞台還留不留?」新舞台為可容納近千名觀眾的表演場地,位在中信白色大樓後方,與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館為鄰,是台北東區藝文地標。

上週六(二十日)晚,台北濕冷,本刊實地走訪新舞台。這晚,新舞台上演的是日本《動物樂團嘉年華》音樂會,打著綠色領巾的工作人員引導民眾進入二樓會場。對於新舞台可能要搬家,觀眾、工作人員,甚至承租一樓店面的慈濟靜思書軒人員都渾然不知。

一位新舞台工作人員透露:「確實有聽說中信要賣樓,不過目前還沒有急著搬走的壓力,重點是也沒有新場地可去,只能繼續營業,等消息。」

本刊調查,其實新舞台今年一月間即收到「逐客令」,擁有新舞台產權的中信銀,發函給負責營運的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表示將終止合作關係,要求收回新舞台建物,自明年後,就不得出租做表演之用。

而中信金南港新總部,也無新舞台棲身之地。知情人士說,「南港總部都快蓋好了,總樓地板面積八萬多坪,比舊大樓大三倍,空間雖大,但根本就沒有規劃劇場。」

也就是說,明年起,這處藝文展演舞台將吹熄燈號。「這實在太可惜。」台大戲劇系教授、國立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新舞台是台北風格獨特的表演舞台,觀眾在外面看到的是信義鬧區繁華世界,關起門來表演古典傳統藝術,氛圍特別有趣。

傳熄燈 林懷民焦慮

聽聞此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心情起伏不小。他告訴本刊:「我覺得很焦慮,如果新舞台不能留下,那我會抓狂,這等於是削弱台灣藝術文化實力。新舞台可說是台灣唯一表演藝術的典範,從劇場的經營、人員的訓練,到讓觀眾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有相當重要的文化意涵,並不是為了賺錢在做的。」

「大陸在過去十五年內共蓋了一百多家大型劇院,上海有一整條的戲劇街,北京現在也正在規劃仿造百老匯。反觀台灣民間的劇院都一直是自己在貼錢做。」林懷民激動地說。

身為國際知名舞蹈家的他,長年關注本土表演藝術環境,然新舞台恐吹熄燈號一事,他事前並不知情。「新舞台館長辜懷群和工作人員都很低調,他們有問題也不會來找我們求助,希望新舞台去留這件事政府一定要介入、想辦法。」林懷民說。

辜懷群的確很難求助外人,畢竟這是「自家事」。新舞台由辜懷群父親、已逝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叔姪所創立,一直以來,都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經費支持。如今辜濂松過世、辜仲諒當家,新舞台表演場地要被收回,這教辜懷群如何向外人啟齒。

展演場 老董重人文

本刊試圖採訪,辜懷群婉拒。她的友人對本刊說:「中信銀長年支持新舞台,累積投入二、三十億元資金,很不容易,很感謝中信銀,未來如何,決定權都在中信銀,她不方便多說,但我們文化人當然都希望新舞台可以留。」

辜懷群的態度很委婉,親近和信辜家的人士則感嘆:「在收到公文(收回建物)前,他們(指中信辜家)沒有溝通,那是人家的地方(指新舞台所在地),要收回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新舞台經營得很不錯,拿了很多獎,可是連一句謝謝都沒有,唉!」

另一位長年在中信集團做事的老臣直言:「很令人訝異。這麼做,不怕給外界辜家人『現實』的觀感?」他追憶起,「還是老董事長(辜振甫)有人文素養,當初設立新舞台,就不是單純從商業考量。」

算一算,辜家的新舞台已有近百年歷史。一九一五年,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自日本人手中買下位在台北大稻埕的劇院「淡水戲館」,整修改建為「台灣新舞台」,當時,請來上海京班和當地歌仔戲班表演,風光數十載,直到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美軍炸毀。

頻獲獎 演出高人氣

幼時在台灣新舞台看戲的辜振甫,因而成了京劇票友,對台灣新舞台一直念念不忘。一九九二年中信銀在信義計畫區蓋總行大樓時,時任中信銀榮譽董事長的辜振甫一聲令下,「新舞台」五年後在新址重生。

這座新舞台,設在新大樓後方,由中信銀出資十二億元,興建為一座占地五百五十坪,可容納近千人的演藝廳,為此,中信銀成立中信銀文教基金會營運,請來熱愛戲劇的辜懷群掌舵。二○○二年,辜振甫主掌的台泥新總部大樓在北市中山北路落成,設立「台北戲棚」,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營運,也交由辜懷群打理。

新舞台在辜懷群策劃下,推出「新傳統」「新舞風」「新童樂」「新樂風」「視障藝術季」等系列,讓台灣新興表演團體有場地表演,並引進蘇州崑曲,使中信銀年年拿下文馨獎金獎(及二屆特別獎),營運十六年來,展演逾三千場,服務近二百萬觀眾人次。

不過,新舞台光靠門票收入及場地出租收入,還不足以打平支出,難以獨立營運。為此,中信銀文教基金會每年編列約四千萬元挹注營運。

不動產 法令緊箍咒

即便是和信、中信辜家二○○三年分家,二○○五年辜振甫過世,中信銀仍全力支持新舞台運作,甚至去年初,辜濂松在美治病時,中信銀仍贊助四千七百萬元,加上文化部的二千萬元,重新整修,包括採購可使舞台可精準定位的Wagner Biro CAT 192自動控制系統,為台灣僅有的一套。去年九月,新舞台重新開張。

去年第四季,中信銀文教基金會董事會改選,由台灣彩券董事長薛香川接下董事長一職,辜濂松長子辜仲諒也是董事之一。對辜仲諒而言,新舞台可說是「上一代」的事,辜仲諒回饋社會的重心,則是協助弱勢家庭自立的中信銀慈善基金會。

對於新舞台未來的運作,辜仲諒仍在思索中。「辜家人本週將碰面討論。」知情人士說。

其實,中信銀舊總部大樓後勢的增值潛力雄厚,中信也捨不得賣掉。然依銀行法規定,銀行持有不動產,自用比率須逾五○%以上,南港新企業總部大樓今年底完工搬入後,新舊總部面積相加,無法符合規定,因此舊信義總部、連帶同一基地的新舞台,都面臨得賣出的命運。

地段佳 賣出賺百億

二○○九年,中信金委託戴德梁行當顧問,開價一百五十億元,並提供潛在買家售後回租四年及年租金毛利收益率三.五%二大保證,後來喊停。

中信金今年再度透過財顧向市場詢價,有壽險、外資等多組買家表態有興趣,價格上看二百五十億元。因中信銀早在一九八七年就以十二.二六億元向國產局標下這二千坪土地,加上全棟二十二樓、地下五層,總樓地板面積一.九二萬坪的建物,一旦出售,獲利十分可觀。

宏大不動產估價師張孟麟二十二日分析說:「我們用近期已交易價格估算,中信信義總部大樓(連帶新舞台)巿價約為二百一十億元,扣除土地與建物成本,出售約可得一百六十六億元獲利。」

他指出,若是將現有建物全數打掉,重新蓋商業大樓,出售巿價約為三百億元,但扣除重建期間利息、重建、管銷、廣告等成本,獲利與採現狀出售的獲利一百六十六億元相當。若是整棟出租,以每坪三千元估算,一年約可收六.九億元的租金。

未定案 去留費思量

中信內部一度想由旗下中國信託人壽買回,做為投資用不動產;但因中國信託人壽規模太小,依保險法規定,也無法買下,中信金現仍在想辦法,例如擁有優先買回的權利。

至於新舞台的命運,就看辜仲諒的智慧了。結局會不會落了文化人的口實,「辜老(辜濂松)人在、人情在;辜老一走,就變了。」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基本上,中信文教基金會還是希望能妥善解決場地的問題。」知情人士指出,中信舊總部賣出也有一定的緩衝期,最快時程是明年底,在此之前,中信銀文教基金會將尋找適合新舞台的場地,包括華山、松山文創園區等。

一位文化界人士則提醒:「新舞台的裝修,除中信銀贊助外,文化部也有贊助,這是政府編的預算,如果去年九月重新開張,沒用多久就要拆掉,可能會有監委介入調查、追繳國庫等問題,不可不慎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95

銅鑼灣神話砌低希慎單挑鋪王逆權分割利舞臺


2013-06-06  NM  
 

 

銅鑼灣出現一個神話。一名居住公屋、其貌不揚的裝修工人「阿湯」,以一招「逆權侵佔」,打贏了希慎興業(0014),成功在利舞臺的後巷,獲得兩塊「金三角」土地,估計市值一千八百萬元。 雖然,兩塊「金三角」合共只得二十呎,面積如兩張寫字枱大小,阿湯難以掩飾小市民擊敗大地主的心情,急不及待於週一在「金三角」召開記者招待會分享這場勝利。阿湯說,香港人,要把目光放得更遠。他已決定再下一城,以同一招「逆權侵佔」,單挑毗連波斯富街業主,再次佔領銅鑼灣。而今次阿湯的對手,是在商場上身經百戰、年屆八十,人稱「鋪王」的波叔鄧成波。

本週一,剛晉升為銅鑼灣迷你千萬地主的阿湯(全名:湯華佐),致電各大傳媒到他的「公司」開記者招待會。他所謂的「公司」位於利舞臺重新裝修後大型服裝店Uniqlo旁邊,搭上四個簡陋的紅色帳篷,再以白色木板圍封,圍板上安裝了有鎖木門,防止外人進出。阿湯其貌不揚,留着二撇雞鬍子,一身樸素打扮,牛仔褲加polo恤,踢着人字拖從圍板步出。阿湯宣布,上月二日,高等法院上訴庭判決他勝訴,成功逆權侵佔銅鑼灣黃金地段,獲賠償兩幅三角形的土地,而利舞臺業主希慎興業終於表示,不再上訴。不過他獲判成功侵佔的土地面積只有廿呎,他笑着說︰「以前响度有士多、水族館,可以放一個兩呎闊水櫃賣汽水,而家就算再開士多,根本連雪櫃都放唔到。」有記者建議他開魚蛋檔,他答:「要攞熟食牌喎!很難批……」「不如將三角地賣掉賺大錢吧?」記者又問。他卻陰陰笑回答︰「將來事,將來算啦!」原來,阿湯一手造就的「銅鑼灣神話」,未完。

前鋪後居

阿湯是次「逆權侵佔」獲得的兩幅地總面積二十平方呎。三角形的頂端不多於六吋,底部不多於兩呎,長度約十呎。兩塊三角形土地中間,須騰出三呎闊的行人通道分隔。獲得這「金三角」,殊不容易。全憑湯家五十二年前,在利舞臺旁搭建一間鐵皮屋而起。湯回憶,當年他一家人,正是獅子山下大家庭奮鬥生活的故事。早於二戰後,湯父母從潮州來港。湯父推着木頭車在銅鑼灣附近賣糖果大菜糕,一九六二年,他們一家人從大坑移居,霸佔了銅鑼灣利舞臺宿舍旁邊約二百呎的空地,搭建鐵皮屋,實行前鋪後居,開「湯鴻記」士多、水族館維生。他回憶︰「阿爸同大佬落手落腳搭鐵皮屋,後面更擴充至三層樓高。地下係廁所廚房,二三樓就係阿爸阿媽同八兄妹住。「自六二 年開始有水電費單,旁邊利舞臺大業主沒有出聲或反對,我們亦無交過一塊錢租金。」他形容家庭窮得要唱「落街冇錢買麵包」,「八兄弟姊妹逼晒响唔夠二百呎嘅鐵皮屋入面,要响屋外開枱做功課。我讀到小學六年班就無讀,朝早响鋪頭幫手,晚黑先返夜校。」利舞臺前身是劇院,阿湯說:「李香琴成日去利舞臺踏台板o架!」利舞臺曾經帶給湯家美好的回憶,但利舞臺九一年重建,湯家的噩夢展開。

逆權侵佔

湯家的鐵皮屋被指阻塞走火通道,屋宇署於九三年十月派人拆掉鋪後三層高的居所。翌月,湯家旋即於同一地方重搭鐵皮屋,利舞臺一直重建至九四年才竣工,對再現的鐵皮屋並沒多加理會。當時有傳言利舞臺曾以九百萬「利誘」湯華佐搬出鐵皮屋,湯華佐極力否認。「我聽都未聽過,都唔知係咪『某集團』的策略,想我哋輸官司。」阿湯的鐵皮屋「春風吹又生」,他更乘機將鐵皮屋擴充至原利舞臺宿舍,由二百呎鐵皮屋,擴展至四百呎。父母開設的「湯鴻記」士多和水族館已關閉,留下阿湯一人留守大本營,改裝成裝修公司。○三年,湯華佐及其家人突然收到利舞臺的律師信,要求他及家人立即搬離。於是本來很少看書的阿湯,不斷刨香港法律書籍,看到《時效條例》,指在九一年七月一日前某君完全霸佔該地最少二十年,便可成為該地的新業主。阿湯頓時眼前一亮。有法可循,湯華佐決定放手一搏︰「嗰度明明係我哋嘅地方,搵屋宇署嚟拆我,我就去搵法援,同希慎打官司鬥過。」

法援對大狀

官司排期○九年開審,利舞臺如臨大敵,找來資深大律師陳景生坐鎮。陳景生是前大律師公會主席,曾替陳振聰等富商名人打官司。阿湯一方獲法援受理,找來年資相若的陳志樂大律師對壘。陳志樂也有二十六年大律師資歷,主力打民事案件。由原審到上訴,希慎和阿湯的代表大律師都是陳景生與陳志樂。獲法援署接受處理的案件,通常會考慮到控辯雙方的勝算,所以會為當事人尋找與對方同等資歷的律師團隊協助,但為免無上限使用公帑,會為案件定出一個律師費上限,再作外判,因此代表法援一方的律師,收受的的金額並不會太高。法律界人士表示,以陳志樂的年資,每堂可收三十至四十萬元,但由法援署外判的案件,估計他每日只可收約五萬元,法律諮詢費另計。兩場官司,○九年只打了五日,今年四月的上訴則只審了一天,合共六天。就今次案件,單是堂費涉及公帑約三十萬。是次審訊,湯代表律師以湯氏自一九六一年佔用巷仔為證,引用《時效條例》逆權侵佔利舞臺旁的後巷。○九年八月審訊期間,利舞臺一方找來於七○至九一年在利舞臺宿舍住的梁乃明(譯音)作供,他上庭證供指見過湯家佔用該地方,擺設傢具、神主牌、床褥,有小朋友做功課,又養狗,更曾經營士多,但他卻聲稱未曾目睹湯家居住。湯華佐的代表法援律師,即指該證人的父親曾任職利舞臺經理,其母則在利舞臺經營售賣亭,一家居住的單位是希慎平價租予的,證人一家與希慎關係密切,辯方稱證人的利益衝突,令他的證供不可信。

我心不死

不過,是次審訊,法官判決時考慮到「逆權侵佔」必須要該地段被密封式連續居住在內才作計算,指湯氏一直有讓公眾在後巷通行,直至九○年才完全封閉圍起,故截至二○○三年利舞臺入稟起計,湯家只連續佔用該地十三年,不符合逆權侵佔廿年的要求,○九年十二月一日,判湯華佐敗訴。我心不死,湯不服上訴。「我梗係唔服,個證人講大話,而且我全部有相片,有水電費單做證物。」湯用一個硬皮file把一九六○年開始的舊相、寮屋證件全部收納成一個歷史檔案,方便隨時向外界提供侵佔證供。「所以我死都上訴。」湯咆哮說。今年四月十六日,高等法院就湯的上訴開審。上月二日,高等法院上訴庭重新考慮證人證供,又認為湯氏的確在當年佔用了近勿地臣街經營生意的巷口兩邊賣貨位置,有證據顯示兩邊地方晚上會以物件圍起,以防偷竊,所以屬「逆權侵佔」,故判湯氏上訴「部分」得直,可享該兩處土地業權,但兩邊位置中間讓客人流通買賣的地方,則不在範圍內。法庭判他上訴得直,湯華佐獲利舞臺旁兩個分開的三角形、約二十呎的土地業權。

屋邨仔 VS 大財團

湯終於獲勝,但贏的很少。這場與希慎的官司,一晃眼就用了十年。阿湯心裡當然有恨︰「我以前喺鐵皮屋開裝修公司Style Kitchen﹐○九年政府拆咗我間鋪,扑爛我個飯碗,當時我損失至少五、六萬呀!」失去公司,阿湯亦因為沒有門市,找不到生意。「我本來都算係個小老闆,呢幾年,幫人打工,做裝修。」他嘆氣說:「十年,你估易過?」記者到梅窩銀灣邨找到湯華佐的母親林暹貞。湯母八十三歲,有點老眼昏花。對於利舞臺與兒子湯華佐的官司結果,湯母直言並不滿意︰「賠咁小地方,我好失望呀!個仔做裝修,而家賠嘅地都唔夠佢開鋪做生意,點擺裝修架生?」她說,湯一家都是基層環境捱出來的,十年前,兒子突然要面對財雄勢大的有錢人,她也怕兒子受傷害。「不過個仔話,我哋潮州人,無話驚唔驚,只有做同唔做,場仗決定打,就唔會諗咁多。」不想太多,但記者見湯在接受訪問時,卻不停四處張望,唯恐有人尋仇。「其實我預咗出街被人伏,甚至被人打。你知道,好多業主其實都用呢一招,所以我唔行無人的地方,有人喺街叫我個名,我唔會應。」

關公庇佑

阿湯說,今次與利舞臺打官司期間,早已籌謀另一宗「逆權侵佔」,地點是波斯富街的後巷,亦正是他湯家六十年代前鋪後居時的「後居」位置。現時,阿湯在這舊日的後居位置加建了四個帳篷及一間鐵皮屋,長三十三呎、闊五呎,總面積約一百六十多平方呎。帳篷位置處於銅鑼灣的中心,堵塞了波斯富街八十五至八十九號大廈的走火通道。對面是時代廣場和港鐵站,估計市值近一億元。記者跟阿湯進入帳篷內參觀,發現內裡擺滿貨物,碌架床、水桶、食具,還在入口放了一個關帝像。湯解釋:「我屋企人好迷信,拜關帝、觀音,甚至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總之求個心安理得。好似呢尊關帝,就係我老豆七十年代喺潮州人舉辦的『盂蘭節』會投返嚟。託賴,呢廿幾年打風都冇吹冧間屋。可能係關公保佑。」他要求神好好保佑守住這幾個帳篷,原因帳篷下一百六十多呎土地其實屬於波斯富街八十五至八十九號三幢唐樓,幕後大業主正是坐擁數百間鋪位,身家過數十億、人稱「鋪王」波叔的鄧成波。

十年逆權抗戰

單挑波叔

記者查閱持有波斯富街八十五號至八十九號的公司,發現鋪王鄧成波持有其中八十七號一個物業。八十五號全幢的大業主是「黃藹雲」和「鄧展英」,二人正是鄧成波的大新抱及二新抱,她們代波叔持有波斯富街的物業。波叔○九和一○年共斥資一億一千二百多萬,買下波斯富街八十五號整幢物業和八十七號兩個單位。阿湯升斗市民擊退希慎興業,現在將槍頭瞄準「鋪王」波叔。身經百戰的波叔大嘆「被玩」︰「我哋做唔到嘢!佢(湯華佐)唔淨只玩我(波斯富街八十五號),仲玩埋隔籬兩幢樓(八十七和八十九號)。」波叔表示知悉其物業被湯氏兄弟的帳篷堵塞,他說︰「我未買入(佢哋)已經霸咗幾十年。」波叔表示會向政府投訴和訴諸法律行動,到時「法庭見」。據知波叔雖然對外聲稱退休,已將生意交給第二代接棒。「我而家八十歲,年紀大喇,做事力不從心,交晒俾信得過嘅人打理。」但波叔仍是家族生意的最高決策人。阿湯稱他不知波斯富街業主背景,但將會把戰線伸延至波斯富街八十五至八十九號三幢唐樓。他已入稟高等法院「宣示主權」,聲稱會「逆權侵佔」唐樓後巷,據了解,案件正排期審理。湯華佐聳一聳肩說︰「就算法援唔批,我咪唔請律師,親自上陣!「我唔理業主係邊個,係有錢佬咁又點呀?我攞番自己嘅嘢。」阿湯誓要再創銅鑼灣第二個神話。

近年「逆權侵佔」案件

律師黃國桐指出,根據《時效條例》,私人土地若被人連續侵佔達12年,侵佔者有權從業主手上逆權侵佔土地;1991年7月1日以前的侵佔行為則要按舊例處理,故須侵佔20年。官地的侵佔年期更長,官方提出收回土地訴訟權期限為6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61

台灣牛精神-國巨洋傘》兩百家國際名牌指名要他代工 師公出身 把洋傘做上精品舞台

2013-10-07  TWM
 
 

 

國巨洋傘董事長李銘智秉持著「做傘要水」的理念,將製傘當成藝術創作,也因此獲得國際名牌欣賞;於是,一把把刺繡、鑲鑽的頂級洋傘,交到了世界各地的名媛仕女手上……。

撰文‧鄧 寧

民國五十至七十年代中期,桃園是台灣雨傘生產重鎮,因為這裡,台灣被譽為「雨傘王國」。在當年「客廳即工廠」的環境中,一名小學徒以天生的生意頭腦,加上台灣人傳統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將洋傘變精品,打入世界一流品牌,他正是國巨洋傘的董事長李銘智。

「腰要軟,人家就會願意幫你。」李銘智回憶一路以來的成長與創業過程,認為因為自小家裡貧窮,國中畢業後,不愛讀書,只好去做道士師公、開井、磨鑰匙、修機車等,十多種各式各樣的行業,讓他提早參透社會現實。一次又一次的不適應與挫敗,讓他被迫到就業中心找頭路,也意外碰到生命中第一位貴人||喬美洋傘的負責人曾茂力,讓李銘智因緣際會踏入製傘業。

以和為貴的處世哲學

「我個性憨直,人家叫我做啥就做啥,沒叫我做的,我就自己學;所以頭家覺得這囝仔可以牽成,去哪裡都帶著我。」肯做、敢做、願意做,李銘智的學徒生涯一熬就是十四年,直到娶妻生子、升上廠長,一九八四年時才自立創業國巨洋傘。如今,年營業額約三億元,年產約百萬隻頂級洋傘,替全球兩百多家品牌代工。

李銘智形象憨厚,也有個相稱的暱稱「阿頭」(台語)。「阿頭真正是稀有的動物!到現在都還是很有研究心、很上進,對台灣傘業、弱勢團體都有大貢獻。」曾茂力如此說道。

直到現在,李銘智仍感念曾茂力與其他傘業前輩的恩情。李銘智回憶,創業時沒有錢,工廠裡只有一台電話是自己買的,其他設備都是製傘界同業「湊分子」辦給他的;當年受到的點滴恩惠他都放在心頭,現在也相當樂於幫助同業,並且與後進分享做生意的哲學。例如,「大粒石頭也要小石頭來拱」、「一人敲鑼沒人應」等俗語,特別是「人和」,李銘智格外重視。

「人脈會是你無形中的貴人。」李銘智認為,一直以來,自己秉持著「以和為貴」的信念,面對客戶的刁難、協力廠商的拒絕,他都視為是幫助他成長的貴人,最後也終能將生意談成。例如,二○○五年公司接到荷蘭設計師委託,要開發一把能抗時速一百公里強風的「異形傘」。由於這把傘加入風阻係數工程概念的設計,因此,不同於一般傘是圓邊,它被設計成長短邊造型。但因傘骨結構特異,得花大錢重新開模。

李銘智為完成設計師的請託,拜託協力廠商到「快要跪下來」,最後,公司與設計師、傘骨工廠一共花了三年時間共同研發,終於聯手打造出這把從飛機上跳下來也不會開花的傘。設計師在荷蘭成立「senz°」專業防風傘公司,該傘甚至獲得紅點及Good Design等各項國際設計大獎,在歐洲與日本都獲得廣大回響。

主動出擊的市場策略

「人要知道感恩,不要想著跟頭家拚。」即使自行創業,李銘智仍堅守道德原則,完全沒有搶前東家的客戶,而是一邊幫前老闆加工,一邊訓練自己的業務員,同時往日本、美國開發新客源。

當時李銘智告訴業務的接單原則就一個:「價格便宜的都不要接,去找願意開發新產品的客戶。」原因在於,台灣的雨傘王國是靠一把九十元,廉價且易於大量生產的PVC塑膠雨傘、尼龍傘撐起。但到國巨洋傘創立時,雨傘王國的興盛期已進入尾聲,雖然全球湧入的訂單多,但競爭者也多,要突圍只能創新。

因此,一九九○年後,國巨幾乎不生產平價雨傘,改以洋傘或晴雨兩用傘為主。為了打進國際精品,李銘智採取主動出擊策略,「別人不敢做的傘,我來做!」「刺繡洋傘」便是李銘智大膽實驗下的成功商品。

談起這個創新的產品,李銘智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早期雨傘沒人敢刺繡,我是第一個做刺繡洋傘的人,還被同業笑是瘋子。」原來,刺繡洋傘用的棉布與尼龍布不同,在水洗過後仍殘留有酸性化學物質,放久便會侵蝕傘骨,導致生鏽;繡線也與製傘用線的染色堅牢度不同,傘面上膠後,繡線內的染料被橋接劑「咬」出來,容易造成傘面染色、褪色,內行的製傘人都知道這點,所以沒人敢嘗試。

但李銘智並不想向困難低頭,相反的,他認為愈難做出來的產品,才更有創新的價值。因此,即使第一批刺繡洋傘在出了五百打給日本貿易商,因被繡線染色而整批退貨,國巨洋傘、貿易商與協力的刺繡廠,必須共同分擔五百多萬元的損失時,李銘智仍然沒有放棄,反而痛定思痛,一一突破問題點。

例如,他發現,將水洗完的棉布攤開來置放一周,酸性物質便能自然揮發,而繡線改良染料配方後,也不再有染色問題發生,成功地打造出第一把成本比他人貴上五倍,終端價值貴上十倍的刺繡洋傘,這一切都是來自於李銘智敢冒風險的挑戰精神。

李銘智的創意可說是與生俱來,不僅當學徒的時候就愛搞怪,只要手邊摸得到的材質,都會被他拿來做傘。如今,國巨洋傘一年可準備兩百多種新提案給客戶,沒有被客戶採用的樣傘,國巨就全數免費提供給創世基金會義賣。

此外,為了翻新花樣,李銘智還有獨家的絕版機台,談到這,他得意的雙眼散發出光芒,「做雨傘的,沒人特殊機台比我多!」原來,李銘智特別與高雄一位專門修理淘汰紡織機台的師傅合作,蒐羅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台,有的機台甚至年齡還比李銘智更大;其中,一台四十年前巴黎裁縫業所用的機台,就可做出無車邊式樣,既復古又大方美麗,推出後便深受名牌喜愛。

更讓李銘智引以為傲的是,國巨洋傘在二○○三年成為兩岸第一家拿到CELINE直接授權製造的廠商。當時比國巨還要大規模的傘廠,也無法拿到授權,而李銘智為了爭取直接授權,一年間飛往法國高達十數次,只為求得一個推薦自己的機會。

但要拿到大品牌訂單談何容易?期間李銘智可說是屢敗屢戰,時常飛了大老遠到當地,連負責人的臉都看不到一面。為證明國巨有代工能力,他還特地去買了CELINE的包包,照樣繡上logo在洋傘,但卻被罵得狗血淋頭,稱他仿冒。

最後,在李銘智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下,CELINE總部的授權總監,終於答應前來看廠,不僅讚賞國巨洋傘精細的做工與製傘品質,更為其擁有一二○台機台備感震撼,從此便答應直接授權ODM,開啟了國巨代工一線品牌的大門。如今,包括FENDI、LANCEL、YSL、ANNA SUI、GIVENCHY、BURBERRY等世界一流精品,都成為國巨的重要客戶。

打造設計平台 推自有品牌「就像養螞蟻,很多隻就能搬起大東西。」李銘智並不想自縮格局,因此,他不僅做世界名牌洋傘的代工,還將腦筋動到全世界的設計師上。現在國巨已經成為傘的設計平台,除了自有品牌「P+5」,在西班牙、義大利、澳洲、日本等地,也與當地有名氣的設計師合作,為他們推出雨傘。

對於自有品牌「P+5」,李銘智採取「穩健中求發展」的策略,他深曉一個品牌要做起來,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就如同小雞啄米一般,要有耐心地讓小雞慢慢長大,如果操之過急,一下讓牠吃太多,就很容易噎死。因此,他希望能慢慢做出品牌的附加價值,以高附加價值區隔市場。

從學徒時期就愛搞創意的李銘智,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把傘變成精品,成功打進國際市場。談到製傘的初衷,李銘智分享自己的製傘哲學,「做傘要水,要人看到就會想笑!」堅持美感與品質,就是國巨笑傲頂級洋傘界的祕訣。

李銘智

出生:56 歲

現職:華鑽石

加源貿易董事長

家庭:育有二子一女

國巨洋傘

成立時間:1984年創業,1986年設立國巨洋傘

負責人:李銘智(中)

資本額:500萬美元

主要業務:晴雨兼用傘、純洋傘、造型傘生產及製造營業額:900萬美元(2012)主要代工名品:ANNA SUI、CELINE、BURBERRY、YS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9

接班底定 蔡力行靠綠能另尋舞台

2013-11-25  TCW
 
 

 

十一月十二日,台積電共同營運長劉德音和魏哲家接任共同執行長,也意味著,曾任台積電總執行長的台積太陽能與固態照明董事長蔡力行,無緣回鍋執行長大位。

三天前的台積電運動會上,張忠謀才宣示,兩間新事業是「還沒掀的一張底牌」,喜愛玩橋牌的他,並用「Ace」、「Queen」或「King」一般的王牌比喻。

事後來看,張忠謀似乎有意在宣布新的執行長人事案之前,在全台積電員工面前,再給前任執行長一個肯定。

近年太陽能與LED市況慘澹,連台積太陽能選擇的銅銦硒化鎵(CIGS)領域中,有美國政府撐腰的Solyndra公司也在兩年前倒閉。張忠謀在這時間點宣布新事業擴大規模並拚上市,讓大家有些霧裡看花。

技術業界第一,力拚上市

事實上,兩間新事業都已有業界第一的技術突破,台積太陽能發電成本更可望在兩、三年後降到逼近現行發電成本,因此張忠謀認為時機已成熟。

台積太陽能目前大模組轉換率一五.七%,是CIGS領域世界最高,相對過去該領域許多台灣廠商,努力數年僅能將轉換率拉到一一%、一二%,台積電花四年就衝到世界第一,「這非常、非常了不起。」研究太陽能發電多年的國立東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黃家華指出。

固態照明部分,台積固態照明總經理譚昌琳表示,已研發並量產無封裝、不須打線的製程,能降低成本,「是世界第一個發展出此技術的公司。」

新事業有所突破,蔡力行的功不可沒。業界人士透露,蔡力行雖然非太陽能與LED領域出身,但技術依然一把抓,每週盯緊進度,常親自跟專家當面或用電話請益,「感覺得出來他們很急、很努力。」

台積電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新事業的生意已談得「八字很有兩撇」,一時雖然無法打平虧損,但指日可待。蔡力行沉潛練功四年,未來會成為張忠謀心目中的「Queen」還是「King」?就看他能多快端出轉虧為盈的成績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04

城投轉制大幕開啟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將退出歷史舞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67

城投公司紛紛轉制,在此趨勢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也面臨大規模的改革。未來這些融資平臺改革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走國企改革的道路,二是退一步成為一個項目的實體。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時代已經開始漸行漸遠。 今年3月份,安徽馬鞍山城投便著手改制工作。並在今年5月20日正式更名為江東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繼馬鞍山城投先行一步轉制成江東控股之後,多家地方城投公司也紛紛試水轉型改制工作。這意味著伴隨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此前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城投公司改制大幕正式開啟。 據《經濟參考報》,安徽亳州的3家地方城投公司已整合並轉制成地方國企,安徽阜陽、江蘇鎮江、無錫等地的城投公司也在醞釀改制,把具有政府背景的城投公司轉變成普通企業。 以建安投資控股集團為例: 這家公司由3家城投公司重組而來,目前總資產大概730多億,凈資產450億。新組建的建安控股作為一般類投資公司,按市場化原則運營管理所屬企業及資產。 今年6月26日,亳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變更亳州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有關事項的通知,亳州市國資委將其持有的藥都地產、交投公司、公交公司、文旅公司、保安公司及安源檢測線公司的股權經中介機構評估後,對建安控股集團公司增資20億元人民幣,增資後建安控股集團公司註冊資本為30億元人民幣,然後上述6家公司股東名稱全部由亳州市國資委變更為建安控股。 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副秘書長楊農表示,改制和整合一定不能只是換個牌子在形式上的整合,應該朝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改制。並且要規範微觀主體行為,優化金融監管和產業監管。 楊農建議,未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改革可以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往前走一步。即按照國企改革的要求,對這類企業實施規範化的改革和重組。 第二種模式是往後退一步。使其成為一個特殊目的實體。其目標是專門做政府的公益項目。針對政府公益項目建設任務輕重程度,目前全國只有少部分城投公司可以采用第二種模式。 城投公司或將退出歷史舞臺 城投公司屬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所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是指各級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資為主要經營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類型的城市建設投資、城建開發、城建資產公司等企業(事)業法人機構,主要以經營收入、公共設施收費和財政資金等作為還款來源。 據中央財經大學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所長溫來成介紹,由於我國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舉借債務,不得發行政府債券,因此,地方政府就要通過城投公司這個平臺來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 城投公司產生比較早,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但大規模湧現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央實行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之後。根據國家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里提及的數據,全國共有約7170個融資平臺公司。溫來成表示,“這7000多家城投公司大多數都是2008年之後設立的。” 不過,未來城投公司或將轉變成新的角色,乃至退出歷史舞臺。5月20日國務院批轉的發改委《關於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 “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開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 溫來成表示,“城投公司探索改制可能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及國有企業改革,提到要建立一部分國有控股公司;二是預算法正在修訂,有可能在近期討論通過,一旦預算法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發債,那麽大多數城投公司就不再有存在的價值,轉型是必然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