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没有谁能够舒服自在的盈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s0n.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5

青心直說:公道自在人心 胡孟青

2009-07-27  AppleDaily





 

長 期坐井觀天之輩,唔知家華同我嘅交情好到咩程度,查實當家華大哥起筆開始寫關於對我之睇法時,已即時致電報定案,皆因佢話呢行是非多,費事有朝一日有小人 出嚟挑撥離間。佢真係料事如神,果然有人枉作小人。有病應該睇醫生,天天指控人家陰謀論,係唔係本身已出現病態妄想被迫害症!只怪生意難做,人性容易顯 露。香港最可愛和寶貴的地方,係港人仍然擁有言論自由,本人唔介意正常善意嘅批評,尤其早前陸叔對本人在股評人行為方面過份上心之提點,亦樂意照單全收。 只是對於一些由匿名打手於網絡向異己放暗箭(受害者不只一人),到如今自本報討論區消失後弄得要如斯明刀明槍御駕親征,煞是可悲,唔通我又要以牙還牙將本 文標題大大隻字老作甚麼黃腳『魚立』病變。在百花齊放、有容乃大嘅香港地,雖然刁難與挑釁已變成另類社會文化,對這類人我幫佢唔到只能表達同情,本文亦不 打算再與之糾纏下去,皆因公道自在人心。

睇淡係唔想散戶太心雄

繼續論盡財經界時弊,刺激大家對股壇現象思考一番,仍然係本文 風格,反正無人能夠贏得全世界,最緊要講真話。真人騷唔係話你想做就有得做,傳媒有Air time都唔係你木口木面扮性格演員去就有。只要你朋友圈子夠闊,肯與成功嘅炒家交換情報,許多都不諱言股市其實係一個鱷魚潭,唔通連炒家之言都係陰謀 論?市場上一邊話自己輸咗人家嘅錢,一邊流幾滴鱷魚淚者唔係第一次見,輸咗唔攞大聲公去你間公司嘈,唔好以為人家被焗賭焗輸無仇報,幾年前有本地廠家以為 有高人指路,點知仲慘過自己落手落腳去炒而輸到同行家呻,只係大家厚道無周圍唱,咁得閒四圍『目及』住其他行家嘅一舉一動,還有時間去做分析嗎?我等一般 見識之士,許多時遇上高人亦會不恥下問索索料,只是每日寫稿已要花很大精神,亦有家人要兼顧,對方先撩者賤亦感無奈。部份人睇淡,係因為唔想普羅投資者被 勝利冲昏,掛住數銀紙而忘記眼前風險,而唔會黑心到唔想個市升。經濟實在如何,睇嚟緊下半年大型企業招聘情況應該無得拗。在此順道感謝書展支持者百忙中抽 時間前來,友儕亦唔需要對蜚短流長太上心,基於以德報怨,希望對方早日康復。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95

宸鴻未演先轟動 低調老董不自在

2010-11-01 TCW




「你參與抽籤了沒?」這是十月十九日起,各大券商營業員,最常接到的電話內容,為的就是十月二十九日要上市的宸鴻光電(TPK)。

這 檔可說是台灣最純正的蘋果概念股,吸引投資法人的關注,一再將未來股價喊上六百元,引發今年來最大的新股上市全民運動,總計吸引五十八萬人參與抽籤,申購 數達二百四十五倍,凍結市場逾一千二百八十億元資金。中籤率只有一‧三%,比大樂透普獎平均中獎率一‧七%還低。這股熱潮,恐怕連宸鴻董事長江朝瑞自己都 沒想到。

一手創辦宸鴻,同時投注心力在透明玻璃投射式電容技術的江朝瑞,因為這個新技術的資金投入門檻大,在公司成立以來,就有上市籌資的想法。

法人追捧不已!卻因條文解釋多等兩週

原 本,江朝瑞的想法,與未上市股王晨星半導體董事長梁公偉一樣,第一目標都是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不過二○○七年時,江朝瑞在花旗投資銀行大中華 區前董事總經理李明山建議下,因為美國投資人不了解科技零組件產業,恐怕不易受青睞,最好的股市,應該是科技股最受歡迎的台灣市場,而放棄赴美掛牌的想 法。

但是當時台灣證交所還沒有第一上市條例,資金門檻壓力讓江朝瑞一度想轉往香港股市掛牌。然而二○○八年此法令一開放後,江朝瑞隨即轉向,回到他最熟悉的台灣掛牌,才能引發此次的全民抽籤潮。

此時,卻又發生一個小插曲,原本打算在十月十三日就掛牌的宸鴻,在準備掛牌之際,九月二十七日突然傳出,因為有外資法人委請律師,向主管機關要求解釋,外資法人是否可以購買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第一上市和TDR(台灣存託憑證)。

沒想到,證期局回覆,因為法令條文無此規定,恐怕是不能買,所以需要和央行討論是否開放。這一小意外又延後了宸鴻的上市作業。為了讓外資法人也能投資宸鴻,才將掛牌日延到十月二十九日。

宸鴻繞了一圈,從美國、香港到台灣,最後還因一個條文而延後掛牌,卻還是讓法人追捧不已,宸鴻究竟有何魅力?

魅力一:開發獨家專利,客戶群大

沾上蘋果光是最主要原因,由於宸鴻獨家和蘋果合作開發玻璃投射式電容技術,最後由蘋果將此技術專利註冊為蘋果所有的雙面ITO(導電玻璃)技術DITO,也因為有了這個技術,才讓蘋果能推出iPhone、iPad產品。

平時低調的江朝瑞,現在因為蘋果而爆紅,受到各方追捧,他也感到相當不自在。江朝瑞甚至對友人說,「我們只是小供應商,沒有蘋果,就沒有我們啦!」

宸鴻雖然為蘋果生產觸控面板,但憑著技術底子,宸鴻再開發出一項專利技術——單面ITO技術SITO,繞過為蘋果獨家開發,讓宸鴻也能為其他業者開發觸控面板。

宸鴻為蘋果開發的DITO專利,就是在ITO導電玻璃的上層與下層,兩面都貼上感應器。而SITO就是將兩面的感應器貼在同一面上,效果和雙面製程一樣,但卻完全避開了蘋果所使用的專利,讓宸鴻的客戶群,不只有蘋果。

走進宸鴻位於廈門的總部,可以看到各式各樣智慧型手機製成的相框,從宏達電(HTC)、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黑莓機(BlackBerry)等各大品牌,放在宸鴻的走廊與各大會議室中,當成裝飾,這些全都是宸鴻的客戶。

魅力二:良率九成,高於同業水準

第二個原因,就是高於同業的良率水準。宸鴻的生產良率在目前電容式產業中達到最高約九成水準,超出勝華約十個百分點,又沒有如勝華一樣,還有兩成營收並非來自觸控螢幕製造,純度較高。

最後,則是加上籌碼相對少,此次釋出只有資本額一四%的籌碼,再加上技術扎實,讓法人視宸鴻為觸控面板的必備持股,才會未演先轟動,成為市場焦點。

只是在上市前夕,碰上了金管會調查另一高價股盈正豫順的炒作事件,讓宸鴻的上市案更令外界關注,不過宸鴻是直接上市,股價不像盈正豫順已在興櫃被炒高,所有投資者立足點相同,因此追捧的熱情不減。

隨著宸鴻上市日期越來越近,目前無論是外資報告或者券商報告都在漫天喊價,從九月底的四百元一路喊上六百元,抽中一張至少「賺三十萬」的想像,才造成這次超級熱潮。

為了避免投資人受到不實資訊的誤導,宸鴻高層無論在私下或公開場合,都避免提到公司數字和財務預測。此次在上市前,證交所還稍稍提醒,希望公司低調點。因此,宸鴻的上市前法說會對於數字和預測也都將維持一貫,保守以對,希望降低外界的過度關注。

這也反映了江朝瑞低調的個性,更不希望投資人因為不實資訊而投資受害。

未來觀察重點:對手突破研發、擴產競爭

搭著這波觸控熱潮,無論是宸鴻或勝華,估計都將花三億美元擴產,明年產能開出後,將是觸控面板廠對決廝殺的一年,更考驗各家的技術實力。

接下來,宸鴻的蜜月行情,股價能漲多高?能走多久?

首先,是觀察面板廠大廠,如友達、奇美電的內嵌式製程良率,面板廠積極以內嵌式製程直接將觸控面板做在面板,繞開宸鴻最擅長的貼合技術;其次是如勝華等對手的量產和成本下降幅度,這也是影響法人對宸鴻持股信心的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9

歡喜自在


2010-12-20 TCM




我自己,對錢是沒有太多「感情」的。所謂沒有感情,就是說除了薪水入帳,應付家用支出,錢就躺在銀行裡,沒有太多用途。我常跟老婆開玩笑,又沒太多錢,就不用費事了,一會兒搬來買澳幣,一會兒又挪去買黃金存摺,或是轉到原物料基金上。

長久下來,理財的態度就變懶了。

這次在封面故事的製作過程中,卻讓我心思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隨 著執筆記者如瑩一一告訴我,受訪對象投資股票的故事,從年輕的三十多歲,到年長的八、九十歲,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他們每年領上市公司的股息,股息再轉去投 資股票,這樣錢滾錢的複利效果之下,居然能讓他們靠著三、五檔股票,就像聚寶盆一樣,實現了買房子、買車、退休、照顧子孫的夢想。

這樣的題材也不是第一次聽到,為何這次會讓我心動?

心動的原因在於女兒將於明年大學畢業,也不知道能送給她什麼,一個長期又能夠幫到她的禮物。如果能每一年花一點錢,幫她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買幾張值得投資的股票,長期累積,當作是她的嫁妝,該是多好的一件事。

想,簡單;做,容易嗎?

聽 完了封面故事裡這些投資者的故事,其實也就是幾個元素: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配息、買賣進出點。當下會有衝動,是因為聽起來太簡單了,隨時都可 以做,但是再認真想想這些長期投資的人,十年、二十年持有三、五檔股票,要經歷亞洲金融風暴、九二一大地震、網路泡沫、SARS、金融海嘯、歐債危 機……,這其中任何一個事件,都是刻骨銘心,是會讓投資者嚇得把藏在床底的股票都拿出來清倉的。

所以,關鍵點還是在於抱得住。如果不是對投資的上市公司、經營者有信心,信念夠堅定,就算把明牌放在你眼前,財富對於你還是像空氣一樣,抓不到。

我很同意受訪者洪瑞泰的話,他說長期投資之所以難,是因為你從沒有在這上面嘗到甜頭,從頭做一次,就會懂了,也會喜歡上它。

每一次做投資理財的題目,都覺得自己像是在「普渡眾生」,希望有好的觀念、好的策略能夠介紹給讀者,早日脫離股海沉淪;這一次來渡渡自己,看是否真能到達彼岸,歡喜自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1

轉生才自在 泰安觀止董事長 江德利

2011-1-13  TNM




花4億元蓋的「泰安觀止」乍看像廢墟,卻是每晚要價上萬元的溫泉飯店。江德利也是,看似瘦小不起眼,卻是有線電視戰國割據時代的苗栗山頭。

有錢有閒後,他把自己慢活的態度,移植到飯店,放手讓年輕建築設計師們玩創意,卻也跟股東衝突頻頻,最後換掉經理人。

雖然是慢活的飯店,他也得儘速交出成績單來,4年後終轉虧為盈,就算身處深山林內,他的江湖還是得照他的規矩來。

初冬的苗栗泰安汶水溪,漫漶著蕭瑟,紫藤蔓生在溪畔「泰安觀止」長廊斜張的鐵木屏柵間,竟有蜘蛛網隨風飄著。

如果不是黑色薄紗幕簾裡透著穿流不息的人影,加上雙B、Lexus轎車出出入入,包準被當成是巨大的水泥廢墟了。

急流勇退慢

江德利在長廊與散發梢楠香的房間穿梭。蜘蛛網就在頭頂上,他也不管,「留著蜘蛛網,是要提醒遊客,都離開都市了,就放慢腳步吧!」

二○○六年,馬英九仍專任國民黨主席時,帶黨籍縣市長到泰安觀止開會,還去泡了裸湯,讓試賣不久的泰安觀止聲名大噪。當時,江德利已經四十七歲,起碼擁有三億元的財富,同時也才放掉苗栗有線電視霸主光環,花了幾年重尋人生跑道。

江德利出生在新北市雙溪,二歲不到父親就過世了,一九八二年在金門服完士官役後,一心只想賺錢改善家計,於是到基隆當福特汽車業務員。

一九八四年某天,他載一位老客戶去苗栗,這趟行程改變了他的人生。「客戶要和一位老鄉長經營社區共同天線,知道我想賺錢,乾脆要我一塊來。隔天我就告訴公司說要留職停薪了。」

那時,江德利標了一個十三萬元的會,和前頭屋鄉長謝英傑等人合開了吉元電器行,每天穿著短褲就扛鋁梯出門架線。

搶先入市霸

幾年後,共同天線和第四台慢慢整合成有線電視系統,吉元因介入早,成為苗栗南區有線電視市場一方之霸,市占達八○%,最高達六萬戶,和北區的信和各據一方。

那 是外商尚未插手有線電視的時代,各地的第四台幾乎都要擁有民代、仕紳與黑色背景等特殊身分才介入得了。在龍蛇雜處的環境中,江德利籌組了有線電視系統全國 聯合會,當了主委,處理地盤劃分爭議等利益衝突。如何面面俱到?江德利說:「不該要的不去要,已經有的努力做好,這樣人家自然尊重你。」

由於業者播放未經授權的錄影帶甚至外國首輪影片,因而侵犯智慧財產權,一九九二年美國祭出三○一條款施壓,擱置多年的有線電視法草案送入立法院,因攸關各方利益,每次協商,都暗藏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辜啟允、王令麟、王羽、楊登魁、豬哥亮、林崑海和我經常在林森北路統一飯店關門協商,門外都是帶槍的兄弟角頭,會發生什麼事,誰都不知道。」 打下江山退

一 九九三年有線電視法制定通過,幾年後,卡萊爾等國外私募基金,以及國內東森、和信等財團大舉併購地方系統台。「卡萊爾入主台灣寬頻,想從竹東買到台中的西 海岸(有線電視),與信和簽備忘錄後找我,我不答應,他們透過派系運作,我仍不為所動,最後吉元以每股四十元賣給太設章家的太平洋聯網。」

二○○一年,這個十億多元的交易拍了板,江德利從有線電視市場抽身。前新聞局廣電處科長林啟銘,退休後和江德利成為好友,他說:「江德利很清楚,這時的有線電視已是大財團才玩得起的東西。」

清算股權後,他拿了三億元,於是在苗栗鄉間買了九百多坪土地蓋了豪宅,院子種滿了台灣欒木和櫸木,四十二歲的他,開始規劃起新的人生。

雲遊二年後,幾位朋友看上現在泰安觀止所在地,由於整合費時而陸續退出,江德利買下一○%股份,加上在雲林投資證券業獲利的郭志超、陳明欽等人一同成為新股東。 巧避競爭轉

「將 近二年時間裡,我成天往泰安跑,觀察水文和生態。七二水災時,我冒著風雨站在橋上,發現水位升到三米,這塊地岸高卻有五米半,我說,沒問題了,於是請很多 建築師規劃,但每個人都想著如何放大建築面積,我都搖頭。」後來,江德利看到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楊秀川和高雅楓的作品,決定讓他們和建築師鄭唐皇共同 設計,自己則負責植栽和綠化,而外觀的V字型鐵木格柵,是他坐火車經過月台時獲得的靈感。

這建築裡裡外外都是清水模,才「蓋好」就在建築圈引起震憾,但可把其他董事都嚇壞了,紛紛質疑:「這是要給誰住啊?」他耐著性子解釋:「台灣有五百間飯店,如果你是第五百零一間,上午開幕,下午就有五百個內行的競爭者。」

他 好不容易說服股東們,二○○六年飯店順利試賣,經營卻仍未上軌道。「我們找來專業飯店經理人,用都市商務旅館的觀念經營,狀況卻很多。為了讓報表好看,經 理人把一萬元的房間大刀一砍變六千元,歐舒丹沐浴品換一般品牌,十四兩重的毛巾改成十兩。我說,明天以後,你就真的只剩六千元的價值了。 堅持原則硬

「有錢人對房價一點也不在乎,賓士三百從三百萬元漲到五百萬元,他照買;不喜歡的東西,再便宜他也不會買。」「愈想著回收,你會愈投機;愈投機你就愈難賺錢。」有錢人心裡想什麼,他再清楚不過了。

他換掉董事會找來的經理人,他的態度是:「人事我沒意見,跟風格有關的,或房間的擺設要變,都要我同意。」現任總經理王謙恭曾待過新北投溫泉飯店,「董事長給我的授權很大,但不能去挑戰的原則是,寧可讓房間空著,也不能降價求售。」

泰安觀止的餐廳賣的泰安漂流木(豬肋排)、馬告蒸泉鱒,或草莓季時受歡迎的草莓莎莎拌海皇,食材都來自泰安的泰雅族部落和鄰近的大湖、公館。他說:「五星級飯店主廚請不來,鮑魚龍蝦怎麼做得過君悅、晶華?這些菜有特色,還照顧了原住民和農民,不是很好嗎?」 官網流量盯

二○○九年,泰安觀止磨了四年後,終於損益平衡,二○一○年營業額約一.三億元,全年住房率六成,一到冬天、假日都滿房,只是夏天的住房率仍待提升。「回客率每年三○%,縱使世界名山大水裡的旅館,也不容易達成吧?」

這些年,若不是接待朋友,江德利每星期只進泰安觀止一、二次,他多半待在家中院子裡修剪樹木,招呼川流不息的賓客,僅透過電腦連線的十六台監視器了解飯店現況。

他開了機,一邊盯著每個監視器傳來的畫面,一邊說:「我最在意外湯區吧檯服務生的態度,那裡的飲料是免費的,愈是免費的東西,你要更加誠意招呼、告訴人家這是什麼飲料。」

他親自計算官網瀏覽量,一本小冊子上,密密麻麻記載了二○○六年至今的每日瀏覽量。「你看,這三天每天都有五千多人次,這會影響住房率,我會叮嚀現場注意人手調配。」 雨過天晴亮

這日,外湯區正蒸騰著熱呼呼的水氣,江德利瘦瘦的身子繞著池子轉溜。「這個建築會轉彎,發現沒有?過個彎,一片山嵐就在你前方,雨過天晴後,氣流由東向西,晚上月亮走到左手邊這山上,愈走愈明亮。」

我還在揣摩他形容的意境,他已經一溜煙爬上小坡,把話題轉到攀在建築物上的紫藤了。讓我們喘口氣吧!不是說,來這裡就該放慢腳步嗎?

後記:

江德利小時候日子苦,做有線電視後,買了1台賓士車犒賞自己,妻子張貴珍說:「凌晨1點開回家,他就坐在車庫裡,一下開車門,一下搖車窗,像瘋子一樣看到天光。」

10多年前看過一則窮人三餐不繼的新聞後,他默默幫這家人繳了10多年健保費,直到這家孩子能謀生了,才停止幫忙。

他替窮人做了很多,但聽說1、2年內泰安觀止還會提高房價,我想,如果真有遺憾,那就是既使不窮,但閒錢不夠,依然住不起他的飯店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3

房地產為什麼回暖?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2747306
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明顯回暖,從新盤開盤當天銷售七成、憑號抽籤認購、二手樓業主返價、地王頻頻出現(還麵粉貴過面包)等等消息看來,無疑,房地產已經是暖冬。
    房地產行業直接或間接影響60餘個行業,房地產開發投資通過關聯產業和拉動消費對GDP的拉動,對經濟增長的總貢獻率超過20%;房地產一旦調控收縮信貸,受影響的還有實體經濟、資本市場。
作為投資者,很有必要對房地產進行比較全面的研究。以下從幾方面探討:
一、國情的特殊性
(一)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前所未有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高?有人總愛拿中國房價與美國比,在這裡就以「城市建成區」比一比。中國的城市建成區僅佔國土面積的0.4%左右,約4萬平方公里,美國城市建成區佔國土面積的3%左右,約29萬平方公里。中國僅現有城鎮人口已超過7億,美國全國人口3億(美國部分農業非農業戶口,這裡按照城市化已經到達四分之三,推算城鎮人口約2.25億),中國城鎮人口7億是美國城鎮人口3倍多,但是中國的城市區是美國的七分之一。如果換成每平方城市建成區的承載人口,則美國城區人口密度是793人/平方公里,中國是17629人/平方公里,這個數據說明有限的城市資源競爭人數中國是美國的22倍;按照中國城裡務工的農業人口+非農戶口總計9億人口計算則是28倍;按照統一口徑的全國人口計算(截止2011年底美國3.11億、中國13.71億),「有限的城市資源競爭人數」——中國是美國的31.4倍。
    由此,中國的房價與美國簡單相比很容易得出錯謬的結論。
    國際上,國際化大都市的房價大都是處於高位運行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國際化城市聚集了大量資源,包括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優質的基礎設施、更完善的公共服務,因此對勞動力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導致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一直比較旺盛。
(二)土地制度問題
     憲法第10條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在土地利用方面,憲法規定,一切使用土地的人必須合理利用土地,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土地實行徵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實行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中國的土地供應是政府壟斷的,土地所有權分「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性質,國有土地上開發的才叫「商品房」,集體土地上建的是「小產權房」 是非法的,所以,中國的房地產實際不是全流通,本身就人多地少,再來個那麼多「非流通股」,房價能掉下來嗎?土地政策不改革,房價調控沒效。從2005年至今國家開始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並不斷加碼,房價不但不跌反漲,原因是就是上述的人多、地少、可供開發土地供應不足、非全流通等多項因素。二、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房地產的核心就是土地+金融,其他收入、人口、供求也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下面主要結合實際調查給予分析。
(一)土地成本
   通過對開發商向銀行申請開發貸款的項目進行分析發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歷史拿的低價地,成本低,其項目總投資成本的構成中約30%是土地款;凡是招拍掛的土地,大部分的地價成本佔總投資60%以上。土地在房價中的構成非常高。
   土地高度行政壟斷,政府一手把農民地拿進來,一手再去拍,一拍就是個地王。難怪有人說政府才是最大的「開發商」。
(二)金融政策
   房地產與金融密不可分體現在:
1.開發商項目建設資金
   建設資金大部分依靠銀行開發貸款,貸款通常佔項目總投資50%,貸款利息一般佔項目總投資4%-6%。
2.業主個人購房資金
   通過對開發商樓盤辦理按揭比例發現,樓宇買家支付購房款,有80%以上的人需要辦理按揭,按揭成數通常在70%左右,估算下來,扣除一次性付款和首期款以後,發展商銷售一個樓盤有60%以上是依靠銀行資金完成。可見,按揭貸款是購房資金的主要來源。首付款比例、按揭成數等政策很大程度影響購房人的購買能力。
3.利率
    利率對購房的成本影響很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購房人的行為。算了一筆賬,不論等額本金或等額本息,如果按揭貸款期限超過15年,還款利息佔總還款額50%還多。一筆38萬的貸款,累計還款61萬,15年還利息23萬,佔貸款總額60%。大家都知道,2009年房地產低迷時政府出台按揭利率七折優惠政策,引發了一輪房價急速上漲。
    從建設資金、按揭貸款(首付比例、按揭成數)、按揭利率,房地產金融政策在房屋銷售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宏觀調控以來,國家隊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嚴格控制,包括資本市場上不給予新上市和融資配股、銀行貸款更是設定諸多嚴格要求(如自由資金、負債利率等等),主觀目的本意是防範金融風險,但客觀上會造成建設資金不足而導致房地產供應減少。現在一般實力不足的小開發商、單項開發企業基本沒法相銀行貸款,調控的另一結果是資源向大開發商整合。
(3)收入增長
   國家正在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將對房地產市場有比較大影響。一談房價,有許多人總是以社會平均工資的收入數據作為判斷房價是否泡沫的依據,我不直接反駁這觀點,這裡說說幾個收入與房價的花絮:
    1.2009年銀行受理一筆按揭業務,有一個客戶購買深圳中心區某寫字樓半層(當時價格總價近1500多萬元),客戶經理貸前調查發現,該客戶在深圳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經營一個櫃檯,櫃檯員工僅一個(客戶的夫人)。另一個與其共同合作買下另外半層的人也是在賽格電子市場設立櫃檯做電子零配件生意的。看看那個行當的人大量的購買寫字樓的你就知道那個行當是多麼的景氣,不是因為銀行工作切身接觸,可能無法理解,不斷儲蓄又不消費的國人積累了多少的金融資產(很多數據在此就不便引用)。
   2.看到上述案例,有人說你接觸的都是銀行的有錢人。那好,中低收入人群,去年,在我家定點做晚飯的鐘點工阿姨請假,說要回去辦購房手續,我很替她高興,且對鐘點工能買房感興趣:原來,她家所在的鄉村小學要撤(學校招不足學生,跟農民工進城有關),四個孩子(嚴重超生)上學走到鎮上的學校(很遠的路),只好用多年積蓄買房解決就近上學問題。她的收入:每天排滿班做足8小時,包吃住每月工資約2800元,加上小費及客戶給點舊報紙來賣每月純收入3500元,老公工資比其略高,現以積蓄壹拾多萬元在惠州一個鎮買到房子。
   本屆政府出台城鎮化正合其時,讓農民工在家門口解決房子、上學等問題、一線城市買不起房但可以在家鄉的城鎮購買,看好城鎮化對經濟和社會平衡的構建作用。
    3.做了個調查,在深圳關外(郊區)的農民房的租客群體10年來經歷了一個有趣的變化:10年前配有廚房及獨立衛生間的農民房一般出租給工廠的管理人員,而今,同樣的農民房相當部分是出租給工廠的工人。當年普通工人的工資只有六、七百元,住在10幾個人的集體宿舍,記得之前還有媒體呼籲要解決農民工「性福」問題。這兩年普通工人的工資在2000-3000元,那些已經成家或談朋友的,已經有能力在外面自己租房;而當年的工廠管理層部分已經購買了屬於自己的住房。
   4.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上個月對房屋進行一次維修發現,現在請一個裝修小工要200元/天,聯想到最近媒體說一個快遞員、搬磚工人月收入達到6000多元,果然不假。很顯然,這幾年的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收入增長速度要快。這種收入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新的消費群體變化!
   國內的統計數據跟國外經濟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是沒法比,按照國外慣用的收入與房價比分析房價是注定要失真的。有人吶喊房價下跌一半都十年啦,房價下跌了嗎?教條的引用當然不可能準確,有句話說得好「市場不會錯,錯在你自己」。在銀行,我跟新入職員工說,少點照抄、拈貼網上分析資料來做報告,不是真實的調查分析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錯謬的。在銀行家眼裡,幾乎沒有什麼不可以量化和計算的,但這得建立在科學的調研基礎之上。
(4)人口
   有人認為中國未來人口老化或人口減少會導致房價大幅下跌。這種看法只考慮了影響房價的一種因素。影響房價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人口變化只是影響房價的因素之一。何況,中國未來的人口未必一定會減少。外來移民,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或終止,都可能抵消目前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減少的因素。
(5)供求
   來看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77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7%; 房屋新開工面積162413 萬平方米,下降7.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19905萬平方米,下降11.1%。房屋竣工面積67706萬 平方米,增長14.1%,但增速回落3.2個百分點;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3567萬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51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298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16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8%,降幅比1-10月份縮小3.2個百分點。從上述數據來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為16%,比往年26%以上的增速,這個指標已經算是減速。留意到房屋新開工面積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是雙雙下降,這關係到明後二、三年的供應。
    在2012年12月中旬國土資源部舉行新聞通氣會,國土資源部計劃要保持住宅用地供應總量不低於過去5年的年均實際供應量;沒有加大供應土地的說法,國內加大耕地保護力度、視糧食安全為基本國策的情況下,也很難加大供應。畢竟城市不是建在山地上,其實目前大部分一線城市可供開發的儲備土地也不多,增加供應更多依靠舊改、拆遷。
    講到供求,得提一件往事,記得2006年我們報批一筆開發貸款,專職審批人擔憂的問「建那麼多房子賣給誰」、還說「房價漲了這麼高,國家又調控」!我回答:經濟學有個簡單的經濟規律叫 ——供求決定價格,深圳多年來的房地產投資額、開工面積、竣工面積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長,現國家實行調控,且嚴控土地供應,上述三個指標首次見到下降。中國人有錢就買田買地建大房的幾千年傳統;GDP、收入(羅列8大理由)…….房價更瘋的上漲在後頭呢。貸款審批會的結果是同意發放貸款,但審批人要求把貸款評估報告中「中國房價上漲已經不可逆轉」這句話刪除,說是與國家調控精神不符,對此我印象深刻。記得有人從此時就開始勸大家先別買房……唉!
三、基本判斷
    1.即使是號稱史上最嚴地產調控的過去幾年,房地產事實上仍是資產保值最佳手段。現看來,未來較長時間也不會變。不要輕言「賣房炒股」。
    2. 未來房價崩盤的可能性比較小,未來幾年可能小幅上漲。我們期盼不要快速上漲,畢竟房地產價格高企對整體經濟不是什麼好事,而且每次調控房地產難免對資本市場產生震盪,過緊的信貸也對實體經濟產生衝擊。
    3.對購房者來說,理解為什麼房價這麼高,就會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適當的投資決定。不管房價是「總理」說了算還是「總經理」說了算,對首套自住購房者來說或者是丈母娘說了算——別輕信房價下跌百分之五十的說法!
    4.對房地產泡沫引發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不必過分擔憂,現在房地產回暖了,地王又不斷出現,讓大家看到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又有了來源保障,平台貸款擔憂隨之消失,銀行股必然由此走向價值回歸之路。
    5.城鎮化帶來的投資機會
城鎮化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如果理解成只是個「概念」,可能會錯失一波行情。城鎮化是離鄉不離土、進廠不進城。為此配套的政策可能有:土地流轉改革、福利分配改革、戶籍改革、高考改革等。期待改革紅利。
    6.政府層面,同樣是民生的「衣食住行」的交通,解決交通問題有市場化的私家車,也有政府統籌下的公交地鐵,為什麼沒有人會抱怨寶馬車、奔馳車價格貴。因為政府搞好了公交地鐵建設,大家花幾元錢就可以坐上車,買不起車的就坐公交,買得起車的人不認為貴。同理,在解決「住」這個民生問題上,應該建立兩大供應主體:一是政府廉租房等保障房,一是市場商品房。政府保障房應主要向居民提供租房資源,而不是買房資源(經適房等是腐敗源頭之一);對於市場商品房而言,價格應完全由市場決定,也沒有必要出台限購政策。
    時間倉促,不足之處請諸位專家、投資專業人士給予指導和補充。上述是基於目前政策做出的判斷,將根據政策及市場變化繼續跟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45

商業銀行授信基本規律與原則——投資啟示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2963270
1、風險無處不在

2、風險並不可怕

3、謙虛--永遠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及風險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

4、責任心--無比寶貴

5、嚴謹的態度

6、學習,學習,再學習!

6、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7、永遠不要和不誠實的人打交道(欺詐,賭博,狂妄)

9、好人不等於好客戶,但壞人=壞客戶!!

10、高管和財務人員的風格決定了公司的風格,是判斷潛在風險和信用程度的重要依據—感覺與判斷!!!

11、頻繁的人員更換==風險!

12、遠大的前景=風險!

13、過分擴張與多元化風險

14、保守的客戶是好客戶!

15、非財務因素十分重要!

16、負面傳聞一般都是真的!!要十分當心!!

17、財務指標異常=風險!

18、還款來源只能是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61

計然之策對投資的啟示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3507397
一、簡述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大概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最早的經濟理論。
   策一:「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如果某種商品盈餘則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勢必走低;如果某種商品不足則供給小於需求,價格就會高漲。任何事物均處於循環運動的過程之中,否極泰來。這個觀點亦即現代經濟學原理的依據市場供求衡量價格漲落的觀點。
   策二: 「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政府平抑調整物價的宏觀調控論,比主張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早兩千多年。
   策三:「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務完物,即注重商品的質量;無息幣是注重資金的周轉。
   計然之策是產生於2500年前我國春秋時期的經濟理論,竟然與現代經濟觀點是一致的,說明我國古代的先賢們是極有智慧的,古人留下如此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驕傲,值得我們研究。

  計然之策的利用者范蠡(lǐ)獲得——「治國成五霸,從商為聖祖」的非凡成就。該策共七條,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報仇雪恥滅掉吳國,越國繼而成為戰國「五霸」之一;范蠡用計然之策治家經商,成為兩千多年來的商業楷模,史稱「商聖」,被後人推崇為能帶來財富的財神爺的化身,我國民間供奉的財神有文武財神兩種造型,其中武財神的原型是忠義千秋的關公,而文財神則是被尊為陶朱公的范蠡:文財神錦衣玉帶,冠冕朝靴,白臉長鬚,溫文而雅。手執「如意」,身攜「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這也是從古至今,出現年代最早、供奉的人最多的財神形象。
  以下嘗試從陶朱公成功秘訣中探討現代證券投資的啟示。

  三、陶朱公成功秘訣分析及借鑑

   (一)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一條:準確而及時地把握好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謂「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

「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就是說像作戰之前要做好準備一樣,根據季節的需要(時用)就可以預知市場所需要的商品(知物)。
  范蠡知曉天文地理,觀天象,察氣候。農業經濟時期,穀物的產量和種類有賴於氣候,可判斷商品價格的狀況,未來經濟的走向。范蠡認為「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
  范蠡對 「時」的把握有兩重要義:
  其一是根據木星(歲)在恆星運動過程中的不同位置預測農作物豐歉規律, 「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即歲在金就豐收,在水就歉收,在木就會出現饑饉,在火就會出現旱災;而且根據歲星(木星)每12年運行一輪的規律,每6年出現一次豐收,每6年出現一次乾旱,每12年出現一次大的饑荒;
  其二是時機與商機的運用——范蠡在豐收的金年裡低價收購糧食,在歉收及饑饉的年景裡陸續售出,同時購入木材。到了火年時節遭逢大旱,道路平整易於車輛奔行,所以造車的利潤很高,而范蠡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他收購來的木材全部用來造船。正當人們譏笑他的時候,旱年之後隨之就是大洪澇,別的商人措手不及,來不及臨時改車造船,而范蠡事先造好的船隻則可以高價一售而空。還有范蠡根據自然、物產、民情、風俗等選擇經商之地……

  財富的智慧往往在於獨立判斷。旱時造船,澇時卻造車,體現的是逆向思維。時至今日,這些財富哲思經歷了近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練,依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依舊振聾發聵!
  有句話說得好「思路比努力重要,方法比操作重要」。投資要賺錢,投資思路就一定要正確,否則努力也沒用——投資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什麼是正確的方法?抓住本質,投資的本質是——用便宜的價格買好企業。抓住這點就容易找到正確的方法,那麼好企業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給企業估值,股票估值何為便宜何謂高企?以下繼續探討。

(二)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二條:確保貨物的質量與時效,謂「腐食無居」。

  「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買賣貨物,要注意其特點,那些容易腐爛的貨物不要放在手中長時間積留,盡快脫手。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看看這些年,投資房產、玉石、紅木的人大部分是獲得暴利,而前幾年有人因炒大蒜、生薑而虧損的卻不少,就容易理解「腐食無居 」的內含。
  對證券市場來說,「腐食」可以理解成那些容易過時或被淘汰的行業和企業。有些產業或產品會隨著科學技術或人類行為的變化而被快速替代,像著名的柯達、國內曾經風光一時的UT斯達康就是因膠卷、小靈通產品過時而沉沒。所以,股票投資要避免「腐食」,儘量挑選長生不老的公司,所謂長生不老,是指50年後大概率上還存在的公司;生意模式不需要更新的公司;不需要依賴創新推動的公司,投資永不過時的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產品。
  為防止「腐食型 」公司,應該投資如下企業:1.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2.有成長的業務;3.有穩定的盈利歷史;4.財務穩健;5.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好企業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纍纍。

(三)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三條:做好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窺其先機,謂「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分析哪些貨物不足,哪些貨物有餘,那麼就可以知道物價貴賤的趨勢」,研究商品供求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通過瞭解「供求」就可以知道其價格漲跌的情況,「有餘」就是「供過於求」,「不足」就是「供不應求」。供過於求則價格必落;反之,則價格必漲,這正是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物價規律。
  在兩千多年後的證券市場,這一規律仍在延續,看穿歷史,才能讀懂世情。無論是何種行業、企業,投資前提是瞭解商品漲跌的規律,做好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不熟不做,不懂不碰,這都是投資的鐵律。

(四)陶朱公成功秘訣第四條:貴賤復返,賤買貴賣,果斷出手,謂「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為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依據貴賤復返的規律,按「積貯之理」操作:這就是在物價便宜時,要大量收進即 「賤取如珠玉」,等到漲價之後,就儘量賣出。
  計然之策理論在今天看來並不特別深奧,呈現的是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自然規律面往往是一些最簡單、最質樸的、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當我們掌握了越多的技能後,這些質樸自然的東西反倒被掩蓋或遺忘了。有時反思,我們是否在紛繁的誘惑中迷失了這些最基本的認知——心態管理真的很重要。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與現代價值投資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價值投資的奠基者格雷厄姆,他認為人類的懼怕和貪婪情緒常使股價同企業的資產、收入、利潤以及未來預期收益等因素所構成的內在價值形成巨大差價,從而形成一個確定性較高的獲利空間,即當股價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股價市場糾錯回歸內在價值後賣出。
  清醒的人抓住規律,輕鬆賺錢。在成功的投資大師中,有人選擇投資偉大的企業,坐在那裡呆著,就等著其由由小變大或由賤變貴;也有人認為投資者的情緒總是從極度悲觀到極度樂觀,股市因此總是大幅波動,因此選時遠比選股更重要。這都有一定道理,關鍵是要根據自身能力圈找到合適的方法並切實的如信仰般奉行之。

(五)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五條:保持錢幣流動不息,謂「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這一條最好不用在股票市場上。這個規律在股市上正好相反!在別的行業,越勤勞操作收穫就越多。股票投資可能剛好相反,越勤勞,操作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殺出,收穫往往越少。一路追逐熱點,一路「高拋低吸」,一路緊盯大盤的漲跌、利多買利空賣,那麼,一路收穫會有多少?從一個股票換到另一個股票,頻繁炒短線,難於獲得長期的投資成功。

(六)陶朱公成功秘訣第六條:修善增殖,「富好行其德者」也!

  范蠡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司馬遷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成為中國儒商之鼻祖,同時也是佛家講的「財佈施得財富」的典型例子。
  什麼是發財的基因?有人問:如何能發財呢?藏地有大德在博客回答是三個字:多佈施!正是范蠡樂善好施的善舉,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范蠡對財富是「取之有道」,而且還「用之有方」,此乃其成功的很重要基因。 「富好行其德者」除了「達則兼濟天下」的解釋,另外一種釋譯是「財佈施得財富」。「無息幣」最原始的理解是加快資本的周轉速度,或者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對富人來說,錢財的數量已變成抽象的數字,它們要麼被揮霍,要麼呆在銀行或倉庫,錢財的功能意義不大,但如果把它們用於行善積德,錢財的功能會再次得到發揮(人心、口碑、福氣)。
  《史記·貨殖列傳》「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范蠡一生中,他三次將財富分給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後又重新創業,而且始終以誠信和仁義為經營的出發點,他不斤斤計較,盤剝斂財,而是對合作者謙和禮讓,也不虧待雇工。遇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范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他的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正因為他仗義疏財,從事各種公益事業,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的商業楷模,史稱「商人聖祖」,被後人推崇為能帶來財富的財神爺的化身。

(七)陶朱公成功秘訣第七條:看破放下,功成身退,見好即收。

  1.看破人性:范蠡知道越王可共苦但不能同甘,必須隱退。臨行前給另一個功臣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高鳥己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其處樂,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文種不信,終被越王賜死。
  2.放得下:范蠡二次入相,然後棄官從商,三次散盡千金,最後歸隱山水之間,人生何等的瀟灑和暢快淋漓。他出身貧寒,但不為身外之物所累,一生叱咤風雲而又能消災避禍、頤養天年,善始善終,實非易事,縱觀歷史,歷代為當權者立下汗馬功勞的武將們大部分像韓信、伍子胥、文種一樣冤死,有幾個像陶朱公一樣活的瀟瀟灑灑。在諸侯混亂不堪的春秋時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看得破,放得下,不貪念權力與財富,進退自如,陶朱公確實是具有超然的心態和非凡的智慧。

  從股市賺到大錢。靠什麼?有美國人專門做過統計研究,投資回報的決定因素70%決定於投資者心態。心態決定成功,在證券投資上,巴菲特的「遠離市場」,本質其實是遠離貪執之心帶來的貪婪與恐懼!范蠡對權力和財富那種拿得起放得下、沒有絲毫貪執的超然心態,值得吾人崇拜和學習!



附件1:《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原文

附件2:《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白話文

附件3:中華商聖陶朱公的財富傳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93d7920101kndp.html

附件4:陶朱公理財十二則,陶朱公經商十八則,理財致富十二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93d7920101k4ev.html

附件1: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原文: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在金,穰;水,毀;木,飢;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附件2:

《史記-貨殖列傳.計然之策》白話文:
從前,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於是任用范蠡、計然。計然說:「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瞭解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才算懂得商品貨物。善於將時與用二者相對照,那麼各種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歲在金時,就豐收;歲在水時,就歉收;歲在木時,就饑饉;歲在火時,就干旱。旱時,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就要備車以待旱,這樣做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一般說來,六年一豐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有一次大饑荒。出售糧食,每斗價格二十錢,農民會受損害;每斗價格九十錢,商人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每斗價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出售,並平抑調整其他物價,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至於積貯貨物,應當務求完好牢靠,沒有滯留的貨幣資金。買賣貨物,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勾踐照計然策略治國十年,越國富有了,能用重金去收買兵士,使兵士們衝鋒陷陣,不顧箭射石擊,就像口渴時求得飲水那樣,終於報仇雪恥,滅掉吳國,繼而耀武揚威於中原,號稱「五霸」之一。
范蠡既已協助越王洗雪了會稽被困之恥,便長嘆道:「計然的策略有七條,越國只用了其中五條,就實現了雪恥的願望。既然施用於治國很有效,我要把它用於治家。」於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換姓,到齊國改名叫鴟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認為陶邑居於天下中心,與各地諸侯國四通八達,交流貨物十分便利。於是就治理產業,囤積居奇,隨機應變,與時逐利,而不責求他人。所以,善於經營致富的人,要能擇用賢人並把握時機。十九年期間,他三次賺得千金之財,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百姓。這就是所謂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後來年老力衰而聽憑子孫,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並有所發展,終致有了巨萬家財。所以,後世談論富翁時,都稱頌陶朱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3

難得自在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5/blog-post_22.html
小時候, 對一事情都會有好奇心, 好想去觸摸, 很想去體驗, 探索這個世界. 食玩訓, 就是這麼簡單的隨心所欲. 有父母的支持下, 世界是安全的.

慢慢長大後, 我們都要有新的任務, 例如是考試, 寫字, 成績. 我們有壓力, 要去達成這些任務, 一方面保衛在社會上的自我, 另一方面令父母感到欣慰, 或避免自己被拋棄所帶來的孤獨或危險.

再長大了, 我們需要更獨立, 更要達標, 考試考得更好. 我們的社會自然地有標籤作用, 比較制度十分完善, 我們知道什麼是好, 以及自己不好. 成功者有壓力保持, 落後者有壓力追求, 或者放棄, 逃避到負面的癮中, 保護自我價值. 更甚者是, 父母也加入了社會比較的行列, 讓孩子完全活在自我意識危機之中,這是十分可悲的事. 孩子從父母什麼也不需要, 只要起居飲食, 機會及愛護, 他自然會探索. 我很幸運, 在我的自我形成期, 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什麼要求. 真的感激他們. 在他們的鼓勵下, 甚至形成有獨立思考是光榮的事, 我今天才可以在股市中發揮我的才能.

家庭成員, 在家庭的發展下, 都擔當作不同的角式, 都有著一定的獲取, 一定的犧牲, 形成大我與小我的平衡. 這種犧牲是有價值的, 但隨著環境的改變, 這種犧牲也要適應, 才可以大我及小我平衡, 以及提高大我及小我的舒適感. 

我們18歲便成為成人, 然而我們做人的教育, 到了小學畢業便停了, 之後便學習很多不知為什麼而學的東西, 目的就是配合社會需要, 將我們的自我壓抑, 添加上模式化的身份及外在價值, 如學科, 技能, 收入等等. 然後, 我們便活在社會制度下的規則, 互相作出條件"反應". 這些反應行作, 被公認了是這樣的, 搵食啫, 係咁架啦. 可憐的自我被榨壓, 最終在網上, 遊戲, 電視等消遣中獲得慰藉, 從而成癮. 有幸者, 可以找到自我出現的地方, 形成了興趣、技巧, 甚至從而同時獲得社會的接受. 然而, 或多或少社會價值及自我的衝突, 便成為一生人的鬥爭了.

從小學習的知識是這個世界的知識, 然而自我意識, 感受卻是很原創的事. 我們不外求去解決內在的事. 在這個未知之中, 我們可以用知識去解釋, 解釋到卻不一定是真實的, 只是合理化而讓未知變得沒那麼可怕吧了. 我們心知, 很多都是廢話, 只是沒有勇氣反抗, 也不懂怎樣, 而唯有無奈地接受的辦法吧了. 更甚的是, 連這個無奈接受的狀態, 也因為太害怕而拒接面對, 讓意識察覺不到.

兩性相處, 在這些種種的社會價值及制度下, 也更難真誠的溝通及面對. 我們都看不見對方, 正如我們也很難看見自己一樣. 這種疏離感, 科技進步的大千世界, 更為普及. 唯有雙方面對自我, 勇於接受自己, 接納對方, 感情才可以發展, 否則便有機會只是社會價值的交換吧了. 更可怕的是兩人都重覆在長大的模式的情況, 壓抑自我, 強迫接受社會模式, 繼續比較, 繼續無奈. 

我真是一個很幸運的人. 幸運在於我的成長背景沒有添加很多社會模式, 我的家庭十分實務而且接納. 心中富有, 活得自在. 雖然家庭沒有信仰, 但順其自然, 不比較, 活在自在, 卻十分實在. 我的婆婆不懂字, 辛勞一生, 但她長命百歲, 兒孫滿堂, 簡單自在, 是何等的福氣. 這是多少錢財權力也換不到的, 問題不在外, 而是在內啊.

我中學的成績不好, 入不了社會認同的西醫. 這是幸運的, 否則社會之路還會越演越烈. 之後, 自學投資, 一學便十年, 現在可以照顧自己生活. 當中我必須思考我的方向, 決定自己的人生. 我事後才發現這是何等美好的安排. 原來我當初的失敗, 正讓我可以返回正軌, 繼續思考, 而不是讓依靠社會價值去安憮內心價值空虛的不安, 停止思考, 而外求社會價值去維持安全感. 我必須自身肯定自己, 獨立思考. 這個修練, 讓我可以直接地面對真正的內在問題, 而不是求外在鬥爭及比較內獲得心靈的提升.

現在成長了, 發覺作為人, 在世界生活, 很重要的是活得好, 活得自在. 這是內在的事情, 旁人不知道. 活得好, 活得自己, 是自我真正的感受, 而不是旁人及社會認同的好, 甚至不是昨日自己認為的好, 認為的自在. 能夠真真正正, 活在當下, 意識意志合一, 可動可靜, 可變可停, 這種心靈在每天便得獲得靈感, 讓世界及身體引領生活, 用智慧去識破操縱. 難得自在, 就算簡單的生活, 也可以十分富足, 更有趣的是, 真正的智慧及才能, 在這狀態才能更有效地發揮. 體現"follow your heart"的威力了.

交托跟隨, 空, 隨緣, centered, 冥想, 順其自然等心法, 一切認知, 學來的是外在心法, 但心法跟其他法不同, 實際上還得內在實踐, 面對現在的情況, 為道日損, 以達至自在, 是需要過程的, 而不時又會受社會的干擾, 沒有意識者更容易迷失. 

因此, 真的難得自在, 應當珍惜享受呢~我會銘記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30

招行行長田惠宇內部講話——創造獨特業務模式 總行要放權鬆綁 自在投資

http://xueqiu.com/1371970977/24203208
6月14日,田惠宇行長在聽取有關專題匯報的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總行的管理、創新、風險管理提出了要求。現摘編如下:

  今天大家討論的兩個專題,本身並不複雜。對於新興融資業務,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如果要定調,我可以定這個調子;對於不良資產,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預算,有很多途徑,也不是我們這個層面要討論的問題。我更想借題發揮一下,談談背後反映出來的總行管理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要求。

  一、總行要放權鬆綁,提高管理效率

  如果總行的各個部門擁兵自重,分行就會深受其苦,一線的人就會感到沒法打仗。總行的部門以後都要把手裡的權力大膽地放一放,減少各種管理環節。如果環節減不下來,就要減少部門。分行是經營主體,分行行長不是吃素的,能幹到分行行長這個位置上不容易,況且總行對他們都有考核。左一道右一道繩索捆著他們的手腳,他們怎麼幹活?總行的很多工作都是重複勞動,在做大量的無用功,就像剛才介紹的丙方業務,流程太複雜,似乎總行不止一個風險管理部門。當然,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是很好的,作為部門老總肯定要對部門所掌管的職責負責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整體來看,不管是分行的角度還是全行的角度來看,有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為什麼現在分行都要到總行來營銷呢?為什麼分行要到總行來請大家吃飯呢?我跟分行的同志說,總行準備搞視頻會議系統,大家別大事小事坐飛機到深圳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分行說不行呀,有些事情你不當面說是不行的。我後來聽明白了,實際上要內部公關。這都成什麼了?哪有這樣的怪事?

  總行加強管理不是簡單的管住,更不是鎖上加鎖,而是要增強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幫助一線提高客戶服務的效率,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簡單的不出事很好辦,大家都睡覺就可以了。管理能力的高低不是簡單地體現在不出事情上,而是體現在管理效率上。要解決效率低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總行本部管理效率低的問題,總行自己的問題沒解決,就沒資格對分行發號施令。總行的管理效率要提高到什麼程度?要提高到不需要分行到總行來「營銷」的程度,提高到幾個人通過電話或者視頻就可以解決問題的程度,提高到總行一個部門負責為分行把總行相關部門的事情都搞掂的首問負責製程度。讓分行的人來協調總行部門之間的關係,豈有此理!再也不能這樣了。

  管理能力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總行的管理與分行的發展兩者是一體的,總行的管理要順應業務發展,而不能成為業務發展的障礙。要從這個角度去看管理與發展,各個部門的管理都要這樣。目前的格局是分行在經營,總行在管理,總行的部門基本上都是管理部門,因此更要注重這一點。

  總行要離市場近一些,不管是業務營銷還是風險管理,都要強調針對性,少一些一般性的號召,多一些針對性的幫助一線解決問題的措施。這些措施必須在一線甚至和客戶作深入溝通後才能得到,不是坐在辦公室就能想出來的。我們要理解一線的工作。很多事情總行都沒招兒,你讓一線有什麼招兒呀?總行這麼多高人在那兒,都拿不出一個方案,你讓我去弄,我怎麼弄?既然這樣,那就互相將就點吧,你別對我有這麼高的要求,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比如,剛才審計部提到一些客戶經理為了完成小企業貸款任務突破風險底線,讓我想起五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書裡提到營銷有四個資源,由低向高依次是關係、產品、風險、服務,最低端的資源是關係,其次是產品和風險,最後是服務。關係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小企業產品也不是最好的,而服務又是最複雜、最高級的資源。你硬要完成任務,其他三個資源都沒有辦法了,就只能用風險這個資源。這不能簡單地說是道德風險。

  二、創新要引領市場,創造獨特的業務模式

  創新是招行的靈魂,是我們存在的最大理由。我們招商銀行要以創新形象示人,而不能變成在別人屁股後面連滾帶爬地追。

  關於新興融資業務,我們是後進者,市場的先行者已經走了五六年了,大概從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就開始了,我們到最近這一兩年才開始做。後進者有後發優勢,關鍵是怎麼發揮出來。據我瞭解,迄今為止我們在看待這個問題上的思想還不是特別統一。我注意到,馬行長幾年前就開始講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的問題。銀行怎麼適應變化?新興融資業務就是舉措之一。對於入池資產、丙方業務或者乙加丙業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加強風險管理。要有統一的授信,每個客戶都要建立統一的客戶視圖。這是基礎工作,如果還沒搞起來的話要趕緊補課。另外,包括保函等在內的表外業務潛力巨大。我聽計劃財務部講,在調整預算的時候,中間業務收入要提高很困難。這一塊沒做起來,可不是就沒有中間業務收入嘛!不干活,收入從哪兒來呢?利潤也不是談判談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順應金融脫媒的大趨勢引領創新。監管的政策不斷在變,市場的需求不斷在變,有可能明天開始丙方或者乙加丙方業務又給叫停了。我們怎麼辦?我們是不是再等四五年以後,等別的銀行創新出一種新的模式後,再在這兒開會討論怎麼樣學習人家?我覺得不應該這樣,招商銀行應該做市場的引領者。要成為引領者,那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考慮大融資的概念,研究還有一些什麼樣的融資模式?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產品儲備?一旦市場形勢和政策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在第一時間推出新產品?能不能做到這些,我找不了別人,只能找你們在座的各位;我也找不了分行,分行比我們急。

  我們不能有這種觀點:一件事我們開始不做,過了兩年、三年監管叫停了,就證明我們當時是非常英明的,是有預見性的,是有前瞻性的,是有政策水平的,我們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強的。這是謬論,極大的謬論!那過去這兩三年,我們沒賺的錢找誰要去?你來負責嗎?在過去兩三年中,我們的隊伍沒做這塊業務,能力在削弱,市場感覺在下降,而同業的能力在提升,這個賬找誰算去?不管出現什麼政策變化和市場形勢變化,我們隊伍的能力不能削弱。風險大的時候我們也要嘗試經營風險,否則這支隊伍的能力就萎縮了,就沒有狼性了,就不能打仗了,這是最可怕的。老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在那兒天天說我在搞戰備,幾十年不動真的,這部隊還能打仗嗎?而且,這個銀行的市場形象慢慢地就不好了,客戶會說這一塊業務他們不做,就像剛才有同志反映企業說房地產項目別找招行。中國過去二十年是房地產大發展的時期,我們沒做,這一塊業務要重新找回來可不就得付出比別人更多一些的勞動嗎?什麼樣的行業都有好客戶,什麼樣的行業都有壞客戶,不能簡單地說它屬於這個行業就肯定是壞蛋,沒這個概念。我們現在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客戶基礎還沒有雄厚到可以對行業挑三揀四的地步,我們還沒有這個本錢。所以,做生意首先是看客戶,不是看行業。簡單地說這個行業我退出,那就是教條主義,是不懂銀行的人做的。就像鋼鐵行業,現在這麼困難,也有好的客戶。

  對於小企業業務,要在堅持既定戰略的同時研究具體策略。「兩小」戰略要堅持,我在第一次跟大家見面的時候,就表明過態度了,只是表的比較含蓄而已。戰略執行,我們不會搖擺、不會折騰、不會動搖。但我感覺到大家對小企業貸款,無論是在發展的問題上,還是在資產質量的問題上,都好像有點信心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下一步集中精力來研究小企業業務發展策略問題。當我們這支隊伍的能力還沒有完全培養起來的時候,在我們找到很有信心的方法之前,步伐和節奏如何掌握,值得認真思考。但不管怎樣,要趕緊磨刀,要趕緊找,不能等、不能拖,因為這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對於小企業業務怎麼發展想清楚、搞明白之後,對於小企業業務的風險管理、資產質量也就有底了,這兩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經常講,風險管理是業務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細分客戶的基礎上,對一類客戶的風險看到底以後,就可以放手去發展,而不是採取下指標、壓任務、撒胡椒麵的方式推動。

  小企業業務發展問題,不僅僅是公司銀行部、小貸中心的事情,也是風險管理部門的事情,大家要共同做行業研究、客戶研究、市場研究、同業研究,在此基礎上,努力找到我們自己的業務模式。創造獨特的業務模式,這是根本出路。我們的零售業務已經找到了這種模式,希望其他業務都能找到。找到一個業務模式要經過深入思考,做大量的調查和市場研究,不是在報紙上看到民生幹什麼了,興業幹什麼了,我們就跟著學。只會跟在別人後面,長此以往,就會淪為二流;一個條線淪為二流,兩個條線淪為二流,最後整體就淪為二流。當年深發展的供應鏈是全國所有銀行中第一家推出,現在民生的產業鏈也是,這叫獨特的模式。那我們招行搞一個什麼呢?我們要創造自己的東西,同業的東西我們可以模仿,我不反對模仿,但是不能一直模仿,要在模仿的過程中把別人先進的理念學過來,不能固守我們被實踐證明是落後的東西。短期內把數字搞起來比較難,但不是最難,最難的是創造新業務模式,引領市場,讓市場眼前一亮,也讓全行員工眼前一亮。

  三、風險管理要有前瞻性,善於舉一反三

  在風險管理中,對於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不管是區域維度、產品維度還是管理維度,一定要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我們現在信息傳導確實比較慢,怎麼樣讓信息傳導的效率更高一些,需要想想辦法。剛才審計部門的同志講得好,很受啟發。對於審計反映出的問題,相關的風險管理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是怎麼想的?有沒有引起重視?舉一反三,這是我們的老話了,老話也跟老藥似的,越老越管用,就像青黴素退燒最有效一樣。剛才審計部門講的這些,有的可能是產品設計有缺陷,那產品是不是馬上要作出改進?有的是產品沒有問題,但是執行過程中出問題了,那我們怎麼應對?要想辦法做到執行中不會出問題,不會變樣。總之,對於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引起我們所有同志的高度重視。剛才討論的過程中,我也有意識地問大家,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做過分析,原因找出來後信息有沒有共享,信息共享以後有沒有採取措施,等等。這就是總行管理部門的責任。風險管理不能大而化之,簡單歸結為形勢不好;別忘了所有銀行面臨的大形勢都一樣。

  銀行資產質量的管理既包括客戶選擇、貸前調查、授信審批、貸後管理等,也包括出現不良以後的管理。出現不良以後的管理至少有兩個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一個方面就是怎麼處理不良資產。剛才大家提了很好的想法,包括和資產公司的合作,也包括我們內部加大清收力度、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等。第二個方面就是出現不良以後要舉一反三。這是容易被忽略、大家不太願意去做的事情,而往往這個又是最重要的。不良貸款生成後,要認真研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分析,不良資產按照小企業、小微企業、個貸、大中企業分類,分別是什麼樣的生成率?是什麼時間段形成的?為什麼會形成?是集中在一個行業還是比較分散?下一步對經營條線有什麼提醒?總行的管理政策和方式方法是不是要作出調整?不能把精力老是放在被動地消化不良上,當然這也很重要,而是要更多地關注不良生成的原因。比如,對於小企業信貸中心的貸款,我聽到的原因是體制未定,人心浮動,管理不到位,所以出現一些不良。是不是這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要認真分析。如果現在不認真,過了兩三年還沒分析透徹,而是簡單地說因為這個因為那個,到時候問題會越積越多。面對不良資產,沒必要做驚弓之鳥,但也不能麻木不仁。

  做風險管理必須瞭解和研究大形勢,從而作出前瞻性、預見性的判斷。中國現在一方面面臨自身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又面臨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支持國家的再工業化,製造業成本可能會下降三分之一,這樣的話中國就很尷尬。中國的尷尬體現在兩個方面,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現在很多產品都是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越南製造;中高端製造業回流美國,我原來在北京時有一個客戶叫卡特彼勒,搞工程機械製造的,現在一部分產品製造已經回到美國了。而我們自己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少之又少,太陽能、新型製造業有不少都是在忽悠。因此,考慮全行的風險管理政策,要對大的背景作深入研究。通常所說的「分析形勢」這句話不是虛話,可以為我所用。

  我還有一個觀點,中國所有的事情都是東部沿海地區先開始,「春江水暖鴨先知」,好事也先干,問題也先出。因此,這一波的風險會逐步從東南沿海到內地,從反應快的地區到反應慢的地區,從反應快的客戶到反應慢的客戶。現在東部沿海已經遇到不良資產的問題,我們要趕緊提示中西部地區採取防範措施,加強貸後管理。

  存量不良資產怎麼管理,出現類似之前由鋼貿事件引發的不良以後怎麼樣及時採取措施,後期的管理工作或者說亡羊補牢工作怎麼跟上,怎麼樣舉一反三等等,全行要有一個統一的政策或策略。過去不良資產的管理可能不是我們的主要工作,但未來三五年我估計會是一項重要工作。這方面做得好,也出生產力。甚至可再延伸一下,對於整個貸後管理的制度可以再梳理一下,存量貸款的管理、不良貸款的管理,零售業務的管理、小企業業務的管理等,都要分門別類進行統一安排。這裡我還要表揚一下零售部門,零售不光是業務發展做得好,資產質量的精細化管理做得也好,這兩方面從來就是一體的。審計部門的同事提醒我們處理好發展與管理、質量和效益的關係,是有道理的,希望對各部門都有所啟發。

  最後,我希望我們形成一個好風氣,那就是不管出現不良資產還是別的什麼不良的問題以後,一定不能諱疾忌醫,一定要直面問題。否則,我們就沒法進步。有些同事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比如說涉及分行支行的前任,涉及有些責任人等等。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把眼光放在不讓招商銀行的資產受損上面。關於處理人的問題要謹慎一些,但是由這些事情引發的後續如何加強管理的問題,我們不能迴避,迴避了以後我們就可能永遠在重複犯同樣的錯誤。管理水平怎麼提高?有時候就是在總結教訓的過程中提高的。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都是這樣,大家都願意說好話,有了問題以後能躲儘量躲。問題是,我們是總行,能躲得過去嗎?這些問題就在面上,我們的年報要公佈,投資者特別是專業投資者要問你問題。我們以後討論問題,要實事求是,有什麼說什麼,對事不對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