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資看法 三個觀察點 掌握「印度製造」成敗關鍵 炒熱改革題材之後「莫迪行情」還能跑多久?

2015-03-23  TWM  
 

 

表面看來,莫迪給了印度一個光明未來,但是,印度還能夠持續成長動能嗎?

看外資如何透視政策,用數據來評量莫迪的斤兩。

撰文‧楊卓翰、陳怡芬

印度總理莫迪推出「史上最猛預算案」,登高一呼,如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百座智慧城(100 Smart Cities)、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這些政策,也凝聚了外資對印度的熱情。政策,的確是當前股市的驅動力,外資又要如何分辨這些政策並非只是口號?

觀察點一》

企業投資是否真能發酵?

「印度政府的確在過去一年做了許多實質改革,甚至超越許多投資人的期待。」高盛分析師庫爾(Sunil Koul)在報告中指出,「二月底推出的預算計畫,也把重心放在刺激投資及結構性改革。政府預算鎖定在成長、振興投資,許多結構性改革應會對多數產業帶來正面影響,這對大部分的產業都是好兆頭。」不過,雖然政府極度樂觀,新增的資本和建設指標,卻都還在低檔。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辛格(Bhuvnesh Singh)指出,莫迪的政策中,有幾項執行度都很難,例如,一個推動地方建設的「百座智慧城」,其實就是前任政府的失敗政策復辟。二○○五年,前總理尼赫魯推動全國城市改造計畫(JNNURM),卻因為地方政府擺爛不動,最後宣告失敗。

這次莫迪到底能不能透過魅力十足的「印度製造」,讓企業真的掏錢買單?一個觀察重點,就是企業資本支出(CAPEX)。「現在印度的確站在一個絕佳的時間點,」瑞士信貸分析師巴葛法(Deepali Bhargava)分析:「但是,投資效果要浮出水面,可能有很長的延遲。」舉例來說,企業所得稅從三○%降到二五%,降稅的效果要在一七年才能看得出來,「因此,CAPEX何時能否恢復,才是重點。」

觀察點二》

家庭投資是否進入金融產業?

美好願景推升股市,有人開始擔心是否過熱。現在印度股市的本益比已來到十八倍,從今年一月的十六倍迅速攀高,而且比歷史平均值高出一.一的標準差。

支撐印度股市,除了實體面的改革,資金面的全面啟動,也是外資期待的重點。這正是莫迪的另一項計畫——把家庭儲蓄導入金融體系注入金融活水。

這個政策,是每個銀行理專的春夢:透過行動銀行、推動鄉鎮的小額帳戶,印度的銀行戶頭從去年九月的兩千萬個增加到今年二月的一億個。不到半年內,增加了八千萬個戶頭,莫迪的下一步,就是讓這些戶頭裡的錢「動起來」。

「未來幾個月,國內資金將逐漸成為股市的救星。」高盛的報告指出,本益比雖高,但接下來的表現仍值得期待;印度國內資金的流動將開始轉向,從實體儲蓄轉為金融儲蓄,這對國內資金是一大助力。高盛預估,從現在到一八年,國內投資將挹注二千億美元到股票等金融商品市場。

這波資金行情是否能夠期待?現在仍在低檔、從印度央行網站就能查到的「家庭金融儲蓄」,是最重要的指標。

觀察點三》

通膨是否真的受到控制?

推升股市另一個大期待,就是能夠降低印度投資成本的央行降息。雖然二月的通膨率微升,由五.一九%爬升至五.三七%,但相較於過去,現在印度通膨率明顯獲得控制,仍低於印度央行的目標通膨率六%,因此,高盛預估,四月央行將會降息一碼(二十五個基準點)。

低通膨,的確給印度央行一個很大的降息空間,更決定了未來印度的成長機會。但是,對於未來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瑞士信貸也很謹慎,「我們認為CPI會在明年逼近印度央行的六%上限。經濟如果真的復甦,第一、薪資就會上漲;第二、包括食物在內的核心物價也會上漲。」也就是說,印度的「低利率、低通膨」假期,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快結束。

無論如何,從基本面、資金面來看,印度都讓人有遐想空間,但是莫迪的政策如何落實,「企業資本支出」、「家庭金融儲蓄」、「通膨率」這三個指標,值得觀察。

三萬點大關前 印股神經緊繃三萬點在即,印度SENSEX指數震盪加劇,每一個經濟數據與政策宣示,都立即牽動外資多空態度。

印度央行維持

政策利率不變

HSBC

PMI指數1月為52.9,去年12月為54.5

2/10 在野的平民黨

在德里市議會選舉大贏

CPI指數

1月上升5.11%

(年增長率)

工業生產指數

去年12月上升1.7%

(年增長率)

1月貿易赤字

占GDP 5%,

去年12月為5.6%

2/15躉售物價指數

於去年12月

上升0.39%

2/25 印度政府計畫

增加政府稅收

自32%至42%

公布新年度

鐵路預算

外匯儲備升至

歷史新高,

達3340億美元

公布新年度

政府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2

地產股沒能跑贏大盤 IPO停滯影響萬達富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283.html

地產股沒能跑贏大盤 IPO停滯影響萬達富力

《中國房地產金融》 牛究 2015-08-06 19:59:00

近一個月的股市下跌中,滬指跌幅超過30%,多數地產股都跑輸大盤,其中不乏跌幅近70%的股票,更有數十只地產股緊急停牌避險,但以萬科為首的龍頭房企跌幅在30%以內,老牌“招保萬金”(除招商停牌外),成最抗跌地產股。

只有退潮,才知道誰在裸泳。只是當經歷過股災後,如今A股中似乎遍地是裸泳者。

自6月12日滬指創下七年半新高,達到5166點後,不到四周時間內,滬指下跌超過30%,7月8日收於3507.19點。盡管隨後迎來一波漂亮的反彈,不過投資者一口大氣還未喘完,7月27日,A股創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滬指狂跌8.48%,兩市將近2000股跌停。

股市急劇下跌,A股哀鴻遍野,房地產板塊也隨大盤一跌再跌。雖然由於政策限制,龍頭房企如中海地產、華潤置地、萬達商業、碧桂園、恒大等大多在香港上市,但A股仍然有近150家房地產公司,更有萬科、保利兩大“千億龍頭”領航,股市下跌,投資人和房企股東損失慘重。

統計發現,以6月12日收盤價計算,截至7月27日,一些房企跌幅已近70%,7月8日、9日,大批房企紛紛選擇停牌躲避,另一些龍頭房企如萬科、保利則選擇積極護盤。

龍頭房企成最抗跌地產股

近一個月的股市下跌中,滬指跌幅超過30%,多數地產股都跑輸大盤,其中不乏跌幅近70%的股票,更有數十只地產股緊急停牌避險,但以萬科為首的龍頭房企跌幅在30%以內,老牌“招保萬金”(除招商停牌外),成最抗跌地產股。

在本次A股下跌中,龍頭萬科下跌14%,成為最抗跌的地產股,也是目前成交量、流動性最好的地產股之一,但公司的護盤戰役仍未結束。7月6日,萬科震驚業界,宣布將在人民幣100億元額度內回購公司A股股份,此次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3.70元/股,萬科同時要發90億債券用於公司流動資金。

近一個月來跌幅在50%以內、還未停牌、仍在交易的地產股中,國企、央企代表較多,如中糧地產、金融街、華遠地產、北京城建等。

目前仍未停牌的地產股中,中小型地產股跌幅最大,尤其是前期有概念熱潮的“概念股”,由於年初以來的快速拉升,本次下跌中也跌得最兇,如綠地借殼獲批的金豐投資近一個月以來大跌65.7%,很多股票在價格大跌之外,流動性也幾乎枯竭。

除了上述大跌的地產股外,7月股市也掀起一股停牌潮流,停牌的大多數房企股價都經歷了50%以上的暴跌,不得不緊急停牌避險。

有人統計,7月9日停牌的房企中,泰禾集團跌幅最小,近一個月來下跌了42.3%。此外,一起停牌的地產股還有華僑城、首開股份、中國武夷、冠城大通、世聯行、榮安地產、陽光城、華業資本等。

另外,地產股中還有一些悲催的“沒趕上大漲,沒落下大跌”的股票,令股民十分痛苦。停牌半年、剛複牌三個交易日的萬通地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萬通地產自今年1月6日起宣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司在商討互聯網公司的收購事宜,此後一路停牌直到年中披露重組失敗,7月6日剛複牌就遇上了大跌,一路跌到了7月8日的4.74元,跌幅10.9%。

與之相比,招商地產的停牌就顯得“幸運”得多,4月市場連續傳來招商地產將獲集團資產註入消息,公司股票大漲至31.64元,4月27日起,招商地產宣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目前仍未複牌,躲過本輪大跌。

IPO停滯影響萬達富力

面對股災,“國家隊”進場,在“股市維穩組合拳”的刺激下,中國股市7月6日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高開,超過1000家上市公司漲停,中國股民沈浸在喜悅當中,但除了下面這兩家房地產公司。

7月4日,證監會放出了“股市維穩”的最大招——暫停A股IPO。面對這個消息,7月6日上千家上市公司開盤漲停之際,萬達商業和富力地產這兩家地產公司卻蒙了。

剛剛在港交所發出公告要回歸A股的萬達商業滿頭大汗,本來其有望在半年內完成回歸A股的申請手續。如今,IPO停滯局面也意味著萬達商業面臨著等待時間延長,申請排隊過程中存在未知的風險。

同時,萬達商業在香港上市恰好已超過半年,其基石投資人的不得拋售承諾期限已過。回歸A股的消息,本來對萬達商業來說是一個穩住基石投資人、穩定並提振股價的利好。未曾料想,A股IPO的停滯打壞了萬達商業的如意算盤,可謂是“當頭一棒”。

同樣是H股,富力地產自2007年開始,已經第五次宣布要向A股發起沖擊。這一次,富力地產在A股暴跌的6月26日,公布了要回歸A股的最新方案,宣布向中國證監會及其他相關監管機構申請在上交所或深交所,發行不超過10.8億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25元的A股。

業內人士稱,雖然短期內沒有萬達商業需要安撫基石投資人的問題,但富力回歸A股的壓力一直都很大,且必須解決負債過高問題。

截至2014年末,富力地產的負債比率已高達177%,位居所有國內房企的高位。同時,富力地產還需要保證永續債這類債務問題能通過審查。為緩解去年上半年融資條件受限背景下維持運轉所需資金,富力地產曾發行了高達150億元的永續債。

超百家涉房股退出房地產

受益於過去數年房地產行業的高速發展,房地產業利潤率相對較高,不少上市企業涉足房地產業務。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歷年的監測,2009年底在滬深港三地上市公司中,有345家涉及房地產業務,其中滬深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有303家,約占滬深上市公司總數的18%。

而2012年後,房地產市場分化程度不斷上升,行業內洗牌加速,2014年,滬深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不足200家,5年間超過100家A股涉房企業退出房地產業務。

不過,在行業洗牌進程加速之時,地產藍籌則在這一輪競爭中持續保持領先。

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聯合推出的《2015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龍頭房企萬科、保利、龍湖、華潤、恒大等均在2014年實現了盈利與周轉的雙平衡,平均盈利和周轉水平均遠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萬科8年來繼續蟬聯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榜榜首,保利地產和萬達商業位居三強。恒大地產、中國海外發展和華潤置地分別居於第四到第六位,碧桂園和富力地產排名與上年相同,分別占據第七、第八位,世茂房地產和遠洋地產分列第九至十位。

《報告》還指出,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行政幹預性政策趨於減少,宏觀調控政策更為市場化。與前些年相比,2014年房地產市場總體成交持續走冷,直至第四季度才逐步出現企穩跡象。

近年來,持續快速發展的房地產市場供給逐漸充足、需求增長趨緩的態勢顯現,房地產市場正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與此相伴的是行業整體溢利的收窄和行業內部的分化。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35

環保F1:中國大學生“極客”獲雙亞軍 用一公升燃料,汽車究竟能跑多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65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環保F1”,可以發現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以及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隨哨聲鳴響,穿著黑色賽車服的黃燕妮半躺著駛出賽道。與普通大學生越來越早開起家用車不同,這位身高不滿160cm的北京理工大學大四女生所駕駛的,是自己設計的“水滴形”原型車(註:研發目的為最少空氣阻力及燃油燃燒最充分的車輛)。

黃燕妮與十幾名同學一起參加的是3月3日至6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2016年度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在這項有著“環保F1”之稱的賽事中,決定學生隊伍最終勝負的不是速度,而是在使用1公升燃油的條件下,車輛能跑多遠。

除北京理工大學之外,還有來自同濟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共三所中國大學的學生團隊與來自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的100多支學生隊伍一較高下。最終,同濟大學誌遠車隊以798公里/升的成績獲原型車柴油組亞軍,北京理工大學翼昇車隊以442千米/千瓦獲原型車電車組亞軍。

汽車環保馬拉松賽起源於1939年的美國。彼時,殼牌實驗室的科學家之間流行起一個挑戰:用一加侖燃料,看誰的車跑得最遠。看似是“極客”們的玩笑話,最終卻誕生了一項頗具規模的汽車環保賽事。

“車殼前部較扁平,尾部較陡,模仿鯊魚的形體特征,與低風阻系數的水滴造型結合,具有流線型。電路系統采用升壓模塊,可以實現電池系統電壓暫時升高,提高整車續航能力。”除了能對自己設計理念娓娓道來,作為車隊的車手黃燕妮還總結出“慢加速、慢減速、勻速行駛”的節能駕駛策略。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這項賽事,我們最大的收獲便是這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英國人科赫是此次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的技術總監,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有的學生車隊想要讓自己設計的車輛駛上馬尼拉的賽道,需要經過十多項、涉及上百個部件的檢測。“所有問題都需要學生自己去解決,最終大約有5%的車輛沒辦法駛上賽道。”

同濟大學汽車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所長樓狄明說,參加比賽的車輛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在研發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著未來汽車發展材料輕量化、發動機效率最大化、外形更具流線型等趨勢。”樓狄明說,“雖然原型車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汽車產業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比賽提升了學生們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的能力,為未來的汽車發展提供了想象的平臺。”

帶領兩支學生團隊來到菲律賓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械工程實驗中心主任鄧達強介紹,比賽中除原型車外,還設有“城市概念車”組別,要求學生設計坐姿駕駛、配有雨刷、車門、車燈、後視鏡等裝置的車輛,以求在日益嚴峻的能源條件下,發展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80

2016地方經濟年報:廣東江蘇差距拉大,藏渝黔“最能跑”

就在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全國經濟運行數據前後,除東三省和山西“晚交卷”,全國其他27個省份均已公布各自2016年的經濟年報。總體呈現出三大特點:廣東第一經濟大省的位子更穩了,南方省份的經濟表現更為搶眼,名義GDP透露出北方省份經濟仍存短板。

具體到各省份來看,西藏、重慶、貴州的增速上雙,分別為11.5%、10.7%、10.5%;湖北經濟總量達到了3.23萬億元,首次超過河北;江蘇苦追了廣東7年後,2016年經濟總量的差距又被拉大了。

江蘇苦追廣東七年未果

經濟第二大省江蘇多年來與第一大省廣東的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有趕超之勢,但2016年兩者的差距又重新拉開了。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GDP達到7.95萬億元,增長7.5%,GDP總量連續第28年占據榜首;江蘇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省GDP在2015年邁上7萬億元臺階後繼續增長7.8%,達到7.61萬億元。兩個經濟大省之間的GDP總量相差0.34萬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廣東2008年的GDP領先江蘇0.58萬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逐年縮小,分別約為0.5萬億元、0.46萬億元、0.41萬億元、0.31萬億元、0.3萬億元、0.27萬億元、0.27萬億元。

因此,在江蘇連續7年逐漸追近廣東後,2016年廣東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又重新擴大。

江蘇追趕步伐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廣東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最大,轉型升級也開展得最早,目前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在外貿出口增長受阻的情況下,借助電商的快速發展,廣東工業產品的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加大,內銷占比進一步提升。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到75.6%,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

其次,經過多年追趕後的江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在內的一些重要指標的增速已經放緩。數據顯示,去年江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比廣東低了2.5個百分點。

兩者絕對值重新拉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2016年廣東的平均價格水平比較高,以現價計算的絕對值也就比較高,若扣除價格因素,廣東的實際增速仍低於江蘇。此外,廣東的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明顯低於江蘇。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分析,雖然當前廣東經濟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體現在: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房地產,行業和地區分化加劇,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差異加大。

事實上,相比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廣東的區域發展最不均衡,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之間存在巨大鴻溝,且這種差距有拉大的態勢。珠三角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率先轉型、率先調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而粵東西北地區受傳統發展模式影響,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經濟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

粵東西北2016年的數據顯示,其GDP增速比珠三角低0.9個百分點;投資增長7.4%,比珠三角低1.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狀況不理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0.4%。

南方省份年報更吸睛

按照目前的態勢,各省份的經濟總量已經形成了幾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粵蘇魯三強,廣東和江蘇都處於7萬億~8萬億元之間,山東為6.7萬億元。雖然山東十多年前的GDP總量曾超過江蘇居第二,但近年來與粵蘇兩強的差距在不斷拉大,2016年與廣東的差距達到了1.2萬億元,與江蘇也相差了近萬億元。

三強之後是浙江和河南,兩省的GDP總量在4萬億~5萬億元。隨後是四川、湖北、河北和湖南,GDP總量在3.1萬億~3.3萬億元,這4個省份的數據咬得很緊,名次也多有變化。

湖北2015年超越遼寧上升至第八後,2016年再接再厲,一舉超越了人口大省河北,上升至全國第七,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水平,逆勢趕超的競進態勢日趨明顯。實際上,若按目前的態勢,2017年湖北的鄰省湖南也極有可能超過河北。

不光是湖北,東南的福建也創出歷史新高。盡管目前遼寧的具體數據尚未揭曉,但根據福建官方25日發布的消息,福建2016年的經濟總量已確定上升至全國第十。改革開放之初,福建經濟總量位居全國二十多名,經濟基礎薄弱,是沿海地區中山地最多、平原最少的省份,如今能擠入全國前十,殊為不易。

相比之下,遼寧在2015年被湖北、湖南超過之後,2016年又被福建超越了。改革開放之初,遼寧的GDP總量高居全國第三,如今卻將退出全國前十。

總體上看,南方省份的經濟年報更為亮眼,名義增速超過9%的省份均來自南方。比如同為直轄市,重慶的名義增速接近12%,比天津高出3.6個百分點。從經濟總量上看,目前重慶的GDP總量已經逐步逼近天津。

重慶夜景

南北名義GDP之差

各地統計部門目前發布的均為GDP實際增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不光關系到各地GDP總量的大小,也與每個人的實際收入息息相關,用名義增速來觀察各地的經濟表現更為直觀。

比較各省份的實際增速與名義增速,我們不難發現,南方省份的名義增速大多高於實際增速,而北方的很多省份名義增速低於實際增速。

例如,山東的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1.3個百分點;陜西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2個多百分點;內蒙古名義增速比實際增速低了4個百分點。反觀南方省份,無論是福建、廣東、上海,還是浙江、湖北、重慶等地,名義增速都明顯高於實際增速。

首先要了解的一個背景是,不少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在過去幾年能源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這些省份自然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尤其是資源產品需求旺盛的時候,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地方日子比較風光,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不可持續。由於產業結構不同,北方很多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發達地區低很多,這也影響到了經濟的各個方面。

相比之下,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終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因此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小。尤其是東南沿海發達省份,處於產業的下遊,輕工制造業以及金融業、房地產業等產業發達,這些地區的價格上升幅度較大,因此名義增速就明顯高於實際增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