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买“悍马”者李炎隐身旭光资源 连环运作赴港IPO集资14.8亿港元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5/HTML_12B4KFAX2G1I.html


【核心提示:经过奋力挖掘,隐藏在幕后的买悍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浮出水面,由李炎控制的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腾中重工的前身。】

自从宣布收购通用旗下悍马品牌之后,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下称“腾中重工”)就瞬间出现在聚光灯下。经过媒体的奋力挖掘,传说中背后的买“马”者李炎,及其铺排完善的系列资本运作,也开始浮出水面。

6月4日,全球第二大芒硝生产商旭光资源(00067.HK)在香港开始正式公开招股,集资最多14.78亿港元。细心的话,可以发现在旭光资源的 招股文件中,赫然写着:“索郎多吉(前称李炎),为本公司创办人兼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权股东,亦为 Nice Ace 唯一股东。”

索朗多吉?李炎?

旭光资源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旭光资源主席索郎多吉与内地媒体提到的悍马背后的买方李炎,确实为同一个人。至于为什么要改名,以及何时改名,对方则表示不清楚。

除了改名,还有一堆疑团有待解答:旭光资源与处于新闻焦点的腾中重工是否有交集?外资投行在旭光资源上市过程中是否充当了推手? 腾中重工与旭光资源背后的控股集团——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华通”),又有着怎样的资本运作路径?

曲折上市路

6月3日下午,旭光资源的首席执行官张大明等5名公司高管出现在香港的上市记者会上,传闻向来低调的李炎,却并没未露面自己公司的上市推介。

外资投行在收购悍马,以及旭光资源上市前的资本运作当中充当了怎样的推手?

有 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旭光资源此次在香港上市的保荐人之一的瑞信,去年曾经为旭光资源筹组银团贷款,其中瑞信借出1亿美元,并获得同等价值的认股证。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在计划发行的5.77亿股当中,就有1.73亿股(约30%)为旧股,分别来自大股东兼主席索郎多吉、瑞信以及其它贷款者。

张 大明在记者会上说,股东对公司的发展有信心,索郎多吉仍然是公司单一最大股东。招股文件显示,上市之后,李炎将透过在Nice Ace的股权,拥有旭光资源经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43.1%。资料显示,Nice Ace是2007年在维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由李炎全资拥有。

实际上,为了上市,早在2005年2月21日,一家名为Top Promise的投资控股公司就在香港注册成立,由旭光资源全资拥有的维京群岛附属公司 Rich Light 全资拥有。2007年4月,旭光资源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以便进行全球发售。旭光资源就透过 Top Promise,间接拥有旗下两家中国附属公司——川眉芒硝90.0%以及川眉特芒100.0%的权益。

其中,川眉芒硝以及川眉特芒更经历一系列的负责的重组以及股权转让。

川 眉芒硝的前身,是国有企业眉山芒硝。2001年6月,眉山芒硝厂转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川眉芒硝。2004年8月,四川华拓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四川华拓”)以及邱慧英向信达、华融及眉山资产经营以公开投标方式收购川眉芒硝90.0%及10.0%股权。2005年3月,川眉芒硝90.0%股权由 Top Promise收购,其后转为中外合资企业。

李炎自四川华拓于2004年8月收购川眉芒硝控股权益以来,一直为川眉芒硝最终控权股东。目前四川华拓由四川华通拥有69.9%股权。

而在2007年6月,Top Promise 在四川省成立外商独资企业川眉特芒,注册资本为2905万美元,全部由 Top Promise 以现金注资。2007年8月,川眉特芒的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美元,总投资额增至9000万美元。

瑞信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旭光资源非常需要资金作为扩充。2008年,旭光的资本开支及收购活动共花费近9亿元,整体现金净流出7000万元,截至2008年底,其现金仅为80万元。所以其财务顾问瑞信,为旭光筹组一项银团贷款。

这次旭光资源在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以招股价中间价2.14元计算,集资净额为7.01亿港元,当中65%用于偿还海外银行借贷,13.5%用于牧马矿区建设芒硝采矿及生产设备,13.5%用于收购额外采矿权,其余为一般营运资金。

三角关系

旭光资源与腾中重工的关系千丝万缕。

根 据招股文件,改名为索郎多吉的李炎,现年46岁,于2004年透过四川华拓间接投资川眉芒硝,于2004年完成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及工程研究生课 程。而同龄的李旭东是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的管理科学及工程硕士学位,于2004年7月被委任为川眉芒硝的副总经理兼董事,并于2007 年1月获委任为 Top Promise的技术总监。两人的履历印证了此前关于李炎与李旭东曾是同学并且关系很好的说法。

旭光资源的招股文件中显示,旭光资源原来的机器设备采购商就是四川腾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即腾中重工的前身。但是因为旭光资源的执行董事李旭东同时控制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属于关联人士,所以从2008年开始,旭光资源转用其他采购商。

6月4日,腾中重工的新闻发言人赵彤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目前四川华通与腾中重工的关系以及控股比例,正在与公司方面商量,在合适的时候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旭光资源、腾中重工,以及四川华通之间的关系,从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零星消息中,可见端倪。

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网站在2008年1月2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总投资达7.5亿元的四川华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部项目正式落户龙潭工业区,该项目在工业区占地100亩,建成后项目约定年销售产值将达100亿元人民币,税收将超过3亿元人民币。”

这 条消息又指出,“该项目的业主华通集团由李氏家族控股,主要股东为华尔街投资银行三大巨头美林、瑞银和摩根士丹利。该集团公司旗下产业分布广泛,主业突 出,重点发展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板块、四川川眉芒硝有限责任公司基础化工原料产业板块、四川腾中机械制造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制造板块 ‘三大板块’,各板块均处于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四川省工商局在线查询系统提供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材料,目前其法定代表人为陈实,注册资本3亿元。

事 实上,在早前的2008年1月7日,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便由李旭东变更为陈实。2008年1月31日,公司的股权也有变化,李旭东将 9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钟胜男。同年7月14日,钟胜男对公司进行增资,腾中重工注册资本变更为1.41亿元,其持股增加为98.51%,宗瑞儒持股变 为1.49%。

此前有传言指出,摩根士丹利在本次悍马出售交易中饰演了“牵线”的角色,而且摩根士丹利曾经以其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的方式,帮助四川华拓融资2亿美元。不过,6月4日,摩根士丹利有关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此事不予置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2

讓晶電三大股東和各方客戶都信服身段柔軟的衝突整合者李秉傑


2010-03-15 今周刊





他是台灣少數化工背景出身,卻投 身半導體的工程師,他是台灣科技業少數不靠股權,就能坐上董事長大位的專業經理人,他還是LED上游三次大購併案背後的操盤人,他是最柔軟的巨人——李秉 傑。

 

撰文‧ 賴筱凡、高育文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當多數人都在享受長達九天假日時,有一家公司的員工卻得輪流上班,因為他們的訂單多到連一天都無法休;這家公司正是產能吃緊的 LED(發光二極體)晶粒龍頭廠——晶電。

這是連續第二年,晶電的員工無法好好地休農曆年假。近一年來,LED背光液晶電視(文後簡稱LED電視)發燒,讓LED晶粒產能拉警報,供不應求是整體 LED產業普遍的現象。這也讓晶電董事長李秉傑不得不趕緊在全球各地尋找資金,以備擴產之用,才能讓晶電站在這波LED高潮的浪頭上。

 

協調力

 

三雄鼎立下的最佳潤滑劑

來到晶電拜訪的這天,李秉傑正好出國,晶電總經理周銘俊更是排了好久的時間才能接受專訪。李秉傑與周銘俊的搭配可說是剛好互補,兩個人同時從工研院光電 所,一起進入晶電打拚。擅長行銷、溝通的李秉傑負責業務,周銘俊則專攻研發技術,巧妙地一搭一唱,兩人成為讓晶電坐上現今LED晶粒龍頭的靈魂人物;而李 秉傑,更是台灣少數不靠股權,就坐穩董事長大位的專業經理人。

在LED產業裡面,談到李秉傑,多數的評價不外乎是「他很會做marketing(行銷)」、「他是很客氣的人」。工研院出身的李秉傑,既不像鴻海董事長 郭台銘霸氣,也沒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鐵腕嚴謹,見到人總是掛著笑容的李秉傑,遇到媒體總會回答完每一個問題,讓所有記者都得到答覆才離開;正因為他身 段柔軟,溝通能力強,才能成為晶電三大股東都接受的董事長人選。

然而,你絕對難以想像,出身軍人家庭的李秉傑,在進入晶電之前,卻只是一個懷抱著要在工研院退休,然後再轉教職的工程師,更沒想過要成立公司。

早在一九九六年晶電成立之初,當時為了平衡台灣LED晶粒被國聯光電(日後被晶電合併)獨霸的局面,由工研院提供技術,億光、華興、佰鴻及鼎元等多家公司 共同出資成立晶電;而當年李秉傑正好是工研院光電所光電材料與元件組長,就在工研院力推將技術移轉的大旗下,李秉傑與周銘俊就這樣帶著台灣第一台 MOCVD(有機金屬物化學氣相沉積,LED長晶設備)機台,到了晶電。

有人說,李秉傑是億光、光寶與聯電三雄鼎立恐怖平衡的平衡點,也有人說當年正是因為光寶董事長宋恭源不滿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兼任晶電董座,上、下游一把通 抓,讓李秉傑有空間。但不論如何,三大股東都有高度共識,希望由專業經理人來擔任晶電董座。當年曾被諮詢過的前光電所長林耕華想起那段時間,驕傲地說: 「李秉傑是最適合坐這個位置的人選。」對比於國聯光電董事長黃國欣是喝洋墨水回來的材料工程博士,李秉傑則是標準台灣土產的清大化工博士。在當時只有兩家 LED晶粒廠的年代,晶電並非技術領先者,客戶則都以台灣LED封裝廠為主,不像國聯取得西門子的訂單。正因如此,李秉傑謙虛、客氣,身段柔軟的人格特 質,成為他獲得股東青睞的最大利器。

不過,讓公司賺錢,光靠謙虛、客氣並不夠;尤其晶電創立的頭兩年最苦,當時紅、黃光技術不如國聯,又經常因良率不佳讓客戶退貨。「那時候他(李秉傑)最常 跟我講的就是,趕快把技術做起來。」周銘俊一周七天都泡在實驗室,為的就是提升良率,李秉傑則負責跑客戶。

 

遠見

 

明確訂定快速發展方針

但兩人都很明白,光靠著他們自己埋頭苦幹是沒有用的;甚至剛創立的前幾年沒賺錢,還一度讓股東動了是不是要繼續投資下去的念頭。為了公司經營,李秉傑只好 把工研院薪資攢來的房子都拿去抵押,即使後來公司營運好轉,股票上市,「在擴張增資時,股價一百塊我們也得全部都認。」周銘俊不好意思地說,甚至為了增資 認股,還得請求父母親贊助。

當初為了擴充產能,晶電選擇購併作為快速成長之路。一九九四年,晶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吃下當時最大的競爭者國聯,讓國聯董事長黃國欣很不諒解,甚至把 購併矛頭指向萬海少東陳致遠;直到晶電又陸續吃下元砷、聯詮和連勇後,周銘俊才透露,「其實,這些購併案都是李秉傑主導的。」這與市場上所認知的相當不 同。

李秉傑作為晶電董事長,對未來策略規畫相當重視,因為有策略才能執行,執行才能讓公司壯大。所以,李秉傑一一向大股東們分析購併的意義,「他在股東之間折 衝的能力,是很強的。」才得以說服億光、聯電、萬海這些股東們同意。

從化工系出身到投入半導體產業,李秉傑不僅是位記憶力超強的老闆,對數字分析掐得精準,擅長經營客戶關係,更花費相當大的力氣擘畫晶電的未來。「我想,科 技業應該很難再出現第二個李秉傑。」在周銘俊眼中,這位他跟了多年的老闆是很特別的。

在股東眼裡,李秉傑因為身段柔軟,成為三大股東最佳平衡點;而公司夥伴則認為,李秉傑因為善於策略規畫與溝通,成為晶電最佳的董座人選;至於在客戶眼裡, 李秉傑則是最能夠滿足每個人需求的盡職供應商。

 

公平

 

讓搶料客戶都服氣

談到李秉傑,晶電的大客戶光寶執行長滕光中對他只有稱讚,「他是一個很公平的人。」用「公平」來形容李秉傑,似乎很難令人想像。怎樣做才叫公平?當遇到去 年LED電視熱賣,所有面板廠、封裝廠都在搶著要LED晶粒的情況,滕光中說,「你大概就會知道,『公平』是一家供應商最難達到的境界。」早兩年,雖然有 筆電背光模組改用LED的汰換潮,但景氣不好,LED價格急遽下滑,下游廠砍價砍不停。相反的,如今為了搶LED晶粒產能,面板廠都快大打出手了,畢竟今 年超過兩千萬台LED電視的量,讓面板廠搶破頭也要爭這塊大餅,儘管如此,上游廠想漲價還是得要和客戶協商。在市場供需法則裡,買方市場自然是客戶講話大 聲,但賣方市場卻不見得是賣家氣粗。不論如何,李秉傑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把客戶服務得服服帖帖。

談起李秉傑服務客人的一套,他曾經在日本下雪的嚴冬裡,等了兩天就為了要見客戶一面;也曾因為客戶的新廠量產,大老遠地帶著妻子飛到中國出席開幕慶宴,不 喝酒的他,為了客戶面子還待到酒席結束。

然而處處配合、處處幫忙的李秉傑,在遇到大客戶強勢壓價時,卻是相當硬頸,堅持用提高良率替代降價,他曾表示,「客戶砍價沒關係,我們就提升良率,並把 chip(晶片)做到更小。」李秉傑的專業與誠懇,不僅獲得晶電大股東的認同,更讓他成為目前台海兩岸LED產業進行溝通及制定共同標準的台灣代表。

此外,早年工研院與產業界也曾經思考過,由於台灣LED產業上下游都已建立完整,但卻獨缺LED照明等應用的品牌,因此曾積極尋求購併美商奇異(GE)旗 下的照明事業,組成一家大型的品牌公司:當時屬意的執行人選,正是李秉傑,雖然這個想法後來沒有成真,卻可以看出李秉傑在台灣LED產業的重要地位。

如今,LED前景一片大好,至少二○一二年前LED晶粒供不應求已可預見。在集團軍大舉壓境,逼得LED廠紛紛選邊站之際,晶電卻不願被貼上任何標籤。

「我們要做所有人的朋友,而不是去選客戶。」周銘俊這麼說絕不是唬人的,國內一家小客戶證實,即使再小的訂單,只要有緊急的需求,李秉傑都會想辦法調產能 幫忙解決,這也是為什麼李秉傑在業界能夠獲得高評價的原因。

 

堅定

 

不隨景氣和環境起舞

就在李秉傑從全球各地募回資金後,晶電已經站在新一代LED潮流的浪頭上;為了前進中國LED市場,晶電相繼在常州、山東設廠,前者靠近光寶華東營運中 心,後者則與聯電合資成立子公司,上、下游分工。

在LED背光普及化元年,集團軍紛至沓來,不只面板廠要做LED,就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也要跨足,純LED廠還剩下多少空間?

周銘俊笑了笑,「產業之間要競爭,但不要忘記,我們共通的敵人是CCFL(冷陰極管)。」對於集團軍的跨入,他絲毫不以為意,「我們的目的是把市場做 大,LED市場是大海不是池塘,池塘連一隻鯨魚都養不活,大海卻能養好幾隻鯨魚。」晶電在這波LED革命的浪潮上,更早有自己的步步策略。

除了積極布局中國市場外,晶電去年更透過私募取得泰谷股權,並取得南亞光電一半股權,形成上游結盟的新局面。

當別人大力買進MOCVD機台時,晶電不貿然躁進,保守擴產是因為機台買進來,景氣好能接更多訂單,一旦兩年後供需失衡,多出來的產能就會從金雞母變夢 魘;所以,插旗上游廠商成為晶電的另一策略,透過投資取得產能,讓晶電的成本更低,也讓晶電免於產能過剩的窘境。

面對LED電視引燃的LED大革命時代,集團軍建立自有產能已是趨勢,看著台積電等大廠揮軍而至,周銘俊倒不以為意,「集團軍跨進來已經是不能改變的趨 勢,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競爭力。」 為了提升競爭力,晶電密集在中國尋覓合作廠商,進一步考慮透過共同投資的方式,與封裝廠、系統廠結盟,就如同晶電一貫的策略,做所有人的朋友。

 

李秉傑 大事紀

 

出生:1955年

 

現職:晶電董事長

 

學歷:清大化工所博士

經歷:1985年 進入工研院光電所,從磊晶工程師作起1988年 赴惠普訪問研究1989年 回國主持工研院MOCVD及MBE製作光電半導體元件計畫1996年 加入晶電擔任總經理2009年 接任晶電董事長

以變革與創新不斷前進

 

李秉傑的經營語錄

不敢做決策,沒資格談變革。

未來十年,LED應用普及要考量成本下降的速度,這將是LED產業面臨的挑戰。

變革與創新是LED產業必須一直不斷走下去的路!

LED晶粒缺貨2012年才會舒緩。

 

晶電大事紀

1996年 工研院提供技術,億光、華興、佰鴻及鼎元等大股東出資成立

2001年 掛牌上市

2003年 合併晶茂達,資本額達12.51億元2005年 合併國聯光電,四元LED產能躍居全球最大2007年 合併元砷、連勇,坐穩LED晶粒龍頭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