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現在的人工智能助理都像人工智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1/162346.shtml

為什麽現在的人工智能助理都像人工智障?
S先生 S先生

為什麽現在的人工智能助理都像人工智障?

很多團隊不是底層的算法差,而是團隊對產品的理解有問題。

本文由S先生(微信ID: TheMisterS)授權i黑馬發布。

- 什麽是智能助理? -

1)智能助理屬於對話式服務

兩者的邊界不是很清晰,智能助理的功能在前面解釋過了;而“對話式服務(conversational service/commerce)”——這是包含智能助理在內的多個產品形態的統稱,核心特點是:

對話式:人機交互的方式由圖形化交互(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變為以對話作為交互方式(CUI-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 業界暫時還沒有定義,這是我自己瞎編的),就是用說話來代替觸摸或者鼠標,操作計算設備。

服務:提供服務,解決問題都算,如訂機票,購買禮物等。不包括信息查詢(如天氣)。

111

Facebook M, 真人和AI結合的服務

去年(2015)起來的這一波對話式服務在矽谷有多火?看看創業團隊增長的數量就知道了:2015年的時候有129個類似的項目出現,而14年的時候才42個。

222

Tracxn Report:Conversational Commerce

在各類科技博客上,對Conversational Commerce的討論也非常熱烈,尤其是在medium.com上有大量的探討。基本的觀點就是”對話式的交互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大家趕緊上啊!“。截止到2016年6月的時候,在Producthunt上標記為對話式服務(ConvComm)的有一百多個創業項目。

除了智能助理以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概念如digital agent,bot,service bot, chatbot,P2P的電商。比如Operator現在用真人專家幫用戶做消費決策,在過去嘗試過用bot/AI但可惜達不到效果,或者magic模式,完全是靠”真人幫懶人用APP“驅動運營。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助理——就像IBM提到的一樣,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規模化。

2)智能助理應該解決服務需求

巨頭的人工智能助理基本都已亮相了:

Facebook M

Amazon Echo

Google Assistant, Allo

Apple Siri

IBM Watson

Microsoft Cortana

以上智能助理的服務範圍大都是在信息檢索,幫助用戶獲得資訊。絕大多數的內容是不牽涉“推理”的查詢類信息服務。比如:

明天的天氣

找附近的星巴克

蘋果的股票信息等等

如果用戶問到在基礎信息以上,一旦牽涉推理的問題,就無能為力了。比如:

明天這個天氣狀況會造成航班延誤麽?

附近的星巴克可以用支付寶麽?

我什麽時候該買蘋果的股票?

使用體驗方面,這些助理的服務範圍覆蓋面基本跟當前的所有引擎一樣。在設計邏輯上,基本都是基於用命名實體識別來代替打字輸入關鍵詞然後返回檢索結果SERP。而信息檢索,離人們要完成的服務需求有很大的區別。就好像viv.ai的聯合創始人Dag Kittlaus 說的,當初他創建siri的時候,是想要重新挑戰移動服務,而不是造一個chatbot。

333

Dag Kittlaus(中間)

除此以外,巨頭的助理與其關聯的生態產生操作的關聯。比如SIRI對iOS和macOS的操作;Cortana對windows的操作;echo對關聯著的智能家居設備的操作等等。此類操作的一個特點,是對結果非常的確定,出現個性化選擇範圍非常的少。

另一方面,對於創業項目而言,因為不具備類似的生態和硬件入口的條件,大都定位在資訊和服務上。我們選擇Producthunt當中排在最前150位的項目進行分析,其中高達70%的項目定位都在2C的個人助理(agent)上,其中大部分都想做切入服務,包括垂直類的和多任務的。

這些助理服務當中有23.1%是專業類型的服務,主要是在醫療和理財方面。而剩下來的76.9%的助理幹的最多的活兒是生活上的綜合幫助,出行安排,日程管理,購物訂餐廳等等——這一類是坑最大的地方——特別是那些試圖把生活上的各種服務都打包進去的產品。

444

Producthunt上面 69.7%的對話式服務都是智能助理產品(但並非所有都具備AI)

- 人工智能助理的潛力 -

1)移動紅利的結束,行業需要新的增長點

很多跡象都指向同一個結論:移動互聯的高速增長已經飽和。比如用戶已經不再願意下載新的APP。

555

qz (based on comscore data) & statista

2016年1月有超過5萬個新的APP被提交到了appstore,但是在美國市場有65%的智能手機用戶在一個月內下載新APP的數量為0,下了1個新APP的人占8.4%。

2015年中到現在,在國內2C市場中,幾乎找不到一款真正能爆發並留存的移動產品。對於移動開發者而言,能放首屏的高頻應用早就擠不進去了。而且很多中低頻的服務,並不是最適合用app來承載的。比如訂生日蛋糕,作為商業其價值一直存在,能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解決獲客或者能效問題麽?

宏觀來講肯定可以,但是開發一個APP則會面臨用戶獲取和使用成本高,難留存,用戶難發現等等障礙——這些問題,都讓開發者懷疑要不要做APP,特別是在最開始的PMF核心邏輯還沒有被驗證的時候。

但創業者的熱情和投資人基金里的錢都不能等!於是大家憋著這口氣四處找風口,或者又有怎樣的產品形態可以把商業形態再顛覆一次,好比APP顛覆了網頁,宏觀上有沒有新的產品形態可以再來一次?甚至運氣更好點,甚至開拓出以前沒有被耕耘過的維度?

2) 對話式服務具備新的增長點的潛質

回顧過去,最大的幾次浪潮基本都伴隨著一個規律:核心技術(軟硬一堆)的出現和整合,帶來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 ,在此基礎上大量的商業應用應運而生。

666

從90年代開始,人際交互的三個變化

比如2007年末移動互聯開始,核心驅動的硬件是觸摸技術、各種sensor的成熟以及整體計算能力的提升和小型化;軟件方面則是iOS&Android的顛覆式出現。

軟硬結合創造出完全顛覆過去的觸摸操作的體驗,並使其稱為真正可用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圖形化界面的輸入工具,從鍵鼠時代跨越到了更intuitive的觸摸,並完美的與後面開放的生態系統結合起來(不得不再次對喬大爺表示敬佩)。

3)人機交互越來越傾向於人

可以看到隨著技術的平民化(democratization),人機交互正不可逆轉地向人的方向靠近——不需要學習的人機交互。

777

將來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更自然的通過計算設備來獲得價值。下一個超級增長點的交互方式,一定是交互更接近人的自然行為,更多人可以使用的。

因為軟硬件限制,過去用上計算設備的人很少。

一方面,當時的人機交互是讓人來“將就”機器——人學習機器的語言——操作需要專業技術,如打孔...(在個人電腦方面,當年知道'cd 文件夾名'的命令行的人也都是高端人士);

另一方面計算設備巨貴,還不屬於個人設備,大眾都買不起;再者,日常應用和普通生產力應用幾乎沒有,所以買來設備學會了UI也沒啥用。

而移動設備出現就讓更多的人從使用計算設備中獲利,更多不會鍵盤鼠標的人,通過觸摸手機屏來操作。將來人們想要獲得服務的時候,或許不需要有“計算設備”這個中間載體的概念。直接提出需求,就能獲得結果。

4)下一代交互方式,似計算設備能覆蓋更廣的商業

888

Google Assistant Allo

看看過去app如何顛覆web的,在沒有移動互聯之前,大眾點評只是一個不知道幾流的小眾產品,web也並非最合適這個商業模式的產品形態——比如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想要找餐廳的時候,身邊都沒有PC來獲得其他人的點評信息;而移動互聯的APP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並不是說app代替了web(比如PS還是在桌面端更好用),而是借由移動設備,app開啟了過去沒有的維度,繼而大眾點評的商業模式有了更合適的產品形態。我相信APP顛覆web的歷史,也會同樣發生在下一代人機交互的形態來顛覆當前app的時候。不僅很多商業模式和形態都可以被重新考慮一次,甚至幾乎可以肯定CUI會打開新的維度,解放更多的商業價值。

如果一個C端產品做得好,傳播不受硬件束縛,沒有用戶的使用成本的障礙,並且不需要下載新的APP,直接在熟悉的IM或者SNS里實現過去用app承載的服務,甚至還能開拓新的形態...比起當前的其他選擇AR/VR/IOT/區塊鏈,CUI帶來的想象空間更大。所以,就有很多人,巨頭小頭沒頭的都來嘗試。

- 對CUI的特點的理解決定產品價值 -

不可否認的,真正的CUI產品一定是基於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的。如何深入利用CUI的特點,是產品打造的關鍵。

話說當前國內有很多投資人認為,只要是做人工智能的團隊,就必須是MIT,Caltech出來的機器學習博士或者是GOOGLE,FACEBOOK的AI團隊的人;如果團隊不是頂級院校的學者或者是巨頭出來的項目帶頭人,就沒有什麽好搞的——這是典型的誤區,或者說對行業的理解太淺了。

這種理解基本等於 “聽說你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幫我裝一下電腦吧”這樣的水平。很不幸國內好多年輕點的投資經理基本都是這種水平(為什麽年紀大點的不是?因為他們理解'不懂就不要輕易判斷'這樣的人生道理)。看不懂本質,就看表面,也是不得已。

這里,我非常贊同順為資本的孟醒的幾個觀點:

1)所謂“做AI的”也有幾個類型,底層研發和做應用的是兩碼事。

2)人工智能的底層交給大公司,小創業公司可以做點小模塊。而應用層則有大量的空間給創業公司來實現商業化。

3)“這個行業缺AI的產品經理,不缺一般意義上的明星,特別牛x的算法達人,牛x的北京的BAT出來的人。” 

這方面吳恩達也有類似的觀點,

“人工智能社區是極其開放的,大多數頂級研究者會出版他們的著作/分享他們的想法身子開源代碼。因此,在這個技術開元環境下,數據和人才就是稀缺的資源。”

有點跑題了,在這里就強調一下,CUI的核心技術是AI(不僅限NLP後面會提到)。對CUI作為新一代顛覆性人機交互的理解,才在產品形態上能發揮底層技術的商業價值。最後,再舉個例子,GUI的核心突破是技術大牛(xerox)帶領的,而其商業應用的發揚光大則是產品經理喬布斯從xerox那兒“偷來”的。

999

1973年,xerox推出第一款GUI技術個人電腦;在1983年,蘋果也推出了他們首款GUI電腦 Lisa(喬老爺 “完美借鑒” )

年輕人不懂就要多看書。

1)CUI的不可延續GUI的特點

為了深入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能要先分析一下,CUI和GUI究竟給用戶體驗帶來什麽影響?因為這絕不是現在主流的“把按鈕變成語言操控”那麽簡單的事情。

當移動設備出現的時候,大家對如何在智能手機上開發產品還沒有來得及有深入的了解。所以當時開發者基本都是從最明顯的地方起步,也就是觸摸代替鍵鼠操作。早期的大量應用,都是從“如何把web縮小到手機屏幕”的思路出發來設計APP的。——這是典型的延續上一代交互的思路。

隨著開發者不斷思考和挖掘移動端的潛力,慢慢有了對移動端真正的核心特質的理解——這些“聖杯屬性”才是真正讓移動端產品設計出眾的要素。比如“碎片時間”、“個人身份綁定“、”LBS”等等,這些特質才是真正讓移動產品體現價值的——這些是完全顛覆上一代交互的屬性。而且我們發現這些屬性幾乎跟“觸摸”這個明顯的交互行為沒有直接關系。

現在CUI出現的時候,產品經理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當前大多數智能助理的設計思路都是“過去APP是怎麽用的,我現在用語言來代替觸摸操作”。好比是用語言來代替手指去觸摸屏幕,或者是用說話來代替手指打字。而能讓用戶感覺真正智能的核心,我認為依然藏在CUI的“聖杯屬性”里,有待大家發掘。

2)CUI的特點:高度個性化

舉一個例子,根據實際研發和市場運作的經驗,我們發現有一個算得上“聖杯屬性”是特質是:“高度個性化”。

在GUI時代,用戶使用產品時,有一個可視化的界面,比如找餐廳,我們打開點評看上去是這樣:

9999

這看上去是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界面,只是所有用戶能做的選擇範圍,都明確的顯示在界面上(所見即所選)。找美食,用戶能做的選擇基本就是:附近,類型,智能排序(不點開可能還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以及排序。當用戶自己不知道該如何決策的時候,這些視覺化的框架,給了用戶提示該從這些方面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做篩選和匹配。

但是在智能助理的界面,用戶看到的是這樣的:

01

用戶對可以做哪些選擇一無所知——在沒有可視化的參考下,面對如此開放的交互,當用戶要找一個餐廳的時候,他們提出的要求,大都不在GUI設定的範圍以內。

根據我們實際操作的經驗,用戶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

02

只有“在外灘附近的”是之前GUI的查詢範圍當中的,其他的需求都是過去GUI的類型當中不存在的維度。但因為CUI的開放性,用戶很容易給出上面這樣的高度個性化(非結構化)的需求。

如果GUI的產品試圖在個性化同樣給用戶那麽多選擇,就不得不面臨用戶使用成本的問題。一個界面可能會被大量的下拉列表,層級關系,各種填空和操作充滿。如此是加深了個性化程度了,但是操作的成本會讓用戶放棄使用。

如果在智能助理的產品設計上,不尊重用戶“高度個性化”的需求,只提供過去APP本身提供的個性化程度“在XX附近找個YY菜”,那麽用戶在實際提需求的時候得靠運氣撞到既定的條件上,不然就是無法識別的範圍,繼而失望。另一方面,如果CUI只是在做GUI範圍內的事情,會遠不足以顛覆APP。

除此之外,CUI還有一些專屬的特點。比如:

使用流程非線性:比如GUI是線性的流程,界面引導用戶一步一步走到結果;而CUI則可以是完全無視先後順序的,用戶可以再最開始就提出本來到排在最後的條件當中。

可避免信息過載:用戶打開GUI的一個界面,比如點評上找一個餐廳,用戶得在一個列表里去找尋自己最想要的選項(典型的案例是,GUI讓用戶選擇國家的時候那一長排的列表)。而CUI則可以規避用戶的信息過載,直接給出期望的結果。這個特點的另一面是,GUI因此是informative的,給不熟悉場景的用戶更多的提示,或者比較結果的機會。

複合動作:“明天後天,晚上最便宜的機票”——從用戶的操作和實際體驗來看,GUI無法一次給出結果,只能用戶先查一次明天的機票,再查一次後天的機票,然後手動來對比。CUI完勝——可以直接給出相關條件的檢索結果,前提是AI足夠優秀。

這里只是拋磚引玉,詳細更多特質會不斷被開發者發掘出來。在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在另一篇《人工智能時代的產品經理》文章當中,會做更多關於CUI的分析。

- 什麽樣的AI Agent能滿足C端的需求? -

為什麽現在的助理產品都是坑?很多團隊不是底層的算法差,而是團隊對產品的理解有問題。

要滿足C端用戶的需求,確實非常難。10次使用,有一次因為任意原因的失望,用戶心理就會開始有疑慮。從體驗上來看,在用戶熟悉的場景下得全面理解用戶提出的需求;在用戶自身不清楚場景下,得自然的協助用戶挖掘需求;獲得需求後得幫助用戶做決策,並最終呈現結果。以此來看,對話式的agent得至少滿足以下功能:

具備基於上下文的對話能力(contextual conversation);

具備理解口語中的邏輯(logic understanding) ;

所有能理解的需求,都要有能力履行(full-fulfillment);

1)基於上下文的對話能力(contextual conversation)

在當前,做助理的產品的底層技術基本都是圍繞NLU(自然語言理解)打造的,很多還沒有涉及到NLP。可是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NLU都是讓人失望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大公司的幾個產品上提出需求:我下周五要去北京,幫我查一下航班。

需要識別意圖:查機票

需要識別entities:時間(下周五),目的地(北京),出發地(無/當前地理位置)

我們看看結果,首先看三家的回複,從左到右分別是蘋果的SIRI, 微軟的CORTANA, Google的ALLO。

03

沒有一個能識別出來意圖,全部用關鍵詞來檢索網頁(SERP)。沒有識別出意圖,繼而也就沒有可能識別entity所在的場景。對於C端用戶而言,這可能算是最基礎的服務之一,而三大巨頭提供的產品完全不能用。

不過當我們看到國內的創業公司,卻能按照需求識別出意圖,並且識別出對應的entity,組合查詢出結果,看上去比幾個巨頭更強大。

07

我們繼續測試上下文的對話。比如,我是國航的會員,agent給出上面的結果里沒有國航的航班,我自然會問:”有沒有國航的?“

結果並沒有如期望那樣,在給出的列表里找到國航的航班。而是開始了重新的一次查詢。

08

換一句話來說,沒有結合上下文的對話。我並不是為了黑,事實上這個產品在國內的創業公司中也算不錯的技術了。但是不會結合上下文的對話,會造成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這個agent基本不能獨立完成服務。因為用戶不會在一個句子里把所有的條件都列出來。

以上是基本要素,就當前的產品形態來看,只有非常少的產品能真正做到第一點。大部分號稱能做到的,都是濫竽充數,連續問問題而已。

不能真正理解上下文的對話(機票查詢):

AGENT: 從哪里出發?

用戶:上海虹橋機場

AGENT:到哪里?

用戶:還是從浦東走吧

AGENT:好的,從虹橋出發到浦東的航班是......

在上面的對話,AI Agent在問第二個問題的時候,不能理解用戶對前一個回答的修改(出發地從“虹橋”改為“浦東”),只是按照預先設計對話的順序,填上命名實體識別得來的entity。繼而查詢不到結果,給用戶的感覺就是笨。

真正理解上下文的對話(機票查詢):

AGENT:從哪里出發?

用戶:上海虹橋機場

AGENT:到哪里?

用戶:算了,從浦東走吧

AGENT:好的,出發改為浦東。那到達城市呢?

用戶:北京

AGENT:好的,從浦東到北京的航班是...(給出正確的結果)

而具備真正上下文理解的對話,agent可以正確理解用戶第二個回答的內容(從浦東走),其實是在修改上一問題的回答(出發機場),而不是真的在回答第二個問題(到達地在哪里)。     

這只是上下文的例子,而對於服務類agent而言,所有後續的NLP功能都基於上下文對話為前提。這些看上去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需求,但是當前沒有任何一個2C的agent可以做到。

可能有人會問,大部分用戶都應該在第一時間把需求表達出來吧,為什麽還需要對話?實際上,真正操作過大量案例的同學就會發現,用戶不可能如此”貼心“地按照開發者的設計來提出需求。

“幫我看看下個星期五去北京,下午3點多,從虹橋出發,國航的航班。”——這一類的表達方式在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哪怕是在用戶最熟悉的場景,也很難確保一個句子的表達里包含了所有必須的檢索條件。而且,用戶還會不停的補充更多的個性化需求。

對於用戶自己比較了解的場景,如:訂機票需要提供到達地,用戶提出的大多數需求,在最初都是非常簡單,然後逐漸開始細化的。所以需要當用戶提出不完整需求的時候,根據其意圖,結合之前已經給過的條件,通過對話,向用戶提出問題,再獲得答案來補全剩下還需要的條件,最後再完成服務。

對於用戶自己不熟悉的場景,用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該提出哪些方面的需求。如:不懂酒的用戶,想買一瓶合適的威士忌。他就根本很難提出除了價格以外的需求,比如產地,年份,釀造原料,水源等等。因此,Agent得以合適的方式來提問,引導用戶給出偏好,並且用對話提出推薦。

而且對於agent而言,很難判斷哪些用戶對服務的認知有多深。如果不做識別,就容易問“老手”一些“新手問題”,繼而讓老手覺得我還不如自己下單;而給新手又留下“你在說什麽我都不懂”的印象,也是不聰明。

所以要有好的體驗,這是非常困難的。而基於上下文的對話,只是最基礎的用戶需求之一。

2)理解口語中的邏輯 (logic understanding)

在我們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對“邏輯”的理解直觀重要。原因也是因為用戶的正常對話,大部分都不是開發者預設那樣的。

再做一個簡單的測試,比如找餐廳,試試:幫我推薦一個附近的餐廳,不要日本菜。

這是一個簡單邏輯,但是你看所有的服務,這次包括剛剛那個國內創業公司C一樣,都會是一個結果:全部推薦日本菜。

09

也讓朋友測試了亞馬遜echo的alexa,結果也無法識別”不要“這個最簡單的邏輯

這次其實比剛剛好多了,至少4家里面除了google allo,都識別出來我的意圖是找餐廳——但是,當我明確提出不要日本菜的時候,給出結果的三家全部都是日本菜......也就是說“不要”兩個字被完全忽略了。

觀察大量的用戶案例表明,當用戶越是個性化需求強烈的時候,對話中出現邏輯和指代關系的頻次越高。

“有沒有更便宜的?”

“除了大床房以外的房間有麽?”

“後天會比今天更冷麽?”

“就要剛剛的那個2千多的吧。”

“除了廉價航空,其他的航班都可以。”

以上這些需求是提需求的時候,在對話中經常出現的表達方式,而且看似簡單,但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NLU的系統或產品能夠正確的理解。主要的阻礙就是對邏輯的理解,還有在基於上下文對話中的指代關系的理解失敗。

3)NLP不是全部,還要有能力履行(API困境)

NLU並不是智能助理發展的瓶頸,供給端的數據才是。

我們假設如果有一個黑科技出現,使得NLP有了極大的進步,以至於兩個條件:

1)基於上下文場景的對話;

2)口語邏輯,都能被理解了,甚至還能基於場景和上下文用NLG來生成各類問題——它能理解我們所有講出來的需求。

在用戶熟悉的範圍內,它能結合所有的過去的對話,歷史記錄等等內部外部條件,幫助用戶盡可能的實現“不用開口,就知道我在這個的需求”。比如當用戶提出“推薦餐廳的需求”:

用戶:“女朋友周日過生日,推薦一個餐廳,找有江景的,最好桌子旁邊有一個大落地窗戶,能看到外面的夜景。吃的不要太貴,環境好點,有現場音樂的最好是爵士,不要太吵的。”(btw,這是一個真實需求)

Agent:“菜系有偏好麽?”

用戶:“意大利餐和法餐都可以,對了不要離外灘太遠了”

agent解析出以下選擇餐廳的條件:

周日晚(營業)

適合女朋友過生日

有江景

有大落地窗

不要太貴

環境好

有現場音樂,爵士

不能太吵

意大利餐或者法餐

距離外灘不能太遠

然後它去哪里找到這樣的餐廳呢?在地圖服務提供商,或者點評的API提供的信息里只有8,9,兩項能找到數據。假設評論中有這樣的數據,該用什麽方式來傳遞呢?接口提供的都是結構化的數據,而“環境好”這樣的非結構化數據,最多以標簽的方式來做,但是這樣的話,標簽就會有無止境的多也不現實。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API困境”——當前基於API的數據傳遞方式,只能1)承載結構化數據;2)承載數量非常有限的結構化數據。當前基於GUI的產品,都是用API來傳遞結構化數據。但大量個性化數據往往是非結構化的,以當前API的方式很難被處理。這還是在使用場景或者服務比較簡單的情況下。

在用戶不熟悉的場景下,agent面對稍微專業一點的服務,就會遇到知識圖譜的問題。簡單來講,agent要做推薦的前提是對推薦的內容得先有了解。好比,要向一位不懂酒的用戶推薦一款威士忌,那就不能依賴這位用戶自己提出的問題(很可能提不出要求),而得依賴“懂行”的自己對威士忌的理解的方方面面來引導用戶做合適他的選擇。一個助理顯然無法擁有所有服務所需的知識圖譜。

從知識圖譜的結構來看,是相對可被結構化。一個服務可以以各種方式被拆解成很多個方面,但大量的方面在當前是沒有結構化數據的(比如我們沒有每家餐廳的“營業面積”的數據);甚至很多方面無法用結構化數據來表達(比如每家餐廳有否“適合浪漫約會”的環境)。

因此,智能助理就算有了強大的NLP,還需要全面的知識圖譜(結構化數據)和處理並傳遞非結構化數據的能力——而這兩點,在目前是無解的。

- 總結 -

在"API困境"解決之前,再加上NLP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於人工智能的多任務服務agent不大可能達到C端滿意的水平。

創業團隊各自最基礎的認知計算的能力不會有太大的區別,都是踩在世界頂尖大牛的肩膀上——在這個領域創業團隊想和大公司鋼正面,不是很理性。

創業團隊在垂直領域有些自己的技術突破可以創造一些階段性的優勢,但面對教育市場的大山而言,這點差異遠不足以make a difference。

在各自領域,開發者對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理解和其帶來的交互層面的有效應用,可能會在垂直商業應用上創造更大的差異——比較起「95% VS 98%的識別率」而言。

人工智能助理 對話式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30

與拾荒母相依為命 住所起火 獨留家智障女燒死

1 : GS(14)@2010-10-11 22:05: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40368

真是黑頭人送白頭人...


火場葬身的女子陳瑞英( 44歲),與 70多歲姓熊母親同住樂華南邨敏華樓 27樓一單位。街坊稱,熊婦與夫育有四女兩子,丈夫早年病歿,陳瑞英是孻女,其他子女已成家及遷出。陳女兩歲時因發燒導致智障。
據悉,熊婦對陳瑞英愛錫有加,自丈夫去世後便獨力照顧女兒, 20年前,其他兒女分別遷出後,她不理家人勸告,不肯將女兒送去智障人士宿舍,堅持獨力照顧女兒,兩母女靠綜援維生,相依為命 20年。
街坊稱,多年來熊婦為幫補家計,都帶着女兒外出執紙皮,家中因此堆滿雜物。昨凌晨 3時,熊婦睡醒後準備外出拾荒,她如常叫女兒起床,但因她熟睡賴床,遂亮着燈獨自離家。 3小時後,街坊發現單位冒煙報警。
街坊毀鎖救人不果
有街坊稱,當時見到單位內冒出濃煙及火舌, 30多人自行跑至樓下。其中一名姓古街坊用鐵鎚及螺絲批,打爛起火單位的鎖頭,欲衝入屋內救人,但因火勢兇猛不果。亦有街坊欲拖喉救火,但指「開咗水掣都冇水出」。
消防員到場開喉撲救,約 15分鐘後將火救熄,然後在嚴重焚毀的單位內,發現昏迷不醒的阿英,當時她倒卧碌架床下格,臉被熏黑,身體多處燒傷,救護員將她送院急救,稍後證實不治。初步懷疑她來不及逃生後,被濃煙焗暈窒息致死。
觀塘消防局高級消防隊長蘇頌樑稱,消防員接報到場時,上址單位的鐵閘鎖頭已被街坊破開,並將水喉拉到單位門外,他指大廈消防設備無問題,消防是用大廈水源駁喉救火。
疑神枱燈電線短路

蘇頌樑說,火場面積 4米乘 7米,由於單位有不少雜物,灌救有一定困難,初步懷疑廚房旁的神枱燈電線短路引起火警,火舌燒着室內雜物迅速蔓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關注今次火警事件,政府知道智障人士宿位輪候時間長,本月開始已向私人院舍買位,未來四年提供 300多個宿位,另嚴重智障人士,政府亦在屯門及觀塘進行試驗,將服務帶入家中,加強家居照顧及向家人支援。社署發言人指,將向有關家庭提供經濟及殮葬援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91

涉淫辱智障女父母出庭前自殺 入院治療 審訊押後

1 : GS(14)@2012-02-25 15:25:11

呢對父母真是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99165

據悉,智障事主平時並非與父母同住,案發期間只是回家暫住,卻疑連續數天遭父母侵犯,如父母替她洗澡時,母親涉撫摸她的胸部;她躺在床上時,父親涉脫去其衣服,用震蛋震動她的下體。其母又疑在父親同場時,拍下 16張事主私處的照片。事主其後在學校向社工投訴,揭發事件。
非禮罪的最高刑罰為監禁 10年。至於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根據《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任何人製作兒童色情物品,最高可處罰款 200萬元及監禁 8年。
刑罰依據色情物品的級別而定,分四級,第一級為兒童暴露、有情慾姿勢但無性行為;第二級為兒童間的性活動或兒童自慰;第三級為成人與兒童間的非插入性行為;第四級為成人與兒童間的性交、性虐待及人獸交行為。
2 : honey(6546)@2012-02-25 15:35:24

就算没有自殺,都需要治疗
3 : CHAUCHAU(1254)@2012-02-25 16:07:04

人渣
4 : GS(14)@2012-02-25 16:08:20

不知所謂真是,自己仔女用來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43

智障人士搶手被挖角

1 : GS(14)@2012-07-31 11:35: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31/16562121
洗碗時薪32元
有專門聘用智障人士提供清潔服務的社企指出,受最低工資影響,部份基層工作「有工冇人做」,令殘疾人士增加了就業機會。該社企有30餘名清潔員工,主要為大廈、街道及政府部門提供清潔服務。法例實施一年後,已有8至10名、即三分一員工被挖走;其中一名職員說:「出面畀到更好嘅待遇同工時咪離職,家通行都人手短缺。」
匡智會也承認,智障人士的就業機會有增加,主要是飲食業,因為行內普遍較難請人,尤其以洗碗等基層職位為甚。
此外,有輕度智障工人覓得時薪高於最低工資的工作。現年22歲的家希,接受了非牟利機構提供的數個月職業訓練後,今年5月在一家日式食肆覓得洗碗工作,時薪32元,高於最低工資的28元。聘請他的浪漫館橫浜經理李先生承認,最低工資實施後較難聘請洗碗工;只要符合該公司要求,也會聘請殘疾人士工作,不會特別調低待遇,該公司對家希表現感到滿意。
工種選擇減少
提供職業復康服務的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創毅中心營運經理鄺家良坦言,智障人士做的低技術及勞動性工作,工資上調約三至四成,「特別洗碗嘅空缺真係好多,多到搵唔到人做,自然會出高於最低工資嘅價錢吸引人;不過時薪高咗,開工率就減低」。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則認為,智障人士在就業市場搶手的情況,只出現在清潔行業,「普通人唔肯做,咪智障人士做,變咗最差最唔願做嘅工就佢哋做」。她指最辛苦的基層工作增加,惟以往標榜聘請智障人士做樓面的企業,現時卻不再聘請。周綺萍說:「大圍嚟講(最低工資)係幫唔到,只係造就某個工種機會特別多,但佢哋(智障人士)有啲以前可以做樓面、做餐廳,家就冇人再請,反而令佢哋冇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07

中年父母疑淫辱智障13歲女

1 : GS(14)@2012-08-10 13:42: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0/16591659
【本報訊】一對中年父母涉對13歲智障親女連番淫辱,包括母親舔女兒胸部及私處,並以手提電話拍攝女兒胸部和私處,又逼女兒舔父親胸部,父母更與女兒互相用震蛋刺激胸部及下體。父母昨在區域法院否認侵犯女兒,反指遭女兒誣告。
兩名被告為55歲父親及42歲母親,否認六項非禮及一項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控方在庭上播放事主的會面錄影,講述去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期間,父母曾多次非禮她,包括在洗澡期間,父母摸其胸部及私處,又在她胸部及私處搽抹潤膚膏。
辯方指兩被告精神有問題
三人亦曾睡在床上,母親一邊舔父親下體,一邊着事主舔父親胸部。母親更曾舔事主胸部及私處,令她感到痕癢。事主更指一次曾坐在父親大腿上,父母用震蛋震她胸部及下體,她同時用震蛋刺激母親胸部。事主稱父母曾指他們的行為是犯法,要求事主將事件保密。
辯方指兩被告精神有問題,事主自幼由保良局照顧,但她經常在院舍露體及說謊,院舍拒絕收留她,故於去年9月1日返家與被告居住。辯方指事主常在家中脫衣,被告拍其裸照是要向社工投訴。辯方又指事主曾偷看父親私處,個人衞生亦欠佳,母親因此替她洗澡,否認非禮。
案件編號: DCCC250/12
2 : Sunny^_^(11601)@2012-08-10 17:40:26

有d假smiley
3 : GS(14)@2012-08-11 11:25:29

打到上庭wo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41

匡智會剝削智障者 訓練基地變炮房

1 : GS(14)@2012-10-01 12:56: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2
位於大埔松嶺村的匡智居,由三層高的職員宿舍改建而成,2008年啟用,設8間雙人客房及2間服務式住宅。酒店獲賽馬會贊助1,855萬進行裝修及購置設備,由香港JW萬豪酒店提供意見及技術支援。
該會前員工爆料指,酒店原打算租予智障學員入住,但三人房每人月租達6,000元,家長寧願每日接送子女上學,故酒店一直丟空。
直至09年,酒店悄悄開放給公眾入住,曾在大埔醫院的小店匡智群芳軒內,公開擺放酒店的宣傳單張;並安排內地友好機構來港交流時入住匡智居,口耳相傳,漸為內地人熟悉,連內地的旅遊網和酒店網也有介紹。
酒店環境清幽,據前員工透露,有一名在鄰近工作的男護士,經常攜同女伴前往開房,「差唔多個個禮拜都嚟,每次個女人都唔同」;由於次數頻密,在松嶺村已是人所共知的事。
2 : GS(14)@2012-10-01 12:56:44

匡智居「扮」酒店,月賺可逾15萬元。但前員工指,酒店只有一名全職員工,接電話、預訂等一腳踢;而在酒店「實習」執房的智障練習生,日做8小時,要吸塵、抹窗、洗廚房廁所等,每月只得1,250元津貼。就讀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酒店房務課程的部份學員,更會在無津貼下,由導師帶領到匡智居「受訓」執房,每天3小時。
匡智會回覆查詢指,匡智居為一所以社會企業模式營運的非牟利「訓練酒店」,旨在為智障人士提供職業及培訓,並非提供全面的酒店服務,故毋須申領牌照;而主要服務對象是經該會夥伴機構介紹的人士。
不過,民政事務總署發言人回覆指,匡智居並無旅館牌照,也無獲豁免;牌照處現正進一步瞭解其服務及運作模式,並會積極跟進。根據《旅館業條例》,任何住所提供收費住宿、租期少於連續28天,必須申領旅館牌照;無牌經營旅館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監兩年及罰款20萬元。
張超雄:真係好可恥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利用智障學員做實習當員工,「係嚴重嘅剝削」;有些社企明明需要聘請員工,但就「搵學員笨」、「係呃人」,利用其家人覺得子女有工作、有收入、有寄託,總好過賦閒在家的心理,剝削智障人士,「真係好可恥!」
大律師陸偉雄呼籲,市民切勿貪便宜入住無牌旅館,因未經消防處或屋宇署檢驗,安全問題成疑,「嗰個地方原本唔係賓館,就唔需要買相關保險,萬一發生火警,住客難以追討賠償」。
3 : GS(14)@2012-10-01 12:57: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4


記者放蛇租住匡智居房間,全程無被問及身份,入住、退房都無進行登記;夜間酒店並無職員,只有鄰近村口看更亭的一名保安。
記者致電匡智居要求租房時,職員只叫記者存錢入該會的銀行戶口,並將存款單副本傳真至該會作實。其後該職員回覆記者,告知房間編號,詢問記者姓氏、電話號碼,並表示酒店接待員於4時30分下班後,房間門匙會放在看更亭內。
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匡智居位於匡智松嶺村的村口旁邊,記者在預訂日子的下午5時抵達村口,在松嶺村看更亭內見到一名保安員,把房間號碼、姓氏、電話號碼告訴他,就拿到房間門匙。保安員把住宿登記表交給記者,叫記者退房時交給接待員,並說:「夜晚呢度冇職員㗎,有事搵我啦!」據知情人士透露,匡智居只有一名全職服務員。
記者入住的普通客房,約有200平方呎,環境潔淨,有露台,廚房內有微波爐、電水壺和小型雪櫃;但上網收費驚人,每日收50元、每月收1,200元。據稱該晚房間爆滿,但住客似乎多早出夜歸,記者全晚只見過三名住客蹤影。
記者翌日早上9時退房,接待員仍未上班,記者將門匙交給看更亭的保安員後離開,其後無人向記者索取住宿登記表。
《蘋果》記者
4 : GS(14)@2012-10-01 12:57: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5


民間監察本港慈善團體財務狀況的明施慎選(iDonate)創辦人溫澤君表示,匡智會的核數報告中詳列收入來源,但沒詳列支出的地方,「(撇除學校開支)上年匡智會支出咗兩億幾,但就冇交代啲錢使咗去邊!」她促請該會交代支出去向,如有多少錢用於智障人士服務,有多少錢是員工薪酬,「只有睇到佢啲錢點使,先知佢有幾efficient(有效率)」。
李卓人:應有透明度

至於匡智會稱訓練酒店由08年落成至今,4年有40名學員受訓,當中一半獲公開就業。溫澤君質疑:「係咪酒店訓練有問題,令成功就業率得一半?」
候任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批評匡智會無清楚交代支出,「攞慈善牌嘅唔使交稅,應該要有個透明度」,質疑非牟利機構「賺咗錢就發展王國」,除了贏得機構榮譽,「會唔會因為社福機構成為一盤生意,整到啲CEO(行政總裁)肥上瘦下好高人工?」
匡智會的服務對象為智障人士,2010至11年報顯示,該會轄下有13所特殊學校、52個服務單位、11間社會企業;該年度獲政府資助達4.5億元,佔該會總收入88%。該會現時的贊助人為特首梁振英的太太唐青儀。《蘋果》記者

5 : GS(14)@2012-10-01 12:58: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8/18026627

匡智會轄下的社企HC CAFE(箭嘴示)位於灣仔太原街,週六中午時段會一邊教學,一邊營業。廖婉薇攝

位於灣仔太原街的咖啡店HC CAFE,獲市建局2010年8月起免租經營,以示支持社企。每月有兩至三個星期六上午,該店會成為匡智會「食品製作及餐飲」課程的課室。該課程獲教育局資助,但無額外聘請導師,均由受社署資助的松嶺職業訓練中心的導師兼任。換言之,過程中市建局、教局、社署均有提供資助。
職員指示學員捧餐

不過,該店只有小食食肆牌照,沒有標準廚房設施;導師在教煎蛋、炸豬扒等技巧時,只能齋講,考考智障學童的想像力。該課程為期兩年,每年30課,除了8課在松嶺村上課外,其餘均在HC CAFE進行。
有匡智會前員工透露,該店生意欠佳,儘管不適合作上課地點,但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一意孤行,更拍板要學員幫手捧餐給食客。據講,李寶雯現時也是訓練酒店匡智居的決策人。
記者光顧該店時,就有職員指示正在上課的學員捧餐給記者。按推算,該課程匡智會兩年共收約16萬元,當中75%為教育局資助。但曾有家長投訴,課程的所有教材、習作等都不准學員帶走,「我都唔知個仔學咗咩!」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匡智會安排在餐廳現場教學,令人期望有煮食示範及實習,「但去到叫人幻想,太騎呢!仲要學員幫手捧餐,簡直離譜!」他更批評「賺咗政府同學校筆錢,搵市民、智障學員同埋員工笨,得匡智會獨贏!」他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

匡智會回應指,課程在HC CAFE上課,目的是讓學員體驗真實餐廳的營運環境;惟部份課堂會於匡智松嶺職業訓練中心進行,以提供全面煮食訓練。課程租用餐廳每次支付約720元。課堂上使用的為教師用書及教學用具,學員毋須帶走,課堂筆記則按學習單元發放予學員。


匡智松嶺綜合職業訓練中心院長李寶雯,被指是安排智障學員到餐廳上課的決策人。
6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02

有邊度唔可以做炮房?
7 : 亞力士(1473)@2012-10-01 15:47:45

肥上瘦下似乎係佢地特色
8 : Sunny^_^(11601)@2012-10-02 08:45:26

我唔覺得有咩問題...
9 : GS(14)@2012-10-02 10:24:30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10 : Sunny^_^(11601)@2012-10-02 16:02:53

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11 : GS(14)@2012-10-02 18:42:39

10樓提及
9樓提及
問題是平請弱智人士

但係D智力教低既人士可以gain到experience喎


他們的exp 積累d慢,但是1,250蚊是不合常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41

細單位增供應 屬智障式邏輯 周顯

1 : GS(14)@2014-12-15 11:13: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那天讀報,看到日出康城把單位細,因而增加了4000個單位,由於政府的供應數字,是用單位數目來做計算的,因此,這算是增加了4000個供應單位。

究竟把單位細,算不算是增加了樓宇供應呢?在政府以單位數量來作為計算方法,這當然算;在很多樓市分析員的眼中,或是在很多為民請命的政客的心目中,也當然算,甚至是有記者也曾經對我說,政府應該把單位的面積細,以容納更多的市民。

這牽涉到一個基本的問題﹕把單位的數目增加,而樓宇供應總面積不變,算不算是增加了供應?或許可以用股票做一個比喻﹕把股票拆細,算不算得上是增加了供應?又或者是像2000多年前的莊子說的「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是不是一樣的?

被逼吃樹皮草根 不代表需求大

其實,政府傾向推出小型單位,是基於一個基本推理﹕因為市面上對於小型單位的炒風熾熱,這證明市場對小型單位有需求,所以便大量推出小型單位。

我曾經為這種情,舉過一個比喻﹕當市民沒飯吃,迫得吃樹皮草根,這並不代表市場對樹皮草根有很大的需求,而如果政府因而多種樹,讓市民可以多吃樹皮草根,這當然是智障的。

不過,這說的雖然可笑,可是,在現今的社會,連政客、傳媒人士,知識分子,也居然也看不穿這些智障式的政策,這個社會,也實在太過反智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67

法六男女禁錮智障女逼人獸交

1 : GS(14)@2015-03-26 00:35:22





■六名被告將受害人禁錮在這幢住宅內。


法國揭發性奴案,北部凡爾登(Verdun)六名青年男女,前日被控禁錮一名年輕女子一個多月,其間他們百般折磨她、強姦她,甚至逼她與動物性交,更把過程攝錄下來。



逼剃頭吃貓糧拍暴行


六名被告為三男三女,年齡在十九至二十七歲之間,各人關係不詳。受害人二十歲,據悉有精神問題,她本來居住在一個專為年輕工人而設的青年旅舍,後來結識其中兩名女被告,兩人假裝友善,受害人不虞有詐,隨她們回家,結果墮入性奴陷阱。消息人士形容六名被告「難以置信地殘暴」,多番虐打受害人,「最初只是打一下,但落手越來越重」,會用燒紅的刀刃燙她,甚至逼她跳入冰冷的河裏,還刮光她頭髮、逼她吃貓糧。他們亦多次性侵她,又逼她人獸交,有時更會把過程拍下。受害人日前成功說服六名暴徒,讓她去找以前教過她的老師取回銀行卡,該名老師看到她的模樣後立即報警。據控方消息人士指,六名被告對惡行「直認不諱,顯然不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六人現被控強姦、凌虐等罪名,部份人加控禁錮他人罪,目前還柙候審。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4/190877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89

匡智會導師 涉虐智障學員

1 : GS(14)@2015-09-01 07:04:45

■智障女學員遭導師推撞及托下顎,背部一度撞到接待處,狀甚痛苦。



【本報訊】繼早前保良局驚爆虐待弱能幼兒事件後,匡智會又有智障女子被導師粗暴對待。《蘋果》取得一段閉路電視片段,片中一名男職員揪着一名智障女學員的衣領推撞。事件曝光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昨往報警,指同一中心還有一名女學員曾被職員強行張口灌湯,致女事主臉頰瘀傷。消息指兩案均涉及同一名導師,匡智會表示已向該名導師發警告信並調職。記者:龔蕙芝 黃學潤


涉事為匡智會位於鑽石山鳳德邨的成人展能中心,專門為中度及嚴重智障成人提供日間訓練。據化名「王小姐」的爆料女職員表示,她對這些粗暴行為已忍無可忍,「其中一個受害女仔係冇親友照顧,俗稱孤兒,如果我唔講出嚟,就冇人幫個女仔爭公道」。



女學員舉高雙手圖擺脫

從該段長約一分鐘的片段所見,一名女學員在中心大堂被人單手揪起衣領推前,其間有男學員拍打該名動粗職員手臂,似意圖阻止,但對方沒有理會。後來男職員用力將女學員向前推,令她背部撞到接待處,被揪起的女事主更腳踭離地。雖然女學員試圖掙扎後退,但男職員用手揑着並托高其下顎。片中可見女學員樣子甚痛楚,曾舉高雙手企圖擺脫,但被男職員揪着其右肩訓話。據知情人士稱,事發於今年1月底,受害女事主約30歲,屬中度智障,智商僅6至8歲。事發時她突然情緒波動,但很快平復,並向社工道歉,但該男職員突然衝前捉着她,並說:「係咪想打人呀,係就打我吖,打我囉!」事發後兩星期,女學員因精神問題被送往葵涌醫院,至5月底才出院,「但情緒都唔係咁好,好驚青,以前唔係咁」。據王小姐指,涉事男職員姓胡,是中心的高級訓練導師,過去多次不當對待學員。另外,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同中心另有一名年逾50歲的女學員,於2月亦遭強迫餵食受傷害。消息指,該女學員屬中度至嚴重智障,一直拒食晚餐,經社工跟進後,終想到以白飯、麥皮、糊仔混合,女學員才肯進食,家長亦同意此法。不過有指該名粗暴導師不經社工同意,竟命職員安排正常晚餐,並由兩名職員大力揑着女事主兩邊臉頰強行張開其口部,再灌入湯,女學員曾大力掙扎,翌日臉頰即現瘀痕,事後有職員向管理層匯報事件,但最終無人被追究。


【逼飲湯】■該高級導師又命令兩名職員揑着另一名女學員(箭嘴示)的臉頰,強行張開口部再灌湯。

導師被調職 張超雄報警


張超雄昨日就上述兩宗事件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好霸道同強權,如果長期咁做,對學員一定有負面影響」。他指出除非學員有攻擊、自殘、強烈掙扎等情況下,職員才可出手制止,「但片段中女學員完全冇抵抗、攻擊性行為」。在片段沒有見其他職員阻止,擔心事件在該中心已「被接受」及「形成慣性」。他希望匡智會能檢討運作。匡智會回應指,沒有接獲相關推撞事件投訴,惟認同涉事職員教導學員的方法不恰當,已向他發出書面警告,該員工將被調職;另強迫餵食事件,該會已向員工嚴正告誡。社署發言人表示,已就事件要求匡智會提交肇事報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901/192778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93

無恥男恰智障乞衣俾1蚊要人磕頭嗌爸爸

1 : GS(14)@2016-03-15 16:07:47

近日,一段「(陝西省)神木縣一名男子要求一乞丐叫他爸,還要求其下跪磕頭」的影片,引起了網民極大的回響。該段長1分26秒的影片應是在一餐廳內拍攝,片中一名行乞者手拿一瓶已經打開的啤酒,剛坐到椅子上,口中說着「你們不要糟蹋我了」,突然旁邊一男子慫恿乞丐叫他爸爸,並要求其下跪磕頭。乞丐磕完頭後,口中不停念叨「一塊一塊」,引起旁邊人哄笑。男子給了他一元(人民幣‧下同),並稱「不要說一塊錢,就是兩塊也給你了」。該影片被網民轉發數十次,評論上百條,大部份都是對負欺乞丐的男子的譴責。而據不少網民反映,片中的「乞丐」是智障人士,每次行乞都只要一元錢,給多了他會主動找零,因為智力低下,經常遭人戲弄。市民郭先生直斥:「乞丐行乞,不願意給就算了,何必要侮辱人,這種做法實在過分!」騰訊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4/195289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