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新政老毛病 陸日勤


2009-02-18  AppleDaily


 

美 國總統羅斯福1933年推行的所謂「新政」,普遍認為,是帶領美國經濟從大蕭條中起死回生的主因,但有歷史學者指出,時至1937年,仍有人因抵不住飢餓 而自殺。那已是「新政」推行後的第4年,經濟仍然毫無寸進,連英國雜誌《經濟學人》也揶揄美國,好像已經忘記了經濟可如何增長。

政府救市太短視

「新 政」旨在以政府干預,為受到1929年股市大崩壞而嚴重打擊的經濟,帶來新機遇。不過,1933至1940年失業率仍高居不下,遠超10%,7年不是短時 間。大興土木──建公路、橋樑和學校的工作,由於技能要求不高,相關的工資也偏低,所以,除了失業人口眾多,有工開的薪資亦不足以餬口。再者,工程令國家 財政出現赤字,政府的「救市」力度惟有時鬆時緊,不可能無限度地派糖,而政策的鬆緊,多是為了應付政治需要,例如總統大選,令人民生活無所適從。最初以 為,政府的投資是挽救信心,在商界也有帶頭作用,但有歷史證據顯示,政府排斥商界的態度日深,打消美國和外商的投資意欲。例如,在電力行業,官僚為推行預 設的工作目標,竟然限制私人的競爭對手發展,包括立例限制它們融資,結果,政府與民爭利,抑壓了新企業的冒起,而那些企業才真正有機會帶領經濟復蘇。大蕭 條之所以禍害深遠,是它年復一年的持續性。持續的因由眾說紛紜,但少人關注以上的觀點,就是政府只着眼於短期的經濟刺激效果,忽略了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最終導致經濟復蘇姍姍來遲。

防保護主義興起

日勤認為,中國今日的經濟發展里程,與20至30年代的美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美國是當時的「世界工廠」──全球最大出口國,又是最大的鋼鐵需求國。中國今日面對的經濟挑戰不下於美國當年,分別只是災難觸發點──美國當年的是在 本土,中國今日的在海外──即美國,但同樣面對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基建再多,也未必能扭轉乾坤。防止國際間興起保護主義,開放農地產權,以發展 內部需求,更為可取,相信中央也在這些方面努力。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3

新人新氣象?立委老毛病還是沒改 國會觀察》登記開會不來、提案「重量不重質」

2016-04-04  TWM

第九屆立法委員上任將屆兩個月,仍然出現浮濫提案、一到下午委員會就唱空城的情況,離國會專業化的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二○一六年的總統暨立委大選,國會改革是重要議題,第九屆立法院開議一個多月以來的表現,依據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觀察,整體來看,立委問政比起過去更認真,「畢竟全民都在監督,有一個凸槌,馬上就被放大檢視。」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黃秀端也肯定立委素質有改善、國會運作更公開透明。然而,這樣的改變還不夠,根據《今周刊》記者連日觀察,一些立法院長久以來的問題仍然存在。

第一個問題,是立委常常「不在家」,未盡到專業問政的責任。光看三月二十三日各委員會,九點開議,八個委員會中就有五個在下午一點半以前會議就結束,接下來就是立委各自跑行程、做選民服務的時間。三月二十四日的狀況也差不多,半數以上委員會,在中午即結束。

忙選民服務 快開會才出現而在各委員會質詢名單上,最常見「落落長」的三、四十位立委登記要發言,最後卻有將近一半未出席,以致會議早早結束。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段宜康就曾在主持會議時,因為要不斷覆誦未到場立委的名字、歷經冗長程序,而公開呼籲立委:「如果登記了就不要不來,我一直唱名也很累。」另外,每位立委雖然各有主責委員會,但有時針對特定議題,可以到其他委員會登記質詢,所以時常可以看到同一人列名在三到四個委員會的電腦螢幕上,但往往是登記了卻不見人影,成為一種「不正常」的「常態」。

有立委私下表示,會有「登記未到」的情況,有時是趕不及,有時是本來就不是真的要出席,只是為了「方便換順序」,例如同黨立委晚到,若自己先去登記,就可以換順序,讓對方提前上場。

「怎麼讓立委留下來(待在立法院),是個大問題。」黃秀端指出,公聽會上,常看到立委坐兩分鐘就走人,委員會質詢也只在快輪到自己的時候出現,大家都忙著選民服務。

加上立委席次減半後,每個委員會人數僅十三到十五人;根據規定,出席達三分之一的委員數即可開會,表決時,最少三個人同意,就可以通過法案,「法案往往對國家社會有重大影響,這樣的人數實在太少了,至少要十多位立委審查才合理。」黃秀端說。

簽名連署提案 一分鐘看完第二個問題,是浮濫提案。根據立法院公報,有些立委一個多月以來提案超過三、四十件,幾乎是每天就提一案;第一名的林俊憲高達四十六件,其次是三十六件的陳亭妃、三十件的黃昭順。

「一方面我沒有特別去算提案數量,另一方面同事都很用功,邀請連署的提案很多。」新科立委林俊憲強調,自己的提案內容主要來自選民陳情、競選政見、因應台南震災後續和轉型正義四大類。分居二、三名的連任立委陳亭妃和黃昭順,則都表示是將上屆任內、因立法院屆期不連續未討論完的法案重新提案。

立委衝量不是新鮮事,放眼上一屆提法案的立委排名,前五名都分別提出超過四百件法案;但立法院過去四年總共通過的法律案,卻只有五八一件,可見立委提案「重量不重質」,讓人為法案品質擔憂。

「同一案就有一堆立委提,沒有整合,光是法案對照表,看了就頭昏眼花,對立法品質是很大的損害。」前立委林濁水感慨,他在立委任內法案提案量,已是同期中數一數二多,但十幾年來也沒有超過四十案。

每到黨團會議、委員會開會空檔,常見助理穿梭於不同立委之間,拿著筆請對方連署提案、互相幫忙。只見一個法案常常在一分鐘之內,就閱讀完畢簽名,到底有沒有消化法案內容,誰也不知道。

評鑑靠量化 立委猛提案

段宜康曾為文感慨,「過去已經有同事提了的法案,不大有人會跟著提大同小異的案,怕被笑抄襲。」但現在卻是反其道而行,立法院開議兩星期時,就有六名立委,參考陳水扁政府行政院版本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各自提出法案。

「提這麼多法案,哪有辦法一一審查!」林濁水建議,應該由立法院法制局幫忙整合類似提案,增加立法的品質和效率。

對於外界認為,立委衝法案數量,是要滿足公督盟的評鑑,怕被扣上「不適任立委」的帽子,這種過於量化的指標,反而沒有兼顧品質;黃秀端表示不解,她解釋,一名立委只要一個會期提五案,該項目就是滿分,「提一百件法案和五件法案都同分。」因為網路直播管道大開,每天都有許多網友隨時檢視立委表現,立委是否能專注本業,監督、質詢、研擬並議決攸關國計民生法案,各界都在觀察這個史上期待度最高的立法院,能否走出新局。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