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東油田服務(03337)$ 電話溝通紀要 老梅

http://xueqiu.com/5371432843/24832400
就安東上半年財報以及相關問題,上午與安東執行副總裁皮總通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電話,這加深了對很多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整理溝通紀要主要是幫助自己整理一下思路,同時也將其跟其他關心安東的投資者共享。因為沒有電話錄音,整理的紀要不太可能是原話,但大體意思應該是一致的。

1:關於資本支出統計口徑的問題
資本支出的統計口徑以實際流出的投資現金流為準。
半年報附註20中披露「應付設備供應商款項」為3.22億(今年出於重要性原則將此項數據單列),其實際現金支付會在下半年以及明年。
至於明年的資本開始是否會更大呢?下一階段是否會有更多的設備投資,取決於對市場情況的評估,設備投資的考慮會參考SLB的建議與需求。

2:關於分段壓裂業務單價下跌的問題
分段壓裂價格的下跌主要是針對中石化在鄂爾多斯盆地的緻密油區塊,而緻密氣這塊的單價變化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這些緻密油區塊的油藏條件不太好,對客戶來講按原工藝原價格進行壓裂操作的投資回報率不是很理想,在與客戶協商採用國產化的壓裂工具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服務價格,這部分涉及的收入規模大概在1個億。從降價之後的成本情況看,人工成本佔比的確相對增加,而材料成本佔比反而相對減少。

就中石化在鄂爾多斯盆地的緻密油區塊而言,客戶已經決定不再使用原來的「水平井裸眼分段壓裂」工藝,而採用成本更低的新工藝,也就是安東獨家的「連續油管帶低封拖到分段壓裂」新工藝,以及另外一項工藝(工藝名稱沒記住,但是各家服務商都能做的工藝)。

「連續油管帶低封拖到分段壓裂」的服務單價會更低,僅有約150萬/井次。皮總強調的是不能簡單籠統地看分段壓裂的單價,應該關注不同工藝的適應性,不同工藝會有不同的單價。比如和SLB合作針對超深直井的「纖維轉向體積壓裂」僅兩層的服務價格就高達1500萬。當然從總體趨勢看,各項壓裂工藝單價還會繼續降低,當然這有助於擴大應用市場。

皮總坦言,由於分段壓裂原工藝的大幅降價,對於市場相對集中的其他競爭者影響會相當大。
我個人的感覺,安東這次針對性的降低,屬於主動降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於自主化的壓裂工具,目前與其他完井工具一樣也是採用自己設計外協加工的方式完成,可以想見所受制約比較大,在天津基地完成投產之後,工具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對於固完井這塊的競爭力提升大有裨益。(對於緻密油氣來講,其實壓裂是建井手段,也屬於完井的範疇,只不過因為這塊份量很重安東將其單列出來)
另外,遂寧基地的支撐劑已經投產,自主的壓裂液也已經出來了。

所謂天津/遂寧基地戰略合作的模式,是指其土地/廠房做為非核心資產由合作夥伴代建,安東考慮折舊率支付相應租金,而機器設備生產線仍由安東投資。

3:關於鄂爾多斯中石化壓裂服務招標的問題
去年下半年中石化的批量招標(估計就是緻密油區塊的招標)是屬於後進者Sourcing確定供應商的操作方式,今年在採用新工藝之後可能會有招標,也可能沒有。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大部分區塊都是簽訂框架性的合作協議之後直接就獲得工作量。

至於在手量的問題,皮總強制公佈的在手量數據是很保守的,基本上只有已經確定井位的工作量才納入在手量的統計。
個人的感覺是,雖然上半年新增的壓裂訂單不是很多,繼續看看最旺的三季度工作量與在手量吧,也許會有改觀。

4:關於同舟一體化的定位與進展
同舟一體化的目標是大型的一體化項目,比如合同金額超過1-2億的大項目;而安東自身的一體化目標是小型項目,比如金額1-2千萬的項目;

同舟是承接一體化項目的業務平台,負責項目承接、方案設計、項目管理與監督,具體的實施作業會採用分包的方式,視資源與能力情況,由安東公司本身或SLB甚至其他公司承擔。對於安東或SLB都能承擔的作業,將按照各家一半的原則由雙方共同分包。同舟本身的利潤率不會很高,大約保持在10-15%。

目前同舟已招聘了40多員工,大多分別從安東以及SLB招聘,其中20多位工程師已被分派到SLB在全球的項目鍛鍊實習。至於同舟的訂單機會,皮總提到上半年華油中標那個項目,當時安東技術標排名第一,而商務標報價遠比華油高,客戶徵求安東意見是否願意按華油的價格承接項目,安東在框算之後認為利潤率偏低而放棄。

就SLB對同舟一體化以及安東支持力度的問題,皮總認為雖然SLB在華有多項投資,但各項投資各有各的不同定位彼此不會存在衝突。而且SLB對安東的投資相對其他項目而言也是最大的。

5:關於構建「油藏」服務能力的問題
所謂油藏的含義,華油招股書中這段話描述比較準確,「通過收集、整理、分析及研究油藏數據,以及描述油藏的性質及流動規律,確保油田的最佳開發及開採」。
安東引進油藏的人才構建相關能力,其出發點還是構建更完整的一體化能力,從油藏工作的性質看,這是將服務能力主動再往前延伸一步,在客戶缺乏相應能力或是對某些區塊油藏工作重視不夠的情況下,通過提供油藏服務確保最優的開發方案以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這可以說是安東為油公司提供新的增值服務的努力。
目前油藏工作的著力點還不是頁岩氣,而是塔里木盆地某些現有產量比較低且被油公司忽視的區塊。

最後,非常感謝皮總非常細緻耐心的解釋說明。
安東對待投資者的態度一如其財報的風格,令人讚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34

看不懂的百勤,換個角度看安東 老梅

http://xueqiu.com/5371432843/24965556
上週末百勤油服公佈13H1業績。雖然本人並未投資百勤但也一直在關注,做為安東油服在國內某些油氣區塊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研讀百勤的財報對理解安東以及油服行業應該還是有所幫助的。
為了讀百勤13H1財報,重新又把12年報翻出來細讀一遍。結論是百勤的財報真心讓人讀不懂。
綜合13H1以及12年報,談幾點:

1:關於百勤12年的非持續經營業務
所謂非持續經營業務,是指百勤原先在伊朗/敘利亞的油服業務,考慮到收到制裁的因素出售相關業務。這倒是可以理解。
從報表附註8看,上述業務的主體是Iranian Refinement Development Premier Co., Ltd.,百勤持股49%。
報表附註15披露,非持續經營業務11/12年收入分別約為3.95億/0.49億港幣,11/12年淨利分別約為0.63億/0.11億港幣。其中伊朗業務佔主導,以11年為例,其收入佔比為93%。
報表附註28披露,所出售的非持續經營業務,也就是Iranian Refinement Development Premier Co., Ltd.的49%,其價格為4.28百萬港幣,相對於對應淨資產5.06百萬港幣,處置虧損0.76百萬港幣。
我的困惑是,能夠在11/12年連續盈利0.63億/0.11億港幣的公司,在12年11月的淨資產怎麼會只有5.06百萬港幣?這樣資產規模的公司怎麼會產生11/12年分別3.95億/0.49億港幣的收入?
究竟是我誤讀財報,還是百勤披露的數據無法自洽?

2:關注百勤12年的非經常性收益
這個問題@greatsoup 曾經提到過,據說其確認收益的會計方法符合最新的香港會計準則,但牽涉的金額實在太過離譜,還是想羅列下相關數據。
2011年1月,百勤收購Sheraton Investment Worldwide Ltd.的40%股權,代價是2.95百萬港幣。
2011年4月,增持Sheraton 5.5%股權,代價是1港幣。(之前收購時有補充協議,10年Sheraton虧損,致使出現零代價增持的情況)
2012年6月,再次增持Sheraton 5.5%股權,代價是向出售方發行百勤的若干股份。根據所謂「獨立估值師」對百勤於1012年6月30號資產評估,這部分發行股份的代價是9.25百萬港幣。
既然5.5%的股份就價值9.25百萬港幣,那意味之前收購的45.5%的股份增值了,由此確認47.7百萬港幣收益。(不知道怎麼算的,按照我對@greatsoup 所述會計準則的理解,怎麼也算不出這個數字,似乎僅確認47.7百萬港幣收益還是少了一大塊)

再來看看Sheraton的資產負債表,2012年6月30日Sheraton的淨資產僅區區4.6百萬港幣,儘管百勤對其的資產重估,其淨資產也僅做到18.4百萬港幣,百勤的權益淨資產9.4百萬港幣。由此確認這次收購產生的商譽是0.447億港幣。

各位看地明白嗎?一番騰挪的結果是,資產負債表虛增了4千多萬的無形資產(收購商譽),而12年損益表中也增加了4千多萬的收益。

12年資產負債表顯示,無形資產5.71億港幣(其中商譽5.64億港幣),佔總資產的比例31.2%
不知道IPO的招股書是否披露商譽形成的歷史記錄,懶得去查了。就這個例子就已經充分看出百勤資產負債表的水分有多足了。

3:看不懂的業務轉型
記得這個問題,在安東公佈12年報時一幫雪球球友有過討論。
12年百勤的業務結構發生大挪移。
11年海外業務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於12年被歸為非持續經營業務的伊朗/敘利亞地區,而12年開始在委內瑞拉、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等地區全面開花。尤其是委內瑞拉,12H1都仍未創造任何收入,在12H2的收入就突然達到2.09億港幣,而在13H1更是增加到2.41億港幣(這部分增長拯救了百勤13H1的財報)。
委內瑞拉的收入還不是來自於中石化或中石油的權益區快,而是來自於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
真是神一樣的業務開拓能力,海外新市場的訂單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樣,不得不佩服。
相對而言,安東弱爆了,跟隨著中石油的步伐在伊拉克耕耘了好幾年,在13H1才取得1.66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樣在南美的哥倫比亞地區,安東也是耕耘了2/3年,才在13H1取得0.14億人民幣。

當然,百勤12年業務轉型更猛的還是在國內市場。
11年百勤國內收入僅1.6億港幣,12年就已達到7.47億港幣,同比增長467%,可謂驚人之至。
至於13H1,
安東除了在東北的松遼盆地戰略收縮之外,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盆地分別都取得了47.6%、59%、49.9%的同比增長;
反觀百勤的國內業務,同比下降13%(其中主力區域的鄂爾多斯盆地,收入同比下降35%)。
百勤對此的解釋是「收入減少主要由於中石化華北分公司於二零一三年上半年的增產工程增長較預期緩慢,而每口井的平均收入減少約20%亦是本集團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增長下滑的主要原因」,這個理由倒是可以在安東13H1報告中得到佐證(尤其是其壓裂單價約為220萬人民幣/井次,數據與安東匹配)。
但個人相信,百勤估計還有個說不出口的理由,12年為了IPO提前確認收入虛增利潤的可能性極大。但不管如何,其國內業務增長的情況肯定不如安東,相互對比或許倒是能看出點優劣。

說實話,這兩份看不太懂的百勤財報,真地令人很難建立對百勤管理層的信任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