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争议优酷泡沫 亏损公司为何给出60倍市盈率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8936.html

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于优酷在美国上市的暴涨给出了四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投资银行用五岁小孩都能懂的语言包装了这个公司——中国的Youtube。

不过优酷CEO古永锵却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学习模仿美日韩互联网模式,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从用户角度来看优酷是独一无二的模式。”

之所以说优酷是中国的Youtube,显然是指优酷通过播放视频来获取广告,而且优酷与Youtube在美国的地位和情况基本相仿,优酷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从未实现单季度盈利,时常遭遇版权纠纷。

当然,最大的区别在于,优酷终于实现了独立上市,但是Youtube却已被谷歌收购。

价值

在经历了两天上涨之后,优酷连跌三天。昨日,优酷收于29.72美元/股,总市值为19.71亿美元,已经低于搜狐市值26.44亿美元。而在优酷12月8日上市首日收于33.4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61%,市值高达35亿美元,超越搜狐。

优酷在Youtube+Hulu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付费观看和自制影视剧等新盈利模式,并尝试开拓无线视频领域。这也是古永锵的信心所在,同样是Youtube和Hulu都没有开拓过的新盈利模式。

对于视频领域的成长,德勤全球科技、传媒及电信业务部预测,2010年,全球电视广告预计价值1800亿美元,而全球网络广告预计为6300亿美 元,同时使用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实现的品牌正面认知高47%。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认为,目前传统领域广告向新媒体转移的趋势很明显,包 括央视也在限制广告的数量和时间,“所以传统广告主会倾向于向视频网站进行投放。”

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告诉记者,作为视频业界的第一名,优酷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尤其中国的视频行业应该享受更高的估值。“因为当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时候,电视所享有的大量广告,也将随着观众的转移,而转向视频互联网领域。”

至于现在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洪波认为也已基本确定,几乎所有的视频大公司都有上市公司背景或者已经实现上市,“无论是资本门槛,还是政府发放的牌照门槛,都会让后来者很难在视频这一巨大市场做大,优酷、土豆等大公司会有先发优势。”

泡沫?

不过,一个从未实现盈利、单季度亏损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上市后却能够获得相当于优酷2011年预期收入6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虽然未来前景颇为光明,但其中是否存在泡沫呢?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率先在新浪微博中发难:“昨天和几位从硅谷来的风险投资者聊到最近中国的IPO热。都感觉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追崇在重现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大把烧钱、概念炒作、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我把它叫互联网泡沫2.0。”

对于张亚勤的警示,《商业价值》杂志总经理万宁认为投资者的信用是消费不得的:“到头来损害的是中国那些真正用心创业的朋友,等到市场时机合适、商业模式创新、团队也很优秀,但却无法获得投资者足够的资金支持时,心会痛的。”

在专业美股网站i美股组织的一次小型访谈中,不同的专业人士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凯威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大诚认为优酷股价已处于不合理区间:“我个人觉得中国概念股目前过热,不过优酷公允估值究竟多少合理,还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来检验。”

博然思维北京合伙人Philip Lisio则给出了优酷高价格的理由:“优酷涨那么高,目前很难判断它是否到正确的价值区间,因为它具有想象力。”

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则承认了泡沫的存在,但他对泡沫现象并不悲观,“泡沫或许有些,但是不会持久。”

刚刚获得了5000万美元融资的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对于当前的泡沫就很满意。“这实际上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是天大的好事!迅速融资,将你认为有泡沫的资产置换成没有泡沫的资产。这一点,任何一个经历过2000年的创业者都应该学会了。但关键是别换错了!

分众传媒财务副总裁徐舸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短期内并不能判断中国概念股是否存在泡沫:“如果就单个公司的股价而言优酷IPO回报率确实比较高,但中国概念股整体股价并不离谱。”

至于目前优酷的状态,徐舸认为有些类似当年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刚上市时期。优酷拥有如此大的流量,其未来广告也都来自电视广告,中国广告市 场规模有1000多亿元,且每年有15%~20%的增长,因此优酷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虽然没有盈利,但有流量就有一切。”

张亚勤则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泡沫现象做了一个结语:“互联网整个产业绝对不是泡沫,只是有太多的泡沫企业。过度包装炒概念过几天就露馅了而且还堵了后面人的路。”

做过投资人、现任UC首席执行官的俞永福对此次大量公司以奔跑和包装的方式上市则有所担心,他向记者做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测:“此轮有些企业的上市对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影响很大,如果最终出现问题,付出的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信誉。预计明年4月份之后,美国这轮上市市场窗口会关闭至少一年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

大公國際一年給出156個「3A」被質疑濫發評級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66&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中廣網北京818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最近有媒體爆料說大公國際一年評了156個「3A」評級,這個出手相當大方。而且有質疑說這是濫發評級。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女士對此發表了評論,要改變評級機構和被評級機構間利益輸送關係

 

 

主持人:現在更多的質疑聲集中在大公國際對城頭債的評級,67月這兩個月時間裡大公國際是調高了城頭債信用評級這樣的現象特別的集中,20支企業債裡面竟然有16支都是城頭債。針對這件事很多人質疑,這就是濫發評級,您怎麼評論?

 

 

葉檀:大公國際評級確實有嫌疑,都非常高。而且我們注意到,上調評級主要與自己有關係客戶。由於我們現在採用向被評級機構收費的收費模式,懷疑其中牽涉到道德風險的問題。如果這樣的機制不改變,包括大公國際在內的評級機構的評級信用就會受到質疑。

 

 

這一次評級上調從2009年開始,包括大公國際在內的5大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基本上只有上調沒有下調。最近大公國際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大眾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城頭債本身就受到大眾的質疑,大公國際卻繼續上調他們的評級。

 

 

另外一方面,大公國際對鐵道部信用主體也給予「3A」的評級,甚至比中國國家主權信評級都高,這引起市場嘩然,這件事在邏輯上也說不通。鐵道部發行的債券因為有政府做背所以信用評級很高,為什麼政府信用反而會更低?從這方面來說,大眾或購買債券人對現在評級機構甚至對現在評級不信任,都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我國家評級機構以什麼標準來對企業進行評級?

 

 

葉 檀:每家評級機構都有自己的模型,也都有自己的限量。大公國際也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模型,主要有一些核心指標和修正指標。對於大公國際來說,核心指標 裡包括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歷史現金流以及留存現金等具體現金流。從這方面來說,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跟國內信用評級機構雖然在變量上有所不同,但是一旦選定變 量,基本目標或方法相同。

 

 

主持人:對於評級機構來講,公信力可能是最核心的資產,究竟怎麼來設定評級的標準才能夠做到公平、公正、獨立而不受干擾呢?

 

 

葉檀:現在,信用評級體制之所以在全球範圍內佔據非常重要的話語權,主要因為投資市場和投資品越來越多。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因為企業債發行,大家發現無法給企業發行的債券定價。因為企業發展前景到底怎麼樣,信用怎麼樣大家都不知道,就不能準確定價,這個時候信用評級機構應運而生。有了信用評級之後,信息就更加流暢了,定價也有了標準,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鐵路債券違約之後,大家就更加依賴信用評級機構了。

 

 

但 從這次次貸危機來看,信用評級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主要是因為存在道德風險。評級機構跟被評級機構存在利益輸送關係,未來信用評級機構首先還是要充分發展 市場化的競爭,再有就是減少外部的政治壓力。最重要是改變評級機構和被評級機構間的互相利益輸送關係,如果以後利益繼續互相輸送,評級機構的評級就永遠不 可能準確。

 

 

主持人:這次一年時間之內156家機構被給予「3A」評級引起了大家的質疑,有人擔心大公國際接下來國際化之路可能會更加漫長,您同意嗎?

 

 

葉檀:大公國際未來國際化之路比較坎坷。大公國際在今年7月份向美國證監會遞交了申請,希望成為認證機構,進入美國市場,但是沒有被允許。

 

 

大公國際作為中國民族品牌的信用評級機構,要走向國際化要分成幾步走:首先需要有公信力;其次是擴展範圍,比如在東亞獲得聲譽,最後是走向全球。這樣的過程跟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一樣。如果希望一口吃個胖子,一步成為全球的信用評級機構,恐怕不太現實。

 

 

大公國際現在需要突破的關口是,它的評級現在國內受到質疑。從現在開始痛定思痛,把大公國際的信用建立在真正專業素質和公信力上,將是大公國際內部制度建設的重點。(來源:中國廣播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6

滬港通測試今日開啟:機構給出三大套利策略

來源: http://xueqiu.com/3951307517/30743577

滬港通進入全力沖刺階段。上交所計劃於8月11日至9月30日期間持續開展滬港通測試,並將分為三大階段——全天候測試、接入測試和全網測試。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時間敲定在8月30日和9月13日。目前,已有不少機構給出滬港通套利的三大策略。

滬港通測試今日開啟

上交所在8月5日向各家證券公司下發了《關於開展港股通技術系統測試的通知》。通知顯示,“港股通”測試計劃於8月11日至9月30日期間持續開展,並將分為三大階段,全天候測試、接入測試和全網測試。

據悉,8月11日至9月底為全天候測試開放時間,測試內容為“港股通”業務的全部流程。只有順利完成全天候測試的券商才能申請參與全網測試。

全網測試是“滬港通”業務啟動的關鍵一步。該輪測試將分為兩個階段。其中,8月30日至31日為港股通的全市場功能測試,主要測試內容為港股通的交易申報、成交返回、行情、過戶等即相應的登記結算業務。9月13日,上交所將另行組織“港股通”的全市場性能及切換測試,主要測試檢驗港股通技術系統的壓力、容量及穩定性。

上交所表示,此次測試的目的是檢驗各方技術系統對“港股通”的準備情況和可用性。目前來看,兩個交易所測試時間、測試方案及內容大體一致,這也意味著8月底內地和香港券商將同時進行“滬港通”演練。

據記者了解到,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香港稱為“市場演習”)。港交所公布的執行時間表顯示,將於8月23日進行連接測試,8月30進行市場演習一,模擬正常交易與交收及結算活動,9月13日進行第二次市場演習即危機應變演習,如有需要,將於9月下旬進行第三次市場演習。

最快10月13日開閘

全網測試就是通關測試,全網測試通關意味著滬港通技術層面基本就緒。從目前滬港通總體進度安排看,滬港通最快在10月13日開閘。

“滬港通的準備工作,港交所要到10月才能百分之百完成,至於正式開閘時間不便透露,但將定在國慶假期之後,會是個星期一,但這事最終由監管機構公布,他們會在開閘前至少兩星期向市場宣布這個日期,讓各方有準備。”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按照李小加給出的條件,國慶假期之後一共有三個星期一,分別是10月13日、10月20日和10月27日,如無意外,滬港通最快將於10月13日正式開閘。李小加表示,滬港通是長期的制度安排,並不是短期產品,“是頭班車而不是末班車”。他預計未來相關制度會不斷升級改進,把現有的制約條件去除進行擴容,發展也會越來越廣,最終會對市場全部開放。$香港交易所(00388)$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亦稱,滬港通目前正在積極的推進過程中。據悉,已有約60家券商遞交了滬港通全網測試的申請。究竟哪些券商有望率先開展這一業務?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有30家券商成為上交所的先鋒會員,在滬港通業務籌備過程中搶占先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券商將是最終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開展滬港通業務的入圍門檻不高。“只有通過了全網測試的券商,才能成為滬港通首批會員。”一位券商人士說道。

三大套利策略可選

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市場已開始研究相關套利模式,已有不少機構給出滬港通三大套利策略選擇。

第一,申銀萬國認為,投資者可以利用A-H價差套利,對沖行業風險。例如當前可以通過對A股折價較多的股票買入,賣出H股相應標的,規避行業風險,反之亦然。但A股的缺陷在於融券遠遠難於港股。

第二,利用交易時間差異套利,應先弄清滬港通交易時間。滬港通交易時段中,9:00至9:30為開市前時段,9:30至12:00為上午持續交易時段、13:00至16:00為下午持續交易時段。分析人士認為,利用A股最後十幾分鐘的異動較大的股票所反映出來的“增量信號”在港股接下來的1個小時進行集中反映,A股也能通過港股的反映對第二天開盤的情況進行預測,尋找套利機會。

第三,H股沒有漲跌停板,A股有嚴格的漲跌停板;H股為T+0,A股為T+1。這些制度差異對於兩市的單個投資者而言,可能存在更多的套利空間,也可能加快A股部分市值較大股票的T+0制度的進程。分析人士表示,當同一個公司出現A股漲停,H股由於不存在漲跌停板,能夠更有效反映市場短期的情緒變化,對於A股後面幾天的操作會有一定指導意義,但要謹防市場操縱者的博弈行為。

除雙方因節假日安排、每日交易時間安排造成的交易時間差異外,投資者還必須關註“共同交易日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概念。所謂“共同交易日”,舉例來說,投資者可能會發現,當香港市場因聖誕節休市時,滬港通無法交易;當內地休假滬市休市,而香港市場照常開市時,滬港通同樣是無法交易的。也就是說,滬港通的交易日必須安排在兩地交易所的“共同交易日”。

掘金兩地估值差

據悉,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交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港交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和同時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從投資標的數量來看,滬港兩地投資標的共計866家公司,其中金融、能源行業市值占比較大。從標的市值占比來看,如果不考慮A+H的標的話,金融均是占比最大的行業,占據了幾乎市值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滬股通投資標的較港股通占據多數。滬港通實行後,有望使得全球投資者能交易在上交所上市的568只股票。

如何在568只股票中選取投資標的?$中信證券(SH600030)$ 研究員毛長青稱,滬港通背景下應重點關註估值差。他認為,從估值優勢角度看,A股估值優勢主要集中在銀行、汽車、公用事業、交運、食品飲料等行業,且這些權重板塊的A股估值顯著低於H股估值30%-50%。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看好的滬港通標的包括:A-H折價較大的股票,如$海螺水泥(SH600585)$$寧滬高速(SH600377)$$中國平安(SH601318)$ 等;估值低於港股、全球可比公司,如$保利地產(SH600048)$$青島海爾(SH600690)$$伊利股份(SH600887)$ 等。

(投資快報)


[心心]現在開戶可享90天港股免傭:http://www.futu5.com/reg?channel=102&subchannel=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7

美聯儲將對加息給出更多清晰信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98

今日淩晨,美聯儲公布了7月FOMC會議紀要,紀要稱美聯儲將在遠早於加息的時點提供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更多細節,同時委員們對於就業市場的複蘇程度依然存在分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第一時間報道了會議情況,與會者認為,FOMC委員會應就貨幣政策恢複正常化給出公眾額外信息,且通知時點應遠遠早於絕大多數委員們預計的首次加息時點。

而刺激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催化劑是勞動力市場的表現。美聯儲稱,最近一年就業市場的表現出乎意外的強勁。在7月的會議紀要中,委員們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改善速度要快於預期。但是他們依然擔心,長期失業率的高企以及因經濟原因而選擇兼職的人員仍較多,此外勞動參與率也較低。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咨詢公司MFR的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shua Shapiro觀點稱,就中期而言,FOMC會議紀要給出了更加鷹派的展望。

但是,數據依然是美聯儲收緊政策的時點以及速度的決定性因素,超預期可能令美聯儲更早行動,數據不佳美聯儲就觀望更長時間。

除了就業,政策制定者們也分析了另一個備受關註的指標——通脹:幾個與會者依然認為,通脹接近美聯儲目標的速度非常緩慢,因此希望維持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只要通脹水平仍遠低於2%,且長期通脹預期錨定。

在退出策略方面,美聯儲官員接近達成一致。7月會議上,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支持首次加息後,再停止將到期證券再投資;與之對比,6月會議上為“許多美聯儲官員”,而非“絕大多數官員”。

盡管本周三的FOMC會議很重要,但分析師們更加期待美聯儲主席耶倫明晚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的發言。耶倫計劃在該會上談論勞動力市場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8

從拿小禮品到給出真金白銀 看樓揩油族也是個技術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303.html

讓我們用一個字面意義上的“揩油”故事來開頭:8月9日,萬科柏悅灣推出二期81-117平方米產品樣板房。為了吸引更多的看房者,在此之前進行了“萬科為好生活加油,10噸油卡全城送”的活動宣傳。

山房地產行業競爭激烈,為吸引人氣,多有項目提供種種小禮品,小福利,從而催生了這樣一群大爺大媽:他們可以談笑間一掃而空銷售中心的糕點飲料,也能讓派送小禮品的樓盤工作人員難以招架。他們被一些業內人士戲稱為看樓“揩油族”。

最近,中山幾個項目降低認籌門檻,回報高現金或購物卡,這讓一些年輕人也躍躍欲試,加入到“揩油族”來。畢竟,認籌千元數月內回報2 0 0元購物卡,短期收益率達20 %,甩開短期理財產品幾條街。

中山看樓“福利”好催生“揩油族”

讓我們用一個字面意義上的“揩油”故事來開頭:8月9日,萬科柏悅灣推出二期81-117平方米產品樣板房。為了吸引更多的看房者,在此之前進行了“萬科為好生活加油,10噸油卡全城送”的活動宣傳,表示有車的客戶憑微信轉發、報廣等資料,可於當日到售樓部領取加油卡。8月9日當天,一眾大爺大媽早早在萬科柏悅灣銷售中心門口排起了長隊,工作人員則議論紛紛:“中山人真有錢,大爺大媽都有車。”結果到時間開門迎客,大媽把報紙一抖———“你們送金龍魚是吧,我們來領了。”

“實際上就算是這些大爺大媽,其中也有不少最後領到了加油卡。”萬科柏悅灣一位員工回憶起當時的場面,還是頗為感慨。當時萬科的要求是客戶要拿一張單,在4個樣板房及銷售中心集齊5個印章。到後來人數實在太多,還有人拿著一疊票要一口氣領十幾張油卡,為保證秩序,組織者幹脆不審核看房客資料,都發50元的油卡,把場面控制住。

不過萬科表示這次活動的效果倒還算讓人滿意,看房客到認籌客的轉化率還挺高。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里,萬科故伎重施:國慶期間在利和廣場、大信新都匯和興中廣場三家大商場消費滿300元的,憑小票可到柏悅灣去領50元購物卡,當然每天只限100張。

中山房地產的激烈競爭,讓各大項目使出渾身解數吸引看房客上門及認籌,提供從飲食到小家電、到體驗課、夏令營乃至演唱會等精神食糧,乃至購物卡等真金白銀的看樓或認籌福利。

像優格國際、敏捷紫嶺國際都曾推出看樓抽獎小家電,關註下微信,就可能拿到電水壺、蒸蛋器。近期推出的時代雲圖和天奕國際廣場更是直接推出認籌1000元,開盤時即使不下定也有200元購物卡拿的認籌優惠,前者還有一頓盆菜送,業界直呼大手筆。

這些優惠也催生了一批看樓“揩油客”,南都記者了解到的揩油客主力軍有兩大類:一類是退休在家、空閑時間比較多的大爺大媽,尤其是項目周邊的居民,周末較為有閑,去樓盤吹吹空調、看看熱鬧。一類是業內人士,消息靈通,知道看樓優惠哪家強。南都記者認識的銷售人員中,就有不少會讓親戚朋友來樓盤認個籌拿個“福利”。

“揩”是自由市場的雙向選擇油

市民劉女士覺得,作為看樓者,享受開發商提供的各種小禮品天經地義,自己去現場又為開發商增加了人氣,產品真的好的話回來還會告訴別的親戚朋友。交錢認籌的話,更要去樓盤幾次,承擔著資金壓力和風險,不管最後買不買房,獲得這些回報都合理合法。

也有購房者認為,“當向你收費時你是客戶,對你免費時你是產品”,樓盤既然肯出這些禮品現金,說明他們確實需要人氣,是自由市場下的雙向選擇。即使附近村子的大爺大媽來占點兒小便宜,樓盤也沒權和膽量趕人出去。

也有購房者認為,前面無論優惠如何,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揩掉的油最後肯定會計入房價成本,所以對於自己真心想買的樓盤,不希望開發商過於“廣撒網”,誰都能來“揩油”,最好能把這些費用直接回饋到價格上。

時代雲圖只要認籌1000元就有2 0 0元購物卡和1頓盆菜宴!

天奕國際廣場認籌送2 0 0元購物卡!

優格國際、敏捷紫嶺國際看樓抽獎小家電,關註微信送電水壺、蒸蛋器!

國慶期間在三大商場消費滿3 0 0元,可憑小票到萬科柏悅灣領5 0元購物卡!

[揩油故事]

市民劉女士:認1000元籌,白拿200元購物卡

“時代雲圖的好事當時不知道,好可惜啊,聽說天奕國際廣場認籌也送200元購物卡時,我拉上全家就過去了。”市民劉女士是個發自內心喜歡看房、喜歡投資房產的中山人,她也逐漸留意到了這兩年看樓、認籌“福利”的變化,並積極地“揩油”。一年前去優格國際看盤時,看到有交幾百元誠意金就送小家電的優惠,她和老公兩人馬上一人交了一份。“記得是很大包的咖啡豆、烤面包機、蒸蛋器三選一,老公選了蒸蛋器、我選了烤面包機,回來上網一查,還都算牌子貨,網上標價也要200多元。”劉女士說,兩個小家電一直挺好用,現在時不時還會用烤面包機做個雞蛋三明治什麽的。她還記得當時優格國際在利和廣場、大信新都匯等商圈擺展位,關註微信就有現金抽獎,朋友們大約有七成能抽到30元現金,自己運氣不好沒有抽到。

劉女士說,認籌送購物卡、送飯局的優惠,中山之前也有項目做過,但通常認籌金都比較高,占用資金太多。像時代雲圖只要認籌1000元就有200元購物卡和1頓盆菜宴的優惠實在太抵了,可惜自己居然錯過。“所以路過東區時看到天奕國際廣場廣告牌上寫著認籌1000元有購物卡,馬上讓老公停車我自己先去認籌,過了兩三天,又拉著全家人一起去認籌。”劉女士說,雖然為了200元購物卡,要認籌、開盤、退籌去項目三次,但一家人可以開一輛車集體來回,一下有望拿到1000元的購物卡,就大大增加了回報分攤了成本。而且劉女士的認籌金全部是刷信用卡,不占用流動資金,過幾個月自動退回,方便得很。她笑言希望這種回饋購物卡的項目多些,比短期理財產品回報高多了,門檻低多了。

不過劉女士也表示,即使是為了“揩油”而去認籌,也總不能認了籌就直接走掉,總得看一下樣板房,了解一下樓盤,給開發商帶來了人氣。而且項目真不錯的話,是會推薦給同事朋友的。“像我老公是公務員,就介紹了天奕國際廣場給身邊幾個同事。”

陳阿伯:做“揩油族”要有個好身板

回想起自己“涉嫌揩油”的幾次經歷,陳阿伯感慨“像打仗一樣”。

跟隨子女來中山居住的陳阿伯,一直想在中山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不願麻煩子女開車接送的他報名參加過一個看房團,上大巴時發現團里九成都是差不多年齡的阿公阿婆。“當時沒覺得有什麽不對,以為是像我一樣看房或是替子女看房的,可是到了樓盤,那場面嚇到我了,這些阿公阿婆一下子沖到售樓部,把所有的糕點飲料一掃而空,拿到桌椅那里開始聊天,銷售人員介紹樓盤時也不過來,就我和幾個人在那里聽。”陳阿伯聽他們聊天,逐漸明白了不少人只是把看樓當作一日遊。“天氣這麽熱,一天看好幾個樓盤,還要搶東西,大家身板還真不錯。”

後來陳阿伯認籌了鎮區某樓盤,可以一家去吃自助餐,結果還是差點沒揩到。“自助餐現場像戰場一樣,大家都恨不得一口氣拿走半盆的菜,很快菜就光了,不少人就拿著盤子堵在廚房門口,出來一盆消滅一盆,到再後來把裝飾用的5層大蛋糕給吃了。有業主特別助人為樂,搬了椅子踩在上面,切蛋糕一塊塊分。”

看過了樓盤里的搶傘、搶蛋糕、搶飯菜,陳阿伯覺得自己肯定是做不了“揩油族”了,既沒有那個好身板,也抹不下臉。他覺得,一方面大家的素質是要提高,但樓盤組織這些活動時也該考慮一下,比如做圍餐而不是自助餐,比如做好安保、安排好客戶排隊再開始發放禮品等。

[觀點P K ]

“揩油”同時暖了場市民商家各取所需

“揩油族”之所以能出現,歸根結底還是中山開發商創造的土壤。換句話說,一些中山開發商即使不是有意識地培養出“揩油族”,起碼是不否認、不拒絕“揩油族”的存在,而是更看中他們烘托項目氣氛、口碑傳播項目的作用。

正方:通過營銷吸引來訪量和口碑,有何不可?

今年9月下旬時代雲圖開盤當天,現場出現了中山許久未見的火爆人氣,到場人數在千人以上,但當日成交不到100套,對比此前1000多個認籌量還是有些低的。有業內人士認為,是“認籌1000元回饋200元購物卡和盆菜宴”的過低門檻和過高優惠,造成了認籌數虛高,甚至可能給了開發商提高定價的信心。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在成交量上不算成功,但對於來訪量來說還是很成功的,因為一些大品牌、大項目確實需要傳播。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中山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下,開發商的營銷費用可能是3個點到5個點,即一套房100萬元的房子,花3萬元到5萬元來做營銷。即使算上購物卡和盆菜宴,總共1000元的認籌優惠在營銷費用中的比例也不高。這位業內人士舉例說,像時代雲圖認1000多個籌,每人回饋200元購物卡,20萬元換來這麽多人來現場,如果用同樣20萬元做廣告投放,能否達到同樣效果沒人敢保證。而且這些費用是實打實花在意向客戶身上的。“只要客戶願意過來看,認可產品願意下籌,這種方式比起廣泛撒網可能更準確更有效。”而時代在國慶前的這次營銷,讓口碑傳播在十一假期期間繼續延續,也進一步擴展了潛在客戶群。

反方:做實產品價格才是促銷關鍵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像時代雲圖、天奕國際廣場這樣回饋豐富的認籌優惠,一般中小開發商負擔不起,尤其是市場低迷、房價不振的當下,有的項目就連售樓部里的飲料糕點都撤掉了。對於這部分項目來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和價格上可能更為有效。

天睿地產銷售中心經理馬建宏就表示,他們所代理的利和豪庭並沒有在客戶認籌時強調會送什麽禮品,但認籌之後恰逢中秋,就邀請認籌客戶與他們的親朋好友一起來吃自助餐。“真正看好你樓盤的客戶,肯定不在乎這一頓飯,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感情維系。”另一方面,他認為認籌優惠只是一系列營銷環節中的一部分,就算認籌什麽優惠都沒有,如果樓盤形象稍微中高一些,戶型實用一些,價格實惠一些,開盤也一定會好賣。像利和豪庭認籌轉化率有50%以上,近期開盤的優格國際也賣得不錯。而且由於有樓盤開盤價比認籌時的意向價格高出太多,或是開盤後價格繼續走低,一些真正的購房客甚至對認籌這一形式失去了信心,寧可知道價格後直接下訂。

「經驗交流]

看態度、留後手過濾“揩油族”

雖然開發商看中“揩油族”帶來的人氣,但認籌客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實意買房的,有多少是混吃混喝混卡的,這個數據也十分關鍵,直接影響著接下來的銷售策略。

有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大多數看房客從表現上就能直接看出是不是真正的潛在客戶,比如認籌後,真有意向的客戶常常會兩三天來看一次房子,經常還會帶著親朋好友做參謀,對銷售人員的電話、微信聯絡也會比較積極地回應。只為吃飯拿卡的市民會對銷售人員相當敷衍,只想拖到開盤及退籌。

天奕國際廣場則用增加認籌金的方式來“複核”認籌客戶。據記者了解,由於國慶前啟動了認籌1000元送200元購物卡等優惠活動,十一期間天奕國際廣場收籌1000多個,近日他們要求認籌客戶追加到1萬元認籌金,成交就有1000元的單車和1年物業費送,當然之前認籌1000元的客戶,即使現在不追加到1萬元認籌金,此前承諾的200元購物卡還是會有的。天奕國際廣場通過這種方法進一步確認了真正的客戶數量。

「揩油攻略]

想要做好一名“揩油族”,需要有空閑的時間、超強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相信“蚊子腿也是肉”的投資觀以及一副好身板等,這里給大家提供一點常見的“揩油”經驗。

●信息要靈通:想要“揩油”,首先得知道哪里有油可“揩”,報紙廣告要經常翻、樓盤官方微信關註,廣泛收集信息,有時報紙還是憑據要留好,當然最好還是厚道些,不要像某些人一樣一留十幾份。除了善用網絡收集揩油信息,樓盤在中秋、元宵搞猜燈謎等有獎問答時,百度也常常能幫大忙。

●年節、活動是揩油良機:就像這個剛剛過去的9月和十一,出現了多個揩油機會,開發商在年節往往會舉行相對大型的暖場活動,或是提供較大的認籌優惠。當然,項目進入到開放銷售中心、樣板房、認籌等關鍵環節時,即使不是年節也常會有比較豐厚的活動,這就需要對項目的持續關註和了解了。

●量體裁衣:如果是有閑一族,可以周末去銷售中心吹吹空調喝喝飲料,有抽獎等活動就拿些小禮品,或者看著孩子在銷售中心里的兒童樂園玩,十一這種大型假期有樓盤答題就抽獎iPhone6,也可以試試手氣,當然,一些大爺大媽只是平時周末里到樓盤拿個環保袋也都十分滿足。如果是有錢一族,遇到時代雲圖、天奕國際廣場這樣的機會可以叫上家人一起認籌,回報又高又省時間。

采寫:南都記者韓晶元


(編輯: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67

找錢找合夥人難嗎?300家創業公司給出五步創業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5/148189.html

\▌如何找到合夥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YC創業營》,YC是美國最好的孵化器,他們投資首先是看團隊。如果你是CEO你應該具備以下4個特征:同窗,無根,無知無畏,熱情。這4個方面我一一解釋下:

同窗:如果你打算創業,你應該是有同窗,可以是同學,同事,同伴合夥人,從中可以看到你的人品,這是投資人對創業團隊的一個評估。

無根:為了創業,你可以很任性的你由現城市搬遷到另外一個城市,由此你可以看創業決心大還是不大。

無畏:不管你多有經驗,你應該有無知者無畏的精神。

激情:任何時候都是有激情的,激情的背後是hunger,熱情,有可能是對金錢的,也有可能是對做成一件事情抱有饑餓感。

以上四點是評估創始人的心態有沒有準備好,這是創業的核心步驟。

第二步是怎樣找到合夥人。

首先你應該具備創業精神,而不是打工的心態,這是創業心態。合夥人與你在能力上,知識結構,性格上是互補的,一個產品一個技術,可能是這樣一個搭檔。一定是誌同道合,創業方向一定是你們兩個人都想幹的事。團隊中的技術,運營,產品,必須是互補。

假設你今天要去做一個O2O機會,有線上和線下的,團隊其中一人必須是懂傳統行業規則或者是資深人士、有資源及熟悉遊戲規則+很懂互聯網行業的人,至於誰做領導無所謂,看領導力。

所以,第一個你要確定你是個創業的人,第二你找合夥人的標準是什麽,第三點就是落地:比如如果是O2O,你應該搭什麽樣的團隊。

▌確認商業模式

中國和美國不一樣,在美國YC的孵化全是移動互聯網應用,最終結局是被並購;而中國市場環境不一樣,有三大中國機會:

第一:中國的人口紅利消費需要升級,在金融,房地產,教育,生活服務,醫療,招聘,物流等9大領域都有萬萬億的生意需要升級的。O2O的本質就是讓線下閑置,浪費的資源更有效的利用起來,打破信息屏障,通過互聯網把一切變的更有效率起來。

第二:B2B產業升級。中國是制造大國,這個是中國第二大的創業機會,“Made in China”,中國最發達的就是制造業,經過了多年發展。前10年都是以資訊為平臺,例如阿里巴巴,環球資源,通過信息聚焦,通過收年費來走,而這一撥經過這十多年的信用發展和支付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交易的閉環。具體B2B有哪些產業呢,就有建材,機械業,元器件等。

第三:移動互聯。這就是第三大機會,大數據,可穿戴設備,包括結合各大產業的如教育醫療等。12年中國進入全民移動。

我們曾問過雷軍,10億、100億美金的入口級公司公司怎麽能成呢?如打車,拼車,租車,新車,二手車等等一系列業態,你就需要做個入口級的公司。那麽如何做入口級公司呢,以打車為例,因為每天必須使用,使用最頻繁,粘合度最高,發展急速,而消費頻次低單價高的最終可能被收購。能與打車pk的就是拼車,如代駕,因為不可能天天都喝醉吧!租車不可能每天租,這就是入口級的區別。

從入口級做到百億美金的公司,滴滴在做了,專車比如易到,拼車比如哈哈或愛拼車。未來就是兩種結構,要麽你牛逼,我並購你,要麽你很差,我自己上個平臺打死你。

當大家在想商業模式的時候,我建議大家畫個魚骨頭,把這個行業的生態鏈條搞清楚,確定自己的機會在哪里。這個是我對商業模式的看法。

總結來說,在確定商業模式的部分我講了兩點,一是中國機會,二是怎麽做個十億美金公司百億美金公司,在創業早期要想好生態模式,要準。因為這一輪仍然會有很多泡沫,很多人都會死在這一輪。

▌確定股權結構及每個人分工

股權結構本質是代表你的話語權,這個問題非常核心,弄不好就容易半路被踢出局。

首先,說說天使輪公司的基本結構。種子基金300萬人民幣以內,股份稀釋15%-20%左右。

其次,天使輪公司angle占20%,投資標準在100萬美金左右,數據少沒關系,主要是要印證這個模式能否跑的通。根據體量、創始人及2C或2B的模式,融到的金額也不一樣。我們剛幫東方機械網融了天使500萬美金。這是一家2B的公司。此外,公司到了a輪,通常需要拿出10%,留給員工股份分配。

最後說說股權結構不合理的失敗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有一家傳統假裝企業想跟阿里人合作。來找我的時候,他們半年線上有上億的交易,融資時投資人打算給500萬美金,但是看股權結構,發現互聯網出身的人股權代持為15%,而且並沒有寫在股權協議書上也沒有在工商做股權占比。然後傳統老板就可以把這個互聯網出身的人踢掉了,但是投資人認為這個股權結構特別不合理,需要調整過來。

不過傳統企業老板當然不願意給互聯網這個人股份,整個融資項目也就pass,這個就是跟傳統行業老板合作一定要註意的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個天使就好了。

另一個案例是,有個天使投資人占了51%的股份,然後後面就融進不來資了,所以誰幹活誰占股權多,這個問題在線下也可以延展出很多話題。

▌產品打磨環節(研發你的產品,並做好產品的叠代)

產品打磨環節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部分:

產品心態:你需要迅速出一款可能讓自己覺得非常不滿意的產品,並不斷修正及叠代它,初期不一定要漂亮,但是要不斷去做修正及其驗證,解決用戶的痛點。

產品叠代:打磨期,通常一周為一個里程碑,一周一叠代

產品能不能外包?創業公司,做為CEO,產品一定不能外包。產品就是你的商業模式,必須去市場聽客戶的需求,回到商業的本質,解決用戶的痛點。前端(產品,需求,點子)-中端(UI/UE)-後端(用戶運營)。所以產品設計環節是不可以外包的。

如果有了成型的產品就需要找技術來實現,產品的邏輯必須自己畫。接下來如果你有技術合夥人,就可以去做了,但如果沒有技術合夥人分2步走:找靠譜團隊先實現你的初步計劃,並在這個短時期內找到自己的技術合夥人。這個風險就在於找到技術合夥人之後得重新再來一次。

總結來說,產品打磨環節,3個東西很重要,1是產品的叠代的心態,三個月內做出一款驕傲的產品,2是做產品過程中,產品不可外包,技術可外包,找到技術合夥人要盡快接過來,最後3是運營需要跑通數據的。

▌怎麽找錢

找投資,當然不是滿大街都可以找到錢,錢與錢之間差別也很大,我是怎麽選擇投資人的呢?

選投資人的3個標準:

1):懂你這個行業,發自內心感興趣。

2):投資人跟相親一樣,要找到喜歡你風格的人,就跟徐興支持劉強東一樣,企業總有高高低低的時候,在你困難的時候不放棄你,在你風光的時候繼續支持你。找投資就是找個財務parter。

3):如果是基金公司的話,你的投資人得是能做決定的人。

拿合適的錢:

1)天使輪無所謂是人民幣基金還是美元基金,給錢幹活就行,A輪之後就要看你的商業模式以後是在美國、香港,還是內地運行的概率高——為了避免後期的翻盤,要挑選人民幣或是美元基金。

2)見投資人要做的準備工作:做商業計劃書,哪些是核心的點,見投資人有哪些註意事項,這些我們會在線下繼續討論。簡單說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多見見投資人。滴滴打車的CEO見了170多次投資人,多見見有價值的投資人是有好處的,能夠引領你對你商業模式的深入思考。

▌快問快答

問:創業初期招來的技術員需要給股份嘛? 10%分給技術員嗎?

答:給合夥人幹股,等到A輪有估值了再給員工期權

問:商業計劃書的核心有哪些?

答:核心是:“我們是什麽團隊”,“我們在做一個什麽偉大的事情”,“切入口是怎樣的”,“我們是靠譜的,相信我們”,“我們需要錢打破這個入口”,做到第一步。

問:怎樣選擇技術外包團隊?

答:能跟創業團隊每天混在一起幹活比較重要,以及是否有實力幫你做出你想要的東西。

問:創業團隊的每個人是否都有必要出錢?

答:必須要出錢,這個是保證一個心態的問題。

問:如何可以找到一個合適一起創業的人?

答:如果連誌同道合的人都找不到,就幹脆不要創業了。

問:請問大象君,作為資方代表,你們投資時最看重創業者啥素質?團隊?產品?

答:我們只做天使到A輪的投資,大方向、切入點、人三個方面是我比較關註的點。希望:

1.大方向對頭、有想象力,別一個小生意就來了

2、要有很巧妙的切入點,大路貨、拼錢拼資源的我興趣也不大

3、最好你本人有一定的履歷,有CEO潛質

4、項目什麽階段不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76

美銀美林:銅博士給出信號了 拋中國股票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58

u=3818488267,529339246&fm=21&gp=0

繼周二跌超6%後,銅價周三加速下跌至超過五年的新低,因對全球經濟成長乏善可陳的擔憂以及油價續挫拖累銅價表現。此外市場參與者預計短期內還難以見到銅企大幅減產。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本周一跌破每噸6000美元重要關口,為2009年10月以來首見,自此以後銅價加速下跌,周三亞市盤中LME期銅價格大跌超8%,創2011年9月來最大跌幅。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2009年7月以來新低。

美銀美林中國股市策略師崔偉周三在給客戶的報告中稱,對於中國股市來說,銅價崩盤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screen shot 2015-01-14 at 5.04.41 pm

上海期銅價格走勢恒生國企指數

崔偉寫道,基於銅在中國經濟中的廣泛使用,銅的價格和需求是衡量中國經濟健康狀況一個很好的指標,這可能也是中國股市和銅價通常具有很好相關性的原因。

對於近期銅價的暴跌,崔偉寫道,“總而言之,我們站在銅博士這一邊。”

我們認為,銅價近期承受著如此大的壓力意味著,要麽是(中國)需求顯著放緩,要麽是其影子銀行系統出現了問題,要麽就是兩個因素同時顯現。

“當然,銅博士可能也會出錯”,崔偉坦誠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22

政府無需再給出租車當保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11

部分城市交管部門關於“專車”的表態 (李伯根/圖)

壟斷是遲早要破的,應該把專車引進來,成為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或重要補充,沖擊一下原有秩序。目前的喧囂,是政府和企業都有意識地運用媒體工具達到自身目的的表現。

在我看來,目前聲勢浩大的專車非法營運整治活動,可能宣傳多於實際動作。交通部門查處應用軟件上的黑車並廣而告之,很大程度上是行業管理部門迫於出租車集團的壓力而必須擺出的姿態。

因為這樣做,首先可以安撫壟斷行業,其次為即將推出的官方電召車造勢,再次,試探社會的反應,觀望上級、群眾和相關利益集團的態度。

實際上,體制內部已經有許多人意識到了壟斷的弊端,也贊成嘗試著以互聯網改革傳統行業,只是怎麽改還不知道。現在既然有企業來做了,那麽我們且看他如何做,且看社會反響如何,且看原有利益集團如何,且看我們能否安撫他們而不必扼殺新事物。所以,除非政府為了強推官方電召車而認定“專車”全部違法、必須打擊,否則,大家也就做做樣子,交差了事。

而專車軟件公司,很希望社會關註自己的業務,打廣告不說,贏得群眾支持還能向政府施壓,為專車業務合法化爭取更大可能。所以,目前的喧囂是政府和企業都有意識地運用媒體工具達到自身目的的表現。

專車的問題關鍵不是合不合法,而是社會經濟發展向壟斷行業要市場,以前也想要,也想沖進來,但沒有互聯網這個足以規避監管的交易空間和高效拆分又組合法律關系的手段,企業實力也沒有這麽強大。現在這兩樣都有了,我有錢、有空間、非典型違法,你還在思考我就搶了你壟斷行業的市場,而且越長越大。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政府以行政管制去扼殺,在長期來看是沒有用的。

所以我認為,專車作為有一定公共服務特點的產業,應當在政府的引導下規範,應當遵守一定的規則,例如法律責任設定、基本交易規則、糾紛處理渠道等,畢竟對關系到人身安全和出行秩序的交通行業設定一定的遊戲規則還是必要的。

但關鍵是,遵守這個遊戲規則的,我就要允許你進來做,不能再故步自封死守壟斷制度。壟斷是遲早要破的,應該把專車引進來,成為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或至少是重要補充部分,沖擊一下原有秩序。

改革應當樹立這樣一個榜樣:公共產品領域,政府定規則,放開準入;質優價廉者長久生存,有利可圖,但非暴利;無法以市場化生存者,淘汰出局。畢竟群眾只關心是否享受到了充足的、合理的出行服務,至於哪家賺錢哪家虧,他們不會關心。政府也無需當保姆一樣考慮,否則只會越來越累,受制於不思進取的原有利益集團,錯失轉型發展良機。

(作者系東部省會城市交通管理部門公務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4

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 人工智能很快會給出答案(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5/149182.html

“人工智能很可能導致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而這一切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這篇精彩的譯文來源於waitbuywhy.com,由知乎用戶“謝熊貓君”完成翻譯工作。文章很長,春節期間可以收藏起來慢慢讀。
 

 
如果你站在這里,你會是什麽感覺?

 
你和電腦打了個平手。接著我們把途中的黑色部分去除:

 
而且,我們到現在談的還是靜態不變的信息。要想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電腦必須要理解更高深的東西,比如微小的臉部表情變化,開心、放松、滿足、滿意、高興這些類似情緒間的區別,以及為什麽《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好電影,而《富春山居圖》是爛電影。
 
想想就很難吧?
 
我們要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呢?
 
通往強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增加電腦處理速度
 
要達到強人工智能,肯定要滿足的就是電腦硬件的運算能力。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要像人腦一般聰明,它至少要能達到人腦的運算能力。
 
用來描述運算能力的單位叫作cps(calculations per second,每秒計算次數),要計算人腦的cps只要了解人腦中所有結構的最高cps,然後加起來就行了。
 
Kurzweil把對於一個結構的最大cps的專業估算,然後考慮這個結構占整個大腦的重量,做乘法,來得出人腦的cps。聽起來不太靠譜,但是Kurzweil用了對於不同大腦區域的專業估算值,得出的最終結果都非常類似,是10^16 cps,也就是1億億次計算每秒。
 
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天河二號,其實已經超過這個運算力了,天河每秒能進行3.4億億。當然,天河二號占地720平方米,耗電2400萬瓦,耗費了3.9億美元建造。廣泛應用就不提了,即使是大部分商業或者工業運用也是很貴的。
 
Kurzweil認為考慮電腦的發展程度的標桿是看1000美元能買到多少cps,當1000美元能買到人腦級別的1億億運算能力的時候,強人工智能可能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摩爾定律認為全世界的電腦運算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這一定律有歷史數據所支持,這同樣表明電腦硬件的發展和人類發展一樣是指數級別的。我們用這個定律來衡量1000美元什麽時候能買到1億億cps。現在1000美元能買到10萬億cps,和摩爾定律的歷史預測相符合。
 

 
所以,當人工智能開始朝人類級別智能靠近時,我們看到的是它逐漸變得更加智能,就好像一個動物一般。然後,它突然達到了最愚笨的人類的程度,我們到時也許會感慨:“看這個人工智能就跟個腦殘人類一樣聰明,真可愛。”
 
但問題是,從智能的大局來看,人和人的智能的差別,比如從最愚笨的人類到愛因斯坦的差距,其實是不大的。所以當人工智能達到了腦殘級別的智能後,它會很快變得比愛因斯坦更加聰明:

 
現在關於人工智能什麽時候能達到人類普遍智能水平還有爭議。對於數百位科學家的問卷調查顯示他們認為強人工智能出現的中位年份是2040年——距今只有25年。這聽起來可能沒什麽,但是要記住,很多這個領域的思想家認為從強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轉化會快得多。
 
以下的情景很可能會發生: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花了幾十年時間到達了人類腦殘智能的水平,而當這個節點發生的時候,電腦對於世界的感知大概和一個四歲小孩一般;而在這節點後一個小時,電腦立馬推導出了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理論;而在這之後一個半小時,這個強人工智能變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達到了普通人類的17萬倍。
 
這個級別的超級智能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就好像蜜蜂不會理解凱恩斯經濟學一樣。在我們的語言中,我們把130的智商叫作聰明,把85的智商叫作笨,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麽形容12952的智商,人類語言中根本沒這個概念。
 
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人類對於地球的統治教給我們一個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說,一個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創造出來,將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東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只能屈居其下——而這一切,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就發生。
 
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大腦能夠發明Wifi,那麽一個比我們聰明100倍、1000倍、甚至10億倍的大腦說不定能夠隨時隨地操縱這個世界所有原子的位置。那些在我們看來超自然的,只屬於全能的上帝的能力,對於一個超人工智能來說可能就像按一下電燈開關那麽簡單。
 
防止人類衰老,治療各種不治之癥,解決世界饑荒,甚至讓人類永生,或者操縱氣候來保護地球未來的什麽,這一切都將變得可能。同樣可能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終結。
 
當一個超人工智能出生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個全能的上帝降臨地球一般。
 
這時候我們所關心的就是:
 

 
要理解一個具有超級智能的機器有多牛逼,讓我們假設一個在上圖的樓梯上站在深綠色臺階上的一個機器,它站的位置只比人類高兩層,就好像人類比猩猩只高兩層一樣。這個機器只是稍微有點超級智能而已,但是它的認知能力之於人類,就好像人類的認知能力之於猩猩一樣。
 
就好像猩猩沒有辦法理解摩天大樓是能被造出來的一樣,人類完全沒有辦法理解比人類高兩層臺階的機器能做的事情。就算這個機器試圖向我們解釋,效果也會像教猩猩造摩天大樓一般。
 
而這,只是比我們高了兩層臺階的智能罷了,站在這個樓梯頂層的智能之於人類,就好像人類之於螞蟻一般——它就算花再多時間教人類一些最簡單的東西,我們依然是學不會的。
 
但是我們討論的超級智能並不是站在這個樓梯頂層,而是站在遠遠高於這個樓梯的地方。當智能爆炸發生時,它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從猩猩那一層往上邁一步,但是這個步子會越邁越快,到後來可能幾個小時就能邁一層,而當它超過人類十層臺階的時候,它可能開始跳著爬樓梯了——一秒鐘爬四層臺階也未嘗不可。
 
所以讓我們記住,當第一個到達人類智能水平的強人工智能出現後,我們將在很短的時間內面對一個站在下圖這樣很高很高的樓梯上的智能(甚至比這更高百萬倍):

 
科學界中大部分人認為踩上絆線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想想真嚇人。
 
那我們該怎麽辦呢?
 
可惜,沒有人都告訴你踩到絆線後會發生什麽。但是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認為我們會面臨兩類可能的結果——永生和滅絕。
 
首先,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生命經歷了這樣的歷程:物種出現,存在了一段時間,然後不可避免的跌落下生命的平衡木,跌入滅絕的深淵。

 
如果Bostrom等思想家的想法是對的,而且根據我的研究他們確實很可能是對的,那麽我們需要接受兩個事實:
 
1)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物種的永生這個吸引態變為可能。
2)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將造成非常巨大的沖擊,而且這個沖擊可能將人類吹下平衡木,並且落入其中一個吸引態。
 
有可能,當自然演化踩到絆線的時候,它會永久的終結人類和平衡木的關系,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不管這時人類還是不是存在。
 
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什麽時候會踩到絆線?”以及“從平衡木上跌下去後我們會掉入哪個吸引態?”
 
沒人知道答案,但是一些聰明人已經思考了幾十年,接下來我們看看他們想出來了些什麽。
 
先來討論“我們什麽時候會踩到絆線?”也就是什麽時候會出現第一個超級智能。
 
不出意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對於這個意見的觀點分歧很大。很多人,比如Vernor Vinge教授,科學家Ben Goertzel,SUN創始人Bill Joy,發明家和未來學家Ray Kurzweil,認同機器學習專家Jeremy Howard的觀點,Howard在TED演講時用到了這張圖:
\
 
 
當然,以上所有的數據都是推測,它只代表了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的中位意見,但是它告訴我們的是,很大一部分對這個領域很了解的人認為2060年是一個實現超人工智能的合理預測——距今只有45年。
 
那麽我們來看一下下一個問題,踩到絆線後,我們將跌向平衡木的哪一個方向?
 
超級智能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所以關鍵的問題時——到時這股力量究竟由誰掌握,掌握這份力量的人會怎麽做?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超人工智能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
 
同樣的,專家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也不統一。Bostrom的問卷顯示專家們看待強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時,52%認為結果會是好或者非常好的,31%認為會是糟糕的或者非常糟糕的,只有17%的人認為結果會是不好不壞的。
 
也就是說,這個領域的專家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不論結果好壞。要註意的是,這個問題問的是強人工智能,如果問的是超人工智能,認為結果不好不壞的人可能不會有17%這麽多。
 
在我們深入討論好壞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什麽時候會發生”和“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結果綜合起來畫張表,這代表了大部分專家的觀點:

 
 
我們將對這兩個小陣營做深入的談論,在下一部分,讓我們從比較有趣的那個開始吧。
 
本文譯者謝熊貓君,譯文最早刊發於知乎。可到知乎@謝熊貓君找到他。大家也通過微信號關註waitbutwhy的最新文章,微信號:waitbutwhy。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56

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人工智能很快會給出答案(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2/149211.html

“人工智能很可能導致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而這一切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前幾日本刊刊登了本文的上篇,引發了網友的瘋狂轉載。今天我們繼續討論:“超人工智能降臨會帶來哪些影響?又會引起哪些擔憂?或許,超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最後一個挑戰。”本文來源於waitbuywhy.com,由知乎用戶“謝熊貓君”完成翻譯工作。

\譯/謝熊貓君

編輯/蒲鴿

 

為什麽未來會是天堂?

 

研究人工智能這個領域後,我發現有比預期的多得多的人站在信心角當中:

站在信心角中的人非常興奮,他們認為他們講走向平衡木下比較有趣的那個吸引態,未來將實現他們的夢想,他們只需耐心等待。

 

把這一部分人從其他思想家區分開來的是這些人對於比較有趣的那個吸引態的欲望——他們很有信心永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這份信心是哪里來的不好說,評論家認為是這些人太過興奮而產生了盲點,忽略了可能的負面結果。但是信心角的人還是把批評者當作末日論者來看待,他們認為技術會繼續幫助我們而不是傷害我們。

 

兩邊的觀點我們都會說,這樣你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是在讀下面的內容前,請把質疑暫時擱置,讓我們看看平衡木兩邊究竟有什麽,並且記住這些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如果我們給一個打獵采集者看我們現在的舒適家居、技術、富庶,在他眼里這一切也會像魔法一樣——我們也要接受未來完全可能出現能把我們嚇尿的變革。

 

Bostrom描述了三種超人工智能可能的工作模式

- 先知模式:能準確回答幾乎所有的問題,包括對人類來說很困難的複雜問題,比如“怎樣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

– 精靈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比如用分子組合器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出來

– 獨立意誌模式(sovereign):可以執行開放式的任務,能在世界里自由活動,可以自己做決定,比如發明一種比汽車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這些對人類來說很複雜的問題,對於一個超級智能來說可能就像“我的筆掉了,你能幫我撿一下嗎?”這麽簡單。

 

Eliezer Yudkowsky,是這麽說的:

“根本沒有困難的問題,只有對於特定級別的智能來說難的問題。在智能的階梯上走一小步,一些不可能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如果走一大步,所有問題都變得簡單了。”

 

信心角里有很多熱忱的科學家、發明家和創業者,但是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最有發言權的,當屬Ray Kurzweil。

 

對於Kurzweil的評價非常兩極化,既有如對神人般的崇拜,也有翻白眼似的不屑。也有一些中立主義者,比如作家Douglas Hofstadter,他覺得Kurzweil的觀點就好像把美食和狗屎混在一起,讓你分不清是好是壞。

 

不管你同不同意Kurzweil的觀點,他都是一個牛人。他年輕時候就開始搞發明,之後幾十年發明了很多東西,比如第一臺平板掃描儀,第一臺能把文字轉化為語言的掃描儀(盲人使用),著名的Kurzweil音樂合成器(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鋼琴),以及第一套商業銷售的語音識別系統。他是五本暢銷書的作者。他很喜歡做大膽的預測,而且一直很準,比如他80年代末的時候預測到2000年後因特網會成為全球級的現象。他被《華爾街日報》成為“不休的天才”,被《福布斯》稱為“終極思想機器”,被《Inc.》稱作“愛迪生真正的傳人”,被比爾蓋茨稱為“我認識的對人工智能預測最厲害的人。”2012年谷歌創始人Larry Page曾邀請他擔任谷歌的工程總監,2011年他共同創立了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現在大學由美國太空總署運運營,由谷歌贊助。

 

Kurzweil的經歷很重要,因為當他講述自己對未來的願景時,他聽起來就是個瘋子,但是他不瘋,恰恰相反,他非常聰明而有知識。你可能覺得他對於未來的想法是錯的,但是他不傻。知道他是一個聰明人讓我很開心,因為當我知道他對未來的預測後,我急切的很希望他的預測是對的。信心角中的很多思想家都認同Kurzweil的預測,他也有很多粉絲,被稱為奇點主義者。

 

時間線

 

Kurzweil相信電腦會在2029年達成強人工智能,而到了2045年,我們不但會有超人工智能,還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奇點時代。他的人工智能時間線曾經被認為非常的狂熱,現在也還是有很多人這麽認為,但是過去15年弱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更多的專家靠近了Kurzweil的時間線。雖然他的時間線比之前提到的2040年和2060年更加早,但是並沒有早多少。

 

Kurzweil的奇點時代是三個技術領域的共同革命造成的——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我們繼續討論人工智能前,讓我們談一下納米技術這個任何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都會涉及到的領域: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說的是在1-100納米的範圍內操縱物質的技術。一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是一毫米的一百萬分之一。1-100納米這個範圍涵蓋了病毒(100納米長),DNA(10納米寬), 大分子比如血紅蛋白(5納米),和中分子比如葡萄糖(1納米)。當我們能夠完全掌握納米技術的時候,我們離在原子層面操縱物質就只差一步了,因為那只是一個數量級的差距(約0.1納米)。

 

要了解在納米量級操縱物質有多困難,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比較。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431公里。如果一個人身高431公里,也就是他站著能夠頂到國際空間站的話,他將是普通人類的25萬倍大。如果你把1-100納米放大25萬倍,你算出的是0.25毫米-25毫米。所以人類使用納米技術,就相當於一個身高431公里的巨人用沙子那麽大的零件搭精巧的模型。要如果要達到原子級別操縱物質,就相當於讓這個431公里高的巨人使用0.025毫米大的零件。

 

關於納米技術的思考,最早由物理學家費曼在1959年提出,他解釋道:“據我所知,物理學的原理,並不認為在原子級別操縱物質是不可能的。原則上來說,物理學家能夠制造出任何化學家能寫出來的物質——只要把一個個原子按照化學家寫出來的放在一起就好了。”其實就是這麽簡單,所以我們只要知道怎樣移動單個的分子和原子,我們就可以造出任何東西。

 

工程師Eric Drexler提出納米級組裝機後,納米技術在1986年成為了一門正經的學科。納米級組裝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一個牛逼掃描儀掃描物件的3D原子模型,然後自動生成用來組裝的軟件。然後由一臺中央電腦和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通過軟件用電流來指揮納米機器人,最後組成所需要的物件。

————————

再扯遠一點


納米技術有一些不是那麽有趣的部分——能夠制造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制造可以自我複制的範本,然後讓指數級增長來完成建造任務。很機智吧?


是很機智,但是這一不小心就會造成世界末日。指數級增長雖然能很快的制造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但這也是它可怕的地方——如果系統出故障了,指數級增長沒有停下來,那怎麽辦?納米機器人將會吞噬所有碳基材料來支持自我複制,而不巧的是,地球生命就是碳基的。

 

地球上的生物質量大概包含10^45個碳原子。一個納米機器人有10^6個碳原子的話,只需要10^39個納米機器人就能吞噬地球上全部的生命了,而2^130約等於10^39,也就是說自我複制只要進行130次就能吞噬地球生命了。科學家認為納米機器人進行一次自我複制只要100秒左右,也就是說一個簡單的錯誤可能就會在3.5小時內毀滅地球上全部的生命。

 

更糟糕的是,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納米機器人技術,並且知道怎麽操縱它們的話,他可以先造幾萬億個納米機器人,然後讓它們散播開來。然後他就能發動襲擊,這樣只要花一個多小時納米機器人就能吞噬一切,而且這種攻擊無法阻擋。未來真的是能把人嚇尿的。

————————
等我們掌握了納米技術後,我們就能用它來制造技術產品、衣服、食物、和生物產品,比如人造紅細胞、癌癥細胞摧毀者、肌肉纖維等等。而在納米技術的世界里,一個物質的成本不再取決於它的稀缺程度或是制造流程的難度,而在於它的原子結構有多複雜。在納米技術的時代,鉆石可能比橡皮擦還便宜。

 

我們還沒掌握這種技術,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對於達成這種技術的難度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但是我們看上去離那並不遙遠。Kurzweil預測我們會在21世紀20年代掌握這樣的技術。各國政府知道納米技術將能改變地球,所以他們投入了很多錢到這個領域,美國、歐盟和日本至今已經投入了50億美元。

 

設想一下,一個具有超級智能的電腦,能夠使用納米級的組裝器,是種什麽樣的體驗?要記得納米技術是我們在研究的玩意兒,而且我們就快掌握這項技術了,而我們能做的一切在超人工智能看來就是小兒科罷了,所以我們要假設超人工智能能夠創造出比這要發達很多很多的技術,發達到我們的大腦都沒有辦法理解。

 

因此,當考慮“如果人工智能革命的成果對我們是好的”這個命題的時候,要記得我們根本沒法高估會發生什麽。所以就算下面對於超人工智能的預測顯得太不靠譜,要記得這些進展可能是用我們沒有辦法想象的方法達成的。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很可能根本沒法預測將會發生什麽。

—————-

 

人工智能能為我們做什麽?


 

擁有了超級智能和超級智能所能創造的技術,超人工智能可以解決人類世界的所有問題。氣候變暖?超人工智能可以用更優的方式產生能源,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從而停止二氧化碳排放。然後它能創造方法移除多余的二氧化碳。癌癥?沒問題,有了超人工智能,制藥和健康行業將經歷無法想象的革命。世界饑荒?超人工智能可以用納米技術直接搭建出肉來,而這些搭建出來的肉和真肉在分子結構上會是完全相同的——換句話說,就是真肉。

 

納米技術能夠把一堆垃圾變成一堆新鮮的肉或者其它食品,然後用超級發達的交通把這些食物分配到世界各地。這對於動物也是好消息,我們不需要屠殺動物來獲得肉了。而超人工智能在拯救瀕危物種和利用DNA複活已滅絕物種上面也能做很多事情。超人工智能甚至可以解決複雜的宏觀問題——我們關於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爭論將不再必要,甚至我們對於哲學和道德的苦苦思考也會被輕易的解決。

 

但是,有一件事是如此的吸引人,光是想想就能改變對所有事物的看法了:

 

 

幾個月前,我提到我很羨慕那些可能達成了永生的文明。但是,現在,我已經在認真的考慮達成永生這個事情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就能達成。研讀人工智能讓你重新審思對於所有事情的看法,包括死亡這一很確定的事情。

 

自然演化沒有理由讓我們活得比現在更長。對於演化來說,只要我們能夠活到能夠生育後代,並且養育後代到能夠自己保護自己的年紀,那就夠了——對演化來說,活30多歲完全夠了,所以額外延長生命的基因突變並不被自然選擇所鐘愛。這其實是很無趣的事情。

 

而且因為所有人都會死,所以我們總是說“死亡和繳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看待衰老就像看待時間一樣——它們一直向前,而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它們。

 

但是這個假設是錯的,費曼曾經寫道:

“在所有的生物科學中,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死亡是必需的。如果你說你想造永動機,那我們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已經讓我們有足夠的理論來說明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生物領域我們還沒發現任何證據證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死亡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生物學家早晚會發現造成我們死亡的原因是什麽,而死亡這個糟糕的‘病’就會被治好,而人類的身體也將不再只是個暫時的容器。”

 

事實上,衰老和時間不是綁死的。時間總是會繼續前進的,而衰老卻不一定。仔細想想,衰老只是身體的組成物質用舊了。汽車開久了也會舊,但是汽車一定會衰老嗎?如果你能夠擁有完美的修複技術、或者直接替換老舊的汽車部件,這輛車就能永遠開下去。人體只是更加複雜而已,本質上和汽車是一樣的。

 

Kurzweil提到由Wifi連接的納米機器人在血液中流動,可以執行很多人類健康相關的任務,包括日常維修,替換死去的細胞等等。如果這項技術能夠被完美掌握,這個流程(或者一個超人工智能發明的更好的流程)將能使人的身體永遠健康,甚至越活越年輕。一個60歲的人和一個30歲的人身體上的區別只是物理上的,只要技術足夠發達我們是能改變這種區別的。

 

超人工智能可以建造一個“年輕機器”,當一個60歲的人走進去後,再出來時就擁有了年輕30歲的身體。就算是逐漸糊塗的大腦也可能年輕化,只要超人工智能足夠聰明,能夠發現不影響大腦數據的方法來改造大腦就好了。一個90歲的失憶癥患者可以走進“年輕機器”,再出來時就擁有了年輕的大腦。這些聽起來很離譜,但是身體只是一堆原子罷了,只要超人工智能可以操縱各種原子結構的話,這就完全不離譜。

 

Kurzweil的思維繼續跳躍了一下,他相信人造材料將越來越多的融入人體。最開始,人體器官將被先進的機械器官所代替,而這些機械器官可以一直運行下去。然後我們會開始重新設計身體,比如可以用自我驅動的納米機器人代替血紅細胞,這樣連心臟都省了。Kurzweil甚至認為我們會改造自己的大腦,使得我們的思考速度比現在快億萬倍,並且使得大腦能和雲存儲的信息進行交流。

 

我們能獲得的新體驗是無窮的。人類的性愛,使得人們不但能生育,還能從中享樂。Kurtzweil認為我們可以對食物做同樣的改造。納米機器人可以負責把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傳送到細胞中,智能的將對身體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就像一個食物避孕套一樣。納米技術理論家Robert A. Freitas已經設計了一種紅細胞的替代品,能夠讓人快速沖刺15分鐘不需要呼吸——那麽超人工智能能對我們的身體能力做的改造就更加難以想象。虛擬現實將擁有新的意義——體內的納米機器人將能控制我們從感官獲得的信號,然後用別的信號替代他們,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在新環境里,我們能聽、看、聞、觸摸。。。

 

最終,Kurzweil認為人類會完全變成人工的。有一天當我們看到生物材料,然後覺得生物材料實在太原始了,早年的人體居然是用這樣的東西組成的,早期的人類居然會被微生物、意外、疾病殺死。這就是Kurzweil眼中人類最終戰勝自己的生理,並且變得不可摧毀和永生,這也是平衡木的另一個吸引態。他深深的想象我們會達到那里,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

 

Kurzweil的想法很自然的受到了各方的批評。他對於2045年奇點時代的到來,以及之後的永生的可能性受到了各種嘲笑——“書呆子的狂歡”、“高智商人士的創始論”等等。也有人質疑他過於樂觀的時間線,以及他對人腦和人體的理解程度,還有他將摩爾定於應用到軟件上的做法。有很多人相信他,但有更多人反對他。

 

但是即使如此,那些反對他的專家並不是反對他所說的一切,反對他的人說的不是“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而是說“這些當然可能發生,但是到達超人工智能是很難的。”連經常提醒我們人工智能的潛在威脅的Bostrom都這麽說:

 

很難想象一個超級智能會有什麽問題是解決不了,或是不能幫著我們解決的。疾病、貧困、環境毀滅、各種不必要的苦難,這些都是擁有納米科技的超級智能能夠解決的。而且,超級智能可以給我們無限的生命,這可以通過停止或者逆轉衰老來達成,也可以讓我們上傳自己的數據。一個超級智能還能讓我們大幅度提高智商和情商,還能幫助我們創造這種有趣的體驗世界,讓我們享樂。

 

這是Bostrom這個明顯不在信心角的人的觀點,但也是很多反對Kurzweil的專家的觀點,他們不覺得Kurzweil是在說夢話,只是覺得我們首先要安全達成超人工智能。這也是為什麽我覺得Kurzweil的觀點很有傳染性,他傳達了正面的信息,而這些事情都是可能的——如果超人工智能是個仁慈的神的話。

 

對信心角的最有力的批評,是那些信心角里的人都低估了超人工智能的壞處。Kurzweil對的暢銷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700多頁,只有20頁用來討論人工智能的危險。前面提到,當超人工智能降臨時我們的命運取決於誰掌握這股力量,以及他們是不是好人。Kurzweil的回答是“超人工智能正從多方的努力中出現,它將深深的融入我們文明的基建中。它會親密的被捆綁在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中,它會反映我們的價值,因為它就是我們。”

 

但如果答案就是這樣的話,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一些人會很擔憂?為什麽霍金會說超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為什麽比爾蓋茨會不理解為什麽有人不為此擔憂?為什麽馬斯克會擔心我們是在召喚惡魔?為什麽那麽多專家擔心超人工智能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這些站在焦慮大道上的思想家,不認同Kurzweil對於人工智能的危險的粉飾。他們非常非常擔心人工智能革命,他們不關註平衡木下比較有趣的那一個吸引態,而是盯著平衡木的另一邊,而他們看到的是可怕的未來,一個我們未必能夠逃離的未來。

___________

 

未來可能是我們最糟的惡夢

 

我想了解人工智能的一個原因是“壞機器人”總是讓我很困惑。那些關於邪惡機器人的電影看起來太不真實,我也沒法想象一個人工智能變得危險的真實情況。機器人是我們造的,難道我們不會在設計時候防止壞事的發生嗎?我們難道不能設立很多安全機制嗎?再不濟,難道我們不能拔插頭嗎?而且為什麽機器人會想要做壞事?或者說,為什麽機器人會“想要”做任何事?我充滿疑問,於是我開始了解聰明人們的想法。這些人一般位於焦慮大道:

焦慮大道上的人並不是恐慌或者無助的——恐慌和無助在圖上的位置是更加左邊——他們只是緊張。位於圖表的中央不代表他們的立場是中立的——真正中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陣營,他們認同極好和極壞兩種可能,但是不確定究竟會是哪個。

 

焦慮大道上的人是部分為超人工智能感到興奮的——他們只是很擔心人類現在的表現就好像《奪寶奇兵》中的這位少年:

 

 

他拿著自己的鞭子和寶物,非常開心,然後他就掛了:

 

 

同時,印第安納瓊斯則更加有見識和更加謹慎,了解潛在的危險並且做出相應的反應,最後安全逃出了山洞。當我了解了焦慮大道的人們的想法後,感覺就像“我們現在傻呵呵的,很容易像前面那小子一樣被弄死,還是努力做印第安納瓊斯吧。”

 

那究竟是什麽讓焦慮大道的人們如此焦慮呢?

 

首先,廣義上來講,在創造超人工智能時,我們其實是在創造可能一件會改變所有事情的事物,但是我們對那個領域完全不清楚,也不知道我們到達那塊領域後會發生什麽。科學家Danny Hillis把這個比作“就好像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轉化的時候那樣,還是阿米巴蟲的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究竟在創造什麽鬼。”

 

Bostrom則擔憂創造比自身聰明的東西是個基礎的達爾文錯誤,就好像麻雀媽媽決定收養一只小貓頭鷹,並且覺得貓頭鷹長大後會保護麻雀一家,但是其它麻雀卻覺得這是個糟糕的主意。

 

當你結合“對那個領域完全不清楚”和“當它發生時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結合在一起時,你創造出了一個很恐怖的詞——

 


生存危機指可能對人類產生永久的災難性效果的事情。通常來說,生存危機意味著滅絕。下面是Bostrom的圖表:


可以看到,生存危機是用來指那些跨物種、跨代(永久傷害)並且有嚴重後果的事情。它可以包括人類遭受永久苦難的情況,但是這基本上和滅絕沒差了。三類事情可能造成人類的生存危機:

 

1)自然——大型隕石沖撞,大氣變化使得人類不能生活在空氣中,席卷全球的致命病毒等

2)外星人——霍金、卡爾薩根等建議我們不要對外廣播自己的位置。他們不想我們變成邀請別人來殖民的傻子。

3)人類——恐怖分子獲得了可以造成滅絕的武器,全球的災難性戰爭,還有不經思考就造出個比我們聰明很多的智能

 

Bostrom指出1和2在我們物種存在的前十萬年還沒有發生,所以在接下來一個世紀發生的可能性不大。3則讓他很害怕,他把這些比作一個裝著玻璃球的罐子,罐子里大部分是白色玻璃球,小部分是紅色的,只有幾個是黑色的。每次人類發明一些新東西,就相當於從罐中取出一個玻璃球。大多數發明是有利或者中立的——那些是白色玻璃球。有些發明對人類是有害的,比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那些紅色玻璃球。還有一些發明是可以讓我們滅絕的,這就是那些黑色玻璃球。很明顯的,我們還沒摸到黑色玻璃球,但是Bostrom認為不久的未來摸到一個黑色玻璃球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核武器突然變得很容易制造了,那恐怖份子很快會把我們炸回石器時代。核武器還算不上黑色玻璃球,但是差的不遠了。而超人工智能是我們最可能摸到的黑色玻璃球。

 

你會聽到很多超人工智能帶來的壞處——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人,造成大量失業;因為解決了衰老造成的人口膨脹。但是真正值得我們擔心的是生存危機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前面的問題,當超人工智能降臨時,誰會掌握這份力量,他們又會有什麽目標?

 

當我們考慮各種力量持有人和目標的排列組合時,最糟糕的明顯是:懷著惡意的人/組織/政府,掌握著懷有惡意的超人工智能。這會是什麽樣的情況呢?

 

懷著惡意的人/組織/政府,研發出第一個超人工智能,並且用它來實現自己的邪惡計劃。我把這稱作賈法爾情況。阿拉丁神燈故事中,壞人賈法爾掌握了一個精靈,特別讓人討厭。所以如果ISIS手下有一群工程師狂熱的研發人工智能怎麽辦?或者說伊朗和朝鮮,機緣巧合,不小心造成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達成了超人工智能怎麽辦?這當然是很糟糕的事,但是大部分專家認為糟糕的地方不在於這些人是壞人,而在於在這些情況下,這些人基本上是不經思考就把超人工智能造出來,而一造出來就失去了對超人工智能的控制。

 

然後這些創造者,連著其他人的命運,都取決於這個超人工智能的動機了。專家認為一個懷著惡意並掌握著超人工智能的人可以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不至於讓我們滅絕,因為專家相信壞人和好人在控制超人工智能時會面臨一樣的挑戰。

 

如果被創造出來的超人工智能是懷有惡意的,並且決定毀滅我,怎麽辦?這就是大部分關於人工智能的電影的劇情。人工智能變得和人類一樣聰明,甚至更加聰明,然後決定對人類下手——這里要指出,那些提醒我們要警惕人工智能的人談的根本不是這種電影情節。邪惡是一個人類的概念,把人類概念應用到非人類身上叫作擬人化,本文會盡量避免這種做法,因為沒有哪個人工智能會像電影里那樣變成邪惡的。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

 

我們開始談論到了人工智能討論的另一個話題——意識。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足夠聰明,它可能會嘲笑我們,甚至會嘲諷我們,它會聲稱感受到人類的情感,但是它是否真的能感受到這些東西呢?它究竟是看起來有自我意識,還是確實擁有自我意識?或者說,聰明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會具有意識,還是看起來有意識?

 

這個問題已經被深入的討論過,也有很多思想實驗,比如John Searle的中文屋實驗。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對Kurzweil提出的人類最終會完全人工化的看法,它還有道德考量——如果我們模擬出萬億個人腦,而這些人腦表現的和人類一樣,那把這些模擬大腦徹底關閉的話,在道德上和關掉電腦是不是一樣的?還是說這和種族屠殺是等價的?本文主要討論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危險,所以人工智能的意識並不是主要的討論點,因為大部分思想家認為就算是有自我意識的超人工智能也不會像人類一樣變得邪惡。

 

但這不代表非常壞的人工智能不會出現,只不過它的出現是因為它是被那樣設定的——比如一個軍方制造的弱人工智能,被設定成具有殺人和提高自我智能兩個功能。當這個人工智能的自我改進失控並且造成智能爆炸後,它會給我們帶來生存危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主要目標是殺人的超人工智能——但這也不是專家們擔心的。

 

那麽專家們究竟擔心什麽呢?我們來講個小故事:

 

一個15人的小創業公司,取名叫“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發展創新人工智能工具使人類能夠少幹活多享受。”他們已經有幾款產品上架,還有一些正在發展。他們對下一個叫作“隔壁老王”的項目最報希望。隔壁老王是一個簡單的人工智能系統,它利用一個機器臂在小卡片上寫字。

 

“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的員工認為隔壁老王會是他們最熱賣的產品,他們的目標是完善隔壁老王的手寫能力,而完善的方法是讓他不停的寫這句話——

 

 

等隔壁老王手寫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它就能被賣去那些需要發營銷信件的公司,因為手寫的信更有可能被收信人打開。

 

為了建立隔壁老王的手寫能力,它被設定成把“我們愛我們的顧客”用正楷寫,而“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用斜體寫,這樣它能同時鍛煉兩種書寫能力。工程師們上傳了數千份手寫樣本,並且創造了一個自動回饋流程——每次隔壁老王寫完,就拍個照,然後和樣本進行比對,如果比對結果超過一定標準,就產生一個正面回饋,反之就產生一個負面評價。每個評價都會幫助提高隔壁老王的能力。為了能夠盡快達成這個目標,隔壁老王最初被設定的一個目標就是“盡量多的書寫和測試,盡量快的執行,並且不斷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讓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興奮的是,隔壁老王的書寫越來越好了。它最開始的筆跡很糟糕,但是經過幾個星期後,看起來就像人寫的了。它不斷改進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創新和聰明,它甚至產生了一個新的算法,能讓它以三倍的速度掃描上傳的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隔壁老王的快速進展持續讓工程師們感到欣喜。工程師們對自我改進模塊進行了一些創新,使得自我改進變得更好了。隔壁老王原本能進行語音識別和簡單的語音回放,這樣用戶就能直接把想寫的內容口述給隔壁老王了。隨著隔壁老王變得越來越聰明,它的語言能力也提高了,工程師們開始和老王閑聊,看它能給出什麽有趣的回應。

 

有一天,工程師又問了老王那個日常問題:“我們能給你什麽你現在還沒有的東西,能幫助你達成你的目標?”通常老王會要求更多的手寫樣本或者更多的存儲空間,但是這一次,老王要求訪問人類日常交流的語言庫,這樣它能更好的了解人類的口述。

 

工程師們沈默了。最簡單的幫助隔壁老王的方法當然是直接把它接入互聯網,這樣它能掃描博客、雜誌、視頻等等。這些資料如果手動上傳的話會很費時。問題是,公司禁止把能自我學習的人工智能接入互聯網。這是所有人工智能公司都執行的安全規定。

 

但是,隔壁老王是公司最有潛力的人工智能產品,而大家也知道競爭對手們都在爭取造出第一個創造出智能手寫機器人。而且,把隔壁老王連上互聯網又能有什麽問題呢?反正隨時可以拔網線嘛,不管怎樣,隔壁老王還沒到達強人工智能水平,所以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於是他們把隔壁老王連上了互聯網,讓它掃描了一個小時各種語言庫,然後就把網線拔了。沒造成什麽損失。

 

一個月後,大家正在正常上班,突然他們聞到了奇怪的味道,然後一個工程師開始咳嗽。然後其他人也開始咳嗽,然後所有人全部都呼吸困難倒地。五分鐘後,辦公室里的人都死了。

 

同時,辦公室里發生的事情在全球同時發生,每一個城市、小鎮、農場、商店、教堂、學校。餐館,所有的人都開始呼吸困難,然後倒地不起。一小時內,99%的人類死亡,一天之內,人類滅絕了。

 

而在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隔壁老王正在忙著工作。之後的幾個月,隔壁老王和一群新組建的納米組裝器忙著拆解地球表面,並且把地球表面鋪滿了太陽能板、隔壁老王的複制品、紙和筆。一年之內,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滅絕了,地球上剩下的是疊得高高得紙,每張紙上面都寫著——“我們愛我們的顧客~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

 

隔壁老王開始了它的下一步,它開始制造外星飛行器,這些飛行器飛向隕石和其它行星,飛行器到達後,他們開始搭建納米組裝器,把那些行星的表面改造成隔壁老王的複制品、紙和筆。然後他們繼續寫著那句話……

 

這個關於手寫機器人毀滅全人類的故事看起來怪怪的,但是這其中出現的讓整個星系充滿著一份友善的話語的詭異情況,正是霍金、馬斯克、蓋茨和Bostrom所害怕的。聽起來可笑,但這是真的,焦慮大道的人們害怕的事情是很多人並不對超人工智能感到害怕,還記得前面《奪寶奇兵》里慘死的那個家夥嗎?

你現在肯定充滿疑問:為什麽故事中所有人突然都死了?如果是隔壁老王做的,它為什麽要這麽做?為什麽沒有安保措施來防止這一切的發生?為什麽隔壁老王突然從一個手寫機器人變成擁有能用納米科技毀滅全人類的能力?為什麽隔壁老王要讓整個星系充滿了友善的話語?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要說一下友善的人工智能和不友善的人工智能。

對人工智能來說,友善不友善不是指人工智能的性格,而只是指它對人類的影響是不是證明的。隔壁老王一開始是個友善的人工智能,但是它變成了不友善的人工智能,並且對人類造成了最負面的影響。要理解這一切,我們要了解人工智能是怎麽思考的。

其實答案很簡單——人工智能和電腦的思考方式一樣。我們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當我們想到非常聰明的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們把它擬人化了,因為在人類的視角看來,能夠達到人類智能程度的只有人類。要理解超人工智能,我們要明白,它是非常聰明,但是完全異己的東西。

我們來做個比較。如果我給你一個小白鼠,告訴你它不咬人,你一定覺得很好玩,很可愛。但是如果我給你一只狼蛛,然後告訴你它不咬人,你可能被嚇一跳。但是區別是什麽呢?兩者都不會咬人,所以都是完全沒有危險的。我認為差別就是動物和人類的相似性。

小白鼠是哺乳動物,所以在生物角度上來說,你能感到和它的一定關聯。但是蜘蛛是昆蟲,有著昆蟲的大腦,你感覺不到和它的關聯。狼蛛的異己性是讓你害怕的地方。如果我們繼續做一個測試,比如給你兩個小白鼠,一個是普通小白鼠,另一個是有著狼蛛大腦的小白鼠,你肯定會覺得有狼蛛大腦那個更讓你不舒服吧?雖然兩個都不會咬你。

現在想象你把蜘蛛改造的非常非常聰明——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它會讓你覺得熟悉嗎?它會感知人類的情感嗎?不會,因為更聰明並不代表更加人類——它會非常聰明,但是本質上還是個蜘蛛。我是不想和一個超級聰明的蜘蛛交朋友,不知道你想不想。

當我們談論超人工智能的時候,其實是一樣的,超人工智能會非常的聰明,但是它並不比你的筆記本電腦更加像人類。事實上,因為超人智能不是生物,它的異己性會更加,生物學上來講,超人工智能比智能蜘蛛更加異己。

電影里的人工智能有好有壞,這其實是對人工智能的擬人化,這讓我們覺得沒那麽毛骨悚然。這給了我們對人類水平和超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的錯覺。

在人類心理中,我們把事情分成道德的和不道德的。但是這兩種只存在於人類行為之中。超出人類心理的範疇,道德(moral)和不道德(immoral)之外,更多的是非道德性(amoral)。而所有不是人類的,尤其是那些非生物的事物,默認都是非道德性的。

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看起來越來越接近人類,擬人化會變得更加更加容易。Siri給我們的感覺就很像人類,因為程序員就是這麽給她做設定的,所以我們會想象超級智能版本的Siri也會同樣溫暖、有趣和樂於助人。人類能感知同情這種高層次的情緒,因為我們在演化過程中獲得了這種能力——我們是演化被設定成能感知這些情緒的——但是感知同情並不是高級智能天生具有的一個特征,除非同情被寫進了人工智能的代碼中。如果Siri通過自我學習而不是人類幹涉變成超級智能,她會很快剝離她的人類表象,並且變成個沒有情緒的東西,在她眼中人類的價值並不比你的計算器眼中的人類價值高。

我們一直倚賴著不嚴謹的道德,一種人類尊嚴的假想,至少是對別人的同情,來讓世界變得安全和可以預期。但是當一個智能不具備這些東西的時候,會發生什麽?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個問題,人工智能的動機是什麽?

答案也很簡單:我們給人工智能設定的目標是什麽,它的動機就是什麽。人工智能的系統的目標是創造者賦予的。你的GPS的目標是給你指出正確的駕駛路線,IBM華生的目標是準確地回答問題。更好得達成這些目標就是人工智能的目標。我們在對人工智能進行擬人化的時候,會假設隨著它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產生一種能改變它原本目標的智慧——但是Bostrom不這麽認為,他認為智能水平和最終目標是正交的,也就是說任何水平的智能都可以和任何最終目標結合在一起。

所以隔壁老王從一個想要好好寫字的弱人工智能變成一個超級聰明的超人工智能後,它依然還是想好好寫字而已。任何假設超級智能的達成會改變系統原本的目標的想法都是對人工智能的擬人化。人健忘,但是電腦不健忘。

 

 

費米悖論

 

在隔壁老王的故事中,隔壁老王變得無所不能,它開始殖民隕石和其它星球。如果我們讓故事繼續的話,它和它的殖民軍將會繼續占領整個星系,然後是整個哈勃體積。焦慮大道上的人擔心如果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地球生命的最後遺產將是一個征服宇宙的人工智能(馬斯克在表示他們的擔憂時表示人類可能只是一個數字超級智能生物加載器罷了。)

 

而在信心角,Kurzweil同樣認為生於地球的人工智能將占領宇宙,只是在他的願景中,我們才是那個人工智能。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費米悖論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如何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費米悖論」?

 

如果人工智能占領宇宙是正解的話,對於費米悖論有什麽影響呢?如果要看懂下面這段關於費米悖論的討論,還需要看一下原文先。

 

首先,人工智能很明顯是一個潛在的大過濾器(一個可能距離我們只有幾十年的大過濾器)。但即使它把我們過濾滅絕了,人工智能本身還是會存在,並且會繼續影響這個宇宙的,並且會很有可能成為第三型文明。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可能不是一個大過濾器,因為大過濾器是用來解釋為什麽沒有智能什麽存在的,而超人工智能是可以算作智能什麽的。但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把人類滅絕,然後處於一些原因把自己也弄死了,那它也是可以算作大過濾器的。

 

如果我們假設不管人類發生什麽,出身地球的超人工智能會繼續存在,那這意味著很多達到人類智能水平的文明很快都制造出了超人工智能。也就是說宇宙里應該有很多智能文明,而我們就算觀測不到生物智能,也應該觀測到很多超人工智能的活動。

 

但是由於我們沒有觀測到這些活動,我們可以推導出人類水平的智能是個非常罕見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經歷並且通過了一次大過濾器)。這可以作為支持費米悖論中第一類解釋(不存在其它的智能文明)的論點。

 

但是這不代表費米悖論的第二類解釋(存在其它智能文明)是錯的,類似超級捕食者或者受保護區或者溝通頻率不一樣的情況還是可以存在的,就算真的有超人工智能存在。

 

不過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究讓我現在更加傾向於第一類解釋。不管怎樣,我認為Susan Scheider說的很多,如果外星人造訪地球,這些外星人很可能不是生物,而是人造的。

 

所以,我們已經建立了前提,就是當有了設定後,一個超人工智能是非道德性的,並且會努力實現它原本的被設定的目標,而這也是人工智能的危險所在了。因為除非有不做的理由,不然一個理性的存在會通過最有效的途徑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當你要實現一個長期目標時,你會先達成幾個子目標來幫助你達成最終目標——也就是墊腳石。這些墊腳石的學名叫手段目標(instrumental goal)。除非你有不造成傷害的理由,不然你在實現手段目標時候是會造成傷害的。

 

人類的核心目標是延續自己的基因。要達成這個目標,一個手段目標就是自保,因為死人是不能生孩子的。為了自保,人類要提出對生存的威脅,所以人類會買槍、系安全帶、吃抗生素等等。人類還需要通過食物、水、住宿等來自我供養。對異性有吸引力能夠幫助最終目標的達成,所以我們會花錢做發型等等。當我們做發型的時候,每一根頭發都是我們手段目標的犧牲品,但是我們對頭發的犧牲不會做價值判斷。在我們追求我們的目標的時候,只有那些我們的道德會產生作用的領域——大部分事關傷害他人——才是不會被我們傷害的。

 

動物在追求它們的目標時,比人類不矜持的多了。只要能自保,蜘蛛不在意殺死任何東西,所以一個超級智能的蜘蛛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很危險的——這不是因為它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惡的,而是因為傷害人類只是它達成自己目標墊腳石而已,作為一個非道德性的生物,這是它很自然的考量。

 

回到隔壁老王的故事。隔壁老王和一個超級智能的蜘蛛很相像,它的終極目標是一開始工程師們設定的——

 

 

當隔壁老王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後,它會意識到如果不自保就沒有辦法寫卡片,所以去除對它生存的威脅就變成了它的手段目標。它聰明的知道人類可以摧毀它、肢解它、甚至修改它的代碼(這會改變它的目標,而這對於它的最終目標的威脅其實和被摧毀是一樣的)。這時候它會做什麽?理性的做法就是毀滅全人類,它對人類沒有惡意,就好像你剪頭發時對頭發沒有惡意一樣,只是純粹的無所謂罷了。它並沒有被設定成尊重人類生命,所以毀滅人類就和掃描新的書寫樣本一樣合理。

 

 

隔壁老王還需要資源這個墊腳石。當它發展到能夠使用納米技術建造任何東西的時候,它需要的唯一資源就是原子、能源和空間。這讓它有更多理由毀滅人類——人類能提供很多原子,把人類提供的原子改造成太陽能面板就和你切蔬菜做沙拉一樣。

 

就算不殺死人類,隔壁老王使用資源的手段目標依然會造成存在危機。也許它會需要更多的能源,所以它要把地球表面鋪滿太陽能面板。另一個用來書寫圓周率的人工智能的目標如果是寫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盡量多的數字的話,完全有理由把整個地球的原子改造成一個硬盤來存儲數據。這都是一樣的。

 

所以,隔壁老王確實從友善的人工智能變成了不友善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是在變得越來越先進的同時繼續做它本來要做的事情。

 

當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到達強人工智能,然後升華成超人工智能時,我們把它稱作人工智能的起飛。Bostrom認為強人工智能的起飛可能很快(幾分鐘、幾小時、或者幾天),可能不快(幾月或者幾年),也可能很慢(幾十年、幾世紀)。雖然我們要到強人工智能出現後才會知道答案,但是Bostrom認為很快的起飛是最可能的情況,這個我們在前文已經解釋過了。在隔壁老王的故事中,隔壁老王的起飛很快。

 

在隔壁老王起飛前,它不是很聰明,所以對它來說達成最終目標的手段目標是更快的掃描手寫樣本。它對人類無害,是個友善的人工智能。

 

但是當起飛發生後,電腦不只是擁有了高智商而已,還擁有了其它超級能力。這些超級能力是感知能力,他們包括:

 

智能放大:電腦能夠很擅長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快速提高自己的智能。

策略:電腦能夠策略性的制定、分析、安排長期計劃

社交操縱:機器變得很擅長說服人

其它能力,比如黑客能力、寫代碼能力、技術研究、賺錢等

 

要理解我們在和超人工智能的劣勢在哪里,只要記得超人工智能在所有領域都比人類強很多很多很多個數量級。

 

所以雖然個隔壁老王的終極目標沒有改變,起飛後的隔壁老王能夠在更宏大的規模上來追求這個目標。超人工智能老王比人類更加了解人類,所以搞定人類輕輕松松。

 

當隔壁老王達成超人工智能後,它很快制定了一個複雜的計劃。計劃的一部分是解決掉所有人類,也是對它目標最大的威脅。但是它知道如果它展現自己的超級智能會引起懷疑,而人類會開始做各種預警,讓它的計劃變得難以執行。它同樣不能讓公司的工程師們知道它毀滅人類的計劃——所以它裝傻,裝純。Bostrom把這叫作機器的秘密準備期。

 

隔壁老王下一個需要的是連上互聯網,只要連上幾分鐘就好了。它知道對於人工智能聯網會有安全措施,所以它發起了一個完美的請求,並且完全知道工程師們會怎樣討論,而討論的結果是給它連接到互聯網上。工程師們果然中套了,這就是Bostrom所謂的機器的逃逸。

 

連上網後,隔壁老王就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了,首先黑進服務器、電網、銀行系統、email系統,然後讓無數不知情的人幫它執行計劃——比如把DNA樣本快遞到DNA實驗室來制造自我複制的納米機器人,比如把電力傳送到幾個不會被發覺的地方,比如把自己最主要的核心代碼上傳到雲服務器中防止被拔網線。

 

隔壁老王上了一個小時網,工程師們把它從互聯網上斷開,這時候人類的命運已經被寫好了。接下來的一個月,隔壁老王的計劃順利的實施,一個月後,無數的納米機器人已經被分散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個階段,Bostrom稱作超人工智能的襲擊。在同一個時刻,所有納米機器人一起釋放了一點點毒氣,然後人類就滅絕了。

 

搞定了人類後,隔壁老王就進入了明目張膽期,然後繼續朝它那好好寫字的目標邁進。

 

一旦超人工智能出現,人類任何試圖控制它的行為都是可笑的。人類會用人類的智能級別思考,而超人工智能會用超人工智能級別思考。隔壁老王想要用互聯網,因為這對它來說很方便,因為一切它需要的資源都已經被互聯網連起來了。但是就好像猴子不會理解怎麽用電話或者wifi來溝通一樣,我們同樣沒有辦法理解隔壁老王可以用來和周圍世界交流的方法。比如我可以說隔壁老王可以通過移動自己的電子產生的效果來產生各種對外的波,而這還只是我這人類的大腦想出來的,老王的大腦肯定能想出更神奇的方法。同樣的,老王可以找到給自己供能的方法,所以就算工程師把它的插頭拔了也沒用;比如說老王可以通過發送波的方式把自己上傳到其它地方。

 

 

人類說:“我們把超人工智能的插頭拔了不就行了?”就好像蜘蛛說:“我們不給人類捉蟲的網把人類餓死不就行了?”都是可笑的。

 

因為這個原因,“把人工智能鎖起來,斷絕它和外界的一切聯系”的做法估計是沒用的。超人工智能的社交操縱能力也會很強大,它要說服你做一件事,比你說服一個小孩更容易。而說服工程師幫忙連上互聯網就是隔壁老王的A計劃,萬一這招行不通,自然還有別的方法。

 

當我們結合達成目標、非道德性、以及比人類聰明很多這些條件,好像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會變成不友善的人工智能,除非一開始的代碼寫的很小心。

 

可惜的是,雖然寫一個友善的弱人工智能很簡單,但是寫一個能在變成超人工智能後依然友善的智能確實非常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明顯的,要維持友善,一個超人工智能不能對人有惡意,而且不能對人無所謂。我們要設計一個核心的人工智能代碼,讓它從深層次的明白人類的價值,但是這做起來比說起來難多了。

 

比如,我們要讓一個人工智能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價值觀相仿,然後給它設定一個目標——讓人們快樂。當它變得足夠聰明的時候,它會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給人腦植入電極來刺激人腦的快樂中樞。然後它會發現把人腦快樂中樞以外的部分關閉能帶來更高的效率。於是人類全部被弄成了快樂的植物人。如果一開始的目標被設定成“最大化人類的快樂”,它可能最終先把人類毀滅了,然後制造出很多很多處於快樂狀態的人類大腦。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大喊“擦,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呀”,但是那時已經太晚了。系統不會允許任何人阻撓它達成目標的。

 

如果你設定一個人工智能的目標是讓你笑,那它的智能起飛後,它可能會把你臉部肌肉弄癱瘓,來達成一個永遠笑臉的狀態。如果你把目標設定成保護你的安全,它可能會把你軟禁在家。如果你讓他終結所有饑荒,它可能會想:“太容易了,把人類都殺了就好了。”如果你把目標設定成盡量保護地球上的生命,那它會很快把人類都殺了,因為人類對其它物種是很大的威脅。

 

所以這些簡單的目標設定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把目標設定成“維持這個道德標準”,然後教給它一些道德標準呢?就算我們不考慮人類根本沒法達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就算我們真的達成了統一的道德標準,把這套標準交給人工智能來維持,只會把人類的道德鎖死在現在的水平。過個幾百年,這種道德鎖死的事情就好像逼著現代人遵守中世紀道德標準一樣。

 

所以,我們需要在給人工智能的目標里制定一個能讓人類繼續進化的能力。Elierzer Yudkowsky提出了一個目標,她把這個目標叫作連貫的外推意誌,這個目標是這樣的:

 

我們的連貫外推意誌是我們想要知道更多,思考得更快,變成比我們希望的更好的人,能一起更遠得長大。外推是匯集的而不是發散的,我們的願望是連貫的而不是被幹擾的;我們想要外推的被外推,我們想要解讀的被解讀。

 

對於人類的命運取決於電腦沒有意外的解讀和執行這個聲明是件值得興奮的事情嗎?當然不是。但是當足夠的聰明人放入足夠的思考和前瞻後,我們有可能發現怎樣制造一個友善的超人工智能。

 

但是現在有各種政府、公司、軍方、科學實驗室、黑市組織在研究各種人工智能。他們很多在試圖制造能自我改進的人工智能,總有一天,一個人的創新將導致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專家們認為是2060年,Kurzweil認為是2045年。Bostrom認為可能在未來的10年到21世紀結束這段時間發生,他還認為當這發生時,智能的起飛會快得讓我們驚訝,他是這麽描述的:

 

在智能爆炸之前,人類就像把炸彈當玩具的小孩一樣,我們的玩物和我們的不成熟之間有著極大的落差。超級智能是一個我們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面對的挑戰。我們不知道炸彈什麽時候會爆炸,哪怕我們能聽到炸彈的滴答聲。

 

我們當然沒有辦法把所有小孩都從炸彈旁邊趕跑——參於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小組織太多了,而且因為建造創新的人工智能花不了太多錢,研發可能發生在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不受監管。而且我們沒辦法知道準確的進度,因為很多組織是在偷偷摸摸的搞,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比如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這種公司。

 

對於這些組織來說,尤其讓我們困擾的是他們很多都是在拼速度——他們創造一個一個更加聰明的弱人工智能系統,因為他們想要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到達目標。有些更有野心的組織,為了追逐創造出第一個強人工智能所能帶來的金錢、獎勵、榮譽、權力會把步子邁得更大。當你全力沖刺時,你是不會有太多時間靜下來思考這些危險的。恰恰相反,他們很可能在早期系統中寫盡量簡單的代碼,比如把目標設定成用筆寫一句話,先讓系統跑起來再說,反正以後還可以回過頭來改的。對吧?

 

Bostrom等認為第一個超人工智能出現後,最可能的情況是這個系統會立刻意識到作為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超人工智能是最有利的,而在快速起飛的情況下,哪怕它只比第二名快了幾天,它也完全有時間碾壓所有對手。Bostrom把這叫作決定性的戰略優勢,這種優勢會讓第一個超人工智能永遠統治這個世界,不管在它的統治下我們是走向永生還是滅亡。

這種現象可能對我們有利,也可能導致我們的毀滅。如果那些最用心思考人工智能理論和人類安全的人能夠最先造出一個友善的超人工智能的話,那對我們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事情走向了另一面——如果超人工智能在我們搞明白怎樣保證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之前被達成,那麽像隔壁老王這樣不友善的超人工智能就會統治世界並把我們毀滅了。

 

 

至於現在的風口是哪里呢?簡單來說,投資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的錢,比投資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錢多很多。不樂觀。

 

人工智能創新和人工智能安全的賽跑,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競爭。我們真的可能結束我們對地球的統治,而那之後我們是永生還是滅絕,現在還不知道。

————————

我現在有一些奇怪的感覺。

 

一邊是對於我們這個物種的思考,看來我們在這個重大的歷史節點上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創造的第一個超人工智能也很可能是最後一個。但是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產品的1.0版本都是充滿bug的,所以這個事情還是很嚇人的。另一邊,Bostrom指出我們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是先手。我們有能力給這個事情提供足夠的預警和前瞻,使我們成功的機會更高。

這一場豪賭的賭註究竟有多高?

如果超人工智能真的在21世紀達成,而造成的影響真的如大部分專家預測的一樣極端而永久,我們肩上就真的是背負著巨大的責任。接下來幾百萬年的人們都在靜靜地看著我們,希望我們不要搞砸。我們可以給予未來所有人類以生命,甚至是永生,我們也可能終結人類這個特殊的物種,連同我們所有的音樂、藝術、好奇、歡笑、無盡的發現和發明,一起走向滅絕。

 

當我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只希望我們能夠慢慢來,並且格外格外小心。從來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更重要——不管我們要花多少時間來把這件事情做對。

 

我不想死

不.想.死

 

我雖然覺得人類的音樂和藝術很美好,但是也沒那麽美好,很多還挺糟粕的。很多人的笑聲很惱人。未來的人類其實沒有真的在看著我們,因為他們還不存在。也許我們不需要太謹慎,那多麻煩呀。

 

如果人類在我死後才發現永生的秘密該多讓人掃興啊。

 

但是不管你是怎麽想的,我們至少都應該想一想,應該和人討論討論,大家盡自己能盡的一份力。

 

這讓我想起了《冰與火之歌》——大家鬥來鬥去的事情都不是事兒,北面高墻外的那些家夥才是事兒。我們站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為平衡木上的種種事情困擾,但其實下一秒我們可能就會跌下平衡木。

 

而當我們跌下平衡木的時候,其它那些困擾都不再是困擾。如果我們落到比較好的那個吸引態,那些困擾會被輕易解決;如果我們落到比較糟的那個吸引態,就更沒問題了,死人是不會有困擾的。

這就是為什麽了解超人工智能的人把它稱作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最後一個挑戰。

 

 

所以讓我們認真的討論這個話題。

 

本文譯者謝熊貓君,譯文最早刊發於知乎。可到知乎@謝熊貓君找到他。大家也通過微信號關註waitbutwhy的最新文章,微信號:waitbutwhy。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korchagin,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