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紫光攜手英特爾 芯片行業大洗牌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6/146115.html

9月25日,老冀獲得準確消息,全球芯片行業老大英特爾與清華紫光集團達成入股協議: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取得紫光集團20%的股份。老冀還得知,雙方將於北京時間9月26日中午正式向外界發布這個消息。

英特爾大家應該都知道,全球90%以上的電腦和80%以上的服務器當中跑的都是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紫光集團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老冀在這里稍微介紹一下:紫光集團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51%的一家產業投資型公司,清華控股的唯一股東是清華大學,再往上主管部門是教育部。紫光集團另外的49%的股份是由總裁趙偉國率領的管理團隊持有,因此紫光集團有點類似於當年的聯想控股,有點國有民營的性質。

\本來紫光集團跟芯片產業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從去年開始有關系了。去年7月,紫光集團花了17.8億美元收購了在美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展訊(Nasdaq:SPRD);今年7月,紫光集團又以9.1億美元將另一家在美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Nasdaq:RDA)。這兩家芯片設計公司加起來的年營收大約是13億美元,已經是內地芯片設計行業的絕對老大。收購完成之後,這兩家公司都從納斯達克退市了。

\(上圖為紫光集團總裁趙偉國)

顯然,趙偉國正準備玩個大的,他希望以展訊和銳迪科這兩家在手機芯片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的公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家能夠與高通、MTK掰手腕的內地芯片設計巨頭。目前,展訊在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上已經排名第三,跟在高通和MTK的後面,比英特爾(原英飛淩)的市場份額都要高。加上同樣在這個領域埋頭苦幹了十年的銳迪科,應該是如虎添翼。

那麽,趙偉國還缺什麽呢?顯然不缺錢。要知道,收購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可是需要真金白銀的,而且是26.9億美元的真金白銀!為什麽不缺錢呢?因為紫光集團趕上了內地芯片行業的好時光。最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密集出臺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就在9月25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在上海透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於近日掛牌成立,基金一期規模高達1200億元。而北京、安徽、天津等地方政府也已經出臺了集成電路扶持意見,通過設立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地方龍頭在集成電路領域整合做大。紫光集團在這個時間點做大規模的收購,可謂生逢其時,必然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既然不缺錢,趙偉國缺什麽呢?老冀認為,他應該還缺三樣東西:機制、技術和產能。

機制這個東西老冀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研究一下老冀所說的紫光集團的股權結構,再參照2009年聯想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嘗試。

技術這個東西呢,展訊和銳迪科兩家公司在手機芯片上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尤其是展訊過去幾年在GSM和TD-SCDMA芯片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在WCDMA芯片上也取得了可惜的突破。問題是整個手機市場正在快速向4G(LTE FDD/TD-LTE)演進,有著雄厚技術積累的高通仍然跑在了前面。

另一家實現了4G芯片量產的公司是Marvell,它的手機芯片業務正是當年從英特爾手中收過來的,想來英特爾應該怪後悔的。

來自中國臺灣的MTK仍在奮起直追,最近大熱的1799元的魅族MX4用的就是MTK的MT6595處理器,這也是MTK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4G芯片。

\而無論是英特爾、展訊還是銳迪科,在4G手機芯片上還是落在了後面。既然如此,還不如大家合兵一處,合力往前趕。老冀認為,這應該是已經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的紫光集團,選擇與英特爾資本合作的商業邏輯。

如果想得更遠一點,未來紫光集團會不會拿到英特爾的安騰、酷睿、Atom等處理器的IP授權,開始做PC處理器和服務器處理器?這個機會也許會有,畢竟都是芯片設計,原理是相通的,而且服務器芯片的利潤率比手機要高不少。

也有人說英特爾通過入股國企紫光集團,從而避免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這個理由應該也有,但是老冀認為不是主要原因,因為英特爾在中國的銷售策略並不像高通那麽激進,OEM廠商對英特爾的態度也還好。

而且,展訊和銳迪科之前搞的芯片都是ARM架構,而英特爾處理器則主要是X86架構,重新學習也夠展訊和銳迪科的技術人員喝一壺的了。

因此,老冀認為攜手英特爾之後的紫光集團,短期內的主攻方向應該還是手機市場,而且仍然是做ARM機構,只不過可能會將英特爾(英飛淩)的基帶處理器集成進去,如果英特爾的4G基帶開發得足夠快的話。當然,與手機相關的平板電腦市場也會是個次重點。

此外,老冀也提到了英特爾入股的第三個因素,就是產能。眾所周知,英特爾不僅有著強大的芯片設計能力,也有著全球最先進的制造工廠,並且在最近幾年開放給ARM廠商。最近一段時間,蘋果iPhone 6和6 Plus的大賣,讓芯片制造業的老大臺積電的產能大部分被蘋果霸占,致使其他芯片設計公司的產能吃緊。雖然紫光也可以找聯電、中芯國際、Global Foundries排產,但是如果英特爾願意拔刀相助,產能和良品率顯然會更有保證。當然,老冀覺得產能應該是個相對次要的因素。

\有了英特爾與紫光集團的結盟,中國芯片業將會迎來一次大的重組,並帶動下遊產業的大洗牌,這種情況在臺灣曾經發生過。過去幾年,由於“老大”英特爾遲遲拿不出手機芯片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緊緊跟隨英特爾的臺灣IT產業普遍萎靡不振。

當然,結盟之後如何合縱連橫,老冀還沒理出個頭緒,目前能看到的就是MTK將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因為它跟紫光集團目前在手機芯片市場都是定位於中低端市場。長遠來看,如果高通不能夠進一步本土化,也會在很多細分市場上受到沖擊。另外,這次結盟未來可能還會影響到服務器芯片市場、平板電腦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總之會打亂目前的產業格局,內地芯片行業將有可能借此良機崛起,成為全球新的一極。老冀現在的腦子已經有點亂了,歡迎大家幫老冀一起梳理。

至於9月25日消息傳出來之後,紫光股份(SZ:000938)突然漲停板,老冀就有點不明覺厲了。如果仔細研究過紫光股份的年報,就會發現紫光股份的大股東早就不是紫光集團,而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啟迪控股了。目前,紫光集團只持有紫光股份3.99%的股份,紫光集團的這次大並購,顯然與紫光股份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不過,A股市場歷來愛炒概念,愛誰誰吧。

由於還沒有看到紫光集團和英特爾的正式公告,老冀在前面的很多判斷只是基於推理,未必正確,歡迎大家指正!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421.html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一財網 李娜 2015-05-22 17:29:00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股份”)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做出表態。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對於這次收購,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胡向東認為,過去,華三通信的研發、生產和市場均在國內,而其母公司惠普卻是一家外資企業,這讓其在政府主導的網絡設備采購中處於不利地位。收購完成後,新華三將卸掉包袱,正式以國內廠商身份參與到競爭中。未來的中國網絡設備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競購背後

華三英文名H3C,來自華為與3Com的縮寫,這曾是一家華為與3Com成立的合資公司。2006年底,華為將華三49.5%的股權出售給3Com。2008年4月,64歲的毛渝南被任命為3Com的CEO。2010年4月,惠普宣布以27億美元完成對3Com的總體收購。然而,惠普網絡業務的中國的發展並不順利,在截至2015年1月31日的前三個月中,惠普網絡業務銷售額同比下降11%。選擇出售華三部分股權成為惠普的選擇。

在惠普透露出售華三部分股權後,眾多競購者出現。

在2015年3月,有媒體報道,清華紫光、工銀國際旗下投資部門RTCapital,以及國有的中國華信入圍了競購方名單,惠普計劃出售華三和中國服務器業務的51%股份。

為什麽會選擇紫光?中國惠普公司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在發布會現場給出了答案,清華大學有人才,有科研,有包括產學研,包括生態體系等等。“紫光集團特別是趙總,有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有打造整個產業鏈的能力,這在業界是無與倫比的。”

“確實有人問過,在屢次並購中,紫光都是後來居上,為什麽?”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先生則表示,“紫光的優勢有幾個,第一個,國有身份。第二個,市場機制。第三個,高校資源。不僅清華,我們跟很多的高校都有非常良好的關系。第四個,團隊激勵,在國有體制下,我們創造性地解決了團隊激勵問題。第五個,資本能力。國有身份、市場機制、高校資源、團隊激勵、資本能力,當然跟團隊的努力也有關系,這五個因素綜合起來以後,其實對手很難同時具備,這可能是我們在並購中能夠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補充道,清華產業已經形成了六大群組,為了打造這個生態化設計了四條路徑,一條是創新叠代,包括紫光和惠普的合作就是為了從整體考慮進一步推動創新戰略的一個步驟。第二條是協同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競爭已經不複存在,一種新的合作和供應的態勢將是未來的主體,第三條是產融互動,就是把產業與資本緊密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互動效應。第四條是跨界融合。這是第一個戰略。

徐井宏表示,第二和第三個戰略為社區化和全球化。“未來的日子里,大家會不斷聽到清華產業在各個領域和國內、全球的一些行業領袖企業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孵化器和創業團隊。而和惠普合作的也是全球化的一步,新的網絡通訊以及雲計算和惠普還有各種合作會推動清華產業向全球化發展。”

華三或裝入上市公司

事實上,清華控股旗下公司近幾年來多有資本運作。4月11日,清華控股旗下啟迪科技服務集團作為戰略投資人收購了桑德集團持有的桑德環境29.8%的股份,成為桑德環境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前,紫光集團陸續收購了美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布局集成電路芯片產業。

從惠普方面來看,與華三通信合並,可以擁有基礎架構的全套解決方案,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產品,同時擁有支持服務和咨詢服務。惠普全球副總裁、惠普中國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稱:“從硬件到服務,我們在國內是第一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像我們提供整個基礎架構到整個服務的解決方案。”

然而,除了業務的補充外,外界也把這次競購看做是一次資本市場“盛宴”。

年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H3C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網的老大,還被HP視為全球企業級市場的引擎,負責帶動服務器、存儲、雲計算等多項業務。

而2013年以來,與信息化相關的股票表現瘋狂,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領域,而完成H3C國有化,除了能帶動企業在整個信息產業的布局,來自黨政軍央企的收入、利潤會高速增長,資本市場回報豐厚。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做出表態。

而對於華三來說,並購也具有相當意義。除了業務本身華三希望擺脫外企資本的控制,能夠獨立掌握自己的命運外,還有中國政府加強對外資硬件公司的監管的因素。2014年12月,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正鼓勵使用本土供應商的產品,並於2020年實現銀行、軍隊和政府企業技術產品的基本國產化。

I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周震剛認為,通過本次收購,新華三將轉變為國有企業控股,大大提升了在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行業的競爭力,改變舊有的服務器存儲市場競爭格局。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14

清華紫光收購“新華三”51%股權 價格不低於25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39.html

清華紫光收購“新華三”51%股權 價格不低於25億美元

一財網 李娜 2015-05-21 22:21:00

21日晚間消息,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HPQ)今日宣布達成合作,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下屬紫光股份有限公司(000938.SZ)收購“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

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紫光股份”)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華三”將包括惠普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華三通信與惠普中國有限公司(“中國惠普”)的服務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總估值約45億美元(不含現金及負債)。

清華控股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紫光股份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是國內軟件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之一,並自1999年起成為惠普公司的長期戰略渠道合作夥伴。

此次交易預計將於2015年底完成,以紫光股份股東大會批準、並完成相關政府部門審批等為前提條件。

惠普公司在新聞稿中提到,看好中國市場長期持續的發展機會,惠普攜手清華控股實現與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的優勢結合,全力打造“新華三”。中國惠普仍將繼續100%擁有其在華的企業服務、軟件、HPHelion雲、Aruba網絡產品和打印與個人系統業務。

惠普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格Ÿ惠特曼(MegWhitman)說:“與清華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新華三’將能更好的為中國創新,在中國創新。‘新華三’將擁有雄厚的專利技術、一流的產品、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以及清華卓越的科研實力。這將極大促進惠普和華三整體業務的增長,讓我們更好地服務於用戶和合作夥伴。”

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則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清華紫光將成為‘新華三’的控股股東,這標誌著‘新華三’正式成為民族信息技術產業的一員,這不僅對實施國家自主可控的信息產業發展戰略,保障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新華三’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

“新華三”2014財年營收約31億美元(調整後),營業利潤4億美元(調整後GAAP利潤3億美元),擁有約8,000名員工,其中包括2,500多名工程師,並擁有超過5,700余項專利。收購完成後,“新華三”將成為惠普服務器、存儲、網絡產品和硬件支持服務在中國境內的獨家提供者。原華三通信和中國惠普服務器、存儲與技術服務業務的核心管理團隊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原中國惠普負責人將繼續領導惠普在華業務。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40

趙偉國訪美回國 紫光收購美光留懸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9754.html

趙偉國訪美回國 紫光收購美光留懸念

第一財經日報 吳豐恒 2015-08-31 22:12:00

“如果實現並購會更好,但若不能實現,美光和紫光建立新型的深入合作關系,也可能對雙方有益。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也不僅是競爭,探討一種新的中美企業合作關系,對美國和中國的未來都有利。”

紫光集團對美光科技的收購還留下許多懸念。

上周,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突訪美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一位近日接觸過趙偉國的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趙偉國此行除了拜訪美光科技,還拜訪了數位美國參議員。

今年7月份,本報記者從紫光高層相關人士處得到確認,紫光的確有收購美光科技的意願。8月份,趙偉國也委婉表示,紫光對於進入儲存芯片領域“非常感興趣”。

前景尚不明朗

如果成功實施完全並購,涉及的金額可能高達230億美元,在中國企業對外並購中,將創造新的紀錄。不過,無論紫光集團還是美光科技,目前尚未從官方渠道確認並購推進情況,甚至一度傳出“中止”傳聞。

據媒體報道,8月份,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爾曾呼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駁回紫光的並購,並稱美光制造的芯片被用於美國武器系統。

早前的聲明中,美光科技曾表示未收到收購要約。外媒有報道稱,美光科技曾表示紫光對其的收購“沒有可能”,因為美國政府的安全顧慮。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的並購,多次因美國政府的顧慮而未能成功。

然而紫光集團並沒有放棄努力。實際上,就在紫光內部消息人士對美媒透風並購意圖之後,雙方已經歷多個來回的輿論試探。就在傳出可能因美國政府的安全顧慮而中止並購之後,8月份,趙偉國向美國媒體努力澄清上述消息。

“清華紫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司,我們的所有決策都是基於業務需要而制定的。然而,由於清華紫光依托的是清華大學及其校友,這樣的背景確實使它相對容易獲得政府的支持。”他說。

趙偉國試圖說明,雖然中國政府試圖支持國內半導體產業,但紫光並不是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公司——首先有紫光的推動,再有政府的支持,他個人也沒有政府背景。

“趙偉國的風格更像是一位資本家,而不是側重實業,比如他把展訊收購來以後,實業交給了李力遊管理。他所做的,更多是通過投資來為紫光帶來利潤。”半導體行業資深分析師、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表示。

紫光的背景

作為清華控股旗下子公司,紫光集團多次對外並購,實際上通過清華控股旗下基金實現。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清華控股設立了母基金,然後投資子基金,並通過子基金進行投資或並購,其案例包括對展訊、銳迪科、H3C、桑德等公司的並購。

通過複雜的股權設置,清華系資本收購來的多家重要公司,由趙偉國所在紫光集團具體運作。

據本報記者了解,在清華系金融資本中,其並購子資金主要來源於社會募集,不同背景的投資者出資額大約會占到90%。受到關註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作為投資者部分參與並購基金,但清華系並購基金的主導權並非由上述國家投資基金控制。

在豪威科技17億美元並購案中,華創投資、中信資本和金石投資組成中國財團,清華系、中芯國際等法人和個人投資者均在其中有所出資。

如果美國政府最終打消顧慮,從投資收益出發的紫光集團,和致力於提升業績和競爭力的美光科技,有可能實現雙贏。

實際上,全球DRAM產業(儲存芯片產業)繼續增長已出現瓶頸,美光科技業績和投資者已經受到影響。今年3~5月,美光科技銷售額同比減少3%,營業利潤減少25%,其股價也已從去年底的36.59美元/股腰斬至目前的不到16美元/股。

而在國際競爭中,DRAM全球市場由三家主宰,大約占據四成市場份額的三星加大了投資力度,市場份額超過兩成、全球排名第三的美光科技,可能會承受更多壓力。而在DRAM全球市場中,中國市場大約消化了20%的產能,中國態度的變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力量天平。

“如果實現並購會更好,但若不能實現,美光和紫光建立新型的深入合作關系,也可能對雙方有益。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也不僅是競爭,探討一種新的中美企業合作關系,對美國和中國的未來都有利。”王艷輝說。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45

紫光合並聯發科的三個挑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6215.html

紫光合並聯發科的三個挑戰

一財網 李娜 2015-11-02 21:55:00

紫光想並購聯發科趕超高通,目前仍然不現實,從業務以及內外部環境來看,挑戰較大。

17億美元收購展訊,9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收購華三,38億美元入股西數,6億美元收購臺灣力成,在資本並購市場上,紫光成為了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中最為“瘋狂”的投資者。而伴隨著蛇吞象式的連續交易,紫光掌舵人趙偉國的一言一行備受外界關註。

近日,趙偉國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透露,“如果開放、我願意和聯發科談合並”,希望臺灣能開放陸資入臺投資、設立研發中心,並可進入董事會。

事實,通過快速並購,紫光目前已經成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上的龍頭企業。而在業務上,紫光旗下子公司也形成了對包括聯發科等臺灣企業的沖擊。

趙偉國表示,高通賺那麽多錢,聯發科、展訊、RDA一旦合並就能超越高通,這是可以合作賺錢機會。

他進一步分析,錢進臺灣,才可以把人才留在臺灣、讓產業繼續留在臺灣發展;進入董事會則是掌握公司經營資訊,並不會涉及研發技術,這樣就符合臺灣政府想要的“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如此一來,臺灣的企業賺錢、臺灣政府稅收增加、GDP也才會提升。

雖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於趙偉國的言辭回應道“雙方想法不謀而合”,但在外界看來,並購聯發科趕超高通,目前仍然不現實,從業務以及內外部環境來看,挑戰較大。

挑戰一:雙方業務高度重合

事實上,從業內企業的整合、到產品上的較量,再到人才上的挖角大戰,展訊和聯發科之間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

有學者認為,大陸半導體產業大發展的時機尚不成熟,趙偉國的表態,更多是為了敦促臺灣半導體產業實行更開放的政策。即便紫光真有此意,展訊與銳迪科的產品線與聯發科高度重合,雙方若真走到那一步,合並後的整合將異常痛苦。

展訊的負責人李力遊今年4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展訊將競爭對手定位為高通和聯發科,可以說目標定得比較高,團隊也會比較累。“但相信五到十年內,在出貨量上展訊是有可能變成世界第一的,而收入指標一定也會比現在好很多。”

此前,紫光集團就宣稱將在五年內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IC產業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而喊話背後則頻頻顯現資本動作。

除了業務上的正面交戰,還有人才的搶奪。

在紫光完成對展訊的收購後,業內就有傳聞說展訊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鏈人才完整,將赴臺廣招人才,通過獵頭公司以大陸芯片廠S公司為名,向高通、博通、英特爾等在臺設立的公司,以及聯發科、晨星等本土IC設計大廠的工程師展開獵才動作。

李力遊告訴記者,過去一年展訊招了1000多人,主要是用於幹部團隊和研發團隊的建設,而對知識產權的投入,去年和前年相比也增加了200%,今年則同比增長了50%。而業內曾經傳出展訊為了獲得高質量人才,曾經直接到臺灣聯發科門口進行招募,並且開出“加三成”的高薪誘惑。

挑戰二:IC設計業仍是兩岸“禁區

臺灣目前已經向大陸開放了IC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但IC設計業一直是“禁區”。

比如說,此前臺灣地方政府已經允許大陸資本在臺投資封裝、測試等產業鏈,也允許臺灣12寸晶圓廠前往大陸投資建廠,但到具體的項目上卻是設立重重關卡。

“紫光展訊申請在臺灣設立分公司,被臺灣地方政府幹脆利落的否決了,理由是擔心人才流失。但是,紫光的主要競爭對手臺灣聯發科,在大陸可以說是暢行無阻。”趙偉國曾經在一場內部交流會上表示,(國家)要向臺灣地方政府施壓,開放芯片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是臺灣品牌又是臺灣制造的芯片及其相關產品在大陸銷售。

在他看來,芯片是重科技產業,不僅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而且應該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在兩岸的商業問題上,應該“商業對等”。

而在此前,曾有傳聞稱紫光對美光科技拋出橄欖枝,後者是全球排名第三的DRAM芯片供應商,但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下文。

“之前聯想收購黑莓、中國企業收購AMD等多個傳聞之所以不被業界看好,原因就是安全,黑莓雖然江河日下,黑莓手機卻是美國甚至許多歐洲國家軍方的主要供應商,AMD的X86技術也是美國政府嚴格禁止向中國出售的核心技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說。

可以看到,對於敏感產業,不管是區域還是國家,並購仍需要突破較多困難。

挑戰三:市場變化較快

從外部環境來看,集成電路產業仍然是一個“燒錢”的行業。

2015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明顯放緩,同時PC市場也持續低迷,芯片巨頭高通和英特爾分別面臨業績下滑困境。而聯發科、展訊的加入,使得價格戰進一步激烈,並且持續拉低行業毛利率。

可以看到,置身第二梯隊的部分廠商已經開始撤退並且尋求出售。行業龍頭高通也宣布了一系列戰略調整計劃,其措施包括裁員、加強投資管理、引入新董事等,同時明顯加速新興業務落地。英特爾的註意力,現在也聚焦到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興領域。

國際廠商並購通常是一個做加減法的過程,高精尖的技術會得到保留,而留給其他廠商的,則是利潤較低的產業機會。

事實上,目前對於紫光質疑最多的仍是創新能力。資本的並購暫時並未為紫光帶來行業地位上認可,而如果沒有持續創新,紫光背後的產業鏈則很難有持續的發展。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紫光模式中的“資本永動機”的前提是國家大環境、行業大環境、市場大環境持續向好,只有持續向好才有資本持續投入。但當外部環境一旦發生大的變化,危機將會顯現。

對此,趙偉國表示,相信中國經濟會起來,相信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029

紫光集團斥巨資入股臺灣矽品與南茂科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406.html

紫光集團斥巨資入股臺灣矽品與南茂科技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2-11 16:55:00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同一時間,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

12月11日下午,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品”)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以下簡稱“紫光”)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按照協議紫光將認購矽品約10.33億股股票。認購後紫光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同一時間,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茂科技”)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認購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紫光超百億增資臺灣矽品 成第一大股東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矽品與紫光集團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按照協議紫光將認購矽品約10.33億股股票。認購後紫光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公告顯示,矽品計劃在取得股東會決議同意及相關部門的許可後,由紫光通過其所屬公司以策略性投資人身份認購矽品以私募方式發行的新股。

紫光將以每股新臺幣55元(約合人民幣10.78元)的價格認購約10.33億股,總金額為新臺幣約568億元(約合人民幣111.33億元),增資後紫光將持有矽品24.9%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並獲得矽品董事會中的一個董事席位。

資料顯示,矽品成立於1973年5月,專營積體電路封裝及測試,為世界第三大專業封裝測試廠。

紫光24億獲臺灣南茂科技25%股權 成第二大股東

12月11日下午消息,臺灣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與紫光集團簽署認股協議書。認購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南茂科技通過以私募方式增資發行299,252,000股普通股,約占南茂科技增資後已發行股數的25%,並與策略投資人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認股協議書。由紫光集團具有實質控制力之公司以每股新臺幣40元(約合人民幣8元)、總額共計新臺幣119.7億元(約合人民幣23.94億元)的價格認購本次私募股份。同時,南茂科技還與紫光集團就強化雙方的長期合作關系達成了合作意向。

根據南茂科技與紫光集團簽署的認股協議書,在此輪私募完成後,紫光集團將取得南茂科技增資後約25%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並獲得南茂科技董事會中的一個董事席位。南茂科技將利用私募所取得的資金,強化在臺灣的研發與技術及擴充產能,以深耕臺灣,擴大就業機會,並擴大對中國內地的業務投資。

另外,南茂科技與紫光集團還將在LCD驅動IC、微機電組件(MEMS)、物聯網相關組件(IOT)及無線電射頻組件(RFIC)等產品的封裝、測試方面開展合作。

密集收購 欲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從2013年開始,紫光就開始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先後收購了展訊、銳迪科兩家國內芯片商,今年又斥巨資購買了惠普華三和西部數據的股份。

2015年9月30日,紫光以38億美元入股西部數據,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10月21日,紫光又通過西部數據以190億美元收購全球領先的存儲芯片廠商SanDisk,完成了進軍存儲芯片的第一步。

2015年10月30日,紫光集團宣布6億美元入股臺灣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75元新臺幣的價格,收購力成科技25%的股份,成為後者最大股東。

11月1日,趙偉國表示:“若臺灣法令願意開放,我願意促成紫光旗下展訊、銳迪科與聯發科合並,攜手超越高通。”而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則隔空回應:“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與聯發科的立場不謀而合。”

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在11月16日刊出的路透社采訪中表明紫光未來5年準備拿出3000億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00

台灣DRAM戰將告白:是紫光主動找我……高啟全投身紅色供應鏈 關鍵百日解密

2015-10-12  TCW

傳將轉進清華紫光的高啟全,表明這是一個考量中美台大局面整合的選擇,但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一句,「那是希望,都還沒開始談」的冷淡回應,凸顯高啟全與老東家的關係似近冰點。

缺乏舞台,或許才是他選擇出走的原因……十月六日下午兩點,台北台塑大樓內氣氛肅殺,會議室剛剛結束一場董事會,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討論後,包括台塑家族王 文淵、南亞科董事長吳嘉昭等南亞科董事們,議論紛紛地通過一項可能改變南亞科、台塑集團科技布局、甚至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的人事決議。

人事案的主角是高啟全,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董事長;有人稱他為台灣DRAM教父,即使是用最平實的形容,對應到他在半導體業歷練三十年、一身戰功的背 景,稱他是台灣DRAM產業指標性人物也絕不為過。而十月六日在台塑大樓召開的南亞科董事會,正式通過了高啟全的退休案。

這個決定引發科技業震撼,不只是高啟全突如其來地退休訊息,更讓業界無法置信的是,他即將擔任中國最大半導體集團清華紫光的副總職務。

友人訝異

「他應該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會吧?」對於這項幾可確定的傳言,幾乎每一位熟識高啟全的友人都是做出如此反應。不可置信的口吻,背後包括了對於台灣半導體 產業的憂心,對於「台灣半導體業第一位高階經理人投身紅色供應鏈」的情緒震撼;此外,在友人的解讀,這個決定乍聽之下也明顯有違高啟全的行事作風。

「他向來喜愛擔綱主導角色、領袖特質鮮明,竟然願意放下在台灣的總經理位置,『降職』到清華紫光當副總,居於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麾下!」按照輩分,今 年四十八歲的趙偉國不僅比六十二歲的高啟全小了一輪以上,比拚資歷,趙偉國更是毫無開發記憶體技術的經驗。「他大概也有不得不的苦衷吧!」友人推敲。

台灣DRAM最具指標性的高層戰將為何選擇出走中國?這是業界每個人的疑問,對此,高啟全在第一時間對本刊的初步回應是:「過一陣子再聊!」短短幾個字,不難看出他無法否認、但仍有遲疑如何對外說明解釋的複雜情緒。

然而經過一日之後,他以這個說法對《今周刊》回應了外界風風雨雨的漫天傳言:「這三個月以來,是紫光主動找我…。」三個月,大約一百天的時間,高啟全經過了什麼樣的思考過程?

一位中國半導體業內人士透露,七月中旬,也就是距離現在近三個月前,清華紫光集團向美光發出二三○億美元的收購提案,就在同一個時間點,清華紫光集團也找上向來熟悉與美光打交道的高啟全。

抉擇壓力大

作風不低調的他 竟然神隱巧合的是,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向來不吝與外界分享訊息,也常常是媒體詢問各種科技業新聞訊息對象的高啟全,像是刻意迴避媒體般,好一陣子都看不到他的身影。

就連華亞科今年七月二十八日舉行的法說會,過去總會在法說會後讓媒體「問到飽」的高啟全,這次居然也缺席了。

高啟全向來作風都不算低調,說起話來直率的他,甚至常常讓他身旁團隊捏一把冷汗,頻頻提醒他:「Charles(高啟全英文名),這個不能說。」被業界視 為聰明、靈活又拚勁十足的高啟全,不只直率個性令人印象深刻,他無所畏懼、願意擔起重任的性格,似乎注定要吃DRAM這行飯。

高啟全喜歡扛下管理責任的個性,早在他讀書時就顯露無遺,就讀台北建國中學時,他會主動爭取當班長、挑戰老師,「我是很叛逆的。」高啟全曾這麼描述自己。而這樣無所畏懼的性格也跟了他一輩子。

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高啟全分別在英特爾、台積電任職過,曾擔任台積電第一座晶圓廠的廠長,後來與吳敏求共同創立旺宏,一路走來,他都沒改變過勇於爭取表現機會、挑戰上司的行事風格。「我很直接、我很誠實。」剖析起自己的特質,高啟全毫不掩飾。

然而,即使有著不閃躲、敢做敢當性格,加上在「一天也可以賠掉一億元」的DRAM產業裡長期訓練出來高抗壓性,高啟全這一次竟然神隱了三個月,顯然這三個月中他面臨的抉擇壓力,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大…

《出走推力1》

與昔日恩人台塑關係生變

從七月中旬開始,高啟全不僅全面避開媒體鎂光燈,業界有傳言,這段時間高啟全曾經休了近一個月長假,甚至早已成為清華紫光的顧問;對於這些傳言,高啟全回 應「沒有當顧問,也沒有休長假。」但他也坦言,這段時間的確與清華紫光「在北京有過洽談。」被清華紫光欽點挖角的高啟全,自此陷入長考。當年與吳敏求嚴重 爭執而離開旺宏的高啟全,碰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王永慶,是王永慶邀請他到南亞科擔任執行副總,更別說後來因為信任高啟全,不斷注資到DRAM這項賠錢事 業。

然而,「今年一連兩起與股市相關的訊息,恐怕多少讓老高與台塑集團的關係出現變化。」一名資深記憶體產業人士不諱言。

時間拉回今年一月,當時高啟全曾公開表態,華亞科帳上現金與流動資金足以因應今年的資本支出,因此有現金減資打算。此話一出,就讓過去投入巨額資金的台塑集團大為光火,認為高啟全應徵詢台塑集團的意見,不該自己表態。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又發生了一件讓雙方關係更是降到冰點的事件。三月中旬,高啟全申讓華亞科股票達三七○○張、交易金額達一.六五億元,這個動作引發外 界關注,高啟全則對外解釋,申讓華亞科股票是為了增加南亞科的持股。但台塑對他表明自己在股市的動作相當感冒,因此對他下了禁口令。

「老高這一年來真的很悶。」一名熟悉高啟全的友人這麼說,除了上述兩起事件之外,先前高啟全也曾因為牽線南亞科與一家中國廠商合作遭到台塑集團否決,而在 私下頗有抱怨。此外,由於據聞南亞科技已決定不再往 20nm (奈米)以下的技術發展,也不會再投資在技術開發方面,「高啟全繼續待在這裡,就像只是等著關燈,對於永遠尋求發光機會的他來說,找一個新地方絕對不奇 怪。」舞台,的確會是高啟全做出最後決定的重要關鍵。雖然高啟全在華亞科擔任董事長大位,但實際上,自從美光入主華亞科後,華亞科就已不再擁有獨立性,而 是名副其實的代工廠。「至於高啟全,說白了,就像是幫美光管工廠的人。」業界人士挑明了說。

台灣DRAM從政府看好的兩兆雙星產業,一路走到現在成了名存實亡的代工廠,不少曾經將青春投入在記憶體研發的老將都有深刻感觸。

《出走推力2》

淪美光代工廠 獨立性不再就以台灣DRAM業的老兵陳正坤來說,他曾任南亞科工程師及力晶資深副總,是力晶集團打造十二吋晶圓廠的重要推手;他一手打造的瑞晶,是記憶體 產業當時製程最先進的廠。但今年七月底,他離開耕耘二十幾年的記憶體業,投入晶圓代工,出任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協助聯電十二吋廠營運。

問他為什麼放棄記憶體產業,陳正坤一句:「這早就不是台灣的產業……」或許也替高啟全說出心聲。對於高啟全的心境,他用自己的例子揣摩解讀:「本來是獨立的公司(指 瑞晶),後來我們的產能百分之百變成美光擁有,我們再怎麼優秀,也是美光的啊!」台灣記憶體產業始終無法擺脫打工仔的宿命,陳正坤這番話更是血淋淋:「講 英文當然我們聽得懂,但是他們很多細節的東西、文化的東西,沒辦法跟他討論,老美覺得你可以用,你來幫我們管工廠,決策中心,高層不會給你。」高啟全的困 境就攤在眼前,他在華亞科只能當個「美光的廠長」,在南亞科似又得不到更大的舞台,對於仍想在DRAM有一片天的他儼然是個致命傷。而他想要在台灣半導體 產業推動新的合作平台,卻遲遲沒有任何進展,業界認為,這或許也是高啟全最終決定尋求更大舞台的原因之一。

《出走推力3》

半導體整合 張忠謀不買單「以前邏輯IC和記憶體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半導體次產業,但高啟全一直很希望能推動兩者之間的整合,他很看重這一塊。」IEK電子組計畫副組長兼通訊研究部經理楊瑞臨說。

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啟全為此還曾多次找上他的老長官、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希望能說服張忠謀跨入記憶體業。但多年前曾親手結束世界先進記憶體開發的張忠謀,並沒有被滿腔熱血的高啟全打動,讓高啟全碰上了軟釘子。

如果從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對高啟全的觀察來看,不難推敲出高啟全想寫下新局,卻無法施展,對他來說會是多麼大的挫折。「新創的東西,他(高啟全)很有興趣, 台積電剛創立的時候,他跑到台積電去,做一做,對旺宏很有興趣,旺宏那時在做IDM的模式,他就跑到旺宏,後來他又搞個華亞科,華亞科是個新的商業模式, 他總是喜歡創新模式。」然而究竟是什麼樣華麗的舞台,讓高啟全甘冒「投身紅色供應鏈」的罵名風險,也要決定轉換跑道?

「我要做的,是一個大局面的整合,美國技術、大陸的市場及資金,加上台灣的製造能力。」高啟全對本刊表示,即使從南亞科退休轉戰紫光,但他仍會保留南亞科董事、華亞科董事長的職位,「中、美、台,對抗強大的韓國!」他說。

表態要做大整合

老東家卻說「那是希望」

一位熟悉中國半導體的高階主管透露,「紫光找高啟全,在要買美光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分析,「當然要找台灣人。」這位高階主管不諱言,「回過頭來,(紫 光)是要跟三星和海力士打,要不然幹嘛買美光,至於經理人,你不可能找韓國人,找日本人也不適合。」只是,這個決定是否真能讓台灣DRAM產業成為「抗韓 聯盟」的一環,恐怕仍然有待觀察。

相較於高啟全表態,自己擔任華亞科董事長、南亞科董事的部分都不會異動,吳嘉昭對於高啟全繼續任職的答案卻是,將針對華亞科董事長一職與美光進行討論,而高啟全在南亞科是以自然人身分擔任董事,若高啟全不主動解任,他將繼續擔任南亞科董事至明年改選。

從吳嘉昭的說法,實在難以聽出「留人」共謀抗韓大業的計畫,而他對於是否與紫光及美光攜手共組抗韓聯盟的提問,答案更是令人玩味。

「那是希望。」他回答。吳嘉昭表示,「當然,我們希望能夠有合作的空間,但還沒開始談。」他不忘再度提及,高啟全九月十八日提出辭呈,南亞科試圖挽留,但才短短不到三周時間這項人事案已定案,「這期間的決定和種種必要的措施,我們也是相當緊迫在處理。」

產業亮紅燈

科技人才出走 恐才是開始從吳嘉昭開完董事會的態度觀察,高啟全能否成功牽起紫光、美光與南亞科之手,像他所說能做大局面的整合,光從高啟全與台塑緊繃的關係都能看出, 一切仍充滿變數。記憶體業者則表示,就算三方聯盟,台廠還是躲不過擔任配角的宿命;而如果高啟全跳槽實與台塑集團無關,那麼,更是台灣的警訊。

因為不只DRAM產業確定瓦解,其背後代表的,更是兩岸半導體產業環境轉變至此,已到了連高階人力都要出走的地步,正如同工研院競爭力主任杜紫宸所示警: 「高啟全只是開始,接下來,四十五歲到六十歲這個世代的經營層精英,未來幾年會不斷流失,經驗傳承中斷,台灣恐將進入創新黑暗期。」

撰文•周品均、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86

解密》五年內誕生的中國半導體巨獸——紫光 它 憑什麼挖走台灣DRAM教父?


2015-10-19  TCW

=076-077兩年前沒沒無名的公司,兩年後卻招招刺向台半導體重鎮,它靠購併迅速崛起,未來可能成為台灣產業最大威脅。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投效對岸紫光集團,造成半導體業界譁然。到底,紫光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能挖得動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

二○一三年以前,紫光在半導體業仍沒沒無名,這兩年來藉由一連串購併行動,它迅速崛起,更進而可能成為台灣產業的大威脅。他的每一個布局,都間接刺向包括聯發科、瑞昱、華亞科、南亞科、瑞晶等台灣半導體重鎮。

二○一三年,紫光以十七 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五億元)購併當時大陸IC設計龍頭展訊,第一次出手就震撼業界。二○一四年,它用九億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四億元)拿下中國排名第三的銳迪科,超越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穩居中國IC設計業之首。

背後有政府資金撐腰今年購併金就逾營收兩倍

今年紫光加大購併手筆,將觸角伸向晶片應用的終端業者。五月,宣布以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百零八億元),投資惠普旗下新華三通信五一%股權,新華三 是中國市場企業用網路設備中,交換機與無線通訊設備龍頭。九月又宣布以三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二十八億元)取得硬碟大廠 WD(WesternDigital)一五%股權,一躍成為最大股東。

但這些購併案,都沒有今年七月傳出紫光有意以高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四百三十四億元)拿下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經營權,來得受人矚目。

從挖角高啟全的時間點來看,紫光的拼圖已接近完成,更凸顯這兩年來銜命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航空母艦角色。

在紫光的購併規畫中,IC設計、記憶體都與台灣的產業高度重疊。「我們要投資三百億元研發,在五年內超越聯發科!」紫光董事長趙偉國購併銳迪科之後,意氣風發的對媒體宣告,計畫在十年內打造出世界名列前茅的通信晶片集團。

紫光集團去年總營收只有約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今年已確定的購併案金額,就遠遠超過營收的兩倍。「沒有政府的支持,紫光集團不太可能籌到那麼多資金購併美 光,」美系外資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香港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在研究報告中分析。

紫光集團的最大股東,為持股五一%的清華控股公司。顧名思義,清華控股就是專門打理由北京清華大學育成出來的「校辦企業」大家長,資金來源就是政府。

更不用說,北京清華是產出最多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學校。包括習近平、胡錦濤、朱鎔基都是畢業於清華大學,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還曾任清華控股的黨委書記。

中國在去年十月正武成立規模達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口中,中國針對半導體「力度最強、手段最靈活」的扶植政策。

Mark Li分析,中國政府這麼大手筆,代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堅決意志,背後是想獲得美光的技術,補足中國DRAM業中「失落環節」。

找大廠技術當後援再挖角人才,拚產業升級

且自去年來,包括晶圓代工的中芯、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半導體也成投資對象,大陸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並因此有充足銀彈得以收購全球第四大封裝廠新加坡星科金朋。

中國為何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工研院IEK統計,過去七年來,除了油價高漲時期,中國有四年的半導體晶片進口額竟高於原油。中國的盤算是,若能藉由大廠搶攻十四奈米製程、遇到技術瓶頸時,以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政府資金當後援,將有機會在彎道迎頭追上。

集邦科技(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事業處研究協理吳雅婷分析,中國政府希望產業升級,自然將進口量名列前茅的微處理器、手機晶片、DRAM、快 閃記憶體等半導體產品,列為進口替代重點項目,據集邦科技統計,今年中國市場記憶體使用量已超過全球產能的五分之一、達二一.八%,金額逼近一百二十億美 元,「購併是進軍D R A M最快的敲門磚。」她說。

有了高啟全的加入後,台灣DRAM產業,是否將被紫光邊緣化?「這對中國是個很好的開始!」瑞銀證券亞洲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分析,半導體技術含量高,並不 是光靠砸錢就能做得起來,萬事起頭難,能挖到高啟全絕對是大加分。雖然尚無法斷言中國DRAM能獲得大成功,但人才向對岸流動卻是必然。

眼見同業長電科技動作頻頻,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在今年股東會提出他的觀察。他認為,未來五年到十年內,中國大陸就能出現半導體業的超級巨人,是威脅卻也能帶來機會。在國家意志的支持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紅色供應鏈的邊緣化危機,仍有時間因應,但萬萬不可輕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49

現場還原》三十分鐘演講 透露一連串的「陽謀」 科技大老聽了都驚呼 紫光戰略布局大公開

2015-11-09  TWM

趙偉國一席禁止台灣晶片赴中國銷售,引起一片驚呼與反感。他的演講透露出紫光大膽激進的全球奇襲與直取台灣的策略。他,究竟還說了些什麼?

「向台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十月二十九日,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演講裡拋出這個提議,馬上成為台灣高科技業最敏感的話題。這場三十分鐘的演講,趙偉國還說了什麼?

這一天,在北京亦莊的豐大國際大酒店裡,全中國半導體的領軍人物,全到齊了: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他主管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規模逾一千三百億元人民幣;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是中國晶圓代工產業的龍頭公司;清芯華創董事長陳大同、武岳峰資本合夥人潘建岳,在中國和紫光集團,並列三大半導體集團。清芯華創今年以十九億美元收購豪威,武岳峰以六.四億美元收購矽成。能參加這場會議的中國業者,背後的銀彈是以十億美元為單位!

趙偉國一向低調,這場演講中,卻首次清楚解析紫光的戰略:

策略一:羊毛出在豬身上

資本市場募資 用在購併事業趙偉國承認,「市場買不到技術,資本也買不到技術,頂多只能買到合作,但可以藉此讓技術生根發展。」光靠研究單位研發難有技術突破,只有利用資本和產業結合,才能「彎道超車」,後來居上。

「這個過程好比羊毛出在豬身上,讓投資人去賺資本市場的錢。」他解釋,紫光將發行債券和設立類PE基金,要把類PE基金做到三千億元人民幣規模,再用這筆錢投資購併事業。

以前台灣高科技公司是用員工配股,讓投資人出錢幫高科技公司獎勵員工,現在趙偉國是要讓投資人出錢,幫他購併全球公司

他的目標,是「從芯(晶片)到雲(端)」,拿下連結手機到雲端的三個關鍵產業:手機晶片、物聯網晶片和記憶體產業的全球龍頭地位。

策略二:不犧牲美國利益

就怕引起三大副作用

他說,紫光要「與國家同向,與巨頭結盟,與資本分利。」換句話說,想當老大最快的方法,就是與現在的老大合作!

趙偉國說,「中國一直以來都被稱為經濟大國,但從未被稱作強國,為什麼?」他的答案是,「因為中國缺乏足夠數量的高科技企業。」他說明,二○一四年,中國進口半導體金額為二一七六億美元,僅次於花在進口原油上的二二八三億美元。

他認為,與美國這種強國競爭時,不能犧牲美國科技企業的利益為代價獲得發展,因為有三個理由,一是中國可能打不過人家,二是會引發殘酷的市場競爭,三是會引發中美的政治對抗。

策略三:最好的管理是不管厚利打賞 只管結果不管過程他要併世界一流企業,併進來之後,如何管理?趙偉國認為,「紫光管理的一個基本核心,就是不管。」他認為,「找的人要不畏強敵、產業報 國,管理則採取小過不罰、大過才罰,而且有功必獎、大功大獎。」他舉例「李力游(展訊董事長)比我有本事,我管不住他,更不會管他。」他拿共產黨發展做例 子,當年毛澤東打土豪分田地,「不分田,誰給你打土豪?」他的邏輯是,有厚利可分,團隊自然會奮勇爭先,他只需要管結果,而非過程。

他把商業競爭當成戰爭,要「以戰爭的手段實現產業發展」,聲東擊西、遠交近攻、閃電戰,這些戰術都可變成商業競爭的法寶。而他現在用的就是鉗型攻勢,巨額資本加上聚攏優質團隊,這兩大優勢作用如同雙鉗,從兩側包夾敵人,再大的敵人都會喘不過氣來。

策略四:對台施壓逼就範

提議禁止台灣晶片銷往中國演講最後,趙偉國認為,中國政府應採取更強硬的策略,除了提出禁止台灣晶片產品賣到中國,他認為,台灣政治家在這方面過於短視,一禁止台灣產品在中國銷售,台灣就馬上軟了。

同時,他認為中國政府要放開民間企業手腳,「政府的芯片產業基金不要直接投資」,把錢交給市場化(民營)的團隊發揮,「不要與民爭利」,給半導體產業低稅率優惠,加大資助研發。壓低台灣產業,幫助中國民企,中國半導體產業才會加速崛起……。

當天應邀出席演講的美商矽成副董事長韓光宇,也在現場聽到趙偉國說中國應限制台灣IC進口的一番話,不過,他認為趙的說法實際上根本不可行,因為以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有一半占有率,若真的限制,對中國的損傷更大,中國絕對不可能這麼做。

「我的解讀是,趙偉國為何會講重話,是因為不滿台灣的作法,為何所有外資都可以到台灣投資,唯獨中國不行?」不過,韓光宇認為,這次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 策略很務實,與以前推動其他產業很不同。「例如以前中國搞太陽能,一直擴充產能,結果自己沒賺到錢,造成殺價競爭,還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發展,但這次中國完 全不增加產能,透過收購及入股的合作方式,讓雙方都能獲利,對大家都有好處。」也因為認同此次中國發展半導體的策略,因此美商矽成今年也以六.四億美元賣 給武岳峰基金(編按:由「上海市創業引導基金」與「武岳峰資本」共同發起,基金規模達一百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於大陸相關半導體產業)。

韓光宇說,最近他去中國,感覺就像九○年代台灣,每個官員都很想做事,業界都很有野心,在這種企圖心下,兩岸的資金人才絕對可以互補。不過他認為,台灣不能一直很民粹,把自己關起來,這樣一定會喪失很多機會。

不過,另一位台灣重量級半導體公司執行長觀察,趙偉國的這番話,絕對不是脫口而出的想法,幾乎可以代表目前北京當局的態度。而且在他的簡報中,很清楚點明紫光的大戰略布局,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若循著這個軌跡,台灣政府的產業政策及企業競爭力都會嚴重受壓,必須及早找出因應對策。

趙偉國的演講,數度獲得在場人士的掌聲。他把中國半導體產業決戰世界舞台的戰略端了出來。這不是陰謀,是陽謀,他說到做到,一步步按照這份計畫,挖走了高啟全、投資力成團隊。

對手的作戰策略都已攤在眼前,台灣不該只是永遠處在被動守成,更應思考對策,回應中國的挑戰。

低調趙偉國 高調談戰略

紫光發展重點與路徑

業務聚焦:從芯到雲

發展戰略:戰略結盟、遠交近攻、聲東擊西、千里奇襲、因糧於敵、以戰養戰目的:行動晶片、大物聯網、儲存相關晶片原則:與國家同向、與巨頭結盟、

與資本分利

路徑:全面收購、境外入股、境內合資

手段:

1.大規模儲備現金,包括發債和設立私募基金2.延攬世界級國際化人才3.加速與A股資本市場的對接

對國家產業政策建言:

1.大力扶持重點產業,高通的罰款用於資助移動

晶片研發

2.對晶片企業和骨幹員工採低稅收政策3.中國5G施行速度和發展路線,應和國內晶片

公司協商

4.政府產業基金不要直接投資,要做母基金,撬動更大的資金,由市場化團隊管理,母基金做優先級,市場化資金做劣後級資料來源:紫光集團2015北京微電子國際會議簡報

撰文 /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68

紫光趙偉國揚言來台挖人、購併聯發科 中國巨鱷覬覦台灣?早買夠了


2015-11-09  TCW

橫掃全球半導體業的紫光集團,從來不減搶入台灣IT業野心,董事長趙偉國對台灣的建議竟是:學會善用中國人的錢。

「中國代理人」、「中國餓虎」,是外界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形容。

這兩週,趙偉國占據不少台灣媒體頭條版面,發言有時感覺有點囂張,諸如「你不對大陸半導體開放投資,我們只能去台灣挖人」、「想購併聯發科」等。

在專訪他之前,我們假設將會碰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般的企業梟雄。

畢竟,兩年之間,趙偉國集資約百億美元,以逾新台幣三千億元的金額收購全球科技公司,把一家還在賣草本健康茶的企業,改造成中國半導體航空母艦,還入股了台灣記憶體封測廠力成。

但訪問過後,與其說他是產業梟雄,不如定位他是中國新一代金融巨鱷更合適。

訪談中,他談「資本」兩字就說了三十三次,所有訪問,他幾乎言必談股價。這個商人,跟著中國政策支持的趨勢,挾著中國寬裕的資金,在全球大玩槓桿。

如紫光集團貸款人民幣二百六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收購硬碟公司西部數據(WD),因為相對WD在美國約十倍的本益比股價,中國股市癲狂時,半導體業的本益比可達上千倍。

未來台灣要交手的,可能都是這類中國企業家,他們會提出我們難以拒絕的交易。

力成董事長蔡篤恭說:「我的客人都在日本、美國。Intel(英特爾)是我的客人, Sandisk也是我的客人,WD(他)也買了,現在(他)跟美光也在談。以後,這些客人都不見了我怎麼辦?」「這件事如果不做的話,我認為力成沒幾年也 會消失掉。」他們也比我們想的實際,專訪中,趙偉國根本無政治上讓利合作的思考,他只想入主能賺錢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他也對台灣人的恐慌,提出「商業建議」:大家應該反過來,學會善用這些中國資本,藉此留住人才。

這是未來與我們競合的中國企業,最真實的想法。

以下是他的專訪摘要。

問:你知道你的發言,在台灣會引起那麼大波瀾嗎?

趙偉國答(以下簡稱答):很多人肯定會反感,但等他們冷靜下來,認真思考,這對台灣未來發展是有價值的。

我不想大陸芯片產業的發展,是以犧牲台灣芯片產業為代價。你不讓代工廠去投資,我可能就在大陸去另搞一攤,結果是,層次上雖然有差距,但通過資本引進人才,我慢慢會接近你,最終受傷的,還是台灣產業。

反過來,如果我們投資了台灣產業,我和它一起發展,我就不必自己再搞。

問:現在除了力成,還有興趣投資其他台灣公司嗎?

答:其實美國是我們的投資重點,台灣不是。

台灣呢,只剩下聯發科。

其實展訊(紫光旗下的IC設計公司)跟聯發科合併是最好的選擇,這個新企業會非常強大,這樣,才能真正和高通競爭。

問:會想投資上游半導體代工這塊嗎?

答:我們不會進入代工業。至少目前不會,我覺得台積電,代工誰能和張先生(張忠謀)比?既然做不過他就不要去做嘛(笑)。

問:買完力成後,目前對台灣就沒興趣了嗎?

答:目前沒有。其實……,我還滿喜歡台灣的。台灣芯片產業基礎比較好,只是現在資本投入不足,高端人才流失。(但)另一方面,我覺得台灣法規政策,過於……狹小了。

問:美國不也是這樣子嗎?美國也不讓華為(中國最大電信設備商)進入市場?

答:但美國是可以講道理的,亞洲的文化,其實政府不太講道理。

美國法律並不禁止你全面收購,沒禁止你做任何事,只不過,兩件事情,一個是反壟斷,在全世界我想都必須這樣,你不可能把市場壟斷,那是不允許的。第二,就是國家安全,美國其實就這兩點。

我們投資西部數據,你看,美國沒有什麼噪音,在美國(投資)更簡單些。

當美光這種新聞出現,有些(美國)政治家表達他們的看法,但輿論是非常中性的,至少美國人沒有寫出「紅色供應鏈」這個詞。(編按:紫光集團五一%股權被中國國有企業「清華控股」持有,被視為紅色企業。)問:輿論,讓你感覺在台灣投資相對複雜?

答:其實大陸很多產業發展都是因為台灣限制,才發展起來。比如說面板,我是TCL的董事嘛,我原來是它股東,當時它買不到面板,只好自己做囉。如果早一點,台灣的面板廠接受大陸投資,或在大陸建合作廠,那今天廠就是他們的,還能是別人嗎?

問:近兩年你購併、投資這麼多公司,究竟想把紫光集團打造成什麼樣的企業?是像三星或Intel那樣的IDM(半導體垂直整合)公司嗎?

答:現在,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產業生態鏈,特別是圍繞存儲。未來幾年,存儲是我們的一個重點。因為存儲增長非常慢,大陸現在沒有什麼人能做存儲。我已經有西部數據,還有新華三(惠普中國旗下的網路設備、伺服器公司,紫光持有五一%股份),未來我可能投資SSD(固態硬碟),這樣有封測、有芯片、有SSD,還有存儲系統,它是一個生態鏈。

我們是產業集團,也是投資集團。有些產業我們自己控制,有些產業我們通過投資來分享它的成果,我們不會像三星打造那麼緊密的整合。

問:紫光的重點是儲存,展訊跟銳迪科的角色是什麼?

答:展訊主要還是在手機。銳迪科主要是物聯網,(銳迪科)這公司成功,是它擅長把芯片做得非常便宜,同樣性能,能把芯片做得最便宜的就是銳迪科。

問:不擔心購併這麼多公司後的管理問題?

答:為什麼大部分購併都會失敗?就因為整合。

我不做整合的前提,是一定要投資優秀的企業。它們(指集團內的公司)不願意合作,談不攏就談不攏沒關係。

問:最壞狀況,你以投資獲利角度看也划算,現在全球科技業估值普遍還是低。

答:所以我只選優秀企業(投資),必須是營利企業。

問:你會不會做敵意購併,閃電襲擊式的吃下一家公司

答:不會,我們永遠只做友好收購。商業是為了求財,不是為了鬥氣。

問:比起「中國代理人」,你似乎更覺得自己是生意人,但你覺得你能甩開紅色企業的標籤?

答:每個政府都會鼓勵國家的產業發展,如果你在台灣做一個產業,政府不支持、不鼓勵的話,你也很難做起來。

但,我覺得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啊,很像鐵路上兩條鐵軌,最好是並行,但永遠不要重合。你看王健林(中國房地產巨擘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有句話說,政府叫 「離不開、靠不住。」我們不關心,也不參與政治,我做我的生意,但是,我不會去和政府在一起,我本人也不是共產黨的。

問:這兩年為何是你崛起?

答:有時不需要你很優秀,只須你「比別人優秀」。我不能評價我的同行,但我想事實證明,紫光做得更成功一點。

問:你是理工背景出身,為什麼你對資本有這麼多想法?

答:產業發展,背後(其實)最重要是資本這個力量。

我們表面上看到,美國半導體興起,(其實)背後是大量的風險投資。大陸這幾年互聯網發展,背後也是風險資本在推動。阿里巴巴的成功,你看它多少投資啊?包括優步(Uber),還有大陸的滴滴打車,背後都是鉅額資本。沒有資本支撐,怎麼做生意?資本這隻手是非常強大的。

我覺得,我是資本家和企業家的混合體,在資本的人裡面,我更明白企業,在企業家裡面,我更懂資本。

資本你跟他講理想是沒有用的,他關心的是我投資下去,可以有多少回報,所以企業家要尊重資本的現實訴求。反過來,資本家要尊重企業家的理想追求。當這兩邊都能滿足,企業肯定會有好的發展。

問:對力成案的投資,也是這種分享獲利,但不干預管理的資本回報邏輯?

答:你看,金士頓(力成股東)有四個董事,它的股權才近八%,我只要了一個董事(紫光入股二五%)。協議上,我們註明不派管理人員,同股同權,我是有這個權利,但這件事是我主動放棄的。

問:現在這個(企業估值便宜)環境,也是適合你這樣的(資本家)?

答:任何事情都跟環境有關,如果環境不支持,你有天大的力量也無法實現。

問:你拿這套邏輯跟其他企業談,他們會被你說服嗎?

答:我不希望我說服你,我希望你了解我,你根據你的邏輯去做判斷。

我跟美國公司接觸,他們是驕傲的美國人、驕傲的白人,如果他們不認同你,那肯定是做不成。

問:你一直強調商業思考?

答:大陸很多企業,很多人已經有這種思考。

商業上的基本原則是對等,你看,我們資金投過來是投在台灣的企業。台灣企業有更多的資本,去進一步研發也好,還是去收購也好,會增強它的實力,也能有效留住台灣高端的人才。其實,資本幾乎是最有力量的手,企業或產業的背後如果沒有資本支撐,你是很難做下去的。

大陸對台灣的投資,我覺得開放以後,會對台灣整個殖利率或年輕人的就業創造非常多機會。如果台灣政府認為哪些東西可能涉及到軍事安全,你對這個它的技術轉移就做好限制,美國都不怕,你怕什麼?

問:所以你覺得,是台灣把這些事想複雜了嗎?

答:我認為是,我們是商業考量。我要對我的每一分錢負責,你要知道,如果你投資失敗一次,那資本就不再跟著你了,資本是逐利的。

小檔案_趙偉國

出生:一九六七年

學歷:北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經歷:同方電子總經理、北京健坤投資集團董事長

現職:紫光集團董事長

整理者吳中傑、陳彥錚

採訪者曠文琪、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