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8将出演贺岁片:108只新基金和1500亿票房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90112/0521574658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7

《阿童木》内地票房创记录电影制作商股价惨跌37%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8/20091028032647606.html


        《阿童木》上映3日便在中国内地创下了近4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记录,然而美、日市场票房惨淡的坏消息却导致电影制作商意马国际(00585,HK)昨日股价跌狂37%。

美、日市场票房惨淡

        自 周五(10月23日)首映以来,《阿童木》在全国各地共播映约1100个场次,产生约4000万元的高票房,问鼎周末票房冠军,并且创下中国内地CG动画 影片首映周末票房的新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由20世纪福克斯制作的《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凭借约3000万元的首映周末票房保持。

        这个好消息传回电影的制作地香港后,并没有对意马国际的股价产生推动作用,相反,该股昨日(周一因重阳节休市)开盘后一路下滑,最终收报0.209港元,较上个交易日大跌36.97%。究其原因,与该片在北美与日本的票房失利有关。

        该 片此前宣传攻势凶猛,然而在3014家影院上映三天后居然只拿到701万美元,在周排行排上仅名列第6,榜首为《电锯惊魂6》。评论认为,《阿童木》首周 末的表现远逊于2007年意马国际为美国华纳兄弟制作的《忍者神龟》。当年《忍者神龟》在北美上映首3天便录得2540万美元票房。

        《阿童木》在“出生地”日本的表现则更为不堪,上映第一周勉强跻身票房榜第十名。据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日本影迷对于美国口味的漫画改编并不买账,去年的《七龙珠》电影版在日本也是惨淡收场。

        《阿 童木》制作成本高达6500万美元(约5亿港元),以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原著为蓝本,由美国及香港合作完成。当年,该公司股价因市场憧憬《忍者神龟》收 益而大幅上升。结果票房并没有达到预期,加上与华纳的分账协议处于不利,最终造成幕后大户高价沽货而大幅下跌。

        意马国际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本次制作并不像《忍者神龟》那样将影片卖断给外国公司,因此,日后分摊票房成果会较可观。

“意马”国际亏损连连

        “ 意马”的前身宝途集团曾以每年生产逾600万棵圣诞树的业绩名列中国相关行业之首。1998年,宝途集团创始人高长昌的儿子高伟豪留美归来,说服父亲放弃 传统产业,并在2000年通过发行650万美元的新股集资建立意马动画工作室。2002年,更名为意马国际。紧接着,高伟豪收购了日本一家出现财务危机的 电脑动画工作室。

        2007年,与华纳兄弟合作的《忍者神龟》取得巨大成功。全片制作成本仅3500万美元,共动用超过370位漫画家,其中约300人在香港工作,另外70人则驻守在洛杉矶。这种跨地区模式正是意马保持低成本的优势。

        不过,新业务并没有给意马国际带来丰厚收益。在上个财年,该公司亏损1.77亿港元,2007财年则亏损5783万港元。该公司的财力也是捉襟见肘,连《阿童木》的宣传费用还是来自借助大股东获得的1000万美元贷款。

        该公司还于今年8月配股集资13.84亿港元,用来制作《阿童木》续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64

票房大收、埋數蝕本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06.html

時常聽說某部電影的票房收入是多少,遠高於總製作費,直接引申到該部電影大賺。讀過Hollywood Economist一書,發現原來這個邏輯大錯特錯,事實上,絕大部分的電影都錄得虧損。一部電影賺錢與否,無須看票房,早在電影公司和演員簽約的時間, 已決定了,條款辣手一點,回本的機會就更渺茫。據稱,在要求條款上,阿諾舒華辛力加出名辣手。業界流行的一句說話是:「這裡沒有淨數」("There is no net.") -- 收入扣除支出得出的數字是沒有意思的。

首先,票房收入的六成,落了院線和戲院公司的袋。餘下的四成,扣除市場推廣、影片拷貝成本和保險費後,得出一個毛利。到現時為止,票房收入已經被瓜分得七 七八八。僅餘的毛利,其命運就如自助餐上,剛推出的冰鮮生蠔。製片商先佔去三分一,作為分銷費用。即使前頭已收了一筆片酬袋袋平安的大牌的演員和導演,在 合約上指定要在毛利上分花紅。之後,找埋製作費的尾數,錢就此分完。

一些二線演員以及低級的製作人,在簽約時,製片上都承諾給他們花紅,不過,派花紅的次序是在大明星之後,等到所有支出付清得出的所謂淨數(net),在淨 數中分發。正如上述所言,這裡沒有淨數。就這樣,一部收得的電影,在這個古怪、且不平等的財務安排下,製片商、大明星、大導演可以大賺,但電影本身是蝕 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99

奧斯卡「票房為王」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4680.html

續幾年,奧斯卡獎最為重頭的最佳電影獎,都頒給了「黑馬」,從《老無所依》、《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到《拆彈部隊》。今年的《國王的演講》則先聲奪人,而且將優勢保持到了最後,不但拿到最佳電影獎,還囊括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導演。

與以往的黑馬相比,《國王的演講》票房可圈可點。在人們還不知道這部電影會成為第83屆奧斯卡電影節最佳電影的時候,口碑一般:首週放映在美國只有 4塊銀幕,票房也只有35萬美元出頭。但截止到2月份,在美國本土的票房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在英國的總票房則將近2500萬英鎊。

一貫被視作好萊塢經典電影風向標的奧斯卡獎,今年最終獲獎的名單,似乎能看出學院對提振票房的電影的獎掖。年度票房最高,達到4.1億美元的《玩具 總動員3》能夠擊敗呼聲甚高的《馴龍高手》,奪得最佳動畫長片獎,還躋身最佳電影的提名名單。而票房第二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也有最佳服裝獎等斬獲。

發行公司妙手回春

《國王的演講》的性價比很高,全部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製作班底,人工不算貴,特效非常少,成本只有1500萬美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功的訣竅在於 發行——當然,這部電影本身也有成功的潛質。它的製作費大部分來自於今年年中就要解散的「英國電影委員會」(UK Film Council),這個旨在支持和推廣英國商業性電影的機構自身尚且難保,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發行公司,《國王的演講》很有可能會被埋沒。

在美國發行《國王的演講》的韋恩斯坦公司是一家在選擇電影和推廣電影方面都極其有眼光和手段的公司。此次奧斯卡獎的評選,甚至流傳著「黑幕說」:韋 恩斯坦公司專門為奧斯卡評委們製作了特別版本,以示誠意。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韋恩斯坦兄弟,也曾經一手做起了米拉麥克斯,還和迪斯尼淵源頗深:韋恩斯坦公 司正是他們離開迪斯尼之後成立的。雖然成立時間尚短,但成績斐然。

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名單史上第一次擴展到了10部。10部影片中,《國王的演講》可能是在票房上受益最大的。在1月25日奧斯卡獎提名名單公佈之前,上映劇院只有1680個,而提名之後則劇增到了2584個。

與其他獲得提名並且仍然在檔期的電影相比,《國王的演講》提名之後的票房是最高的,尤其是與發行日期還要晚於它的《黑天鵝》與《鬥士》相比,這種優 勢就更為明顯。而其他兩部電影的票房其實和它相差不多,但是後勁就不足,大部分票房都來自於開映的前幾週。當時奧斯卡獎評委會做出擴展提名名單的決定時, 就有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是為了提升更多的電影票房,現在看來,似乎只有《國王的演講》是最後的贏家。

影業巨頭大獲全勝

今年是影業巨頭大獲全勝的一年。縱觀所有入圍最佳電影提名的影片,只有《冬天的骨頭》來自一家規模極小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Roadside Attractions,這家公司主要製作獨立電影,只有年度製作發行6~8部電影的規模,知名的也多是《大碼的我》之類的紀錄片。每年都有來自小公司的 一部到兩部獨立製作電影,在萬千電影當中奪標,被奧斯卡獎青睞。

但是今年如果不擴大提名規模,獨立製作很有可能全軍覆沒。《玩具總動員3》來自迪斯尼,《盜夢空間》來自時代華納麾下的華納兄弟,《大地驚雷》和 《鬥士》來自派拉蒙,《黑天鵝》和《127小時》來自隸屬於新聞集團的20世紀福克斯探照燈影業,《社交網絡》則是索尼出品,就連題材受眾略小的《孩子們 都很好》也出自環球影業旗下的焦點影業。

這些電影公司當中,迪斯尼的表現最為耀眼,出產了票房第一的《玩具總動員3》和第二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營收也持續增長,截至2011年1月份的 前三個月,增長了10%。而時代華納2010財年的增長則是6%,索尼則在2010年最後9個月增長了2%。未來一年,這些影業巨頭還會催生《加勒比海盜 4》等吸金大片,來年美國電影工業的復甦應該會保持增長態勢。

2010年全美票房收入比2009年微有下滑,低了0.33%,但考慮到2009年比起2008年有10.12%的大幅增長,這其實應該算一份不錯的答卷。

全球市場則是一片欣欣向榮,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的全球票房規模達到了318億美元,比2009年提高8%,創下歷史新高。美國電影協會認為, 這是由於亞洲市場快速成長的原因,另外3D電影風靡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儘管英國《金融時報》認為,3D電影並不能挽救美國電影,但數據卻似乎在證明,3D 電影可能還是電影業的救命靈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5

萬達集團爭食百億票房

http://news.hexun.com.tw/2011-03-28/128291643.html

 《財經》記者 張傑 董珺

  爭第一是萬達集團多年的追求,作為地產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不僅這樣說,而且付諸行動。

  3月24日上午,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院線)與美國IMAX公司結成唯一緊密戰略合作夥伴,三年內在中國內地組建100塊IMAX銀幕,今年底,將至少建成50個IMAX影廳,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目前IMAX銀幕在中國內地總數的兩倍。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王健林稱,影院數量的進一步增長,將使上遊的制片商與發行商更有信心,有利於做大電影票房。

  這將是投資者在萬達院線上市聽到的前又一利好。此前,這家由地產商組建的電影院線已占約15%的中國內地票房總額,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在內地37家電影院線公司中,萬達院線並非第一個萌生IPO念頭,但目前它卻是走得最快的一家。

  2月23日,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披露,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環評核查進入公示階段。王健林內部稱,年內力爭完成萬達院線國內上市。據接近萬達的人士透露,2010年萬達院線實現營收17億元,其中票房收入14億元,凈利潤逾3億元。

  萬達集團旗下商業地產尋求IPO多年,但一再受阻於周期性行業調控。令人意外的是,自2005年以來伴生於萬達商業地產資產組合的影院業務卻迅速做大,五年後達標上市門檻。

  這樣的成長故事並不孤立。在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前後,主打制片業務的華誼兄弟(300027.SZ)與主打發行概念的博納影業(Nasdaq:BONA)已先期上市。如果順利,萬達院線有望成為國內首家以純院線業務上市的公司。

  除此之外,中影集團也有望在年底前完成整體上市。傳出上市意願的院線公司還有時代華夏今典電影院線公司。3月18日,今典院線董事長張寶全對《財經》記者稱,旗下院線將計劃在明年開始申請上市,2013年完成國內上市。

  與資本的對接,有助於新一輪的院線建設跑馬圈地。在張寶全看來,中小城市影院數與銀幕數的增長,是內地票房總額破百億元的關鍵。

  他認為,4塊-6塊銀幕的中小影院數量是在歷史空白的基礎上恢復性增長,將極大改變內地電影票房的分配格局,但他同時亦擔心:在一線城市,多廳影院已經出現投資過熱,明年下半年,約有四分之一的豪華多廳影院將出現運營困難,四分之一不盈利。

  百億票房拆解

  長期以來,相對於出產票房總值與票房利潤,內地電影產業更擅長制造明星演員、大導演與娛樂緋聞。但是,近年來,內地電影票房的加速增長,不僅一掃行業不掙錢的局面,而且吸引了各種來路的票房掘金者。

  2008年內地電影票房為43.41億元,2009年,數字變為62.06億元,2010年最後一天,內地電影票房增至101.7億元,同比增 幅高達63.9%。自2005年始,地產商、VC、PE、銀行業、煤老板都相繼入局,成為內地電影產業不同產業鏈條上的大手筆投資人之一。

  電影產業的財富效應高潮莫過於2009年10月30日,當日,華誼兄弟首批登陸創業板,成為兩市首家純影視概念的股票,上市當日股價上漲近 150%,多位明星股東、創始人身價暴增,以王中軍為例,其持股4390.8萬股,賬面身價31億元。而余下的明星股東如馮小剛、馬雲等,也通過資本市場 放大財富,之後他們每一次套現都成了新聞話題。

  這一切是如何快速發生的?《財經》記者采訪發現,影院數量與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是中國電影票房總額跨越百億元的主要因素。在張寶全看來,內地電 影能夠在2010年成為一個百億元票房的產業,獲益於2010年電影業發生的兩大變化:膠片放映開始退出歷史舞臺,數字放映成為主流;數字拷貝實現同步放 映,在此推動下,二三線影院銀幕數增長迅速。

  他解釋說,從全國看,電影放映方式從膠片放映全面轉向了數字放映,一方面,這讓此前的二三輪影院全部變身為首輪放映,令更多的二三線影院獲得同 步放映機會,搶在盜版之前,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另一方面,數字拷貝的成本大幅下降,影院拿到數字拷貝的價格很便宜,不像從前膠片放映,拿到一個膠片 拷貝需要10萬元票房保證金,從而刺激了二三線影院的建設。“數據顯示,除去年的《阿凡達》外,兩大賣座電影《唐山大地震》與《讓子彈飛》占據了內地年度 總票房的12%以上,而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有65%與75%是由數字放映來實現的。”

  目前內地共有電影銀幕數6200塊,不僅絕對數量與國外的電影大國有差距,分布結構亦存在較大不合理,多廳的豪華影院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三四 線城市幾乎沒有什麽影院。來自廣電總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銀幕數1533塊,平均每天新增4.2塊銀幕,其中去年中西部地區和中 小城市新增影廳數均達到全國新增影廳數的40%以上。

  張寶全相信,放映方式改變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關系到整個電影票房分配體系的未來。

  “數字放映在去年票房過百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來,采用數字放映的中小影院將是中國電影票房的主力來源。”張寶全說,“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 幾年前開始布局數字放映院線投資,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們少開發一個地產項目,卻孵化了一個新產業,中國電影是一個鉆石礦,是可以持續增長十年的產業。”

  博納影業CFO許亮對《財經》記者表示,2010年內地電影業以18.6%的影院增長實現了32.8%的銀幕增長和63.9%的票房增長。這組 數字說明幾個問題,一是影院越修越大,第二票房增長還靠上座率驅動。電影院越修越大說明,目前影院還集中在比較大的城市,三四線城市還無法支撐這麽大的影 院。票房增速與影院建設的速度距離飽和還有比較大的距離。“我們掌握的數據看,目前全國2800個縣,只有800個有現代多廳影院。”他說。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電影產量526部,但進入放映的僅260部。除審查因素外,院線過度依賴大成本制作的商業電影,也導致許多中 小制作的電影沒有公映機會。從收入結構看,國產電影票房57.34億元,占56.3%,首超進口大片。但從票房分布看,十余部中外大片是頂梁柱。今年,可 以預期的重量級大片盛景不再,票房總額是漲是跌,成為懸念。

  北京新影聯影業責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軍表示,2010年《阿凡達》的票房收入14億元,馮小剛兩部影片拿了10億元,以及姜文突然發力,這三個因素就占了30億元。“樂觀估計,2011年票房能比去年增長15%左右就可以了,有悲觀的說法可能達不到去年水平。”

  “今年票房增速最多不會超過40%,去年下半年,一些二三線城市已經實現了同步放映,對票房增長的貢獻去年已經顯現,如果把新增銀幕因素考慮進去,今年的增速會低於去年。”張寶全表示。

 渠道投資熱潮

  在現行的票房利潤分配慣例下,除去票房總收入3.3%的營業稅與5%的國家電影專項發展基金上繳外,剩余票房收入約有57%為院線與影院獲得, 43%由制片與發行方獲得。這一慣例意味著,誰擁有最多的銀幕數與影院,誰就有話語權。

深諳此道的各方正各盡所能進行渠道建設。2010年12月,博納影業以發行為主要賣點,以輕資產運營為概念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融資9979萬美元,雖然發行首日股價表現不佳,但是融資所得為布局旗下影城提供了現金支持。

  博納影業的招股材料披露,IPO所得中約4000萬美元將用於包括影院在內的收購,以構造一個全國性的放映網絡。目前,博納影業在北京、西安、 上海、石家莊等地擁有六家影院,公司創始人於冬作為大股東擁有的另一投資公司設立的十家位於全國主要城市的影院尚未裝入上市公司。

  韓國最大的院線運營商希傑集團CGV影院早在2005年即已進入中國院線市場,其雖然定位高端,但是,實行本土化運營的CGV也正發力影院投資。

  CGV海外開發部總經理羅正勛對《財經》記者表示,到2015年,CGV的目標是在全國布局100家影城。目前,公司在與永旺、太古、瑞安等知名商業地產運營機構合作,到2010年底,將有20家影城投入運營。目前,CGV在內地擁有五家合作影城。

  萬達的目標更為激進。《財經》獲悉,母公司給萬達院線今年的任務是,新增23家影城,新增銀幕數210塊,總收入達到27億元。“指標雖然是開 業23家,但希望院線盡可能多開影城。利潤很重要,市場規模也很重要,力爭到年底新開業影城達到25家以上。”王健林在年度工作會上動員說,“未來五年, 共開業200家影城,銀幕數達到2000塊,年收入85億元,規模排名全球前五,利潤排名全球行業第一。”

  除萬達外,加入院線建設的地產商還有世茂股份(600823.SH),2010年1月世茂股份組建世茂國際影城,提出五年內建成40家影城、新增銀幕300塊、總票房額進入全國前五的遠期目標。

  外界的擔心是,影院投資是否出現過熱跡象?畢竟,內地影院平均上座率僅有30%。張寶全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對《財經》記者表示,多廳大影院在一 線城市已經投資過熱,隨著票價下降壓力的來臨,這些支付了越來越高租金的影院將發現,盈利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機會將出現在中小影院的建設上。

  據《財經》記者了解,今典旗下的“17.5電影院”即主要定位於三四線城市的數字放映市場,張寶全認為,在“17.5電影院”投資模式下,一個 100座的影廳成本約70萬元,票價17.5元,最晚四年即可收回投資,周期遠遠低於多廳影院的五至七年周期。“中小影院建設將是最賺錢的生意,未來,今 典將是全國銀幕數最多的院線。”他說。

  羅正勛也對《財經》記者表示,一線城市的影院數量確實很大,隨著土地成本越來越貴,開發商對租金要求也更高。“我們在招商中發現,有的企業為了 拓展影院,不惜代價,報價很高,但是,三至五年內就會有一些影院大整合,開發商在尋找合作夥伴時,也會更加謹慎,因為他們本身成本很高,出於擔心影院無法 長期經營下去,就會去尋找一些品牌的影院運營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而高軍則表示,大片影院投資過熱的結論還太早,只能說成本加大,風險加大。單座位造價提高,同一個項目大家都去爭,最終籌碼是價格,造成成本加大。

  在眾多的影院投資商身上,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區分:由地產商組建的院線陣營,以及在電影業浸淫多年的專業影院運營商。通常而言,像萬達集團、世 茂股份這樣的商業地產商投資影院,大多是把影院作為其商業地產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投資回報周期容忍度更為寬松,口號喊得最為響亮的萬達能否置身事 外?

  張寶全認為,萬達投資影院是由於項目運營需要,也有政府因素,這一選擇並無錯誤,但是,萬達院線也要獨立核算,雖然母公司提供了場地,但是在運營階段,還是要按照影院運營的產業規律來做。

 萬達估值樣本

  倘若萬達院線IPO、中影集團整體上市如期實現,到年底,植根於內地電影產業的上市公司將升至四家,覆蓋制片、發行、院線三個細分領域。資本市場將做何選擇?

  “我會買入萬達。萬達是連鎖賣場類型,華誼兄弟是明星概念型,博納影業是風險投資型。中影是國企,看似龐大,利潤卻不樂觀,因為它要承擔很多體制內的工作。”高軍說。

去年底,博納影業在美上市,但是首日即破發,跌幅高達23%。相比前年華誼兄弟的創業板高市盈率發行待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但是,電影院收入僅占博納影業主營收入的20%,華誼兄弟目前也僅僅有三家影院處於運營狀態,它們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尚無法為萬達院線IPO提供參考。

  顯然,藉萬達院線IPO的契機,外部人士觀察中國電影產業的視角將更趨完備,另外,萬達院線也有望成為其他院線同行資本之旅的不二樣本。

  萬達院線的問世,本屬“逼上梁山”。2005年之前,萬達商業地產裏的影城均由時代華納管理運營,但是受阻於外資不能控股中資院線的政 策,2005年末,華納突然退出,萬達無奈接盤。工商資料顯示,2005年1月,北京萬達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2006年底, 北京萬達院線更名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增至1億元。後經歷多輪增資擴股,至2010年10月底,萬達院線股本增至5億元,其中,北京萬達 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股68%,其余股東名單中不乏知名PE。

  財報顯示,2007年-2008年,萬達院線的年度凈利潤分別為680萬元、8392萬元。2009年,萬達院線虧損1832萬元。但到 2010年結束,萬達院線卻傳出了盈利超過3億元的消息,凈利潤率高達17%。這令業界羨慕,但其背靠“富爸爸”萬達集團的模式難以模仿。

  即使上市成功,萬達院線的未來發展空間還有多大?博納影業CFO許亮表示,以地產業務為依托的院線的IPO面臨兩大瓶頸:其一,盈利中可能有很 多關聯交易,其租金成本比其他影院相對低,財務增長速度可能很好看,但如果有朝一日地產不能繼續輸血,那增速可能就會下來;其次,這種模式鎖定黃金地段, 但此類院線很難開到別人的物業裏去。

  票價也是院線行業面臨的又一風險。相比其他電影市場,內地電影票價偏貴。隨著電影院數量快速增長,票價下調將對所有的市場參與方構成影響。羅正 勛表示,電影票價調整會在三至四年內來到。許亮則比較樂觀:“我們身處一線城市,看到的不是整個中國的情況,市場裏既需要俏江南也需要麥當勞,所以低票價 影院和大片影院屬於不同市場,並不矛盾。”

  籌措多年的中影集團整體IPO也有望年內落定。據高軍透露,中影集團早在幾年前即已籌劃上市,但是因利潤率太低,只好把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收入計算在內,此次整體上市,院線只是二級公司,幾個院線如何整合,還未可知。

  但是,“在中國電影產業,只做制片就是瞎子,看不清市場的變化;只做發行就是瘸子,上下遊都不接;只做院線就是傻子,有優厚的渠道資源優勢,不向上遊中遊滲透,說明資源整合能力有問題,抱著金飯碗吃殘羹冷飯。”高軍認為,全產業鏈運作將是未來方向。

  這一方向雖然相對遙遠,但並非不可想象。公開資料顯示,萬達早年曾宣布在大連、大理投資建設規模數千畝的影視基地。萬達院線總經理葉寧曾表示, 未來投資制片也將進入集團考慮範疇。當然,這一想象空間也存在於韓資身份的CGV,後者的母公司是韓國規模最大的制片商,一旦每年進口國外電影不能超過 20部的配額管理制度松動,CGV在華影城有望獲得更大的片源發行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3

挾三十萬粉絲 九把刀拚億元票房

2011-7-4  TCW




一個電影門外漢,人生第一次執導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竟然被視為可以與好萊塢對幹、具有破億票房實力的強片!

他是九把刀,本名柯景騰,台灣最多產的暢銷小說家。

曾經一個月出版一本新作,連續出了十四個月。從一九九九年至今,累積了五十八部作品,二○○五年開始連續五年高居台灣小說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根據高中時泡馬子經歷寫下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累計至今狂銷超過三十萬本。

柴智屏挺他,出資並簽下經紀約

名製作人柴智屏甚至開創業界先河,簽下他的經紀約,將他視為旗下藝人一般經營。

他 的影響力有多大?《商業週刊》為了這次封面故事,打算商借台北市幾所高中教室做為攝影場景,一次一次都遭到學校拒絕,理由是,怕引起書迷圍觀,「九把刀來 的話,會引起暴動!」 這樣一個小說界天王,如果放下筆、戴上耳機、拿起導演筒,創造出的會是笑話,還是另外一個國片奇蹟?

「怎麼當導演?我也不知道,」戴著粗框眼鏡,一邊受訪一邊啃著肉鬆麵包當晚餐,嘴裡直呼著「好滿足」,今年三十三歲的九把刀看起來就像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 所有當導演的既定規則都對我無用,我就是當我自己。」

專業作詞人方文山認為,說故事的能力遠比故事本身重要。「如果李安是擅長用影像魅力說故事的人,那九把刀就是把文字玩弄於股掌間,熟稔於文字魅力的人。」

索尼音樂罩他,將拍攝系列電影

二○○九年,九把刀捧著自己最愛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找柴智屏討論拍成電影的可能性。柴智屏表達了全力的支持,也找來了兩千多萬元的資金,沒想到就在開拍前夕,惡夢發生:原先說好一千萬元的投資方臨時抽腿,預算一下子少了一半。

這個雷霆萬鈞的大失血,讓九把刀震撼到不知所措,電影喊卡,進度無限延宕。他把自己關在家裡思考了四天,最後決定,「自己的夢想,自己埋單!」

他 把五年來辛辛苦苦存下、打算未來養老的版稅與各種授權費用,從銀行的撲滿中倒出來,跑去找柴智屏,對她說:「我們把這部電影扛起來,妳一半,我一半!」柴 智屏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他。九把刀用顫抖的聲音繼續說:「我買過車,也買了房子,但從今以後我終於可以說,我買過最貴的東西,是夢想!」

幸運的是,九把刀沒有像魏德聖等其他導演,為了拍片傾家蕩產。索尼音樂大中華區執行總裁崔震東看好他的作品潛力,不只出資千萬元幫他拍片,還把他當成發展影音事業平台的重要品牌,未來還打算用「九把刀」的名號再做一系列電影。

為 了完成這個夢想,九把刀拚盡全力,先寫好四本小說,當作是儲備生活所需的資金,然後全心投入導演。光是修改劇本就花了十個月,前後改了五十多個版本,場景 由最初的一百一十場,一路擴充到一百四十八場,最後再精簡到一百零六場,只為了讓電影節奏精準緊湊。他不迷信明星卡司,只找讓他「有感覺的」素人演員。

因 為對電影語言不熟,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大量拍攝之後再剪接去完成。一場兩分鐘的格鬥戲,他請武術指導設計四套動作,每套動作拍八遍,四套邏輯都不同,分 別用圓軌、內軌、隨機跟拍,慢動作、臉部特寫,等於每個鏡頭要讓演員做三十二次。「我想勤總是能補拙的,」平常很臭屁的他難得羞怯的笑著說。

他也把退伍前強迫自己一天寫作五千字的熱情與紀律應用在拍片上。這批電影團隊幾乎沒有拍攝長片的資歷,年紀最長的不過三十八歲,但九把刀卻不斷的用熱情鼓舞大家,在反覆的討論中去抓出對電影的共同感覺,最後在四十五天的預定拍攝期間如期完成。

儘管八月才正式上映,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已受到電影圈極大注目。資深製片黃志明認為「他的風格清新,應該可以放在暑假檔,跟好萊塢片對幹。」

問九把刀會不會擔心票房,他卻興奮的抓著頭,開懷的說:「我是一個超級幸運的人,能拍這部電影已經太奢侈了,它實現了我所有的願望,接下來得到的都是多的,」「未來兩年我一定還會再繼續拍電影,人生不是破關,不能說有做過就算了,而是要做得更漂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0

害怕重蹈父親失敗 億元票房導演的獨門心法

2011-8-1  TWM




每一顆石頭我都不放過,我永遠不放棄從二十九歲開始執導第一部作品「雙城故事」,到後來參與的每一部片,只要陳可辛出手,幾乎部部叫好又叫座。

被譽為導演界東方不敗的陳可辛,他的獨門心法究竟為何?他又是如何成就電影大夢?

撰文‧燕珍宜、鄭淳予

七月二十日,台北信義威秀擠滿人潮,影城兩側高掛著巨型海報,一幅是「變形金剛」,另一幅則是「哈利波特」,但大家等待的卻是一部華語片──「武俠」。

「武俠」在大陸上映才一周就已經衝破一億元人民幣票房。究竟是誰敢挑戰「變形金剛」與「哈利波特」這兩部好萊塢超級強片?他就是導演──陳可辛。

陳可辛踏上「武俠」記者會的紅地毯,靦覥的笑容、大大的黑框眼鏡、腳穿招牌帆布鞋,要不是摻雜幾撮白髮,儼然像個三十出頭的文藝青年;不過,他卻是兩岸三地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導演。

躋身中國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的陳可辛,他所執導的「投名狀」,在亞洲區創下逾四千萬美元的驚人票房;所監製的「十月圍城」,則更破此紀錄,票房高達五千萬美元。不可思議的是,陳可辛所參與的電影,不但是票房保證,他還是得獎常勝軍。

從 「甜蜜蜜」,陳可辛奪下第一座金馬獎開始,產量不算高的他,一有新作品推出,其他影片就相形失色。如二○○五年陳可辛首度嘗試歌舞片「如果.愛」,奪下金 馬獎最佳導演獎。○八年,陳可辛帶著「投名狀」來勢洶洶,再度問鼎金馬獎,力克風靡全台「海角七號」的「地主國」優勢,一舉拿下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獎。據 統計,陳可辛從一九九一年出道至今,共入圍二百三十一次,贏得一百四十六個獎項。

陳可辛不但會賺錢又會得獎,也是不敗將軍。從他二十九歲執 導的第一部作品「雙城故事」,一推出就大獲好評開始,接下來他參與的每一部作品,如「金枝玉葉」、「甜蜜蜜」、「金雞」、「見鬼」等,部部幾乎都是叫好又 叫座。陳可辛每一次出手,就必定命中紅心,可譽為導演界的「東方不敗」。

有位影癡爸爸 造就至今不敗地位又會賺錢又會得獎,陳可辛「永遠不敗」的獨門心法究竟為何?

陳可辛的電影訓練,可說是從娘胎就開始,來自於他有一位「電影癡」爸爸陳銅民。

「我兩三歲就開始看電影了」,心懷「電影大夢」的陳銅民,每個禮拜都要去看電影,沒錢請保母的他,乾脆把小陳可辛一起帶到戲院。

「到 現在我都記得一個畫面,電影講什麼我完全不記得,但我記得很清楚,牆壁伸出很多隻手的那個畫面。」那部片是法國第一美女凱薩琳.丹尼芙 (Catherine Deneuve)所演的「反撥」(Repulsion),導演是鼎鼎有名的波蘭大導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三歲就開始看波蘭斯基的電影,不只看,還得做功課。「每次看完電影,我爸都會問我問題。比如看完『唐人街』 (Chinatown)後問我:『你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打破那個燈?』」與父親感情深厚、像好朋友一般的陳可辛直言,「我為什麼做電影,這肯定有受到他的影 響。」身為老大的陳可辛從一出生,就跟著父親,活在電影的世界裡,把電影當成陽光空氣水一般,每天都伴著它。

陳銅民不是單純的影癡而已,他更奢侈的夢想是拍電影、成為電影導演。陳可辛幾乎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如何當導演、拍電影。

「每 一個做電影的人,都會有很多idea,而且一定要講給別人聽,因為他講了之後,他這個idea才能develop,才有可能發展成故事。」「我從小,看到 我媽媽聽到不想聽了,這個『聽講』的任務,自然就掉到我頭上。」陳可辛對於電影的精準掌握,電影的一點一滴,早已是他血液DNA組成的一部分!「到美國念 書時,本來是想念飯店管理,可是不自覺地,每天還是在看電影、談電影……。」雖然「愛電影」已經變成陳可辛人生的一部分,但是「怕電影」,才是奠定陳可辛 可以「永遠不敗」最重要的基石。「我特別有危機感,insecurity(沒安全感)是我的corner stone,是我做人的座右銘。」陳可辛的危機感,其實來自於親眼見證父親的電影夢碎。陳銅民搭上香港獨立製片熱潮,融資拍片。起初的兩三部還能回本,陳 可辛家裡甚至曾經風光一時。但因為獨立製片禁不起賠本,陳銅民一部片虧損,一切就沒了。最後,陳銅民決定放棄電影夢,離開傷心地香港,舉家搬回泰國老家, 這年陳可辛十一歲。

害怕重蹈父親失敗 不放棄每一次機會對於父親的電影夢碎,陳可辛感傷地說,「這不只是他個人的夢,也是我們全家人的夢,他的電影夢成了,我們整個家庭的生活都會好,但每次看 到這個夢失敗,也看了好多次,最後就會讓我很有危機感。」陳可辛後來選擇修讀電影科系,父親甚至持不鼓勵的態度,「電影導演成功的機率太低了,太辛苦了! 在別的行業,你可以做一個好經理,也可以是一個普通的經理。但是電影導演,你就只有成功與失敗。」從小深埋心底的不安全感,讓陳可辛在拍電影時,變得更務 實、更拚命。

「我打拼二十幾年,說我好勝也好,不要別人打敗也好,那種精神,其實很像在很窮的家庭出來的。但是我不是,我是因為害怕重蹈父 親的失敗,因此,I turn every stone,每一顆石頭我都不放過,我永遠不會放棄。」陳可辛因為害怕失敗,而更拚命;因為害怕失敗,而更務實,更謙虛。「我從小就不是很cocky(傲 慢自大),我要做導演,甚至都不敢跟人說……」。他甚至不認為自己是導演,而認為自己只是個「比較有看法、或想得細膩一點的工作者」而已。

「我 與很多霸氣的大導演不一樣,他們覺得我喜歡這個電影,愛怎麼拍就怎麼拍,但我永遠不會覺得我是愛怎麼拍就怎麼拍。我有很多的想法,但永遠都會戰戰兢兢,永 遠都會覺得這樣子行不行,這樣子他們會不會喜歡。」「有些影評覺得我太過小心,不夠大師,這個,我完全不否認,但是這個呢,確實也是我成功的原因。」陳可 辛之所以是票房保證,正因為他永遠把市場放第一位。「電影是一個非常龐大且昂貴的商品,所以我不可能把它看成個人藝術。」市場永遠放第一 用大明星做票房保證陳可辛與其他大導演最大的不同,也在於他的務實,跟堅持掌控每一個會出錯的環節。

很清楚電影行業有電影行業的規則,在陳可辛的心裡,要拍電影就要遵守這一行的「規則」。但電影市場的規則是什麼呢?

陳 可辛一針見血地指出,「市場規則就是明星啊,我哪部電影不用大明星?明星不只吸引觀眾,還吸引了投資,投資加明星加審核,是吸引了發行,其實發行說到底就 是戲院。因為現在很多時候是你吸引戲院,戲院肯做、大做,你就有機會賣座。」在還沒談到甚麼是「好電影」前,陳可辛最在乎的,還是「能進入市場的電影」。

拍好電影,對陳可辛而言,並不難,但是如何叫好又叫座,才是他戰戰兢兢的原因。掌握明星卡司可以幫助陳可辛解決發行、資金以及票房等的挑戰。而製作追求創新的「好電影」則是陳可辛吸引李連杰、劉德華、甄子丹、金城武、張曼玉等大牌明星的利器。

電 影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產業,「只准成功,不准失敗」,讓陳可辛從創作到發行宣傳,都要親力親為。他除了身兼導演外,還負責融資、監製與發行,甚至海報設 計、宣傳活動等,為的就是掌握每一個環節,避免任何出錯、失敗的機會。「很少有導演會願意像我一樣,做這麼多瑣事。」陳可辛調侃自己。

陳可 辛對於電影市場的精準掌握,資深影評人聞天祥表示,「這部分他真的很厲害,可是一般有這種敏銳嗅覺的人不見得是創作家;他的優勢就在於他同時又是創作 家。」平均一年拍不到一部電影,陳可辛對劇本的要求無他,惟有一個原則:「每部電影都要有創新元素。」陳可辛的創新求變速度,已經快到讓觀眾與影評目不暇 給的地步。

當「甜蜜蜜」被評審譽為九○年代最好的一部文藝愛情電影,還登上︽時代︾雜誌年度十大好片時;一轉身,陳可辛卻拍出了「三更」、 「見鬼」等亞洲經典鬼片,帶給觀眾十足驚嚇。接著他投入華語世界第一部歌舞片「如果.愛」,嘗試唯有好萊塢才看得到的華麗歌舞秀。其後,「投名狀」更脫離 一般人對陳可辛的文藝抒情印象,勾勒出雄性社會的權力鬥爭,也挑戰了史詩等級的戰爭場面。一路走來,陳可辛似乎想要挑戰亞洲電影的局限。

如今,陳可辛終於替父親完成他的電影夢,甚至超越了父親想達成的目標。「武俠」未上映,就已經被素有「奧斯卡推手」之稱的美國發行商TWC(The Weinstein Company)買下版權,陳可辛下一步將締造什麼樣的紀錄,令人期待。

陳可辛

出生:1962年

現職:導演、製片

學歷:洛杉磯Glendate College主修電影肄業成績:兩座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兩部金馬獎最佳影片作品

中國億元俱樂部導演

家庭:父、母、一妹,妻吳君如,育有一女

陳可辛三階段電影執導路

香港市場起家1991~1997 代表作:甜蜜蜜(1997年)影評公認陳可辛迄今經典之作,拍出愛情故事中,情義兩難又細膩雋永的情懷。此片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奠定其導演地位。

監導作品:「雙城故事」、「風塵三俠」「金枝玉葉Ⅰ、Ⅱ」離港進軍國際1999~2005 代表作:三更(2002年)陳可辛離港赴好萊塢,又返回香港,整合香港、泰國、韓國等地區不同風格的鬼片,集結成史無前例的跨國合作,塑造「泛亞洲模式」的合拍片趨勢。

監導作品:「晚娘」、「春逝」

「見鬼Ⅰ、Ⅱ」

進入中國市場2005~2011 代表作:投名狀(2007年)陳可辛跨越自己擅長的文藝題材與格局,嘗試首部大格局、高預算的製作。此片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三項獎。

監導作品:「如果.愛」、「門徒」

「十月圍城」、「武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5

電影票房誰做主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30/100467149.html

  超過40餘部國產影片扎堆搶佔賀歲檔之際,一場有關電影票房分賬的較量正在進行。

  11月14日,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大發行公司聯合發出《關於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一代宗師》等九部電影的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到45%。隨後,院線方、發行方展開一場堪比宮廷大戲的明爭暗鬥。

  經過十多天的博弈,《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以及《一代宗師》的分賬比例初定,僅華誼發行的《一九四二》在超過3億元票房之後可獲45%以上的分賬。至於另外兩部影片,《一代宗師》維持原來43%的分賬比例,由星美發行的《王的盛宴》則栽了個大跟頭,分賬比例不升反降,上映三週後將降至39%。

  「中影、博納、光線還沒有表態,離我們發行的影片上映也還有十多天。目前我們還在堅持提高分賬比例。」在五大發行公司供職的一位區域發行總監告訴財新記者。

  儘管如此,業界普遍認為,圍繞賀歲檔的一輪較量已近尾聲。院線方雖略有妥協,總體而言,由電影發行方發起的提高票房分成比例的努力再次在堅固的院線面前土崩瓦解。

  但很多業者相信好電影發行方的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將是趨勢。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王鳳麟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電影產業尚處於市場培育期,很多機制都剛剛開始探索,未來中國電影市場成熟之後,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肯定會提高,甚至會達到國際上70%、80%的水平。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院線方、發行方多位人士亦一致認為,未來幾年內還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票房分賬之爭。

各個擊破

  11月14日,五大發行公司向各大院線下發的《通知》措辭強硬,稱已就票房分賬達成共識,從今年賀歲檔上映的九部影片開始,今後五家公司發行國產影片時,在與院線所簽署的《國產影片票房分賬發行放映合同》中,發行方與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將不低於45︰55。這九部影片包括《一九四二》《王的盛宴》《大上海》《一代宗師》《十二生肖》《血滴子》、《泰囧》《笑過2012》及《秘密花園》。

  在院線方看來,這紙通知太傲慢了。「代表著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各方都是平等的,什麼問題都可以溝通協商,不能以通知的形式去命令彼此。」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趙軍告訴財新記者。

  接到通知的院線迅速聯合起來。11月17日下午,十多家院線在深圳聚首,商討應對。在這次會議上,院線方明確了反對提高分賬比例的大方向,制定了高舉高打的具體方案,列出的八條說明中,五大發行公司的態度問題、合作精神問題首當其衝,甚至指責發行方「不懂政治,『十八大』之後立即挑起折騰,製造全國大規模罷映是給政府添亂」。

  會後,萬達、中影南方新幹線、金逸珠江、新影聯、廣東大地等13家院線於11月19日聯合發佈「關於對《調整國產影片分賬比例通知》的意見」,正式做出回應,並以罷映相威脅。

  「期間,我們通過短信、電話與五大發行公司溝通,基本上把這幾家公司老總的電話打了個遍。」趙軍說。

  11月21日-23日在北京舉行的「賀歲片觀摩研討會」成為雙方博弈焦點。承辦方之一的《綜藝報》電影主編朱玉卿介紹,21日,共有30家院線、61人赴京商討此事。21日上午,開幕式結束,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出現在活動現場,主動和院線談判。「當時,雙方都沒有妥協,只是表示要繼續協商。」

  就在當日,九大影片之一的《一代宗師》開始「反水」,不僅出席了研討會,而且主動表態維持原來票房分賬比例。隨後,另一部《泰囧》也現身研討會現場,但僅宣傳影片,未表態。《一代宗師》的主發行方為國企背景的銀都,原本就對提高分成比例就熱情不高,在這次兩大陣營較量中更像打醬油的。

  對於這兩部帶有「投誠」意味的影片,院線方表示了極大熱情,稱全力支持其放映,並稱《一代宗師》是第一部和院線主動平等合作的賀歲大片。王中磊坐不住了,再一次主動約談院線方。

  11月24日上午,雙方協商尚在進行中,院線方釜底抽薪施壓華誼、星美,稱在達成一致協議前,27家院線及旗下各影院從當天起不接待《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任何活動。話雖如此,《一九四二》該有的前期宣傳卻依然在鬧市區影院如火如荼開展。五大發行公司亦針鋒相對,當晚發表聯合聲明,稱已有70%的發行院線與之簽訂了協議。

  實際上,自11月22日就陸續傳出中影星美、中影數字等十多家院線已經簽約,這被視為發行方的攻心計。朱玉卿告訴財新記者,中影、華誼等發行方自己的影院或中小院線可能簽了協議,這個70%的院線是按數量計算。如按票房收入計算,在幾家未簽約院線中,萬達票房收入佔17%,上海聯合佔10%,中影南方新幹線8%,大地、金逸各佔7%,僅這幾家已手握42%的市場份額。

  發行方繼續發起衝擊。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華誼與院線方協商之際,中影給各院線發出短信,大意是13家院線中的某家譬如萬達已經簽約,你趕緊過來和我簽吧。但各院線一溝通就清楚了。」

  最終的結果是,11月25日下午,《一九四二》在發佈會上與院線方達成三級梯級發行分賬協議:3億元票房之內發行方按原比例43%分賬,超過3億元票房部分將按45%分賬,超過8億元以上票房部分按47%分賬。分成比例調整的時間點以國家專資辦公佈的數字達到日期的次日開始。華誼旗下《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亦採用該分賬機制。

  第二天,《王的盛宴》分賬方式出爐:首週票房發行方按原比例43%分賬,次周票房發行方按41%分賬,此後至下片發行方都按39%分。至此,九部影片中的四部主力影片已結束談判,退出戰局。

宿命式結局

  「這是現階段市場環境下,雙方都願意看到的結果。如果《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不上映,對院線方、發行方來說是兩敗俱傷。」新影聯院線董事長姜廣超稱,「其他電影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會一部一部電影去談。」

  對於這一結果,五大發行方異常沉默,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星美、華誼均婉拒了採訪。

  小馬奔騰並未參與此次行動,但副總經理郭燕向財新記者表示,對結果並不滿意,儘管雙方在協商基礎上各自有所讓步。她相信近幾年內,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肯定會朝50%的方向走。

  從這次較量來看,發行方現階段想將票房分成整體提升到45%並不現實。以《一九四二》為代表的正階梯發行分賬機制有鼓勵製作優秀國產影片之意,但主動權在院線手裡。一部新片的最高票房往往出現在第一週,之後觀影人數逐漸減少。能達到3億元票房的電影原本就有限,達到3億元之後院線方是否還會排期則是未知數。而以《王的盛宴》為代表的倒階梯發行分賬機制倒是與國際分賬機制一致,能夠鼓勵院線多為影片排期,但分賬基點實在太低,第三週竟低至39%,業內戲稱「張藝謀幾部大片爭來的分賬比例一朝被《王的盛宴》打回了原點」。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嘉介紹,去年《金陵十三釵》以5億元為分賬點,5億元以內分45%,超過5億元41%。這樣分賬鼓勵影院加長映期,符合電影放映規律。「《一九四二》是賭他們一家獨大,獨好。」她說。

  「出現這樣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中信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文浩認為,從電影產業上下游關係和現行政策來看,目前改變分賬比例的時機尚未成熟。

  樂正傳媒諮詢總監彭侃則總結稱,這是牢固的利益共同體與脆弱的利益共同體之爭。在他看來,五大發行方提出的45︰55分賬比例危及所有院線的利益;而五大發行方所持的九部影片放映時間接近,前後不過兩週,多部電影撞車,《十二生肖》《血滴子》都在12月20日放映,是競爭關係,發行方各有更直接的利益,很難形成穩固聯盟。

  儘管《一代宗師》是第一個叛變者,但彭侃認為,最終分裂了發行方聯盟的是《一九四二》的妥協表態。和它同日上映的《王的盛宴》迫於競爭壓力,在其簽訂協議之後幾個小時,主動向院線方提出如此低的分賬比例,「有點氣呼呼的,也有被華誼逼出來的無奈」。

  在盛世影業總經理高軍看來,《一九四二》贏了利益,輸了道義。而《王的盛宴》降低分賬比例,贏了氣勢,利益受損。至於《血滴子》《泰囧》這樣的小成本電影跟著起鬨,最終騎虎難下,43%都可能拿不到。多位院線方人士稱這不會對其他電影產生太大影響,但樂正傳媒諮詢總監彭侃也認同,重量級的影片《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作出的讓步給其他影片尤其是中小成本電影的發行帶來極大壓力。

  「票房分賬比例之爭的根源是電影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王鳳麟告訴財新記者,「現在,中國一年生產600多部電影,上映的只有200多部,市場供大於求。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局面是必然結果。」

票房裡的黑洞

  據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王鳳麟介紹,從前年開始,業內要求提高發行方分賬比例的呼聲就強烈起來。今年8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召開理事大會,在「提升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至50%左右」上達成了共識,準備「擇機提出」。賀歲檔被認為是一個合適時機。

  但成本壓力不斷加大的院線方面不這麼看。據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趙軍介紹,影城地租不斷上漲,至少漲了3倍以上,中影南方新幹線目前的月租大概是每平方米150元-160元;器材設備價格也在上漲,以前膠片機約為18萬元一台,現在數字放映機每台38萬元,數字放映機的氙燈一般只能放映2000小時,每更換一盞氙燈就需花費好幾千元。

  新影聯院線董事長姜廣超給財新記者算了一筆賬,3000萬元票房收入的影城並不多,中型影城的票房收入一年也就1000萬-1500萬元,除去300多萬元的地租、500多萬元的器材折舊以及200多萬元的人力成本、200多萬元的水電費用,最終獲利很少。

  「2010年以後新開的影城絕大多數利潤不到總票房收入的15%,很多都虧損。」姜廣超稱。

  金逸院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1年,金逸院線旗下55座影城,全年營業收入包括發行收入在內7.74億元,利潤僅為5211萬元,利潤率約為7%。這意味著每座影城的利潤為94.7萬元。

  「院線不是覺得不能提高票房分賬比例,只是現在兩個點是大多數影城的盈虧平衡點,一旦提高,立即會有一批影院倒掉。」姜廣超表示。

  11月22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下稱專資辦)連續出台四個與補貼有關的文件,對發行方和院線方各有補貼。業界稱此為滅火之舉。高軍稱僅對3D和IMax補助一項計算,《一九四二》就能夠收回1000萬元成本。而返還專項資金則是專資委對院線和發行方的讓利之舉。在雙方為2%的利益爭奪時,專項資金5%的返還點減少了片方的虧損。

  這樣的方式也和去年行政介入《金陵十三釵》票房分賬大相逕庭,從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利益各方的市場博弈。

  但電影發行方也有壓力,演員不斷上漲的片酬推動了製作成本的增長。電影《瘋狂的蠢賊》的製片人李明陽告訴財新記者,現在一些毫無名氣的新人接拍一集電視劇的叫價都達到了2萬-5萬元。在很多電影製作中,電影演員的片酬甚至佔到製作成本的70%,加上營銷成本、稅收等,投資1000萬元的片子,賣3000萬元票房才差不多保本,「80%甚至90%的人在賠錢」。

  有時,一部大製作就可能將製片發行公司帶入困境。現在國內進口大片比例增加,也進一步擠壓了發行方市場。今年以來,國內進口片增至每年34部,平均每月就有兩到三部影片上映。國產影片票房佔比一度跌至歷史最低的30%,進入10月後雖然逐步攀升至40%,但高軍仍然認為短期內比例很難上調。在此情況下,腹背受敵的製片方在未來還將在分賬上錙銖必較。發行方和院線方的爭奪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由於目前業內監管機制並不完善,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現在提高了分賬比例,遭遇生存危機的院線方還是會想方設法「偷票房」,即偷漏瞞報真實的票房數據、截流發行方的收入。

  據上述區域發行總監介紹,目前發行方一般按照院線上報的票房數據與院線方結算。儘管多數影城已經實現電腦售票,但發行方無法直接看到院線的後台售票數據。專資辦的平台與影院的售票系統對接,但發行方只有在付費情況下才能看到專資辦的數據,且該數據不能作為財務依據,「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真實的票房」。

  專資辦副主任李東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偷票房是電影產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一般來說,這種行為,大影院少於小影院,大城市少於邊遠地區。

  據李東介紹,院線方往往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偷票房:一是不採用電腦售票,私下出手工票或者另備一套系統的機打票;一是採用團體包場,先進場後出票、多進人少出票或者乾脆整場不出票;三是使用結構性票價,譬如一張票將電影票價、爆米花、可樂等搭售,按最低限價給發行方結算。

  一直以來,各大發行公司通過人海戰術監察「偷票房」行為。《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各大院線放映時,曾專門培訓了近800名大學生獨立監票,包括數入場人數、記錄播放的廳次、時點等。

  2011年9月8日,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家發行公司聯合成立了眾大合聯市場諮詢(北京)有限公司,主要工作即為監察影片發行市場情況、收集電影票房數據信息等。眾大合聯官網顯示,《畫皮2》《聽風者》《搜索》分別派駐各地院線的監察員達到1067人、1045人、459人。

  據上述區域發行總監透露,近日,四川自貢一家新開業一家六廳的小影院,開業四個月累計偷漏票房237萬元。

  近十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已多次調整票房分賬比例,發行方分賬比例由上世紀90年代的35︰65提升至如今的43︰57。

  但無論從分配比例還是機制,與國外的票房分賬機制仍存在較大差距。以好萊塢為例,其分賬機制大多是階梯式遞減,一般而言,放映商從票房收入中扣除相關成本後,按照逐周遞減的比例(通常是首週90%,其後每兩週降低10%)。在實際操作中,主流發行商通常會要求分成保底,即每週所獲票房收入不能低於總票房的一定比例(通常首週是70%,其後每兩週降低10%)。

  但在高軍看來,完全採取好萊塢的方式現階段不大可能。他指出,以目前國內電影的排期,一部影片上映的時間非常有限,大片3到4周,普通影片1.5周。一些小成本電影根本沒有遵循43︰57的分賬比例,為了讓院線加長上映時間,很多製片方甚至願意接受40︰60的分賬方式。「要價太高就成了影院一日遊,對製片方沒有好處。」高軍稱。

  「我們可以借鑑,但不能盲目照搬。中國當前的電影市場還比較分散,需要通過一輪輪的洗牌,調整票房分賬機制仍需經歷漫長的過程。」王鳳麟認為,「當務之急是各方合力做大整個電影市場蛋糕,等到市場成熟之後,再去考慮何時下刀、怎麼下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11

「一九四二」票房悶 華誼兄弟股價創新低

2012-12-17  TWM
 
 

 

知名演員、知名導演、大型製片公司,即使一部電影集合上述所有條件,也無法保證賣座,這正是中國製片商華誼兄弟的近日寫照。十一月三十日,華誼兄弟股價跌停,次一交易日又大跌近五%,盤中出現十二.一五元人民幣歷史新低,隨後臨時停牌。

華誼兄弟製作的史詩鉅片「一九四二」正好於十一月底推出,這部由名導演馮小剛操刀,集合張國立、陳道明及兩位奧斯卡影帝等大牌的電影,本來是超級強檔,不料其首映票房平平,令市場擔心最終票房可能被高估,紛紛拋售股票,終於讓股價不支倒地。

中國經濟軟著陸之際,娛樂產業難免遭波及,製片公司為作品砸下愈多成本,承擔風險也愈高。像華誼兄弟今年營收雖成長,但營業利益率較去年下滑五%,法人指是受電視劇作品高度競爭影響;如果「一九四二」票房再低於預期,全年獲利可能被拖累。

事實上,華誼兄弟自二○○九年十月底掛牌以來,股價至今已大跌八成,跌幅遠超過深圳A股指數,雖然該公司的製作手筆屢創高峰,但對投資人而言,誰知道手中股價何時才能回到當年巔峰呢?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4

國產電影票房是如何瘋狂起來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982.html

剛剛進入2013年,《泰囧》就曾創下的12億的票房奇蹟,《北京遇見西雅圖》的5億票房之後,《致青春》的票房成績也已超過6.5億,對於中小成本影片,5億票房已經成為說得出口的起步價,中國電影也進入瘋狂生長的青春期。

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也在這5個月裡急速擴張,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佈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影票房統計中,截至5月12日,今年全國電影票房超過8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國產影片市場份額達6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34%,國產電影市場份額在數字上實現逆轉。

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國電影票房的瘋狂生長?

1.十年院線鋪設價值釋放

院線制改革走到現在已經有十年的時間,根據藝恩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銀幕數量從2002年的1834塊增長到2012年年底的13118塊,截止到2013年4月底,中國的銀幕總數已經超過15000塊,而2013年底有望達到2萬塊,屆時,市場總容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5%左右,而今年的票房增量也是院線不斷擴容的效果體現。

2.排片側重點轉移,進口片和國產片此消彼長

2012年新增的進口片份額一度把國內的電影市場陷於混亂,國產中小成本影片多次與強勢進口大片正面交鋒,但院線在排片策略上經過一年的經驗積累和調整,國產片的價值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釋放。

過去的5個月,在中影和華夏對於進口片的市場調節中,進口片和國產片此消彼長,原屬於賀歲檔的國產影片推後到今年年初上映,而進口片方面,除了《鋼鐵俠3》之外,少有強勢進口片進入,並沒有對票房市場形成足夠的覆蓋和衝擊,而見識過了好萊塢式流水線產品的觀眾,對於進口片更多的感受是「沒有失望也沒有驚喜」。如此以來,上半年國產片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場空間。

3.導演的更新換代與觀眾的更新換代相互契合

在藝恩諮詢對於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四個城市的影院觀眾調查中,《西遊降魔篇》的觀影平均年齡為29.35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43.5%,《泰囧》的觀眾平均年齡32.84歲,觀眾的學歷在大學本科及以上的佔41.6%,整體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年輕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然而從《金陵十三釵》到《一九四二》,觀眾對於張藝謀、馮小剛等導演的大片模式產生明顯的審美疲勞。而徐崢、薛曉璐、趙薇等青年導演與觀眾有相似的經歷,他們也脫離過去的大片模式,搜索出適合中國市場的中小成本國產片類型,觀眾也更願意為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買單。

4.導演和製片人的話語權歸位

電影製片人是一部電影作品的項目經理,他們比導演瞭解市場對於影片的需求,也需要為投資人負責,但上一代導演對於電影項目的強勢介入中,以製片人為中心的項目操作模式一直都未形成,電影票房表現很多時候只能聽天由命。

但在《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等幾部票房成功的案例中,陳祉希、江志強、關錦鵬等製片人對於電影項目的把控力度在導演職責的回歸中滋長,兩者的話語權搭配歸入正規,影片的市場變現也更趨於穩定,製片人的主控模式開始成形。

5.網絡營銷手段目標人群精準,效果明顯

以《致青春》為例,除了官方微博的記錄推薦,加V賬號的好評與轉發,趙薇黃曉明式愛情,「青春」體等慣用形式之外,《致青春》甚至與遊戲公司熱酷達成協議,在熱門遊戲《找你妹》中打造「致青春」特殊關卡,增設幾位主角的漫畫頭像。

微博和社交媒體等數字營銷手段準確覆蓋到年輕觀眾的生活圈,而在電影觀眾年輕化的趨勢中,對於影片的宣傳效果也更加明顯。

6.院線建設向二三線城市下沉,觀眾的品味發生改變

從2011年開始,一線城市的院線建設已經趨於飽和,影院建設的重點也開始下沉入二三線城市,截至目前,全國縣級城市約擁有影院1300座,銀幕數4500塊左右,在過去二三線城市的票房市場份額都不到10%,但是現在有電影在二三線城市的票房收入會佔到35%甚至更高。

二三線城市的新興市場與一線城市擁有完全不同的觀眾格局,就像電影評論人不二所認為的「很多二三線城市觀眾對於『霍比特人』和『哈利波特』或許沒概念,但卻熟悉徐崢、趙薇、黃渤、王寶強等電視劇明星」,他們更相信熟悉的面孔,也更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而這也影響了影院的排片格局。

7.觀眾看電影的習慣改變,觀影頻次增加

去年創造了票房奇蹟的《泰囧》就像一個市場引爆點,它曾在短時間內吸引了更多的潛在觀眾,但現在,年輕一代觀眾正在更頻繁的走進電影院。

根據藝恩諮詢EBOT日票房智庫的數據顯示,中國電影在2006年僅收穫0.89億觀影人次,但2012年這個數字為4.67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5%,到2013年,僅第一季度觀影人次就已達到1.45億,同比去年增長35.28%。

8.團購、APP等多種投票渠道,電影票更平價

團購電影票、自動售票機給觀眾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渠道。藝恩諮詢針對2013年電影票網絡購票在北京市開展的調研數據顯示,從觀眾近三次看電影購票的主要方式中,網絡團購的購票方式佔比接近50%,通過影院網站、電影購票網站購票的觀眾佔比在10%以上,2012年電影票團購市場為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

當然更便宜的電影票價是吸引觀眾使用網絡渠道購票的最大因素,因票價便宜而嘗試網購電影票的觀眾佔比77.7%,影院也會更有意願為觀眾提供便捷的購票和換票渠道,這些也都提升了影院的上座率。

中國電影正在從艱難的幼兒期走進自己的青春期,迎來一個美好時代,但中國電影的病症和弊端依然在自己身上,雖然以愛情與喜劇為主的中小成本電影掀起了一陣旋風,但他們畢竟無法填充整個市場,《北京遇上西雅圖》抑或《致青春》影片本身的缺陷和爭議依舊存在,國內電影生產的成熟度離工業化模式還很遠,對於年輕一代導演,這裡會有更大的練習和成長空間,但對於電影投資者,在這個連電影投資成本都無法透明化的時代裡,被美麗浪花掩蓋的暗礁從未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