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上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

2008-11-23  AppleDaily


 

上 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然乏善可 陳,反而筆者在13700水平造淡,卻有不俗賺頭,並在上周四於11900水平附近平倉獲利,功成身退。周四平倉之後,歐美股市繼續下跌,起初仍只算反 覆,但美國聽證會之後,美股便開始崩堤式下跌,當晚凌晨便收到讀者Annie電郵,話大市擺明再跌,淡倉是否平得太早?筆者今次睇市是否出錯?

跟隨系統買賣

筆 者明白,大市如斯下跌,沽家得勢不饒人,有此疑問實屬合理,正如筆者早前在13700水平造淡,亦有讀者問熊市追沽是否太過危險一樣。其實筆者平倉,皆因 系統目標已達,是否繼續持倉,純看投資者的個人取向,牛市之時,股價總是會升到你唔信,當時大可嫌賺得唔夠,放心長期持有,但熊市市況反覆,賺夠就要走, 要學識知足,唔強求。市場上經常有「專家」預測大市見底點數,其實股市裏沒有神仙,真正專家都估唔到底,何況筆者只係炒家一名?所以士佳常話投資跟系統, 買賣平常心,周四平淡倉後,手中尚餘適量正股,筆者唔敢講已作出最佳決定,但熊市賺錢殊不容易,今次能夠從淡倉獲利,減低日後儲貨成本,已經無憾,亦懶理 當晚美股升跌。結果,周五早上筆者剛覆完Annie電郵,大市隨美股低開,但幅度遠低於預期,不久更展開極地反彈,由11700反彈至13100,市場氣 氛逆轉,投資者即由問筆者「是否平得太早?」,變成問「係咪撈得貨?」。發問上述問題,證明投資者亦被市場牽着走,見升看升,見跌看跌。筆者不知道大市會 否就此見了近期底,但回心一想,如果前一日未有在11900附近平倉,如今大市狂升,肯定會被市況影響判斷,尤其午後大市高開,氣勢何其凌厲,隨時就在最 高位平倉,利潤即時化為烏有。近日筆者捉到市場節奏,在升前叫揸,跌前嗌沽,全靠多年投資及睇圖經驗,圖表會說話,所言非虛,有長期跟進本欄的讀者,近日 應該有所斬獲。熊市之中,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如讀者能從淡倉之中獲利,力之所及,亦應抽出部份利潤幫助有需要的人,多做善事。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7

擦亮微軟當紅遊戲機Kinect的眼睛 熒茂 眼鏡老技術搭上體感遊戲特快車


2011-5-2  TWM

當一個老技術遇見新應用產品,會擦出什麼火花?答案就在全球熱銷千萬台的微軟體感遊戲機Kinect裡。以前,熒茂用光學鍍膜技術做眼鏡;現在,熒茂用鍍膜技術做Kinect攝影鏡頭的光學鏡片,讓老技術翻身,搭上體感遊戲特快車。

撰文‧賴筱凡

站在頂樓,隔溪對望著路竹科學園區,這一頭是岡山工業區,裡頭隱身許多金屬加工廠,唯獨一家外觀看似美術館的公司鶴立雞群,它是觸控面板廠熒茂。

頂著一頭灰白髮,熒茂董事長方敏宗笑臉走了出來。三月熒茂營收又創了新高,多數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觸控面板熱潮,讓所有觸控面板廠同步收割,但今年讓熒茂業績三級跳的推手還有一個,那就是開賣僅五個月,全球熱銷一千萬台的微軟體感遊戲機Kinect。

台南眼鏡幫 奪得微軟歡心突破光學技術門檻 贏得訂單藏身在Kinect三顆鏡頭裡,一般馬上聯想到的是替微軟製造鏡頭模組的新鉅科。因為這三組攝影鏡頭是Kinect能讀取玩家動作的最重要關鍵, 一顆是RGB彩色攝影機,另外兩顆則是由紅外線發射器與紅外線CMOS攝影機組成的3D深度感應器,但就在這三顆鏡頭上,不可或缺的還有——具保護作用的 光學鍍膜技術。

二○○五年成立的熒茂,最早其實是做光學眼鏡出身,「那時覺得人家台中有鏡頭幫(大立光、玉晶光多由台中起家),台南其實也有眼鏡幫,為什麼人家鏡頭幫可 以做這麼大,我們南部眼鏡幫不行?」所以他找來了台南眼鏡廠的老師傅,熒茂就以光學鏡片的鍍膜技術扎根,從光學技術一路做起。

只是,空有光學鏡片營收來源還是不夠,方敏宗決定跨入觸控面板市場。從電阻式做到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從軍、工用產品,做到消費性電子,熒茂的觸控面板業 務越做越大,光學產品反而成了二線產品,像是光學鍍膜、光學眼鏡等,當年撐起熒茂半壁江山的產品,漸漸被當紅的觸控面板給擠下,直到Kinect出現。

打開過去的功能性手機,方敏宗指著每支手機必備的照相鏡頭,「這個裡面就有我們生產的保護蓋。」其實,每個鏡頭模組外面都需要一個保護蓋,透過鍍膜技術, 讓鏡頭在被保護的狀態下,拍出的影像一樣清晰。然而,過去的手機鏡頭模組畫素不高,對光學鍍膜的穿透率要求也相對寬鬆,只要穿透率達九成以上,就算符合標 準。

「可是體感遊戲機不一樣,它需要精準地抓到使用者動作,還要能夠辨別,對光學鍍膜的要求就會高出許多。」平均一顆三百萬畫素至五百萬畫素的鏡頭,光學鍍膜穿透率要達九五%,若是五百萬畫素以上的鏡頭,穿透率要高達九八%,鏡片的雙面都要鍍膜。

你難以想像的是,這項鍍膜技術原本用在眼鏡上,隨著科技演進,老技術在新產品裡找到了新生命,但在熒茂搶進之前,其實早有先進者在卡位,「只是在穿透率的 要求,我們後來居上。」在方敏宗口中,後發先至的熒茂就像外面搶進來的「小三」一樣,不僅奪得了微軟的歡心,還一舉拿走了「元配」永輝手中的訂單,活生生 上演了一齣「小三變正宮」的戲碼,「現在三顆鏡頭,我們都可以提供高階鍍膜。」走在熒茂的觸控面板產線裡,員工正忙著趕工,客戶不停追單,熒茂總經理莊國 琛幾乎是駐點在大陸,就為緊盯擴產進度,「沒辦法,客戶追著跑,我們當然也只能『皮繃緊』,趕著出貨。」技術不輸人 唯規模較小乘擴產、整合浪潮 衝向巔峰面對觸控面板廠今日的百花齊放,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引領風騷下,觸控面板成了新一代消費性電子必備零組件,熒茂沒有「蘋果光」加持,也沒有 「富爸爸」撐腰,「可是,熒茂的技術絕對不會輸人,只是規模還沒其他同業大。」像是熒茂去年開發出3D表面玻璃,馬上就驚豔韓國手機客戶,顯見熒茂在研發 技術上有不小的突破,「因為這家韓廠正在準備新一代的Google手機,積極尋覓新一代技術,自然對熒茂的產品有極高興趣。」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生態的 分析師說。

另一方面,觸控面板廠資源垂直整合的意識抬頭。鴻海集團向上卡位布局的玻璃加工廠正達,就是觸控面板熱潮下的重要戰略地,方敏宗同樣嗅到氛圍,「所以,我們成立凱茂,就是希望能在玻璃部分多有著墨。」莊國琛說。

以一片保護玻璃占整體觸控模組成本達一五%至二○%來看,多數觸控面板廠都亟欲鞏固保護玻璃的產能及料源,「主要還是因為,目前玻璃供應仍以美商康寧與日 廠旭硝子為大宗,加上客戶所需的產品尺寸、厚度各異,所以能將這個環節做好的供應商不多。」不願具名的面板分析師認為,保護玻璃製程繁瑣,只要一個步驟出 錯,只能苦笑面對「碎碎平安」的窘境。

正因門檻相對高,方敏宗決定盡早啟動垂直整合,將熒茂的玻璃加工部門切割出來,成立凱茂,聚焦在玻璃加工業務。看在方敏宗眼裡,從老牌光學眼鏡,跨足到高 端觸控面板,強茂順利養出羽翼豐滿的小金雞,實在倍感欣慰。母公司強茂集團總裁方敏欽也笑著說:「別人打造家族企業,可是我們要做的是企業家族,替強茂扎 穩另一隻強而有力的腳。」

方敏宗

出生:56 歲

現職:強茂集團董事長

熒茂光學董事長

經歷:創立強茂集團

學歷:正修科技大學

熒茂

資本額:8.4億元

主要產品(占營收比):

觸控面板(23%)、眼鏡鏡片(12%)、保護外殼(48%)、其他(17%) 2008 2009 2010 2011

(預估值)

營收(億元) 19.95 19.62 29.56 39.5 淨利(億元) 0.67 -2.79 0.85 2.67 每股稅後純益(元) 1.5 -4.4 1.0 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7

中國網路電視龍頭 分享征服全球一億雙眼睛祕訣 徐偉峰:別讓六百元扼殺台灣電視創意

2012-2-6  TWM




兩岸電視產業肉搏戰開打,從人才、內容到資金,台灣從領先到幾乎居於劣勢,還有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這場攸關下一代文化與認同的大戰,台灣沒有輸的本錢,徐偉峰的第一手觀察,給台灣電視產業從主管機關到業者一個警惕。

撰文‧劉俞青

近幾年來,兩岸電視產業競爭,從搶人才、搶內容,到搶資金,幾乎處於肉搏的競爭態勢。台灣從開始的遙遙領先,到平分秋色,如今逐漸淪於挨打局勢,究竟問題 出在哪裡?面對中國內容產業的步步進逼,這場攸關華人下一代文化與認同的掌旗手大戰,台灣要如何勝出?

和多數資深媒體人比起來,區區六年媒體資歷(PPS二○○六年才創辦)的徐偉峰也許「不算什麼」,但他特殊的市場定位,尤其在PPS網路電視上,可以看盡 兩岸三地、甚至包括歐美日所有精采的電視節目,包括影響年輕人甚巨的《康熙來了》、最夯的《醉後決定愛上你》,當然也有中國收視率最高的《宮鎖珠簾》、中 央電視台的春晚特別節目等,應有盡有。

兩岸的電視大戰,不只在PPS上開打,PPS等新躥起的網路電視,更是強而有力的競爭者,直接挑戰既有的收視習慣。根據《今周刊》的民調顯示,已經有超過 六成以上的收視人口,有定期收看PPS的習慣。

談電視產業

培養好人才 都是台灣的價值而這僅僅只是第一回合的成績,六年下來已是成績斐然,下一個六年,戰況會如何?徐偉峰有其特殊的觀察。

曾經精準預言網路發展史的知名網路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經在著名的演說「網路世界未來的五千天」(Predicting the Next 5000 Days of the Web)中說過:「以前的人以為網路像是更好的電視,但結果,它完全超越電視。」徐偉峰說,「未來所有的內容都在網路上。」這是電視發展的終極目標還是末 日?

以下是訪談內容:

問:你觀察台灣的電視產業發生了什麼問題?

答:我必須說,我實在不夠資格評論。

但僅從一個視頻行業從業者的角度說好了,根本的問題是:「缺乏投入」。

我記得小時候,台灣有很多大製作的電視節目,像是《一道彩虹》,大牌如鳳飛飛帶了五位知名主持人的現場節目,光這些主持人就很貴的,加上現場節目的製作費 用,是很驚人的製作費,但這樣的節目早就沒有了。

其實台灣現在已經是沒有綜藝節目了,只能勉強維持一個樣板,《康熙來了》算是其中一個,兩個主持人的主持費加起來,在台灣電視節目中算很高的,但和中國完 全不能比,這是一個「投入減少」的問題。

為什麼?因為廣告總營收雖然有成長,但被更多電視台稀釋了,電視台的固定營收就是從「六百元吃到飽」(有線電視月費)來的,這是一個超級不健康的結構,除 非打破目前的收費結構,否則難以扭轉目前的劣勢。

問:在這樣劣勢下,你看到什麼現象?

答:很簡單,目前在大陸最火紅的台灣明星,還是周杰倫和蔡依林,但如果只看到他們兩個受歡迎的程度,那恐怕就錯了。

你知道,這兩個人出道時間多久?大概都有十年了,換句話說,這十年來,台灣沒有培植出更紅的明星來,出現斷層的現象,沒有大明星,就很難有好看的內容,沒 有好的內容就培植不出大明星,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也是台灣很大的警訊。

談網路未來

透過機器選擇想要資訊是趨勢問:台灣還有機會嗎?

答:機會當然是有的。例如台灣人的創意很好,這是教育的問題,台灣的教育制度比起中國沒有那麼多限制,所以培養出很多創意的人才。

但這些人冒出頭來,卻沒有一個好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去引導,會被埋沒掉,政府應該趕緊提出一個有遠景的產業政策,把這些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簡單地說,就 是鎂光燈打下去,讓這些創意的腦袋發光發熱,不用擔心他們到中國還是哪裡去發展,不要有地域觀念,只要把人才培養出來,最後都是台灣的價值。

問:網路電視與傳統電視的發展最後會如何?

答:未來所有的東西都會在網路上,包含PC、iPhone,都在網路上傳輸,只是數據、Data(資料)不一樣,打電話是聲音,電視是影像,MSN是文 字,但所有的東西都在網路上傳輸,而你只有一台機器,這機器叫作電視還是電話,或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這機器是空的,透過機器自由選擇影像還是文字,得到 你想要的資訊,這是必然,而且已經在形成中的趨勢。

談中國市場

要有「不可能完全融入」態度問:就時機上,你其實不算最早到中國發展的,台灣有許多年輕人現在還是很想到中國市場就業,你怎麼建議?

答:是不是最好的時機,要看各產業的發展而定。

我進來的時候,正是中國網路快速發展的時候,這個時間已經回不去了。但台灣年輕人現在要來中國,我還是鼓勵,只是可能不僅僅是網路業。但無論進到哪個行 業,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哈,我這樣說像不像老人?

但這真的是最重要的,除了我一再強調對工作的熱情,我覺得「融入」更是進入中國市場就業的關鍵,很多人來都覺得自己很融入,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有 體認自己「不可能完全融入」的這個態度。

問:你自己有親身體會?

答:可多了!我在PPS之前,在一家音樂下載的軟體公司服務,當時這個公司在雅虎網站上有很多的廣告,我自認是非常會下廣告關鍵字的行銷人,我剛到中國公 司工作時需要登廣告,但我下的文案卻怎樣都不行,點閱率就是不高。

後來我請我們的行銷主管來下,他一下,點閱率是我下的好幾倍,後來才知道,他提出的文案,是當年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口號改編,我印象很深刻,叫「免費才是 硬道理」,你說這種文案我們下得出來嗎?這七個字是文化的差異,也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直到今天,我都不再下文案,我知道這不是我的專長。這其實是另外一種 層次的「融入」,知道自己的欠缺和不足。

問:你願意把你的中國經驗與台灣年輕人分享?

答:我非常、非常願意。

我自己是一路跌跌撞撞過來的,工作換來換去,和很多年輕人一樣。

我常說,失敗的方式千百種,成功的方法只有一種,你儘管勇敢去試,只要夠認真,老天不會關掉所有門的,只是你還沒找到那扇門而已。我也藉此鼓勵大家,絕對 不要放棄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8

創業者擦亮你的眼睛:2015年14個最“招財”的技術潮流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62.html

i黑馬:哪些技術是可能在2015年爆發,並且持續不斷增長直到2016年,並讓從事相關領域的企業一夜暴富?要想得到答案,我們必須追本朔源研究一下IDC、Gartner和Forrester這類頂級咨詢公司的研究成果。
\1、 防禦黑客險

\Forrester預測,像塔吉特(美國的一家著名概念商店)、家得寶以及索尼無不將收到黑客的攻擊。

2015年,黑客將侵入60%甚至更多著名公司的網站。零售業公司也不得不花費比當前兩倍多的電腦來進行網絡安全防範。

各大公司將無一例外地投入一個億美金在黑客防禦險上。

2、 智能手表將會打敗智能腕帶

\Gartner預測,2015年,那些使用智能腕帶之類可穿戴設備的人將會選擇智能手表。

健康類可穿戴設備在2015年的銷售量將由2014年的7000萬件降至6810萬件。其中預計智能腕帶占1700萬件,智能手表預計2100萬件。

Statista公司預計,可穿戴設備市場將由2014年的51.7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71.4億美元。

3、Apple Watch將會稱霸市場

\Forrester還預測:在可供選擇的眾多智能手表,Apple Watch將會獨占鰲頭。這對於蘋果公司以及智能手表App開發商都是極好的事情。

Forrester預言蘋果公司將會成為該領域的巨頭,並預言它在2015年的銷售量將超過以往所有智能腕帶產品的銷售總量。

但Forrester認為到2016年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將會受到更多Android陣營的挑戰,乃至降至50%以下,也許亞馬遜公司就會是其中一股挑戰勢力。

4、數據化的互聯生活

\Yanko 設計

IDC和Gartner同時預測到,在2015年,物聯網設想將得到落地。物聯網指所有事物(各種設備、藥品、工藝品)都可以被隨時監控並將信息上傳至物聯網。

Gartner表示在2015年,將有49億件智能小配件被使用。機械制作業、公共設備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應用將最為廣泛。而IDC更是認為在未來五年,所有的產業都將會在物聯網的思維下將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

這也將促發出巨大的雲計算市場。到2018年,這些使用物聯網思維的公司將會把它們40%的物聯網數據儲存在自己的雲空間里。

5、企業社交市場迎來爆發

\2015年將見證簡單的交友平臺聊天室——Slack成為增長最快的企業App應用之一。

白領人士的線上交流量將會繼續增長。IDC預測,相關的數據在2015年將會環比正在30%。

6、白領健身領域潛在巨大商機

\IDC 認為,白領人士和同事在線分享健身的熱潮將會掀起——截至2015年底,每5個白領中就有一個會參與到公司組織的健身項目中,其中包括公司的健身俱樂部。

支持白領健身的各種項目、活動、服務以及App將爆發式增長。

7、指紋將會替代密碼

\隨著蘋果公司在手機上首度使用指紋識別,2015年在IDC 的預測下,所有類型的終端設備都將提供類似的生物掃描識別方式來替代密碼作為指令。

IDC 預測,在2015年將有15%的移動智能手機會使用指紋識別或者其他類似的方法。到2020年,50%的手機將擁有該功能。而App則也會跟隨這一潮流。

於此同時,IDC 認為更多的安全保護方案將會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服務。15%的安全裝置不再局限於終端設備而是被應用於App做全天候的保護。

8、“可視化數據”將稱王稱霸

\Tidemark的業務是采用雲計算技術幫助企業處理越來越多的數據。

大數據與2014年面世,而接下來的一年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更好的解讀。可視化數據發掘工具逐步成型。IDC認為它的市場增長率將是其他商業智能市場的2.5倍。

由於物聯網的出現,持續不斷的新技術面世,讓我們可以不斷深入地分析數據風暴。流媒體視頻、圖片和音頻的數據分析也將日漸成熟。

這一切都預示著大數據及其分析將會擁有近1250億美元的市場。

9、Hadoop將越來越龐大

\Apache軟件基金會

Hadoop是一種使用相對廉價的硬件來存儲數據的較為流行的技術。

去年12月,第一家大數據公司Hortonworks終於上市,並且迅速引起了投資人的註意。Forrester 預計在2015年,該公司將會搭建一個App平臺,讓其他公司在上面自由編寫或者購買App,而相關的數據將存入大數據庫。

Forrester 稱這個平臺為“Hadooponomics”

Allied Market 認為,Hadoop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包括相關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到2010年很有可能達到5020億美元。

10、3D 打印將成熟

\Gartner 預測,3D打印的訂單量在2015年將增長98%,而隨後一年仍將保持成倍增長。

3D打印以及改變了傳統制造業,但是它更將成為各個有涉及到產品複制領域的一種新選擇,這里就包括制藥業。

Canalys預計,全球的3D打印市場將從2013年的25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162億美元。

11、雲計算將越來越普及化

\在2015年及之後的數年,雲計算將會使各個公司不再需要獨自購買和安裝數據庫。IDC 認為到2017年,大部分公司(大約60%)的數據中心將會從雲計算中租用。

IDC還預測2015年,各個公司大約會在雲計算上投入1180億美元。而這龐大的金額也仍舊微不足道。

Gartner認為全球使用雲計算的總量將達到3.89萬億美元。

12、醫療保健將會簡化成一個App

\IDC 認為2015年,醫院也將啟動數字化。

到2018年,醫療機構之間65%的溝通將通過智能手機服務。到2018年,70%的醫療機構將擁有App和移動設備,將采用遠程健康監控,設置是提供遠程健康服務。

而且醫院將通過移動設備來分析醫學數據,從而提高行業的效率。

13、數字化營銷的投入將成倍增長

\在2015年,各大公司將在數字化營銷方面投入更多,Gartner認為公司規模越大,市場營銷方面的投入就越多。

據報道,那些年營業額在50億美元的公司將會在數字化營銷上投入營業額的11%。而那些營業額在5-10億美金的公司則會花費9%的營業額在該筆投入上。

這對於靠廣告為生的供免費下載的App公司來說,是件利好的事情。到2017年,IDC預測,將有15%的B2B公司會使用超過20種不同類型的數據源去運行客戶的個性化服務。

14、企業會前所未有地在科技研發投入重金

\IDC和Gartner都認為,企業將會繼續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的財力。全世界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將會同比增長3.8%,超過3.8萬億美元。。

IDC還認為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明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7.1%之高,而成熟市場的增速則較為平緩,大約是1.4%。


看懂中國經濟的三隻眼睛


2015-09-28  TWM

中國經濟放緩,讓許多人感到突然。想要看懂中國,若只讀枱面上經濟報告誤判是必然的,應從經濟眼、政治眼以及社會眼這三隻眼睛來觀察。

中國經濟放慢,股市暴跌,房市凍結,人民幣無預警貶值,外匯存底劇降,許多人感到「突然」,尤其近年才入手中國股市、債市、匯市、房市的台灣嬌客。過去看不懂中國,只是賠點(或少賺點)錢了事,接下來再看不懂,恐怕就不只是賠錢的事了。綁緊安全帶,因為震盪還在後頭。

台 灣對中國經濟的一廂情願,部分原因是做了西方的「跟屁蟲」。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這就是西方國家二十年來與中國的關係;最赤裸裸的例證, 就是希拉蕊還是美國國務卿時說的話:「中國現在是美國的銀行,你和你的銀行說話的時候不能太大聲。」中國做了二十年的「世界銀行」和「世界低價工廠」,中 國說自己多健康,西方政客及分析師就說它有多健康;搞政治的說中國成績斐然,做股票的說A股看漲,做外匯的說人民幣就要國際化了,搞投資的說中國馬上變成 世界市場。反正中國政府願意做凱子,人民又有一股對沖百年自卑感的需要,西方配合演出就有錢賺,何樂而不為?

就是在這大背景下,西方一步一 步的,把原來只適合用來推論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分析模型,套用到中國現象之上,而聰明的中國人,尤其在一批一批留洋歸來、熟悉西方經濟術語的人士操盤之 下,也越來越熟練於修剪數字,中西合璧地打造出一個「中國經濟不會倒」的高大形象。外神加內鬼,外神緊吸,內鬼緊貪,今天中國十億的底層工人及農民,成了 世界的「駱駝祥子」──老舍筆下的黃包車夫,一天不拉車,一天就沒收入,而為數三億的城市「先富階級」,也都成為了套利、尋租、投機、脫產的高手。

中國的經濟,在數字上堆砌出了地球第二大的體量,然而那是「吃老本+吃未來」、蠟燭兩頭燒的結果。環境的破壞已慘不忍睹,因此有內部學者推斷,首先使中國巨人折腰的不是其他經濟要素,而是水源。

如 果那套由中西逐利者共同捏造的「西式經濟分析模型」不可信,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觀察、推斷中國經濟的動態呢?現任總理李克強在當遼寧省委書記時曾說漏嘴,他 說他從來不信任中國政府的西方式數據,而只看三個樸素的數據:火車的載貨車廂數、發電量、銀行貸款數。英國《經濟學人》因而出台了「李克強指數」。

其實,李克強說的還不是真正的天機。真要看懂中國,只需要三隻眼睛:經濟眼,看城市中大叔大媽的消費傾向;政治眼,看農村中農夫農婦的怨氣噴量;社會眼,看工廠中男工女工的失業率和薪資滿意度。

只讀枱面上經濟報告,或只看北京三環內、上海浦東的人,誤判中國是必然的。

范疇,曾在台灣、新加坡、美國、中國創業已逾30年,涉及教育、數位出版、風險投資’區域經濟開發等領域。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與中國無關第二季 — 30年後3種台灣》—書作者。



應用眼睛去看中國 阿梅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

對於中國,市場上好像只有兩大陣營。一面極度看好,一面則極度看淡,幾乎沒有中間路線。

看好者對中國問題基本視而不見。他們深信中央政府有能力解決世上一切難題,是中國無敵論的鐵桿粉絲。倘若有人膽敢對國內各種奇形異狀指指點點,他們馬上翻面,並破口罵到「你懂個屁」。

反之,看淡者對中國一切景象皆不信任。他們認為所有國內公司都造賬,所有新聞都造假,所有人基本都是騙子。有趣的是,看好者並不限於同胞,而看淡者亦不只有老外。我認識不少內地有識之士,對內地所有繁榮現象皆抱着懷疑態度,長期覺得中國處於崩潰邊緣。相反,一些連中文都不懂的老外,卻四處硬銷中國故事,永遠都是long china的大好友。

對外公開資訊實太少

問題是,為何大家對中國的看法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呢?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仍然是一個封閉的國度,對外公開的資訊實在太少。官場關係你我永遠搞不清,統計數據也永遠不能信。大家長期瞎猜斷估,習慣了亂噏當秘笈。我見識過很多內地朋友,本能在任何數字後面加多個零。而最讓人吃驚的是,他們有時連自己都呃埋。只不過,光是因為訊息不透明,就代表中國完全沒有投資價值嗎?

每次到訪中國,都被眼前所見的發展所震撼。到處新商廈高樓,高級餐廳擠滿人。13億人一人一蚊都淹死你的故事,雖然聽到爛,但真的在中國某些角落每天發生。至少,在酒店打開電視,見到每個節目都有香港藝人的蹤影。昔日在港混不下去的演員,去到內地個個變晒大富翁。

投資最妙的地方就是變數。不確定性其實是投資者的禮物。如果所有事情都清清楚楚,那投資回報就只能等同於存錢到銀行做定期了。既然數字不能信,倒不如拋開計算機,嘗試用眼睛去尋找中國故事,效果或者會理想。

作者 阿梅


長島花水木眼睛吃冰淇淋親子之旅

這個暑期帶了拙荊和兩隻小妖到日本中部自駕游,沿路消費感覺好像十多年前返深圳。第一程先上立山黑部,之後去了飛驤、合掌村、岐阜、京都等,最後一站到了名古屋的長島花水木溫泉渡假村。花水木溫泉渡假村乃是名古屋以南一個小時車程並在中部國際機場場「附近」的休閒渡假村,包括Mitsui Outlet Park、Anpanman Children’s Museum & Park、名花之里、湯浴之島、水上和機動樂園。
早前有名嘴唱淡樓市,今次且看看一些有關樓市的政府統計數字。自1991年至2011年這二十年間,自置居所和租住比率由1991年的42.60%和57.40%,上升至2006年的52.75%和47.25%,可見自置居住比率續升。但2011年的自置居所和租住比率卻略為調整至52.09%和47.91%,雖然筆者沒有最新數位字,但相信近年樓價升幅快過租金令人轉投租住比率較高。
可能受1997年金融風暴影響,政府在2001年才開始有替自置居所承做按揭的數字。有按揭或貸款自置居所由2001年的51.53%下跌至2011年的39.90%。雖然筆者沒有按揭或貸款自置居所中承做財仔二按或欠下私人貸款數字,但筆者推測數字不高,皆因有本事甚麼也寧以低息按揭來解決財務需要。租住單位按揭數字不詳,但擁有租金收入的確業主一般在四成按揭下,租金收入應該可蓋過供款收入。由此推論香港樓下價雖高,但持貨者強手居多,樓價下跌觸發因高按揭成數崩盤機會不大家。
除了室堂還有點積雪外,整個日本中部炎熱無比。到了花水木溫泉渡假村拙荊忙於在Outlet血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父親,筆者在酷熱的天氣下當然帶兩隻小妖去水上樂園玩。水上樂園內充斥刻意打扮而身穿入時水著的東洋妖女,仿如置身一個比堅尼時裝表演舞台,親子樂之餘又目不暇給,不亦快哉!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眼睛和大腦 汽車電子將迎爆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616.html

為智能駕駛汽車裝上攝像頭,這是無人駕駛汽車從理論走向現實的首要基礎之一。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長趨緩的背景下,攝像頭生產廠商正在逐漸將戰略重點轉移到汽車產業。

市場研究公司IHSAutomotive數據顯示,2020年車載攝像頭銷量將達到8300萬。市場研究公司TechnoSystemsResearch認為,隨著技術覆蓋到中低端車型,從2011年到2018年,僅車載攝像頭這一細分市場規模將增長7倍,達到66億美元。

如此高速的市場增長將得益於汽車智能化和各種高級輔助駕駛技術的加入。根據定義,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於網絡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雲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深度學習、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並最終實現自動駕駛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而通過攝像頭等傳感器進行環境感知是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第一步。目前,高端汽車最多搭載8個攝像頭,可幫助實現可視化輔助泊車、緊急剎車等功能。根據三星手機攝像頭供應商、韓國最大汽車攝像頭制造商Mcnex公司介紹,未來,當攝像頭取代傳統的側視鏡,每輛汽車的車載攝像頭的數量有望上升至12個。

搭載攝像頭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眼下,包括國內的攝像頭制造商以及為手機生產攝像頭的制造商如松下、LG等都在試圖搶食蛋糕。為iPhone手機生產攝像頭的LG Innotek公司,也從2013年開始生產汽車攝像頭。國內攝像頭制造商也試圖進入汽車攝像頭領域,但根據IHS的市場研究,目前松下和索尼在停車用攝像機方面領先;而大陸、博世和Autoliv公司主宰了前置攝像機市場,中國廠商想從中分羹挑戰頗多。

這樣的情況在整個汽車電子領域都存在。“10年前的汽車產業,汽車電子僅為整車采購價值的20%,現在已經達到30%—35%。汽車電子在整車所占的價值比重,緊湊車型目前占比15%左右,豪華車達到28%,而電動車已經高達近50%,2015年我國汽車電子行業的整個產值達到740億美元(接近4500萬億元)。”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協辦的“2016國際汽車電子高峰論壇”上,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元談道。

隨著智能化進程的推進,汽車已經不單是一個傳統的制造產品,而逐漸成為一個“電子產品”。各種汽車電子元件正在試圖成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手臂和大腦。而國內廠商如何在高速增長的市場下、從外資零部件廠商口中搶食成為當下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與國際知名的零部件公司相比,中國零部件企業在技術和研發上相對較弱,海外並購成為他們快速搶占市場,贏得先機的重要方式之一。自此之前,中國零部件企業海外大手筆“買買買”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而在汽車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海外收購再度成為中國零部件企業快速掌握市場的一個方式。

航天科技在3月發布聲明稱,擬以發行股份、支付現金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益聖國際持有的Hiwinglux公司的全部股權、Easunlux公司持有的IEE公司97%的股權以及國新國際持有的Nav-ilight公司的全部股權,而這三家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傳感器和電子控制模塊制造領域。

而寧波均勝電子則更是希望通過資本運作和海外收購提升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市場競爭力。雖然成立僅有十余年時間,但均勝先後並購了德國普瑞、IMA、Quin GmbH以及KSS和TS德累斯頓,迅速在汽車電子領域建立起了綜合的系統競爭力。據劉元介紹,在2006年,均勝電子的營業收入僅為2000多萬元,而到今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200億元,其中有90%左右來自於汽車電子的銷售。


“他是能讓希拉里眼睛發亮的那個人”

即將正式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希拉里周五晚間通過推特宣布競選搭檔是來自弗吉尼亞州的聯邦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 。

現年58歲的凱恩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曾經擔任弗吉尼亞州州長以及弗州里士滿市市長,他將於下周參加在賓州舉行的民主黨全國黨代會上正式接受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分析人士指出,希拉里選擇在周五宣布競選副總統人選應該是為了轉移媒體和外界對剛剛結束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註意,同時也可以為民主黨全國黨代會下周在費城登場前“熱身”制造一些興奮的氣氛。

此前凱恩就被認為是最可能的副總統人選,但包括農業部長維爾薩克(Tom Vilsack),新澤西州參議員布克爾(Cory Booker)以及勞工部長佩雷斯(Tom Perez)等也都被認為也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來自總統大選最關鍵搖擺州之一弗吉尼亞州的凱恩是華盛頓圈內人氣很高而且很受歡迎的政治家,能講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凱恩不僅認為可以為希拉里爭取到維及尼亞州的重要選票,還被認為可以得到重要的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持。

凱恩曾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2008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時,凱恩曾是呼聲極高的副手人選,但奧巴馬選擇了拜登(Joe Biden),在2013年成為弗吉尼亞州參議員之後,凱恩加入參議院軍事和外交關系委員會,曾前往包括阿富汗,伊拉克和以色列等20多個國家,被認為具有豐富的處理外交事務經驗。

前總統克林頓和希拉里一為什麽挑了這位最“枯燥無味”的副總統?

“我是一個枯燥無味的人。” 凱恩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而凱恩在華盛頓的圈內確實被稱為是一位“不會讓人血液沸騰(興奮)的政客。”

然而,同桑德斯或者女參議員沃倫等讓人一聽就“興奮的跳起來”的競選相比,希拉里還是選擇了這位讓人“聽了完全無感”的競選副手。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凱恩確是希拉里競選團隊自4月份贏得紐約州初選之後就一直精挑細選仔細考量的人選。在考慮競選副手的過程中,包括前總統克林頓和女兒切爾西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除了要為民主黨挑出一位副總統候選人之外,他們還要為自己的家人挑一位天天朝夕相處合作共事的工作搭檔。“從上次兩人公開亮相時的互動可以看出,他是那個能讓希拉里眼睛一亮的人。”美國媒體CNN的一位新聞評論員指出。

凱恩也被認為是希拉里的候選人名單中“最安全”的候選人,雖然政治溫和派的凱恩可能不會獲得大量極左選民的支持,但在幫助希拉里獲得年長白人男性選民的支持方面,凱恩的白人男性身份和他的年齡以及個人經歷無疑會對那些“恐懼”希拉里女性因素的選民起到正面的安撫作用。“特別是在希拉里的對手(特朗普)是一位非正常人的情況下,希拉里選擇一位中規中矩的副總統人選就顯得更加重要。”美國媒體的一位評論人士指出。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71.shtml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深藍DeeperBlue 深藍DeeperBlue

23%美國人不敢坐的Uber無人車,這些公司在做它的“眼睛” | 黑馬薦文

激光雷達是無人車的“眼睛”,無人車要看得見,必須得靠它。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全文 3588字,閱讀時間預計6分鐘

推薦理由:隔三差五就有公司站出來說自己在做無人車。但這些技術的核心孰真孰假?哪些靠譜?在本文中,你將看到,為什麽說激光雷達是無人車技術的關鍵?激光雷達的商業版圖該從哪里拼起?此外,文中還為您盤點了 5 家激光雷達公司或技術提供商,它們或許是未來無人駕駛的救命稻草。本文由深藍DeeperBlue(ID:deeperbluetech)授權i黑馬發布。

Uber 無人車最近挺火。

2016 年 9 月 14 日,Uber 無人車正式向公眾開放。來自匹茲堡的 1000 名 Uber “忠實用戶” 體驗了 Uber 的無人車服務。

然而,美國密歇根大學同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則表明,約 23% 的美國人明確表示自己不會乘坐無人駕駛汽車。

就在不久之前,Instagram 用戶 “evelab” 在舊金山拍到了一輛正在路上跑著的 Uber 無人駕駛車。舊金山成為 Uber 無人車與 Google 無人車的第一個正面賽場。

q1.webp

網友“everlab”在舊金山街頭拍到正在進行測試的 Uber 無人車。

加州是對無人車路測比較嚴格的州,然而似乎 Uber 在加州也拿到了測試拍照。

“我們不清楚這輛車正處於無人駕駛測試,還是有駕駛員開著。Uber 並沒有宣布在舊金山有了路測牌照,” 美國《財富》網站在 2016 年 9 月 4 日這樣報道,“但是看起來車頂的激光雷達正處於激活狀態,它在不停地進行 360 度掃描。” 《財富》暗示人們,Uber 或許又開始做“非法”的事情了。

《財富》網站所說的激光雷達,就是照片中 Uber 無人車頂上那個類似全家桶的罐子,是分辨一輛車是普通車還是無人駕駛汽車的標誌。激光雷達是無人車的“眼睛”,無人車要看得見,必須得靠它。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激光雷達就已在無人車上大顯身手。

這事兒要從世界上第一場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說起。2004 年 3 月 13 日,這場比賽在美國西南部莫哈韋沙漠舉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PPA)在沙漠中鋪設了 240 公里長的賽道,從加州的巴斯托一直延伸到內華達州的普里姆。

然而,參賽的無人車軍團全軍覆沒,沒有一支車隊開完全程,參賽車輛不是拋錨就是被撞壞。DAPPA 宣布一百萬美金的獎金輪空,來年再戰。

第二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團隊,率先在無人車 “Stanely” 上使用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一路順利披荊斬棘走到終點,並奪得冠軍。兩年的獎金加在一起,斯坦福的無人車團隊拿了兩百萬美金。

由大眾越野車改裝而來的 Stanley 車頂上裝有激光雷達。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輛 Stanley 的歷史性意義。斯坦福大學孕育了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無人車領域大牛,比如,被稱為“無人車教父”的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

更重要的是,這輛 Stanely 拿到冠軍,正是使用了激光雷達作為傳感器——這是激光雷達在無人車上的首次使用。

無人車沒有駕駛員,想要看得見,必須采用傳感器。目前,無人駕駛傳感器的主流解決方案就是激光雷達。比如前文提到的 Uber 無人車,以及 Google 無人車,采用的傳感器都是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依靠激光遇到障礙後的折返時間,計算出相對距離,生成物體的 3D 輪廓,畫出汽車周圍環境的高精度地圖,精度可達到厘米級。一枚激光雷達可以做到 360° 發射激光,從而達到 360° 掃描周圍環境的效果。比如像下圖這樣:

隨著無人車越來越火熱,傳統車企們也開始進入激光雷達的賭局。2016 年 8 月,福特宣布投資激光雷達界的頂梁柱 Velodyne。福特的首席技術官拉什·奈爾(Raj Nair)說:“我們將激光雷達視為關鍵。激光雷達具備強大的傳感能力,可以作為雷達和攝像頭的有益補充。”  福特的全自動無人車正在研發,預計 2021 年推出。

但也有人不相信無人車必須要用激光雷達,比如特斯拉的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總之我不是激光雷達的粉絲。” 2015 年 10 月,在某次媒體公開見面上,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道:“我不認為大家需要激光雷達……你可以用攝像頭加上一個前置雷達來實現一樣的效果。我認為這樣的組合(攝像頭加前置雷達)完全可以替代激光雷達。”

馬斯克說的前置雷達其實就是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的區別在於載波波長不同,毫米波雷達比激光雷達精度低、可視範圍的角度也偏小,但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這一對的組合,成本上遠低於激光雷達。

事實上,大部分傳統車企(如寶馬、福特等)在自動駕駛這件事上,是用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的組合的。和無人駕駛不同,自動駕駛必須有駕駛員在場,屬於更低級別的智能駕駛。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也是采用的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馬斯克對激光雷達做出這樣的判斷,或許有自己的出發點。

o1.webp

激光雷達目前的瓶頸就是一個字:貴。舉個例子,Google 無人車目前使用的激光雷達,售價高達 8 萬美元。

要想把激光雷達成本壓下去,無非通過三條路:

第一,用沒那麽好的激光雷達。比如用低線數激光雷達,配合其他傳感器,組成低成本的感知系統。激光雷達的線上都是探測點,線越少代表著探測點越少、越不精準,同時成本更低。然而,低成本的感知系統意味著對無人車本身的計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第二,把產量提上去實現規模效應。 2015 年年初,激光雷達的主要廠商 Velodyne 宣布接到了福特激光雷達的大訂單。 總裁麥克·耶倫說,“如果一次性大量購買 VLP 32(註:Velodyne 的一款新激光雷達),比如說,100 萬臺,那麽這款激光雷達的單品售價會降至 350~500 美元之間。” 然而,事實上,整個 2015 年,Velodyne 出貨量不到 5000 臺。在無人車普及之前,看上去這條路也行不通。

第三,用一種叫做固態激光雷達的東西。激光雷達中,最昂貴的成本是機械旋轉部件,如果把這個部件替換為電子設備,就是固態激光雷達——這似乎是一條可行的路。

機械式的激光雷達,帶有旋轉部件,水平視角能夠達到 360°。而固態式的激光雷達,沒有旋轉部件,水平視角小於 180°——一個雷達不夠,多加幾個就行了,可視範圍也能一樣。

o3.webp

固態激光雷達的出現,能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體積和成本。機械式激光雷達的旋轉機械部件又貴又占地方。而固態激光雷達拋棄機械部件,轉用電子掃描代替,因而體積更小,更易在車內集成, 並且成本更低。舉個例子,美國新興激光雷達公司 Quanergy 開發的固態激光雷達,計劃 2017 年底量產,媒體公開材料上說,單個售價僅 250 美元。

在激光雷達的版圖上,原本只有一些老牌公司如瑞士 Leica 致力於為飛機制作激光雷達。感謝無人車市場的蓬勃興起,一些針對無人車的激光雷達企業應運而生,比如:美國的 Velodyne、Quanergy、 TriLumina,德國的 Ibeo、以色列的 Innoviz、加拿大的 LeddarTech。

而中國本土的激光雷達企業,與國外相比在技術上仍有較大差距,擁有核心技術的不多。限於技術難點和硬件成本高,多數企業主要代理生產,或者“貼牌” 生產。總體來說,國產低精度的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這類高端市場動靜不大,反而在掃地機器人這類中低端市場取得了突破。

深藍選擇了國外的一些代表性新興激光雷達企業,作為盤點與大家分享。這些企業都擁有成熟的激光雷達產品,或者是能提供相對先進的激光雷達技術。

Velodyne

在激光雷達領域,Velodyne 最資深。 2007 年第三屆比無人車挑戰賽最終完賽的 6 支車隊中,有 5 支使用的是 Velodyne 生產的 64 線激光雷達,包括最終的冠亞軍卡內基梅隆大學車隊與斯坦福車隊。

q2.webp

Velodyne 官網,激光雷達產品展示

Velodyne 老本行其實是做專業音響。2016 年年初,激光雷達這條業務線剝離出來,自成 Velodyne LiDAR 公司,目前有包括 Velodyne 16、32、64 線雷達三個系列,已與 25 個不同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合作。

福特汽車公司與 Velodyne 的合作已超過 10 年,在 2016 的 CES 展覽上,Velodyne 借福特的展臺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產品:新型固態混合激光雷達 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這項產品的尺寸與之前 16 線的差不多,但線數翻倍,可以滿足大多數無人駕駛場景的要求。

在融資方面,2016 年 8 月 16 日 Velodyne 宣布獲得由福特與百度的總金額為 1.5 億美元聯合投資。Velodyne 創始人大衛·海爾(David Hail)說到,Velodyne LiDAR 將把資金主要用於研發下一代無人駕駛技術所需的激光雷達——這款產品或許就是固態激光雷達。

至於關鍵的價格問題,Velodyne 亞洲區市場總監翁煒 2016 年 8 月初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及測試技術研討會上承諾:“如果明年能拿到一百萬訂單,我立刻就可以給到 500 美金的單價。

Quanergy

這家位於矽谷中心地區桑尼維爾市的初創公司成立於 2012 年年底。雖然只有三歲,卻造出了全球第一款固態激光雷達。

這款產品 S3 在 2016 年年初的 CES 上首次亮相,尺寸與 Velodyne 產品差不多。不同的是,Quanergy 取消了昂貴的機械旋轉形式,售價僅為 200 美元,和 Google 所用的 8 萬美元的激光雷達相比,簡直是白菜價。並且 Quanergy CTO 傑夫·歐文斯(Jeff Owens)表示,S3 的價格還有下降空間,未來會低於 100 美元

o4.webp

Qunergy 官網

Quanergy 固態激光雷達的關鍵技術 “相控陣激光雷達技術” ,正是創始人羅伊·艾爾達達(Louay Eldada)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研究課題。而另一位創始人於天越來自中國,曾是光伏企業 Nanosolar 的首席科學家

在融資方面,2015 年 Quanergy 獲得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德爾福(Delphi)的戰略投資,後者收購了 Quanergy 的部分股權。2016 年 8 月,Quanergy 獲得了 9000 萬美金新一輪融資,由森薩塔科技(Sensata Technologies)領投,德爾福、三星風投等多家公司跟投。

與 Quanergy 有大量合作事宜的企業目前已有如下這麽多:谷歌、蘋果、IBM、博世、奧迪、福特、戴姆勒等。

Innoviz

這家成立於 2016 年初的以色列初創公司,目標是造出價格在 100 美元以下的固態激光雷達。

為了實現相比市場價格 800 倍的成本緊縮,Innoviz 計劃削減激光雷達的構成部件。這款終極產品將會非常小,體積是 Velodyne 64 線雷達體積的百分之一

o6.webp

Innoviz 官網首頁,主打無人駕駛雷達

2016 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Innoviz 的CEO 奧米爾 · 凱拉夫(Omer Keilaf)接受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采訪時說到:“ 2016 年底 Innoviz 將推出一成本較高、體積較大的過渡產品。Innoviz 將於 2017 年將成本壓縮成 250 美元, 而 100 美元的終極版本有望於 2018 年年中發布。” 

Innoviz 於 2016 年 8 月 8 日完成了一筆 9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投資方之一有 “以色列比爾 · 蓋茨” 之稱的企業家左哈爾 · 齊賽佩爾(Zohar Zisapel)

Innoviz 的三位聯合創始人:CEO 奧米爾 · 凱拉夫、研發 VP 奧倫 · 羅森茨魏希(Oren Rosenzweig) 以及 CTO Amit Steinberg,都曾服役於以色列國防軍情報機構的精英技術部門——這在以色列的科技創業中,是一個典型例子:以色列國防軍精英部門的軍人在接受戰場的洗禮之後出來創業。

CEO 凱拉夫在創立 Innoviz 之前,曾帶領團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應用在手機上的手持分子傳感器,這款產品被福布斯評選為 “ 2014 年五大創新技術” 之一。

LeddarTech

LeddarTech 成立於 2007 年,脫胎於加拿大國家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LeddarTech 持有專利傳感器技術,可為激光雷達提供先進的探測與測距系統。

LeddarTech 獨創了一套算法,可在多種惡劣環境條件下探測環境中的各種物體,同時探測距離較高。此外,光學部件通常不便宜,而在 Leddar 的設計中,激光雷達傳感器削減了部分光學部件的使用,並且采用便宜的紅外線做光源,降低了成本。

kkk2.webp

LeddarTech 激光雷達性能的介紹

LeddarTech 商業路線獨特。CEO 查理斯 · 布蘭傑(Charles Boulanger)在傳感器會展上接受采訪說到:“ LeddarTech 跟別的激光雷達廠商不一樣。我們不做適用於所有場景、所有車型的激光雷達。我們只提供技術,賣芯片集。”

2016 年中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Valeo)上門合作,用 LeddarTech 的芯片集,合作開發號稱 “最便宜的激光雷達傳感器”。

 TriLumina

這家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初創公司成立於 2010 年。前身是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TriLumina 為激光雷達提供光源。

TriLumina 設計制造的近紅外發射器面積雖然只有指甲蓋那麽大,但可以釋放 5 千瓦的光能,相當於 80 盞遠光燈。並且,它采集到的信息還能快速傳回:TriLumina 將傳輸速度提到了每秒 10 G,相當於普通家庭 WiFi 速度的 500 倍。TriLumina 的激光器產品 VESEL 可以同時解決深度遙感與數據傳輸兩大問題,可以幫自動駕駛汽車省下幾個激光雷達。上述產品計劃將於 2017 年投入市場。

o7.webp

TriLumina 官網

TriLumina 前 CEO 科克 · 奧提斯(Kirk Otis)曾在 2015 全球汽車博覽會上受采訪說到,TriLumina 能在未來幾年中制造出售價僅為 60 美元的激光器,相當於目前價格的百分之一。

此外,TriLumina 激光器作為一種平臺技術,還能拓展到一系列掃描應用場景,如機器人、工業和家庭應用領域的 3D 深度遙感、通過手勢作為人機接口和紅外感應等。

在融資方面,TriLumina 的資金來源較為多樣:除了包括 Stage 1 Ventures、Cottonwood Technology Fund、Sun Mountain Capital 等在內的風險投資公司外,TriLumina 還獲得了全球工程機械領域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 )與全球最大汽車電子供應商之一電裝公司(Denso)的戰略投資。


Uber無人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