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園區最熱話題: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竹科ONSALE真想打追蹤


2015-12-14  TCW

十一月起,我們的Line裡,不斷傳出各家將分拆整併的訊息,聽說,這群世界第一的公司,想賣的人遠比買的多!

董事會的必備話題多是「如何賣出好價錢」,當竹科正在大拍賣,台灣,將剩下什麼?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科技供應鏈,竹科,就是這個供應鏈的火車頭。

當火車頭失去動能,直擊他們最真實的掙扎、交易、跳槽畫面。

第四季,竹科內的半導體產業求售的傅言,在市場「嘩」的一下傅開。竹科(新竹科學園區),竟然正在「拍賣中」。

它是台灣的傅奇,科技新貴這個名詞袋源於此。過去,只要努力工作十五年,不到四十崴就能賺到一輩子財富的例子太多,因此,這裡吸納全台灣最優秀的人才,每十人就有三人是博士,平均收入全台最高。

它也是全世界的傅奇,二〇〇五年,美國《商業周刊》以「Why Taiwan Matters」(台灣為什麼重要)為封面故事主題,提到徒台北內湖到竹科這七十公里內的高科技公司,足以影警全世界IT麈品出貨,這讓台灣成為隱藏版的世界經濟中心。

如果稅,這個中心是由占台灣上市木匱公司五三%市值的電子公司所組成。那麼,環繞著IC設計公司出發的半導體業,就是「世界中心的心臟」。它們是全台灣最 符合知識經濟的高含金量產業,不靠設備投資,不用中國生產人力,而是靠自己的腦袋,設計出一個個用在電腦與手機內的晶片。

現在,「心臟」竟然要開賣?

十一月六日,大半竹科人的手機陸續跳出一則Line訊息。這個訊息指出,聊發科和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晶片廠商聯詠,將去收購全球網路通訊晶片龍頭瑞昱。雖 然事後證實是謠言,但是,傳言中的主角都是世界第一的企業,他們的股價曾動輒兩、三百元,至今仍在獲利,而且全球IT產業仍在成長。這些收購訊息背後。有 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真相?

這道高科技業最重要的防線,真的會崩解?台灣該怎麼辦?我們展開追蹤調查,先讓量化數據告訴我們真相。

我們追蹤一個多月,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沒錯,這是個集體求售的現象。

先聽中間人們的說法。

穿梭兩岸十多年,引薦過十多家IC 設計公司給中資的中介業者說,十一月起,他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台灣晶片設計公司高層的電話,主要就問兩個問題:「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怎 聯絡趙偉國(清華紫光董事長)?」他說,一半的IC設計上市櫃公司,近兩個月部向他深詢過出售可能。

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旗下的畢馬威財務諮詢董事總經理鄭傑文說,過去十年,他做的幾乎都是買公司的生意,「現在來找我們,要賣的占七、八成以上。」「我才剛 安排一組人(指買家與賣家)會面,還有一些類比IC設計公司賣相太差,賣的timing(時間點)已經過了,我直接回絕,」另一位擅長操作購併案的金融業 副總說。

再聽賣方怎麼說。

我們向十間目前仍是、或曾是台灣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IC設計公司(見下表)發言人、財務長或投資人窗口詢問,.是否曾在一到兩年內,討論過關於購併或出售的行動?十問公司中有六間大方姻一承,公司確實討論過此事。

一位在近兩年內,選擇將自己公司出售的IC設計業董事長說,他看不到未來會更好的可能,所以選在現在,把表現仍亮眼,每年每股盈餘(EPS)動輒破十元的 公司,趁好時機賣掉。另一位同樣賣掉自己公司的董事長說:「大家想法都差不多,因為這個(指整併)已經是顯學了。」另一問早年鼎盛時期,股價曾經超過五百 元的IC設計廠主管則坦言,自己當買方的談判籌碼很低,未來最大的機率就是,把自己賣掉。

有賣方,自然就有買方。

我們也找到想買的人:台灣最大NAND Flash控制晶片廠群聊董事長潘健成。他大方坦承:「買,不考慮。買,有好的、有合適的就買。有在看標的.

但買貴我不要啊,就看吧。搞不好二〇一七年更便宜。(現在)想賣的多,但是也賣得貴,現在其實才剛開始。」他說到興起:「我是講不賣公司,但如果看本益比,大陸開出五十倍(台灣現在約十二倍),另當別論啊。有本事

就來啊!誰怕誰?」

面對這場大購併潮,他說,這是大勢所趨。二個產業會有很多家公司,表示它還不成熟,成熟產業一定就是一大一中存活著,後面沒了,台積電、聯發科死不了的,少賺一點而已,剩下的要不收一收、要不併一併嘛!」至於員工則這樣想。

面對將來的動盪,IC設計廠內,三十歲左右的研發主力部隊,已蠢蠢欲動,但不是跳槽到陸資在台子公司,而是直接前進對岸。台灣前五大IC設計廠的一位中階 工程師說,台灣終究是邊陲,真正重要的資源與舞台,還是要進到總部,「展訊上海也是台灣人一掛,聯發科前主管也想把台灣組成幫派,想每一個事業部門都布滿 台灣人。」甚至有中國企業打算盤,想把台灣公司私有化下市,去中國上市。

一位會計事務所高層坦承,曾有中資叩門,想採取上述做法。中國保證三十幾倍起跳的本益比,比起台灣現在僅有約十倍到二十倍高,「兩岸套利啊,薪水變兩倍, 股東價值變三倍,十億變三十億,(台灣老闆)何樂而不為?」當台灣超過一半以上的半導體公司股價都低於淨值,十家台灣,甚至是世界第一的企業,今年只有兩 家仍有正成長,台灣半導體業最堅固的防線,確實難逃崩解重組的命運。

一旦,集體求售局面發生,半導體供應鏈的話語權,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的速度,會比想像快。

截稿同時,台灣科技業最有競爭力的台積電,成立二十八年後,宣布將赴中國南京興建十二吋晶圓廠,一直留在台灣的全球最頂級晶圓製造技術與人才,暌違八年後,將第二次登陸。

研究半導體的澳洲作家Craig Addison在二〇〇〇年時,提出「矽屏障」概念。

他的論述邏輯是:台灣雖然只是小島,但因為擁有很多世界第一的半導體企業(編按:矽就是晶圓的主要原料),這形成了台灣的隱形屏障,讓對岸在軍事上不可輕舉妄動。

這道矽屏障到底是怎樣瓦解的?

第一個,是距離竹科車程約十五分鐘的「台元科學園區」。

這是最多中國IC設計公司來台設點處。園區進來右側第二棟大樓,台元一街六號上頭,便藏著傳說中中國展訊公司的台灣分公司!舂港商鑫澤數碼。它是讓聯發科坐立難安的對手,用三倍到五倍的薪資,狂吸台灣人才。

根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的半導體金額甚至高於原油。這讓中國鐵了心,去年成立約新台幣六千億元基金,自行扶植供應鏈。

「聯發科的市場大部分在大陸,只要大陸的手機品牌華為、小米等等說,手機的晶片不要用聯發科,我看老蔡就要跳樓了,老共只要講一句話,馬上就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恰和創投董事長王伯元說。

據了解,原本預估明年將再創高峰的聯發科,內部已經調降目標,獲利率將成為創業以來最低。(詳見一百零六頁文)對岸,正用一個國家的力量,跟這個產業拉鋸。一是合作,一是擊垮,沒有第三條路走。

第二個場景,則發生在台積電供應鏈論壇上,顯示出大家的進退兩難。

十二月三日,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要供應商們,準備前進五奈米製程。但他沒說的困境是,摩爾定律眼看就要到盡頭,為了達到「每十八個月,同樣尺寸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增加一倍」的神話,越往前跑,大家越舉步維艱。

以台積電為例,今年資本支出八十億元,是六年前的二.七倍,且為了讓下個世代的十奈米製程順利量產,更從去年起,首度啟動研發人員三班制的「夜鷹計畫」。

當步伐更沉重,後進者追上機會越大。

另一方面,手機下一個應用:物聯網,商機還太抽象模糊,讓大家找不到新戰場,「到最後領先者跟落後者就會擠成一團。」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說。

有意思的是,威脅不是今年才出現,但廠商求售的聲浪,卻在這兩個月集中傳出?

鏡頭轉入IC設計公司的董事會裡。剛經手紫光入股力成案,身兼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的律師黃日燦說:「每一個董事會都大談特談(購併)。」這一個多月,大家都忙著做不同的沙盤推演,因為三宗購併案,的確刺激大家。

第一,敵意購併竟會發生在我家隔壁!日月光跟矽品的購併案發生後。大家忽然驚覺,不是陸資或外商會敵意購併,同業也會。公司經營再好,只要資金籌碼不如他人,也可能一夕間失去公司。

第二,原來讓敵人入股,也是一招!封測廠力成在自己的客戶與供應商,陸續被對手買定後,索性選擇讓其入股,取得最大主導權,多換兩到三年的轉圜餘地。

第三,不要讓自己變購併孤兒!為了與對岸角逐談判,龍頭聯發科這半年來快速買了四個公司。「不要全部都買光了,就剩我孤伶伶的,」黃日燦認為,打群架,絕對比單打獨鬥,更有活路。

每一個推演,對過去不習慣靠購併成長的台灣CEO們,都是挑戰。當趙偉國來台放話,仿彿整個台灣半導體都是他的囊中物時,「買家出現了」的氣氛,就像鬆開了壓力鍋氣閥,大家一窩蜂將「把自己賣掉」,當作前途的唯一解方。

現在,整併之路開始,最大的購併潮還在後面。以台股現在的低本益比與企業帳上現金來看,好公司還沒定到非要立刻把自己賣掉的地步,但明年選後,或許便是關鍵期。

變局,已經形成,無法回頭。大家都在問:「台灣可以接手竹科的下一個產業在哪?人才,又往哪裡流?」我們離開了竹科的壓力漩渦。走進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群 暉,它不在南港、內湖的科技聚落,而是隱身在長安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商辦大樓。這裡是陳良基口中,台灣頂尖理工學生的就業新首選,更勝台積電跟聯發科。 (詳見一百一十

頁文)

群暉,是做很多人不熟悉的網路儲存設備,可讓我們在家中彷彿擁有私人伺服器,分享訊息與檔案。另一家一流畢業生跳槽的新選擇,是明辨(Acadine)其背後則有紫光集團的資金,做的是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當校園最優秀的人才察覺到產業的更迭,決定冒險找新舞台。人才能量不會消失,而是釋放到各產業,有機會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

動盪會有,但商業自會找到生路(詳見一百一十四頁文),曾經占愛爾蘭GDP約一五%的金融與營建業,在金融海嘯之間一夕瓦解,但該國仍能從歐洲乞丐翻身成為歐洲矽谷。占台灣GDP約七.五%的半導體產業開始重組,不代表台灣未來就再無希望。

值得焦慮的反而是:我們還有沒有贏的雄心壯志?

我們是否把九九%的心力,虛耗在不成長的舊戰局,但連一%的心力,都吝於對新局投資?

坐在國貿大樓十二樓的旭揚創投辦公室。當年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人共同創立宏碁的郃中和,跟我們分享一個將近四十年前的老故事。

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剛自歐美起家,還沒在亞洲落地生根,給了他們時機。

在台灣幾乎沒人聽過個人電腦的時候,他和施振榮一群人,設計出微處理器,包裝出宏碁的第一台電腦「小教授」,一個在小公寓創業的七人組合,卻僅次於當時的 康柏(conpaq)之後,推出全球第二台兼容電腦。大家不知道PC,他們就設計教育套件、辦雜誌、幫人上課,去捏出市場,然後一步步找代工,將P C生態系兜起來。當時的台灣沒有市場、沒有技術,更沒有資金,「這都是從無到有啊!」他說。

台灣曾經從無到有的傳奇很多。過去,電腦廠商的產品,都是從頭到尾自己製造,但台灣發展出專業代工的模式,把一台電腦拆解成二、三十種個別的產業。於是,在電腦時代,台灣養出了華碩、威盛等股王股后,製造出無數億萬富翁。

有贏的企圖,策略才能展開。

當時的人們,都不是先追求第一,而是想清楚唯一,自己無法被取代的點是什麼,然後奮力一擊,找到破局點。

戰場,永遠是一體兩面,有贏家,就有輸家。技術發展陷入門檻,代表其他贏的方式會冒出頭。被中國資金進駐,可能失去主導權,但會更親近市場。也許,我們不能當紅海戰場的主導者,但我們將有更多餘裕去想藍海策略。

從竹科、台灣,到個人。我們越願意想像未來,越可能找到自己的破局點。

但願這場竹科大拍賣,收穫的不僅是輝煌時代的結束慼慨,而是更多開闖新局的勇氣。

場景一:十一月六日,竹科人手機上的Line「有多少IC設計高層探詢出售可能?」「一半的上市木匱公司都來問了。」一位穿梭兩岸十多年的中介業者說

場景二:新竹科園區

「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怎麼聯絡紫光趙偉國?」一位中介業者透露,每天被電訊的兩個問題場景三:台元科學園區,中國IC設計公司群聚地「以前看島內, 大家西線無戰事,突然發現 ,島內也有很多戰事需要思考。」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 律師黃日燦場景四:長安西路商辦大樓,遇見新貴2.0世代「你要找到跟尖錐一樣的破局點,這個點,就是生死存亡點。」兩岸最大掃毒App廠商獵豹創辦人傳 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4

如果你真想知道為什麽大批創業公司估值爆跌,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5/155620.shtml

如果你真想知道為什麽大批創業公司估值爆跌,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Mark Suster Mark Suster

如果你真想知道為什麽大批創業公司估值爆跌,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為什麽做估值在這幾年顯得這麽不理性?

 黑馬說:

創業公司的估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沒有一個投資人或者一群投資人能夠說把市場降下來就能把市場降下來。如果你真想知道為什麽大批創業公司估值爆跌,也許看過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文|Mark Suster

最近一段,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就 IT公司股價暴跌現象開展的討論不絕於耳。事實上,判斷一個公司的準確估值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它需要你對公司未來的增長、面臨的競爭以及最後能否實現盈利都有一定的預判。

上個季度,創投圈里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諸如LinkedInTwitter這樣的世界知名IT公司股價遭受重創;另一件是,知名的投資機構、同時也是Snapchat投資人的富達投資(Fidelity)大幅下調了其所投的公司的估值。

其實,多數在投資行業里浸淫多年的投資人都預見了估值回歸理性的這個趨勢,並在過去的一兩年里都在私下交流這件事。

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盡我所能解釋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因為我從一些創業者口中所聽到的關於這次估值下跌的原因大多是錯誤的,這甚至讓我回想起了1997-2000時候的景象。

VC們的真實心聲

20160310160205643315195

最近我聯系了將近150位、處在投資各個階段、來自不同地區的投資界友人,詢問他們是如何看待今年的市場的,有哪些詞最好的表達了你現在的心理狀態。從下圖中你可以發現,謹慎和樂觀的百分比是82%:18%

特別提醒:這些數據都是匿名的,這些都是投資人們真實的想法,並沒有人是故意歪曲自己的想法來投票的。

如此消極的結果並非空穴來風。這些被調研的投資人中,大多數都投資了如今市值相當高、但還沒有上市的公司。這些公司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需要逆風融資。61%的投資人表示,在去年的第四季度,就已出現公司估值下降的現象。91%的投資人表示,他們希望在今年的前6個月,估值繼續下來(其中有30%的投資人希望估值極速下降)。

20160310160205664575100

為什麽要站出來說這事兒

過去幾年,尤其是估值躥升的這兩年,我一直不斷地表達我的擔憂。

然而,隨之而來並且困擾我的,是如下來自Twitter的一些評價:“VC希望估值下降呢”;“這對VC來說當然是好事,對創業者就不見得了”;“把估值搞下來,Mark能更有利可圖”;“確實,估值在下降。不過這一段是VC們搞得鬼,他們想讓自己的預言成真罷了”。

我想說,以上所有的這些評論都是無稽之談

我寫博客是受到了Brad Feld的影響。當我還是一個創業者時,網絡上並沒有太多的信息告訴我Term Sheets應該怎麽寫,或者投資人是如何思考的。Brad在當時非常坦誠地寫出了這樣,像是給了創業者一本免費的投資人指南,搞得我特想和他在一起工作。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因為我相信,如果Brad讓一些投資的信息透明化的努力能夠奏效,那麽我的也一樣可以。

幾乎我認識的每一個聰明的投資人都私下談論過,過去兩年私募市場的估值高得太離譜。暴跌馬上就會來臨。但大多數人都出於以下的兩個原因,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坦露心聲:1)他們手上有一打被投的公司,這些公司很多都正在融資;2)他們不願意被公開所指責,或者被看作是創業者的敵人。

但我敢保證,私底下他們一定坦露過自己的憂慮。所以,過去幾年我寫的很多文章都是希望能夠讓這些只被私下談論的真相能夠讓更多人知道。

這里說些題外話,以便讓大家更多的了解我和我的基金公司。一般每年我只做會2-3個單子,我們的公司最多是10-15個。大概分別會投4000千萬美元給新的單子和之前投的單子。2015年,整個美國大概對創業公司投入的金額大概是770億美元。這意味著,我們投的錢只占整個市場的0.104%。

所以,我幾乎沒有可能投你的公司。我唯一的動力去分享我在私下所聽到關於融資環境的消息,只是希望能夠幫助你提前做好準備。如果我錯了,那麽至少你有更好的數據去決定如何籌錢,以及如何花這些錢。如果我說的是對的,我只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夠融上資,能夠活下來。

這就是我的全部動力了。

難道投資人真的希望估值下跌

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希望。即使是,也不是你想的那樣。

讓我來舉個不是技術圈、也跟政治無關的例子。假如你手上擁有很多的房子,未來你希望能夠買更多。如果你有10套房的話,你希望在未來的10年至少每年買1-2套。有些時候,你賣了一些好房子,掙了錢;但是也有些時候,你處理了一些不好的房子,把剩下的錢拿回來了。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房價就開始下跌了。如果真是這樣,你會跟自己說:“太棒了!現在我又可以買更多的便宜房子了”這樣的話麽?當然,現實生活總是更複雜些。你考慮賣掉一些超過它原有價值房子的時候,也會想著甩手賣掉那些價格不盡如人意的房子。但誰又願意當接盤俠呢。沒有人會願意買他們,你的銀行經理也會不斷追著你,讓你悠著點買。

這和VC的想法是一模一樣的。很多極富經驗的投資合夥人通常是7-10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大多數的公司都需要不斷的融資。所以,當估值下跌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一定是罵街。然後就是恨不得親自上陣,幫這些公司融資。

確實,從長遠來看,他們希望公司的估值更理性些,這看上去能夠更他們帶來更多的回報。但是,我敢跟你打包票,沒有人祈盼估值正常點,這真的不是像一些創業者所想的那樣。現在的狀況是,痛苦大於收益。

投資人真能有那種神力能讓估值下跌

當然沒有。左右估值是投資人的最大禁忌

如果你還記得著名的Angelgate醜聞,10個天使投資人進入一家酒吧…TechCrunch的編輯Michael Arrington控告矽谷的一些頂級的天使投資人勾結在一起,企圖壓下某個創業公司的估值。當然,僅僅10個天使基金怎麽能讓整個市場的估值整體下跌呢。在過去的7年里,IT公司的估值一直穩步上升。

僅憑個人的力量顯然不可以左右市場。記住,那是一個市場啊!我堅信,美聯儲的頭兒、或者是美國、中國和伊朗的領導人可以。但一個VC或者Bill Gurley(美國最著名的投資人,Benchmark合夥人)或者是我自己都沒有能力從兩年前開始左右一個市場。這也正是市場和資本的美妙之處。

還記得2008年紅杉資本寫給他的被投公司、告訴他們好日子就要到頭的56頁PPT麽?這難道就是在左右市場?我相信,直到今天仍然有些人認為,紅杉其實知道市場不會下跌,他們只是嚇退其他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但是,拜托,他們沒有這樣的動機,也沒有這樣的權力。對,甚至是紅杉。

為什麽做估值在這幾年顯得這麽不理性

如果你想聽真話,那我就說了。

  1. 社交網絡終於迎來了他大行其道的時代,給像Facebook這樣的投資人和員工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2. 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是蘋果公司的投資人和員工賺得盆滿缽滿,也推動的谷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這些公司的發展。

  3. 美國政府在過去幾年的利率都降至零,並且實行了量化寬松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的發展。數十億的共同基金、對沖基金、保險公司、高校捐款、養老金、基建金以及主權基金需要獲得回報。相對安全的投資無法帶來較高回報,因此他們就投了更多的錢在高回報的私募市場中,尤其是投給技術型的創業公司。

如下圖所示,在2009年,投資市場里的錢像坐上了火箭,一下子翻了3倍。

20160310160205252299912

大多數的創業公司估值躥升不是由傳統的VC所引起的,而是對沖基金、共同基金、企業投資人和其他的非傳統投資機構。在下面的圖中,你可以看到10年,VC從LP中籌1美元,就有1美元進入到創業公司,而現在每籌1美元,有2.5美元進入到創業公司。

201603101602061178738255

供需關系定律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並不是要了解所有市場如何運作的細節。但事實上,市場的變動對於一個公司將如何估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考慮到有人可能在大學時沒有修習過經濟學。在微觀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就是供給和需求曲線。需求代表了買家,供給代表了賣家。在創業的情境里,VC就是買家,希望能夠購買你公司的股份。

微觀經濟學的原理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買方和賣方的數量將會達到一個固定的值,價格也是。有些貨物是沒有彈性的,這意味著不管價格如何上升,需求也沒不會下降,如香煙、酒、甚至毒品。其他一些貨物是有彈性的,這意味著當需求下降的時候,價格也隨之下降。

在大多數情況下,供給和需求、還有價格會達到一個均衡。

那麽什麽樣的情況會打破這個均衡呢?除非有外力使供給或者需求發生了變化。在風險投資這個例子中,使供給發生改變的是大量非傳統、追求高回報VC的湧入。他們想要像炮制Facebook、LinkedIn、Twitter的成功,還想要獲得像Uber、Airbnb、Dropbox那樣高的回報。

在經濟學中,我們叫做需求曲線右移。如下圖所示,

201603101602061051818097

簡單來說,500億美元一下子進入到市場,迅速就擡高了估值。經典的需求曲線右移案例。

那結果是什麽呢?過去兩年平均的估值翻了3倍,然後2015年第4季度迎來暴跌。

201603101602061816952907

整個市場的錢變少了以後會怎麽樣呢

當你被上圖的需要曲線右移所震驚的同時,你會發現,市場上創業公司的數量和估值同時增長了。很多創業者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啊,但大多數投資人並不這麽認為。

  • 這樣的增長是會促使很多本來不是創業圈的人一股腦兒的湧進來,只是為了快速撈一筆

  • 這樣的增長使很多公司很優秀的技術和產品人員流失到各個看上去並不會成功的創業公司里去。資源的整合能力變差了,很多公司就只是曇花一現

  • 融資總資的增多導致大規模的薪資上揚、房租上漲,增加了燒錢的速度 

大多數的情況是,如果你的公司融了1500萬-2000萬美元,那麽受贏家通吃整個市場這個心思的驅使,應該會有4-5家的競爭對手會開始在你的背後使壞了。

簡單點說吧,如果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你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拿著投資人的錢給你使絆子穿小鞋,那你想要做成一個大公司的其實是很難的。

如果整個投資市場的錢變少的話,很多只是想要過過創業癮的人就寧願拿著更高的工資,呆在諸如麥肯錫和谷歌這樣穩定的大公司里了。

均值回歸

如果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看的話,我們把現在發生的這些叫做均值回歸(Reversion to the mean)。解釋一下,這個表示一段時間內有一些異常的數據導致當時的表現比往常好,但之後就又會下降到平均水平

如我之前說過的一樣,以下的這張來自Joe Floyd的圖很好的記錄了SaaS公司的估值變化。

在2007年,人們願意為SaaS業務投入7.7倍的遠期收入,在這之前是少於5倍。2013年這個值上升到了13.4,之後又回歸到了4——在均值回歸線下面一點。

201603101602071987140013

為什麽市場會調整的如此迅速?如果你想要了解投資心理以及經濟學的話,我推薦大家看一本Nassim Taleb寫的《黑天鵝》。這是兩本我認識關於投資最具影響力的書的其中一本。簡而言之,黑天鵝指的是不在人們預期內的事情(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甚至壓根人們就覺得他不會發生。但是一旦他發生了,投資人的心理就會做出快速的、劇烈的調整。

為什麽在市場下降的情況融資這麽難呢

再舉個和投資沒有關系的例子。如果你想要買一套房子的話,你總是想盡快擁有它。但是如果價格一直在降,你就可能等上1-2個月再買。如果6個月以後的價格更便宜,那為什麽要現在買呢。6個月以後可能還有更多的房子待售。

在投資的術語里,這叫做“去接燙手的山芋(catching a falling knife)”。投資人從心底里是厭惡這種事情的。所以在投資人糾結價格和擔心他們手里現有的投資的創業公司時,你的融資就被耽擱了。下面是一個圖表,我之前也分享過,它預示著投資人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判斷是否投資。

 

201603101602071187536619

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麽投資人對於糾正所投公司的估值這件事這麽糾結的話,推薦你可以看看5年前行為經濟學先驅Daniel Kahneman寫的一本經濟學書,“Think, Fast and Slow”。

追加個投資就那麽難麽

許多創業者對這個問題很不解:“如果去年你這麽看好我的公司的話,你為什麽不給我更多的錢幫我渡過寒冬呢?”

投資人間其實也是存在競爭的。一個投資人可以希望對她300萬美元的投資預算有一個比例的分配。但是,如果是有其他3個投資人同時在臺面上競爭,她可能就不是那麽樂意了,除非最後她也能得到一些份額。否則,“為什麽我要拯救你,如果你連自己的本份都盡不好。”

此外,如果一個VC手上有10家公司都同時需要融資,那他可以需要一些時間去作出判斷,哪些公司更值得他缺錢,哪些則不是。

想象一下,如果你沒有篩選手上的被投公司,而是花時間和其他VC扯皮去投那些不想要降估值的創業者,那麽你怎麽時間去看其他的單子?

所以追加投資就被耽擱了。

那些有錢的創業公司才不管沒錢公司的死活。

我甚至提過到投資機構內部的較量。如果機構里1-2個合夥人拿到較差的單子總是比別人多,那麽其他的合夥人就傾向於擠占他的投資金額。在有限的資源下,有些投資人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資源,有些人就不能。另外,一些投資機構可能有更多的人,一些則沒有。所以千萬不要假裝這些不確定是不存在的。

為什麽就算降估值,融資也比你想象的要難

如果估值降的不多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但如果你降的幅度比較大,那就非常難了。新的投資人不想因為拿到了更低的價格而得罪現有的投資人。因為他們知道未來他們肯定和現有的投資人要一起合作。所以直接放棄這個單子,去找新的單子更容易些。

此外,新的投資人會擔心新一輪的融資會導致創始人或者高層管理人員離開,沒有VC願意操心管理層的事兒。

還有,降估值會觸發反稀釋條款。降估值可以讓晚期的投資人對之前幾輪的投資人受益更多。當然,降估值也可以使早期的投資人受益更多,因為晚期投資人的清算優先機(liquidation preferences)會被減少。

簡而言之,這中間很多的溝通談判使得創業者和投資人無法達成一致。這就是為什麽大多數VC只想要投他們熟知並且信任的公司。因為投資人知道,在艱難的時刻,我們需要依賴我們的聯合投資人來共渡難關。

總而言之

  • 創業公司的估值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沒有一個投資人或者一群投資人能夠說把市場降下來就能把市場降下來。沒有歷史的數據能夠支持這個假設。

  • 像我一樣把這些事說出一來的人是不希望看到最終的慘劇。在幫助我們的被投公司渡過這個難關的時候,我們會承受更多疼痛,但那是為了未來以更好的價格收獲更多。

  • 私募市場已經被高估了好多年。就像是上個世紀90年代所發生的那樣,目前還沒有新的商業模式能逃脫引力規律。公司的估值是基於對未來盈利的預期。均值回歸是可以預見的。

  • 如果你相信未來融資會更難並且已經開始控制燒錢的速度,那麽你可能活得更長久直到再度融資,或者成長到更高估值。至少這樣讓你度過了融資相對困難期。

    _username=thejiangmen_副本

創業 估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45

【美圖晒晒】童顏巨乳夾肥貓 網民:真想我是那隻貓

1 : GS(14)@2016-05-21 18:29:42

女生怎樣才能稱得上性感美女呢?來自上海的「徐Cake」徐嘉樂(22歲),微博有不少粉絲追隨者。她最近進行一項新挑戰,胸部竟然夾住了一隻肥貓,不少網民看到後大喊:「真希望我是那隻貓!」「徐cake」不吝嗇分享美照,穿着皮卡丘(舊譯:比卡超)的三點式,令網民完全拜倒其「童顏巨乳」身材。網民留言說:「真的是太『胸』了」、「這是絕世好波啊!」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0/196203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35

地產潮文:港人真想樓價跌?

1 : GS(14)@2017-03-23 06:48:15

無人有水晶球或時光機,香港樓市升跌難以預測,唱好唱淡都各執一詞。不過,有一點永恒不變的,就是十個香港人,九個都唔想樓價大跌,即使是樓價高企的今天,大家只會抱怨為何自己上不了車,而政府又不幫忙或增加供應,這現象源於大家都想財富增值,華人社會重財富輕夢想,亦成為此現象的催化劑。上周末小編與代理閒談,她告訴我從前的人害怕加息,是因為當時利率曾高達十幾厘,加息幅度也有數厘,與今天的超低息環境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她還說有韓國人對香港樓市非常有信心,對香港人的虛怯難以理解。近期熱賣的新樓盤,均設有大手認購的安排。以馬鞍山、將軍澳與南昌站新盤計,大手買家可認購單位佔總數45%至63%,加上二手缺盤嚴重,令想上車的市民選擇日漸稀少,情況與政府吹噓的九萬餘伙供應壓境背道而馳。別以為年紀(青年人與長者)、政見(藍絲與黃絲)等分歧才會引發衝突和撕裂,現時樓價高企兼安居難,有樓者當然想樓價長升長有,無殼蝸牛亦希望樓價調整讓他們能盡快上車,參與財富增值的遊戲,雖然兩者都不約而同地不願樓價大跌,但兩者的利益有明顯衝突。假如樓價持續上升,只會加劇「有樓者越富,無樓者越貧」局面,業主只會看不起無殼蝸牛,而無殼蝸牛亦會更討厭地產商、業主、投資者與強國資金,社會撕裂將會進一步加深,形成另一個計時炸彈。地產小子
http://www.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3/199667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