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中國特色的雷士鬥爭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19061.html
長江用動員群眾的方式來與資本抗衡,借此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財產的安全感。但每個環節都錯了。

一個時代過去了幾十年,它仍在影響一代人及他們創造的商業世界。

生於1965年的吳長江是其中之一,他懂得如何發動群眾並利用他們的民族主義情緒。7月13日,雷士照明的員工,在重慶總部和四川及廣東兩地工廠, 舉行了一場罷工大遊行,經銷商、供應商也參與其中。這直接的結果就是,工廠停產,36個運營中心停止進貨,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價大跌。

公司的利益相關者站到了董事會的對立面。而這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創始人吳長江重掌公司大權,讓現在管理公司的外資施耐德「滾出去」。

這也許是逼不得已。按照吳長江的描述,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炎聯合施耐德把自己趕出門外。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友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是他的輿論助陣者。

事件的經過並不難釐清。吳長江是在5月25日被迫辭去董事長兼CEO職務的。起因是吳因為重慶南岸區的一些事情被有關部門叫去協助調查,他遂跑到香 港。閻炎的律師為避免公司股價波動,建議讓吳辭去全部職務。閻炎後來實際控制了董事會。在吳辭職後,富有國際化管理經驗的股東施耐德開始負責管理公司。

在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不夠成熟的中國,投資人和創始人之間的這種矛盾無疑是十分典型的。聯想到中國過去十年中資本助力下的創業浪潮,雷士事件可能不是一個特例。

從多個創業企業家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第一代土生土長的創業者身上,往往有著一個重要特徵:缺乏安全感。這經常會導致「動作變形」,比如對長 遠戰略關注不夠,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難以釐清,政策不明朗時,個人資金安全成為首要關注大事—這個時候往往也是「做錯事」的開始。

而另一方面,在引入投資時又缺乏戒備心理和相關知識,對公司所屬權過度自信,無力抗衡股份被過度稀釋。吳長江目前仍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但他持股比 例僅為18.45%,和第二大股東賽富亞洲基金相差無幾,施耐德和高盛則為第三和第四大股東。顯然,這直接導致了他在董事會中的被動局面。

中國的第一代創始人大都對公司有很強的控制慾。這種想法當然不難理解,創始人在初期時的確是一個公司的靈魂。反過來,公司也像他們的孩子一樣。

但也需要看到,要管理好一個日益壯大的公司,創始人未必是那個最佳的角色。

公司創始人精通業務,卻不見得具備現代公司的管理理念及能力—有時,他們的決策往往缺乏透明度,忽視董事會的作用,凡事全由自己說了算。比如,在雷 士的例子裡,吳長江被指出,在未經董事會批准的前提下,直接與重慶市南岸區簽訂了總部搬遷的合同,並把政府給予的搬遷費和一塊地納入個人公司名下。這顯然 是違背契約精神的。當一個公司引入機構資本並走向公開市場,這種不透明的運作方式對公司而言顯然是致命的,也對其他股東的利益造成傷害。

反觀風險投資家們,他們深諳法律流程和規則,其身後往往擁有龐大的律師團隊提供諮詢保障,因此他們能夠做到「合法」,有時卻未必合乎情理。在雷士這 件事上,儘管律師提出了建議,但閻炎及其控制下的董事會卻未必一定要把吳長江趕下台。中國資本積累初期創始人的稚嫩讓一些投資人表現出強大的控制慾。當 然,VC在投入巨資之後,有理由要求將利潤最大化。但在培育公司方面,他們顯然過於喜歡指手畫腳了。

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將面臨吳長江的局面。不管雷士故事的結局如何,在中國公司建立現代制度方面,它都開啟了一個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5

大刀闊斧改革寶潔的雷富禮二次退休 新掌門時代7月開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805.html

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寶潔集團(NYSE:PG)於6月2日晚間宣布,目前擔任寶潔集團總裁、CEO的大衛·泰勒(David S. Taylor )將擔任董事會主席一職,任命於7月1日生效。這也意味著,2013年已經退休的雷富禮(A.G. Lafley)在重新出山後將二次退休。

在1980年大學畢業後,泰勒以生產經理的身份開始了他在寶潔的職業生涯。在寶潔的35年中,這位寶潔的資深高層先後嘗試過18個職位,包括上世紀90年代作為幫寶適的品牌經理,和後來作為大中華區頭發護理業務的副總裁等。

2015年1月,泰勒被任命為寶潔美容美妝護理和保健業務的領導人時,就被外界看作是成為繼任CEO的信號,因他所領導的業務將近占據了寶潔年度830億美元銷售總額的一半。同年7月份,在與科蒂(NYSE:COTY)的交易敲定後,寶潔宣布泰勒接任雷富禮總裁及CEO的職位,泰勒於去年11月1日正式掛帥上任。泰勒被認為是繼任雷富禮的最佳人選之一。

泰勒昨日對雷富禮為寶潔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謝,“尤其是在過去三年里,他帶領我們重新規劃了企業戰略、轉型了公司文化、為產品品牌做了調整並組建了全球領導團隊。我們現在有更清晰的定位來應對我們面臨的長期的挑戰。”

眾所周知,雷富禮2013年重回寶潔後進行的重大改革就是不斷剝離非核心、小品牌等盈利能力欠佳的業務,將集團品牌組合從160個減至65個,總交易額超過200億美元。與此同時,他還大規模精簡成本並進行了管理層重組和部門重新劃分。

這一效果在今年4月發布的的三季度財報(截止3月底)上初見成效。數據顯示,寶潔三季度凈收入為27.8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同期的21.9億美元增長了27%,營收為33.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30.2億美元增長10%。但整體來看,由於受到品牌資產剝離的影響,其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跌7%,為157.6億美元。

可見,在雷富禮之後,寶潔進入泰勒全面執掌的時代。不過想要恢複昔日地位尚待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