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内蒙古稀土之殇:光环下的污染幽灵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0517.html

中国广播网披露,2007年,当地供水系统改造前,居民饮用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1.6到1.8倍。

●低温焙烧技术已经存在了。“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使用。因为成本高,不划算。”

●最近几年,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角度考虑,中国试图减少稀土开采量。

约4年前,与工厂里许多其他双职工一样,张建华(化名)夫妻二人从工厂里的宿舍搬回了百灵庙镇,他们宁愿每天颠簸80余里路坐公司班车来回,也不愿意在那个工厂过夜。

距离小镇西南方向40里路左右,便是达茂旗稀土公司的分离厂。几年前,这里死了数万只羊,当地居民认为这是因为吃了被稀土厂排出来的废气废液污染的草。

由于长期以来以低价策略出口,中国稀土产品在国际上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2000年左右开始,国外稀土开采就几乎停滞了。最近几年,出于保 护资源和环境角度考虑,中国试图减少稀土开采量。这让日本、美国、欧洲等稀土需求量较大的发达国家不满。一些外媒频频向中国发难,质疑中国的稀土战略。

稀土行业专家、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称:“中国稀土行业的关键是污染问题。”

直击稀工厂

“那是分离厂排放废液的废水池。”张建华指向远方,约莫400米以外,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池。

远远的就可以闻见一股刺鼻的气味,池水的颜色暗黑。小池塘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地形条件让这里成了天然的排废空间。附近没有河流,废水最终将渗透到地下。

距离池塘一公里左右,几处脏兮兮的厂房伫立在那里,工厂连个名字也没有。张建华上班的稀土分离厂也是其中一个。横在二者之间的,是废渣库。这个废渣库含有辐射性的元素钍,距离通往分离厂的柏油路很近。每天工人就沿着这条路上下班。

自从这个工厂开工,张建华就在这里上班了,至今已经有十几年,“几年前,这个烟囱里排放出的都是黑色的烟气,飘了几十里路都不会散。现在改造了,好多了。”

分离厂一共有4个厂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到,在萃取工序的厂房,烟气弥漫,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旁边的一个厂房里,地上面残留了不少深黄色的废渣废液,同样是一股刺激性的气味。离开这个工厂几个小时后,记者想起来就要作呕。

“几天前,呼和浩特的环保部门来检查了。好像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就走了。”张建华说,“来检查的时候,生产暂停了,烟囱不冒烟了。”

现在,1000多名员工的工厂照旧在生产。仅一墙之隔的另一家分离厂因为规模较小被当地政府部门叫停了。那个分离厂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污染太严重。”他说。

“没有人愿意在工厂住,都受不了。有些同事,在车间时间长了,骨质疏松了。前不久,就有人摔断了腿。”他说,“可是不在这里上班,还能做些什么呢?”

高利润空间

百灵庙镇,是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现常住人口3万多人,税收主要来源于农业、稀土等产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一些资本投资稀土产业。中国广播网披露,2007年,当地供水系统改造前,居民饮用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1.6到1.8倍。

“听说投资700万建一个分离厂,一年就能赚回来。”张建华说,他的老板此前做硫酸、盐酸等生意,后来投资稀土分离厂。除了达茂旗以外,这位老板在包头还有一个分离厂。

目前,国内拥有七八十家类似的分离厂,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四川等地。

记者了解到,这家工厂的冶炼能力在3000~4000吨,按照去年国内12.73万吨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已经算是中型规模。

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5月公布的《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项目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REO)/年,这个工厂将面临淘汰。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稀土金属冶炼项目不得采用氯化物电解体系。采用氟化物熔盐电解体系的,合成氟化稀土须配有完备的含氟废水、含氟废气处理装置,含氟废渣须专门处理,不得随其他工业废渣排放。

同时,稀土冶炼分离应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有完善的节能措施,能源消耗须达到《稀土冶炼产品能耗》(XB/T801-93)一级标准,待新的《稀土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出台后按新标准执行。

“目前国内分离厂采用的都是高温焙烧技术,这种技术不可能处理掉氟和钍的污染。”包头稀冶化工技术研究所总工、高级工程师王鸿儒称,稀土提取中钍和氟是可以完全回收的,能杜绝流失,化害为利。

冶炼术落后

王鸿儒试验发现,利用低温焙烧,萃取的时候,几乎没有烟气,而高温焙烧,满屋子都是刺鼻的烟气。

事实上,低温焙烧技术已经存在了。王国珍说,《包头稀土精矿低温焙烧无污染冶炼试验》已经完成。这种技术让氟回收率达到95%以上,排放的尾气中氟 含量小于2mg/m3;浸出渣中钍含量小于500ppm,满足工业生产要求。“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厂家使用。因为成本高,不划算。”

包钢稀土(600111.SH)总经理张忠坦陈,国内稀土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水平低、环保意识薄弱、能源消耗大。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福告诉本报,为满足市场需求,价格高的稀土元素开采、冶炼和采选比例较高,造成了一定的结构性浪费。

王国珍说,回收的氟化氢氨,可以直接在市场上销售。但是钍拿出来以后目前不能卖。

钍可以作为核电站燃料,但是国内核电站目前使用的是铀元素。目前,印度、以色列、加拿大等国正在实施钍核电的产业化。

钍和稀土共生的稀土矿占2/3。白云鄂博地区钍的储量约105万吨,仅次于印度,查明主东矿就有22万吨,仅后者用于核电,就相当于5500亿吨煤。

王鸿儒介绍,目前,国内年处理包头含稀土氧化物50%的精矿为12万~15万吨,含钍240~300吨、氟0.8万~1.1万吨。以12万吨稀土精 矿来说,流失钍达240吨。这些钍可供1.7亿千瓦的核电站运转一年。年运行7700小时,发电1.3万亿度,日均发电35亿度。按每度0.4元算,就是 14亿元。“但是现在,在提取稀土生产中,共生的钍、钪、氟、磷等,几乎全部流失,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

记者了解到,《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完毕,并且获得了国家环保部通过,即将公布。

“如果要执行这个标准,全国80%左右的稀土分离厂可能面临倒闭。”王国珍说,如果标准执行到位,中国稀土产业将面临大整合。这将有利于企业加大环 保投入,并激励大型企业加大稀土的开发和应用。根据尚未公布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草案,2015年,全国的稀土分离厂将减少到20 家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2

榮盛興 ● 宸鴻的汙水由他一手料理 韓嘉智 從破產邊緣走上赴美掛牌之路

2011-8-29  TWM




一家瀕臨倒閉的瓷磚廠,在走投無 路之際,回收科技廠的廢汙泥來製成陶瓷,原本以為從此可以一路賺大錢,但原料供應不穩定逼得他們另謀生路,意外轉型為水資源回收業者,成為年營收上億元的 環保新貴!

撰文‧梁任瑋

收廢物可以收到股票去美國那斯達克上市,這家公司也稱得上是台灣奇蹟。

來 到位於苗栗縣造橋鄉台一線省道一處沒有招牌的廠房,這裡是台灣瓷磚生產聚落,但這家公司製造的瓷磚很高科技,電子廠有了它,可以減少三成汙水處理成本。成 功背後的源頭,來自於十二年前沒有退路的絕境。

「我永遠忘不了一九九九年,公司打電話對我說『月底缺七百萬元』,叫我趕快從越南回來救 火……。」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韓嘉智坐在噪音隆隆的工廠,回想當年公司瀕臨倒閉的場景, 至今仍歷歷在目。

生長於台南市佳里區營頂鄉下 的韓嘉智,大專念的是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畢業後到和成衛浴擔任研發工作。出生於保守公務員家庭的他,二十九歲那年,在家人極力反對下,毅然與志同道合的 朋友經營泰昌陶瓷釉塗料生意,六年後因股東理念不合拆夥,與現任全盛興董事長的紀澄楙一同自立門戶。

瀕臨倒閉瓷磚廠轉型

研 發出讓微生物「吃掉」毒物的反應器二十多年前,台灣是瓷磚生產大國,全盛時期一年可賺一個資本額的公司比比皆是,也因進入門檻低,吸引業者一窩蜂投產。不 料九○年代初期房地產景氣反轉,加上中國與東南亞低價瓷磚攻台,玻陶業者兵敗如山倒,能生存下來的也氣若游絲,當時的全盛興亦不例外。

一九 九三年,韓嘉智與紀澄楙看好當時台北中正紀念堂用的人行磚,一塊可以賣十元新台幣,兩人帶著剛創業的熱忱與衝勁,一古腦兒進軍當時最夯的室外陶瓷市場。沒 想到,室外陶瓷的好光景沒有幾年就因為低價競爭結束。一九九九年,人在越南經營另一家轉投資貿易公司的韓嘉智,突然被紀澄楙叫回來,才知道公司出現了財務 危機。

「缺錢的時候大家就掏腰包拿錢出來補,沒有登記資金往來,等到要找股東進來合資時,人家第一句話就是問你們資本額怎麼那麼低?才二千 萬元!這要我怎麼說呢?」為了替公司找出路,韓嘉智在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的表哥、興中行總經理莊哲仁介紹下,開始撿人家不想做的廢物處理來做。他先土法 煉鋼回收中油、台塑六輕、和桐化學的廢觸媒製成陶瓷,後來因為幫聯電處理氟化鈣汙泥,引起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注意,目前聯電還是全盛興的股東。

回 收電子廢料製成陶瓷磚,雖然可大幅節省原物料成本,但卻容易受制於料源不穩,產能不易延續。研發團隊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陶瓷可以吃掉科技汙水中的微生物, 韓嘉智靈機一動,研發由陶瓷磚變形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轉攻水資源回收處理。

「水溝為什麼會臭?因為缺乏氧氣會產生甲烷與沼氣,溶在 水裡面的有機物質只要靠有機生物分解,自然就會乾淨。」韓嘉智拿著像足球般大小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解釋,電子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對人類是無用 的,但卻是微生物的營養品,多孔陶瓷反應器的原理就是替微生物蓋一個家,讓它透過這個圓形球體將汙染水質回復為純淨水,也可以為電子廠省下三成的汙水處理 費用。

例如電子廠生產一噸的PCB(印刷電路板),必須用掉七千噸的水,尤其是銅製程會產生大量重金屬廢水,但是透過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淨 化,科技廠就不用一直興建汙水曝氣槽。

求科技廠讓他「免費」實驗最後一搏 幫客戶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不過,跨足水資源回收產業的決定,並未獲得一起創辦全盛興的股東認同。「股東認為生產建築用瓷磚的市場雖然很競爭,但畢竟是大家熟 悉的產業,做水資源回收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大家都不想再回去過虧損連連的日子。」韓嘉智開發多孔陶瓷的前七年都在燒錢,他也曾質疑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做下 去,「去拜訪環境工程公司,客戶劈頭就問:『你有多少實績?參數是多少?』那時經費有限的他,只有水族箱的實驗數據,為了製造實績,他開始協助養豬場處理 排泄物、廢水,有了數字,才一家、一家拜託科技廠「免費」讓他進駐實驗。

一般來說,汙水設備都設在工廠最偏僻的角落,管汙水的人工作態度也 不夠積極,「我們不只要忍受骯髒的工作環境、旁人的白眼,還要背負著股東的期待。」苦日子熬到二○○六年,這一年,對韓嘉智來說是個轉捩點,他經由莊哲仁 認識立弘生物科技公司,這家當時台灣唯一專門生產胡蘿蔔素的生技廠,因為生產過程會產生高濃度汙水,排放標準一直無法達到政府標準,原本已經準備離開台灣 到山東設廠。韓嘉智第一次向立弘介紹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處理汙水的效果時,自己對結果也是半信半疑。

「做好再收錢!」韓嘉智抱著最後一搏的 心情對客戶說,如果失敗了免費。沒想到,試驗效果超乎預期,不但幫立弘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也更堅定韓嘉智進軍科技業汙水處理市場的信心。

找 出永續經營模式

汙水淨化後 再用市價一半賣回給廠商原本隸屬於全盛興的多孔陶瓷研發部門,○九年正式脫離全盛興,另組榮盛興公司,並將產品申請了七項國際專利,全盛興則提供多孔瓷磚 給榮盛興,現在欣興電子、宸鴻等大廠的汙水都由榮盛興處理。

為了擴大公司籌資能力,去年韓嘉智找了金益世董事長簡學仁(世界先進前董事長、 總經理)入股,占四四%股權;此外還借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Better Environment Concepts,以兩億股掌握一○%的股權,預計今年九月完成手續後,榮盛興將成為台灣第一家靠資源回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我從不定位 自己是環工公司!」韓嘉智說。○九年營收才八百多萬元的榮盛興,去年營收大躍進至四千萬元,今年更上看一.二億元。最主要貢獻源自於跨足中國水資源BOT 市場,毛利率高達三五%至四○%。

「我有技術又有設備,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生意只能做一次,但回售客戶回收水,是可以永續經營的生意,這才 是我想做的水資源科技。」韓嘉智說,回收水每噸可賣七.八元人民幣,比市價每噸十八元人民幣便宜一半以上,對於工廠來說,原本要排掉的汙水,統包給榮盛興 後再回購,不但免去處理垃圾的煩惱,又可以節省一筆很大的開銷。目前包括欣興電子、華映、宸鴻、順風光電等知名企業,都是多孔生物陶瓷回收水的客戶。

從 小與韓嘉智一起長大的莊哲仁說,「他(韓嘉智)沒有受過理工教育,但很肯學,又願意嘗試新技術,這是他經營成功的關鍵。」如果,當年韓嘉智沒有堅持轉型發 展水資源處理市場,現在可能還只是苗栗一家瓷磚廠的總經理,公司更不可能到美國掛牌上市。

跨足環保綠能產業十餘年,終於熬出頭的韓嘉智最常 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財富!」只要用對方法,廢水、廢料都可以變成源源不絕的生財聚寶盆。

韓嘉智

出 生:1959年

現職: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

經歷:和成欣業研發經理

學歷: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

身 價(估):20 億元

榮盛興水資源科技Profile

創立:2009年

負責人:韓嘉智

資 本額:1.5億元

主要業務:汙水生物處理

主要客戶:宸鴻、欣興電子日處理汙水量:9.5萬噸榮盛興「垃圾變黃 金」模式1.8公斤廢汙泥可製1個多孔陶瓷反應器

平均每年為每家科技廠省

80萬元汙水處理費

(以 一座日處理3000噸廢水廠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8

現代牧業的污染與疫病之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4/2MNDE4XzM4MjQ2Mg.html

關於牛糞的管理問題,現代牧業曾在招股書中寫道:「我們各畜牧場每天平均產生約700噸牛糞,全部均經我們於各畜牧場的中央發電系統收集及加工,轉 為生物氣用以發電。繼而透過我們的循環系統將餘下的牛糞循環再用,以轉化為肥料。我們生產的肥料主要用於我們本身的飼料種植田或提供予當地農夫(大部分為 免費),當地農夫則向我們供應飼料」,「我們的各個畜牧場均配備牛糞處理設施,足以處理各畜牧場產生的所有牛糞」。

記者在丹東村現場卻看到,傾倒的牛糞沒有經過處理,不像在肥東縣那樣的沼液。丹東村村長楊大寶和現代牧業一內部員工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

乳業專家:未經處理排放是絕不允許的

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一頭奶牛每天約產生50公斤排泄物,以現代牧業一個牧場萬頭奶牛的規模,如果將未經處理的新鮮牛糞直接投放到農田裡,牛糞中的大量有害細菌會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破壞,這種做法是絕不允許的。

2002年,為鼓勵生態養殖,減緩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國家環保總局發佈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 《標準》)。該標準在制訂過程中遵循了不破壞受納環境的原有使用功能;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鼓勵生態養殖,減少末端污染物處理量等原則。

《標準》規定,用於直接還田的畜禽糞便,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直接將廢渣傾倒入地表水體或其他環境中;畜禽糞便還田時,不能超過當地的最大農田負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2001 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第9號令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十四條亦對牛糞的處理作出了明確規定:畜禽養殖場應採取將畜禽廢渣還用、生產沼氣、製造有機肥料、製 造再生飼料等方法進行綜合利用。用於直接還田利用的畜禽糞便,應當經處理達到規定的無害化標準,防治病菌傳播。

萬頭牧場隱憂:空氣污染+疫病

據瞭解,將牛糞還用、製造有機肥料、製造再生飼料等處理方法,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做法,但業內通常認為,要徹底解決牛糞污染問題,目前仍是一個世界難題。

「牛 身上的味道就不說了,光是牛放屁排出的二氧化碳,都會給空氣帶來很大的污染,甚至造成溫室效應,即使是在奶牛養殖業最發達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也存在這樣的 問題,甚至引發究竟是發展養殖還是控制養殖的爭論。」上海銘泰銘觀乳業諮詢公司總經理勞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然而,與現代牧業不同的是,國外幾乎沒有一個畜牧場的存欄量達到萬頭規模。「北美一般在1000~2000頭,西歐大多在80~100頭,不會超過200頭,而新西蘭恆天然牧場一般也只有兩三百頭的規模。」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說。

光明乳業(600597.SH)控股子公司上海光明荷斯坦牧業有限公司旗下的20多個牧場,平均每個的存欄量控制在1000頭左右。此外,恆天然在華投資興建的第三個牧場,設計乳牛存欄量也就3200頭。

在 陳連芳看來,現代牧業給周邊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癥結就在其引以為傲的萬頭規模養殖。「養殖規模越大,奶牛高度集中產生的甲烷廢氣就越多,對空氣的污染也 就越大。」陳連芳說,國外牧場之所以把規模控制在千頭以內,還有一個考慮就是防疫,一旦疫病出現,規模大的牧場損失就更加慘重。萬頭牧場養殖密度很高,這 麼多奶牛集中飼養,疫病控制令外界擔心。

現代牧業招股書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在全中國經營11個畜牧場,總佔地面積約3892.84萬平方米。11個畜牧場中有10個的設計存欄量為1萬頭乳牛。

牧場距居住地不足200米

畜 牧場的選址與佈局也決定了其對周邊居民的影響程度。根據衛生部2010年5月發佈施行的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規定,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選址應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幹線500米以上。種畜禽 場應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幹線1000米以上。

據記者現場目測,現代牧業馬鞍山牧場距離丹東村不到200米,肥東縣牧場的排污口距離村口更是不到50米。在四川,有些村民居家之處距離現代牧業洪雅牧場的直線距離也就二三十米。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胡振鵬等30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求加快畜禽規模養殖污染立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已經列入2010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的二類立法項目,環保部會同農業部已經完成送審稿,於2010年年初上報國務院法制辦。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認為,當前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帶來了建設佈局不合理、污染物超標排放嚴重等問題。該委員會建議,國務院法制辦結合代表議案提出的規範、引導、保障畜禽規模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關建議對畜禽養殖污染條例審查修改,儘早提交國務院審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2

環保部長陳吉寧:“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1月6日晚,在環境保護部二樓多功能廳,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記者們說。

當晚,陳吉寧主持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向記者們介紹大氣汙染防治相關問題,並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上介紹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陳吉寧說,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的收官之年,實施三年多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與往年比均有下降,為三年來改善最大一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1、46、32微克/立方米,數據較往年明顯下降。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也在持續改進。

“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這說明我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陳吉寧說,但由於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偏重、能源結構更加依賴以煤為主的化石燃料、單位面積人類活動強度和汙染排放強度也更高,環保工作仍處於負“重”前行階段。

他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例介紹,該區域國土面積占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占全國排放總量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左右。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和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該區域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

“大氣汙染治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冬季重汙染問題,既需要進一步強化汙染治理舉措,也存在氣象條件持續不利的客觀原因。”陳吉寧分析說,2013年以來,冬季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今年是強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仍延續了氣候異常的影響,進入秋冬季以來,全球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基本解決空氣重汙染問題的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接連發生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重汙染事件。

同期,我國也經歷了非常不利的汙染氣象條件,尤其是北方地區冷空氣不活躍,強度弱,風速小,溫度明顯偏高。不利氣象條件一方面非常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二次生成,加劇汙染嚴重程度。

京津冀及傳輸通道城市高架源企業監控數據超標情況月度變化趨勢圖

環境保護部汙染源監控中心圖示。

在回答記者有關“百姓何時才能呼吸上幹凈的空氣”時,陳吉寧表示,“大氣汙染治理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能源結構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需要較長過程,因此大氣汙染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有關“如何捉住高汙染車”“如何系統性、全過程防治機動車汙染”問題時,陳吉寧說,我國目前的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

“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他說,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陳吉寧介紹,環保部門在機動車汙染防治方面,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同時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和提升車用燃油品質。

“下一步,將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陳吉寧表示,將重點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陳吉寧說,下一步,環保部將聯合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汙染防治措施。全面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改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燃氣供暖、電供暖;積極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散煤治理;加強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提高行業排放標準,加強排汙許可管理,嚴格依法對違規排汙企業實施停產整治;依托科技手段和網格化監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亂汙”企業力度等。

陳吉寧表示,環保部將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更堅定的意誌、更嚴格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

“同時,也希望公眾廣泛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監督身邊的環境問題,履行公民保護環境的權利與義務,與我們共同努力,為天更藍氣更清貢獻力量。”他說。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通過PPT向記者們講解大氣汙染防治情況。攝影/章軻

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座談會現場。攝影/章軻

附:1月6日晚環境保護部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實錄

陳吉寧:各位記者朋友,大家晚上好。在周五晚上又是霧霾天請大家來,借這個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去年入冬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發生多起大面積長時間的重汙染天氣,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大家對霧霾問題感到很焦慮。作為環保部長,看到這樣的汙染天氣,我感到很內疚和自責。今天請大家來,就大氣汙染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我先花點時間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情況介紹。在工作中有很多人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你們也很關心。

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寫進黨章的,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戰略層面上進行部署和推動的。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有100多次。李克強總理做過多次重要批示。張高麗副總理親力親為,多次研究和部署相關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執行的《大氣十條》就是在張高麗副總理直接帶領下完成的,前後大概50次易稿。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中央對於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行動是堅決的。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實施的最後一年,大家都很關心,這三年多我們到底怎麽看大氣汙染治理,特別是最近重汙染天這麽多,很多人有懷疑,治理方向對還是不對?措施管不管用?我想先請大家看一個片子。

這是京津冀2013年到2016年四年間每天的空氣質量情況。越綠的就是優良天,顏色越深、紫黑色就是重汙染天。這是非常形象的圖表。可以看到,從2013年啟動《大氣十條》開始,到2016年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我們統計了一下,2016年北京PM2.5濃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優良天數比例比2015年上升3.1個百分點,這是北京這幾年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我們可以看一些其他地方,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情況。不僅北京在改善,三個重點地區都在改善。改善的幅度大概多少呢?跟2013年比,改善的幅度大約在30%左右。全國層面上,我們統計了74個重點城市PM2.5濃度,與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也是在30%左右。這個改進是實實在在的。這個改善速度快還是慢?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這個速度和發達國家做個對比,我們改善的速度比發達國家在同一發展階段還要快一些。

但是我們的條件其實並不好。大家知道發達國家解決PM2.5的階段比我們要後一些,工業化過程快完了才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在偏重的產業結構、偏化石原料能源結構條件下,同是生活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的過程中來完成。我們是在單位面積排放強度和人類活動遠遠比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的國家高得多的情況下來實現改善的,面臨的難度當然更大一些。

這些變化說明什麽?說明我們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管用的。去年中國工程院組織國內精兵強將對《大氣十條》做了中期評估,評估報告對《大氣十條》這幾年來執行的技術路線、方向和采取的措施給予肯定。所以,我們對這些措施是有信心的。

目前有沒有問題呢?有!問題是什麽?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這麽大範圍的重汙染天氣,問題到底在哪里?京津冀現在的問題是什麽?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沒有多少改善。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與2015年比沒有改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後、進入供暖期,我們的措施還很不夠。

怎麽看這件事情?我過去講中國今天的環保工作、環境質量改善,是處在一個負“重”前行的階段。這個“重”是加引號的重。就是我們的環境質量是在一個非常高的汙染物排放總量的前提下進行改善。我們要改善得快,就要加快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這樣才能輕裝前進。但是這麽高的汙染物排放量,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字,說降下去就降下去,這個排放後面是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在里面的。這個後面是我們偏重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的非綠色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燃煤的用量,家庭供暖房間溫度都很高,機動車都是大型的,SUV,非綠色的生活方式也帶來很多影響。

我這里面有幾個數,大家可以看到,京津冀地區有多“重”。京津冀周邊地區統計了六個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國土面積占全國7.2%,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單位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6省市涉氣排放主要產品產量基本上占全國的30%到40%。比如,鋼鐵產量3.4億噸,占全國43%;焦炭產量2.1億噸,占全國47%;電解鋁占全國38%;平板玻璃產量1200萬噸,占全國33%;水泥產量4.6億噸,占全國19%。還有排放氮氧化物的一些化工產業,比如原料藥產量占全國60%,農藥產業占40%左右。此外,煤電占27%,原油加工占26%,機動車保有量占28%。所以我們講這麽重的負擔,高汙染、高能耗產業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是這個地區大氣汙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難點。

調整這樣的結構,涉及複雜的社會因素,需要一個過程。大氣治理必然是一個比較長的時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前幾天網上有很多人在講洛杉磯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德國怎麽一夜之間解決了汙染問題呢?其實它們也不是一夜之間,它們都是用了20年到40年的時間才解決的。我相信我們會比它們更快一些。對大氣汙染問題,我們不能因為幾次重汙染天氣就失去信心。既要打好攻堅戰,又要打好持久戰。這是我們必須保持的戰略指向。要有這樣的信心,我們才不會無序的進行大氣汙染治理。

當前大氣汙染治理一個核心問題是冬季問題,冬季問題怎麽辦?這幾年下來,冬季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這里面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冬季強化措施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強化。第二個是,冬季的氣象條件變化比我們想象得要更困難、更複雜、更不利。就象是我們這麽大的負重在走一個隧道,到了冬季的時候,這個隧道突然變窄了,而且這個隧道不僅冬季變窄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窄。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工程院去年對《大氣十條》中期評估顯示,京津冀地區的汙染氣象條件,2014年比2013年差了17%,2015年比2014年好一點,但是比2013年差了12%。冬季的情況要更差一些。據氣象部門分析,2014年曾經是全球最暖的一年,2015年打破了2014年的記錄,2016年再次打破2015年的記錄,而且這個記錄不僅打破了、打破的幅度還比較大。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12月。全國的平均氣溫比多年平均情況高了2.6度,北京偏高1.6度。所以這個隧道每年到冬季都變這麽窄,而是變得越來越窄。還有一些數據,比如北京的地面氣象觀測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采暖季的大風頻率都在10%以下,小風和高濕頻率都在50%以上,最近三年還在逐步上升。2016年冬季就是去年冬季的小風和高濕頻率已經接近60%。這樣一個氣象條件,一方面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另一方面有利於PM2.5的生成。PM2.5不只是一次產生的,相當部分是經化學反應二次生成的,加劇了汙染程度。

去年5月份我們曾經預測到冬天會比較困難,啟動了京津冀強化措施,出臺兩年專門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強化方案。今天回過頭看,我們感到隧道變窄的速度快於汙染物減排的卸負速度。這幾年連續下來,冬季的汙染氣象條件變得越來越差,超過了我們卸負的減排速度。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我們很清醒,不能寄希望明年會從暖冬變成冷冬,氣象條件會有很大改善,我想不要寄希望於這方面。環保部最近一個時期正在加班加點研究,我們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來更針對性地解決好這段時期的冬季汙染問題。

所以從全年看,我們是在改進,有實在的進步,但是如果單獨看冬季,進步十分有限,甚至沒有進步。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我們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快解決冬季問題。

我先把情況給大家講一下,看看你們有什麽問題,我在這里盡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科技日報:陳部長您好,現在老百姓有迫切的期待到底我們什麽時候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能不能請你預測一下。

陳吉寧: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預測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涉及背後非常複雜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接受程度,也取決於我們在技術上能不能有更快的突破。美國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來找原因,我們現在原因找得比他們要快一些,治理的措施力度也比較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困難。今天讓我講大概多長時間一定能解決,不符合科學規律,認識上沒有到這種程度。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家如果看珠三角,2015年珠三角整體達標,我說整體上達標不是講它所有的城市都達標,也不是講它每一天都達標,而是全年平均下來PM2.5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在整體氣象不利情況下,再次達標,而且還在改善。

廣東大概用了多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廣東大概是在2000年前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那時候還沒有公開測PM2.5,但是減排的方案已經開始實施了。廣東大概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取得今天的進步。這個速度比英國、比美國、比日本,都要快。這是我們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長三角。長三角在這三年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改善很緩慢,這里面有一個措施選擇的問題。但是去年改善速度上來了。這有一個不斷深化認識、調整策略的過程。我們有《大氣十條》2017年的目標,也有明確的2020年目標,我相信這些目標一定能完成。但是再遠一些的趨勢,就要看我們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家每個人願意付出多少。不可能我們每個人都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還希望馬上就能有藍天。這取決於經濟調整,又取決於每個人,取決於我們願意為這樣的藍天做多少事情、改變多少。如果大家願意多付出,這個過程就會快。如果我們技術上有更快的突破,也會促進這個過程大幅度加快。

中國日報:陳部長你好,我是中國日報記者。我們註意到每次重汙染預警啟動以後環保部和地方政府都會有執法檢查,會發現有一些企業違法排汙,一直說對他們實行嚴格的處罰。第一個問題是對企業後續處罰的情況大概是什麽樣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麽每次查都會有這樣的企業,小型企業、大型國有企業都有這樣的情況,這個原因是什麽?

陳吉寧:我們把汙染源分成兩類,一類叫重點汙染源,是京津冀地區所有的45米以上的高架汙染源,共有1239家。這1239家45米以上可以高空傳輸的汙染源現在已經全部實現自動監控並與環保部門聯網。我們每個季度公布不達標的企業同時加大處罰。從去年1月份到現在,這個改善幅度還是驚人的,由30%多不達標到現在只有4%左右的不達標。這是重點汙染源,可以實行在線監測。

還有一類,就是小散汙的汙染源。不是重點企業,沒有在線監控,對這部分企業的查處面臨很多困難。這些企業體量小,隨意性很大,受經濟利益驅動,在京津冀地區有大量分散小企業。包括北京也有這樣的企業,我們叫工業大院。這就要通過遙感、大數據,也包括用無人機來發現,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公眾來參與舉報這些小汙企業。首先要發現它,我們才能去監管它。

小散汙的企業管起來非常困難。下一步要開展專項行動,對一些重點地區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如去年,北京加強對小散汙企業進行清理,比較突出的是通州,清理的力度很大。通州去年1到10月份PM2.5濃度降低30%以上。小散汙的企業是很重要的汙染源,而且擾亂市場秩序,這是我們下一步整治的重點。

現在正在開展網格化布局,落實屬地原則,每個網格落實責任人。我們也希望媒體和公眾對這些小散汙企業加強監督。另外依托一些現代技術,能夠遠距離觀測到這些小散企業的聚集點,只要發現就可以依法進行處理。

新華網:我想問在京津冀地區的冬季,您作為環保部長,覺得最困難、最為難的或者最重要的是什麽樣的措施?

陳吉寧:京津冀的問題從長線來看,還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問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我們才能更好解決大氣汙染問題。這需要一段時間,不是企業說關就關掉的。同時,大家看京津冀地區是有進展的,而且還是比較大的,這說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上是有進步的。

京津冀地區比較困難的是解決冬季供暖問題。冬季供暖大概新增了多少汙染物排放量呢?我們估算了一下,大概增加30%左右的汙染物排放量。就是進到冬季,我們背負的汙染物增加了30%,還要走一個更狹窄的隧道,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

供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京津冀地區熱電聯產程度低,城市供熱基礎設施比較差,大概目前只有50%。采暖主要是依賴於燃煤鍋爐進行。在一些城市很多小區,一個小區配備一個鍋爐房,一個鍋爐房兩到三臺燃煤小鍋爐。這里面既有管網建設不足的問題,也有地方利益保護的問題。所以熱電聯產項目的潛能還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個就是這些小燃煤鍋爐環保設施跟不上,裝備水平低,運行管理水平也差,汙染物排放濃度甚至是大電廠的十幾倍,環境影響很大。但如果要讓這些企業去安裝高效的脫硫脫硝設施,在當前的供熱電價下這些企業基本上又沒有辦法承受。這里面涉及民生供暖問題,不是很容易處理。第三個就是農村散煤問題。北方地區現在用煤量很高,全國大概有2億噸散煤,京津冀占了20%。燒1噸散煤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10倍以上。另外,塑料大棚多了,有些大棚也在用散煤,監管起來更困難。

我們在考慮跟有關部門配合起來,加強部門合作,從六個方面來強化冬季汙染治理。

第一是要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通過加大熱電聯產等方式淘汰分散的小鍋爐。我們的目標,就是20萬人口以上縣城都要實現熱電聯產,今年底淘汰京津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

第二是加快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散煤治理。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完成禁煤區(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與北京接壤區域)替代任務,這個區域不能再燒散煤,要全部完成替代。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等市加大“煤改電”“煤改氣”的力度。

第三是加大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工業企業在冬季要為民生讓位。通過加大采暖期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來抵消采暖期民生上不得不用的供暖帶來新的汙染物排放量。錯峰生產不僅可以減少本身的排放,還可以減少由這些企業帶來的產品運輸排放。比如生產一噸鋼鐵要用五倍運輸量。我們這幾年也在抓這項工作,比如2015年、2016年同工信部對冬季水泥錯峰生產做了部署,2016年又對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鑄造、磚瓦窯等提出錯峰生產的要求。

最近做了一個評估,這項工作是有效的,但是仍然有潛力,還需要再加大力度。從評估情況看,重汙染期間這些錯峰生產城市的用電量下降的幅度不大,只有10%左右,而且有些企業不降反升,並沒有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下一步會進一步強化工業企業的錯峰生產。我們現在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分析,比如鋼鐵行業,哪些企業要錯峰,汙染物排放量大的,環保不達標的,或者達標有困難的,要按照環保績效提出錯峰要求。比如現在研究電解鋁行業,還有一些其他行業,一個一個落實,加大錯峰生產力度,給民生使用騰出一些空間來,來減少冬季供暖汙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升。

第四是提高行業排放標準。這麽重的產業結構必須不斷加強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提高排放標準,讓那些不能達標的企業在這個地區關閉。我剛才講了,45米以上煙囪現在基本控制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工廠無組織排放標準不夠嚴,現在正研究鋼鐵廠排放、化工廠排放要加大無組織排放的管控,要制定新的標準,要把這些標準的執行跟排汙許可證結合起來。環保部剛公布了兩個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方案,我們就是要把重點企業在線監測、排汙許可證以及新的排放標準結合起來落實。

第五是強化“小散亂汙”企業整治。京津冀地區有一大批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小化工、小家具、小印刷、小水泥、小煤爐、小鍋爐,工業中大量采用揮發性的塗料、油墨等。要劃出重點地區,對重點地區加強監管,逐步清理。

第六是機動車的事情。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事情。我們更關心的是高排放車輛監管。什麽車是高排放車?老舊車,一輛車相當於國IV、國V車20-40輛小車排放;重型柴油車相當於200輛小車排放,而且很多不達標。要加快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只要路過激光測試,馬上知道什麽車,什麽超標了。加大監控,還是得用技術手段。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大對重汙染車的監管。要逐步提出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油品管控。這里有長線工作,也有一些需要趕緊動起來的,還有一些工作是在已經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強化責任。

新京報:在重汙染過程中有些城市汙染特別突出,比如石家莊持續爆表90小時,臨汾出現了二氧化硫和PM2.5同時爆表,二氧化硫濃度過千。對於這樣的城市出現這樣的高濃度汙染,是不是應該采取一種更特殊的應急手段。剛剛您也提到環保部正在加班加點研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能達到什麽樣的效果,我們什麽時候才能看到冬季重汙染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陳吉寧:你剛才問的問題我有一些已經回答了。關於石家莊、臨汾,我們也高度關註,長時間的爆表,這是我們非常關註的問題,也在具體研究這兩個地區的問題。

重汙染天氣預警是要依法啟動的,這個依法是有標準的,紅色預警已經是最高等級了。但是這不是借口,這樣的地區確實要加大重汙染天氣的應急力度。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一開始是預報,然後是會商,環保部和各省各地區會商,之後會發布信息,啟動預警是地方的責任,環保部會把預測預報結果通報給地方,提醒他們及時啟動。之後環保部就會按照啟動的級別下去督查,看你是不是按這個方式落實了責任。

我們在督查中發現,地方在實施應急預案的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不見得那麽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的問題。這里面有科技支撐能力不夠的問題。我們有非常好的專家隊伍,是國際一流的,但是人員太少。地方在制定針對性預案的時候,科技支撐不足,這是下一步需要強化的。

第二是預案落實不實。比如說紅色預警要減排多少,該停產多少,有些地方沒有很好落實。所以需要環保部加強督查,對於不實的一旦抓住,就頂格處理。從督查情況來看,情況逐漸在好轉,但是對一些長時間爆表的,我們確實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這段時間我們正逐個對京津冀“2+18”城市的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希望通過這輪評估能夠提高這些城市應對重汙染天氣的能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北京晚報:您也提到北京大氣治理。北京今年PM2.5降幅很大,但是根據提出的目標,到2017年要到60微克,完成的困難可能會非常大,包括媒體的同行和環保基層同誌普遍感覺不是很樂觀。北京現在問題是燃煤到了一千萬噸以下量級,經濟結構總體比較合理,清潔排放比較高。您覺得北京要在2017年實現這樣的有難度的目標,該做些什麽,有什麽建議。

陳吉寧:我們非常關心這個事情。從環保部的角度來研究這個事情,來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調動力度。這也是去年5月份我們啟動京津冀強化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即幫助北京完成它的目標。這件事情確實有難度,但不是沒有可能,做好了可以完成。你們可能註意到我們有“2+4”,兩個大城市帶四個周邊城市,加快汙染治理。北京重點是保定和廊坊。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散煤替代,禁煤區的劃定都在這個地區,還有加強對高架源的管控。北京實現目標,既有北京自身需要努力的地方,也需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努力。

北京實現目標是推動京津冀實現目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大家都會受益。正是從這個角度著眼,我們強化措施既加大北京管控力度,又加大對周邊地區高架源傳輸問題的解決。北京市有北京的汙染結構,跟其他地區不一樣。它的產業結構比較好,但是也有它特殊的問題。一個是工業大院問題,小散亂,在城郊仍然很重,要加大力度清除這些小散亂。一個是散煤問題,特別是在城郊,散煤量還是很大,要加大散煤的替代工作。最核心的問題是北京必須解決重汙染車問題。我們要鼓勵環保的綠色車出行,特別鼓勵大家利用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如果不解決車的問題,特別是重汙染車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是比較困難的。北京的挑戰還有城市管理,揚塵太大。所有PM2.5濃度能夠達標的城市,揚塵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目前北京的揚塵量太高了,需要加強城市管理,更加精細的管理。

第一財經:您剛才多次提到高汙染車,我想知道怎麽能抓到這些高汙染車,環保部有沒有什麽具體措施?總體上來看盡管這幾年環保部對重汙染車越來越重視,但在重汙染車防治方面似乎缺少系統的整體規劃,在這方面下一步環保部會有什麽新的動作?

陳吉寧:我們現在機動車保有量增加非常快,2016年產銷量均達到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是1.9億輛。機動車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機動車汙染問題目前不在中小城市,主要在大中城市。我們有很詳細的源解析,表明機動車已成為許多大中城市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分別占北京31.3%,占上海29.2%,占杭州28%,廣州稍微少一點占21.7%。

我們對機動車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新車要越來越好,新上路車排放量要越來越少。今年1月1日起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國五排放標準,輕型車國六標準2016年底也正式發布了。跟國Ⅰ車相比,新生產汽車的單車汙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存量車用十幾年了,有一個逐步替代的過程。不是說用了國五國六標準明天這些車都變好了,已經上路的車需要一個逐步淘汰的過程。

二是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大家可能註意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這幾年每年都明確提出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的數量,這是環保部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政策,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全國合計淘汰160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個淘汰不是把北京車賣到河北,這不算,要徹底註銷的才算。我們一些汽車擁有者也不容易,把自己還能開的車替下來,為環保做出了犧牲。

三是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在有13個省(區、市)和70多個城市出臺了關於機動車汙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建設1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驗線。

四是提升車用燃油品質。2000年我們淘汰了含鉛汽油,這個對兒童影響非常大。今年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含硫量已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總的思路是: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便民惠民的決策部署,以高汙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

主要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落實好大氣法,構建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必須公開生產車的標準是什麽,包括非上路的、非道路的移動機械,建築工地排放也很大。建立環保達標的監督檢查以及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哪些企業生產車不合適,就要采取手段,不合適的車就要召回。

第二是加快修訂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的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的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把增量部分首先要管住。

第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平。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麽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第四是實施清潔柴油行動。有些地區船舶汙染排放也是很大的,比如說長三角地區,汙染排放量占10%以上。督促地方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第五是推進油品升級。還是解決油的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並軌,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車用油品。

第六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改變過分依賴貨車的狀況。

澎湃新聞:根據以往了解,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一般比北方好,但是這次珠三角地區也出現重汙染天氣,很多當地人都說,佛山、中山空氣質量排名是非常靠前的,這次也是汙染非常嚴重,想了解一下具體原因是什麽?另外一個就是現在冬季的重汙染天氣應對,省里要求市里,市里要求縣里,縣一級環保人員有能力不足、人手不夠的問題,想了解下這種情況怎麽解決。

陳吉寧:謝謝你的問題。去年冬天的霧霾,大家如果關註一下,其實不只是中國的,是全球性的。從印度、伊朗到韓國、英國、法國,英國、法國解決霧霾問題很久了,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重汙染天氣,但今年冬天也出現持續大範圍的空氣汙染。這個冬天確實遇到了全球性的極端氣象狀況。這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在走一個隧道,這個隧道變得特別窄,不僅在中國變得窄,在其他地方也變得窄。冷空氣跑到北美去了,暖空氣都跑到歐亞大陸來了。極端天氣出現的時候,有些地方就可能霧霾重現,我想廣東跟這個也有關系。總體上全年是達標的,而且改善幅度還不小,連續兩年總體上達標了。今年這樣一個極端氣候下,又出現重汙染。這也說明,即使在某個階段解決了汙染問題,也不能掉以輕心,治理霧霾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關於基層能力不足問題,確實存在。去年是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環保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向就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這里面有幾個大的方面。

第一是環保督察。要用兩年時間完成全國各省(區、市)環保督察,去年完成對河北省試點和第一批對8個省(區)督察,最近剛剛結束對7個省(市)督察,今年還要完成對其他各省(區、市)的督察。督察就是要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特別是省一級的責任。通過對省一級的督察,很多省也在建立省級督察機制,就是要把環保責任一層一層壓下去。環保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這也是依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非常重要的舉措。

第二是國家環境質量監測權上收。現在已經完成國家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由環保部委托第三方運行,減少地方幹預。

第三是垂改。通過垂直管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我們的指向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是落實地方責任,一個是提高地方的執法能力,減少地方直接幹預。我們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環保法實施年活動,2016年是把環保法實施年活動和全系統執法大練兵結合起來。這也非常重要,確實基層執法能力不足、執法人員少,很多地方連執法車輛都沒有,也沒有執法著裝,下去之後執法有困難。這個問題正在逐步解決。通過執法大練兵,互相學習,規範執法過程,提高執法能力。

另外一個正在建設環境監管執法大數據平臺。在6個省(區、市)開展試點。建立全國執法平臺,每一個基層執法人員實時與執法平臺是連線的,查到哪個企業、去沒去查、查什麽情況實時在線上記錄,就可以落實每一個人的責任,同時規範執法。我們需要從人員能力、體制機制、裝備各個方面花大力氣,來提高基層執法能力。

中國青年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河北的問題,為實現質量改善目標實施“調度令”但效果並不理想,這個您怎麽看?第二個像哈爾濱、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現了重汙染天氣,對於這些新增加出來的地方,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陳吉寧:第一個問題,我們講環境汙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環保治理從來都不是靠蠻幹來解決的,必須是有序的、科學的,這樣社會代價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有效性如何。系統化是講,多種手段互相要配合,不同的地區需要聯防聯控才能更有效,靠單個是不可能解決的。法治化就是依法行事。精細化,我們確實需要強化管理,向管理要環境質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蘭州是最典型的例子。蘭州過去汙染很重。這個城市發展水平也不高,但是汙染治理有很好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責任到位。通過精細化管理來約束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的排汙行為,就會見效。還有就是信息化,要利用大數據,利用信息手段來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也註意到有些地方由於各種原因,采取了一些與民生相沖突或者比較極端的一些措施,我們希望這些地區能夠把功夫用在平時,更有序的更好的來解決面臨的汙染問題。

你剛才講哈爾濱、成都、西安,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哈爾濱不是2016年才有重汙染天,2015年北方地區第一個重汙染天就是出在哈爾濱。不是新問題,是老問題。我們現在也不平衡,總體上全國是在改進,也有個別地區環境質量不升反降。全國是改進的,是在提高的,但是個別地區是不升反降的。所以我們也在研究評估,看這個問題是由於極端天氣,像廣東就是極端天氣帶來的,還是沒有幹活帶來的。我們要采取措施,也在督促這些地方加大措施。首先要遏制惡化,環境質量就是不能再惡化,環境質量只能好不能壞,對每一個不升反降的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不管是空氣還是水,都要采取很硬的措施。我們2015年約談了不少地方,2016年繼續約談,環保督察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環境質量不升反降的地區。

我們希望通過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來解決這個問題。環境問題是受邊際條件影響的,有時候人努力不見得馬上就能見到效果,我們要客觀評價一下到底是什麽原因。

光明日報:我的問題是大氣汙染治理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實也不只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雖然我們在其中擔任很重要的職責。我想知道您希望地方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力量能出來做一些什麽,提供什麽樣的支持形成合力,畢竟在這件事情上每個人每個組織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陳吉寧:謝謝你提出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們講落實責任,環保督察是落實兩個責任,一個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的責任,一個是落實部門“一崗雙責”的責任,就是各個部門在環保方面的責任,這是中央非常明確的要求。環保工作的統籌協調、統一監管在環保部門,但是各個部門都有責任,不能說管發展不管保護,不能說搞建設不管環保。這里涉及一崗雙責的事情。

無論是大氣、水還是土壤十條,每一條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每一條里面已經明確哪些是環保部門責任哪些是其他部門責任。現在有18個省(區、市)黨委政府出臺文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分工,這里面不僅包括政府部門,發改、工信、國土、建設、水利等等,也包括黨的部門,如組織部門負責幹部的生態文明考核。我們也在推動這項工作,環保工作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但是我們也很清醒,出了問題最終是環保部門的責任,我們要補好位、站好臺。把這項工作做好,這是為大家服務、為人民服務。

我特別同意你的觀點,環保從來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必須調動大家來參與環保。比如最近網上流傳各種說法,大家可能註意到有個“十大謠言”,謠言現在傳的比真實的東西要快一些。我們希望媒體和公眾參與,一起來正確認識一些問題。這里面有很多是錯誤的,是虛假的。有些錯誤的認識,是誤導大家的,要進行反駁,要澄清,希望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一起做這項工作。

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學術性的研究,特別是關於汙染來源和產生過程有很多專家在研究。一方面,我們要鼓勵科學家充分的學術爭論,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會加深我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幫助采取針對性更強的措施,減少控制成本,更好地解決問題。但是專家的這些解釋和學術爭論是從不同角度看的,真正轉變成政策,真正轉變成一個地區的真實的現實,需要一個複雜過程。

大家看監測工作。我們有一個全國的監測網,這個監測網是全國PM2.5的監測網,這里面不包括一些微探頭測定的PM2.5的量,在京津冀更密集。其實我們更關心的是組份網,不僅僅測PM2.5濃度,而且還測到底有哪些成份,這個對我們解釋汙染物是什麽產生的、怎麽產生的非常重要。這里面包括手工監測,包括在線組份網,包括激光雷達,通過走航看到汙染物在大氣中怎麽遷移,傳輸過程是什麽樣的,所以是一個大尺度的實驗,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室里面甚至理論模型計算的結果。

我們對每一個專家的學術爭論非常關註,對每一個都精心研究,也有專家組對這些問題進行考慮。比如說最近有關於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我們也感到這個思路對,對我們下一步制定政策非常有意義。但確實有些專家,角度不一樣,觀測的微觀點不一樣,提出各種方案,一些在學術層面沒有被驗證的觀點在媒體中大量傳播,之後會引起很多誤解。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新問題。我們希望能建立起科學家和媒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你們多關心環保的事情,能夠把科學家講的話用正確的方式傳遞出去。同時也鼓勵科學家去做研究,鼓勵科學家跟公眾對話,這個是我們過去不大註意的,但確實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需要加強不同方面的對話、合作,需要動員整個社會關心這件事情,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一起面對這件事情,而不是逃避。大家一起積極面對,一起努力,每個人去改變自身行為,每個人都更綠色,一起宣傳、一起推動,重汙染的問題就會解決得更好。

希望你們繼續關心支持環保工作。如果有什麽問題,你們可以隨時跟環保部宣教司聯系,我們隨時解答你們的問題。我們希望你們能加入進來,希望能有更多的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眾加入到這個過程之中。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91

黃金水道上的汙染風險:“審批上遊化工項目時聽聽下遊意見”

每年進出上海港的船舶達到200萬艘次,其中危險品船舶近7萬艘次,危險貨物吞吐量達5000多萬噸。長江巨大的船舶運輸量在推動沿江地區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汙染風險。

這就是目前長江沿線的生態環境窘況,更是地處長江下遊的城市最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重慶、湖北、江蘇、上海等地采訪時了解到,隨著長江沿線化工汙染風險仍存,下遊希望國家優化上遊地區化工布局的呼聲日益強烈。

黃金水道上的汙染風險

“對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來說,城市最主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又在長江口,面臨的汙染風險尤其巨大。”4月17日,上海市交通委航運處副處長屠偉峰對記者說。

在當日交通運輸部“黃金水道·綠色航運”主題宣傳活動上海座談會上,屠偉峰以船舶汙染風險為例說,每年進出上海港的船舶達到200萬艘次,其中危險品船舶近7萬艘次,危險貨物吞吐量達5000多萬噸。長江巨大的船舶運輸量在推動沿江地區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汙染風險。

“此外,還有大量的過境船舶通過長江口進出長江,其中也有大量危險品船舶(超過進港船舶),對長江口的危險品船舶汙染的防控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屠偉峰說。

4月16日,“黃金水道·綠色航運”采訪團在江蘇采訪時,江蘇海事局副局長徐偉也介紹,長江江蘇段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117個化工碼頭,年進出港載運危險貨物船舶12萬艘次,危險貨物1.63億噸,占長江全線危險貨物運輸總量的80%,其中散裝危險化學品運輸量7009萬噸、品種200多種。同時,長江江蘇段分布有集中飲用水源地30處,並布置有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監管壓力在全國首屈一指。

長江沿線是目前我國開發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長江江蘇段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攝影/章軻

長江沿線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攝影/章軻

河口是河流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交錯帶,是全球具有最高生物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許多重要經濟水生生物繁殖、育幼和取食場所,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

座談會上,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亞瞿也告訴記者,長江不斷地向其河口輸送大量的營養物質,孕育著河口及其鄰近海域,使其成為生產力很高的水域和優良水產物種的繁衍棲息地,如日本鰻鱺、中華絨螯蟹、松江鱸魚、鰣魚、胭脂魚和長吻鮠等;此外,長江口區也是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如江豚、中華鱘、松江鱸、胭脂魚等的棲息地和洄遊通道。

“然而,由於河口及其鄰近區域工農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急劇增加、過度捕撈、環境汙染以及各種海岸工程建設,導致長江口生態環境惡化及河口生態系統全面衰退。”陳亞瞿說。

長江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但長江流域也是我國水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流域之一。沿江化工行業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壓力大。

環保部門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長江幹流總體水質較好,但部分支流汙染嚴重,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隱患,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江湖關系緊張,部分地區生態問題突出。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向重慶市反饋督察情況時說,目前重慶市航運汙染防治還不到位,僅主城區及沿長江幹流的有關區縣具備水上接收船舶汙水能力。部分港口碼頭船舶汙染防治設施不到位,汙水直接排入長江。

督察發現,重慶巿有24個工業園區位於長江、嘉陵江和烏江沿岸,其中長壽、萬州和涪陵等3個重點化工園區部分企業位於沿江1公里範圍內,98家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沿長江布局,62家危化品生產企業未進入工業園區,存在一定的環境風險。

在長江經濟帶中,湖北省是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是三峽工程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日前向湖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說,長江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湖北省長江支流總體呈現“好水變少、差水增多”的趨勢。

督察發現,東荊河潛江出境斷面2015年總磷、氨氮年均濃度分別較2013年上升200%、250%;通順河流經潛江境內僅15公里,水質急劇從II類惡化到劣V類,氨氮濃度最高超過130毫克/升;沮河宜昌段受磷化工企業排汙等影響,總磷汙染嚴重。

另外,督察還發現湖北省沿江部分重化工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沿江8巿(州)87個工業園區,近50%未配套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廠。布局在長江兩岸的部分重化工企業汙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偷排、超標排汙等問題時有發生。宜昌等地區磷化工行業無序發展,加重了長江支流及幹流總磷汙染。同時,碼頭、排汙口監管不力,一些非法碼頭和入江排汙口增加了長江環境風險。

去年11月15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江蘇省反饋督察情況也指出,長江保護部署推進不夠有力。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長江江蘇段41條主要入江支流中,劣V類斷面占比20.5%,較2014年、2013年分別上升6.9個百分點和11.4個百分點。

督察發現,南京節制閘、鎮江葛村橋斷面水質嚴重惡化。長江江蘇段分布有30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現場抽查12個,8個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無錫市長江窯港,南通巿狼山水廠,鎮江巿征潤洲、江心洲丹陽等飲用水水源一級或二級保護區內存在法律禁止的化工碼頭、水產養殖或修造船基地等,加之沿途危險化學品運輸頻繁,環境風險十分突出。

開發與保護應當齊頭並進

“長江是我國舉足輕重的經濟命脈,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長江口航道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徐慶偉告訴記者,長江幹線貨運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河運榜首,但“開發與保護應當齊頭並進”。

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許家武、危管防汙處林祥彬介紹,上海港早在2006年就發布和實施《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汙染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形成了依托地方、統一指揮、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的船舶汙染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構建了完善的“政府-港航企業-船舶”應急預案體系,將政府、專業石化企業、社會單位等各方面的應急力量納入應急反應體系,形成了系統的應急反應體系。同時建成並運行了國家大型設備庫“長江口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單次溢油應急能力達到1000噸。

林祥彬介紹,但目前上海港尚不具備接收含醫療廢物、廢舊電池、油抹布等有毒有害物質以及貨物殘余物等種類的垃圾、壓載水沈積物、旅遊船餐飲汙水等汙染物的能力。

另外,上海港現有的船舶汙染應急設備器材主要來自國家投資的長江口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和社會應急力量,現有設備大多適用於港內及近岸海域的較小規模船舶溢油事故,大型化、高端化、自動化、高海況的溢油應急設備以及化學品應急設備器材較為缺乏,對於大中型、遠海油化品汙染事故針對性不強,應急能力相對不足。

林祥彬介紹,目前,上海港船舶汙染監視手段整體相對落後,溢油監視雷達、紅外遙感監視系統、跟蹤監視浮標等先進的監視手段較為缺乏,難以實現對船舶汙染的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監視。

有專家分析,長江經濟帶汙染嚴重和“重化工圍江”的形成原因,與過去扭曲的政績觀不無關系,導致沿江各地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沿江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不惜將大量高汙染、高消耗的重化工產業轉移至本地區加以扶持發展。

在整個長江水運發展中如何體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就這一問題,本月15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姜明寶對記者表示,“長江流域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交通運輸供給的角度看,就是要充分發揮航運的比較優勢,而且要通過自身努力,進一步提升航運的綠色品質。”

姜明寶表示,交通運輸部已經明確,以長江流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制定綠色航運發展規劃,“在提高航道、港口通過能力上,凡是能通過船型開發、運輸組織優化、水庫群聯合調度、科技創新研發、體制機制改革等解決的,就不采取工程建設措施。”

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長江沿線各地目前正加速淘汰低效率高汙染船舶,推動節能環保高效船型的研發和應用,合理布局LNG加註站和港口岸電設施,推動船舶廣泛應用清潔能源。

自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港在全國率先實施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各類船舶在上海港航行、停靠和作業應滿足一定的用油標準。

徐慶偉介紹,長江口航道管理局開展的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生態環境監測,監測範圍達到5000平方公里,監測內容包括11項學科,涉及項目包括水、沈積物等15個專題。

4月17日,上海橫沙東灘利用疏浚土吹填成陸現場。攝影/章軻

“在航道維護疏浚的同時,我們也承擔並資助了水生生態系統修複工程。”徐慶偉介紹,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先後開展了10余次不同種類生態修複及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約放流螺螄和河蜆5噸、中華絨螯蟹4.2萬只、長吻鮠6.5萬尾、暗紋東方鲀9萬尾、黃顙魚10萬尾等。

屠偉峰認為,應由國家層面統籌長江沿線化工企業的整體布局,優化沿江化工企業和化工碼頭布局,提高整體風險管控能力,在審批上遊化工項目時應當多聽取下遊省市的意見,盡量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加強各地方、條線管理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各條線、各地方齊抓共管長江大保護的良好工作局面。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14年就印發了《推進長江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要求優化沿江石化化工產業布局,提高化工園區風險防控能力,構建長江危險化學品動態監管信息平臺,以應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倉儲、裝卸、運輸和汙染物處置等環節帶來的挑戰。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此前也表示,今年將“堅定不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從源頭防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長江江蘇段,沿江航行隨處可見化工企業和化學品儲運設施。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