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蘋果熟了 「果農」肥了還是瘦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4/0NMDAwMDIyNDA0Ng.html

相關報導:

iPad2低價是如何煉成的?

喬布斯的封閉與開放

圖集:蘋果iPad2正式發佈 喬布斯現身

才入陽春三月,世界另一端的蘋果卻熟了。

3月3日,蘋果公司(AAPL)為iPad 2召開特別發佈會,美國的這棵蘋果樹上又多了一個新品種。

3月11日新發佈的iPad 2將在美國開售,售價499至829美元。3月26日開始全球多個國家開售。

巧的是,3月2日晚,新晉身為第三大銷售渠道的天音控股(000829.SZ)發佈公告,稱擬商討與境外企業重大合作事項,3日至4日停牌兩天。

雖然,iPad2相對ipad只做了一些小修改,並沒有帶來太大的驚喜,但發佈會期間蘋果股價應聲上漲4.63美元,達353.94美元,截至收盤,漲0.80%,報352.12美元。

但為蘋果打工的中國A股公司二級市場卻反應平平,即便是被市場冀望能拿到新款ipad2銷售權的天音控股,3月1日和2日,也分別下跌1.47%和2.42%。

按計劃iPad2將於今年4月發貨,當月發貨量可能達到200萬台。按以往速度,新機型進入中國市場大概需要等待半年。估計屆時又會出現「蘋果迷」徹夜排隊購買的壯大場面,蘋果公司的幸福時光由此得以繼續。

發佈會結束不久,淘寶網便有不少商家打出預定廣告,價格從5800到9999元。

實 際上,今年1月,蘋果已結碩果。2011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267.4億美元,同比增長71%,創歷史最高記錄;淨利潤60億美元,同比增長 78%。蘋果CFO Peter Oppenheimer預計,下季度將達220億美元營業收入,每股收益4.9美元。

棲身繁茂果樹下,那些為其打工的中國上市公司,是否分得一杯羹呢?

三緘其口

Mac、iPhone、iPod、iPad,蘋果樹上的許多果子對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果樹上的中國公司又有多少人知道?

資料顯示,目前蘋果的核心零件直接供應商無一來自中國,中國企業主要是從事後期的組裝工作。

目前,中國企業主要參與蘋果的APP軟件供應、服務營運、終端渠道、電源管理、觸摸屏、自恢復熔斷器和機殼材料等產業鏈環節。

據 統計,共有12家A股公司參與生產:博瑞傳播(600880.SH)和樂視網(300104.SZ)主要是從事APP軟件供應;中國聯通 (600050.SH)是服務運營商、天音控股(000829.SZ)、愛施德(002416.SZ)和蘇寧電器(002024.SZ)是終端銷售;德賽 電池(000049.SZ)旗下的藍微電子主要是做電源管理;而萊寶高科(002106.SZ)和南玻A(000012.SZ)主要做TONCH ESNSOR;長園集團(600525.SH)供應自恢復熔斷器;利源鋁業(002501.SZ)和云海金屬(002182.Sz)則是做機殼材料。

「我們並不和蘋果公司直接對接,實際上,中間的產業鏈有三個階段,我們處於第一階段主要是做材料,有自己的中間客戶,第二階段是做模組,最後才是整機。」3月1日,萊寶高科董秘杜小平對記者表示。

這也是目前大部分中國企業的模式,多處於生產鏈的最底層,只是單純做材料。另外的就是終端銷售和運營商。

「不過,我們的客戶並非外界所傳的TPK,具體是誰不便透露,因為我們和蘋果簽了保密協議。」杜小平表示。

記者採訪發現,「和蘋果簽了保密協議」這句話在多家公司採訪中被多次重複使用。

與萊寶高科做材料不同,天音控股走的是終端銷售途徑。今年2月17日,天音控股發佈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天音通信簽訂協議,成為蘋果在中國的指定授權分銷商,並且將在近期開始銷售蘋果iPhone3GS。

這意味天音控股成為蘋果通信電子產品的第三大正規渠道,大批分析師開始看好天音控股的前景。可是,天音控股並沒有在公告裡給出任何前景預測,除了iPhone3GS,天音控股是否拿到iPhone4、ipad等產品的銷售權,能拿到多少貨量銷售也不得而知。

記者致電公司,公司董秘何小林對於跟蘋果合作的問題表現相當謹慎,「能不能拿到iPhone4、ipad等產品的銷售權我們都不能披露,量也不能披露,因為和蘋果簽了保密協議,與蘋果合作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披露。」

記者發現,每家公司聽到和蘋果有關的問題後都變得小心翼翼,唯恐多說一句話,甚至中國聯通證券辦還要求記者就關於蘋果的問題直接找新聞處。

窮打工,富打工?

蘋果財報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Mac 電腦售出413萬台,同比增長23%;iPhone售出1624萬台,同比增長86%;iPod銷量1945萬台,同比下降7%;iPad售出733萬台;Mac、iPhone 和iPad的單季銷量都創歷史記錄。

對於能在蘋果樹上吸收多少養分,雖然各家公司的董秘和相關人員再三緘口,但記者調查發現,為蘋果打工的果農,有的做材料,有的是終端銷售,有的是運營商,有的是軟件開發商。貢獻不一,所領的「工資」也有差異。

同為蘋果做觸摸屏材料的南玻A和萊寶高科,都已發佈業績預增公告。

1月11日,南玻A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長75%,主要是平板玻璃和精細玻璃業績大幅增長。2月26日,萊寶高科業績快報顯示,2010年淨利增長155%,主要是公司產品需求呈現良好提升態勢,投資建設的觸摸屏項目和技改項目順利投產並達產。

3月1日,南玻A股證事務部經理周紅表示,「平板玻璃只佔公司業務的一小部分,去年我們雖然開足馬力,但一直供不應求。今年蘋果雖有新產品發佈,但訂單是否增加我們不方便透露,不過公司會增加平板玻璃產能,同時也會提高良產率。」

不難理解,如果平板玻璃的收益不佳,南玻A也不會擴大再生產。

萊寶高科杜小華坦言,「我們的供貨商不止蘋果。不過蘋果的要求相對高,毛利率也相應較高。」

如果說從事與觸摸屏相關的中國企業收入還算樂觀,那麼銷售終端的情況又如何呢?

儘管上市公司不願意透露,但有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蘋果分銷的毛利應該在8%左右,如果是零售,比如蘇寧電器則會相對高一點,但相差不會很多。」

據申萬預測,假設天音控股能拿到iphone和ipad產品分銷,按其以往的分銷能力,預計2011年能銷售100萬台,那麼新增分銷額大約50億元。

按8%分銷毛利計算,蘋果產品的分銷毛利額將達4億元,淨利潤達2億。考慮到天音控股持有天音通信70%股權,這筆收入將增厚公司每股收益約0.14元。

「這筆收入對蘋果整個產業鏈來說比較微薄,但對天音控股還是不錯。公司進入這個渠道後也會對聯通和蘇寧造成一定打擊。」上述分析師表示。

對天音控股取得分銷權是否會打擊到中國聯通的銷售,聯通證券事務代表楊九英不予回答。她強調,聯通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累積3G用戶。

1月31日,中國聯通公告稱,預計2010年淨利潤下降50%以上。其指出,3G業務仍處於運營初期,折舊及攤銷、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和銷售費用,特別是3G終端補貼費用增長較快,給公司盈利帶來較大壓力。

「現在主要是運營成本高和3G終端補貼費用高,不過我們現在的網絡已經建好,能做的就是慢慢地累積用戶,建立強大的用戶網,即使淨利潤下降還是要繼續。」楊九英表示。

和走銷售這條路不同,博瑞傳播則從蘋果iOS終端和購買應用數量高速增長看到機遇,並且希望分一杯羹。

博瑞傳播在2010年底收購晨炎信息100%股權,晨炎信息通過開發軟件在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 供用戶付費下載,軟件銷售收入和蘋果按一定比例分成。

雖然晨炎信息預計2010年淨利潤僅700萬元,但經過此番收購,博瑞傳播已打算要有一番作為,還簽下對賭協議,提出晨炎信息2011至2013年的最高業績指標分別為400萬美元、580萬美元和812萬美元。基於終端的銷售和該協議,多家機構唱多博瑞傳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8

【麻煩大了】碧生源「瘦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158

七年前,相聲演員郭德綱以200萬元簽約價代言藏秘排油,不想招來連串質疑,被央視作為名人不惜羽毛、只顧拜金、虛假代言的典型予以曝光。

此後,藏秘排油在市場匿跡,只是有時會在郭德綱的相聲中出現。郭氏頗有自嘲精神。

繼之而起的是另一款名為碧生源的功能減肥茶產品。數年來極盡廣告轟炸之能,搞到家喻戶曉的地步,並最終於2010年9月登陸港交所。

但好景不長,這家上市公司剛剛公佈的2012年年報露了底:全年虧損3.42億元。

從簡單的年報數據中也可看出這家公司的成敗原因,廣告和市場營銷費用高達5.63億元,研究及開發成本僅為1528萬元。如果翻出舊賬簿可以發現,該公司2010年被大摩和瑞信保薦上市時,已背負23次廣告虛假造勢處罰的「原罪」。

如果說藏秘排油還是一顆流星,那麼碧生源一度被視作耀眼的恆星。事實上,兩者的營銷路數頗為相近,只不過前者請動郭德綱後意外走了麥城,而後者則覓得郭冬臨匹配牛莉代言常潤茶,甚至有勞徐靜蕾為減肥茶背書,親民之餘無疑多了不少知性和時尚的風采。

連推廣平台也有所升級,老前輩走的是以都市報為主的紙媒和賣場招貼廣告的路徑,而碧生源則與時俱進,從江西衛視的「中國紅歌會」到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浙江衛視的「我愛記歌詞」,從主旋律到流行派,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高原、從中老年到女憤青,一網打盡。

從2007年開始,碧生源每年不少於營收三分之一的廣告投放帶來的是產品的熱賣。只2011年,碧生源就宣佈其常潤茶銷售出13.7億包,「給每一個中國人的腸洗了個澡」。

也許消費者並不知道,碧生源與藏秘排油均來自同一家生產商,即北京澳特舒爾保健品開發有限公司。其背後實際操作者亦為同一個人——曾出任頂新集團康師傅飲品事業群北中國區域副總經理一職的趙一弘。

1988年由中國食品工業信息諮詢中心研製的「瑞夢牌百草減肥茶」面世,2005年5月,其被轉讓給北京澳特舒爾公司——後者的母公司正是2000年初成立的碧生源,老闆正是趙一弘。此時無論是自有品牌還是外購品牌均無太多影響力。

趙氏以100萬元請來著名品牌策劃人張錦力。隨後,這位以策劃婷美內衣、聖像地板聞名的點子大王,借助青藏鐵路開通西藏概念大熱之際,以妙手偶得的藏秘排油概念,將豐富的想像空間與具體的排油理念無縫拼接,李代桃僵加諸百草減肥茶身上。而名頭剛盛的郭德綱的代言更令此款產品大熱。但突遭央視實名批評,喪失了再戰江湖的機會。

接下來的故事便是碧生源自有品牌取而代之,從相對安全的通便功能市場入手站穩腳跟,時機成熟後再撿昔日減肥利器,看似左右逢源,實則一招兩用分散風險。而在品推上,借助選秀節目的崛起淡化功能性訴求無疑是吸取教訓的進步之舉。至2010年秋,也就是距藏秘風波相隔僅3年半後,碧生源順利赴港上市募得10.33億元。什麼叫屌絲逆襲,此之謂也。

自1985年至2010年,中國城市男性腰圍平均膨脹15%,減肥的需求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百草、藏秘、碧生源們確實迎來了巨大的藍海。動輒八至九成的毛利讓所有想以此撈金者興奮。百試不爽的名人代言噱頭輔之無關痛癢的行政處罰,即便一個品牌覆滅也大可改個名字換個身份證從頭再來。

與上市時約每股3.12元相比,碧生源如今已墜落至每股0.22元的深谷。不過沒關係,趙老闆搶在信息披露限制之前已成功套現4024萬元。

回想1980年代三株、太陽神等一眾保健品品牌從崛起到隕落的故事,再看從藏秘排油到碧生源改頭換面的前世今生,可知「陽光底下無新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11

“雙11”盛宴下的潛規則:巨額推廣費用 肥了平臺瘦了商家

對商家而言,這是一場“磨刀霍霍”的獲利盛宴嗎?對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能夠買得“物超所值”的狂歡節嗎?

在“雙十一”活動舉辦八年之際,新華社記者走訪北京、浙江、廣東等多地,既看到了如火如荼的網絡購銷盛況,也了解到依然有嚴峻的刷單造假、消費欺詐等不良現象。在平臺已經成為電商產業中占據壓倒性優勢的背景下,這些現象、問題無一不指向多年亟待醫治的痼疾——電商“潛規則”。

巨額推廣費用:肥了平臺,瘦了商家

“一到‘雙十一’我就緊張,”廣東順德一家電器電商負責人說,所有提供給消費者的促銷都是由品牌商來買單,我們只能說要理性做“雙十一”,更希望消費者認可品牌而不是低價購買產品。

電商平臺未曾公布過商家經營健康度狀況的相關數據。有資深電商人士發現,很多身邊的網絡商家苦心經營多年,卻只有銷量沒有利潤。利潤到底去哪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過高。根據記者調查,不少網店的實際經營成本已經高於實體店鋪。沒有店租、削減渠道成本的網絡電商如今也承擔著巨額的經營成本,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競價排名和縱容刷單造成的惡性市場環境。

一位大型電商平臺高管表示,推廣費用是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也占據了中小電商的主要成本。推廣費用通俗來講類似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主要包括按照點擊、成交和展現等方式付費。在電商平臺上經營的商家根據自己的需求出價,按照流量競價購買廣告位,平臺根據商家出價從高到低進行展示,商家並不知道其他商家的出價,如果發現自己店鋪的流量下降,只能再次提高競價。

他透露,這種模式的弊端是,當電商平臺上累計的商家越多時,想要獲取流量就異常困難。特別是當現在移動端占據成交比例80%的時候,想要在為數不多的移動頁面上靠前展示,難上加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企業在電商平臺上面的營銷成本大幅提高。雖然電商平臺能給商家帶來很多流量,但這些流量分到海量的商家後每家資源都很稀缺,商家需要不斷購買流量吸引新顧客。

在天貓排名女裝銷量位居前列的韓都衣舍,2014年和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2億元和12.6億元,但凈利潤僅為-3754萬和3385萬。2014年和2015年主要投入購買流量的推廣費用分別高達9492萬元和1.3億元。

根據曹磊對電商行業的研究,當前每個品類的網店可以按照金字塔結構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排在最頂尖的行業1至10名商家,由於大品牌優勢,他們的引流成本約占收入的10%至20%;第二類是行業排名10至100名的商家,引流成本占比約在20%至40%;第三類處於金字塔最底層,排名在100名以後,也是基數最大的群體,他們甚至要靠收入的40%來引流,如何維持這麽高的流量成本?很多情況下,要麽就是巨額投入後巨額虧損,要麽就只能依靠假冒偽劣和坑蒙拐騙。“前十名都未必能賺錢,別說後面沒有優勢的商家。”他說。

記者走訪一些商家發現,成立一年時間左右的淘寶店鋪推廣成本每天在500元至1000元,交易中大量的投入都送給了電商平臺。

在談起自己的成本,一位經營20多年、線上銷售10余年的資深淘寶店主表示,前些年網上商家少、競爭小,推廣費用還不太高,但這些年都得靠花錢推廣,推廣費用占客單價至少10%,再扣除客服工資、店鋪維護、退換貨等費用,線上經營成本已經非常高了。

刷單刷好評:虛假繁榮傷及誠信根本

來自嘉興的一位網店商家黃先生沒有想到,帶著開網店打通線上銷售渠道的想法,讓自己在一年多時間內虧損了五六百萬元。

去年“雙十一”期間,黃先生開始嘗試用刷單增加店鋪的信用等級,他周圍的朋友也有三四成存在刷單虛假交易。他對記者表示,當別人都在刷單你不去,就等於被動等死,但高額的刷單費用對於中小商家而言,則是主動找死。他給記者計算,每刷一單要有真實的成交費用和物流費用,例如售價200元的旅行箱,每一單刷單成本高達幾十元,其中電商交易的真實傭金讓中小商家越來越虧。“一開始平臺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刷單,只要能賺到傭金就行。”

他說的傭金是電商平臺對商家在網上交易的抽成,他的傭金成本為收入的5%左右。被縱容的刷單現象,成為傭金高企的導火索。

刷單問題有多嚴重?韓都衣舍電商集團甚至在今年新三板上市掛牌的招股書中寫到:隨著服裝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部分電子商務企業存在“刷單”、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惡劣競爭行為,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影響。

平臺過高的推廣成本使商家虧損難以承擔,電商平臺縱容刷單、造假、漏稅的危害嚴重,更是損害消費者利益,侵犯了誠實守法的經營者利益。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很多企業不堪虧損,退出電商平臺。

這一連串看上去滴水不漏的造假,網店交易金額虛高,實際上只是虛擬數據在空轉。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甘霖日前表示,今年工商總局部署了網絡專項治理行動,針對網絡集中促銷不規範、限制排斥競爭等行為進行了治理。例如刷單炒信沖擊了網絡市場體系,呈現多樣化、隱蔽性強等特點,有個別刷手規避後臺監控提供直接服務,通過自買自賣提高銷量。

記者調查了解到,還有一些不法商家將“雙十一”作為出貨機會,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趁機拋售侵權假冒商品;先漲後降、高標低折、有價無貨、虛假抽獎、劣質贈品等“假優惠”“假打折”現象層出不窮;虛假廣告、不執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價格大戰”:網貨假冒偽劣根源未除

同樣被詬病的還有假冒偽劣產品和價格欺詐。根據國家工商總局近日公布的網絡交易商品質量專項抽檢結果,總體不合格商品檢出率高達34.6%。抽檢的商品涉及家電、數碼、家具、服裝、箱包、洗化等日常消費品,共計抽檢商品503批次,其中4批次商品為“三無”產品,2批次商品經生產廠家確定為假冒商品。檢出的172批次質量不合格商品中,內在質量不合格的約占93%。

工商部門的一份報告數據顯示,在2015年“雙十一”,監測數據顯示促銷的商品中有52.99%有先漲後降的現象,熱銷商品先漲後降的比例更高達75.52%,其中少數商品提價幅度高達200%以上,價格欺詐現象嚴重。

互聯網專家方興東表示,產業角度看,電商對產業影響最大的問題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以次品擠壓良品。在電商平臺機制中,價格足夠低就可以體現出競爭優勢。假冒偽劣降低了成本自然成為競爭優勢。“如果一個企業被其他優秀的企業打敗了他無話可說,但總是被比他差的商品打敗,擠壓了正規企業,他自然不服氣。多年來民間的對電商平臺的怨恨主要來自這里。”

“價格戰是最傷害企業的,”上述順德的電商品牌企業說,但是平臺的話語權過大,越來越壟斷,商家都是弱勢群體,也沒有辦法。

記者采訪了廣東、河北等地的多個淘寶商家,他們幾乎都表示,由於行業競爭沒有個標準,產品價格一直往下降,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只得越做越便宜。一位售賣戶外箱包的商家舉例說,有一款包定價29元,但有的工廠為了競爭做出來賣19塊9還包郵,賠錢也賣,價格低了肯定會降低品質,輔料、人工成本都得壓縮,不僅企業利潤低,產品質量也不好,退貨率高,差評率也高,往複惡性循環。“但是你不這樣還賣不出去。價格太高推廣費就得提高,你看著能不心疼嗎?”她說。

在河北白溝經營電商的王春雨近年也感覺到,一年比一年難做。他認為,由於假貨刷單的問題嚴重,現在很多消費者對電商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沒有一開始的新鮮感,這些競爭壓縮了利益空間。

高額虧損的黃先生也說到:“如果是經營不善我當然要怪自身能力不足,但是輸給了刷單和假冒偽類的商家,我並不心服口服。”

“雙十一”發展至今,銷售愈加火爆,消費者購物踴躍。但究其原因,並非主要因為產品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做強或是消費體驗優化,其本質仍是由低價至上主導的傳統價格戰。為了維持用戶流量、取得競爭優勢,受諸多因素裹挾的商家唯有迎合這種低價集中促銷商業模式,拼命擠壓正常利潤空間甚至“賠本賺吆喝”,進而迫使生產廠家不斷壓縮生產成本,用質次價低的原料來生產價格更低廉的產品,最終導致以犧牲產品品質、放棄升級創新來實現低價。

專家表示,“雙十一”模式的過度膨脹,會逐漸蠶食國內制造業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多年辛辛苦苦累積起來的創新和品質基礎,讓大量民營企業被無情地綁定在低價、低質的傳統惡性價格戰之中。

方興東說,特別是一些有成長性、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他們不是被創新打敗,而是被低價質次的產品打敗,所以怨言很多很不服氣。

同樣,電商平臺對上下遊的壓榨也開始顯現。一位快遞公司管理人員抱怨,快遞公司在“雙十一”期間備人、備車、備場地,就了為確保全年業務量的峰值幾天不出問題。但當“雙十一”過去業務量回歸後,產能過剩的問題開始凸顯,行業在激烈競爭下陷入無法自拔的“血淚價格戰”。消費者不僅經常遲遲收不到商品,而且剛剛到手的商品也因為與預期差距較大轉手又退給快遞員,非理性的透支消費一次次搓摩消費者的耐心。

上述人士認為,雖然這些年各公司備戰“雙十一”越來越有經驗,但靠“人海戰術”迎戰的模式依然沒有改變。

根除“牛皮癬”:平臺膨脹 有待制衡

省去多層流通環節,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商業成本——然而,與電商興起時帶來的紅利相比,如今流量費用高昂、市場環境惡劣、違法宣傳普遍等問題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正在向產業痼疾的方向演變。

究竟是什麽導致電商產業總是除不掉貼在自己身上的這幾塊“牛皮癬”?

在記者的調查中,平臺壓倒了品牌企業、消費者,在電商產業主體中“一家獨大”,被視為根本原因所在。

從1999年的萌芽起步到2009年後的高速增長,我國電商發展漸漸由“百花齊放”的局面向“兩強爭霸”演變,“天貓+蘇寧”與“京東+騰訊”構成了這兩年“雙十一”電商領域的基本格局,其他商家各自站隊,呈現出“寡頭”對抗的局面。

例如,2015年“雙十一”前就曾爆出京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集團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脅迫商家在“雙11”促銷活動中“二選一”。

一位工商部門的監管人士表示,作為在集中促銷活動中占有優勢支配地位的網絡交易平臺,強制設定規則限制或者直接排斥平臺內經營者自主開展促銷活動,妨礙了正常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種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對網絡市場秩序和行業生態的破壞不容忽視,對網絡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也將產生不利影響。

這樣的壟斷局面,導致電商的權力膨脹。有著巨大引流能力的電商,僅是其招商、優先審核順序和展示位置選擇的權力,往往就能決定在其平臺經營商家的生死,如果缺乏外部監督機制,必然產生尋租空間。例如淘寶“小二”曾被曝光收受賄賂,京東也在日前實名公布了近期查處的員工違法違規行為,並移交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任何一個‘小二’對企業影響的實權,要比行業協會的會長對企業影響大多了。業內流傳著企業有兩個最重要的外派機構,第一是‘駐京辦’,第二就是‘駐杭辦’。”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由於刷單和售假會增加交易額,電商平臺是集中的受益者,因此平臺並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解決,特別是C2C平臺中這個問題最為嚴重。上述監管部門的人士表示,有時候平臺也會公布一些打擊假貨和刷單案例,但這對他們而言只是減少收益,平臺從不會主動公布懲處的全部名單和信息。

 

相關鏈接:

雙11專題丨新零售催生首個“立體雙11”

雙11專題|洗盡鉛華 阿里日活躍用戶數才是重點

雙11專題|直播為電商平臺唱主角

雙11專題 | 低價遊被點名難擋OTA混戰雙11

雙11專題|酒類垂直電商罷鬥 買超低價茅臺五糧液沒戲了

雙11專題 | 董事長代言、線上線下同價 實體店“火拼”電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