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輛火燒車 燒出低價陸客團三大病徵 司機月薪不到三萬,車隊只能低價經營

2016-08-01  TWM

陸客團國道火燒車造成二十六人死亡,這起意外燒出了國內低價旅遊業的陳年問題? 《今周刊》深入採訪多位遊覽車司機,一句句的告白,或可喚醒大眾對產業的憂患意識。

七月十九日的國道二號火燒車事件,造成二十四名陸籍旅客、一名台籍司機及一名台籍導遊全數罹難。悲劇發生的原因,正待檢調逐步釐清;但除了直接釀成巨災的導火線之外,行政院長林全也已允諾,將徹底檢討國內旅遊業的整體弊病。

一輛奪走二十六條生命的遊覽車,究竟燒出多少問題?本刊採訪多位在陸客觀光產業鏈中的第一線工作者,從他們的告白中,抽絲剝繭勾勒出整個產業的畸形生態,以及它所累積的長期沉痾。

遊覽車駕駛 須拚命賺外快「做我們這行,真的有夠辛苦!」看到這次悲劇,曾是遊覽車司機的小王(化名)感嘆地說:「司機薪水低、收入不穩,也顧不到家庭。」小王有超過十年的客運及遊覽車司機工作經驗,也還有不少老同事,仍然在市場上所謂的「大車行」中開車打拚。

「他們的底薪大概是每月一萬九千元,出去開車,每天出差費有三百元。算起來,就算一個月三十天都在開車,薪水也不過只有兩萬八千元。」兩萬八的薪水,當然不夠養家,「剩下的,就要靠購物站的佣金。」小王說,以某家有規模的車行為例,司機能拿到的購物站佣金,是整團所有購物金額的二%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陸客團一個月的購物金額達到一百萬元,司機就可以抽佣兩萬元,「這樣,一個月勉強可以賺到差不多五萬元;但是要賺到這個錢,真的有夠累!」為什麼累?因為在基本月薪偏低之下,司機不能輕易放掉任何一個接團的機會,「以前團很多的時候,甚至是中午十二點送一團到機場,下午三點就接下一團。另外,他們給司機外地一晚八百元,但是台北一晚住宿就要一、兩千元,司機可能晚上就得睡車上。」車行收入少 買低價打造車為什麼不能給司機更多薪水、更好的補貼?「因為旅行社給車隊的錢也很少啊!」曾經也是遊覽車司機的李先生這麼說。

「現在跑陸團,一天旅行社給車隊的行情大概是七千元。」一天七千元,車行能賺多少?李先生這樣計算:八天七夜行程,會以七天來算,共四萬九千元,扣掉油錢一萬五千元、司機七天薪水加總約七千元,剩下只有兩萬七千元,如果一個月能跑到四團,車行能賺到十萬元,「這還沒有算保養、修車的錢喔……,一輛車,一年只賺一二○萬元。」一年賺一二○萬元,這又是個什麼樣的數字呢?李先生說,基本上,目前跑陸客團的車多是日本車底盤,像是豐田旗下的Hino、三菱的Fuso,再由台廠製成的打造車,價位大約在六百萬元左右,「所以,一輛車就算從來都不保養維修,也要五年才能回本。」「為了能更快回本,車隊要怎麼做?」李先生自問自答:「所以給不起司機更多薪水,也不會有人買更貴的歐洲車底盤(八百萬到九百萬元左右),當然更不會有人進口通過各項檢測的整車。」據他了解,從日本進口來做成遊覽車的底盤,在日本通常是用來當公車,「就是用來跑平地、跑馬路的,但是在我們這邊卻上山下海,會有危險啦!」畸形一條龍 僅購物站賺錢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旅行社不能給車隊更多收入呢?

「要搶到團,台灣這邊的旅行社就是要比價格,誰的價格低,誰就能搶到團。」李先生說,「所以,台灣專做陸客的大型旅行社就發展出所謂的『一條龍』作法,每個環節都壓低成本,只靠購物站賺錢。」專門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業者劉先生,呼應了李先生的說法:「一條龍,就只有購物站賺錢。」他說,這種作法的關鍵在於「賭團」,只要成本壓得夠低,若賭到一團購物金額夠大的,旅行社就能賺錢。另外,一條龍下的部分購物站漏開發票、逃漏稅等情況,也是壓低成本的作法之一,業者透露,只要調出旅行社實際接待的團數與人數,再對比報稅資料,就能發現蹊蹺。

在一條龍的供應鏈中,也包括車隊,「像大型旅行社會養車隊,以降低成本,如此一來,小型車隊也只能跟著殺價,永遠無法拉高價格。」李先生解釋了惡性循環的根源。

不過,低價車、一條龍的作法,至今尚不能定論就是這次悲劇的直接原因;遊覽車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就表示,「出事的車輛是向廠商進口整輛底盤,在台灣合法架裝,車輛組裝完成後,再去檢測、掛牌,是經過高規格檢驗!」而中華觀光精品協會祕書長張國榮也指出:「低價團不代表危險、沒有品質,難道廉價航空就代表危險嗎?這只是一種行銷策略。」災難的導火線,仍待查驗。但低價思惟所引發的種種品質、安全疑慮,當然也值得趁此機會一併檢討,畢竟,我們不能等到下一樁悲劇發生時,才又循著導火線的導引,追查根本原因。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12

投資最大病徵 快食慢斬 快減慢加 黃國英

1 : GS(14)@2015-03-18 14:26:23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200

交易與運動不時被相提並論,兩者確有不少相似:參與者要先學習基本技巧,但當水準相若交鋒,勝負關鍵變成體能狀態、心理質素,尤其如何面對運氣這種不能捉摸的因素,更對整體表現大有影響。

有論指體育界以數據化管理運動員的狀態,步伐可能快金融界廿年。金融界從來是成效至上主義,對賺錢有幫助,自然來者不拒。英國國家單車隊的技術總監Shane Sutton,就被多家當地的投資機構,延攬為交易員教練。

有些交易員教練集中在心理方面,例如找出該名作手是否有甚麼童年陰影、盈利以外的渴求,影響了操作表現。Sutton的方法則相對以數據先行。他與拍檔追蹤了十多年來,九百個投資組合過千萬單買賣,以找出交易員賺錢和蝕錢的模式。有一些結論算是「阿媽係女人」,例如落場時間的長度,與回報呈報酬遞減法則,並非多勞多得。當然不是靠這樣就能搵食,他會依照交易員各自的表現,給予個人化的建議:例如他發現有一位交易員,最賺錢的買賣都是在公司外「落飛」,便讓其遊山玩水,談笑用兵。一個交易員跌入虧損漩渦,Sutton沒有死命向其分析失利原因、改善方法,直接將其送返家中,一段時間後,自自然然就打斷了惡性循環。就是這樣,Sutton與拍檔將交易員的往績,與他們的個性、手法、生活習慣連接起來,作出建議,就有如逐步趨吉避凶之效。



英國國家單車隊技術總監Shane Sutton(左)擅長以數據分析運動員表現,因此被多家投資機構延攬為交易員教練。

至於綜合所有交易員的表現後,他們發現多數人的問題,病徵不外就是八個大字:快食慢斬、快減慢加。不同的研究均指出,投資者傾向快手出售表現良好的股票獲(微)利;帳面有虧損的股份則繼續持有。Sutton的數據顯示,幾乎每次被快速減持的雞胡股,一年之後的回報大多都比被換入的次選股為佳。連同一體兩面的不肯處理虧損,就是所謂「處置效應」的心理偏誤。

此外,「快減慢加」也是影響交易員表現的壞習慣。所謂快減,其實也是處置效應的變奏,就是交易員很喜歡在倉位一有利潤時,便立即減持一部分,視作取回成本。但數學上,只是如此處理有利倉位,不利倉位卻並非一視同仁,那就會變了輸就十足,贏就打折,就算命中率很高,也難以抵償。慢加則是在交易初期有利時,不迅速投入充足的注碼,卻愈升愈後悔,偏偏到了強弩之末,又忍不住手來加注。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倒金字塔式加注,即開始時只是買一點,走勢有利時則加大注,而且每注愈來愈大,這樣的危險是只有少許利潤墊底,所冒風險卻愈來愈大,只要小幅回吐便已可能帶來大幅虧損。這還是在看對的交易之上,才最不值。

避免上述錯誤外,大家也可向Sutton的做法取經,細心分析自己最好、最差的交易與當時的狀態連結,可能會有一番新的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