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把宏利留給別人去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496

 

(原載於明報財經網)       

近來小投資者的熱門問題,不少是買宏利(0945)中伏,究竟是戰是逃,拿不定主意。自己不是金融股專家,亦放棄了長揸金融股板塊,宏利固然不撈,其它金融股,包括歐美、內銀,多是避之則吉。

原因顯而易見:長線持股,當以價值投資先行。而價值投資的先決條件,是要估算公司的合理值,再待市價低於此水平時,方才買入。宏利、匯豐(0005)等 金融股,手持的投資組合,基本上是個黑盒,外人根本無從知悉內裏乾坤。就算是一眾大行,由行業分析員專人全職跟進,得出的結論,往往都是相去甚遠。再以宏 利為例,第二季出現虧損,印象中事前只有一位分析員提出預警。又如匯豐,出業績前眾多分析報告中,預測盈利的上限和下限,竟相差一倍。出盡全力,都得不到 合理值價值投資金融股,不外鏡花水月而已。

金融海嘯前的世界,以高槓桿運作,環境相就,就算公司有個黑盒組合,水漲船高的氛圍下,盲買也不太相干;但後海嘯的格局,以去槓桿化為主,管理層的能力,要比以往更強,才能創出佳績。今時今日,再去買這類身懷黑盒的金融股,是捨易取難之舉。

就宏利而言,管理層現時可做的,也是不多。公司之前賣出的保險組合,以債升股跌,最為不利。回顧近期市況,美債屢創新高、股市半生不死,管理層撤手不理不行,全盤對沖也不行。就如一葉輕舟,就算是航海能手,也是困難重重,逆水行舟。

當然,自己看不通,不出手,但不排除有高手看得通。或許 一季之後,巴菲特公布趁低大手掃入宏利,也是未知。但切記分析的次數多,不等於對股份更熟悉 - 看好三年又三年,股價卻跌了三成又三成。力之所不逮,無以估計安全邊際,寧願避開。股票選擇多的是,對宏利這把飛墜之刃,自當謹守 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的古訓。

但對散戶而言,如果唔博唔安落,與之共存亡, 保命之法有二:第一,限注買入,注碼控制風險,不要在一隻金融股賭身家;第二,請準備美股戶口,購入其ADR(美股編號:MFC),通常會比香港有折讓,而且宏利ADR有期權市場,需要時可以買put對沖,又或股價長期牛皮,可以沽call減少損失。

另請各位讀者留意,下周起本欄將改為逢周二與大家見面,敬希垂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4

從一手爛牌 打到獲利成長三十倍 榮化董座李謀偉: 好命 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2011-10-03  TWM




太陽能產業在短短一年內暴起暴落,讓榮化股價就像坐雲霄飛車,一度暴衝到歷史新高九十四元,之後一路下滑,這是人算不如天算,還是李謀偉的好牌技,不敵大 環境的爛牌運?

習慣在被否定中突圍的他說,牌爛可以慢慢打,因為好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撰文‧方沛晶、鄭淳予

九月中,針對世界一千強企業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在中國大連落幕,為期三天的年度論壇共吸引上千名政商精英參與。其中,有個一天連跑六、七堂課,捧著 iPad猛抄筆記的高瘦身影,就是李長榮化學工業集團董事長李謀偉。

「這次HR(人力資源)相關所有課,我全都去上。」李謀偉拿出iPad,上頭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英文和符號,這也是他要將榮化帶向世界級公司的「李氏密 碼」。

﹁牌爛,就慢慢打!」太陽能產業暴落,還是要成為世界級對李謀偉而言,把父親李昆枝創辦的「李長榮化工」(榮化),帶領成為世界級的公司,是他畢生的願 景,「這是接力賽跑,或許我達不到,下一棒再達到,但一定要跑到世界級。」李謀偉眼神放亮、堅定地描述。

雖然榮化離「世界級」公司還有段差距,但接班二十年,李謀偉已交出一張耀眼成績單。今年上半年榮化以每股稅後純益(EPS)二.四二元,榮登化工獲利王, 三月更因為轉投資的多晶矽廠福聚太陽能加持,以股價九十四元創下歷史新高,榮化也翻身為當紅的能源科技股。

然而,好景不常,福聚太陽能在大環境不佳下,八月以每股一○八元在興櫃市場掛牌後,股價直直落,甚至連合資夥伴億光,都選擇放棄參與此次三.二三億元的現 金增資案。

「人算不如天算,我不可能等到最好的那一年再去掛牌,天下最好的事情都在你手上嗎?一直都拿到好牌嗎?牌爛,就慢慢打嘛!」面對太陽能產業在一年內暴起又 暴落,李謀偉拿出伏爾泰的《憨第德》說,﹁這本書最後一句話寫著:We must cultivate our garden.(我們要維護我們的花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園,今天一棵樹長起來不必高興太早,明天還有別的樹要長,還有雜草要除。」太陽能產業大崩 跌,並未令李謀偉卻步,因為過去二十年,他早就經歷過無數挫折,他苦笑地搖手,以求饒的口氣說:「挫折是一拖拉庫,(嘆)你就不要再給我痛苦了好不好,挫 折就不容易過去,你還要我再回想!」對旁人而言,李謀偉有著令人稱羨的一切,他是銜著金湯匙出身的少東、天資聰穎念到美國名校,後來還娶到美嬌娘,接班父 親的事業,這樣無懈可擊的人生,竟然有不為外人道的挫折。

「我、我、我讀書還滿順利的,讀的學校都是世界級,我在MIT(麻省理工學院)是前一○%畢業,可是成績好,與事業做好,有點不一樣。」一向口才好的李謀 偉,談到父親對他的期望,竟然有點結巴。

「成績好與事業好,不一樣」資優生光環在事業上沒有大用處對資優生李謀偉來說,一生拿過無數獎狀,但他最想得到的,是來自父親的肯定。

李謀偉十一歲就被父親李昆枝送到美國當小留學生。不像其他少東優渥的留學生涯,他中學開始打工,送過報紙,還當過電影院清潔工、數學家教,只用短短四年, 就把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學士、碩士念完,又到史丹佛拿了MBA碩士。

擁有名校燙金學歷,會念書曾是李謀偉最自豪的事,卻也是他認清自己不足之處。「在MIT,誰敢說自己是天才?」李謀偉說,有一次他為一道數學題苦思三天三 夜,後來去問班上數學最好的同學,對方竟然說,「我想想,半小時後告訴你。」資優生這個印記,在父親李昆枝眼裡似乎也沒什麼用。「我小學畢業得到市長獎, 拿成績單給我父親,他只說,啊,讀冊沒效啦!」父親嚴格的日式教育、世界一等學府的求學經驗,讓李謀偉習慣在被否定中突圍,接班後,他就像是背後有隻隱形 獅子在追趕,飛快地往前衝。

二十六歲,李謀偉頂著留美碩士的高學歷回榮化上班,年輕又有衝勁的他曾提出過上百個案子,最後也都被父親丟到垃圾桶。

﹁每一天都要向前走﹂

榮化從工安黑名單變成資優生一九九○年,三十四歲的李謀偉經歷十年訓練,接任榮化總經理,成為當時石化業最年輕的企業接班人。當時榮化正面臨嚴重經營危 機,內有工廠汙染被列為環保黑名單,而外部則因日韓原料傾銷,當年度以虧損作收。

李謀偉笑說自己當時就是握了一手爛牌,二十年間他把手中的爛牌,轉化為獲利成長三十倍,其中關鍵來自不斷地自我要求,「每一天都是里程碑,每一天都要進 步,每一天都要向前走。」李謀偉剛接任總經理時,公司內外交迫,榮化被民眾圍廠抗議的負面新聞不斷,他痛定思痛,嚴格要求主管當祕密客,不定時對員工進行 一天的「行為觀察」;員工每年都要交出十項「near miss」(已犯錯但沒有釀成大禍)事件,國內外有任何化工廠發生工安意外,李謀偉都要召開調查會議,討論出事原因,終於成功讓榮化從黑名單變成工安資優 生。

此外,當年也因進口化工原料關稅從二七%降到二.五%,日韓化工原料大幅傾銷,使得產品價格和訂單都大幅衰退,榮化甚至出現成立來首次虧損。當時,不少老 臣都等著看嘴上無毛的「太子」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

李謀偉首先要求產量要「倍數」成長,原本一天生產八噸的三聚甲醛廠,提高到一天生產十七噸,他不顧質疑聲浪,堅持進行改造工程,最後日產量竟然超過三十 噸,大幅降低產品成本。

李謀偉大刀闊斧整頓,終於帶領榮化由谷底翻身,但站穩腳步後,他內心的那頭獅子,還是不斷追趕他向前跑,往「世界級」公司目標前進。

﹁建立一起快步前進的團隊﹂從近半百歲石化廠轉型太陽能廠李謀偉先是打破業內規則,一起和中油到卡達投資甲醇廠,成為貢獻榮化一半以上獲利的金雞母;二 ○○三年又購併義大利埃尼化工德州廠,成為美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TPE(熱塑性彈性體)製造商。○六年再以二十五億元現金入主福聚,震撼石化業界,隔年 又和億光合資百億元,成立福聚太陽能,成為國內第一家投入多晶矽生產的廠商。

帶領將近半百的榮化轉型成功,但他講求數字管理的犀利作風,引來兩極評價,甚至有人拿他和以鷹式管理聞名的台泥辜成允相比,說他們是傳產業的「鐵血二 少」(二位少主)。

對李謀偉而言,不在乎外界看法,持續而穩定地帶領公司前進才是最重要。有朋友曾開玩笑地跟他說:「你跑那麼快,一回頭,後面半個人都沒有。」幼時,父親對 李謀偉的嚴格要求,成為他嚴以律己的處事原則,不僅鞭策自己,也讓員工必須跟上他的腳步前進。

「好公司和壞公司就在一念之差,這一念就是team building(團隊建立),就是看你要不要讓好的人進來。我希望我們的同仁可以進步,我也在進步,常常去上課,學新的東西。」談到公事,李謀偉侃侃而 談,談到三個小孩,一向自我要求甚高的他難掩得意。李謀偉長子李宗翰和歌手潘瑋柏有幾分神似,拿到史丹福化工和哲學雙學士,又拿到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是 家族中相當被看好的新生代。至於還在念大學的兩個女兒,成績也很優秀,高中畢業都入選過全美前三百名的總統獎。

比起父親對李謀偉的嚴格,他對三個孩子只要求「凡事盡力」。

他透露自己的小女兒今年才剛成為大學新鮮人,李謀偉就送兩個人生祕密給她,第一個祕密是,會讀書的人輸給會做事的人,會做事的人輸給會做人的人,會做人的 人輸給命好的人。第二個祕密則是,每一個人都有好命的時候,準備好了才有機會,才會得到這個好命,所以還是要努力!

人生前半段跑在最前頭的李謀偉,花了二十年才領悟到的人生祕密,或許這才是他真的成為﹁好命子﹂的關鍵。

李謀偉

出生:1956年

現職:李長榮化工集團董事長經歷:李長榮化工集團總經理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碩士、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家庭:妻子楊賽芬,育有1子2女

榮化(1704)

成立時間:1965年

負責人:李謀偉

資本額:75億元

近三年營收/獲利/EPS (單位:新台幣 億元/億元/元)

營收 獲利 EPS

2011(上半年) 262 16 2.42 2010 446 32 4.52 2009 358 29 4.27 2008 463 17 2.88

李語錄

1.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花園,今天一棵樹長高了也不要太高興,因為明天還有別的樹要長,還有雜草要除。

2.會讀書的人輸給會做事的人,會做事的人輸給會做人的人,會做人的人輸給命好的人。

3.Every dog has its day.(每隻狗都有好運的一天),每一個人都有好命的時候,準備好的人才能得到這個好命的機會。

4.「佛」只活在當下,而「人」只要活在今天和明天,過去就讓他過去。

5.我接受客戶所有的抱怨,只有抱怨價格不接受,因為好東西一定有成本。

6.做企業就像打棒球,不要老想要打全壘打,只要能打出去就好,決策不一定要大,但對的事情多做一點就好。

才貌兼備的另一半

李謀偉的另一半楊賽芬,目前為榮化董事,也是福聚太陽能董事長;雖然不是相關產業背景出身,但行事非常果斷,成為福聚太陽能多晶矽順利在第一季量產的主要 推手。

容貌娟秀的楊賽芬,年輕時曾是台視力捧的知性型主持人,23歲時以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科學系高材生之姿,開始主持深度報導型節目「祝君健康」,之後以和李 季準主持「全國歌唱名人排行榜」打開知名度,接著陸續主持「大學城」、「小氣財神」等節目,被電視台視為沈春華接班人。

不過,在螢幕上出現不到兩年,初露頭角的她就拋棄明星光環,當時退出的原因是「在美國的男友反對她拋頭露面」,對方家風保守,可能因此影響婚事,只好向觀 眾說再見。

息影後嫁入李家的楊賽芬,為顧及專業,絕少提起這段往事,近日因福聚太陽能於興櫃掛牌,勾起一些資深投資人的回憶,還有網友將她昔日主持照PO上網,才讓 人得以一窺她年輕時的風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9

堅持使用當地食材 留給子孫一個健康的環境 亞洲第一名廚成澤由浩:簡單最幸福

2012-4-9  TWM



連續三年被英國媒體評選,蟬聯亞 洲第一名廚的成澤由浩,三月底受邀來台傳授廚藝,讓年輕廚師得以一窺大師的風範。成澤由浩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暢談他對食材與料理的堅持,從中可以看 出這位亞洲食神的成功之道。

撰文‧孫蓉萍 攝影‧陳永錚三月三十日凌晨二點。整個城市一片寂靜、人們已進入夢鄉之際,基隆市孝一路一攤接一攤的崁仔頂觀光魚市場燈火通明,魚販擺出各種魚貨,準備迎 接買家上門。遠道從日本來到台灣的亞洲第一名廚成澤由浩,也跟隨著人群,一攤走過一攤。

十二個小時前才抵達台灣的他,一邊閃躲著正在卸貨的卡車,一邊用專注的眼神,看著剛送到的新鮮魚貨,不時提出問題:「這些魚是從哪裡運來的?」「這些魚是 用什麼方式捕的?」「台灣人經常用小魚乾嗎?」稱霸 連續三年橫掃亞洲這是成澤的首次台灣之旅,他受吉悅酒窖餐廳之邀,來台灣傳授廚藝。提到成澤,全世界的老饕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因為他位於東京南青山街 區的「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成澤創意餐廳),在英國料理界有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五十家最佳餐廳」評選中,二○一一年拿下第十二名,已經是連續三年名列亞洲第 一。同一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美食高峰會中,他還被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主廚」。

也因此,成澤雖然低調來台獻廚藝,但早已引起台灣饕客、美食圈的注意。根據了解,成澤來台指導傳授的套餐,行情價是五位數字起跳,包括新北投三二行館董事 長邱泰翰等港台老饕,都前去觀摩取經。

今年四十三歲的成澤,並不多話,但言談之間,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他誠懇的態度。而「真誠、用心」,也正是使他創作的料理,大受歡迎,並且躋身全球前十二大名 廚的原因。

成澤經營米其林二星級的餐廳,他對所有細節絲毫不敢馬虎。只要光顧過他的餐廳,用同一個人的名字點餐,就不會吃到重複的餐、喝到一樣的酒,因為他會記錄這 位賓客用過的菜名和酒名。

共鳴 自在純粹感動食客除了對客人的尊重,成澤對食材的挑選,尊重大自然的態度,也很令人感動。由於他的創意料理充滿了自然大地的氣息,一些賓客、尤其是藝術 家,吃了他的菜,甚至感動得淚流滿面。

成澤說:「廚師可以旅行,不過不要讓食材旅行。」廚師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食材對消費者的魅力。而到食材生產所在地的山中、海邊、農田思考,最容易找到答 案。基於這樣的信念,成澤這次來台灣做料理,也堅持用台灣本地的食材,並沒有帶著菜單來,在拜訪生產者後,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再決定要端出的菜色。

他抵台的第一天到基隆港看魚貨,初步了解台灣人的喜好,除了觀察魚的眼睛、光澤等新鮮度之外,他更在乎的是捕獲方式。「垂釣或定置網的方式比較好,因為可 以放掉小魚,而不是大小通吃,以後我們就沒魚吃了。」第二天,成澤又風塵僕僕地來到宜蘭縣冬山鄉宜陽牧場,因為聽說這裡有飼養時間超過二四○天的黑毛豬。 「一般豬農為了節省成本,可能養一百多天就會宰殺,所以肯養到二四○天的飼主,非常難得。」儘管抵台後睡不到五小時,他仍堅持親自到牧場和飼主對話,看豬 的生長環境。成澤一邊看著上百隻豬,一邊說:「日本有些豬隻飼養的空間太小,幾乎就與牠自己的體積一樣大。但是這裡的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有益豬的健康。 另外,飼主每天幫豬洗澡,飼料有麥、黃豆、玉米、麵包、酒糟,所以並無傳統養豬場的惡臭。豬隻健康、抵抗力強,食用者當然也會健康、有抵抗力。」成澤細問 各種問題,幫消費者過濾出最佳食材,因為食物不只要美味,更要吃得安心。去過漁港、牧場等地,成澤在南方澳吹著海風,感受著台灣這塊土地,他說:「我開始 有感覺了。我現在想趕快回到廚房,準備餐點。」在廚房的成澤,像是換了個人,他神情認真嚴肅,緊盯每個小細節。例如,他準備一道烤魚,先把魚包在耐熱的透 明塑膠紙,再放多種菇類和檸檬薄片等食材,倒入高湯和作料,把塑膠紙綁起來再烘烤,讓魚、菇類和高湯的鮮味充分融合。

「這些蘑菇太大了,小一點比較可愛!」、「束口太低了,這樣會沒有空氣,烤的時候會爆開!大約在食物上方一.五公分束起來。」光是這幾個動作,就可以看出 成澤的嚴格要求。

接受指導的吉悅主廚Simon說:「成澤沒有模糊地帶,食材有一定的大小、重量,沒有差不多這種事。而且料理很有節奏感,完成一道料理後,再準備下一道料 理,不拖泥帶水。台灣人都了解本地的食材,但是還要融合當地的文化,這道料理才會感動人,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精神。」融合 周遊列國吸收精髓四十三歲的成澤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我祖父經營日式點心店,父親經營西式點心店,從小我就看到來店裡的客人們,享用餐 點很愉悅的表情。看到他們甜甜的笑容,我就決定將來要做一份能帶給大家幸福的工作。」高中之前的成澤常幫爸爸做麵包和蛋糕,對料理產生了興趣,希望長大後 能提供一個讓客人開心用餐的時間和空間,不過還沒決定要走上廚師這條路。直到上了高中,要思考上大學讀什麼科系的時候,他開始認真面對自己的未來。「我想 進一步了解各國的歷史和文化,但我更想了解的是食物。」所以開始學習法文,為留學法國預做準備。

成澤研究歐洲飲食文化的心意越來越強烈,他十九歲就隻身前往法國,展開他八年的歐洲學藝之旅。他先在廚藝學校學習半年,以實習生的身分進法國里昂的餐廳工 作。因認真的工作態度獲得肯定,半年後被介紹到瑞士頂級餐廳GIRARDET工作,一年半後,再回到法國南部聖卓佩(St. Tropes)。

接下來他在一艘地中海郵輪上當了一季主廚之後,又到義大利學習義大利菜,再到南法、巴黎工作。歐洲經歷不僅讓成澤學會了流利的法語和義大利語,也修習了歐 洲各種料理。

回想那段日子,剛開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廚藝也不高明,而且一流餐廳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壓力大到胃穿孔。「我經常被罵,可是從來沒有想過 放棄!」他紓壓的方式是跑步,沿著海岸,聽著浪濤聲,一個人獨自在昏暗的夜色下慢跑。

「在廚房工作需要體力,所以我每天工作結束以後,半夜十二點花大約一個小時慢跑。我很喜歡跑步,因為那是我一個人的時間,讓我可以冷靜地思考很多事情。」 但在外地不斷吸收新知的同時,成澤也開始思念起日本。「到歐洲見過世面後,我反而對日本更好奇,內心渴望知道更多日本的事情,畢竟我還很年輕就出國。另一 方面,我在歐洲廚房做的工作,都只是做出主廚要的料理,可是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做我自己的料理。」於是在二十六歲那年,他回到了日本。

橋梁 溝通生產者和食用者一九九五年,成澤先在東京以南的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小川地區,開了一家法國餐廳La Napoule,店面非常小,只能容納十六人左右。但這裡依山傍海,有法國鄉村的氛圍,加上他熟練的技術和新鮮的食材,吸引了來自東京的饕客,逐漸闖出名 號。二○○三年,他把店遷到東京,改名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

剛回日本的時候,成澤使用的是自己慣用的食材,所以會從法國進口魚、肉或蔬菜。不過現在,餐廳幾乎百分之百都用日本的食材。「東京築地魚市場聞名全球,不 過我從沒去過。我都自己去漁港、農村,和生產者直接對話,向他們進貨。北從北海道,南到九州的鹿兒島或沖繩,再遠我都去!」成澤還堅持使用當地無農藥的蔬 果,「噴灑農藥會使得這塊栽種作物的土地以後無法使用,破壞自然環境。我們都有家人,若希望一百年後,大家的下一代還能享有一樣的美味和健康,現在一定要 動手做些事。人類現在像是掐自己的脖子,讓地球陷入困境。和食材最接近的廚師,為解決這個問題,絕對責無旁貸。」「廚師應該在生產者和食用者之間,扮演好 橋梁的角色。」這是成澤的原則理念。他了解農夫、漁民的辛苦,同時也告訴他們,東京的消費者在食用這些蔬果或肉類時,有多麼愉悅與感恩。於是他們在辛勤工 作時,可以想像消費者的笑容,也就不以為苦。

在餐廳,成澤也會告訴顧客,這些食材是在怎樣的自然環境下成長的,每位賓客用餐時可以感受到食材的得來不易,因此更珍惜盤中每一份食物,對大自然和生產 者,都有感恩的心。

傳承 理想與幸福的延續店門口的標誌「N」的上方,有一隻蜜蜂。他說明使用蜜蜂的意義是,像工蜂一樣勤奮工作,且蜜蜂傳遞花粉,在自然界扮演著為大家帶來幸福的 角色。此外,菜單上的名稱全部寫著「來自××的禮物」,可能是山上、大海或某畦菜園,讓賓客記得感恩大地。

做美食料理給客人,但最令成澤難以忘懷的美食,是童年祖母幫他準備的雞蛋醬油拌飯。「我印象最深刻的料理,不是什麼大廚的名菜,而是小時候,祖母幫我準備 的雞蛋醬油拌飯。她在熱騰騰的飯上,打一顆新鮮的雞蛋,淋上醬油,這就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美味料理。」看似普通,其實這碗飯結合了所有美味的元素。用好吃 的米,煮好後趁熱打上新鮮又安全的雞蛋,再淋上大豆釀造、沒有化學成分的醬油,就是人間美味。其中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讓這頓飯從美食變成垃圾。

成澤發現願意從事廚師工作的人有減少的趨勢。「這一行最辛苦的就是工時太長。我早上七點進餐廳,晚上一點多才離開,不論是我自己或是工作夥伴,私人時間或 休息時間都很少。而且工時長不表示賺得就多,所以肯做這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成澤今年十一歲的長子,看到父親每天開心地工作,以及用餐愉快的賓客,也希 望繼承衣缽,為保護自然盡一份心力。成澤期許兒子延續他的信念,不追隨流行,用自己站著的這塊土地上的食材,帶給人幸福,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

成澤由浩

出生:1969年

現職: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

負責人和主廚

經歷:La Napoule負責人和主廚

學歷:法國廚藝學校

家庭:已婚,育有一兒一女

全球50家最佳餐廳

英國《餐廳》(Restaurant )雜誌自2002年起,每年發表全球50家最佳餐廳(S.Pellegrino World’s Best 50 Restaurants),由全球超過八百位餐飲業的代表人士,例如主廚、美食專家、記者等共同選出,有餐飲業奧斯卡獎之稱。這個獎項偏好創意和實驗 性,2011年前20名幾乎都是歐美國家,成澤的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排名第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9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留給京東的時間不多了?投資人背棄 劉強東或失控制權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7/231238.html

一場戰爭,幾乎吸引了互聯網、零售、投資、金融等多行業的眼球。

這場戰爭的背景在於,京東剛剛暫緩了IPO進程,而尋求的潛在投資者沒有下文,對手蘇寧卻剛剛成功發債、完成定向增發。

是誰在給京東撐腰?

「剛剛和各位股東開完會,今日資本、 雄牛資本、KPCB、紅杉、老虎基金、DST等幾個主要股東全部參加了!大家都知道打蘇寧的事情。我說這場戰爭是要消耗很多現金的,你們什麼態度?一個股 東說:我們除了有錢什麼都沒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裡打!」劉強東通過微博對外放話,這也讓外界認為「VC、PE與京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必須同進同 退。」

事實的尷尬卻是,除了劉強東之外的所有創投股東集體失語,甚至外界將劉強東的價格戰定義為「炒作營銷」,在他們眼中,這種價格戰過於昂貴。

沉默的資本

京東的創投股東集體失語。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各種方式聯繫今日資本、雄牛資本、KPCB、紅杉、老虎基金、DST等國際VC大佬的項目負責人或者高管,大家都委婉拒絕對京東的任何問題作出回答。這與劉強東的高調形成鮮明的對比。

更為有趣的細節是:在劉強東點名資本名單裡,卻獨獨沒有京東第一大機構投資者高瓴資本。此前,作為主導者的高瓴資本正積極地為京東海外IPO計劃推進奔波。

「PE融資的錢比A股融資的錢可貴了去了,PE難道是傻子嗎?」樂博資本合夥人楊寧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劉強東此舉就是虛張聲勢,背後是炒作營銷,廣告費和成本都在砍。目前以京東絕大部分第一的市場份額,促銷得越多,虧得越多,投資者已經燒不起了。創投股東的集體沉默或許是當下京東進退兩難的無奈。

上述VC合夥人認為,而價格戰或許是京東暫緩IPO之下,全力衝量的唯一選擇。國內融資市場對電商大門緊閉,中概股在歐美市場的掃地出門,整個全球資本市場,一兩年之內,很難看到投資京東資本的退出渠道。「這是一場燒錢的遊戲,創投卻只能支持,如果不支持,很可能過去投的錢就收不回來。」

短暫的蜜月

多年來,一心捧著「要與亞馬遜看齊」夢想的京東,面對資本的時候永遠都是自信的,「每家最多見兩次,第一次談,第二次簽」。

相關資料顯示,京東商城進行過三輪融資,十幾個創投參與。公司第一輪融資發生在2007年4月10日,投資人是今日資本,投資金額為1000萬元。

第二輪融資發生在2008年年底。2009年1月份,京東商城對外披露獲得來自今日資本、雄牛資本以及亞洲著名投資銀行家梁伯韜先生的私人公司共計 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據劉強東當時透露,此次公司估值較之第一輪增長了近10倍,今日資本當時獲得的股權超過30%,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佔60%以 上。

2011年的C輪融資規模空前,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社會知名人融資共計15億美元,這是中國互聯網市場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當時的京東估值已經高達100億美元,融資幾乎全部投入到京東的物流和技術研發方面。

儘管京東一再表示今年不可能上市,但事實上,京東IPO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每日經濟新聞》曾報導,今年上半年,京東啟動了第一次IPO溝通會。 5月30日,京東第二次IPO溝通會召開,京東管理團隊在香港舉行了分析師會議。不過,此次在香港與投行溝通會中,投資銀行只給了京東60億美元的估值。 原因在於,京東商城的運營數據不盡如人意。甚至有投行人士認為,如按照亞馬遜的市值計算方法,資本市場很可能最終給京東的估值是在20億~30億美元。

還有消息稱,6月18日,京東已向SEC提交IPO申請。不過,數日之內,京東又中止了這一進程。據接近京東的內部人士透露,6月最後一週,劉強東提前了原本應該在8月份召開的月底經營分析會議,京東的投資人也出席了該會議。會議的議題是,就是否IPO達成一致的意見。

上述人士透露,當天的會議上,有關IPO決策,京東股東內部意見存在分歧。老虎基金與京東的爭執在電商及投資界早已廣為人知:這家進入較早的投資機構如今期待從京東退出老虎基金的擔憂是,京東IPO估值和後續股價表現的風險,希望能夠保障早期投入的收益。為此其甚至在此前按計劃只差3個多月就有望IPO的情況下萌生退意。

與老虎基金的想法不同的是,高瓴資本卻期望京東能夠儘早上市。就在此前,京東的IPO方略即為高瓴所主導。但是劉強東卻不希望京東以流血代價上市。面對「眼下財務狀況不甚理想,資本市場環境不好,但運營數據向好,未來前景可期」的態勢,劉強東希望說服投資者,可以讓京東獲得更長週期,將規模進一步做強,贏得更好的估值。

最終博弈的結果是,劉強東說服了投資人,雙方統一了暫停IPO的意見,但是,劉強東必須完成投資方給京東定下的目標是450億元,同時,京東開始尋求D輪融資。

暫緩IPO的消息傳出之後,業內迅速傳出了新一輪被邀對象名單,其中包括BlackStone、TemasekHold-ings淡馬錫、Providence、中信產業CITICPE等20多家基金。一位天使投資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名單中不少機構入局的希望不大。

就在價格戰開戰的當天,有消息稱,京東正在試圖通過機構投資者融資逾10億美元。美銀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悄悄為京東商城物色潛在投資者,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交易。

京東的困局

然而,對於京東而言,危機似乎沒有遠去。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從某投行知情人士處獲悉,京東仍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者。上述投行人士爆料:今年3月,劉強東曾赴美待了半個多月,廣泛接觸各類機構試圖為京東爭取融資。

「不排除劉強東一邊謀求IPO,一面尋找融資(的可能性)。」上述人士表示,劉強東赴美尋找融資時將京東描述為中國亞馬遜,但並未獲得認同。在 kindle、云計算等業務線概念之外,京東未獲認同的原因在於,亞馬遜自創立以來,毛利率始終保持在20%,同時其規模仍有約40%的年增長率,京東卻 難於做到,其目前毛利率只有5.5%。

一位曾參與京東此前融資活動的投資人士表示,只能接受仍按原C輪60億美元估值,甚至有所折讓,這也讓談判沒有了下文。

昨日,噹噹網CEO李國慶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在和私募尋找上市機會。李國慶透露:幾週前,京東的財務團隊出現在新保利大廈找中投,京東負責上市的「蕢女士」還在召集5家承銷商開會,而且必須是高層出席。其中一個券商帶家眷剛去歐洲休假,劉強東強硬地回覆郵件告訴他:「你要是不來開這個會,就永遠不要來。」

楊寧認為,京東在目前難以盈利、估值過高的情況下,尋找新的投資者不是容易的事。

昨日,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一家來自香港的知名VC公司,聘請了上海的一家調查公司對京東進行詢價調查,上述VC公司調查的內容是京東的線下交易業務。

來自第三方數據顯示,去年Q4京東增速環比Q3增長了40%~50%,超出預期。該第三方分析師對此表示,即便是旺季,以京東這樣體量的公司,增長 環比在20%~30%已經很高了,不排除此前京東為了Q4做上市準備而衝量,因此在短期流量不增加的情況下,能夠選擇的方式只有一種——沖報表。

之前有媒體報導稱,京東涉嫌用類似線下分銷的手段來修飾線上業務。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與香港VC公司一樣啟動對京東的調查的,還有京東的投資人老虎基金。這家萌生退意的投資人,也正通過聘請調查公司對京東的經營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並編寫京東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另一方面,外界普遍認為,京東這幾年的規模瘋長,正是資本壓力下的產物,如果京東放慢速度或不慎跌跤,會因所謂「對賭協議」成為資本口中獵物,屆時劉強東或不得不面對失去企業控制權的局面。

雖然劉強東多次對外否認存在「對賭協議」,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從知情者獲悉,劉強東與投資人的對賭協議內容為:如果京東沒有在2013年底以前上市,那麼劉強東將失去多數投票權。

今日資本的徐新此前也公開表態為京東定立的上市時間表為2013年。這意味著京東這艘身形日漸龐大的航船,能否順利駛進預期的年銷售規模500億元的「安全港」,並實現盈利,留給劉強東的時間也並不多了。

去年,劉強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京東商城董事會席位共有9個,其中,今日資本、雄牛資本、高瓴資本和老虎基金四個投資人各佔1個董事會席位,他本人佔5個董事會席位,投票權超過50%。

針對上述事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劉強東本人,但對方電話關機。截至記者發稿之時,未收到京東的任何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73

辜朝明:留給中國的時間可能不足15~20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301

著名經濟學家、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研究員辜朝明近日發表報告中提及了中國經濟,認為留給中國政府平穩迅速發展經濟的時間可能不足15~20年,

以下是主要內容摘要:

來自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已經開始出現下降,我之前看到的美國統計局預計的時間是2015年,這比我想像的要糟糕的多。

兩組數據存在差異的原因是美國將勞動年齡人口定義在15至64歲,而中國方面範圍是15至59歲,不管怎麼說中國的適齡勞動力出現萎縮已經是既成事實,將嚴重影響著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

這還意味著中國已經出現了劉易斯拐點(Lewisian Turning Point)(見聞註: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剩餘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上漲。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淨了,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叫做 「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成本升高留給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已經不多。(見聞註: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意味著勞動供給曲線已經停止了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轉而從右下方向左上方傾斜,即使工資被迫提高,勞動力供給也會繼續減少。到時,曾經因為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而湧入的外資企業甚至連本國企業都會開始向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遷移,比如緬甸和孟加拉。這會導致中國在產業升級換代還未完成之時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過去30年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外資的助推,在可預見的將來也都將繼續依賴外資,但前提是中國可以在剩下的時間裡擺脫這個中等收入陷阱。那麼中國該如何說服外資企業繼續留下來呢,這其中應包括減少腐敗帶來的不確定性,完善國家的法制建設等。

但是,提高勞動力工資水平也不無益處,這將使中國人的購買力增強,實現從大規模製造基地向大規模消費市場的轉變,這樣也可以吸引外資繼續留在中國。

歷史上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和其他外資企業撤離東南亞來到中國,這與當今的情況很類似。馬來西亞當時進行的就是上述轉變。不過由於馬來西亞法律系統與西方相似,其體制風險要小於如今的中國。

中國社會當前處於一次結構性變革的邊緣。這一結構性變革要比中國政府當前十分渴望推行的長期且痛苦的經濟再平衡計劃更具深遠意義。有必要學習馬來西亞當年的模式,以防工資水平的上漲「趕走」這些跨國公司。

總的來說,中國依然有著數以百萬計擁有夢想的、肯吃苦、愛學習的年輕人,我認為中國當局只要能夠建立完善的體制和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一定可以爭取到改革的時間,再現中國式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56

堅持or妥協:喬布斯留給產品經理的選擇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5.html

關於產品,或者更準確一些,關於產品背後的人――如何對待改變?i黑馬分享黑馬作者王冠雄的文章,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如果你問一個產品經理,請他列出最痛恨的三件事情,我猜里面一定會有“需求變更”。是的,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職業相比,產品經理最害怕“變化”。但變化又是這個職業里最常見的妖魔――不期而至,讓你痛不欲生。說到底,做產品和做人很像,堅持是一種勇氣,妥協是一種藝術。但你永遠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更好。因為你選擇了其中之一,就沒有第二種可能給你嘗試。很多產品經理崇拜喬布斯,包括他那神乎其神的“現實扭曲立場”。信徒們堅定地認為,是喬布斯的固執、堅持和才華,鍛造了今天成功的蘋果公司。但實際上,喬布斯也妥協過,而且,不止一次。我們都知道早年蘋果的Logo曾一度是彩色的,喬布斯本人也從來沒有對白色表現過什麽興趣。以至於當設計師準備推出iPod(那款讓蘋果起死回生,重新定義了數字音樂市場的偉大產品)時,喬布斯對純白色的外觀非常不滿。後來設計師艾維用連哄帶騙的方式讓喬布斯接受了這個設計,隨後,白色的iPod和白色的耳機,成為時尚的標誌。再後來,喬布斯默許了蘋果此後的產品中大量采用白色和黑色的純色設計,也進而帶動了電子產品的新設計風潮。喬布斯骨子里依然不喜歡白色(一個人對色彩的偏愛幾乎是終身制的),但他知道用戶喜歡。再說說Vine這款產品的一個細節。作為短視頻應用,Vine只允許用戶拍攝6秒鐘(國內的微視是8秒,Vine最大的競爭對手Instagram是15秒)。很多用戶表示時常太短,要求Vine放寬限制。但是Vine沒有妥協。Vine的聯合創始人表示,6秒鐘是他們與Twitter聯合做了大量測試後,找到的短視頻最佳長度。其實說句心里話,6秒、8秒、10秒,抑或是15秒、30秒,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場景都有不同的拍攝需求,但在海量的信息爆炸時代,用戶需要的不是被過度的滿足,而是被合理的“限制”。這就和微博的140個字是一樣的道理。150個字能說明白的,少了10個字,也一樣。因此,有時候用戶的需求並非是真實合理的,而常常是想當然的。回到話題的最開始。妥協與堅持,永遠都是硬幣的兩面。對於產品經理而言,你做出的每一次決定,都有可能是錯誤的,也有可能是正確的。甚至,你永遠不知道另一面是不是會更好。那怎麽辦呢?冠哥想起一個典故。是一個飛行員講給我聽的,但說實話,我沒有確認過。說的是波音和空客這兩個最牛的民用航空公司,他們在設計飛機駕駛系統時,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邏輯。空客更信任機器和電腦的能力。當系統認定飛行員的操作不當,會給予警報,甚至強行糾正;而波音則更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判斷力,在系統與飛行員決策不一致時,波音選擇給飛行員更大的權利。你是更相信自己,還是更相信數據分析?這個問題沒有標準檔案。但冠哥希望你可以更相信自己多一些。因為它是讓你與眾不同的關鍵。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冠雄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3

經濟數據糟糕 留給中國政府的空間越來越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8

20140915likeqiang

中國政府面臨兩難選擇:要麽加大刺激,要麽達不成增長目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六數據顯示,中國工業產出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在房地產持續降溫的背景下,這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8月經濟數據集體下滑,且跌幅之大不容忽視:進口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發電量今年來首次負增長,城鎮固定投資創2001年以來最低增速,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13.4%,社會融資規模從一年前的1.58萬億降至9574億元,PPI已經連續30個月處於負值,CPI自去年11月起就沒有超過2.5%。

自中國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以來,中國經濟從未像這樣多個指標示警,跌回金融危機深重時水平。中國經濟正面臨嚴重的下行風險,彭博對中國GDP的增長預期已經跌至6.3%,明顯低於官方7.5%的目標。

彭博,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警鐘,提醒中國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政策。中國政府正全力達成經濟增長目標,如果他們從現在開始推出更多寬松刺激,這個目標也不是一定做不到。但風險在於,他們可能會低估所需寬松的規模。”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表示:“數據非常清晰地表明,經濟形勢正在嚴重惡化,政府需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政府的底線是,他們需要維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以便推動改革。”

宋宇稱,進一步降息或降準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上升,不過最有可能的仍然是定向降息或降準,而不是全國範圍內的寬松。

李克強總理上周表態稱,政府不應該依靠貨幣刺激來促進經濟增長,但如今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財政收入溫和增長讓財政刺激的力度受到限制。8月政府財政支出同比僅增1.6%,較7月的11.7%大幅下滑。

在上周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表示政府不會被經濟數據的短期波動所左右,將繼續推進長期的結構化改革。只要就業、收入和環保形勢在改善,經濟增長略高於或低於7.5%都是可以接受的。

宋宇稱,李克強政府可能會下調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值7%。喬虹也表示,7%至7.5%的區間都是可能的。

澳新銀行分析師Daiwa's La表示:“中國不再需要8%或9%的增長速度。如果你剔除掉腐敗、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等因素,中國的GDP增長可能在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6

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 止凡

http://www.moleculez.co/#!%E6%A9%9F%E6%9C%83%E7%B8%BD%E7%95%99%E7%B5%A6%E6%9C%89%E6%BA%96%E5%82%99%E7%9A%84%E4%BA%BA/cojo/562332770cf2c3a4a713bc8f

在fb看到有朋友分享這條youtube(David on the Tonight Show):
https://youtu.be/IikaDKvC1as

看過之後,不知何解,心中有一種快慰,尤其在看影片之前先看了背景:
「30年前,David Tolley藉藉無名,因為一位鋼琴家Horatio Gutierrez小意外而不能表演,一個有準備的人,一次機會而成為另一位鋼琴家。」

看完影片之後,相信絕大部份人都會認為這位David的表現十分厲害,風趣幽默,琴技高超,很難不喜歡他。看到這條影片,會有兩個大道理,第一個是有料子的人總能把握機會,第二是有料子的人也得要靜心等待機會。

首先,我們不知道機會何時會來,貴人又何時會出現,機會與貴人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出現。要有把握機會的能力,有料的人當然可以把握機會,問題是本身能否看見這機會。

影片中,主持向著大眾問有誰可以作為替代琴師,全場就只有一個人。我們事後看見這是一個一舉成名的機會,但誰會看到呢?只有琴技高超的人才能看見。其他觀眾呢?他們都只是坐上客,靜待有人舉手出來表演,對於他們,這是一個他們不能把握甚至不能看見的機會。

另一個思考點子,就是這位琴技高超的主角,他未有遇上這機會之前,到底躲在哪?本身做什麼工作呢?一身好琴技,是表演家的級別,但一直都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然而,從他表現時的面孔來看,他一點也不介懷,專心把最好的拿出來娛樂大家,搞得全場氣氛高漲。

今天我們的社會可謂怨氣十足,不少人認為向上流的機會都比從前少。他們會數很多從前都有的機會出來,今天都鮮有再見得到,看似全部都被各種霸權所控制。其 實,以前的機會,出現了之後,有人把握了,試範如何達至成功了,我們都能看出這是好機會。機會會否永遠都以同一個模樣出現的呢?不同了模樣的話,我們能看 出來再好好把握嗎?

好像影片中的人,一身好琴技,成功把握了這次表演機會。於是其他人就看到這個一舉成名的機會,紛紛學習琴技,不停參與這類電視節目,希望又被選出來表現,一舉成名。可能會發覺這是可遇不可求之後,可能又會抱怨「這些機會不屬於我」。

投資理財、財務自由,機會常有,但所出現的致富工具與方法不一定與從前相同。例如,過去幾十年的香港,買磚頭致富是其中一個好方法,是否今天樓價升得太顛,就沒有別的致富方法?從而使向上流的機會都減少了?

影片中的主角,有料子,能看見機會,又能把握機會,亦能沉得住氣在等待機會及貴人的出現,才能造就當日的一舉成名。反觀我們,從財務上,要成功向上流,我 們準備了什麼?是否有足夠的財務知識能看見及把握機會?機會未到時又是否沉得住氣,安心樂天地靜候呢?希望大家有天亦能成為出色的「鋼琴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33

公辦教育投入偏低 留給民辦教育萬億發展空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596.html

6月7日,灼識咨詢(CIC)發布了《中國教育行業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隨著民眾對教育投入越來越大,民辦教育產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公辦教育整體投入相對歐美還有較大差距,給民辦教育留下了巨大發展空間。灼識咨詢的調研顯示,去年,民辦教育產業規模已經達到8000億元,今年有望接近1萬億。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大批企業和資本湧入教育產業。

民辦教育高速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民辦教育開始呈現高速發展。藍皮書顯示,民辦教育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接納度高,整體呈現高端化、低齡化趨勢。其中民辦基礎教育學校的總數量由2010年的114398所上升到2014年的154492所,累計增長了27.4%。同時期在校生數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該數值由2010年的2916萬人上升到2014年的3715萬人。而民辦高等教育在2010~2014年間,專科滲透率從20.3%增長到21.1%,招生數增加了16萬人;本科滲透率從22.2%增長到24.3%,招生數增加了93萬人。

依據CIC統計,2015年中國民辦教育產業規模達到近8000億元,未來幾年將會保持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按照此推測,今年將達到920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藍皮書顯示,近幾年國家層面各項政策利好不斷出臺,公共財政教育經費及民間資本相繼加大投入,我國教育產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

灼識咨詢(CIC)創始合夥人戴巧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教育產業的發展特點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四點:首先,民辦教育發展勢頭良好,招生數、滲透率以及學校數量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專業技術人才受追捧,職業教育地位顯著提升,被中央政府認定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以藝術傳媒類專業為主的特色化辦學開始流行,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開始向側重差異化的高等教育以及能力培養的特色化辦學模式轉變;最後,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其中英語、IT、少兒教育已經成為培訓產業的三大支柱。未來隨著行業的成熟,優質資源進一步整合,品牌效應會逐步顯現。

戴巧靈介紹,民辦教育主要側重於多元化的課程安排,可以為學生提供區別於公立教育的另一個選項。差異化的教學使學生有系統地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爭取做到因材施教。並且受制於中國龐大的學生總數,中國政府的人均教育投入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優質的公辦教育資源非常有限,很難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因此政府鼓勵教育體制改革,引入民間資本,依托優秀的民辦學校來支持教育產業的高質、高速發展。

那麽,對於企業家及投資者而言,哪些領域是民辦教育機遇所在?

戴巧靈表示,未來民辦教育會在K12(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以及教育培訓行業發力。

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K12學校的高端雙語教學環境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所青睞。不同於傳統的公辦學校,民辦K12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同選擇,在多元的課程安排中激發潛力,小班制的教育更能夠因材施教,雙語教學也可以為學生出國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教育培訓行業生源基礎豐富,門檻較低,更容易開展教學活動。目前已經形成英語、IT、少兒教育三大支柱,我國有近3億人的龐大外語消費群體,並且全國有超過七成的中小學生,選擇用課外輔導的方式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會是民辦教育集團爭相追逐的熱土。”戴巧靈表示。

三大困境待解

由於民辦學校的教學體系更為靈活,可以為學生提供另一種不同於公辦學校的差異化的選擇,雖然其學費要遠高於公辦學校,但其小班化的教學環境更受到家長的歡迎,並且民辦學校招生不受戶籍和學區等因素限制,可以在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和公辦教育資源形成很好的互補,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盡管如此,藍皮書還指出,民辦教育的發展目前還受制於三大方面。

首先,不同於公辦學校的劃撥用地的供地形式,民辦學校在土地獲取方式上較難享受同等扶持政策。由於中國部分城市及地區土地供應緊張及租金上漲,新校運營商在選址和成本核算上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選擇與民辦學校合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此問題,開發商以低價出租物業換取學校入駐旗下樓盤,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其次,教師編制問題依舊是個難題。“身份”上的本質區別導致民辦學校教師的各種福利待遇沒有非常穩定的保障,完全依賴學校自身經營狀況,使民辦學校的人才引進更為艱難。但是隨著民辦教育的發展,業內品牌效應開始顯現,實力較強的教育集團逐步化解了招聘難的問題,並且民辦學校的老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自主性、靈活性,可以實踐新穎的教育理念,取得更好的發展。

最後,民辦學校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費收入來維持學校的運營和發展,幾乎沒有其他經費來源渠道,這會導致民辦學校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教育教學經費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經費不足。

隨著政府政策層面釋放出明顯的教育體制改革的信號,資本市場對民辦教育產業的關註程度應該來說是史無前例的。2015年以來,教育行業共發生融資案例239起,其中億元以上級別有41起,較上年同期增長78%。

戴靈巧介紹,隨著以楓葉教育集團為代表的一批民辦教育集團的成功上市,教育產業在資本市場上取得了空前的關註度。楓葉教育集團2014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時股價為2.88港元,現今股價已經翻了一倍。雖然在此期間恒生指數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但是民辦教育集團還是憑借自身的發展獲得資本的認可,實現了股價的穩定上漲。

並且,以萬科為首的不少房地產開發商也通過合辦以及獨自開辦等形式爭相投身教育產業。在此之前,碧桂園和綠城等房企早已進入教育行業,其中碧桂園於2014年成立碧桂園教育集團,將旗下所有學校歸到教育集團管理,為教育集團分拆上市做好了鋪墊,並且準備在未來幾年建立30所純IBO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