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再调查:谁在毁掉瓶装水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puguangtai/20090603/17286300442.shtml


  康师傅一离职高层对《中国新闻周刊》披露:轰动一时的“水源门”事件,策划者是其竞争对手农夫山泉。而瓶装水行内违背商业伦理的竞争,也是多年积累而成。

  本刊记者  卫 中(发自杭州、北京)

  尽管瓶装水消费旺季尚未来临,但水战的味道已在空气中弥漫。作为“矿物质水”的发起人和领军者,入夏之前,康师傅矿物质水再次被指“靠添加剂赚大钱”。

  该消息最先刊发于2009年4月南方一家知名报纸,后被多个媒体引用。报道称:在纯净水里添加“矿化液”或“水果元素”,容易导致矿泉水中矿物 质与添加物的化学反应。这既不符合国际标准,也达不到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康师傅就是在靠纯净水中添加硫酸镁、氯化钾这两种食品添加剂,获 得了每年数十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这被业界看作康师傅2008年“水源门”事件的继续。而近期该公司一位离职高层的披露,让“水源门”的诸多疑问浮出水面。

  重创“水源门”

  “水源门”事发杭州。作为东部沿海重镇,这个省会城市与上海、南京构成了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金三角。各大饮料商也在此地投入大量资金建厂——包括康师傅、农夫山泉、娃哈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目前处于“添加门”事件中王老吉。

  康师傅杭州水厂建设于1994年,占地176亩,共有四个门,其中西门是专用来出货的大门。2008年7月17日下午,两名学生模样的人趁着保安不注意,从西门进入康师傅厂区内。他们在不停拍摄照片,后被保安发现。最终,两人删掉了照片并离开。

  但几天后出现网上的一个帖子,让康师傅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

  帖子是2008年7月24日,一个叫做“青草布丁”的人在拥有约2000万用户的天涯社区中发出的。这个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 ——康师傅水厂探密》的帖子以探密的形式称: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水源来自自来水,还指出了该厂瓶子随意堆积、废弃瓶盖重新利用等问题。此前,康师傅曾在广告 上称其品牌的矿物质水“来自优质水源”。

  由于是在贴图专区,帖子附上了污水管道的照片,用以说明康师傅“矿物质水”是从那里面抽出来制作的。经康师傅方面认定,这些图片均摄于杭州水厂内,但“与事实不符”——网上所刊部分图片来自废品库,与水的生产车间相距甚远。

  从24日上午9点此帖发出到25日23点——38小时内,跟帖达到了450多个,均对康师傅表示了严厉斥责。

  随后,市场正在旺销的康师傅矿物质水又遭遇了接二连三的炮轰——从水源延伸到产地、商标标注、pH值高低、商业道德还有生产质量等。

  据不完全统计,此事件所引发的转载及评论超过1000篇,而网络阅读量上亿。著名调查公司AC尼尔森公布的“2008年12月最新零研报告”显示,康师傅的市场占有率——按销售额计算,从2007年的18.1%跌至2008年的17.7%,成为行业第二。另据康师傅控股(11.38,0.18,1.61%)(00322 HK)最新公布的年报,自遭受“水源门”攻击后,半年内矿物质水业务由盈利变成数千万元的严重亏损。

  谁进入了水厂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参与处理那两名陌生人进场拍照的康师傅工厂保安值班班长称,“当时就觉得此事蹊跷。”而在阅读了网上的帖子和图片后,他开始怀疑,两名入厂者与发帖人有一定联系。

  “当时,我刚巡检完毕,就听到‘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在厂区内拍照’的消息。”他回忆到,“我赶到北门后,当时已有两名保安拦住一高一矮两人进行询问。因为他们专门把镜头对准废品房和污水池。”

  保安班长要求两人出示证件,但遭到了拒绝。“他们自称是康师傅的消费者,有权参观工厂,甚至拿出手机要报警”。

  双方在僵持中,两人中的稍高者拿出了蓝色的卡片状证件。保安称,看到上面的名字是:吴超超。

  “随后两人主动表示,‘我们把拍的照片删掉总可以走了吧’。”一名保安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在照相机显示“全部删除”并得到一位康师傅职员的检查后,两人被放行。但出了北门后,保安发现这两名自称是“理工大学学生”的人,并没有转向西边的理工大学方向。

  “我觉得奇怪,想追上去问清楚。但两人已走出五六十米,听见我的喊声就跑。”保安班长说。众人看难以追上,便回到了厂区。

  在康师傅工厂的西门口、库房与厂房之间通道上方以及北门处,三部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两名不速之客的行踪。

  摄像显示:这两人先沿围墙向北走了约130米,然后向东进入库房与厂房之间的通道。走过约300米到达工厂东侧后,又向北来到污水处理设备池和 废料房。其中上穿T恤下穿牛仔裤的挎包青年负责拍照,而另一位穿深色衣服的矮个青年则负责“望风”。在拍摄过程中,他们被保安发现。

  水峰会上的吴超超

  尽管康师傅方面从网上查到了潜入者“吴超超”的部分信息,但是仍然无法确认此人的真实身份。此时,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将在深圳召开“2008中 国·国际饮用水峰会”,各大瓶装水企业都要参加。一封匿名的邮件告知“吴超超”也将参会,于是,康师傅杭州水厂的事件处理小组人员赶到了会场。

  “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名‘偷拍者’,他站在会场后方农夫山泉的展台边上。”保安班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那个小伙子留着长头发,额头有点宽,跟当天拍照的人一模一样。当时,我和他面对面争论了10多分钟。”

  通过熟悉的媒体人士,康师傅方面获得了一张吴超超的名片。他们还在农夫山泉董事长的记者见面会上,拍到吴超超与他在一起的照片。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1、吴超超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北门时的近景;2、吴超超站在水峰会农夫山泉展区前;3、在农夫山泉记者会上吴超超与农夫山泉一位高层在一起,4、吴超超名片。  图片说明:从左至右:1、吴超超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北门时的近景;2、吴超超站在水峰会农夫山泉展区前;3、在农夫山泉记者会上吴超超与农夫山泉一位高层在一起,4、吴超超名片。
  偷拍者“吴超超”自称是浙江理工大的学生,而在峰会上出现的“吴超超”的名片上,印“养生堂”(农夫山泉的控股公司)广告中心媒介策划副经理的头衔。

  吴超超是否另有其人?2009年5月4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浙江理工大学查询了该校的学生名单——2008年的在校生中,没有名叫吴超超的人。

  在杭州市经济开发区人才中心,记者查到了三个名叫“吴超超”的登记信息,全部来自浙江大学。其中一人的信息显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传播所200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而在网络上搜索“养生堂”员工吴超超,显示此人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006届本科生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传播所,获得硕士学位。他曾在 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企业品牌建立、重塑、整合的文章,着力品牌战略研究资料。其中发表于《广告人》2007年第8期的论文是《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之术 ——农夫山泉公益营销的商业智慧》。此外,他的作品还包括《康师傅下一个目标:赶超农夫山泉?》、《康师傅“暗算”农夫,娃哈哈“哈”不起来》等。

  这些2007年刊载的内容,最终在2008年康师傅“水源门”中被媒体广泛引用。

  2009年6月2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拨通养生堂有限公司广告中心媒介策划副经理吴超超的电话,对于拍照者是不是其本人,吴超超表示“无法回答”。

  “是不是我,或者另外的人,我觉得都不是很重要。就看(网上说的)是不是事实了。”他说。

  对于“商业竞争应该遵守什么样的准则和底线”的问题,吴超超表示,他还没有考虑过,但哪一种水更健康,更适合消费者饮用,这是一个越辩越明的过程。“如果大家都是一团和气的话,最后受伤的还是消费者”。

  “优质水源”源于何处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康师傅的上述离职高层反思:农夫山泉正是抓住了2008年6月康师傅更换的矿物质水的宣传广告中一句“选用优质水源”的契机,通过偷拍和天涯上的帖子,成功地打击了康师傅在瓶装饮用水中的地位。

  而在康师傅的“优质水源”受到消费者质疑后,农夫山泉在2009年更换了自有瓶装水品牌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的广告,向消费大众宣传“真正”的“优质”水源。农夫山泉强调“源自优质水源,从不使用自来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农夫山泉提供的有关资源表明:该公司在全国的设厂大都选择在水源地,例如杭州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河口、广州万绿湖水库,以及长白山靖宇。

  吴超超在《康师傅“暗算”农夫》一文中也曾表示:“农夫山泉水中的矿物质来得却颇费周折:首先必须选择深山冷坳中的天然水源,与地方政府签订至 少50年的使用协议,支付大笔开发费用。之后再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建造生产基地,再通过漫长的运输路线,将成品运回大城市。同时,每年用于保护水源地生态的 资金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粗略估算下来,要令农夫山泉具有矿物质特性,每瓶农夫山泉付出的成本为4角。再加上其他费用,农夫山泉的利润比任何一种饮用水都 微薄。但是农夫山泉用4角成本换来的矿物质特性,却轻易被康师傅用一厘钱搞定。”

  所谓的一厘钱,文中解释到:“矿物质水(康师傅的主打产品)是在纯净水中添加人工矿化液而制成。目前,一千克矿化液的平均市场价格为80元,平 均投放比例为1:5000。也就是说,一千克矿化液可以生产出5吨矿物质水。如果按目前流行的550毫升瓶装计算,增加不到一厘钱的成本,便可以使康师傅 具有‘矿物质特性’。”

  但农夫山泉的水源质量又是如何?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最新(2009年3月19日)一期《中国地表水水质月报》,千岛湖——农夫山泉的水源地之一,已被列入第Ⅳ类。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分类,地表水共分为五类。从被污染程度的轻重,从Ⅰ到Ⅴ。Ⅳ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也就是说,千岛湖的水只能作为工业用水,即便要作娱乐用水也不能和人体接触。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水的江湖

  一个大品牌优质水源被指源于自来水,另一个的水源之一则是来自被污染的湖泊。“生命之源”究竟是怎样的江湖?

  2000年,中国瓶装水市场还是娃哈哈、乐百氏等企业称雄,康师傅品牌尚未介入水行业,而刚从龟鳖丸转产纯净水的农夫山泉(养生堂)也没有占太大市场份额。但2000年4月的一起事件,在水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

  2000年4月24日,“养生堂”宣布,该公司从当年开始停止生产纯净水——因为“经过实验证明,纯净水对健康并无益处”。农夫山泉的有关广告 也演示了纯净水和天然水的对比实验,并得出纯净水对健康不利的结论。此举在中国饮用水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并揭开了中国包装饮用水的水源(种)之争的大 战。

  6月8日,包括娃哈哈、乐百氏在内的69家纯净水商聚集杭州,召开“2000年维护纯净水健康发展研讨会”。会后发表联合声明,集体声讨“农夫 山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6月14日,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对生产农夫山泉的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此后, 69家纯净水生产企业向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等5个部门提交对农夫山泉的申诉,要求对其进行制裁。

  此间,双方动用手段,包括媒体专家评论和广告,围绕纯净水是否对健康无益展开争论。

  随后“水仗”不断升级,迫使部分行业协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纷纷加入其中表态。2000年6月12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发表声明:消费者可以放心饮 用瓶装纯净水。此后,卫生部在给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答复中称:“纯净水的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产品 应当达到《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24-1998)的要求。符合上述有关规定和卫生标准的纯净水产品,我部认为是安全、卫生、无害的。”

  “纯净水”是否有害的争论,似乎划上了句号。

  表面上看,农夫山泉在这场水源之争中失败了。但许多业内专家却看到,通过这次的“水源”之争,农夫山泉扩大了知名度,宣传了自己的理念,也得到了新市场。此后几年间,农夫山泉占据了市场第二的位置。

  2006年9月12日,有媒体发表了《钟睒睒:我无惧做水行业公敌》的人物专访。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执行钟睒睒 是个“另类商人”,他经常会打破一些人们长期以来认可的游戏规则。2000年的“水战”后,他几乎成了行业内的“公敌”。2006年他再次一反常规,高举 “弱碱性饮用水有益健康”的大旗,在华南市场掀起一场对消费者的饮用水PH值测试活动,被同行冠以炒作和不正当竞争的“恶名”……

  2007年,随着康师傅把矿物质水厂建到了农夫山泉的家门口,“师傅”与“农夫”的竞争开始白热化。2008年4月,农夫山泉开展了测试饮用水 pH值的活动,剑指康师傅矿物质水的‘伪健康’”。这场事件后演变为“水源门”,直至2009年进入4月,康师傅矿物质水再次因添加剂被质疑为“靠添加剂 赚大钱”。

  目前,这种对行业有着巨大杀伤力的竞争,已经遭到一些业内人士的反对。在2008年的水峰会上,通过了一个《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自律公约》其中第二条“市场环境”要求尊重同行、理性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如果水战继续上演,最终将没有一个赢家——消费者将只会选择饮用白开水,商家失去了瓶装饮用水的整个江山。”一位专家称,“而国家也会失去瓶装饮用水带来的经济效益,纳税人的钱将被用来建立更多的自来水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6

經營篇 魏應州奪下泡麵、茶飲、瓶裝水三冠王的祕密 搾油經營學搾出一六0億元淨利

2009-12-14  今周刊 





一包泡麵、一瓶茶飲料,毛利只有人民幣幾毛錢,魏應州卻能每年從中創造出新台幣百億元的利潤,除了規模之外,比競爭對手在製造、業務及通路上,能夠壓搾出更多的利潤,這就是魏應州致勝的關鍵!

撰文‧周啟東

康師傅可以在中國大陸泡麵、茶飲稱霸十年,第三季又從娃哈哈手上奪回瓶裝水冠軍寶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擅長在製造、業務及通路上搾出更 多利潤,並進而把敵手逼出市場。就像他三十年前起家的油脂廠,每天從蓖麻籽中搾出利潤,魏應州的﹁搾油經營學﹂讓他成功稱霸中國食品市場。

為了蓋世界最大的泡麵工廠,魏應州砸下人民幣十八億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億元),預計花兩年時間蓋好這座面積五萬坪、裝置二十四條最新生產線的工廠,﹁以前 舊生產線每分鐘只能做三百包,新生產線可以做五百包!﹂魏應州得意地說。如果明年第四期工廠完成,天津新廠一年可以產出四十五億包泡麵,等於是日本一整年 的消費量!

嶄新的工廠中設有參觀步道、美食印象館,看起來不像工廠,反而像一座大型展覽館,第二期生產線才落成不久,來自大陸各省的參觀人潮一批接著一批湧進廠區, 這些看起來熱鬧的場景,其實並不是魏應州真正的競爭力。如果拉高到中國地圖上空來看,康師傅各地的工廠多達七十四座,這些二十四小時不停生產泡麵、茶飲及 瓶裝水的工廠,才是魏應州競爭力的核心!

在統一不斷停掉工廠,採用委外代工(OEM)、可口可樂在大陸沒有工廠,只專營品牌、通路情況下,為何魏應州還不斷花大錢蓋廠?而且他在中國已擁有四一四條生產線,操作員工多達兩萬人,難道康師傅不會委外代工嗎?

降成本,從包材到杯蓋都自己生產其實這就是魏應州可以賺得比別人多的祕密。魏應州指出,中國大陸是開發中國家,終端售價要壓得夠低才有競爭力,台灣一瓶飲 料可以賣二、三十元,中國只能賣十幾元,如何在低價中搾出利潤,才是勝出的關鍵,﹁利潤已非常低了,你還要分給OEM代工廠嗎?﹂他無奈地說。魏應州只有 不斷擴建工廠,並朝上下游整合,從包材、塑料到杯蓋都自己生產,才能搾出更多的利潤,從製造中創造規模經濟優勢。

雖然已有製造優勢,但是魏應州仍不斷想辦法進一步搾出利潤。康師傅一年生產上百億瓶的PET保特瓶飲料,包裝占掉相當高的成本,一位資深員工透露,魏應州 的辦公室放著一個電子秤,隨時都在想方法降低成本。有一次嘗試換不同的印刷油墨,結果每瓶用量可以減少幾毫克,魏應州馬上通令工廠採用,一百億瓶每瓶減少 幾毫克,累積起來就是驚人的數字!

激潛能,員工個個上緊發條在生產上搾出利潤後,如果業務及通路沒有配合上,再多的產能只會是一場災難。一九九二年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炮而紅,九四、九五年 魏應州就已打進華北、華中及華南市場,為了創造更好的業績上市,九六年開始魏應州每月帶著總部的財務主管,親自巡迴各省分公司找總經理算帳,﹁業績為何只 成長二○%?促銷做了嗎?﹂據退休的財務主管透露,這是地方公司每月最難熬的時刻,在魏應州的高壓力壓搾下,各省的業績都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將幹部潛能搾出來,也是魏應州最擅長的。據高階幹部透露,每年十月的預算編列會議,是康師傅總部的重頭戲,各省總經理都要集中到總部與魏應州面對面開兩、 三天的會,預算草稿可以一修再修,甚至修了十幾次,主要焦點都是在隔年的成長數字,﹁每年只成長二○%,魏董是不會滿意的!﹂這位幹部說。

在這樣的高壓力環境下,康師傅的業務團隊陣亡率相當高,魏應州也知道高壓力一定會高耗損,但為了搶市場,他只能選擇無情,﹁地方營業幹部在一個位置最多五 年就要換人,總部營業高幹六年就要換!﹂他透露自己獨特的用人哲學,﹁在一個位置太久就會弊病叢生,要翻一下啦!﹂從九二年到○八年,康師傅共雇用了八百 多位台幹,現在只剩下一三○人,存活率只有一六%,這也是從員工身上搾出利潤的代價。

製造、業務搾出利潤後,魏應州接著將目標轉向通路。以前康師傅在各省的終端通路都掌握在大經銷商手中,但是經銷商很難管理,鋪貨不積極,只願意賣熱銷產品,不願碰新產品,讓康師傅的業務團隊很頭痛。

魏應州是不甘於被別人控制的人,二○○○年前後,他決定採取﹁通路精耕策略﹂,直接跳過經銷商,耕耘各省最終端的傳統雜貨店。

拚通路,業務員深入窮鄉僻壤為了打通地方通路的關節,魏應州下令業務員必須走到沒有路才能回頭,前康師傅行銷副總經理宋國良回憶指出,以廣州為例,康師傅 的業務員打到廣州市後,繼續往下一級的縣城走,走到縣城後,再到下一級的鎮級市場,拜訪完鎮級市場後,再繼續到鄉級市場,一直走到山邊,拜訪最後一家傳統 小雜貨店,前面沒有路了才往回走,﹁康師傅業務員的戰力,你無法想像!﹂但是魏應州並沒有全面與經銷商為敵,這些由康師傅業務員掌握的訂單,魏應州都交給 當地經銷商,經銷商有訂單、又不用自己養業務員,久了也習慣了,﹁最後經銷商都被麻痺了,實際掌握通路生殺大權的反而是魏應州。﹂一位康師傅業務員指出。

魏應州經營企業靠的不只是霸氣,而是每天在製造、業務及通路上壓出利潤,他的帝國才逐漸成形,今年近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六○億元︶的超高淨利,也是這樣一點、一滴搾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5

統一殺進中國頂級瓶裝水市場

2010-06-7  商周





離廣西南寧西北方四小時車程,偏 遠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五大長壽鄉之首,二十五萬人口中,百歲以上人瑞有七十六位,年齡最大的是一百一十六歲,長壽原因被認為與空氣、水質有關。

去 年八月中,統一在巴馬上游的賜福湖畔,投資人民幣一千萬,買下統一在中國的第一個礦泉水廠,再投入人民幣兩千多萬改善設備,生產「統一巴馬天然水」。

統 一企業中國控股公司發言人楊壽正表示,預計在六月取得採礦權後,可進一步以巴馬「礦泉水」形態問世,到時預計將以一瓶人民幣六元(約合新台幣近三十元), 揮軍高端瓶裝水市場。

市場真空,趕緊卡位

首先,中國瓶裝水市場商機龐大。「統一的定位很清楚,我們要的是頂尖那一%、 二%的好水市場。」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接受本刊記者訪問指出,一般預估,兩年內,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市場,其中最被看好的瓶裝飲用水消費量,從二 ○○○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

再者,頂級瓶裝水市場尚屬真空。事實上,統一早在中國推出了「統一飲用天然水」,但中國共有上千家瓶裝 水廠,競爭激烈。

羅智先認為,與其在三百五十毫升裝、每瓶約人民幣一元的紅海中廝殺,不如瞄準還是國外品牌天下的頂級瓶裝水市場。他說, 目前以法國依雲(evian)礦泉水價格最高,一瓶人民幣八元(約合新台幣近四十元),本土品牌有發展空間。

羅智先指出,由於原物料價格 與運輸成本上漲,飲料毛利也在下滑,「必須有新的產品,才有替代性。」而瓶裝水除了包裝瓶,無受制於其他原物料的風險,唯一關鍵在「水源」,中國也因此掀 起了企業圈地、圈水的戰爭。

去年康師傅投資人民幣五億元,在吉林省長白山下的中國礦泉之城──靖宇縣,設置生產基地,但在此生產的「康師 傅天然水」走的是普及路線,一瓶近人民幣一元。

統一搶到巴馬水源,目前每日出水量約三百五十到四百噸,日產能逾五十萬瓶,已先在廣西等地 銷售。

在西南地區要開賣人民幣六元的水,聽來匪夷所思,羅智先並不擔心,他相信以中國的發展速度,「今天的高價,可能五年以後變成低價 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62

新瓶裝舊酒,預算改革真的“有突破”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5

醞釀十年,跨越三屆人大,歷經四審,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終於完成首次大修,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力挺改革在深水區有所作為。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人大預算的監督功能還是偏弱,預算改革在地方的執行極不理想。在新的預算法修訂中,這些問題幾乎沒有被觸及。許多宣稱是預算法修訂的突破之處實為新瓶裝舊酒,預算改革仍任重而道遠。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新預算法有六大亮點:政府全部收支入預算接受人民監督;避免“過頭稅”、預算審核重點轉向支出預算和政策;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減少“跑部錢進”;“預算公開”入法、從源頭防治腐敗;嚴格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勤儉節約”入法、違紀鐵腕追責。

針對上述的新看點,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吳木鑾表示:

第一大亮點涉及“全口徑預算”,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事實上,“全口徑預算”已經存在若幹年。2010年6月,財政部印發《關於將按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收入納入預算管理的通知》,規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中央各部門的全部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因此從理論上說,2011年後地方政府不再擁有“預算外”資金。

亮點之二的內容有一定的新意,政府的預算不能僅僅管一年,而應該管多年。中長期預算有利於發揮預算的宏觀調控功能。進一步,政府還可以靈活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節國內經濟。不過,如果是做中長期預算和規劃,首先財政年度的設定可能需要調整。現行的財政年度是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在一些發達經濟體,財政年度的設定是跨年度。

亮點之三涉及到規範專項轉移支付。“跑部進京”對中國的公共治理傷害之重是無法評估的。不過,在基層調研時,發現許多地方長官公開提倡“跑部進京”。人們不僅要問,為何地方官要如此公然違反中央政策?

亮點之四涉及到預算公開。預算公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預算公開與預算民主是緊密相關的。也就是民眾可以看到政府的活動,同時施加一定的影響。而修訂後的預算法已明確規定預算公開的程序和時間。不過,之前的預算案也是公開的。在中國政府實施信息公開條例之後,許多地方的民眾是可以在網絡上查詢政府預算的。但這些預算案都是相當粗糙。比如,預算案提到教育支出是5億元,比去年增加10%。這樣的數據意義不大。5億元花在什麽地方?而增加10%是因為調整教師的工資導致的,還是當地花了更多資金在建設校舍上,還是更多資金投入到學生的計算機課程上?任何一個答案對老百姓來說都是意義不同的。可惜預算的精細度就到此為止。

而更為重要的,關於預算公開的條文中,還有“涉及國家秘密的除外”的條款。此條款是致命的。現實中,我國政府沒有一個明確的清單表明哪些事項是涉及國家秘密。根據筆者的研究,公務員工資是不公開的事項。而在發達國家的預算民主中,公務員工資的公開是極為重要的。不是說政府公開每名公務員的收入,而是公開公務員的收入水平。從國內一些人士向財政部門申請公務員工資公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地方政府是以工資事項不屬於政府公開範圍為由拒絕相關申請的。

亮點之五涉及到債務管理。從目前各方的反映來看,債務管理應該是預算法修訂中的重要部分。不過,實際的執行仍然值得觀察。

而第六個亮點是價值判斷,納入預算法修訂的六大亮點實為令人不解。公共預算的本意就是替百姓看管錢袋子,當然要履行“勤儉節約”的原則。比如,香港政府號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地方政府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每年都有數百億的財政盈余,最後不得不派現金給普通老百姓。而在香港的政府活動中,“勤儉節約”也是鐵律,違紀追究責任更是理所當然。在許多國家,預算一旦通過就是法律,因此違反預算執行中的若幹條款可能構成違法。而檢視我國地方的預算和決算數額,之間的差距可能是100%,但很少有官員因此被追究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蔣洪教授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

(預算法四稿)在具體的法律條款上,仍然還不夠嚴密,這些不嚴密會使得一些政府收入在預算外。比如說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要納入預算,首先就要解釋什麽是政府的全部收入,這里條文的解釋仍然保留了很大彈性。

還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也存在問題),國有資本總體收入是怎麽樣的?目前反應在賬本中的僅僅是上繳的的部分,而沒有上繳的有多少,什麽用途都是不在預算里面的。所以說,我們法律上規定的法律精神上很好,一到實際層面還會造成很多行為和資金都遊離在預算規定之外。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指出財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從“時間表”上看,今明兩年是關鍵,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決定性進展,稅制改革在立法、推進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基本達成共識。確保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各項改革基本到位,現代財政制度基本建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6

周鴻祎:如今的人工智能只是新瓶裝舊酒,它至少還需要5到10年的醞釀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8/159660.shtml

周鴻祎:如今的人工智能只是新瓶裝舊酒,它至少還需要5到10年的醞釀期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周鴻祎:如今的人工智能只是新瓶裝舊酒,它至少還需要5到10年的醞釀期

幫你掃清在該領域的一些認知盲區。

本文由微信公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不知道你有沒有註意到,最近在資本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唯有人工智能逆勢而上了,如今已有不少人對此達成了一個共識——人工智能將成為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就如同水、電、網絡一樣成為所有企業的必需。但投投也心生困惑,對於當下,如何將人工智能落地、商業化,以及它最終將會帶給我們什麽影響,這是投投這段時間經常琢磨的問題,恰好,這些天在後臺也收到了好幾位讀者的留言,希望能做篇文章聊聊人工智能。

今天,投投便做了這篇周鴻祎先生的文章,在這一塊上他是成功的實踐者,讀完秒懂人工智能是有點誇張的,但至少有一點沒錯:了解目前國內外人工智能發展的真實情況,為你在該領域創業投資掃清一些認知盲區。

我對人工智能的三個看法

人類社會經歷過的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及現在所處的智能硬件時代,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之間始終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每當科技發展的紅利被商業模式創新挖掘殆盡後,經濟也隨之步入寒冬,直到下一輪技術革命的出現,商業模式創新才能重新迸發生機。

現階段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挖光了Web2.0時代的技術紅利,所有人都在尋找新技術,以期獲得新的商業模式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無疑就是下一輪技術革命的焦點,假如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在這方面有了突破,那麽新的商業模式也將湧現出來,帶來一個甚至多個萬億級市場。

但是目前大家對人工智能還是有很多的爭論,我說說自己的三個看法:

第一個看法:目前人工智能產業有泡沫成分。

我今年也專門跑到西雅圖,跑到矽谷去拜訪了一些公司,我沒有去斯坦福,去了伯克利,和伯克利的八個實驗室做了一些溝通,我自己感覺,美國現在整個人工智能會成為下一個產業的泡沫,今天再出來做一個公司,你要不說自己是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就跟前兩年,你要不說自己是O2O,都不好意思去融資一樣,我覺得這個有泡沫的成分。

第二個看法:純粹的人工智能是不會有商業模式的。

人工智能一定要跟一個領域、一個產業相結合。舉個例子,比如推出AlphaGo的DeepMind,是谷歌收購的一家英國的公司,下圍棋只是他們體現人工智能的一個方式,他們未來可以用這種計算機算法來做很多事情,比如用計算機管理共同基金,投資回報率比人工管理的基金高一個百分點,它就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我們在美國看到了很多企業從務實的角度,都是把人工智能和很多東西結合。

第三個看法:人工智能還不足以威脅人類。

如今的人工智能沒有很多文學作者、科幻作家所想象的那樣神奇,計算機沒有產生思維,更不可能產生意識,沒有意識也談不上情感,所以大家所擔憂的像《終結者1、2》里面的機器毀滅人類的世界,還非常遙遠。

今天所謂的人工智能只是叫新瓶裝舊酒,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計算能力的增強,使得過去的算法有了很大速度的提升;今天互聯網和手機的接入采集了大量的數據,然後用深度學習的算法,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實際上是能夠讓計算機在某些領域產生了一些質的飛躍,比如說在圖象識別方面,現在計算機你給它看十萬張照片,都美女,再給它看一個新的照片,讓它判斷是不是美女。

其實我們已經在做這樣的事,如今每天有幾十萬主播到花椒平臺,靠人工給她們打分,我發現真的來不及,而且打分標準不統一,於是我們就用計算機自動打分,後來發現標準全都是錐子臉,計算機就把所有的錐子臉都定義成美女。

反過來,讓電腦來理解我們說的語言,目前還做不到。所以你看到蘋果的Siri,為什麽大家用一用就不用了?因為你再聊兩句就知道它不是真人,包括我們看到很多做人機對話的,並不是它多聰明,是因為它有很多對話語料,比如把你的對話摘出來是回答另一個人的問題,但這並不是代表真正的人工智能。所以在這一點來說,今天的人工智能我覺得未來至少還需要五年到十年的醞釀期。

談到Siri,我再分享一些自己有關搜索未來的認識。搜索和導航往後續的發展,會有兩個重要的方向:

第一個方向:叫你問我答,就像蘋果做的Siri。從搜索的大數據延展到人工智能,讓手機能夠回答你的各種問題,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個更精確的答案,所以這一個方向。

第二個方向:我們稱之為「我搜你看」。今天有很多的信息內容方向一定是偏娛樂、偏體育,因為大家生活富足了,都比較偏娛樂化。但是在娛樂內容上,很多時候你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關鍵詞,說我知道我要找什麽。很多時候就是要找個樂子,有30分鐘的碎片時間,我希望看一些視頻、看一些資訊,但是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這時候我們定了一個說法叫我搜你看,也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了解一個人的喜好之後,我用機器自動幫他聚合,找到他感興趣的內容,然後推送給他。不需要用戶再去通過一個關鍵詞去尋找,有人管這個叫信息流,也有人管這個叫自動推薦。

其實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這兩個方向代表了未來搜索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未來

在我看來,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生態圈的格局會是下面將要介紹的樣子:

人腦芯片

2014年8月,IBM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TrueNorth的大腦原型芯片,TrueNorth 主要被用於計算機專業學習領域。TrueNorth芯片集成了100 萬個神經元和2.56 億個突觸,這相當於一只蜜蜂的大腦,而正常人的大腦大約包含1000 億個神經元和無法統計數量的突觸。

量子計算

普通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方法是根據晶體管電路的狀態,而量子計算則是根據粒子的量子狀態,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通過量子計算,可以大幅提升並行計算速度。不過遺憾的是,這方面還沒有出現研究成果,谷歌曾經在2014 年開始研制量子級計算機處理器,他們希望為機器人提供一個可以像人一樣思考的大腦。

仿生計算機

仿生計算機可以解決構建大規模人工神經網絡的問題。普通的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處理神經網絡的效率很低,並且在占地、散熱和耗電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專門的神經網絡處理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國內,陳雲霽團隊研發的寒武紀神經網絡計算機依據仿生學原理,相比於主流GPU,取得了21倍的性能和300倍的性能功耗比提升。

在圖像、聲音和面部識別系統變得越來越精準後,計算機也擁有了探察人的情感狀態的能力,包括喜、怒、哀、樂、愛、恨、貪、癡等,並做出適當的反應。那麽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機器人能否擁有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與著名的互聯網預言家、《連線》雜誌前主編凱文·凱利有過一次交談。在凱文的思想里,未來的人工智能會產生自己的意識,這會為我們完全掌控它帶來一定的困難,但不會形成毀滅人類的威脅。絕大多數的人工智能都只會是工業人工智能服務型電器。

我對360的戰略規劃就是全線硬件產品向人工智能看齊,從圖像識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兩個方向深度拓展。目前,我們已經在中國和美國成立了相應的技術研發團隊,並且還相繼進行了一系列並購。總的來說,360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整體規劃可分為以下4 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最基本的硬件層面,研發、升級可以在雲上、端上進行深度學習的專用芯片;

第二個層次:面向大規模深度學習、訓練的多機多卡軟硬件平臺,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各種人工智能的前沿算法;

第三個層次:基於人工智能的各種智能硬件產品;

第四個層次:在人工智能或者深度學習的基礎上,使智能硬件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作為360 未來主推的大方向,我對人工智能的設想是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將擁有自主學習功能。AlphaGo贏了之後,我非常興奮,我興奮的不是人工智能在圍棋上戰勝了人類,而是它為我們所有人做了一次非常好的概念普及,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成果。

但是,我所理解的人工智能並不會像AlphaGo那樣只表現在下圍棋方面,也不會像好萊塢電影中那樣可以威脅人類安全。人工智能就像工業革命之後所帶來的新技術那樣,為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相結合

曾幾何時,我們認為說做一個小硬件,里面放上安卓的系統,就是智能硬件,其實不是;或者我們把電飯煲、凈水器、洗衣機都通過WIFI跟互聯網連上,就是萬物互聯了,其實這也不是。真正的智能硬件是跟人工智能的大數據的人工大腦連在一起,使得這些計算能力比較弱的智能硬件能夠以一種更好的方式跟我們交互。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智能手表,在手表上模仿手機,那麽小的屏幕讓用戶去觸摸各種應用,讓每個用戶跟東方不敗一樣拿一根針去戳手表的屏幕,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就在手表中加入語音識別、跟小孩的對話的功能,小朋友可以問手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然跟小孩對話比較容易,因為糊弄成年人很難,但跟小孩對話,實在回答不出來,就把這個轉化給他爸媽回答。

再比如說我們做了智能攝像機,你不可能把家里做成一個監控中心,所以我們做了一個人臉識別,比如說家里來了陌生人,就拍一張照片,發給主人,這樣可以提高家庭安全。還有,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起居生活有不正常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識別出來。

包括我們最近做的行車記錄儀,因為放了攝像頭在你的車上,它不是簡單地記錄路況,而是能夠識別路面上發生的情況,比如說你前面有幾輛車,你跟哪輛車離得比較近,或者有哪輛車突然漂移到你的前面,這個行車記錄儀會做出識別。

當然,我們的步子沒有跨得太大,我們與其今年盲目地去炒概念,炒無人駕駛,還不如在有人駕駛的車上能夠通過一些輔助提醒的功能,讓用戶能更安全。

前一段時間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在中國和美國出了兩件事,汽車工業做了一百年,這一百年來它們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也是用戶最大的需求點,就是安全。不像我們今天做個手機,手機大不了死機,我們打開電池重啟一下,但是汽車1%的問題都不能出,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

所以現在我們不談自動駕駛,就談智能汽車,它就像四個輪子的手機一樣,需要經常更新軟件。現在也有很多汽車廠商來找360,因為我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了汽車里面的防火墻,保證汽車不因為更新了不恰當的軟件導致失控。

所以我覺得自動駕駛聽起來是一個很熱門的概念,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差不多五年的成熟時間。我們今天也有一個小組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把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我們的智能硬件結合,和我們的安全產品結合,這樣使得我們更好的地保護用戶。

對我們而言,當手機行業熱潮來臨的時候,我們視而不見;當O2O模式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依然不為所動。但是,當人工智能的概念進入我視線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這波浪潮,並為之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人工智能 周鴻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99

可口可樂將剝離中國瓶裝業務權益 交易價值約10億美元

11月18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可口可樂公司周四表示,就剝離在中國的瓶裝業務權益達成最終協議,交易價值約10億美元,這是該公司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旨在專註於盈利更高的濃縮液生產業務。

這家飲品巨頭目前持有中國瓶裝業務大約三分之一的權益,其的權益由太古飲料(Swire Beverage Holdings Ltd.)和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各持有一半。中國食品是國有的中糧集團旗下子公司。

根據協議,太古和中國食品將各自擁有可口可樂在華瓶裝業務的一半左右。此前可口可樂在2月份宣布就向這兩個合作夥伴剝離業務達成初步協議。

可口可樂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剝離業務,向其瓶裝業務合作夥伴出售工廠、庫房和運輸卡車,以期在飲料銷售放緩之際削減成本。最大的一筆剝離業務交易是在美國,該公司已達成協議撤出超過一半的瓶裝業務,並且計劃到2017年底出售其余瓶裝業務。

今年早些時候可口可樂估計,在撤出北美、中國、德國和南非瓶裝業務後,其直接雇員數將從123,000人收縮至39,000人。凈收入將從443億美元降至285億美元,但資本支出將較2015年減少一半,至13億美元。

以銷量計中國是可口可樂第三大市場,最近可口可樂和它的瓶裝合作夥伴在中國開設了第45家工廠,並且正在進行一項4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28

可口可樂“甩手”中國瓶裝業務 兩大碳酸飲料巨頭變相“減碼”中國市場

11月20日,可口可樂公司向《第一財經日報》披露,可口可樂公司與其在華三大裝瓶集團——可口可樂裝瓶投資集團中國公司、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下稱“中糧”)以及太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太古”)今天就可口可樂在華裝瓶業務特許經營權的重組達成最終協議舉行簽約儀式。重組後,可口可樂在中國的裝瓶業務將分別由中糧和太古兩家特許經營合作夥伴運營。巧合的是,百事可樂於2011年就將中國瓶裝廠業務全部股份出售給了康師傅控股。兩大碳酸飲料巨頭變相減碼中國市場,似乎預示著中國市場已不如剛進入中國市場那些年,是時候對中國區業務“減負”了。

可口可樂剝離中國瓶裝業務

中國作為可口可樂全球第三大市場,為可口可樂公司及其裝瓶系統提供了重要的長期增長機遇。目前,可口可樂中國系統已在1979年以來累計投資90億美元的基礎上,開始於2015至2017三年內繼續增資40億美元。2016年2月份,可口可樂公司宣布了與現有的裝瓶合作夥伴中糧和太古達成非約束性意向,就在華裝瓶業務重組特許經營權進行談判。重組完成後,在中國內地,中糧將擁有並運營18家裝瓶廠,太古將擁有並運營17家裝瓶廠。據悉,此次重組將按照相關程序向有關政府部門進行申報和審批。在交易完成前,所有裝瓶廠運營業務以及客戶關系將在現有的裝瓶業務所有權下如常進行。

對於此次收購的金額,據外媒此前的報道,可口可樂作價約10億美元出讓其在中國裝瓶廠權益。對此,可口可樂(中國)發言人趙彥紅表示:“對於此次交易,我們沒有透露具體金額,雖然看到有一些外媒的報道,但我這邊還不能確認。”

可口可樂方面認為,此次達成的協議標誌可口可樂業務轉型進程進入新階段,可口可樂將重新聚焦於公司的核心優勢,即建設品牌以及領導全球特許經營系統。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穆泰康表示:“通過重組我們在中國的全部自有裝瓶業務,提高合作夥伴的規模、能力和效率,我們繼續看好公司在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

很顯然,可口可樂對此次交易看得非常重要,並稱此項協議是可口可樂30多年來在中國持續投資的重要里程碑,開創可口可樂在華業務二分天下的新紀元。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認為:“重組裝瓶業務、專註品牌和市場是可口可樂百年歷史上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也與中糧集團提質增效,打造市場化和專業化的現代企業長遠目標不謀而合。中國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將為飲料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良好機遇,而此次重組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區域整合及成本優化也必將助力可口可樂與合作夥伴在華業務實現新的飛躍。我相信,今天的重組會為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飲料行業低迷 外資巨頭日子艱難

雖然可口可樂高層口口聲聲說看好中國市場,此次交易是為了更好專註品牌和特許經營系統。但在業內看來,可口可樂在此時出售瓶裝業務,或許還有別的原因。中略資本創世合夥人高劍鋒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可口可樂此舉背後還是想把業務放在利潤較好的輕資產上面。”這背後也透露出重資產的瓶裝業務運營較難,采用特許經營的方式不僅可以減少資產負擔,也可以降低運營風險,特別是在中國飲料行業低迷的情況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5月中國軟飲料產量為1441萬噸,同比下跌9.20%,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事實上,飲料行業低迷早已出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前3季度,全國軟飲料銷售量約為1.3億噸,同比增長僅4%。2014年,這一數據增長率為13%。而在2001—2011年,全國軟飲料銷售量的年平均增長率曾超過20%。

可口可樂的業績也遇到了一定的沖擊,據可口可樂最新財報數據,2016年上半年,可口可樂總營收為218.21億美元,同比下跌4.6%。可口可樂銷售額的下跌主要受到了亞太區、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拖累;中國市場不理想的銷量拖累了可口可樂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成績。可口可樂聲稱在中國業績不佳的原因是經濟放緩,包裝飲料市場不景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財報里還提到在中國可口可樂的果汁產品(主要是美汁源)下降尤其明顯。據金融時報報道,可口可樂首席運營官稱,2016年第二季度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果汁類銷售額降幅達到兩位數,可口可樂的銷售額也出現了下跌。

根據財經媒體 CNBC 對可口可樂首席運營官 James Quincey 的采訪,可口可樂將采取一些挽救中國市場的措施:它計劃渠道下沈,面向農村市場推出便宜的中低端產品;為經銷商提供更多的激勵;並且在消費力強的一二線城市推出高端產品。此次交易公布後人們才發現,可口可樂還采取了甩手瓶裝業務的舉措來為中國區業務“減負”。據媒體報道,可口可樂早前估計,在處置好北美、中國、德國及南非的資產後,它的直接員工人數將從原來的12.3萬人大幅下降到3.9萬人,凈收入從443億美元下降到285億美元,但是資本開支也將減半至13億美元。

除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早已預感到中國市場的風向轉變,並在2011年11月4日,將百事可樂旗下瓶裝廠的全部持股轉給康師傅控股。同時,康師傅飲品還將成為百事公司在華的特許經營裝瓶商,負責生產、銷售和分銷百事的碳酸飲料和佳得樂品牌產品。拿到百事可樂的康師傅今年也陷入困境。今年上半年,占康師傅(00322.HK)營收比例最大(六成)的子業務飲料業務收入25.3億美金,同比下降14.4%,凈利潤3943萬美金,同比下降71.2%。由於飲料業務表現不佳,讓康師傅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跌66.49%。

事實上,除了兩大外資碳酸飲料外,兩大洋快餐巨頭百勝(肯德基、必勝客母公司)、麥當勞也紛紛減碼中國市場。近日百勝中國引入了戰略投資者並獨立上市,麥當勞也在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一方面,外資餐飲巨頭在中國發展多年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同時也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過去簡單地將海外的模式搬到中國來的做法已經無法滿足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他們心中,外資餐飲品牌形象已經不及老一輩心目中那樣‘高大上’,他們對餐飲有更高的訴求,甚至很大一部分在遠離洋餐飲,認為屬於‘非健康食品’。”食品行業研究專家李誌起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53

可口可樂中國出售瓶裝業務遇阻

可口可樂出售中國瓶裝業務生出波折。

由於可口可樂中國幾家瓶裝廠的員工擔心企業股東發生變化後,權益受到損失,因此提出了一系列訴求,要求可口可樂幫助解決。

可口可樂中國公關經理金孜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收到員工的訴求書,目前我們在跟員工解釋此次交易帶來的變化,簡單來說,重組帶來的是瓶裝廠股東層面發生股權變化,瓶裝廠法律實體繼續存在,包括客戶合同、供應商合同、瓶裝廠員工的勞動合同都不會有變化。”

上周,可口可樂宣布將其在中國的裝瓶業務出售,中糧和太古接盤。

 

今年2月份,可口可樂公司宣布了與現有的裝瓶合作夥伴中糧和太古達成非約束性意向,就在華裝瓶業務重組特許經營權進行談判。重組完成後,在中國內地,中糧將擁有並運營18家裝瓶廠,太古將擁有並運營17家裝瓶廠。

然而,可口可樂中國瓶裝廠的員工坐不住了。目前已經有四川、重慶、吉林三個省市的工廠的員工向可口可樂中國發出了訴求書,提出了一系列補償協議,甚至包括“買斷工齡”。不過,記者通過查閱法律發現,“買斷工齡”的訴求並不合法。

記者在員工訴求書上看到,員工要求與可口可樂召開員工大會,邀請重組與並購管理層見面,與可口可樂相關瓶裝廠工會及員工作正面溝通,同時提出2N+4(N為員工平均工資)的賠償標準,以及相關福利待遇在一定期限內不變等要求。金孜華表示:“對於提出賠償的要求,可口可樂方面並不理解為何有這樣的要求,沒有法律法規支持這樣的訴求,所以我們還在跟員工進一步溝通。”

對於可口可樂目前面臨的困境,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向記者表示,背後反映了跨國企業在調整中國市場的過程中,尤其是重組企業資產過程中,與員工溝通不足,在企業交接中員工如何平穩過渡的問題上,缺乏一攬子解決方案。

此次重組背後是市場環境的不景氣。可口可樂方面表示,基於市場環境變化,全球的策略將向側重品牌以及特許經營系統。對此,中略資本創世合夥人高劍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口可樂此舉背後還是想把業務放在利潤較好的輕資產上面。

 

“目前很多外資企業包括百勝、麥當勞等都在嘗試重組中國公司,由於全球大環境處於低谷期,加上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主要表現在碳酸產品出現下滑,去碳酸產品戰略實施的也並不是非常理想,於是在業績和利潤的雙重壓力下選擇出售中國瓶裝業務,一旦把重資產變成輕資產,可口可樂的業務板塊就會更優化。” 朱丹蓬表示,如果在重組方案出臺的同時,也出臺相應的員工交接一攬子解決方案,可能就可以很好避免這樣的問題產生。

事實上,除了可口可樂,中糧出售金帝巧克力也遇到了員工訴求難以協調的問題。朱丹蓬表示,隨著中國商業環境發生變化,企業重組並購等現象日益頻繁,另一方面,員工維護權益意識加強,建議企業在重組過程中能夠對員工安置方面提前拿出一個過度方案來,才能更好的讓重組順暢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82

秋葉:內容付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4/161193.shtml

秋葉:內容付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筆記俠 筆記俠

秋葉:內容付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知識經濟、內容付費是怎麽一回事?

本文由筆記俠(微信 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秋葉。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現在最火的話題,知識經濟、內容付費是怎麽一回事。

我一般不做筆記,我只做模式識別,這是比做筆記做到一定基礎之上更高級的一種能力。

做模式識別時,我首先要判斷你是誰;你可能和過去的什麽東西連接在一起;我能否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我應該做什麽樣的創新。

其實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問題是:

老問題,老辦法;

老問題,新辦法;

新問題,老辦法。

只有很少的才是新問題,新辦法。

如果碰到新問題,你們知道應該怎麽去做?交給能做的人去做,普通人浪費精力做這些幹嘛,這不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嗎?所以我一般碰到這個難題,我都是繞著走,我不搞了。

我從高考中就學會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經驗:碰到絕對不會做的題,怎麽辦?放棄,我不要了。這20分我不要了,從750分扣掉20分還有730,我把剩下730多拿一點分不就好了嘛。人生不是每把牌都能抓在手上,我只要贏我要的那一把。

說到內容付費,其實我跟大家談的是:新問題,大部分都是老辦法。

但是現在很多人很著急,著急什麽呢?看到我們的花花(筆記俠華東區大統領)抓住機會了,小荻老師抓住機會了。都不跟羅胖比的,更不要跟馬雲爸爸比的。我們其實並不羨慕別人的成功,我們羨慕的是身邊跟我們差不多的人——他怎麽就成功了?這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

但是我,一般不會看他現在為什麽成功。我發現這個世界上我理解得最深刻的東西,都來自於我過去對世界的觀察,很少來自於我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我對未來的世界沒有想象,我不知道它是什麽,來了再說。

519208205538444371

我就想到一個問題:所謂的內容經濟,說白了在過去叫“精神文明文化市場”。原來黨有一句話:“我們很難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文化需求”,有沒有聽過這句話?現在叫“內容經濟”,換個馬甲你就不認識了?

原來老百姓要不要看戲?

要不要看報?

要不要聽歌?

要不要跳舞?

要不要學習?

要嘛,原來就有嘛!原來給不給錢?上個好學校收你一萬你敢討價還價嗎?一直到今天,線下教育收高價比線上容易得多。

只不過,我們今天談“內容經濟”,要把它做細化再細化。為什麽呢?

你們知道,最好的內容是幹嗎?拍電影、拍電視劇。黃曉明一來,你們不都跑了去看他?我們要承認,這個人的影響力和能量是都超過我們的。這個也算內容經濟,但你們打算也幹這個嗎?這個要靠才華、顏值、天賦和運氣。

所以基本上大家談到“內容經濟”,都不會說“我要做黃曉明”“我做要做周迅”對吧?實際上,我們在談“內容經濟”的時候,我們默認把這一塊劃掉了,但實際上這是很大的一塊。

還有一塊,唱歌。歌星這個市場小嗎?演唱會一場接著一場,但你們還不是把這一塊也劃掉了。所以我這里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們談“內容經濟”,是普通人感覺“我跳一跳也夠得著”的。有很多很大的市場,你跳一跳也夠不著,你自己把它劃掉了。

你知道為什麽大家都喜歡做“知識型達人”嗎?因為普通人覺得自己也會學習。人最擅長的是什麽?自我欺騙。

所以,在精神文化文明需求里面,把唱歌也劃掉了,把電影電視劇也劃掉了,總算來到一個愉快的市場——非剛需、低頻——那就是學習嘛。

學習里面總算是有一點消遣類的,看報紙、看書、找專家聊天,所以我們過去都有情感導師,現在還是有的。我們過去要獲得一些知識、一些信息,有可能是買報紙。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報紙,是《參考消息》,很多男孩子愛看《參考消息》,我尤其喜歡看軍事版。

341246659090068249

後來我不看報紙了,我就看新浪。因為我是1998年開始上網的,我在新浪上面看新聞。但是你們現在都看什麽?今日頭條等等,這時候是采取內容算法推薦式的。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在北京、上海、杭州,很多人不是在公交車上就是在地鐵上,地鐵上像北京那樣在高峰期,問題是能不能擠上去,有時候擠到手機都掏不出來,更不可能看書看報紙讀書。但是需求還在,所以大家就會拿出手機翻今日頭條這類。

今日頭條的特點是什麽?它只有一個小屏幕,你的手機再大也就只有那麽大個屏幕,我很少在地鐵看到有人一手掏出個iPad來閱讀,iPad單手沒法操作。小屏的問題在哪里呢?小屏的問題在於,它為了搶奪註意力,每一個平臺都會推送很多彈窗,讓人感覺世界上好多信息都錯過了!3分鐘不刷微信群,就感覺錯過好多紅包了,有沒有?

這種事情就搞得我們非常焦慮。現在這個社會,除了信息爆炸之外,另外一個給我們帶來焦慮的是,我們目前在生活壓力下缺乏安全感,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出現,讓人感覺確實許多工作崗位面臨淘汰。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知識產品的要求開始升級了,並不是說大家不看報、不聽電臺,也不是說完全不看內容節目了,但是形式要變了。

731334335504496232

實際上在內容付費領域,說來說去就3個模型。

918687768788012801

一個模型就是,我做一個平臺,我們原來把這個平臺就叫做“媒體”,這個媒體可能是報紙、雜誌、期刊;第二種,人物,比如張泉靈,本來在央視就是主播里面的大姐大。這些人物有的叫主筆,有的叫主講,有的叫主播。老師就叫主講。還有一種叫服務。

其實還有一些我就略過了,比如說做知識產權保護。這個好像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辦法線上,還是得線下,還是得交材料,還是得提供證明,還是要跑到那里蓋章。

一、媒體

媒體這一塊原來大家最喜歡的產品就是做書,書賺稿費、版稅。但是把一本書寫好賣掉相當困難。一個紙質書在經管類,一個普通作者能賣到1萬本,應該給自己加個蛋,不,加2個蛋。

過去很少出很多書,因為過去對出版號的審批、對內容品質是要有保障的。後來出版行業慢慢地市場化,很多出版社就賣書號,出書的難度就下降了,書就越來越多。書多了,大家也覺得書不好選了,每次像618這樣搞活動,買的都是不好的書,好書都買不到,或者不打折。現在大家都覺得,光選書、買書、讀書都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樊登讀書會就跳出來了,樊登老師跟你們講:以後我一年給你們推薦50本好書,我還有很多大咖帶著你們讀,你們一年只需要交365元,一天一塊錢。樊登老師把這個模式目前應該已經做到國內登峰造極,剛剛突破100萬用戶,相當於做出了一個破億的產值,這是非常厲害的模式。

518113099653786005

樊登讀書會相當於閱讀里面的淺閱讀,什麽叫“淺閱讀”?原來我們在報紙里面是不是有這樣的模式——一本書的摘要,寫一篇文章讓讀者看懂一本書。樊登無非就是把這個變成可以用聲音來聽的。

為什麽大家現在都用聲音來聽?因為我們的時間都花在了車上、地鐵上,沒辦法用手把手機掏出來看。大家現在應該理解了我說的:需要沒有變,只是變形式。

再來看十點讀書,你們知道在我心中,十點讀書取代了什麽市場?中國最成功的雜誌叫什麽?《讀者》,難道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能賣得最好的軟文就是雞湯嗎?

現在很多人都說,為什麽朋友圈都是雞湯?微博時代、博客時代都是雞湯好不好?沒有博客的時候,我們在電臺里面聽的也是情感節目。《讀者》都賣了幾十年了,哪篇文章不是雞湯?無非就是各種檔次的雞湯,《知音》是廣場舞大媽的雞湯。你們理解這個定義就可以了,看模式嘛,它的本質就是雞湯,滿足各個層次的雞湯。

當各個層次的雞湯不能滿足之後,他一定會做一個動作,叫“建營銷矩陣”。那麽,建營銷矩陣這個事情,什麽時候誰開始幹的?

686605108791568392

《知音》一開始只有一本雜誌,叫《知音》,後來就出了《知音海外版》,海外版不夠用,後來就出了《海外版》的上和下,現在最厲害的叫《知音漫客》。雜誌從一本辦成幾本,是不是就是媒體矩陣?今天換個馬甲,叫“微信矩陣”,上一波叫微博矩陣,有什麽區別嗎?

所以你們跟我談新媒體,我直接就不談的,我直接看老媒體怎麽玩,用老媒體的套路跟你打——關鍵是老媒體的套路很多人不會。

李翔商業內參就是報紙,什麽報紙?《參考消息》,只不過他不談政治,就只搞了經濟文化版,嚴格來說是經濟要聞版。無非是這個要聞有他選擇的偏好,他偏好選大佬,偏好選熱文里面的觀點,這樣的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面看到一些精彩的觀點,可以節約時間。

那麽,期刊和報紙的營銷模式是什麽?征訂。每到年底,郵局或你們單位給你發個單子,然後你就在上面打勾,要訂《童話大王》《兒童文學》《少年文藝》……

征訂以後,基本上期刊和報紙就知道自己一年可以訂多少了,這個量叫做“發行量”。如果一個期刊或者報紙的發行量超過500萬本,他拿著這個發行量,就可以運作廣告。報紙是不掙錢的,錢都是廣告主掏的,通過這種方式來盈利。

後來報紙直接被互聯網的免費信息給淘汰了,但是現在做內容付費,本質上就是用現代的互聯網模式,在信息泛濫的時候,承諾提供優質的信息,因此用戶要付費。但是這個付費的心理暗示、心智模式還是報紙,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期刊在網絡上發生了變化,由於期刊在生產、印刷、運輸、發行這些環節,成本可以節約到0。原來做一本《讀者》成本肯定不是0的,首先印刷要錢的,送到你手上也要錢的,而且這個錢不低的,所以《讀者》要賣5塊錢肯定少不了的。

但是如果在微信上寫文章,平臺服務器是微信的,服務器、流量資源都是微信的,所以可不可以把定價直接做到0?所以它顛覆了紙質雜誌的優勢,更快、更低成本。所以類雜誌化的新媒體就可以不要錢,靠賣廣告賺錢。原來的雜誌也是靠賣廣告賺錢的。 

二、人物

在雜誌和報紙中,有的人特別能寫,寫得讀者都好愛他,那就會請他開專欄,這就是主筆。中國報紙歷史上,寫專欄寫得最牛的是誰?金庸啊!現在到了大家都在講的“內容經濟”時代,但是寫專欄誰能寫過金庸?

878307168775609427

主筆幹什麽?寫專欄。當然,現在寫專欄有一點點變化。古典寫了個專欄,叫做《超級個體》,非常棒。但是這個專欄又不像一個完全的專欄,它的結構化非常好。但是過去結構化寫得非常好的都是故事,古典寫的是幹貨,幹貨的挑戰在於,看完上一周的,到下一周要你這兩周的思維銜接起來,一般的人挑戰太大。要想降低挑戰的難度,故事是最簡單的。

那可能有人又要問:為什麽羅胖不寫故事?不好意思,寫故事的內容付費市場還輪到我們做嗎?盛大文學早多少年就幹這個了,郭敬明、韓寒在幹嘛?我們做知識型IP的人要冷靜,我們是把人家瓜分完的市場,發現還剩下一小塊肉,我們可以去打一下。

主播就是“我特別能講”,完全可以請人幫我策劃這個話題可以怎麽講,然後由我來講。比方說《羅輯思維》、《曉說》包括《冬吳相對論》,這些人講的才華超過了文字的表達,所以他完全可以請你來寫:“你幫我把故事底稿都寫好,我買稿,我來講。”

還有一種特別特別有幹貨的,像我的朋友蕭秋水,她在知識管理方面特別有幹貨,所以喜馬拉雅就邀請她去開課,幫助沒耐心、沒時間看書的人用聽的方式,學到如何在碎片時間建立起知識體系的思維。這就是主講。

過去的主講就是在線下講,比如說一個收費的公開課,有可能在企業里面做內訓。到網上就變成了微課、直播、視頻的錄播,也有可能變成一對一地講。比如很多英語一對一真人教學,一對一在教育行業是最多的,像家教。家教是不是內容經濟?家教也是啊,只不過收費低一點而已。一對一市場其實最大,關鍵是單價起不來,個人賺不大,除非你做平臺。

現在看到模式識別的力量了吧,突然發現世界如此簡單,看那麽多書幹嘛? 

三、服務

還有一類叫服務型市場,服務型市場一般來講很難依賴個人。

第一類,叫咨詢報告。中國有一些咨詢報告,搞IT、搞互聯網的人都看。中國互聯網研究中心每年發中國互聯網的報告,大家跑到網上免費下載。

像艾瑞咨詢,每年發各種行業的網絡發展現狀的報告,像麥肯錫每年要出很多行業的報告,有沒有價值?你想要,花錢買呀,咨詢行業一直都是賣報告的。

一種報告就是我做行業調研的標準版,你們要,我就賣給你。另一種,你家的企業有需要我來診斷的,咱們就簽一個服務合同,診斷完了之後我出的還是報告。如果我要把後面落地的東西都做下來,那叫做輔導,另外收費,跟報告要分開的。

最近微博做了一個欄目,叫微博問答,這個跟分答學的。在微博上,你向我提個問題,我用文字的方式對你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回答。微博邀請了協和的張羽。

在微博上有一個人用文字向張羽提問:我得了一種什麽病,怎麽辦?張羽就做了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你如果要偷看,一塊錢。我看了下,他寫了一個什麽病的文章,7800多人偷看。本質上就相當於他為你出具了一個診斷報告。你覺得病人在意那一塊錢嗎?病人在意你是不是協和的。只要是協和的,2塊錢、5塊錢都沒有問題,因為我在意他給的建議和方案對我有沒有啟發,我會為他這個牌子和專業付費。但是如果張羽離開了協和,甚至協和說把他開除了,1塊錢看不看?

做服務收費,要做報告的話,很難做成個人的。你最後一定是個人變成平臺——筆記俠就是一個例子。

筆記俠為別人提供筆記記錄的服務,如果以個人的形式來做,也能做。你口碑好,還是有人找你做。但是如果你想把它變成一個商業,變成一個可複制的模式,那你一定要做成一個平臺。

第二個就是做咨詢。現在大家都知道一個咨詢平臺,在行,你可以在上面買別人1個小時的時間。

原來有沒有這樣一個問題:我到杭州來了,哪家飯館好吃?這是不是個問題?這個問題你把它上綱上線也沒必要,但是這種問題需求量大到百度做了個百度知道。但是原來小問答沒辦法收費,現在有人願意為這個問題花錢,所以在行又推出個平臺——分答。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我們所說的內容付費市場,實際上已經砍了很多很多了。現在我們具體談的就是這些東西。如果你們研究在這個里面到底怎麽去抓紅利,對不起,不是怎麽研究怎麽抓紅利,而是去研究老的模式是怎麽抓到錢的?然後在新的模式下,我有哪些變化和改動,哪些應該傳承,哪些應該嫁接,哪些應該變化?

說到變化,還有一個要說一下。一旦想到一個產品,就去做,然後拿出去賣。一開始找1000個種子用戶,然後口碑傳播,1000個就變成一萬個,一萬個就變成十萬個,對不對?

但是,這個傳播規律,是免費內容產品的傳播規律。一旦產品變成付費的,從免費到付費之間的鴻溝,超出你們的想象,沒有滾雪球效應,真實的效應叫粉絲墻。

799542073114546775

什麽叫粉絲墻?我有一批忠粉,什麽叫忠粉?就是我說要出個東西,還沒賣,就會說“大叔,我買啦”我問“你都不知道好不好?”他們會說“只要是你出的我就買。”我勸“你冷靜點,有用再買,沒有用買了幹嗎?”他們會說“我喜歡你!”

忠粉的轉化率幾乎是100%,只要他們知道,就一定會買。

然後我就開始影響我的老粉。

什麽叫老粉?就是跟著你至少半年,對你還是比較了解的,要麽給你評論過,要麽給你點贊過,要麽和你互動過。這些老粉的轉化率會下降,但是半徑變大了,所以我的面積擴大的速度,遠遠超過下降的速度,銷量還在往上走。

老粉用完了就開始擴散到我的新粉,新粉就是不到半年,對我了解也不多,可能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關註了我。然後過了兩天,我推送了一篇文章,你才發現你關註了我,自己都想不起來什麽時候關註的了。

如果剛好這個東西是新粉要的,文案寫得比較好,價格也比較合理,再看到很多老粉的口碑,就可能買了。但是這個轉化率會下降得更厲害,但是新粉的半徑會更大,所以短期內你看到你的業績還在往上長。

再然後你的銷量會直接下滑到最慘的就是0。我目前看到90%的內容產品,就是把粉絲透支完了後,業績變成0。

為了解決粉絲透支的問題,采取了另一個方法,叫“造浪”。造浪,就比如說我已經有100萬的粉絲,我跟筆記俠互相推,資源互換,一波一波請更大的人互推。但是這個浪頂多抖兩下,銷量又下去了。所以想做好一個產品,其實不僅僅把產品品質做好,你要建立起可持續的銷售渠道——這是個商業問題,絕大部分做內容的人根本就不懂商業。

我想告訴大家,不是滾雪球效應,是斷崖式爬坡曲線。比斷崖式曲線好一點的,是多造幾次浪,一旦你把浪用完了,那很有可能你的銷量就下到難以維持你這個產品正常運營的階段。

如果你這個浪掉下來了,沒有掉到底,能把團隊養活,你其實就ok啦。

如果你做飲品,特別好喝,那麽用戶會複購。那有人說,內容產品也可以複購。不好意思,開發一門課,容易嗎?再買一門?就是做筆記,一年也頂多記365場。所以產能是有限的,而它的消費頻率很低,內容消費是慢消品,慢到什麽程度?一個人一年買兩門課,那是學霸。每個月看一本書的人,在中國很少。

盡管每個市場都有它艱難的地方,但是原來有多少的需求,現在依然還是有多大市場。而且隨著人的文化水平越來越高,有這方面需求的總量在擴大,只不過互聯網時代好多東西都搞成免費的,我們要重新找到收費的模式,就相當於最開始賣報紙的人那種狀態。

為什麽?一開始沒人買,沒人訂。後來慢慢普及了,都願意花錢訂報紙了。也是走了這麽個階段的。未來有多少標簽,其實取決於我們過去在報紙、在電臺、在電視,在主播、主筆、主講這些領域,還有多少標簽,我們就可以去卡。

252718165585715302

那有人說,PPT這塊大叔已經去卡了,但我會老的好不好?你看金庸還寫武俠小說嗎?他六七十年代之後就不寫了,後來溫瑞安,後來黃易出來了。

我們要了解它的現在,還是要看懂它的過去。

問答環節

問:秋葉大叔,你認為分答有戲麽?

答:我非常看好分答。在國內馬上要出版的第一本關於分答的書,就是我寫的。在去年的5月15日分答一出來,6月15日我就啟動了寫書的計劃,7月底我的稿子就差不多寫完了。但我很郁悶地遇到了分答的停擺。這一停擺,我所有的計劃就作廢了。沒想到,停那麽久,一停停了48天。停完之後還是不能出,為什麽呢?因為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活過來。

但即使它死掉了,分答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因為從知識上來講,一直沒解決2個問題:

第一是知識的付費,我向你提供了一個知識產品,我怎麽收費?其實這個在過去,哪怕用支付寶之類,也是可以買的。

但是知識有第二個問題,知識跟杯子不一樣,這個杯子你賣給我,你就沒有了;我可以把它砸了、把它燒了,你管不著。但知識是這樣,柯洲把它給我了,他還有啊,我也有啊;我再把它給小荻老師,小荻老師還是有啊。我們三個人的總量變大了,但是我們並沒有損耗什麽。

那麽,知識的傳播有沒有價值?有價值,那麽有的人一下子可以傳播50個人,有的人可以傳播1萬個人,那麽這個貢獻能不能衡量?

之前是不能衡量的,但分答用偷聽的機制,解決了在知識傳播這一塊利益分配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創新,知識一方面可以購買,一方面可以通過分享讓大家都收益,無非就是以後界定一下受益的比例的問題。

支付寶這個產品截至目前為止,提供的支付方式沒有滿足對知識傳播的價值界定,分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死不掉的。

但是它不是一個平臺級的產品,我們也不指望它做成馬雲的阿里巴巴,做成一個我們每個人都用的小工具,解決問答收費和傳播分配的問題,等它穩定之後,它肯定可以活下去啊,所以騰訊願意投它A輪。

問:我是一名筆記達人,也是一名大三的學生。目前我正走在斜杠青年的道路上,但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如何去學習一些技能?

答:我給你幾個簡單的建議。

第一個建議,如果你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說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筆記達人,那就把其他所有不是非完成不可的目標全部都砍掉。

第二個建議,由於你是準備培養一項技能,培養技能基本的方法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請最專業的人給你最強化的練習。這樣的話,你的能力能在短期之內突飛猛進,在短期內達到一個平臺。

什麽叫“達到一個平臺”?比如說遊泳,經過教練的密集訓練,你可以在一分鐘之內遊多少米,這就是達到一個平臺了,那麽這時候這個能力就基本在你身上了。

那麽你以後到外面聽課做筆記,你就會明顯地比一般人要好,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從外面拿到激勵來反饋。但很多人搞個計劃,喜歡搞個學習計劃,喜歡寫每天學多少學多少,看進度、百分比。哪有這樣學的嘛!什麽叫學習?當我不想學的時候,我就按進度學;當我想學一個東西,就是不眠不休在幾天幾夜甚至一兩個禮拜里面,一下子豁然貫通!

對於普通技能,不是高等數學,也不是研究原子彈那種,就是普通技能,做到比一般人好很多,半個月你就搞定了嘛。你要是半個月搞不定,那還混什麽混?我的核心團隊都是這麽帶的。那這樣,我團隊里的人才就出來了嘛,一但出來了我就不用管了,他知道了。那之後只需要解決他性格上的弱點,還有他知識面和閱歷上的不足,該交給時間的就交給時間了。你想,結過婚的人就是知道一些事,跟婆婆吵過架的人就是知道一些事情——這些不可能通過我教你來解決的。

問:秋葉大叔今天講內容付費紅利,聽得我心里拔涼拔涼的,感覺所有至高點都有了,比如說樊登、羅輯思維。我們想朝著這條路前進,自己也在做讀書會,但我們又不像羅振宇、吳伯凡這麽高端,可是現在就很困惑,未來該怎麽走?

答:這里給你一個提醒,什麽叫“過去有多少標簽”?我直接告訴你,我怎麽找標簽的。每一本在市場上暢銷的圖書的名字都是一個標簽。這個市場遠遠沒有進入爭奪階段,只有一個市場被瓜分完了,就是暢銷小說。但是經管類的每一本書,有非常非常多的書,當年都是爆款,都是賣到2萬、5萬以上的,這些書現在呢?現在就是應該用新的形式讓它們複活了。

在閱讀這個領域,一塊叫淺閱讀,還有一塊叫深閱讀,就是帶著你把這一門的知識學到極致。你可以找這個作者要到版權來合作嘛。從卡位的角度來講,其實是卡不完的。但是缺點是什麽呢?羅振宇做平臺,所以他永遠是掙最大的錢。你現在做一本書,你的野心就不應該超過原來一個暢銷書作者能夠得到的回報。

如果你有本事把這本書的讀者群再擴大了10倍,那麽你可能比之前的作者多5倍的回報。我關鍵不知道大家對“紅利”怎麽理解的。我猜,可能很多人一說“紅利”就是百萬,一百萬那麽好掙的。

我在大學里做了這麽多年了,我一年的工資加在一起就10萬塊。我要掙100萬要10年,為什麽你一搞個內容付費兩三年就秒了我,那我們這幫大學老師都出去了。你要知道在這些方面專業的、有水平的老師還是相當多的,只不過人家在搞科研、搞他喜歡的東西。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低估在知識領域里面做競爭的難度,不比成為一個電影明星要差。之所以你們認為可以在知識領域去創業的原因是,明星呢,一看自己的臉自己就放棄了,歌星呢,一開個口就放棄了——因為你自己都知道永遠都沒可能。唯獨學習這件事情,很多人覺得自己還蠻能學的。

我從小就知道我的學習能力比一般人強,我知道這件事情。而很多人只知道他可以和我考一樣的分,但他永遠不知道我的學習能力比他強——因為我就沒使勁。很多人都問我:“大叔,你每天在幹嗎?”我是很累,因為我白天的時間都跑去聊天了,所以晚上去幹幹活,但一天幹三四小時也就完了,沒有那麽事情要幹的。當然,聊天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因為它可以增加感情,情感連接還是很重要的。

內容付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