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敵環伺 松本清會丟藥妝龍頭寶座?化妝品人氣十足 食品、配藥卻輸入一截

2015-12-28  TWM

台灣觀光客相當熟悉的日本藥妝店松本清,因成功掌握遊客商機,在大城市的業績表現亮眼,但在藥妝店必勝的兩大項目:食品與配藥,卻輸入一截。面對強敵環伺,它的龍頭寶座可能很快就要拱手讓人。

九0年代,東京澀谷的女高中生,放學後就流行結伴逛藥妝店松本清(Matsumoto Kiyoshi)。二十多年來,松本清一直能滿足同時重視流行與價格的都會女性,如今化妝品營收占整體近四成(業界平均兩成),在全國的站前或鬧區共有一 五四0家店(至九月底)。從七坪的小店面到大店面都有,可因應不同地段的需求。

品項多中港台遊客愛買

松本清在十一月宣布業績

上修,預料會再創暌違兩年的最高獲利,營收也將破五千億日圓。研究藥妝店的台灣作家鄭世彬說,「松本清的品項豐富,優質的自有品牌商品也人氣十足。」據經 濟產業省統計,中港台觀光客有七成會購買藥妝品。松本清看準趨勢,把店面集中在觀光客多的市區,並推動免稅等吸客措施。早在二00七年,松本清已提供外國 遊客使用中國銀聯卡結帳。去年十月,化妝品與日用品成為免稅對象後,松本清立即增加提供免稅服務的商店。四到九月的半年間,松本清的免稅商品營收達二四0 億日圓,約占整體一0%,遠遠領先競爭者。

但松本清並不只倚賴觀光

客「爆買」。今年松本清不打電視廣告,改走SNS(社群網路服務)或LINE的宣傳路線,只要加好友,就能收到美容資訊與折價券;該公司透過LINE、App及集點卡收集顧客資訊,將累計近四千萬人的資料庫,用於商品的安排與開店地點的重要參考。

不過,這家堪稱日本第一的藥妝店,不久後可能得拱手讓出寶座。因為Welcia控股明年度的營收預計將奪下第一。

該公司被外界視為了水旺系藥妝店聯盟的盟主」(編按:永旺集團為日本零售業巨頭),正積極推動購併當中。

藥妝店一向是零售業的優

等生,在二000年代還有一0%以上成長率,現在只有二%。一吉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柳平孝指出,「首都圈店面飽和,加上人口減少使得商圈縮小。」這也成了業界版圖重整的背景。

威脅到松本清的,還包括現居業界第二的SUNDRUG藥妝店,有些店甚至開在松本清隔壁,在都心短兵相接。

0一年左右起,松本清與SUNDRCG都開始購併非都會企業、擴增郊區店面。但業界第三的TSURUHA控股,在0七年收購了關東的福太郎,開始「由外縣市攻向首都圈」。

以九州為地盤的COSMOS 藥妝店,營收則有一半以上都靠食品,品項齊全度可媲美超市,商品也很便宜。

另外,日本政府正

推動「帶處方箋到自家

或公司附近的藥局領

藥」,以改善病患到多

家醫院看診、重複開藥

等情形,使得配藥服務也成藥妝店吸客重點。

面對強敵環伺,松

本清在目前藥妝店必勝

的兩大項目:食品與配

藥,卻顯得輸人一截。

松本清的食品比率只占

一成,配藥服務的比率更低。在店面狹窄、周轉率高的都心,把重心放在藥妝上可以理解,

但在非都會區就行不

通。在郊外型店面方面,和講究低價食品與強化配藥服務的其他業者比起來,松本清的方便性略遜一籌。

非都會區子公司獲利偏低

松本清自二000年以來

購併的非都會子公司,獲利性也偏低。原因在於「總公司過去對子公司的經營沒有提出改善要求」,野村證券分析師成清康介說。由於未能活用規模,總公司與子公司的營業利益率有三%以上的落差。

首都圈遭競爭者攻入,自己進攻非都會區又挫敗。松本清將如何突破重圍?去年,四十一歲就成為控股公司社長的松本清雄,一上任就祭出各種改革,如整合集團的資訊系統、指派人才到子公司等。前社長松本南海雄是他的父親,也是強勢經營者。相較之下,他給人較為內斂的印象。

「暫時失去第一寶座也無所謂,反正我們不久再奪回來就好了。」這位新社長的手腕如何,應該會是左右這場大混戰走向的一大重點。

譯者 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3

千億級核電建設蛋糕越做越大 電建企業環伺進入造價最高的核島部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157.html

在建核島俯瞰圖

隨著國內外核電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國多家工程建設企業正在把觸角伸向核電站造價最昂貴的部分——核島。

多年來,主要負責中國核電站工程建設的中國核建,在核島部分的建設和安裝中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但由於核電建設的蛋糕越做越大,更多的國內工程公司開始角逐這個巨大的市場。

核電站最昂貴的部分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為完成上述目標,規劃提出,要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據此統計,到2020年之前,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6臺百萬級千瓦的第三代核電機組。

這意味著,今後5年,中國每年用於核電的投資高達千億元人民幣。業內普遍認為,一臺百萬級千瓦的第三代核電機組造價超過180億元。比如,福建福清兩臺第三代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總造價就高達380億元。

中國某核電工程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在每一臺核電機組的建設成本中,核島造價大概占了三分之二。該說法也得到了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核電專家溫鴻鈞的認可,“差不多是這樣。”他說。

核島是核電站安全殼內的核反應堆及與反應堆有關的各個系統的統稱,主要包括反應堆廠房(安全殼)、核燃料廠房、核輔助廠房、核服務廠房、排氣煙囪、電氣廠房等,是核電站最為核心的部分。

“核島施工要求比較嚴,需要資質。”上述核電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說,核島建設目前主要由中國核建一家包攬。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核建先後完成了浙江秦山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廣東嶺澳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核電機組等全部在役核電機組的核島及部分常規島工程建設。

中廣核3月3日向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大陸在運機組30臺,在建機組26臺。

在這些核電機組的核島工程中,除臺山核電站2號機組的核島土建工程、陽江核電站5號、6號機組的核島安裝工程外,其他核島工程均由中國核建承建。

中國核建旗下的中國核建股份在2014年發布招股書稱,公司“具備同時承擔40臺核電機組的核島工程建造能力”,並“力爭承擔國內全部核電機組的核島工程”。

核電工程業務範圍主要包括核電站核島、常規島、BOP工程及其它與核電站相關工程。常規島和BOP工程建設市場已有多家企業參與。但核島的土建和安裝工作均由中國核建全部承建。

由於核電站的特殊性,工程公司進入核島工程的建設需要經過嚴格資格審查,民用核承壓設備安裝資格許可證是重要證書之一,由國家核安全局審查和辦理。

陽江核電5號機組核島鋼襯里模塊正在吊裝

進軍核島市場“非常不容易”

根據媒體此前統計,國內獲得民用核承壓設備安裝資格許可證的企業至少有12家,除去中國核建外,還有中國能建廣東火電工程公司、中國能建浙江火電建設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建設四公司、江蘇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安徽省電力建設第二工程公司、天津電力建設公司、河北省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江西省火電建設公司、上海電力建設公司、深圳山東核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也有一些省電力工程公司也在申請該許可證。

“中國核建在核島工程建設的壟斷早已經被打破,但是其他企業目前很難單獨完成核島工程建設。”溫鴻鈞對本報記者說。

“除了中國核建以外,很少有企業擁有這樣的能力。”溫鴻鈞說,“核電站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核電站的業主一般都會選擇經驗豐富和實力強大的中國核建。”

中國能建廣東火電工程公司是其中的少數者。該公司承擔了陽江核電一期工程3、4號機組常規島建安及BOP安裝建設任務,2013年6月成功中標了陽江核電5、6號機組核島安裝工程,這被認為是中國核電站核島領域的“破冰之旅”。

在此之前,廣東火電工程公司在嶺澳核電二期工程中,通過與核島承包商簽訂分包合同的形式,以核島分包為平臺,參與核島施工,為深入研究核島施工技術積累經驗。

廣東火電工程公司官網顯示,公司主業施工領域除傳統的燃煤機組總承包工程外,已經全面實施核電站核島、常規島和BOP的施工。其中,臺山電廠一期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另外,中國能建旗下的浙江火電建設公司官網顯示,2014年,該公司承建全球首座CAP1400核島工程(國核壓水堆示範工程),成為掌握世界領先水平核島施工能力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曾在2009年提出力爭在火電施工企業中率先進入核島施工領域。

官方資料顯示,在核電建設領域,浙江火電建設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參建核電工程的火電施工企業,也是唯一一家全過程參與了中國所有堆型核電站建設的火電施工企業,先後參建了秦山核電、方家山核電、三門核電等14臺核電常規島裝機。

業內普遍認為,在核電建設市場中,火電企業通常以常規島工程作為突破口,意在全面涉足核島安裝,使企業早日具備核電整機施工能力。但在溫鴻鈞看來,火電企業在核島施工方面,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比如,核島施工需要一定數量的曾從事過核島建設的管理人員與技術工人以及一套完整的施工管理體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09

巨頭環伺之下,如何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8/159271.shtml

巨頭環伺之下,如何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
AI世代 AI世代

巨頭環伺之下,如何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

盡管有科技巨頭的收購和VC風險投資,然而創建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工智能從誕生至今,其理論和技術日漸成熟,應用的領域也不斷的擴大。未來,人工智能所能夠帶來的科技產品,也將演變成為人類智慧的“錦囊”。人工智能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人類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人類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人工智能像是一塊待全面開發的的沃土,不少科技公司也紛紛投入到人工智能領域,蘋果、Facebook、谷歌等紛紛開始研發人工智能應用,並將其視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巨頭環伺之下,AI領域的創業是否還有機會呢?

本文是美國知名風投機構聯合AI創業公司推出《AI創業的現實與策略》報告,AI世代(微信號:tencentAI)對此進行翻譯整理。

科技巨頭紛紛搶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人工智能漸趨成為科技產業熱門的領域。據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已有近140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被收購,同時,CB Insights指出,為了獲取最佳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包括谷歌、蘋果、IBM、雅虎、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在過去五年間一直在悄然收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科技巨頭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從谷歌的私人助手Assistant到蘋果的Siri,從微軟的Cortana到Facebook的聊天機器人,無一不通過研發自主技術激烈地角逐著。

憑借著在人工智能領域完成的11筆並購交易,谷歌一直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保持著領先的地位。近期,谷歌更是通過收購了用於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平臺Api.ai,而使其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地位進一步得到了穩固。

不僅如此,一向對並購策略漠然視之的蘋果,在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Turi和Tuplejump之後,於今年年初,收購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Emotient。對人工智能密切關註的英特爾,也在今年收購了Itseez、Nervana Systems和Movidius三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不久前,三星電子通過收購Viv Labs 打入了人工智能市場。Viv Labs是一家致力於打造開放式人工智能助理平臺的初創公司,其在2010年被蘋果收購後,為為之退出了Siri 語音助手。除此之外,Twitter今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完成了4宗並購交易,Salesforce去年通過收購Tempo AI也成功殺入人工智能領域。

可見,創辦一家特色的AI公司,然後並入科技巨頭的疆域,也可以算作一次成功的創業之旅。

如何建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除了各個科技巨頭並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以外,VC投資也紛紛湧入了人工智能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有121家私人控股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獲得了10.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創歷史最高紀錄。

盡管有科技巨頭的收購和VC風險投資,然而創建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於如何創建人工智能創業公司,《AI創業的現實與策略》報告中提出的“5P”策略或許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分別是Positioning(定位)、Product(產品)、Petabytes(數據)、Process(程序)以及People(人才)

1.定位

科技公司紛紛押註人工智能,並基於長遠的目標來考慮人工智能。對於各大型科技公司來說,他們有能力聘請最出色的人工智能人才、有實力收購最優秀的人工智能團隊並能夠獲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數據。面對橫亙在前的各大科技公司,若想建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我們能做的就是繞過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大型科技公司雖然在建立廣泛的橫向產品(圖像/視頻/語音識別、語言翻譯)和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雲)方面擁有強大的優勢,但他們不可能解決每一個單一垂直問題。

從整體上而言,大型科技公司更專註於消費者,而不是企業。相較於大型科技公司,我們擁有大量的機會來提供更深入的企業解決方案,要知道,美國“財富1000強”企業都擁有大量的數據集。

而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提供廣泛的可信技術(包括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個長期策略。大型科技公司只要將部分技術開放源代碼(例如谷歌開放人工智能系統TensorFlow源代碼)就可能對你的業務造成影響。我們能做的,就是專註於提供能夠幫助客戶解決特定問題的工具。

廣泛的人工智能技術能被應用解決許多問題。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美國AI創業公司HyperScience有著兩個決定:其一,專註於企業,尤其是“ 財富1000強” 企業;其二,後勤辦公自動化是第一個前沿陣地。

2.產品

針對人工智能產品,一定要100%準確嗎?面對人工智能技術,人們通常會在認識上存在著一個誤區:由人類來幹預人工智能。然而,事實卻是:草率地決定由人類來幹預人工智能就等於失敗。

我們應該清楚的意識到,對於人工智能產品,是否一定要100%的準確,答案是不一定的。對Facebook、Netflix等這樣一類低風險產品而言,我們是不需要追求產品的100%準確的,而針對Enlitic、特斯拉這樣一類高風險的產品來說,我們必須追求產品的100%準確,否則將會給人類帶來人身安全問題。

人工智能產品通常會有人工的介入操持的現象時有可見。諸如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由人類值守人工智能,能夠有效地規避風險;同時,人工介入人工智能,能夠協助處理一些未留下深刻印象的用戶體驗。

服務,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核心。人工智能在企業中,就是基於人類的需要。人工智能的現實便是服務需要被成功地部署到企業中。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應基於“數字網絡效應”。已被谷歌、亞馬遜等行業巨頭證實了的數據網絡效應,同樣適用於Hyperscience等初創型公司。

3.數據

關於數據,除了有Data.com這樣的公共數據集之外,還有諸如彭博社需要許可的數據集。那麽如何抓取數據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使用WEB抓取數據以外,還包括物理世界抓取。例如特斯拉Autopilot項目總監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稱,特斯拉車主使用Autopilot半自動駕駛功能累計行駛里程達到約1億英里。整體而言斯拉車主在過去18個月(截至今年6月)累計行駛程長達7.8億英里。

在推出Autopilot功能前,特斯拉利用其龐大的車輛隊伍作為Autopilot項目數據收集工具。在美國,Sense360的傳感器技術被250多款移動應用(App)和150多萬臺設備所采用。每天可采集超過1TB的匿名數據,詳細地展示了我們的一億多用戶(月訪問量)的各方面信息。

4.程序

要想在物理世界中成功地部署人工智能,50%的工作與“預期管理”和“社交工程“相關,而不是技術實力。而對於企業而言,他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創造奇跡,然而,人工智能工程師在企業當中還屬於“新鮮事物”。

當你真正成立了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如何才能不把人工智能賣給企業呢?沒有事先提供真正的價值,那通常是行不通的。這是,我們需要與企業交涉,讓他們貢獻出所有數據,我們會使用它來調整算法,奇跡就會發生。

當然,在建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時,我們不能忽略的就是人工智能社交工程。我們應該幫助客戶了解哪些問題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解決(以及哪些問題不能)、幫助客戶開發人工智能相關的測試程序和成功標準以及解決安全或數據隱私相關問題。

5.人才

創建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強大的技術團隊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是人工智能公司的中堅力量。通常情況下,送死需要核心的機器學習人才——一般情況下需要擁有博士學位,還需要頂級工程師(有能力部署人工智能技術並使之產品化)。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同時兼任以上兩者。大多數情況下,CEO也需要深諳技術。

然而,在如今的人工智能行業中,像上述所說的人才數量是有限的。大型科技公司願意花數百萬美元聘請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深度學習專家,而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其面臨的難題,就是很難吸引人工智能人才,但“財富1000強”企業更是如此。

對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來說,其所需技術團隊,若純粹地“為了技術而開發技術”,這種行為是危險的,而專註於服務客戶才是技術團隊DNA的一部分。在HyperScience的經驗中,26名團隊成員中,只有一位“非技術”成員負責銷售(但該成員可以編碼)、有一半的團隊成員位於保加利亞、在企業的早期階段贏得客戶,緊密圍繞客戶建立產品。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