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街邊理髮師批唐 左丁山

2011-8-11  AD




 

講起香港精英學 生去外國升學,讀英美名校,左丁山唔反對,只係希望佢哋可以畢業後回港服務,唔好留外不返啫。呢日碰到銀行經濟師V,年紀輕輕,說話有板有眼,唔係講五句 廣東話,就夾雜十個英文字嗰種,於是問佢喺邊間大學畢業。佢話:「UV吖嘛,阿媽問過你o架?」吓,有咁嘅事?經濟師V解釋,佢阿媽係左丁山長期讀者,多 年前曾寫電郵詢問維珍尼亞大學與南加州大學都取錄咗乖仔V,應如何選擇?左丁山唔記得晒咯,經濟師V話:「你嘅回郵講到維珍尼亞大學有南部哈佛之稱,歷史 悠久,於是阿媽就送咗我去。2005年畢業返嚟,加入銀行。」咁講法,呢位八十後經濟師聽教聽話喎,佢嘅老闆(頂頭上司)就係總經濟師N,左丁山老友啫。

本 欄對年青人教育有此影響力,誠始料所不及,既然係咁,不妨講多一次,請各位留學外國精英學子,畢業後全部返嚟香港,為建設香港而努力。本欄讀者乜都有,一 位自署資深國泰馬可勃羅會員來郵投訴國泰服務,按道理應該直接寫信去馬可勃羅會吖,不過既然寫咗俾左丁山,於是將封電郵轉送國泰,等佢哋俾解釋與澄清。呢 位讀者又強烈質疑左丁山在北海道坐汽車南行,見到右手邊「驚濤拍岸」之說:「回應是日蘋果貴專欄內容,北海道太平洋海岸南行,一段;稍有地理常識都會清 楚,左邊才是『驚濤拍岸』,右邊才有『青山林木』!先生一定回答乃『手民之誤』吧!」

唔會噃,親歷其境,那會有錯,從靜內去日高育成牧場,位於北海道之東南方,馬場在靜內之下面。故此去日高時,驚濤拍岸在右手邊。回程時,海水就在左手邊。

 

又 有一位讀者自署「上環街邊理髮師」睇完本欄講唐英年八字,請人代筆來電郵,指出「唐生於1952年8月7日亥時,適逢該日立秋時間為晚上十時三十二分,指 此造應申月為用神,而非巳土……木運幫身,有力有財,官印透天,三面皆好,但無傷食更無火,不聰明,無學生更無奴僕(現代術語就係幫得手嘅夥計),雖則有 福之人,但講到做特首就有人不服……想應是困局也!」上環街邊理髮師既有此言,其他讀者對唐生八字如有意見,請賜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12

理髮師的收入與創新的頭腦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00416.html
1967年,挪威中學生埃裡克·S·賴納特有機會到秘魯,他看到機場的行李搬運工、巴士司機、旅店員工、理髮師、商店服務員,他們的工作效率看起來並不比挪威的同行低多少,但卻很窮。為何相同水平的勞動生產率在不同國家會產生不同的報酬?他入迷了。40年後,發展經濟學家賴納特出版了《富國為什麼富 窮國為什麼窮》一書。

賴納特指出:不同的經濟活動在質上是不同的,只有特定的經濟活動才能富國裕民,「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哪種經濟活動能富國裕民?就是高質量的經濟活動。其標誌,一是「報酬遞增(依靠創新和規模經濟)」,二是「不完全競爭」。通俗些說,就是能越干越賺錢,不容易被群起倣傚,陷入完全競爭。

1721年,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在總結英國的致富之道時說:「輸出製成品並輸入原材料,對於公共福利的促進顯然是再有利不過的。」當時,製造業符合報酬遞增和不完全競爭(很多國家沒有生產能力)的屬性。今天,高質量的經濟活動往往和技術創新能力、產業鏈的高端地位、多種專業能力的聚合協同(如城市比農村富裕,是因為城市的專業分工複雜,生產活動數量能夠最大化)聯繫在一起。

在賴納特看來,國富國窮的關鍵性因素在於是否選擇從事高質量的經濟活動,它不僅能提高生產率,而且因為「不完全競爭」可以獲得更高收益——員工有更高收入,企業有更多利潤,政府有更多稅收。如果一國處於產業鏈低端和「技術死胡同」,則雖然生產率也能不斷提高,但實際收入的分享很少,反而會陷入報酬遞減、低工資和潛力被耗盡等境地。

高質量的經濟活動和創新體系具有「外溢性」,一國的高質量經濟活動佔比越高,不僅科技創新將日新月異,低質量的勞動者也能分享到創新收益。發達國家的理髮師比不發達國家的理髮師收入高幾十倍,是因為發達國家高質量經濟活動的創新,像「不斷湧出的收入潮水浮起了所有的船」,使一國內部所有勞動力都受益。一國的創新頭腦越多,理髮師的收入就越高。

一國為什麼必須在具有引領帶動性、技術前沿性的領域下大力氣推進自主創新,哪怕短期看不如進口划算?道理在於,光是進口技術,會走上一條「無技術的工業化」之路,可能永遠無法產生高質量的經濟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25

陸振球:理髮師傅教湯博士買樓

1 : GS(14)@2016-10-22 22:32:32

【明報專訊】大家有沒有聽過西方的「擦鞋童股巿」理論(Shoeshine Boy Theory)?這又稱為零股理論(Odd Lot Theory),據說是若瑟夫.派屈克.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 Sr.)上世紀1920年代末時所提出的。老甘迺迪當年聽見路邊的擦鞋童也開始分析起股市行情,隨即便沽清手上的所有股票。

當時許多人問他:「現在股市行情這麼好,為什麼急着出清股票?」老甘迺迪回答:「股市連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擦鞋童都如此熱中,代表現在股市行情已經過熱,沒有投資價值了。」果然,美股沒多久便出現大股災!

最近香港樓巿火熱,連筆者身邊一些向來沒有買樓的朋友,也「投降」終於入巿買樓自住,更有一些突然說要買樓投資。更有趣的是,屬樓神級的物業投資者、紀惠的湯文亮說上周末他去剪頭髮,理髮師傅在他耳邊不停地講樓市,他本來無心裝載,突然間聽到師傅說﹕「湯生,你應該現在買樓」,原來師傅在教湯文亮買樓,湯立刻說聲多謝,「因為,樓市已經發出了下跌聲音,大家亦曾經聽過,當街市婆談論樓市時,樓價就已經見了頂,嚴格來說,還差多少,就是街市婆同你分析樓市,教你買樓時,樓價就很大機會到了頂峰。」

民意傾側 預視樓市轉角

湯文亮的說法有道理嗎?筆者記得,花旗銀行去年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去年第二季多達57%的受訪者看好樓巿會升,結果樓價便在9月見頂,之後花旗再做相似民調,發覺今年首季多達72%受訪者看淡後巿,樓價偏偏在3月左右便見底。不難猜想,以現時身邊的朋友看法,筆者認為若花旗再做相似民調,連理髮師傅也會向樓巿大師教買樓,民調得出的結果是看好樓巿的比例,隨時會高過去年第二季。

智經研究中心公布《香港人,幸福嗎?智經幸福指數》研究報告,以11個主題作分類指標,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環境、文娛休閒、家庭、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以及交通,並按上述分類蒐集政府及港大等調查而制訂指數,以2000年為基準年,並每年計算指標數值變化。

據報告,2000至2015年實質人均GDP累計增加56.9%,但同期幸福指數僅升0.4%。當中房屋指數最顯著,去年跌96.9%(圖1灰色棒部分),去年私樓售價指數較2000年升2.3倍,較2003年低位升逾4倍,但私樓住戶月入中位數僅升五成至六成。智經的研究得出港人的房屋的幸福錄得高達96.9%跌幅,並不令人驚奇,Demographia的研究便指出,香港一般住宅的價格已升至等同一般港人的19倍年收入,一個人便努力工作,不吃不喝才可買一個普通的住宅單位,如何會覺得幸福?

擁自置樓 也可以是貧窮戶

近年的一些新盤,要將貨就價的賣只有百餘呎的單位,有報道表示,跑馬地一個最近獲批動工的地盤,其中64個單位的實用面積僅得61平方呎,隨時細過一個車位,將來港人儲十多年的錢,只能居住在這種納米單位,能感覺到幸福,實在不容易,且為了買樓和供樓,也勢必影響其他生活的水平,犧牲了其他方面的「幸福」。

在香港,很多人會覺得,只要有層已供完的樓,那便生活無憂,真的是這樣嗎?根據政府最近公布的扶貧報告,原來在2015年,擁有自置居的18至64歲住戶,其中40.4%屬貧窮戶,屬於65歲相信已退休的人士,就算擁有自置居所,當中更高達56.7%屬於收入低於中位數一半的貧窮戶(圖2)。

自住物業升值 只屬紙上富貴

在香港樓價不斷攀升下,沒有樓的自然慘,有了自住物業,看似家身隨樓價攀升而水漲船高,但卻可能只屬於紙上富貴,由於沒有現金流,不少人都只能是高資產卻低收入人士,所以除非已擁有兩層甚至三層或更多物業收租,還是要懂得其他投資方法以增加現金流收入,近年的逆按揭可幫助一些高齡士透過逆按揭而得到一些收入,紓緩有關問題。

■2016年秋季投資講座股金樓匯大作戰

面對香港的各種不如意事,除了移民,也可想想如何做好投資,賺到錢便能解決不少問題。《明報》本月24日將舉辦「2016年秋季股金樓匯大作戰」投資講座/課程第一擊,邀得多名重量級講者,包括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師羅家聰,以及《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為大家分析最新投資形勢,做好部署,不容錯過。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329.htm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41&issue=20161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03

【果籽人話】廿蚊剪個髮 深水埗理髮師:雕蟲小技

1 : GS(14)@2017-10-09 03:47:41

由於店子太小,潘師傅閒時會坐在店外乘涼。



有人說深水埗是個貧民窟,人口密度高,大多是低收入階層和老人家居住,他們經濟毫不寬裕,大部份都需要靠拾荒維生,兩餐無以為繼,剪頭髮對他們更是一種奢侈。幸好,該區有不少同樣來自基層出身的店家派飯送暖,如北河同行明哥,算是一解燃眉之急。



不是街坊的或許未必察覺到,潘志森開業10年約50呎的理髮屋,門外掛着20元的紙牌。沒有客人時,他會坐在店面外的電話亭旁乘涼,與街坊聊天。熟客都「識架步」,自動自覺走進店內等他剪髮。潘師傅亦不消十分鐘就將客人的頭髮理好,客人們都帶着滿意的神情離開。「20元剪一個頭髮,當然是流水作業,這是一個定理。我給他剪得漂亮,是他走運;我剪得差,他又不會打我一身。」常將流水作業掛在嘴邊的潘師博,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正因為功夫紮實,所以才能應付每天十多個客人。



外面掛了20元的牌子,吸引不少低收入人士或長者光顧。

潘師傅的剪髮工具簡單。

潘師傅今年68歲,當髮型師已50年了,十多歲時從澳門來港,由洗頭仔做起,從中向師傅偷師,26歲正式跟朋友合資開設髮型屋,曾在中環等地開店,並主力服務女界,直至十年前才退下最前線,選擇在深水埗開店,一來年紀漸大欠缺心神,自言被潮流淘汰,二來租金相宜又能過日辰,而且他目的是幫助老人家和低下層。從前在自己經營髮型屋,都是以造型和美為主,現在則是需要和實用,目的和服務對象不同,他毫不感到被大材小用,反而喜歡聽老人家的人生經歷,並吸收其中的道理。理髮屋有不少老主顧,當中有長者平民、專業人士和億萬富豪,都因潘師傅剪得出七八十年代髮型的神髓而光顧多年,可見即使20元亦無濫竽充數。採訪當天有一位伯伯來剪頭髮,但是不夠錢,潘師傅亦不收分文。縱然他常說自己剪髮的技術是雕蟲小技,但這比捐錢或許才是最貼地的幫助。記者:陳煥欣攝影:林正言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3/201613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93

【果籽人話】逼遷逼到入巷仔 理髮師:手作冇感情,冇永遠!

1 : GS(14)@2018-01-08 00:43:00

都成理髮廳因舊舖被收購後,搬進了對面的後巷繼續營業。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我對住剪刀對了幾廿年啦,暴動前,63年我已經在做師傅了,當年試過轉行做保安,被太多人管了,轉不成,最後走回來拿剪刀。」上海理髮廳髮型師趙春暉說。年過半百的趙春暉,過去做貿易腳印遍佈全球,俄羅斯、西德、美國、法國、瑞士,遊歷過後還是回到老本行,在紅磡一家小巷中的理髮店做師傅。生活不急不趕,客人不算多,剛好體力也捱得到。


好景不常,這幾個年頭有地產公司一直在黃埔街一帶大展拳腳,收樓重建,毫無疑問,趙先生的落腳地同樣遭此一禍,因而由本來在大街的店面,搬進來後巷位置,人流比平常少很多,但趙春暉的心境依舊正面。


趙春暉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

趙春暉當理髮師傅已數十年。

都成理髮廳位於黃埔街的舊舖,貼上了叫客人前往新舖的指示。



「沒有永遠的店舖,再大的公司也會倒閉。」他看了看現在在巷裏的店面,也直言這裏也會有這一天,就像上次被逼進來,其實不算逼,是大勢所趨,若是固執不走,那就是「阻住地球轉」。 「你不要以為剪髮很容易,你要很熟練,習慣了才行,你見人剷髮好像很簡單,但肯定你也剷不到,手要定,拿刀要準。」他自幼已跟從父親在跑馬地理髮廳打工,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在北角蘇浙公學念至中三畢業。


新舖的面積不大,剛好放到四張理髮椅。

面對店舖因被收購而搬遷,趙師傅依舊保持正面的心境。

沒有客人時,趙師傅便會坐在店內看報紙打發時間。


趙師傅視手的技能為養生之道。

每日都會有兩位理髮師駐店。

趙師傅說剪髮手要定,拿刀要準。



他坦然過去的人找工作是以技能為主,做學師是為了讓自己手藝更精,「還要帶個母親出來被人罵」;但現在的工作都要看薪水,做學師都要看薪水福利。然而,他不是以老人家的態度來責怪,他也說小朋友這樣無可厚非,現在的生活環境轉變了,不是說比以往艱難,是薪水比以往看得重,理髮這行又未必是大好前途,沒新人入行也是不能怪人的。


不用剪髮時趙師傅也會與其他客人閒聊。

剪髮用的工具不算多,但卻講求熟練。

縱使已過退休年齡,趙師傅依然沒有放下剪刀,繼續理髮工作。



採訪: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剪接:Terry Wong/ATUM Image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2/202518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