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岸觀眾也挺國片的三大關鍵

2011-11-21  TCW




十一月份,中國共有三十部電影上 映,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大片軍團,幾乎擠爆了各大院線的檔期,即便是中國國產片,上映空間也很小。

然而,台灣電影《星空》不僅成為第一部兩岸三地及北美同步上映的國片,也創下近年國片登陸票房佳績。在中國上映首個週末,它就以人民幣一千萬元(約合新台 幣四千七百五十萬元),衝上全中國當週票房第三名。

中國電影市場去年票房超過人民幣一百億元,相當於台灣年度總票房(約新台幣六十億元)的八倍,一直是國片努力爭取的市場大餅,但因競爭激烈,台灣電影進軍 大陸迄今沒有太多優勢。

二○○七年以來,在中國上映的台灣電影(不含兩岸合拍片)有八部,其中總票房達到人民幣一千萬元以上的只有三部,分別是《海角七號》、《愛到底》,以及 《五月天追夢3DNA》。

至於合拍片,近五年在大陸上映約有十四部,票房高者多為新台幣億元起跳的大成本製作;但製作成本一億元以下的小品國片,中國票房卻超過人民幣一千萬元者, 目前只有《星空》。

而《星空》能在對岸創下票房佳績,其幕後推手是中國上市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做為華誼兄弟首次投資的台灣電影,《星空》在中國票房衝出重圍的三大關鍵,包括 華誼兄弟既有的通路優勢、題材本身的超寫實性,以及兩岸三地同步上映的發行策略。

關鍵一:合夥擴通路取得最快進軍中國的門票

國片登陸的第一項關鍵是通路。過去,台灣電影必須與其他國家爭奪中國每年五十部外國片的限額,其中二十部固定是好萊塢電影,台灣電影很難取得進入中國市場 的門票。

取消台灣電影進口配額,國片登陸只要通過內容審核,就可在中國電影市場分一杯羹。然而,國片進軍中國仍困難重重。多年來,台灣電影由中國官方的中影及華夏 兩家公司引進,現在雖有ECFA放寬配額,但引進公司仍只有這兩家,如果他們不埋單,國片一樣進不去。

要跳過這兩家而能進入中國,合拍片是一種方式。《星空》是原子映象和中國華誼兄弟合拍片,而華誼兄弟不僅擁有自家影城,也有大陸的通路優勢,是電影賣座的 首要條件。原子映象負責人、《星空》製片劉蔚然指出,兩岸合資不僅讓拍片資金更加充裕,最重要的是,在通路發行上有更好的空間。

資金方面,在台灣導演、目前擔任華誼兄弟總監製的陳國富牽線下,促成了華誼兄弟的投資,將製作成本提高至四倍、約新台幣九千萬元,也讓《星空》變成一部大 格局的奇幻作品。

陳國富指出,製作費增加,主要提升了幾個元素,一是演員組合,二是能以大量電影特效來豐富角色的內心世界,甚至不惜耗費重金到巴黎出外景,拍攝故事的結 局。他認為,如果《星空》維持原來低成本規模,在市場上更沒機會。

透過兩岸同步上映來吸引資金,一方面為了實現故事裡的視覺想像,另方面也是給製作團隊壓力,一定要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陳國富說,「有時候低成本像是 一種逃避,以為低風險是精打細算,實際上是不敢挑戰市場,不敢對結果負責。」

關鍵二:題材跨地域非寫實故事,較易被埋單

國片登陸的第二項關鍵是題材。由於兩岸觀眾品味相差極大,加上中國電影沒有分級制度,在台灣暴紅的電影題材,在對岸未必吃得開,例如黑道題材的《艋舺》, 即使在台灣票房破億,進軍中國恐怕連審查第一關都過不了。

《星空》導演林書宇認為,適合兩岸口味的電影主要有兩種,一是超地域的非寫實題材,另一種是跨越兩岸的故事。改編自幾米繪本的《星空》,內容上沒有涉及血 腥、暴力等元素,題材又是現代童話、超越國界的青少年成長故事,在審查上也不會有問題。

關鍵三:發行創話題上映日越接近,票房越好

國片登陸的第三項關鍵是發行策略。根據好萊塢電影發行策略,發片之後在不同國家上映的速度越快,票房越好,平均每間隔一.三天就在一個國家上映,賣座最 好。然而,一般台灣電影都是先在台灣上映,再透過引進方式在中國上映,《星空》卻是十多年來第一部在亞洲和北美同步上映的台灣電影,成功引起話題。

陳國富指出,兩岸三地同步上映的結果還要評估,好處是減少盜版和網上下載對票房的衝擊,但也有缺點,三地的行銷策略各有所需,配合起來可能相互牽制,包括 每個地區的檔期情況不相同,同步上映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電影。據了解,原本《星空》打算在耶誕節推出,但十二月至二月是中國的賀歲檔期,無法爭取到好的 上映機會,只能提前上映。

進軍大陸市場固然是國片的未來出路,但陳國富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在本土市場站好腳步,站穩了就不敗,知道自己不敗就有自信向外發展。他說,一部台灣電影如 果在本土賣了幾億,消息也會擴散到海外,這就是最好的國際行銷。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合拍片須迎合中國審批制度和當地觀眾口味,《星空》卻仍保有創作上的自由,並以超寫實的題材故事,吸引兩岸觀眾。因此,政治大學廣播電 視學系副教授陳儒修認為,《星空》是目前合拍片最好的方向,也開創了兩岸電影業合作的新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5

這一代香港男人的傷感 一部港產三級片的追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791

45元,買一張由香港出發的車票,可以走多遠?香港電影《一路向西》男主人公手拿的車票上,寫著模糊的地址:「香港——北上」。

列車在香港的夜與霧裡穿行。鏡頭慢慢拉遠,窗外的山丘幻化為酒池肉林。音樂轟然而起。

這是一部港人北上尋歡為主線的電影,2012年9月20日在香港正式公映。9月6日的試映場,放的是IMAX3D版。當人體橫陳佈滿整張銀幕時,仰面觀看的四百名觀眾頓時成了小人國裡嗷嗷待哺的孩童。

映前三天,日本導演北野武在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被問及會否嘗試3D技術時回答:「也就拍情色片還有點用,其它沒啥用。」

2011年《3D肉蒲團》以「3D+情色」橫掃香港影壇,4100萬港幣的成績成為年度港片票房冠軍,也是香港史上最賣座的本土三級片。原班人馬2012年拍攝「青春性喜劇」《一路向西》。

在情色的包裝之下,《一路向西》的背後,講述的其實是一代香港人的成長困頓和牢牢死守的「美好回憶」。

香港人都知道鄧一君

「我不喜歡情色的部分。」電影編劇、導演胡耀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更願意說起原著網絡小說給予他的情感共鳴。

另一位香港導演葉念琛以拍攝港式愛情電影見長,當晚他以普通觀眾的身份觀看了與其風格迥異的《一路向西》。

「很喜歡。講出了這一代香港男人的傷感。」葉念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片末,男主人公端坐在車廂內,雙手捂臉。列車服務員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答:「沒什麼,只是有點傷感。」

明眼人一看即知這幕來自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更何況,原著作者的筆名就叫「向西村上春樹」。

因為這句台詞太文藝,全場一片哄笑,如同看到周星馳在銀幕上流淚。

「改編自網上第一霸氣甜故。」對於不諳熟港式網絡語言的觀眾來說,《一路向西》的這句廣告語有點拗口。

「甜故」不是甜蜜的故事,是鹹濕的

故事。從2008年開始,香港高登討論區的網友漸漸把「咸故」換為「甜故」。「香港網絡大典」對此的解釋是:「甜」字更能表達網民對色情文學的愛好。

高登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討論區網站,「豔照門」的發源地,爆發過宅男與港女的罵戰,也產出「向西村上春樹」這樣的「另類網絡小說作家」。

「有點像內地的天涯社區。」近年對內地文化有所涉獵的胡耀輝這樣形容。

「向西村上春樹」今年27歲,高登會員,ID號為117930,職業、相貌不明。電影《一路向西》的前身是他撰寫的網絡小說,2011年開始在高登 連載,開篇那句「建立了二十多年的價值觀,會在打一兩次冷震的剎那間完全地崩潰」一時傳為金句。小說在2012年初出版,單行本發行量已超過3萬冊,被視 為「時下香港宅男的必備讀物之一」。

2012年初,製作過《3D肉蒲團》的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對外宣佈買下電影改編版權。男一號「向西」一角落在演員、模特張建聲的頭上。

「不覺得他很像鄧一君嗎?」一些香港人看到銀幕上的張建聲會問。

不熟悉港片的人對「鄧一君」這個名字會很陌生。1993年,由陳可辛監製、鄧一君主演的《記得……香蕉成熟時》曾是一代香港少年成長的鮮活寫照。那時演父親的是曾志偉,演母親的是馮寶寶,演夢中女神的是瓊瑤片玉女呂秀菱。此後還拍過兩部續集。

「鄧一君」代表了標準的香港正太:斯文俊朗、稚嫩懵懂。二十年後,張建聲戴上黑框眼鏡、耷拉下眉頭,新一代香港宅男的代言人就出現了。

張建聲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跟「向西村上春樹」通過電話,討論角色。不過,有一點「向西村上春樹」沒法教他:如何跟六七個女演員依次演情慾戲。

最長的一場對手戲拍了三天兩夜,「拍不完不許出去」。

拍的是「甜故」,汗水仍是鹹的。張建聲與女星都累出了病。

「港女的勝利」

山東女孩張暖雅剛到香港不足半年,已在電影《喜歡夜蒲2》和《一路向西》裡出演角色。34D的身材,國際化的面孔,不怯場。香港娛樂圈樂見這樣的新鮮血液。

張暖雅飾演「向西」留學英國時的女友。在參演的七位女星當中,張暖雅的尺度不算大,只用肢體語言演繹了小說裡廣被傳誦的金句:她撫摸起來「很有阿仙奴(阿森納)的味道,不斷在禁區外圍猶豫地推來推去」。

七位女星,香港人僅一位,來自內地的佔了四位。2011年的《3D肉蒲團》,一脫成名的女星藍燕也是來自內地。

電影裡香港男女談戀愛是乏味的:手邊放著《海邊的卡夫卡》與《小團圓》,你一句張愛玲我一句張小嫻,畫外音一番自嘲,觀眾笑了。另一面,「向西」與一位內地女子以這樣的開場白相遇:

「你叫什麼名字?」「我叫小思。」「是哪個『思』?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個『思』嗎?」

港女難纏,曾是港男尋歡的一大藉口。「一買一賣公平交易,比起某些爾虞我詐的愛情遊戲,其實可能更好。」這是「向西村上春樹」的意見。

胡耀輝回憶,大約從八年前開始,港男與港女之間的罵戰就在高登討論區展開,此後愈演愈烈。在網上廣為傳播的「港女的101宗罪」裡,詳細羅列了她們的特質:喜歡名牌、貪慕虛榮、認識男人要財要貌……

「對罵了幾年,這些年淡下來了——港女也變成了剩女。」胡耀輝說。

到了2012年,香港導演彭浩翔的電影《春嬌與志明》裡,港女還在反擊:「男人過了羅湖橋,就唔系人(註:粵語,就不是人)。」不過,劇終時,北上的余文樂最終離開楊冪,回到楊千嬅的懷中,被評論認為是「港女的勝利」。

電影監製孫立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路向西》會專設多場「女性專場」,讓她們平心靜氣地看電影、想問題。

標準港男張建聲表示:從他的角度來看,「向西」還是會選擇港女,「始終是她們在挺我」。

打從開始就是輸家

投資《一路向西》的老闆蕭若元、蕭定一父子,這次並沒有在媒體面前露面。在香港街頭看到印有蕭若元頭像的招貼畫,上書:「智勇相傳,守護香港。」與娛樂無關。

「電影還是不想沾上太多敏感的東西。」胡耀輝表示。

《一路向西》的主創們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的是「時代感」。「時代感」投射在這一代香港人身上,就是不開心。

「工作、愛情不如意,去另外的地方找契機,還是找不到。」胡耀輝形容自己這一代,「阿爸是最後一批出頭人。」

香港學者呂大樂2007年出版的《四代香港人》,把從二戰前生長至1990年代生長的香港人分為四代:在安分寬容的第一代陸續退下舞台之際,「戰後嬰兒」卻未能為下一代提供更開放、更公平的環境,以致第三代人深感出頭無期,第四代人打從開始便是輸家。

港女期待這一代上位遙遙無期的港男既有錢又有時間陪她們,基本無解。

「這一代的共同之處是,永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這是個沒有答案的時代。」

因此,「向西」坐在風雨飄搖的列車裡,「有點傷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2

渾水激情「戲」網秦,爽了看色情片的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9/56254.html

原本是對網秦沒有任何好印象的,提起這個被315曝光的公司,總會下意識的摸一摸自己的錢包還在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裡面的MONEY就被吸走了。

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最近一直關注網秦遭渾水做空一案,一片罵聲之中,不知道怎的,心底卻悄然生出一股憐憫之情——距渾水的那份做空報告公佈至今,已有半月,渾水貌似消停多了(儘管後來連續發了兩次報告,但基本是在「炒隔夜飯」,並無殺傷力),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的媒體還有產業界所謂的「公知」的興奮勁兒卻遲遲難以退去,同樣的內容,掐頭去尾換標題,換湯不換藥評價個沒完,當真是「一抹紅霞映臉龐,嬌喘噓噓汗淋漓」——殊不知,網秦決戰渾水,倆人疲於迎戰沒啥快活的,真正爽的,或許是這些看色情片兒的?

最核心的質疑不過是一場文字遊戲

無論是渾水指稱的「十宗罪」,還是網秦的針鋒相對,其實炒來炒去不過是一個問題「網秦究竟有沒有在用戶數上造假?」其實,只要這個問題解釋的通透,無論誰死誰傷,這場風波都不會持續這麼久——因為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公司,「入口」、「用戶數」永遠都是最核心的問題,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公司能走多遠。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這麼難於解釋清楚。在這裡,不得不說,渾水真的很懂中國,很懂中國人的心理,渾水輕描淡寫的一出文字遊戲,就在中國攪起了如此的軒然大波。

4.6億,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數字——渾水在做空報告中對這個數字利用的極其巧妙,猛一看上去,誰都不會相信「網秦的全球用戶居然有這麼多,差不多佔了全世界人口的1/15!」再加上之前曾在315上到此一遊,網秦很容易就和騙子劃上等號。

那麼網秦究竟是不是在造假?在投資者社交網站雪球網上,網名「美股絕對專家」對網秦用戶數量的解讀可以讓我們更接近事實的真相——網秦強調的4.6億用戶數,是註冊用戶的賬號數,而不是實際的人頭數,最通俗的解釋是類似於「一個人頭可以同時擁有數個QQ賬號,QQ有累計幾十億的註冊號,比中國人口都多,騰訊對外也稱用戶數,這個說法和網秦是一致的。」

事實上,網秦對此有過明確的界定,在其年報上,網秦提到:「註冊用戶數4.6億,全球活躍用戶為1.2億,國內用戶佔50%,即6000萬。」需注意,6000萬依舊是用戶賬戶數,而非「人頭」,考慮到一個人頭可能同時擁有多支手機的概率,假定這個比例是1.3部/人,每個人下載網秦公司的應用達到1.3個(在這裡強調一下,網秦不是一個專門做殺毒的,有手游、影音搜索等產品,還有很多給其他廠商做貼牌的「不能說的」應用,人均1.3個還是可信的)——那麼網秦在中國活躍的用戶人頭應該是6000/1.3/1.3=3500萬人左右。

 在諾基亞時代,網秦和諾基亞絕對是鐵桿夥伴,8年一路走來到今天,積累3500萬人其實並沒多了不起。在這裡鄙視一下網秦,其實並沒多出色,《憤怒的小鳥》短短2、3年就已經有3000萬的日活躍用戶量,這個數意味著人頭——當然遊戲和安全軟件屬於不同應用範疇,沒什麼可比性。

所以說——這件事真的是渾水攪起的「渾水」,其實渾水沒撒謊,網秦也沒撒謊,雙方只不過是在玩一個文字遊戲,但這個遊戲,已經足以把很多媒體和「公知們」攪合的褲子都穿不上了。

所以說——渾水真的是很懂中國,如果他來中國轉行做消費類營銷策劃,一定非常牛B!因為渾水知道中國正處於是一群網絡暴民橫行的時代,正處於是一個媒體從業者新聞素養和操守江河日下的時代,有幾個人會坐下來,踏踏實實研究資料——別人說什麼,你跟著說什麼就是,錯了,挨罵的也不會記得有你這麼一個人,終究不會錯,明白的人看大形勢,估計也不敢站出來唱唱反調,這也是印證『沉默的螺旋』理論的又一個標本式的案例了。

網秦決戰渾水,交火方皆負面觀戰者勝

這場持續了已經半月有餘的做空戰何時結束?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對網秦而言,這回輸的可真是個底兒掉。在資本市場,網秦的股價先跌後漲,再跌再漲……如是跌如是漲,幾個回合下來,讓對沖基金贏得個盆滿缽滿,這是網秦先丟的一筆大錢。

丟錢不算,網秦接下來還得送出一大筆錢。網秦的CEO林宇,不愧是個技術宅,農民出身的他當真也保持了「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花,該花的錢也絕對是一分不花,尤其是在媒體關係這一塊兒,真可謂現實版「葛朗台」。

從這回網秦遭遇危急過程中,從媒體一致的負面報導聲中,可窺見端倪,但凡是主流媒體像360那樣手筆的二分之一,估計也不會鬧成今天這個局面。一位知情人告訴筆者「這種守財奴的做法在互聯網、IT圈都是極為少見的,不注意品牌聲譽、不注意營銷,這絕對是高層的短視。」

當然,不同公司出於不同生長週期,公司工作的重點不一樣,市場工作或許不是網秦現在最核心的業務,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只能自求多福,別讓媒體盯上——欠誰的錢都不能欠媒體的,因為「出來混,是早晚要還的。」

除了媒體,網秦還要從國庫撥出一筆錢,維護自己的合作夥伴,不管是在酒桌上,還是花在KTV,或者是花在夥伴的老婆孩子乃至小三兒身上。為什麼這麼講?

在網秦最早的表述中,網秦曾搬出「中華酷聯」來為自己壓陣以證明用戶數的真實性,然而幼稚之處也在於此——誰會在文革時站出來為「黑五類」平反?所以在最初,幾乎遭到了中興、華為、聯想的一致否認,後來網秦被逼上梁山,亮出了「你若不承認,我就亮合同」的狠話,無奈之下,渠道合作夥伴才只得唯唯諾諾稱「我確實和網秦有那麼一腿。」

事情雖然洗白,但是相信合作夥伴心理注定不會那麼舒服,畢竟鬧到太大,也太難堪了。所以這些夥伴一定會重新審視一下未來和網秦的合作關係,一旦不合作,那麼360、騰訊之流必然藉機上位(他們的主要流量此前一直來自互聯網),這對於網秦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沒有渠道托著,你還混個屁啊,要想維持「情人」關係,網秦不花錢討歡心更待何時?

對於渾水而言,是贏了眼前輸了長遠。贏,是因為渾水的打壓已經實現了做空的初衷,確確實實幫助投資公司賺了錢。

輸了長遠也不難理解,恰如「狼來了」,渾水之所以瞄準中概股是因為中美相互瞭解的欠缺,中國股民和媒體以及「偽公知」的無知罷了,但是終有清醒的一天,此次如若網秦不死,再加上之前新東方、展訊的前車,渾水在中國的信譽必將打打折扣,未來再想搞事兒,恐怕也比較困難,這個打擊對於渾水來說是足以致命的,試問誰會給沒有利用價值的員工開工資呢?

鄙視完林宇,再捎帶手鄙視一下渾水老大卡森·布洛克,,其人名曰「中概股殺手」,實為他的做空手法在美國是混不下去的,打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牌,鑽的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成熟的空子,利用的就是中國媒體和「偽公知」們的無知——不過事情鬧得越大,他的信譽就越低,以後還想來中國攪混水,攪完就跑,恐怕機會渺茫了。

最後用一個最三俗的比方作為結尾:

網秦戰渾水,恰如拍色情片,你來我往激戰看上去很爽但淚往心裡流,爽的其實是那些能從中撈到好處的看擼SIR兒的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34

五年前從未拿過菜刀 如今變身世界披薩冠軍 日烤150片的力量 台灣囝仔上演大驚奇

2014-09-22  TWM
 
 

 

因為愛上Q軟的拿坡里披薩,黃振豪不僅上網看影片自學、實際操作,更每天練習製作一百五十片披薩,練就打敗來自全球近三百名好手;而他接觸披薩的時間,至今還不滿五年。

撰文‧高靜玉

每年九月第一周,來自世界各國近三百名披薩好手,都會聚集到披薩的發源地||義大利拿坡里,參加「CAPUTO盃世界披薩職人錦標賽」(Campionato Mondiale del Pizzaiuolo)。

這項全球規模最大的披薩競技共有十個比賽項目,其中八項會選出世界第一,技術最難的挑戰,是STG(Specialita Tradizionale Garantita)經典賽國際組賽事;今年的冠軍名叫黃振豪,二十七歲,來自台灣,第一次參賽,而且這位披薩小子非科班出身,甚至在大學畢業前沒有拿過菜刀;他的世界冠軍身手,完全是在投身職場後才一點一滴苦練而成。

STG這個項目難在哪裡?難在「簡單」。從事餐飲業的人都知道,越單純的料理難度越高,STG的比賽時間只有三分鐘,賽前準備材料都是公開的,如何拿捏各個食材的等級與特色,又不脫離「傳統」與「標準」的限制,一點多餘的材料都不能添加,對每位披薩師傅而言都是考驗。

「所以,這個獎座,是每位拿坡里披薩師傅的夢。」黃振豪說。他的眼神清亮、舉手投足充滿節奏感與熱情,身高一九六公分的他,似乎已經習慣微微躬身與人溝通,但只要跟他聊到披薩,他一定抬頭挺胸,言談中洋溢著豐沛情感與亢奮。

放棄金飯碗 立志做餐飲雖然是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畢業(已改為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但黃振豪還在求學階段就已立志投入餐飲業,「讀商數沒有不好,但看見學長們畢業後投身金融業或考研究所,就覺得自己其實不適合。」求學時就對餐飲感興趣的他,五年前畢業後刻意選擇了西餐的工作,一開始是在台北西門町一家義大利餐廳炒義大利麵。

「他過去從沒在廚房拿過刀,卻在畢業不到一周就去義大利餐廳報到,並且對我說:『大學我已經幫你念完了,我覺得進社會工作比念研究所實際。』我們夫妻對孩子相當信任,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也就隨他去了!」黃振豪父親說。

沒多久,台北開始流行拿坡里披薩,「第一次吃到時,實在很震驚,外皮口感好像蜜糖波堤,跟我過去的經驗都不一樣。」在好奇心驅使下,他轉去拿坡里披薩店任職,白天工作,晚上便與同事一同上網觀看拿坡里披薩的製作方式,互相討論動作、披薩擺放的位置以及手勢,白天再一起去店裡印證。反覆的實作、研究、印證,這樣地習慣,黃振豪至今仍然維持著。

「越研究,就越發現拿坡里披薩真是迷人。」黃振豪解釋,一般的披薩大多添加過多材料,例如脆的披薩是因為加了過多的油,厚軟的披薩是添加了過多的發粉或發酵時間過頭;但拿坡里披薩僅使用水、麵粉、鹽、酵母,「這麼單純的組合,卻能創造出這麼大的幸福口感!」他形容拿坡里披薩的神情,就像粉絲親眼目睹偶像現身,「我決定要徹底搞懂拿坡里披薩,然後全力推廣它。」名廚伯樂造訪 改變命運心志單純的黃振豪,實際上志向遠大,他陸續求教幾位台灣與義大利師傅,略有心得後,與朋友合夥在台北市東區開了一家拿坡里披薩店,打算在營運穩定後就去義大利拿坡里與澳洲的披薩餐廳打工,學習不同環境的拿坡里披薩製作方式。外籍人士在義大利當地打工屬於違法,但黃振豪卻不放棄,他參加當地可在餐廳實習的短期廚藝學校,如願得到進入披薩店打工的機會。

去年九月,在一切手續完成準備出發前,某日午間有兩個人走進他的店,黃振豪的用心終於有了發光發熱的可能。這兩位「伯樂」,一位是Salvatore Cuomo & Bar總主廚芳野健吾,另一位是總料理長Salvatore Cuomo。當時,來自日本的Salvatore Cuomo & Bar義大利餐廳正籌畫在台北開幕,芳野健吾四處向在台灣的義大利人打聽值得推薦的師傅,走訪好幾家餐廳後,只對黃振豪與另一家名店的披薩有印象。鎖定目標後,芳野健吾帶著Salvatore Cuomo前往試吃。

Salvatore Cuomo,這位立志要推廣義大利料理與拿坡里披薩、並在日本與海外擁有近七十家分店的名廚,試吃後的第一句評語是「台灣竟有人能做出這樣的披薩」,細問之後,更對黃振豪僅僅接觸披薩才三年時間大感訝異,於是極力延攬他加入台北店的開幕。

沒想到,黃振豪的第一個反應卻是拒絕,「當時我滿腦子只想去義大利實習練功。」此時Salvatore Cuomo展現了關鍵性的「纏功」:「很好,剛好我也要去拿坡里,我在那裡等你,我們可以碰個面。」如此的誠意動搖了黃振豪,自義大利返國後,黃振豪暫時放下了他的澳洲夢,今年一月底加入了Salvatore Cuomo & Bar。

芳野健吾說:「Paul(黃振豪英文名)對披薩有很大的熱情,除了工作態度認真積極外,你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對自己是有長遠目標與藍圖的。」由於餐廳屬於國際連鎖,鼓勵員工參加任何與工作相關的比賽,於是五月時黃振豪參加了第一屆的「CAPUTO×APN」台灣區披薩職人大賽,獲得了台灣區冠軍,代表台灣參加九月的世界大賽。

入行不到五年,從無比賽經驗卻首次出賽就奪冠,還要代表台灣參加世界大賽,想必賽前訓練很密集?「沒有耶,我完全沒有賽前訓練,我在餐廳工作時就一直在做披薩,拿這個當練習就夠了。」他的回答令人相當意外,但黃振豪所謂的「工作時一直做」,是每天至少烤出一五○片披薩,以每日工時九小時計算,他平均每小時得烤出十六片以上,是一般同業的三倍;黃振豪的生活,幾乎分分秒秒都在算計著關於披薩的每一個製作細節,時間、溫度、溼度等,種種條件的掌控與應變,在極度壓縮的實戰訓練中,內化成黃振豪最敏銳的直覺。

發揮苦練水準 與麵團合一直覺反應,正是黃振豪的制勝關鍵。這一回,他參加的STG經典賽,指定項目是瑪格麗特或瑪麗拉納披薩,並指定食材,每位參賽者僅能烤一片披薩,時間限定三分鐘,要烤出直徑三十公分、邊緣與底部布滿斑紋、且不能出現焦黑、麵團要全熟的披薩。這些要求代表選手對麵團的掌握能力要很好,經驗與練習決定一切。

比賽時間是九月三日下午,由於參賽選手近三百人,出場時間不定,加上義大利日夜溫差大,溫度與溼度都和台灣不一樣,麵團發酵程度極難拿捏;輪到黃振豪登場時,時間已是深夜十一點,這個時候,窯爐因為比賽時間已久,溫度越來越高,如何控制窯烤狀況,也成了一大挑戰。

比賽前,黃振豪請教 Salvatore Cuomo該怎樣準備,得到的回答是:「身為一位披薩師傅,你要記住的事情就是不要想太多,也不用去做筆記或觀察對手,只要用身體去感覺爐子的溫度、麵團的變化,你的身體自然會告訴你該怎麼做。」這些話成了他的定心丸,輪到他上場時異常鎮定,以平常心發揮出「每天一五○片」的內化直覺,跟隨著身體節奏揉開麵團、鋪上餡料,動作一氣呵成,零失誤地完成了冠軍披薩。

得獎後,餐廳裡多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熟客Tony的形容最貼切:「小時候在國外長大,但在台灣很難找到正統的義大利料理與拿坡里披薩,當我嘗到Paul烤的披薩時心裡很感動,沒有花稍的味道、簡單,卻可以充分吃到麵粉香氣。」挖角他的芳野健吾則說:「Paul得冠軍是一座里程碑,象徵他更有義務去吸取並推廣南義料理。」黃振豪自己則沒有太過激情的得獎感言,他仍然微微躬身地說:「與日本相比,台灣的義大利料理水準恐怕還落後二十年,我很希望能更投入義大利料理,做出正統的義大利料理給客人品嘗。」這位滿腦子都是披薩的小伙子,就算已是世界冠軍,卻仍在盤算著如何更精進,不得不說,黃振豪,Good Job!

黃振豪

出生:1987年

現職:Salvatore Cuomo & Bar Pizzaiolo 學歷:東吳大學商用數學系(已改為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CAPUTO盃世界披薩

職人錦標賽

此項比賽已有13年歷史,每年集結包括義大利、葡萄牙、日本、巴西、以色列、俄羅斯、澳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等超過50個國家、近300位以上的披薩職人,每年分10個項目競技,是全球最具公正性的披薩比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8

追棉花的人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遺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96

新疆的棉農冶文駿擁有一片棉田,每年收獲季節,會有來自外省的“拾花工”為他摘棉花,但他的收入也不高,《棉花》中,一直樂呵呵的他坐在地里抱怨:“農民不過就是為企業賣命的。” (周浩供圖/圖)

“我的獲獎感言是不是顯得有點怪?”2014年11月22日,第5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導演周浩憑《棉花》得到最佳紀錄片獎。頒獎過後,他還是有點在意。

他的獲獎感言說得極簡短:“這半年經歷了很多事。有朋友答應要跟我來的,但是來不了。”臺下星光熠熠,坐著鞏俐、陳沖、桂綸鎂、陳建斌……可沒多少人懂這話的意思。

八年間,周浩拍完和正在拍攝的紀錄片作品,超過十部,大部分都有這位朋友的幫助,其中包括《棉花》和2005年香港金像獎最佳人道主義紀錄片《高三》。

和大部分獨立紀錄片一樣,《棉花》只在國內做過幾場小型放映,看過的人不多。金馬獎頒布,有網站迅速來談《棉花》的獨播,價格不算太高,但對一個獨立紀錄片導演來說,已有吸引力。也有朋友跟周浩商量,把《棉花》帶去香港發行。2013年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曾在臺灣賣到1.4億臺幣票房,在香港上映時也場場爆滿。《棉花》不做這樣的奢想,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見”。

也讓你老公看看你有多辛苦

2005年,周浩已經拍完了成名作《厚街》和金像獎作品《高三》。新聞里頻繁出現的“摘棉大遷徙”攫取了他的註意:每年中秋過後,上百萬的“拾花工”,從河南、甘肅、四川、陜西等地,被一列列擁擠的綠皮火車運往新疆,投進廣袤無垠的棉花地。他們每天重複采棉動作兩三萬次,用幾十天的機械勞作換回家中一年的生計,2005年,這大概是三四千元。

河南滑縣的小媳婦兒延威是上百萬摘棉工之一。餵飽了三個孩子,坐了56個小時的火車,她來到新疆,開始三個月的采棉工作;新疆的棉農冶文駿抱怨棉花價低,坐在地里感慨“農民不過就是為企業賣命的”;國企改制後的河南某棉紡廠效益不佳,女工們不堪酷暑勞累,輪流辭職,女領班焦頭爛額;廣東牛仔褲廠的工人加班到半夜,也只能伸個懶腰、恨恨地罵:“媽的老子快累閹了”;廣交會,老外一要貨就是一千件,很急,“for American”,中國廠方犯難,這意味著工廠必須緊急趕工。中國經濟的細微面相,被一團團棉花串起來,成了《棉花》。

滑縣曾是拾花工輸送的典型,號稱“每年向新疆勞務輸出最多”。周浩拜訪了滑縣勞動局局長,跟他下鄉,拍攝他們動員潛在的“拾花工”,再後來跟局長擠上綠皮車,開赴新疆。

搞定局長對周浩並不難。他擅長和拍攝對象打交道。在紀錄片《龍哥》里,周浩直接把自己和拍攝對象的溝通剪進了片子。那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真實又糾結。每次和毒販龍哥見面,他都會帶上200元“救助費”。龍哥和妻子曾懇求周浩借給他們500塊錢,周浩還是掏出身上僅有的200塊:“我不會多帶。我為什麽要多帶呢?我又不是笨蛋。”他不斷勸誡龍哥戒毒,但故事總是在借錢、信誓旦旦戒毒、複吸中周而複始。

“我的長項就是跟人打交道,能夠讓他們說一點平時說不出來的話,僅此而已。”周浩自我評價。

在開往新疆的綠皮車上,周浩也順利與延威打上了交道。延威身材瘦小,樣貌俊俏。那時她29歲,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周浩相中的是延威的性格:幹凈利索,對生活有憧憬。願意說話,也好相處。

第二年,周浩把攝像機帶到了她家里。這個家並不寬裕,孩子們從碗里扒拉出一塊肉來,都會驚喜地向母親匯報。延威一邊洗碗,一邊抱怨:自己不到三十,看起來已經像四十;丈夫不願外出打工,“窮家難棄”;而她出去這一趟,就能賺回務農一年才能得的錢。

周浩帶著攝像助手譚佳英,再次上了滑縣拾花工的綠皮火車專列。在滑縣火車站,譚佳英被擁擠的人群沖散,跟丟了延威,這讓周浩著實生氣。重新找到延威的時候,她正在把錢塞進襪子,笑盈盈向姐妹們展示:“這樣不會丟。”

列車里擁擠且空氣汙濁,硬座底下也躺滿了人。延威輕巧,爬上了行李架。周浩把鏡頭對準她,或許覺得姿勢不雅,延威連連閃避。“也讓你老公看看你有多辛苦啊。”周浩勸道,延威便不再堅持。

火車票來回二百多元,要從拾花工的收入中扣。到了新疆的采棉基地,女工們住進上下兩層的大通鋪。每天天不亮,就坐上比綠皮火車更擠的卡車,到二十里地外摘棉,晚上十點結束。其間吃兩次飯,譚佳英偶爾同吃,從未在夥食里見過肉。

拾花工里,昏黃的燈光徹夜不息。譚佳英和她們住在一起,一邊拍攝,一邊聽她們聊天:聊丈夫孩子,也聊誰原來離了婚。固定的一個話題是“摘了多少”,延威摘棉的速度是中上遊,一次摘了140多公斤棉花,她信心滿滿向姐妹們宣布:“明天不摘到150公斤就不回家。”

“她在過一個非常典型的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她為十年後立下了一個普通又現實的目標。她知道奮鬥,不會好高騖遠,不會輕易否定現在的生活。”周浩感興趣的,也正是這種“中國制造”鏈條中的普通中國人。

沒來得及記錄的

周浩在滑縣拍攝延威時,接到了攝像師袁哲從新疆打來的電話:機器被掉包了。那是一個美國朋友借給周浩的,價值四萬多人民幣。周浩到現在都沒能還得起。

袁哲註意到,周浩會給要拜訪的所有農戶帶上小禮物。在棉農冶文駿家吃飯,很長時間見不著肉。周浩便總會割幾斤牛肉給冶家改善夥食——因為常年拍片,周浩總是缺錢,在朋友圈里,他著名的摳門。

冶文駿是甘肅人,早年隨父輩移居新疆,至今卻還一口甘肅方言。周浩原本以為冶文駿會是個有故事的人,拍到一半發現他太不善言辭。好在冶文駿有個女兒,懂事,開朗,喜歡彈一臺破舊的小琴。她纏繞在父親背上,看著還不會說話的弟弟亂敲琴鍵,棉花地里,父親教他們翻苗、撥土。棉花在這里,便牽涉到了期望和未來。他們也成了《棉花》的主角之一。

尋找配合拍攝的工廠最難。靠著朋友的朋友,周浩在河南找到了一家接納他的棉紡廠,拍了兩個月。在廣州增城,他通過廣州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聯絡到一家牛仔褲廠,相當滿意——廠老板是個富二代,到英國受過教育,理解什麽是獨立紀錄片,對拍攝全面開放。這家牛仔褲廠最大的好處是,上班時間可以自由聊天、開玩笑——若是換家紀律森嚴的工廠,畫面就只能死氣沈沈。

按周浩的設想,棉花經濟這條產業鏈,至少還需要跟拍一位老板、一個商人,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最終沒能實現。“做紀錄片,別人怎麽能讓你拍,也許比你怎麽拍更重要。”周浩總結。

金馬獎評論《棉花》:“銀幕上呈現今日中國棉花史,也是一頁農工生活史。”周浩自己卻對《棉花》不甚滿意。“八年時間,應該有更多的可能性。”周浩說,他覺得應該更用功一點:至少去回訪,觀察這些人的變化。

但回訪的念頭,卻總被各種“非幹不可”的事情打斷。這期間,他創作了幾部紀錄片:《龍哥》、《差館》、《急診》、《書記》、《大同》……還攢了一大批不知何時能收尾的素材。

前些年,周浩還與片中人物保持聯系,知道延威又去摘了幾年棉花;河南那家棉紡廠終於倒閉,工人們紛紛散入私企。這兩年,聯系方式也都遺失了。周浩惦記,當年冶文駿讀五年級的女兒,如今到了上大學的年紀,冶文駿曾一心想讓她做醫生,也不知她是否真的學了醫。

新疆的棉花地里,事情也大不一樣了。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拾花工越來越少。一些地方招用拾花工的數量是八年前的三分之一。這些變故,《棉花》也還沒來得及去記錄。

“如果按設想實現,拍攝的也許是另一個故事。”周浩知道,遺憾也是紀錄片的一部分:“‘中國制造’下的普通中國人到底什麽樣,至少在這個故事里,我用我能記錄下來的素材,完成我的解讀,也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2

粵語片的黃金配角 (1)





前兩天寫了個關於電視台甘草藝員的網,意猶未盡,忽爾想和各位網友玩個遊戲;下面我張貼幾十張粵語片年代的配角的照片,網友諸君能否認出他(她)們是誰嗎?先此聲明,下列的粵語片甘草演員並非主角,部份甚至是三,四線配角,加上年代久遠,苟非資深粵語片迷,要認出其中十個,八個都有可能有些難度,更遑論能全數認得出來。當然這是我的原意,要認出白燕,張活游有何難,揀選一些較冷僻的演員就是要增加難度,和遊戲的挑戰性.  我將於兩星期後開估,希望各位玩得開心,預祝猴年如意吉祥,萬事勝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935

粵語片的黃金配角 (2)




與其說是 "競猜圖中是那一位粵語片黃金配角"遊戲,倒不如說是向各位介紹這些連名字都快要被湮沒的粵語片老前輩.今天我若不在這裏展示他們的面貌,恐怕再過十年八年,他們會被完全遺忘,無人知道他們曾在粵語片中發熱發光,於此僅以此小小網誌,向他們致竦.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68

粵語片的黃金配角 (3)



又嚟十五位,私人感覺這十五位較易辨認, 以其出鏡率較高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728

零爛片的張涵予,這次被黎明拉下了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4/110992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黎明導演首秀《搶紅》

上映6天,這部由張涵予主演、黎明轉型導演的首秀,票房一路走低、口碑近乎坍塌。

“《搶紅》成為了今年的炮灰電影之一,而且還不是‘小炮灰’,它的成本並不低、演員陣容也不弱,是一個中高級別的炮灰。”資深電影人高軍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

而黎明對這部電影可謂深度參與,他不僅是導演、主演,他的公司百仕活是出品方之一,也貢獻了故事創作,甚至連片場的燈光、道具、場工等工作都親自上陣。黎明多次公開表示,自己轉型做導演不是“玩票”,是認真的。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初衷與能力之間的落差,讓黎明的首秀“很難過”。

同樣不好受的,恐怕還有張涵予。被豆瓣網友譽為“零爛片演員”的張涵予,拜黎天王所賜,打破了“予叔出品必出精品”的期待……

低質量的故事 擠破頭的檔期 《搶紅》成炮灰

《搶紅》陷入了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豆瓣評分3.3分,好於0%動作片,好於0%犯罪片。票房方面,在首日(5月19日)排片率14.4%的位置上,反而卻被上映已兩周、當日排片僅有5.7%的《銀河護衛隊2》逆襲。截至5月23日,該片跌幅超過90%,累計票房1427萬,業內人士預計最終落點在2000萬元以內。

▲《搶紅》豆瓣電影評分為3.3分

大概沒有哪個導演是為了拍爛片而拍爛片的,相信導演們都傾盡心血。但大多數觀眾的好惡從來不因主創的主觀意誌和努力程度而轉移。

“不客氣的說,這部電影一塌糊塗。是的,我沒有絲毫誇張,如果可以用‘不出彩’、‘平庸’這種字眼來形容,我都絕不會用‘一塌糊塗’。”網友留言稱。

▲圖據知乎

劇評人洛神撰文表示,這部電影在敘事毫無邏輯,人物塑造上集體弱智,連電影配樂也十分猙獰。不過,《搶紅》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在於它傳遞的價值與意義——奢華的古堡、派對、豪車、不斷制造槍戰和爆炸,動輒就“給你100萬歐”一切都是如此空洞、浮誇,所謂的兄弟情誼、兄妹親情,根本站不住腳,淺薄的令人發指。

在高軍看來,《搶紅》的問題出在故事和人物都做的不好,而且“千不該萬不該選在了這樣一個密集到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的檔期”。不過話說,5月5日上映《摔跤吧!爸爸》同檔期電影競爭也夠激烈,首周末排片量還不及《搶紅》,卻能憑借好口碑一路逆襲,到現在排片量和日票房牢牢占據在榜首,累積票房已過8億元,沖擊10億元亦有可能。由此可見,高品質的商業片才經得住票房的檢驗。

前有黃磊轉型導演的《麻煩家族》夢碎,緊接著《搶紅》也讓黎明“演而優則導”的嘗試一開篇就栽了跟頭,李晨首次執導的電影《空天獵》定檔9月30日也不禁讓人捏了把汗。

▲截至5月24日12時許《搶紅》在內地的票房為1529萬元(CBO中國票房/圖)

演員轉型導演最大的優勢也許就是人脈資源強大。比如李晨,新片可以讓女朋友範冰冰當女主角,吳秀波等眾明星加盟,都是李晨的朋友。但通常的短板在於對綜合調控能力的把握。

“其實蘇有朋的《嫌疑人X獻身》就為演員轉導演豎起了一個不錯的例子。”高軍說,“希望多出來幾個這樣的成功實踐。”

張涵予“羽毛”受傷?這種痛,劉德華也懂

心疼張涵予,竟然成為了眾多觀眾的共同話題。

“我是沖著張涵予這個名字才去看這部電影的~多好的演員啊,一亮嗓子我就知道是他。印象中,他還沒有過失敗的角色,很遺憾,這部片子破了這個紀錄。”

“很多好演員被爛劇本毀了,看到張涵予演這樣的戲真覺得可惜,一身好演技毀在庸者手里。”

“勉強兩星,多一星給張涵予吧。”

▲張涵予在《搶紅》飾演張水

更有不客氣的評價是感覺“被張涵予騙進來的”,就證明了差評作品,其實也在損傷藝人的羽毛,消耗觀眾對其作品的信任度。張涵予自己對《搶紅》的態度也在淡化,其個人微博上對《搶紅》的宣傳近乎無,與《湄公河行動》天壤之別。

回想起去年《湄公河行動》口碑炸裂之際,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曾專訪張涵予。在問起他,“人情社會遇到爛片又如何拒絕?”時,張涵予答道:“能婉拒就婉拒,不能婉拒還是盡量忘記,你都知道是爛片了嘛。”

▲《湄公河行動》在內地收獲11.84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現在看來,這些答案讓人有些唏噓……

影帝、影後因為人情與友誼,遇到品質失控的電影,張涵予不是孤例,劉德華也曾公開回應出演《富春山居圖》是因為與導演的友情,為了支持導演新作。並非常真誠地說:“我高估了自己的眼光,以為什麽片子到我手上都能變好。我知道你們一直都想問我這個問題,但他們不許問。希望下次做好一點,對不起,對不起。”

黎明公司參與出品,背後另有投資人買單?

不難看出,《搶紅》的野心不小,希望把動作、喜劇、奪寶、兄弟情、高智商等商業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動輒槍戰、爆炸、豪車、莊園,拍攝成本自然也不低。這樣的票房恐怕回本吃力。

而從《搶紅》的公司組局來看,時光網專業版顯示,制作公司為快樂新升、百仕活、寰亞、眾合千澄,發行公司為寰亞、自在傳媒、眾合千澄。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查詢工商信息了解到,快樂新升是為《搶紅》擔當監制的黃建新的公司,百仕活則屬黎明旗下。比較眼生的眾合千澄,該公司去年7月新成立,僅一位自然人股東,參與出品的電影不多,其中《T臺魔王》票房僅8.56萬元,典型的“院線一日遊作品”。


▲眾合千澄出品的影片

二十多年前至今,黎明反複說起當導演是自己的夢想,會投資自己當導演的電影。2001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大城小事》,是黎明公司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搶紅》的主投方會是黎明嗎?還是在拍攝時由其他投資方接盤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向片方求證投資額等相關問題,未得到明確回應。

黎明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

“片中出現的許多名酒都是幕後的投資方借的。”

“我的好處,是幫投資方省下一些超值的錢。”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初衷不錯,想要表達的意思還真不少,但作為新人導演黎明,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駛好影片的節奏,他的編劇水平實在有待提高。在《搶紅》的新片發布會上,黎明不想抱著討吉利的道具“大麥”拍照,也不急於證明自己的執導能力。“我還需要時間磨練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