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為啥套利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op4.html

   這幾天看了不少博客同學中關於巴菲特「套利」的討論,也例證了巴菲特不少套利的事實,中石油甚至是比亞迪等等。對於巴菲特是否套利,為什麼套利,二元認為觀其行,可能還要察其言。記得以前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提到過套利,翻出1988年的致股東信中,一窺端倪,縮列如下:

 

   一、巴菲特承認伯克希爾公司確實套利;

 

   二、套利的原因戰術性選擇是因為旗下的保險公司需要備用現金,而持有可套利的短期現金等價物無疑是效率選擇;戰略性選擇是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通常比巴菲特的好主意多,符合價值投資標的公司的選擇困難並抵禦可能必須放鬆長線投資標準的誘惑。2012年巴菲特買入的通用汽車,等了整整快50年;

 

   三、套利的規模:1988年,是巴菲特通過套利獲得利潤最多的年份,投入14,700萬美元,稅前利潤7,800萬美元。可見,套利在巴菲特的組合比例較小;

 

   四、巴菲特的套利條件:(1)預測的事情真正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2)投入的錢會捆住多久?(3)出現更好的事情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出價?(4)如果由於反托拉斯訴訟,財務上的假象等等原因,事情沒有發生會怎麼樣?

 

   五、巴菲特主觀上套利的定位:伯克希爾的套利活動每年僅參與少量的。大規模的套利不是芒格和巴菲特所希望的生活方式:「為了致富天天盯著股票行情有什麼意思。」

 

   六、巴菲特套利的原則:僅參與公開宣佈的交易,不按謠言買賣,或試圖猜測誰是接收者。我們僅僅是看報紙,考慮大收購計劃中的某幾個,然後根據我們自己對可能的結果的感覺行動。(這是不是王亞偉套利的精神支柱?)遵循赫伯·斯坦的教訓:「若不能持之以恆,則必滅亡。」

 

   七、關於效率市場理論:根據巴菲特過去在葛拉罕-紐曼公司、巴菲特合夥企業與伯克希爾公司連續63年的套利經驗,說明了效率市場理論有多麼的愚蠢。

 

 

--二元於2012年5月18日1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2

為啥不要買新股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3026352
公司上市三年多,而我作為上市公司證券部人士同樣也幹了三年,見證了公司市值如何縮水超過一半,股民又是如何從童話中跌落到現實的。三年裡回答了無數投資者電話,基本上總在股價下跌時問我為什麼老跌,而在大市反彈時問為什麼跑不贏大盤。我將股民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可憐型,他們喜歡說「我女兒還小,我全部的錢都買你們公司了......」,另一種是發瘋型,他們喜歡說「你們公司怎麼還不破產啊,董事長為什麼不去跳樓......」。對於這一悲慘局面,其實我很想給他們的建議是「請仔細瞭解公司基本面和閱讀相關公告,另外切勿買新股。」為啥不要買新股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1、新股總在業績好時才上市,價值被過度挖掘。以我所在的公司為例,上市前盈利能力堪比貴州茅台。眾所周知,新股只披露當前一期和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三年前的公司是怎麼樣的,誰都不知道,而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必然亮麗無比才能夠上市。如果只看了過去靚麗無比的數據容易直線推導出光明的未來,再加上公司上市時路演,財經公關加以提煉出獨特概念,除了延續已有業務,還要開展比過去更豐富的業務,前景就更好了。孰不知,過去三年可能只是整個大環境中產能緊張的時候,整個行業週期豐富的一面還未全面展示。我還是比較佩服我們原始股東十年前在整個行業普遍虧損和微利的時候就有眼光入股公司,現在一年的現金紅利就幾乎是當年的投資額。問題遠不只如此,還有些上市公司進行了業績包裝甚至造假,業績變臉的程度也就更大了。

     2、公司管理及治理水平未經時間檢驗。我們看招股說明書,只是看到的是結果,如何達到這個結果的過程卻是不知道的。過去成績的優異可能只是拜環境所賜,並非公司自身競爭優勢的強大。而一旦上市了,公司整個運作過程就公開了和受到關注了。投資項目進展得是否順利,是否按期投產,還是變更或者無故失蹤了,都是可以知道的,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執行效率時間久了大多會被市場所認識。而公司及大股東對公眾投資者的承諾是否達成、公司信息披露透明程度、上市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關聯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問題也會逐漸被投資者掌握。比較悲傷的結局是,上市時畫了張超大的餅,最後都做不到,概念變不成現實,股價一落千丈。

    3、發行價格過高,原始股東明搶新股東。一般來說,公眾股東都是付了比較高的溢價去認購發行時的股票,這個溢價可能是幾倍乃至更高倍數的市淨率,而這個溢價更多是被原始股東分享了。舉個例子,原始股東有100股,每股按淨資產1元入股,發行前共有100元的財富。而上市後,公眾股東假設花4倍市淨率購買1股,4元一股,發行40股,湊集資金160元,那麼發行後淨資產共260塊,發行後股本140股,每股淨資產1.85元。原始股東的掌握的財富就有100股乘以1.85元等於185元。也就是說原始股東只通過上市就白賺了85塊錢,然後這185元的權益在市場上的價格可能又溢價2~3倍市淨率。我們轄區內有家上市公司老闆上市前只有2億身家,上市後業績不斷下滑到微利,市場就算只給了1倍市淨率,他仍然有10億身家,這多出來的錢還不是公眾股東傻傻白送的。而諸如海普瑞、漢王科技、華銳風電等超級大熊股之流,哪家不是溢價幾十倍市淨率發行的股票?

     4、超募資金過多,容易亂花。最近幾年上市的公司普遍由於發行價格超預期,籌資規模也遠超計劃,常常見到的是募集來的資金是上市前公司資產的幾倍。募投項目以由計劃募集的資金來滿足,而大批超募資金一時半會則沒有投資項目,如果出於謹慎原則存銀行,資金運用效益低,又會被公眾股東質疑。很多公司的經驗和能力其實還達不到能夠管理好數倍於自身原有資產的資金,這些超募資金是他們或許賺10年都賺不到的數目,而如今卻輕而易舉地掌控了。賺錢難,花錢易,現在不是有了錢嗎,什麼項目都可以搞得大些,再大些,投資或者收購項目也很難做到跟以前沒錢的時候的那樣精打細算,投資的領域也非常可能脫離自己的能力範圍。而所謂的保薦人只要存在募集資金就要負後續督導責任,他們巴不得上市公司早日把錢花光。這樣一來,投資項目的效益很難保證。

     5、過度資本湧入,行業競爭結構惡化。有些行業,它在某些時段,需求量是一定,沒有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時,這個行業裡都利用的自己利潤積累在慢慢擴大產品供應量,與需求的增長比較和諧,這對行業內的公司都是好事。但一旦有公司上市,如果還引發了這個行業的公司上市潮,那麼巨額的資本突然湧入這個行業,反而打破了這種平衡。行業的公司全部擴充產能,結果誰的資產利用率都不高,還會引發價格戰,收入和利潤普遍下滑。

     終上所述,炒新的股民大多逃不掉悲慘的結局。一般而言,個人建議,一個公司上市未滿三年不考慮買入。不過我相信,A股的股民會一如既往地虧下去,我還是會接到發瘋型股民的電話,然後心中吐槽「活該你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89

國企為啥迷戀房地產

2013-03-11  NCW
 
 

 

財新 《新世紀》周刊2013年第7期發表“央企緣何退不出房地產”一文,指出,央企進軍房地產,與其考核機制、利益訴求有極密切關係。身為一家房地產國企工作人員,我對此有著深刻的切身體會。

在最近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有專家稱,2002年—2003 年,土地市場還是民企和外資的天下,轉折發生在2008年—2009年,到2011年,國企已占據半壁江山。其中原因,國家“4萬億”信貸資金很多分配給國企,但其並沒有投入主業或發展實體經濟,而是直接或間接投入房地產領域。

這樣的解釋有一定道理。但是,站在國企角度,發展房地產業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1)國企融資成本低。外資在金融危機後對中國房地產的投資終未恢複,而民企從正常銀行渠道融資困難。 (2)國企投資房地產是回報較高而風險較低的選擇,買下一塊地或一棟樓,即使不產生現金流,也能在賬面上升值,對自身業績考核十分有利。 (3)國企因其業務和歷史等原因,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房地產業務,很多還持有土地和房產,這也使其進入房地產業務比較簡單、便利。

房地產從業者 戴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02

為啥港股價值易變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gspl.html
  我總結下,為啥港股價值易變。
     1、資本支出摧毀價值。例如,美蘭機場資產是很優質的,可惜美蘭機場二期新聞報導要投130億,一期不過10個億,用了十幾年,客流量不斷增長,利用率上升,整個市值也才30億港幣。假如說公司未來官方真的宣佈要開始建,股價不暴跌才怪。相反A股也跌,不過,是會慢慢跌,港股一天給你反應完,而且港股籌資又沒有什麼限制。
     2、公司戰略變更摧毀價值。原承達國際(2288)在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的主業項目轉讓當天,股價就暴跌11%,主業由裝飾變成房地產收租了,而當時投資者都奔著裝飾的主業去投的。
     3、公司太小,過於依靠單一客戶。港股有很多小市值的小公司,例如,先傳媒,做航空雜誌廣告代理的。主要依靠東航、南航、國航,國航一說合同到期不給做了,股價三天跌掉27%。類似地還有中視金橋,業績也是很好,單太依靠央視,而且也存在第二種情況,公司開始把大部分資源拿去買樓收租了。
     4、大股東資金佔用摧毀價值。寶姿,多著名的品牌服飾上市公司,沒出事錢股價走勢也很棒,資產負債表存在大存大貸,後爆大股東資金佔用,股價跌成什麼樣了自己看看吧。資金佔用的情況港股也很常見。
     5、沒有強制季報披露,信息不對稱。港股大部分公司只有中報,和年報,沒有季報。很多投資人在披露業績期都很害怕,怕公司不達預期,股價暴跌,畢竟公司是半年才報告一次,消息一次集中釋放,如果存在季報自然能更及時掌握公司信息。所以經常看到中報年報出來,港股又很多狂漲和狂跌。港股的業績預告又說得很簡單,只報告同比大幅上升或者下降就完啦,什麼區間都不知道。
     6、大面積財務造假,虛增價值。這個我就不用說了,我選財務指標好的公司都可能有三、四成是假的,那些連財務都很爛的公司比例就更高了。聽聞香港創業板假貨比例高達八成。連國際四大出的審計意見很多都是狗屎,其他不知名的審計就更不用說了。
     7、輕易籌資,頻繁抽血。港股籌資手法太多了,我至今搞不清楚,還不用審批,隨便一個供股消息出來,股價跌個百分之十幾到幾十正常。
     8、信息披露糟糕。都說港股信披比大陸好,我看也就是AH股吧,很多公司年報看了連公司業務究竟是做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香港監管局是沒法管嗎,還是壓根不用管,上市公司隨便玩投資者去吧。
     總而言之,A股明擺著貴,港股明擺著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60

百度為啥花4億美元買PPS,中間頁戰略或再次發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079.html

今天早上各大門戶科技頻道都以頭條的力度「證實」百度把PPS給併購了,出價在3.5-4億美元之間。在i黑馬看來,大買家百度這次出手是其2010年以來的中間頁戰略的再次「落槌」的體現。

之前i黑馬跟曾在百度投資部任職的凱旋創投姚亞平溝通時,他提到「百度是一個通用搜索,用戶需求會逐漸細化,比如你買一件衣服,不會去百度上搜,可能去淘寶或者凡客等,這就意味著在用戶需求越來越細化的情況下,通用搜索在垂直領域的價值會被繞過。所以2010年,百度出了一個中間頁戰略,嘗試在每個領域都做一些投資和併購在垂直領域做一些佈局。」

百度確實是這麼做的。I黑馬從投中拿到的百度2010年以來的戰略投資數據顯示,百度投資的中間業業務有:房產信息網站安居客——2011年3月,5000萬美元;本地生活服務有上海齊家信息——2010年12月,1.9億元,以及愛樂活和重慶融度科技;旅遊網站去哪兒——2011年6月,3.06億美元。這次收購PPS也是其加強視頻中間頁的大手筆。

姚亞平以百度收購去哪兒為例,說明百度在投資類似中間頁的思考:

A、百度有個優勢,通過後台流量監控,可以看到某個行業哪個公司做得好,哪個做得不好。百度搜索加上愛奇藝對行業的瞭解,也自然能知道哪個公司比較有收購價值。I黑馬之前曾採訪愛奇藝高級財務總監李亦鵬,他提到「在移動端,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是PPS、PPlive,而四大視頻網站差不多。」

B、百度還可以知道哪個行業是非常有「錢」途的,能讓其流量更值錢。所以它選了本地生活、房產、旅遊等變現能力很強的垂直領域進行投資,網絡視頻無疑是一個變現能力越來越好的垂直領域。

C、百度一定會評估如果不戰略投資,自己做一個類似的業務會不會能做得更好。可以想見,每個跟百度接觸的公司都會非常謹慎地透露信息,「在百度有了非常明確的意向之前,都不會說得非常具體。」PPS屢次出來闢謠,也是謹慎起見。萬一這個事情不成,而自己又對百度披露了過多信息,未來百度+愛奇藝要打自己會非常有殺傷力。當然,百度最後落槌PPS,也說明百度內部評估過,自己雖然努力做視頻客戶端,還是有差距。

據說百度曾從快播挖了一個人過來,還把快播賴以起家的合作夥伴MaxCMS收購了。2011年2月,百度推出了百度影音客戶端,模式跟快播一模一樣。「百度要求站長們勾選百度影音作為播放器,否則就有下降排名的危險。 同時,百度影音為了拉攏中小電影站長,還會與站長們分成,這使得快播平台的變現能力變弱了。」一個小電影站的站長曾這樣對I黑馬錶示。(詳情見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40.html) 2011年,百度影音一度進入艾瑞今年發佈的「2011年中國十大最佳影音播放類軟件排行榜」的前十名單裡。現在看來,百度還是等不及百度影音的長大。可以想見,如果PPS進來,百度影音有被整合到PPS的問題。

D、百度和戰略投資的中間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如何?去哪兒跟百度的協同效應最大的是「流量」,去哪兒最大的成本是流量,百度正好有流量,所以兩家一拍即合。而說到PPS,最大的成本和風險其實是:內容和流量變現。

李亦鵬曾提到,視頻是內容為王的業務,哪裡有用戶想看的內容,用戶就在哪裡。客戶端類視頻網站在移動互聯時代並不會迎來第二春,因為監管會越來越嚴,這些客戶端類的視頻網站的盜版視頻會越來越少,用戶還是會流向有優質內容的四大視頻網站。而且現在移動視頻的變現比較難,2013-2014年移動視頻產生的收益較少。因為有盜版,品牌廣告主也不敢輕易投,客戶端類視頻網站恐怕扛不到爆發的時候。它們只能靠流量推廣和遊戲聯營等賺到一些錢。

而百度有強大的流量和品牌廣告變現能力,愛奇藝買了大量的版權,彌補了PPS發展後勁不足的最大的內容問題。這可比PPS單獨上市獲得的好處多多了。而百度正好也需要在移動端加強優勢。如果百度把PPS作為其搶佔「移動互聯網船票」的殺手,那麼所有的資源都堆上去,還真有可能出來。PPS的裝機量號稱也是號稱過3億的。那也是跟微信一樣的船票級的用戶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36

為啥火起來的是特斯拉,不是比亞迪? 堅持持

http://xueqiu.com/8611692086/23881241
特斯拉對比奔馳銷量

  美國的特斯拉電動車終於火起來了,在豐田普銳斯的混合動力之後,純電動車終於有了不可忽視的銷量。4月銷量超過了奔馳S,位居美國豪華車之首。

  特斯拉電動車從技術上看,和以前的電動車比並沒有技術非常高不可攀的地方。

  從成熟程度看,深圳全天候當出租車出苦力的E6要更高一些。

  說高速,東京大學的8輪鋰電池試驗車有接近10年的歷史了,而且佈局和特斯拉如出一轍。

  但是,火起來的是特斯拉

  純電力車因為產業鏈的問題,充電,電池成本,重量一直都是問題。

  讓它和普通燃油車比有成本上的競爭力,需要很長的里程,需要政府補貼,深圳的E6出租車就是例子。

  如果要達到高性能,日本人證明需要很高的成本,價格競爭力不足。

  但是特斯拉在技術不成熟,產業鏈不配套的情況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富人的奢侈品。

  奢侈品的最大賣點是展示和炫耀,而非使用。

  一個奢侈品可以做的不好用,做的很醜,但是只要它價格出位,相對於其他產品有區別,不同質化,它就有市場。

  而電力車沒有發動機的震動,扭矩可以做的很大,有很好的加速性能,重心可以做的很低。這些優點足以讓它承擔起奢侈品的差異化。

  至於充電產業鏈不配套,電池成本高,電池循環壽命等問題,對富人來說,靠,這些都不是問題。

  富人有多輛車,這個電動車並不是唯一代步車,而更像一個大玩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給車主貼上精英,環保的標籤。

  看特斯拉電力車有點像最早的手機,摩托羅拉的大磚頭因為技術不成熟賣的很貴,沒想到恰恰因為貴,成為了身份的標誌,反而熱銷了。

  至於早期的手機又大又笨,掉話率高等等問題,在身份標籤面前都不是問題。

  後來諾基亞的Vertu,同樣是低檔量產機的電路板,並不好用,但是這不妨礙Vertu賣高價,而且賣的出去。

  有Vertu的自然還有一個iphone或者安卓機日常使用,Vertu本身好用與否並不太重要。

  二、苦逼的比亞迪

  比亞迪e6 外觀 (2).jpg

  相比之下,比亞迪就很苦逼了,技術出身的船伕老總讓比亞迪的電動車一門心思搞技術,高壓高速電動機,提升功率重量比,做安全性夠高,循環次數更多的磷酸鐵鋰電池。

  但是比亞迪的眼光始終在低端市場,在燃油車替代,在成本控制優勢。

  其實低端用戶要求是最多的,車貴了不行,充電不方便不行(富人有自己的車庫),可靠性要求高,要干粗活,要跑爛路,

  綜合下來的限制,純電動車就很難做。電動車的優勢只剩下了省油安靜,其他優勢都被成本給縮水掉了。  其實就技術而言,比亞迪是掌握電機,控制,電池的核心技術的,而特斯拉是買18650筆記本電池來攢車的。

  但是結果呢,市場不認你搞技術的,誰管他電池哪裡來得呢,秀車又不是給人秀電池。

  三、品牌包袱和血統

  比亞迪.jpg

  特斯拉是新公司,沒品牌包袱。找來的合作夥伴是蓮花,雖然沒落,好歹曾是跑車貴族。雖然沒有大眾找布加迪那麼誇張。

  比亞迪品牌是收購一個超低端的福萊爾,成名是超低價的F3、F0,還背著山寨豐田的包袱。貴族氣質是沒有的,品牌包袱反而很重。

  改車標改的也很不理想,當年步步高選擇OPPO品牌,查了幾十種語言,這個發音不能有不好的歧義。比亞迪才不講究這個呢。船伕就是個工程師腦子 安徽人的實誠。

  這麼重的品牌包袱,就是你收購了奔馳,只要敢換上比亞迪的車標,立馬貶值到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價錢。

  四、山寨個特斯拉吧

  最近看到比亞迪在拆蘭博基尼了,估計是想山寨一把特斯拉,出個電力超跑。其實比亞迪手裡的電機電池技術不弱,不考慮成本,上幾個大功率電機,百公里加速進個4秒問題不大。但是操控性沒跑車公司的合作是不行的。

  更關鍵的是掛不上貴族的血統,即使出個頂級性能的跑車,掛比亞迪的車標也沒人承認。背那麼重的包袱,不如成立個新公司,或者換個新品牌。

  新公司一定不能在中國註冊,就去英國,意大利這些老歐洲的地方註冊,白人崇拜是人家幾百年全球揍人揍出來的,在中國全球揍邊一圈之前是改不了,現實要承認。

  新公司可以在中國造零件車身,動力總成,各種配件,甚至預裝成幾個大模塊,但是最後的總裝一定要在註冊地。

  汽車去北美賣,北美對新品牌車不那麼保守,有車庫的多,充電方便。有特斯拉的基礎,而且沒有比亞迪的燃油車,不存在市場衝突的問題。

  就怕弄個掛BYD的模仿蘭博基尼的超跑,在國內賣,恐怕還是花了很大力氣被人笑成山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68

當罵聲成為一種時尚:為啥殭屍2越挨罵越賺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130.html

這兩天,恰逢週末,許多人玩上了新出爐的《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殭屍2),於是乎,怒罵《殭屍2》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時尚。

這邊廂,無數玩家狂罵《殭屍2》歧視中國玩家——與此前推出的澳大利亞或新西蘭版相比,內購陷阱過多;那邊廂,亦有文章稱《殭屍2》中文版就是斂財渣作,不花錢就無法順利玩遊戲。

筆者閒著無聊也玩了一下,額,真心不是一般的難玩,不花錢幾乎難以過關啊,嗚嗚。不過,在與業內數位手游CEO聊過之後,我們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別罵人家《殭屍2》了,誰讓國人們就願意下山寨版不付費呢?人家遊戲運營商可是為了賺錢哇。有本事你歇手別玩啊。

事實上,《殭屍2》做成難度如此之高的確是無奈之舉,這也是本土化。而從這兩天看來,這種本土化的調整,從賺錢角度來說,還真是效果不錯。 

1,中國用戶愛盜版,那就只能適應國情出個吸費版了。

小奧遊戲CEO孫健稱,中國的用戶付費習慣大部分還是喜歡盜版支持盜版,《植物大戰殭屍2》也是為適應國情而進行了改變。

「如果不買道具就可以過關,以現在的國情而言,肯定沒人願意付費了,所以他們的設計者可能就想出了另外一條路,讓玩家只有通過付費才能過關。《植物大戰殭屍1》,產品可以說在國內盡人皆知,但是CP(註:這裡指開發商)從這麼高的知名度卻沒賺多少錢,山寨與各類未經授權的產品充斥著市場。」一位遊戲主策劃表示。

所以說,《殭屍2》中國版這個樣子也是因為開發商變精了。

2,《殭屍2》中國開發商已經做過風險評估,調整吸金措施不太可能了。

一位遊戲公司主策告訴我們,他相信《植物大戰殭屍2》中國版的製作者在作品公開發售前,肯定對批評的聲音有了預期,因為沒有人會比製作者更瞭解自己的產品。

3,《殭屍2》很賺錢,日流水超40萬。

儘管中國玩家們吐槽謾罵聲一片,但願意付費的人依然很多,《殭屍2》的賺錢情況很樂觀。

目前,《植物大戰殭屍》中國版在中國區App Store上架後僅用了7小時就登上了App Store免費榜第一的位置,且是同時在iPad和iPhone榜登頂。

如果說免費榜可以刷榜的話,那麼暢銷榜則是實打實的收入排行榜,截止寫稿時止,《殭屍2》已經排在了中國區App Store的第3名。有來自其他遊戲公司的不完全統計稱,僅道具消費這塊,遊戲上線數日來,《殭屍2》每天的流水也超過40萬元人民幣。

4,《殭屍2》中國版未來可能還將更賺錢。

一位遊戲公司CEO稱,儘管中國玩家們對於《殭屍2》的收費模式心生怨懟,但《殭屍2》本身的美術設計、玩法都非常好,而且《殭屍》遊戲影響大,有許多粉絲,未來可能會有更高的遊戲收入。

諸位可別忘了,《殭屍2》未來還有兩大賺錢渠道,一是運營商渠道,一是騰訊。

之前有消息稱,上海維拓已與《殭屍2》簽訂代理權。上海維拓是一家有SP背景的公司,如果代理協議達成,將幫助《殭屍2》打通運營商付費渠道。

上月,騰訊也宣佈拿下了《殭屍2》的代理權,據說,有可能在即將上線的微信和手機QQ遊戲中心中同步推出騰訊專版的《殭屍2》,這又是賺錢的好渠道啊。

所以,從賺錢角度而言,中國版《殭屍2》端地下的是一手好棋。

5,《殭屍2》的模式可能被知名外國手游公司複製。

《殭屍2》如果成功,完全會給其他知名的國外手游公司帶來極大的觸動。誰都不傻,既然賣遊戲不賺錢,那就只能瘋狂挖坑賣道具了。

6,《殭屍2》中國版帶來的啟示便是:在中國,別看手機遊戲多如牛毛,但真正的精品手游是強勢的,是人人都搶的。

假如植物大戰殭屍的品牌不夠知名,玩家不夠多,《殭屍2》的遊戲本身不好,相信其中國團隊也不敢如此大膽地吸金。

而另有遊戲業高管披露,《殭屍2》這樣的遊戲是非常強勢的,據說,騰訊為了拿下《殭屍2》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理費和非常苛刻的分成比例。甚至有消息稱,騰訊與寶開的分成比例為1:9。

連在國內如此強勢的騰訊都這樣,可見,只有遊戲好才是王道。知名品牌的手機遊戲在市場上才是最強勢的。

7,遊戲攻略類或者英文漢化版APP或將流行。

事實上,早在《殭屍2》中文版上線之前,英文版已經在玩家群體裡流行開來。

而《殭屍2》中國版難度增加如此之大,一方面會令屌絲玩家們求助於各種攻略,這樣,遊戲攻略類的APP反而會流行,目前,一款殭屍遊戲助手的APP已經排名App Store免費榜的第10名。另一方面,不願花錢的玩家們還可能去下載漢化版的英文《殭屍2》。

當然,這都不是主流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45

阿里曾經報價22億美元91不賣:為啥91不獨立上市?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83.html

「91的同學們,歡迎大家加入百度!」8月14日上午十一點一刻,百度(BIDU)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彥宏出現在福州六一北路亞太中心四層91無線(以下簡稱「91」,其控股方香港上市公司網龍:0777)辦公室。

他的身影出現在一個大型顯示屏上,原本一本正經坐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寫著代碼程式、更新著網頁內容的「同學們」再也按捺不住了,呼拉一下將舞台呈半圓形圍個水洩不通,男孩女孩手裡都舉著不同型號的手機狂拍不止。

「今天我們正式簽署了百度與91合併的合同,在一個月左右的交接後,每個人都將成為百度人!」李彥宏宣佈。

是的,在這個中國互聯網迄今為止最大金額併購案的背後,是當今移動互聯網格局被改寫、百度移動端戰略初具規模、未來入口戰略更加清晰以及平台化運營思路進入實質性階段——而這一切結果,都是緣於91寧可放棄了 獨立上市這個囊中之物。

這一天正是中國傳統情人節「七夕」,選擇這一天來到91無線,也透示著百度和91無線雙方高管心中都充滿了濃濃的「郎情妾意」。

然而這場併購案中並非只出現了百度和91兩個角色。不論買方還是賣方,都在大戰略上實施著自己的小戰術——有的意欲阻止,有的則意欲「劫和」,而91的最終選擇,也許正折射出了在今天這個巨頭掌控天下的移動互聯網上,一個創業小公司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一通越洋電話

百度和91無線的業務合作時間並不很長,從2012年才開始,但是這一年中雙方合作甚歡。百度成為91助手的主要合作夥伴,為91助手導入流量。 91手機助手、安卓市場和百度手機助手等移動客戶端也互相交換推廣。

到了2013年五月,雙方都有意「更大膽一點」——既然業務合作這麼順暢,怎樣保障這樣的合作可持續下去才是關鍵。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松以及91無線CEO胡澤民代表雙方開始了正式的談判溝通。

他們剛開始想到的是,百度出資收購91無線57.6%股份,實現控股。但是這種方案將會令雙方上市公司涉及到發生關連交易、核算、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種種不便,雙方股東不同、員工的激勵機制也不同,百度和91感到各種糾結很難解決。且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如果只是投資,那麼百度手機助手和安卓市場、91助手之間將出現「親兒子」和「養子」之間的區別。

5月,還傳出了一個「阿里巴巴將併購91」的假消息——當時91無線和阿里巴巴確實在接觸,但91無線正一門心思自己獨立上市,被91無線CEO胡澤民否定掉了。

或許這個假消息多多少少也刺激了百度,雙方此後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戀愛談得不錯乾脆考慮結婚!我們就開始探討一個比戰略投資更加大膽的方案:百度全資收購91無線。」全程參與了談判的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接受經濟觀察報獨家採訪時稱,「其實最終整個談判就一個月的時間。這樣全資收購之後,股東利益百分之百一致。」

是的,百度和91無線正式開始就併購進行接觸時,網龍持有91無線57.41%股權,剩下的42.59%股權則在李澤楷、91高管、IDG、祥峰、智基、德同等多家股東手裡。

幾乎沒有人知道,在和百度的談判開始涉及全額收購之前,91無線的獨立上市計劃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在宣佈上市前91無線生生撤回了已經通過審核的上市申請,選擇「嫁」給百度。

「與百度談全資收購時,91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就在聯交所要審核通過批出來的時候,我們讓他們先停下來了。」91無線CEO胡澤民稱。

儘管胡澤民無法回答「獨立上市」與「被百度全資收購」哪個能融到更多的錢,但有一點是明顯的,獨立上市的91將面臨與百度之間的競爭,那麼此前胡澤民所考慮的一切問題就全都無法解決。

糾結太久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以至於連胡澤民最後都期待能盡快有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據李明遠回憶,從開始正式談全資併購到簽MOU(諒解備忘錄)也就一個星期的時間。

兩個「買」家

阿里巴巴雖然比百度更晚接觸91,卻一度曾比百度更加無限接近91。特別是在收到百度有計劃全資收購91的消息之後,阿里幾乎做了所能做的一切。

91內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方面先是由無線負責人帶隊,率領投資併購負責人和商務合作負責人飛赴福建,向劉德建和91無線顯示出自己的誠意。直到91與百度收購合作談定之前,由於地處杭州的便利,91在上海的辦公區裡始終有阿里不同層級的談判人員如走馬燈般輪流造訪。

最高潮當然還是馬云親自飛赴北京去約見出差中的劉德建。長達兩個小時的會談,最後開到總值22億美元的優厚條件。在這個過程中,馬云還不惜動用自己的人脈,找到劉德建身邊的各路朋友幫忙遊說。

阿里巴巴在6月份也正式向91提出了以現金+股票進行全資收購的方案。阿里的投資團隊甚至曾一段時間專門駐留在福州,當網龍董事長劉德建在北京出差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專程從杭州飛到北京(大概在百度併購前幾天),與劉德建足足談了2個小時。阿里的報價也加至總值20到22億美元——此時的李彥宏,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參加中美互聯網論壇。

但最後,91卻選擇了百度19億美元的報價。那是在收購競爭進入白熱化的最後階段,李彥宏給劉德建打了一個越洋電話,兩人確定了百度以19億美元全資收購91無線的方案。

當然,360也曾加入遊說陣營,但看起來周鴻禕的目的僅在於希望阻止91做出同意被百度收購的決策。

據91無線內部人士透露,在百度與91正式發佈收購消息的兩週前,周鴻禕飛赴福州約見網龍董事長劉德建,並在之後以平均1-2天一個電話的頻度打給劉德建,希望影響他的決定。由於此前雙方曾有「嫌隙」,劉德建對專程前來的周鴻禕態度非常「禮節性」。

但對於這段往事,胡澤民僅對經濟觀察報稱:「周鴻禕找過劉德建是真事,但91無線的併購我全程參與,我這裡沒有接到任何360要併購91無線的任何方案。」

91的選擇

回憶起這個關乎91命運的選擇,胡澤民對本報稱:如果選擇阿里巴巴,未來91走的路會很「苦」,因為阿里巴巴的生態圈相對獨立,就是電商,且阿里巴巴過去投資的項目都相對十分零散。91今後不僅需要對阿里巴巴進行各種支持,送去流量,還會陷入與百度成為競爭對手的局面。但是如果接受百度,91自己將得到更多的支持去發展,而與百度的合作也將成為「內部結算」。

而對胡澤民來講,更「有趣」的事是改變移動互聯網的格局:全資收購後,91助手、安卓市場和百度手機助手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達到行業第一。

「做一件對行業格局有改變的事,最令人興奮。」胡澤民稱。

對胡澤民更有吸引力的是,91的「端」與百度的「云」的配合,且在合併之後,百度和91在應用、遊戲的分發量上一定是第一的。

而能讓百度出這麼高價格的理由,除了雙方未來在各種業務上的各種想像空間外,91無線本身的盈利能力也是百度一方重點考慮的因素——91的盈利能力很強,未來也是「現金牛」。

是的,2007年網龍10萬元收購91手機助手的雛形iPhonePC Suite後,91無線一直發展得十分迅猛。2010年起收入僅600萬元人民幣,2011年雖然還是虧損,收入卻增長到6000萬,增長十倍。2012年91無線的總收入達到2.8億後,實現了8000萬元的淨利潤。

在91的收入結構中,遊戲佔據了超過50%的份額,其他收入則是應用內的廣告以及電子商務成交後根據金額的提成比例。

如果按照0.8億元淨利潤得到的19億美元估值,那麼本次全資收購的PE值高達23.75倍。

當然,併購只是開始,並不是結束,對於91來講,未來怎樣與百度融合,才是最大的挑戰——李彥宏在福州對91無線員工講話時也表示「歷史上絕大多數的併購,尤其是當併購規模足夠大的時候,最後併購的結果大都失敗了。例如AOL(美國在線)和Time Warner(時代華納)的併購,一個是新媒體,一個是舊媒體,完全不搭界,最後失敗了。」

在李彥宏看來,成功的併購是因為協同效應,同時團隊之間能夠配合得很好,不成功也是因為這兩條不對:要麼是這兩個業務有沒有協同效應,要麼是文化上根本無法融合,所以就會失敗。對於此次併購,李彥宏的目標很明確——「不僅要做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大的deal(交易),更要做中國互聯網最成功的deal(交易)!」

百度大格局

胡澤民稱,進入百度後的91任務仍然是繼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跑馬圈地」以及對百度的產品進行支持。

目前百度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李彥宏心中的三個重點:入口、分發和生態。

2010年8月百度成立移動互聯網事業部,接下來的時間裡,百度移動端產品開始迅猛發力——移動搜索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百度手機助手日分發量突破3000萬,躋身移動分發第一陣營。

與此同時,百度還不斷推出手機瀏覽器、個人云、語音助手、百度手機安全管家等產品,並在入口上大作文章,不到30歲的李明遠也成為互聯網巨頭企業最年輕的副總裁。此後百度還收購魔圖精靈、千萬投資了「卓大師」。到了今年2月注資控制了點心科技,5月收購PPS,7月又收購91。

李彥宏認為,91做的事情和百度正在做的事情,確實是有很大的協同效應,因為從本質上講大家都是在做分發。百度從傳統上看是在做流量的分發。每天百度可以給幾乎所有中國的網站都帶去很多流量。而91則在做應用分發。而應用又是移動互聯網最最主流的一個產品形式。

「流量分發也好,應用分發也好,本質上都是在分發用戶,所以我們這種協同效應是非常明顯的。有好的協同效應,又有好的文化上的、人員上的契合,所以我對於這個交易非常有信心。」李彥宏這樣評價此次併購。

而在生態建設上,百度云平台上已經有超過25萬開發者,2010年10月百度成立了LBS事業部後,迅速推出了手機地圖,並開放地圖服務、建立生態圈。事實上,91本身也已經建立起了一個不錯的生態系統:去年給開發者分了1億元,今年的分成將高達4億元左右。

可以看出,百度正試圖搭建一條通暢的管道,將開發者的應用、遊戲、內容輸送到最終用戶手中,無論這個用戶是從PC的搜索框搜索,還是手機端搜索,百度都可能將呈現給他一個最終答案,一個應用,或者一款遊戲。

滴滴打車聯合創始人張博認為,百度把渠道收攏,並把應用的生態環境做好,可以讓其開發者專注於做好自己的產品。巢遊戲COO陸童則認為,百度收購91後給開發者帶來的分發能力和變現能力將會大大增強,「之前,91助手可能只是一門生意;被百度收購之後,它會成為一個戰略。」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03

周鴻禕:我為啥這麼崇拜一個Loser !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7/56655.html

【導讀】Netscape瀏覽器開啟了美國的互聯網時代,微軟捆綁瀏覽器而引起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正是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犧牲,換來了美國互聯網從1997年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繁榮。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老周開講的文章,中美互聯網之間的巨大差距既不是在技術、產品上,也不是在商業模式上,而是在文化上,馬克﹒安德森,作為一個曾經的失敗者,開創了偉大的時代。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這個月初,我去美國出差,去硅谷,終於見到了我心目中的英雄——馬克﹒安德森。這個剃著光頭、面色紅潤的大塊頭在24歲的時候創立了Netscape公司,1994年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問世,被認為是拉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

在商業歷史上,馬克﹒安德森曾是一個失敗者。微軟公司認識到Netscape瀏覽器會威脅到Windows操作系統,於是在Windows中默認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Windows操作系統在PC中佔據了壟斷地位,每台電腦一出廠都有一個IE瀏覽器,於是用戶不再費力氣下載Netscape瀏覽器。「瀏覽器大戰」的結果是,馬克﹒安德森被迫把Netscape賣給美國在線,黯然出局。

這次我見到馬克﹒安德森,他很驚訝,問我為什麼這麼努力想見到他?我說,我只想說兩句話:第一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當年做Netscape瀏覽器敢於挑戰微軟的壟斷地位。第二我要感謝你,你的 Netscape在我內心種下了一個創新的種子,現在360的商業模式就建立在瀏覽器上。

Netscape瀏覽器開啟了美國的互聯網時代,微軟捆綁瀏覽器而引起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這個案例讓日後的壟斷巨頭不敢輕易濫用市場地位打壓創業公司。換句話說,正是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犧牲,換來了美國互聯網從1997年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繁榮。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微軟利用捆綁幹掉Netscape以後,完全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幹掉Google;或者Google利用搜索引擎的優勢,屏蔽掉Facebook,讓用戶找不到它。大公司這樣的玩法,在中國互聯網是屢見不鮮的。如果沒有反壟斷法,美國互聯網就會變得跟中國互聯網一樣,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環境。

我去硅谷的次數越多,就越能感覺到中美互聯網之間的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既不是在技術、產品上,也不是在商業模式上,而是在文化上。美國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大公司,而在乎有沒有公平的市場機會讓小公司出頭。無論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對他們來說,公司越大反而越可能做邪惡的事情。美國教科書明白地寫著,從19世紀中期開始,美國的大公司,不管是鐵路、石油、銀行、汽車,直到今天的互聯網,一旦沒有有效的市場監督和法律約束,對於商業利益的強烈衝動就會促使它們去做傷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

因此,從19世紀末開始,反壟斷法經過百餘年的實踐,像一把劍一樣懸在大公司的頭上,讓大公司面對小公司的崛起不敢濫用壟斷地位,不敢輕舉妄動。正因為有了這把劍,我們看到美國在互聯網領域創新不斷,每過五年十年都會有新的公司快速崛起。

但在中國,我們都偏愛大公司,大公司代表著GDP,代表著稅收,代表著就業,代表著穩定的工作。對大公司濫用壟斷地位,我們是委曲求全;小公司因為創新而傷害了大公司的利益,我們則是求全責備。

今天我們也出了市值千億美元的大公司,我們的互聯網人口第一,但行業的產值和在全球的地位,與美國相比,還差很遠。從投資角度來看,美國的VC和孵化器只給每個種子項目幾萬美元,但在中國,創業公司在種子和天使階段,至少得籌資幾百萬人民幣,可失敗率仍然很高。

移動互聯網好像是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然而它也越來越成為大公司的遊戲。每次我見到充滿激情的創業者,看到他們夜以繼日地辛苦加班工作,我想除非你們做成一個長不大的盆景,否則總有一天會遭遇到大公司設置的天花板。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裡,一旦看你趟出了路子,它們可以利用壟斷優勢,一夜之間把跟你相同的產品捆綁到上億用戶的電腦上。你怎麼捅破這層天花板?你有膽量挑戰大公司嗎?

現在,馬克﹒安德森已經是硅谷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他雖然退出了創業第一線,但他在不斷催生創新的種子。Netscape的失敗讓美國再次通過反壟斷法形成了對大公司的制約,而對大公司的制約反過來讓他從投資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樣的投資活動又讓創新進一步繁榮,由此美國互聯網形成了正向循環。誰說馬克﹒安德森在瀏覽器上的失敗,對於這個國家、這個行業乃至他個人,不是一件好事呢?

所以,我說,馬克﹒安德森,作為一個曾經的失敗者,開創了偉大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023

投資人為啥不投你?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2/58583.html

i黑馬接觸過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其實創業者在投資關系中是處於強勢的,但是投資人也有著自己的選擇標準。文章來自《B座12樓》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春節前後同一些投資人聊天,投資人在一些聊什麽?無非就是最近投了什麽項目,最近在看什麽項目。聊著聊著,最後都會聊到為什麽投資某某公司,自己喜歡投什麽樣的公司。現在很多創業者覺得自己的項目這麽好沒人投資,某某的項目這麽爛還獲得多少多少投資。今天就同大家聊聊投資人的喜好,他為什麽不投資你!(抱歉還是標題黨了一下!)現在投資人常用的一句話是:“對的項目方向很重要,但關鍵是團隊!”什麽是對的項目方向?其實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家的項目方向應該都不會太差。特別是現在流行“互聯網思維改造一切行業”,創業機會非常多。其實投資人也沒法直接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可行,那投資人怎麽判斷是否可投呢?主要通過與創始人進行探討,投資人看過的項目非常多,清楚創業過程中的難點。如果你能很好地回答他的問題,基本就靠譜了。其實優秀的投資人在與創業者探討項目、或者質疑項目可行性時,更多地是想聽創業者如何回答問題。其一是看這個問題是否真的是創業難點,其二是看創業者對項目是否已經有很好的理解,其三是看創業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說白了,還是在看人!那麽,投資人喜歡什麽樣的團隊?根據最近同很多投資人的接觸來看,普遍發現一個趨勢。大家都喜歡找“高帥富”團隊,即成熟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帶領一幫兄弟辭職創業的。這可能讓很多人不滿,但先不要急,聽聽這其中的邏輯。1.草根創業最好的時機已過。就像九十年代下海時到處是黃金,不識字也沒問題。2000年初互聯網時代,不識字不行了,但只要懂點互聯網的就有很多創業機會。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只懂互聯網的也不行了,需要有一定的運營經驗和能力。2.投資本身就是概率事件。所以別拿某某草根創業成功的例子來說,對投資人來說關鍵是投什麽樣的項目成功率高。就像很多企業喜歡從985高校招人一樣,節省篩選成本,不是說其他學歷的都不行。好吧,“高帥富”團隊有什麽了不起?創業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大家都是從頭開始創業,為什麽“高帥富”團隊的成功率就會更高呢?根據最近同投資人的探討,結合我本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1.有經驗。成熟互聯網公司呆過的,對操作項目有經驗。就比如開發一個app,沒經驗的還要考慮用什麽語言、用什麽服務器、有那些成熟的工具軟件(如友盟、又拍雲什麽的)。此外app如何上線、如何推廣這些都沒有經驗,都要從頭摸索。相信這里面肯定比成熟團隊需要多化倍兒時間,而且基本上每塊都會走些彎路,這除了浪費時間還會浪費金錢。2.有資源。“高帥富”團隊有資源應該沒有意見吧,大家可能說我也有資源啊、認識某某。但對互聯網創業來說,需要的不是你理解的資源。參加過“RoseOnly創始人浦易”的B座12樓線上分享沙龍朋友應該有感受,資源對初始團隊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的重要性。了解當年Ku6網創業歷史,也應該明白資源對創業的幫助。一些好的推廣渠道資源,一些好的合作資源對剛開始的項目有時就是那麽關鍵。3.有團隊。成熟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出來創業,都能帶領一幫兄弟出來一起幹。如果沒有魅力忽悠幾個人一起幹,肯定也不適合做創始人了。而草根創業者,相對而言也難以招到好的技術、運營人才。舉例,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基本是不太可能挖到BAT員工一起幹的。一個帥帶幾個戰略、產品、運營、市場都能獨當一面的將一起創業成功率高,還是就一個人帶幾個新手創業成功率高?4.使命感。成熟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創業前一般都已經有較好的收入,所以選擇創業本質上肯定是有內在的創業激情。這種創業激情,讓他們可以不斷克服創業路上的各種壓力。而許多草根創業,可能只是覺得創業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相對在使命感和大局觀上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創業初期創始人一般收入較少,“高帥富”因為之前有所積累和準備應該不太會有壓力,但草根創業者如何長期下來會帶來心理上的各種變化。還有其他的就不一一列舉了。事無絕對,但投資人只是想找到好的項目,對得起背後真正出錢的LP們。歸根到底,投資人希望找到一幫靠譜的人做一個對的項目!所以,為什麽不投資你?不是因為你的項目不好,或你的人不行。只是不符合投資人的要求。作者:12樓君(個人微信號:B1_12F)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B座12樓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