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金晨報】美國經濟陰雲不定 黃金激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56

黃金周三沖破1240後回落收平,因美國零售數據不佳,但美聯儲公布褐皮書顯示經濟溫和增長。

周三,現貨黃金下跌0.20美元,跌幅0.02%,報1230.10美元/盎司,最高觸及1243.9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1224.55美元/盎司。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12月零售銷售環比降0.9%,遠不及預期,創兩年半最大降幅;扣除汽車銷售後,12月零售銷售創2009年3月來最大降幅。

截至1月15日,全球最大的黃金上市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0.23噸,為707.59噸。

5555

利好因素:

1.歐洲法院顧問Pedro Cruz Villalon表示,歐央行的OMT計劃符合歐盟條約的規定:在不違反為成員國提供直接融資的條件下,用OMT來降低成員國國債利率水平的計劃是合適的;OMT計劃是必要的;當OMT計劃被實施時,歐央行應當說明原因。

2.美國商務部(DOC)周三(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零售銷售月率下跌0.9%,創2014年1月以來最大,預期下跌0.1%,前值修正為增長0.4%。

3.美國勞工部(DOL)周三(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進口物價指數月率下跌2.5%,預期下跌2.9%,前值修正為下跌1.8%。美國12月進口物價指數年率下跌5.5%,預期下跌5.2%,前值下跌3.0%。

4.法國統計局(Insee)周三(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增長0.1%,預期持平,前值增長0.4%。

利空因素:

1.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Charles Plosser周三稱,他相信經濟已經更加正常化,相信貨幣政策應該跟上。美國並未面臨通縮風險,不應讓短期油價下跌的影響幹預政策決定。

2.周三(1月14日)晚間美聯儲公布了新一期的經濟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溫和增長,但能源需求走軟,而各地區的農業狀況喜憂參半。

後市展望:

◆瑞士MIG銀行周三(1月14日)報告中指出,本交易日黃金在歐洲時段繼續反彈,金價在率先擊穿1238前阻力 後,借勢繼續飆升,日內最高觸及1243.50。黃金關鍵阻力看向1255(同時為200日均線),料金價在該阻力下方附近出現回落跡象。支撐位於 1218(1月12日低點)和1205(1月8日低點)。

◆知名實物黃金零售商Kitco全球交易主管Peter Hug周三文章指出,隔夜金價未能延續漲勢,收盤低於1237水平。周二油價自45美元/桶下方獲得支撐,股市也有所回升,這令黃金多頭感到不安而選擇獲 利離場,目前需要關註的是股市資金流向,無論市場最終選擇擡升或打壓股市,其影響到貴金屬市場的可能性很高。

◆瑞銀分析師Edel Tully稱:“投機頭寸距離歷史最高水平仍然只有42%,因此還是比較平淡的,這表明頭寸還有足夠的空間進一步增加。黃金多頭頭寸已經連續第二周增加,且有空頭回補,盡管增加的量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快,但這代表著能夠穩定下來。”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的Michael Lewis認為,這樣的金價在長期是難以持續的,“推動市場的主要動力仍然是美國經濟的複蘇而美國的利率水平,因此黃金仍然是很脆弱的。”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布里茲曼(Daniel Briesemann)認為,如果避險 情緒仍然甚囂塵上或更加濃烈、或如果歐洲央 行(ECB)下周四(1月22日)議息會議祭出大規模量化寬松(QE)計劃,黃金價格都有望上測1270美元/盎司的阻力位。

◆蒙特利爾銀行(BMO)技術分析師Russ Visch周二(1月13日)在報告中指出,當前國際黃金依然處於長期的熊市,在2014年10月-11月跌破1180美元/盎司之後,下方目標位依然在969美元。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周三(1月15日)在報告中稱,將2015年黃金均價預期下調5.7%,至1255美元/盎司,並將2016年黃金均價預期下調2.5%,至1363美元/盎司。

◆American Precious Metals Advisors 的Jeffrey Nichols認為,在2015年金價會擺脫三年以來的糟糕表現,繼續長期的上行趨勢。Nichols表示,過去幾年對金價最大的兩大不利因素是股市和美 元的長期漲勢。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使得黃金不受歡迎。

◆Kitco首席技術分析師Jim Wyckoff周三稱,“2月期金多頭近期總體上在技術面上占優,金價周二觸及11周高點。黃金多頭上行關鍵技術阻力位於2014年10月高點1256.20。空頭近期下行目標位於1200關口。”

Wyckoff指出,“黃金上行初步阻力位於1239.00,進一步阻力位於本周高點1244.50;下行方面,黃金的初步支撐關註1224.90,進一步支撐位於1220.00。”

◆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技術分析主管George Davis認為,如果金價真的要築底,那麽支撐在1204和1175,這會帶來一些買盤興趣。

周四關註重點:

中國 12月M2貨幣供應年率

07:50 日本 12月國內企業商品物價指數

08.30 澳大利亞 12月季調後失業率

10:00 中國    12月實際外商直接投資

17:00 德國    2014年GDP

18:00 歐元區 11月未季調貿易帳

21:30 美國    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21:30 美國    上周季調後初請失業金人數

23:00 美國  1月費城聯儲制造業就業指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20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7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8

女排精神激蕩之余,我們該如何看待企業家精神?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826/158422.shtml

女排精神激蕩之余,我們該如何看待企業家精神?丨黑馬薦文
石正川 石正川

女排精神激蕩之余,我們該如何看待企業家精神?丨黑馬薦文

曾經的輝煌,之後的低谷,然後再次登頂,女排的奮鬥史不啻為一場創業史,里面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只有堅持到了最後,驀然回首,曾經的奮鬥多麽值得。創業亦如此。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3分鐘

推薦理由:本文作者曾就職於華為,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登奧運巔峰,他把中國女排“永不言敗”的精神延伸到了企業家精神。在他看來,企業家就是一個具備多重素質,身兼數職的戰士。

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登奧運巔峰,再一次激活了國人數十年來的IP——女排精神。如果非要用四個字來概括女排精神,“永不言敗”最合適不過。這時我不禁在想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一份這樣的精神,那該是何等的可怕與可敬;如果一個企業擁有一份這樣的精神,那又該何等的精銳與強悍。

由“女排精神”引起“企業家精神”的思考

作為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老兵,從13年前離開世界五百強企業開始,我就持續奮鬥在互聯網創業的第一戰線上。從做辦公用品電商,到虛擬商品交易平臺,到遊戲商品C2C平臺,再到創辦如今一家SaaS電商企業,一路走來,我遭遇過很多次失敗,在混沌黑暗的時光里,支撐我繼續前進則是企業家精神。

在我看來,倘若將企業家能力視為“術”,那麽企業家精神則應是“道”。道不通,則術不行。任何一家企業都不能只是一個利潤的實體,更應是一個精神的載體。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具備明確的定位、明確的使命、明確的夢想以及明確的價值觀,這就是明道。想要團隊真正能爆發出CEO們期待的洪荒之力,整個公司團隊要上下同心,上下同欲。在明道這個觀念上,企業家精神尤為重要,因為對一個企業而言這是最最核心的資產。企業家精神我認為這幾個要素非常重要:

第一個是創新。企業的產生一定是創新的結果,一定是捕捉到一類社會上的痛點。例如我創辦千米網是因為我認為傳統企業電商轉型過程中,IT技術就是他們難以解決的難點,所以我組建團隊去幫助他們解決這些痛點。創新是永恒的,商業模式、產品叠代等等都是創新,創新貫穿了企業家經營企業的全部過程。

第二個是冒險。創辦企業其實就是一場冒險,不僅是金錢的冒險,更多的是一場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冒險。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企業家做的每項決策都具備一定風險,但只有敢於冒險才最有機會獲得成功。

第三個是耐勞。如果我們肯創新、肯冒險,是否一定能成功?不行,我們還需具備一種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能夠安然的接納在黑暗中獨自奮鬥的寂寞心情。企業家永遠是寂寞的,他們的外表永遠光鮮亮麗,他們永遠在對團隊傳遞正能量,但自己永遠要背負更大的責任、壓力與使命。

總結一下,企業家精神就是有夢想,有野心,要實幹,要堅持。因此我認為創業是一場修行,在創業成功前我可能只是個小人物,但現在我願意將我的小人之心、小人之行藏起來,去幹一些野心很大又踏實努力的事,所以這場修行也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除了戰略指導,互聯網企業CEO更需身兼數職

在我看來,互聯網企業的CEO往往承擔著更大的壓力,他們不能僅僅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決策者與指揮者,更應該做好下面的四種角色。

首先,互聯網企業的CEO應該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我就是我們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應該知道商業模式,這事關公司戰略,在這個“互聯網+”的年代,一個產品型的CEO是非常能夠適應環境的。

其次,互聯網企業的CEO應該是一個好的“HR”。人才對互聯網企業的價值我強調了太多遍,很多CEO花了大量的時間找人才,我也一樣,我花了70%的時間去找partner,搭建我的團隊,激勵我的團隊。

再次,互聯網企業的CEO應該是一個好的 “BD”。前兩個說的是戰略和組織,但是一個好的CEO要學會適應機會驅動,而一個好的BD能夠很好的抓住瞬息的機會,給企業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

最後,互聯網企業的CEO應該是一個好的“融資官”。我離開華為,進行第一次創業靠的就是從外界獲取的100萬。現在大家都在盯數據,尤其是資本驅動的創業環境下,對於企業資本運作水平要求就更高。

中國經濟正在蓬勃發展著,在未來社會會有越來越多的商人湧現出來,中國的企業肯定也會慢慢的走向全世界。有人說,如今要創造富翁很容易,創造一家優秀的企業就很難,而創造企業家精神更是難上加難。

在我看來, 一個社會總是有一些傳統、規範和模式,而認識到這些模式的問題,重新組織要素,並成功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一點。

對於在互聯網領域創業的我們而言,大家都深信一點:“互聯網改變一切,沒有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都會被互聯網改變。”因此,我們希望抒寫的故事就是這些信仰“科技改變世界”、“互聯網改變傳統商業”的企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長及成功?

最後分享很喜歡的一句話:若商界就是江湖,那我們就是俠客;只要心中有野馬,俠客豈能懼江湖......

女排 女排精神 創業家 企業家 企業家精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48

徐小平昆山杜克寄語:青年人要擁抱時代激蕩的創業機遇,勇敢締造塵埃中的輝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4/158759.shtml

徐小平昆山杜克寄語:青年人要擁抱時代激蕩的創業機遇,勇敢締造塵埃中的輝煌
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

徐小平昆山杜克寄語:青年人要擁抱時代激蕩的創業機遇,勇敢締造塵埃中的輝煌

大學生的職業方向,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本文4255字,閱讀需要4分鐘。

推薦理由:職業方向就是人生方向,對於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如何選擇職業?創業對於人生的意義又是怎樣的?看完徐小平老師的這篇演講,或許對你有所幫助。本文由真格基金(ID: 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的自己時代暗語。

上山下鄉、“鐵飯碗”、下海潮、公務員、考研熱、出國潮……

而今天,在徐小平老師看來,創業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站在時代的洪流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有人問我,是努力重要還是選擇重要,其實我覺得是選擇重要。我今天的話題叫大學生的職業方向,職業是跟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和生命連在一起,所以職業方向其實也是人生方向。

一說大學的人生方向,我想先簡單地說一說我自己的人生方向,最早我是學音樂的,中學畢業以後,因為文革,我就到當地劇團拉了四年的小提琴。22 歲上了中央音樂學院,在那讀了 5 年以後就去了北京大學,在北大認識了王強。我自己比較低調,不願意說我在北大遇到了什麽人,在北大我遇到了王強、俞敏洪、李彥宏。

1996年,王強和我分別回到了新東方,一幹就是十幾年,到2006年,新東方上市。今天是 9 月 7 日, 10 年前的今天,新東方在紐交所揭開了中概股教育類交易最閃耀的新篇章。

20e1d44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跟王強又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什麽叫投資,到今天,我們不認為我們是投資家。當時其實很簡單,學生來找我們說“我要創業”,我不好意思不給他們錢,因為當年新東方“剝削”他們很厲害,所以我覺得幫助實現夢想是我的責任。就這樣一個一個的,無意當中,我們撞開了一扇時代的大門,引爆了中國創業的洪流。每一個人把命運和夢想捏在自己手里,匯集一幫朋友、同事,施展自己的資源和才華去追求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過去十年席卷中國的,創造了BAT、新東方、學而思、聚美優品的創業洪流。

做了大概三五年以後,我們發現原來錢給出去以後還真能回來。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當時給錢的心態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資金一去兮不複還”。 可以說夢中曾經有過很多現金流淌的聲音,醒過來依然是一片空白。但是一定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才能夠成為像我和王老師這樣的優秀投資人。

衡量投資成敗與否,核心是回報率 。真格基金在行業里迅速崛起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反其道而行,但事實上我們影響力特別大。許多項目別人可能不會投,但我們投;有的項目大家要討論半年,但我們可能就討論半個小時。為什麽我們有這樣的決斷力?因為我們就是相信年輕人的夢,相信這幫優秀的人,既然他們有膽量辭去高薪工作的人, 能說服他們的父母,我有什麽怕的?也因此這十年當中,真格基金不僅成為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早期基金,我們也是投資數目最多的天使基金。我們就想跟著年輕人一起做夢。

我們今天來這里不是講投資,而是講過去 40 年中國社會價值觀取向的變化,以及現在年輕人教育、職業、人生取向的變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經驗和智慧, 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做畢業後的人生選擇。

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得多,人生方向是最最重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政府、私企、500 強還是國營企業,做學術還是經商、追求諾貝爾獎還是做公益等等,人生有無數選擇,我這里講的是一般性的規律。

668cad6

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祖國召喚去哪里就去哪里,祖國指派去哪里就去哪里。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大學生畢業只能去政府和學術機構。 我 1983 年畢業,當時要麽就是去文化部下屬的院校,沒有什麽音樂機構,更沒有自由職業者,一點選擇都沒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去北大做了老師。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年輕人有了越來越多選擇的自由。第一批中國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勇敢探索。92 年的時候,出現了下海潮、92 派。雷軍也是 92 派,畢業後加入了一個只有 4 個人的機構,就是金山軟件。

但是直到2000年的時候,我的父母和王強老師的父母都反對我們加入一個英語補習班。在那個時候有選擇,但是做出這些選擇時我們是恐懼的,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我們那時依然不知道最美好的選擇、最偉大的前途在哪里。轉眼十年,我們這批先驅者可以說一舉躍上時代潮流的前端,而許多留在國外按部就班的人,就錯過了時代潮流,一錯再錯。

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後不一定非要出國留學了,因為有了無數的創業機會。 海外留學生以前不一定要回來,但現在必須要回來。不回來就不對了,連杜克都來昆山了,他們還不回來?我們兩年前投了一個公司叫全球康,創始人從斯坦福畢業以後,替沃爾瑪家族理財,最後拿到我們的資金做了這個項目。經過了各種艱難堅持了下來,現在這個項目匯集了全球的資源為中國人民的健康服務。

f845061

從 21 世紀以來,中國大學生的就業目標,人生取向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大家想一想,考公務員熱是什麽時候?2006 年達到了頂峰,現在考公務員還有,但顯然已經不是最大的熱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雙創運動以及真格基金的崛起, 創投國家政策和整個創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流人才全投入了創業熱潮。

72cfa2f

在上海這一個城市,每100個16到64歲的居民當中,從事創業相關活動的人就有12個人。有人問上海為什麽沒有馬雲。但其實上海有無數偉大的民營企業,都在10年、8年、6年之內崛起,整個中國的經濟結構發展變得非常快,而這些變化只有一個核心詞,就是民營,這就是創業。

3719fe7

2004 年-2016 年按輪次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803b8af

2004 年-2016 年天使輪至 B 輪投資事件總量趨勢(數據來源:ChinaVenture)

這個圖是 2004 年到 2016 年按投資倫次統計的投資事件總量趨勢圖,可以看到從 2013 年到 2016 年,過去 3 年的變化。當我和王強老師剛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大家鄙視我們,搞不清楚天使投資是什麽怪獸。但現在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天使投資了,因為做得人太多了,整個中國的資金環境、創投環境,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為每一個想創業的人帶來了美好的幫助,這個生態系統已經形成。

大家一般認為,大公司意味著高收入、高穩定性,中小微創業企業意味著低收入、高波動性,同誌們,這是個特別驚人的錯誤。

1d8bab6

國際勞動力研究機構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創業者的平均收入比傳統雇員高將近50%,這是科學的數據。我覺得應該是高500%,為什麽?萬一里面出了一個俞敏洪或者李彥宏呢?2006年,斯坦福的一個MBA回國,是重慶人,他二十八九歲,中科大畢業,然後在UIUC讀了研究生,在微軟工作了幾年,畢業之後跟著李開複回到了中國,擔任谷歌中國首席戰略官,年薪25萬美金。但他說他非常郁悶,他的好幾個同學都創業了,現在已經是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市值了。其實在那個時候,創業已經顯示了無限的活力,已經讓那些走傳統道路走到最頂峰的人羨慕了。我們也是 2006 年左右開始做投資的。

當在座的人畢業後去了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另一部分人去了國企、500強,我以直覺保證,一定是去中小微企業的人有著偉大的前途。因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是這個時代的青年奮鬥的方向。當然我們也會有搞科研的,斯坦福不就是通過科研創新,最終造就了價值嗎? 

但大家肯定也會想,我到底追求什麽。在舊時代,人們追求什麽?北大、文化部,工作穩定、靠譜、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同誌們,在創業企業里面,坦誠說,一開始你是沒有社會地位的。我剛回到北京,辦新東方也挺丟人的,一個補習班、個體戶,不被看得起。但後來的變化就不用說了。工作穩定不穩定,有兩個概念,一個你的公司真的可能隨時倒閉,第二,你的崗位可能隨時變換,公司本身的業務發生了變化,不穩定。創業公司可能不符合傳統意義上的穩定,但是你去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只要不是瞎搞的,比如真格投的四五百家企業,一定會得到豐富的行業經驗。你就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麽一種行業、事業,這麽多人在做,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你知道世界上有一扇門,一條路,一個世界,行行出狀元,原來那有一個你人生可以金榜題名的考場。

你要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要知道茫茫人生,我做什麽?而這個你只有進入初創企業才能找到,為什麽?因為在初創企業里面什麽都要做,所以你有無數的機會可以選擇,最終你找到職業方向,其實就是人生夢想,你就知道應該怎麽做、做什麽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儲蓄什麽?儲蓄你的經驗,儲蓄你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在初創企業中可以獲得的。 

昨天騰訊來找我們投資的一個公司的創始人。騰訊不知道他是創始人,以為是公司高管,說你們的產品太好了,我能不能以五倍的工資挖你到騰訊去?騰訊是大公司,但是這個創業企業只有十幾個人,這就是在行業里面積累了經驗的意義所在。

32842ab

我最近跟所有的朋友、朋友的孩子,提了一個三要三不要,青春年華應該首選挑戰性大的崗位,而不是政府機構、國企和大企業。要投身中小微企業,中小微我已經很客觀了,什麽叫中型企業?百十個人,幾千萬利潤,是中型企業,其實這個時候,你的機會已經少了,應該是小微零,零企業就是有人要創業,你要跟他走,很多偉大的企業都是這麽來的。所有你們今天夢想進入的企業,曾經都是小微零,這就是你們應該選擇的方向。我經常問自己,作為一個直覺大師,我是不是在害人家?但你們可以看到,對身邊最親近、最優秀的的人,我也鼓勵他們去中小微。很多企業晚半年加入,你人生的財富可能就少一個零。

真正進入中國創業企業的年輕人當中,成功的案例非常多。你要做的是在這個企業里面獲得經驗,可能它會倒閉,但是另外一個企業會把你挖過去,而你在另外一個創業企業,它的階段一定比前面一個企業高一倍,融資額大一個數量級,兩三個跳板跳出來,最終,你就實現你的人生理想了。我講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個小夥子,放棄了世界500強offer,去了我和王強老師投資的世紀佳緣,兩三年以後上市了,他拿了很多錢。陳歐邀請他去了聚美優品,又幹了兩三年,獲得了億元級的財富。三十五六歲已經做了兩個上市公司的二把手,我跟他說你出來創業,只能拿真格的錢。

dacb0dd

最後,我想告訴同學們真格的信念。如果你要做科研,去美國讀博士,我鼓勵大家,人各有誌,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真格的信念是什麽?任何一個青年人,如果想投身創業企業的話,在座所有的同學,真格保證給你們實習機會,保證在你們畢業以後給你們就業機會,而且是一定是有競爭力的就業機會。而且我也保證,在5年以後,當你們回首往事,會發現原來這個選擇是偉大的。

講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長大的年代,保爾柯察金在一段獨白里面說,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創業!

徐小平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44

已經激蕩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今天我們怎麽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8/159863.shtml

已經激蕩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今天我們怎麽看?
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

已經激蕩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今天我們怎麽看?

本文從三個方面來解讀技術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本文由華創資本(微信ID:ChinaGrownth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為華創資本投資人公元。

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無論從學界還是業界,人工智能在過去60年里已經經歷了三起三落,但人類從未停止對“機器實現人類水平智能”這一最初夢想的追求。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我們都在探索如何在商業環境里找到人工智能的應用價值。那麽,已經發展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今天我們該怎麽看?

技術發展有周期性

從1956年達特茅斯學院第一次正式確立了“人工智能”(AI)這個研究領域開始,歷史上的人工智能經歷了繁榮的“黃金年代”,也度過了理想破滅的“低谷”,人們在低谷時一度試圖采用一些新詞(例如:大數據、機器學習)來掩飾這個被三次擡高又三次破滅的概念。 然而,人類對AI最初的夢想一直沒有改變,終於隨著AlphaGo戰勝李世石再次被喚醒,並且期待這一次它能為產業發展帶來質的突破。

其實不止人工智能,如果我們看關於IT和互聯網的熱銷書籍《浪潮之巔》、《沸騰十五年》等等,整個IT產業在過去幾十年同樣經歷著起起伏伏的周期,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技術的發展史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上一波技術的普遍應用,往往是引起新的一輪技術發展的原因,這是一個不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人工智能發展史

Timing很重要,量變產生質變

在周期性發展的技術創新領域里,創業和投資都需要著眼時代的需求,提前於周期,但又不能超前。正如在YouTube出來之前的許多視頻的公司,受制於帶寬限制,使它們最終失敗;而手機如果只是工作在2G網絡下,相信很多移動應用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技術創新一定是上一波的量變引起的下一波的質變,當量變沒有到來時做質變的事情,就會導致失敗。

這也就是為什麽技術創業和投資的Timing很重要。     中國的創業環境經過了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兩個階段,隨著國內基礎通信設施越來越完善,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海量數據積累,摩爾定律和雲計算大大提升了計算能力,我們認為中國已經做好了迎接下一個“技術創新時代”的準備。

除了基礎設施完善、計算能力提高、海量數據積累,中國在技術人才的占有率上也逐步走向世界第一的位置。

據前不久白宮發布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統計:從2013年到2015年,在SCI收錄的論文里,提到“深度學習”的文章數量增長了約六倍,同時由中國科學家發布的相關論文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這也是為什麽今天很多人都在談論技術創新這件事的原因,而對於涉足看上去很廣的技術創新,我們重點關註什麽方向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技術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1.數據處理及決策。隨著海量數據的積累和計算處理能力的量變,使得不論是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都迎來了質變的機會。我們看到大多數在過去幾年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野蠻生長的,之前積累下的海量數據金礦並被沒有被挖掘。而如今互聯網流量的紅利正在消失,在線流量越來越貴,深度挖掘流量帶來的價值、增加用戶留存,都是早期野蠻生長後的互聯網企業如今越來越迫切的需求。從供給端看,機器學習、雲計算、數據人才的量變,都使得數據處理的能力大幅提升。因此,我們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重點關註和布局數據驅動的技術創新機會。

2.機器代替人。世界人口結構在近些年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發達國家的老齡化和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的加劇提升,都使得我們對機器代替人越來越渴望,這無疑給創業和投資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機器如果要代替人,必然需要相繼學會獨立完成“聽”、“說”、“讀”、“寫”、“走”、“做”、“理解”等人類行為,但要完全攻破這些技能達到人類的水平,我們認為起碼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然而,隨著視覺識別、語音識別、NLP(神經語言程序學)、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底層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認為,有些簡單且重複性的工作是可以優先被機器學會的。在商用領域和工業領域,“機器代替人”都在慢慢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比如客服和售前機器人(chatbot)的大規模應用,比如工業制造型機器人等等。

3.  沈浸式交互。隨著人類信息獲取的手段的豐富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增強,新的人機交互形式也將會在這個量變到質變的大浪潮中產生。這里面包含的機會很廣,從傳感、通信到數字內容,都將會是打通這條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如今很熱的VR、AR其實都是整條產業鏈的整合,每個環節都決定著這個概念是否能夠最終真正實現普及。比如很多VR廠商現在都無法解決的OLED屏的供給問題,除了三星能否有另外的廠商能做出高質且量產化的屏幕,這就成為產業鏈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然除了屏幕,在整個沈浸式交互的大品類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機會等待技術創新類企業去挑戰。

沈浸式交互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與時間做朋友不同於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人類對任何一項技術創新的追求都將會是持續不斷的。

過去的幾十年,各大高校和大公司的AI 實驗室都通過大量研究把資金不斷的變成知識,而投資和創業則是在不斷的把知識變成商業應用,這是技術創業獨特的魅力所在,因為我們永遠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追求。

不同於移動互聯網帶來商業模式創新的極速爆發,在技術創新領域,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都需要與時間做朋友。每一個暫時的技術困難被攻克的時候,都會打開新的商機。因此現在我們看待AI應該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加謹慎,卻也要相信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成功。

人工智能 技術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83

吳曉波跨年演講:激蕩四十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31/166712.shtml

吳曉波跨年演講:激蕩四十年
創業家 創業家

吳曉波跨年演講:激蕩四十年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

整理 | 朱丹

編輯 | 王根旺

在過去四十年里,西方學者們多次認為中國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的年終秀,中國經濟還是沒有垮。那麽問題來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獨特性是什麽?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麽?”

吳曉波認為,中國經濟變革有四大動力:一、制度創新,中國的制度創新不是頂層設計的結果,所有的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的;二、容忍非均衡,中國從集體貧窮到讓容忍一種非均衡的發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三、巨國效應,中國的人口紅利讓很多企業形成了巨大優勢;四、技術破壁,技術革命不可逆,是一種新動力。

此外,吳曉波還攜手吳伯凡、沈曉衛、劉加隆、管清友四位專家,從人、技術、資本、經濟四大維度進行了的預測。

以下為吳曉波演講節選,經創業家&i黑馬精編,未經其本人審閱: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相遇方式,有一種叫偶遇,人生的拐角處,突然遇到你;有一種叫奔赴,雖千里萬里,你一定要找到那個人。還有一種是等待,我在這片草地下、這片星空下,一定要等你出現。第四種相遇就是年終秀,此時此刻在靈山·梵宮遇見大家,非常感恩。

這是我的第三場年終秀,前兩場都在上海舉辦的。年終秀的常規節目是兩個預見:預見過去的一年以及預見即將到來的一年。今年的年終秀有點特殊,因為我們處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我是一個寫作者,也和中國一起成長的親歷者。今天我們讓一起回顧一下改變中國命運的改革開放四十年——1978到2018。

吳曉波.webp

激蕩四十年

197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全占球1.8%,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極其貧窮和微不足道的國家。今年中國是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占到全球14.8%。

2

1978年,中國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個國家排在倒數第七位。今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9281美元,這個數字代表中國是一個如假包換的中等收入國家。

再來看恩格爾系數,1978年,老百姓賺100元錢有60元錢是拿來買食品。今年中國老百姓每月39%的收入用於購買食品,61%用於購買提高美好生活的商品。

1978年,中國高樓沒有超過200米,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樓中有8幢在中國。

1978年,中國沒有一家私營企業,全都是國營企業且在世界五百強中微不足道。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中國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115家,其中有超過25家是民營企業。

3

1978年,全中國人民一樣窮。中產階層在1978年是一個要被鎮壓和被鄙視的名詞。今天中國中產階級數量從0增加到2.3億人口。這是除美國以外,比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口都要多。

此外,目前全世界70%奢侈品被中國年輕人消費掉的,而且這些消費者的平均年齡是39歲。美國購買奢侈品消費者的年齡要比中國老15歲,而美國網民平均年齡比中國大5歲。在這個意義來談,中國要比美國年輕10歲。

1978年,中國一年的汽車產銷是10萬輛。今天中國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國。2017年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將達到2940萬輛,汽車成為了很多中產階級家庭的標配。同時,所有和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相關的基礎生產資料,中國都是最大的消耗國。

4

水大魚大?

為了今天的年終秀,我專門翻了TIME(創業家&i黑馬註:《時代周刊》)。

40年前鄧小平帶領中國擺脫了階級鬥爭,被TIME定義為當年的年代人物。

1984年,TIME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國年輕人拿著可樂站在長城上,封面標題是《中國的新面孔》。1984年中國開始了城市體制改革,中國的馬路上出現了很多的廣告牌、出現可口可樂、中國城市的圍墻開始一堵一堵消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和民營企業……

5

2013年,TIME出版了以《中國的今天非常危險》為封面標題,孩子吹泡泡為配圖的雜誌。但僅僅四年之後,TIME刊發了一篇文章《中國贏了》的文章——因為美國總統要訪問中國,為了拿我們2000億美金的訂單,不得不討好我們一下。

通過這一本西方的雜誌,我們就會發覺中國的變化並非一天發生。如果靜態來觀察,我們發現所有的變化都非常陌生。中國“這只船”這麽大,但每天都面對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改革開發四十周年來中國的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家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怎麽解釋?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都無法作答。

20多歲的費正清(創業家&i黑馬註:歷史學家、漢學家)博士畢業後來到了中國,他在1940年代中期寫了《美國與中國》這本書。這是西方學者第一次把中美對照起來的一本書。當時費正清認為中國正在發生一場現代化運動。這場現代化運動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國決定放棄自己所有的傳統和制度,並將西方的文明和制度以及語言作為一個對應體。他認為中國所有的變革是對西方文明不斷沖擊後作出的反應。在很長時間里,這個沖擊反應模式是西方學者對中國的現代化的共識。

1990年代初,在費正清去世之前,他寫了《中國簡史》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他說“對不起,我錯了。”在經過50年的閱歷和觀察後,費正清認為中國的現代化的發展不是一個沖擊反應的結果,而是自身內在的基因變革和發展沖動的結果。因此,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具有自身的內在性和動力源。但很可惜,他寫完這本書6個月後就去世了。他很不負責任,中國的動力源是什麽?內在動力和需求是什麽?他沒來得及的解釋,那時中國還不像今天這樣發展的讓人恐懼。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羅納德·科斯(創業家&i黑馬註: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去世前的最後四年寫了《變革中國》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他有三個結論:一、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二戰以後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經濟改革運動;二、中國的經濟總量在未來十幾年內超過美國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三、中國經濟的發展無法用西方的制度經濟學來解釋,中國改革的成功是人類行為的意外後果。

布熱津斯基(創業家&i黑馬註:美國著名地緣戰略理論家)曾經對中國講過一句話——“西方人關於中國的認識有一半是無法理解的,另外一半我理解了,但對不起,我理解錯了。”這是一個美國最傑出的戰略頭腦對中國的看法。

這些聰明的大腦對中國的發展都有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模糊的認知。在過去四十年里,起碼五次西方學者們認為中國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的年終秀,中國經濟還是沒有垮。那麽問題來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獨特性是什麽?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麽?

我問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老師,我說我在寫一本關於2008年到2018年中國十年的經濟史,如果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十年的話會是哪個詞?周老師說是“水大魚大”。上個禮拜周其仁在演講中提了一個有趣的設問——今天中國變成了全球的第二大經濟體,“水大魚大”。

水是指經濟環境、制度環境;魚是企業。他問如果說“水”不好、中國的經濟很差、中國不適合辦企業,那麽115家世界五百強怎麽來的?如果說“水”很好,那麽為什麽那麽“魚”非正常死掉呢?今天很多的企業家在改革開放40年里在這個國家賺了很多的錢,但他們移民了。2016年,美國的投資移民簽了800個人,很多是咱們中國人。他們為什麽要移民?他們為什麽認為中國不安全呢?這個焦慮是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是一個問號。

5

中國經濟的四個動力

到底發生了什麽?這也是我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寫《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不斷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在書里講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四個動力,今天拿來也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第一,制度創新。這四十年變革,是無數多的產業制度、宏觀制度不斷被創新,不斷被重新設計的結果。制度變革,一定是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源。

但是為什麽那麽多“魚”會非正常死亡?最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制度創新不是頂層設計的結果。中國的制度創新,是建立在一句非常可笑的話上,“所有的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的”。

1990年代中期,我到溫州去做調研,替中央寫調查報告。當地有一個叫陳定模(創業家&i黑馬註:1984年任龍港鎮委書記)的人,在溫州螯江圈了一塊地宣布說:我要做中國第一個農民城。然後他拿了一張圖紙,到溫州到處賣給大家,我賣給你房間,你花5萬元可以圈一塊地,隨你造樓。然後樓造完,前面一條馬路,這邊歸你修,對面歸人家修。我去調研時,他已經做了5年。

我離開時,陳定模請我喝酒,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吳先生,你知道嗎,中國改革開放,所有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的,所以你必須要支持我。我當時聽到這句話非常震撼,後來我把這句話寫進了《激蕩三十年》。

回過頭來看,你會想中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的放權讓利改革,稅收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金融企業改革,哪一項是頂層設計的結果?哪一項改革不是基層老百姓、地方政府不斷突破現有法律的結果?所以中國的制度創新,先天的帶有違法的特點。

6

第二,容忍非均衡。如果時光回到70年代中期,你會發覺,這個國家其實也其樂融融的,每天敲鑼打鼓,每天喊口子,每天餓肚子,每個人都一樣窮。1978年以後發生了什麽?每個人的心都變得很躁動。有的人開始聽鄧麗君的歌,有的人要考大學,有的人到南方開始倒賣盒帶。一個集體主義、平均主義的國家徹底被弄翻了。如果用一句很經典的話叫什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就是開始容忍一種非均衡的發生。

但是你會問,1978年以來是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學歷最高的人?不是。因為當年這一波人在政府里,在軍隊里,在高校里,在國有企業里,大家都挺安逸的,沒有離開。誰先富起來的?是那些不識字的,犯了前科的,農民,“投機倒把”分子。所以,容忍非均衡的結果,不是最優秀的先起來了,而是那些最想致富的人先致富了。

你會發現,過去的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優秀的人,跟你出生在什麽家庭,沒有關系;跟你智商高不高,沒有關系;跟你所在區域資源豐富不豐富,沒有關系。只跟它有關系——欲望,你願不願意富起來,你敢不敢為了致富而冒險。

與此同時,我們國家開始把平均主義的大平臺徹底打翻,國家提出來“東南沿海優先發展戰略”。然後我們對外企進行了“超國民待遇”。與此同時,我們這個國家有了很多的區,叫特區、開發區、實驗區、自貿區、自由港。這就是一些允許被先富起來的地區和區域。在這些區域中的人和企業,就獲得了優先發展機會。

第三,巨國效應。這個詞是我跟管清友(創業家&i黑馬註:經濟學家)聊出來的。他說中國發展(快)是因為什麽?是因為我們在座各位腦袋比歐美人更聰明?我們是比他們更勤奮,但更重要的是什麽?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大的國家。

我寫《激蕩三十年》時,曾經用過一個例子,1978年月底,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柯達膠卷全球總裁看《人民日報》以後,就飛到香港,他在香港遙望對岸就心潮澎湃,自己終於找到一個要發大財的地方,那個地方有10億人口,每一個人買一個膠卷的話,就是10億膠卷。買兩個就是20億膠卷。

我們這四十年的發展跟巨國效應有巨大關系。在1978年的時候,這個國家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天多少呢?將近60%。在1990年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所謂的中產階層,今天有2.3億。

今天中國有兩家互聯網公司,一個叫阿里,一個叫騰訊,(2017年)交替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馬雲和馬化騰的智商比矽谷、倫敦、巴黎、東京同時代的60後、70後更聰明?好象也不是。隨著互聯網人口增加,中國一定會出現一個到兩個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無非他可能叫馬雲、叫李雲、叫張雲。但是一定會出現這個人,為什麽?因為我們有太多互聯網人口。

第四,技術破壁。任何一個國家不斷進步叠代(都依靠)兩種能力。第一種是制度變革。但是有一件事情挺可惜,就是制度是可逆的。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家抱怨說,政策像個旋轉門,門開進去以後,轉著轉著自己又回來了。(制度還)有天花板,這個天花板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這就是制度的可逆性。

7

但是,有一個東西不可逆,叫做技術。今天中國很多產業變革,金融產業變革,通訊產業變革,媒體產業變革,是制度變革所產生的嗎?不是,所有牌照仍然牢牢的抓在(相關部門)手里。但是,技術使得很多牌照變成了一張廢紙。所以,技術“破壁”是一種新的不逆動力。

回過頭來看,這四十年來,中國發展是一輪接一輪浪潮的結果,在1980年代,中國的制造業發展是(基於)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大轉移的結果。隨著歐美國家勞動力人口(成本)的提高,能源價格的上漲,白領人口的增加,沒有人願意做工廠,怎麽辦?好,把大量的工廠騰挪到亞洲地區。恰恰這個時候,中國打開了國門。

8

到了90年代中期,中國勞動力成本也開始提高,制造業開始出現飽和,這個時候出現了互聯網。互聯網經濟,中國趕上工業革命的末班車,同時趕上了互聯網革命的頭班車。從1990年代中後期以後,互聯網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波,它改變了人和消費的關系,人和商品的關系,人和服務的關系,人和金融的關系。從去年開始,它又改變了人和資本的關系。

在全球制造業產能背景,中國又出現了供需崛起和供需錯配。我們所關註的商業模式,都跟這部分有關。同時,瞻望未來,我們看到了很多技術革命,看到了新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基因革命,而這些革命又跟中國的資本和內需的增長,發生了重大應和。

9

所有這些變化,好象老天爺在幫你。所以,如果講一句開玩笑話,1978年以來,如果有個“上帝”的話,他可能是我們“中國人”。我們真的非常非常的幸運,生活在一個商業好的時代。

所以,我們經歷了恍如隔世的四十年,我記得十年前在寫《激蕩三十年》的時候,曾寫過這句話: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這就是我們剛剛經歷的四十年。

10

需要致敬的四類人

這四十年中,我們需要向一些人致敬。向哪些人致敬?

第一個需要致敬的叫做農民工。今天有一個詞叫鄙視鏈,一個階層一個階層的鄙視,農民工可能處在鄙視鏈的最底端。但是如果你要讓我致敬的話,我第一個致敬的是農民工,2.3億的農民工。他們在改革開放的時候,通過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我們的糧食問題,但是他們要進入到城市的時候,發覺這個國家有很多制度(限制他們),然後他們退回去,洗腳上岸辦了中國鄉鎮企業,然後中國城市化以後,他們又以“不真實”的身份進入到城市里面,付出他們的勞動。今天他們仍然是中國城市化建設的主力軍。

年底了,千萬不要克扣他們的工資。

12

第二個需要致敬的人——企業家,他們站在鄙視鏈最高端。在1978年以前,大家在這個270度環屏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存在的,1978年以前中國沒有一個私營企業,今天多少?2000萬。今天中國是一個擁有2000萬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也是所謂的中國特色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他們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改變了這個國家。很多人覺得,這一波人血管里流的血液都是金色的。這是一群熱愛金錢的人,但是當企業做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企業家所賺的每一分錢其實跟自己日常消費已經沒有關系。你在相當的意義上承擔著社會責任,你解決了幾十個、幾千個、幾萬個、幾十萬個人的就業,這些就業者的背後就是幾十萬的家庭。(他們)這些不確定的冒險,改變了中國一個一個產業,改變了一個一個城市的面貌。

這些人的出現,以及容忍這些人出現的制度環境,是我們第二個需要致敬的。

13

第三個需要致敬的人——地方幹部。這一部分人,在今天其實挺郁悶的,甚至很多文章說,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是人民崛起的結果。在人民崛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一些被革命者,一些被改革者,這些被革命和被改革的就是我們的地方幹部。一開始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回望四十年,地方幹部同樣是需要我們致敬的。

有一個詞叫做“地方政府公司主義”,這個詞是張五常(創業家&i黑馬註:中國香港經濟學家)在他的《中國經濟制度》書中提出來的。去過歐美國家的人會發現,只要有知名度的人去,當地的市長、州長都能夠接待你,花半個小時聊一聊。中國的縣長縣委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卻忙得跟狗一樣。然後所有的市長、市委書記就是董事長,所有的縣長、市長都是總經理。他們跟我們做企業一樣背著KPI,我們有營業收入、凈利潤,他們背著GDP,有財政收入。所以張五常說,中國每一個地方的地方長官都把自己所在的地方當做公司來經營。這就是所謂地方政府公司主義。

41

大家看到這個很瘦的老頭叫謝高華(創業家&i黑馬註: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任義烏縣委書記),我最後一次見他是15年前,在他的衢州老家,他曾經在浙江中部的一個縣——義烏,當過縣委書記書記。今天的義烏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你在中國地圖上看,說要找一個地方,它能夠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你肯定不會想到義烏,那個地方交通不好,旁邊也沒什麽產業基礎,它就是金華中部一個特別小的縣城。為什麽義烏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沒有什麽道理!

1980年代初,就是這個老頭,在全中國所有的縣里面第一個允許老百姓在馬路邊擺攤賣東西。然後下雨、下雪,擺攤的老百姓很可憐,怎麽辦?搭棚子。這個棚搭完以後,就是中國的第一個小商品交易市場。

15

中國有成千上萬的謝高華,就是這一些人決定性改變了一個地區的經濟面貌。他們手上有比歐美國家市長、州長大得多的權力,但同時他們需要比這些歐美的市長和州長承擔更大責任。對謝高華來講,允許農民在馬路邊擺攤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違法的,他是需要拎著烏紗帽去幹這些事情。

所以,我們要致敬這些拿著自己的前途去賭改革的地方幹部。

第四個需要致敬的人——創業者。今天中國每天有多少個企業創立?一萬個。中國每天有一萬個企業創業,今年誕生了360萬家新註冊企業。但是很遺憾,他們中的95%會在18個月里死掉。中國是一個年輕人創業非常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創業失敗率非常高的國家。

常常有人說,那麽多人創業,那麽多倒掉,消耗了那麽多資源,這很不道德。但是我問他們,你看到這些創業者中,有哪些人是因為創業自殺的?每年中國有很多人自殺,有因為失戀自殺的,有因為抑郁自殺的,有因為欠債自殺的,有因為創業而自殺的嗎?沒有。這些人都是拿著自己的生命,拿著自己的時間,在創業的過程中成全了自己的人。這一部分人,我們需要致敬。

一切尚未命名

明年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我記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大學畢業,進入到工作崗位時,很多同事比我大十來歲,他們是誰呢?他們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第一批高考的畢業生,也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一波人。今年,我經常會接到電話說,曉波你來看看我吧,我要退休了。我當年認識的很多老大哥,在這兩年都要退休了。這一波人經歷了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然後再過五年、十年,又有一代人會退休,80後、90後、00後會不斷的崛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跟這個時代有什麽關系?我有沒有辜負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有沒有辜負我?

在《激蕩十年,水大魚大》這本書中我寫了這句話: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有人嘆息青春散場,歷史已經結束了,要寫回憶錄了。但是更多的人開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謝謝大家。

吳曉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