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價連二十六個月重挫 全國皆漲它獨跌 救溫州 才能避免中國房市全面潰堤

2013-12-09  TWM
 

民營企業興旺、地下金融盛行的溫州,因經濟轉型受創甚深,房價重挫連跌二十六個月。儘管政府出手協助,但當地經濟體質仍有待恢復。

撰文‧周岐原

如果你辛苦買來的房子,價格持續下跌超過兩年,你會怎麼做?這正是數十萬浙江溫州房地產業主,此刻面臨的難題。

十一月十八日出爐的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報指出,今年全中國房價普遍上漲,只有溫州,房價連跌二十六個月。「七十個大中城市,和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有一個,上升的有六十九個。」統計公報開頭呈現的這行字,顯示全國房市一片榮景,但也更凸顯溫州的特別。

中國前三季經濟成長率有驚無險地成功保住七.五%,而全國唯一房價下跌的溫州,經濟究竟怎麼了?正當全世界拿起放大鏡,仔細檢視中共三中全會後發布的「全面深化改革」決議文,早在三十五年前就發動經濟改革、步伐領先全中國的溫州,卻還陷在房價泡沫消退的緩慢調整。

數字會說話,曾經穩坐溫州全市地王、位在商業區的豪宅建案「鹿城廣場」,二○一一年開價每平方米約人民幣十萬元(約新台幣四十九.二五萬元),目前售價降到四萬元;另一頭,面對全浙江最大溼地公園的「香緹半島」,則從每平方米人民幣七萬元跌至三萬元。房價尚未止跌,顯示溫州這一波經濟調整,似乎還沒落底。

從數字來看,溫州只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個案」,不過,近來卻有愈來愈多的質疑,擔心溫州現象終將蔓延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每日經濟新聞》主筆葉檀在十月中旬就發表文章,名為「何時中國皆溫州」,在她看來,中國如今已經出現了些許「溫州病」。

地下金融斷鏈 重挫房價什麼是溫州病?首先是資金斷鏈。二○一一年,《今周刊》採訪團隊曾經直擊溫州,當時的溫州,資金需求火熱,導致地下錢莊盛行,貸款平均月利率高達二五%;九百萬溫州人當中,身為借款或債權人的比率,竟然高達九成。

然而,銀根隨經濟降溫急遽緊縮,資金鏈在短時間內斷裂,影響所及,年營收人民幣二.七億元的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因負債累計達人民幣二十億元,不支倒閉遠走美國,成為最「大咖」的跑路老闆。地方版「錢荒」風聲鶴唳,逼得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一度親赴溫州,商討解決對策。

對比目前中國整體金融環境,雖然人民銀行不斷強調流動性充裕,但銀行同業拆款利率始終維持「穩定高檔」,民間向銀行借款利率的升幅,則更高於銀行同業拆款利率。

利率上升所埋下的資金緊縮伏筆,成了經濟學者眼中的一項隱憂。瑞士信貸亞洲首席分析師陶冬稍早前即表示,以目前的流動性狀況,市場對貨幣緊縮未必會有直接感受,但這是「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他並強調,溫州對於目前的中國雖然只是特例,但必須注意的是,信貸收縮,正是溫州房地產市場當年一夕之間由盛轉衰的催化劑。

搶救經濟 成習、李難題至於第二個溫州病,則是經濟問題。一○年後中國經濟加速轉型,當人民幣匯率緩緩升值,勞工薪資每年漲一成,缺工人、更缺訂單的溫州,加工出口業受嚴重衝擊。

舉例來說,溫州生產打火機的公司曾多達五千家,全球市占率高達八成,如今只剩下一百多家。「溫州主要靠外來的訂單,現在這些靠外貿的廠,開工率都很差,人也變少了,所以經濟比以前差了。」在浙江經營消費通路事業的張君生說。

某種程度來說,搶救溫州,儼然已是習、李團隊進行經濟改革的一個小實驗場;救得了溫州,才能從中得到避免中國房地產崩潰的經改訣竅。的確,隨著習、李團隊上台後推舉的改革思惟,已讓受創的溫州經濟重現曙光。

「政府開始輔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資金流動就枱面化了。」溫州台商協會會長許燦欣說:「另外,政府還成立民間資本中心,你要找項目(投資),或找資金,可以找這個中心撮合。」十一月二十二日,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又通過《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規定民間融資允許借貸雙方商定利率,但須以法律規定為準,這部新法,算是為溫州「影子銀行」的龐大金流,邁出合法化的一大步。

「這是中國第一部民間借貸的地方法,對拯救危機之中的中小企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為金融體系奔走的溫州市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說。他感慨:「這真的讓我很振奮。」放眼三中全會的決議全文,開放民營企業成立中小型金融機構,是習、李團隊改革政策中,最受矚目的重點;進度最快的連鎖家電銷售企業蘇寧雲商、由溫州老闆集資成立的華瑞集團,已經在當地取得工商登記許可;另外包括騰訊和復星集團,也緊鑼密鼓在溫州籌備民營銀行。

在這條改革路上,溫州這個實際案例的得失經驗,顯然是中國開放金融業的重要參考;在改革努力下,房價「全國皆漲它獨跌」的溫州未來或有翻身機會。重要的是,這一趟期待中的起死回生過程,也將提供中國房地產「軟著陸」的重要操作手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2

罰不了大統 台灣食安防線大潰堤

2014-07-21  TCW
 
 

 

衛福部以「一事不二罰」為由,撤銷大統十八億五千萬元罰鍰,一位官員私下透露,若大統的案例確定,接下來富味鄉四億六千萬元的不當利得,可能無法追討。衛福部寶劍一出鞘就斷了,不只威信盡失,對基層稽查員士氣打擊,以及對民眾的食安保障都傷很大。

「我去剪頭髮的時候,理髮師傅還一直問我怎麼會這樣?業者是不是就不會被罰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無奈說:「民眾根本搞不懂什麼一事不二罰。」

立委田秋堇表示,衛福部在司法宣判未確定前,就宣佈撤銷罰鍰,感覺就像是急著幫業者解套。這種「做了就一定會被民眾罵死」的事情,衛福部為什麼還要急著做?

事實上,大統假油案走了九個月,目前看來確實出現一些弔詭的地方。檢方起訴大統案時,建議法官從重量刑,並不包括罰金。去年十二月法院一審出爐,判決大統負責人高振利有期徒刑十六年、大統罰金五千萬元,一審判決出來後,當時大統就以「一事不二罰」、「不法所得計算有誤」,向衛福部訴願委員會提起訴願。

再來,「一事不二罰」並不是今天才有,衛福部訴願委員會最後決定以此理由撤銷大統罰鍰,那去年十月,衛福部專家會議決定開罰大統鉅額罰鍰時,與會的法務部、財政部、法學人士等專家學者怎不先在會中提出「一事不二罰」疑慮?

另外,現在高振利雖遭到一審重判,但台灣司法案件一審重判、二審翻轉的判例所在多有。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認為,如果二審高振利跟大統遭法院輕判,「只要高振利遭到判刑,不管是十六年也好、兩年也罷,罰金五千萬元也好、幾十萬元也罷,基於『一事不二罰』,衛福部都沒辦法再追討『不法所得』,這樣的結果會讓黑心業者更加有恃無恐。」

消費者求償可能也不樂觀

至於消費者集體求償部分,以塑化劑的案例來看,「明顯違法的添加物,加在食物中,法官都可以認為此對身體無害,業者不須對消費者賠償,那大統混油,要如何向法官說明或舉證『混油』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消基會委任律師徐則鈺對於大統案的「團體求償」能有多大效果,感到不樂觀。

相較於日本、美國等重視消費者權益的國家,每每祭出重罰遏阻問題食品及業者;在台灣,無良廠商最後幾乎都沒事。這次大統假油事件,只是再次印證,主管機關果然對黑心業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