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將非銀同業納入存貸比 暫不收準備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06

在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時,央行將暫不會要求這部分存款繳納存款準備金,這意味著近期央行降準的可能性降低。

昨日晚間MNI援引未具名人士提到了上述消息,《第一財經日報》此後也報道,12月24日,央行與24家大型金融機構的會議上稱,“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同業借款納入存貸比,但是存款準備金初步定為零,上述機構不包括財務公司。”

報道稱,央行同時確定了存貸款口徑:存款、貸款均包括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存放;有存款準備金,暫定為零;利率仍保持現同業之間規則,自行商定。以後同業存放僅指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的往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於11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緩解企業融資高成本問題,具體提出了十大措施,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一事讓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即將下調準款準備金率。其中同業存款是否算作一般性存款,以及由其引發帶來的補繳準備金問題讓分析師們看好降準到來。

比如民生證券管清友就指出,若非存款類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存款準備金也將多補繳1.76萬億(按9.8萬億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和18%的存準率計算),至少需下調三次存準率對沖

而海通證券的姜超也曾表示,如果要把同業負債算作一般性存款,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需要補繳準備金。過去同業負債不用繳準,而一般性存款需要繳納20%左右的法定準備金——意味著銀行需要補繳2萬億左右的準備金。銀行在如何降準問題上難度頗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6

報道:央行發文確認非銀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 暫不繳納準備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16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援引MNI的報道稱,在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時,央行將暫不會要求這部分存款繳納存款準備金,這意味著近期央行降準的可能性降低。《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稱,央行近日已正式下發了相關文件。

報道稱,中國人民銀行向銀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存款口徑調整後存款準備金政策和利率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

該文件內容為:

新納入各項存款口徑的存款是指存款類金融機構吸收的證券及交易結算類存放、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機構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機構存放。

上述存款應計入存款準備金交存範圍,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定為零。

上述存款的利率管理政策保持不變,利率由雙方按照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

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按照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

上述這種調整將從2015年開始。

那麽,這項政策都有哪些影響呢?

新浪財經文章稱,這意味著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吸收的存款將繳納存款準備金。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收益將下降,因為文件同時規定上述計入存款準備金的存款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時為零,這意味這貨幣基金存款暫時不需要繳納準備金。

報道援引中信建投證券觀點分析稱,同業政策變更主要在於釋放銀行信用擴張空間,是放松性目的 ,為銀行增加信貸創造條件。同時,暫不繳準備金意味著對沖性的降準也不會實施,利好資金面程度好於同存繳準並整體降準。

民生宏觀對此解讀稱:給你額度,但你不一定會用

①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但暫不繳納存款準備金,央行因新規修改降準對沖的必要性下降,降準預期後延。

②貨幣寬松和強勢美元導致匯率貶值,制約了央行貨幣寬松空間,央行用巧招,將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理論上可提高銀行的潛在放貸額度,達到貨幣放松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

③此前因同業存款的繳準預期制約了銀行間市場銀行融出資金的意願,導致資金面緊張,若同業存款不繳準,將有助於資金利率下行。

④理論上釋放額外信用額度利好銀行股,但銀行的風控要求和資產質量壓力仍將制約銀行的信用擴張。跟給你發票額度但你不一定會用完是一個道理。

該消息在本月25日就已經傳出。當時,民生證券管清友指出,若非存款類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存款準備金也將多補繳1.76萬億(按9.8萬億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和18%的存準率計算),至少需下調三次存準率對沖

對此,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微博中評論稱:這並不準確。從流動性的角度,不繳沒改變流動性狀況繳了就收緊了;從資金成本的角度,不繳直接成本不變,降準就降了成本;從釋放信貸潛力角度,貸存比的松綁釋放了信貸潛力,與降準具有異曲同工之處。

網傳的央行第387號文件如圖所示:

1

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36

歷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股市影響(表) 上兵伐謀zgz

來源: http://xueqiu.com/6078380931/36254062

歷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股市影響(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21

專家視點:存款準備金率普降空間最多只有5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50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9 12:06 編輯

專家視點:存款準備金率普降空間最多只有5個百分點
格隆匯:崔


編者按降息降準已成為這波杠桿牛市的核心邏輯與支撐點。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空間與節奏,市場有太多非專業的,似是而非的解讀,最有代表性的比如說相對於歐美很多零準備金率的國家,中國原本20%的準備金率有非常大的下調空間。

格隆匯藏龍臥虎,今日特請到長期工作於人民銀行(其中三年工作於貨幣政策司)的貨幣政策專家崔永(目前為嘉銳投資執行董事)博士解讀存款準備金政策。崔永博士既是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實踐家,也是少數能在一年內在中國最權威研究刊物《經濟研究》上發表2篇以上文章的理論家。



自2011年12月以來,中國央行開始采取措施將處於全球罕見高位的存款準備金率緩慢降低。不過,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的半年時間里連續三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之後,直到近三年之後的2015年2月才再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盡管此前的2014年央行曾經連續三次定向降準,但吸收存款余額占比近80%的全國性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在近三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降低。目前,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執行的準備金率為19.5%,中小型金融機構執行的準備金率為16.0%,而那些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所執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在10%以下。央行所執行的差別準備金率政策使得不同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大差距達到1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最近這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再次有針對性地定向降準,從而使得這種存款準備金率的執行差距進一步擴大。

但是通過央行數據匡算的結果顯示:2011年以來整體的準備金存款占一般性存款的比率一直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
毫無疑問,下一階段,隨著國際收支形勢的逆轉、資本輸出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央行必定會繼續普降存款準備金率

問題是,央行會將存款準備金降低到什麽位置呢?

首先,盡管當前許多國家實行零準備金制度或者執行很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準備金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就很低,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還會有很大普降空間。

我們知道,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墨西哥等許多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采用這種零準備金制度。實際上,作為美聯儲、歐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執行非常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國家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占全部一般性存款的比率就很低

以美聯儲為例,在金融危機爆發前,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存款準備金縮水至僅400億美元,占銀行負債規模的比率甚至低於0.5%,遠低於1980年《貨幣控制法》規定的上限,該法案規定美聯儲可以對交易賬戶和定期存款賬戶分別制定最高18%和9%的準備金率。而到了2012年,美國銀行業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存款準備金規模在1.6萬億美元左右,而2012年年底美國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為10.6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的實際存款準備金率一度高達15%實際上,當前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央行所執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比較高甚至比中國央行還高,比如:約旦、塔吉克斯坦、克羅地亞、巴西、印度等,歷史上,巴西等國央行甚至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50%以上

因此,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央行似乎也沒有必要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其次,不同國家法定準備金率要求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各自的經濟運行情況、金融管理體制和貨幣政策框架。對於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體,保持適度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求既是貨幣政策總量調控的需要,同時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央行顯然也不會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在那些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金融企業治理結構相對完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較高,往往實行零準備金制度或者即便有極低的準備金率要求,而那些存在極低準備金要求國家的央行往往也幾乎不會使用準備金率工具。

在那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市場化程度相對不高,金融管制現象較為普遍,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相對不完善,風險管理能力也相對較弱,往往會要求相對較高的準備金率。盡管現代準備金制度在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演化為總量調控的重要工具,但準備金要求作為原始意義上防範流動性風險的功能依舊存在。而且,對於這些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要求金融機構保持相當規模的準備金,從而轉化為央行所持有的國債,也是滿足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這也就是經濟學理論里常說的準備金稅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更加廣泛意義上的鑄幣稅
很顯然,無論是在過去的自由銀行體制之下,還是目前的中央銀行體制之下,準備金制度的建立和存續本質上還是起到防範流動性風險的作用只是在中央銀行體制之下,準備金率水平的調整逐步演化為央行控制貨幣信貸,進而影響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當然,央行為了征收更多的“準備金稅”或者對沖盡可能多的流動性,從而抑制經濟過熱,往往可以將準備金率提高到一個很高的程度,但考慮到隨著準備金率的提高,準備金稅的稅基也會逐步流失,所以準備金計提總量與準備金率之間遵循拉弗曲線的關系,必定存在一個最優的準備金率水平,這一最優水平在不同國家是不一樣的。

理論證明和實踐結果表明,對於現階段的中國而言這一最優水平為23%左右。但如果經濟不斷下行,貨幣信貸持續萎縮,央行就需要不斷降低準備金率水平,但為防範流動性風險和征收“準備金稅”,央行顯然也不會或者不願意將準備金率降到很低水平。所以,央行只要將準備金率降到適度水平從而能夠保證貨幣信貸增長滿足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就可以了。

最後,綜合國內外經濟形勢,2015年存款準備金率最多有2個百分點的普降空間,而未來五年預計也只有不到5個百分點的普降空間。

從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歷史來看: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央行僅在2008年四季度三個月的時間里快速將準備金率由17.5%下調到15.5%的水平,下調了2個百分點。兩年之後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由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直到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針對資金的大規模流出,央行才連續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直到2015年2月針對外匯資金的再次大規模湧出,央行才再次普降存款準備金率。盡管商業銀行通過創新各種不需要繳納或者少繳納的金融衍生產品規避準備金繳納,但是準備金存款余額近期始終維持在20萬億元以上,截至2014年12月依然有總量高達22.6萬億的準備金存款被凍結在央行賬戶上。

一般來講,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會考慮三大因素:
一是外匯占款變動情況;
二是超額存款準備金率變動情況;
三是貨幣市場利率變動情況。

從中長期來看,央行主要會根據外匯占款的變動情況來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歷史經驗也表明,準備金款款規模與外匯占款規模或者說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趨勢大體上是一致的。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正式退出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的不斷增強,美元開始步入上升通道,與此同時,國內經濟增速依然處於換擋期,短期之內似乎也很難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而持續近10年的人民幣對美元的不斷升值已基本到位,這導致外匯資金出現了罕見的大規模外流。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時2008年四季度的468億美元逆差,創出1998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2014年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環比減少1184億元人民幣,為去年8月以來再度出現負增長,並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毫無疑問,隨著走出去戰略、一路一帶戰略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不斷推進,資本在未來一段時期會逐步輸出,為了配合這種資本輸出,央行需要把存款準備金率逐步降低,而存款準備金率降低的幅度和頻率將與資本輸出進程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密切相關,或者說與外匯占款抑或外匯儲備縮減的幅度和頻率保持一致。
當前,中國的外匯儲備為3.8萬億美元,折合23.5萬億人民幣,幾乎占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0%。我們知道,在當前全球6.3萬億美元已確認持有量的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占比為60.7%,歐元占比為24.2%,英鎊占比為3.9%,人民幣占比只有3%。據此簡單匡算,人民幣如果想要取代歐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地位,成為國際三大儲備貨幣之一,中國至少還要輸出7.8萬億人民幣。考慮到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經常項目有望保持基本均衡狀態,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必然要通過資本項目的逆差來實現。因此,自2008年末以來,中國央行已與包括歐央行、英格蘭銀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巴西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韓國銀行等在內的25個國家及地區的央行分別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累計有效總規模為2.73萬億元人民幣。

隨之2015年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的逐步實現,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預計會顯著加快,但即便2015年每個季度經常項目保持基本平衡狀態,而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都保持2014年四季度的歷史罕見水平, 2015年全年外匯儲備也最多下降3650億美元,折合外匯占款下降2.2萬億人民幣,對應的存款準備金率最多下調2個百分點

從更長時間來看,即便在五年之內,人民幣能夠取代歐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輸出7.8萬億元人民幣,對應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空間也應該不會超過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中國當前的整體準備金存款占一般性存款的比率未來一段時期最多降到1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54

存款準備金那些事:中美全球最高,但有何不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26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4 10:56 編輯

存款準備金那些事:中美全球最高,但有何不同?
作者:戴道華

人民銀行在2月4日宣布全面和定向降準,大型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至19.5%,中小型銀行則降至17.5%。即使如此,在全球主要央行當中,人民銀行所訂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然是最高的。

歷史上,美國是全球最早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要向中央銀行繳納存款準備金的經濟體,美國聯儲局和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自次按危機以來也頗為相似,迄今兩者總的存款準備金水平也相類似,但對於存款準備金作為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兩者就截然不同。未來中國重大的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可兌換,相信有關改革的深入令存款準備金的運用也會發生變化,研究兩者存款準備金的異同會得出有用的啟示。

**資產負債表和存款準備金的異同**

至2014年底,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33.8萬億元人民幣,以一美元兌6.2052元人民幣的當時匯率換算,則達到5.4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14年63.6萬億元人民幣GDP的53%,是2006年底時12.9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2.6倍。同期,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4.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2014年17. 4萬億美元GDP的26%,相當於其2006年底時9,037億美元規模的5.0倍。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家央行,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絕對和相對規模較美國聯儲局的還要大,但自次按危機以來的擴張程度又以美國聯儲局為快,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均難望其項背。

不過,它們達到今天規模的路徑並不相同。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源自三輪購買資產的量化寬松,因此其資產負債表當中目前持有2.46萬億美元的各年期美國國債以及1.74萬億美元的AMBS,佔比達到93%。人民銀行則並沒有從市場上購買資產來進行量寬,其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來自不斷購入的外匯。結果,2014年底時,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當中外匯資產為27.1萬億元人民幣,佔比80%。

盡管成因不同,但全球規模最大的兩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就意味著人民銀行和美國聯儲局各自向其市場釋出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因此它們對存款準備金這一工具截然不同的使用就顯得格外突出。人民銀行是自2008年起正式開始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的,經過最新一次降準,目前大型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9.5%,中小型銀行為17.5%,個別銀行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則為13.5%。美國聯儲局也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不過該制度並不針對銀行,而是針對不同存款額,零至1,450萬美元淨交易戶口存款的準備金率為零;1,450萬美元至1.036億美元存款為3%;高於1.036億美元存款為10%;非個人定期存款、離岸存款的準備金率則為零。

盡管中、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水平差異巨大,但總的準備金水平卻比較接近。聯儲局的統計顯示在2014年底,法定存款準備金要求為1,420億美元,但美國銀行存放於聯儲局的超額準備金就高達2.5萬億美元,兩者相加,美國銀行體系的準備金總額相當於其10.4萬億美元存款的25%(其中法定和超額準備金之比為1:18),相當於美國GDP的20%,相當於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59%。至於人民銀行,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達雙位數字,但銀行存放於人行的超額準備金率就只有2.7%,法定和超額準備金之比約為7:1,準備金總額相當於其106萬億元存款的22%,相當於中國GDP的37%,相當於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69%。

**原因何在?**

中、美銀行業所繳納的存款準備金是全球主要銀行體系當中罕見的,美國銀行業的存款準備金水平甚至超過了中國(相當於存款的25%),不同的是中國絕大部份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美國絕大部份是超額準備金。另外,人民銀行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十分頻繁,自2006年中以來調升或降逾40次,而美國聯儲局期間則未有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水平,但就每年微調存款準備金率所適用的存款規模。這反映存款準備金這一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對中、美兩個經濟體而言完全不同。盡管兩者準備金總額出奇地接近,但法定和超額準備金的巨大差異就顯示近年來兩個央行所面對的挑戰完全不同。

如前所述,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來自三輪購買資產的量化寬松,其動機主要是在官方利率降至零之後,轉而實行印鈔買債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以刺激經濟。對於美國經濟而言,債券市場是最重要的資本市場,根據IMF的統計,美國債市規模是美國GDP的2.2倍、是美國股市總市值的1.7倍、是美國銀行業總資產的2.3倍(2013年)。

銀行業反而是美國三大融資渠道當中最小的,聯儲局的零利率和量化寬鬆正好對美國債市產生了最大的刺激,從而達成了壓制長短期利率、刺激股市、刺激經濟的目標。但就美國銀行業而言,一來美國實體經濟複蘇對它的依賴程度相對最低,二來它本身還要面對加強監管和去槓桿等壓力,因此,聯儲局印鈔買債所釋出的資金到了美國銀行手里之後,多數又輾轉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存回聯儲局的戶口,因為美國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大部份已在債市和股市得到解決,對銀行信貸的需求相對有限。另外,聯儲局自2008年開始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時,也開始向法定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目前兩者的利率均為0.25%,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上限,令美國銀行業的剩余資金也有誘因以超額準備金的形式繼續存放於聯儲局的戶口。

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來自外匯市場的調節活動。與美國銀行業坐擁巨額的超額準備金不同,中國銀行業所繳納的存款準備金絕大部份是法定準備金,反映人民銀行主要使用存款準備金來作為對外匯佔款形成的流動性的沖銷。銀行業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融資渠道,銀行業總資產是中國GDP的2.6倍、是中國股市總市值的6.3倍、是中國債市的6.1倍(2013年)。2014年規模為16.5萬億元人民幣的社會融資當中新增本外幣貸款和表外各種貸款和融資方式加總其佔比仍高達79.1%,債券和股票融資佔比雖然創下歷史新高,但就只有17.3%。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1999年至2003年期間低至6%,其後在外匯整體大量和持續流入的情況下不斷調升,以控制因購匯而釋出的大量人民幣流動性乃至貨幣供應,至2011年時大型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一度高達21.5%,否則的話潛在的巨大貨幣供應增長會令中國經濟迅速過熱失控。

在匯率有升值壓力的情況下,央行購匯之後為不影響貨幣供應,一般會採用公開市場操作予以對沖,最常規的就是正回購、出售債券以及增發央行票據吸走流動性。但在中國的市場和利率環境之下,對人民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的操作最具成本效應。自2008年底至今,人行支付給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年利率為1.62%,支付給超額準備金的利率就只有0.72%。相比之下,在2010年初至2011年中為應對資金流入人民銀行頻密地調升存款準備金率期間,公開市場操作當中正回購利率無論是7天還是28天平均介乎2.6%-2.7%(最新逾4.5%),1年期央票的參考利率平均為2.4%(最新曾達3.5%),顯著高於準備金利率。加上正回購和央票一般期限較短,在資金持續流入的局面下需要不斷滾動操作,也不及存款準備金的使用便利,因此逐漸淡出。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的統計,2010年底時央票餘額尚有40,909億元人民幣,至2011年底就劇降至21,290億元人民幣,之後3年續降至13,440億、5,522億和4,282億元人民幣,反映了人民銀行明確的取舍。

**對未來的啟示**

據此,盡管成因不同,但中、美銀行體系目前均坐擁巨額的存款準備金,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未來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會不會顯著降低至較接近美國的水平?降低的條件又是什麽?

對此,須考慮兩大影響因素,一是制度性因素,二是市場因素。對中國經濟而言,銀行信貸是其最重要的融資方式,而對美國經濟而言,債市融資的重要性則最高,那麽未來中國的債市和股市直接融資如果能夠得到長足發展,顯著縮小與銀行間接融資之間的差距,就有可能降低存款準備金使用的強度和密度。

從目前狀況來看,中國銀行業總資產逾6倍於中國股市總市值和債市規模,它們之間的差距較美國債市領先於股市(1.7倍)和銀行業資產(2.3倍)的要大,要達到美國債市為主導的水平恐怕並不現實,這就暗示存款準備金這一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在長遠的未來都對中國具有更高的重要性,而不會像美國聯儲局那樣成為備而不用的工具。

然而,美國債市為主的資本市場結構在全球發達經濟體當中其實屬於少數,只有日本和曾經受到歐債危機困擾的愛爾蘭和意大利跟它相接近,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而言,情況反而與中國較為接近,即銀行業是最重要的融資渠道,只是情況沒有那麽一面倒而已。以歐元區為例,其銀行業總資產是其GDP的2.5倍、是其股市總市值的4.3倍、是其債市的1.4倍,歐元區的股市和債市均相當發達,但歐洲央行在歐元面世的1999年所定下的最低存款準備金率只是2%,到了2012年調降至1%,並維持至今。

這是一個銀行融資為主體、但存款準備金同樣似有若無的例子,其啟示就是即使是銀行業主導的經濟體,如果其資金流動不受限制、匯率自由浮動、央行貨幣政策目標單一、不需要負擔除物價穩定之外的眾多調控任務的話,存款準備金也可以是較為次要的貨幣政策工具。這樣一些制度性因素要在中國全部到位恐仍需時較長,這就決定了存款準備金對中國的重要性可能在長時期內都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

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超額準備金率低,而美國則正好相反,除了制度性影響因素以外,還反映了中國之前長時間面對資金流入、美國實體經濟長時間信貸需求不振的市場因素。未來如果中國的資本管制能夠逐步解除,人民幣匯率和利率市場化程度增加,那麽即使資金持續流入的局面不變,匯率升值和利率下降就可以成為自動調節機制,動用存款準備金來對沖資金流入的需要便會相應降低,當然,內部資產價格和對外出口部門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反之,如果資金持續流出,其他條件不變,那麽目前高企的存款準備金率便需要調低以重新釋放流動性。

2014年底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為3.84萬億美元,以絕對規模而言是全球最多,但部份原因是資本管制,因為整個銀行體系的外幣存款只有5,735億美元(兩者相加為4.41萬億美元或相當於中國GDP的47%),外匯絕大部份由央行持有。這一比率看似遠高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但如果考慮到人民幣仍非可自由兌換,也非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加上中國經濟是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體系,它可以承受資金持續外流、外匯儲備減少的程度就相對有限。

尤其是後者,3.84萬億美元官方外匯儲備雖然遠超傳統的覆蓋3個月進口和所有短期外債的最低安全性線要求,但由於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M2高達GDP的193%(2014年),覆蓋20%的M2的安全線水平就相當於24.6萬億元人民幣或3.96萬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目前官方外匯儲備的水平。以此更嚴格的標準來衡量,中國整個經濟體可以承受的資金外流規模並不像外匯儲備顯示的那麼龐大,相對應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調降以重新釋放流動性的幅度也是有限的。

在1999年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維持在6%的相對較低水平,主要與當時對抗一定程度上的通縮有關,這亦是除資金流向之外的另一主要市場影響因素。未來如果中國的低通脹不至於發展成為持續和嚴重的通縮,那麽相信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有一定的下調空間,但也還是會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本文由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提供,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來源:港股直通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154

风尘已久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调低可期?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643


作者:李奇霖




一、超额准备金利率:利率走廊的下轨

欧 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澳大利亚等中央银行普遍采用了利率走廊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通过设置利率走廊,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趋于目标利率。在实践中, 商业银行能将超额储备以存款便利利率存入中央银行和以贷款便利利率从中央银行借出资金,便不会以低于存款便利的水平拆出资金或以高于贷款便利的水平在市场 上借入资金,贷款便利和存款便利实际上构成了短端利率的上下限。利率走廊保证了市场利率在央行设定的区间波动,央行同时通过设定目标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引 导市场利率趋于目标利率。

我国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当于存款便利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利率下限。现实中,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作为一种货币 政策工具的意义在于:1)通过下调该利率,央行可以弱化银行将资金以超额准备金存放央行的动机,增强银行超额储备管理能力,刺激信贷投放;2)作为短端利 率下限,当流动性宽松、短端利率触及利率下限时,央行可以通过调低该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3)通过降低该利率,提高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


二、以史为鉴:那些年中国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的曾经


2005 年的中国经济延续了高增长的势头,但经济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导致信用需求疲弱,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面临银行惜贷。贷款同比增速在 13%的低位,而这一数字在2003和2004年分别是20.8%和16.7%。信贷收缩导致存款准备金消耗减少,资金面呈现流动性宽松,隔夜利率触及 1.62%的下限。3月份,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至0.99%,隔夜利率迅速下行贴近0.99%的新下限。2006年上半年,随着房价持续攀升,房 地产投资带动宽信用,信贷扩张消耗超额准备金,短期利率中枢不断上升。

2008年上半年,为抑制过热的经济和物价,央行4次上调准备金 率;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实体信贷需求急剧萎缩。央行货币政策迅速转向,进入降准、降息周期,信贷需求不足叠加货币宽松,隔夜利率迅速跌至 0.99%利率下限。央行在11月份大幅降息的同时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72%,之后持续的衰退性宽松使2009年上半年隔夜利率一直贴近利率 下限。2009年上半年,4万亿投资计划带动“宽信用”,短期资金利率开始回升。




三、国际经验:银行给央行贴钱,欧洲的负超额准备金利率



金 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原因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对外围经济依赖严重;人口老龄化拖累财政,企业竞争力不足;再加上欧洲一体化未完成,财政无法统 一。实体经济回报率不断下降和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促使企业缩业裁员,投融资需求急剧萎缩;债务重压迫使政府与企业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而非投资于工厂、设备 与基础设施;居民对资金的支配上以偿还抵押贷款为主,消费需求减少。同时,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不敢将资产配置集中于高利率、高风险项目,纷纷购买安全资产 或者偿还债务,导致信贷紧缩,银行惜贷最直接的体现便是LTRO 到期后极少续作。

欧央行为刺激宽信用,通过多种工具 (LTRO,MRO,OMT)为银行注入长期流动性,但很多银行将获得的低息贷款用来购买国债或存放于欧央行,资金并未通过信贷的方式流向私人部门。流动 性宽松下,欧元隔夜均值指数仅高于隔夜存款利率(利率下限)几个基点。为了减少欧洲银行将大量超额准备金存放在欧央行,2011年以来欧央行不断下调银行 隔夜存款利率,2012年6月将该利率从0.75%下调为0,2014年9月进一步下调为-0.2%,该举措成功促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降低。然而,受 制于单一经济结构与高额债务拖累,整个欧元区投资乏力,虽然短端利率已接近0,但“宽信用”仍未产生。



四、为什么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的时机已经具备?

当 前宏观经济环境与欧央行和过去中国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有相似的背景: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不强,银行风险偏好回落,超储消耗减少叠加货币宽松下流动性堆 积,短端利率下行至超额准备金利率下限,央行通过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倒逼宽信用。以史为鉴,当下我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信贷需求微弱,银行惜贷,资金面呈 现衰退性宽松,而且和西方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72%,仍有较大的下调空间,我们认为中央银行存在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可能性。

在 货币创造的过程中,信贷派生存款,同时超额准备金转换成法定准备金,货币创造的过程也是超额准备金消耗的过程。如果实体经济对信贷需求旺盛,银行风险偏好 上升,超额准备金被大量消耗,资金利率则面临上行压力。当实体经济资本回报较低时,信贷需求疲弱,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超额准备金消耗大大减少,叠加中央银 行通过货币宽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货币市场呈现衰退式宽松。流动性过剩下资金利率触及利率下限,银行会选择将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则有动机下 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倒逼“宽信用”。

今年以来,外需不足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出口增速转负;房地产销售回暖以去库存为主,并未带动投资回升, 事实上,人口拐点到来预示着房地产的投资周期已经结束;在43号文约束下,地方政府借贷进行基建投资的能力大大减弱,作为信贷引擎的房地产和基建都不再给 力,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同时,由于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以及对经济预期悲观,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信贷需求与供给收缩减少了超额准备金的消耗,资金面 非常宽松,超储率处于历史高位。




一 般来讲,商业银行信用投放意愿恢复是下一轮经济总需求扩张的前提,具体表现为社融底领先于经济底,而银行信用扩张恢复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短端利率保持稳定低 位。银行是经营期限错配的行业,在投放长端信用的时候最需考虑的是未来流动性是否能持续宽松,未来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结构会增加银行对短期流动性拆借的需 求。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偏高或者预期不稳定,就会影响银行对实体信用投放的意愿和能力。而且,随着银行负债多元化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短端利率对长端利率 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经济有下行压力,成功的货币政策会引导短端资金利率下行并给予金融机构稳定的资金面预期,恢复金融机构为实体信用派生 的意愿。当前,传统动力下行+基建托底+经济新增长点青黄不接并存,在经济企稳回升之前(可能因传统动力反弹或新增长点崛起),宽货币仍将继续。央行货币 政策当下的着力点是保持稳定低位的利率市场环境,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稳定的利率环境。

此前,隔夜利率在1%左右,近期因半年末考核、打 新扰动与MLF到期使得资金利率有所上行,但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隔夜在1%甚至以下贴近0.72%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不会是一个短期现象,央行有动 机通过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1)刺激商业银行发放信贷而不是把钱存在中央银行2)降低短端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放贷积极性3)通过 灵活使用超额准备金利率,逐步构建短期利率走廊,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利率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成功的货币政策通过引导短端资金利率下行并 给予金融机构稳定的资金面预期,恢复金融机构为实体信用派生的意愿。但最终信用派生的形成还需新的加杠杆主体出现确认,最终刺激宽信用产生的是传统力量的 反扑还是新增长点的崛起,目前还尚需等待。在此之前,货币宽松不会停止。(民生证券)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39

陳德霖:離岸人民幣存款準備金新規主要影響跨境資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02.html

陳德霖:離岸人民幣存款準備金新規主要影響跨境資金

一財網 秦偉 2016-01-18 18:39:00

“香港從來沒有實施存款準備金,對離岸人民幣征收存款準備金作為央行的逆周期管理措施,主要影響跨境資金流動的規範,不影響香港本身銀行體系的運作。”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強調,

在去年推出一系列措施逐漸收緊離岸人民幣供給後,央行再拋新的流動性管理措施。

1月17日,央行下發《關於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在境內代理行存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的通知》,計劃自1月25日起,對境外參加行存放在境內代理行等境內銀行的境外人民幣存款執行正常存款準備金率。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周浩認為,新規的出臺,短期可能有意提高離岸人民幣(CNH)利率以提高做空人民幣成本。

“香港從來沒有實施存款準備金,(對離岸人民幣征收存款準備金)作為央行的逆周期管理措施,主要影響跨境資金流動的規範,不影響香港本身銀行體系的運作。”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強調,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跨境資金要遵守內地法規,在香港的資金則要遵守香港的規矩。

CNH流動性趨緊?

上周,CNH同業隔夜拆息一天之內飆升5倍至66.82%的歷史高點,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驟然趨緊。市場擔憂,央行對離岸人民幣在境內清算行或代理行存放的資金征收存款準備金,可能令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緊縮。

“如果說央行征收存款準備金對於離岸人民幣市場有任何影響,那可能就是不鼓勵離岸銀行減少在岸人民幣資金,這反而會改善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法國興業銀行亞洲(除日本外)利率策略主管張淑嫻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但具體影響取決於離岸參與行使用原本存放於清算行的人民幣資金的靈活度,以及從清算行傳導至參與行的額外成本。

CNH同業隔夜拆息在上周二突然飆升後已經明顯回落。根據財資公會的數據,1月18日隔夜拆息已經降至1.78%,其他時間段的拆息水平也有所下降,一周、兩周、一個月、兩個月及三個月期同業拆息分別回落至11.90%、12.75%、11.84%、10.64%和9.75%。

“離岸拆借利率已經基本回到正常水平,較長期間的拆借利率還比較高,不過隨著市場平穩,也會回到正常水平。”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嶽毅指出。

陳德霖表示,去年8月1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較大波動,最近一兩周再度出現類似情況,當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前景和走勢感到不明朗時,自然會影響到他們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香港人民幣存款資金池縮小,有時就會造成流動資金短缺,令同業拆息上升,”陳德霖強調,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仍然順暢運作,金管局也有備用流動資金安排,幫助銀行在資金短缺時解決短時間支付能力。

根據新規,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執行境內代理行現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港澳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中國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存放於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和珠海市中心支行清算賬戶人民幣存款、其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存放境內母行清算賬戶人民幣存款參照執行。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作為穩定人民幣匯價的措施,從市場長遠發展來看,央行對離岸人民幣征收存款準備金有正面影響,從政策目標來看,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一直順暢。

港元市場繼續波動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變動,不僅引發CNH銀行間拆息的波動,也令港元匯率隨之受到影響。經歷本月初的劇烈波動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企穩,但近期港幣匯率則持續走弱。

“港幣匯率的偏軟有很多原因,有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也有香港經濟發展緩慢、房地產等資產價值受到美元加息的影響,令市場信心發生變化。”嶽毅分析指,但香港仍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仍有8000多億元,能夠抵禦資金外流的擔憂並維護匯率的穩定。

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港元對美元匯率在7.75~7.85的區間內波動。1月18日早間,港元對美元匯率在亞洲時段持續偏弱,一度跌穿7.8,低至7.8003,為4年多來的低位。

陳家強解釋稱,美聯儲開始加息後,令港息和美息差距擴大,可能導致資金流走,因此近日港元匯率轉弱是正常表現,政府並未發現有投機盤炒作港元匯率,市場無須過分擔心。他補充稱,若資金加快流出香港,可能令香港加息速度提快。

在港元對美元匯率走弱的同時,港元銀行間拆借利率出現上升趨勢。香港財資公會數據顯示,香港3個月期香港銀行間同業拆息(Hibor)上漲3個基點至0.44871%,為2010年7月以來最高。1個月期Hibor上漲4個基點至0.26752%,為2013年1月以來最高。張淑嫻認為,近期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情緒變化是影響港幣利率變動的主要原因,但銀行間港元流動性仍然充足,並沒有跡象顯示銀行體系流動性變緊。

“過去幾年,我們有1300億美元流入,隨著利率正常化一定會有資金流出,港元利率會上升。”陳德霖指出,在香港貨幣發行制度下,香港利息的正常化有一個必經過程,過去流入香港的資金要逐步流走,在港元匯率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就會入市賣美元並買入港元,這個做法就會讓貨幣基礎逐漸減少,令香港的利率上升貼近美息。他強調,香港具有充足資金,就算有大規模資金流走,香港的利息上升過程都不會太急速,市場不必過分擔心。

離岸人民幣匯率剛剛企穩,港幣匯率便開始走弱,市場猜測有部分投機盤押註香港聯系匯率制會發生改變,也有市場人士猜測離岸人民幣空盤轉向港元。陳德霖表示,港元外匯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有些參與者沽出港元是為對沖風險,有些則是純粹炒賣,但無論市場參與者目的如何,金管局對於穩定港元匯率的決心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香港無意也沒有計劃改變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5

央行再度調整:7月15日起以平均數考核存款準備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167.html

6月3日,央行宣布進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具體做法是: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算術平均數。

這是央行繼去年9月以來對存款準備金的第二次調整。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調整主要還是防止銀行在期末考核時間點上,表內表外騰挪來規避監管,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央行目前貨幣政策立場調整的市場猜測。

章俊說,央行整體貨幣政策立場可能依舊維持相對寬松,但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也會有所謹慎。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貨幣政策不會出現明顯轉向,但考慮到金融加杠桿所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上升,信貸政策有可能收緊,流動性更多是導入積極財政政策。

央行稱,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的考核基數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時點數調整為考核期內一般存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同時,按季交納存款準備金的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存放境內代理行人民幣存款,其交存基數也調整為上季度境外參加行人民幣存放日終余額的算術平均值。

央行稱,此舉為進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增強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平滑貨幣市場波動。

央行上一次調整存款準備金是在去年9月。自2015年9月,央行改革存款準備金考核制度,實施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並采取小步審慎推進的做法,在初期輔以日終透支上限管理。央行相關負責人稱,此舉為進一步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優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為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提供緩沖機制。具體做法是:維持期內,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算術平均值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不得低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每日營業終了時,金融機構按法人存入的存款準備金日終余額與準備金考核基數之比,可以低於法 定存款準備金率,但幅度應在1個百分點以內。從實施情況看,此次準備金考核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金融機構管理流動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應對突發性、集中性支付的超額準備金需求,平滑貨幣市場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39

穩匯率再出重拳 境外機構遠期售匯需繳20%風險準備金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日前發布通知稱,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客戶開展遠期賣匯業務產生的頭寸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後,需繳納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實際上是引入了托賓稅的一種——無息風險準備金,其原理就是增加金融交易環節的成本,起到遏制和打擊投機的作用。

受到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貶值壓力再次來襲,在這個關口,一些境外資金通過境內外市場的聯動,特別是通過境外市場做空人民幣。從這個角度而言,征收外匯風險準備金對抑制和防範短期資本的流動和投機,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過,這或許是一項臨時性的措施,針對的是短期套利資金,與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大開放並不矛盾。而中國銀行間市場開放的關鍵點之一在於如何管理境外投資者,尤其是資金流進流出的宏觀審慎措施。

穩定匯率預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近日發布了《關於加強境外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購售業務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6年8月15日起,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遠期賣匯業務產生的頭寸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後,按月對其上一月平盤額交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為20%,準備金利率為零。

外匯風險準備金存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開立的專用賬戶。外匯風險準備金凍結期為1年。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丁誌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實際上是引入了托賓稅的一種——無息風險準備金,托賓稅的原理就是增加金融交易環節的成本,起到遏制和打擊投機的作用。

丁誌傑稱,受到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貶值壓力再次來襲,在這個關口,一些境外資金通過境內外市場的聯動,特別是通過境外市場,在境外建立人民幣空頭,這也是影響當前人民幣匯率的一個因素。從這個角度而言,《通知》對抑制和防範短期資本的流動和投機,穩定人民幣匯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去年8月11日新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的主流預期一直偏弱、偏悲觀,也因此引來了大量的跨境資金流出,外匯儲備減少。去年央行宣布,將從10月15日起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

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不僅有即期的供求,還有遠期的供求。當市場存在人民幣繼續貶值的預期,為了鎖定未來購匯的成本,企業或個人提前買入外匯,跟銀行做遠期購匯,銀行簽訂遠期合約之後,在即期市場提前買入外匯,加大了即期市場外匯供求失衡的壓力。因此,遠期的供求更能體現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

因此,當時對境內金融機構外匯風險準備金的規定被認為是穩定人民幣匯率的一記重拳。

而此次針對境外金融機構的《通知》,“實際上是針對在境外做了零售業務,然後到境內銀行間市場進行平盤的外匯交易。”丁誌傑告訴本報記者。

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可以理解為是外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進一步延伸,監管層一方面允許匯率做更大的浮動,另一方面在加強外匯監管,有放有收,避免資金變相外逃。

“至於貶值壓力,肯定是中長期存在的現象,但是恐慌心理已經比去年‘8·11’和今年年初好了很多,普通民眾也沒有去擠兌美元。當前主要防止企業層面通過財務安排等手段變相出逃資金。”他說。

不影響中長期投資

不過,目前我國正在加速向境外開放銀行間市場。此次通過征收外匯風險準備金,提高了交易成本,會不會影響境外資金進入銀行間市場的積極性?

為加快外匯市場發展,推動市場對外開放,去年12月底,人民銀行宣布,延長外匯交易時間並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在此之前,央行已經對境外的央行類機構開放了銀行間匯市。

根據央行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經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後,可以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全部掛牌的交易品種。

丁誌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通知》的內容可以看出,此次征收外匯風險準備金主要是針對那些進入銀行間匯市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而不是境外的央行類機構。因此,和此前央行的表態並不矛盾。

2015年9月14日,央行新聞發言人談及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時,曾特別強調,人民銀行前期出臺的外匯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是對銀行櫃臺業務,不對銀行間市場交易。境外央行類機構進行遠期、掉期和期權等衍生品交易屬於銀行間市場交易,不屬於銀行櫃臺業務,境外央行類機構及其交易對手都不需要為此類交易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

丁誌傑表示,《通知》的執行必然會對境外資金進入銀行間匯市帶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體現在資金量上,但更重要的是資金的結構。對短期的影響會更大,因為存款準備金一交就是一年,這意味著期限越短,成本越高,但是對中長期的投資不會帶來影響。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宏觀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種手段是臨時性的措施,目前看來很有必要性。因為現在外匯市場確實存在著一些對人民幣更悲觀的投機力量,匯率的過度波動,無論對金融市場,還是對實體經濟,都沒有太大好處。

“反而,如果匯率穩定,對外國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央行類機構的投資是有好處的,能夠獲得更加穩定的回報。此外,即便是在匯率完全自由的發達市場,也會在關鍵時刻出臺一些維穩的幹預措施。而目前我國的外匯市場相對而言還不夠成熟,這樣的手段顯得更有必要。”趙慶明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銀行間市場開放的關鍵點之一在於如何管理境外投資者,尤其是資金流進流出的宏觀審慎措施。

德意誌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表示,投資者仍然希望看到更明確的政策風向來預估中長期的風險與回報。這在目前充滿挑戰的國際市場環境中尤其重要,因為市場波動性越高,資產配置流動的波動性和相關性就越強,資產管理者需要保有足夠的靈活度投進或撤出任何特定市場,以保證他們終端客戶的投資及贖回需求得以滿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09

保監會:下調萬能險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至3%

保監會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進一步完善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精算制度有關事項作出解讀。

新規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在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中將保險金額與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

同時,保監會還下調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將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並對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提出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

保監會強調,保險公司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保險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臺。

附原文如下:

近日,中國保監會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推動全行業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形成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有利於為資本市場、實 體經濟和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此次《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麽?

從保險業起源和發展歷程看,人身保險產品天然具有風險保障與長期儲蓄功能。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財富管理需求的 快速增長,部分兼具風險保障和理財功能的產品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由於這類產品滿足了社會需求,並具有收益穩定、透明度高、銷售誤導少等特點,得到了持續 快速發展。同時,個別公司基於發展策略的不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差異,逐步暴露出業務結構單一等風險隱患。在此背景下,中國保監會通過修訂完善人身保險有關 精算制度,促使其持續健康發展。

《通知》的發布,有利於進一步堅持“保險姓保”,提升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功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保障需求;有利於人身保險公司不斷調整 和優化業務結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發展風險保障類和長期儲蓄類業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有利於人身保險公司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加 強資本規劃和管理,促進全行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為資本市場、實體經濟以及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更 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文件制定過程中主要把握了哪些原則?

一是堅持“保險姓保”的本質特征。通過大幅提高萬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風險保障水平,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風險保障功能,增強保險產品供給的有效性。杜絕將人身保險產品簡單異化為短期理財產品的行為,確保人身保險產品體現其本質特征。

二是堅持總量控制的任務目標。對於中短存續期產品,繼續實施嚴格的投入資本與凈資產取大的總量控制政策,控制好風險總敞口。引導保險公司科學規劃中短存續期業務,切實轉變自身發展方式。

三是堅持循序漸進的調控節奏。充分考慮市場的可承受力,把握好監管政策分寸,避免“急剎車”或“一刀切”,通過加強市場引導、明確市場預期,推動全行業逐步調整到位,維護市場整體穩定。

三、文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是再次提高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保障水平。我們在人身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中將保險金額與保費或賬戶價值的最低比例要求由105%提高至120%,該風險保障水平已是世界較高水平。此次,我們進一步將人身保險產品主要年齡段的死亡保險金額比例要求由120%提升至160%,該風險保障要求超過美國、歐洲、亞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要求。

二是下調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根據市場利率下行情況,將萬能保險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下調0.5個百分點至3%,高於評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險產品報中國保監會審批,防範利差損風險,同時增強保險公司未來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同時,為保持產品之間的平衡,鼓勵發展風險保障類業務,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評估利率維持3.5%不變。

三是對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提出比例要求。繼續保持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的管控,同時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在公司業務結構中的占比 提出了明確的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開始中短存續期業務占比不得超過50%,2020年和2021年進一步降至40%和30%,給市場以明確預期,引 導部分保險公司逐步調整業務結構,避免“急剎車”,形成現金流風險。

四是進一步完善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將投資連結保險產品納入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規範範圍,要求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於現金價值或 賬戶價值的80%,對附加萬能保險和附加投資連結保險進行單獨評估,防止保險公司通過投資連結保險、保單貸款、附加險等方式規避中短存續期產品監管政策。

五是完善產品設計有關監管要求。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堅持上述產品的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屬性。要求保險公司合理確定各項產品費用收取,對於利潤測試結果顯示新業務價值為負的產品不接受審批和備案。

六是強化總精算師責任。明確總精算師的履職要求和報告義務,進一步強化總精算師的責任,對於履職不到位的總精算師給予取消資格等嚴厲處罰,切實發揮總精算師在公司產品精算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四、文件出臺後對人身保險市場有哪些影響?

對政策實施後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進行了整體研判和評估:

一是人身保險業提升保障水平將大大提速。按照政策要求,我會對風險保障水平的要求已超過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萬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的保險保障功能將進一步提升。

二是保險行業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萬能險等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和負債成本將逐步回落,產品激進定價和高結算利率行為將受到顯著遏制,業務結構將逐步優化,保險公司盈利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三是政策將平穩實施。在新老產品切換、中短存續期產品額度控制等政策執行時采取“軟著陸”政策,充分考慮了行業的承受能力和現金流等風險,給予一定過渡期,並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預計政策實施後市場整體將保持穩定。

五、中國保監會對中短存續期產品、萬能保險等產品下一步還有哪些監管措施?

中國保監會在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的同時,將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強化對萬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的監管力度,嚴守風險底線。

一是密切關註《通知》執行情況和行業中短存續期業務等發展情況,督促公司嚴格落實《通知》監管規定。對於執行不到位、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的公司,及時按照有關規定采取停止新業務等監管措施,並追究相關公司和責任人責任。

二是進一步推進保險公司調結構、轉方式,加快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業務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要姓“保”,防止大股東把保險公司變成融資平臺。

三是進一步強化對保險公司現金流的監測預警,定期開展現金流壓力測試。對於存在較大流動性風險的公司,提早采取監管措施,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置,維護保險系統整體穩定。

四是進一步強化資本約束力度,切實提高行業全面風險管理水平,防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繼續保持償付能力監管高壓態勢,對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及時采取監管措施,對償付能力預警的公司提早進行風險提示,及時防範和化解行業償付能力風險。

五是進一步強化保險公司資產負債配置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定期自查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結構;綜合運用多種非現場監管手段,強化對資產負債匹配指標的監測;對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錯配風險進行全面排查,對於風險較大的公司及時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