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爽约就扣钱 “负激励策略”盘活健身公约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7490.html

A

manda曾无数次信誓旦旦地同自己约定每周要去健身三次,但都无法实现这个诺言,不是“今天身体不适”就是“今天要加班很累”。于是几百美元办的健身年卡一直长眠在抽屉里,最终一年到头也就去了三次。

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1月份到现在她始终都坚持了下来。是什么动力改变了她?原来这次Amanda做出了一项健身合约:一星期四天去健身房,如果一直按照约定好的行程表严格执行,则免费健身;一旦约定好的那一天没去就一次被扣25美元。

没错,健身房里那些和Amanda一样在积极健身的人,他们是不需要付钱的。相反,那些本应该出现在健身房里却没看到的人,反倒需要付钱。

被经济学支持的健身公约

根据Boston Global报道,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已开始运作。这个健身项目是由哈佛华裔毕业生张一凡以及她的合伙人杰夫·奥博欧佛创立,取名为Gym-Pact,即健身公约。

商业灵感来自于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想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鼓励人们定期参加健身。按照传统的健身收费模式,许多像Amanda这样花几百美元办 了健身卡但又极少去的会员,他们其实感受不到浪费年卡所付出的代价,因为会费一般在年初时已交,会员通常把这笔健身会费当成“沉没成本”即已经花出去的 钱。

但在Gym-Pact这种模式下,会员立刻能感受到不去参加健身的成本。Amanda正是觉得这种方式能督促自己更好地参加健身,便在1月份与Gym-Pact签订合约。“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对我有效,我不能想象有人会愿意付钱,因此大家应该都是努力坚持的。”

但其实未来能否一直坚持下来谁也无法预知,事实就是:的确还是会有人无法实现诺言。到时候他们也要心甘情愿地被Gym-Pact扣钱。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会跃跃欲试。

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的这种设想在行为经济学上得到了支持。行为经济学认为:同未来可能的结果相比,人们更容易被即时结果影响:虽然未来能否一直坚持参加健身不得而知,但人们对能立刻得到的好处更有动力,即免费健身。

完善一个新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张一凡和杰夫·奥博欧佛的商业概念也被证明是简单而有效的。当地两家大型健身房Bally Total Fitness和Planet Fitness已同意与Gym-Pact协同合作。Gym-Pact能够以极其优惠的团体价向健身房购买大量健身会员卡,然后将这些健身会员名额给那些愿 意与Gym-Pact签订合约的人们。会员可以免费使用健身房提供的健身运动:器械训练、舞蹈室、瑜伽室等等。会员所要做的只是向Gym-Pact做一项 承诺: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次数,每星期严格执行。

如果会员严格遵守所做出的承诺,可尽情享受免费价格或者是极其低的折扣。而一旦失约,每次失约的那天“激发性费用”就会被扣除。所谓的“激发性费用”,即会员同意缺席排定的课时将缴更多费用。Gym-Pact将会从事先会员登记的信用卡上扣钱。

会员可自行选择每星期参加健身的次数以及“激发性费用”。但每星期会员至少要参加一次健身,每一次爽约至少要被扣10美元。如果中途退出项目,则要支付75美元,除非是由于受伤或者生病的原因。

对于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法国里昂商学院院长Patrick Molle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创业不只是一个想法和一个技术,而是需要执行度,并且依赖于商业过程的创新。如果被客户所接受,那就是成功的。”

的确,具体的实施执行非常关键,起初Gym-Pact发现如何从健身房反馈当天会员是否参加健身的真实信息似乎有点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一凡 和她的合伙人建立了短信体系。在健身房前台接待处放置一个电子数字滚动表,它显示的数字密码每隔一分钟会换一次,会员每次进出健身房都需要将数字密码以短 信的方式发给Gym-Pact。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创业者中心教授Bill Aulet在对Boston Global谈到Gym-Pact时认为:“类似它这种激励性的策略模式已经在其他地方被证明很有效,比如Groupon,在限定时间内只有顾客数达到一 定量时优惠才能起效,这也是激励性策略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已取得非凡的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

土豪跨境炒股遇尷尬:紅利還沒到手,稅就扣了28%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1/999687.html

近日,投資者在港股神州控股(00861)股吧中驚呼:“百分之二十的稅,在除權日前一天買入的悲劇了,我當真黑……”,這立即引起了牛妹(微信號:buerniu5188)的好奇。那麽這位投資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傷害”?

Pbu433677_01thumb_lef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費勝海

在境外投資熱的今天,如果你在投資前沒了解清楚遊戲規則,那損失可能難以想象!

近日,投資者在港股神州控股(00861)股吧中驚呼:“百分之二十的稅,在除權日前一天買入的悲劇了,我當真黑……”,這立即引起了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的好奇。

那麽這位投資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傷害”?

港版萬寶之爭引來跟風者

要弄明白這件事兒,還要從有“港版萬寶之爭”之稱的廣電運通舉牌神州控股聊起。

2015年,神州控股將IT服務及投資控股公司出售給A股上市公司深信泰豐(000034)後,總共收益近50億港元現金,並承諾將75%收益,也就是每股3.2港元用於股東特別派息。

一石激起千層浪,資產優質(僅控股A股神州信息的市值就超過人民幣130億元)、股權極度分散的神州控股,股價長期徘徊在6港元左右,對應當時市值僅70多億港元。引來了不少資深投資者關註。也為不久後,首家國有上市公司通過滬港通來實現跨市場收購案例埋下伏筆。

截至3月18日,廣電運通通過滬港通,在公司賬戶上持續買入神州控股的數量已經達到9227萬股,占神州控股總股本的8.4%,順利成為第一大股東!不少資深的雙棲(港股、A股)投資者,甚至已將廣電運通舉牌神州控股,稱之為港股版的“寶萬事件”。

在恒指走高、公司基本面良好、事件驅動(舉牌刺激)、乃至技術走勢都非常美妙的時刻,終於,一些粗心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者,在沒有了解清楚港股通交易規則的情況下跟風買入。

高分紅卻是跌停痛

理財不二牛連線了一位港股上市公司董秘了解情況,該人士表示,對股東分紅一般僅替企業代扣10%的稅款,個人投資者是免稅的;對於滬港通的稅收問題並不全是他們直接代扣。

那麽究竟滬港通是怎樣收稅的?理財不二牛以投資者身份再次連線了中國結算登記公司,被告知具體規則在財稅【2014】81號有顯示。具體為:

1、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H股取得的股息紅利,H股公司應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提出申請,由中國結算向H股公司提供內地個人投資者名冊,H股公司按照20%的稅率代扣個人所得稅。

2、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聯交所上市的非H股取得的股息紅利,由中國結算按照20%的稅率代扣個人所得稅。

券商還表示,對於非H股公司被認定為中國居民企業的,由於港股通的投資者持有的股票都是以香港中央結算(非居民企業)記錄在股東名冊,故該類非H股公司在派發股息紅利給香港中央結算時,需扣繳10%企業所得稅,中國結算拿到香港結算發放的股息紅利再派發給個人投資者時,個人投資者再繳納20%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人投資者最後能拿到手的紅利,是稅前股息紅利的72%。

如果按照10港元/股、持有10萬股計算,本金共計100萬港元,按神州控股每股3.2港元紅利計算,會產生32萬港元紅利,這部分紅利將繳納8.96萬港元的稅款,占總資金比例的8.96%,這距離1個跌停板的虧損幅度也不遠了。而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據該股除權數據顯示,神州控股在除權前的收盤價為9.86港元,除權當日的開盤價為6.71港元,並在次日大跌4.99%後一路走低,如果該股不能走出複權行情,高分紅後所繳納的稅款將實實在在造成賬面浮虧。

那麽A股是否也有這種“陷阱”呢?我們先來看看內地的稅率。按照去年執行的差別化紅利稅征收政策,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減至5%;持股期介於1個月至1年的,稅負維持10%;持股在1個月以內的,稅負提升至20%。

由此來看,20%的稅率並非僅針對港股,短線投資者在A股操作時或也會遇上同樣問題,只是A股目前鮮有給出巨額分紅的公司,才沒有暴露出類似風險。而港股這個被長期低估的市場,相對低股價的巨額分紅案例已屢見不鮮,投資者在通過港股通投資時,除了對股價趨勢判斷外,還應特別註意個中細節。

除權因素是把雙刃劍

首先,分紅需分別從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來分析。

非上市公司分紅:雖然同樣會減少公司賬面現金,但你的股權價值並不會被“強制除權”,從而引起賬面波動。

上市公司分紅:對於上市公司來講,無論是送股還是現金分紅,均離不開股票的除權問題。當股票扣稅除權後,如果投資者繼續看好該上市公司,則有望展開填權行情。反之,則將會展開貼權的走勢或者說將面對現金減少、資產負債表變動後的價值重估。

另外,根據歷史經驗來看,在股票收益的構成因素中,股息收入以及資本增值收益對股票的整體影響遠遠不如資本利得。再持續穩定的高股息率,也抵擋不住差價對股票的整體沖擊。

理財不二牛友情提示:跨境投資風雨難測,普通投資者在做跨境投資前應向專業人士咨詢當地的稅收政策及法律法規。

歡迎加入理財不二牛QQ交流群(群號:536986437)

轉載請註明:本文轉自理財不二牛,請關註微信號buerniu5188


  • 公眾號:理財不二牛
  • 江月
  • 費盛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